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最感人的家長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其道德操守,舉止言談向來是有嚴格的規范的。上古的“五倫”自然形成的人的天性即順應著自然規律所構建的倫理基礎,整合了社會道德的基本標準,應運而生的是“五教”的哲學。“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每個人都要重視教育,尊重教師,當然教師首先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不但滿腹經綸而且具有高風亮節,方能做好教育,贏得全社會的尊重。這既是教育應有之義,也是人類文明的開端、和諧社會的基礎。
一、立足教育的基本標準——為人師表,人類文明的開端
在中國歷史文明發展的幾千年中,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天下擾攘,列強瓜分,百姓罹難。封建專制極其殘酷,于是才有諸子百家的并起,紛紛為亂世之秋開出太平藥方。諸子其實就是職業的師者,游歷天下,私人講學,坐而論道,并且各有數千追隨者。雖不是誰任命的老師,但是諸子循循善誘,諳通育人的風格,個個堪稱教育家。在給后人留下的經典中,雖只有吉光片羽的箴言,卻也是彌足珍貴的古訓,有些現在還在沿用。孔孟之道,我們的課本中一直在讀,現在家長教育孩子以了解國學知識為榮。孔夫子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如果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做到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事必躬親,怎么可能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呢?孔子教導學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要求自己必須先做到。學生子貢評價說:“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孔圣人身上“仁且智”是最鮮明的特性,這也是古代對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師表風范的最高追求。
歷朝歷代都會對教育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盡管私人講學和書院教育只是為少數封建統治者服務的,但也可見教育教學的積極一面,教化的青少年,推動了社會文明。要想達到和諧社會的發展,為大多數人服務,那將是現代學校教育的不懈追求。
二、搞好教學的典型案例——率先垂范,和諧社會的基礎
中國社會發展已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教育也隨之前行。三十多年來的經濟改革,注入教育無窮的能量,大大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教育精英——賈繼梅、于潤樸以及仉威等一線優秀教師。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是因為有像賈繼梅這樣的全國優秀班主任的無微不至的關心與體貼,才有勇敢走出悲情的優秀學生和潘新蕊“不比父母比自己,不比吃穿比學習,不比基礎比努力”的理念,讓農村孩子崔雪松有了自信,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牡丹江師范學院,接過老師的教鞭,再續教書育人的新篇。有了這樣的良性循環,我們身邊的孩子會受益的,信賴我們的家長會開心的,培育我們的祖國會放心的。賈老師就生活在我的身邊,我們以她為榮,以她為榜樣,勵志把自己唯有的品德與才能都傾注給我的學生,甘做人梯。充當促進社會的正能量。
從教近30年的于潤樸和仉威老師,在各自不同的教學領域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于老師的英語教學水準在全國教育戰線遙遙領先,這是他多年來努力鉆研的回報。他是英語教學上的帶頭人,他更是育人方面的引路人。他帶領的年輕人師徒結對,正在小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破浪向前,讓學校內外充滿著科研的氛圍,家與校的和諧統一,給身邊的所有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她的影響力從東北到云南。她教育學生“成才先成人”。不管是同學還是兄弟,推棗讓梨中的王泰與孔融既是仁者又稱智者,倍受天下人尊重與愛戴,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榜樣。她的學生劉大釗等以優異的成績、優秀的人品考取了中國最好的高校。將是國之棟梁。在仉威老師的呵護下,一群群雛鷹正展翅飛向浩渺的藍天,為中國大地譜寫著和諧的詩篇。
三、打造優質的師德師風——規劃管理,勇攀高峰的基石
“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就會有一切。”冰心老人的話語中蘊含了太多的真諦。我們可能更多的只是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為學生做些微小的事情,并以微小的方式為他們做些事情。德蘭修女常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這便是教師的魅力,也是教師的偉大。
一、用學生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做到因人施愛
成尚榮先生在《讓愛走在教育前頭》中寫道:“愛的偉大,并不意味方式的偉大,方式的微小也并不意味意義的微小;愛的偉大并不在于方式的大與小,而在于方式所折射出的意義,以及這些意義累積后的結果。事實上,那些被愛火焚燒的靈魂常常是選擇以微小的方式來成長的。”可見,教師所做的事情無論大小,關鍵是看他們做事的意義。只要我們帶著一份尊重、欣賞、關心、呵護的心境對待學生,哪怕是為他們理一下衣服,放好一本書,投一束贊許的目光……讓他們時時能感受愛,處處能享受愛,這便是教師之大愛。
當然,偶爾還是有值日不到位或做眼保操被扣分的現象發生,這時就得動用懲罰(罰做一周值日)。這份懲罰不是由班主任說了算,而是由全班學生舉手通過的。算是督促進步的懲罰也是愛的懲罰!這是他們需要和被他們肯定的方式,而我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來負責監督,甚至以親切的平視的姿態也幫著搞衛生,讓孩子們明白:老師就在他們身邊!有困難可以找老師!被罰同學感覺羞愧無比……我班的學生每天午餐前后經過教學樓底樓過道的大黑板前,已養成了凝視的習慣,關心黑板上的常規檢查情況是義不容辭的義務了,這樣促使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的形成,增強了集體的榮辱感和凝聚力。初一、初二直至如今的初三,“常規管理優勝”的紅旗常掛我班,真正實現了我班確立的“讓優勝紅旗常駐我家”的心愿!
