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癜風的臨床癥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癜風的臨床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癜風的臨床癥狀

第1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關鍵詞】 扶土抑木法;兒科疾病;容福慶

Abstract:Un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logical change of children: insufficiency spleen, excess liver, easy to show liver wood attacking spleen earth, teacher Rong applies the method supporting earth to inhibit wood to children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nerve system and others, with definite cure effect.

Key words:support earth to inhibit wood;children disease;Rong Fuqing

容福慶,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40余年的臨床經驗,精于治療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對于小兒呼吸系統及小兒消化系統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泄瀉、疳證、汗證、佝僂病等病證的診斷及治療尤有心得。容老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從臟腑辨證的角度來講,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加之廣東地處嶺南濕地易困脾,故臨床上更加容易出現肝木乘脾士的病理改變,在各類疾病中常常以主癥或者伴隨出現,治療施以扶土抑木法,療效確切。

1 呼吸系統疾病

如哮喘,多因素體脾虛,宿痰內伏,外邪引動,痰隨氣逆,氣因痰阻,故見咳嗽、痰多,“虛則所不勝乘之”,木失金制,肝木侮土,故有患兒可兼見胸悶不舒,脅滿泛酸、舌邊紅、易躁動等癥,治當在開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基礎上輔以扶土抑木。又如反復呼吸道感染,常常見睡覺易驚醒、躁動,眼部分泌物多,舌邊紅,扁桃體大等,同輔以扶土抑木。

2 消化系統疾病

如腹瀉一證,發病機制主要是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清濁相干合污而下,究其原因,常見除感受外邪、飲食失宜、脾胃虛弱外,因土虛木亢所致者臨床亦不少見,患兒除了大便異常外,還有性急多動、甚至精神煩躁,夜臥不寧,舌邊紅等肝系表現,扶土為主,輔以抑木則成為大法。如疳證,容老師認為,疳積主要發病機制是脾胃功能失調,究其原因,除常見的飲食失節,養護不當、長期吐瀉外,因土虛木亢所致者臨床亦不少見,如疳證患兒臨床除可見形體消瘦、面色少華、毛發稀疏、不思飲食、舌淡苔白等一系列脾胃虛證候外,常常兼有性急多動、甚至精神煩躁,夜臥不寧等脾病及肝表現,故治以扶土抑木法,取得很好療效。又如膽汁返流性胃炎,相當于《靈樞·四時氣篇》中所云“善嘔,嘔有苦……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容老師認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膽汁返流的病機,既以脾胃氣虛,升降失常為主。又以“木生于水長于土,土氣沖和則肝隨脾升”,“肝氣宜升,膽火宜降,然非脾氣之上行則肝氣不升,非胃氣之降則膽火不降”,據此,采用扶土抑木,和胃降逆法治療本病。

3 神經系統疾病

兒童抽動一穢語綜合征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其病與中醫的慢驚、抽搐、瘛癜、筋惕、肉明等病證有類似癥狀。如王肯堂《證治準繩·幼科·慢驚》云:“水生肝木,木為風化,木克土,胃為脾之腑,故胃中有風,瘛癜漸生。其瘛癜癥狀,兩肩微聳,兩耳下垂,時復動搖不己。”清·陳治《幼科近編》云:“搐頻者,風在表也,易治,宜發之;搐稀者,風在臟也,難治,宜補脾。”其病為肝強脾弱,本虛標實。“脾為生痰之源”,水濕潴留,聚液為痰,痰氣互結,上擾咽喉,而發出喉中異常響聲;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虛不能養四肢,故肌肉攣縮而顫,無力而緩;實則肝旺夾風,肝主筋,主疏泄。肝氣失調;風勝則肌肉抽動,風善行而數變,故抽搐部位多變。綜上可知其病乃肝旺脾虛,若采用常規之熄風止痙法很難取得遠期療效,治當扶土抑木。又如癲癇,常因小兒脾常不足,運化失調,水聚為痰,痰隨氣逆,橫竄經絡引動肝風則見抽搐,治療宜標本兼治,亦以扶土抑木法主之。

綜上,容老師廣泛運用扶土抑木法治療兒科各系統疾病,但在治療過程中又有扶士與抑木側重,辨證施治過程中審清肝實和脾虛二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以肝實為主,其法應重在抑木,而佐以扶土;如以脾虛為主的,其法應重在扶土,而佐以抑木。而扶土之法并不是一味補脾,過補則壅礙氣機,臨床健脾不在補脾,貴在運脾,具有補中寓消,消中有補,補不礙滯,消不傷正者謂之運。臨床常用藥物:黨參、五爪龍、茯苓、蓮子、益智仁、黃芪、枸杞子、菟絲子、扁豆、薏苡仁、麥芽、谷芽、山楂、木瓜、獨腳金、夏枯草、白芍、龍骨、牡蠣等藥。根據肝氣郁滯、肝火內擾、肝風內動、肝陰不足的偏重選藥,肝氣郁滯治以疏肝理氣,藥用柴胡、佛手、枳實、荔枝核、芒核等;肝火內擾治以清肝泄火,藥用夏枯草、、蟬蛻、鉤藤、獨腳金等;肝風內動治以平肝熄風,藥用羚羊角骨、蟬蛻、鉤藤、龍骨、牡蠣等;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者治以平肝潛陽,藥用木瓜、白芍、枸杞子、菟絲子、旱蓮草等。

4 病案舉例

第2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關鍵詞:  急性腦血管病;癲;臨床分析

急性腦血管病是一組突然起病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 主要病理表現為腦組織的缺血或出血。常為中年以上突然起病,有局灶型神經功能缺失[1]。急性腦血管病是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也是成年人繼發癲的主要原因。為探討癲發作與腦血管病之間的關系,現就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465例急性腦血管病人,其中33例并發癲病發作,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3例癲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齡26~70歲。其中腦梗死372例癲發作23例,腦出血65例癲發作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9例癲發作2例。全部病例按1996年第2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癲分型按1989年國際腦電圖與癲會議分類法,全部病例發病前均無癲病史及家族史[2]。急性期為腦血管病起病15d,根據急性期癲發生的時間又分為:(1)起病階段:以癲起病為首發癥狀的急性腦血管病;(2)早期階段:急性腦血管病24h內發生癜者;(3)中期階段:急性腦血管病發病2~7d內發生癜者;(4)后期階段:急性腦血管病后8~15d內發生的癲。本組起病階段的癜15例,其中腦出血8例,腦梗死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早期階段癲11例;中期階段癲5例;后期階段癲2例。

