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培訓考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師及主管護師培訓計劃:
培訓目標:
一。能夠熟練掌握科室專業知識,熟練運用和強化技術技能。處理疑難差錯事故,應對突發事件。
二。具有帶教及授課能力。獨立撰寫論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訓計劃及內容:
一。每季度組織學習一次專業最新知識,有機會申請出去學習更先進的消毒滅菌理念。
二。每月安排考核一次,成績存檔。
具體內容見表。
全體護士培訓計劃:
培訓目標:
一。熟練掌握本科室專業應用知識,從分應用到工作中去,對提高工作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二。能及時應對普通突發事件,及時上報護士長及上級部門,保證本科室工作正常運轉,不延誤前勤工作。
培訓計劃及內容:
一。每月組織學習四次,接受最新知識,拓展知識面,有機會申請到上級醫院學習。
二。每月考核一次,驗證學習效果,加強學習意識,鞏固學習知識。
具體內容見表。
關鍵詞: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問題;對策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際上醫學教育中的一個較為特殊的階段,其根本上是學生在畢業之后再次接受的醫學教育,是其提高臨床技能和專業診療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醫院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兒科而言,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和病癥種類的復雜性,對于相應的衛生需求也較為強烈,對于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要意識到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其向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1 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行模式
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最直接目標就是使得醫師達到二級學科的低年資主治醫師的水平,并對醫學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實現靈活的運用以及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對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能夠實現獨立的準確診斷。我國現行的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為"3+X"模式,指的是在前三年當中接受普通專業培訓,在此過程中完成各個科室的輪轉;而"X"則代表亞專科的培訓,持續時間在1~3年,在這個階段中需要掌握亞專科的基本醫學知識,同時進行大量的臨床實踐,提高醫師的組織和危機處置能力等;另外,現階段的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也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學術交流會和科研討論會等,對國外先進的技術進行學習[1~3]。
2 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問題
我國已經相繼出臺了多項關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管理辦法,對培訓開展的模式、制度和方法等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是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現行的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培訓基地醫患關系的制約 現階段醫患關系的緊張化,使得住院醫師沒有實踐的操作機會,對培訓工作開展的效果產生了較大程度的制約。
2.2培訓實施方法不規范 進行規范化培訓的兒科醫師被分配到臨床科室之后,一般情況下都是在進行臨床工作,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和醫療質量等方面之上,往往忽略了對醫師的規范化培訓,使得科室中缺少積極進取的學術氛圍;同時,由于大部分的住院醫師還沒有執業醫師的資格,無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極易引起醫療糾紛[4~7]。
2.3考核與管理制度不完善 現行的兒科住院醫師的考核制度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考核和管理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了基礎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國家職業醫師資格考試以及自行制定的相關管理辦法等內容,通常都是按照評分、學分和筆試等分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這種不完善的考核制度無法對住院醫師的學習成績做出客觀和真實的評價。
3 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優化對策
經過多年的不斷研究和探索,我國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已經初步積累了一定程度的經驗,為了切實的解決其在實踐當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推動我國醫療事業水平的提高,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努力:
3.1構建合理的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法 構建科學合理的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法,可以對國外的相關內容進行參考和借鑒,要求醫師在掌握醫學科學基本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的同時,還需要參加到住院醫師些列講座、循證醫學研討會等必修活動當中去;同時采取具有"一師帶多徒"或者是"集體帶集體"的新型帶教方法,有效的解決師資力量緊缺的實際問題;并在培訓當中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將計算機輔助系統納入到兒科示教活動當中去,使得醫師在模擬課件中實現身臨其境,從而強化學習效果。
3.2形成統一的兒科住院醫師培訓考核評價體系 在醫療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深入的現階段,要想實現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高效開展,需要對現有的考核管理辦法進行修正,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形成統一且靈活的兒科住院醫師培訓考核評價體系,一切實提高學習成果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一方面,要形成科室每月考核、季度輪轉考核和年底考核三個層面相結合的體系,對醫學理論知識進行閉卷考試,對臨床操作技能進行實驗考查,同時采取科室和醫院分散于集中的兩種模式,將考核管理引入到培訓的全過程當中。
3.3注重對醫師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能力的培養 醫患溝通技巧已經成為住院醫師應該具備的必要基本能力之一,特別是對于兒科而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必須要注重對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開設兒童心理學等可以了解兒童心理變化規律的課程,選擇與兒童相適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去進行有效的溝通;其次,還應該開設溝通技巧有關的課程,有計劃和目的的去提高醫師的醫患溝通能力,能夠耐心的與患兒之間建立起友好的關系,取得患兒的信任[8]。
綜上,畢業之后的醫學教育是促進臨床醫學人才成長的重要環節,對其臨床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嚴格實施規范化的兒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對于提高醫院的綜合競爭力和醫療質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對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全面的把握,并通過完善人事配套制度、提高教職人員工作責任心、加強考核管理制度等多項對策來對問題予以有效的解決,保證培訓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從而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成.基于兒科臨床路徑管理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應用的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3.
