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瓜栽培技術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選擇抗寒、抗病、高產,且結瓜節位低的品種長春密刺和新泰密刺。
二、培育壯苗
1、育苗期:常規育苗播種期為2月20日左右,在溫室育苗。
2、營養土配制:腐熟有機肥、田園土、細爐灰按5:4:1比例配比。每立方米營養土中加入尿素0.5公斤,磷酸二銨1~2公斤混勻。
3、浸種催芽:用55℃水進行溫燙浸種10~15分鐘,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待水溫降至25℃后,繼續浸種7~8小時,洗凈撈出,放在28~30℃下催芽,約10~12小時左右,即可張嘴或露出胚根。
4、播種:有播芽法和移瓣法
播芽法是將出芽的黃瓜種子直接播入營養缽內(紙筒或營養土塊,營養面積8×8厘米),播種前先澆透底水,每個營養缽內播1~2粒種子,上面覆蓋1厘米厚的細土。
移瓣法是把出芽的黃瓜種子先播在裝有砂子、鋸沫或稻殼的木箱里,上蓋1厘米厚細砂,再用塑料布蓋上以保持濕度。
播種后出苗前溫度控制在28~30℃,出苗后降溫,白天25℃,夜間13~16℃。
5、壯苗的標準:根系發達,莖粗節間短、葉厚、色濃綠,長出4~5片真葉,頂花帶蕾。
三、定植
1、定植期:棚內氣溫穩定在5℃,表土定植層溫度穩定在10℃時,即可定植,單層棚安全期在4月20日左右,如用多層覆蓋和臨時加溫措施,可提前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
2、定植密度:壟作株行距為60×30厘米,畦作栽一行,株距為18~20厘米,畝保苗3700株左右。
3、定植方法:大棚要秋翻地,深翻消滅病菌和地下害蟲。結合整地,畝施有機肥7.5~10噸,過硫酸鈣20~30公斤。三月上旬扣棚(有前作的二月下旬扣棚)烤土,翻一次,糞土混合均勻,整平耙細,打成60厘米壟或一米寬畦子。定植前5~7天覆蓋地膜。
四、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定植后到根瓜座住后要適當的控水,少放風、增溫、保墑,并勤松土,增加地溫,白天保持25~30℃,夜間保持13~15℃。
2、加強通風,肥水管理
根瓜采收后,開始加強通風,采取大水大肥管理。(1)通風:加強放風,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以內,五月中旬以后根據當天晚間最低溫度進行放夜風。注意開始放風時不論白天放風或放夜風,要放頂風,不宜放底風。當最低溫度10℃時,日落后通風1小時,11℃時通風2小時,12℃通風3小時,13℃時開始整夜通風。這樣放風既滿足了黃瓜對夜溫的要求,又達到了生態防治霜霉病的目的。(2)水肥管理:進入盛瓜期(6月中旬)晴天每隔3~4天灌一次水,保持地面濕潤。根瓜采收后溝施尿素每畝10公斤,進入盛果期要隔水追肥,即6~7天追一次速效性化肥,每次畝追10~15公斤或腐熟大糞稀每次畝施500公斤,有條件的地方,在生長前期增施二氧化碳氣肥。
3、摘心:當主蔓長到25~30節,株高1.6~1.7米時,進行摘心,促使結回頭瓜。
回頭瓜:摘心以后的植株可在葉腋間重新形成雌花或長成新的側枝,新形成的側枝一般在第一葉腋間即著生雌瓜。這時再將側枝生長點打掉,留兩片葉制造營養。
五、病蟲害防治
查看更多《吉林蔬菜》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吉林蔬菜》編輯部
致富經典
(1)地膜覆蓋糯玉米復種大白菜栽培技術 韓延海
(3)優質干制辣椒高產栽培技術 羅剛
(5)綠菜花優質高產種植模式 于淑賢
(6)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張相波
(7)黃瓜連作障害的解決方法 無
(8)春大棚水果黃瓜無公害生產技術 王遲 張亮
(9)日光溫室銀條王菜豆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宋衛麗
(10)日光溫室冬春茬甜椒生產栽培技術 邢吉民
(12)日光溫室苦瓜早熟高效栽培 孫曉梅
(13)吉林省菜豆周年生產方式及大棚早熟高產栽培技術 徐麗鳴 辛焱
(14)春季蔬菜育苗管理措施 無
(15)無公害甜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 叢淑艷
(16)春早熟黃瓜——秋延遲番茄高效栽培模式 左愛華
(17)西瓜長季節設施栽培模式 郭雷 鄒志國
(18)大棚草莓、春番茄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王恒坤
(19)春季日光溫室蔬菜管理 無
(20)胡蘿卜春季拱棚栽培技術 無
(21)溫室蔬菜生產間作套種栽培模式 張作鵬 杜寶芝
(22)棚菜嫁接育苗強勢抗病優質豐產 馮國明
(23)櫻桃番茄春季無公害生產 王冬梅 王影玲
(24)大蔥高產高效種植及其營養價值 單成偉
(26)塑料拱棚綠蘆筍早熟栽培技術 鄭恩鐵
(27)新生活的主流蔬菜——蘆筍 無
(28)氣候條件對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影響及措施 李艷明
(28)如何防治黃瓜缺鎂癥 無
(29)大棚春茬黃瓜、夏番茄套種蕓豆生產技術 杜春影
(30)保健時蔬:黃秋葵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張秀玲
(31)刺嫩芽莖段溫室反季節生產技術 無
(32)食用百合無公害栽培技術 無
(34)早春大棚番茄多層覆蓋高產栽培 無
植物醫院
(35)胡蘿卜生產中常見病害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張宏遠 張秀玲 曹友文
(36)蔬菜主要病蟲害春季綜合防治要點提示 趙寶貴
(38)大棚草莓常見病害發生與防治措施 王宇航
貯藏加工
(39)黃瓜的貯藏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無
食用菌栽培
(40)鳳城地區香菇生產技術 高芳
專家論壇
(42)丹東地區藍莓發展現
、存在問題及對策 呂春波 劉娥 郭軍 武翠 孫羽
(44)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防止蔬菜污染的基本對策 李智勇 趙桂萍 蘇國生 劉永明 姜雅娟 劉淑哲
(46)43%好立克懸浮劑防治馬鈴薯早疫病田間藥效試驗 張新玉 馬倩 劉欣玲
自然與生活
(47)適合十二星座辦公室開運植物 無
(48)藍百合種植及鮮切花技術 曲哲
(49)城市行道樹的整形修剪技巧 李紅花 王敬穎
(50)種植奇花可致富 無
(51)花木品種的退化與防止技術措施 李強國 樸勇建
(52)花卉調節辦公場所的“加濕器” 無
新農村建設
(53)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李丹
