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地攤經濟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攤經濟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攤經濟的概念

第1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宏觀調控 低碳經濟 節能技術

我國作為世界發展中國家,由于早期對能源的利用率較低,僅以有用為主,造成了能源的嚴重浪費。因此,如何更好的開發新能源、挖掘節電潛力,有效減少電力損耗,早已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

1、強化對電力系統的宏觀調控

1.1 加強對小火電的管理力度

由于受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擁有眾多的小火電機組,這種小火電機組的缺陷就是效率低、能耗大且污染較為嚴重。例如大型的火電機組的耗煤290至340克/千瓦時,而中小機組則需要耗煤380至500克/千瓦時,而5萬千瓦的大型供電機組耗煤為每千瓦時400克。從中可見容量不同的機組間的巨大差異,同時小火電機組向空氣中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碳在電力行業的總排放量上所占比例也較大,其污染較為明顯。在當今社會逐漸節約化發展的情況下,部分小火電機組已經相繼關停,僅有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的狹隘思想,地域保護較強,致使其實施不到位,這明顯與國家經濟發展相悖。

1.2 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

通常我們將常規能源以外,具有環保、節能、并能夠循環再利用的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風能以及氫能等稱之為可再生新能源。針對當前我國的能源發展現狀,我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利用與開發力度,近年來,我國的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發展逐漸加快。對于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還應做好能源發生電網與再生能源電源間的影響,進行有效的管理、技術措施,強化電網調度,以減少新能源的入網后造成的負面影響。

2、促進管理節能力度

電網的優化運行,應當通過分析計算系統關鍵節點數據技術,并制定優化運行方式,據此進行電網的運行調度。

利用錯峰方式進行負荷安排,進一步提升負荷率。負荷率越大的電力系統,供電期的負荷波動也就越小,電能耗損也就越低。因此,應當保證系統內負荷的時間均衡,尤其是針對大型負荷供電區,要盡量采取錯峰使用,實現供電時段總體平衡。進一步實現系統負荷的總體平衡,保證電網運行三相、電網運行環節間負荷、變壓器等主要等負荷平衡,促使設備與系統維持在經濟運行狀態,減少設備與電網耗損。

3、降低電網耗損,增加技術改造力度

除去發電機與其動力部分的電力系統,可將其歸屬為電力網的范疇之內,電力網所涉及的范圍囊括了絕大部分電力系統,降低電網耗損有利于達到電力系統節能的目的??衫酶唠妷旱燃夁M行供電,在同等電量的輸送情況下,電流越小、電壓越高,線損也會越低。為了降低耗損,可進行電網的多環節技術改造。利用多回線路與環形線路供電,縮短線路迂回供電,部分電路在不使用時要斷開電源,降低耗損,提升導線的絕緣水平,降低漏電與傳輸損失。實施無功補償,利用發電機來提供電力系統無功,或同時采用補償的方式來補充系統無功需求,并對一般變電站母線進行集中補償,以提升電力設備利用率。

4、提高對電力變壓器的節能的重視程度

合理確定變壓器的容量尤為重要,一般變壓器處于經濟運行狀態時,其負載率一般保持在60%左右。一旦容量過大,就會出現明顯的空載損耗增加;而容量過小,又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加重損耗,不但增加了投資,還影響系統供電的可靠性。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選擇可調容的變壓器,根據負荷大小來調節容量檔位,借此實現降低空載耗損?;蛘哌x擇節能型變壓器,利用新型鐵心材料,改變傳統疊片設計結構,降低噪音與磁阻損耗。雖然該種變壓器的一次性價格投入較高,但其經濟效益極為明顯。

5、節能的其他途徑

普及全民節電意識,加強節約用電宣傳。并采取管理和技術的相應節電措施,對廠區、宿舍區和住宅等實行單獨計量,并針對大范圍供電系統采用分表分攤和總表控制等管理措施,以減少由偷漏電而造成的電能浪費。在照明器上采取容器并聯,以降低電壓與電能損耗。并就此實施負荷終端無功補償。

對于照明燈的使用過程中,應普及節電裝置或節電開關的應用,按照照明工具的具體使用情況,例如:照明亮度要求、時段等適當設置照明開關,避免長時間無間休用電,縮短用電耗損。而公共場所或是室外照明燈采用光電控制或計算機控制自動控制裝置,使其既可保證照明設施的正常使用,也能達到節約用電的目的。

6、推動新節能技術的積極開發

使用燃料電池,并將其逐漸推廣開來,這種燃料電池與一般電池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二者的差別主要在于它是利用天然氣、煤氣和氫氣等向負極的連續輸入來實現的,并且燃料電池可連續輸出電能,實現50%的電能轉換,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

利用超導技術進行新技術的積極開發,電力超導技術主要利用金屬導體電阻的特性,它隨著電阻溫度降低而逐漸減小,并在其溫度處于極低值時,電阻為零,這也就是常說的超導現象。由于超導體具有良好傳導性能,一般工程上的輸電損失約在10%,為了降低輸電損失,可使用超導電纜進行輸電供應,這種電纜在電力節能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7、結語

總之,挖掘我國電力系統的節電潛能、將電力系統損耗降至最低,進一步提升供電效能,早已成為實現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穩步提高的關鍵。本文筆者主要從降低電力系統能源損耗入手,并就電力系統的技術改造、宏觀調控和調度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廣泛的工程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第2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地攤經濟; 治理; 法律困境;

Abstract: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relaxed relevant policies on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and explicitly encouraged its development,But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in many places seems to have returned to the situation that being chaotic if it's released or being inanimate if it's administer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lots of preval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such as the difficulty in protecting the rights after sale,the influence on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city, and the improper way of supervision. To overcome thepredicament,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improve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innovate the way of supervision,establish industry self-govern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detail,so as to help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adhere to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ruly become the vitality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 street vending economy; administer; legal predicament;

在國家宏觀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地攤經濟順勢發展,全國迅速開啟了地攤經濟復興模式。地攤經濟展示出其獨特的經濟驅動勢能,但其中也不乏盲目跟從的勢頭。如今潮流逐漸減退,地攤經濟又被納入強制規范的列表之中,攤販和城管間的“貓和老鼠游戲”重復上演??墒堑財偨洕鷱膩聿皇强捎锌蔁o的“角落”經濟,其出現帶有一定的正負效應,我們只有將其帶到“陽光之下”——使其合法化,合理化,規范化,才能為長足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動力支撐。

1 、地攤經濟的基礎理論梳理

1.1、 地攤經濟的概念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而獲得收入來源的一種經濟形式。由于人類個體有限的生產能力和多樣化的物質需求,加之后來勞動分工的明確化、職業化、專業化,早期的物物交換逐步演化成商業貿易。但販夫走卒,古已有之。地攤經濟作為人類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業活動之一,有其獨特的優勢,不僅填補了老百姓購物的一段空白,在疫情背景下還能發揮緩解就業壓力、繁榮經濟市場、改善民生等作用。

1.2、 地攤經濟的類型及特征

1.2.1 、叫賣地攤與問價地攤

根據攤主的販賣方式,可分為叫賣地攤與問價地攤。叫賣地攤的攤主多以叫賣的方式,宣揚折扣優惠細則,吸引客源,促成交易,其特征為利潤低、銷量大。問價地攤則是等待消費者問價,部分商品在攤販與消費者的一問一答中降低價格,促成交易,其特征為被動、價格因人而異。

1.2.2、 食品地攤、服飾地攤、生活用品地攤與娛樂地攤

根據地攤販賣商品種類,可分為食品地攤、服飾地攤、生活用品地攤與娛樂地攤。食品地攤無論是加工過程還是售后,易產生垃圾,食品安全為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服飾地攤因其售賣尺碼及款式多樣,通常占地面積大;生活用品地攤數量最少,商品質量安全引人關注;娛樂地攤多設在廣場等面積大、人流量多的地方,占地面積較大。

1.3 、地攤經濟興起的溯因

1.3.1、 疫情背景下政策鼓勵

近幾十年來,地攤經濟相關政策有放寬趨勢。近來受疫情影響,國內失業人口增加,各個群體經濟負擔都有所加重。國家為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內需,放寬了地攤經濟相關政策,鼓勵地攤經濟的發展。各地也紛紛出臺相應政策或措施以促進地攤經濟發展,減輕就業壓力。截止2020年6月,先后有江西、遼寧、陜西和南京、成都、廈門等多個省市明確表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并出臺了系列寬松政策。[1]

1.3.2 、地攤經濟“三低”特質

地攤經濟有著創業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的“三低”特質。創業門檻低,是指對經營者的學歷及技能要求不高,沒有店鋪租金的壓力,對資金不足、身體有缺陷、年齡較高但又想獲得收入的弱勢群體來說,是一條保障自己生存權的道路。失敗風險低,指的是前期的資金投入不多,經營成本不高,中低收入群體數量大,市場廣泛。地攤經濟沒有店面租金,店員服務等壓力,商品價格一般都比較低,大部分商品算得上物美價廉,競爭優勢明顯。

1.3.3、 填補了消費者的需求空白

首先,地攤經營者大多會選擇人流量多的地點擺攤,如學校、居民區、大型商場的周圍。這一選擇為居民、學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消費途徑。其次,從地攤經營的內容來看,多以小吃、零食、日用品為主,而城市居民的主體以中小階層為主,物美價廉的“地攤貨”可以很好滿足部分日常需求,填補了商超之外的消費市場,滿足了消費者購物便利的需求。

2 、地攤經濟調研情況分析

2.1、 調研情況

本次調研主要以問卷、走訪調查為主,電話咨詢等為輔。問卷調查分為線上調查與線下調查,針對不同群體設計了兩份不同問卷,一份針對地攤經營者采取線下調查方式,另一份針對非地攤經營者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調查方式。針對地攤經營者的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52份,針對非地攤經營者的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68份。調查地點為湖南省長沙市,走訪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沙市岳麓區、雨花區、天心區等。

2.1.1、 地攤經營者調研情況

通過問卷數據和走訪調查結果可知,在長沙從事地攤經營的勞動者,大多是缺乏學歷和技能的外來務工人員且近一半為中老年人群體(如圖1、圖2所示)。

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在缺乏其他技能的情況下,加之年齡偏大,學習新技能的積極性不高和過慢,多數會選擇從事擺攤從而維持在城市生活的成本或者補貼家用。大部分經營者對當前地攤經濟的監管和執法感到不滿意,城管執法不夠公開透明,多數從業者對關于地攤方面的法律或法規不太了解,對于政府出臺關于地攤經濟相關規定,有一部分人認為很好,但多數人認為沒有用,從而也就造成的目前地攤經濟“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

