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力電纜基本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工學;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在高職高專學校的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教學課程計劃中,第一學年為基礎課程教學,主要包括高等數學、電工學等,第二學年為專業課程教學,包括通信電纜、電纜工藝學、電力電纜設計原理等。作為職業教學的機電類專業,電工學是一門技術基礎課,其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所必需的電工和電子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以及崗位和職業變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教學中,學生對待電工學課程學習的認識與態度、方法與技巧方面,會有一些共性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力量。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了解到,大多數進入高職高專學習的學生認為第一學年的電工學基礎課程,根本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都是一些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考核時死記硬背,及格就行,這種認識決定了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中,不會主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靈活變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被動地學習。二是學生對電工學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應用了解不足。在筆者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接觸到大部分學生,對于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研究目標,專業所涉及到的應用領域,未來從事的工作方向都一無所知。作為高職高專層次的教學,基礎課程開設是為學生成為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礎知識,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知識儲備,專業課程開設是為學生掌握專業理論及應用技能,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一技之長。教學實踐表明,電工學的知識點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中具有很強的實應性,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關注,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二、電工學課程知識點應用分析
電工學課程與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相關聯的知識點主要有:單一參數正弦交流電路、感性負載與電容并聯電路和三相交流電路。
分析一——分析三相交流電路的延展。電工學教材中闡述到在現代電力系統中,從電能的產生,輸送到分配、應用,幾乎全部采用三相正弦交流電路。由三根相線和一根中性線所組成的輸電方式稱為三相四線制,通常在低壓供電系統中采用。只由三根相線所組成的輸電方式稱為三相三相制,通常在高壓輸電采用。知識點在電線電纜制造專業中的電力電纜設計原理課程中有所延展。首先,對于低壓配電系統,設計電線電纜時導體可以采用單芯、二芯、三芯、四芯或五芯的結構,以滿足配電系統運行時相線、中性線等系統要求。其次對于高壓系統,電纜導體一般可采用單芯或三芯結構,以滿足輸電系統運行要求。
分析二——探討功率指標的應用。在電工學教材中對于三相交流電路,不論負載采用星形聯結還是三角形聯結,如果三相為對稱電路,則表明各相負載的有功功率相等,則有P=UIcosΦ,可用于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電纜結構設計中,用來確定電纜型號規格。例如,當給出條件為三相交流系統,額定電壓64/110kV,溝道中平行敷設,傳輸總功率100MW,要求確定電纜型號規格。首先,根據計算公式,當電纜傳輸總功率達100MW,電纜設計用的導體間額定工頻電壓是110kV,功率損耗因數是0.8,推算出電流656A,根據64/110kV高壓交聯電纜結構,電纜導體截面積系列有240,300,400,500,630,800,1000,
1200,1600(mm2)系列,導體常用材料銅,鋁。根據電纜年最大負載利用小時數及經濟電流密度的關系(表1),考慮電纜適應用于高可靠性場合,確定采用銅導體,標標截面積500mm2。
其次,考慮電纜用于溝道中平行敷設,要求具有優良的防潮性和防水性,確定電纜采用密封性極好皺紋鋁護套及聚乙烯外護套,滿足使用要求。最后確定電纜型號規格是YJLW03—64/100kV 1×500mm2。
三、應把握的問題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對傳授知識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電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與學生先前的高中階段學習課程有明顯區別。對于新領域的學習,應針對學生先前的知識和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電工實踐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注重知識點與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應用相結合,通過知識點在專業中的應用案例,講清楚基礎知識在專業中和今后就業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應用前景。通過實際案例,告訴學生今后工作中,可能會遇到需自己獨立解決的問題,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聯系實踐的學習方式。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作為高職高專的機電類專業教師,要努力成為“雙師型”人才。“雙師型”教師即是講師,又是工程師。