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

第1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寬好心是健康的前提心態決定命運,更決定健康。凡健康長壽者無不心寬。心胸不快,氣血不暢,心神不寧,有礙食宿,則無健康可言。健身必先健腦。趙樸初92歲所作的《寬心謠》說得好,“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比松谑?,煩惱的事隨時即可發生,關鍵看你如何對待,處理得當,對健康無影響;否則傷身損壽。妥善處理健康與名利,與家庭、鄰里、單位及社會各種關系,避免煩惱,留下快樂。日常適當做點事,哪怕是讀書看報,還是種花買菜,以促使腦功能活動,改善腦部血行,防止腦萎縮。有目標地做事還可以開發大腦。要智慧地活著,讓智慧伴隨終生。有智慧才有健康快樂!即所謂“智者樂。”[3]凡事與人為善,不論從政還是經商,都要盡心、盡力去做,給別人方便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快樂,心理舒暢,氣血調達,不易發生心身疾病。否則,必心理焦慮緊張,氣血逆亂,招致心身疾病。即所謂“仁者壽。”[3]如此心寬,方可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4]“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581

管好嘴是健康的基礎病從口入,前10位死亡原因多與口有關。管好入口是健康的起碼要求,若恣意入口則不可能健康。入口以飲水為先,起床后第一件事是飲杯白開水,補充夜宿中消耗的水分,防止血稠瘀阻,以免心腦血管梗塞。餐前0.5h許飲杯水,既有助于消化,又防止因進食胃充血造成心腦供血減少。從事日常活動前與就寢前都要飲杯水,出汗時隨即補水,以利氣血運行。飲食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2]149三餐食譜及進食順序一般是:①季節性水果;②季節性蔬菜;③薯類;④豆谷堅果類;⑤蛋(早餐)、肉或魚(中餐)、奶(晚餐)。每餐五類各100g左右,總量因人而宜,以7成飽為度,晚餐酌減。按時就餐;細嚼慢咽;限鹽少糖;勿食腌、炸、烤、肥肉等垃圾食品。限酒忌煙。

邁好腿是健康的條件適當運動能促進氣血運行,排除體內毒素,提高全身臟器生理功能,增強精力與體力;調節情緒,排遣憂愁,緩解精神壓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無運動則無健康。華佗曾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5]每日早晚各運動1次,不必拘于運動方式,步行即可,每次30~60min,活動量以微出汗為度。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內傷。每日運動時段酌情而定,以下午4點左右為宜,此時空氣中氧氣充足,有益健康。若忙于事務,在早上日出后和晚飯后亦可。倘能演練五禽戲等氣功之動功,將調身、調息、調心融為一體,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

睡好覺是健康的保證人體健康的標志是與陽氣的動態平衡,維持這一動態平衡睡眠則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人與天地相應,子時(晚11點至凌晨1點)陰盛陽衰而陽氣始生,人體深睡則有助于自身陽氣恢復,故晚上以10點入睡為宜;午時(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是陽盛陰衰而陰氣始生,午睡則有助于人體恢復,維持人體陰陽平衡。沒有睡眠就沒有人體陰陽平衡,就沒有健康!上述健康的前提、基礎、條件和保證“四項基本原則”是對主觀上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任何一方面均不可忽視。猶如一只木桶,其中一塊圍板短缺就會影響整個水桶的盛水效果。在客觀上,社會、環境與人體生理、心理均呈和諧與完善狀態,是決定人體健康的必備因素,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注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21世紀的健康應是人生最佳境界的大健康概念。除做到上述健康要求外,還要活得靚麗、瀟灑,心美,儀表美。要敢于長壽,善于長壽;長壽是每個人在這世界上最大的權利。現在公認百歲以上為長壽。國際上提出:不活百歲是自己的錯。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即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保?]1晉代葛洪在其《抱樸子內篇•黃白》中也曾引《龜甲文》說:“我命在我不在天?!保?]心中有保健意識,合理生活,積極防病,長壽百歲以至無病而終盡享天年在古今的認識與主張是一致的,也是完全可以達到的。有人毫無保健意識,長期生活無度,過早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痛苦不堪,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殊不知病由自取。普及大健康概念,人人有保健意識,防止和減少重大疾病的發生,對構建和諧社會,十分必要。

亞健康,是感覺軀體不適、心理不快,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欠佳,失眠、健忘、頭暈、胸悶、納差、乏力等,對自然和社會環境不盡適應,神色、舌象、脈象等不盡正常,體質有失偏頗,但沒有器質性病變指標,診斷為疾病但微觀檢查無實據?!?a href="http://m.cp2654.cn/haowen/38281.html" target="_blank">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除平和質之外,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8種偏頗體質均為亞健康。亞健康的偏頗體質是重大疾病發生的基礎,可以說沒有亞健康就沒有部分重大疾病的發生。如癌癥的發生,偏頗體質其免疫力低下,易激活原癌基因成為癌基因,使正常細胞成為癌細胞,形成癌癥。偏頗體質如氣虛質、陽虛質、氣郁質、血瘀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等有礙血行,以致血脈瘀阻,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因免疫力低下,易感受病邪,也易發生流行病、傳染病。此即《內經》所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保?]197亞健康是發生重大疾病的溫床,防止重大疾病的發生必須調理偏頗體質。在堅持寬好心、管好嘴、邁好腿、睡好覺“四項基本原則”的同時,進行中藥調理或食療,宗旨是補偏救弊,有的放矢;避免盲目,不宜濫補。氣虛質補氣,陽虛質補陽,氣郁質理氣解郁,陰虛質補陰,血瘀質化瘀,痰濕質燥濕化痰,濕熱質清熱利濕,特稟質酌情調理。

潛病,是指人體無明顯癥狀體征,而體內病機已經啟動,存在病變,僅憑宏觀望聞問切難以發現,必須借助儀器方可診斷的疾病,如原位癌、病毒性肝炎等。潛病是重大疾病最容易疏忽的階段?!鹅`樞•逆順篇》謂“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保?]所言“未生者”即指潛病。消滅重大疾病在潛病階段,是防治重大疾病的積極措施。關鍵是早期發現。一旦發現潛病,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拔除病根;同時,堅持寬好心、管好嘴、邁好腿、睡好覺“四項基本原則”,調理偏頗體質,以防后患。

第2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常見于2~5歲的兒童,因其反復發作,病程遷延,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中醫認為,營衛失和、肺脾氣虛是引發本病的重要原因。筆者應用加味補中益氣湯防治RRTI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病例選自2007年3月-2009年6月期間本院兒科,共138例。診斷依據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1]。按照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齡1~3歲39例,>3~5歲23例,>5~12歲6例,平均(3.2±1.4)歲。對照組70例,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齡1~3歲43例,>3~5歲22例,>5~12歲5例,平均(3.1±1.2)歲。2組患兒呼吸道感染的類型均為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和肺炎,其癥狀為反復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氣喘等,均排除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及與肺、氣管及心臟先天性畸形、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相關者。2組在性別、年齡、呼吸道感染類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觀察方法

全部患兒均于呼吸道感染控制1周后在門診治療觀察。對照組單純給予轉移因子口服液(長春精優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60303、20070830,每支10 mL),每次10 mL,每日1次,8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單純給予中藥加味補中益氣湯(黃芪15 g,黨參10 g,白術10 g,防風15 g,黃精15 g,當歸10 g,陳皮6 g,升麻3 g,柴胡3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棗3枚),每日1劑,水煎取汁濃縮藥量至100 mL左右,1~3歲每次10 mL,>3~5歲每次15 mL,>5歲每次20 mL,每日2~4次口服,8周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如出現呼吸道感染暫停服藥,待病情恢復再繼續口服上述藥物。