[2]許薔,陳財龍,丁勝,等.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的實踐和探索[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01:83-84.
[3]薛征,阮艷艷,虞堅爾,等.中醫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06:94-96.
[4]李建琴,孫斌,繆珀,等.我國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醫學創新,2014,28:86-88.
[5]鐘貴陵,周劍鋒.軍隊醫院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初探[J].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0):907-908.
[6]邱東民,張婷,朱洪斌.青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現狀與對策[J].繼續醫學教育,2003,17(05):31-32.
延邊大學醫院2002年始開展了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經過5年的不斷努力,的住院醫師培訓逐漸進入了規范化軌道,特別是低年資醫師的培訓以及研究生培訓與專科醫師培訓結合等有規范化制度及培訓內容。但是,在培訓中因為經驗及理論上基礎不足出現了一些弊端。
1 考核方法和其他高校的培養模式存在差別,特別是在臨床能力考核上,我院現在主要是理論考核為主,但其他醫院是臨床能力考核為主的形式[1],僅憑理論考核達不到我們的初衷,無形降低了培訓臨床研究生的目標。因此現將制定臨床能力考核小組每年1次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住院醫師理論及臨床能力考核,進一步強化培訓效果。嚴格研究生培訓考核制度,包括輪轉考核、階段考核、隨機抽查考核及綜合考核。考核的重點是技術操作,臨床診斷、處理疾病的能力及處理病人的能力。
2 經過5年多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我院已建立了一整套適用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模式和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好的規定和傳統未能繼續保持下去,比如:導師負責制及教師的帶教意識和能力等。因此加強導師或帶教老師負責制,嚴格審查帶教老師資格是很必要的。目前,對于研究生規范性培訓是以醫院整體作為基礎的,在管理上多由醫院的科教處負責,各臨床科室往往只是被動地完成表面的培訓任務,少有積極參與到培訓標準的制定、細化。同時,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分散到不同的臨床科室,也少有交流和相互的促進。因此,從管理的角度講,專科醫師培訓需要管理組織的優化。借鑒國外的經驗,研究生培訓應以醫學二級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以醫院為單位,在學科的基礎上,建立研究生培訓考核與評估制度。建立研究生培訓效果的評估制度,對研究生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培訓科室建設、培訓過程和培訓效果等進行全面的評估。對培訓科室實行動態管理,保證和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同時,建議建立研究生聯合會,促進研究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這個組織本身也具有保護研究生各項權利的責任。
3 教學人員資源匱乏。我校擴招研究生及本科生,培訓臨床人員任務繁重,但是醫院醫護教學人員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可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因此,我們探索把臨床醫護人員中有較高教學能力的人員固定在培訓工作崗位,給予經濟上的輔助,固定醫療教學病床數,優先考慮培訓安排病人的制度。
4 提高住院醫師輪轉考核表的填寫,不少住院醫師對于輪轉考核表填寫積極性不高,總結流于形式。針對這些要進行考核表隨機抽查,對于考核評語專人直接送交醫院科教處備案。考核表對應各科培訓細則便于考查培訓缺陷。
我院已有規范化的輪轉醫師輪轉制度及表,但是在具體實施當中有一些弊端。因為輪轉表都由科教處制定,但具體施行當中忽略了導師的責任及各教研室的培養目的,所以出現了導師積極性降低,教研室不負責的情況。研究生到培訓科室接受培訓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培養與使用的矛盾,在醫療任務繁重的時候,培養會被忽視,使用會被擴大,研究生培養會有失規范性。為此,醫院管理部門應逐步制定客觀、公正、公開和公平的輪轉指標,保證培訓目標的實現,并督促各培養科室應根據學校統一培養大綱和細則結合各二級學科的特點,對研究生不同培養階段的臨床技能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為提高研究生的臨床技能提供平臺。對不能按照要求開展專科醫師培訓工作的科室,管理部門可以取消其培訓資格。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 通過對住院醫師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為進一步提高住院醫師的培訓質量提供依據。方法對2009~2012年我院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成績和考核結果進行討論和分析,同時相應地提出幾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建議。結果通過對規范化培訓考核評價,結果表明2011、2012年各項考核項目均比2009年有較大提升。結論考核評價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考核評價的分析,可以判斷和保證其培訓成效,為檢驗考核成效及改進培訓質量提供依據。
【關鍵詞】住院醫師 規范化培訓 效果 評價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of residency training effec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residents. MethodOn 2009 -2012 year my courtyard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 ResultThrough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spec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011, in 2012 the project appraisal are larger than in 2009. Conclusion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hospital physician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ppraisal, and can judge and ensure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Key words】 Residency, Standardized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Author′s addres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51