即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掌握實際使用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將基礎課程的知識點與專業課程應用相聯系,將書本理論和專業實際應用經驗相比較,再教會學生模索基礎與實踐的應用關系,體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感悟,通過教師自身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3.精心實施課堂設計。教師的備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在即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內容的條件下,教師的備課質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認真備課和善于備課,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條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問題。一是熟悉教材,強調基礎?;A課程開設在第一學年,它為第二學年的專業課程做準備,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理論知識儲備?;A概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需要牢固掌握的知識點,只有掌握了電阻、電容、電感、功率因數、三相交流電路等基礎概念,才能在電纜電纜制造技術專業課程如通信電纜、電力電纜設計原理等課程中應用自如,才能運用基礎知識推導出的相關計算公式,得出正確結論。二是確定重點,適應教學。針對學生的現狀,根據基礎課程教學的任務,實施教學活動。由于電線電纜制造技術有別于其他電氣產品的制造工藝。它不能用車、鉆、刨、銑等通用機床加工,甚至連現代化的柔性機械加工中心對它的加工亦無能為力。在課程教學中,找出與線纜專業相關的知識點,結合知識點在專業中的應用,摸索出學生易于接受,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4.提倡研討式、啟發式教學。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教育的中心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做到兩個轉變,即從傳統的“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從被動地“滿堂灌”轉變到“動手學”,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應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滿足學生的教育原則?;A知識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奠基工程,課程開設的目標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是使每位學生都具備一技之長,立足社會,服務社會。二是滿足學生的發展原則。針對電線電纜制造技術的獨特性,在課程學習中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量結合線纜應用實際,多舉知識點的實用案例,避免單純、枯燥的理論講解。充分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實物教學,組織學生完成電工學課程的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實踐教學中引入理論,用實踐知識來檢查理論,讓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還學會運用它去提高自身的技能。
參考文獻
[1]曹建林.電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關鍵詞】通信線路 發展 現狀 分析
通信系統中,由于通信線路大多數都鋪設在室外,這樣就會造成鋪設距離長,分布廣泛,不利于人工維護,特別容易受到自然環境中的影響,所以最容易出現問題。據相關統計,通信系統中的80%以上故障都是因為通信線路障礙造成的。因此,了解當前通信線路的現狀以及給出相應的對策,就特別地有意義。
一、通信線路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為影響以及偷盜線路。人為的影響主要是:重型機械在施工作業時因為操作失誤,以致撞斷支撐桿或掛斷線路等等突況。人為施工行為在時間上大多發生在天氣不好時,在地理位置上普遍發生在交通繁忙等路況下。從施工單位的心理上講,通信線路的受損大多是保護通信線路意識單薄所導致的。因為人們的常識很單薄,以為光纜等線路中會有較值錢的金屬材料,所以萌生盜竊之意。伴隨著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光纜基本知識的普及,由偷盜線路導致的故障已經在逐漸減少。然而,小部分人惡意破環通信線路的狀況依然會發生。
(二)施工作業不良規范。施工作業不良規范主要是:工作人員在安裝線路接頭盒時操作不認真,以致部分信號會接入、接觸不良;鋪設地過分彎曲,影響了線纜自身的性能;而且對于埋設在地下的通信線路,回填土層不準時,量不夠,結果土質結構發生變化,壓迫電纜,特別影響其通信能力。
(三)后期維護工作未能到位。在自然因素發生改變時,必須有必要對通信線路進行改進;對于在地表以下的線路,特別要考慮到地下水層的流向,注意防止線路受潮;因為工作人員經驗的不足導致維護工作未能到位,影響了通信線路正常運轉。
(四)光纜存在質量瑕疵。這類事故主要是光纜質的量存在缺陷;接頭盒設計十分不合理;施工時選材不嚴謹和光纜鋪設時不能夠真正地遵照作業規范操作,結果光纜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光纜本身的質量問題是指內部的一根或少數幾根光纖斷裂,很少會有出現大面積斷裂的情況。因此,出現這種故障時,如果在太大范圍的更換光纜,這樣會成本太高。所以在選材和施工時更應該盡量避免這種的情況發生。
(五)自然災害。很多自然災害都會特別嚴重地損傷通信線路,表現為:洪水會沖垮地低處鋪設的線路;臺風、泥石流等會造成線路支撐桿的倒塌;雷擊會導致光纜保護層的嚴重破壞,甚至會發生光纖變形熔斷的情況;地震也會容易導致地層下陷截面處的光纜的損毀,這種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二、確保通信線路安全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線路沿線巡監工作,及時搶修
日常維修時,不僅僅是按時地對通信線路進行監測,維護單位更要安排專業人員對通信線路巡視,及時發現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按時搶修,并且切實做好記錄;大致的搶修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應急搶修,臨時恢復和永久恢復。應急搶修就是利用備用光纜,在被損壞光纜的兩頭轉接并確保應急通信;臨時恢復和永久恢復區別不是特別大,主要區別體現在所用纜線和保證的通信具體時間。