(55)圖書館的管理工作與服務創新 劉悅
無
1 影響黃瓜產量的因素
1.1 水分
黃瓜是喜濕作物,對干旱的耐受力相對較低。但若水量過多,則容易造成根部潰爛,影響其正常生長。通常情況下,栽培黃瓜的土壤,保持濕度在95%到85%之間即可。而空氣濕度則按照白天與夜間的不同,應分別控制在80%和90%[1]。在黃瓜的各個生長階段中,對水分供給有著不同的要求。一般來說,發芽階段的黃瓜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此時土壤濕度也應控制在90%之下。初花階段對水分的要求相對較少,可適當降低土壤含水量,避免漚根和徒長現象。在節瓜階段,果實內需要大量水分填充,因此應該結合黃瓜長勢,分多次進行澆灌,并對單次灌水量進行控制。
1.2 溫度
相比其他常見農作物而言,黃瓜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要高。據研究顯示,只有在12℃以上,黃瓜才能生長。只有在25℃以上,黃瓜的光合作用效果才能顯現,其生長速度與結實效果才能達到最優。若溫度不足12℃,則黃瓜的生長發育速度會有所下降,并且其生理活動也會出現相應的失調,不利于結實。而若溫度低于10℃,則有可能形成凍害,造成黃瓜秧凍傷或凍死。在35℃以上的溫度環境,黃瓜的呼吸作用會加強,那些因光合作用而獲得的養分,會受到呼吸消耗的影響而流失,致使生長速度下降。而40℃以上,則會導致黃瓜細胞中原生質的流動停止。
1.3 養分
栽培黃瓜,應盡量選擇保水性好、透氣性好的土壤。并且要求土壤粘性應適中。此類土壤對結瓜和壯苗都比較有利。黃瓜的生長,需要吸收一定量的鉀元素,其次為氮元素。而對其他諸如鈣、鎂元素等的需求量相對較少。因此,在選土選肥時應注意為黃瓜補充。
1.4 光照
黃瓜是喜光作物,但對光照的需求量并不多。但在一些特殊的生長時期,還是應保證黃瓜受到充足的光照。例如育苗階段,保持光照充足有助于壯苗。在結瓜階段,有助于黃瓜結實。此外,與所有植物同樣,充足的光照能促進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對黃瓜幼苗,保持日照8小時左右,能促進其雌花分化[2]。
2 黃瓜高產栽培技術
2.1 控制播種與催芽
黃瓜的播種時間可以選在春(1-3月)與夏(6-8月)兩季,只要在當前的溫度環境下,能使種子順利發芽即可。如果選在春季播種,而氣溫相對較低。則可采取浸種催芽的方式進行育苗。催芽應使用50℃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達到10分鐘。而后將種子撈出,并以30℃溫水浸泡5小時。瀝水后保持28℃恒溫20小時,即可進行發芽。
2.2 控制施肥與灌溉
以綠色肥料作為基肥,為黃瓜補充微生物和其他營養元素所需。每畝基肥用量在2500kg即可。觀察真葉,當達到2片以上時,以尿素作為主要肥料進行追肥,每畝用5.5kg即可。并保持追肥時間為半個月一次。苗期的水分應根據天氣情況,進行合理控制。在晴天,應適當淋水。在旱時,應每周進行1到2次的透水灌溉。
2.3 控制搭架與除草
搭架時間應選在秧苗卷須時,為增加光照和透風程度,避免黃瓜結實后落地??刹捎萌俗旨苓M行合理布置。為確保植株能夠均勻度分布,因此每周應進行2次左右的引蔓。將側蔓生長超過8節的部分剪除。將主蔓生長到30節之上的部分剪除。采用適量的除草劑,將雜草去除,防止秧苗養分被奪。
2.4 預防畸形瓜
在生長期應注意氮元素的補充,保持養分與水分供應充足,并進行人工授粉,防止出現尖頭瓜??稍谥仓耆~面上噴涂0.3%磷酸二氫鉀,避免出現大肚瓜。可使用牙簽扎蔓,糾正彎曲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淡季蔬菜;市場管理;栽培技術目前,我國蔬菜產業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比較效益下降。一方面是蔬菜生產面積大,產品總量大,質量檔次不高,菜價上不去;另一方面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與往年的生產效益比較有所下降。二是消費者對質量和花色的要求越來越高,品種、質量、時間差的競爭越來越大。針對這樣的市場,我們必須探索出適宜本地實際、行之有效的淡季蔬菜生產、流通的模式,不斷提高蔬菜品質。
淡季蔬菜是指在12月前后播種,次年4、5月收獲的蔬菜,其栽培主要是利用低海拔的溫熱資源,采取地膜育苗、移栽等保護措施,防止霜凍,提早成熟,以獲得效益。發展淡季蔬菜是解決淡季市場蔬菜供應不足的主要途徑。為提高淡季蔬菜的產量、品質和效益,筆者就淡季蔬菜的栽培技術要點作簡要探討:
1 品種
良種是獲得優質、高產的基礎。在品種的使用上,一要選用優良的品種,二要以效益較高的番茄、茄子、辣椒等品種為主,適當搭配其他良種。
2 整地
無論苗床地還是移栽地,都要經過精細整地.做到深翻碎垡、溝直墑平雜草光。苗床地要選擇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塊,每667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0kg后做畦;移栽地可每667施農家肥2~3t做基肥或結合施適量的氮、磷、鉀肥做塘肥。墑(畦)寬視薄膜寬度和蓋膜方式而定,一般育苗的采用厚4絲以上的薄膜,移栽地用厚0.8~l.5絲的薄膜,寬1~2m,小拱棚育苗畦寬0.6~1.3m,平畦覆蓋的移栽畦寬0.8~1.6m。
3 育苗與管理
3.1 播期
結合當地氣候和經驗,一般于12月至次年1月播種。番茄、茄子、辣椒、黃瓜采取撒播薄膜育苗,青筍瓜打塘直播小拱棚栽培。
3.2 蓋膜
播種后即可蓋膜。用竹片、木棍等材料在畦面搭成小拱架,拱高0.25m左右,青筍瓜拱高0.5m左右。將薄膜緊貼拱架覆蓋,四周用細土壓緊封嚴,使之不漏氣。
3.3 管理
為利于種子出苗,防止小苗受凍和培育壯苗,苗期管理特別重要。
3.3.1 肥水管理
播種后要澆足底水,覆蓋lcm左右厚的細土肥,以后保持畦面潮濕。施肥時結合施農家肥最好施少量的化肥,澆水施肥后要注意把薄膜蓋嚴。
3.3.2 保溫和通風透氣
播種后要保證畦內有較高的溫度,這樣有利于種子出苗,但溫度也不能過高。若天氣比較寒冷、氣溫低,可夜間在小拱棚膜上加蓋草席和雜草,增加膜內溫度,白天再把覆蓋的草席或雜草除去,以增加光照。幼苗出土后很容易徒長,要注意及時通風。一般畦內溫度:番茄白天控制在20~25℃,夜晚以l0~15℃最適宜;茄子白天溫度在25℃左右,夜晚為17~20℃;辣椒畦內溫度為20℃以上;黃瓜維持畦溫25℃以上。溫度過高時,可于白天把小拱棚兩頭的膜翻一開口進行通風,降溫后再蓋嚴。
3.3.3 煉苗
為使膜內小苗適應以后的移栽,在移栽前一周,白天可把薄膜揭去,晚上再蓋上,逐步減少蓋膜時間直至完全撤除薄膜(番茄小苗4葉時煉苗)。
4 移栽與管理
4.1 移栽期與移栽密度
番茄:幼苗6~10片葉時開始現蕾,現蕾時開始移栽,每667定植3000株左右。
茄子、辣椒:6~7片葉時開始移栽,每667定植3000~3500株。
