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香水電影影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水利水電;環境影響評價;影響預測
水利水電工程是我國重點工程建設之一,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水利水電工程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影響范圍越來越大。據統計我國擁有的水壩數量世界第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也越來越多,有效的帶動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同時也產生了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對環境的破壞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并會引發水土流失等問題,因此我國開始研究環境影響評價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意義
我國的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受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影響較大,降水分布不均勻。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開始于上世紀初,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的發展帶動了水利水電技術的進步,水電開發利用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目前也存在的一定的問題,水利水電工程發展受到了限制,由于水利水電項目開發利用時帶來的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影響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發展。因此,需要認真研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好項目。
2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2.1有利影響。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可以促進水資源的整合和利用,給社會環境發展提供幫助,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區水力資源調度情況,同時還可以降低水利水電工程的能源消耗,工程建設后會減少地區的自然災害發生。水利水電工程對于自然環境的保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過能源的轉換來提供電能。此外,水利水電工程還可以調節周圍氣候環境,改善居民生活環境。2.2不利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之前需要較大的土地資源,因此工程建設時會對周圍環境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減小土地資源量,破換原有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同時在修建水庫后,會使其周圍的土質情況變差,較易發生大范圍的山體滑坡,造成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同時水庫使用過程中還可能在河道中產生較大量的淤泥,對交通影響較大。此外,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還可能大范圍的遷移當地的居民,影響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可能對環境造成其他不利影響。
3環境影響評價的步驟和方法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依據工程技術、經濟和環境指標,進行方案的選擇,在設計、施工和規劃等階段,提出有效的措施來減少不利的環境影響。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依據評價程序來分有兩大類:一是對整個工程進行影響評價;二是對單一因子進行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的步驟有:影響識別、影響預測、影響評價及改善措施的擬定和監測管理方案。3.1影響識別。影響識別的目的是提出對環境有影響的環境因子。主要步驟包括:一是對水利水電工程現狀進行掌握;二是找出類似工程評價作為參考;三是對環境現狀的調研;四是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分析;五是利用相應的方法進行識別;六是提出對影響較大的環境因子進行影響預測。3.2影響預測。影響預測首先定量分析,然后結合模型進行定性分析。主要的方法有:數學模型計算、特征指標或經驗公式、調查和度量、水文分析和現有工程進行類比。3.3影響評價。對單一因子影響進行研究,對不利的環境質量變化提出有效措施,并研究環境改變能否承受。主要的方法有:環境指標對比法、建立環境因子的環境質量函數圖、提出解決措施及環境質量在評價、分析投資和效益的關系。3.4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是提出方案對環境影響的總指標,為了更好選擇適合的評價方案,以環境保護的角度研究水利水電工程是否可行。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綜合法、清單法、矩陣法和圖形疊置法等。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在設計和規劃時需要完成相應的工作。在規劃時應進行環境影響總體評價,提出初步設想降低不利的環境影響,如果存在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問題需要附專題報告。在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對環境影響綜合評價。初步設計階段需要有環境保護章節,論證工程環境影響并提出改進措施。施工圖階段應附有施工期的環境保護措施。
4結語
環境污染一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需要首先確定環境保護方式,然后進行合理的生態規劃,在不影響工程施工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工程建設與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作者:索銘俊 單位:北京中科尚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
參考文獻:
[1]王莉,李超,馮杰.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核心問題分析[J].低碳世界,2016(25).
[2]朱梓銘.環境影響評價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主要功能及作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04).
論文關鍵詞:電力市場;電力營銷;優質服務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建立優質服務工作標準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嚴格落實各項服務規范,使廣大客戶在國家電網公司營業的任何區域都能夠享受到相同的優質服務。而建立現代電力營銷管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如何提高優質服務水平是一個重要內容,通過提高優質服務水平這一環節帶動了營銷的各個環節,從而進一步的開拓電力消費市場、擴大用電需求、加大電費回收的力度,以適應電力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展的需要。
一、電力行業走向市場對供電企業提出了哪些新課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在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等電力市場化改革形勢的前提下,供電企業的市場化步伐將會加快。如今每個供電企業都面臨如何建立服務形象、發現潛在用電客戶,開辟新型用電市場、增供擴銷,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如何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開拓電力市場成為企業越來越關心的問題。
第一,供電企業雖然越來越器重電力市場營銷工作,但營銷理念落后,服務意識不強,“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還沒有真正形成,企業內部管理系統還沒有完成從產品導向到需求導向的轉變,營銷工作更多的是在進行用電管理.強調的是對客戶用電的管理和把持。對服務工作的認識仍停留在履行強制性制度和規定上,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優質服務僅限于上街宣傳、發傳單、微笑服務、營業場合更新等表面現象。
第二,隨著科技的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力企業要盈利、發展,能否樹立客戶就是上帝,服務永無止境的理念至關重要。供氣、供熱、供水等企業紛紛設立示范窗口以優質的服務來爭取客戶。電力企業為了本企業自己的產品(電能)要在市場上獲得穩定的地位,要從多方面培養本企業產品的特點,樹立一定的市場形象,以求在顧客心目中形成一種特殊的偏愛。也就是通過優質的服務樹立企業和產品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針對以往形成的壟斷經營帶來的各種弊端,企業更有必要打破壟斷,樹立市場競爭和效益觀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電力企業原來依靠國家計劃平衡的許多重要生產要素已經或正在轉向市場,電力企業依賴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特殊地位而獲得的許多優惠政策也已迅速消失,同時在某些發展潛力的用電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替代品使我們不僅在發電市場感受到競爭的激烈,而且在銷售市場也開始面臨市場的巨大壓力。作為電力企業要樹立效益觀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努力追求自己的經濟效益,營銷工作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終也是最重要環節。在當前各種實際情況下,通過努力開拓電力消費市場,與其他可替代能源爭奪市場來逐步建立我們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優勢,然而要樹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少不了的是產品策略中的服務,只有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使老顧客多購買現有產品和吸引新的用戶也來購買本企業的產品,從而有效提高市場占有率。
第四,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學會、掌握、運用《電力法》和《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維護電力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同時也需要我們履行義務,作到有法必依;要加大用電監察力度,作到執法必嚴;追繳電費時,以法律為武器來保護企業利益,作到違法必糾。以法律為基礎嚴格做好營銷工作。
