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節(jié)能減排小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所謂的“綠色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人們在生活作息時要盡量減少所耗用的能量,從而達到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去年9月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減少40%~45%,這一莊嚴承諾就是我國政府在綠色低碳發(fā)展模式上的身體力行,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則需要你、我、他,每一個中國公民來共同踐行。綠色低碳生活,從大處來講,是為了改善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小處來講,則是為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清新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這種生活方式的提出,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多的是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切實履行綠色低碳生活這個概念呢?事實上,低碳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你就已經在踐行低碳了。比如每天少點一盞燈、每周少開一天車、每月少用一噸水,這些都是低碳生活的表現形式,盡管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小細節(jié),但積少成多,滴水也能穿石。因此,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并不需要我們時刻高喊口號,只要你把節(jié)能減排的理念貫穿于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中,這就足夠了。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不妨首先從自己的身邊做起,從日常的衣、食、住、用、行做起。首先是衣,盡管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與父輩們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節(jié)儉的傳統(tǒng)還應保留,更何況這種節(jié)儉在今天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綠色低碳。因為,一件普通的衣服從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終被遺棄,都在排放二氧化碳,據資料顯示,少買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減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具體到行動來看,就是要盡量減少購衣的數量,在校學習期間多穿校服,舊的衣物不要隨手扔掉,而是通過各種渠道捐助給需要的人;在衣服的面料選擇上也要環(huán)保,比如棉質、亞麻和絲綢的衣服,不僅低碳,而且還耐穿、優(yōu)雅;在衣物的洗滌上也要注意,小件衣物盡量選擇手洗,并在保證清潔的基礎上減少洗滌次數和洗滌劑的使用量。
其次是食,俗語道“民以食為天”,吃的方面肯定省不了,但是在飲食習慣和結構上仍然可以實現綠色低碳。據資料顯示,生產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僅為該數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肉、蛋等食材也比外地運輸來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因此,在日常飲食中,多吃果蔬等低碳食品,減少肉類的攝入,這樣不僅綠色低碳,而且也有助于身體的健康;盡量購買本地食品,減少購買長距離存儲和運輸的食品;在烹飪方式上盡量少油、少鹽,減少調味品的攝入。對于學生而言,還要注意在學校食堂就餐時按需點餐,避免浪費;自帶餐具,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帶水杯,減少飲料的購買尤其是碳酸型飲料。
再次就是住,作為學生,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倡導家長理智選擇適合家庭居住的戶型,因為住房面積的減少可以降低水、電的用量,這在無形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時也可以降低對土地的占用以及建筑資源的消耗。據資料顯示,減少1千克鋼材的使用,可減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建筑用木材,可減排二氧化碳64.3千克。另外一方面,在自己的居住空間上,包括學校宿舍和自己的房間,要盡量避免過度裝修和裝飾,多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風,避免對燈光和空調的濫用。
另外就是用,日常的生活起居中,要合理使用各類資源和物品,據資料顯示,節(jié)約1度電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99千克,少用1個塑料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每年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就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3萬噸。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學會節(jié)儉,比如紙張盡量雙面使用,舊的書籍及時捐贈給需要的人,避免頻繁打印,房間照明選擇節(jié)能燈,購物使用環(huán)保袋,盡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等等,這樣既減少生產中消耗的能量,也減少了垃圾的產生。另外,作為學生,現在對電腦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其實用電腦也有很多節(jié)能減排的小技巧,例如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平時盡量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機等設備;少讓硬盤、光盤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在用的方面,不僅要強調節(jié)儉,還要注重發(fā)揮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實現變廢為寶,這實際也是減排的一種方式。如今的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廢棄的盒子,如糖果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實稍加裁剪,就可以輕松將它們廢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儲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葉包、文具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頭瓶、酸奶瓶制作一盞漂亮的臺燈;喝過的茶葉末,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還能改善睡眠……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2013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LAMP的開源課程管理系統(tǒng)Moodle的二次開發(fā)與應用》(L2013531);遼寧金融職業(yè)學院2014年度課題《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教學研究 ——以《網頁制作》課程為例》(LJZYL201404)。
