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

第1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為進一步加快上海市閘北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中醫藥特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的建設步伐,努力推動以社區為基礎,以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的社區綜合防治工作的實施,2005年10月閘北區衛生局組織開展了“閘北區社區診斷報告”工作,這項工作被區衛生局列為重點社區衛生項目。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及內容

調查對象為上海市閘北區8個街道及1個鎮的社區居民。調查內容主要圍繞人口學資料、健康狀況、健康保健與衛生服務、生活方式疾病相關因素等4類10項。

1.2調查方法

采用上海市閘北區衛生局提供的《上海市閘北區社區診斷工作手冊》的要求和方式,使用統一格式的調查表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轄街道、居委會、學校、居民進行定量調查,并結合社區居民定性訪談研究方法收集資料和數據。由培訓合格的醫務人員對轄區居民面訪、逐戶調查和體格檢查。調查的質量控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取一級質控和區疾病預防中心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對其中5.00%進行復核的二級質量控制。

1.3數據處理

對訪談、討論等資料進行定性分析與整理。調查問卷統一

收回,經數據整理、邏輯核查后,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自然環境狀況

閘北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北部,共轄8個街道、1個鎮、208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區域總面積29.18 km2,其中陸地面積為28.76 km2,人口密度24 240人/km2,綠化覆蓋率17.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38 m2,環境空氣質量為中等污染,四季平均溫度18.1℃。

2.2人文環境狀況

2005年,區增加值562 468萬元,比上年增長13.43%,財政收入362 650萬元,比上年增長26.91%;居民戶均住房面積54.37 m2;區內共有普通中學52所,小學35所,幼兒園57所,職業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工讀學校1所;休閑娛樂環境包括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室內游泳館1個,各種訓練房5個,文化館11座,圖書館11座,電影院4座,茶藝館1座,革命史料館1座,評彈團1家。

2.3社區健康狀況

2.3.1人口學資料社區常住人口81.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07 323人,流動人口約110 645人,總戶數257 638戶,滬籍戶均人口2.75人。社區中男性占50.52%,女性占49.48%,男女之比為1.02∶1;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9.76%,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3.41%,老少比為2.84∶1;平均期望壽命80.72 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5‰,老齡化程度明顯。2005年共出生3 204人,粗出生率為4.53‰;0~6歲兒童20 669人,占2.92%,育齡婦女占25.06%,殘疾患病率為1.67%。各社區人口學特征見表1。表1顯示,平均每個社區所轄服務人口為8.84萬。

2.3.2流行病學診斷2005年全區共死亡5 716人,粗死亡率為8.08‰。死因順位前5位分別是循環系統(39.10%)、腫瘤(29.31%)、呼吸系統(9.93%)、損傷和中毒(5.19%)、內分泌、營養代謝系統(4.16%)。嬰兒死亡率為2.81‰,新生兒、孕產婦死亡率為0;全區甲、乙類傳染病發病1 706人,發病率為241.04/10萬,死亡12人,死亡率為1.70/10萬。從死因來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1.40%)已不再是閘北區居民的主要死因。社區8種常見慢性病患病率為高血壓19.68%、糖尿病4.11%、腦卒中1.38%、骨質疏松、骨關節病6.36%、高血脂5.24%、腫瘤1.17%、冠心病2.62%、慢性支氣管炎1.90%。病房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為腦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糖尿病。

2.3.3需求與利用社區居民主要就醫需求一部分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專科或三級醫院確診后,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取藥、治療、定期復查及接受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復等;另一部分為社區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平均門診每醫療費用為128.88元,平均每張處方84.46元,平均每住院病人費用6 044.01元。社區高危人群及其危險因素:心理因素30.06%,吸煙19.37%,高脂飲食18.67%,飲酒11.60%,肥胖10.37%,其他9.93%。社區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及居民滿意度:社區衛生服務覆蓋面94.66%,平均步行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時間10~15min。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率為95.5%;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為95.08%。居民醫療費用構成:醫療保險88.98%,自費7.02%,勞保1.76%,其他2.24%。

2.4衛生狀況

2.4.1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區內共有公立醫院28所,其中三級綜合性醫院1家,三級專科醫院1家,二級綜合性醫院3家,二級中醫醫院1家,精神病醫院2家,口腔醫院、婦幼保健所、專科防治醫院各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全區總床位數4 679張,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數475張,占10.1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情況見表2。

2.4.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共有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職工總數7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46人(執業醫師302人,注冊護士219人,共有全科醫師109人)。每千人口執業醫師0.43人、護士0.31人。衛生技術人員本科以上11.91%,大專30.02%,中專51.27%,中專以下6.80%。衛生技術人員≤35歲占37.27%,35~45歲占14.37%,45~50歲占20.22%,≥50歲占28.14%;衛生技術人員副高以上職稱占1.02%,中級職稱占16.87%,初級及以下職稱占82.11%。

2.4.3社區衛生服務量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門診總人次占全區門診總人次27.02%,占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總人次5.84%,年住院人次占全區住院總人次4.66%,占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總人次4.79%。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濟運行狀態見表3、表4。

3討論

從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上海市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整體上呈發展勢頭。區域內近90%居民都享有醫療保險,區域內醫療資源分布尚合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及方便性較好,慢性病居民多數選擇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率及滿意率也較高。

區域內>60歲的老年人已占總人口的19.76%,>80歲高齡老人占3.41%。根據聯合國標準,當一個地區或國家≥60歲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0%或≥65歲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時,這個地區或國家就成為老年型社會或老年型國家[1]。閘北區8個社區≥60歲老年人口比例均高于10.0%,且最新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歲老年人口已達254.67萬,占戶籍總人口的18.98%[1]。而閘北區老年人口系數指標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臨汾社區≥60歲老人所占比例數(21.28%)位居全區之首,最低的社區也達到17.98%,可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社區面臨的主要衛生問題。上海第3次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老年人口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齡組[3]。因此,有必要結合本社區老年人口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和利用特點,提出適合老年人口的衛生方案和衛生政策,政府應對老年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治進行規范、支持和政策傾斜,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幾種常見慢性病提出幾套可行的治療規范和治療目錄,同時增加站點建設及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面,擴大家庭病床的服務數量及領域。

疾病譜顯示,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壓、骨關節病、高血脂癥、白內障和糖尿病。可見高血壓是每個社區位居首位的疾病,它是引起其它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開展以高血壓為主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是社區當務之急。必須積極開展控制高血壓病的干預活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時健全以醫院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平臺,居委會為基礎的多層次的慢性病防治網絡,以點帶面,全面開展工作。在對慢性病人良好管理的同時,影響周圍人群,讓慢性病防治工作家喻戶曉[4]。

從社區高危人群及其危險因素統計結果來看,心理因素占首位,為30.06%,是影響該區居民健康的潛在的主要危險因素,提示在目前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下,心理健康問題要引起重視。處于第2位的是吸煙和高脂飲食。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發生除了與社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外,與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力度不夠也有一定關系[2]。必須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和家庭“三站式”服務,全面深入地搞好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減少生活方式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的知、信、行水平[5],尤其是針對性地多開展一些相關專家咨詢和講座活動,以使居民多了解一下心理方面的知識,從而降低由于長期心理壓力對身體造成的近期和遠期的損害。

目前閘北區南北衛生資源之間無論在固定資產、業務用房、年業務收入和收支節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收入還是以藥品占主導地位,預防保健經費總數占總收入的7.12%,遠遠低于醫療及藥品(61.35%)等所占的比例,導致達到全區慢性病全人口規范管理的目標尚有很大差距;全區平均每位病人出院費用為6 044.01元,平均每一病人門診均次費為128.88元,平均每張處方值為84.46元。這些數據均要高于2004年上海衛生統計年鑒統計的分別為4 709.95元、125.66元、75.60元的數值。說明,目前閘北區居民的醫療成本仍偏高。我們要立足于利用社區內現有的衛生資源,盤活社區內衛生資源的存量,有針對性地調配,注意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衛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適當降低醫院運行成本和降低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充分利用該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中醫藥特色示范區的優勢,扎實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從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學歷及職稱結構來看,兩者的構成不合理,醫護人員年齡結構也不盡合理,尚沒有形成良好的梯隊,全科醫生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上海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社會水平的要求。調查的數據顯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的學歷仍以大專及以下為主,占80%左右;職稱結構也以中初級職稱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個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無高級職稱醫護人員,這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中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名副高級以上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的目標還有差距。同時根據每萬人3名全科醫師的要求,全區共需243名全科醫師,而2005年全區全科醫師僅為109人。除寶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外,其余的都緊缺全科醫生。上述這些都影響了社區醫療隊伍本身的水平。建議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和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力度,加速培養一支培訓到位,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務人員隊伍;吸引本地或外地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改變社區醫生以中專、大專為主的情況,增加本科學歷、高級職稱的比例,加強與上級醫療機構的交流學習,不斷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外部輸血和自我造血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居民對社區醫療機構的可信度和社區醫療機構的知名度、美譽度。

4參考文獻

[1]龔幼龍,嚴非.社會醫學[M].第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10.