1.2 病變部位 癲大發作15例中腦出血8例,左側半球出血5例,右側半球出血3例,都伴有明顯的腦水腫高顱壓。腦梗死5例均為頸內動脈系統,梗死灶波及額、頂、顳葉的大面積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頭部CT均為腦溝回積血。

1.3 治療與預后 早期發作11例中,7例只發作1~2次,僅臨時采用注射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鈉控制癥狀,有2例1個后復發,復發后抗癲藥維持治療。4例抗癲藥治療1~3個月,停藥后未再復發。其余22例常規維持治療。多數患者給予抗癲藥物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或苯妥英鈉治療。未出現死亡病例。另外,早期出現癲持續狀態時給予安定靜脈注射。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脫水降顱壓調整水、電酸堿平衡癲均能被控制。

2 討論

2.1 急性腦血管病后癲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腦血管病后2周出現的癲發作稱為卒中后早期癲發作,2周以后出現的癲稱為卒中后遲發性癲發作。卒中早期癲發作的機制比較復雜,腦梗死早期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鈉泵衰竭,鈉離子大量內流而使神經細胞膜的穩定性發生改變出現過度除極化,引發性放電。局限性或彌漫性腦血管痙攣,神經元缺血缺氧而致癲放電。腦水腫急性顱內壓升高常影響激素水平發生改變及血電解質、酸堿失衡均可使神經元放電加劇,誘發癲。

2.2 急性腦血管病后癲的發生率 本組急性腦血管病后癲發生率為7.1%(33/465),其中腦梗死癲發生率為6.18%(23/372),腦出血癲發生率為12.30%(8/65),蛛網膜下腔出血繼發癲發生率為10.52%(2/19)。

2.3 腦電圖檢查 33患者均行腦電圖檢查,其中5例正常,28(84.85%)為異常腦電圖,其中輕度異常4例,中度異常10例,重度異常14例,并且有10例(30.30%)描記出現樣放電。

急性腦血管病繼發癲的發生率報道不同,腦出血13.8%,腦梗死7.7%~12.5%,蛛網膜下腔出血6%~20%[3]。有資料表明癲發生在急性腦血管急性期各個階段發病機制有明顯不同。在急性期,腦出血可能與血腫本身的刺激、血腫的占位,造成腦水腫、高顱壓等一系列變化有關。蛛網膜下腔出血與血液直接刺激大腦皮層和引起局限性或彌漫性血管痙攣或畸形血管造成局部盜血,使鄰近腦組織缺血缺氧有關。腦梗死由于腦組織循環障礙使腦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在治療過程中應用大劑量脫水劑,造成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受到破壞等上述病理生理變化致腦細胞膜穩定性發生改變,興奮性增高,產生或誘發異常放電,造成癲發作。CT證實梗死部位接近或直接影響額葉頂區、皮層易發生癲,多發性梗死及大面積梗死易發生癲[4]。本組癲大發作多見于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這可能與出血及腦水腫導致廣泛腦損害有關。部分發作多見于小面積腦梗死,可能與大腦局部損害較輕有關。

急性腦血管病后癲經抗癲藥物的治療,大部分效果良好。一般認為選用苯妥英納或卡馬西平療效較好,必要時用安定靜滴,對于急性期過后是否繼續應用抗癲藥物目前尚有爭議。筆者認為,長期服用抗癲藥物會不可避免發生一些不良反應,早期癲發作多為腦部的急性病灶所致,在急性期過后血管痙攣、顱內高壓、電解質紊亂等致癲因素逐步消除,不必繼續服用抗癲藥物,但如果形成遲發性癲發作,則需正規抗癲治療。

【參考文獻】

   [1] 田朝陽,劉長榮.腦卒中后癲的臨床特點[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3,20(2):1791.

[2] 王新德.腦血管疾病分類草案[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8,21(1):59.

第3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稱異位妊娠,又稱宮外孕,臨床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隨著現代檢測、診斷水平的提高,絕大多數異位妊娠能夠得到早期診斷,為采用保守治療本病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異位妊娠104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104例患者均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病例。年齡20~45歲;經產婦39例,未產婦65例;1次宮外孕88例,2次宮外孕16例;慢性盆腔炎60例,有盆腔手術史26例,置宮內節育器5例,有流產史44例。

1.2 診斷標準:根據《中華婦產科學》中異位妊娠的診斷標準制定:①有停經史及下腹墜脹、陰道反復流血(少于月經量)史。②B超檢查:提示宮內無孕囊;③血β―HCG測定陽性。

1.3 適應癥:①無明顯內出血現象,生命體征平穩;②B超檢查包塊直徑≤5cm;②血β一HCG值

2 治療方法

甲氨蝶呤(MTX)75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微泵靜注,1小時滴完;米非司酮片50mg,每日2次。同時口服中藥,處方:丹參15g,天花粉、赤芍各12g,桃仁、莪術、紅花、三棱、炒蒲黃、川芎各10g,甘草6g。加減:痛甚者加元胡10g;痰濕重者加海藻、浙貝各10g;包塊久不消者加炮山甲粉3g沖服。每日1劑,水煎早晚服。5天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腹痛、陰道流血情況及有無藥物副作用。用藥后第3天即測血β―HCG值,B超復查包塊大小。如5天后監測血β-HCG不降反升,包塊無增大,可繼續第2療程。若患者血βHCG值持續升高或維持高值下降較慢,B超檢查包塊逐漸增大,或腹痛加劇,腹腔內出血增多,應及時行手術治療。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參照《現代婦產科治療學》制定。治愈:血β-HCG值逐漸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無繼續內出血,B超檢查包塊減小或吸收;無效:血βHCG值升高或下降效果不滿意,B超檢查包塊增大,內出血增多而改行手術治療。

