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容護理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
嫻熟的技術操作手法是美容院對從業人員最為欣賞的能力。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基本技術技能是否過硬直接影響到美容護理的優劣,影響到進行技能操作的美容師的生存與信譽。因此,中職美容專業學生在實踐和實習過程中應加強基本技能的操作訓練,提高技術操作能力。
常用的美容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包括:y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實訓可做示范,然后讓李生之間相互做模特,做清潔皮膚、護理皮膚、美化皮膚等各項技能操作訓練,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各種技術要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課下學生還要在宿舍或家中進行復習練習,熟能生巧,提高技術能力。(2)在教師的指導下到美容院實習,進行技能操作,加強衛生觀念,在操作中作到動作連貫、節奏平穩、點穴位置準確、有滲透性,讓顧客舒服滿意。在這樣的實習教學中,指導老師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耐心、虛心的實習,從而提高操作能力。
二、評估皮膚狀況能力的培養
評估皮膚狀態是通過收集、分析、綜合顧客的資料對其皮膚狀況作出正確判斷。收集資料是為顧客書寫皮膚護理計劃方案的前提,通過交談、觀察、檢查獲取,對顧客的皮膚狀況、顧客的家庭、社會等方面進行評估,然后提出護理判斷,制訂有效的皮膚護理方案,并對護理效果不斷地進行評價。皮膚護理計劃是實施皮膚護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職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資料分析后進行書寫,要做到字跡清楚、語句通順、數據準確;同時還要加強練習,提高寫作能力和計算機錄人速度,以便能夠更快、更合理、更準確地書寫皮膚護理計劃方案。
三、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
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才能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美容專業更是如此,因為技術、儀器、手法、理念都在不斷更新。
專業知識的鞏固(1)加強美容護理專業的學習。理論指導實踐,而實踐也會促進理論知識的加深。教學中本人具體的做法有兩種:第一,強調教材中常識性、專業性的理論知識學習,讓學生熟記于心。同時,加強基本技能的反復練習,理論的學習來源于實踐;第二,重視在實踐中熟悉專業理論技術知識要點,在實踐及實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后絕不放過,再回到書本知識上來,相互促進,共同提高。(2)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能。美容專業的知識更新快、豐富快。1—2年前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些在現實中已經不夠用了,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資源,如上網查找、圖書館查資料等,鼓勵他們多學習、多用心,擴大專業信息量,開闊視野。
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以人為本”。人是整個美容護理過程的核心,專業技能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社會知識、美學知識、禮貌禮儀等知識也必不可缺。不同的文化、種族、、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和不同的生活習慣,使得顧客在接受美容護理的過程中反應也不盡相同。為了應對這種復雜多樣的反應,中職美容專業學生需要對經濟、文化、美學、歷史、生態環境等知識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本人在美容教學中就不斷強調人文知識,以利于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
自學美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與美息息相關,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告訴學生學習不僅是停留在學校中、實習上,還應該利用業余時間堅持自學,形式可靈活多樣。比如:有的學生去參加社會實踐—做面膜、按摩、修眉、化妝等,并得到好評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興致,成就感大大提升。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們多關注美容行業發展,使其專業知識面加寬、提升、延伸,為其,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打好基礎。
四、交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美容行業是服務行業、窗口行業。與顧客溝通交流是每時每刻都要做的事情。人與人的溝通是技能、是藝術,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快地進人角色,中職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與同學、老師、周圍人群積極交流,同時,在溝通中恰當運用各種情感因素,不斷積累經驗,逐步掌握這種技能。
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我在教學中就注重對學生事物的認識、判斷、敘事能力的培養,比如:讓學生把某一節的內容概述一遍,這種表達不是單純語言上的表達,學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表情、適當的動作、和諧的手勢、多樣化的游戲等方式得以實現。
在美容護理工作中,美容專業的學生如何與顧客溝通呢?方式方法很多,學生要靈活掌握,加以運用。比如:可以通過和顧客有意無意的談話,耐心傾聽;還可以以熱情、理解、關心的態度取得顧客的信任;更高層次的就是注重顧客情緒情感等心理變化,掌握顧客的各種狀態,為美容護理的順利進行提供依據。只有經過不斷地鍛煉,美容專業的學生的交際和溝通能力才能逐漸得到提高。
美容專業的學生還要與同事、院長和店長和睦相處。在實習過程中,老師要求學生具有合作精神并相互尊重,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使用禮貌用語,虛心學習。試想,這樣的畢業生到哪里不收歡迎呢?