[2]周海城.社區慢性病防治人力資源開發[J].中國全科醫學,2002,5(6):421-422.

[3]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206.

[4]濮欣,朱麗娟,劉曉明.中山市岐江區慢性病綜合防治社區診斷報告[J].中國全科醫學,2005, 8(17):1428-1429.

第2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政府管制;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影響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城市社區的衛生服務顯現出與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的滯后性和矛盾,存在諸多的問題,無法滿足社區居民對于衛生服務的現實需求。政府要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成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調配者和管制者,要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的調配,并成為政策的擬定者和執行者,有效地實現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監管。

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及相關概念

在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中,形成了社區結構,它是由一定數量的人群構成,擁有共同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利益訴求等,并形成了共同的社區意識,對于居住的社區有極其深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則是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利用社區資源和人才資源、技術資源等,向社區范疇內的居民實現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服務,在社區的區域范圍之內可以實現便捷、經濟、實惠的衛生服務。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需求主要有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兩個方面。現實需求是滿足兩個條件,即:有衛生服務消費的欲望;有購買衛生服務消費的能力。潛在需求是有明確的衛生服務欲望,卻還由于各種因素而沒有付諸行動的需求。現實有效需求可以直接反映衛生發展狀況和政府管制效果。

政府管制主要涵括經濟性管制方式和社會性管制方式。其中:經濟性管制方式,主要是針對現實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預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而采用的管制方式,它可以確保需求者的公平利用。社會性管制方式,是基于國家安全和公眾利益的視角,對社會環境、自然資源、安全等方面,實施強制性的管制方式。政府對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影響,主要是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強化宣傳等策略和方式,將市場調節與社區管理相融合,依循醫療服務市場的基本規律,做好“按需分配”,將城市社區居民的潛在衛生服務需求轉化為現實有效需求,以達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更好地滿足供需雙方的需求,以實現其宏觀調控的作用,履行其管制職能。

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政府管制機制分析

(一)國家政府管制機制

1、確立國家政府性質及地位。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之中,國家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主導性地位和作用,實現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的結構調整和功能轉換,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的利用率。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則處于國家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管制的輔助和配合角色,圍繞政府的建設規劃、社會動員等主題,從基層機構的層面,突顯出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和社會福利性。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準入管制。對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立,政府要嚴格把關,實施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準入管制,避免一定區域內的醫療競爭秩序的混亂。還要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模、數量等加以宏觀的控制。

3、實施因地制宜的管制方式。在國家政府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管制過程中,要考慮不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特性,兼顧醫療服務的可競爭性和可度量性,因地制宜地實施差異化的管制。同時,政府還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更好地提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效能。

(二)地方政府管制機制

1、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制。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以其便捷性、普惠性而成為社區居民的醫療首選,然而,其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是直接影響社區衛生服務的關鍵。為此,城市地方政府要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管制,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社區居民無法準確地獲知服務的質量。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價格管制。為了避免信息的不對稱以及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壟斷性,需要地方政府直接參與社區衛生機構的服務管理過程,實現對衛生服務價格的管制,要實現對社區衛生服務藥品的供應管制,適當擴大藥品供應的種類。

3、引入社區衛生服務競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具有公益性的特征,然而他們在提供同樣的衛生服務時,卻無法獲得與公立醫院相等的待遇,這極大地挫傷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積極性。為此,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政府要限于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投入和公共利益的監督管理,要固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收入返還基數,對于其增加的業務收入要全額返還,以供社區衛生機構內部分配,從而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績效。

三、政府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管制應對之策

(一)強化政府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宏觀調控

1、實現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范化設置

政府要通過宏觀調控政策,實現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理配置,重點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數量、規模、人才隊伍配備、設備配備等,實現優化配置,要在政策調整的前提下,梳理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機制,明確機構的運行機制,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前提下,構建科學的用人機制,采用績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等方式,更好地實現多元化的運作模式,探索民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構職責和范圍,并核定其資金補助政策,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

2、合理控制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療和藥品價格。要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保持公益性的地位,采用收支兩條線管理的措施,以更好地實現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屬性。屬于社區衛生服務常用的藥品,可以由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的方式,向社區居民進行零差率的銷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需要使用的醫用耗材也主要是采用這一運行機制。在這種“收支兩條線”的運行機制之下,可以確保社區衛生服務藥品的安全性,也可以極大地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優勢,以社區居民的實際現實衛生服務需求為主,最大程度上保護社區居民就醫的最低需求,這在一定程序上也緩解了大型醫療機構的壓力,對于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價值和地位有直接的影。由此可見,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中,采用“收支兩條線”的運行機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較好地控制藥品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所占的比例,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同時,還要采用多元化的醫療補償機制,引入商業保險,可以有效地減輕社區居民的高額醫藥費用壓力和負擔,較好地保持社區居民衛生服務保障的水平。

3、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監管。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區居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推進監督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要強化對雙向轉診機制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型醫療機構的循環醫療康復制度,以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根據相關規定和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轄區內的三級醫院都有雙向轉診協議,以強化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協調和控制管理,更好地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制度化。同時,還要推行監管醫護人員的執業準入制度,以更好地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形成一種健康的、新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六位一體”的功能和價值,也可以有效地解決社區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和難題。在這種新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之下,可以使小病不出社區、少數需要專業醫療技術處理的病人轉診到大型醫療機構中去,實現協調的、監管有效的、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另外,還要充分發揮醫療保險的杠桿作用,擴大社區居民的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將常見病和慢性疾病項目納入到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的報銷范疇,政府要給予醫療保險報銷方面的傾斜政策,引導人們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就醫的首選。

(二)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的水平

1、提升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才隊伍素質,對其進行規范化的培訓和技術考核,吸引具有臨床經驗和住院醫師進入其中,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可以采用定編定崗、短期在職培訓、長期學歷教育、專業轉換培訓、合作交流、多點執業等方式,更好地充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力量,為社區居民提供社區診斷、健康干預和指導。

2、注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內涵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開發社區衛生服務資源,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在增強自身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同時,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充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內涵,明晰自身的功能定位,最大程度上降低醫療風險。

(三)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衛生服務資源

要以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為質量管理的目標,要重視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滿意度評價,要仔細全面地辨析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社區衛生服務。要讓社區居民重視對自身健康狀態的認知和了解,直接表達出自己對于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并客觀比較社區衛生服務資源與其他資源的差異,更好地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要將自身的服務項目細化和分解,首要考慮社區居民最為關心的衛生服務項目,確保預防與治療并重、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并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我們要重點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源利用和開發,要基于社區居民的衛生服務不同需求,關注影響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療費用、藥品價格、服務態度和質量等因素,實現政府管制之下的有效解決和應對,強化國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宏觀管制,提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偉. 中國政府管制原因和改革――一個解釋框架[J]. 晉陽學刊. 2012(05)

[2] 趙德余,梁鴻. 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的角色與作用:上海的經驗[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3] 張敏. 談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分析[J]. 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 2010(10)

第3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社區衛生服務 現狀 干預

中圖分類號:C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228-01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是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并且達到一定比例的一種動態變化過程。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老齡化的劃分,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者是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定義為老齡化社會。在我國經濟增長、社會穩定、醫療進步的背景下,老年人作為其中的特殊組成部分,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因此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趨勢在當今社會受到了廣泛關注。為此,本文就湖州市吳興區部分社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積極的干預對策,旨在更好地為我們個人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年人服務,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為促進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湖州市吳興區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年人口所占社區人數的比例。