3.2 治療結果:104例保守治療患者中,84例保守治療成功(其中10例經過2個療程治療),治愈率為80.8%,住院時間最短7天,最長28天。20例轉為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診斷與臨床診斷一致。

3.3 不良反應:MTX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及口腔炎、口腔潰瘍,治療過程中少數患者出現以上不良反應,3~5天癥狀自行緩解。服米非司酮后少數人有輕微的胃腸道反應,無需治療癥狀可消失。

4 體會

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多由于盆腔操作手術引起的盆腔炎、附件炎,使輸卵管管腔狹窄、粘連、彎曲,管壁蠕動減弱,影響孕卵運行所致。藥物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的關鍵是殺死異位存活的胚胎和滋養細胞。目前,臨床上主要選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進行殺胚治療。

本病可歸屬中醫學“癜瘕”、“腹痛”等范疇,多因肝郁氣滯、沖任失調、肝腎不足等,導致瘀血凝滯胞脈,氣血運行受阻,而使胎孕宮外。以活血化瘀、消瘕散結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赤芍、桃仁、丹參、莪術、三棱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瘕功效,與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同用,可起到協同殺胚的作用。我們在治療時發現中藥對盆腔包塊及積血的分解和吸收作用顯著,而且可以緩和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的副作用,故獲滿意療效。

值得指出的是保守治療宮外孕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對病例的選擇應嚴格把握適應癥,并應在具備手術條件的情況下進行。

5 參考文獻

第4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西洛他唑;三七水蛭散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041-03

臨床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臨床發病率逐年遞增,而作為其高發并發癥種類之一――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1],就是引發糖尿病患者肢端壞疽的主要因素,最終患者需要承受致殘的事實。與強壯年患者相比,年齡>50歲的患者,其發生肢體壞疽的比正常人群高15倍[2]。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想要降低肢體壞疽問題,就需要從改善患者下肢血管保護、供血問題著手。為觀察三七水蛭散應用于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治療中的效果,現分析2013―2014年間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參與實驗研究的60例患者,均在之情情況下參與,均為該院確診并進行臨床治療的糖尿病性周圍血管病變患者。排除標準:存在影響實驗對比效果的疾病(惡性腫瘤以及心衰等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劃歸為治療、對照兩組,每組30例患者。治療組:包含男性、女性分別16、14例;患者的年齡均值是(65.18±14.21)歲;病程平均(8.68±6.57)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平均(65.89±14.98)歲;病程平均(9.05±6.15)年。

1.2 診斷標準

參照WHO關于糖尿病診斷的相關標準[3]。糖尿病性周圍血管病變[4]。癥狀:癥狀主要表現在患者的患肢上,其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還會發涼且害怕冷,出現間歇性跛行狀態;患者的患肢發生明顯的水腫,還會在局部位置發生瘀點;患者患肢部位的皮膚呈現出明顯的發紅、蒼白兩級狀態。體格檢查:患者患肢足背動脈、股動脈薄弱。血管超聲:患者出現明顯的動脈硬化,且其管壁增厚,內膜的回聲發生了明顯的不均勻情況,血流峰時速減慢。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本組的30例患者于常規用藥的同時,另行西洛他唑片進行治療(批號20120936,0.05 g/片),0.1 g/次,2次/d,口服。治療組在常規降糖、調脂基礎上采用三七水蛭散內服。三七水蛭散:三七粉、水蛭粉等份混勻,3 g/次,每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60例患者均進行為期1個療程的治療(注:1個療程=3個月)。

1.4 效果評定

結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進行效果評定。中醫證候內容:間隙性破行、倦怠情況以及疼痛、麻木感等。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證候積分減少超過70%。有效:患者癥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在30%以上、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所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藥物治療方案后,差異無統計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間段ABI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治療后教治療前的左、又側AB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治療后,均出現了不良反應情況。對照組:腹脹、輕度惡心患者各1例。治療:惡心不適感為3例。堅持用藥并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后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均未見明顯異常。

3 討論

分析西洛他唑藥理機制,此藥能夠成功抑制人體內血小板的聚集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抑制血管平滑肌的PDE活性,與阿司匹林相比,其對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器強度高達7倍[6]。血小板聚集功能被抑制后,通過對腺苷酸環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改善血管平滑肌細胞的CAMP 含量,最終借助激活的蛋白激酶達到血管擴張效果,使血液灌流及微循環得到改善,強化血栓疾病的治療效果 [7]。糖尿病下肢動脈閉塞患者,應用西洛他唑能夠明顯改善其存在的臨床癥狀表現、下肢缺血情況等,且無不良反應[8]。有研究顯示西洛他唑是目前治療T2DM下肢動脈病變的高效藥物之一[9]。

從中醫角度進行分析,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歸屬為“消渴病”“脈痹”“脫疽”等范疇,該病是由于消渴日久,氣血陰陽俱損,痰濁、瘀血阻滯經絡血脈,經絡血脈不通,估見肢體疼痛、麻木、冷涼感。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加重疾病的進展,該研究認為,瘀血貫通于消渴病發生發展始終。三七、水蛭均為活血化瘀要藥。《醫藥衷中參西錄》說:“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確定可證之處。如破傷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已流出之血,著三七皆化為黃水,是能化血。” 三七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PNS),含有多種單體皂苷。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PNS具有抗血栓形成、擴張血管、降血壓、抑制中樞神經、抗炎、抗腫瘤、抗疲勞等藥理作用[10]。水蛭的藥用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中醫臨床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尤其在治療因瘀血所致的疾病中被廣泛使用,具有破血通經,逐瘀消瘕的作用;在臨床用于血瘀經閉,癜瘕痞塊,中風偏癱,跌撲損傷等病癥[11]。

該研究顯示,三七、水蛭散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具有與西洛他唑相同的療效,這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并發癥打開了新的思路。該研究只是個開端,目前還需進一步研究三七、水蛭劑量配比對療效的影響及單味藥、復方藥療效的差異,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參考文獻]

[1] 康莊.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3,9(3):12-13.

[2] 李令根,趙鋼.周圍血管病臨床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34.

[3] 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79-981.

[4] 蘇秀海,孫文亮,李寶芬,等.復榮通脈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76例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00,28(1):13-15.

