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滅鼠防治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草地鼠類防控堅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在實行突擊性防治與經常性防治相結合,重點技術措施與輔措施相結合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綜合整治,實現對鼠害的可持續控制。
1.1根據鼠情,合理制定治理方案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鼠種、分區域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具體措施)相互協調的鼠害綜合控制方案,提高防治對策及使用技術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1.2科普宣傳滅鼠知識
通過技術宣傳、培訓和召開現場會等方式方法,宣傳普及科學滅鼠知識,使基層群眾對草地鼠類的滅鼠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1.3合理選擇、科學使用滅鼠藥物
嚴禁使用違禁藥劑滅鼠,盡量采用環境友好型的植物源藥劑,更提倡引入不育劑長期控鼠技術。
1.4統一行動,草場大面積連片防治
要盡量擴大連片防治面積,減緩周邊環境中害鼠的遷入,克服分散防治,防治面積小,需頻繁投藥,費工費時,防治效果差效益低的問題。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基礎上,注意防治時不留死角,要突出對農牧交錯區和林牧交錯區害鼠的重點控制。根據反饋信息,及時采用各種措施,合理利用生物間的交互作用,保護天敵,借助生物措施控制害鼠密度。
2草地鼠類綜合治理措施
2.1草地地面活動鼠類的綜合治理措施
防治鼠種:長尾倉鼠、子午沙鼠、大倉鼠。2.1.1毒餌法滅鼠春季害鼠食物缺乏,鼠的數量也較低,是滅鼠的好時機。使用對人畜安全,對環境污染相對較小的抗凝血型慢性鼠藥(敵鼠鈉鹽、殺鼠醚、殺鼠靈、溴敵隆、溴鼠靈即大隆等鼠藥),按使用說明書配制小麥、碎玉米或花生米毒餌,進行全生境大面積化學防治。即10~20堆/0.067hm2,每堆10~15g,選擇在下午4時—5時投放毒餌,保證連片面積在萬畝(670hm2)以上,控制周邊環境中的害鼠遷入,并進行二次滅鼠掃殘,壓低數量。該類型藥物的作用機理是破壞血液中凝血酶原合成,導致鼠類出血死亡。維生素K1為該類型藥物特效解毒劑。2.1.2設毒餌沾飽和毒餌法聚集滅鼠在害鼠數量高峰期前,設立毒餌站進行飽和毒餌法聚集滅鼠。使用毒餌站有四大好處:①適應鼠喜在陰暗的角落里偷吃的習性,是增效措施。②家畜家禽吃不到毒餌,是安全措施。③盒內小氣候穩定,毒餌不易被污染,是長效措施。④毒餌不易被風吹散,是節約措施。2.1.3進行繁殖干擾和生育抑制在害鼠繁殖前,飽和投放植物源環境友好型不孕劑和抗生育劑毒餌(莪術醇、雷公藤甲素)以及雄性不育劑a-氯代醇等不孕不育劑毒餌,進行繁殖干擾和生育抑制,減少繁殖總量,抑制害鼠種群數量,降低害鼠密度。2.1.4物理器械法保護性滅鼠鼠洞口明顯的草場,采用鼠籠、捕鼠夾等物理器械進行局部聚集地保護性滅鼠,控制害鼠的數量。2.1.5保護利用天敵滅鼠提高當地群眾保護天敵的意識,利用雁門關牧草地生態環境中各類天敵動物狐、貓、貂、鼬、鷹、雕、隼、鷂、鷲、梟、蛇等控制害鼠數量。條件允許的地區可設立招引措施,并在冬季天敵動物食物匱乏季節,倡導群眾宰殺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時,將廢棄的內臟投放到村外草地天敵動物的活動區域內,補充冬季天敵動物的食物,幫助天敵動物安全越冬,促使草地天敵數量上升,增強環境生態鏈中多元天敵的控鼠作用。
2.2草地地下活動鼠類的綜合治理措施
防治鼠種:中華鼢鼠。2.2.1毒餌法滅鼠采用改進后的誘殺增效鼢鼠靈等毒餌,并使用一洞多投毒餌等方法進行毒餌法滅鼠。2.2.2熏蒸法滅鼠采用薰殺藥劑磷化鋁片劑在夏季高溫和潮濕土壤環境下,每洞投10片(片重3.3g,含量58%)后封堵洞道,進行熏蒸法滅鼠。在土壤干旱時,可在鼢鼠洞中適當加水促使磷化鋁分解。也可使用毒煙噴霧器,在鼢鼠洞道內噴毒煙薰殺鼢鼠。2.2.3器械法滅鼠采用炸滅器械滅鼠管、滅鼠雷炸滅中華鼢鼠;或者采用人工箭針、一箭式鼢鼠捕殺器、銀恒快速捕鼢鼠器和智能型鼢鼠捕殺器等物理器械進一步掃殘和控制鼢鼠密度。2.2.4保護利用天敵滅鼠充分利用山西省草地鼬科天敵動物黃鼬(黃鼠狼)、艾鼬(地狗)較多、且可鉆洞捕捉鼢鼠的優勢,保護利用天敵動物控制鼢鼠數量,發揮生態鏈的調節作用。
2.3村落、庭院等居民生活區鼠類的防治措施
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消除鼠類孳生場所,控制鼠傳疾病的發生,將鼠密度控制在省標之內,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有效降低鼠密度,開展滅鼠活動。防治流行性出血熱的有效手段。
二、組織原則
由區政府組織有關單位負責具體實施。市政府的領導下和市愛衛會的業務指導下。
三、技術措施
遵循綜合防治,滅鼠工作中堅持以科學調查為基礎。環境治理與化學防治并重,科學統一用藥的原則。
1由區愛衛辦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按省愛衛會的要求規范地使用殺鼠劑,加強城區統一滅鼠中殺鼠劑的管理。
2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區屬單位和駐區單位參與率達95%以上。特殊行業參與率達100%投藥員培訓率達100%
3各街道負責轄區內的組織宣傳工作。組織具體實施方案,組織培訓投藥員,居民區投藥覆蓋率達到95%轄區內單位投藥覆蓋率達95%
4加強防鼠設施建設。各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品行業、公共場所、窗口單位、市場、糧庫、醫院、學校、百貨超市和居民區在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的同時要做好物品墊離工作。離墻30厘米;要有防鼠門、防鼠板,通風口(窗)必須加鐵網罩(網眼面積小于1平方厘米)地溝口、下水口要嚴密,特別是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單位一定要有符合防鼠要求的地漏和防鼠網,要設置足夠的毒餌盒和撲鼠工具,毒餌盒每15平方米設一個;庭院、重點庫房外和超大型公共場所要建立毒餌站,每50延米設立一個,庭院圍墻流水處也要堵死或加防鼠網。