黃瓜:每667直播l00塘,每塘3棟,每667300株。
4.2 蓋膜
在移栽地開溝整理、人工打塘、肥施于塘中后,把薄膜平鋪在墑面上,四周用細土壓緊,對塘劃開10cm左右長的“十”字形口子,選擇粗壯、節間短、顏色深綠的苗栽于塘中,用細土把薄膜開口封嚴,青筍瓜直播須加強蓋膜管理。
4.3 管理
番茄、茄子、辣椒、黃瓜移栽后要澆足定苗水,以后視土壤水分狀況澆水2~3次,中耕2~3次,結合中耕追肥2~3次。―般每667每次追施尿素10~15kg或追施人糞尿。辣椒移栽初期氣溫較低,要注意少澆水、勤中耕;黃瓜施肥應掌握“次數多、用量少、兩頭控、中聞促”的總原則,除苗期施肥1次外,盛果期每隔7~8d追肥1次,追肥與澆水交替進行;青筍瓜煉苗后每隔10d左右施肥1次。
番茄在結果前要進行搭架,黃瓜定植后即可支架,定期進行修枝整形,除去根部老葉和弱枝,以利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照。
進入雨季后都要進行培土開溝,以便及時排水。
5 病蟲防治
蔬菜的病蟲害較多,從播種開始就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發現后要及早防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蔬菜的高產豐收。
參考文獻
[1]山東農業大學主編.蔬菜栽培學總論[J].農業出版社,2000.
[2]葛小光.蔬菜育苗大全[J].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張國寶.秋淡季蔬菜生產實用技術[J].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中國菜豆育種研究進展(2.1)
番茄對鹽脅迫的反應及其耐鹽性鑒定的研究進展(4.1)
蘿卜主要性狀遺傳規律的研究進展(4.5)
野生蔬菜的研究現狀(4.9)
蔬菜農藥殘留問題的研究進展(4.13)
結構植物學在茄子單性結實選育上的應用進展(6.1)
昆蟲生態學的研究進展(6.4)
昆蟲對農藥抗性的研究進展(6.7)
淺談廣東省揭陽市主要蔬菜品種資源現狀(6.10)
茄子的藥用價值及機理研究進展(8.1)
花椰菜游離小孢子培養研究進展(8.4)
蔬菜抽薹的遺傳規律及機理研究(8.7)
蔬菜對重金屬元素的吸收和積累研究進展(10.1)
莼菜資源利用研究綜述及展望(10.7)
蘿卜的研究價值及開發應用前景(10.11)
富硒蔬菜的研究現狀(10.14)
蕓薹屬作物抽薹開花調控途徑的研究進展(12.1)
嫁接對甜瓜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12.4)
奉化芋艿生產研究進展(12.8)
分子標記在我國黃瓜遺傳育種中的應用(14.1)
蕨菜的營養價值及開發前景(14.6)
印度尼西亞食用魔芋資源分布及產業發展(14.9)
我國茭白鞘葉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16.16)
荸薺皮的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進展(16.21)
ISSR標記在芋遺傳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前景(16.23)
我國甜瓜白粉病研究進展及生理小種的初步鑒定(18.1)
種子純度研究現狀與發展(18.6)
大白菜游離小孢子培養技術研究進展(20.1)
南瓜實蠅特性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20.7)
高壟覆膜滴灌栽培技術研究概述(22.1)
嫁接對西瓜抗性和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進展(24.1)
育種研究
12個黃瓜雜交組合比較試驗(2.6)
少籽西瓜荊雜18的選育(2.9)
球莖甘藍小孢子培養胚誘導和植株再生研究(2.11)
早熟網紋甜瓜留種節位研究(2.14)
辣椒新品種長辣1號的選育(2.16)
白水生姜組培脫毒及離體快繁體系建立研究(4.17)
小白菜和菜薹細胞質雄性不育類型的分子鑒定(4.21)
南瓜雜交制種大棚立體栽培密度及留瓜方式試驗(4.25)
茄子新品種紅妃的選育(4.27)
高原夏季青花菜品種引進篩選試驗(4.31)
早熟白皮綠肉甜瓜品種銀蜜的選育(6.12)
早熟抗病苦瓜新品種潭白一號的選育(6.15)
草莓葉柄再生不定芽的研究(6.17)
二倍體與四倍體寶塔菜的可溶性蛋白質凝膠電泳分析(6.20)
PEG對胡蘿卜花粉離體培養的影響(6.22)
溫室專用迷你黃瓜主要農藝性狀的配合力分析(6.25)
溫室專用迷你黃瓜若干性狀的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8.11)
幾個大白菜親本性狀遺傳力的試驗研究(8.14)
蘿卜與大頭菜屬間雜種胚的離體培養(8.18)
茉莉花愈傷組織誘導及懸浮細胞培養(8.21)
馬鈴薯塊莖組織特異性啟動子GBS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8.25)
無籽西瓜新品種健旺臺新一號的選育(10.18)
白蘿卜新品種雪玉2號選育(10.21)
白藍4種不同外植體組織培養再生能力的效應(10.23)
甘薯主要數量性狀的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10.25)
不同國家菜豆核DNA ITS序列分析(10.28)
苦瓜強雌系嶼強-2的選育及利用(12.12)
早熟苦瓜新品種翠中翠的選育(12.14)
早熟辣椒新品種揚椒2號的選育(12.16)
烏塌菜V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異和聚類分析(12.18)
不同榨菜(莖瘤芥)雄性不育資源的育性鑒定(12.21)
NaCl溶液克服蘿卜自交不親和性研究(14.14)
辣椒基因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研究(14.17)
滲透壓對馬鈴薯種質試管保存的影響效應(14.20)
線椒新品種黔椒8號的選育(14.24)
線椒新品種黔椒5號的選育(14.26)
子蓮種子離子注入誘變效應的初步觀察(16.40)
30份蓮種質資源的RAPD遺傳多樣性分析(16.42)
北疆高寒地區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的引種試驗(16.46)
子蓮第三次航天搭載優良變異單株的選育(16.49)
芡實花部形態和開花習性研究(16.53)
早中熟芋新品種鄂芋1號的選育(16.55)
滇東地區水生蔬菜資源在金華的適應性調查(16.57)
優質抗病網紋甜瓜新品種紅珍珠的選育(18.11)
韭菜引種試驗的灰色關聯度分析(18.13)
佳美苦瓜純度的SRAP鑒定(18.16)