[5] 鄭彼英.中藥新藥治療糖尿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4-235.

[6] Vague P,Juhanl.Red cell deformability,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insulin action[J].Diabetes,2011,41(12):317-325.

[7] Yamazzki Y,Knwamum K,Yasuda H.Inhibitory effect of cilostazol on carotid hypertrophy in DM patients[J].Yakuri to Chiryo,2010,21(11):483-489.

[8] 溫濱紅,魏虹.培達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閉塞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8):71-73.

[9] 胡湘明,陳敏,朱筱,等.西洛他唑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患者踝臂指數和血脂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8):43-44.

[10] 段寅慧,吳敏.三七總皂苷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進展.中醫藥信息,2014,31(2):108-109.

第5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謝師通過鉆研文獻,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并根據肝硬化之病因病理以及臨床表現,確定了中醫辨治肝硬化八法,即疏肝、活血、化癜、退黃、利尿、逐水、開竅、扶正。茲介紹如下。

疏肝理氣法

肝主疏泄,喜條達。若精神抑郁,情志失調,則肝氣郁結不伸,失其條達。臨床可見:脘悶納呆,脅肋脹痛,或引及肩背疼痛,暖氣泛惡,腹脹滿,肝脾腫大不顯著,大便失調等肝脾癥狀。治當疏肝理氣。方如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常用藥物,有柴胡、木香、青陳皮、炒枳殼、白芍、川芎、大腹皮、炒玄胡、川楝子、甘草等。若兼內熱,則加丹皮、山梔以清肝泄熱。凡由肝氣不疏引起的早期肝硬化,均可予本方加減使用。方中柴胡不僅善于達邪外出,且是治療肝氣郁結之要藥與消積導滯之枳殼相合,共奏行氣疏肝之效。但須注意,此類藥物大多辛散香燥,多用、久用,有耗傷氣陰之弊,故處方用藥,應酌加白芍、甘草,以防肝陰受損。本法適用于肝硬化早期,見肝氣不疏,肝脾不和或肝氣犯胃之證。

活血通絡法

肝失調達,氣機不利,久則病及于血,血行不暢,終成氣滯血凝,絡脈瘀阻,不通則痛,臨床可見脅下、肝區疼痛。治予活血通絡,佐以疏泄氣機,使其通利,正所謂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方用手拈散、復元活血湯加減。常用藥物有玄胡、木香、五靈脂、豆蔻、沒藥、柴胡、當歸、穿山甲、桃仁、紅花、甘草、路路通等。本方疏氣藥和活血藥同用,以求氣行血流、脅痛自平之效。本法適用于肝硬化見肝區疼痛者,尤在病之初期應用,效果頗佳。

消積化瘸法

肝藏血,脾統血,肝氣久郁,脾失健運,血凝瘀積中焦,死血內著,而成積。臨床可見肝脾腫大,質地較硬,攻脅刺痛,拒按,面色暗黑而滯,脈澀,舌黯或紫見有瘀斑。治以消積化,使瘀血去,新血生,以達積消化之效。方用三甲湯或蓬莪散加減。常用藥物有生鱉甲、生牡蠣、炮山甲、柴胡、郁金、桃仁、紅花、當歸、丹參、三棱、莪術、赤芍等,或用成方鱉甲煎丸。本方適用于肝脾腫大不消者,對改善肝功能,化痞消積,較為適宜。

利濕退黃法

肝硬化發生發展過程中,由于瘀熱結于肝膽,或脾運失職,濕熱內蘊,膽汁外溢,發為黃疸。臨床可見,腹脹脅痛,鞏膜、皮膚黃染或輕或重,脘悶納少,或有腹水,尿短赤,苔膩,脈弦滑等。治予利濕退黃,佐以疏肝和脾,方用茵陳四苓合四逆散加減。常用藥物有茵陳、澤瀉、茯苓、車前子、柴胡、木香、青陳皮、白芍、甘草、炒蒼白術、炒枳殼等。本法適用于肝硬化出現黃疸。臨證須注意與急性傳染性肝炎發黃(黃而鮮明如橘子色)相區別。本病臉色多為黯滯而無光澤,治療以疏肝和脾為法,而非清化。

通利小便法

肝硬化發展至一定階段可出現腹水,始覺上腹部繃急,繼而腹脹如鼓、腹壁青筋暴露,因無四肢水腫,故亦稱單腹脹。此乃肝脾俱病,瘀血內停,脾腎功能失調,清濁相混,水道不利。癥見小便短少、胸腹脹滿等。治療當用利法,使腹水從小便分利。方用八正散合五皮飲之類加減。常用藥物有木通、甘草、澤瀉、車前子、滑石、豬苓、茯苓皮、陳皮、大腹皮、淡竹葉、冬瓜皮等。正虛者,可選防己黃芪湯或導水茯苓湯加減。本法適用于肝硬化伴見腹水但尚未嚴重、小便短少不利者。

攻下逐水法

本法適用于晚期肝硬化腹水、病情嚴重者。肝硬化患者,在腹水嚴重階段,利尿不應,腹部脹急難忍,此時當予開泄大腸、逐水治標。正如《內經》所云“中滿者,瀉之于內”,“下之則脹已”。腹水標癥,乃是肝郁血瘀,脾腎功能衰竭之象。根據文獻記載及眾醫家經驗,常用十棗湯(大戟、芫花、甘遂、大棗)、舟車丸(黑丑、大黃、甘遂、橘紅、大戟、芫花、青皮、木香、檳榔、輕粉)、逐水丸(枳實、檳榔、大黃、芫花、澤瀉、赤豆、茯苓、木香、大戟、商陸、花椒、甘遂、巴豆霜)、臌脹丸(甘遂、黃芩、砂仁、木香)等。服藥后若尿量劇增時,可配服補藥,以攻補兼施。若病者體虛脈弱,肝臟機能衰退,或有肝昏迷傾向者,慎用逐水法。本法取快于一時,僅可用于體質尚可,或腹水嚴重時暫投數劑以緩其急,但須“衰其大半而止”,不可過用久用,以防損傷脾胃,虛敗元氣。謝師臨床使用本法,常以攻補兼施,標本兼顧,或先攻后補,或三補一攻。必待正氣稍復,再予攻下。

