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環境整治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全面推進、整體提升的原則,深入開展城鄉環境集中整治提升活動,解決影響城鄉環境的突出問題,完善環境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城鄉容貌管理水平,真正營造整潔優美、規范有序、和諧文明的城鄉環境。
二、整治目標
通過廣泛宣傳動員,凝聚干群合力,扎實開展環境整治提升,促使鎮區、村莊、鎮域主干道路兩側、河道及兩岸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村莊進村路和大街小巷衛生得到徹底整治,無“三堆”(柴草堆、糞堆、垃圾堆)、無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現象,無亂倒垃圾、亂堆亂放問題,村莊綠化整齊美觀,為下一步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奠定堅實基礎;鎮區衛生、綠化、設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鎮域主干道路兩側違章建設、各類料場、環境衛生、經營秩序等方面得到徹底整治,廣告牌等宣傳設施規范有序,無衛生死角。
三、整治內容及責任分工
(一)村莊整治內容
1、進出村莊路段環境整治
(1)對進出村路段兩側進行雜草清除,路肩整平;
(2)對路兩側暴露垃圾進行填埋;
(3)拆除路口及拐彎處有礙觀瞻的障礙物;
(4)對進出村路面進行全天保潔。
責任單位:各辦事處、各村。
2、村內大街小巷衛生整治
(1)在街道醒目位置張貼環境整治宣傳標語,營造全民參與城鄉環境集中整治的濃厚氛圍;
(2)對村內大街小巷衛生進行徹底整治,做到無“三堆”,無違規種植物;
(3)對可視范圍內白色樹掛及電線桿、主街道兩側墻面上的“小廣告”、陳舊標語等進行清除,對村內宣傳展板、橫幅標語進行維護;
(4)對大街小巷現存的建筑物料堆進行清除;
(5)對圍村垃圾建設垃圾填埋坑進行填埋處理;
(6)對主要街道兩側亂搭亂建的構筑物進行拆除;
(7)對村莊主要街道路面進行全天保潔。
責任單位:各辦事處、各村。
3、村莊公用設施維護管理
(1)疏挖村內排水溝,貫通環村溝渠,確保排水暢通;
(2)對村內已硬化路面進行維護,未硬化路面進行整平;
(3)對娛樂健身器材進行維護管理,無破損現象。
責任單位:各辦事處、各村。
4、城鄉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工作
(1)按照《鎮城鄉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工作實施方案》規定的標準配齊配足村保潔人員、車輛司機和裝卸人員;
(2)選好配強村保潔員,每450人配備1名保潔員,年齡在6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3)建立衛生保潔員管理制度,衛生保潔人員做到“一日一清掃,巡回揀拾、全日保潔”;
(4)垃圾清運及時,垃圾箱擺放到位,四周整潔;
(5)健全完善長效運行機制。
責任單位:鎮城建辦,各辦事處、各村。
(二)鎮區整治內容
1、加強鎮區市政公用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設施完好和功能正常發揮;
2、做好鎮區道路及廣場的綠化、美化、亮化工作,綠化樹木修剪整齊,綠化帶內無垃圾、雜草,無死樹枯枝現象;
3、加強鎮區環境衛生管理,做到道路清掃保潔及時規范,保持整潔,主要道路路面及兩側無衛生死角和垃圾,垃圾池完整,有專人清運、保潔,池外清潔;
4、做好鎮區容貌的管理,加大對亂搭亂建、亂擺亂設、亂停亂放、亂寫亂畫、亂潑亂倒、亂扯亂掛等現象的整治,確保鎮區環境整潔有序;
5、加強對集貿市場的管理,加大對占道經營的整治,維持良好的鎮區市場秩序。
責任單位:鎮城建辦,鎮直各部門、各單位。
(三)鎮域縣鄉主干道路兩側環境整治
(1)做好鎮域縣鄉主干道路的路面保潔,做到路面整潔、無坑洼,兩側無雜草,確保道路通暢;
(2)加強對鎮域縣鄉主干道路兩側的衛生保潔和環境治理,清理縣鄉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柴草堆、糞堆、垃圾堆、建筑物料堆等垃圾雜物,確保道路兩側無白色樹掛、邊溝漂浮物等垃圾雜物,無有礙觀瞻的建筑物、構筑物,無外接棚舍及違章建筑,無衛生死角和垃圾。
責任單位:鎮城建辦,各辦事處、各村,鎮交運所。
(四)淄河河道及兩岸整治內容
1、河兩岸及邊坡無各類垃圾,無柴堆、糞堆、土堆、建材堆、物料堆。
2、河道水面清潔,無漂浮物、阻礙物,河(邊)坡整潔,無堆積雜物。
責任單位:辦事處、鎮水利站及相關村。
四、實施步驟
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提升行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發動階段。召開動員會議,統一思想認識,全面部署環境集中整治提升工作。各辦事處、各村層層宣傳發動,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通過村內高音喇叭、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提高全社會的重視和參與程度,營造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二)集中整治階段。各辦事處、各村,鎮直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全面推進”的原則,對照整治工作重點和具體要求,集中力量,加大整治力度,按時完成全鎮城鄉環境整治提升的各項重點任務,使城鄉環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三)檢查驗收階段。組織各辦事處、各村開展城鄉環境整治自查自糾,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鎮環境集中整治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成立聯合檢查驗收組,逐村、逐段對城鄉環境集中整治情況進行驗收。對驗收合格的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獎勵,對驗收不合格的村和單位,取消其資金補助資格,責令限期整改,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五、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鎮黨委、政府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活動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鎮城鄉環境集中整治活動的組織、指導、調度和督查工作。各辦事處、各村,鎮直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進整治工作開展。