1.2 調查方法

走訪各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收集數據、查閱相關文獻。

2 結果及分析

2.1 湖州市吳興區人口老齡化現狀

2.1.1 人口數量大

據調查,吳興區6個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總共有33657人,占總人口的17%,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對人口老齡化的標準,意味著湖州已處于老齡化社會。

2.1.2 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于經濟

在吳興區6個街道中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8.6%,3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48%,都充分體現出其人口老齡化在加速前進。但其目前正處在發展階段,現代化尚未實現、生活水平還未達到一定水平,屬于未富先老的狀態。

2.1.3 區域分布不平衡

吳興區6個街道的老齡化現狀也不盡相同,其中以月河街道老齡化最為嚴重,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18.5%。而鳳凰新村街道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占總人數的13.7%,其余4個街道的數據分別為:愛山街道15.9%,龍泉街道15.1%,朝陽街道17.8%,飛英街道17.1%,這些數據進一步體現了吳興區人口老齡化的嚴重性和區域分布不平衡性。

2.1.4 特殊老齡人群的不斷擴大

在這些老年人中,以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老齡群體居多,給社會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2.2 社區衛生服務在老齡化社會中所做的努力

目前,吳興區老齡化社會所體現的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發展不平衡及特殊人口的不斷增加,要求其各項老年事業和準備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步伐。但同時,吳興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做了很多有目共睹的工作。

調查顯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于老年人的服務占整個社區衛生服務的比例很大。正如我們看到的,對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見病的治療,以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講座和發放宣傳單,老年人依舊占很大比例。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學習與自己疾病相關的內容及保健知識,這樣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一些藥品因其價格便宜、購買方便,大大造福了社區的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群。可以看出,吳興區對于老年人還是十分關注的,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將老年人帶向更有利于他們自身發展的方向,也促進了湖州市的社會進步。

2.3 人口老齡化對社區衛生服務帶來的挑戰

社區中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也要發生一些增加、提升及轉變。醫護人員資源相對匱乏,無法滿足目前日益增加的社區居民健康服務的需求,特別是老年人群;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也在接受社區衛生服務專業化的挑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施不夠齊全,無法實現“小病靠社區,大病靠醫院”的未來醫療發展狀況;對于老年人群,他們本身沒有能力再去為自己的生活打拼,而社區服務中心的醫保服務內容也未能充分滿足這個特殊人群的健康護理需要。同時,因青壯年不斷走向世界,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老齡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對于這些特殊人群的照顧加劇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擔。

3 干預對策

3.1 加強老年群體的健康宣教

針對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對不高,容易盲目跟從、盲目就醫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醫療知識及保健知識的不斷普及,借助黑板報、宣傳單、電視等多種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識,促進老年人的身心發展。

3.2 重視對特殊老年群體的照顧

隨著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不斷擴大,針對這個老年群體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如孤獨、抑郁、自卑等,醫療服務人員需及時了解這些狀況,解決他們最根本的問題;對于老年人行動不便等具體問題,醫療服務人員應趨向于家庭化、區域化服務來充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人口老齡化社會趨向健康化。

3.3 拓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事業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是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完善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必備。據調查,現在湖州市吳興區6個街道社區的醫務人員是處于匱乏狀態,必須鼓勵更多的醫療服務人員向基層轉移,以滿足這個社會、這個社區所需要的服務。一方面,可以增設一個特別服務老年人群的點,普及社區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高血壓的相關知識,讓更多老年人獲得自己疾病的治療及一些保健知識。另一方面,必須增加必備的醫療設施滿足社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群)的需求,可以使社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群)可以做到“小病靠社區,大病靠醫院”的醫療服務目標。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向社區轉移

政府應該培養更多社區醫療服務人員,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技能水平,并可以培養專業為老年人群服務的人員。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轉移到社區的醫務人員的鼓勵政策,引進人才,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老年人的健康發展,進而促進社區、社會的發展。相應的,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必要的醫療設施,利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真正實現“小病靠社區,大病靠醫院”的醫療目標。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第4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社區居民 就醫行為 調查 全科醫生

中圖分類號:R199/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18-0021-04

Survey of the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of the residents of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SUN Chunmei, ZHANG Ning, TIAN Jin

(Tian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reside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saw the doctor and identify their demand for the health services to explore the role that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80 residents over the age of 18 were chosen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and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d the content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health condition, illness history, medical intentions, uti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others. Results: Two hundred and seventy valid copies were withdrawn, and the efficiency was 95.4%. There were 72 (27.0%) residents preferring the municipal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195 (73.0%) preferring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The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people to make such decision were age,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 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the chronic diseases and whether they ever receive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or not (P

KEY 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investigati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我國目前醫療體制改革的關鍵在于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的發展。隨著新醫改方案的頒布,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不斷得到增強。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1]。社區衛生服務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各種就醫問題上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迅速,已步入全面建設服務體系框架階段[2]。

上海是我國較早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地區之一[3]。近年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逐步有了認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缺乏了解、認同。本文對某一特定社區進行調查,對居民的就診流向、就診需求、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程度進行了調查分析,探討社區衛生服務的改善空間及全科醫生在社區醫療服務中的積極作用。

材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和方法

在上海市某社區進行整群隨機抽樣,研究對象為280名年滿18周歲、在社區居住滿1年以上的居民。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居民進行入戶詢問,填寫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居民的一般情況、健康狀況、病史、就醫意向、社區衛生服務利用情況、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等。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析不同醫療機構就診居民的基本情況和影響居民選擇不同醫療機構就診的因素。數據處理采用χ2檢驗,以P

結果

基本情況

回收有效問卷267份,回收率為95.4%,其中男性108名(占40.4%);女性159名(占59.6%)。按年齡分為18~35歲組71名(26.6%);36~50歲組63名(23.6%);51~60歲組72名(27.0%);61歲及以上組61名(22.8%)。

267名中,文盲5名(1.9%),小學文化程度8名(3.0%),初中文化程度42名(15.7%),高中/中專文化程度94名(35.2%),大專文化程度56名(21.0%),本科文化程度57名(21.3%),研究生5名(1.9%)。

267名中,干部、事業單位居民93名(34.8%),工人、企業雇員95名(35.6%),農民工、無業者35名(13.1%),學生、自由職業者44名(16.5%)。

267名中,有慢性疾病者160名(59.9%);沒有慢性疾病者107名(40.1%);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者195名(73.0%),沒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者72名(27.0%)。

居民選擇就醫地點的影響因素分析

不同特征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情況

18~35歲的居民選擇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的占11.3%(8/71);36~60歲的居民選擇到社區就醫的占44.4%(60/135);大于61歲的居民選擇到社區就醫的占63.9%(39/61)。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的占60.4%(90/14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選擇社區就醫的占26.3%(31/118)。

干部、事業單位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的占39.8%(37/93),工人、企業雇員選擇社區就醫的占22.1%(21/95),農民工、無業者選擇社區就醫的占11.4%(4/35),學生、自由職業選擇社區就醫的占15.9%(7/44)。

有慢性疾病的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的占51.3%(82/160),沒有慢性疾病的居民選擇社區就醫的占15.9%(17/107)。

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的居民選擇社區就醫的占47.2%(92/195),沒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的居民選擇社區就醫的占9.7%(7/72),見表1。

影響因素差異性分析

從表2可見,居民性別、醫療保障類別與居民首選就診機構無相關性(P>0.05),但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的居民與未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的居民對首選就診機構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社區衛生服務狀況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原因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較為滿意的原因依次是方便(236名,占88.4%)、藥價便宜(108名,占40.4%)、服務好(101名,占37.8%)、排隊時間短(79名,占29.6%)。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不滿意原因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不滿意的原因依次是藥品缺少(162名,60.7%)、醫療能力不足擔心延誤救治(128名,47.9%)、不方便(29名,10.9%)、服務態度差(14名,5.2%)。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期望