清心開竅法

肝昏迷是肝硬化晚期的一種惡性轉歸,是肝功能衰竭的嚴重表現。由于病延日久,肝脾腎三臟俱衰,正不勝邪,濕濁痰熱內盛,上蒙清竅,而致昏迷。應中西結合、積極搶救。若痰熱蒙心,出現高熱、煩躁、手顫,甚至怒且狂叫、口臭、便秘、脈弦數者,選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清心開竅;如濕濁彌漫,蒙蔽心竅,出現神昏嗜睡、苔膩者,可選用蘇合香丸、玉樞丹等化濁醒竅。尚可選用石菖蒲、郁金、遠志、茯神、天竺黃、陳膽星、竹瀝、半夏等豁痰開閉;熱甚加黃芩、山梔;動風抽搐加石決明、鉤藤;腑實加大黃、芒硝;舌紅津傷加麥冬、生地。若病情繼續惡化,深度昏迷,汗出膚冷,氣促,撮空,脈細微弱,已屬氣陰耗竭、正氣虛敗的脫證。根據病情,急予生脈散、參附牡蠣湯斂陰回陽,以固其脫。本法適用于肝硬化晚期出現肝昏迷者。

第6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常因感染、藥物、食物、粉塵等致敏物質刺激導致全身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關節腫痛和腎炎等癥狀。本病多見于青少年,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西醫常采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免疫抑制劑等,這些療法存在停藥后易復發等弊端。現將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本病的相關臨床研究報道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祖國醫學并無“過敏性紫癜”這一病名。但據其臨床表現,可歸于“肌衄”、“葡萄疫”、“血證”、“斑疹”等范疇。早在《內經》中就有對該病病機的總體認識。如《靈樞?百病始生》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后血。”《諸病源候論》載:“斑毒之病,是熱氣人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于胃,毒氣熏發肌肉,狀如蚊蚤所嚙,赤斑起,周匝遍體。”說明本病與外感四時不正之氣有關,熱毒之邪犯胃,陽明氣血外溢肌膚而現瘀斑。“動者多由于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景岳全書?血證》),提示火熱熏灼、迫血妄行所致。唐宗海于《血證論》中指出:“既然是離經之血,雖清血、鮮血,亦是瘀血”。“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則周身作痛,以其阻塞氣之往來。故滯礙而痛,所謂痛則不通也”。說明本病所伴腹痛、關節腫痛與氣滯血瘀密切相關。《慎齋遺書》亦載:“雜病久而不愈者,脾虛不能統血故也。”綜上可見,本病病因可概括為熱、毒、火、瘀、虛五個方面。其基本病機,或為火熱迫血妄行,或為氣虛不攝、血溢脈外,或為瘀血阻絡、血不循經,且各病機間又可相互轉化。初始為熱毒亢盛、瘀血內停所致實證,若遷延不愈、耗傷氣陰,可變為氣虛不攝、陰虛火旺之虛證。

近來有學者認為本病急性期常與外感風熱之邪、濕熱內蘊有關,屬實證、熱證;慢性期則以氣血陰虧,血脈瘀滯為主,屬虛證、瘀證。亦有學者據本病常斑發突然、初起發癢和患者舌苔多膩等特點,提出“熱毒之中夾有風邪”、“熱毒之中夾有濕邪”的觀點。黃世林進一步指出濕熱之邪在本病發病過程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認為患者正氣不足,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濕濁內生,濕濁蘊久化熱,熱灼血脈,迫血妄行,血溢脈外而發病。而原曉風等則從張從正“天邪發病多在乎上,地邪發病多在乎中下,人邪發病多在乎中”之說,結合本病的臨床特點,將小兒過敏性紫癜從上、中、下三焦論之。

2 辨證施治

因中醫辨證的靈活性和個體化,目前臨床上本病的辨證分型繁多,但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型。

2.1 風熱傷絡型:主要特點為皮膚突起風團、發癢,伴鼻塞流涕或發熱。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以疏風散邪,清熱止癢。李秀軍用銀翹散加減:金銀花、連翹、荊芥、牛蒡子各15g,白鮮皮、白蒺藜各10g。咽痛加玄參、板藍根各10g;關節痛加桑枝、羌活各10g;尿血加白茅根、生地各10g。治療本病風熱型患者10。例,治愈率100%。劉志宏以自擬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白鮮皮、土茯苓各15g,生地黃、防風各12g,革蓐、赤芍、地膚子各10g,丹皮、蟬蛻、甘草各6g,白蒺藜30g)加減治療過敏性紫癜患者64例。結果:顯效42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3%。

2.2 血熱妄行型:此型在急性期尤為常見,臨床特點為起病急,紫癜顏色深紅,煩渴,大便干結或鼻衄、尿血、便血,或伴有腹痛。舌質紅,脈細數有力(小兒指紋紫滯達氣關)。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謝翠珠等采用清熱涼血活血法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基本方:水牛角30g,生地黃12~15g,赤芍、紫草、丹參、牡丹皮、雞血藤、連翹各6~10g,生甘草3g。伴發熱咽腫者加金銀花6~10g,板藍根15~30g;咳嗽者加杏仁、黃芩各6~10g,魚腥草15~30g皮膚瘙癢者加制天蟲6g,白蒺藜、徐長卿各6~10g;關節腫痛者加防己、懷牛膝、桑枝各6~10g;腹痛者加木香、延胡索各6g;便血者加地榆炭、側柏炭各10g;嘔吐者加藿香、制半夏各6g;尿血者加小薊10~15g,旱蓮草6~10g,白茅根15~30g;蛋白尿者加黃芪、金櫻子、芡實各10~15g,薏苡仁30g。兩個療程后治愈率達79%。張亦群等自擬清熱涼血湯治療熱毒熾盛型過敏性紫癜患兒33例,痊愈率達68.3%,總有效率87.8%。處方:生地黃12g,金銀花、連翹、丹皮、烏梅、赤芍各9g,蟬衣3g,土大黃、仙鶴草、生山楂各15g。