花椰菜新品種浙801雜交種純度的SSR鑒定(18.18)
大蒜組織培養快繁技術的研究(20.13)
優質早熟西瓜新品種蘇蜜6號的選育(20.16)
中晚熟黑皮冬瓜黑雜1號的選育(20.18)
大白菜新品種金秋90的選育(20.20)
灰色關聯分析在耐熱甘藍品質育種中的應用(22.5)
牛心甘藍新品種探春的選育(22.9)
西瓜F2群體大小及選擇技術研究(22.11)
茄子新品種淄茄一號的選育及制種技術要點(22.14)
草石蠶莖尖脫毒培養及良種繁育體系(22.16)
單茬茴香新品種德豐的選育(22.21)
新型白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鑒定及利用研究(24.5)
高辣椒素含量航天辣椒桂航一號的選育(24.8)
辣椒不育系制種與可育系制種相關性狀的比較研究(24.10)
栽培與生理
不同采摘期對黃秋葵果實性狀和品質的影響(2.18)
不同嫁接方法對西瓜嫁接工效、嫁接苗生長和果實品質的
影響(2.21)
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對海南哈密瓜生長、產量及果實品質的
影響(2.24)
拌種對中早熟馬鈴薯LK99光合參數、干物質積累的影響(2.27)
鎘脅迫下硫元素與肥料交互作用對鎘在茭白各器官中積累的影響(2.31)
春季青梗小白菜品種比較試驗(2.34)
外源Ca2+對鹽脅迫下甜瓜葉片氣孔開度的調節(2.36)
漢中地區早薹蒜品種比較試驗(2.40)
春季設施豇豆品種比較試驗(2.42)
甘肅張掖露地春花菜品種比較試驗(2.45)
岷江上游地區春蘿卜品種比較試驗(2.47)
塑料大棚山藥珠芽快繁種薯密度研究(2.50)
黃瓜葉柄橫切結構的數量特性研究(4.33)
不同種類地膜覆蓋對辣椒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4.36)
不同栽培方式及種植密度對辣椒產量的影響(4.39)
不同灌水次數對溫室黃瓜耗水規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4.43)
南寧市大棚早春越夏種植水果黃瓜的小氣候評價與調控(4.47)
防蟲網室內蔬菜種子出苗率試驗初報(4.51)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6.28)
莖瘤芥保鮮技術的研究(6.32)
加拿大蓬水提液對甜白菜和油菜幼苗化感作用(6.35)
南通地區設施專用型辣椒品種比較試驗(6.38)
番茄/馬鈴薯嫁接對番茄生長和果實形狀的影響(6.41)
低溫弱光對西葫蘆葉片解剖結構的影響(6.44)
不同株距處理對辣椒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影響(6.47)
不同灌水量對日光溫室番茄土壤水分變化的影響(6.49)
不同種植密度對華甜玉3號玉米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8.28)
小黃瓜不同基質及不同規格穴盤育苗試驗(8.31)
外界因素處理對吊瓜種子發芽率的影響(8.34)
多效唑和矮壯素對冀張薯8號產量的影響(8.37)
防落素在保護地甜瓜栽培上的應用試驗(8.40)
南通地區番茄品種比較試驗(8.42)
不同顏色櫻桃番茄礦物元素分析(8.44)
貴州地區干椒品種對比試驗(8.47)
冬種北運豇豆新品種比較試驗(8.50)
西寧設施溫棚黃瓜品種篩選試驗(8.52)
辣椒新品種濮椒一號配套栽培技術研究(10.31)
SA處理對黑果龍葵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10.34)
不同化學試劑處理對茄子陳種子發芽力的影響(10.36)
青霉素處理對陳豌豆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10.40)
遼沈Ⅲ型溫室青椒生長情況的時空差異性分析(10.43)
番茄樹型栽培營養及植株調控試驗(10.47)
河西走廊日光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辣椒品比試驗(12.24)
南通地區甜椒品種比較試驗(12.26)
不同浸種方式對辣椒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12.29)
人工老化和PEG滲調修復對黃瓜種子浸泡液電導率及種子萌發的影響(12.31)
青霉素對老化雪里蕻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12.34)
不同規格穴盤育苗對大白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12.38)
不同育苗方式對芹菜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12.40)
甘肅河西走廊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辣椒不同播期對其產量的影響(12.43)
浙江冬季大棚不同覆蓋方式保溫效果研究(12.46)
大蔥新品種引種篩選和適應性試驗(14.28)
響水縣淺水藕品比試驗(14.31)
秋茬青梗小白菜品種(系)比較試驗(14.33)
直播和育苗移栽對豇豆生長和產量的影響(14.35)
不同種植模式對旱區馬鈴薯產量的影響(14.38)
溫室栽培對茭白生長與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16.27)
雄茭、灰茭、正常茭形態指標及光合特性研究(16.31)
種藕質量對子蓮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16.34)
60Co-γ輻射對茭白葉片光合特性和熒光參數的影響(16.36)
淺水蘇芡露地高產栽培技術(16.101)
芡實新品系蘇芡雜2號品種特性比較試驗(16.103)
川東地區淺水藕栽培關鍵技術(16.107)
洪湖蓮藕高效栽培模式三例(16.109)
雙季茭―長豇豆高效水旱輪作栽培模式(16.110)
雙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術(16.112)
紅芽芋―蕹菜高產栽培技術(16.114)
對應城市一菜用睡蓮種植戶的調查(16.116)
荸薺新品種特征特性及高產高效栽培關鍵技術(16.117)
設施蔬菜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技術初探(16.119)
浙北茭區雙季茭白新品種龍茭2號栽培新技術(16.122)
漢川市水生蔬菜高效種植模式分析(16.124)
楚魔花1號魔芋區域性試驗研究(18.20)
海南省中小果型無籽西瓜品種比較試驗(18.24)
安徽湖陽芡實梗高產高效種植技術(18.28)
南通地區大棚A級綠色食品西瓜栽培技術(18.29)