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必須要加強專人監察的力度,堅決防止因氣候原因所導致的光纜通信事故。
(二)合理選配光纜。在選擇光纜時應該采取的原則就是既要保證通信的大容量需求,又要真正的避免浪費,絕對要杜絕為節約成本而使用偽略電纜;必須要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光纜材料,確保在施工和后期運行中不會出現任何安全問題,導致影響通信系統的正常工作;另外,對于比較特殊的路段例如山區等,可以依據需要在光纜外部加裝保護套,或選用防鼠光纜,防止小動物損壞通信路線。
(三)嚴格執行施工作業,加強線路保護。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照作業指導書進行施工作業:嚴格重視光纜接頭的切割工作,確保在無灰環境下進行切割,盡量避免受到污染;堅決杜絕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接頭,必須嚴格采用專業儀器測試加工出的接頭的傳輸損耗;盡量采取直線走向的方式方法,避免對光纜過分彎曲;在現實的施工過程中還應特別注意纜線的防水處理,在需要時要在外部纏繞防水膠帶,盡量避免雨水腐蝕光纜。
三、完善多種應急預案
線路維護的施工單位應該盡量完善各種突況下的應急方案,并且儲配充足大量的備用光纜,應該確保在發生故障時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應急搶修;維護施工單位應定期組織演習演練,需要加強職工應對、切實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能夠真正做到臨危不亂,調度合理;詳細了解各種施工、檢修儀器的使用方法,嚴格掌握測試、分析、接續、施工等必備技術。維護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培訓、交流等方式切實提高職工的素質。
四、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是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它的關鍵技術同步數字傳輸,異步轉移模式交換,光纖用戶環路等等已經日趨成熟,它們所依賴的傳輸通道的穩定和可靠,是整個通信網不能小覷的問題。伴隨著電力系統特種光纜技術的大力發展,憑借著電力系統的可利用資源,大力發展光纖通信的意義十分深遠。電力電纜是電力通信網的基礎設施,也是電網現代化和自動化的重要根基之一,同時也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根基之一。伴隨著通信行業的迅猛發展,存在于通信線路方面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了出來。所以,通信行業如何才能針對通信光纜線路的現狀,做好切實真正的維護工作,確保通信線路暢通無阻,真正促進通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就成為了通信行業面對的一道難題。
參考文獻:
[1]田華.基于瞬態響應的控制器參數自整定方法[J].信息與控制,1997(2).
[2]李玲,黃永清.光纖通信基礎[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9).
[3]王廣巖.電力通信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光通信,2003(8).
[4]黃俊華.電力架空光纜內光纖的造型[J].電力系統通信,2003(8).
所謂“雙元制”教育是指教育機構與企業聯合舉辦職業教育,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條件和優勢,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既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專業技術和技能以及解決職業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的一種教育模式。該模式是德國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國的企業中應用很廣。
傳統的中職教育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重“教(師)”輕“學(生)”。這種職業教育越來越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作為技術密集型、安全可靠性要求及其嚴格的電力企業,其生產技能人員數量性缺員與結構性缺員并存,尤其是基層一線的高技能生產人員嚴重不足。由此,廣東電網公司明確要求學校教育要轉向一線班組、轉向實用技能和操作、轉向表單、轉向企業所需。廣東省電力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本著對“廣東電網公司負責,對學生負責”的辦學宗旨,審時度勢,轉變辦學思路,明確定位,主動求變,找準著力點,大膽探索電力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雙元制”職教模式。
轉變辦學定位
面向“雙元制”教學改革是廣東省電力工業職業技術學校育人理念的一個重大轉變,相比面向社會的單一招生模式,校企聯合的“訂單式”招生模式乃大勢所趨。學校根據縣級供電企業的用工需求制定招生計劃,將辦學方向轉向供電企業,主要是為縣級供電企業培養和提供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的帶頭人;全面提升一線員工和農電員工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
轉變招生模式
學校和各地市供電局、縣級供電企業根據企業未來的用工需求,共同制定招生計劃,共同參與招生,實現傳統的、面向社會的單一招生模式向訂單式招生模式的轉變。
從2011年開始,學校進行了招生模式的改革。傳統招生模式僅由學校自主招生,企業只管等學生畢業后來招工?,F在進行招生改革,根據企業崗位特性,從源頭開始把關,招生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由學校和企業合作招生,共同進行基本知識能力測試、根據專業崗位要求進行身體和性格測試(由中介公司完成)和綜合面試,最后根據綜合測評結果進行公開招生,學生畢業時企業擇優錄用;二是由企業自主招生,學校配合完成招錄手續,學生畢業時學生隨即轉化為企業“準員工”,經1年見習期實踐鍛煉后考核合格后錄用。這兩種招生方式,企業充分參與其中,為后續共同培養技能人才創造了良好條件。
轉變教學模式
“雙元制”教改模式構建及運作