5鼠藥投放要到位、有效。避免浪費和誤食。鼠藥要投放到鼠類經常活動的場所和室內的暖氣罩內、地溝、地下室、倉庫、暖氣管道等處。室外要投放在鼠洞內、墻角處、垃圾場(箱)周圍,不要露天投放。室內投藥量每15平方米2堆,每堆15克。重點為一、二樓。室外每洞(處)投藥15克,每個毒餌站投藥30克。
最好就地深埋或焚燒。死鼠要妥善處理。
四、方法步驟
(一)組織動員
1召開動員大會。下達指標,落實任務,利用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2培訓投藥員。開展防鼠設施建設。
(二)組織實施
為城區居民住戶和區屬單位及駐區單位統一集中投藥時間。
2由街道辦事處組織社區向居民住戶和單位無償發放鼠藥。
(三)組織驗收
由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各街道辦事處進行驗收。
五、措施保證
1各級領導要把滅鼠工作做為鞏固省級衛生城成果的重要事項。
2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滅鼠活動成為每個居民住戶和單位的自覺行動。
3參與滅鼠活動是每個居民住戶和每個單位的法律義務,《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規定居民住戶和單位必須參與滅鼠活動。
[關鍵詞] 農田害鼠 防治措施 防治害鼠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 S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8-0070-02
近年來,由于受氣候、耕作、栽培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害鼠猖獗,害鼠的危害,將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為了確保人類更好的生活,在一定的區域內控制害鼠密度、數量,變控制為調節,變害為利來實現有害動物的可持續控制。逐步做到有害動物控制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維系好有害動物在生態環境中的這一重要紐帶。
一、害鼠的防治意義
1.鼠類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害鼠在生態系統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從植物、無無脊柱動物、動物尸體中獲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還為肉食性動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另外它們的遺體歸還大地又為微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害鼠是生物界中的消費者,也是物質能量的傳遞者。鼠類體形小,繁殖快,物質消耗大,能量轉化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作用。另外它們的挖掘活動能翻松土壤,糞便和食物殘余增加土壤有機物的含量,為植物生長提供了養分,同時改良土壤的鹽堿度,雖然鼠類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鼠害密度過高時,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2.鼠類與國民經濟的關系。鼠類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生活也有著有益或有害的影響。如鼯鼠科動物的干糞便(五靈脂)是中醫的傳統藥物。小白鼠、大白鼠、豚鼠是現代生物研究中不能替代的實驗研究動物。但鼠類中的大多數種類是農、林、牧業、工業及人類健康事業的有害動物,每年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害鼠不但取食種子,啃咬幼苗、嫩枝、地下莖,并對即將成熟或已成熟的作物種子盜藏、破壞以及在地面打洞。同時破壞田間環境,對耕作、灌溉造成極大不便。據統計,一只老鼠在糧倉里居住一年可以吃掉糧食10-15千克,同時排泄2-3萬粒糞便,污染糧食40千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5年的報告,全世界各國的農業因鼠害造成的損失,其價值約達到170億美元。等于全世界所有作物總產值的20%,相當于25個最貧困國家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每年被老鼠糟蹋的糧食約達1000億千克,相當于4-5億人一年的口糧據估計,90年代中后期,全國每年因鼠害造成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達100億元。不僅如此,害鼠還危害幼小家禽,雞、魚、鴨、蝦、雞蛋,鴨蛋,咬毀棉花、電線、蠟燭、布料、紙、木制品、塑料器皿等。老鼠不僅具有破壞性,還是許多傳染病的傳染源和傳播媒介。鼠害大發生時,鼠群帶來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健康。當病菌在鼠間傳染達到20%以上時,人間的鼠疫開始大爆發。鼠類能直接或間接攜帶200多種病原體,至少能傳播35種細菌、病毒、類病毒和寄生蟲等疾病。傳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鼠咬熱、鉤端螺旋體病、鼠型斑病傷寒等。鼠疫14世紀在歐洲流行造成1/4人口死亡,其中流行性出血熱在世界上的分布相當廣泛,其危害所及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病死率為5-10%,癥狀主要為發燒,傳播途徑是糞便、唾液通過接觸和氣溶膠傳染。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共發病3568人,60年代23164人,70年代143949人。80年代696074人,90年代以來,發病人數并沒有增加,但也未能穩步減少。1992年全世界報告發生人間鼠疫的有巴西、中國、馬達加斯加、蒙古、緬甸、秘魯、美國、越南、及扎伊爾等9個國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8.7%。我國29例,集中在西雙版納。1994年毗鄰印度爆發鼠疫693例。據《中國共患病雜志》2005第11期有關文章報道青海省9月至10月鼠疫發病14人,死亡6人。得了鼠疫病死率將為30%-100%。