摘要:針對《網頁制作》課程教學現狀,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工學結合的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方案。通過分析職業(yè)能力,建立典型的工作任務,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網頁制作》課程,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多方面進行綜合改革。結果顯示,職業(yè)能力本位的課程改革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職業(yè)能力。
關鍵詞 :網頁制作;課程建設;職業(yè)能力;教學改革;
《網頁制作》課程是高等職業(yè)院校中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和電子商務等專業(yè)的職業(yè)基礎技能課程。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包括HTML、flash、PHOTOSHOP,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靜態(tài)網站的制作能力,包括設計網頁、建立網頁、制作動畫、處理圖片等。同時也為后續(xù)課程動態(tài)網站建設的建設奠定一定的基礎。
從文獻分析,以及相關高職院校調查顯示。當前《網頁制作》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教學內容上,課程內容注重學科知識體系,注重知識的介紹,而非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而且知識面面俱到,沒有突出重點,且內容比較凌亂主線不清晰,例如HTML中CSS+DIV,還有TABLE。最終畢業(yè)生還要經過崗前培訓才能進入崗位。第二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很多院校的課堂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按照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然后學生模仿邊操作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跟老師做完,但做完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缺乏主觀能動性。另外,做完的內容當時會,但是做完就忘記,掌握知識不牢固。第三在考核方式上,有些院校依然是“一紙定乾坤”,一張試卷來決定這一門課程的成績,對于實踐性如此強的課程顯然是不合理的。
經過社會就業(yè)信息的反饋,這種教學效果下的畢業(yè)生是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對于課程改革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1、課程改革思路
課程改革成功的方案有很多,《網頁制作》課程的改革主要借鑒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改革。職業(yè)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yè)的多種能力的綜合。職業(yè)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一、為了勝任一種具體職業(yè)而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表現為任職資格;二、指在步入職場之后表現的職業(yè)素質;三、開始職業(yè)生涯之后具備的職業(yè)生涯管理能力[1]。例如,網頁設計師的職業(yè),只具有設計和制作網站的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與團隊的人進行交流,進行合作,同時還要擁有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收集制定計劃等能力[2]。課程體系改革必須從崗位及其崗位群的職業(yè)能力要求出發(fā),設置相應的課程,并確定課程應該達到的能力。將能力目標分解到分子化,滲入到各個項目之中。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對校內課堂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2、課程改革具體步驟
2.1 確定課程能力目標
基于職業(yè)能力的課程首先要確定課程能力目標,課程能力目標是根據崗位來設定的。所以要先確立《網頁制作》這門課對應的崗位群,我校從2004年設置此課程,對應的崗位就是網頁設計師。同時也跟蹤這門課的對應崗位的發(fā)展及其需求,做到與時俱進,2011年、2012年、2013年這三年,對互聯網上的招聘信息進行分析。網頁設計師仍然是網頁制作課程對應的崗位,招聘職位的基本條件描述一般有三個方面 ,第一要求精通網頁設計相關軟件,例如Photoshop(或者firework)軟件、dreamweaver軟件、Flash軟件,精通DIV+CSS頁面布局。第二要求熟悉網站開發(fā)過程,獨立完成網站的靜態(tài)美工頁面制作,有經驗者優(yōu)先。第三能夠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包括對內容的編輯、圖片的處理等。對于任職要求,一般大專或以上學歷;工作態(tài)度良好、有責任心;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由此可見網頁設計師應該具備最基本的職業(yè)能力,包括一般職業(yè)能力、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綜合能力(關鍵能力)。專業(yè)能力指的是從事職業(yè)崗位的知識和技能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在社會上從事職業(yè)活動必備的最基本的通用的能力;關鍵能力指的是可以遷移的、從事任何崗位的關鍵能力,例如終生學習的能力。網頁設計師對應的能力如表一所示:
課程的職業(yè)能力確定好之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將課程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在子項目中將職業(yè)能力深入到教學中,不僅僅是傳授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專業(yè)能力,鍛煉一般職業(yè)能力,潛移默化地增長職業(yè)綜合能力。
2.2 設置課程內容