作為美容專業的學生,遭到顧客誤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心理上就有所準備。一方面要求她們真心關愛顧客,視為家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在顧客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減少不必要的誤解。一旦出現不愉快的事情,要勇于面對、敢于擔當,認真作出分析,不要急于下結論,做到沉著、冷靜、不焦、不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與顧客發生口角。如果你用真心去對待顧客,問題就一定能得到很好地解決。
學生剛從學校畢業就進人到美容院工作,環境、人際關系、工作性質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個人情緒和心情,進而影響工作。為盡快適應新環境,更快地投人到工作中,學生要對美容院的布局、設置、要求深人了解,對日常工作程序、時間安排、注意事項等進行細致的了解后,對自己的工作作出合理的安排,由此總結經驗,就是以后換個美容院,也會很快的適應,使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絕大多數的美容師在工作中最怕的就是獨立遇到緊急情況不知道如何處理。比如:顧客對自己的服務不滿意了,情緒忽然激動;又如:忽然遇到顧客前來就某一服務理論等。遇到這些情況學生該怎么辦呢?我要求學生在實踐、實習過程中通過“情景模擬再現”的辦法,多加訓練,讓學生還未走上工作崗位就有了心理準備,做到心中有預案。這樣,有突發事件發生時就不會亂了方寸。對應變能力的培養,使用給學生講解一些現實的案例和模擬教學相結合的辦法效果很好。
1 治療與保健并重
全書之美容方可分治療和保健兩類。治療類方藥主要針對常見的損容性皮膚病為主,保健類方藥主要以日常美容護理為主。
1.1 治療類方藥:集中于頭發、面、瘢痣、唇齒四部,主要涉及發少、發脫、發禿、蒜發、頭屑、頭垢、面上雀斑、熱毒風刺、黑痣、粉刺、酒渣、白駁、唇裂、齒黑、白癜風、紫癜風、闞甲、凍瘡等常見損容性皮膚病。書中所載方藥,如面部治療方劑多含密陀僧、天花粉及藿香、丁香、沉香、麝香等香料藥物,瘢痣部位治療方劑中多含皂角、白茯苓、白芷、白附子等藥物,唇面皸裂者多用豬脂、香油、杏仁等富含油脂類藥物。大多為現代中醫美容臨床常用養顏祛斑方藥,可見其對后世具有一定的影響。
1.2 保健類方藥:保健美容方藥主要集中身體及手足部,共46首方劑,包括香身祛垢、香衣除虱、潤手護足的方藥,另外在頭面部具有生發烏發、潤發香發、潔面潤膚、養顏祛皺、潤唇白齒等美容預防保健方藥。藥物使用上,多為香料藥物及具有美白作用的藥物,如零陵香、茅香、山奈、木香、甘松、香白芷、丁香、樟腦等。書中所記載的大量延衰養顏的方藥對于中醫美容學及現代中醫抗衰老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特別對于現代日常女性護理,開發藥物化妝品方面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2 治療劑型種類多樣
皮膚病癥雖病位居于體表,亦由外感六之邪,臟腑氣血失和、經絡阻滯所致,臨床用藥應明辨疾病的前因后果,選擇針對性用藥。《香奩潤色》所載美容方藥,劑型豐富,以外治法為主,約占治療方劑的73.8%。具體如下:
2.1 外用劑型:根據病證及選擇藥物的不同,《香奩潤色》選用不同的外用劑型。
2.1.1 涂劑:又名涂膏,是以植物油、雞子清、醋、酒、乳汁、姜汁、唾液、面糊等為基質。如酒浸:“凡婦人發禿,酒浸漢椒涂發自然長”、“九牛葉一握,研細酒調服,渣敷乳上,即效”;唾調:“以上為細末,唾津涂調搽面”;乳調:“用乳汁臨臥調涂面上,早晨漿水洗”;醋浸:“上件五灰用水煎濃汁,入釅醋點之,凝定不散收貯”。
2.1.2 膏劑:“以油煎令焦,就鐺內細研如膏,搽發自然長”;金蓮穩步膏:“黃柏、黃連、荊芥穗、黃丹各等分,上方為細末,專治闞甲痛不可忍及腳指縫腫爛”。
2.1.3 粉劑:“研令絕細,水調敷面,終日不落,皎然如玉”;“研末頻擦,一月雪白”。
2.1.4栓劑:“搓成長條,用薄綿裹陰中”;“桃葉汁浸過,納中即安”。
2.1.5 洗浴劑:“桑白皮,銼碎,水煮,沐發即不落”、“上為細末,每日洗面用,治面上諸般熱毒風刺,光澤精神”。
2.1.6溶液濕敷:“以白灰用隔一二年陳米醋和敷腋下”。
2.1.7熏法:“水五鐘,煎湯熏洗。洗后用鯽魚膽內外涂之即住”。
2.1.8點法:“以針微撥破痣處,點之,不過三次。痣即脫去”。
這些劑型與現代面部美容、美發美體常用手段―潔面乳、面膜、洗手皂、洗發護發、熏蒸以及婦科洗劑、栓劑相一致。