2組患兒在治療8周后,隨訪6個月,期間對發病總次數及平均病程進行對比。

3 療效標準

參照相關文獻擬定[2]。顯效:療程結束后6個月內發病不超過1次,每次病程不超過5 d;有效:療程結束后6個月內發病不超過3次,每次病程6~10 d;無效:服藥后6個月內發病4次以上,每次病程11 d以上。

4 結果

治療組68例,顯效26例,有效3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70例,顯效14例,有效29例,無效27例,總有效率為61.4%。2組總有效率比較經χ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5 討論

中醫學認為,小兒形氣未充,臟腑嬌嫩,脾常不足,衛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發病。小兒營衛失和、肺脾氣虛是RRTI發病的重要原因。培土生金法為治療該病的基本原則。

補中益氣湯是益氣升陽的代表方劑,具有扶正祛邪、益氣固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方藥中黨參、白術、炙甘草、陳皮、當歸益氣健脾、養血和中、補血和營;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防風偏行周身,通治一切風邪;黃精補腎潤肺、益氣滋陰、填精髓、助筋骨;佐用生姜、大棗以調和營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肺、益氣固表之功效。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黨參、白術、防風、黃精均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活性成分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其中黃芪對免疫系統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使紊亂的免疫功能恢復;黨參、白術能使外周血淋巴細胞的玫瑰花環形成率明顯升高;黃精具有明顯抗菌作用;同時配伍當歸,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傊?,該方具有免疫雙向調節作用,可調節紊亂的免疫功能使之趨于正常[3]。

小兒脾氣健旺則氣血運化正常,四臟之氣皆受馀蔭,脾氣強則肺氣盛,營衛功能增強,表固則邪不可干,故以加味補中益氣湯防治小兒RRTI,在減少患兒的發病次數、縮短平均病程、改善機體狀態等方面,確有較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胡儀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8, 26(1):40.

第3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維吾爾醫藥學是在新疆維吾爾民族固有豐富的文化及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吸收中醫及古希臘-阿拉伯醫學精華,長期與疾病不斷作斗爭而逐步形成的民族醫學,也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西域這塊東西方紐帶地理優勢,不但為東西方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同時也吸收希臘-阿拉伯醫學的精華,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具有特色的醫藥學理論體系。即:四大物質學說氣質學說,體液學說、器官學說,力學說,素質學說,形與神學說,健康學說,疾病學說,危象學說,解釋人體與外界的相互辯證關系,創立了一套診治疾病的治療學說和藥物學說。

健康(賽艾提)學說:賽艾提,漢文直譯為健康,其學說是說明健康的定義,保健必有的條件及其他在健康、長壽中所起作用的學說。維吾爾醫學認為,人類是世界上最文明的生命物,他們在自己的整個生存過程中,為長壽而努力奮斗。人們攝取按質、按量的食物,過著有規律的生活,保持舒暢的心情等,達到長壽的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人們首先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古代維吾爾醫學將與人類保健措施有關的,在人類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對健康有直接主要影響的保健必要條件歸納為8種。隨著社會制度的不同、飲食結構的變化、生活用品的更新、工業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了正面和反面的影響,從而保健必要條件也增加了新的內容。新老內容概述如下:①新鮮空氣;②合理飲食;③合理動與靜;④適當的睡與醒;⑤正常的積與泄;⑥良好的精神狀態;⑦良好的清潔衛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主要進行了醫患溝通、健康教育及護理,從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F將健康教育和指導體會介紹如下。

1 健康治療原則指導的內容

1.1 心理指導:首先讓每位來科的病人清楚地知道:糖尿病與高血壓,冠心病和腫瘤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四大慢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必須是終身治療,由分管護士通過書面資料進行講解,反復解釋,指導患者對糖尿病由一個從初步了解到深刻認識。完全從心里消除緊張、恐懼,糖尿病沒什么了不起兩種看法使其完全相信醫護人員為他們制定的各種方案,使其從適應到主動配合再到完全接受為止。讓每位病人輕松配合治療,自覺的讀懂自己屬哪型糖尿病和所處的階段以及并發癥的防治,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給予更多的日常生活護理,特別對有并發癥的患者,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得給予心理開導,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1.2 治療原則:“依拉吉”學說,是維吾爾醫學基本理論之一。是指說明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及其種類、定義、意義、作用和應用的學說。是治病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維醫逐步總結的治療規律,是通過七診,對疾病逝行全面分析,綜合的判斷,針對不同的病情,確定的各種相應的治療準則。它對具體立法,處方用藥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維醫有關治則的內容十分豐富,其基本原則包括調整氣質,表根緩急,助防桂邪,七因制宜,及治防變等。

1.2.1 調整失調氣質:維醫學“依拉吉”(治療)學說中的治療總則之一。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是氣質的相對平衡受到破壞L因而發生熱、濕、寒、干及干熱、濕熱、溫寒、干寒和體液(數量和質量上)的異常變化所致。所以調整氣質,平衡體液,是臨床治療的根本原則。它分為調整非體液型失調氣質和平衡體液型失調氣質二大治療原則。

(1)調整非體液型失調氣質:調整非體液型失調氣質,包括寒化、干化、熱化、濕化和濕寒化、干寒化、干熱化、濕熱化等八種治則。

(2)平衡體液型失調氣質:平衡體液型失調氣質,包括成熟致病體液、排泄致病體液維醫稱“依次提飛拉克”衡失調體液等。

1.2.2 用藥導:對于用藥治療的患者,由分管護士詳細講解用藥的目的、方法、劑量、時間、注意事項,并要詳細介紹降糖藥物飯前飯后服用的不同類型。藥量要準確、特別是聯合應用時要特別小心謹慎,不管哪種方法降糖,都應定時測血糖,用于青香芽,胡蘿卜子,海馬,人參,歐玉竹,葫蘆子,馬齒筧子等藥材粉碎每日3次每次10克口服,降糖孜亞比提片6片3次/日。降糖孜亞比提散10克每日2次,羅布甫開比日丸每日3次每次10丸。。

1.3 飲食指導:介紹只有合理飲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減輕體重也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由主管醫生根據其年齡、身高、體重,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分管護士向病人介紹合理的飲食和該計劃治療的目的及意義,飲食中副主食的數量應基本固定,避免隨意增減,選擇新食物時要了解該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主管醫生調制、分管護士督促執行,指導其禁食油炸、肥肉、硬殼果類,適量進食植物油,不偏食,讓病人深刻認識飲食也是一種治療。對遠期治療要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主要出發點。讓家屬積極參與病人飲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制定飲食計劃時一定要家屬參與,共同制定一份適合病人治療食譜,循序漸進的控制飲食,降低血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讓糖尿病患者也能有高質量的生活。

1.4 運動指導:適當運動可減輕體重,降低血糖水平增強心肺功能,減少體內的脂肪,從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根據病情制定出合理的運動計劃,如病情輕者可進行晨練、打太極拳、漫步、做廣播操等有氧運動,為其制定的運動計劃必須堅持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絕不能半途而廢。有并發癥者讓其家屬參與運動計劃,給予床上按摩、翻身、拍背、舉手等運動,護士經常巡視病房,給予運動指導,囑其要注意安全、適量、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教會病人及家屬運動的有效指征。

1.5 并發癥指導: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身體的清潔、戒煙、酒,穿寬松的棉制內衣褲,特別是襪子和鞋,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皮膚外傷,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定期復查眼底、尿蛋白、腎功能、心血管和神經等,積極預防并發癥,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 討論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教育,絕大部分病人對糖尿病從基本知識、疾病的全程治療、轉歸和自我保健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積極參與康復治療,自覺執行飲食、運動、藥物等治療方案,對其疾病的控制和并發癥的預防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易沙克江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學分卷.上??茖W技術出版社.第一版,2005.9