2.1.2、 非地攤經營者調研情況

非地攤經營者問卷部分,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調查方法,接受調查的群體主要為當地居民、外地游客、當地學生等。在268份的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對地攤經濟有一定的了解,也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接觸到地攤經濟,因此他們對地攤經濟的態度是基本支持的。非經營者認為地攤經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多樣化的物品選擇,從而有利于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非經營者發現了地攤經濟存在的問題,即噪聲污染、環境污染和衛生質量問題,他們希望國家可以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2.2 、調研問題分析

2.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雖然地攤經營者與非地攤經營者立場不同,但他們都表示出了對現在地攤管理的不滿。地攤經營者表示,目前城管執法方式較以往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執法不文明、不公正的現象存在;非地攤經營者則認為政府在試點的時候沒有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沒有結合實際;在執法的過程中不夠透明。所以在地攤經濟管理的過程過,政府和其他管理機構應當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建立高效溝通的機制,規范城管執法過程,結合地攤經濟的客觀特性,因地制宜做好規劃與管理。

2.2.2 、政策宣傳落實不到位

無論是地攤經營者還是非地攤經營者,他們對于地攤經濟的認識都存在滯后的情況。非經營者對城管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了之前新聞所報道的粗暴、野蠻上,而根據經營者的反映,城管的素質是有所提高的;經營者對當前地攤經濟相關法規也不熟悉,實際上早在2016年湖南省政府就出臺了《湖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在這部條例中明確規定了食品攤販經營方式和范圍等。造成這些現象的出現,客觀上可歸咎于政府宣傳不到位。同時法規出臺后,政府部門沒有出臺相應跟上立法的規范性文件,來具體引導地攤經濟,政策精神難以落實。

3 、地攤經濟發展的法律困境

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資料研究,我們發現地攤經濟發展的法律困境主要集中在售后、秩序和監管三方面。售后問題主要發生在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部分經營者職業道德不高,對產品、服務的質量把關不嚴,易發生侵權等糾紛;此外消費者也存在維權困難的現實難題。秩序問題則發生在經營者與社會公眾之間,主要包括噪音污染、環境污染在內的污染問題和交通堵塞問題等。監管問題則發生在經營者與管理者之間,主要是執法模式不文明以及現有規劃試點不科學的設置與管理。

3.1 、售后維權艱難

由于地攤經營流動性和自主性較強,進貨渠道多元化,且目前針對規范地攤經營的法律尚不完善,尤其是產品來源追溯的監管機制的缺乏,使得地攤商品來源不明,即使發現劣質商品和食品過期變質也無從追溯。同時,地攤經營的自主性決定了攤主進貨渠道的多元化,這也加重了對其來源的監控和管理的負擔。再者,當前各類食品攤點缺乏相關食品安全與質量公示,也沒有相關第三方機構,如質檢和維權機構的介入,消費者無法直接了解攤點食品安全情況,在出現食品安全或質量等問題主張維權時,難以取證,追責困難。[2]

3.2 、影響城市正常秩序

3.2.1、 環境污染問題

地攤經濟常常伴隨嚴重的環境污染,包括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由于地攤多設在人流量大的交通十字路口、居民區的空地處、學校周邊等處,他們的叫賣聲以及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極易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食品加工產生的油煙、隨處亂倒的垃圾和食物殘渣使當地的環境陷入“臟亂差”,給城市環衛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還有一些地攤經營時間較長、較晚,容易損害居民休息權。在經營中,油煙、食物氣味和垃圾等常常影響周邊環境。

3.2.2 、影響交通秩序

經營的逐利性驅使攤主聚集在人流量大且人群密集的地點經營,而這些地點通常也是城市規劃中的交通網點、商業繁華地段、娛樂場所中心圈和居民小區密集區等區域。由于地攤經濟自身特點,區域內部缺乏統一的攤位規則。同時受部分經營者素質較低的影響,地攤經營不可避免和城市規劃在空間上有交錯的現象,加重了空間利用上的矛盾,容易破壞正常運行的交通秩序,影響交通安全。

3.3 、監管方式不當

3.3.1 、執法方式不當

城管暴力執法這一社會熱點不止一次上了“頭條”,因管理方與被管理方地位上的不平等性和管理的強制性,輿論常將問題歸責于管理一方,而忽略了執法與被執法的雙向關系。暴力執法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二: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配套、執法方式不妥當;二是城市管理者與地攤經營者缺乏有效溝通。城管和地攤經營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地位的不對等使兩者的立場和意志有明顯的差異。

實際生活中,城管在執法的過程中,較缺乏人性化的執法方式。大多數經營者對于城管的執法方式都有所不滿,主要體現在執法過度、方式簡單粗暴和不文明執法三個方面。而一般以地攤為生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素質較低,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當出現事故糾紛時,他們比較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通過法律途徑,且手段比較偏激,容易與城管發生肢體沖突,進一步激化矛盾,不利于治安管理和社會和諧。

3.3.2 規劃管理不科學

在城市管理中,政府部門是管理者的角色,而地攤經營者是被管理者。雖然服務型政府已取得較大成效,但在地攤經濟管理與執法方面仍存在著較大進步空間。此外,因為現實管理問題各不相同,政府根據最基本的管理職能,有時不得不強制介入地攤經營,干預市場。此時,由于缺乏系統、科學的論證以及充分聽取經營者的意見,政府部門的某些舉措顯得“費力不討好”或者“藥不對癥”,在地攤經濟中較為明顯的一點就是政府規劃攤點設置與管理制度不科學、不合理。

在放開對流動攤販限制的開始階段,城市管理者盲目劃區,強制要求攤販到某指定地區經營,這種缺乏有效溝通協商與科學論證的決策,最終導致了客流量不能滿足攤販的經營需要,攤販又回到之前的場所進行經營,試點區一片凄涼的尷尬處境。[3]

4 、地攤經濟發展困境的化解

4.1、 完善市場準入制度

引導地攤合法化。大部分地攤經營者為生活困難、就業能力較弱的群體,比如城市下崗職工、無業人員和進城的農民等低收入群體。地攤主體資格的非合法化,讓流動攤販處于“身份缺失”的狀態,沒有進入市場經營的合法身份,被排除在市場之外。主體資格的“缺失”使得地攤經營者也失去了自我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外在監管的壓力與動力,這不僅影響商品市場秩序,也會激化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維權矛盾。

因此,促進地攤主體經營資格的合法化既是對攤主從外部規范轉化為內部自覺約束的途徑,倒逼其進行自我整改、升級服務質量,也是解決買賣糾紛,規范市場秩序的途徑。地攤經營主體合法化是對地攤經營者的合法身份進行明確的證明,以此將合法地攤經營者與非法地攤經營者進行區分。建議對攤主實行備案制,對資質合格的攤主出具資質證明。宣傳鼓勵居民在地攤聚集點進行消費時,認準在合法地攤進行消費。這從“賣”“買”“管”三方面進行了規范。[2]

4.2 、創新監管方式

4.2.1、 規范進貨渠道,透明商品質量檢測監管

利用互聯網,多方聯動監管?!盎ヂ摼W+”走進生活已不再是新鮮事,上到政府利用互聯網公開信息,下到社區信息共通,地攤經濟的管理也應該加入互聯網,尤其是對貨品來源渠道的監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透明度高、覆蓋性廣的特點,給每件貨品的來源貼上“標碼”,一掃便知其“家門”。同時,各攤位在售賣貨品時應自覺接受質量檢測,合格的攤位則頒發質檢合格證書,公示在攤位明顯位置,使消費者安心;若不合格,則強制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納入“地攤黑名單”,限制其經營。完善多方聯動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攤主自我監督與群眾、城管等多方監督的聯動機制,強化社會組織監督。

4.2.2、 管理部門合理規劃管理擺點區

結合民意合理規劃擺點區。因地攤經濟依托于人流量發展的特性,管理者應充分調查地攤經濟發展的特性,實地走訪,綜合考慮經營者的意愿與城市秩序等,合理規劃擺點區。并對區域進行分類,分為固定區域與流動區域,進行個性化管理。攤位的分配也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用抽簽等方式進行分配,并定期更換。

4.2.3 、日常管理與抽樣監管有效結合

日常管理與抽樣監管相結合,標準化管理。管理者需對地攤的擺放進行規范,以防堵塞交通。對擺點區域的環境衛生進行監管,必要時可采取對區域內的攤主收取適當費用,聘請清潔工人對該區域進行清潔。為保障地攤商品的質量、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需定期對地攤商品進行抽樣檢測,對不合格商品進行公示,并計入經營者檔案。踐行柔性監管下的剛柔并濟。[4]

針對地攤經營帶來的環境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出臺一套系統的考核制度對地攤經濟進行考察管理,具體的考核項目應該包括設施完善、攤位衛生、垃圾袋裝、個人衛生、用具整潔等方面。考核制度可以讓城管執法更加有依據,在規范了地攤經濟的同時,也使經營者形成社會責任意識。建議國家和有關標委會將地攤經濟納入標準化的重要范疇,制定符合中國特色和中國市井氣息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制定完善的地攤運營管理標準規范將是緩和地攤與城市環境管理之間的矛盾、解決流動攤販管理難度大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5]4.2.4維權渠道多樣化

推動維權渠道多樣化、便捷化。地攤經營者在商業活動中,以生產銷售小商品、食品和農產品為主。其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常常會面臨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不全面、監管舉措未落實、自身產品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6]為方便消費者維權及信息反饋,管理者可要求經營者在其攤位上張貼消費者維權平臺二維碼,二維碼集資質查驗、評價、投訴等功能為一體,消費者可通過掃碼反饋消費體驗。若出現侵權問題,經管理部門查實后將依法對經營者采取相應措施,維護消費者權益;若體驗感良好,也可通過掃碼反饋,影響攤位評級;若對管理或者其他方面有所建議,也可通過其反饋給管理部門,以便管理部門聽取建議,改進管理辦法。

4.3、 建立行業自律組織

4.3.1 、地攤行業自律組織的組織架構

行業自律組織是現代經濟社會重要的市場主體,發揮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重要作用,在性質上屬于社團法人。一般而言,行業自律組織以協會或者商會的組織形式表現出來。地攤行業自律組織是在政府指導和監管下,為實現地攤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建立的被行政主體授予了一定公共管理職權的社會組織。相比較于政府的管理模式,地攤行業自律組織更加靈活、民主、公平,更夠在市場秩序中最大程度的激發地攤經濟活力,從而助力地攤經濟發展。

行業自律組織組成人員包括從業人員和會員兩大部分,從業人員中不僅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和普通職員,還包括專業人員,即給行業提供專業指導的專家。在地攤協會中,從事專業工作的應當是精通經濟管理學和城市規劃學的專家。會員則是在地攤協會中進行登記注冊的地攤經營者,會員中又分為中級、初級、高級三等會員,其中沒有營業執照、從事地攤經濟時間短的地攤經營者則是初級會員。初級會員可以向高級會員升級,以時間、收入、口碑等綜合因素為考量。