2.2 內服劑型:《香奩潤色》內服方多藥簡力專,易于服食,從內調節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具體內服法則又根據藥物的屬性不同而不同。因酒具有“性熱而通血脈”、“行藥勢 ”的作用[2],故酒調服用為最常用的內服方法,約占內服方劑的62.3%。在其他劑型中,為長期服用方便而選用蜜丸劑;為顧護脾胃,更以米飲送服;為讓藥物緩慢吸收則用噙化之法;因童便味咸、性寒,具有滋陰降火、止血化瘀的功效,又可“引陽藥入陰[2]”,故治產后血暈時用童便調服。不同劑型的選擇豐富了治療手段和便利了藥物的服用。
3 用藥特色
《香奩潤色》中的美容方藥大多屬于治療性用藥,強調內治與外治并用,附有大量美容秘方驗方,并善于運用常用食材,這些方法簡單易懂,易于操作。
3.1內外并治:皮膚疾病雖居于體表,發病因素除外感六外,亦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臟腑失和有關聯。中醫整體觀強調內病外治,外病內治,內調外治相結合。該書深諳此理,治療女人乳無汁、乳癰、狐臭、初束腳苦痛難忍、初嫁陰中痛、陰中冰冷等,運用局部外治與整體內治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3.2 藥物選用規律:中藥的藥性理論是指導臨床用藥的基礎和原則, 《香奩潤色》之方藥除根據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等藥性來用藥之外,更具有以色制色,以形治形,以經治經,以味治味的特點。
3.2.1 以色制色:在中醫陰陽五行學說中, 白色為肺金之色,黑色為腎水之色。面黑之癥多為腎水不足而引起。除補腎之外,亦可用“虛者補其母”之法,以用補肺之法而補腎,故《香奩潤色》多用白色之藥物如白檀、白芷、白芨、白茯苓、白附子等治療黑斑、面黑等癥,以達到美白效果。方如金國宮中洗面八白散方,早起洗面以美白。全方白丁香、白僵蠶、白附子、白牽牛、白芷、白芨、白蒺藜、白茯苓八味皆為白色之藥物。
3.2.2 以形治形:運用“取類比象”之法,以其形而治其病,即以皮類藥物治面部、、皮膚等表皮之病。如用文中用楊柳根皮、蝦蟆皮、樺皮等治療乳癰、乳腫等癥。
3.2.3 以經治經:面部為陽明經循行密布之部位,故治面部之疾,多用白芷、防風、藁本、黃連、僵蠶等入足陽明胃和手陽明大腸經的藥物。婦人屬足陽明胃,、乳暈屬足厥陰肝經,故在治療疾病時,多用入此二經之藥物。又因“發為腎之余”,故文中治療脫發、白發、頭皮屑等癥時,則多用入腎經之藥物,如茱萸、生地、白茯苓、枸杞子、附子、五倍子、川烏等。
3.2.4 以味治味:書中大量運用花類等具有芳香氣味的藥物。主要有冰片、白芷、川芎、甘松、木香、沉香、丁香、藿香、麝香、零陵香、白檀香、桃花、、茉莉花、烏麻花等。因芳香類藥物其臨床作用主要有“疏表散邪、化濕健脾、醒脾開胃、通竅止痛、理氣解郁、活血化瘀、開竅醒神、通陽散結、溫里祛寒、辟穢防疫” [4]等作用。書中運用于頭面部多用其疏表散邪、化濕健脾、醒脾開胃、開竅醒神之作用,用于乳部多用其通陽散結、理氣解郁之作用;用于身體、手足部,多用其溫里祛寒之作用;用于、經血部、胎部,多用其通竅止痛、活血化瘀之作用;用于洗練部、藏貯部多用其辟穢防疫之作用。
3.2 善用單方食療方:單方及食療方的運用是《香奩潤色》美容方藥用藥特色之一。書中美容方有80余首單方,如治脫發的“止發落方”,以“桑黃”為主藥的治乳癰方,或內服,或外用,藥簡效專。另該書美容方藥還有很多食療方劑,如以蔥白為主的“治胎漏”方等體現了中醫藥“簡便效廉”的特點。
3.3 取材廣泛,貼近生活:《香奩潤色》所選用方藥來源廣泛,簡便易行,貼近生活。書中運用大量動物藥,如鴨、羊、兔、豬腦髓、兔頭、豬肝、豬脂、烏賊魚骨、魚膠、蛇殼、鼠陰子、鼠糞、豬蹄、雞子等。另應用大量的花藥及香料,如烏麻花、桂花、茉莉花、、桃花、辛夷花、櫻桃花、雞冠花以及丁香、沉香、茴香、藿香、麝香、檀香、木香、零陵香等。又如書中治療女人乳腫,采用“楊柳根皮四兩,水熬爛,溫熨腫處,一宿愈”,選藥簡單,方法易行。
總之,《香奩潤色》秉承“曰容,曰工,四德之所兼”的主旨,論述了婦人生活中美容、美飾方法以及日常生活生產的所需常識,并針對女性生理特點進行專科醫學指導,基本涵蓋了女性生活中所有美容及生活需求。同時也反映了明朝人民較高的中醫美容觀念和習慣,總結了明代之前中醫美容學,豐富了中醫美容方藥以及美容方法的內容,值得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
[參考文獻]
[1]胡文煥.壽養叢書[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88:535-53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八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764.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九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534.