二、優質服務工作在電力營銷中的地位和作用
對電力企業來講,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是企業的宗旨,我們要用行動詮釋“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切實提高供電企業服務在客戶中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優質服務作為主動性社會市場導向,其主要作用于:
其一,電力企業的變電站設備預試,供電線路檢修等工作,要從方便客戶出發,主動滿足客戶的要求把工作面向市場、服務市場從而提高自身效益。
其二,電力企業要做到積極地尋找目標顧客并滿足其需求,并且當無目標顧客時,企業通過社會的、文化的、心理的和廣告、宣傳等手段,盡可能地去改變或創造目標顧客的需求,獨辟蹊徑,開發目標市場。依據國家節能減排等政策,引導客戶使用“地源熱泵”系統,蓄熱電鍋爐、冰(水)蓄冷空調,同時也可在客戶服務中心設置“用油、用氣、用電”效能對比臺,直觀地為客戶展示電力的潔凈,高效和方便的特點及對保護環境的好處。從面促進和引導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并且通過服務樹立了形象擴大了市場,提高了電力消費的增長點。
其三,電力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要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把一個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個細分市場,在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中,積極開拓商業和居民生活用電。在農村也要通過惠農政策來開拓農村潛在的電力市場。利用國家家電下鄉等政策,宣傳節能空調,電炊具、電熱產品,刺激農村居民電力消費的增長點,增加售電量。同時還要扶持一些用電大戶,引導用電大戶利用國家相關電價優惠政策,及時調整生產班次及時間,鼓勵其采用“峰谷“電價,幫助企業保持現有的生產能力,逐步提高潛在的用電需求。
三、在優質服務工作中,那些環節可以促進電力營銷工作
第一,加快電網建設工作,提高供電可靠性,保證電能質量。根據現在電力市場的實際情況,尚有相當大的潛在供電需求有待滿足。加快電網建設,不僅能夠實現供電部門經濟效益的提高,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近幾年夏季高溫,空調負荷劇增,許多居民買了空調后由于受供電條件所限,空調無法正常運轉等。因此,根據客戶用電需求,加強電網區域規劃,加快主網建設進度,加強配網供電可靠性,使主網建設與配網完善同步進行,合理銜接,擴大電網覆蓋區域,消除供電脖頸現象,為電力市場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在電網管理上,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加強反事故措施,切實落實需求側管理,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有序供應,加大用電監察力度,加強對用戶設備和電網接口設備的檢查,防止由于一個用戶設備事故導致整條線路停電事故,充分發揮電力系統搶修隊伍的優良傳統。加大對搶修力量的投入,開展帶電接引作業,千方百計縮短停電時間,減少用電損失,維護企業形象。
第三,在電費回收工作上,采取安裝預付費電能計量裝置等技術手段,樹立人們先交錢,后用電的用電觀念。推出電費余額和繳費短信告知業務,新增代收費網點等措施,搞好優質服務,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加強行風建設,規范企業行為,努力為客戶排憂解難,,主動發現、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切實維護廣大客戶的利益,用規范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口碑,實現電費回收的良性循環。
第四,在受理客戶用電報裝工作環節,要求用電營業工作人員,具備多方面的業務知識和綜合的服務能力。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實施全程服務,精細化服務,進一步暢通報裝渠道,簡化報裝手續,杜絕人為阻塞電力銷售渠道的行為。從用電申請開始,到設計、施工、驗收、送電等環節,實施“陽光業擴工程”,堅持“三不指定”原則,對外簡化程序,對內加快流程運轉,高效優質的服務將對開拓電力市場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在各分銷渠道的銷售環節上。在電力企業的銷售渠道上,運用了直接分銷渠道,有效的控制了中間商。取消過去的“村管電”、“鄉管電”等現象,實現“同網同價”,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對最終客戶的優質服務。
第六,在售后服務環節上,以電力“95598”服務熱線為載體,充分發揮“95598”電力熱線的調度服務功能,及時為客戶解決電力故障排除,電力服務質量投訴等問題,填補供電和用電服務的真空地帶。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綜合后評價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0-01
水利水電工程的開建對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如土壤、水、植物等)的影響不盡相同,因此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來判斷工程整體的環境影響,即分析、預測和評估水利水電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并以此為根據做出減輕或預防不良影響的措施。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綜合后評價即在工程竣工驗收之后運行一段時間,觀察檢測相應指標后進行綜合性系統的評價,其根本目的是檢測工程運行后對環境的影響。傳統上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綜合后評價的指標較多,且各項指標評價標準模糊,互不相關,筆者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對其進行綜合后評價的方法進行論述。
一、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影響一個地區長期或某段時期氣候變化的原因,是眾多而雜的,人們至今還無法確切說明各種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自然因素仍然是影響氣候的主導因素,人類活動對于地區性氣候的影響亦不可忽視,尤其是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修建,導致原先的陸地變成水庫或濕地,改變了地方性小氣候,直接影響到大氣環流。此影響表現在氣溫、降雨、霧和風等氣象因子的變化上。
2.對水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如水庫的修建,使原本流動的水停滯在水庫里,從而對水體造成一定影響。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水庫非汛期截流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斷流,下游地區的地下水位下降,另外河流流量減少,亦降低了河流水體的自凈能力,造成下游水質不斷惡化;以發電為主要目的修建的水庫,其在電力系統中往往擔任峰荷的作用,水流量的日變化幅度較大,下游河道水位變化隨之變化,因而直接影響了航運、灌溉引水位和養魚等;水庫蓄水增加,水面面積增大導致蒸發量的增加,水汽、水霧也就會相應增多。
3.對土壤的影響
水庫長期蓄水會引起庫區土地浸沒、沼澤化和鹽堿化。在水庫浸沒區,土壤中的通氣條件較差,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力下降,活動減少,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的生長;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長此以往,土壤出現沼澤化、潛育化,而過分濕潤的土壤致使植物根系衰敗,呼吸困難;另外由庫岸滲漏補給的地下水在毛細管作用下升至地表,強烈蒸發后使水中鹽分濃集于地表,形成鹽堿化;鹽堿化的土地土壤溶液滲透壓過高,會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4.對動植物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的修建不僅對陸生植物和動物都會造成直接破壞,也會直接導致局部氣候的改變。如土壤及水環境的變化又會間接影響到動植物的種類,種群結構及生活環境等;修建水庫造成的淹沒區中原有植被隨之大量死亡;土壤中可溶性鹽含量增加導致水體氮磷含量加大,庫區周圍的營養物質隨雨水進入水體,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華現象嚴重。
二、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綜合后評價方法
水電工程環境綜合后評價的目的是從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和維護生態平衡觀點出發,根據工程竣工驗收之后運行一段時間環境中各因素的變化,對此工程進行綜合評價。整個評價過程包括影響識別,影響監測,影響評價,綜合評價四個步驟。
1.影響識別
即提出水利水電工程運行后可能受到其影響的環境因子。首先要對工程完成后運行狀況及其運行特征進行綜合了解;在此基礎上及時做出環境現狀調查與描述;并 根據項目概況、工程特性等進行工程分析;將各影響因子利用清單法或矩陣法列舉出來;綜合分析后 提出有較大影響或情況不明的環境因子(如水溫、水文、水位、地下水土壤的酸堿性變化、土壤含水量、土壤化學性質以及下游河道的淤積變化狀況等),進行影響監測。
2.影響監測
即在水利水電工程運行后對提出的需要檢測其變化的環境因子進行實時監測。工程竣工并運行后,實時監測記錄運行每一階段的水溫、水文、水位、地下水土壤的酸堿性、土壤含水量、土壤化學性質以及下游河道的淤積變化等指標,盡量記錄每一階段各項指標的具體數值,再用多參數的模型進行定量計算。其定量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數學模型計算,特征指標或經驗公式,調查和度量,以 分析水文、水力情勢變化引起的影響等。
3.影響評價
即研究水利水電工程對每個單因子的影響,對環境質量的改變,對其產生的不利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并計算相應的投資、效益關系,最終目的是研究環境改變是否有利。進行影響評價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修建與不修建工程情況下的各環境指標對比法,以諸環境因子的變化程度與環境質量做函數圖,以確定環境質量的變化(環境質量的定量可采用0-10分評價,10分表示環境質量最好,0分表示環境質量最差),分析投資、效益關系,以研究各項目因子的影響能否接受。
4.綜合評價
其目的在于判斷各環境因子對環境影響的總指標,以便比較和判斷工程的環境影響優劣,對工程提出決策性結論。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綜合評價時可采用環境評價系統、多目標分析和投資、效益分析等方法。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綜合后評價應在項目運行的各階段分別做相應深度的考察工作。綜合各時期數據,詳細論證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有關改善措施。
參考文獻:
[1]盛松濤,李星,張貴金.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綜合后評價方法研究[J].人民黃河.2012,34(10):110-113.