[2] 阿不力米提.穆合木德等(維吾爾醫內科學)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第二板

[3] 瑪依拉,消凱提 :(糖尿病防治手冊)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

第4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關鍵詞:心身疾??;中醫心理學;情志因素;心身醫學

中圖分類號:11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07-1389-02

心身疾病或稱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軀體疾病與神經癥之間的一類疾病,其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心身疾病是指即使不是完全的、至少部分的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軀體疾病。廣義的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病程的轉歸以及治療和預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有病理改變的一類軀體疾病,也包括由于情緒反應引起的各種癥狀群或生理功能障礙。

眾所周知,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醫學模式發生了轉變,心理因素成為現代醫學病因的主流,心身疾病譜也占據了主要地位;而原來的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則居次要地位,過去被忽視的心理因素(包括中醫的情志因素),再次喚起醫學界的關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現在人們已經注意到情緒與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心理因素在某種情況下可以引起疾病,并將這一類病因集中概括為情志病因,綜觀中醫的文獻記載和臨床觀察,足以證明情志因素與心身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防治方面存在著多重關系。

1 情志失調是引發心身疾病的首要因素

情緒及其理論是心理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理論或者實踐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在社會心理因素和各種軀體病變之間起著聯系作用的是異常的精神情感?,F代研究表明,內外各種因素所誘發的適度而短暫的情緒波動并不能引發疾病,即使惡性刺激引起的一過性較為激烈的情緒波動,經過機體自我調節后也不一定傷害人體。能導致軀體病變的是超過個體生理適應能力和不勝調節的精神情感波動。

中醫學將這類引起心身疾病的因素概括為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情志變化,稱為七情內傷。關于其致病作用,中醫學主要從情緒反應的強度、持續時間的長短、情緒的性質來把握,而這三方面因素均是相對于軀體調節能力而言的。能導致心身疾病的,是那些超過個體反應能力的情志反應,如暴怒、大悲、大喜等在短時間內波動過于激烈的情志;抑郁、失志、久悲、過憂、長時間緊張和焦慮等持續時間較久的不良心境才可以成為致病因素。王冰在注釋《內經》時曾經指出:肝雖在志為怒,“甚則自傷”;肺雖在志為憂,過則損也;恐而不已,則內感于腎,故傷也;脾雖在志為思,“甚則自傷”;心亦然,“雖志為喜,甚則自傷?!?/p>

按照心身醫學的觀點,心身疾病是指那些發病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特別是和情緒因素密切相關的,主要累及植物神經所支配的器官和組織,并導致這些器官或組織發生功能障礙及結構改變的一組疾病。目前已經明確,由于情志失調引起的心身疾病已經達到了數量多、范圍廣的程度,涉及到內、外、婦、兒、皮膚、五官幾乎所有的臨床科室。例如在現代疾病分類中,內科的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絞痛、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胃神經官能癥;外科的膽囊炎、膽石癥、手術后腹部神經癥;婦產科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征、障礙等疾病的發生都與情緒因素有關。剖析這些疾病的發生,以糖尿病為例,2004年國內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慮情緒與血漿5-HT水平的降低以及ACTH、白介素-6、白介素-2受體水平的增高明顯相關,而這些指標改變又和患者的血糖異常關系密切,臨床上對于糖尿病患者病史的詢問也發現,在出現明顯的糖代謝紊亂以及明顯的糖尿病臨床癥狀前,有部分患者確實存在應激的生活事件以及情感障礙的表現。這種情況同時也表明負性情感,特別是抑郁和焦慮的存在對于糖尿病來說應該被視為重要的危險因素。

2 情志失調導致氣機紊亂是心身疾病發展變化的重要機制

七情內傷作為引起內傷雜病的病因之一,首先由于它能影響臟腑氣機而引發或加重心身疾病。氣機指氣的運動,以升降出入為基本形式,它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源,作為生命特征的氣化運動,通過氣機升降出入體現出來。氣又是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它流行于全身各臟腑、經絡、組織、器官,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止,就失去了自身維持生命活動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動也將告終。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所言:“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所以氣機運動正常,人體生理活動才能正常,而異常情志刺激可以擾亂臟腑正常的氣機運動,從而加重心身疾病的發展變化。《素問?舉痛論》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閉,閉則氣環,還則下焦脹,故氣下行矣。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贝罅康呐R床病例足以證明,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促進疾病的好轉和痊愈,而異常的情志又往往是病情加重或惡化的重要原因。這也是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時刻注意病人情緒變化的緣由所在。

現代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影響內臟器官的功能活動。主要通過情緒活動的中間環節來實現。在強烈或持續的消極情緒狀態下,首先會導致人體神經系統功能嚴重失調,從而引發各種心身疾病。如憤怒、焦慮等消極情緒的持續作用將造成循環系統功能紊亂而出現心律不齊、高血壓、冠心病等;長期處于憂愁、悲傷等狀態下,可使消化道功能受累,從而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抑郁、驚恐等消極情緒與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蕁麻疹和斑禿等皮膚病有密切關系?,F代醫學提到的心血管、神經、胃腸的功能紊亂,都符合中醫學論述的氣機失調理論。

3 調攝情志是治療心身疾病的基本原則

中醫學在天地人三才一體的整體醫學模式的指導下。認識到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與機體的生理、病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精神情志因素不僅關系到心身疾病的發生。而且影響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因此,調攝精神不僅是養生和防病的重要原則,也是治療心身疾病的基本原則。中醫的情志療法,又稱為“心療”或非藥物療法,屬于中醫的心理療法范疇。這種療法內容豐富,其中包括以情勝情法、語言開導法、順情從欲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寧神靜志法等等,它是不采用藥物、針灸、手術等有形的治療手段,而借助于語言、行為以及特意安排的場景等來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促進或調整機體的功能活動,從而達到治療或康復作用的方法。下面列舉一二加以說明。

以情勝情法:始見于《內經》,書中載有“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的論述。它是醫生在五行理論指導下,有意識地運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刺激,以制約、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從而治療由情志失調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在中醫學歷史上擅長此法的當首推金元時期寒涼派的代表醫家張從正。他在《儒門事親?九氣成疾更相為治》中曾精辟論述到“悲可以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融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忘此之言奪之?!?/p>

第5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摘要:

中成藥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但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存在辨病不辨證、忽視中成藥不良反應和毒性、中成藥與西藥不合理聯合應用,中成藥均衡比例失調等問題,導致中成藥療效下降或出現安全風險。本研究通過對中成藥在冠心病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臨床合理使用中成藥的基本原則,為中成藥在冠心病臨床應用中提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

冠心病;中成藥;辨證論治;臨床合理用藥;均衡;安全風險

近年來,隨著中成藥制藥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保健意識的逐步加強,中成藥憑借其安全有效、服用方便、多靶點、多效應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據資料顯示[1],最近十年來,中成藥銷售額占我國藥品總銷售額的比例由13.7%增加到25%,增幅近一倍。中成藥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用藥比例遙遙領先于其他病種,可達到36%[2]。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冠心?。╟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病人數激增,我國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市場規模也逐年增長。然而在“繁榮的背后”,CHD中成藥的臨床應用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如只辨病不辨證、忽視中成藥不良反應及毒性、中成藥與西藥不合理聯合應用等。這些問題可造成中成藥療效下降,甚至加重病人病情。本研究較為系統地分析了CHD中成藥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冠心病病人辨證應用中成藥的常用原則,以期進一步提高中成藥的臨床療效。