一、整治目標
實施農村面上環境改觀行動,分步驟對全所有村莊進行村旁屋邊環境整治,重點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著力提升村莊潔化綠化水平。其中,實現所有中心村和黃山東線美好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所有村莊(含自然村莊)“兩無兩化”全覆蓋:即無亂堆亂放、無亂搭亂建,潔化、綠化;實現50%自然村“一無一化”:即無亂堆亂放,潔化。
二、整治原則
(一)與美好鄉村建設緊密結合。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實現所有中心村和黃山東線美好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所有村莊 “兩無兩化”,其他自然村“一無一化”目標,提升風情小鎮建設水平,在農村垃圾處理全覆蓋的基礎上,提升垃圾處理水平。突出抓好河道沿線、公路沿線以及城區周邊、際周邊、景區周邊、鄉(鎮)際周邊的村旁屋邊環境整治,確保重點地帶環境率先出亮點、樹形象。
(二)突出重點。嚴格按照全美好鄉村建設工作要求實施村旁屋邊環境整治工作,確保總體整治質量。結合各地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做到統一要求與尊重差異相結合。
(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堅持邊整治邊完善管護機制,制定具體措施,強化村民自治,明確管護內容,提升管護水平,使村莊環境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軌道,確保村旁屋邊環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彈。
三、整治標準
清理亂堆亂放:全面清理村莊內亂堆亂放的木材、磚瓦等建筑材料和柴堆、作物秸桿、土堆、糞堆及其他雜物,做到柴草碼放整齊,物料堆放有序。并要求農戶庭院無亂堆亂放。
清理亂搭亂建:全面清理村旁及道路兩側的亂搭亂建;拆除村內的違章建筑、構筑物,整治破敗空心房、廢棄住宅,清理村莊的殘墻斷壁和其他有礙觀瞻的廢棄物;整理村內的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桿線。
潔化:全面達到農村清潔工程垃圾處理無害化要求。
綠化:充分利用村旁屋邊空閑地,在村莊的房前屋后、路旁、水旁、公共活動場所補齊、補足綠化。綠化應以鄉土喬木和花草為主、灌木為輔,注重與村莊風貌相協調,形成四季有綠、季節分明、層次豐富、鄉土自然的綠化景觀。村莊內綠化面積達到可綠化面積80%以上。
四、整治進度安排
2015年起,對上年完成整治的中心村和50%自然村進行補缺補差,鞏固成果。第二季度開始,對黃山東線美好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沿線所有村莊和全余下自然村摸清底數,按要求分月推進整治,到6月底完成30%,到9月底完成60%,到12月底完成100%。
五、整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村旁屋邊環境整治領導小組將村旁屋邊環境整治納入全美好鄉村建設工作總體部署,全面推進。各鄉鎮村旁屋邊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作用,由鄉鎮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面統籌村旁屋邊環境整治工作。各鄉鎮要專門制定村旁屋邊環境整治推進計劃,分解目標任務,加強協調指導,嚴格督查考核。
一、整治范圍
水環境整治突擊活動的范圍包括市境內除封閉式水產養殖水域以外的所有河道、溝塘。
二、整治內容
本次整治的內容主要是:
1、清除以“三水”即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為主的水生植物;
2、打撈水面漂浮物;
3、清理沿河亂拋亂倒的垃圾。
三、實施時間
突擊整治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9月7日—10日)。各鄉鎮建立水環境突擊整治領導小組,廣泛宣傳發動。9月11日前,組織人員完成所屬河道工作量的測算,制定整治實施方案,分解任務,劃分工段,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包干負責。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9月11日—9月20日)。各責任單位組織人員突擊清理沿河垃圾,打撈水面漂浮物,將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等水生雜物挖塘深埋,不留后患。
第三階段:考核驗收階段(9月21日—驗收結束)。市里將組織有關單位對整治情況進行考核驗收,發現問題,限期整改達標。同時,各鄉鎮要強化長效管理措施,鞏固整治成果,保證河道清潔暢通。
四、責任分工
全市水環境整治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各鄉鎮負責所屬范圍內鄉村河道的水環境整治工作;城區河道責任區域劃分仍按照文件劃定的責任范圍分工負責;市級骨干河道具體劃分的工段、長度及起止點詳見附表。責任分工有爭議的河段一律以市水務局解釋意見為準。
五、考核辦法
活動期間,市委、市政府將從市級機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督查組,按照“兩無兩有”標準,即水面無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等漂浮物,河邊無垃圾,打撈的漂浮物和垃圾有處理措施,長效管理有責任制和措施,分片對各鄉鎮督查考核,并組織驗收。驗收合格的鄉鎮,市里將按照骨干河道每公里250元、鄉村河道每個自然村600元的標準實行以獎代補。
六、長效管理