住院醫師培訓是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作用。建立規范的住院醫師培訓機制有利于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提高各級醫療機構臨床醫師的整體水平,推進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1]。考核分析作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判斷、確保其培訓成效質量的依據,直接關系到規范化培訓的成果。通過對住院醫師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發現問題并找尋對策,是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機制的重要方法,也能為醫院的管理提供決策依據[2]。
我院是2008年新成立的非營利性三級甲等醫院,建院時間較短,從建院之初就專門制定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案,要求所有新進醫生必須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了更好的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效果評價研究,本文對我院2009~2012年參加培訓的住院醫師進行調查分析。
1對象和方法
1.1培訓對象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自2009年起對住院醫師開始進行規范化培訓,本研究選取2009~2012年參加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116人為研究對象,包括2009級18人,2010級23人,2011級37人,2012級38人。
1.2 培訓方法
通過收集參加培訓人員的性別、學歷、職稱、年齡、出勤情況及思想品德素質等基本信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各組間的均衡性檢驗,對各組間的可比性進行研究。組織考核小組對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09~2012年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進行第一階段培訓內容的考核,內容包括病歷質量、專業理論知識、臨床技能、醫療法規、專業外語等方面。
本研究使用 Epiinfo軟件建立數據庫,雙人分別錄入數據并進行邏輯核對。應用spss13.2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連續變量采用方差法分析,對于分類變量采用卡方檢驗,對方差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使用LSD法進行均數的兩兩比較。檢驗水準a=0.05。[3]
2結果
2.1兩組均衡性檢驗結果
2.2各項考核得分比較結果
由表3可見,醫療法規考核結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較2009年有顯著區別。專業理論知識考核結果表明,2010、2011年和2012年均較2009年有顯著區別。病歷質量考核結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較2009年有顯著區別。專業外語考核結果表明,2010、2011年和2012年均較2009年有顯著區別。臨床技能考核結果表明,2010、2011年和2012年均較2009年有顯著區別。總分情況表明,2011年和2012年較2009年有顯著區別。表明通過系統化培訓,受訓后醫師素質明顯提高,各方面水平有了明顯改善,這對培訓合格的臨床專科醫師,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
3討論
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現代的醫學管理教育的特有方法,也是醫學生成長為專科醫師的必要階段。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工作是培養合格臨床醫師的重要環節。醫院作為實施培訓的主體,通過制訂規范的培訓方法、組成合理的管理部門、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執行公平的考核方法,從而真正提高培訓水平。考核評價是檢驗考核成效的重要依據。考核評價要在培訓組織和管理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提高,持續改進[4]。
3.1加強組織管理我院是一所新成立的非營利性三級甲等醫院,為規范我院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培養符合醫學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醫院逐步建立起三級的管理體系,規范培訓和考核工作。成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各相關部門及科室主任擔任成員,共同組織實施考核。 設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管理辦公室,由醫務部、科教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人員組成,負責具體的考核工作實施。 成立學科培訓專業考核小組,由培訓負責學科的科室主任擔任考核組長,指導帶教醫師認真實施培訓、嚴格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有關管理辦法和要求,嚴格執行培訓考核工作。
3.2明確培訓目標根據衛生計生委《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標準》、《專科醫師培訓標準》,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我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方案,通過對住院醫師培訓的帶教老師、科室主任及參加培訓人員進行訪談,結合專家意見,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取得的效果及今后改革的方向和重點進行深入的討論。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學員的臨床技能和綜合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與醫院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高度重視,加大培訓力度,培訓學員和所在學科增強培訓意識有重要關系。
3.3完善考核體系加強參加培訓人員的日常管理和出科考核制度,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考勤、培訓情況、帶教老師評價、病人的評價、臨床技能的考核等五個方面,由科教部進行隨機檢查,并隨機抽查五份輪轉醫師的病歷送交醫務部進行審核,對于不能按期進行輪轉或出科考核未能通過的醫師,將延期畢業,并院內通報批評。通過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評價,進一步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持續改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5]。
參考文獻
[1]鄧錦娥,林海波,嚴應元,等.對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05,6(19):39-41.
[2]伍佰玲,胡志,周新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繼續醫學育,2004,9(24):48-50.