“2+1”或“1+1”的“雙元制”教學模式改革主要將原教學時段劃分成“學校2或1(年)”和“企業1(年)”兩 段?!皩W校2或1”為學校學習階段,主要采用“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企業1”為學生到企業生產一線、實訓基地進行項目式的實操訓練、技能鑒定和職業實踐。其模式及運作如圖1所示。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操能力為重點,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校企有機互動的培養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突出實踐環節,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廣東省電力工業職業技術學?,F已與廣東電網公司及有關電力企業就人才培養開創了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廠中?!钡男F蠛献髂J健ⅰ靶V袕S”和“生產實訓中心”的校企合作模式、“訂單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工種技能鑒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指令性定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運行模式如圖2所示。
專業設置調整
針對縣級供電企業急需人才的需求,學校將全日制專業調整為: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與檢修專業,變電運行與檢修專業,供用電技術專業(面向營配方向)三個主干專業,重點培養變電檢修工、用電檢查員、裝表接電員、抄核收、電能表修校員、用電客戶受理員、送電線路工、配電線路工、電力電纜工等崗位的實用型技能人才。
“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方法
“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法是指將教學內容模塊化,由一體化教師,采用一體化教材,在一體化教室里同時進行理論、實驗、技能(操作)一體化教學。
“教材一體化”修編
學校原校本教材理論性較強,針對性較差,與現場實際脫節,以至于學生畢業后進入現場,難以利用學過的知識順利開展工作。為此,學校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結合縣級供電企業的現有設備和崗位需求,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并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及供電企業需求逐年進行改善,完成了《變配電所二次部分》《輸配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用電營業管理》等16門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工作并投入使用。
根據教學大綱,針對供電企業的技術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改變傳統教學理論性、體系性強、探索性弱的弊端,充分利用掛職任教內訓師資源,根據不同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要求,緊貼實習,建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模塊化教學,編寫更具針對性的校本教材、規范。利用豐富的實例介紹相關專業知識,使其更貼近于現場實際,讓學生真正能夠學懂、學透,真正了解一線工作,以便在畢業后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工作狀態。
“教室一體化”改造
為了配合模塊式一體化教材的使用,將傳統的理論課室、實驗室、實訓室整合為一體化教室,便于教師將知識與實驗、實操聯系起來教學,學生可以先體驗、再學習,后操作,充分符合人的認知規律:感性――理性――實踐。2013、2014年,學校開展了學生技能競賽活動,以比帶練、以賽促學。
“教師一體化”培養
進行一體化教學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既懂理論又熟悉實際,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技能(操作)的指導者。因此,一體化教學必須有一體化的教師。在學校既能進行理論教學,又能進行實驗、實訓教學,在企業能對員工知識和技能進行再提高培訓。即將傳統的教師培養成“雙師”型,最后達到“三師”型的復合人才。
畢業實習方式創新
電力學校打破傳統的實習方式,以校內實操項目實習為基礎,供電企業跟班為支撐點,實行“先實習,后跟班”的實習方式。學生的一年實習時間,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第一學期)在校內實操實習;第二階段(第二學期)到供電企業跟班學習。2011年,中心(電校)安排全體畢業生進入供電局、黃埔電廠、校內等10個點進行實習。2012年,中心(電校)采取擇優原則,將畢業生中成績較好的一部分按專業劃分,送入地市供電局進行實習。2013年,中心(電校)采取新的實習模式,將班級全部拆分,按照專業人數比例,重新組成新的班級,新的班級包含3個不同專業,一并送入縣級供電企業進行實習。2014組織全體畢業生到各地市供電局實習。
人才評價方法改革
廣東省電力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培養及人才評價納入廣東電網公司人才評價體系之中,建立校、企、政(勞動廳技能鑒定站)三位一體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由學校評定,畢業實習成績由實習單位(各供電局實習點)評定,最后通過勞動廳授權的電網公司各局職業技能鑒定站進行技能鑒定,三者最后綜合測評,測評結果作為學生評定優秀畢業生和推薦學生到供電企業就業的主要依據。在校學習成績和畢業實習成績將傳統的結果性評價,改革為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更加適合技能型人才的評價。
實踐證明,“雙元制”教學改革即是將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學校與企業進行最優的結合,是職教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2011年實行“雙元制”教學改革以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多數被縣級供電企業錄用。2014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5%,其中200多名被公司招聘到縣級子公司工作,5名考上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深造。
“從2009年起,我們就從電校引進技能型人才。自從2011年雙元制教學改革實施后,近兩年招的畢業生動手能力明顯增強了?!睆V州南方電力集團電安建設公司領導表示,“比起同樣起點的其他新員工,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對設備也比較了解,適應得更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