特許經營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企業擴張和個人創業途徑之一。它適合了社會生產和現代消費變化的客觀需求,通過低成本擴張實現規模化經營,通過標準化服務實現科學化管理,是一種高效率的經營方式。
特許經營,從理論定義上說,是指特許者將自己所擁有的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和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等一特許經營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許者使用,被特許者按合同規定,在特許者統一的業務模式下從事經營活動,并向特許者支付相應的費用。由于特許企業的存在形式具有連鎖經營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等基本特征,因此,特許經營也稱為特許連鎖。
1859年,世界上第一家現代連鎖店(“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在美國誕生,1865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首先采用了特許經銷權方式推銷他們的產品,這家公司借用了一個詞FRANCHISING來表達他們的經營方式。在上個世紀初美國人又創造了“特許連鎖”(FRANCHISE CHAIN)這個名詞,也就是非英語國家稱的合同連鎖(Contract Chain),當時主要是汽車制造商和飲料商作為分銷他們的產品而使用的一種授權。在50年代以前,美國連鎖業以“商標商品連鎖”為主要方式,在經營模式和經營管理制度方面并沒有發展到統一。由于缺乏法律的規范,戰后幾年經濟復蘇中,“特許經營”一度被人濫用,而沒能發展起來。這期間,正規直營連鎖(REGULAR CHAIN)隨著現代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得到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開始采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經營同類商品和服務的若干企業在核心企業(總部)的領導下大量集結和復制,采用規范化管理,實行共同的經營方針,一致的營銷行動,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銷售相分離而最終利益相結合的辦法,由于大量地采用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現代技術手段,使商品流通和服務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美國、歐洲和日本伴隨商業資本的全球化擴張和工業化國家消費品需求的個性化服務極大發展,連鎖經營成為最有效的資本載體和技術載體,而得到大力發展。
80年代以前,連鎖經營還是以正規直營連鎖為主要形式,主要是日用消費品銷售企業。8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市場準入和相應法律規范的完備,極大地約束了特許經營中的投機不法行為,特別是科學技術的極大進步,以連鎖加盟為手段的特許經營重新啟動,如萬馬奔騰之勢,開始滲透到社會商業和服務業的方方面面,FRANCHISING被賦予嶄新的含義,它成為一種新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管理制度。一些優勢企業不再局限于自有資本的規模,而將其成熟的自我約束機制、管理模式、技術手段、品牌商品、文化理念和服務體系以合同的形式進行輸出,迅速地在全球范圍內把不同資本持有者在合同的規范下形成一個資本統一經營的外在形象,超大規模地進行海外市場的“強行進入”,成為西方國家繞過第三世界國家外資投資領域限制,擴大國際貿易的有效手段,產生了簡單資合性企業集團難以望其項背的規模效益,創造了又一次“全球性的商業革命”。如眾所周知的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其加盟店都是達到上萬家的數量級,麥當勞早就超過了25000家。美國在1959年正式成立了“國際特許經營協會”(IFA)。美國在90年代末統計,特許經營年銷售規模為11000億美元,業種達700多種。比較有名的特許連鎖公司,如McDonald’s、Subway、Burger King、Century 21 Real Estate、Kentucky Fried Chicken、Dairy Queen、Historical Research Center、Jazzercise、Domino’s Pizza、Jani-King International等等。該國每6.5分鐘就誕生一家新的特許加盟店,共有七十五萬個之多。每12家公司就有一家是特許經營,共有近5000家特許經營公司。GDP排序占第七大產業。
目前美國國內有加盟店70多萬家,海外有加盟店5萬多家,其觸角滲透到零售、餐飲、旅店旅游、休閑娛樂、音像制品、汽車用品、印刷影印、建筑家居、圖書、不動產、設備租賃、健身美容、育兒健康、清潔維護、教育進修等商業服務業的各個角落。特別是在服務領域,幾乎是無所不包。