[3]薄紅,張東華,郭勁松,等.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研究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6,5(5):452-454.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護士;規范化培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32名護士為研究對象,按時間分組,以2018年1—6月為對照時段,2018年6—12月為實驗時段。32名對象均為女性,年齡為22~31歲,平均(26.5±1.2)歲。納入指標:①均為河南省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在職及專職護士。②學歷為專科以上。③能認真完成培訓目標,且積極配合各項抽查。兩組時段中對象基本資料及培訓、工作過程中使用消毒用品種類、消毒劑用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培訓方法
對照時段采用傳統的一對一跟班帶教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實驗時段采用系統培訓法結合定期考核及綜合測評進行培訓。分別對兩組時段的護士進行考核,對兩組所負責的醫療器械進行監測,比較分析兩組考核成績和監測結果,以調查規范化培訓對護士工作以及醫院消毒工作的價值。培訓時間為6個月,每2個月進行一次單元考核,培訓結束進行綜合考核。
1.3評價指標
1.3.1消毒方法與技能考核成績
培訓后,對兩組護士的消毒方法與技能進行嚴格的綜合考核,滿分為100分,達標分數為80分,以達標分數計算達標率。考核項目包括護士對醫療器械消毒的基礎理論知識、清洗滅菌方法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越高說明該組的培訓效果越優。
1.3.2醫療器械監測結果
召集專業人士對培訓人員處理后的醫療器械進行抽查監測,評價其消毒合格率。檢測消毒合格率越高說明培訓模式越優。
1.4統計學方法
實驗中,所有涉及數據采集、運算、分析過程均保證科學及準確性,全部錄入統計學SPSS21.0軟件中整理,結果值均取3次處理的平均數值。統計過程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技能考核成績實驗時段的考核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醫療器械監測結果實驗時段監測合格率(100.0)高于對照組(88.9%)(P<0.05)。
3討論
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使需要處理的醫療器械和器具的結構越來越精細,對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專業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專業技術不過關就會出現對儀器用具消毒滅菌不徹底的情況。該情況不僅會影響醫院的整體衛生水平,還會增加患者的治療風險[3]。
3.1規范化培訓的優勢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控制感染的心臟,對其護士進行規范化的培訓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因醫療器械不衛生導致的醫療事故的發生,降低患者的危險度,提升醫院的衛生化水平。相較于傳統的跟班帶教,規范化培訓通過系統化的課堂培訓和現場實踐,促使護理人員有計劃性地學習到了工作所需的一系列專業知識,更好地掌握了消毒供應中心所需的各項技巧。定期的考核及綜合測評更能讓護士充分了解其自身知識掌握程度,發現問題,積極學習[4]。
3.2規范化培訓的策略
3.2.1提高醫護人員對規范化管理的認知
消毒供應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歐洲北美的發達國家都有較為完善的針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標準與規定。作為國內消毒供應中心的醫護人員,必須要增強對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的認識與重視程度,時刻關注行業動向,及時把握前沿信息;提升對醫藥設備處理方式發展的敏感度,增強對國際國內尖端信息的關注度;要隨著相關儀器和處理辦法的更新推進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此,河南省人民醫院成立規范化管理專題研究小組,在深入開展實驗研究的同時設置專題講座為醫護人員普及相關知識,加深醫護人員對規范化管理的了解。
3.2.2加強醫護人員自身的衛生意識
醫護人員作為消毒滅菌操作的直接執行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衛生尤其是手衛生,控制醫護人員的衛生水平也就控制了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消毒供應中心不僅要從培訓模式方面進行規范,也要從醫護人員、技術操作、監測標準等方面進行規范,嚴格控制清洗質量,提升中心的整體水平。
3.2.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從根本上對中心進行規范就要求建立規范化的消毒供應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對設施進行規范化管理。美國國家標準規定:如某次監測不合格,需重復監測,分析原因,必要時段向前追溯,至最后一次監測合格之前所消毒的物品全部回收;如果某包器械已經使用,需向患者講明情況,并密切觀察。故要求建立追溯制度,對檢查者、滅菌者、鍋號、鍋次、每鍋滅菌物品(包)、滅菌日期、滅菌參數等作實時詳細記錄。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分區管理要清晰,管理規范要結合國情和醫院的實際情況,與法律法規等相關政策銜接,吸納歐洲和美國的長處,即強化環節管理,也關注終末質量監測[5]。
3.2.4嚴格對滅菌設備的監測
在消毒供應中心可能有某些醫療器械是公司租借給醫院的,這就要求要對這些外來器械有透徹的了解并且有合適的存儲環境。消毒供應中心所存儲的滅菌設備要定期監測。對存在特殊性的器械建立滅菌物品質量追溯制度,明確責任制,運用信息化系統(信息技術)實現消毒供應系統的全面質量管理,如用條形碼、芯片技術對物品進行質量跟蹤和管理。
一、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函授等途徑,對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確保我院醫療質量的持續發展。
二、組織領導
醫務科和護理部負責制定全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落實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開展“三基”訓練。
三、培訓考核目標
全院“三基”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以及中醫適宜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鼻飼及胃腸減壓;清創縫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醫適宜技術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簡易呼吸氣囊的使用。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
五、培訓方式與安排
采用醫務人員自學與科室講座、醫院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求醫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基礎醫學理論、專業和急救知識及技術。醫務科、護理部定期組織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及考核,并做好記錄。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科室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月組織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醫務科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醫務科、護理部將統一組織培訓、考核;
3、醫務科每半年組織一次理論知識考核,每年組織兩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中醫適宜技術等;護理部每年組織兩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醫務科、護理部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