居民目前對社區衛生服務迫切的期望依次是常見病診治(182名,占68.2%);提供疾病預防保健知識(142名,占53.2%);健康教育、咨詢(105名,占39.3%);慢性病治療(101名,占37.8%)。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在居民身體出現不適時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比率較高,與國內同期其他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比[4-6],或縱向與前幾年上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率相比,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促進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原因主要為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服務質量高。研究表明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與居民就醫行為有關,但社區還是較難吸引青、壯年、高學歷、高素質人群進行就醫,因為青、壯年和高學歷人群更傾向于到藥品齊全、醫療水平較高、硬件設備較好的醫療機構就醫。因此,完善區域衛生規劃,促進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引導患者流向,不應僅限于書面宣傳。我們應該把增加藥品齊全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落在實處,以此作為社區醫療機構吸引患者的重要手段。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完善藥品種類,保障藥物的長期穩定供給,對病情穩定、長期規律服藥的慢性病患者開具足量藥品處方,減輕患者的就診負擔;同時加強社區全科醫師的培養,重視在職繼續教育,強化與上級醫院的教學互動,鼓勵社區醫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以此提高居民的滿意度及信任感。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以往的傳染病、營養不良癥在疾病譜上的排位逐漸下降,而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腫瘤已占據疾病譜的重要地位[7],這對現代醫學以及醫療服務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同時表明,居民對各種常見病的治療和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存在很大的需求[8-9]。這就要求全科醫生真正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切實做好“三級預防”工作,加強對居民常見病的健康宣教,可通過定期開展講座、發放健康資料、成立慢性病健康小組等多種形式對居民進行健康管理。

全科醫生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力量,是以門診形式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及一般急癥的多面手[10-11]。同時,由于全科醫生的另一大特點“上門服務”,使其在宣傳疾病預防保健知識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全科醫師為管理人群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的“六位一體”服務,是真正實現“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在社區”的服務模式的關鍵。全科醫生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力量,應主動提高自身醫療技術水平,在常見病診治和預防保健知識宣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使社區衛生服務被居民廣泛接受,實現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孫靜霞, 陳智敏. 社區衛生服務站護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 家庭護士, 2007, 5(10): 6-8.

梁萬年.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 中國全科醫學, 2002, 5(1): 1-3.

王梅, 李衛平. 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政策研究總報告[J]. 中國衛生經濟, 1997, 16(7): 5-8.

蔣景春, 揚世昌. 北京市宣武區社區衛生服務雙向轉診機制初探[J]. 中國全科醫學, 2002, 5(1): 35-37.

陸云霞. 武漢市門診病名選擇就診醫院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醫院統計, 2003, 10(3): 143-145.

楊建南, 盧洪巖, 劉勇華. 成都市民看病不選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原因分析[J]. 衛生經濟研究, 2006, 23(10): 32-33.

賈衛東, 賴玉紅. 廣州市就醫病名流向與費用分析[J]. 中國醫院統計, 2001, 8(4): 212-214.

Davis DA, Thomson MA, Oxman AD, et al. Changing physician perform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J]. JAMA, 1995, 274(9): 700-705.

Collins E, Katona C, Orrellm M.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II. Attitudes to ageing and factors affecting practice[J]. Fam Pract, 1995, 12(1): 12-17.

梁萬年, 郭愛民, 崔樹起. 我國全科醫學培訓現狀和幾點建議[J]. 中國全科醫學, 2004, 7(13): 937-938.

第5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1 國外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進展

1.1英國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2,3] 政府嚴格監控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內的醫療系統。從各行各業的專家庫中,議會每年抽調一小部分人員組成考核評估組,召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職工、患者、患者家屬、周邊臨近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等,召開座談會,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舒適度、醫院員工的服務態度、治療效果等情況進行具體周詳的調查。

1.2加拿大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4-6] 加拿大社區衛生服務與初級衛生保健是緊密相連的。初級衛生保健分為以下2種方式:①以社區為中心的保健服務,主要指為特定社區居民提供醫療健康服務,以結合性和非結合性社區模式著長;②以專科形式開展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特指專業醫療服務,分為專業合同和專業協作模式。

1.3美國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7] 在美國,主要應用臨床評價和經濟評價兩種模型進行績效評估。前者是通過觀察醫生提供的服務過程和結果,分析醫生的服務模式。后者是分析醫生服務的經濟活動。現在,美國的科研團隊已經開發了許多復雜的工具,并用這些工具來量化醫生績效。

1.4澳大利亞全科醫學績效評價[8,9] 澳大利亞的國家衛生系統績效評估,包括健康狀況和結果、健康影響因素、衛生系統績效3級19因子。這些級別是不分層的,而是充分反映衛生服務績效多因素的影響。衛生系統績效包括結果有效性、設計合理性、范圍可及性、響應能力、安全管理和可持續性等幾方面。

2 國內社區衛生績效評價進展研究

2.1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體系 梁萬年等[10]采用"投入-服務-效益"的模式,對"中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其設計的指標體系包括投入情況、服務的組織和管理、人力資源、服務內容和特征情況、服務的利用及滿意度、服務的效果和效益情況、服務的費用等方面的指標,其對權重的設定采用的是德爾菲專家咨詢法 [11]。

胡曉玲、朱新俠及陳麗云等發表的文章《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和初步應用》,最先采用了現場調查的方法,并通過德爾菲專家咨詢法進行定量剖析,建立了一套非常科學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并采集了4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礎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其設立的指標體系對現階段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評價比較適用。

《深圳市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概述》文章中,周俊安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供給能力、配置效率、技術效率、就診費用、公平性、反應性以及滿意度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它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績效評價理論,回顧了深圳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歷史,通過現場調查分析取證所得[12]。

郭清等人[13]采用"投入-服務-效益"模式,并通過對大量的相關資料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結合起來做實證研究,并在《中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評價指標研究》一文中初步確定了三大類十五項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標體系[14]。

鮑勇將社區衛生服務績效指標分為綜合指標(包括硬件建設、服務質量評價);業務指標(包括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被動評價指標(包括居民滿意度、衛生服務行業行風評議、其他)。在權重設置上采用專家直觀判定法,利用在政府年度績效考評中常用的千分制考評法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績效進行有效評價[15]。

2.2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指標篩選方法[16] 文獻研究法:查閱現有的有關社區衛生服務考核評價的資料,收集本單位歷年相關的所有指標,進行整理、匯總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考核指標體系備選庫。

系統分析法:從整體出發,將與評價有關的諸指標按系統(或屬性、類別)劃分,通過座談的方法或填寫調查表的方法獲得個指標的評分結果,據此確定其主次,再從各系統挑選主要的指標作為考核指標。

專家討論法:它是建立在指標庫的基礎上,以召開座談會的形式,組織專家擬定指標體系的框架和備選指標。

現場調查法:該方法主要是針對考核指標體系中從日常報表中無法收集的資料深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居民開展調查,收集資料,核實指標。在調查時注意指標的可及性。

專家評判法:主要是Delphi法。其核心是通過2~3輪函詢征求專家的意見,并對每一輪的意見進行匯總整理,作為參考資料再寄給每位專家,供專家分析判斷,提出新的意見,如此多次反復,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從而得到一個比較一致的,較為可靠的結論。一般參加的專家以10~15人為宜,他們均為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情者,這是因為預測精度與參加咨詢的專家呈函數關系,隨著專家數增加,預測精度提高。但是,超過15人后,進一步增加專家人數對預測精度影響不大[17]。

數理統計法:是將現場采集到的指標信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數理統計處理,篩選出合格的指標,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定權法、嫡權法、相關系數法。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考核評價指標篩選中,較多的采用系統分析法、專家討論和評判法,較少采用客觀評價法。

2.3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目前被廣泛采用的確定權重的方法是德爾菲法(Delphi法),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幾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專家們按其重要程度,依照經驗主觀確定系數,最后得到一個趨向一致性,且比較可靠的方案[18]。Brown.B提出選擇專家是德爾菲法(Delphi法)預測成敗的關鍵,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評價各位專家對評價指標的選擇以及指標權重估計的相對合理性和一致性,常常利用專家擅長系數和意見一致性系數等指標。擅長系數指的是某一評估專家對所提問題作出正確應答概率,通常擅長系數q不應低于0.80。專家意見一致性系數是反映所有專家對全部指標權重評估的一致程度的指標。一致性系數在0-1之間取值,越接近于1,表示所有專家對全部評價指標評分的協調程度越好,說明各評價因子的權重估計越為穩定可靠。