涪陵早市青菜頭(鮮榨菜)高產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18.32)
甜玉米規范化穴盤基質育苗技術(18.34)
南京地區早熟西瓜工廠化嫁接育苗技術集成(18.36)
超甜玉米金湘甜5號高效栽培技術(18.39)
銀川平原地區春種胡蘿卜套種秋番茄復種花椰菜栽培技術(18.41)
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栽后管理應注意的問題(18.44)
辣椒化感作用優勢組分評價及GC-MS鑒定(18.46)
長豇豆莢果發育過程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18.49)
武漢地區GP-C825型農用單棟鋼架大棚的建造要點(20.22)
沛縣大棚西瓜三膜覆蓋嫁接栽培技術(20.24)
青花菜―慈姑/荸薺水旱輪作高效種植模式(20.26)
塑料大棚雜交辣椒制種栽培技術規程(20.28)
辣椒漂浮育苗技術的研究及應用(20.31)
春季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20.34)
春播甜玉米品種比較試驗(20.37)
不同水培方式對草莓結果及果實品質的影響(20.39)
不同整枝方式對管棚越夏栽培番茄生長的影響(20.43)
江蘇沿海地區黑番茄品種比較試驗(20.47)
聚乙二醇和甲基托布津對菠菜陳種子發芽及田間成苗的影響(20.50)
天津地區設施中果型番茄春茬比較試驗(22.23)
貴州高產優質干椒新品種篩選試驗(22.25)
華南地區中晚熟菜心冬季品種比較試驗(22.28)
貴陽夏秋延晚黃瓜品種比較試驗(22.30)
浙南地區高山大棚茄子引種比較試驗(22.32)
南京地區草莓保護地栽培品種比較試驗(22.34)
莖節數、株距和覆土深度對蕺菜莖段發芽的影響(22.36)
高溫脅迫對菜心農藝性狀的影響(22.39)
不同貯藏處理對辣椒種子發芽的影響(22.44)
大蒜各器官的生長發育與二次生長的相關性探討(22.47)
高寒地區露地娃娃菜栽培技術(22.49)
早春厚皮甜瓜優質無公害保護地實用栽培技術(22.51)
特早紅扁豆大棚特早熟高效栽培技術(22.53)
沿海地區雙大棚內保溫西瓜春提早栽培技術(22.54)
貴陽低海拔山區次早熟西葫蘆―延晚熟番茄―冬季白菜薹周年高效生態栽培模式(22.57)
蘇椒5號(博士王)辣椒采收分級包裝技術規程(22.59)
山東聊城靈芝山藥高產栽培技術(22.60)
貴州露地草莓栽培品種比較試驗(24.12)
白子菜不同器官營養與藥用成分的測定與分析(24.14)
不同采收期及后熟處理對辣椒種子質量的影響(24.18)
攀枝花地區菜豆品系播期密度綜合試驗(24.20)
高山栽培密度對曉豐甘藍產量及效益的影響(24.23)
不同低溫處理對甜瓜幼苗生長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24.25)
不同防蟲網覆蓋對網室小氣候及青菜生產的影響(24.30)
不同嫁接方法對甜瓜枯萎病抗性的影響及其生理響應(24.33)
高寒地區溫室791韭菜高產栽培技術(24.38)
淮安櫻桃番茄粉娘采收分級包裝技術規程(24.40)
黃淮地區小果型西瓜日光溫室立體栽培技術(24.41)
西北地區冬春黃瓜嫁接苗工廠化生產技術(24.43)
草莓套夾種春、秋玉米高效栽培模式(24.44)
成都市折耳根高產栽培技術(24.46)
土壤肥料
有機態硼肥對小白菜幼苗生長及品質的影響(2.52)
高寒地區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2.55)
幾種有機廢棄物組合基質對黃瓜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2.59)
錳肥對莧菜生長及品質的影響(4.53)
兩種食用菌菌絲體對鐵元素富集能力分析(4.57)
硫對大蒜生長發育及根系活力的影響(4.60)
鋅、硼對大白菜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4.63)
大中微量元素配施對隴薯5號養分吸收及品質的影響(6.52)
發酵豬糞對設施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6.57)
不同施肥量對早春甜玉米生長與產量的影響(6.60)
生姜施用生物鉀肥增產效應初探(6.62)
不同形態氮肥對辣椒產量與氮肥利用率的研究(8.55)
亞硒酸鈉葉面噴施對蒜黃生長與品質的影響(8.58)
不同施肥水平對宏大1號冬瓜經濟性狀的影響(8.61)
氮肥用量對大棚萵苣產量及產值的影響(8.63)
定植密度與復合肥互作對辣椒產量的影響(8.66)
氰胺化鈣處理甜瓜連作地土壤試驗(10.51)
葉面噴施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對不同氮水平小白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10.53)
葉面追肥對蘭州百合植株生長及鱗莖產量的影響(10.59)
硫酸鉀復合肥對淮安大棚辣椒產量的影響(12.49)
日光溫室有機土壤栽培對番茄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12.51)
3年生蘆筍日光溫室秋冬茬有機土和普通土栽培產量對比試驗(12.54)
播前不同肥料基施對中早熟馬鈴薯LK99 氮素吸收規律的影響(12.57)
控釋肥料對中蔬4號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12.60)
不同配方基質在辣椒漂浮育苗中的應用效果(12.64)
水葫蘆沼渣對茄子產量和品質的影響(14.41)
氮密互作對夏玉米產量性狀及氮素利用的影響(14.44)
菜用春大豆新品種遼鮮1號施氮量和種植密度試驗(14.48)
東河早藕土壤養分限制因子試驗(16.90)
氮磷鉀肥對蓮藕產量和品質的影響(16.92)
藜蒿測土配方施肥肥料效應試驗示范(16.96)
硒處理對櫻桃番茄果實發育的影響(18.52)
大蒜配方施肥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18.54)
不同基質配比對辣椒幼苗生長的影響(18.58)
上海市奉賢區設施菜地土壤理化性狀分析(20.53)
黃州區萵筍“3414”肥效試驗(20.56)
水溶性肥料在黃瓜育苗中的應用效果(20.60)
浙江山地和平原地區松花菜栽培施肥關鍵技術(20.64)
油葵芽苗菜循環式栽培技術研究(22.62)
濱州大棚蔬菜需肥水平及供肥狀況的調查研究(22.64)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在日光溫室蔬菜生產上的應用(24.48)
三亞地區農業土壤pH值測定方法初探(24.50)
不同粒徑砂礫石覆蓋對砂田西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響(24.52)