1、每項考核工作結束后,由醫院統一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考核結果納入醫務人員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執業周期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用及培養使用的重要依據。
2、醫院將“三基三嚴”訓練工作納入基礎醫療質量管理,與科室質控掛鉤;對“三基三嚴”培訓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給予表彰,對成效突出的科室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不重視“三基三嚴”訓練工作,教育培訓管理混亂,缺乏規范的原始記錄者,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凡經補考“三基”考試考核仍不合格者,當事人予以下崗處理。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二)
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三嚴:嚴格要求、嚴謹態度、嚴肅作風。
“三基”“三嚴”培訓及考核是提高醫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提高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保證,反映了為醫之道的根本,也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主要內涵。根據《醫務人員分級培訓計劃》,以醫學臨床“三基三嚴”培訓為中心內容,認真抓好醫務人員分級培訓工作,尤其是加強住院醫師的在職培訓,以提高醫療質量和全院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制定2012年產科三基三嚴培訓及考核計劃。
一、加強對急診醫護人員三基三嚴強化培訓的認識。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曉紅副主任醫師擔任科室培訓、考核小組長,由劉玉嵚主治醫師具體負責科室培訓考核工作。經常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自覺性。
二、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
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
臨床意義。各種藥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癥等。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和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
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執業醫師法》、《輸血法》、《傳染病防治法》、《侵權責任法》、《病歷書寫管理規定》、《母嬰保健法》等。
(5)技能培訓與考核內容: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胎心監護儀使用技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骨盆測量、產科四步檢查法、正常分娩產程觀察及處理;電除顫儀器使用技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職工自學與科室集中學習、訓練兩結合的方式方法。要求醫護人員利用空閑時間學習醫學及急診急救基礎知識及新技術、新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
記錄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會交班及每月業務學習時進行新理論知識講解講座,并對急救常用技術采用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演練。利用手術培訓考核無菌術、消毒、鋪巾、穿脫手術衣、切皮、結扎、縫合等技術。
安排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醫療文書規范書寫專題講座。同時結合本科特點及醫院要求,對各種申請單、知情同意書、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記錄等醫療文書規范書寫進行強化學習。由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舉辦講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質控小組對本季度醫療文書進行檢查,進行綜合評分并記錄在案。
四、具體培訓考核計劃:
1、科室每月對本專業知識組織考試1次。參加全院三基培訓,包括以下內容:人體解剖、生理、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藥理、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除參加全院考試外,科室還要對住院醫師進行定期培訓、考試。
2以下產科常見病及急危重癥循環學習:正常產程觀察及處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妊娠時限異常、正常產褥、異常產褥、異常分娩。
3、重點加強產科相關技能培訓:骨盆測量、產科四步檢查法、會陰側切及縫合技術、手術基本操作、心肺復蘇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胎心監護儀使用技術等。
4、利用晨會對十五種核心制度學習、提問,人人過關,每月抽考。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三)
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基礎醫療質量,規范醫療操作程序,加大臨床、醫技、護理人員“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理論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嚴”(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及考核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函授等途徑,對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確保我院醫療質量的持續發展。
二、組織領導
嚴格執行《三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與考核管理辦法》(寶醫發【**】54號)的有關規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考核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全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落實考核工作,科技教育處、護理部負責安排“三基”知識培訓講座,確定參加考試的各級人員等。
各學科“三基三嚴”考核小組具體負責本科室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開展“三基”訓練。
三、培訓考核目標
全院“三基”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穿脫隔離衣、鼻飼及胃腸減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培訓教材主要參考《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臨床分冊》、《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醫技分冊》、《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護理分冊》等。
五、培訓方式與安排
采用醫務人員自學與科室講座、醫院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求醫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基礎醫學理論、專業和急救知識及技術。科技教育處定期組織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及考核,并做好記錄。