2.3 濕熱中阻型:常表現為皮膚散在紫斑,頭重身倦,腹痛,或有腹瀉嘔吐。舌紅、苔黃膩,脈濡數。黃世林提出以祛濕化濁、清熱涼血為總原則,自擬消癜方:藿香、紫蘇、黃芩、連翹各10g,姜半夏、茯苓、金銀花、板藍根、白鮮皮各20g,甘草5g。皮膚型伴皮膚瘙癢者加用地膚子,重用白鮮皮;腹型加用白芍、甘草;關節型加用牛膝、稀薟草、伸筋草;尿中有紅細胞則重用白茅根,有尿蛋白加用芡實。吉訓超等通過對臨床66例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觀察發現,有44例表現為風熱夾濕型。這與嶺南地區的特殊地域氣候相關,也與小兒脾常不足,易致脾虛濕勝有關。故配合應用淡滲利濕的中藥,如藿香、貫眾、蟬蛻、防風、土茯苓、地膚子、澤瀉、豬苓、革薜、薏苡仁、蘆根、茯苓、茵陳等,往往能縮短病程,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劉寶文亦認為濕熱合邪、膠結為病是本病纏綿難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療上善用土茯苓、地膚子等淡滲利濕之品,并伍用大黃,使邪從下焦而走。

2.4 血瘀絡阻型:常見于病程纏綿日久者,肢體散見紫斑,身痛、骨節痛、腹痛、腰痛。舌黯紅、有瘀點,脈弦細。治以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羅笑容認為現代醫學對過敏性紫癜的病理認識與中醫學離經之血未能及時排除消散而停滯經脈或臟腑形成瘀血的過程頗為相似,從而提出治療中應始終注重活血化瘀,慎用溫燥、助陽、動血之品。根據過敏性紫癜在不同病理階段,其瘀血成因、部位、輕重表現及正邪雙方標本緩急的不同而靈活運用涼血活血、養血活血的方法。此外,她還善用大黃以止血不留瘀,蕩滌污濁之邪。王建玲等在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解毒化瘀湯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藥用:黃芩、連翹、生地黃、丹皮、丹參、蟬蛻、茜草各10g,金銀花、紫草各15g,白茅根30g。若肉眼血尿者加大薊、小薊各10g,三七粉(沖服)2g;水腫明顯者加玉米須、大腹皮各10g;腫消而尿蛋白不消者加益母草10g,芡實12g;腹痛明顯者加延胡索、白芍各10g,廣木香3g;關節痛者加秦艽10g,忍冬藤15g。結果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在減少尿紅細胞,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方面較單獨西藥治療,有顯著優勢。

2.5 心脾不攝型:常起病緩慢,或反復發作,斑色淡暗,分布較稀,間夾瘀斑,伴有精神萎靡,氣短聲怯等氣虛血弱表現,治以健脾養心、益氣攝血。匡偉則

采用消斑湯加減治療本病證屬氣不攝血型,處方:生黃芪、生蒲黃、黃芩、甘草各10g,生地黃、忍冬藤、水牛角各30g,槐花20g。還指出,補氣藥須慎用,因“氣能生火”、“補能留邪”。現代中藥藥理學已證明,人參、西洋參、黃芪等能激活抗體,加重病情。確有氣虛見癥者,可少量短期應用。張志明自擬健脾益氣湯(黃芪、黨參、茯苓各15g,當歸、白芍、龍眼肉、阿膠、地榆炭、蒲黃炭、枳殼各10g,丹參20g)加減治療脾虛型過敏性紫癜,治療39例,治愈35例,顯效2例,好轉1例,總有效率97.4%。

2.6 陰虛火旺型:此型常因病情反復不愈,耗傷陰津,或素體陰虛演變而來,表現為肢體散見紫斑,面青顴紅,心煩口干,手足心熱,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滋陰降火、涼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二至丸等加減。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中病人癥狀表現多樣,病情往往虛實夾雜,單一證型多不常見,往往是風、熱、濕、瘀諸邪膠結。這一點也可從前述文獻報告中的遣方用藥特點上得到印證。因此在辨證治療的過程中應分清虛實主次、審因論治。

3 單方驗方

作為中醫辨證論證的補充,過敏性紫癜的中醫藥單方驗方治療也取得了較肯定的療效。如梁治學[2’’自擬紫草消斑湯加減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34例,主要藥物為紫草、大青葉、蟬蛻、生地黃、牡丹皮、赤芍、丹參。臨床治愈27例,好轉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06%。劉艷華等采用活血益氣湯(丹參、赤芍、黨參各10g,紫草、黃芪各12g)隨證加減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65例,痊愈53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9%。李敏臨床中發現本病多熱證、實證,故以疏風散熱、涼血解毒、表里雙解為基本治則,自擬抗敏靈(水牛角粉、生地黃、玄參、丹參、連翹各15~30g,丹皮、梔子、紫草各10g,徐長卿、蟬蛻、茜草各10~15g,金銀花10~30g),治療85例,其中顯效71例,有效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4.12%。當然,單方驗方的使用還需結合臨床辨證,才能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療效。

4 中藥制劑

陳望善等采用火把花根片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和腎病綜合征,小于6歲每次2片,6~12歲每次3片,13~18歲每次4片,每日3次。結果發現火把花根片可明顯降低患者尿蛋白含量及改善臨床癥狀,用于治療兒童腎炎型和腎病性紫癜療效肯定。李成彥采用雷公藤片結合肌苷、維生素C、抗凝、降脂等對癥治療10例紫癜腎表現為腎病綜合征患者,不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總有效率100%,治療2個月后浮腫消失,尿蛋白及血尿持續轉陰。李柳等應用傳統抗紫癜方制成的脫敏沖劑聯合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過敏性紫癜118例,總有效率為80.0%。其中風熱傷絡型,顯效18例,有效68例,總有效率87.1%;風熱傷絡兼5瘀血阻絡型,顯效1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70.0%。Xie XL等通過觀察復方丹參注射液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影響,發現復方丹參注射液在改善血小板計數上與傳統治療方法無明顯差異,但在改善血小板平均容積、血小板分布寬度和血小板壓積等方面與傳統治療方法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提示復方丹參注射液可促進血小板功能的恢復。