植保研究
海南島甜瓜鐮刀菌果腐病藥劑防治研究(2.63)
蔬菜中殘留農藥消減方法研究(2.66)
溫室辣椒白粉病的藥劑防治研究(2.69)
4種果蔬種子帶菌的種類及其抗藥性(4.65)
植物誘劑黃板誘殺小菜蛾的試驗對比試驗(4.69)
防蟲網覆蓋條件下豇豆病害發生規律與防治對策(4.71)
溫度對甘薯麥蛾發育歷期和幼蟲取食量的影響(4.75)
花椰菜病害數值診斷法的研究(6.64)
柳州市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及其對策(6.67)
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在田間蔬菜上的降解試驗(8.69)
農藥使用風險案例調查與降低農藥使用風險的社區培訓課程開發探討(8.72)
武漢蔡甸區煙粉虱寄主植物調查(8.75)
氯蟲苯甲酰胺對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試驗(10.62)
大白菜霜霉病藥劑防治試驗(12.68)
海門市蔬菜病蟲害測報現狀及思考(14.50)
防蟲網覆蓋栽培對豇豆采后品質的影響(14.52)
不同殺菌劑對蓮藕腐敗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治效果(16.60)
不同覆水深度對蓮藕腐敗病菌越冬種群動態的影響(16.64)
蓮藕貯藏期主要致病真菌分離鑒定及其致病相關酶酶學特性研究(16.68)
菰黑粉菌對60Co-γ輻射的抗性研究(16.72)
荸薺稈枯病菌生物學特性研究(16.75)
湖北及山東地區栽培芋病毒病的田間調查及其病原的分子檢測(16.79)
茭白黑粉菌脈沖電泳分析方法(16.82)
長綠飛虱對幾種常用殺蟲劑的敏感性測定(16.85)
菱角金花蟲各蟲態的形態學觀察(16.87)
6種藥劑防治美洲斑潛蠅藥效的評價(18.64)
廣西茄子主要病害診斷及防治技術(一)(18.67)
保護地西瓜蔓枯病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方法 (18.71) 鮮食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綜合綠色防控技術(18.72)
西昌市洋蔥蔥薊馬的為害特點與防治技術(20.66)
番茄灰霉病的發生與藥劑防治(20.67)
廣西茄子主要病害診斷及防治技術(二) (20.69) 美洲斑潛蠅田間藥劑篩選試驗(20.72)
20%寡聚酸碘對辣椒病毒病的藥效試驗(22.67)
成蒜早2號和溫江紅七星大蒜的葉枯病田間病情發展規律研究(22.69)
生物覆蓋對大蒜田間的生態效應(22.71)
植物源殺菌劑丁子香酚對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24.55)
畢節名優辣椒病蟲害種類調查及防治(24.57)
枯草芽孢桿菌M6和木霉10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24.62)
河南經濟作物根結線蟲病的為害調查與種類鑒定(24.65)
青海省互助縣蔬菜菌核病的發生與防治(24.68)
產業經濟
溫州地區蔬菜生產效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71)
晉寧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2.75)
曲靖市麒麟區大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6.71)
東西湖柏泉基地無公害蔬菜生產模式(6.74)
柳州市馬鈴薯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6.76)
以規模化、企業化、品牌化的形式發展商品蔬菜(10.65)
鄖縣甘薯生產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10.67)
金壇市水芹標準化生產的現狀和對策(14.55)
青海高原馬鈴薯特色產業現狀及發展措施(14.57)
漢中市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14.60)
菜價暴跌深層次分析與對策研究(14.64)
黔南州蔬菜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14.66)
洪湖市水生蔬菜產業資源優勢與發展對策(16.1)
運用現代農業思路 推進水生蔬菜產業化水平(16.3)
蔡甸區水生蔬菜產業化發展現狀、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對策(16.6)
湖南的湘蓮生產及加工概況(16.8)
武漢市蓮藕種苗市場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措施(16.10)
山東芋頭生產和加工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16.11)
北京地區水生蔬菜生產現狀調研報告(16.14)
藜蒿文化歷史與蔡甸藜蒿產業化發展現狀(16.15)
樂都縣蔬菜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路(18.76)
銅山區蔬菜設施栽培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20.74)
武漢有機蔬菜發展現狀分析(22.74)
建立保障蔬菜供應價格穩定的長效機制(24.70)
保鮮與加工
建蓮的營養保健功能及系列產品的開發利用(16.126)
兩類不同質地蓮藕烹煮過程中的差異研究(16.128)
一、改壟溝栽培為高畦栽培
傳統的壟溝栽培,土壤間隙減少,通氣性差,溫度低,定植的黃瓜苗受冷水浸泡,不易緩苗,植株倒伏,不利于根系發育。采用高畦栽培,畦面高,受光面積大,土溫升高快,有利于根系發育和植株生長。
二、改大水漫灌為滴灌
應用滴灌技術,水滴通過微孔滲入土壤中,避免了冷水對植株的危害,且保持土壤的團粒結構和較好的通氣性,促進了根系的生長發育。采用滴灌比大水漫灌節省用水量及用工量,一般可節水40%,大水漫灌一次需要兩個小時,而滴灌不用人看守,棚室內濕度可保持80%,比大水灌溉降低了20%,對減輕棚室蔬菜病害有極大好處。
三、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采用生物技術,使秸稈在通氧的條件下分解釋放熱量和二氧化碳,并產生作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有機質等產物,促使設施作物高產優質,是節約資源和控制環境的創新型實用技術。內置式秸稈反應堆技術要點:
1.挖槽溝規格 深度25~30厘米,寬度40~70厘米,略大于畦上兩行的行距,占整個畦寬的35%~45%。
