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節慶活動策劃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國家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批準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為目錄外試招本科專業。次年9月,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首開該專業并招生。之后每年都有院校獲批會展本科專業且數量明顯呈增長態勢。從2004年的2所院校發展到2008年的23所,2010年的39所,2012年的68所,數量的增長一方面反映了國家對會展人才培養的重視與支持,另一方面也凸顯了中國會展業迅猛發展所造成的會展人才缺口不斷擴大的問題。
從目前會展人才培養的層次來看,重點高等院校如北大、清華、人大開始培養會展方向的碩士和博士,但數量較少,屬會展高級管理人才;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本科教育多集中于二本和三本院校,培養會展的一般管理人才;會展服務人才由一些高職高專培養。三層次的培養體系要求對不同人才的培養重心也不同。作為中堅力量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對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才的培養應該立足行業特點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以努力培養具有行業實戰經驗的會展設計、策劃和現場管理等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對應用型本科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有助于更好地培養適銷對路的會展人才。
一、明確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
1.培養目標的思考
會展產業是現代流通服務業,是一種體驗性的產業,它具有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產業聯動性高等特點,產業鏈中涉及的產業領域縱多,如表1所示。由此不難發現,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涉及多個學科知識和多樣化技術知識。培養目標旨在為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會展管理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具有較強業務水平與能力,能在經濟、管理、營銷、旅游、物流、藝術、傳播等行業、領域從事會展相關的策劃設計、營銷公關、運營管理、預算評估及會展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素質與能力要求
按照國家對該專業的規劃方向,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平臺提供管理類通用知識;通過專業課平臺提供會展管理的專業知識;通過選修課、實訓課、實踐教學平臺提供會展管理知識與技能,了解會展行業的具體運作實踐,實現與具體就業單位的技能對接。通過專業訓練,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應具有較強的專業意識,熟悉國家有關會展經濟與管理的方針、政策,了解行業內的發展動態與需求,初步掌握行業內獨立調查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具備會展通用能力、會展基礎能力及會展專項能力。
二、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合理設置實踐課程
現階段,我國會展經濟與管理教育尚處于摸索階段,如果缺乏對行業特殊性的了解,盲目設置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會缺乏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在實踐能力上存在不小差異。國外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該專業實踐課程設置的問題。如:Perry,Foley and Rumpf的研究顯示會展管理畢業生需要具備財務、法律、管理、公共關系、營銷、經濟分析等知識和技能。Getz and Wicks的研究指出,會展管理的學生應該具備包括會展策劃、管理和營銷,以及把握會展歷史,發展趨勢、各利益相關者的動機、會展的影響效應等。Stafford,Royal and Jago等通過調查得出,例如行政、管理、規劃、協調和人際關系處理、特殊事件管理、領導才能、靈活的溝通能力是會展管理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在國外會展管理本科教育中,主要實踐課程如下:餐飲管理、觀光與旅行、博物館管理、會展策劃、美術設計、會展主題、會展營銷、住宿接待、廣告學、公共關系學、特殊事件管理、體育賽事管理、國際商務等。我們在借鑒的時候,應該突出“崗位技能+行業管理能力”的培養,并以此為主線進行循序漸進的實踐課程設置。在第一、二學年,按照教育部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培養的要求開設以經濟管理理論知識為主的基礎課程,如:會展經濟概論、市場營銷學、人類學、計算機、英語、心理學讓學生掌握與專業技能緊密相關的一些通識,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會展經濟與管理的學科內涵和本質,培養學生的管理理念,增強素養;第三學年開始開設市場調查與預測、會展信息管理、會展政策法規、商務英語、會展場館經營與管理、會展服務禮儀、商務溝通、公共關系、廣告學、會展物流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會議運營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并和專業技能實踐的安排相對應,通過學習和實訓著重加強對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在最后一學年可通過專業任選課程讓學生學會將理論與實際工作結合,完成從學到用的簡單過渡。如會展服務與現場管理、節慶活動策劃與管理、展示空間與環境設計、會展項目策劃與運營、會展實務訓練等。