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已在80年代中期,吸收美國特許經營形式后,形成了各自特色的特許經營體系,特別是日本“7-11”便利店,適應了日本國民生活的特點,生命力始終驚人的旺盛,從60年代開始,日本的“夫妻店”、“家庭店”開始紛紛加盟連鎖行業,目前日本70%以上便利店都采用了加盟的形式。亞洲地區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也是較早引入特許經營的地區,70年代以后進入快速成長期,在大規模商業企業的競爭中,特許經營將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商業服務業企業凝聚在一起,也把他們的技術特長和經營優勢凝聚在一起,有效地抵御了大公司的蠶食和鯨吞,如臺灣的美容美發店,在1981年以前,只有一家連鎖公司,門店數是10個,到1999年,美容美發連鎖公司達11家,門店數達到1200多間。其中比較著名的象伊莉特美容公司,門店數已經達到1000多間,其開店成長率高達500%。同時,也為他們逐步突破本地市場走向北美、歐洲和中國大陸發展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特許經營與華人經濟有著天然的一致性,港臺地區多年來對特許經營可說是情有獨鐘,大膽進行了多業態創新的推展,業種業態都達150多種,而特許店鋪已經遠遠超過直營店鋪的數量,其業務聯系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大洲,特別是中國大陸地區。特許經營成為港臺企業在大陸地區從制造業投資轉向現代商業服務業投資的先驅。
統計表明,特許經營制度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圍內,特許經營企業在5年內仍連續經營其業務的占97%,且所有者維持不變的占86%;而采用其它形式的商業公司成功率:2年內占40%,10年內僅占10%。
綜觀世界特許經營的發展歷史,我們看到,雖然特許經營產生較早,但真正取得大發展,并在國內外貿易中顯示出生命力只是近20多年的事。目前,西方各國為更好地利用特許經營促進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都先后成立了特許經營協會,研究制訂特許經營的規范、提出法律草案、總結經驗、宣傳推展,并經常召開世界特許經營討論會,共同探討特許經營的發展和作用。 二、我國大陸地區特許經營的發展回顧
我國現代特許經營發展起于80年代中期,最初是一些老字號商業企業運用品牌優勢,發展聯營分店。但隨著國際著名的特許經營企業以直營或聯營、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在中國發展分店,國際特許經營模式推動了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的特許經營方式登上中國市場的舞臺,很快出現內外資共同發展的局面。1984年8月意大利紡織金融集團以商標被特許者身份確定了在北京的首家皮爾-卡丹專賣店,至于肯德基1987年在北京前門、1989年在上海延安路開設分店。麥當勞1990年在深圳開設分店開始,國外企業集團以最初的合資合作方式打開國門,然后就從直營轉向特許經營,由專柜轉向專賣店、專業店加速店鋪擴張。一個典型的例子,1989年肯德基炸雞店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分店,它的標準餐是6.5元。到2000年底肯德基在上海的分店達58家,年銷售額6.6億元,年利潤額6000多萬元。也就是說,“一只賣6.5元錢的雞腿,在上海一個地方長了十年,每年的利潤達到6000萬元”。這個例子,足以說明特許經營這種商業形式在中國的成就。1993年,本土商業企業北京全聚德正式啟動特許經營工程。現在,無論內資外資的以直營連鎖為主要方式的大型超市企業、大型便利店企業都廣泛采用加盟連鎖作為區域內有效擴張、控制市場資源的輔助方式,作為連鎖零售企業的“第二利潤源泉”。而有眼光、有開拓魄力的廣東、上海等地企業也率先在本地發展起連鎖經營的服裝店、化妝品店、眼鏡店、藥店、美容美發、洗衣修理、房屋租賃等專業店、專賣店,其發展進步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建立總部直營樣板店開始,大力推行特許加盟經營。如經營音響的廣州CAV公司,已經達到1200多家店;經營藥品的深圳一致公司,已經達到250家店;經營零售的深圳華潤萬方已經達到110家店;而深圳等地的服裝、化妝品特許專賣更是延伸到全國各大中城市,有的服裝品牌店鋪數已經達到200多家。全國最大的連鎖超市企業上海聯華去年銷售額達到140個億,店鋪數達1400家,而其中加盟店達到400多家,加盟店銷售額占40%。可以說,特許經營在我國已成燎原之勢,伴隨加入WTO的新形勢和傳統商業服務業的大轉型、大調整,特許經營事業將越做越大,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總的來看,目前在我國大陸地區,餐飲業仍然是特許經營的主導力量,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數字,2000年我國特許經營企業有400多家,其中餐飲就有100多家。2000年餐飲進入全國連鎖百強的共有11家,其中中式餐飲企業達7家。在零售業,發展特許經營的主力業態是便利店和專業店,目前這類加盟店已達到3000多家之多,隨著逐步放開外資舉辦特許便利店,零售業一場新的大規模拓展讓人拭目以待;今年以來,國外特許品牌加快了進入我國的步伐,尤其以餐飲業品牌為最,除麥當勞、肯德基外,必勝客、達美樂等也緊緊跟進。其它行業的特許品牌如EF教育、英華美、愛嬰屋、21世紀不動產等穩步發展。