2.秸稈選擇與鋪設 主要采用玉米秸稈,也可選用稻草,稻殼、雜草、廢棄的菌種菌棒及豆秸。當年的新秸稈及陳舊秸稈均可利用。每畝用量2500~4000公斤。棚室每畝約80畦,每畦30~50公斤,每畦溝內鋪入6~10捆玉米秸。要鋪緊、踩實,秸稈厚度25~30厘米,畦兩頭的秸稈要漏出10~15厘米,便于今后灌水和通氣。
3.施基肥 秸稈上施農家肥,施肥量比常規適量減少,但決不能不施肥。一般每畝用農家肥4000~5000公斤,每畦50~60公斤。化肥可以混入農家肥施用,或在做畦覆土中間層撒施化肥。當土壤施完農家肥后,可向秸稈上畝施農家肥1000公斤,即每畦12.5公斤左右。
4.菌種選擇及使用 可選用含有秸稈發酵的多種菌產品,目前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液體菌種,如盧博士生物液體肥,含有8大菌系。另一類就是固體菌種,如沈陽生態研究所百沃、硅谷的沃豐寶。如用盧博士液體菌肥,每畝用量70~100毫升,對水10公斤,噴8畦,即每畝用量0.7~1公斤;如選用百沃菌種,每畝用量10公斤,按1∶(10~20)比例混麥麩或稻糠。
5.回填土做高畦 施菌種后將土回填,可先撒填少量土用鍬拍打,隨后回填土時還要不斷用鐵鍬拍打秸稈和床面。覆土厚度18~20厘米,畦高25~30厘米,為高畦栽培。做畦后澆水,水量要大,水面在畦高的2/3,浸透秸稈。畦面上層所覆蓋的土由水潤濕。
6.鋪設滴灌 最好采用滴灌,如不能滴灌要在畦中間修一條溝,在拱膜下灌水。
7.定植方法 做完秸稈反應堆后7~15天定植,不宜過晚。操作行盡量要大,定植行適中,總密度比常規降低10%左右。
8.打孔通氣 在每行的2株之間用直徑14毫米鋼筋各打2個孔,孔距25厘米,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注意2~3次澆水后要補打孔,以免水將氣孔堵塞。
9.澆水追施 在第一次秸稈濕透的情況下,定植時不要再澆大水,只澆緩苗水;一般常規栽培澆2次水,用該項技術只澆1次水。追施每次每畝沖施浸泡7~10天的豆粉、豆餅等有機肥20公斤左右、復合肥10公斤左右。后期不再追施含磷肥料,以追施氮肥和鉀肥為主。
四、覆蓋地膜
采用畦面覆蓋地膜,不采用壟上對縫條覆蓋,以免植株底葉受氣害,嚴冬低溫期生產選用白色地膜為宜。
五、嫁接技術
利用南瓜砧木進行嫁接育苗栽培,有效控制了土傳病害,且南瓜根系發達,抗寒、抗病力強,黃瓜產量明顯增加。
六、黃板誘蚜技術
利用蚜蟲趨黃色特性,每棚懸掛30~40片黃板,板上具有黏性物質,可以粘附有翅昆蟲,如蚜蟲、潛葉蠅等害蟲,減少害蟲對蔬菜的為害。
關鍵詞:保護地栽培;黃瓜;金黃2號
金黃2號黃瓜是青島市農科院蔬菜所黃瓜課題組育成的優質、高產華南型黃瓜一代雜種。適合沿海一帶喜食華南型黃瓜地區栽培。
1?品種特征特性
金黃2號植株長勢強,葉色綠,主蔓結瓜為主。春大棚提早栽培播種至采收需73 d。瓜短圓筒形,皮黃白色,瓜條順直,表面光滑無棱溝,白刺瘤、稀少。瓜長約15.8 cm,橫徑約3.3 cm,3心室。平均單瓜質量114 g左右,瓜把長1.9 cm,小于瓜長的1/7,肉厚占橫徑的比例在60%左右。田間表現抗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霜霉病、枯萎病。商品性好,風味品質優良。
2006-2008年春季連續3年以翠綠為對照進行春棚品種比較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8.1 m2。3年平均,金黃2號折合667 m2產量為4 187.6 kg,比當地主栽品種翠綠增產12.57%。
2008年在青島、煙臺、威海等地進行多點試驗。金黃2號平均每667 m2產量 5 901 kg,較當地主栽品種翠綠增產10.6 %。
2?栽培技術要點
春提早栽培,播種前,結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豆粕250 kg,N、P、K復合肥50 kg,2月上中旬播種,3月中下旬定植。高畦栽培,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5~30 cm,667 m2栽植密度適宜在3 500~4 000株。3節以下側枝打掉。
試驗研究
(3)不同處理對蘿卜芽苗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周慶紅 曾勇軍 唐杰 楊寅桂
(6)砂梨輻射育種試驗初報 胡鐘東 閆承璞 曾明 黃建民 金玲莉
(7)菜心小孢子發生及雄配子體發育的研究 肖旭峰 唐杰 周慶紅
(9)南昌市露地宿根花卉引種及觀賞性評價 劉麗 蘭海 楊寅桂 柳正葳
(13)夏天無根冠上匕變化和塊莖形成規律的研究 楊寅桂 肖正高 柳正葳
(16)蓮品種srap指紋圖譜的構建及遺傳多樣性分析 歐陽冬梅 游永寧 劉凰 徐金星 劉春華 鄒東旺 楊良波 唐記平 胡中立 謝克強
(19)整形修剪對金銀花的增產效應 段志坤 段紫陽 鄭時安 劉建勇 覃勛配
產業論壇
(22)江西山地果茶栽培利用的反思 丁俊 葉筠
(23)堅持發展規模,突出質量安全,促進撫州蔬菜產業發展 高學鋒 包亦順
(25)加快江西傳統優勢茶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邱春嬌 羅省根 謝桂生 楊普香 雙巧云
(27)南城縣果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 徐新會 朱博 付鵬鴻 吳春根
無
(30)2011年度江西茶業生產情況調查分析 趙沙鷗
優新品種
(33)金沙柚在吉水縣表現及無公害豐產栽培關鍵技術 黃其高 劉濤 徐小保
(35)粵油256花生贛中引種表現及規范化栽培技術要點 胡林英 徐云龍
技術應用
(36)低山、二高山無公害黃瓜栽培技術 陶玉池 王振 王少華
(37)井岡蜜柚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 曾友平
(40)淺析江西葡萄栽培 邱家洪 涂娟 陳東元 金玲莉 劉偉
(41)柑桔高品矮化載培技術探討 徐云龍 雙巧云 馬承和
(44)核桃無公害栽培技術 劉偉 陳東元
(45)宿根花卉在南昌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謝鳳俊
(48)再生西瓜露地標準化栽培的關鍵技術及市場開拓 谷業理 郁建強 許旭 蔡凱
園林綠化
(53)從前期規劃提高園林景觀經濟效益的思考 米世雄
(54)公園綠化樹種選配淺析 王蔚 沈曉春
(55)淺談小區綠化薺護與管理工作 殷留杰 李振
(57)雜草在園林中應用可行性初探 王義林 許瑋 熊水華 黃麗
綠色植保
(59)美國白蛾入侵的防控對策分析 何響鳳 朱妍妍 張勝 楊曉娟 翟秋紅 俞蓉
(61)推廣應用捕食螨生物防治技術——發展綠色有機?嶄 周和義 羅莎莎
市場縱橫
(62)基于創新驅動的北京國際鮮花港高端花卉商業
式構建 盧鳳君 金琰 盧鳳林 李在東 王慶革
經驗交流