第7篇:癜風的臨床癥狀范文

1 白癜風的發病機制

1.1 中醫病因病機的認識:本病的外因主要為風(濕)之邪,《素問?風論篇》云“風氣藏于皮膚之間,外不得泄,內不得通,久而血瘀”。內因主要為七情內傷,肝氣郁結,久病消耗或氣滯血瘀,精虧血少,肝腎不足,內外相因,終至氣血失和,血不養膚而發為本病。肝、腎為主要病變臟腑,實證少見,以虛證為多。古醫家對白癜風病因病機的認識多以“風邪相搏,氣血失和”立論。最早見于《普濟方》,他認為“肺熱雍盛,風邪乘之,風熱相并,傳流營衛,雍滯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諸病源侯論》認為是“風邪搏于肌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醫宗金鑒》認為“白癜風,肉色忽變白,并不痛癢,由風邪搏于皮膚,至令氣血失和”;《醫林改錯》指出“白癜風”是“血瘀于皮里所致”。現代名醫觀點多與肝腎陰虛、氣血失和、氣滯血瘀相關:張志禮[4]認為白癜風的發病與七情內傷,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復感風邪,搏于肌膚,至令氣血失和而發病;梁勇才[5]認為白癜風的發病與氣血失和,亡血失精及瘀血阻絡相關等;到近代,朱仁康主編《中醫外科學》,提出“肝腎不足,皮毛腠里失養而發白斑”的觀點[6],得到皮膚學界認同。現代中醫家將白癜風一般分成六種證型辨證論治[7]:氣血失調型、脾濕蘊熱型、肝腎不足型、肝郁氣滯型、氣滯血瘀型及脾腎陽虛型。

1.2 西醫的病因及分型分期:現代醫學多認為其病因為:①免疫損傷是白癜風發病的重要機制之一,患者存在著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的異常,大多數血清中可以發現MC表面抗原特異抗體,以及血清抗酪氨酸酶抗體;②研究也表明白癜風患者體內微量元素存在著異常[8-13],鋅、銅、鉆、硒、鈣、鎂等明顯降低,缺乏Cu會造成含銅TYR的結構和功能均發生改變,造成黑素減少;③神經機制在白癜風發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人們的重視,1990年,Iwata等發現TYR的活性與黑素合成量呈正相關,TYR活性改變可引起色素障礙性疾病,如白癜風;④另外,近年來還提出了黑素細胞自毀學說、黑素細胞結構功能固有缺陷學說、自由基學說、內分泌學說等,這些發病機制的探索為白癜風的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西醫學對白癜風的病因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以上各種理論目前都為假設,任何一種單純理論都解釋不了白癜風的發生,醫家多傾向于黑素細胞產生黑素能力的進行性減少或消失,除黑素細胞外,任何影響黑素合成的因素(如絡氨酸、絡氨酸酶、多巴、銅、紫外線等)均可影響黑素的合成,特別是表皮微環境錯綜復雜的變化[14],決定了白癜風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復雜性。白癜風的分型分期方面,一般分為二類、二型、二期,即: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尋常型和節段型,進展期和穩定期[15]。考慮白癜風為多種復雜因素作用的結果,如何將這些學說與白癜風發病類型及確立有效治療方案聯系起來,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仍是擺在當今現代醫學面前的難題之一。

2臨床治療

2.1 中醫治療

2.1.1 古代中醫的特色治療:①行氣活血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晉《千金方》中單用白蒺藜子搗末湯服,以疏散風邪、行氣活血,“服至半月,白處見紅點”;清《醫林改錯》中的通竅活血湯,用藥如當歸、川芍、桃仁、紅花、麝香、丹參、赤芍等。以上兩方做為行氣活血法的典型代表,被公認為有效的方藥,符合古醫家認為本病是風邪搏于皮膚,氣血瘀滯或氣血不和的觀點;②扶正祛邪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圣濟總錄》中白癜風方用人參、生地、黃芪等益氣養血,效果顯著;③滋補肝腎法:后世多用記載于《小兒藥證直訣》的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白癜風,獲效頗多。

2.1.2 中醫驗方治療:吳一文等[16]采用二黃補白方治療氣血失調型白癜風治療46例患者,組方:黃芪20g、黃芩10g、白蒺藜10g、當歸10g、補骨脂10g,1付/天,分2次服,4周為1個療程,連續3個月,結果:痊愈4例、顯效8 例、有效23例,總有效率達76.09%;周建平等[17]采用商氏消白方Ⅰ號配合商氏消白方Ⅱ號治療白癜風患者120 例,痊愈22 例、顯效46 例、有效31 例,總有效率達82.5%;王國輝等[18]辨證運用活血祛風湯治療白癜風患者52 例,總有效率98%,治愈率73%,用藥時間最短20天,最長3 個月;魏守建等[19]用祛白愈癲片治療白癜風,祛白愈癜片主要由黨參、黃芪、茯苓、紫草、何首鳥、重樓等組成,具調和氣血、舒肝理氣、活血祛風之功效,臨床3個月療程有效率達77%。中藥內服驗方文獻記載眾多,這些中藥治療方法對治療白癜風都有一定療效。屠福漢等[20]采用自擬克白湯內服外洗治療白癜風,每日1劑,前2煎藥液早晚分服,第3煎藥液煎洗患部,先以蒸汽煎患部,待溫后用液洗患處3~5 min后最好能在日光下曬3~lOmin,并輕輕按摩患處,3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后評定療效,痊愈率1.79%,總有效率74.36%。

2.1.3 中藥外用及針灸治療:補骨脂是治療白癜風療效比較肯定的一味中藥,作為主藥在外用制劑中被廣泛應用。史月君等以復力補骨脂搽劑治療局限型白癜風患者36例,將補骨脂15g、白芷、紅花、獨活、旱蓮草、桅子各lOg,用30%酒精浸泡2周,擠壓過濾,1天外搽2~3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為88.89%。王桂玲介紹賀普仁教授采取養血疏風、調和氣血、榮養肌膚的治療原則,根據不同的患者靈活運用毫針、火針、三棱針及灸法融會貫通形成的微通、溫通、強通三法治療白癜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另外醫家也多運用梅花針扣刺、拔罐配合中藥治療白癜風,取得了一定效果。