1CHD中成藥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1違背中醫辨證論治原則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理論的精髓,中成藥的使用應當以辨證論治為依據,遵循“熱則寒之,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勿犯“虛虛實實”之弊。然而臨床上大多數西醫中醫理論知識薄弱,違背辨證論治原則使用中成藥現象突出。據調查,劉慧文等[3]對某西醫醫院干部中藥房24840張處方的點評顯示,西醫使用中成藥不合理處方占26.65%。門診中成藥處方分析顯示:中醫師的中成藥處方占中成藥處方總數的29.1%,但西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占中成藥處方總數的70.9%,是前者的2.44倍[4]。部分醫師往往把中藥現代藥理研究成果簡單用于臨床,例如黃芪甲苷在黃芪中含量最高,藥理作用廣泛,尤其在心血管方面作用突出。研究顯示[5],其通過抑制心肌細胞肥大和心肌細胞纖維化來改善心肌重塑,可抑制氧自由基產生,改善心肌能量代謝。黃芪甲苷還可以改善一氧化氮(NO)介導的內皮依賴性舒張反應,有降低血壓,逆轉壓力過載引起的血管肥厚和血管內皮舒張功能失調的作用。這使得部分醫師見到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病人即選用含黃芪的中成藥,而忽視了八綱辨證的重要性。中藥黃芪性溫,氣薄味厚,善補氣升氣,治胸中大氣下陷,為補中氣之要藥,不適合實證、熱證明顯的CHD病人。不僅如此,病人在藥店選擇中成藥治療冠心病時也存在盲目性,心絞痛中醫病機可分為不通則通,不榮則通。如為陰寒凝滯型的心絞痛,冠心蘇和丸較合適,而治療氣陰兩虛證的生脈飲口服液則不適合選用。

1.2忽視中藥不良反應及毒性

《神農本草經》將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部分醫師認為中成藥較少出現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因而中成藥重疊使用,隨意加大劑量、延長治療時間,忽視安全性指標監測等現象頻發,造成了不少中成藥不良反應事件。例如,心血管中藥大多以活血化瘀為主,然而烏梢蛇、全蟲、水蛭、蜈蚣等蟲類藥的過敏發生率很高。冠心蘇合丸中的青木香,其主要成分為馬兜鈴酸。文獻報道[6],規定劑量的冠心蘇合丸長期服用可導致慢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病。往往起病隱襲,發現時絕大多數病人已進入慢性腎病5期。龍小華等[7]報道CHD病人連續服用地奧心血康膠囊20d導致四肢麻木,考慮與地奧心血康膠囊對受體調控的Ca2+通道(ROC)及電壓調控的Ca2+通道(PDC)有阻滯作用相關。王梅等[8]報道1例老年病人服通心絡膠囊后出現嚴重腹瀉,停藥后癥狀消失,繼續服藥后癥狀再次加重。雖然中成藥臨床不良反應例數不多,但應引起重視。

1.3中成藥與西藥不合理聯合應用

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中西藥聯合應用可提高臨床療效。如休克升血壓時,參附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與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合用,可降低血管活性藥物的用量,減少對西藥的依賴性,短時間內達到穩定血壓的目的[9]。但是中成藥和西藥聯用不合理時不但會降低療效,甚至產生毒副反應。例如,治療高血壓頭暈、頸項強痛、冠心病的愈風寧心片臨床應用多年、療效顯著。然而本品含有的黃酮類成分,與含金屬離子的西藥(如碳酸鈣、硫酸亞鐵、氫氧化鋁等)合用時可形成絡合物,影響藥物的吸收。樂脈沖顆粒中的山楂中含有有機酸,不宜與含堿性成分的西藥(如碳酸氫鈉、胃舒平、碳酸鈣、氨茶堿等)聯用,否則會發生酸堿中和反應,使中西藥的藥效減弱或喪失[10]。冠心蘇合丸含有朱砂,朱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若與西藥碘化物、溴化物、硫酸亞鐵等同用,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碘化汞等,造成赤痢樣大便,導致藥源性腸炎[11]。速效救心丸為臨床上常用中成藥,但不適合心絞痛伴低血壓的病人服用,更不適合與硝酸甘油聯合使用,因為兩者都具有降壓作用,聯合使用易造成血壓進一步下降,導致腦缺血風險增加。

1.4CHD中成藥均衡比例失調

2002年《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將冠心病分為心血瘀阻證,氣滯血瘀證、痰阻心脈證、陰寒凝滯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心腎陰虛證、陽氣虛衰證八個證型。然而《中國藥典》所載的68種冠心病中成藥功效大多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治法,然而冠心病痰瘀交阻、寒凝心脈、心腎陰虛、心腎陽虛等證型同樣為臨床常見,但是治療這類證型的中成藥卻寥寥無幾。藥物的均衡失調給臨床醫師及病人對癥選擇中成藥帶來諸多不便。

2合理使用中成藥的基本原則

治療CHD病人使用中成藥時,按照CHD辨證分型論治是最常用的方法,此外可以從以下幾個切入點進一步辨證用藥。

2.1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古代中醫對冠心病的認識可歸于“胸痹”范疇?!督饏T要略》對胸痹的病機歸納“陽微陰弦”。“陽微”即上焦陽虛,病為在心,關乎脾腎。因腎為元氣之根,脾胃為生化之源。心陽非此不能生,非此不能發?!瓣幭摇奔礃藢崳煌夂?、血瘀、痰阻、氣滯等實邪積聚胸中,閉阻心脈而發病。胸痹的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標實當瀉,可用行氣活血化瘀,辛散溫陽,化痰逐飲之法;本虛當補,可用益氣養陰、養心益腎之法。雖然CHD病機為本虛標實,但虛實有輕重,用藥亦有區別。例如,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片或滴丸、血府逐瘀膠囊、樂脈顆粒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多用于氣滯血瘀證者;腦心通膠囊、通心絡膠囊在大隊的活血化瘀藥中含有黃芪、人參成分,適合血瘀重兼氣虛證者。補虛類中成藥如舒心口服液主要成分為黃芪、黨參,少佐紅花、當歸等活血藥,補而不滯,適合氣虛重兼血瘀證者;補心氣口服液、參芍片以補氣為主,適合心氣不足證者;心元膠囊以首烏補益精血,為君藥,兼丹參活血、麥冬養陰,適合腰酸膝軟、失眠盜汗,夜間胸痛、固定不移的心腎陰虛兼血瘀證者。

2.2熱則寒之,寒則熱之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藥川芎和丹參?,F代藥理研究兩者都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2-13]。然而傳統中醫認為川芎,味辛性溫,氣厚味薄,浮而升,氣善走竄,善“上行頭目,下通血海,中開郁結”,為血中氣藥。對于心肌缺血伴頭痛,四肢不溫者更合適;丹參,色赤味苦而性寒,氣平而降,善調經水。對于心煩、失眠、血熱瘀滯證者更適合。中醫認為心絞痛有寒凝血瘀所致的“寒痛”與熱郁血滯的“熱痛”的區別,所以中成藥整體組方亦有寒熱偏性。例如,速效救心丸主要由川芎、冰片組成,綜合藥性適中,可適用于大多數心絞痛病人;復方丹參片中丹參量大,丹參冰片都性寒,三七雖偏溫,但在處方中的比例小,所以復方丹參片的整體藥性偏涼,“熱痛”的人服用效果較好;冠心蘇和滴丸藥性溫熱,只適合“寒痛”病人。