國內外經驗表明,德爾菲法(Delphi法)能夠充分利用各專家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和聰明才智,是解決非結構性問題的有效手段[19]。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操作簡便,評價結果可信度高。

梁萬年[20,21]等專家學者采用了德爾菲法(Delphi法)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評價指標體系,一共126項指標,其中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32項目,三級指標89項,并將126項指標編制成調查表進行現場預試驗,并函詢確立計算指標權重,同時采用克朗巴赫a系數和主成分因素分析法評價了對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效果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和效度;溫亞彬[22]等綜合運用文獻調研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對張家口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及評價體系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并對所建立的模糊綜合評價體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進行了實證研究。任曉暉[23]等四川省12個城市CHS中心的綜合評價的應用采用層次分析法等多種方法確定指標權重。

3 總結

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可以看到國外績效考評相關領域的研究比較成熟,其理念、宗旨、方法對我國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是中國社區衛生服務由政府主導,目前無論是政府還是衛生行政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績效考評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部對員工的績效考評體系尚未真正建立。但隨著國家衛生資源投入的逐步增加,對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評指標的篩選與方法的探索力度進一步強化,這些都是績效考評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國發〔2009) 12號).

[2]Martinc Misener R, McNab J, Sketris IS, et al. Collaborative practice in health systems change: The Nova Scotia experience with the Strengthening Primary Care Initiative[J]. Can J Nurs Leadership,2004,17(2): 33-45.

[3]Diane EW, Anne-marie B, Robert JR. A results-based logic model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Laying an evidence -based foundation to guid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R]. College of health discipline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4.

[4]PauL A, Lamarche. Marie -dominique beaulieu, raynald pineault. choice for change[R]. The restructuring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 in Canada, 2004.

[5]Developing Ontario 's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corecard. Health care: New research, new priorities new directions [R]. January 2006.

[6]Primary care for children. Primary care in Ontario[R].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science, 2004.

[7]NICE clinical guideline 34.hypertenti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in primary care[R].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2004.

[8]楊輝. 澳大利亞全科醫學服務質量管理框架、措施及借鑒[J]. 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6(11),869-872.

[9]楊輝. 澳大利亞政府和專業組織在提高全科醫學服務質量中的作用及借鑒[J]. 中國全科醫學雜志, 2006(11),875-877.

[10]梁萬年,土虹,楊興華.中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 18 (8) : 460-462.

[11]欒蘭.大連市社區衛生服務質量評估與對策研究[J].遼寧大學學位論文,2009.

[12]程曉明.社區衛生服務在中國社會醫療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全科科學,2005(1):1-3.

[13]郭清,土小合,汪勝,等.社區衛生服務評價體系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2,5 (10):802-803.

[14]程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08 .

[15]鮑勇.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29-39,102-137.

[16]陳博文、楊文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第2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13.

[17]孫振球.醫學綜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18]盧祖溝,主編.社會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17-122.

[19]劉光富,陳曉莉.基于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的項目風險評估[J].項目管理技術,2008, (1):23-26.

[20]李曉惠,陳旭嘉,陳建,等.加權秩和比法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5):1305-1306.

[21]張立威.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大連醫科大學,2007.

第6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摘要】績效考核,是對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以及個人品德等進行評價,并用之判斷員工與崗位的要求是否相稱。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崗位績效考核存在諸多問題,如績效考核目的不明確、考核指標缺乏科學理論和依據等。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個人績效考核、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是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績效考核;社區衛生人員;社區衛生服務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其中既包括公共衛生服務(公共產品)的內容,也包括個人的醫療衛生服務消費。在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主要由政府主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來提供。新近頒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長效機制”。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業已成為城市社區衛生發展的關鍵點。但是,現有的績效考核制度遠遠不能適應城市社區衛生發展的要求,建立科學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個人績效考核制度已勢在必行。

1 現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員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

迄今,全國各地關于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績效考核制度盡管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制度目標設計、運行等環節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①績效考核目的不明確,許多地方的績效考核是為了規范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行為,而不是通過績效考核激勵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為社區居民服務;②考核重點不突出,考核指標大多放在社區衛生人員方面,本該重點關注的社區居民反應性指標缺乏;③考核指標體系不合理,指標本身不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④指標的定義不夠具體、獨立、全面和易懂,極易造成理解錯誤和無法得到相關指標值;⑤考核主體單一,主要是由衛生行政部門單獨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進行績效評價,而與社區衛生服務密切相關的利益團體或關心評價結果的組織或個人,如社區居民、非政府組織等未納入評價主體中;⑥考核的實施不規范,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定了相對完整的個人績效考核指標,也從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大功能方面進行設計考核的指標,但是由誰來實施考核和如何實施考核,卻沒有詳細的說明和明確的規定,難以保證考核結果的有效性。凡此種種,嚴重制約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發展,挫傷了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積極性。

2 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的原則與方法

2.1 指導原則:根據現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員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及《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辦法》的指導原則:①按工作數量定酬,按居民滿意度定酬,兼顧崗位工資原則;②按勞分配,促進效率優先的原則;③標準時間設計參照標準時間設計參照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強度、工作技術難度為基數。

2.3 績效考核方法:績效考核以效益工資為主、崗位工資為輔,在分配中突出績效。績效考核分為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大塊計算有效工作點數,重點為公共衛生服務的有效工作點數的考核。

工作數量以分鐘為單位,按照中心實際開展的工作及所消耗的時間計算點數。根據國家法定工作日251天,8小時/天,共120480分鐘每月10040分鐘。在根據點數計算點值就是可分配總收入除以社區服務人員工作總時間及總點數。工作質量、滿意度和信任度采用百分制進行考核,折算成點數。在群眾滿意度與社區居民信任度等方面再權重分配為:他評80%,自評20%后綜合計點。得出有效工作點數后根據點值算出績效工資。績效考核的衡量單位是有效工作點數,有效工作點數是有效工作時間的有效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評定,即在一定時間內對各類工作人員均設定有效工作時間、工作量,并進行工作效率評定。工作人員下社區所做的每一項服務,都必須填寫衛生服務人員社區衛生服務記錄單;其次,在衛生服務人員中進行抽查;再次,在被服務對象進行抽查,以證實服務人員下社區服務的實際情況和效果。

3 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

3.1 績效考評項目和內容:績效考核考為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大塊。基本醫療服務主要包括:①普通門診服務人次數;②常規檢查(三大常規)人次;③特殊檢查(心電、B超等)人次;④清創縫合服務人次數(含小、中、大);⑤住院服務床日數(包括殘疾人康復);⑥病危病人服務人次數;⑦健康體檢人次數;以上再結合工作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績效考核。

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①社區診斷,主要是調查并掌握轄區居民總體健康狀況、主要健康問題及影響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并制定社區健康促進計劃等;②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及普及衛生保健常識等;③防疫工作,包括傳染病防治、免疫規劃及艾滋病的防治等;④慢病管理,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的防控等;⑤保健服務,包括老年人、婦女及兒童的保健服務等;⑥精神病管理,包括定期隨訪登記、精神檢查及心理咨詢等;⑦殘疾康復,包括進行康復治療、指導、定期上門進行康復指導及健康教育等。以上再結合工作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績效考核。

3.2 個人績效工資計算過程及方法

3.2.1 基本醫療類服務的績效考核有效工作點數計算過程:工作數量點數計算明細,見表1。

3.2.2 公共衛生服務類的績效考核有效工作點數計算過程:工作數量點數計算明細,見表3。

工作質量點數計算明細,見表4。

3.2.3 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和信任度點數計算:基本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兩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各50點,進行百分制進行考核,折算成點數,按照權重分配為:他評80%,自評20%后綜合計點。他評資料獲取辦法:調查問卷、電話咨詢等。標準值為90%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扣1點,扣完為止。

3.2.4 個人績效工資的計算方法:

基本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兩者的績效考核有效工作點數為工作數量、工作質量、滿意度、信任度四個指標的有效工作點數之和。

個人績效工資的計算公式:

個人收入=崗位工資+個人績效工資

個人績效工資=個人有效工作點數×點值

點值= 可分配總資金工作有效總時間

相關說明:①工作數量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1個月)向基本醫療或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方提供的優質、無差別的服務量。

②工作質量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出發,能夠滿足患者規定和潛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是指服務工作能夠滿足被服務者需求的程度。

③滿意度指居民(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醫務人員提供的衛生產品、服務、形象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④信任度居民(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醫務人員提供衛生產品、服務后對其的信任和依賴程度。

參考文獻

[1] 周良榮. 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社區衛生服務 [D].2003

[2] 王勛英.實施績效考核的實踐和體會[J].中國醫院,2004

[3] 龔勛,姚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個人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資源,2008

[4] 龔勛,姚嵐,陳啟鴻,陳瑤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個人績效考核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

第7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城市社區服務農村衛生服務發展現狀制度困境

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是對由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遞送體系和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組成的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遞送體系的統稱。優先發展以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為基礎的基層衛生服務遞送體系,能夠通過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重心的下移,較好克服衛生服務遞送體系的高端集中現象,帶動衛生服務利用重心下移,促使衛生服務提供模式的根本轉變,實現健康促進、預防、保健、醫療與康復的有效供給,以實現衛生服務的提供公平。為了厘清我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所存在的基本問題,這里分別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兩個方面,來對我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及其制度困境予以實證解讀。

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1.現狀,我國醫療體制所存在的初級衛生服務與二級衛生服務之間缺乏制度化分工的結構性特征,需要構建一個專門的初級衛生服務提供者網絡。鑒于此,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政府就把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作為“緩解城市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措施,也作為推動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1999年,衛生部等10部委聯合了《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05年各地建成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在全國建成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初級衛生服務。自此以后,各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開始建立起來,全科醫生培養也開展起來了。可以說,這種制度設計考慮到了我國的具體實際。“從理論上或者從制度設計者的主觀愿望來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該是有較高效率與較好經濟性的衛生服務模式”,能夠很好實現衛生服務提供公平。但客觀的現實并沒有同主觀的愿望相吻合,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發展滯后。據衛生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3-2005)統計資料顯示,到2004年底全國各地都新建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中只有少許政府部門興辦,大多數為集體所有制或民營;在2003年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覆蓋面還相當窄,即使在衛生資源條件較好的大城市上海、北京和天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較少,且用同期全國兩周就診率測算(資料來源: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即使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最多的吉林,每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理論上要在每天服務140人次;從2003年一2O0年的數據分析,社區衛生服務在相當一部分西部地區以及若干直轄市相對滯后。

其次,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利用率較低。從2002年一2004年不同類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服務的市場份額分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門診服務市場上的份額相當低,在2002年一2003年甚至低于門診部,絕大部分為醫院所占據。在西部11個省,城市患者僅有10.3%前往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無疑,大部分患者還是直接到醫院去尋求門診服務。

再次,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普遍比較低,同時服務面狹窄。據調查,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遠沒有達到政策文件所規定的、或者教科書所描繪的狀況,而基本上停留在門診、輸液、注射、出診與訪試(跟蹤隨訪)等服務內容,慢性病管理、健康檔案建立以及家庭病床服務剛剛起步,至于精神病人管理、兒童系統管理、孕產婦系統管理、殘疾人康復等服務基本上沒有開展。

2.制度困境。自推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來,我國通過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等形式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社區衛生服務的法規。盡管這些系列法規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標準、技術隊伍建設、財政補助、服務功能、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價格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但是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是對以上系列法律制度的適應性反應。筆者認為,我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仍存在以下制度性困境。

(1)社區衛生服務補償的制度困境。社區衛生服務包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無疑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償也涉及到兩個部分,即公共產品的補償和服務的補償。前者屬于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范疇的項目,理應以政府投入或購買為主,必要時個人也分攤部分費用;后者屬于有償服務的項目,除了從醫療保險獲得補償外,個人也應當負擔部分費用。顯然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償途徑理應包括政府財政投入、醫療保險支付、個人支付等形式。其中政府投入既包括對公立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陣地、設備、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政府購買民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投入。鑒于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是公立性的,一般指前者。醫療保險支付是指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可是,這兩方面的制度建構與制度落實均存在嚴重問題。

目前各地仍然將城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擴展大型醫療衛生機構規模、改善大型醫療衛生設施設備和加強大型醫療衛生機構專科人才建設上。盡管政府投入衛生服務的資源十分有限,而這一資源卻主要用于補助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醫院、尤其是高等級醫院。據衛生部的《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3-2005)資料顯示,2004年政府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撥款與補助僅占當年衛生撥款與補助的2%,而醫院占當年衛生撥款與補助的64%。同時有資料表明,政府投入不足社區衛生服務經費的10%。“全國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自己通過市場租賃來解決業務用房問題,通過銀行借貸來解決醫療衛生技術裝備問題。”

社會醫療保險機構為了控制保險基金的使用、規范社會醫療保險的運作,采取定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辦法,就意昧著部分非定點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失去了對經營績效有著很大影響的參保就診群體。目前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近1.4億人,可是近半數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尚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這既造成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政府補償的不公平與機構發展的不平衡,又放緩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建設,將非定點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邊緣化,減少了投資力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未能納入醫療保險體系,既未能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又嚴重影響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究竟是應該先提高能力再賦予守門人角色,還是先賦予守門人角色然后它們就可以自然提升能力,這的確是雞和蛋孰先孰后的問題。”這也是醫療保險定點制度構建必須思考的問題。

(2)人力資源建設的制度困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水平較低、服務面較窄等現象顯然同他們的能力建設滯后相關。人力資源是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全科醫生所提供的服務是以社區為取向的,社區衛生服務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全科醫生制度的構建與落實情況。目前由于社區衛生服務受現行體制的限制,沒有固定的人頭經費,同時政府不發工資或工資額度很低,主要依靠自己創收解決,導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城市醫院的醫護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大,社區很難吸引和留住有用之才。加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費短缺致使“重利用輕培養”的用人策略盛行,且未建立有效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引致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嚴重短缺。據資料顯示,在東中部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生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僅占l/5,中專和大專學歷的還占絕大多數。同時根據衛生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3—2005)數據顯示,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多的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平均衛生技術人員卻從2002年的29.22人下降到了25.87人,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許多業務還未開展起來的現實,表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衛生技術人員的減少是其人力資源不足的表現。

(3)雙向轉診的制度困境。為實現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系列法規中都不同程度規定了“雙向轉診”制度。可現實中,雙向轉診制度卻遭遇了“零病例”的制度運行困境,主要表現為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向醫院的“單向轉診”占大多數,而真正意義上的雙向轉診,即一般常見、多發的小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治療,大病則轉向二級以上的大醫院;而在大醫院確診后的慢性病治療和手術后的康復則可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卻并不多見。導致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雙向轉診制度設計中缺乏統一有效的雙向轉診程序和監督管理辦法。現行制度規定對于什么樣的患者需要轉入、什么樣的患者需要轉出以及如何實現便利、通暢的轉診都沒有具體的規定,同時沒有規范醫生的轉診行為,也沒有制度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綜合醫院的轉診與接診進行有效的約束。同時相關配套制度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比如現行醫療保險定點制度將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排斥在外,現行衛生服務價格沒有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大型綜合醫院之間拉開明顯差距,體現不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價廉”優勢。