4.3.2 、地攤行業自律組織的基本運行模式

地攤協會的運行基本遵循“經營者—協會—消費者”的循環模式。首先是地攤行業的經營者即地攤經營者注冊成為會員,再由協會工作人員進行地攤經營者攤位實地考察來確定等級;其次由協會的地攤監管工作人員定期檢查會員地攤經營者的經營狀況,每個地攤經營者都必須通過年末考核,否則將會進行降級或者除名處理;最后由協會的地攤調查人員收集消費者的反饋信息,并將其公布在協會官方網站上,以便會員地攤經營者學習改進。協會專家負責解答會員地攤經營者的問題,并且提出建議和改進辦法。

4.4 、落實細化法律法規

現行有關地攤經濟的法律制度設計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缺乏更加微觀和細致的規范性文件來具體引導、規范現實地攤經濟面臨的問題。多地的省人大常委會和省政府出臺的規范性文件都對地攤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原則性的要求,但是規范本身較為宏觀和原則,現實中缺乏的是貫徹這些基本理念的市區一級的規范性文件。因此,管理者對地攤的執法自由裁量權過大,更多憑的是當前政策的態度,政策鼓勵則放寬監管,一旦政策收緊,則又恢復以往的簡單打擊取締模式。為了實現對地攤經濟的長效化治理,有必要落實和細化法律法規,為地攤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嚴密和堅實的制度性保障。具體而言,地方政府的管理辦法應當從源頭規范,制定市場準入的主體標準和行業標準。貫徹落實“六穩六?!钡姆结?,明確細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積極作為,為地攤經營者提供一個優質、有序、科學的監管環境。規范經營者的權利和義務,規定法律責任和救濟途徑,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5 、結語

地攤經濟作為我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傳統經濟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對于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售后維權艱難、影響城市秩序、監管方式不當等發展困境,應當運用法治思維,從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創新監管方式、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和落實細化法律法規等方面予以化解,為地攤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構建制度保障,讓這“人間的煙火”更加亮麗和蓬勃。

參考文獻

[1]安寶玉,楊素媚,劉媛媛,等.地攤經濟健康發展的多方聯動機制探索——以山東省中小城市為例[J].商場現代化,2020(20):19-21.

[2]張勝玉,冒王磊.“身份”與“空間”能否延續?——后疫情時代城市流動攤販治理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25-29.

[3]陳業宏,王巖.論“地攤經濟”嵌入現代治理體系的行政監管路徑——以15個城市的監管政策為樣本[J].湖南社會科學,2020(6):93-103.

[4] 李健,歐逸梅.《民法典》背景下的“地攤”——地攤經營者的法律風險分析[J].現代商業,2020(32):21-24.

第3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展示;藝術;設計;空間;素質;構成

一 前言

(一)展示的概念和功能:展示活動和展示設計,以其特有的信息直觀性和集中性,群眾參與的廣泛性和社會性,而成為人們生活中哥哥領域的信息媒介與橋梁。展示的概念就是以傳遞信息、啟迪人們思想、滿足和推動社會需要與進步為目的,以直觀、生動的形式與觀眾進行溝通的活動。就字面的含義而言,有展出、陳列、示范、體現等意思。是人們按照一定的功能、目的進行的展示空間、道具、展品、陳列、照明、色彩等創造性工作的統稱。

(二)展示的史略:在人類社會的初級階段,在物品交流的集市上,商品擺在地攤上供人觀看和挑選,即是當代商場與展銷會的雛形。中國近代的展示首先由外國傳教士在大城市所辦的博物館開始,到1905年由我國著名的民族企業家張謇在南通市建成的第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博物苑",經過多年的發展,上世紀30年代已經發展到20多個博物館。工業革命以后,隨著世界生產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性的博覽活動也非?;钴S,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國建國后,在短短的時間里,從中央到地方新建了大量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商業展示設施,并大量舉辦各種展覽會,培養了一大批展示專業人才。我國先后參加了眾多的國際博覽會、組織,引進了來花開的各類產品博覽會和國外先進技術。這為中國的展示事業提供了很多的啟示和機會。

二 展示設計中的空間運用

(一)空間的概念和特征:所謂的空間是指和實體相對的概念。用哲學的觀點解釋,空間是無形態的,凡實體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間,空間是不可見的。然而,在造型領域里,所謂的空間卻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實體環境中所限定的空間的"場",即實體與實體間的關系所產生的相互吸引的聯想環境。假如離開了實體的限制,視覺空間的形態也就不復存在了,或者說,已經變為無限空間形式了。而且限定空間的實體越強,則空間的有限性就越強。相反的,限定空間的實體越弱,空間的有限性就越弱?!独献印酚醒裕?鑿戶墉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它們互相依存,互相轉化。

(二)空間的分類和功能形式:空間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即閉合空間、開放空間和中界空間。所謂閉合空間,是指主要空間界面是封閉的,視線無流動性。例如建筑的室內空間,四面封閉,空間界面的限定性十分強烈。所謂開放空間,是指主要空間界面是開敞的,對人的視線阻力是相對弱的。例如建筑的室外環境是露天的,大幅度的空間是沒有界面的。由于內部空間對實體形態限制比較強,所以它的空間形象也十分明朗。若再細致分類的話,內部空間還可以分成直線系空間和曲線系空間兩類。直線系空間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水平型空間、垂直型空間和斜線型空間三類。

空間的布局合理安排妥當,給人的感覺好像有無限的伸展余地,簡潔大方,把空間的功能形式充分的體現出來。

(三)展示空間的構成風格造型:在展示空間的構成風格中,突出的表現在根據不同的展示內容,進行不同風格變化。在展示構成的造型上也是多種多樣,此外還有文字體造型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間利用率,增加有限空間的信息含量,所以優秀的展示空間造型,利用了其暗示與象征作用,來烘托展示的特定氛圍。目前,展示空間進一步由規格攤位式的封閉設計發展到開放設計,使空間分隔更加靈活多變。空間的序列設計與節奏設計,充分反映了展示的性質及其展覽宗旨,更著意強調人性味。

(四)展示設計的空間尺度分析:展示設計的空間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參觀的過程中,人的舒適性,自由性,主要取決于展示設計空間基本尺度的合理性,單元形態和整體尺寸都是可變參數,應與人的生理,心理尺度相適應。符合人體功能的要求和習慣,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人體的標準尺度進行變化。

三 展示空間的表現形式

(一)空間的平面設計布置形式:當觀眾被吸引,在攤位前徘徊的時候,合理精致的平面布置將會使他們不由自主的進入參觀,展示空間藝術設計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一半。在入口處,應該設有接納登記臺,或交換名片,或派發宣傳資料和紀念品。過了入口處,就要開門見山的進入信息空間,讓精美的展柜、別致的展架和琳瑯滿目的展品即刻進入觀眾的眼簾。展示空間設計的平面質量是確??臻g質量的基礎,必須滿足其設計要求,有意識地去追求或者賦予某種形式美感。

(二)展示空間的立面設計:立面設計是展示空間的核心構造,它不僅是在大的展示會空間起到醒目的宣傳作用,多數還是展示本身的主要結構支撐。因此,立面要有一定高度,造型新穎并具有代表性,有醒目的標識系統,形成展示空間氣勢宏大的美景。另外由于展示會大都周期較短,在設計立面空間時,一定要解決好結構問題,以便于現場快速拼裝和拆除。商業展示強調的是空間和主體展示面,風格多以簡潔明快的手法體現,沿襲近代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的簡約格調,用塊面形體和流暢線條組成靈活空間。展示會里人流方向不一,因此在設計立面空間造型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多方位的視角,在動態的流線中體現自身形象。

(三)展示空間的藝術處理技巧:展示空間本身是一門構成藝術,用實體限定來創造帶有心理情緒的立體空間構成是展示設計的主要藝術手法,展示空間的藝術處理技巧由此更顯得重要。

在游覽展示會過程中,觀眾隨著空間的變化而相應改變著情緒。既然是空間,它必定相對于人是流動的、延續的、有時間性的。那么綜合分析,它具體包括了:協調統一;均衡穩定;滲透融合;主次關系;空間順序和空間程序這幾方面,展示空間藝術處理技巧的立足點就在于此。

第4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事件營銷;整合營銷;實施策略

我國現階段,隨著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市場供求關系的轉變和加入WTO后所面臨的全球經濟的挑戰,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市場競爭變得異常的激烈。而在這樣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事件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手段,經多次成功演繹,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事件營銷。

一 事件營銷的概念與發展歷程

(1)事件營銷的概念

事件營銷,又稱活動營銷,英文名Event Marketing,是指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一些具有名人效應、新聞價值以及社會影響的事件或人物,吸引消費者、社會團體和媒體的興趣與關注,以提高企業或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的手段和方式。

(2)事件營銷的發展歷程

事件營銷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是適應爆炸式增長的各類政治經濟活動、體育賽事等需要而產生的一項營銷活動。我國最早的關于事件營銷的實踐活動產生于上個世紀初,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各種營銷手段的發展、消者費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網絡的迅速崛起,事件營銷的發展也經歷了萌芽、起步、快速發展和完善四個階段。從最開始的無意識的宣傳行為到借助大型事件推廣品牌,再到主動挖掘事件、策劃事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

二 服裝企業事件營銷的應用現狀和問題分析

(1)事件營銷在服裝企業的應用現狀

近年來隨著大量服裝網商的加入,服裝品牌的營銷戰役不斷升級,常規的營銷工具,如廣告、打折、滿就減等高投入低產出的營銷方式難以保持持續的競爭力。菲利普?科特勒說:“我越來越傾向于公共宣傳(Publicity)和事件營銷(Event Marketing),而不是把大筆的費用投入在廣告的傳播上?!笔录I銷以其整合性、依托性、參與性、時效性等優勢在這場競爭中取得了決戰性的勝利。

耐克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2008年北京奧運會,劉翔的退賽使全世界為之震驚,同時也使其代言品牌廠商措手不及。耐克認準該事件的熱點效應,合理揣測大眾的心理動態,第一時間發表態度:“劉翔一直是中國最杰出的田徑運動員。耐克為能與劉翔緊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時,我們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傷愈復出。”在廣告投放上,耐克也及時更換了平面廣告,在各大平面及網絡媒體投放新版劉翔廣告。根據某網絡社區的數據顯示,劉翔退賽后,網友對耐克的關注度明顯上升,而且給予耐克品牌“支持”、“贏了”、“感動”等正面評價。本來劉翔退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耐克品牌遭受損失,但是事件發生后,耐克準確作出判斷,以此為契機來做為營銷的突破口。耐克品牌表白的態度和第一時間更換的廣告,與公眾對劉翔退賽的惋惜、理解和支持不謀而合,順應民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服裝企業事件營銷存在的問題