二、害鼠防治措施
了解害鼠的基本生活規律之后,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因時、因地、因作物區別對待,以生態滅鼠為基礎,以化學滅鼠為重點。從長遠的滅鼠利益出發,制定科學、有效的滅鼠方案。建立鼠情監測點,成立滅鼠專業隊。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要做到五個統一。組織統一配制毒餌,統一發放,統一滅鼠時間,統一投餌,統一滅鼠。對所有農田果園、畜舍、糧倉等進行全面滅鼠。結合開展社區滅鼠活動,確保滅鼠成果顯著,把害鼠控制在生態經濟允許的狀態下。
1.農業防治:(1)、興修水利設施;硬化田埂;鏟除田邊、地埂、渠道邊雜草、雜物。破壞害鼠的隱蔽條件,使害鼠難以打洞棲居,減少鼠害數量。(2)、改變生態環境,優化作物布局,力爭同類作物、同熟品種連片種植,統一收獲。減少食源,造成害鼠不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條件并有利于統一防治。(3)、針對不同的害鼠生物與生態特性,利用間作、輪作、倒茬、連片種植等措施,控制害鼠種群的發展。(4)、農田集中灌泡,可破壞鼠洞,淹溺幼鼠。降低鼠害密度。(5)、采取深耕,精耕細作,破壞鼠類洞道,抑制鼠類數量恢復。(6)、作物收獲后,應做到隨收、隨運、隨脫粒、涼曬入庫,及時耕地,及時捕鼠。(秸桿也應及時運走,若及時不能運走,也應集中堆放,有利捕鼠。)
2.物理防治:(1)、在鼠洞口附近或鼠害經常活動的范圍內放置鼠夾、鼠籠、電子捕鼠器、粘鼠板等滅鼠器械。(2)、下扎簽,根據當天滅鼠洞的新土,確定老鼠的取食方向。然后在其前進方向上淺插9根尖竹簽,分3排,每排3根,相距10-15cm。竹簽上方將方形重物用木棍輕微支撐好,重物與被食作物相連接,一旦害鼠取食食物,重物下落,老鼠即被刺中。此法對東方田鼠防治效果非常好。(3)、溺水法,廚房內把所有可食用的食物放置到安全的地方,使害鼠無食可取,然后在廚房內放置一口一米多高的大水缸。第一天晚上缸口的上面放上蓋子,確保蓋子能蓋住缸沿,不能掉入缸內。并在蓋子上面放上食口性好的餌,第二天早上觀察,多吃多加,少吃少加,連續這樣幾天下來,直至觀察鼠的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時,移動缸上的蓋子,使蓋子的一邊只能蓋住缸內沿至外沿的0.4cm。然后在缸內加入50cm左右深度的水,缸的內部水以上的部分抹上豬油,以防老鼠上爬。一旦老上去,數量一多,蓋子不能承受,蓋子踩翻,老鼠自然下落。在室內利用水缸加水滅鼠,對防治小家鼠的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4)、以一間房屋(15平方米折算一間)為一個單位,布夾2-3個,布籠1-2個;農田以畝為單位,每畝布夾6-8個,夾距10×10m2,布籠3-4個,籠距10×10m2,布夾(籠)的重點位置是田埂、渠道、地角邊、溝邊、田內電桿附近等鼠類活動頻率高的地方,晚布晨收。在布夾或籠時,夾鉤或籠鉤應靈敏,不要太死。
3.生物防治:發揮天敵對鼠類的自然控制。利用害鼠的天敵滅鼠,如貓、狐、鷹、貓頭鷹、蛇、黃鼬、白鼬、貉等進行滅鼠。保護天敵棲息環境,嚴禁捕殺天敵。保護鼠害天敵是平衡生態環境的最佳方式,更是控制鼠害上升的一項重要措施。鼠害密度過高時,采用引進天敵滅鼠。(進時一定要根據鼠的密度確定引進數量以及天敵的雌雄比例,并對鼠害天敵進行檢疫)。
4.化學滅鼠:這種滅鼠也稱生物滅鼠,是目前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一種滅鼠方法,選擇滅鼠劑要求對鼠有較好的適口性,不會拒食,毒力適當。(1)、毒餌的投放,將餌投放到鼠類經常出沒的活動范圍內(廚房、倉庫、鼠路、鼠道邊、碗柜下),一般農田害鼠喜棲息息于田埂、地邊的雜草中,投餌時應重點投放。室外沿地形每5步投放1堆,室內以15平米為一間投放1-2堆。做到室內不留空房,室外不留空地。滅殺洞口明顯的鼠如黃鼠,最好將毒餌投放在洞口附近(離洞口16-30cm的地方)。條投時可按行距30-60cm投放。滅倉鼠類采用封鎖帶式投餌(即沿地邊四周向內10米范圍內投餌),害鼠密度高時應采取等距投餌法,將毒餌撒開,增加鼠的覓食機會。提高效率又省工。還可采用投多種多樣無毒食物,在喜食的食物中放毒劑。另外堵塞鼠的來回道,留出1-2個來回的道,1-2天后,再放滅鼠器。對酚鼠采用挖洞投餌,將毒餌投入洞道,再將挖開洞口封嚴。跳鼠應采用封鎖帶式投餌技術和一次性飽和技術。或者是采用試拌種法進行滅鼠,將會收到顯著成果。對小家鼠宜采用間隙投餌方式進行滅鼠,應多次投,量要夠,農田捕鼠時就適應當提高搞凝血滅鼠劑的使用濃度。滅鼠效果達80%以上。毒餌投放盡量采用春播秋收后的晴天投放,秋收后是捕鼠的關鍵時間。(2)、毒餌站的制作,用南竹截成單節,兩直通。或用直徑可容害鼠自由活動的PVC管截成30cm左右長的小段,毒餌放在其中,鼠進出取食方便又隱蔽。毒餌站架于田邊,可保持毒餌較長時間不失效,防止殺死非靶生物,還可防止污染環境。在農田大面積滅鼠后,采用毒餌站可控制害鼠數量回升。(3)、毒餌投放量,殺鼠靈屬第一代抗凝血殺鼠劑,該藥殺鼠緩慢,一般在投藥后第三天出現死鼠,5-7天高峰。農田一般配制0.025%毒餌。每畝200-400克。沿田埂3-5米1堆,每堆3-5克。溴敵隆屬第二代凝血殺鼠劑具有適口性好、毒力強的特點。一次投放有效,同時對抗鼠性也有很好的效果。農田防治各類鼠害,使用0.005%的毒餌,每畝200-400克。另外毒餌投放應根據不同鼠種及密度而定,如大型鼠,密度又高。則毒餌投放量要多些,反之要少。急性藥為750-1500克/公頃,慢性藥為2250-3000克/公頃。室內15平米用餌1-2堆。每堆3克左右。按洞每洞2克。(4)、餌料的選擇,害鼠適口性好,不易霉變,經濟易得,配制方便,不易誤食有利安全的糧食作基餌。(5)、毒餌站的投放方法,城鎮居民住宅區和農戶以一間房屋(15平方米折算一間)為一個單位,設置毒餌站2個,置于墻根,可不用鐵絲作固定架,直接安置,用石塊等物壓住;農田以畝為單位,每畝設置毒餌站6-8個,應逆風橫向安置,將鐵絲插入地下,毒餌站與地面保留2-3cm高度,以防雨水灌入。農田、居民區均可從毒餌站上面方孔投放和添加毒餌,每站投放毒餌50g左右,大田每次滅鼠放置時間不小于20天,最好為30天。(6)、滅鼠后的環節,鼠夾、鼠籠捕獲的死(活)鼠以及毒餌毒殺的死鼠采取分散深埋的辦法進行無害化處理,切不可亂扔,以免造成新的環境污染點。毒餌投放后要經常檢查,毒餌站中剩余毒餌應及時回收保存好(可繼續利用),以確保人畜安全和不污染生態環境。