關鍵詞: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影響評價;
1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
1.1主體生態系統的分析
不同的區域人類生態的構成是不一樣的。有的以受人類不同程度影響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如山地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有的以人工生態系統為主,如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工礦區生態系統等。在一個具體區域內,能代表區域生態環境特征的生態系統稱為主體生態系統,有一種或幾種。主體生態系統的現狀與變化趨勢,反映出整個區域生態環境的現狀和變化。我們研究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主體生態系統的分析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以后評價的環節的準確性。
1.2目標的分解
項目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應從整體最優原則出發,以局部服從整體、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長遠與近期相結合,綜合多種因素,確定項目的總目標。對目標按其構成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解,形成系統的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
1.3主導因子的確定
根據己確定的主體生態系統,確定制約生態環境質量的限制因子,并根據各因子間的相互關系、影響力、信息量與可靠性等來確定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確定是整個評價環節的關鍵。可采用信息統計法,專家打分法,SPSS軟件中的主導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來確定主導因子。
1.4 確定指標體系。
通過系統分析,初步擬出評價指標體系后,應進一步征詢有關專家意見,對指標體系進行篩選、修改和完善,以最終確定指標體系。
2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篩選
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應是對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的依據和標準,是綜合反映項目本身和生態環境所構成的復雜系統的不同屬性的指標,使按隸屬關系、層次原則有序組成的集合。水利工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有其特殊性,每個工程的特點和制約因素不同,那么評價的方法和所選擇的指標體系也就不同。本文建立的指標體系具有水利工程的普遍性。
在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確定之前,也就是評價的主導因子確定之前,先進行主體生態系統的分析,分析所評價的生態環境到底由那幾部分生態系統所組成的。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的確定。確定指標體系的思路是:從影響生態環境質量的因素出發。理清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深入分析影響生態環境質量的因素,再反過來具體的推導評價生態環境質量的指標體系。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確定的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編制的《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編制培訓教材》中提出的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指標體系。
2.1 生態環境系統狀態相關概念
1)頂極狀態
生態環境系統在其自然演替中的最后的穩定階段的群落,就是頂極群落,它是與物理環境取得動態平衡的自我維系的系統。處于頂極群落的生態環境系統態勢即為頂極態。在頂極態的生態環境系統中,有機物質可能沒有年凈積累,但卻具有總體上最大數量和最優質量的生態環境系統服務功能。對于一個特定區域,其頂極群落有氣候頂極群落和土壤頂極群落之分,前者是理論上的群落,該區域的演替發展都趨向于它。如果當地的地形、土壤、水、火災和其它干擾,使得氣候頂極群落不能形成,那么演替就以土壤頂極群落為終點。
2)最佳態
退化生態環境系統在其生態恢復和生態重建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生存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往往不是將其恢復到當地生態環境系統的頂極態,而是在保持生態環境系統穩定及一定的生態環境系統服務功能的前提下,將其建設成具有最大產出貢獻的生態環境系統,這種生態環境系統就是最佳態的生態環境系統。
3)現狀態
歷史時期受到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人文因素壓力的干擾,而使得生態環境系統發生退化,其呈現的現狀狀態即為現狀態?,F狀態的生態環境系統是生態環境評的對象。而頂極態和最佳態則可作為評價標準的參照系。
2.2 評價標準建立的原則
評價標準名稱眾多,內容也互不相同,但他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們亦有共
同的制定原則。
1)保障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服務功能不受破壞。
2)既要與當前的社會經濟水平相適應,又要有利于促進區域社會經濟與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3)保障人群的身體健康,使人類不因環境質量的變化而受到危害或毒害。
4)可計量性。特別是通過數量化計量能反映生態系統結構和運行特征或其環境功能。
5)先進性和超前性。特別是能滿足區域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例如:選取植被覆蓋度作為指標時,應考慮未來的環境功能需求,在植被覆蓋率不高而生態環境質量較差或在生態脆弱地帶,其指標值應高于背景值。
2.3評價標準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1)國家、行業和地方規定的標準。國家己的環境質量標準如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804―2)、保護農作物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 9137―88),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89)、漁業水質標準
(GB11607―89)、以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等等。
行業標準指行業的環境評價規范、規定、設計要求等等。地方政府頒布的標準和規劃區目標、河流水系保護要求、特別區域的保護
要求(如綠化率要求、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等,均是可選擇的評價標準。
有關于各項指標的發展目標,可以作為評價標準的參考。
2)國外標準。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生態環境評價進行的較早,有一套較完整的標準??蓮闹羞x取與我國現階段發展程度相近的國家和地
區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數據和成果作為評價標準的參照。
3)背景和本底標準。以工作區域生態環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為評價標準,如區域植被覆蓋率、區域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產量、
生物多樣性等等。
4)類比標準。以未受人類嚴重干擾的相似生態環境或以相似自然條件下的原生自然生態系統作為類比標準;以類似條件的生態因子和功能作為類比標準,如類似生境的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率、蓄水功能、防風固沙能力等。類比標準須根據評價內容和要求科學地選取。
5)科學研究己判定的生態效應。通過當地或相似條件下科學研究己判定的保障生態安全的綠化率要求、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最高允許量、特別敏感生物的環境質量要求等等,均可作為評價的標準和參
考標準應用。
3定量指標計算數據收集及處理方法
定量指標計算的數據來源須向水利工程管理建設部門、環保部門、地區社會經濟統計部門等各個直接與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收集。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關于指標替換問題。指標體系中給出的定量指標,其數據基本上可從當地統計部門的統計資料中收集。考慮到不同省,地區、市縣的統計資料中,所列指標不完全相同,有時資料的詳細程度也不一樣。還可能出現所收集到的資料與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有不盡相同時,可采用相近指標代替,或合理地調整某些指標。由于生態環境影響范圍廣、時間長,大多影響因子的數據難于收集或難于直接定量計算,有的甚至不可能,所以使得指標大多限于定性的描述和總結。
為了提供一個直觀而深刻的評價結果,就需要進行相應的定量計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尋求盡量可行的定量計算方法。在尚無有效的直接計算方法時,可采用專家咨詢、打分的方法來解決。指標的定性分析基本上是采用文字描述。輔于相關的數據。說明事物的性質。對指標的定性分析應建立在對水利工程項目所影響區域內的生態自然環境等影響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態度,給予客觀深刻的描述。
4水利工程生態影響評價的難點
4.1 環保措施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其難點之一。這個項目是分區分片建設,并且都是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特點與問題采取不同的建設內容和建設方法。分區分片實施的建設項目,在環評中都應逐點逐片落實評價內容和環保措施。這是生態環境的地域性特點決定的。即使同樣的活動內容實施到不同的地域上,其發生的影響很不相同的,從而針對性也就成為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靈魂。
4.2 環境敏感點的識別即工程與保護區的關系,是該項目環評中的又一難點。在該項目涉及的流域眾多,并且項目初期的設計中有很多工程伸入到自然保護區,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細致工作,把自然保護區和工程項目逐個流域地對比界限,把伸入到自然保護區內的工程全部撤出來,從而減少了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和破壞。
4.3 區域環境功能狀況分析中,評價范圍的界定也是其難點之一。該工程比較分散,每個流域都有,在一個流域內農田和自然保護區村屯相互鑲嵌,如果依據非污染生態影響導則的范圍來確定,則周邊的自然保護區將被劃分到其內,若影響范圍涉及敏感點時,應把整個自然保護區包括在內,依此類推,其他的流域也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顯然,這樣確定評價范圍是不合理的。最后采取了幾個流域放在一起來確定評價范圍。
5結束語
指標是綜合反映生態環境影響某一方面情況的物理量,是評價的
基本尺度和衡量標準,指標體系是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的根本條件和理
后來,他們學會了鑒別聲音好與壞。慢慢地,他們開始懂得了欣賞音樂,追求聲音的美妙。
但是,他們和純粹的HIFIer不同。對于聲音,他們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所以,他們理性,不燒包。
于是,他們總在品質和價格之間,尋找平衡……
選2.1,還是選2.0書架音箱架構分析
在過去一年里,多媒體音箱市場涌現出兩股熱潮,其一是“獨立功放”迅速普及,其二則是書架音箱的噴井式發展。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國內各音箱廠商所推出的書架音箱新品或者升級產品至少也有一款,有的甚至有三、四款。產品價位主要分布在200~400元之間,而這正好是傳統2.1(包括2.1+1)多媒體音箱的主流價位,于是,不少人開始為買2.1音箱還是書架箱而煩惱。
什么是書架音箱
所謂書架音箱,狹義的理解是可以放在書架或桌面上的小音箱,后來泛指小型音箱,和它對應的是落地式音箱。當人們用電腦代替傳統的音樂播放器之后,音箱要與顯示器相搭配,并放置于桌面上,于是就做成一對外觀基本相同的箱體,其中一個箱體內置了攻放電路,稱為主箱,另一個則為副箱。這樣的架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0音箱。
一般來說,2.0音箱的兩個箱體都會使用兩分頻設計,其中包括一個高音揚聲單元和一個中低音揚聲單元(當然,這也不是絕對,部分高端的2.0音箱會采用三分頻設計)。二分頻的2.0音箱分頻點大多設在2500Hz左右,這是因為人聲的極限通常在1280Hz以下,而高出近人聲機箱的兩倍的分頻點,可以有效地將分頻失真控制在人耳不易察覺并且功率較小的頻段上,所以2.0音箱的人聲表現力通常都比較出色。
2.0和2.1音箱有什么區別
相信大多數人入手第一臺PC時,所搭配的音箱大多是一個低音炮+兩個衛星箱的架構,也就是所謂2.1音箱。其中衛星箱通常采用尺寸較小的揚聲器單元,主要用于播放中高音;而低音炮則為一個裝載了大口徑低音單元的箱子,通常設計有倒相孔,主要用于播放低音。
雖然2.0與2.1音箱都采用二分頻設計,但在分頻點設立上看,兩者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2.0音箱的分頻點在2500Hz左右,而更加追求低音的2.1音箱通常將分頻點設定在了人耳相對低音最為敏感的100~200Hz的區域。分頻點的不同說明了產品對聲音回放重點的不同訴求,更深層次的特點則在于各頻段的功率分配上。
2.0音箱更加適合誰
以前我們用電腦所播放音樂,對音質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為了適應大規模的市場需求,廠家在衡量了音箱的成本和音效后,在傳統的2.0音箱加上一個低音炮,專門對低頻進行增益,一種更加容易給人帶來“震撼”感的音箱架構就這樣產生了。
相對來說,2.0音箱的聲音更為平衡,特別是中頻表現力更加豐富,這也是書架音箱的人聲相對更耐聽的原因所在,但它的短處在于低頻下潛力度有限,而這正是2.1音箱的長處,因為采用了獨立的低音單元,再加上碩大的低音箱體,2.1音箱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就可以“營造”出讓人震撼的低音效果。這樣會吸引不少對音質要求不是很高,但比較在意價格的消費者,而這樣取向也決定了2.1音箱最可取的也就是低端的產品。
不過話說回來,當2.1音箱出現在電腦桌面時,雖然消費者并不一定知道這只是音箱廠商提供的一種廉價的折中的音箱解決方案。但是,當消費者對音樂的品味越來越高后,越來越討厭那種折中方案中所帶來的有一定刻意的“震撼”,于是2.0音箱開始成為選擇的目標。然而,由于消費者對音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為得到更好的音質而在成本上進行一定的追加,因此相比于2.1音箱,2.0音箱在價格定位上要高出一點點。
根據以上的分析,主流2.0音箱的消費群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對音樂有一定品味,但并不發燒。
對價格有一點點在乎,但不會為了價格而放棄對音質的追求。
喜歡在音箱的價格和品質之間尋求平衡,但不會走極端。
如果過去是2.1擁護者,那么升級音箱的欲望達到一定程度后,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2.0。
小知識:聲音的頻段是如何劃分的?