傾訴常常不是為了得到建議,而是希望得到理解,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正如我班的范鈺青、顧昕雨和彭雯雯等幾位女生,她們愿意對我吐露心聲,有些話甚至連父母親友也不愿意說的,她們渴望我做出反饋,我則設身處地地幫著分析,讓學生覺得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注,對她們表示最大的理解,但不一定贊同她們的觀點與行為,態度明朗地堅決表明自己的立場。理解就是我對她們愛的方式。而對吳怡雯、王露露、吳嘉恒等不擅表達、好勝心強、選擇在內心中懲罰自我的學生,我則第一時間與其個別談心,幫著疏導、減壓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直至他們燦爛了我才能釋懷。看著季豪飛桀驁不馴的眼神,范施奇玩世不恭的笑容,林通漠然處之的身影,我的內心一陣陣地發緊,卻裝著什么事也沒發生似的不理睬,恰當的冷處理就是我對他們的懲罰,是愛的懲罰。低著頭,雙眼不敢正視我,覺悟感、恥辱心都在我的愛里升騰,反思、懺悔和保證都水到渠成。
二、讓學生知道教師如何喜歡他,如何關愛他
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能力差異、智能多元等多種因素的長期積淀,必然導致他們各有特點和個性。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班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特別是對后進生的標準就更放低一點,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要積極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優點,適時給予真誠的贊美。學習上采用循序漸進的奮斗目標,讓他們如登階梯一樣,一步一步來,鼓勵他們,只要有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就會不斷進步,最終會達到自己理想的奮斗目標。
“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們可以帶著私性的母愛,或者擁有不求被愛但去愛的“仁愛”來關注我們的孩子。時刻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欣賞和關愛,他們身邊的榜樣獲得了老師的真誠贊美,互比互學的氛圍隱藏在暗暗的較勁中。不吝嗇表揚,讓學生知道這樣做老師喜歡。通過電話、家校通和家長會的形式,及時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讓全家都來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班的學生知道教師喜歡他、關愛他,常常引以為豪地在家長面前炫耀。劉瀏媽媽的來電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說的最多就是感謝,感謝我對她女兒的好。這份好緣自我對學生的愛,我愛他們,我研究他們,稍有時間我會在語文老師處閱讀學生的周記,體味他們的快樂,也盡最大可能地幫助他們。從周記中我得知劉瀏的爸媽來自張家界,她的親戚都在遠方,她很想很想他們……初二了都沒和親戚一起過過生日。我精心挑選了生日禮物,送給她時告訴她:把我當親人吧!她幸福的直點頭,這可愛樣兒更催生了我的母愛,母女對視著傻樂。
記得薛夢嬌初一上學期臨近期末時常常生病而缺課,我特心疼,有次下雪天發現她紅通通的小手,我當即脫下自己的手套幫她戴上,感動的她無以言表、只顧低著頭。第二天早上連聲道謝著還我,被我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讓她繼續戴到學期結束。發自肺腑的“關心,好似母親”,來自于QQ好友印象中她對我的評價。去年上她家家訪時,她的家人熱情接待,她媽說從未見過這么愛學生的好老師,能把她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子女般疼愛;也從未有這么關心學生的好老師,愿意上門家訪的,這在她們家是第一次。
初二階段在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的二天半,新鮮、充實又快樂,記憶猶新。我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清晨的江邊拉練,我們跑步、喊口令,我年輕著他們的年輕,感覺一樣的朝氣蓬勃。手工課上的報夾制作,我當仁不讓地和他們比拼。而野炊實踐,我則動口不動手,指導為主絕不包辦,女生跟我賣嗲也不讓步,因為學生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事就一定要放手讓學生去做,盡管這其中可能會有遺憾,甚至重做,但這都是他們成長必經的歷程。吃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美味佳肴,個個都開心無比。而我理所當然的成了美食家,品嘗并點評,嘗遍了6桌的鍋巴和菜肴,撐的我飽嗝不斷。顧昕雨、劉瀏和唐帥在晚會上表演小組唱,賣嗲或是真的怯場,我也不深究,就依著她們陪到后臺,一直站在后臺邊陪到她們唱完,并送上愛的擁抱和真誠的祝賀!特別是顧昕雨,她可是第一個飛奔著撲向我,那一刻的我大腦一片空白卻是反應靈敏地第一時間張開了愛的懷抱。