1)事件與企業形象和產品互不融合。企業一味地追求熱點事件,不考慮事件和產品的相關性,而是生搬硬套,導致產品形象混亂、目標市場模糊,使事件營銷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反作用。2)事件營銷沒有整合電視、網絡等傳媒資源,閉門造車。有些企業以為只要有熱點事件就可以了,沒有借助媒體對事件營銷活動進行宣傳,自己忙得熱火朝天,但參與互動的人卻很少,活動覆蓋面窄,沒有真正起到營銷的作用。3)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長期規劃。一些企業只看到事件營銷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知名度和銷售,卻忽視了其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的作用,沒有將其納入企業整體戰略規劃。比如企業邀請明星代言,但是在線下卻沒有進行很好的品牌規劃,反而像買地攤貨一樣,導購員在專賣店門口邊賣力吆喝邊揮舞著衣服大甩賣。4)缺乏對事件成果和風險的預見性。即使是有爭議的事件,換個角度也能成為有效的事件營銷活動,企業缺乏這樣的認識,使事件從眼皮底下溜走,成為競爭企業的營銷利器。而企業缺乏對事件營銷風險的預見,不能夠在出現營銷反作用的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措施,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或反敗為勝。

三 事件營銷的實施策略

好的事件營銷能夠凸顯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品牌理念,讓消費者體會到企業塑造的精神面貌和力量。在進行事件營銷的過程中,企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事件的選擇

企業要對自己的目標消費者有深入的認識,了解他們關注的信息,并有針對性地借助和策劃事件。這樣在事件營銷時就能將事件同企業的文化和理念,以及消費者的心理訴求三者關聯起來,在營銷過程中準確地把企業信息傳達給目標消費者,使之對企業的文化、品牌理念、產品和服務產生認同甚至共鳴,提升品牌形象,并最終形成忠誠。

(2)事件營銷要整合企業內外各方面資源

包括企業營銷人員、客戶、新聞媒體、政府部門、以及事件相關人群等。與此同時,企業還應積極借助廣告、促銷、公共關系等渠道向消費者傳達一致的企業信息,做到多渠道營銷。

(3)過程信息反饋和風險預測

事件營銷的風險來源于事件本身和營銷過程中的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從事件營銷活動開始到結束企業都應該保持監控,并根據反饋的營銷效果迅速調整營銷戰略,將風險降到最低。

(4)將事件營銷納入企業整體規劃

事件營銷不是炒作,不是為了取得一時的爆炸性傳播效果或暫時的銷售增長,因此企業要把每一次事件營銷活動都當成一種長期的戰略行為。

綜上所述,服裝企業應將事件營銷納入企業整體品牌營銷規劃,最終實現事件營銷在塑造和維護品牌,乃至最終實現品牌忠誠的有效貢獻。

參考文獻

[1] 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韓)申光龍.整合營銷傳播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1.

[3] 陳穎.試論事件營銷在中國企業營銷戰略戰術上的應用[J].博銳管理在線,2005.

[4] 王進明.企業事件營銷研究[D].碩士論文,南京理工大學,2008.

第5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綠色施工技術;對策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人口的增加、能源的短缺已經開始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建筑是消耗自然資源最大的生產之一。建筑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社會發展必須要大力發展建筑業,同時又要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熬G色建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建筑領域的結果,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主導趨勢。

1.綠色施工的概念

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體現,它是以環保優先為原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追求低耗、高效、環保,統籌兼顧實現經濟、社會、環保、生態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先進施工理念。根據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的內容,綠色施工可以定義為: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改革傳統施工工藝,改進傳統管理思路,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工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資源與能源的消耗,促進施工過程中降耗、增效和環保效果的最大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施工技術。綠色施工不是獨立于傳統施工技術的全新技術,而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工技術,涉及到生態與環境保護、資源與能源的利用、社會經濟的發展等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這種全新的理念也必將帶給建筑業經濟、社會、環保等多重效益。

2.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綠色施工

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術,我們稱為綠色施工技術或可持續施工技術。它不是獨立于傳統施工技術的全新技術,而是用“可持續”的眼光對傳統施工技術的重新審視,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工技術。

綠色施工技術對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維途徑,降低施工噪音、減少施工擾民、減少材料的損耗等在大多數施工現場都會引起重視。而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應用的重點在于將“綠色方式”作為一個整體運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實施綠色施工,以便在建造過程中對環境、資源造成盡可能小的影響。

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應用的主要體現,是綠色施工技術的綜合應用。綠色施工并不僅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實施封閉施工,沒有塵土飛揚,沒有噪聲擾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種草,實施定時灑水等這些內容,還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內容。它同綠色設計一樣,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如生態與環境保護、資源與能源的利用、社會經濟的發展等。

3.工程實例

3.1工程概況

以某市政改造工程為例進行說明。該工程為一項舊城區改造工程,即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對該地區的其他相關設施進行修繕。重點是一條公交專用車道的改建,道路全長3300m,將原有的非機動車道拓寬為公交專用車道,包括人行道和路口的改造等。

3.2綠色施工理念的引入與應用

綠色施工的理念將融入該城區改造的每個施工進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2.1 施工組織設計。在傳統的施工技術基礎上,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進行提升和優化。首先,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考慮,結合改建工程時間緊,對市民出行影響巨大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進程和施工程序。其次,根據對施工進程的安排及控制,對施工機械設備合理調用和配置,實現機械效用最大化。最后,在分部分項的施工中對人工、機械、材料、方法和環境進行全面把握。

3.2.2 節約使用材料。在建筑施工中,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鋼材等材料,這些材料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拆除原有建筑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并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在進行城區改造的同時,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要盡量使用環保建材,例如在鋪設人行道時摻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礦渣等廢棄環保的建材。還要盡可能地節約使用施工用料,減小材料在現場的損耗率,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3.2.3 控制生產環節的噪音

在拆除爆破原有建筑、混凝土澆搗過程、基坑開挖過程、房屋內部裝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噪音。這就要求施工隊伍在施工的過程中進行封閉施工,采用低噪音大機械設備,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原則上產生噪音較大施工步驟在白天進行,夜間要在零點前結束當天的施工作業;派專人定時檢查機械設備的完好性,不使用超期、老化的設備;對安全腳手架的高度限制在樓層作業面上3m以上,架體表面掛滿紗網和竹笆片,吸收和阻隔噪音,防止噪音向擴散。

3.2.4 控制施工中的污水排放

市政工程中的污水源主要分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施工用水又包括基坑開挖抽取的地下水,攪拌泥漿、沖洗運輸車輛與機械設備的多余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在施工操作中,這些水要通過沉淀池的二次沉淀方可排入市政管道。生活用水要經過化糞池過濾處理后方可外排。

3.2.5 控制施工過程的空氣污染

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對大氣有害的有毒氣體。

對于粉塵的處理措施包括:在工地出入口進行專人清理和高壓水槍沖洗;在場內運輸道路和施工樓層每天派專人清運垃圾、灑水;在場內圍墻空余場地種植草和灌木;盡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以減少攪拌過程中的粉塵;將場中的沙、石、泥土等易產生粉塵的材料用塑料布覆蓋。

由于改建道路中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在瀝青拌合、運輸、攤鋪階段容易對大氣造成污染。因此,在瀝青混凝土出廠時要嚴格按照規定控制其出廠溫度;在拌和過程中,要設有粉塵回收裝置;攤鋪時,應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不宜采用人工攤鋪;熱拌瀝青混凝土要在路面自然冷卻達到50℃,方可通行。

3.2.6 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

在舊城區改造中需拆除大量原有建筑和道路,這就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對這些垃圾進行分類,可實現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例如強度較高的可回收建筑垃圾,可在路基施工中作為路基加固使用的材料;廢木、廢紙、塑料及金屬材料等可送往專門的廢品回收站加以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應運往指定的地點進行處理。

4.發展綠色施工技術的對策與展望

我國的建筑業總體上科技含量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施工企業以傳統的粗放經營為主。要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不僅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還要在科技裝備上不斷完善,提高技術裝備水平,開展建筑科技開發的相關研究。要有計劃地進行科技攻關,研發新型材料和機具,吸收利用國際先進技術。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建筑業只有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已經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對我國的建筑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借助計算機輔助計算和管理的軟件可以更好的引導施工向著綠色施工的方向發展;優化材料配置可以實現材料的合理利用,節省材料的用量;利用最新的成型軟件技術可以使建筑模板的版型更科學合理,更利于模板的周轉利用。

5.結語

針對我國目前人口眾多,在能源緊缺和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下,老百姓對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文居住環境協調發展提出的更高更嚴要求的背景下,我們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深刻檢討與審視建筑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問題,要走“能源消耗最少,環境污染最小”的發展道路,因此應大力推廣綠色建筑。而綠色施工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的范圍極廣,我國在綠色施工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讓我們共同努力,利用現有的研究成果,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第6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布波族”由“bobos”翻譯而來,又譯作“波波族”(BoBo族)。這一名詞源于美國資深編輯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根據其多年觀察所得而寫成的《BoBos in Paradise》(《天堂里的布波族》,中文譯名為《布波族:一個社會新階層的崛起》,中國對外翻譯公司出版,2002年10月),它由“布爾喬亞”(Bourgeois)和“波西米亞”(Bohemian)兩詞合并而成。“布波族”指的是那些擁有較高學歷、收入豐厚、追求生活享受、積極進取、崇尚自由解放并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一類人。族,即某一群或某一類人。

雖然“布波族”起源于美國,但它并非美國所獨有的文化風尚,而是迅速波及全球,成為世界當下的一種文化時尚。《大西洋月刊》記者在采訪大衛?布魯克斯時提了個問題:“你認為波波士是美國獨有的嗎,也許歐洲是更好的波波主義展示區?”這個聰明人回答說:“寫的時候我認為是美國人的,但現在看來,從日本到瑞典,巴西到阿根廷,波波們似乎遍及全世界。”這說明它不僅遍及的范圍廣泛,而且眾多領域也都受其影響,如布波文學、布波電影、布波餐廳、布波書屋等,此外還有專門為迎合“布波族”需要而設計的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這些都是“布波族”這個新興文化消費群體所催生出的產物。