各地要按年初已制定的水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措施,強化水生植物正常打撈和管護機制,真正做到隨時發現隨時打撈,堅決控制水生植物蔓延的勢頭。
在20*年全市廢棄礦山現狀調查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廢棄礦山封井封硐整治工作,進一步落實鄉鎮(街道)及有關部門在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監管主體責任,增強全市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強化基層基礎,全面落實安全防護措施,狠抓隱患治理,消除事故隱患,促進全市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及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全面掌握全市廢棄礦山治理現狀,正確認識監管主體責任意識,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避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努力構建和諧人居環境。
三、工作內容
全市所有廢棄礦山均需按照封井封硐和設立警示牌技術方案要求組織實施,并于2009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四、工作機構
廢棄礦山封井封硐整治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開展,市政府專門成立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和協調,研究解決有關重要問題。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國土資源局,彭仕云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五、工作要求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各鄉鎮、街道要從建設“平安*”、“生態*”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廢棄礦山封井封硐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圍繞“治理隱患、防范事故”,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不斷增強群眾對隱患的辨識能力和防范意識;要充分發揮村級班子的作用,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整治工作中來。
突出重點,合理規劃,力爭礦山環境整治工作上新臺階
隨著宜興市礦山企業、宕口大幅度關停,礦山鄉鎮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是開山采石給山體植被造成的破壞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城市規劃區、旅游風景區、交通干線附近的廢棄露采礦山巖石,嚴重影響和制約宜興市的規劃建設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快露采礦山的整治步伐成為宜興市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和生態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2003年以來,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全市上下的不斷努力下,宜興市已經完成礦山環境整治項目22個,宕口綠化工程16個,礦山廢棄地復墾項目38個;復墾廢棄地9507.67余畝,綠化坡面約14.53萬平方米。2007年的竹海風景區新建道路邊坡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被宜興市列為礦山環境整治示范工程,2008年林場宕口關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被省級驗收組評定為優良工程。
雖然近年來宜興市在礦山環境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主要交通沿線和風景區可視范圍內的露采礦山仍為數眾多,為了切實加強礦山環境整治工作,2007年起我市實施了三年環境整治規劃,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到2009年底基本完成寧杭高速公路、104國道、宜廣公路、張靈慕線沿線和竹海風景區、善卷風景區可視范圍內主要山體坡面復綠整治。
2009年是三年整治規劃的最后一年,根據宜興市三年規劃和2009年礦山環境整治實施意見,今年宜興市計劃實施9個礦山環境整治項目,目前已有8個整治項目進入了施工末期,復綠效果已經初見成效。整治工程采用了廢棄地復墾、坡面爆破削坡、漿砌片石骨架植被護坡復綠、坡面掛網客土噴播、平臺分層種植等相結合的方法,對張靈慕線和竹海風景區長龍山宕口、石山坡宕口、竹海公路邊坡、獅子山宕口,104國道沿線小潮漏宕口,342省道沿線徐家山、屺山、蔣山宕口這8只宕口進行復綠,預計將完成坡面復綠約23.4萬平方米,復墾廢棄地308.4余畝。
強化措施,抓嚴抓實項目管理工作
1.統一思想,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上形成共識
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幸福指數,已經成為我們必須下氣力解決的現實問題。基于這種認識,去年鄉鎮換屆結束后,我們立即組織鄉鎮和相關部門到通化市、梅河口市等地學習考察。在此基礎上,市里多次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專門研究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首先在市級領導層面形成了共識。隨后,召開千人動員大會,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廣泛發動,并出臺了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實施方案和獎勵政策,各類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了全員參與、整體推進的濃厚氛圍。