臺資品牌如仙蹤林、歐迪芬等大展宏圖。服裝行業品牌特許專賣僅次于餐飲而在特許經營體系中占據重要分量。其它服務性行業,特別是各類專業店發展較快,如以提供技術服務為主導的美容美發、藝術攝影等高附加值行業由于其人力資源不足,發展相對滯后,但以優勢品牌淘汰劣勢品牌的競爭越演越烈,競爭的主要方式正從承包、轉租、購并等簡單方式發展到以商圈、技術、管理、資金、人才等多種因素互補的特許連鎖經營方式,使這類行業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規模化水平朝向品牌化連鎖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向國際名牌靠攏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名牌特許總部在統一品牌、統一培訓人力資源、統一提升服務質量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正逐步取代著傳統、分散的弱小企業和店鋪,并將傳統“只賣產品,不賣服務”的化妝品營銷結合到直接的顧客服務項目中,美容服務與化妝品、天然保健品銷售呈現一體化趨勢。創造未來美容美發行業的國際名牌,將是巨大的無形資產,這種投入甚至比短期內直接的盈利更有經濟價值。
截止到2001年,我國的特許經營企業已經有600家,涉及業態30多個,銷售增長達76%。其中,48%的企業是在2000年以后開始發展加盟店的。其中,餐飲業占35%以上,消費品零售企業占30%以上,居家服務特許品牌約占6%,教育產業約占3%,其它行業約占10%。
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由于與世界特許經營的快速發展基本同步,故中國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一開始就密切關注這一優越的現代商業組織形式,并逐步加大了對特許經營管理和引導的力度。采取的辦法是直接與國際接軌。1997年5月,原國內貿易部組團參加了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特許經營研討會;1997年11月14日國內貿易部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1998年10月大陸首次“國際特許經營研討會及展示會”在上海召開,以后每年一次。1998年12月8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成立了特許經營委員會。1999年國家內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特許加盟活動的通知》,有力地打擊了在發展初期借特許之名進行非法傳銷活動的一些不法商家,2000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建立了《特許經營企業備案管理辦法》,這一切都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許經營事業的正規化、標準化發展。
同時,近幾年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陸續開展了特許經營的調查研究和組織推廣工作,組織了多次出國考察和大型專題國際特許經營研討會,并每年舉辦國際零售展覽,其中專設特許經營專場,每年都吸引國內外大量特許者和加盟者前來參觀洽談,特別是與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特許經營協會組織和商務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同時,各地特許經營中介機構不斷涌現,如北京的未來之典顧問公司、上海的形形顧問公司、廣州的頂尖顧問公司等,開展了多層次的連鎖經營管理技術培訓班,極大地推動了特許經營知識和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據我們了解,國內沿海城市連鎖經營企業已經有50%以上開展了特許經營業務,涉及的行業遍及零售業、餐飲業、洗染業、化妝品業、服裝業、建材家居業等,近40個業種。特別是深圳、上海等地由于臨近港臺,特許經營一開始就受港臺模式的影響,采用了較規范的內部管理和自我約束方式,制定了規范的加盟手冊和運營手冊。而且一開始就注重第二代特許經營的方式,即經營模式的特許。避免了很大的彎路。
由于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是食品、輕工產品制造業較發達,也是全國餐飲、服裝、娛樂、美容化妝業的重要基地。加之城市化進程,汽車保養維護、房屋租賃中介、家居裝修、洗衣、美容護理、教育培訓、旅店休閑、加油站等行業都廣泛地發展了特許經營。從發展方向上看,特許經營在服務性行業、時尚商品分銷行業以專業店、專賣店形式迅速發展,成為全國連鎖業的一道亮麗風景。從發展的動力來看,都是企業的自發行為,因此,其利益驅動性很強,管理力度很強,經濟效益也很強,基本上沒有投機行為導致的一哄而起,成功率很高。加之國家從1998年起嚴厲打擊了非法傳銷活動,幫助一些直銷企業進行了規范改組,使人們對特許經營行為的國家法制規范性有了較清醒的認識。可以說,特許經營方興未艾。 三、特許經營的發展趨勢及應注意把握的問題