1、學習訓練階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個月的時間采取自主學習、崗位訓練、專題講座、示范教學的方法,有計劃、分步驟地抓好醫務人員的學習訓練,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學科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周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科技教育處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采取閉卷考試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形式,深化訓練效果。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科技教育處、護理部將統一組織培訓、考核;
3、科技教育處每季度組織一次規范化培訓醫師理論知識考核,每年組織兩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等;護理部每年組織兩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科技教育處、護理部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
醫院根據自身的市場定位、發展戰略、財務狀況、醫療水平、人力資源等基本情況,制定出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方案,根據醫院的整體發展規劃設計出有順序的、有層次的目標方案,確保醫院各類人員的內部需求與外部供給平衡。規劃方案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戰略規劃,規定醫院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方針策略;組織規劃,是對醫院整體框架的設計,如組織機構的設置、調整、評價以及崗位分析、崗位設計;制度規劃,是指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的步驟、管理的制度化等;人員規劃;對醫院員工總體數量、構成比例、人員流動等的規劃;費用規劃,是指人力資源費用的預算、核算、審核、結算等。總之,要建立和完善醫院人力資源數據庫,更好地掌握和控制人力資源的現狀,為醫院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具體的規劃。
二、使人員聘用和配置更加科學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現代醫院必須強化人才多樣性建設,選聘多種專業技術人員,如計算機管理、心理研究、工程管理、經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招聘過程中要根據崗位的特點和要求選擇不同的招聘方式和渠道。為了確保招聘到的人員能滿足崗位需求,除了通過面試、筆試等較傳統的方式外,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對競聘者的能力進行測試,如人格測試、興趣測試、情境模擬等。與中低層人員的聘用不同,對高層次的人員,醫院應該采用引進方式,以培養為輔。除了選聘方法外,醫院管理者還可以利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對員工招聘活動進行成本效益評估、信效度評估、數量質量評估。接下來,醫院管理者要對招聘到的員工進行有效配置,達到能位匹配的最佳狀態,發揮員工的最大潛能。
三、構建完整的培訓體系,提升員工素質
醫院要切實做好員工培訓和再教育工作,這是傳達上級精神、落實制度要求、傳授診療經驗、展示醫學技術的有效途徑,是醫院做好文化建設、提升醫療水平的有效方式。根據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醫院組織培訓應該以員工需求為導向,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根據醫院內外部環境變化,從戰略層面、組織層面、員工個人層面找出差距確立培訓目標。讓新員工了解醫院制度、戰略規劃、崗位職責等,讓在職員工掌握新的技能,提高業務水平;讓醫院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培訓得到解決,或者是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為將來的工作變化做準備。醫院要構建系統的培訓規劃和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創新培訓方式,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求,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與評估,及時作出反饋,調整培訓方法、內容、形式等。總之,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發揮員工的潛在能力,不斷壯大和更新醫院人力資源的隊伍。
四、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
員工工作的好壞、績效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組織的整體效率和效益,績效管理是將醫院發展與個人協調起來的重要工具。因此,醫院要優化績效考核制度。在構建和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的過程中,管理者要將每個工作崗位的職責標準、勞動強度和熟練度、操作難度和復雜度等影響工作質量和速度的因素考慮在內,根據崗位和職位的不同制定考核內容和考核指標。績效考核方法要考慮到適應性、實用性和成本,確保考核結果準確、公正。此外,醫院要及時通知各項考核結果,使員工對自身工作情況有更清楚的了解,明確自身優勢和缺點,激發工作動機,提高工作積極性。對于醫院來說,考核反饋也是對考核內容制定、考核指標選擇、考核方法應用的一種檢驗方法,醫院管理者可以根據員工反應做出相應調整,將真實的考核結果作為員工晉升、培訓、教育、聘任、薪資等的依據。
五、使薪酬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化、多樣化
一、改革背景
(一)宏觀背景
1、我國人才流動的步伐正在進一步加快。隨著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用人制度改革深化,各類人才將逐漸由“單位所有”轉變成“社會所有”。
2、我國醫學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學制偏短,生源質量不高,教學資源不足,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因此醫學生畢業后遠未達到獨立行醫的水平。
3、我國醫生隊伍現狀是數量增加明顯,但學歷層次參差不齊,質量不高。故要求有高質量的培訓。
4、高校擴招,使近年來醫學畢業生的就業越來越困難,大量畢業生暫時找不到工作,需要有適當的培訓以提升自身價值,利于二次擇業。
5、醫療衛生改革的新形勢要求,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衛生保健服務。
(二)微觀背景
我院從1996年開始全面啟動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有很好的工作基礎。但實踐中,我們發現我國目前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還存在較多的問題。
1、醫學畢業生直接成為“單位人”,培訓期間沒有嚴格的競爭和淘汰機制,培訓壓力不大,培訓不可能做到十分嚴格。
2、培訓后良莠不分,優秀者不能在最好的學科得到進一步發展,不合格者不能被合理分流。
3、培訓資源浪費。我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只用于本單位住院醫師培訓,豐富的醫療資源和教學資源遠遠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分配到非培訓單位(基層醫院)的住院醫師卻因身為“單位的人”難以到培訓單位進行培訓。
4、同一水平層次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因分配在不同的單位,接受培訓的機會不均等,畢業幾年后,年輕醫師的臨床能力和業務水平出現較大差距。相當比例的臨床醫師達不到應該達到的職業水準。
因此,我院借鑒德國、美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提出**省人民醫院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新模式,得到省衛生廳的大力支持。
二、我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改革的工作思路