這股風尚也波及到中國,并熱極一時,但布波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更多地帶有了一種中國本土化的色彩。中國的布波族們指的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追求時尚、生活富裕的年輕高級經理、媒體或廣告界人士等所謂‘新貴’中被稱為‘小資’的一部分人。與歐美的小資相比,中國的布波族無論在財富、生活方式以及所受教育方面都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看重生活品質,無論是豪華住宅區、高級轎車,還是名牌時裝、精致美食,他們都是消費主體。但是中國的所謂“布波族”誕生于本土固有的歷史文化語境中,作為文化的舶來品,它缺失了原產地美國的那種歷史淵源,缺乏歷史與現實土壤。因此,除卻形而上的內容,只是繼承了一些表面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有些走樣。就“布爾喬亞”特質而言,中西的布波族們并無多少異質;就“波希米亞”情愫而言,西方的布波族們更加匹配具有藝術氣質和生活放蕩不羈的波希米亞傳統,中國的布波族們則源于社會新生的有文化的中產階級,他們諳熟中西方文化傳統并深受其影響,所以反傳統的勇氣和方式就不如西方那般激烈。而且,中國布波族們的生活基礎是大城市,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很難或根本無法體味波希米亞那種聚族而居,追求自由,不受拘束,親近自然的“流浪”感覺。雖然他們也定期旅游,遍歷名山大川,并自標“流浪”,寄情于山水,但與“波希米亞”與生俱來的那種特質相比,這種“流浪”則帶有幾分作秀的意味。也有人認為中國并不存在“布波族”,所謂的“布波族”只是人們理想的一種生活方式?;圻h就認為:“‘天堂里的布波族’原本就帶有幾分烏托邦的味道,而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文化環境中,與其說‘知識與財富兼得,趣味與地位兼有’的布波是一種現實,倒不如說它是一種理想,是少數先富起來的人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幅人生藍圖?!睂嶋H上,對于中國人而言,“布波族”更像是一個新興的文化概念,與雅皮、白領、金領、小資、新新人類等并無兩樣。這是各路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紛紛搶注的五花八門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概念、新詞語,更像是文化熱潮中的匆匆過客,但作為全球性的文化熱潮,它的影響力足可以改變中國人的生活理想和審美趣味。

二、“布波族”的美學解讀

第一、多元化審美觀念的整合

早在1964年,社會學家格雷納(Cesar Grana,1919―1986)的《波希米亞對抗布爾喬亞》就對“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的文化特征進行了勾畫。根據布魯克斯的描述和他對格雷納的引述,我們可以勾畫出這兩個階層在文化上的特征。所謂的布爾喬亞就是經濟學家們眼里的人類――經濟的動物。對于布爾喬亞而言,積累財富是他們人生的目的,表現財富是他們的人生表達。對物質和財富的追求就是要在形式上建構一個區別于其他社會成員的群體,也因此構成了他們的文化特征,即把自己所有內在的或外在的特質用物質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里,物質的所有屬性都要歸結為可以用貨幣表達的價值,沒有貨幣價值的物質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波希米亞就是文學家們眼里的人類――親密的動物。對波西米亞而言,展示精神是他們人生的目的,表現精神是他們人生的表達。對精神獨立的追求也要在形式上建構一個區別于其他社會成員的群體,也因此構成了他們的文化特征,即把自己所有內在的或外在的特質用表意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他們而言,任何物質本身都沒有了貨幣價值,其全部價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長頭發、胡子、非洲工藝品等等都只不過是表達的工具而已。 也就是說,“布爾喬亞”和“波希米亞”本是水火不容的兩個概念,它們在文化上有著質的區別,這種強烈的反差使“布波族”在誕生之初就具有多元性、矛盾性特征,而且極難融合。事實上,“布波族”就如同一種強力粘合劑,它跨越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鴻溝,用彌補的方式鋪就了一條有效、通融、完滿的溝通渠道,將社會粘合成一個連續體,這也就使“布波族”順利地獲得了認同和賞識。在布波文化獲得認同與賞識的同時,這個階層的審美心理就代表了整合多元化審美觀念所做的努力。

如果說“布爾喬亞”和“波希米亞”分別代表了不同階層的審美文化心理,屬于多元化審美觀念的話,那么“布波族”的審美文化心理就是在整合這多元化的審美觀念,它既不是對這兩個不同階層審美文化心理的單向取舍,又不是對這兩種不同審美文化心理的簡單折中。“布波族”兼顧了這兩個矛盾的階層,具有這兩個階層的雙重特征,它的審美文化心理既有別于“布爾喬亞”的實用、舒適與享受,又不簡單等于“波希米亞”的自由與特立獨行,它的審美文化心理是整合了多元化審美文化心理形成的又一元,不會也無法取代“布爾喬亞”、“波希米亞”審美文化心理,而是與它們一起共同構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審美文化心理。

第二、精致化、個性化審美趣味的盛行

布波族的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布波族在個人的消費享樂方面,非常重視物質的質感。二、在經濟能力可負擔的范圍內,布波族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也就是說,對布波族而言,生存已不再是個問題,他們在贏取財富、世俗權力和物質享受的同時,又試圖保持一種個性化的自由精神,隨興浪漫的生活方式,乃至波希米亞式的叛逆、拒絕約束與反物質主義,而這就是“布波族”精致化、個性化審美趣味的體現。

他們講究生活品位,注重生活質量,追求精致的極品生活,但這絲毫不掩蓋他們個性化的審美趣味:他們精選細挑的質料和一絲不茍的手藝,但他們從不迷信名牌,他們毫不介意T恤破仔褲,又顯現出另類的瀟灑。他們追求最不落俗套的歐洲汽車、波爾多紅酒,但他們從不執著拘謹的享受生活方式,吃地攤也一派輕松自若。他們不是不要古董,但與典型的資產階級相比,他們更有一種實用主義的生活美德。古董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祖傳的柜子,一對拍賣會上爭到的花瓶,或是舊家具店淘來的黃銅糖罐。他們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偏好,中西古今藝術,建筑美學、環境保育、家具裝潢、時裝設計,這使他們比別人更有氣質。他們對色彩的運用有時大膽得令人咋舌。在大多數人還在追求和諧的時候,“布波族”已經打翻了調色盤,讓家的顏色變成某種生活狀態的寫照?;鸺t、檸黃、靚藍、瓷白……如此不適宜家居的大紅大綠卻可以在“布波族”的家中見到。他們對風格的統一表現得漫不經心。極簡主義的干凈與“冷酷”是他們崇拜的格調之一。泛著金屬光澤的不銹鋼廚房讓他們有生活在太空艙中的后現代幻覺,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繼續在臥室里鋪上柔軟的伊斯蘭地毯,并且在臨睡前點上支印度梵香。不斷地變更職業,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鄉村,甚至變化生活方式和節奏。穿著泛白斜紋布褲出席股東大會的比爾?蓋茨,被認為展示了一種個性。總之,變化是他們不變的宗旨,這注定我們只能對此進行描繪,卻無法定義。

第7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韓劇帶來的不僅是動人的愛情故事、跌宕的人生情節,它同時也將韓國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服飾潮流、消費習慣、道德觀念、家庭倫理等民族文化持續地對外輸出。事實上,韓劇已經成為文化輸出的主要途徑,具有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含義。

    一、韓劇中的文化輸出

    韓劇的成功,是文化產業的商業成功,同時也是文化輸出的成功,并由此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大發展。如今,中國服裝市場流行的是韓版服飾、淘寶網上熱門的是韓國品牌、各大超市叫賣聲很響的是韓國泡菜、公交車廣告熒屏上不停播放的是韓國風味餐廳,還有韓國的手機、化妝品、汽車、醫藥產品、家電等等,“韓流經濟”滲透力之強可見一斑。韓國的經濟效益得益于韓劇編劇文化輸出的自覺意識,或者這種自覺意識根本就是后續商業目標的要求,不管怎樣,由于這種自覺意識的存在,韓劇最大限度地將韓國的飲食、服飾、消費習慣、道德觀、家庭倫理等對外輸出,使其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乃至韓國的國家形象深植于觀眾腦海中。

    1.生活方式的輸出

    韓國人的生活方式在韓劇中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其服飾文化和飲食習慣的傳播上,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生活安定美好又極具民族特色的韓國。

    (1)服飾文化

    韓劇將市場定位于女性群體,本文主要從韓式服裝對女性的影響進行分析。

    韓式服裝可分為韓服和韓版服飾這兩大類。韓服主要是指韓國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服裝。在《大長今》、《女人天下》等古裝歷史劇中,大量韓服絡繹不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韓劇將目標受眾定位在女性觀眾,而韓劇中韓服的展示亦是以都市女性為主要目標。它在向觀眾傳遞著這樣一種觀念:韓服是端莊閑雅、是展現女性柔美的象征。韓國人對韓服的重視和喜愛,在鏡頭中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在《乞丐王子》、《可愛的你》等任何一部現代劇中,都會有結婚時主人公認真準備、隆重穿戴韓服的情節??梢哉f,韓國人的韓服情節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民族自豪感。這無疑使眾多觀眾對韓服更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韓版服裝不同于傳統的韓服,它沒有像韓服一樣的深刻內涵,但是它卻比韓服占有更大的消費群。受韓劇影響,存在基數龐大的年輕人成為韓版服裝的忠實消費者。韓版服裝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種是以學生為目標群體的搞怪休閑類?!缎履锸藲q》中的貞淑盡管身著校服,但卻極盡能事地搭配上色彩鮮艷的圍巾和手套,整體風格奇特而搶眼。另一種則是以都市白領為目標受眾,以新奇的搭配、得體的剪裁、典雅的設計奪得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韓服、韓版服裝的成功登陸,使得韓國服裝飾品企業也不斷積極進軍中國市場。上世紀90年代第一毛織、迪可、衣戀公司等開始進入中國。2000年以后,韓國服裝飾品的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更多的人開始將目光停留在韓國品牌上。這種現象引起了韓國服裝企業來華投資的熱潮,到2004年,利用自有服裝品牌進軍中國的韓國企業達到了21家。

    (2)飲食習慣

    韓國電視劇風靡十余年,它的特色之一,就是美食飄香。在韓劇中,韓式燒烤、醬湯、拌飯、酒釀,甚至泡菜都有著一絲不茍的講究。韓式餐飲在中國已經借韓流東風進入白領餐飲選擇的主流。

    韓劇中隨處可見韓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溫暖的小吃館、街頭排擋常常成為韓劇的場景,展示了韓國獨特的泡菜和清酒文化?!禣nly You》、《藍色生死戀》、《新娘十八歲》、《人魚小姐》等等,幾乎所有的現代劇中都有這樣一些場景:男女主角坐在街頭的小排檔里喝酒聊天,或是女主角一個人、婆婆媽媽輩的婦人盤著腿在家喝悶酒等等,而賢惠的主婦制作泡菜的場面幾乎出現在每部現代劇里。