2.建立校內實踐教學體系
學生大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校內完成的,因此打造科學合理的校內實踐教學體系,既能給學生打下扎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能鍛煉出較強的實踐技能。
(1)專業基礎課實訓平臺,通過整合校內實驗資源,如經管實驗中心、旅游管理綜合實驗室、計算機中心、商品學實驗室利用各專業優勢開設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的案例教學及基礎實驗讓學生建立起與會展產業相關的系統概念;
(2)專業課實訓平臺,主要利用空間多變的會展綜合實訓室,通過3wE-service2.0展會現場管理軟件、3wteaching會展教學模擬系統完成會展信息管理、節慶活動策劃與管理、展示空間與設計、會展服務禮儀、會展場館設計等模擬實訓演練,每個環節均由學生自己親手操作,通過模擬小型會議、新聞會、模擬展會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意識也夯實了專業素養;
(3)跨專業實踐平臺,主要包含在學科競賽和學生科研或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等實踐項目上,以不同專業專題模塊為主,結合會展行業的特殊性,鼓勵學生通過網商大賽、展示空間與環境設計大賽、公關策劃大賽、會議的組織承辦、具體的會展項目策劃案等。從活動的組織策劃、資金籌措、現場布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實踐課從實訓室搬到了模擬職業環境中。等運作成熟,還可鼓勵學生創業實踐。參與這樣的實踐項目,能促使學生將各模塊知識整合成實際工作能力,在提升技能的同時增強工作自
信心。
3.建立校外實踐教學體系
校外實踐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內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利用校外資源既能彌補校內教學的欠缺,又能同時提升帶隊教師的專業素養,在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上有效的拉近距離。
(1)行業感知體驗實習
第一學年,學校通過有組織的實踐安排讓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新生以客人身份進行行業調查,參與并體驗一次國際會議和一次大型綜合類展會,熟悉會議與展覽的基本常識和全過程。通過對行業的感知體驗,了解會展行業的發展歷史、現實情況、動態變化,以此產生關注行業的基本意識和基本素質,同時也看到了會展業發展的前景,從而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
(2)專業技能實習
第二三學年,在學習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后,組織學生前往實習基地,進行專業技能實習。專業技能實習是進入會展行業工作的基本技能要求實現的較為關鍵的一環。學生可以參與會展品牌項目的策劃、宣傳、拓展、展廳現場管理、專業觀眾現場登記、布展、撤展、禮儀等各個環節。通過試點,我們發現,在大學學習中期的專業技能實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放手操作的平臺,而且彌補了校內教師傳統教學方法或與行業脫軌的教育滯后。在專業技能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得以真正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為自己下一步的學習制定了更切合實際的目標。這一環節不僅使學生產生職業認同感,而且容易激發他們的開拓潛能和創新積極性,有的綜合能力也在具體的實踐環境中得到培養和形成。
(3)專業生產實習
通過前三年的專業學習,學生對會展行業已有較深刻的認知和感悟,因此第四學年,要求學校應慎重選擇用人單位,力所能及地跟一些簽約過的會展相關企業聯系,安排學生的專業生產實習。通過最后完整的有效實習,讓學生熟悉會展行業各項基本工作操作流程,積累現場經驗,培養管理直覺,為他們將來走向就業市場、參與競爭提供幫助。可以考慮會展企業的成本問題,適當的配合企業延長實習期,或做到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預推薦工作結合,實現三方共贏。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個系統工程,還在不斷地摸索、發展和完善中,只有清楚認識到應用型本科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特點,高度重視,才可能把這項工作做好,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會展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開軍 會展產業鏈芻議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年第3期:168-170.
[2]Peery,M,Foley,P.,&Rumpf,P.Events management:An emerging challen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J] 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6,4(3/4):85-93.
[3]Getz,D&Wicks,B.Professionalism and certification for festival and event practitioners:Trend and issues[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4,1(4):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