我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改革的工作思路是:面向全國,每年招收比本院實際住院醫師用人計劃多3倍左右應屆醫學本科優秀畢業生,以社會人的身份(我院暫名為臨床培訓醫生),進行三年二級學科為基礎的第一階段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完成后,通過雙向選擇,進行二次就業。我院認為,這種模式可有“四贏”:第一,對培訓對象而言,通過培訓完成自身的增值,為更好地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對培訓基地而言,接受大量優秀的年輕醫生進行臨床培訓,可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一線人員緊缺的壓力;第三,這種模式將逐漸在醫療行業形成一個住院醫師的流動層,為醫療機構考察挑選優秀人才和住院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搭建一個平臺;第四,對整個社會而言,可暫時緩解就業壓力。
三、具體做法
(一)組織領導醫院繼續教育領導小組是主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最高機構,醫教處和人事處是具體執行部門,全院科室相應的培訓考核小組負責具體的培訓工作。繼續教育領導小組由主管副院長擔任組長,人事處和醫教處各一名處長擔任副組長,其他組員由各二級學科的骨干擔任。領導小組制訂了《**省人民醫院臨床培訓醫師管理辦法(試行)》及《**省人民醫院院臨床培訓醫師輪科計劃》,并對原有的《**省人民醫院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綱要》及《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各項目具體考核與授予辦法》等規章制度進行修訂,使其有更好的操作性。
(二)培訓對象①待分配的醫科院校本科畢業生;②已分配到基層的住院醫師。目前,以第一類培訓對象為主。
(三)錄取辦法通過醫科院校校方推薦、基層醫院推薦,或公開向社會招聘,由醫教處、人事處進行面試、審核、錄取。2002年首先在內科和兒科試點招收少量學員,2003年開始全面鋪開,從100多名報名者中招收26名培訓醫生,均為應屆本科畢業生,2004年招收學員29名,目前全院培訓共有培訓醫師57人。
(四)培訓內容及培訓年限根據培訓對象本人志愿和醫院需要,將進入培訓的住院醫師分為內兒科系統(非手術科)和外婦產科(手術科)系統,分別在各自系統內的專科進行輪轉,為期三年。三年間,內兒系統的住院醫師共輪轉14個專科,外婦系統的住院醫師共輪轉11個專科。相當于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的培訓。
(五)建立住院醫師導師制度明確規定導師職責,制定培訓導師考核評估。培訓對象第一階段培訓由各科室的培訓考核小組指定相對固定導師指導,第二階段培訓由固定的導師指導。
(六)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培訓醫師在培訓期間有三個層面的考核:一是輪科考核,即每輪完一個專業科室由科主任、住院醫師導師組織的出科考試;二是執業醫師考核,即住院醫師在院培訓滿一年后,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包括臨床技能和專業理論;三是階段考核,即完成三年第一階段培訓的綜合考核,由醫院繼續教育領導小組統一組織,考官包括院內專家和院外專家,內容包括專業理論、臨床技能等。
(七)完善人事管理醫院暫時不收取培訓醫師個人或單位的培訓費用。受訓者人事檔案全程放人才交流中心,身份由“醫院的人”變為“社會的人”,工齡連續計算。本院給予建立個人專業技術檔案,受理申報職稱、執業資格等考試手續。符合條件者,受理報考研究生手續。受訓者逐年與醫院簽訂院內合同,院方每月給培訓對象發放適當的生活補貼,3年期間按規定接受全面訓練和參加各種考核考試,結果達不到規定的最低標準者,實行淘汰。
(八)培訓結束后各項培訓指標和考核指標合格者,頒發《**省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培訓合格證書》。醫院根據實際需要,結合培訓醫師的個人志愿和工作表現,選擇部分優秀者轉為正式醫生,進入專科培訓。其余輸送至社會進行再就業。
(九)嚴格執行淘汰制度下列情況出現一項以上不予續簽和聘用:①第一年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不合格而未取得執業資格者;②兩次以上轉科考核(含各小項)不合格;③年度病歷考核連續兩年發現丙級病歷或一年兩份以上丙級病歷,責任在住院醫師者;④公共必修課、專業選修課考核不合格,重修補考一次仍不合格者。
醫院嚴格執行競爭淘汰制度,今年10月份,2003屆有兩名培訓醫師分別因為兩次以上輪科考核不及格和醫師資格考核沒通過而被解聘。
四、存在問題
(一)缺乏統一、科學、嚴謹的培訓考核制度。迄今,全國或全省沒有統一的培訓考核標準。各培訓基地各自舉行考核,考核內容、評分標準自定,考官與培訓對象彼此熟悉,使培訓考核不能真正做到公正如實地反映培訓情況,難以避免人情分。
(二)理論課培訓存在一定的困難。我院的理論公共必修課與選修課都是委托省內高校代為培訓,這幾年由于高校擴招,使我院醫師的培訓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關鍵詞]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醫院;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11(a)-0136-05
Discussion 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the graduates in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tudents
YU Jie1 SUN Zhonghe2
1.Human Resource Office,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6, China; 2.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fice,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staff is an essential measure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staff training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graduates working in the hospital after the training policies are not perfect, imperfect system, assessment is not standard, the teachers are not enough and so on,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from the hospit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 explore feasible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and so on to explore the specialty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training from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s, improve the appraisal system. Based on that, reference can be obtained to establish a high quality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Specialty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Graduate; Hospit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隨著醫療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許多醫院把擴大規模、增加投入、購買新設備、引進新項目等外延型的發展模式作為醫院之間主要的競爭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使醫院的建設短期內取得較快的發展,但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高精尖醫療設備大戰,醫院費用高漲,治療成本高,醫療資源造成了嚴重浪費。新時期醫院的競爭,應該是內在綜合實力的競爭,即主要是管理、人才、科技、服務質量和醫療技術特色方面的競爭。醫院要想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對職業化管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為了逐漸改變醫院行政管理人員主要來源于臨床醫療護理隊伍的單一模式,近年來,各大醫院紛紛招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到醫院各行政職能科室工作。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學校主要進行的是全面性的學科教育,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術不可能滿足所從事專業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強對醫院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畢業后教育,建立系統性、有針對性的規范化培養模式,是提高醫院管理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1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培訓現狀