2.3急則治標,緩則治其本

古講湯者蕩也,丸者緩也。劑型不同,緩急有別。例如,復方丹參滴片和復方丹參滴丸都由丹參、三七、冰片組成,但劑型不同,有效成分亦不同。復方丹參滴丸的有效成分是丹參素,丹參素水溶性好,藥理性更強,既可口服吸收,也可舌下含服,因此復方丹參滴丸多作為緩解心絞痛的急救藥。復方丹參片的有效成分是丹參酮,丹參酮只能口服經消化道吸收,藥效發揮緩慢,故多作為冠心病氣滯熱郁血瘀證的穩定期心絞痛用藥。心絞痛發作期當選用芳香走竄類中成藥,如速效救心丸、冠心蘇合丸、復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等?!端幤坊x》認為“香能通氣,主散,能醒脾陰,能透心氣,能和合五臟”。芳香類中藥辛溫香燥,升散走竄,入心開竅,可以通達氣血,竅開而神醒,是急救的首選藥物[14]?,F代研究表明[15-16],麝香、冰片、蘇合香等芳香開竅藥有抗炎、穩定斑塊、抗缺氧、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等作用。穩定期心絞痛期則不適合繼續服用含芳香類藥物的中成藥,因久服能耗氣傷陰。此期應根據具體證型辨證施治,以行氣活血化瘀、健脾化痰,補益氣陰為主。

2.4三因制宜

首先,因人制宜。CHD以老年病人居多,老年人多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如胃黏膜萎縮、胃酸缺乏、肝代謝下降及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這些因素都影響了藥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并且老年人多病共存,要根據合并疾病,盡量選擇一藥多效的藥物,一箭雙雕,減少藥物的使用數量。如冠心病伴中風者可選用腦心通膠囊、銀丹心腦通膠囊、通心絡膠囊等;伴高血壓頭暈的病人可選用愈風寧心片;伴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明顯者可選用丹簍片、血脂康等;伴有心律失常者可選用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等;腎功能不全病人慎用含有腎毒性的藥物,如冠心蘇合丸等。糖尿病病人應選用無糖制劑,胃潰瘍、消化不良的病人應避免長期應用含蟲類、冰片等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復方丹參滴片、通心絡膠囊等。復方丹參片中冰片含量偏大,對胃腸道刺激性較大,因而對許多患有胃腸疾病,尤其是屬于虛寒體質者可造成消化道不適癥狀;但是復方丹參滴丸中的冰片含量相對較少,對胃腸道的刺激小,故臨床選藥時要結合病人體質及基礎疾病靈活選藥。第二,因時制宜。中醫養生防病講求“法于四時”、“合于陰陽”。夏季,陽盛之時,腠理開泄,應減少芳香溫通類中成藥的使用,避免傷津耗氣助熱生變;暑多夾濕,病人多出現惡心、納呆等癥狀,滋膩類中成藥應減少用量或適當配伍清暑化濕類中成藥調理脾胃;冬季陰盛之時,陽氣內斂,宜補益肝腎,藏精化氣,可適當增加補益肝腎、養血藏精類中成藥的使用;冬季易中寒,內傳臟腑,益多選溫經通絡的中成藥,溫通血脈。第三,因地制宜。地理環境也會對人的生理機能造成影響。如西北方偏寒,人群體型壯實,比較適合心寶丸這些含有(附子、肉桂、鹿茸)的中成藥;而東南方偏溫濕,人群體型瘦弱,適合復方丹參滴丸等性味偏涼的中成藥。

3結語

中成藥是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合理使用問題將直接影響中成藥的臨床療效和病人的用藥安全。臨床醫生應不斷加強中醫基礎知識學習,遵循辨證或辨證與辨病結合的基本原則,靈活應用,切忌死板套用說明書功效,同時要注意監測藥物安全指標。中成藥市場應不斷增加新藥研制,擴大冠心病中成藥功效范圍,方便臨床醫師靈活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中成藥優勢,澤福廣大冠心病病人。

參考文獻:

[1]李曉玲,王香平,王育琴,等.六省區18家二級醫院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使用情況調研[J].中國藥房,2013(8):701-704.

[2]任萃文,張霞.中成藥在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現狀[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0(20):320.

[3]劉慧文.我院西醫使用中成藥現存的幾點問題[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1):80-82.

[4]賀鵬,高素強,張碧華.衛生部北京醫院門診中成藥處方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08,9(33):1102-1104.

[5]李香華,王洪新.黃芪甲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1):132-136.

[6]宋巖,姚鳳華,張壹言,等.冠心蘇合丸相關性腎臟損害的臨床特征(附27例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7,14(4):205-208.

[7]龍小華,姚魯也,陳淑良,等.地奧心血康膠囊致四肢麻木1例[J].藥學實踐雜志,2005,23(2):123.

[8]王梅,鮑建洲.通心絡膠囊致嚴重腹瀉1例[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6,15(1):61.

[9]袁洪文,袁今奇.中西藥合用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世界中醫藥,2013,8(7):820-822.

[10]商志儒.防治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藥與西藥合用配伍禁忌[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2):520-521.

[11]齊偉紅,劉桂紅,魯永良,等.幾種中西藥合用的配伍禁忌[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22(7):167-168.

[12]金玉青,洪遠林,李建蕊,等.川芎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與臨床,2013,4(3):44-48.

[13]董鳳彩.丹參成分及其藥理作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3):99-100.

[14]逄冰,劉文科,,等.芳香藥物效用探析[J].中醫雜志,2013,(18):1616-1618.

[15]許福會,曾南,彭希,等.芳香開竅藥對小鼠急性缺氧損傷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0(5):72-74.

第6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1 概述

我國高血壓目前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規則服藥、不難受不吃藥、不愛用藥)的特點。因此提高高血壓的治療水平和患者的順從性,是我國高血壓防治的當務之急。由于醫務工作者多年的努力,現在西醫對高血壓病的防治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方案。但是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在首診后所服用的藥物價位都比較高,長期服用經濟負擔比較重。且不良反應較大,影響生活質量,導致患者自行停藥或不合理用藥,順從性低,對于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低收入家庭占較大比例的我國而言,負擔沉重。同時,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有悠久歷史,經驗相當豐富,用中醫藥治療,在降壓的同時,能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同時對面赤、耳鳴、口苦、便秘等癥狀能明顯改善,減輕患者痛苦??捎行岣呱钯|量,且不良反應少,價廉效優。值得在社區中推廣運用。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優化組合,綜合應用,可提高臨床療效,尤為適合我國國情。

2 社區綜合治療

第7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疾病的發生、發展是陰陽失調、邪正斗爭的過程,其中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中醫辨證是用望、聞、問、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覺癥狀和臨床表現來分析、辨別、認識疾病的證候。中醫護理的原則是以中醫辨證治則指導護理工作的,針對不同病情,應用“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護”、“異病同護”、“正護反護”、“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及“預防為主”, 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勝于治”的原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等護理原則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護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針對病人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和發病的不同季節以及所處的不同環境,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因此,中醫關于整體觀護理論特點與現代護理所提倡的對病人作系統、整體、全身心的護理是完全一致的。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不僅要觀察局部病變,同時要觀察相關臟腑的變化。體表的變化可影響有關臟腑的功能,而相關臟腑的疾病也可在體表反映出來。因此,可從機體局部的變化來推斷整體的反應狀態,測知內臟病變。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病人的體質情況及外界環境對病人的影響等,進行全面觀察了解,正確認識疾病,施以妥善護理。

當前,在中醫醫療機構中從事中醫護理工作的人員,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為我們從事西醫臨床護理的工作人員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了一套從理論到臨床的辯證施護方法和具有中醫特色的操作技術,針灸、刮痧、推拿耳針、中藥熏洗、中藥灌腸、耳穴壓籽、中藥坐浴、中藥足浴、中藥離子導入、拔罐等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供我們借鑒。

采用中醫的護理原則從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探討如何對老年人開展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減少老年人照顧日常護理率,最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促使老年人建立新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減低疾病的危險因素,降低國家老年人口負擔系數。