預計未來十年,國際特許經營將超過正規直營連鎖形式,成為商業服務業企業拓展市場的主要形式,并以極強的滲透力進入更多的行業和領域。未來特許經營業中將廣泛采用高新技術,而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具凝聚力的商業組織形式。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當直營連鎖發展到一定規模,形成自身品牌及成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術軟件系統的時候,一般都轉向以特許經營為主拓展市場。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特許經營是更大范圍地吸納社會資本,實現低成本擴張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全社會知識共享、資源共享、信息共享,進一步進行社會化分工協作的社會生產力組織形式。理所當然適應了社會經濟進步的潮流。
特許經營在中國將得到極大發展有其必然性。特許組織的標準化、組織化、規模經營和低成本擴張適應了競爭環境加劇的需要。同時,我國人民個性化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品牌意識的強化也呼喚著更加現代化的商業服務組織和功能。面對加入WTO后,我國將迅速在三、五年之內分階段放開分銷業、服務業和零售市場,關于特許經營,中國政府承諾:允許外國公司通過特許經營形式進行營銷活動,在2003年前取消一切限制。因此,國內任何過去成功的企業要想保住繼續發展的活力和增加競爭的實力,不迅速具備較大的經營規模、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優秀的技術手段是注定不能持久的。選擇特許經營的發展道路是明智之舉。
(一)、中國特許經營發展的趨勢
1、從特許形式和行業領域看,特許經營在商品流通領域和社會服務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居民消費水平、消費變動方式和速度對特許經營的行業發展起主導作用,從消費需求的變化上把握,在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每年3000美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以上,家居和個人消費就出現對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的強烈個性化需求。發展特許經營正是滿足這種收入階段的地區和消費者群體的個性化服務的有利形式。從國內市場看,特許經營發展的重點將遠遠突破餐飲、快速消費品零售行業而集中在以下新興的行業領域:一是以往住房商品化、家庭勞動社會化為核心的行業,如房屋中介及評估置換、家庭衛生及日常勞務、家居裝修及家具飾品等;二是以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美容美發、娛樂健身、家用電器及計算機信息化產品為核心的行業;三是以保險、電信、通訊、汽車、金融服務為核心的行業。
2、從競爭的內容、手段和管理形式來看,品牌競爭、服務質量競爭是第一位的,而在這種競爭的后面是企業對自有知識產權和基礎管理模式建設的全面投入的競爭。圍繞管理制度、管理技術、服務手段和人力資源的系統化標準化建設是特許企業的內部工作重心,服務質量成為企業品牌的唯一評判要素,對顧客而言,“你可以拿到同樣的產品,但拿不到同樣的服務”就是一種評判。名牌特許企業的后面是什么呢?是一套完備的操作系統,這套系統的基礎建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管理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即如何圍繞管理技術的成型,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強化規范化、標準化和手冊化(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成為特許企業形成特許品牌和特許模式的基本要求;二是服務質量的國際化和職業化,即如何圍繞人力資源的知識素質和服務能力的全方位培訓和督導,不斷強化國際化服務水準和職業化服務素質,成為特許企業形成服務特許附加價值和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的根本基礎;三是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特許經營企業輸出的實際上是先進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在信息化時代,特許企業對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運營開發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市場營銷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無不需要采取高科技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軟件系統,包括企業前臺POS系統、后臺ERP系統、供應鏈管理SCM系統和決策分析支持系統等,不但要采用傳統的計算機內部軟件管理信息系統,還要逐步架構好互聯網電子商務支持平臺和分銷渠道管理的資料倉庫,才能保證企業在日益龐大的擴張中,超脫經驗辦事的局限,而實行行為的科學化數字化管理,實現社會資源和企業經營能力的有效配置和快速的客戶響應。在中國信息技術超前發展的特點情況下,特許企業應該采用直接先進的信息技術投入手段,搶占管理技術的制高點。