一般而言,聲音可分為高頻、中頻、低頻三個部分,也可稱為高音、中音、低音。其中,高頻是真正能打動人內心的聲音,中頻部分一般是人的說話聲音多一些,低頻則是聲音波長較大的部分,通常給人以震撼感的聲音,比如鼓聲。一般要表達一款音箱的好,高音可以用穿透力強表示,中音為圓潤、飽滿,低音則為下潛深。
追求價格與音質的最佳均衡
書架音箱 我們選擇4英寸的
解答了2.1與2.0音箱之間如何選擇的問題后,相信大家對書架音箱有了一定了解,當自己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可以很好結合自己的喜好進行篩選。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們所統計的主流2.0音箱新品中,幾乎全部都是4英寸的,是不是很奇怪呢?
4英寸和5英寸書架箱有啥區別
開始之前,先澄清一下4英寸書架音箱這個概念。書架音箱指的是2.0音箱(包括2.0+1),而4英寸并不是指音箱的尺寸,而是指中低音單元直徑大致為4英寸,5英寸、6英寸書架音箱則依此類推。
一般而言,不管是哪種尺寸的書架音箱,其分頻特性基本是一致的,但從表面上看,4英寸和5英寸的2.0音箱的區別也就在于中低音單元的大小不一,但是從市場角度,潛在的用戶類型不相同才是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如何理解呢?
應該說,5英寸特別是5英寸以上的2.0音箱用戶,大多是100%的音質至上主義者。對于這部分人群而言,音質是唯一的追求,他們可以不在乎產品的造價。所以,5英寸的箱子通常都比較貴,且不同產品之間的價格落差比較大,400元到數千元不等,不同產品之間大多以音質作為等次劃分的標準。
然而,4英寸2.0音箱則不同,選擇4英寸音箱,就意味著它的用戶絕對不會把音質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不管由于主觀上要求不高,還是客觀上不能使用5英寸或者更大尺寸的箱子,4英寸2.0音箱的用戶肯定都是對聲音有一定要求(否則會選擇2.1或2.1+1),但同時也很注重其他因素,比如體積、外觀和價格等。
由于音箱的外觀、造型、材質等元素是可以精細量化的,音質卻不可以。也就是說,4英寸2.0音箱可以在一定的成本上追求音質,即它可依靠一些驚喜量化的設計因素來劃分產品的等次,從而確定消費市場,這和以音質作為等次劃分的標準的5英寸2.0音箱有著本質的區別。
為何4英寸能夠火起來
由于音質上的先天劣勢,4英寸書架音箱一度被更大尺寸的2.0音箱擠出主流市場。或許,了解音箱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相繼問世的兩個系列5英寸2.0音箱──惠威M200系列和漫步者R1900系列,幾乎壟斷了300元以上的中高端2.0音箱市場,而4英寸2.0音箱只有在300元以下的入門級市場中才能獲得自己的地位。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4英寸2.0音箱逐漸在200~400元的主流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從各路廠商后續的新品來看,4英寸2.0音箱成為這部分市場主導幾乎是一個必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價格
這是國內市場不可回避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了產品定位。絕大多數的4英寸書架音箱將自己的位置定在300元出頭的價格,這個價格是入門級多媒體音箱的最高點,卻距離中檔多媒體音箱特別是5寸2.0音箱的最低點還有一定的距離。
然而,在此價格所能接受的成本下,一款4英寸箱子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相同價位的產品不太可能用到的,而大多只有高端產品才會被大量使用的設計元素,比如LM1875功放、二階分頻器、仿實木貼皮等。
功率
相比與5英寸或更大規格的音箱,雖然4英寸音箱的重低音單元小了一點,但是音箱的聲音取向并沒有變,它依然能夠很好地延續了2.0音箱平衡的三頻段風格。當然,在功率方面,4英寸音箱比5英寸的小不少,但是對于近聲場聆聽,聲音的大小已經足夠了。
尺寸
從尺寸上看,4英寸書架音箱與中高端2.1音箱的衛星箱子差不多,因此擺放問題會比5英寸、6英寸箱小很多,這是它的優勢所在。在選擇音箱時,相信大家都不會僅僅考慮價格的問題,思考一下音箱能否擺上電腦桌是非常有必要的。
用戶聽音取向的轉變
從產品性能看,雖然200元~400元價位段上的2.1音箱產品在低頻上的優勢仍然明顯,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僅僅具備低頻的優勢似乎已經不再能滿足他們的聽音需求。2.1音箱過量的低頻是否耐聽并不好說,但是造成的聽感壓力的確是相當明顯的??雌蛲暧螒蚝螅?.1音箱是否適合拿來聽歌呢?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此時2.0音箱銷售火爆也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廠商研發方向的轉變和新技術的引入
當消費者對音質的認識提高后,制造出更加符合人耳聽覺感受的產品是一個必然的市場需求。廠商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新產品的研發方向也在改變,以2.0產品為音質代表的取向已經逐漸清晰化。這個趨勢在2006年已經表現得比較明顯,而真正爆發則是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
另外,在眾多2.0音箱新品中,電子分頻產品尤其引人矚目,雖然伴隨而來的是對電子分頻技術的深入探討后得出的一些喜憂參半的結論,但是這并不影響電子分頻產品影響力的擴大,三諾N35G等產品的成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小結
可以說,2.0音箱的火爆是需求與廠商作用相結合的結果,而4英寸2.0音箱由于產品結構、價格、尺寸等原因成為了其中的焦點。對于消費者而言,同價位的2.1音箱和5英寸2.0音箱,4英寸2.0音箱其實是一種價格和音質更加均衡的產品。
主流4英寸書架音箱精品推薦
根據之前分析,可以看出選擇主流的4英寸書架音箱的消費群體有這樣幾個特點:
他們對聲音有追求,所以不選擇2.1音箱,包括如日中天的而且性價比很高的2.1+1音箱;
他們對聲音的追求沒有那么高,所以放棄聲音更好但也貴出100元或200元的入門級5英寸2.0音箱;
他們對外觀有要求,所以他們沒有注意那些聲音尚可但外觀粗糙的低檔5英寸2.0音箱。
他們對尺寸有要求,將音箱擺放在桌面上與LCD相搭配,不會顯得太小或者太大。
那么,市面上有哪些適合這些人的音箱產品呢?