2.突出重點,明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攻方向
突出重點部位。把公路、鐵路、旅游沿線和鄉鎮政府所在地村屯,作為優先整治對象,確定90個重點推進村,在資金和項目上給予傾斜,力爭2年內全部達到先進村標準,并從中培育出10個示范作用強、產業基礎實、文化生活豐富的“樣板村”;注重村屯特色。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整治,特別是在民居、圍墻、綠化美化等方面,不搞一個模式,不搞一刀切,強調“一村一品、整村一致”,充分展示鄉村特色、地域特點和民俗風情;狠抓重點任務。重點實施五清、五改、五化三項工程,要求三年內全市303個行政村全部達到達標村標準。四是提高農民素質。定期組織科技培訓和文化下鄉活動,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廣泛開展文明村、星級文明戶評比,加強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場所建設,著力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3.健全機制,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
建立抓落實的責任機制。成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下設推進辦公室,通過定期調度、組織游走會等方式,推進工作落實;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積極整合資源,通過“向上爭取、政府投入、部門幫扶、村民自籌、社會捐助”等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制定長效管理辦法。出臺了達標村、先進村和模范村建設標準,明確了農村道路、院墻、綠化、美化、亮化等重點內容的建設要求,目標明確,標準統一。同時,將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劃分農戶衛生責任區,設置專職保潔員。目前,全市農村保潔員達到604人,配備環衛車320余輛,基本實現農村垃圾日產日清;有效整合社會力量。省委三幫扶工作組共有4個廳局54名處長包扶敦化,我們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資源,加強溝通銜接,在農村環境整治中,這些部門和干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我們還整合駐敦各大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20*年3月15日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和*市人民的廣泛參與下,在全市范圍內迅速掀起了鄉鎮環境衛生整治,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公用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市各鄉鎮共硬化和升級改造道路48萬平方米,新設道路隔離柵欄近9萬米,新裝路燈9000多盞,新建標準排水溝18萬米,新植各類風景樹20余萬棵。同時,市政環衛裝備水平明顯提高,新購置垃圾清運車480輛、灑水車180輛,新設置垃圾池(箱)2698個、果皮箱4966個。二是鄉鎮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各鄉鎮共拆除違章設施9300多處,拆除違規商棚1萬余個。取締馬路攤點1.5萬個,清理店外經營、占道經營3.7萬戶。清理垃圾9.5萬立方米,清除占道建筑材料及雜物7萬多立方米。鄉鎮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得到有效解決。三是鄉鎮居民的文明衛生意識顯著增強。我市鄉鎮居民由整治開始時的不理解、駐足觀望,到后來的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為鄉鎮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鄉鎮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
這次鄉鎮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責成市“四城聯創”活動指揮部具體負責整治工作的領導、動員、督查、總結和獎懲,成立了市整治辦公室,成員有市建委、規劃局、文明辦等15個單位組成。市委書記宋璇濤,市委副書記、市長化有勛,市委常委、副市長耿廣智等領導同志對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多次提要求、做指示,并深入鄉鎮環境整治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各縣區、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縣區都明確一名縣處級領導負責,鄉鎮由黨委書記或鄉鎮長主抓。各縣區和鄉鎮將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并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縣鄉村“三位一體”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格局,調動了全市干部群眾參與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積極性。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著力改變鄉鎮環境衛生落后面貌
20*年3月15日,市“四城聯創”指揮部召開了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動員大會,印發了《*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實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作了動員和部署。