與鼠害作斗爭是人類的一項長期工作。應積極推廣滅鼠新技術,綜合應用各項防治措施,確保防滅鼠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崇選,李金剛等《嚙齒動物與科學管理》
[2]《四川農田大面積滅鼠的實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通過持續開展群眾性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動,進一步完善綜合防制措施,將“四害”密度始終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發展已取得的成果。
(一)鼠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0-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防止老鼠進入室內為患的防鼠設施(包括防鼠箅子和地漏、防鼠門窗、排氣換氣扇的防鼠網和填堵管線孔洞縫隙等)合格率≥93%。
(2)室內鼠跡(包括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糞、鼠咬痕、鼠洞、鼠道等)陽性率≤5%。
(3)不同類型的外環境每1000米地段發現鼠跡≤5處。
2.單位考核標準
(1)防鼠設施:房間數(大于15平方米房間按每15平方米為1間折算)10間以下的單位防鼠設施完全合格;10間以上的單位防鼠設施不合格房間數不超過1間。
(2)室內鼠密度控制水平:房間數20間以下的單位發現鼠跡的房間數為0;20間以上的單位發現鼠跡的房間數不超過1間。
(3)外環境鼠密度:不得查見有鼠洞、死鼠、活鼠等鼠跡。
(二)蚊蟲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1-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累計檢查每1000米外環境地段發現有蚊幼蟲(俗稱砂蟲子)各類小型積水點≤0.8處。
(2)對大中型水體(包括池塘、湖泊和河流),沿岸每隔10米,用500毫升容量的采樣勺取樣1勺,發現有蚊幼蟲和蛹的陽性勺占總取樣勺的百分比≤5%,平均每陽性勺少于8只蚊幼蟲和蛹。
(3)考核人員在公園、花房、汽修廠、輪胎集放地,暴露右小腿,上午8:00-10:00或16:00-18:00期間,觀察半小時,以及考核人員在居民區、單位、公共場所等外環境,暴露右小腿,從日落后半小時開始,觀察半小時,腿上蚊蟲的停落只數平均每人次≤1.5只。
2.單位考核標準
對一個單獨的單位進行蚊蟲密度控制水平評價時,要求不得查見蚊幼蟲存在的各類積水容器和各類坑洼積水。
(三)蠅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2-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生產銷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場所(如廚房、熟食間、無包裝食品櫥柜等)不得有蠅,室內不得存在蠅類孳生地(指適宜于蠅類孳生的腐敗動物、腐敗植物、人糞、禽畜糞和生活垃圾的容器或地點)。
(2)室內有蠅活動的房間陽性率≤9%,有蠅房間蠅密度≤3只/間。
(3)所查蠅類孳生地檢出有活蛆或蛆蛹的點位數比例≤5%。
(4)防蠅設施(指能夠阻擋蠅類進入室內或接觸食物的設施,如紗門、紗窗、風幕機、門簾、紗罩等)合格率≥90%。
2.單位考核標準
(1)生產銷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場所不得有蠅。
(2)室內成蠅密度控制:房間10間以下的單位有蠅房間數為0,11間-30間的單位有蠅房間數不超過1間;31間-60間的單位有蠅房間數不超過3間,61間-1000間的單位有蠅房間數不超過6間。有蠅房間蠅密度≤3只/間。
(3)室內外不得有蠅類孳生地。
(4)防蠅設施全部合格。
(四)蟑螂密度控制水平
達到國標GB/T27773-2011中的C級標準,即:
1.社區(村)考核標準
(1)蟑螂成蟲或若蟲(幼蟲)房間侵害率≤5%,平均每陽性間(處)蟑螂成若蟲數小蠊≤10只,大蠊≤5只。
(2)蟑螂卵鞘房間查獲率≤3%/間,平均每陽性間(處)卵鞘數≤8只。
(3)蟑跡(指蟑螂尸體、殘尸、空卵鞘殼、糞便等)房間查獲率≤7%。
2.單位考核標準
(1)機關、企業、學校、醫院、餐飲店、商場、超市等場所,房間數60間以下的單位蟑螂侵害房間不超過2間;房間數60間以上的單位侵害房間不超過3間。
(2)房間數60間以下的單位查獲蟑螂卵鞘的房間不超過2間;60間以上的單位查獲蟑螂卵鞘的房間不超過3間。
(3)房間數60間以下的單位查獲蟑跡房間不超過3間,60間以上的單位查獲蟑跡房間不超過5間。
二、工作安排
(一)滅鼠
在轄區各單位、住戶針對鼠害情況自行開展滅鼠的同時,街道會在年內分別于春、秋季各組織開展1次群眾性統一滅鼠突擊活動。春季滅鼠統一投放滅鼠毒餌的時間為4月19日至20日,秋季滅鼠統一投放滅鼠毒餌的時間為9月14日至15日。滅鼠用藥以溴鼠靈滅鼠毒餌為主。室外環境滅鼠應購置安放滅鼠毒餌盒,將滅鼠毒餌投放在毒餌盒內,以延長毒餌的滅效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二)滅蚊蠅
4月至10月份為組織開展滅蚊蠅活動施藥的重要時段,根據氣溫的高低情況,每周對垃圾堆放點、廁所糞池、污水溝、積水點等蚊蠅孳生場所噴灑殺蟲藥液1至2次。外環境滅蚊蠅以辛硫磷、雙硫磷、馬拉硫磷等有機磷類或辛硫·高氯氟乳油等復配殺蟲劑為主;室內環境滅蚊蠅以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為主。
(三)滅蟑螂
5月至9月份為組織開展滅蟑螂,動施藥的重要時段,此期間每個月對有蟑螂活動的室內外環境,各進行1次滅蟑螂施藥。滅蟑螂用藥以毒死蜱殺蟑膠餌、1.5%乙酰甲胺磷滅蟑螂藥餌、殘殺威、順式氯氰菊酯、速滅靈等殺蟲劑藥液、氯氰菊酯殺蟑熱霧劑等為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
病媒生物防制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發生、流行的重要環節,是一項長期的社會衛生防病工作,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領導,落實分管領導和具體負責人,保證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到位。要多形式、多途徑、寓教于樂地大力宣傳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有關科普知識,充分發動群眾,積極支持、配合、參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二)明確責任,落實經費