行業用戶的福音
漫步者 R1500TM
漫步者R1500TM音箱外形沿襲了R系列一貫的硬朗風格,采用純黑色PVC貼皮表面,黑色膠皮面板,整體給人以沉穩、大氣的感覺。R1500TM集成了麥克風輸入接口,適合在教學、會議、銀行、醫院等公共場所使用。音量和麥克風可分別調節,提供了高音提升功能以提高聲音的穿透力,可以滿足各種場所的使用需求。音箱標配的麥克風為選購配件,普通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漫步者R1500TM產品參數
頻率響應 :20Hz~20KHz
信噪比 :85dB
輸出功率 :RMS 14W+14W
重量 :7Kg
尺寸 :140×240×170(mm)
¥450
復古的王者
三諾 N-25G
三諾N-25G采用倒相式全木質箱體設計,柚木PVC貼皮的獨特色澤,紋路設計也獨具匠心,體現了一種復古王者的風范。在設計上,采用菱角式側板搭配圓弧邊角過渡,斜面式面板,圓潤而動感的外觀給產品平添了幾分別致的魅力。音質上,N-25G保持了三諾音箱的獨特風格:以有優秀突出演繹能力的中頻,搭配扎實而不過量的低頻與不過多強調的高頻,令聲音顯得比較耐聽,令聽者不會有太多的聽感壓力。
三諾 N-25G產品參數
頻率響應 :100Hz~20KHz
信噪比 :≥70dB
輸出功率 :RMS 16W×2
重量 :5.8Kg
尺寸 :160×240×225(mm)
¥368
獨立功放+迷宮式設計
奮達貝多芬MF-180
這款音箱采用比較少見的獨立功放設計,箱體表面采用黑色木紋貼皮,有很強的厚重感,而功放箱金屬質感、高光黑色透明面板則透露出一絲時尚。音質方面,得益于迷宮式結構,該音箱的低頻下潛很深,且量感足,這在常見的4英寸書架音箱中是不多見的。
奮達貝多芬MF-180產品參數
架構 :2.0+1
信噪比 :>85dB
輸出功率 :RMS 25W×2
揚聲器阻抗 :4Ω
尺寸 :150×265×182(mm)
¥458
主流4英寸書架音箱的經典
輕騎兵 M7
在二、三百元的價位上的產品,或在外觀,或音質,或工藝等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沒有一款占據統治地位的產品出現。這款產品的出現給后來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參考。作為一款經典產品,非常符合主流的4英寸書架音箱的消費群體的定位。
輕騎兵 M7產品參數
材質 :木質
信噪比 :≥80dB
輸出功率 :RMS 20W×2
重量 :6Kg
尺寸 :146×243×215(mm)
¥310
親民的王子
惠威 D1010
一直以來,惠威音箱主要以高端產品為主,而D1010是其為數不多的定位于主流價位的2.0音箱,采用了黑色作為主色調,面板經過了鋼琴漆面工藝處理,與木紋貼紙相搭配顯得相得益彰,冷酷而時尚。音質上,D1010聲音放得比較開,整體音樂性很強,高頻和中頻比較出色,高頻算不上很亮,但是解析力令人相當滿意。
惠威 D1010產品參數
頻率響應 :84Hz~20kHz
信噪比 :≥75dB
輸出功率 :RMS 10W×2
重量 :6.2Kg
尺寸 :153×225×190(mm)
¥345
主流書架音箱賣點透視
多媒體音箱也用電子分頻,是進步,還是噱頭
如果說,2006年多媒體音箱市場的關鍵詞是“迷你”,而2007年的關鍵詞則是“獨立功放”。但實際上,自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獨立功放”的聲音開始慢慢減弱,書架音箱則全面“爆發”。而在眾多的書架音箱新品中,又以電子分頻的幾款產品風頭最勁。從各大廠商的后續計劃來看,2008年還會有更多的電子分頻音箱登陸市場。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曾經在高端監聽級音箱才會使用的電子分頻技術,如今一下子就普及到了多媒體音箱領域……
今天我們辯論的話題是:多媒體音箱也用電子分頻,是一種技術的進步,還是廠家市場炒作的噱頭?
正方:沒有分頻器所帶來的信號污染,且電路不是功率元件,信號能更好區分,輸出功率更大,控制力更好,可給多媒體音箱帶來更佳的音質表現。
反方:多媒體音箱價格低,音質表現相對有限,電子分頻用于此類音箱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第一回合
關鍵詞:土壤凝結水;華北平原;PVC凝結器;凝結時間;凝結量;溫度;相對濕度
中圖分類號:S152;X1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3)05013204
華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糧食主產區,在地下水過度開采、降水減少、地表水逐漸枯竭及溫室效應等因素的影響下,區域內的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威脅到了農業和社會生活的正常發展。華北平原屬半濕潤地區,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春季、秋季干旱少雨,蒸發強烈。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都集中在6月-8月份。而凝結水作為一種長期穩定的水資源,雖然其日凝結量較小,但在干旱時期維持土壤濕度,供給淺根性作物水分,保持土壤生態系統穩定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學者對凝結水的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前蘇聯學者提出了“凝結學說”,甚至認為土壤凝結水是沙漠地區淺層淡水的主要來源[1];50年代以后,法國學者開始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探索了露水的形成[2];70年代,隨著遙感技術和同位素技術的應用,凝結水研究從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Hillel.R.等[3]對沙地水分開展了相關的數值模擬定量研究;“七五”期間,我國學者于慶和[45]在塔里木盆地北東緣群克地區開展了土壤凝結水的初步研究,提出了土壤凝結水的存在證據,并闡述了土壤凝結水的形成特征;Adrie F.G[6]在地中海地區研究了干燥條件下的水汽運移情況,討論了在地表形成露水的條件及其對植被生長的積極影響,指出年降露量在有些時候可超過年降水量;Seyoum等[7]使用微型測滲儀研究了黃土土壤凝結水的形成機理;王哲等[8]初步探明了鄂爾多斯風沙灘地區土壤凝結水的形成與轉化的基本過程,并探討了土壤凝結水的轉化與氣象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韓雙平等[9]在天山北麓分析了影響凝結水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對西北干旱地區耐旱植被的研究和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國內外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凝結水研究成果,均認為凝結水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區維持沙地表土穩定方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1012]。不過,針對處于我國東部如華北平原半濕潤地區內的凝結水研究還相對較少,因此查明華北平原凝結水發生情況,分析影響凝結水生成的因素,既可揭示水分遷移轉化規律,又可為該地區的水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觀測試驗與數據處理
1.1試驗場地
試驗場地位于河北石家莊國土資源部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野外試驗基地——正定基地院內,距石家莊市區15 km,交通便利。地下水位埋深28~30 m。試驗區域位于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平均年降水量534 mm,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 800 mm,日平均氣溫131 ℃,最高氣溫428 ℃,最低氣溫-265 ℃,平均相對濕度62%。
1.2試驗設計
試驗觀測時間選擇在降水較少的9月中下旬,監測區間設定以3日為一個連續觀測的周期。監測時段均為晴天,避免了自然降雨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土壤凝結水試驗儀器為PVC凝結器(圖1),由外部套筒及內部籠屜式試筒組成。外部套筒內徑10 cm,內部試筒外徑10 cm,內徑9 cm。凝結器采用分體式結構,每組設置16層籠屜,單層籠屜高度均為1 cm,各層底部均由300目不銹鋼篩網封底。為防止試筒內外壁縫隙的凝結水下滲至儀器底部影響試驗結果,將第16層作為緩沖層,不計入試驗研究結果。外部套筒設置兩種形式,其中下底敞開式模擬了自然狀態,在試驗過程中保證了水汽能夠透過整個儀器不受阻礙;下底封閉式以塑料薄膜封閉底部,使整個系統只接受來自空氣的水分,隔絕下部土壤的水汽向上傳輸。觀測中每隔2 h用精度萬分之一的天平進行快速稱重并記錄數據,觀測凝結水量時也對溫度、濕度、氣壓、風速、土壤含水率等進行同步觀測。
2.2土壤凝結水發生時間及過程
觀測試驗之前,已將儀器放置在研究環境內超過24 h,以保證其中土壤與周圍環境的一致性。圖3為間隔2 h的下底敞開式與下底封閉式凝結器總凝結量變化曲線(此處只記錄凝結部分)。研究區內可觀測到凝結水的發生時間為每日下午14時起至次日早10時。全天凝結過程可分解為白天的三個階段和晚上的兩個階段:初始6時至8時期間,在日照的影響下地表附近大氣迅速升溫,而地表土壤的升溫速度相對較慢,此時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仍然可以在溫度梯度的作用下在地表凝結;8時至10時,在日光照射下地表土壤層持續升溫,其內部蘊含的水汽開始向上部大氣擴散,部分進入到更下層的土壤中凝結,此時可以在凝結器的中下部觀測到凝結水的生成;10時至14時是每日日照最為強烈的階段,觀測深度內的土壤溫度達到每日最高,其中的水分進一步向外部蒸發擴散或向更深層的土壤中運移,因此無法觀測到凝結水生成;14時至22時,隨著大氣溫度的逐漸降低,水分運移與熱傳導方向相同,以從土壤向大氣運動為主,下部土壤的凝結水向上運移擴散。同時由于近地面的溫差較大,水分在近地面水氣交界面發生凝結,致使表層土壤中最先出現凝結水量增加的現象;22時至次日6時,植物呼吸作用進入旺盛階段,致使大氣中的濕度進一步上升,同時土壤溫度逐漸下降,水分的運移又轉變為自大氣向土壤,并且凝結過程較為強烈,因此夜間來自于大氣的凝結水量較日間明顯加大。