2.2 西醫治療:現代醫學治療白癜風的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藥物療法,包括補骨脂素光化學療法(PUVA)、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調節劑、凱林加UVA、L-苯丙氨酸加UVA、Melagenina、脫色療法等;Kanwar等[21]用NB-UVB治療泛發型白癜風患兒26例,療程最長為1年。結果75%的患兒有75%以上的色素恢復,中度和輕度恢復分別為20%和5%,不良反應輕微且短暫,效果顯著;②外科療法,包括自體表皮移植、自體微移植、自體黑素細胞移植、混合表皮移植、5-Fu/ 皮膚磨削術、微著色法等;③308nm準分子激光,這種方法是近幾年來發現的一個較好的方法,林挺等[22]觀察到本療法針對眼眶部位的效果較好,與國外專家觀察的較一致,對于本方法,要掌握適應證,副作用目前還不清楚。李琳等[23]采用自體表皮移植聯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的效果很有借鑒之處,還有一些專家采用藥物與308nm準分子激光聯合治療效果也較好;④輔助療法,廣譜遮光劑的使用。這些治療方法各有一定效果,某些療法亦有較大的副反應,臨床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2.3 中西醫結合治療:確炎舒松加自血皮內注射療法:取4%枸椽酸鈉0.5ml,自血5ml,加確炎舒松A混懸液1ml和2%利多卡因1ml混合備用。沿白斑邊緣用5號長針頭刺入皮內淺層,緩慢推藥,至白斑呈桔皮樣隆起。每周1次,10次為1個療程。尉氏 [24]單用新適確得霜外涂治療白癜風,其有效率還不到60%,加用中藥后(當歸尾、首烏各15g,紅花、月季花各6g,赤芍、荊芥、牡丹皮各12g,丹參18g,五靈脂lOg)每日1劑水煎服,配合新適確得治療40例患者,總有效率提高到87.5%,效果顯著。許氏等[25]按兩型辨證治療白癜風患者:①氣滯血瘀者服1號方(桃仁、川芎、丹參、補骨脂、地鱉蟲、烏梢蛇、獨活、白芷等);②肝腎不足者服2號方(肉蓯蓉、菟絲子、沙苑子、女貞子、枸杞子、補骨脂、熟地黃、制首烏、地龍、白芷等),總療程1~6月。186例患者同時每天早晨頓服潑尼松10~15m1,總有效率83.2 %;單純中藥治療53例,總有效率79.0%;另外一組31例患者只服潑尼松不用中藥,總有效率67.7%,三組結果對照表明小劑量激素加中藥可提高療效。陳思宏等[26]用自制白癜風制劑治療進展期白癜風30例,有效率不到58%,加用激素后,有效率達73%。可見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可以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目前白癜風的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明了,還在進一步的探索之中,治療該病的方法和藥物又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治療白癜風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效果較單一療法好。

[參考文獻]

[1]Schallreuter KU,Lemke R,Brandt O,et al.Vitiligo and other diseases:coexistenceor true association[J]. Dermatology,1994,188(2):269-272.

[2]Bethea D,Fuller B Syed S,et al.Psoralenphotobiologyand photochemotherapy: 50 years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J].J Dermatol Sci,1999,19(2):78-88.

[3]Hirobe T.Role of keratinocyte-derived factore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ammalian epidermal melanocytes[J].Pigment Cell Res,2005,18(1):2-12.

[4]張志禮.中西結合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06.

[5]梁勇才.實用皮膚病診療全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820.

[6]朱仁康.中醫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1987:672-675.

[7]楊 賽,陳其華.關于白癜風的中醫治療及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08,3(14):1672.

[8]朱鐵君.白癜風650例臨床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5,24(5):279.

[9]黃惠明.人頭發鉆含量與白癜風[J].江西醫藥,1995,30(1):6.

[10]張淑妍.白癜風患者123例毛發鋅銅測定分析[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1997,4(3):6.

[11]涂彩霞,陳海波,林熙然.白癜風患者血清及皮膚組織液硒元素測定[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9,32(3):184.

[12]石得仁,劉旭輝,李民乾,等.白癜風微量元素測定及驅蟲斑雞菊治療白癜風[J].中華皮膚科雜志,1989,22(5):326.

[13]涂彩霞,林熙然,殷 峰.白癜風患者血清及皮膚組織液銅、鋅含量測定[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1,5(1):20.

[14]陳惠英,許愛娥.白癜風表皮微觀循環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2):113-115.

[15]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的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64-65.

[16]吳一文,管曉春,方木平.二黃補白方治療氣血失調型白癜風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11):1701-1702.

[17]周建平,商建軍,胡玉玲.商氏消白方Ⅰ號治療120 例白癜風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1996,15(3):42,499.

[18]王國輝.活血祛風湯治療白癜風52 例臨床報告[J].中醫藥學報,1998,2:34.

[19]魏守建,楊 軍.祛白愈癲片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999,6(12):29.

[20]屠福漢,朱金土.克白湯治療白癜風[J].山東中醫雜志,1998,7(11):499.

[21]Kanwar AJ,Dogra S.Narrow-band LJVB for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vitiligo in children [J].Clin Exp Dermatol,2005,30(4):332.

[22]林 挺,楊慧蘭,劉仲榮,等.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眼眶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7):1051-1052.

[23]李 琳,唐 華.自體表皮移植聯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07,16(5):674-675.

[24]尉京成.中西醫結合治療白癜風4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4,12(6):7.

[25]許愛娥,鐘曉明.中藥加皮質激素治療186例白癜風[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5,28(4):252-253.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 欧美一级成人免费大片 | 成年人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人成免费a级毛片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 成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综合91 | 久久久久久综合对白国产 | 成年人在线视频网站 | 三级c欧美做人爱视频 | 中文字幕一二区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特级黄色毛片在放 | 欧美自拍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aⅴ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www | 成年女人免费毛片视频永久 | 毛片免费观看日本中文 | 日本高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成人久久久久久 | 男人干女人的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淫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 国产三级做爰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 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网禁呦萝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3d动漫专区 | 欧美色88| a级特黄毛片免费观看 | 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