為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到實處,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認真組織實施好各自責任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點是單位食堂、庫房、廁所、垃圾收集點、陰陽溝以及出租房從事餐飲、食品經營的門店);負責組織所管轄區內各單位、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居民小區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按事權劃分,負責指導、督促其所管范圍的食品生產和加工、流通及餐飲服務行業、酒店(賓館)、旅店和所管的醫院、學校完善防鼠、防蠅設施,搞好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負責做好轄區內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藥物組織、用藥安全、檢查考核等事項,為轄區內各單位、生活小區、市場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滅鼠殺蟲衛生藥物征訂服務,并按時將所訂藥物發放到位。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
病媒生物防制經費的籌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進行,根據單位、生活小區、市場、個體工商戶各自責任范圍應施藥的室內外環境面積大小、行業特點確定用藥種類和數量。各單位所需的除四害藥物,原則上統一在所在轄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訂購(當年采購了病媒生物防制專業服務的單位可不參加藥物訂購),亦可自行采購市場上經營的依法生產的合格滅鼠殺蟲衛生藥物。嚴禁銷售、購買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氟乙酰胺(1080)、氟乙酸鈉(1081)、毒鼠強(424)、毒鼠硅、鼠立死、甘氟等急性劇毒滅鼠藥(不法商販違法經銷的違禁鼠藥常以三步倒、王中王、氣死貓、聞到死、全殺光等名稱出現),違者將被依法追究責任。
(三)統一行動,綜合防治
1.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要堅持“五統一”(即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時間、統一藥物、統一檢查)、“三結合”(環境治理與藥物殺滅相結合、經常性與突擊性相結合、專業隊伍有償服務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原則,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組織發動群眾大搞環境衛生,狠抓病媒生物孳生場所治理,在完善防鼠、防蠅的基礎上,科學合理使用滅鼠殺蟲藥物,力爭取得良好效果。
2.要進一步發揮好專業公司的作用,使用本級財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專項經費和市級財政專項補助經費,公開招標采購公共衛生服務,組織專業公司對城市公共環境、農貿市場、居民小區(院落)、餐飲食品等重點單位周邊外環境進行滅鼠殺蟲施藥。要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監督管理,提高服務效果。各社區(村)要做好專業公司深入村社區開展滅鼠殺蟲服務的協調、配合工作,并監督專業公司按質按量服務到位。
3.使用滅鼠殺蟲藥物要做到專人管理,一是建立藥物發放登記備案制度,嚴格按技術要求操作,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嚴防人畜中毒事故發生。二是統一投放滅鼠毒餌時,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各單位要將集中投藥的時間及安全注意事項向群眾公示,要教育好小孩、管好家禽家畜和寵物,切勿誤食鼠藥中毒(對誤食溴敵隆、溴鼠靈等抗凝血類滅鼠劑中毒者,應及時到醫院用特效解毒藥維生素K1靜滴或肌注解救,中毒救治咨詢電話:)。
4.提倡經濟條件許可的單位,特別是糧庫(站)、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農貿市場、餐飲店(食堂)、酒店、賓館、旅店、醫院、學校等重點行業單位,聘請專業服務公司提供滅鼠殺蟲有償服務。滅鼠殺蟲專業服務公司,必須證照齊全(有經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專業人員技術培訓合格證)。
(四)突出重點,打牢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基礎
2021年城區將接受國家衛生城市第二輪復審,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重點抓好城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為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打下堅實基礎。要結合肺炎疫情防控、鞏固提升省級衛生城市(縣城)成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縣城),通過治理城鄉環境衛生、科學實施化學防治,持續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防止媒傳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按事權劃分,負責指導、督促街道辦事處內其所管范圍的食品生產和加工、流通及餐飲服務行業、酒店(賓館)、旅店和所管的醫院、學校完善防鼠、防蠅設施,搞好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負責做好轄區內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藥物組織、用藥安全、檢查考核等事項,為轄區內各單位、生活小區、市場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滅鼠殺蟲衛生藥物征訂服務,并按時將所訂藥物發放到位。組織開展好轄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點建設工作。
