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網絡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育改革也逐步融入進了網絡信息技術。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強調對小學生的潛能給予一定程度的激發,著重關注學生創新性思維以及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也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給予學生創造快樂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習科目,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有效結合網絡信息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推動信息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網絡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學習涉及的理論知識范圍比較廣,而且知識的內容較多,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過分看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書本的理論比較關注。這種固定模式的學習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受到壓制,雖然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較好,但是學生在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與實際生活脫節,難以真正將理論與實際有效聯系起來,同時也影響了理論知識的真正掌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網絡信息化,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枯燥的語文知識豐富起來,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比如音頻、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網絡信息的廣泛性也對語文教學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當然,對于教師來說,在課堂上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需要更多的備課準備,這也是一項挑戰。但與此同時,這種方式會降低教學成本,大大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的教學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網絡信息化教學的措施
(一)對信息資源有效利用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效率的提高,是當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苦苦探求的,也是大家共同重視的問題。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資源的利用,主要有如下兩點注意:
1.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信息化設備的使用,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促進專業素質的發展。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對傳統的板書減少利用,對網絡信息化的技術加以合理利用。
2.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難點是教師最重視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對網絡資源加以利用,或者通過網絡信息化設備對教學進行有效的啟發設計,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效教學,使學生能夠深刻掌握。例如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有關的優秀作品進行收集和掌握,像作品的寫作背景、作者簡介以及古詩文等,都要進行搜集,通過這些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進行古詩詞的朗讀示范,也可以播放一些有關資料,吸引學生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引導學生主動應用網絡信息技術
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知識的探索,這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帶動語文課堂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實際情況,有效利用網絡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自己積極主動探索的情況下,進行知識的積累。
課堂上借用多媒體,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創設自主學習環境。將網絡設備進行充分利用,通過興趣的激發帶動學生求知欲望,鼓勵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學習,在實際參與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將語文知識內化。通過網絡多媒體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對于網絡多元信息的應用,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網絡將更多、更豐富的信息進行補充和調查,在課堂上對信息進行整理,傳授給學生,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使學生在信息設備的使用下,更好地感受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對豐富的知識進行汲取和掌握,不但能夠有效豐富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還能對發展過程中的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使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培養出更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
(三)加強教師教學信息化的應用能力
首先,要對教師的信息化設備應用能力加以強化和培訓,鼓勵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化設備。要積極開展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彼此積極分享教學經驗,將教學方法以及好的經驗進行探討和共享。這是當前時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對于信息化設備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教師應該看到信息化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帶來的便捷以及豐富的資源,積極對其進行利用,實現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合理開展。
其次,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通過不斷的嘗試,對多種教學進行創新性設計,設計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要開展教學設計的評比,集思廣益。對于設計的方案要不斷更新和改進,積極學習新知識,設計新的教學方案,并且要定期對新的優秀課件進行分享,促進新的知識血液的流動,促進廣大教師專業化知識的完善。
最后,對于信息化的教學方法要不斷反思和總結,對應用的長處繼續發揚,對應用的不足積極改善,從多種源頭吸收應用過程的經驗,將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及學生對信息化教學的意見、想法進行溝通和掌握,通過改進,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實現網絡化教學新時代。
(四)將多媒體與傳統板書相結合
多媒體給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傳授與領悟的過程中帶來更為輕松的手段,能夠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學習的氛圍也越來越好,這對于傳統的板書是一種創新和突破。但是教師不能完全打破板書的應用,要將多媒體與板書有效結合起來,實現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升。在當今多媒體應用廣泛的情況下,教師很可能只關注到了多媒體應用的便捷,但是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完全接受這種形式帶來的新知識,并沒有真正關注到,而且網絡資源豐富,信息量很大,學生能否真正掌握和接受,都需要教師深入觀察和把握,將信息量傳授的尺度把握好,合理應用多媒體和傳統板書。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的教學又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語文教師要清晰認識到語文的學習是需要不斷改革的,要在語文課堂上對網絡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發展,給小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謝斌.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2]周偉東.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與應用[J].科技視界,201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