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

1.現狀,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農村地區形成了“以縣域為基本單位,以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為功能連貫、人才接續的節點,構成了底座龐大、頂尖狹小、中間樞紐貫通型的”醫療衛生機構體系。而在市場體制下,因環境與需求的重大變化,加之衛生政策法規的被動性偏移,致使農村衛生服務的供給體系發生很大變化,縣、鄉、村機構各自為戰,之間的體系聯系不復存在,尤其是鄉、村兩級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走向了停滯與倒退。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大大萎縮。“鄉鎮衛生院是農村衛生工作的主體,是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的橋梁和樞紐。”而鄉鎮衛生院卻在外部的市場經濟與內部的計劃經濟之間處于兩難境地,同時處于“村級診所和縣醫院之間,在技術上它不如縣醫院,在服務的靈活度以及成本方面又不及診所”,顯得相當尷尬。同時村衛生室發生體制變化,“集體所有制下的村醫制度變為私人執業醫生制度。”其直接的表現即為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減少。據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5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資料顯示,從2001年一2005年鄉鎮衛生院從48090個下降到了40907個,下降率為14.94%,村衛生室從698966個下降到583209個,下降率為16.6%。同時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61%的農村病人是在村一級醫療機構就醫,而2003年全國尚有23%的行政村沒有村衛生室。因此,盡管我國農村基本上改變了缺醫少藥的局面,但是,農村居民的初級衛生保健需要并沒有得到滿足,部分落后的西部農村地區甚至又回到了缺醫少藥的狀態。

其次是基層衛生服務人員素質較差。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人才的培養有了明顯成績,但新增的衛生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鎮。據調查,0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只占1.4%,中專學歷占53%,高中及其以下學歷的占36.4%;技術較高的醫護人員多數集中在縣城和縣以上醫院。在作為網底的村級機構,還主要依靠鄉村醫生,且大多數鄉村醫生或衛生員雖然或多或少參加過一些業務培訓.

但因缺少專門的業務訓練而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的初級衛生保健醫療需要。且據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2005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顯示,2000年一2005年農村每干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人數由1.28人下降為1.16人,同期平均每村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數也從1.41人下降到了1.40人。

再次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利用效率很低。自建國以來,我國一直采取按行政區劃建院的體制,基本上每鄉鎮建一衛生院,每行政村建一村衛生室。在市場體系下,衛生機構隨著鄉鎮區劃的改變而撤并,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在撤并后沒有按照人口和地理環境進行資源配置的調整。同時衛生機構按部門分置,鄉鎮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機構與衛生院分設,造成了農村不多的醫療衛生資源高度分散和無序競爭。同時,鄉鎮衛生院違背了初級衛生保健的初衷,與縣醫院競爭,設立專科、增加病床、配備檢查設備。但隨著農民收入提高和交通條件改善,農村居民傾向于“大病”進縣醫院、“小病”就近看村醫,致使鄉鎮衛生院的設備使用率很低,門診與病床利用率都很低。

2.制度困境。“以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為重點,保障和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歷來是我國各級政府一貫堅持的衛生工作方針。”在制度建構方面表現為我國制定了系列有關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法規。這些法規對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通觀我國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之中的問題,不難發現在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仍存在以下的制度性困境。

(1)缺乏有效的成本補償機制。在農村醫療衛生領域,分稅制的財政體制明確了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由鄉鎮政府管理經營。由于本級財政只負責對本級衛生機構的投入,因此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的運作更多地依賴于基層政府的財政負擔。鑒于農村縣、鄉財政的拮據,加之“農村醫療衛生在基層財政預算中的份額沒有明確的或強制性的法律規定。由此帶來的對農村醫療衛生投入不足在意料之中。”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成本補償主體是市場,而不是政府。根據《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07)No.3——轉型中的衛生服務與醫療保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頁)統計資料顯示:1991年一2O00年間,我國農村衛生的財政投入僅增加了48.5%,年平均增長4.49%,大大低于同期全國衛生總費用13.1%的年均增長速度和全國農村總費用12.6%的年均增長速度。政府對縣鄉衛生機構的撥款占其支出總額的比例僅有5%一30%左右,而對村衛生室沒有補貼。

同時,目前對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財政差額補助一般選擇按人頭或按床位數的方式進行。該補貼方式所引起的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人力資源準人降低和機構床位的虛設,導致了投入效率的低下,加劇了供給過剩。另外,該補貼方式也加劇了農村衛生服務市場的進入成本,不利于農村醫療市場有序競爭的形成。

第8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全科醫學;社區護理;職業培訓;繼續教育

收稿日期:2007―01―07

作者簡介:徐凱(1951―),男,漢族,遼寧省沈陽人,沈陽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院長、教授、碩士,任全國衛生管理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多年從事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我國在以科學的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為根本奮斗目標的前提下。伴隨著新興醫療體制改革和創立,醫療服務模式發生了根本轉變。那么醫學教育要適應醫療模式變革的內在要求,應將全科醫學教育、社區護理學教育、全科醫師的培訓納入以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統籌規劃。建立全科醫學教育和社區護理學教育的有效機制,逐步形成學歷教育、規范化培訓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全科醫學教育模式。

全科醫學教育要適應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要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逐步嘗試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實踐。將全科醫學基本理論教育和加強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區預防保健能力,衛生服務管理能力,納入教學全過程,以適應社區管理的以醫療服務為主,轉向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和基本醫療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國家教育部教字(2006)13號文件指出:“畢業后醫學教育是全科醫學教育的核心,是全科醫師培訓的主渠道。”作為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應當是全科醫師培訓的承擔者,我院2000年以來先后在沈陽市舉辦三期社區衛生服務技術人員培訓,對350名學員進行了培訓,原衛生部部長彭玉同志專門到我院考察。2001年我院被遼寧省衛生廳授予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的畢業后教育和課程設置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一、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成人學歷教育

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后,各級衛生醫療管理部門均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批衛生服務技術人員,從醫院的醫療服務機構走向社區。由于醫療服務模式轉變,這批醫護人員的知識結構亟待更新。以沈陽市社區分布情況為例。按《沈陽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中明確提出,原則上按照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3至10萬服務人口,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居民15分鐘步行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補充設置服務站。按照這個標準,目前我市已有街道辦事處112個,社區1290個。但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19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35個。醫療服務人員近2000人。但是這部分醫療人員學歷結構依然偏低,亟待培養,以適應社區服務的要求。據有關資料證明,在全國社區醫療和護理的人員中,學歷結構仍然偏低,本科學歷占社區醫護人員的12.5%,專科學歷占社區醫護人員的37.6%,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占社區醫護人員的49.9%。職稱層次也偏低,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以上),占社區醫護人員的3.8%,中級職稱(主治醫師以上),占社區醫護人員的25.7%,初級職稱(醫師),占社區醫護人員的71.5%。社區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和職稱層次和醫療服務人員相比只能是更低,本科學歷占極少數,職稱普遍偏低。

醫療服務人員的學歷層次,為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生源保證,隨著全科醫學的學科完善,職稱評定暢通,隨著國家逐步打開通向社區服務的醫學畢業生的道路,這樣形成了社區醫護人員接受學歷教育的生源群體,大批從事社區醫療和社區護理人員,將接受成人高等醫學的學歷教育。

二、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培訓納入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過程

國家衛生部已建立了衛生技術人員準入制度,國家衛生部職業鑒定中心,以逐步向社會公布了13行業的職業資格鑒定的標準。隨著醫療服務模式的變化,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的“六位一體”的結合服務模式要求,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人員要逐步實施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社區中“六位一體”綜合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核心內容和基本特征。結合服務內容決定了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職業要求。

從“六位一體”的六個服務內容要求,全科醫學和護理人員要逐步接受相應的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

健康教育工作,可要求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參加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鑒定。預防、保健工作,可要求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參加防疫員的培訓和鑒定。計劃生育和婦幼保健工作的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可參加婦幼保健、護理的培訓和鑒定,也可擴展社會人員參加護工的培訓,有利于社區實施家庭病房建立后的護工的要求,緩解護士的人員短缺問題,逐步緩解“有市場、沒人才”的局面。

三、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人員要進行崗前培訓

大批醫療服務人員逐步要從事社區衛生服務,這批人員的知識結構急需更新。全科醫師、社區護理人員在上崗前要接受系統培訓,沈陽市有關資料證明(截止2006年10月),已培訓了2048名醫生,占全部社區醫療服務人員2238名醫生的91.5%,已培訓1642名護士,占全部2416名護士的68%,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86萬余份。年均入戶服務60余萬次,使320萬人次直接受益。“醫療服務進社區,衛生服務進家庭”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社區醫療和護理人員上崗培訓工作十分重要,它是醫學繼續教育重要內容,知識更新、五種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團體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區預防能力、衛生服務管理能力)的培養。均需要納入崗位培訓內容。