1.1 缺乏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
醫學院校畢業后教育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培訓兩大方面,其中,培訓是各個用人單位比較重視并且已經普遍開展的。我國自1993年開始試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案,雖在全國范圍內至今尚無統一完善的要求和標準,但各個省市均已開展執行。按照原衛生部頒布的《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和江蘇省衛生廳制訂的《市級以上醫院住院醫師繼續教育計劃》,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從1993年開始將臨床住院醫師作為規范化培訓的對象,并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別將護理和技術系列納入了規范化培訓的范疇,經過二十幾年的實踐,到目前為止,一套包含各類臨床衛生技術人員的較為完整的制度和模式已經得到確定和完善[1]。
4.2 建立健全培訓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培訓考核制度是培訓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考核方法一定要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科學的考核制度應重點強調實踐操作能力、科研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采用書面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如培訓期間情況、科研課題的申報情況、對醫療糾紛的處理和解決等。另外,還可以參考美國住院醫師培訓評估的方法,每年評估1次,從管理知識、管理技能、人際關系、性格特征等方面進行考核評估[16],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培訓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
4.3 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探索有效激勵措施
醫院作為職工職業生涯得以存在和發展的載體,必須為每一位職工提供一個不斷成長以及挖掘個人潛力和發揮特長的機會,通過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個人發展空間,讓他們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與滿足。針對剛走出學校大門的畢業生普遍存在思維開闊和工作作風浮躁同在、知識多元化和實踐經歷單一相伴的特點[17],醫院應準確分析每個個體的特點,按照人才成長的規律制訂培訓計劃,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讓其充分發揮才能及才智。
另外,在培訓過程中,醫院可以擇優選派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赴國內外醫院參觀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感受不同的醫院文化和環境,進而開闊視野,提升層次。或鼓勵其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攻讀碩博士研究生,并有一定的政策獎勵。這種精神及物質激勵有助于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自尊心、上進心和對工作本身的熱愛,自發地為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努力工作。
5 小結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規范化培訓是提高該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衛生管理人才極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階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項工作國內做得比較少,目前還沒有成功實施的典范,所以將會是一次管理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和嘗試,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對培訓的內容、帶教老師的選拔及考核方式等不斷地嘗試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大鎖,潘淮寧,朱懷剛,等.做好初級衛生技術人員規范化培訓工作[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2,13(4):36-39.
[2] 沈慧,胡志,孫業桓,等.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臨床教學一體化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1):768-770.
[3] 夏保京,何軍,李曉慶,等.我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行業環境分析[J].中國醫院,2011,15(3):16-18.
[4] 何革,樓云居,徐立群.醫院管理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05,(12):50-51.
[5] 黃波,張愛莉,趙列賓,等.上海地區二三級醫院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研究[J].中國醫院,2003,7(3):23-28.
[6] 景浩,馬月丹.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8):554.
[7] 陳澤波,耿慶山,鄧南,等.密切醫院行政部門與基層科室關系的體會[J].現代醫院,2003,3(1):36-37.
[8] 邢巖,孫曉生.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現狀SWOT分析及展望[J].當代教育論壇,2010,(7):79-80.
[9] 邵海亞,王迪,萬,等.衛生事業管理本科生就業現狀與質量培養對策[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1,11(3):194-198.
[10] 陳然,李紹華,趙國子.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28(7):510-511.
[11] 林國紅,劉麗群,楊文宏,等.我國醫院管理人員職業化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02,8(21):11-12.
[12] 蘇維,裴麗昆.從中澳兩國醫院管理者的差異看職業化管理[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8):563-566.
[13] 李小民,裴麗昆.醫院管理者的角色及應具備的管理技能[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7,18(1):21-22.
[14] 魏萬宏.國內外醫院管理隊伍職業化比較與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117-134.
[15] 朱懷剛,潘淮寧,李萍,等.醫院初級管理人員規范化培訓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10):76-77.
[16] 楊欣,李克民,廖秦平.從婦產科住院醫師培訓看美國的畢業后教育[J].繼續醫學教育,2001,15(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