在疾病的護理上,中醫十分重視良好的生活環境、穩定而舒暢的情志、合理的飲食調養和必要的功能鍛煉。關于這些方面的論述,歷代醫書均有記載。

中醫養生護理理念應用于老年人保健護理模式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護理與心理調養

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人際關系的疏遠,以及對過去時光的眷戀而沮喪,易產生抑郁,多疑等消極的心理因素,我們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壓力,學會自我減壓,調整目標,降低期望值,量力而行,盡量避免同一時間內做幾件大事,并且善于主動向外宣泄壓力。中醫講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身心統一。心理護理要求患者“順應自然、隨遇而安”。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中醫護理解決好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養生保健指導的問題,對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到積極作用;還可降低老齡化社會的成本,減輕青、壯年人口的后顧之憂,使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整個社會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 飲食護理與藥膳調理

由于老年人原發疾病和消化能力減退,合理飲食護理十分重要。應保證攝入必要的營養成分,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飲食宜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經常保持似饑似飽的狀態;飲食攝入應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少鹽、少油、少糖、少辛辣調味品;每日攝水量保持1.500~2.000 mL;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食物要燒熟煮透,進食應細嚼慢咽;睡前不宜進食;忌食煙、酒、油煎、燒焦、腌制、發霉、堅硬等食品;提倡食用營養豐富、爽口美味的藥膳食品。中醫藥膳調理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可以嘗試。

3 修身養性與健康運動

根據老年人的不同情況,制定適宜的休養計劃,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特別應注意老年人早睡早起的習慣,調整作息時間,保證每日有6 h以上的睡眠時間和1 h的午睡時間;入睡時避免聲、光和寒冷的刺激;睡前忌飲咖啡、濃茶等,可根據情況稍進豆制品和熱牛奶以助入眠。

保持老年人腦力和體力,協調的適當活動與營養同等重要,《莊子•刻意》記載:“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边@是要求人們用調整呼吸和模仿禽獸活動的姿態,即通過適當的身體活動以調和人體氣血陰陽,強身健體。老年病人的運動指導十分必要,指導老年人健身運動應注意的是:除自理生活、料理家務等日常活動外,安排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步行、慢跑、爬坡、上下樓梯、打羽毛球等運動量適中的運動;宜在早晨起床后,選擇空氣清新的地方,注意每日定時、定量、有規律地運動;時間因人而定,以不疲勞為度;運動時注意安全,以防跌仆,發生骨折等意外;指導老年人自我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緩解便秘等。通過適當運動可以使氣血通暢、關節滑利,營衛調和。

氣功鍛煉對老年人防病治病有特殊功效。氣功重視人體自身的真氣培育,固攝全身,平衡陰陽。通過養內守息,達到調心凝神的作用。運動指導結合氣功鍛煉必然事半功倍。

老年人作為生理過程的特殊階段,物質基礎相對薄弱,更需要從生態取向出發,樹立生態保健意識,通過保健的方式維護機體的活力。在生態性的保健和養護中,形成天人相應、身心相關、防治互動的保健環流。這種積極、健康、理性的保健思想和模式,必將在老年人養生健康中發揮出其巨大的潛能和積極的效果。

社會進入高度文明發達程度,由于物質生活條件充實,精

神生活豐富多彩,醫療保健技術先進,為實現健康長壽奠定了可靠的基礎,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8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關鍵詞:侗裕恢幸交だ?;礀V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11-0097-03

侗允橇俅渤<病、疑難病,起病緩慢,反復遷延不愈。護理工作對于患者康復和病情緩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護理方法,通過生活起居、飲食、情志、給藥等護理措施及特色護理技術,能減輕侗曰頰叩墓亟謚漬汀⑻弁矗促進關節活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生活起居護理

生活起居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所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則筋強肉健,苛疾不犯。起居不慎,寒溫不適,生活失節,易使腠理失密,衛外不固,則外邪乘虛而入。因此對侗曰頰叩幕だ淼弊裱生活起居護理的基本原則,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和功能鍛煉。

現代研究表明[1~2],侗猿<證候類型為風寒濕痹型,約90%的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天氣變化時癥狀加重,尤其是雨前疼痛加重明顯。這就要求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應掌握四時氣候的變化規律,指導患者起居要順應四時變化,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做到春季“夜臥早起”;夏季“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在季節變換時,尤其是陰雨天氣時適時添加衣被,注意防寒保暖。《靈樞》說:“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人氣始生;日中為夏,人氣始長;日入為秋,人氣始衰;夜半為冬,人氣入臟。”人體陰陽的這種自然消長變化必然會影響到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對侗曰頰叩娜占淦鵓踴だ恚應根據陰陽晝夜消長的變化規律,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囑患者早晚注意關節處的保暖,觀察晨僵持續的時間、程度及受累關節,必要時配戴手套、護膝、襪套、護腕等,加強夜間護理力度,做好安全評估和管理。流行病學顯示[3~4],空氣污染和潮濕環境能造成侗苑⒉。故還應重視病房及居住環境對疾病的影響,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室內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但勿坐臥當風;盡量避免住在底層,室內要有陽光照射;適當曬太陽,以助陽氣運行,避風寒侵襲。

中醫傳統健身方法如導引、太極拳、五禽戲等,可以活動筋骨、流通氣血,可指導患者進行此類活動,但鍛煉時需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同時要避免小關節長時間負重,避免不良姿勢,減少彎腰、爬高、蹲起等動作。

2飲食護理

中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食物也具有性味,掌握和使用食物來治療和預防疾病,是中醫獨特的飲食護理[5]。合理的飲食調理,不但能為治療創造有利條件,而且對于康復期患者的恢復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6]?!峨y經》謂:“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氣充足,邪不易侵”。李東垣也云:“脾病,體重節痛,為痛痹,為諸濕痹”,表明脾虛為侗災虜因之一。郜亞茹、胡攸水[7-8]等的觀點也與此一致。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注重對患者脾胃的顧護和飲食調護的作用。

侗遠嘁蚋惺芊紜⒑、濕、熱邪所致,飲食應以祛風除濕、辛溫散寒、清熱利濕為總則。早期邪停于肌表,不可妄用滋膩補益之品,應以清淡為主。痹久經絡滯塞,需配伍行氣活血之品。氣血虧虛為侗緣母本原因[9],可選擇具有補氣血、益肝腎、祛風濕之功的食品。指導患者飲食調護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結合食物本身的四性五味,按照飲食配膳宜忌,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方,做到辨證施食[10~12]。風濕熱痹者應指導患者選用清涼解熱的食物,如生梨、苦瓜、冬瓜等,給予具有清利濕熱、健脾除痹的食療方,如桂花苡米粥(先煮苡米30 g,米爛熟后放入少許淀粉,再加適量砂糖、桂花),忌濕熱食物,以免助火傷陰。痛痹者可選用溫經散寒之品,如桂圓、牛肉、羊肉及其骨頭湯等,以及“附片蒸羊肉”(將羊肉500 g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熟,撈出,切成2.5 cm見方的肉塊,與制附片10 g同放入大碗中,并放料酒、熟豬油、蔥節、姜片、肉清湯,隔水蒸3 h)等藥膳。著痹者可選用除濕通絡之品,如冬瓜、絲瓜等,可食用木瓜薏仁粥(木瓜10 g,薏苡仁30 g洗凈后,倒入小鍋內,加冷水一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燉至薏苡仁酥爛)。行痹者可選用祛風通絡之物,如豆鼓、蠶蛹、蛋類等。酒為“百藥之長”,其性溫熱,辛苦而甘,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祛風散寒等作用[13],故可常飲藥酒,如五加皮酒、木瓜酒等。

還應指導患者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海鮮等腥膻發物;少食肥膩之品。侗遠嗲ㄑ幽延,反復發作,故食療宜長期堅持,不可求旦夕之功,所選食療亦應性味平和,不傷正,不礙胃,以利長期服用。