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通過搞好環境衛生治理,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完善防鼠、防蠅設施,購買病媒生物防制專業服務等途徑,帶頭組織開展好各自責任范圍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五)檢查督促,嚴格考核
各社區(村),各企事業單位要認真督促搞好各自責任區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組織有關人員,對各社區(村)、各行業單位、居民小區、農貿市場開展病媒生物防制達標活動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不按規定開展活動和“四害”密度超標的單位或個人限時整改。街道將組織有關單位人員,對轄區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對問題突出的將給予通報批評。根據《省愛國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單位和個人不配合開展或者不參與殺滅病媒生物活動,病媒生物密度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街道2021年病媒生物防制技術方案
一、總體防制策略
堅持以“環境治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制策略,通過發動廣大干部群眾,大搞室內外環境衛生,縮小與根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繁殖、藏匿場所,完善相關防范設施,盡量減少病媒生物進入室內和接觸食品的機會,科學、合理、安全使用滅鼠殺蟲藥物,實現有效控制鼠蟲害密度并減輕其危害的目標。
二、分項防制技術
(一)滅鼠
1.環境防治
一是治理臟亂差環境,清理室內外雜物,清除叢生的雜草。用玻璃碎片堵塞室內外環境所發現的鼠洞。用鋼絲球或水泥對建筑物上易被老鼠利用進入室內的孔洞和縫隙進行填堵。減少老鼠的隱蔽場所,防止鼠類的隱藏利用。
二是完善防鼠設施。增設防鼠網、防鼠門等設施,修補被鼠啃咬壞的門窗,保管好食物和存放的糧食,盡可能地斷絕鼠糧。地下室、第一層樓的窗戶和所有的通風孔、排水孔,都要加設鍍鋅鐵絲網,網眼為6毫米×6毫米;糧食、食品倉庫、食堂、餐館的貯藏室要安裝防鼠鐵門,或在木門的下段鑲上鐵皮踢板,踢板高度為0.6米,門窗關好后要合縫,縫隙要小于6毫米。
2.藥物和器械
一是毒餌滅鼠。今年市區統一采用第二代抗凝血滅鼠劑溴敵隆糧食毒餌,城市下水道滅鼠輔以溴鼠靈蠟餌。投放滅鼠毒餌要求:干毒餌每堆投放量為10-20克,室內每15平方米投1-2堆,室外每5-7米遠投1堆,藥應投在墻角、墻邊、櫥柜等家具遮掩處以及圍墻邊、堤坎邊、鼠路旁、鼠洞周圍。投藥點要平整、干凈。房屋滅鼠以平房、樓房底層以及有鼠活動的頂棚、樓層為重點。一般單位、住戶的廚房、食堂、保管室、倉庫、廁所、綠化帶、垃圾雜物堆放點、下水道口等處為投藥重點。糧食、食品、餐飲、娛樂、賓館、旅店、醫院等為滅鼠的重點行業,應增設毒餌盒,室內每15平方米2個,室外靠墻邊每10米遠1個,因地制宜地選擇多種滅鼠毒餌,輪換使用,長期保留毒餌滅鼠。對使用干毒餌滅鼠效果不佳的環境,用溴敵隆滅鼠母液,選用老鼠喜歡吃的食物配制成新鮮毒餌進行滅鼠。對潮濕環境、下水道等處,配以溴鼠靈滅鼠蠟餌進行滅鼠。
二是器具滅鼠。不宜使用藥物滅鼠的室內場所,可采用粘鼠板、捕鼠夾、捕鼠籠、電子捕鼠器等器械滅鼠。為減少家鼠的新物反應,在使用粘鼠板、捕鼠夾、捕鼠籠時,一般在前3-7天粘鼠板不打開,捕鼠夾、捕鼠籠不支起,使鼠有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再打開粘鼠板和支起捕鼠夾、捕鼠籠。
(二)滅蠅
1.環境防治
一是將適合蒼蠅孳生的垃圾、糞便、腐爛動物尸體等物質處理好。要搞好廚房、食堂、廁所、畜圈、禽舍等場所的衛生,經常打掃保持清潔。管好人畜糞便、垃圾,及時清除,對廁所糞池應加蓋密封。推行垃圾袋裝化(袋子要完好不能破損,袋口要扎緊),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大便,處理好寵物的糞便等。妥善保管飼料,防止招蠅生蛆。
二是完善防蠅設施。廚房、食堂、餐飲操作間、食品加工生產車間等場所,要安裝紗門、紗窗或防蠅門簾、風幕機。紗門應向外開并帶門弓或彈簧,自動關閉。廚柜必須有紗門,存放食品處有紗罩,防止蒼蠅接觸食品。
2.物理和化學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采取蠅拍拍打、粘蠅彩帶和粘蠅板粘捕、捕蠅籠誘捕、滅蠅燈捕殺和毒餌誘殺的辦法滅蠅。
二是化學防治。滅蛆—對旱廁、垃圾存放點等蠅類孳生地,可用0.5%吡丙醚殺蟲顆粒劑,按20克制劑/平方米用量施藥;也可使用敵百蟲、馬拉硫磷等有機磷殺蟲劑。滅成蠅—室外環境選用噴灑辛硫磷、雙硫磷、馬拉硫磷等有機磷殺蟲劑或辛硫·高氯氟乳油等滅蠅,室內環境選用滯留噴灑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藥液或使用氣霧殺蟲劑滅蠅。
(三)滅蚊
1.環境防治
治理好積水是滅蚊的根本方法。各單位、社區(村)要發動群眾,大搞環境衛生治理,鏟除住宅周圍的雜草,消除積水,填平洼地,翻缸倒罐,疏通溝渠河道,清除蚊蟲孳生環境。
2.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在學校宿舍、居民住房、賓館房間等使用蚊帳、紗門、紗窗,防止蚊蟲叮咬傳播疾病。
二是生物防治。滅蚊幼蟲(蚊幼蟲俗稱砂蟲子)—對蓄水池、消防池、人工湖等水體通過養魚的辦法來阻止蚊幼蟲孳生。對人工湖、噴泉水池、灌溉渠等水體,為避免傷害魚類、水鳥,可采用無毒無害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微生物殺蟲劑按每平方米1-1.5克稀釋100倍進行噴灑。