圖3還顯示,下底敞開式與下底封閉式凝結器的數值相差不大,且凝結時間及曲線形式基本相同,因此可知15 cm以上的凝結水大致來自兩個方面:其一,絕大部分凝結水來自于大氣中水汽的貢獻,包括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周邊地面蒸發的水汽及植被夜晚呼吸作用產生的水汽;其二來自于下部土壤中留存的水汽,白天地表溫度高于地表以下土壤溫度,下部土壤中賦存的水汽在溫度梯度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的運輸,夜晚氣溫降低會引起地表及地表以下土壤溫度的下降,但地表降溫幅度遠大于地下更深處土壤的降溫幅度,這就導致了水汽自上而下的運移。
2.3凝結水影響因素
以往研究經驗表明,影響凝結水的外界條件主要有氣象因素、灌溉因素等,而本試驗主要在裸地開展研究,且土壤含水率觀測結果顯示變化不大,因此僅就相對濕度、溫度、風速等氣象因子進行相關分析。
圖4為土壤凝結水觀測期內的相對濕度與土壤凝結量的對比曲線。在可觀測到凝結水的時間段,近地表相對濕度平均值為7418%,土壤凝結水量的變化趨勢與相對濕度變化基本一致。在一個凝結周期內可觀測到兩個凝結水的高峰值,其中20時至次日0時,氣溫與地溫的溫差較大,空氣中的水分在地表附近凝結,相對濕度較日間顯著增大,致使土壤凝結水量增加明顯;每日2時總可觀察到凝結水量和相對濕度一個低峰值,這可能是由于在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熱量傳遞后,此時氣溫與地溫溫度逐漸接近,影響了大氣中的水分在地表的集聚,導致觀測到的凝結量有所下降;每日4時的凝結量又有一個明顯的提升,此時近地表的相對濕度較大,地表溫度降低至每日的最低值,導致了凝結量的再次增加。因此可知相對濕度越大越利于土壤凝結水的生成。
溫度是影響凝結水形成及生成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圖5為9月14至9月17日整個試驗區間內地面溫度與凝結量的對比曲線。由圖可以看出,3個觀測周期內的地面氣溫變化趨勢基本相同,氣溫高低與凝結水的生成量變化趨勢相反,即高溫度會降低凝結水的生成量,因為高溫時地表土壤中水分容易蒸發且地表附近的空氣濕度較低,不利于水分凝結。
除相對濕度、溫度以外,風速也是影響凝結水生成量的因素之一,基本無風的條件下最利于土壤凝結水的生成,這是由于風速增大會促使地表附近的空氣縱向及橫向交換,加快地表水汽擴散的速率,降低地表附近空氣的相對濕度,從而影響水分在土壤中的凝結量。
3結論
華北平原在每日14時至次日10時均可觀測到土壤凝結水的生成,日均凝結量約為043 mm,凝結量的50%以上集中在地表至地下0~5 cm范圍內;研究區內的凝結水來源與西北地區相比有很大區別,絕大部分由大氣水分提供,極少部分來自于下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較低的溫度、較高的相對濕度和無風的條件有利于凝結水的生成。研究表明,華北平原土壤凝結水的生成量雖然較小而無法作為固定的水資源,但在干旱缺水的時期可以為淺根性農作物提供少量的水資源,以維持和補給土壤水分。
參考文獻:
[1]曾亦健,萬力,王旭升,等.淺層包氣帶地溫與含水量晝夜動態的實驗研究[J].地學前緣,2006,13(1):5257.
[2]Monteith J L.Dew[J].QJR Meteorol.Soc.1956,42:572580.
[3]Hillel R,Pinder G F.Approximate Analysis of Upcoming[J].Advance of Water Resource,1977,1:97101.
[4]于慶和.塔里木盆地北東緣群克地區土壤凝結水的初步研究[J].干旱區地理,1992,15(3):7784.
[5]于慶和.塔里木盆地北東緣潛水蒸發研究[J].新疆地質,1993,11(3):246254.
[6]Adrie F,G Jacobs.A Simple Model for Potential Dewfall in an Arid Region[J].Atmospheric Research,2002,64:285295.
[7]Seyoum leta.Enhancing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form Tannery Effluent by Using the Efficient Brachymonas Denitrificans in Pilot Plant Operations[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05,21:545552.
[8]王哲,梁煦楓,王德建,等.鄂爾多斯風沙灘地區土壤凝結水試驗研究[J].地下水,2006,28(6):2831.
[9]韓雙平,荊繼紅,荊磊,等.溫度場與凝結水的觀測研究[J].地球學報,2007,28(5):482487.
[10]Jacobs A FG,Heusinkveld B G,Berkowicz SM.Dew Deposition and Drying in a Desert System:a Simple Simulation Model[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1999,42:21122.
[11]曹文炳,萬力,周訓,等.西北地區沙丘凝結水形成機制及對生態環境影響初步探討[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2):610.
[12]李玉靈,朱帆,張國盛,等.毛烏素沙地凝結水動態變化及其影響因子的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8):6166.
[13]郭斌,陳亞寧,郝興明,等.不同下墊面土壤凝結水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自然資源學報,2011,26(11):19631974.
【摘要】 目的: 利用小鼠胚胎干(ES)細胞分化成神經前體細胞模型,研究極低頻率電磁場(ELFEMF)對細胞周期調節基因、凋亡相關基因以及細胞增生和凋亡的影響. 方法: 分離、培養和誘導ES成神經前體細胞,于誘導后第4日起,實驗組予ELFEMF干預,對照組采用假暴露,于4+4 d, 4+7 d,4+11 d,4+17 d,4+23 d使用BrdU和Nestin免疫熒光染色檢測細胞生長分化,RTPCR檢測bcl2,bax,GADD45基因轉錄產物水平. 結果: 對照組和實驗組的BrdU和Nestin免疫熒光染色未能發現細胞生長和分化有明顯改變,對照組和實驗組的RTPCR檢測發現,在4+11 d時bcl2和bax mRNA 表達升高(P
【關鍵詞】 小鼠; 胚胎; 干細胞;低頻率電磁場;基因, bcl2;bax;GADD45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cell cycle regulatory gene and apoptosisrelated gene and on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with the model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METHODS: ESCs were cultured and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after 4 d of differentia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xposed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shamexposure. Immunofluorescence of BrdU and Nestin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RTPCR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transcript levels of bcl2, bax, GADD45 gene at the day (4+4), (4+7), (4+11), (4+17), and (4+23).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ELFEMF induced upregulation of bcl2 and bax at d (4+11) (P
【Keywords】 mic embryo; stem cells;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es bcl2; bax; GADD45
0引言
多能胚胎干(ES)細胞可以分化成三個胚層的特異性細胞. 在分化的過程中,ES細胞再現了早期胚胎的發育過程,因此這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體外分析遺傳和環境因素對細胞分化影響的模型[1]. 極低頻率電磁場(ELFEMF)指頻率為0~300 Hz的交變電磁場,電磁場對生物體作用的研究已比較廣泛,雖然大多數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別,但是磁場對腫瘤(腫瘤被認為屬于干細胞疾病)的影響已經有比較一致的結論[2]. 神經干細胞在沒有形成大量的化學突觸前,由于大量電突觸的存在,細胞間直接的電流活動,很可能通過外加磁場而影響細胞的信號通訊,甚至可能改變細胞的發育、遷移等. 本實驗我們研究ELFEMF對細胞周期調節基因、凋亡相關基因以及細胞增生和凋亡的影響.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取孕3 d母鼠囊胚. 在實體顯微鏡下先將變性或不正常的胚胎剔除掉,然后再將正常的囊胚和桑椹胚轉移到飼養層上,置培養箱培養4 d,形成擬胚體(embryoid bodies, EBs). 將EBs置于在含有胰島素(insulin)、轉鐵蛋白(transferrin)、硒元素(selenium)和纖連蛋白的無血清DMEM/F12培養液中,將細胞密度調整為(0.5~1.5)×104/cm3的小鼠ES細胞培養置于1 g/L明膠包被的組織培養皿上,使用含有 N2和B27的神經細胞專用培養基 Neurobasal(Gibco公司)在37℃,50 mL/L CO2的孵箱中培養細胞. 培養至第4日,60%以上的細胞分化為神經前體細胞,進行射頻電磁場輻照. ELFEMF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于第4+4 d,4+7 d,4+11 d,4+17 d,4+23 d(4為從開始培養計時)分別使用免疫熒光細胞計數和RTPCR檢測.