3情志護理

侗暈慢性、致殘性疾病,患者常不能承擔最基本的日?;顒樱绮叫小⒏?、入學、工作、娛樂和社會交往等,且常因病情反反復復,治療效果不理想等原因,易出現消極、悲觀、焦慮、抑郁等心理反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14]?!端貑?湯液醪醴論》曰:“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北砻魅说那榫w與疾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加強情志護理,對侗緣目蹈淳哂兄匾意義?,F代研究也表明臨床心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對臨床治療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15]。

護理人員在進行情志護理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于新入院的患者應熱情接待,主動介紹病區環境、相關規章制度和同病區病房的病友,以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以中醫的“喜勝憂”為指導思想,通過喜而抑制患者的憂郁[16],鼓勵患者與他人交流,把生活中愉悅的事情分享給大家;引導患者聽風趣幽默的故事、笑話,讓其心中喜悅,克服焦慮抑郁的情緒。但在應用此方法時,需要注意情志刺激強度;對于病情處于急性期、性情急躁、急于求愈的患者,必須加以理解和寬慰,耐心說明本病的反復性,若有條件,亦可請病情已穩定的病友現身說法;鼓勵患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宜的音樂和書籍以舒神靜性,頤養身心,也可指導患者每天靜坐或者靜臥一段時間,想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達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在住院期間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情緒,發現不良心理問題時可參考說理開導法,與患者展開深入的溝通,啟發患者自我分析來解除或緩解其心理壓力。也可使用釋疑解惑法,耐心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用藥情況等知識,減輕患者消極的情緒,讓患者能夠注意自己調護;同時告知家屬多與患者溝通,以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特殊情況下還可實施順情從欲法和宣泄解郁法,鼓勵其通過發泄、哭訴等方法宣泄內心深處的矛盾和痛苦??傊?,在為侗曰頰囈行情志護理時,應本著以誠摯體貼、因人施護和避免刺激為基本原則,以保持患者情緒樂觀為目的,同時注意避免七情過極而加重病情。

4給藥護理

《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敝赋龃瞬∈怯捎陲L寒濕邪凝滯脈道,痹阻筋脈所致。故常用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藥物治療侗浴A俅渤S么ㄎ?、草乌、鸽A擁卻笮鏈筧戎藥,以及全蝎、蜈蚣、地龍等[17]蟲類藥物,此類藥其效峻烈,且均具有毒性,服用時易發生中毒[18]。雷公藤目前作為我國侗災瘟頻某S靡┪錚不良反應甚多,尤以消化道癥狀最明顯[19]。

正確的給藥護理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和中毒的發生。給藥護理在侗曰だ碇杏任重要。首先,要做好用藥安全宣教工作,指導內服中藥患者使用傳統的煎藥工具:砂罐;有毒中藥宜先用文火煎約2 h[10];不論飯前飯后服藥都應略有間隔,以免影響療效;教育患者遵醫囑用藥,切勿擅自行事。其次,上述藥物在臨床治療時以外用為主[20],在使用藥物前需認真檢查患者皮膚情況,在保證皮膚完好無損、清潔干燥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再次,要注意用藥后的“觀察”,此為給藥護理的重點。護理人員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及服藥后的效果,如甘草附子湯(《傷寒論》)“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為妙”。二要密切觀察患者給藥后的反應。由于患者體質和病情的差異,部分患者用藥后會出現過敏反應,如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皮疹、甚至過敏性休克等。在給患者用藥時,特別是第一次用藥者,不論是內服還是外用,都必須詢問患者是否是過敏體質,如對酒精過敏者就應避免使用酒制中藥,對蟲類蛋白過敏者必須禁用蟲類藥物[21]。若所給藥物中含有草烏、川烏、附子、雷公藤,以及蟲類藥等有毒中藥,則更應加強給藥后的觀察。一旦服藥后出現口唇、舌及肢體麻木,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心慌,咽喉、食管、胃部燒灼感等中毒癥狀[22]或外用藥局部出現灼熱、發紅、瘙癢、刺痛等癥狀時,應立即通知醫生,并配合其進行及時的處理,做到安全用藥、祛邪不傷正。

5中醫特色護理技術

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具有器具簡單、操作方便、經濟適用、患者易接受等特點,療效也很顯著,如穴位貼敷、艾灸、火罐、穴位按摩等,可改善侗曰頰叩墓亟謚淄礎⒊拷┑戎⒆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大量臨床研究表明[23~25],中藥外治法對于侗災⒆吹幕航飭菩確切。但在實施特色護理技術時,不能忽視操作注意事項。首先護士操作前應做好評估工作,認真評估患者體質、生理情況、疾病情況和操作局部皮膚狀況,以及是否有此項操作的禁忌癥。其次,在為患者進行操作時要協助其取舒適,充分暴露操作部位,注意為患者保暖,保護患者隱私。再次,因患者多發于中老年人[26],其皮膚觸覺和溫度覺感受閾值升高,且皮膚敏感脆弱[27],故與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的操作,如中藥熏蒸、熏洗、熱奄包等,應注意防止灼傷、燙傷。最后,根據季節、患者的證候分型、患者的耐熱程度合理設置藥物溫度,控制治療時間。此外,操作過程中及操作結束后需觀察患者局部情況、全身情況和耐受程度,如出現不良反應,則應及時處理。

6小結

侗韻嗟庇諳執醫學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病機不明,目前尚缺乏根治方法,臨床治療多以緩解癥狀為主。中醫認為本病是由于患者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又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導致肌肉、關節、經絡痹阻所致,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28]。大量臨床研究顯示,在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實施中醫護理,可幫助患者較快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從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滿意度。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侗裕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護理方案(試行)》,隨及得到廣泛應用,對規范和推廣中醫護理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在臨床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整體觀念,結合患者自身情況、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與疾病的關系,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確定正確的護理原則,對患者實施護理。要以辨證施護為主要方法,根據護理對象不同的病證制訂出不同的護理措施,有針對性地從生活起居、飲食、情志、給藥和特色護理技術進行護理。同時,要關注患者對護理措施的評價,及時改進護理方法和護理措施,以期不斷完善和豐富侗緣鬧幸交だ矸槳浮

參考文獻:

[1]錢富艷,楊瑞宇,李兆福,等.類風濕關節炎1444例回顧性分析[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4):16-19.

[2]楊華艷,楊衛彬,王彤.氣象因素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14(6):433-435.

[3]Farhat SC,Silva CA,Orione MA etal.Pollution in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A review.Autoimmun Rev.2011,11(1);14-21.

[4]孫建.河南省漯河地區中老年人群類風濕關節炎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D].鄭州:鄭州大學,2013.

[5]張寧,盧敏,戴竟.慢性腎衰患者的起居飲食護理體會[J].中醫學報,2014,29(29):551-552.

[6]曹莎麗,劉宇佳.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護理[J].河北中醫,2005,27(2):140.

[7]郜亞茹,曹煒,王清林,等.從脾胃論類風濕關節炎發病與防治[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8(1):88-90.

[8]胡攸水,王濤,李興梅,等.淺談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病機的認識[J].甘肅中醫,2009,22(3):13-14.

[9]黃穎.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病機的認識[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4):36-37.

[10]陳祖琨.中醫臨床護理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220-222.

[11]徐桂華,張先庚.中醫臨床護理學(中醫特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81-283.

[1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促脈證(陣發性心房顫動)等20 個病種中醫護理方案(試行)的通知,2014.

[13]陳祖琨,汪曉潔.哈尼族單驗方[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10.

[14]Susan J Bartlett.風濕病綜合治療[M].沈陽:遼寧科學出版社,2008:8.

[15]凌云,劉文偉,黃一鮮,等.中醫體質辨識原理在消化性潰瘍患者飲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1):160-162.