(65)桂北地區梨樹秋季翻花的原因及防止對策 蘇力燕
(66)番茄畸形果發生原因及預防對策 陶玉池 蘭斌 劉君權
(67)農業企業大有可為——吉安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情況探析 戴祥生 柳正葳 黃其高 廖嬌 熊瑛
(69)對建立果業技術檔案的調查與思考 李小玲
(71)試論信息化與農村經濟建設 溫和楦 胡許亮 夏華萍 肖淑鳳
關鍵詞:吊瓜;栽培方式;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s642.9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5.012
吊瓜,亦稱栝樓[1-4],屬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藥用植物,其根、瓜、皮、種子歷來就作為藥材使用。吊瓜種植效益好,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農民致富的好途徑[2,5]。為了探討吊瓜在麗水山區氣候條件下,獲得更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栽培方式, 筆者于2009年引進諸暨市華夫吊瓜研究所選育的‘花山1號’吊瓜新品種[4],進行了不同栽培方式試驗。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自然環境
試驗地位于麗水市蓮都區老竹鎮丁宮村,海拔325 m,常年平均氣溫18.18 ℃,年均降水量1 360~1 660 mm,無霜期265 d,灌溉方便,土壤為砂壤土,土層厚75 cm,ph值為6.8。
1.2 試驗材料
供試吊瓜品種為‘花山1號’,由諸暨市華夫吊瓜研究所提供。于2009年3月定植苗木,株行距4 m×3 m,授粉品種為諸暨市華夫吊瓜研究所一起配送的,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比例為10∶1,管理水平中等[7-10]。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2個處理:a1采用籬架式[11]栽培,雙蔓整枝方式[12],藤蔓先在網架斜面形成生長區,再將藤蔓引導到棚頂部,棚架為南北走向(圖1);b1 采用棚架式栽培[13], 單蔓整枝,直接將藤蔓引導到棚頂部(圖2)。小區面積120 m2, 種植18株。隨機區組排列, 3 次重復。在植株的生長期觀察吊瓜‘花山1號’在2種栽培方式下的植物學性狀、吊瓜品質特征、單株產量、單產等, 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對吊瓜植物學特性的影響
由表1可見, 籬架式栽培植株生長勢強,葉片形成速度快、數量多,4月20日觀察,籬架式栽培葉片數比棚架式栽培約增加4.7片,但是始花期稍微延后?;h架式栽培植株全生育期更長,葉片枯黃期延后,營養供應期長。
2.2 不同栽培方式對吊瓜產量的影響
籬架式栽培單株平均接瓜數為237個,比棚架式栽培少。但單株產量比棚架式栽培高15.2%,單產提高26.1%,見表2?;h架式栽培采用的是雙蔓整枝,在3~5葉后摘心,藤蔓首先在斜面形成大面積的生長區,再逐步引導至棚頂部,后期生育期延長15 d,營養物質供應更充分,優質瓜率高,構成了較高的產量。棚架式栽培采用的是單蔓上架,先期先引導藤蔓至棚頂部,葉面積相對少,后期枯葉期提前。
2.3 不同栽培方式對吊瓜單瓜品質的影響
籬架式栽培形成的葉面積大,生育期長,植株葉片的受光面增大及受光時間增加,對吊瓜營養積累有利,結果千粒質量[4]比棚架式栽培平均高20 g,優質瓜率達到85.6%,棚架式栽培為76.7%,吊瓜縱橫徑比指數也比棚架式栽培高?;h架式栽培的單瓜質量、單瓜籽粒數、單株結瓜數與棚架式接近,見表3。
2.4 經濟效益比較
籬架式栽培比棚架式栽培設施投資稍大,栽培成本提高,每公頃額外投入材料費、人工費6 000~7 500元,但籬架式栽培優質瓜率高、產量更高、內在品質佳,經濟效益更高,見表4。
3 結 論
試驗結果表明,‘花山1號’吊瓜采用籬架式栽培植株性狀好、長勢旺盛,全生育期長,更有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營養物質的積累。
籬架式栽培能提高‘花山1號’吊瓜單株產量,優質瓜率高于棚架式栽培, 單產提高26.1%,經濟效益提高14.8%。
考慮到籬架式栽培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大面積種植最好提前學習、掌握相關技術要點。
參考文獻:
[1] 吳道龍.山區吊瓜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100-101.
[2] 酈平,陳華夫,陳華根.食用吊瓜病蟲害
防治操作規程[j].上海蔬菜,2009(6):50-53.
[3] 童培銀,付金松,陳華夫.大粒吊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0(7):205-207.
[4]陳軍法,熊戰蘇.無公害吊瓜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2):44-45.
[5] 葉必成,陳利權,林敏莉,等. 草本藥材栝樓高產栽培技術[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3):101-102.
[6] 陳華夫,孫秀麗,孟瑜清.吊瓜品種花山1號[j].浙江農業科學,2009(6):1090-1091.
[7] 劉佐,朱靜華,李明悅.鉀素對蔬菜產量的影響及鉀的吸收特性、利用率的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7(2):78-80.
[8] 姚春霞,陳振樓,邱琴.西瓜設施栽培化肥減量對其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5(2):97-98.
[9] 吳建華,王建榮.吊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2(5):61-62.
[10] 吉慶勇,華金渭,程文亮. 吊瓜“花山1號”在麗水的引種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2(11):1497-1498.
[11] 張兵,鄧永卓,李文萍.早春大棚小型西瓜吊蔓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10(1):137-138.
[12] 徐彬.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2(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