1.2方法
ELFEMF輻射頻率選用50 Hz 電力線,2.0 mT,采用5 min開/30 min 關的間斷模式于4+4 d時分別輻射48 h;將培養分化至4 d的神經前體細胞隨機分為2組,放入射頻輻射系統的波導腔內,實驗組進行上述輻射,對照組不輸入射頻信號,進行假輻射. 整個輻射過程中,細胞處于37℃,50 mL/L CO2的孵箱中,溫度變化不超過±0.1℃.
1.2.1免疫熒光染色和細胞計數細胞分化后4 d進行免疫熒光染色,選取部分上述的細胞克隆種植于24孔培養板,每組各6孔. Nestin免疫熒光染色檢測Nestin免疫反應陽性神經組細胞. BrdU溶于無血清培養基,過濾除菌后加入上述的細胞克?。˙rdU終濃度為 5 μmol/L)中,培養24 h. 每孔加入40 g/L多聚醛(4℃) 固定20 min,30 mL/L H2O甲醇孵育15 min,去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 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閉30 min,用抗BrdU mAb (Sigma) 分別進行免疫熒光染色,染色結果用倒置熒光顯微鏡觀察并用佳能數碼相機攝片. 病理彩色圖像分析系統對各組免疫熒光染色切片進行圖像分析. 熒光顯微鏡在一個視野放大200倍鏡頭下計數,用圖像掃描分析儀分析.
1.2.2RTPCR檢測bcl2,bax,GADD45基因mRNA表達水平實驗分組如前所述,經處理因素作用后,分別搜集各實驗組細胞,用一步法試劑盒(TaKaRa One Step RNA PCR Kit) 檢測bcl2,bax,GADD45基因表達水平,首先利用Trizol試劑 (Gibico BRL)提取細胞總RNA,分光光度計上測定其在260 nm和280 nm的A值,計算RNA的濃度和純度. 根據NCBI中cDNA序列設計引物以βactin mRNA作為檢測的內參照,PCR反應引物由大連寶生物公司合成. 選用一步法試劑盒進行單管RTPCR,按下列組成配置RTPCR反應液,反應總體系為50 μL:10×One Step RNA PCR Buffer 5 μL,MgCl2(25 mmol/L)10 μL,dNTP Mixture (10 mmol/L) 5 μL,RNase inhibitor (40 U/μL) 1 μL,AMV RTase XL (5 U/μL) 1 μL,A MVOptimized Taq (5 U/L) 1 μL,上游特異性引物(20 μmol/L) 1 μL,下游特異性引物 (20 μmol/L) 1 μL,RNA sample (≤1 μg) 1 μL,RNase Free dH2O 24 μL. 按下列反應條件進行RTPCR:50℃ 30 min RT反應,94℃ 2 min RTase失活,然后以94℃ 1 min,55℃1min,72℃ 1 min,循環1次;94℃ 1min,60℃ 1 min,72℃ 1 min,循環30次;72℃延伸10 min. 取10 μL樣品在20 g/L瓊脂糖凝膠電泳90 V 40 min,用DNA Marker DI2000 (TaKaRa)作為分子量標記,自動電泳凝膠掃描分析系統(Chiem Image 5500) 掃描凝膠并進行定量分析,分別測定bcl2,bax,GADD45以及βactin的平均光密度值 (IDV), 以bcl2/βactin,bax /βactin,GADD45/βactin表示bcl2,bax,GADD45的表達水平. PCR反應引物序列見表1. 表1RTPCR引物序列及擴增片斷長度(略)
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均用x±s表示,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組間比較用 t 檢驗,P
2結果
2.1ES分化為神經前體細胞胚胎體在DMEM/F12無血清培養液中培養,72 h內細胞大量死亡脫落,存活的細胞為神經前體細胞,其形態多數變為細長形,有較為明顯的突起,細胞之間可以見到突起聯系交織. 取細胞作Nestin免疫組化染色,80%以上細胞為陽性. BrdU特異性標記細胞核,細胞團打散后,可觀察到大量BrdU標記陽性的干細胞,說明這些細胞具有增殖性的神經前體細胞(圖1).
2.2ELFEMF在各時間點BrdU陽性細胞數比較
對EMF和假EMF暴露組的細胞免疫熒光分析表明,表達神經元或星形細胞蛋白的細胞數量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2 ). 表2ELFEMF在各時間點BrdU陽性細胞數(略)
2.3ELFEMF對ES源性神經前體細胞bcl2,bax,GADD45基因轉錄水平的影響
βactin,bcl2,bax,GADD45 mRNA RTPCR結果顯示,在4+11 d時bcl2和bax mRNA 表達水平高,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ELFEMF有著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并有可能影響基因表達進而影響細胞的分化而產生各種疾病[2-3]. 我們利用ES分化模型,檢測ES源性神經前體細胞在暴露于ELFEMF時,各種調節基因在轉錄水平的特異性變化.
Nestin的表達始于神經胚形成時的神經細胞內,是早期神經上皮細胞的標志,已被廣泛應用于神經干細胞的鑒定[4]. BrdU是胸苷的替代品,在細胞分裂前的DNA合成期作為底物,參與DNA的合成. 所以BrdU標記的陽性細胞是具有增殖性的,而且BrdU只標記具有增殖能力的細胞[5]. 我們對誘導4 d的ES細胞進行Nestin和BrdU染色,在ELFEM的對照組和實驗組中均發現有Nestin和BrdU免疫熒光陽性細胞,說明培養的是具有增殖能力的干細胞.
Bcl2是一種原癌基因,是人類濾泡型淋巴瘤的細胞遺傳學標志,具有阻斷程序化細胞死亡的作用[6]. Bax基因是Bcl2家族成員,與Bcl2形成異二聚體復合物. Bax表達并不阻斷凋亡,而是具有對抗Bcl2蛋白抑制凋亡的作用. Bcl2/Bax的比值對細胞接受刺激后存活有關鍵作用[7]. GADD45是一個具有細胞生長阻滯和DNA損傷作用的基因,也是第一個被檢出的p53下游靶基因. GADD45通過p53依賴及非依賴兩條途徑參與細胞周期監測點、細胞凋亡、DNA損傷修復以及信號傳導等重要細胞生命活動的調節,在維持基因組穩定性中發揮重要的功能[8].
ELFEMF顯著地上調bcl2家族兩個功能相反的基因bcl2和bax mRNA水平的升高,由于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相對于促凋亡基因bax只是略微升高,我們不能說ELFEMF顯著地引起神經祖細胞凋亡. 免疫熒光和細胞計數未能顯示在暴露或“假暴露”于ELFEMF時細胞核有顯著的凋亡. GADD45在轉錄水平的下調表明可能有輕微的細胞增生刺激作用. 然而,整合入Nestin陽性細胞的BrdU未能表明暴露與EMF的細胞有增生的跡象. 我們沒有發現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特異性轉錄產物和蛋白數量有改變,這說明暴露于ELFEMF不會影響神經細胞分化過程.
EMF信號可以引起體外ES源性神經祖細胞的細胞周期調節和凋亡相關基因在轉錄水平的改變[9]. 然而,由于缺乏EMF對細胞增生、凋亡影響的證據,我們推測在轉錄水平mRNA的改變會逐漸地在翻譯水平和反應后階段被代償,因此不能引起可檢測的細胞生理上的變化.
參考文獻
[1]Wobus AM, Guan K, Yang HT, et al.Embryonic stem cells as a model to study cardiac, skeletal muscle,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differentiation[J].Methods Mol Biol, 2002, 185:127-156.
[2]Nakagawara A, Ohira M.Comprehensive genomics linking between neural development and cancer: neuroblastoma as a model[J].Cancer Lett, 2004, 204(2):213-214.
[3]端禮榮, 吳全義, 劉方平.穩恒磁場對大鼠胚胎中腦神經細胞發育的影響[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4, 38(3):190-192.
[4]Roy NS, Wang S, Jiang L, et al. In vitro neurogenesis by progenitor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adult human hippocampus[J].Nat Med, 2000, 6(3):271-277.