3、從經濟形式看,特許經營行業將主要依靠中小企業和民營個體經濟發展,成為我國混合經濟形式的主要經營手段。特許經營普遍進入的商品流通業、服務性行業等都是屬于高競爭性行業,今后發展的依托和加盟者都是中小型企業和民營個體經濟為主體,特許經營中加盟店投資少,風險小,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廣大傳統中小型企業和民間投資者缺乏的是管理的知識和投資的途徑,所以特許經營將必然擔負起這些民間資本的二次創業重擔,引導他們進行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對發展地方經濟、促進社會進步、擴大社會就業都大有好處,特許經營企業將受到政府的特別關注而成為適度保護扶持的優勢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但發展特許經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事業,由于其固有特點,其優勢明顯,劣勢也不容忽視。在現階段尤其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這是因為特許經營在我國才是處于發展的初期,由于市場法規的欠缺和地區環境的不平衡,特許經營注定如躁動于母腹的嬰兒,必定要經歷許多的磨難和曲折才能成長為壯瑣的巨人。其劣勢的一面更容易給特許者和被特許者帶來糾紛和不容忽視的困難。
(二)、發展特許經營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特許經營對特許人的挑戰。特許經營對特許企業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優勢:一是可以不受資金的限制,而通過無形資產的輸出,迅速擴張規模;二是擴大規模效益,減少總部經營成本和費用,提高總部管理功能,形成高度分工協作的市場分銷渠道;三是打破地區或國家的貿易壁壘,降低投資門檻,進行市場“強入”。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特許經營也有無法回避的缺陷和弊端。主要反映在:一是特許經營效益與速度的問題。有的企業在稍有一點品牌效益時就利令智昏,沒有計劃周密的經濟承受能力、沒有充分的經驗儲備,甚至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的自動化技術配套服務體系的情況下,僅憑盲目擴張和炒作招募加盟者,企圖在短期內發展巨大規模的加盟店,而其總部在“連”什么,“鎖”什么上都還未架構清晰,僅憑低層次的人際關系媾和,甚至預設加盟陷阱進行虛假夸大的宣傳,這種超出其管理服務能力的擴張注定是要失敗的;二是由于現階段特許經營門檻太低,后患無窮。由于發展初期,急于以數量來炒作,一些特許者降低加盟條件和受許人資格,特許加盟合同的過分簡單往往造成長期合作中后患無窮,造成法律規范化不夠、短期利益驅同性強而缺乏特許人對加盟者的有效控制和幫助,而加盟者素質和自我約束能力低下,最后往往因為個別門店經營不好或控制不住而導致特許企業全面受損。因此,根據一位成功企業老板的體會,特許經營經營的“五連二鎖”原則是必須貫徹始終的,即“一連品牌,二連標準,三連特色及文化,四連創新,五連管理;一鎖定值、二鎖秘方(這個秘方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含金量和高科技含量)”。而較早進入中國的“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方式更為謹慎,它實際上是以特許經營方式進行物業和經營模式出租的房地產開發商,以物業出租防止經營風險,以經營模式出租保證投資利潤,不失為國內商家發展特許經營的有效借鑒。
2、特許經營對受許人的挑戰。在特許經營中受許人是投資者,也是經營管理者,但不同于獨立企業和私人所有者的地方是受許人在獲得特許者授予的知識產權的同時,也將他的經銷權和營業權交換給了特許者。但受許人往往對特許者提供的合同沒有修改和回旋的余地。這就要求一般受許人要具備基本的特許經營常識。負責任的特許人也應該輔導意向加盟者懂得這種經營方式的基本法律規范。首先,要明確告訴受許人這是一種持續的契約關系,并明確契約的內容和實質;同時,要明白無誤地把總部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告知加盟者;特許加盟前的最大活動不是簽定合約,而是總部對加盟者的加盟指導和援助;受許人要明確合約對于自己的法律和財務責任的根本利害關系,再對權利和義務進行逐項的評估和確認,這種情況下應該特別注意特許者是否具備有法律效力的資信證明和公證文書;最后,特許經營是特許者和受許人對于現代商業行為的一種理性追求,一種理性的二次創業。因此,雙方應該明確檢點自己的基本理念,應該是“堅決不做違法的事,堅決不存投機心理”,受許人更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現在不是獨行俠包打天下的時代了,“你是為自己經營,但不是獨自經營”,這就是理性。特許經營實際是比正規直營連鎖更高社會化分工要求和更高基礎條件要求的高級商業行為,是法制社會下投資創業者一種“理性回歸”的生存發展之道。按照國外的普遍做法應該加快建立特許人和受許人共同組織的加盟者委員會,形成良好的民主制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