    韓國飲食在中國的市場隨著韓劇的熱播拉開帷幕。韓式泡菜、石鍋拌飯日益紅火,韓式燒烤遍布京城乃至全國各大城市。韓國料理雖然價格昂貴,但依然人氣十足,特別是《大長今》播放以后,韓國飲食在中國的口碑達到了最高峰。

    2.價值觀念的輸出

    關于韓劇中價值觀念的輸出,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觀念某一突出方面的傳播進行分析。

    首先看政治觀念。韓劇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不忘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一劇中,老金頭時不時會冒出幾句愛國言論,比如支持韓國貨,瘋牛病并不影響韓國農民的牛肉等等。細看各類韓劇會發現,它在整個劇情的安排中不會特意說他國的弊處,卻會極端強調韓國的優秀和韓國人對本國的熱愛和支持。再看經濟觀念。韓劇常常塑造這樣一些角色:《他們樣的生活》中,玄彬被塑造成作為電視劇導演的白領卻會去超市跟阿姨、大嬸搶購打折商品的人物;《屋塔房小貓》中的鄭多彬喜歡在街頭的地攤里購買衣服;《Only You》中的韓彩英時常與其好友坐在街頭簡陋的排檔里喝酒聊天……在絕大多數韓劇中很少會出現劇中人物鋪張奢華的場面,即使是達官顯貴,也只是在衣食住行方面較為精致,卻不會突顯這些物品的經濟價值??梢哉f,韓劇在向觀眾傳達著韓國人的一種節儉務實的消費觀念。第三是文化觀念。在文化觀念方面,首先是韓劇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其國人的禮儀風尚:父母面前畢恭畢敬,長輩面前溫文有禮,男女之間互相尊重。鞠躬、下跪成為韓劇中演員們出現頻率最高的動作。其次,在各類韓劇中,非常注意女演員對東方女性含蓄、內斂和敦厚氣質的表現,她可以不是女主角,但是劇中必須有這樣一個人物存在。此外,曾提及的韓劇對韓服的重視,也從一 個側面反映了韓國人特殊而鮮明的民族情懷;最后是社會生活觀念。韓劇對社會生活觀念的傳播主要表現在家庭倫理劇中。家庭倫理劇是韓劇的主要類型之一,占據其總量的一半左右。家庭是此類劇中出現最多的場景和敘事單位,客廳、起居室、廚房往往就是劇情發生的主要場景。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孿生兄妹》、《看了又看》等這樣一系列作品,其對家庭題材的刻畫直接反映出了韓國人對家庭的重視。與此相聯系,由家庭伴隨而來的是韓國人對血緣親情、倫理綱常的態度和觀念。韓劇很多有意思的情節設計就是從血緣、人倫、長幼、禮愛入手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孿生兄妹》、《人魚小姐》、《看了又看》等這樣一類家庭生活劇,應該說它們的人物設計很少有善惡之分,情節沖突多來自觀念層面的沖突,如傳統與現代、平凡與富貴、消極與積極等等。

    韓劇重視愛情,重視婚姻,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感覺。這一特色使韓劇深受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喜愛。韓劇中愛情的美主要是以悲情為主打,它總喜歡把感情放在生死的關頭,白血病、血癌等不治之癥成為考驗愛情的試金石。人為造成的兄妹苦戀的迷惘困惑、三角戀和絕癥車禍等都是常見的元素,在這些一波三折的故事里,總會有家庭的溫馨和對愛情的美好,以及對它們的細心呵護和恒久堅持。

    3.國家形象的輸出

    韓劇尤其是青春偶像劇對韓國本土品牌的電子產品、汽車以及韓國風景名勝等進行了大肆的渲染,在很大意義上成功塑造了韓國科技發達、景色優美的國際形象。

    (1)電子產品與汽車業

    電子產品以手機為例。在韓劇中,主人公接聽電話的特寫鏡頭通常都能讓觀眾看清手機的商標,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手機品牌是LG和三星?!哆_子的春天》中吳達子手中拿的是三星SCH-V900?!禡y Girl》里窮得叮當響、到處被人追債的女主角珠裕琳,用的是明晃晃、厚度不到16mm的超薄手機三星SCH-V840?!秾mS》中男主角Se7en用的是LG手機高端系列“BlackLabel”的最新力作LG Shine??梢哉f,韓劇為LG和三星打了不小的廣告,讓所有的韓劇迷都記住韓國的手機品牌,并形成了該品牌的優質概念。

    同樣的,這種隱性廣告的威力也在韓國的汽車業里發揮著神奇的威力。韓國的本土品牌——現代,通過韓劇的“擴散”,成為韓迷心中的首選。近年來,韓劇中的一大類型劇即青春偶像劇,贏得了巨大的市場。而青春偶像劇的一大特色就是“灰姑娘情結”,有了灰姑娘當然少不了王子及其華麗的出場,由此,韓國汽車作為必備的現代交通工具在屏幕中得到了成功的展示。

    (2)旅游景點

    在景點方面,如今引起瘋狂旅游熱潮的各個韓國景點大多數都是韓劇的拍攝地。無論是青春偶像劇,還是家庭倫理劇,韓劇對景點的選取都十分講究。這不僅是追求劇情的需要,更是對外推廣其旅游資源的需要。作為韓國風景最優美的地方,濟州島在一大半的韓國影視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大長今》、《All In》、《收信人不明》、《戀風戀歌》等都以此作為主要拍攝地,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長今》和《All In》兩部電視劇。與濟州島不同,阿爸村和祥云廢校之前都是默默無聞的地方,甚至連韓國本土的人都很少來過這里,但一部《藍色生死戀》卻讓這些地方成為旅游勝地。南怡島是江原道首府春川市遠郊漢江上的一個小島,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自從2001年電視劇《冬季戀歌》放映后,這里便成了旅游熱線。

    韓劇對韓國本土風景的刻畫,成功引發了各國韓迷的神往,為韓國創下了巨大的旅游收益。概言之,在文化、社會生活觀念的傳播之外,韓劇還為韓國塑造出了科技發達、景色宜人等外在形象,還包括深厚的文化內涵、優良的禮儀傳承和較高的國民素質等內在特質,它們一起塑造了韓國良好的國家形象。2004年,由影視作品引發的韓國大眾文化產品在日本社會廣泛流行,形成了“韓流”現象。在“韓流”的影響下,融合了旅游與影視、音樂等文化要素的新的旅游產品甚至改變了日本游客對于韓國的固有印象?,F在日本游客對于韓國的主觀印象可以用“浪漫”、“時尚”、“有品位”、“懷舊”、“純情”等詞匯來代表。

    二、文化輸出的背后:文化與經濟的共贏

    韓劇、韓國產品、韓國文化大規模的對外輸出,歸根結底是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產物。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出于對經濟效益的追求。這種“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現象,正是對文化經濟價值的凸現。

    1.“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韓劇輸出

    經濟全球化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它蘊含著國家經濟觀念的全球化。隨著國家的經濟和市場界限越來越被突破,無論是政府、跨國公司還是國際組織都樹立起了全球性的經濟視野,日益重視把國家利益放在全球范圍內來考慮。

    同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在文化領域顯示出它的特殊效應。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那些舊的阻礙文化傳輸的各種壁壘,各種信息暢通無阻,遍布全球。在這種文化傳輸的過程中,強勢文化以其強烈的同質化力量影響著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體系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價值觀念等,人們的統一味越來越加強。

    經濟全球化時代韓劇的成功輸出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韓國面臨本土市場狹小,消費能力有限的困境,急于開拓海外市場以促進其經濟的發展,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適時地為韓國制定其“文化立國”的國策賦予了時代背景和現實需求。

    其次,經濟全球化必然伴隨世界市場的形成與跨國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而這為韓劇的跨國跨文化輸出提供了絕佳的平臺。與此同時,在當前時代大背景下,以全球化、高速化、個體化為特征的多媒體網絡覆蓋全球,廣播、電視、互聯網不僅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和文化體驗,而且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跨國跨文化傳播提供了充實的媒介環境。

    此外,全球性的擴散使各國觀眾在觀念上易于接受外來文化,使韓劇海外傳播的受眾市場得以保證。

    2.文化滲透:弱勢韓國文化的成長

    韓國文化伴隨電視劇的輸出,是為經濟搭臺的手段,而它所帶來的弱勢韓國文化的成長,則是韓劇輸出的文化附加值——韓國是當今東亞地區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代表之一。然 而韓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作為一個文化弱國而存在,它給世界的印象是文化底蘊不如中國,國際影響力不及日本。而如今,“泡菜文化”、“韓服文化”等韓國民族文化正越來越多地被異族人們了解和接受。

    韓國文化的成長并非偶然。在全球化的條件下依托經濟實力,它一方面大量地吸收外來文化的積極性因素,努力將西方的現代化思想和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結合起來,挖掘本國的文化價值,形成新的民族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動走向世界,實現文化擴張。韓劇的巧妙之處在于它沒有直接明顯的強調自己的國別身份和意識形態特征,而是將這些元素融入細節之中,在劇中小人物的日?,嵥榈纳罾镆稽c一滴地展示出來,潤物細無聲地進行傳遞。由此,韓國擺脫了文化弱勢的枷鎖,逐漸成為強勢文化的代表被世界所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朝鮮半島在長達35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中一直面臨著日本傾銷工業產品和流行文化的威脅。直至1997年,韓國政府因金融風暴重新認識文化產業,并將其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1998年韓國政府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方針,并于當年宣布將逐漸解除引進日本流行文化方面的禁令,適當放松日本文化的輸入。這種做法的深層次原因在于他們要大膽地向日本輸出自己的文化產品,向外擴張自己的文化,其最終目的是推動韓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出場。

    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指出,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開拓國際市場,把以中國、日本為重點的東亞地區作為登陸世界的臺階,利用國內市場收回制作成本,通過海外市場贏利。韓國的文化產業主要以韓劇為龍頭。據韓國文化觀光部統計,韓國電視節目出口額2001年為1235.6萬美元,其中韓劇出口約790萬美元;2002韓劇外銷收入達1639萬美元;2003電視節目出口額達4300萬美元,韓劇就占86%(約3698萬美元)。韓劇成為韓國電視最大的輸出品。

    值得補充說明的是,韓劇文化輸出之所以成功,其文化元素的打造自有其高明之處。英國人類學家泰勒認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在全球一體化下,所有受大眾歡迎的產品,都必須在文化的共享性和差異性上與既存文化相融。從某種程度上說,觀眾對電視劇文本的解讀,實質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博弈,在經過了文化的沖突和碰撞之后,達到文化接受和文化認同。美國學者曾經提出了文化折扣(Culture Discount)的概念,他們認為,由于語言和文化的特殊性,一部電影(或者其他產品)在其本土之外可能不會流行,而文化折扣越小,則越容易流行。其次是缺少把傳統文化底蘊和當代精神意蘊相揉和的智慧。韓國電視劇在文化觀念上采取了八面玲瓏的策略,尊重的同時又在隱忍著自己弱勢的地域文化,在不忤逆西方文化價值的基礎上,直接高舉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東方文化的旗幟,從而規避了東、西方的文化沖突。韓劇給我們的經驗是吸收外來文化創造本民族文化,發展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現代文化。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中華文化的吸引力正在增強,但是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卻還遠遠不夠。而通過國產電視劇對外傳輸中國文化來重新塑造中國的形象,讓世界認識中國,韓劇告訴我們的正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2.電視劇經濟效益的全面拓寬