[16]楊坤.穴位按摩結合情志護理對漬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效果的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17]劉端勇,曾鴻鵠,趙海梅,等.選擇蟲類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西醫結合思路[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5):1227-1229.

[18]趙存方,張巖巖,劉麗紅,等.類風濕性關節炎藥源性胃黏膜損傷與中藥防治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09,22(10):81-83.

[19]張賀,王芳,葛平,等.雷公藤不良反應及其配伍減毒增效研究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21(8):126-129.

[20]錢麗萍,戴桂蘭,闕慧卿,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外用制劑的研究概況[J].海峽醫藥,2010,22(8):140-143.

[21]劉端勇,趙海梅,程紹民,等.不同方法炮制蟲類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啟示[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9):2241-2242.

[22]陳榮昌,孫桂波,張強,等.附子毒性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3):1126.

[23]陳雪蓮,鄭紅霞,戴杏娟.中藥貼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臨床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7):628-629.

[24]朱惠琴,李梅,李蘭.中藥塌漬治療82例旭痹中醫護理觀察[J].護理研究,2014,22(2):123.

[25]潘華,方陶.中藥內服加外熏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J].光明中醫,2011,26(6):1132-1133.

[26]蔡輝.新編風濕病學[M],北京,北京軍醫出版社,2007:265.

第9篇: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范文

關鍵詞:耳穴壓豆;降壓操;高血壓;療效

原發性高血壓(EH)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發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齡化而逐年上升,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長期高血壓已成為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會導致嚴重的心、腦、腎和血管病變,甚至死亡??梢哉f高血壓已經給中老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單一藥物治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壓,并不能治本,且長期使用藥物會使人體產生耐藥性。近些年在高血壓藥物療法發展的同時,非藥物療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歐洲高血壓協會-歐洲心臟協會的高血壓治療指南[1]推薦運動為非藥物降壓方法之一,根據2009年基礎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把規律運動列入高血壓非藥物治療的措施[2]。有學者認為約40%的高血壓患者可以采用以運動為主的非藥物治療[3]。規律的有氧運動對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果也被多項研究所證明[4-5]。近年來,更多醫學專家提倡傳統中醫療法,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耳穴壓豆及降壓操治療,以多方面控制血壓。現將觀察耳穴壓豆與降壓操對高血壓患者的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我院心血管科2010~2014年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2013年修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7]制定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②45≤年齡≤75 歲;③本人志愿,知情同意;④無嚴重心、腦、腎并發癥,能參加日?;顒渝憻挘仙鲜鰲l件對象共 150名,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三組,即耳穴壓豆組50例,降壓操組50例,對照組50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均給予馬來酸氨氯地坪片(片劑,5mg/片,陜西超群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74)治療,口服5mg/次,1次/d。15d為1個療程,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后,對患者的舒張壓及收縮壓觀察1w,測量血壓1次/d,并認真做好記錄。

1.2.2耳穴壓豆組 耳穴是耳廓表面與人體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四肢軀干相互溝通的部位。當人體內臟或軀體發病時,往往在耳廓的相應部位出現壓痛敏感、皮膚電特異性改變和變形、變色等反應,這些反應點,可用于作為防治疾病的刺激部位。祖國醫學認為“耳”與五臟六腑關系密切,醫籍《靈樞?口問》“耳者,宗脈之所聚?!?《內經》“十二經脈皆通于耳”。人的五臟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F代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耳郭上均有相應的穴位與區域。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調節植物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泌尿生殖等系統的功能狀態而治療疾病。正常血壓的維持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中樞和周圍神經反射的整合作用,有體液和血管因素的影響。耳穴治療通過對神經、體液等多種因素的調節達到調控血壓的目的。

耳穴壓豆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耳穴壓豆治療。壓豆法所選材料為“王不留行籽”。耳穴取單側耳耳尖、神門、腎上腺、心、肝、腎、交感、皮質下及耳后降壓溝。將王不留行籽將其貼于0.5cm×0.5cm小方塊膠布中央 ,然后敷貼于耳穴上,并給予適當按壓,使耳廓產生發熱、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教會患者自行按壓3~5次/d,5~10min/次;兩耳交替貼壓,隔日更換,15d為1療程。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后,對患者舒張壓及收縮壓觀察1w,測量血壓1次/d,并認真做好記錄。

1.2.3降壓操組 降壓操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降壓操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選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所編制的降壓操,由我院心血管科資深護士教降壓操并進行督導。降壓操共有10節,分別是預備動作,按摩太陽穴,按摩百會穴,按摩風池穴,摩頭清腦、擦勁、揉曲池穴、揉關寬胸、引血下行、擴胸調氣。要求干預對象在服用降壓藥物的同時每天早晚練習降壓操1次,每小節做 32 拍,15~30 min/次,1w不少于5次。15d為1個療程,在治療前及治療一個療程后,對患者的舒張壓及收縮壓觀察1w,測量血壓1次/d,并認真做好記錄。

1.3評價指標 顯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下降≥10mmHg,并已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未降至正常范圍,但下降≥20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用(x±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三組血壓情況比較 實驗前三組收縮壓與舒張壓兩兩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耳穴壓豆組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值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三組療效情況 耳穴壓豆組總有效率(96%),降壓操組總有效率(98%) ,顯著高于對照組(82%),P

3 討論

高血壓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具有易受的影響、 血壓波動大、 并發癥以及合并癥多、晨起時血壓高等臨床特點,是導致腦卒中及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疾病對人有很大的威脅,嚴重者可以導致心、腎、血管等身體內部器官發生病變,有研究顯示,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明顯的降低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對人生命健康的威脅[8]?;几哐獕翰『笥捎谄渲委熡盟幍穆L性及病情進展的不良預后,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厭煩、悲觀失望或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非藥物治療高血壓和減輕癥狀已是引起國內外的普遍重視。治療高血壓的漫長過程中,其治療方法的簡便性、長期性和患者對治療方法的耐受性是降壓治療的基本原則,中醫護理方法作為非藥物治療方法具有這三個特點。降壓操由于其運動量不大,操作簡單,作用明顯,沒有不良反應等特點適合高血壓患者長期堅持。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血壓,另一方面可提高健康意識和疾病預防意識,對高血壓的控制有著很好的作用。同時,中醫認為高血壓病為陰陽平衡失調又加長期精神緊張、憂思、憤怒或過度煙酒、辛辣肥厚、致肝腎陰虛。并可發生化火、動風、生痰等病機。耳穴貼壓不僅通過經絡的傳導、擴散可調整氣血、活血通絡、利濕化痰、清熱熄風、可獲降壓之效。

參考文獻:

[1]Mancia G,Rosei EA, Cifkova R,et al. 2003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 2003,21(6):1011-1053.

[2]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1-30.

[3]Ramsay LE,Haq IU,Yeo WW,et al. Might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disadvantag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Human Hyperten,1995,9(8):653-657.

[4]Young DR,Aickin M,Brantley P,et al. Physical activity,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frican Americans and non-African Americans with aboveoptimal blood pressure[J]. J Commun Health,2005,30(2):107-124.

[5]Tsai JC,Yang HY,Wang WH,et al.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regular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Clin Exp Hypertens,2004,26(3):255-265.

[6]沈仿英.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療老年性高血壓療效比較分析[J].海峽藥學,2013,25(4):146-1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丁香久久丫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成人软件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大全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日本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7超频国产在线公开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本道 | 精品欧美成人bd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址 |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 |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 日本免费视|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 9191精品国产免费不久久 |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 | 欧美精品99 |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日本 |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 国内精品2020情侣视频 | 91香蕉视频网 | 99热国产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 悠悠影院欧美日韩国产 | 国产系列 视频二区 | 免费视频网站一级人爱视频 |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九一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