第9篇:社區衛生服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醫患關系;醫患矛盾;特點;差異

中圖分類號:R-0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8-0014-0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YAO Zhen

(Wujiaocha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ntinues tension, all kinds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factors about the scale, service items, treatment expense, types of pati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醫患矛盾在任何醫療機構幾乎都無法避免,不同大小、級別的醫療機構所產生的醫患矛盾也各有其成因和特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綜合性醫療機構在門、急診患者數量、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資源配置、病癥嚴重程度、治療方式方法、醫者學歷水平甚至是患者結構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都會使矛盾呈現明顯的區別。

1 我國醫患關系現狀

近年來,無論是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程度抑或是醫療資源配置完善與否都已不再是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取而代之的是種種駭人聽聞的醫患矛盾新聞。這些負能量事件讓醫患關系不斷呈惡化趨勢,也為處于新醫改體制下的中國醫療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2013年全國醫療機構發生的醫患糾紛已達7萬件[1],大量爆發的醫患矛盾讓醫患雙方都備受煎熬。根據上海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及衛生工作者協會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海市二、三級綜合性醫院發生的涉及賠償的醫患糾紛事件有3 600多起,即每天大約發生10起左右的中、大型醫療糾紛,總計糾紛賠償金額達到1.5億元。

一份在全國5省市30所醫院的隨機調查顯示,患者對醫院整體服務質量滿意的占51.3%,對治療效果滿意的占56.9%,對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滿意的占44.8%[2]。由此可見,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有不滿情緒。從醫患的訪談調查中感到,醫務人員包括醫學生對目前的醫患關系表示出了比患者群體更多的擔心和恐慌[3]。

2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綜合性醫療機構醫患矛盾特點對比

2.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患矛盾主要特點

以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1―12月的投訴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表1)。

研究數據顯示,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醫患糾紛總數61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點之一是以周邊轄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患者常年反復于中心就診,醫患之間溝通密切、醫患關系易于維持,醫患矛盾發生較少;服務態度引發的糾紛共37例,占糾紛總量的60.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應對常見病、多發病為主,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占比例較大。對于此類病情穩定的患者,不滿情緒通常存在于服務態度方面;因醫療質量而產生的糾紛共10例,所占比例達16.4%,位居第二。這與醫療事故集中的綜合性醫療機構形成了鮮明反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資源與技術水平相對欠缺導致醫療事故糾紛較為罕見。而醫療質量原因所占比例位居第二,說明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業務培訓提升醫療質量也是一種避免矛盾發生的重要措施。

2.2 綜合性t院醫患矛盾主要特點

二、三級綜合性醫院目前是我國醫療事業的中堅力量,也是醫患矛盾發生的主要場所,總體數量及賠償金額較為集中。選擇綜合性醫院就診的患者普遍對治愈疾病抱有較高期待,且綜合性醫院可供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案較多,然而在同意醫師選定的某種方式治療未果后,懷有負面情緒的患者或家屬會將其視為醫師帶有誘導性的選擇,將矛盾擴大化,患者也很難比較理性的思考和進行協商。醫患雙方無法正常談判時,需要以第三方調解或司法機關介入幫助進行賠償解決。

3 影響矛盾差異的因素

3.1 醫方差異

3.1.1 規模差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綜合性醫療機構最直觀的差異就是規模,它體現在占地面積、門急診數量、工作人員數量、診療項目、專科數量等各個方面。規模決定了各級醫療機構的醫患基數和潛在糾紛的數量,許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既沒有夜間急診也不設置病房,這就規避了部分矛盾發生的風險。

3.1.2 服務內容差異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開具常用藥和常規檢驗兩大服務內容作為支柱,實際用于臨床治療的操作較少。而綜合性醫院手術多、臨床治療方式多,相對治療的風險系數高、糾紛的發生頻率高。

3.1.3 醫技人員差異

目前我國綜合性醫院基本由高等醫學院校附屬,人員選擇方面具有人才輸送便利、選擇范圍廣、專業能力強、專業學歷高等優勢,更有利于吸引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加入。以筆者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的人力資源數據為例,其在崗職工137人,醫技專業技術人員114人,其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為5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65人,其學歷構成相較于普遍以碩士為執業醫師最低標準的三甲醫院相距甚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財政支持力度不夠、薪資待遇不高、地理位置偏僻、服務項目單一等現狀是造成不同醫療機構間差異的主要原因。

3.1.4 費用價格差異

高昂的醫藥費用所引起的醫患矛盾仍然普遍存在,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醫保報銷比例也有差異。患者選擇收費相對較為昂貴的綜合性醫院,若沒有獲得滿意的療效,就會產生支付醫療費用與所獲得服務不匹配的想法,發生醫患矛盾的概率就會上升。

3.1.5 資源配置差異

綜合性醫療機構相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醫療資源配置更為豐富集中,對資源合理分配的要求也更高,往往綜合性醫院在提升床位周轉率的同時會伴隨術后觀察期短、康復不系統等現象。甚至存在個別綜合性醫院將傷口拆線、拆除石膏等后續工作下沉至周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情況。在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如何避免矛盾隱患是目前綜合型醫療機構迫在眉睫的問題。

3.2 患方差異

3.2.1 綜合性醫院患者

選擇綜合性醫院就診的患者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①未明確病因但伴有持續性不適癥狀;②表現出了嚴重的突發癥狀,急需就診處理;③已經診斷明確有嚴重病情或某些罕見疑難雜癥。這些患者都具有以下特征:病癥程度較重、治療欲望迫切、心理期望較高、治療過程復雜及治療花費巨大。以上特征的任何一項都可能成為醫患糾紛的發生原因。

3.2.2 基層醫療機構患者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以罹患常見病、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為主體,隨著家庭醫生制度的不斷完善,患者就診時有固定或熟悉的全科醫師,通常側重點不在于精湛的醫療技術而是診療時有如“家庭”關系般的關愛。患者老齡化伴隨的視力、聽力、行動力的下降使社區醫務人員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此類患者心態穩定、溝通便捷、醫患矛盾尖銳程度小,醫患關系也易于維系。

3.3 體制差異

3.3.1 綜合性醫院體制

綜合性醫療機構擁有先進的設備、技術和較多科研項目,但政府部門不會為其所需的經費進行全額撥款,為保障自身發展需要,綜合型醫療機構難以完全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許多進口或自主研發的藥品仍需要患者全額自費。這些體制所產生的問題與群眾所期待的理想化醫療模式相距甚遠。

3.3.2 基層醫療機構體制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甚至二級醫療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資金運轉模式,即醫療、藥品等所有收入及時上繳區財政專戶,而其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本原則堅持“資金統籌、綜合預算、收支平衡”[4]。這種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醫療機構服務的公益性質。2016年上海市著力于推行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切實將“患者滿意度”作為績效分配的一項重要指標,促使醫務人員重視醫療服務態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側重家庭醫生般無微不至的非醫療技術服務,而綜合型醫療機構所產生的醫患矛盾多為醫療技術方面的問題。想要解決好目前醫患關系的難題,必須二者結合、分工明確,注重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思想轉變,逐步形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5]。

參考文獻

[1] 麥子. 醫患相煎全民之痛[N]. 檢察日報, 2014-08-27.

[2] 郭永松, 吳水珍, 張良吉, 等. 國內外醫患關系現狀的比^與分析[J]. 醫學與社會, 2008, 21(11): 1-3.

[3] 高勇. 改革中的美國醫療糾紛訴訟[J]. 醫學與社會, 2000, 13(6): 53-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免费大全 | 妖精www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 国产一级小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成人做爰视频www片 成人做爰视频www视频 |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欧美性三级 | 怡红院亚洲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黄色a三级三级三级 | 2019在线亚洲成年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黄 |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阿v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 欧美成人a视频 |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 99九九99九九九视频精品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 |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 亚洲作爱视频 | 日韩在线手机看片免费看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语_高清国语自产 | 亚洲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超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 | 欧美一级毛片一免费 |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 爽死你个放荡粗暴小淫货双女视频 | 亚洲一区高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威 | 性成人动作片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无色| 经典香港a毛片免费观看 | 中国女人18xnxx视频 |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