    韓國在全球化時期集各種社會功能于一體的電視傳播尤其是跨國電視傳播,在經濟功能層面“成為經濟侵略的一種方式”的最好佐證。在取得文化之戰勝利的同時,“韓流”借助電視劇的傳播,在中國和儒家文化圈內各國先搶占電視市場,然后一步步擴展至整個文化市場,最后到整個經濟領域,為韓國掙得了滾滾財源。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電視傳媒可謂是功勛卓著,它透過自身平臺促進了這種溝通交流的發生,使不同文化能夠融合,從各自身上吸收具有生命力的成分,融匯成一種富有影響力的文化。“電視通過反映一定的文化符號,塑造一定的文化形象,帶來經濟效益和產業利潤。”由此,電視劇的經濟功能日漸凸顯,成為一種可向縱深挖掘的經濟資源,進而成就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韓劇品牌傳播的營銷策略,使韓劇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反觀我國的影視文化產業,目前還缺乏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 文化品牌,電視劇的價值實現形式還主要依靠廣告這種傳統單一的模式,獲益不多,又受制于投資方,失去了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因此,實行多種贏利模式,推動電視劇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電視劇發展的當務之急。

第8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文化產業 音樂產業 可持續發展 比較探究

音樂產業是人們對音樂生產制作領域的統稱,主要由唱片公司、音樂制作公司和發行銷售公司組成。音樂產品的發行量和產值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音樂產業發達情況的標準。音樂產業與電影電視、動漫游戲以及演藝表演等關系非常密切,是文化產業中創意程度最高、最易被大眾接受的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大力發展音樂文化產業不僅能夠帶來經濟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一、中國音樂產業的概念及其發展歷程

產業一般被認為與經濟相關,所以提出音樂產業的同時也出現了音樂經濟和音樂工業等表達形式??偟膩碚f,音樂產業是指文化產業中的音樂部分,其隸屬于文化產業下的藝術產業。文化產業是指通過工業化或商業化的方式進行的文化產品或者文化服務的生產、供應和傳播。文化產業包括影視業、音像業、廣告業、咨詢業以及出版業、文化旅游業等。根據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將音樂產業定義為: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的音樂產品的生產和提供音樂藝術服務的活動的總稱。

在近20年內,中國的音樂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創造的價值令人矚目。但是從1997年開始,我國音樂產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其具體表現為:

1.原創音樂作品匱乏

盜版的盛行使得很多唱片公司無法收回其投資成本,在其新產品的制作過程中開發成本大大降低,音樂產業逐漸走向原創匱乏,嚴重影響音樂產業的發展。

2.傳統唱片市場萎縮

據統計,2003年我國唱片的銷售總額為12.2億元,但是最近統計結果顯示不到一億元。各個省市內的很多音像店都面臨倒閉的狀態,就連地攤上倒賣的盜版光盤也鮮有人問津,由此可見唱片行業的萎縮狀況十分嚴重。

3.數字音樂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在網上方便下載到喜歡的音樂,這對音樂光盤的沖擊非常大。特別是網絡盜版音樂,嚴重損害了音樂產業的利益,也成為制約音樂產業發展的關鍵。

4.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音樂產業實現數字化是其必然,但是這就會造成音樂制作者的權益無法受到合理的保護、利潤的分割不均等,這嚴重打擊了音樂提供者的積極性。

二、西南地區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1.西南地區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西南地區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有著非常強烈的民族特色。該區域的民族音樂有著不同層次的文化特征,大多數以詩、歌、舞相結合的形式表演,內容復雜多樣。有的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音樂體系,如彝、白、回、壯、傣、苗族等,民族音樂文化與其獨特的節慶活動結合在一起,使其民族音樂文化更具開發價值??陀^來說,西南地區的民族音樂資源是國家文化產業中絕無僅有的資源優勢,但是由于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缺乏產業化的基本條件,其現狀具體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集約化程度不高?!冻礁琛贰都{西古樂》等西南地區的音樂市場一直吸引著人們的視線,但就其市場運作來說,只局限在需求階段,還沒有形成產業化的規模效益。在產業化發展中將資源優勢轉換成規模效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否則無法實現其音樂的定位。通過對西南音樂文化市場的調查發現其形成規?;б娴捻椖亢苌?,音樂文化資源沒有轉換成產業,仍然停留在作坊式階段。

(2)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政府的態度和政策的狀況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特別是投資、融資政策會直接影響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西南地區來說,其音樂產業的發展缺乏整體布局,短期行為較為普遍。很多地方在音樂產業方面還缺乏實質性內容和政策的支持,有的甚至還停留在概念階段,這對西南地區音樂產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

(3)缺乏經營主體。在我國西南地區文化經營單位的規模都比較小,集約化程度不高,造成音樂文化產業的市場占有總量較少。資金短缺就會造成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后勁不足,在音樂資源的開發方面存在著資源閑置、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此外,資金不足也造成了音樂產業的宣傳和創新力度的下降,西南地區的音樂藝術仍然處在自然存在的狀態。

(4)音樂產業人才匱乏。音樂文化產業的人才是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需要掌握國際市場音樂文化產業的游戲規則以及全球化經濟下的談判和經營。在我國西南地區,文化產業的人才非常缺乏,其資源的配置機制還停留在簡單組合和非要素組合階段。

2.西南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相應措施

我國西南地區音樂文化產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要想使其能夠適應時代潮流就必須尋求新的文化產業經濟增長點。具體的措施為:

(1)突出民族特色并加強宣傳。民族音樂文化要實現產業化,就必須要組織一定的人力對其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整理,突出其民族特色。并且要讓民族音樂既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又有市場需求。在挖掘和整理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西南民族音樂中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的那一部分,同時,增加西南地區民族音樂的宣傳,將其打造成能夠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普及的作品,最終取得相應的經濟效益。

(2)改變其經營模式。西南地區音樂產業要走從品牌經營到文化經營,最后到產業經營的道路。一個產業的經營都要經過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西南地區豐富的音樂資源是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并且堅持創新的精神,從而培育出獨具特色的品牌。因此,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從而打造一個貼近民眾生活,展示西南民間藝術的精品文化項目。

(3)建立資金支持機制。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音樂產業亦是如此,因此,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努力拓寬其融資渠道。音樂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市場經濟的發展降低了文化產業的門檻,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的參與,實現了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此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資金支持,給予音樂文化產業一定的資金支持,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4)積極實施人才戰略。為了打造音樂文化產業的精品工程,就要建立高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吸引機制。建立相應的教育培訓機構,逐步完善音樂產業人才的培養,建立音樂產業人才資源庫。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調動和發揮音樂產業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西南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三、內蒙古地區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1.內蒙古地區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內蒙古地區居住的主體是蒙古族,他們從小受蒙古族風土人情的熏陶,感受著內蒙古草原的風情,聆聽著蒙古族的民歌。通過大量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內蒙古地區的人們喜歡聽蒙古族的長調民歌。其是內蒙古地區游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目前長調民歌的傳承面臨著以下困難:

(1)口傳身授的局限性。一直以來,長調民歌都是通過傳承人口傳身授的方式進行的,其本身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缺少文本形式的記載。這樣很多的曲調或者演唱方式會因為傳承人的去世而遺失,很多著名的演唱藝人年事已高或者去世,長調民歌也面臨著很大的傳承危機??趥魃硎谶@種古老的傳承方式嚴重制約了蒙古族音樂的發展。

(2)環境的不斷變化。內蒙古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草原逐漸消失,導致牧民不斷搬遷,使得內蒙古地區的民族音樂傳承失去了藝術土壤。在蒙古族的音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跟馬有關的,但是隨著公路和鐵路的建設,草原上馬匹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這種跟馬有關的民歌也必然面臨衰竭的局面。此外,在內蒙古地區研究蒙古族音樂理論的人才匱乏,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流行音樂,這導致了蒙古族音樂藝術的發展因為人才的流失而日益衰退。

2.內蒙古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相應措施

(1)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

蒙古族人民在其游牧的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長調民歌的傳承中,政府要積極發揮其效能,把蒙古族長調民歌作為一種社會資源納入地區發展的部分。從蒙古族民歌的特征來看,其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域性和個體性,在其傳播的過程中,各利益主體也各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門就要充當調解人的角色,充分了解各方面的訴求,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使蒙古族長調民歌能夠順利地得到傳播。

(2)培養蒙古族音樂傳播的土壤

蒙古族的長調作為一種民族特色音樂,在其傳播的過程中要結合時展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傳播。目前,原生態的大型藝術表演和民俗風情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是一種音樂文化的傳播不是單單靠一個文化遺產日的媒體報道或者一次專場演出就能夠實現的,必須考慮如何將更多的群眾納入到蒙古族音樂的保護大軍中來,網絡或者媒體的傳播是其關鍵所在。同時,在內蒙古地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如果將長調民歌作為旅游開發的一部分,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大力宣傳內蒙古地區的音樂文化,使游客在觀賞美景的同時感受民俗歌曲的魅力,從而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內蒙古地區的民族音樂,實現以游帶藝,加快內蒙古民族音樂產業的蓬勃發展。當然,這也需要各旅游單位大力培養高素質的長調歌手,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西南地區與內蒙古地區音樂文化的比較及發展策略

通過對兩個地區民族音樂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西南地區主要以少數民族為主,其音樂各具特色,但是其演唱群體主要是民間藝人,受其自身條件和思想的束縛,音樂的傳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沒有形成完整的音樂產業體系。故西南地區的音樂只能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傳播,沒有被外界廣泛接受。與西南地區音樂相比,內蒙古地區的音樂形成了一定的體系結構,但是其口傳身授的教育方式使得該音樂的傳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此外,由于內蒙古地區多為游牧民族,草場的退化和牧民的遷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音樂文化產業體系的形成。這兩個地區的音樂都沒有采用合理有效的傳播方式,在學校的教育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讓兩個地區的音樂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使其健康持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論是西南少數民族還是內蒙古地區,其音樂傳承都是靠專職民間藝人或者非專職的音樂愛好者,政府要給予這些人員高度的關注。如給生活困難的藝人一定的生活補助;對瀕臨失傳的音樂進行一定的搶救,增加一些公共政策等,使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走進社區、學校和鄉村。

(2)發揮學校的優勢,在學校開設相應的課程,使更多的青年學子能夠接觸和了解到這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民間音樂,并且逐步培養學生和民族音樂之間的深厚感情。

(3)合理利用媒體,通過媒體宣傳民族音樂,使更多的人能夠聽到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并且讓更多喜歡音樂的人能夠通過網絡方便地獲得自己想要的相關資料,實現音樂的共享。

(4)使音樂產業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相結合,利用當地有效的資源優勢,如旅游等,在旅游景點進行適當的宣傳。

總之,在我國,人們越來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西南地區和內蒙古地區是少數民族集中的區域,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音樂。蒙古族以長調為主,西南地區以各族民歌為主,但是二者都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產業,使其民族音樂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本文通過對西南地區和內蒙古地區音樂的調查研究,探究了其音樂產業的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在未來,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面臨著很好的市場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很多困難。要想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增設國家音樂產業發展基金以及加大政府對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快和更好的發展。

(注:本文為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以民族音樂文化提升內蒙古文化軟實力的公共政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2B015)

參考文獻:

[1]趙沛.中國音樂產業的概念界定及其發展現狀[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4).