三是化學防治。滅蚊幼蟲—對污水溝和積水點,可用0.5%吡丙醚殺蟲顆粒劑,按20克制劑/立方米用量施藥,或投放倍硫磷拌砂粒制成的緩釋劑。滅成蚊—地下室、旱廁等成蚊集聚處用速滅靈(10%烯丙·氯菊)熱煙霧劑進行煙熏滅蚊。室外綠化帶等有成蚊活動的場所用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作滯留噴灑滅蚊。室內也可使用氣霧殺蟲劑、電子滅蚊器等滅蚊。因地區蚊類優勢種群對溴氰菊酯、敵敵畏已產生較高抗藥性,建議暫停使用這兩種藥物。
(四)滅蟑螂
1.環境防治
一是鏟除蟑螂的孳生條件,整頓室內外衛生,清理雜物堆放點。
二是翻箱倒柜,清走并壓碎蟑螂卵鞘、清除蟑螂尸體。
三是用水泥、石灰或玻璃膠等填堵縫隙,盡量減少蟑螂的躲藏之處。
四是妥善保管食品,對用過的餐具,吃剩的飯菜以及生活垃圾,要及時清洗和處理。潲水缸要加蓋,以減少蟑螂取食機會。
2.物理和化學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熱殺:在飯店、單位的食堂用高壓蒸汽吹入蟑螂躲藏的縫隙。家用的竹木家具,特別是菜櫥,若有蟑螂孳生,用開水洗燙。誘捕:將新鮮的面包、糕點碎屑、炒面粉等香甜食物作誘餌放于大口瓶中,折一紙條搭于瓶口與地面之間作橋梁,夜間放于墻角櫥柜邊等蟑螂多的場所誘捕蟑螂。粘捕:在涂有粘合劑的硬紙片上,放上蟑螂喜食之物于蟑螂活動場所粘捕蟑螂。
二是化學防治。方法一:投放滅蟑螂毒餌。如1%毒死蜱殺蟑膠餌、1.5%乙酰甲胺磷滅蟑螂藥餌等,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特別是殺蟑膠餌,持效期較長;方法二:涂抹殺蟑螂粉筆或撒藥粉。將藥筆在蟑螂活動場所劃上幾道粗線,或撒上藥粉帶,蟑螂爬行經過藥筆畫線或藥粉帶即被觸殺;方法三:噴灑殺蟲藥液。對蟑螂密度較高的場所,可噴灑殘殺威、順式氯氰菊酯、速滅靈等殺蟲劑藥液滅殺蟑螂;方法四:施放殺蟑煙劑。對垃圾收集房、垃圾通道、下水道等環境用1%高效氯氰菊酯殺蟑熱霧劑熏殺蟑螂,對室內環境可施放殺蟑煙彈。
三、用藥安全措施
(一)在投放滅鼠藥前,要做好宣傳告知,管好小孩和家禽家畜,以免誤食中毒。若發現誤食者應即時送醫院診治,維生素K1對誤食溴敵隆等抗凝血類滅鼠藥具有特效解毒作用。
腎綜合征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漢坦病毒(hantaviru,hv)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一種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又有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主要在亞洲及歐洲部分地區)或流行性腎病(nephorpathia epidemica,ne)(在歐洲)等不同的名稱,1982 年who 在日本東京會議把這些各種各樣的名稱統一為hfrs[1]。hfrs由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 的漢坦病毒屬( hantavirus) 引起,包括漢灘型、漢城型、puumala型和dobrava型病毒[2]。本病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20 幾個國家, 1931 年首次發現于駐扎在我國東北北部的侵華日軍中。1981 年證實我國存在家鼠型hfrs流行后,疫區進一步擴大到華北和華南地區,至今仍廣泛流行。近年來有關該病的研究較多,現將本病流行病學研究與防治現狀綜述如下。
1 流行病學研究
1.1 宿主動物與傳染源
不同型別的hv有其特定的鼠類貯存宿主[1]。與其他出血熱病毒相比,hv是唯一呈世界性分布的,在歐亞大陸和美洲均有臨床記錄。作為布尼亞病毒科(包括五個屬)的一個屬,hv是唯一的由非節肢動物傳播的病原體[3~4]。hv對鼠類造成持續的感染,但不會致病。hv隨鼠類共進化,不需要復雜的宿主-載體轉移循環。hv是否總能持久地感染鼠,或者這種持續感染鼠的特性是在宿主-病毒共同進化的過程中通過選擇而實現的尚不得而知[1]。
國內外的研究均提出hv具有多宿主性,同時每一血清型hv又各有其特有的單一主要(或原始)宿主鼠種。迄今全世界已發現173種陸棲脊椎動物自然感染hv,其中在我國發現的有73種。在我國經研究確證的主要(原始)宿主鼠種為野棲的黑線姬鼠(占79.75%)和以家棲為主的褐家鼠(占70.10%)。從疫區野外和居民區的鼠種組成可以明確這兩個鼠種也是人群感染hfrs的主要傳染源鼠種。
此外,林區的大林姬鼠和實驗用大白鼠在特定條件下,也可成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它數量較多、帶病毒率較高的如以家棲為主的小家鼠、黃胸鼠和野棲的黃毛鼠、大倉鼠和黑線倉鼠等,對它們在hv傳播上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確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養貓戶及養豬戶hfrs感染率和發病率明顯較高,提示這兩種家畜可能成為傳病給人的擴大宿主[5]。
1.2 傳播途徑
目前對hfrs 傳播途徑存在著多途徑的看法,認為可能的傳播途徑有3 類5 種,即:動物源性傳播(包括通過傷口、呼吸道和消化道3 種途徑傳播) 、蟲媒傳播和垂直傳播,其中動物源性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6]。hv 在人-人之間的傳播雖然罕見,但在阿根廷南部發生的漢坦病毒肺綜合征疫情暴發事件中有過報道[7]。
1.3 流行特征
1.3.1 地區性
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發現hfrs,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其中發病最多的為中國、俄羅斯、朝鮮、芬蘭、瑞典等。hfrs疫區分布相當廣泛,但有其獨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特別是姬鼠型疫區,有沿水系分布的特點。自1992年以來,研究和事實都證明了在海拔1 600m以上,甚至2 500m左右的高原地區或高山林地中存在有hfrs的微小疫源地,一定情況下,可引起爆發流行。疫區還有相對穩定性和局限性的特點。1995年國內對疫區、疫源地的統一命名如下:①姬鼠型疫區;②家鼠型疫區;③混合型疫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疫區類型為混合型疫區。經1984~1986年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縣為單位的地理流行病學研究,及1984年起全國42個監測點連續性的疫情(人群和鼠類中)監測,發現我國大陸的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病例發生,臺灣也有hv感染病例報告。近十年來我國年報告發病人數一直在2~5萬人左右,且不斷有新疫區出現,并時有爆發流行,老疫區的類型也有所變化[8~9]。