[5]Rietze RL, Valcanis H, Brooker GF, et al. Purification of a pluripotent neural stem cell from the adult mouse brain[J].Nature, 2001, 412(6848):736-739.
[6]Lee JH, Jung JY, Jeong YJ, et al. Involvement of both mitochondrialand death receptor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s regulated by Bcl2 family in sodium fluorideinduced apoptosis of the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J].Toxicology, 2008, 243(3):340-347.
[7]Fan J, Li R, Zhang R, et al.Effect of Bcl2 and Bax on survival of side population cells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45):6053-6059.
[8]Yoshida T, Maeda A, Horinaka M, et al.Quercetin induces gadd45 expression through a p53independent pathway[J].Oncol Rep, 2005, 14(5):1299-1303.
【摘要】 目的 建立多因素損傷老年性癡呆(AD)大鼠模型,探討補氣活血方對AD大鼠血清β淀粉樣蛋白(β-AP)、轉化生長因子(TGF-α)及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IGF-Ⅱ)水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氫溴酸東莨菪堿注射液(SCOP),喂飼AlCl3 ,喹啉酸(QA)海馬區注射相結合的方法建立多因素損傷AD大鼠模型,隨機分為正常組(A組)、假損傷組(B組)、模型組(C組)、補氣活血方組(D組)、喜得鎮組(E組)。D、E組分別灌胃給予補氣活血方和喜得鎮,A、B、C組給予等容積的生理鹽水。治療3周后,放免法觀測大鼠血清β-AP、TGF-α及IGF-Ⅱ水平變化。結果 模型組大鼠血清β-AP、TGF-α及IGF-Ⅱ水平明顯升高,經補氣活血方和喜得鎮治療后,血清β-AP、TGF-α及IGF-Ⅱ水平明顯降低。結論 補氣活血方可能通過調節TGF-α、IGF-Ⅱ的水平,影響β-AP生成,從而達到治療AD作用。
【關鍵詞】 補氣活血方;老年性癡呆;多因素損傷;β淀粉樣蛋白;生長因子;大鼠
Key words:Buqi Huoxue Decoction;Alzheimer’s disease;multi-factor injury;β-AP;growth factor;rat
長期以來,對于老年性癡呆(AD)治療的實驗研究多局限于單因素的動物模型,不能充分體現AD與衰老及多種環境因素相關的病理機制。本研究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建立多因素損傷AD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檢測模型大鼠血清β淀粉樣蛋白(β-AP)、轉化生長因子(TGF-α)及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IGF-Ⅱ)的含量,探討中藥補氣活血方對其影響及其的作用機理。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
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清潔級,體重(300±20)g,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黑) 20020001。
1.2 藥物、試劑與儀器
補氣活血方系古方補陽還五湯為基礎加減而組成的經驗方,由黃芪、黨參、當歸、茯苓、遠志、赤芍、川芎等組成,制成濃縮液(含原藥材6.5 g/mL),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制劑室提供。喜得鎮為瑞士山德士藥廠與天津華津制藥廠聯合生產;D-半乳糖由上海試劑二廠生產;氫溴酸東莨菪堿注射液(SCOP)由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喹啉酸(QA),美國Sigma公司產品。腦立體定位儀(SN-ZM,日本);大鼠跳臺儀。
1.3 造模與分組
大鼠適應1周后進行跳臺實驗,剔除不合格者,稱重后隨機分成正常組(A組)、假損傷組(B組)、模型組(C組)、補氣活血方組(D組)、喜得鎮組(E組),每組15只。除A、B組外,其余各組均予D-半乳糖5O mg/(kg·d),皮下注射6周,造成亞急性衰老模型[1-2]。C、D、E組同時每日喂飼AlCl3水溶液20 mg/mL×6周,B組予以等量的生理鹽水。6周后將QA注入亞急性衰老大鼠海馬。具體方法:將大鼠用3%的戊巴比妥鈉30 mg/kg經腹腔麻醉后,固定在腦立體定位以上,于顱頂正中切口,鉆開顱骨,以微量注射器垂直進針,用0.01 mol/L pH 7.4的PBS緩沖液溶解的QA 1 μL(含QA 150 nmol/2 μL)緩慢注入兩側海馬,B組注入O.01 mol/L pH 7.4的PBS緩沖液1 μL,每側注入時間為5 min,留針時間5 min,局部消毒后,縫合皮膚。最后C、D、E組大鼠于實驗觀察前15 min前給予腹腔注射SCOP 2 mg/kg,B組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剔除造模過程中死亡及不成功大鼠,最后每組取10只進行檢測。
1.4 給藥
D、E組大鼠于注射QA后第1O日開始分別連續灌胃,其余各組予以生理鹽水灌服,以上各組均按10 mL/(kg·d)灌胃,連續3周。
1.5 觀測指標
1.5.1 大鼠跳臺實驗
腹腔注射SCOP或生理鹽水后進行試驗,測試學習能力。將大鼠放入跳臺儀內適應環境5 min,然后通電,大多數大鼠跳上跳臺逃避電擊。從通電到完全穩定上臺所用的時間為潛伏期,跳下時大鼠雙足同時接觸銅柵視為錯誤反應,訓練5 min并記錄5 min內的潛伏期和錯誤次數作為學習指標。24 h后重測,先將大鼠放在跳臺上,記錄大鼠第1次跳下跳臺時間為潛伏期,并記錄錯誤次數作為記憶能力指標。
l.5.2 血清β淀粉樣蛋白、轉化生長因子及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水平檢測
給藥3周后大鼠股動脈取血分離血清,血清β-AP、TGF-α及IGF-Ⅱ檢測采用放免法。放免試劑盒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檢測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同位素室完成。
轉貼于
1.6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經SPSS10.0軟件統計,組間進行t檢驗。
2 結果
(見表1、表2)表1 各組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比較(略) 注:與B組比較,*P
表2 補氣活血方對大鼠血清β-AP、TGF-α及IGF-Ⅱ水平的影響(略)
3 討論
目前的研究進展表明,雖然AD的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與機體的衰老、某些環境危險因素引起的某些基因突變或先天性基因脆弱有關。理想的AD模型應該考慮上述多病因綜合作用,并能模擬出具有AD特征性的腦NFT、P物質及膽堿能系統損害等病理變化[3]。而在亞急性衰老模型的基礎上,加入慢性鋁中毒、SCOD和QA中毒應能基本滿足上述理想模型的條件。本研究采用的模型是在D-半乳糖導致大鼠亞急性中毒而致早衰的基礎上,再用慢性鋁中毒、SCOD、興奮性氫基酸受體激動劑QA海馬內注射,破壞膽堿能神經元,造成類AD改變,這種模型是結合了AD發病的老化特點及有關的神經生化改變而研制的,表明它是目前可取的AD模型之一。
β-AP是老年斑形成的始動因子,也是老年斑中的重要成分,β-AP的大量沉積是AD病理機制中老年斑形成的核心問題[4]。β-AP水平升高具有神經毒性作用,最后導致神經元的凋亡[5]。腦內膠質細胞是神經元的免疫細胞,可分泌多種細胞生長因子如GF-α及IGF-Ⅱ等。這些生長因子增多時,能刺激軸突生長和神經遞質的合成,促進交感神經元增殖,是膠質細胞粘附時誘發神經毒素作用的關鍵因素,故β-AP在老年斑形成過程中對神經元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通過TGF-α和IGF-Ⅱ等生長因子來實現的。本研究結果顯示,AD模型組大鼠血清β-AP、TGF-α及IGF-Ⅱ均明顯高于假手術組,且后二者含量變化與β-AP均密切相關。提示AD發病病理過程中,β-AP含量變化可能與多肽生長因子有密切關系。
經過治療,補氣活血方組和喜得鎮組大鼠血清β-AP水平明顯下降,但仍明顯高于假手術組。提示補氣活血方能有效地降低其血清β-AP水平,可能是通過降低血清TGF-α水平而起作用的,與血清IGF-Ⅱ水平關系明顯。這可能是該藥改善AD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作用機制之一。
【參考文獻】
[1] 張 熙,李文彬,張炳烈.D-半乳糖致亞急性中毒大鼠拙衰老生化改變[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0,4(4):309-310.
[2] 陳樹元,金偉軍,陳志良,等.D-半乳糖致大鼠亞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5,15(3):233.
[3] 謝 寧,宋琳莉,牛英才,等.老年性癡呆動物模型研究進展及其評價[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2006,2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