[2]馮子標,焦斌龍.分工、比較優勢與文化產業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劉玉珠,柳士發.文化市場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4]祁述裕.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趙明媚.努力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4(4).

第9篇:地攤經濟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和諧社會公共產品西部城市

一、城市公共產品的基本內涵

公共產品(Publicgoods)一詞由瑞典經濟學家林達爾于1919年提出后,已經逐步成為公共經濟學或政府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一般認為,公共產品是指在增加一個人對其分享時,并不導致成本的增加,而排除任何人對其的分享確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即消費上存在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產品。

根據對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滿足條件,公共產品被分為純公共產品(purepublicgoods)與準公共產品(quasi-publicgoods)兩個類別。純公共產品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制度意義上的純公共產品,如收入分配、經濟干預等;另一類是實物形態的純公共產品,如國防、燈塔等可以用邊際替代率分析的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規模經濟有聯系的產品,稱為自然壟斷型公共產品,如供水系統、天然氣煤氣系統等社會基礎設施(socialinfrastructure);另一類是優值產品(meritgoods),即不論人們的收入水平如何,都應該消費或者得到的公共產品,典型例子如社會衛生保健、傳染病防疫、中小學教育等。

如果從政府提供的角度按照性質進行劃分,公共產品可以劃分為教育類、社會保障類、公共醫療衛生類、環境保護類、公共科技類、公共事業類、公共秩序類、公共行政類公共產品。按照存在或受益范圍,公共產品可以分為在全國范圍內存在的全國性公共產品(如防空)、在一定區域內存在的地方性公共產品(如城市路橋)和在單個社區存在的社區性公共產品(如居民小區綠地)。

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可以認為城市公共產品是指在存在形態和受益范圍限于城市地域的地方性公共產品。從屬性上講,城市公共產品主要屬于準公共產品;從區域上講,城市公共產品主要屬于地方性公共產品。典型的城市公共產品包括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城市消防、環境保護、城市道路、行政司法服務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等。

二、城市公共產品對社會和諧的影響

在社會范圍內,所有產品可以被簡單地看作是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總和,而人的需求又可以被劃分為公共需求和個人需求。從理論上講,公共需求主要由公共產品予以滿足,個人需求主要由私人產品予以滿足,在消費領域二者有著一定的互補性和替代性。從現實上講,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階段,公共需求和個人需求也會相互轉化,即眾多的個人需求可能會上升為公共需求,原來的公共需求也可能下降為個人需求。國際經驗也表明,一國的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過度時期,正是該國公共需求快速擴張的時期。就中國而言,從“一般溫飽”向“全面小康”、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由于公共生活領域的政府干預或者“公共選擇”的局限性,使得人們對公共產品在量和質上的需求差異、政府公共供給與民眾公共需求之間很難達成一種均衡,往往會導致一定的社會矛盾,形成若干不穩定因素,影響社會的整體和諧與持續發展。城市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強大的帶動功能和輻射作用,城市公共產品的供需矛盾也往往被放大,對城鄉關系、城市生活和區域發展形成影響。

首先,影響城鄉統籌發展。由于“建國以來,我國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方面采取了整體上長期偏向城市的政策”,所以“無論是改革開放以前還是以來,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公共產品的供給都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這種差別的存在會對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背鞘芯用癫粌H在改革開放以前享有的公共消費品、公用設施和基礎設施大大優于農村居民,而且在改革開放后享有的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公用設施等也優于農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城市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是依托國家權力和公共政策的強制建立的,而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卻主要依靠廣大農民的革命熱情、積極性和凝聚力,以農民自身的貧困為代價”建立。可以說,城鄉居民利益失衡和城鄉發展失調在很大程度上與公共產品密切相關。

其次,影響城市內部和諧。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急劇擴張,一系列影響城市內部和諧的問題也隨之產生。例如,大中城市對能源的高度依賴與水電設施的安全運行、重大疾病傳播與公共衛生應急、人口流動與城市治安改善、低收入階層安居與廉租房建設、城市弱勢群體與社會保障、人口增長壓力與公共交通、工業企業與環境保護、生產消費活動與市容環境維護,等等。

在大多數情況下,若干問題會形成連鎖反應,影響著城市社會的和諧度。例如,“占道經營”一直是西部城市的市容頑疾,屢治屢占,屢占屢治,堪稱不和諧因素。表面看,占道經營者在影響市容環境、道路交通甚至偷稅漏稅,但是實質原因在于城市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是勞動就業、廉租房供給、義務教育、社會救助等公共需求無法滿足的結果。包括市容執法人員與占道經營者之間的沖突,也往往與雙方對公共服務方式的認同有關。據調查,在占道經營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因為再就業面臨困難,住房和子女教育成為問題,為了生計租門面做生意本錢不夠,所以只能靠擺地攤或者游走于街頭小巷做零星買賣。從公共政策過程分析,盡管他們是改革成本的直接承擔者,但是由于在“公共選擇”過程中處于社會弱勢一端,在政策議程中他們的利益訴求未能或者難以上升為公共需求,群體利益得不到充分表達所致。

再次,影響區域協調發展。城市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強大的輻射功能和帶動作用。城市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對于實現城市居民社會福利最大化,促進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在西部大開發背景下,切實加強西部城市公共產品供給,必將對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的拉動作用。但是,我們以1999年~2003年西部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作為比較對象,選取人均擁有城市維護建設資金、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人均道路面積、污水處理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八項指標作為比較內容,通過研究發現:西部城市在市政公用設施供給方面總體上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東部水平;用水、供氣、公交和道路等方面,不僅落后于東部而且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去甚遠,即使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在短期內依然鴻溝難填;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綠地建設等市容環境衛生方面差距較大,環境保護任重道遠;能源和交通狀況相對落后。

三、對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政府政策的基本建議

當前,各級政府面臨著公共產品供給的雙重壓力:一方面要承擔改革成本,解決歷史欠賬問題;一方面又要著眼于發展,并為中長期發展創造條件。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長與公共產品供給的短缺,是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政府理應更多地通過提供公共產品,縮小城鄉之間和貧富之間差距,緩解城鄉各種社會矛盾,促進區域之間和區域內部協調發展。具體而言:

第一,重視城鄉居民需求差別,合理確定供給內容。由于我國社會長期處于城鄉二元對立的狀態,城鄉居民在公共需求方面依然存在著巨大差別。我國70%的居民生活在農村,“三農”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部分農民還處于溫飽狀態。當城市居民轉向對享受性、應急性公共產品的需求時,農村居民的生存性、生產性公共產品可能尚未滿足。因此,在確定公共產品供給內容、供給順序時,應該注意城鄉居民公共需求內容差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按需供給。第二,注重居民消費需求引導,加快城鄉經濟開發。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進程中,政府在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應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緊扣時代特點,做到與時俱進。在提高城市化水平時,應該通過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如用現代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綠色城市、園林化城市標準引導城市建設,引導城市居民公共消費由量的增加向質的提高轉變,提升整體競爭力。在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進程中,首先保證農村居民對公共產品量的需求,適時適度促進公共產品質的提高,引導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城鎮化速度,促進城鄉一體化。

第三,搞好城市內部需求調節,加強弱勢群體保護。在改革時期,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很容易出現兩種現象,即一部分在強勢群體看來并不需要的公共產品,往往卻是弱勢群體所必需的;或者強勢群體成為公共產品的受益者,弱勢群體卻成為公共產品的成本負擔者。因此,政府在提供共產品時,應該注意到弱勢群體的話語權有限,利益表達機制弱化,需求容易被社會忽視這一特征,綜合平衡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利益,搞好公共產品需求調節,加強弱勢群體保護。

第四,合理確定公共支出流向,促進社會相對公平。由于絕大多數公共產品的供給成本是由公共財政支出的,因此公共支出流向對公共產品的供給結構和供給面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政府應該從滿足公共需求角度出發,首先在確保公共財政支出優先用于最急需的公共產品供給,如基礎設施建設、義務教育等。其次,應該自覺糾正“跑”項目、“爭”項目的誤導作用,公平合理的確定公共財政資金在面上的橫向分配,防止“馬太效應”在公共產品供給領域出現。

第五,適當適時引入市場機制,提高產品供給效率。政府壟斷供給被認為是造成公共產品供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為此有必要在實物性公共產品供給中引入市場機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供給主體多元化。但是,由于我國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在引入市場機制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好時與度,大膽謀劃、謹慎操作,防止“市場失靈”。除此之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設會,同樣需要擴大公民政治參與,樹立治理理念,提高制度性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

總而言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政府理應密切關注人民群眾對公共產品的需求變化,提供足量優質的公共產品來滿足公共需求,促進個體“自由”、政治“正義”、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軍鵬:政府公共供給指標體系研究[J].公共行政,2003(9)

[2]葉文輝:城市公共產品的市場化與公共服務的效率改善[J].江西社會科學,2004(04)

[3]劉樂山何煉成:公共產品供給的差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原因解析[J].人文雜志,200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 | 欧美精品18videos性欧美 | 久草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 a级特黄毛片免费观看 |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 给我一个可以看片的www日本 | 一级做性色a爱片久久片 | 中日毛片|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这里只有久久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 a一级特黄日本大片 s色 | 91极品尤物 |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成年m | 欧美性精品hd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日韩无砖专区体验区 | 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自线一二三四2021 | 国产精品九九 | 好吊色综合网天天高清 | 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精选莉莉私人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 国产乱色在线观看 | 亚洲一成人毛片 |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 黄色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久草中文网 | 色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 99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a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