(一)明確了工作原則和目標要求。會上,對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明確了“市級推動、縣級負責、鄉鎮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原則,確定了整治的目標要求,即:實現建設規劃科學統一、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健全、環衛設施基本完善、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居民文明衛生意識明顯提高、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二)突出兩個重點。一是以治“亂”為重點,著力營造良好秩序。以“平安杯”競賽為抓手,大力整治交通秩序、經營秩序和治安秩序,加大路面巡查和執法力度,清除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和流動經營現象。二是以治“本”為重點,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性的學習宣傳,著力提高居民衛生意識、文明素質和道德素養。
三、廣泛宣傳,深入發動,營造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良好氛圍
20*年3月6日,我市召開了市建委、市規劃局、市文明委等相關局委參加的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座談會,并相繼召開了由市、縣、鄉主要領導參加的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動員大會,4月13日又在泌陽縣馬谷田鎮召開了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在全市迅速全面啟動。各縣區高度重視,迅速傳達貫徹會議精神,都成立了領導機構,制定下發了實施方案,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整治活動進行了安排部署。各鄉鎮也通過層層召開會議,利用廣播、宣傳車、橫幅、明白紙、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和動員。整治活動開展以來,全市縣鄉共懸掛條幅6902條,張貼標語近6萬張,發放明白紙64.5萬份,出動宣傳車1萬多臺次,組織義務勞動2萬多次,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的良好氛圍。
四、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施市縣鄉三級聯動,強力夯實環境整治工作基礎
為使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深入開展,按照“市級推動、縣級負責、鄉鎮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原則,市、縣、鄉三級從建立和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入手,強化措施,注重實效,下大氣力推動整治活動有效開展。
(一)抓督導,注重工作實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10個由處級干部帶隊的督導組,每個督導組負責督查一個縣區,督導組每兩周進行一次檢查并匯報一次情況,每月搞一次大型檢查并進行階段性總結。而且10個縣區督導組長還不斷實行換位督導,進行推磨式檢查。通過扎扎實實的督導,進一步抓住了根本、打實了基礎、求得了實效,使我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二)抓評比,嚴格兌現獎懲。4月26日至30日,市里10個督導組依據《*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實施方案》和《*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檢查驗收標準》的要求,對全市186個鄉鎮(辦事處)進行了全面檢查評比,評選出了階段性的紅旗單位、黃牌警告單位和黑旗單位。5月17日和8月27日,全市分別召開了市縣鄉主要領導參加的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情況通報會,被評為黑旗單位的鄉鎮負責人接受了市電視臺的一分鐘采訪,采訪錄像在市電視臺連續播放一周,在全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集中整治活動結束后,市里對先進縣區和優秀鄉鎮進行了表彰獎勵。同時,各縣區也對先進鄉鎮和先進單位給予了表彰獎勵;對行動不力的鄉鎮和單位,除通報批評、媒體曝光外,還給予經濟處罰。
(三)抓典型,推廣先進經驗。4月中旬在泌陽縣馬谷田鎮召開了全市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泌陽縣馬谷田鎮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并以經驗介紹和書面交流等形式推廣了先進縣區和典型鄉鎮的做法和經驗。全市不少縣區也采取現場會、相互觀摩等形式,學習先進、交流經驗,促進了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積極探索開展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新路子