三、要引導學生去施愛,去愛別人
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影響著班上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快樂和幸福,只有細致入微,敏銳洞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遇事能換位思考,心向善,有責任感,每天都進步著。
一個優秀班級的班風或說集體氛圍很重要,我強調學生的責任感。基于親情、友情、恩情等人類基本情感基礎上的責任感,才能生成良好的班風,因為只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才會有真正的文化認同和素養提升。利用班會課時間,讓學生觀看視頻“最感人的校園演講——鄒越《讓生命充滿愛》”,沉醉在鄒老師激情昂揚的意境里,同時也激活了他們愛的細胞;晨會課上,請學生朗讀“覺悟別人就是覺悟自己”,感悟照亮別人就是照亮自己,點亮別人就是點亮自己,覺悟別人就是覺悟自己。“年輕時要養成的十大好習慣,一個好習慣可以讓自己享受一輩子”又讓學生明白: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將會變得不平凡。學會靜心,學會忍受孤獨。在孤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華。
我們當班主任的每月都會撰寫家訪日記,而我的空間日志也會更新,日志里寫的最多的便是“我和三十六道風景”。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36位學生我都喜歡、都愛著,我明確地告訴學生:希望他們互愛,也應該互愛。整天笑瞇瞇的魯笑天除了學習啥都行,值日很到位,他看到我皺眉就能順著我的視線,找到并撿起同學桌下的小紙屑。樂天派的范施奇盡管多動,但他能克制著盡量不去影響同學,積極地多交班費,特別是很有經濟頭腦的在校藝術節上,愛心拍賣時低價買進再高價賣出,其中的差額奉獻作班費。還有常常帶給同學樂子的季豪飛,犯了錯同學們都能客觀地評價他,并給他改過機會。
同學間的互愛讓我班特有凝聚力,初二時的校運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每年度藝術節的各項目累計團體總分均獲年級第一,全市文藝匯演我校得舞蹈一等獎,而領舞者就是我班的顧昕雨同學。每每賽前,我會精心組織孩子們主動施愛,會愛別人。參賽者為班爭光奉獻大愛,未參賽的是綠葉,奉獻關愛在所不辭:陪伴、支持、遞衣、送水,做好一切后勤保障工作。
追求“愛的回報”,拓展“愛的延伸”。因為愛是需要傳遞的,如果我們的學生只知道“被愛”,而不去“施愛”,這種自私的愛空間太小,意義太少。同樣,愛也是會傳遞的,教師對學生的愛一旦抵達心靈,她將會在那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將愛回報他人和社會,讓愛的生命得以延續,愛的價值得以生長。
四、要讓學生學會自愛,能夠自己愛自己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是棒槌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老師對學生的愛似水般載歌載舞,歌舞也需要剛柔并濟呀。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是孩子學會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懂得自愛,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班主任要敢于、善于將班級中存在的問題擺在全班同學面前,通過質疑、探究、討論等形式,將隱藏于集體成員中的關于真善美的共通感顯現出來,讓同學們在觀念的自覺校正、確認和強化中,認識自我并勇敢地進行剖析,逐漸形成共同認可的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規范,最終凝聚成優秀的班級文化。
鄒越老師《讓生命充滿愛》告訴了學生,什么叫“愛自己”:一個人應該有目標有規劃,創造人生最大的價值,那就叫愛自己;要你周圍的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自豪,以你為榮,那才叫愛自己;如果你沒有規劃沒有目標,每天虛度年華,那叫糟蹋自己,所以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是愛周圍所有的人。當你學會愛自己,就會愛他人,因為愛他人才能愛自己;當有一天你需要知道誰是最優秀的,你不要告訴別人你是最優秀的,你要告訴每一個人他們是優秀的,你才能聽到你是優秀的;當你需要被人幫助的時候,應該學會去幫助他人,當你需要被幫助,你才會看到有人去幫助你。
每學期初我班學生都要做計劃,選擇競爭對手;每次考試都會與對手比拼,成敗小結那是必修課。與競爭對手不僅僅比學習,還比行為規范的遵守和禮儀修養等,形成強烈的你爭我趕共奮進的良好學習氛圍。“成也細節,敗也細節”,決定學生習慣的細節(小事),同樣決定著教育的成敗。
班主任這一身份注定了與學生永遠是生命成長路上的共同體,心意相連,情手相牽。班主任必須要帶上自己的靈魂,帶著自己的良知、智慧、愛心和耐心,在瑣碎的小事中與學生共同品味生命的精彩、探求生活的意義、蘊育成長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