總體的職業(yè)能力設置好后,要根據能力的需要制定網頁制作課程的具體內容。針對設計能力,課程要有photoshop,主要講授網頁的設計方法,色彩構成、網頁布局、頁面切割、圖片處理等。針對網頁制作能力,主要講授dreamweaver、DIV+CSS,具體內容中要包括站點的建立,站點內容結構,HTML標簽,HTML頁面元素、表單、表單元素、表格、框架、布局、CSS樣式、盒子模型。簡單的JAVASCRIPT腳本基本語法和常用的樣式。針對網頁元素處理能力要有photoshop的圖片處理能力、javascript的動態(tài)效果、flash的點睛之筆、文本修改能力等等。針對這些豐富的內容,必須好好整理組織,有順序有層次,否則知識就會像山一樣堆放,無從下手。本課程打破原來的順序講解的知識體系,根據崗位需要,也要兼顧計劃學時,將知識點與技能都分配在項目中。網頁制作課程的課內學時為72學時,但網頁制作課程的內容比較豐富,僅僅72學時的課時量是不能夠達到崗位需求的,所以在設置課程內容時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在課程設置時,還要將課程內容安排在課下做,以留作業(yè)和預習復習的方式體現。例如,對于圖像摳像及簡單合成技術中,設置了“貼入選擇”,“選區(qū)的綜合應用”,制作“節(jié)能減排”海報,“速制作網頁導航欄”,“裁剪玩野導航按鈕素材”,“創(chuàng)建規(guī)則選區(qū)”,“裁剪圖像的應用” ,“創(chuàng)建不規(guī)則選區(qū)”,“快速裁剪并修齊多張照片”等十個項目,這十個項目的學時分配為課堂講授1學時,隨堂實踐1學時,課外自學1學時,課外作業(yè)1學時,課外實踐練習2學時。總計課內2學時,課外4學時。這樣的學時分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和課后的時間,有效將課堂和課后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 設置合適的項目
確定課程內容后,要根據崗位設置合理的項目。項目中要有綜合基本知識點和能力,項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既要考慮優(yōu)秀的學生,也要考慮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要注意學生的層次,同樣是高職高專的學生,有從農村來的有從發(fā)達地區(qū)來的,學生不一樣接受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對于一個項目的設置要考慮很多的外部因素,需要與企業(yè)優(yōu)秀的項目負責人進行探討溝通,與兄弟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進行探討,同時也要與同部門同學科老師進行探討,怎么才能制定“夠用”、“適度”的項目。然后將這些適度夠用的項目按照人的認知心理特征,按照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組成一門課程。
2.4 設置合理的考核方式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是一張卷子決定一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實踐能力強的同學網站建設能力非常好,但是基本知識點掌握的卻不牢固,一張卷子就決定了這種學生的命運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考核方式不符合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們將考核分為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平時成績,主要的考核內容包括出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yè),考核的時間為平時,占總成績的20%;第二部為階段實踐成績,主要的考核內容為單元項目,在平時課堂考核,占總成績的20%;第三部分為綜合項目,主要的考核內容為整體項目,在18周考核,占總成績的40%;最后一部分為期末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為完成給定素材的網頁,在考試周進行上機考試,占總成績的20%。將成績分布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不僅是知識上還有職業(yè)能力、職業(yè)道德等。
3、教學過程遵循的原則
3.1 圍繞重點,適當取舍,注重關聯
雖然網頁制作課程中內容很多,由于課堂學時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各個知識點和技能都講解。Photoshop中設計部分包含了很多,只能介紹如何設計網站,怎樣制作導航,制作按鈕這些小技巧。將比較優(yōu)秀的網站設計圖拿過來,讓同學們參考成型的作品和優(yōu)秀的頁面進行模仿設計,在不斷的模仿中建立自己的風格。就像書法一樣,先進行臨摹,然后再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格。而對于其他方面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對于比較難的CSS樣式也是,先將<ul><li></li></ul>標簽實現的文字排版、圖文并排、導航欄等例子弄明白。可以將圓角邊的制作,1像素的邊的制作反復練習。對于DIV+TABLE+CSS的布局,也是要找那些優(yōu)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遵守W3c標準的網頁,讓學生從簡單到復雜進行模仿,反復的練習,直到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完成。同時也將真實的項目拿到課堂,讓學生們來做,遇到新的知識點就學習。對已經會的知識點,可以強化。這樣的學習效果很好。另外學科之間都是相同的,計算機軟件也是相關聯的,雖然具體的功能不一樣,但是操作都很像。要讓學生善于總結和發(fā)現。
3.2 學生本位
要將教師本位的思想徹底的轉變,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和中心。不能再像以前的授課方式,教師演示,然后學生跟著練習,結果是課堂會課后忘,沒有實際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以工作任務來組織課堂,教師先展示真實的工作任務,同學生進行分析任務,然后同學生討論分析,提示學生開發(fā)步驟。然后教師將知識點和技能進行講解。學生根據給定的任務,進行操作,直到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最后,對工作任務進行總結。布置課后作業(yè),進行知識鞏固。
4、結束語
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網頁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分析了網頁制作課程的“職業(yè)能力”,將職業(yè)能力對應到個項目中,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在做中學,圍繞真實的網站項目,在模擬的情境中實施教學改革。每個項目按照崗位需求和職業(yè)能力分解為多個學習任務,有效的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和職業(yè)能力結合起來,學生在課堂上就能體驗到公司中的真實任務,通過激勵政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網頁制作能力、網站管理能力、網站頁面元素處理能力,培養(yǎng)出符合企業(yè)需求的人才,實現了學校與社會的無縫。
參考文獻:
[1] 百度.職業(yè)能力.baike.baidu.com/link url=Va3ZYqgT_lDR04eptN5oecOEBjhHA7wxufETb-CQZuitluO7L5QpHugf21kICTWv3_E_rWALK006VQVF2WI--PJ8Cj3h_Ze7JSdgt4E31y8StNm4EjFwl07aAZ863D7y,2014.12
[2] 陳智慧.基于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高職文化基礎課程開發(fā)與設計[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8):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