隨著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深入推進,全市各縣區、各鄉鎮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初步探索出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泌陽、西平、確山、遂平、驛城區等縣區把各項工作任務進行細化量化,責任落實到單位、明確到個人,實行目標管理,每項工作都定領導、定部門、定任務、定責任、定時限,確保綜合整治工作能高質量完成。正陽縣實行定期匯報制、督導檢查制、領導巡查制、部門指導制、目標考評制、兌現獎懲制等六項制度,推行百分制量化考核。遂平縣開辟了“抓整治、樹形象、促發展”專攔,設立了“臟亂差”曝光臺。泌陽縣財政拿出100萬元,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用于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并決定在總評比中,對前兩名的鄉鎮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獎勵,對后兩名的鄉鎮分別予以5000元、3000元的處罰。平輿縣政府依法對各鄉鎮集鎮規劃區內的國有土地進行出讓,并將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全部用于建設和改造鄉鎮的基礎設施,緩解了資金不足的難題。這些措施都卓有成效地推動了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建章立制,健全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長效機制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縣交通運輸局下設地方養路隊(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通過“三定方案”確定人員編制與職責;鄉鎮設立養護機構,由一名鄉鎮副職領導兼任站長,負責統籌轄區內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堅持“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群眾參與、保障暢通”的原則,倡導誰受益、誰養護,充分發揮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和村民的作用,保持路基邊坡穩定、路面、構造物完好,保證農村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2016年-2018年,縣農村公路養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2458378元,并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滿足農村公路養護需求。
二是創新公路養護工作機制。結合我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形成政府主導、部門牽頭、縣鄉村三級聯動、群眾參與的長效機制。日常保潔、綠化、路肩修整等非專業項目,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由各村配備的保潔員(每村10名,其工資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兼任協管員,負責開展農村公路日常維護,確保農村公路路面整潔;小修養護等工程,由縣交通運輸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大中修、文明樣板路等專業性工程,通過招標的方式交由專業化養護隊伍承擔。整治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村公路養護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目前縣鄉村三級均不同程度存在人員配備不齊、設備短缺等問題,當前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任務較重,從事日常養護人員嚴重不足。
二是養護資金短缺。
三、意見建議
為貫徹落實市、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會議部署,集春鎮迅速部署行動,按照縣里《宜豐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的指示,制定了《集春鎮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凈化”行動實施方案》,積極扎實的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鎮面貌有很大改善。
一、會議部署明責任。落實各村村委會,駐鎮各單位屬地管理主體責任,鎮里專門成立城鄉環境綜合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專門的行動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獎懲措施,層層分配、明確責任擔當,構建了鎮領導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村小組長包區域的鎮村組三級責任體系。實行網格化管理,并在各村成立理事會,全程參與農村垃圾治理以及土坯房整治工作。同時充分調動城管、國土、環保、水管等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工作合力。
二、行動明確抓落實。自從百日攻堅行動以來,鎮里大力整治公共區域環境。一是抓實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投資170余萬建設了集春鎮垃圾中轉站和老圩垃圾熱解爐,日處理垃圾能力達到了43噸。二是發放到戶分類垃圾桶3萬余個,遍及全部農戶。添置裝卸式垃圾箱100個和單臂勾車3部,并在車上安裝了宣傳喇叭,進行流動宣傳。三是抓實“河長制”工程,拆除了沿岸涉河違章建筑,并充分利用集春鎮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對集春、老春兩個中心村進行集中的污水處理,污水處理量可達400噸/日,并完成了沿圩鎮6公里的防洪堤建設,結合示范鎮建設打造了河岸濕地公園,提高了防洪標準的同時,還大大美觀了河岸沿線的自然環境。四是大力進行農村相關環境整治,從百日攻堅行動開始至今,圩鎮范圍內拆除了1.8萬平米的違章搭建。各村拆除空心房253棟,拆除面積37723平方米,對村莊垃圾進行了5次集中清理,清理了各類垃圾349噸,清理村內沿線溝渠97公里。按“五凈一規范”標準整治農戶庭院894戶,其中大規模整理354處。拆除農村老舊旱廁201個,新建戶廁37個。拆除鐵皮棚等亂搭亂建251平方米,拆除老舊畜欄、棚舍等1615平米。改善道路雜亂區域426處。清理不規范標語、亂貼亂畫等257處,新建美觀宣傳標語15處。極大的美化了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道路及河溝的整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