王世文等[10]對我國hv基因型和基因亞型的分布進行了研究,證明我國的hv感染主要為htn和seo。據國內報道我國htnv變異性較大,可分為9個亞型。seo的基因較穩定,也可以分為4~6個亞型。值得提出的是王華等[11]發現從安徽大別山地區社鼠中分離的nc167病毒株在系統發生上與其他htnv明顯不同,認為是一個新型病毒。lundkvist[12]根據其發源地將其命名為大別山病毒(dbsv),但其在病原上的意義仍需闡明。劉剛等[13]在我國東北地區捕捉棕背鼠,應用rt-pcr技術擴增出兩株病毒序列fushun28和fusong48,與genbank上的序列比較,確定為兩株puuv新毒株。同時,在對多種動物進行hv檢測中發現中國有73種脊椎動物能自然感染hv。這些病毒可能受到宿主動物及地理生態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在我國并沒有廣泛流行,或已有流行但現在的分型方法未能檢測到[14]。
1.3.2 季節性和周期性
姬鼠型hfrs發病高峰季節在秋冬之間(10月~次年1月),家鼠型hfrs則在春夏之間(3~6月),3種類型疫區hfrs發病高峰期亦因之表現有明顯不同,混合型疫區的流行季節具有兩型hfrs的特點,兩型hfrs中占優勢一型的季節表現亦較明顯。本病在我國南北不同地區同型hfrs的發病季節分布上亦有所不同。hfrs發病的明顯季節性決定于其兩種主要宿主鼠種的繁殖及活動的明顯季節性,及其生活習性的明顯不同;自然因素(如洪澇災害等)及社會因素(如戰爭、興修水利等)對宿主動物數量、活動及人群經濟生活的影響而影響hfrs發病數量,亦會造成hfrs發病季節的波動[15~16]。
1.3.3 人群分布
分布特征為:男性青壯年農民發病最多,約占2/3左右,16~60歲年齡組人群占發病數的90%左右,農民發病占80%左右。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發病人群分布有明顯不同:家鼠型hfrs發病性別、年齡及職業的差別較小,這與不同人群在居民區及其周圍與主要宿主褐家鼠接觸機會和與主要在野外活動的黑線姬鼠不同有關。
1.4 易感性
本病隱性感染率很低,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人群對hv具有較普遍的易感性,在姬鼠型疫區尤其如此。感染率高低主要由于不同人群活動場所、范圍及與鼠類傳染源接觸機會不同有關。家鼠型疫區人群隱性感染率(8%~20%)明顯大于姬鼠型疫區(1%~5%)。混合型疫區介乎兩者之間(視兩型所占比率不同又有所不同)。姬鼠型和混合型疫區人群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家鼠型疫區則女性可高于男性;姬鼠型疫區16~45歲組最高,而家鼠型疫區則以36歲以上最高,0~15歲亦有較多的感染。農民隱性感染率最高,其次為中小學生。
2 防病策略
2.1 組織實施
本病復雜多變的流行因素決定其預防控制的復雜艱巨性,必須采取長期、連續不斷的預防措施。
(1)制定全國性的防治規劃,提出對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疫區控制目標和措施要求,對重發病區需制定相應的防治規劃和年度計劃,每年總結并上報至衛生部。
(2)衛生部每年組織專家組到幾個高發病疫區考察,并向衛生部提出報告和建議。
(3)衛生部定期召開小型出血熱防治工作會議或現場會,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4)逐級舉辦培訓班,學習、貫徹“防治規劃”、“防治方案”、“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學習新的診斷、監測技術。
2.2 加強疫情監測
搞好對疫區人、鼠間疫情動態、流行因素及發展趨勢監測,主要是傳播途徑及感染場所,疫區類型變化和主要疫源地變動趨勢的監測。對防治措施效果進行研究評價。在掌握流行動態、流行因素的基礎上,開展對疫情的預測預報[17]。
2.3 滅鼠策略
(1)滅鼠防鼠一直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18],須將鼠密度控制到1%的指標較難實現。為此應首先抓防鼠,在搞好防鼠的基礎上,抓好重點地區的滅鼠工作(居民區及其周圍,場院等主要感染場所)[19]。(2)加強科學知識的普及健康教育工作,改進建筑物防鼠設施和食物防鼠。(3)逐步建立適合當前體制的、高效率、高效益的疫區滅鼠的領導、組織和管理體制。(4)將特別貧困地區的滅鼠防鼠與扶貧措施結合起來。(5)組織專業滅鼠隊滅鼠,解決好對專業滅鼠隊的酬金。(6)抓好初春和流行開始前一個月的滅鼠工作,以消滅越冬母鼠和孕鼠,為全年滅鼠打好基礎。(7)結合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大力抓好生態滅鼠。經濟落后的貧困地區,可先把重點放在防鼠、疫苗接種和個人防護上。
2.4 預防接種策略
鑒于hfrs疫苗是安全、有效的[20],在防治工作中應在重點疫區和高危人群中推廣疫苗接種[21],對發病率在100/10萬以上的鄉鎮、500/10萬以上的村,要以村、屯為單位,全面實施hfrs疫苗接種,接種率達到應接種人口的70%以上。
總之,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生活的改善,保健意識的增強和人們普遍接受免疫,hfrs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必將會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who. requirements for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vaccine (inactivated)[r].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1994,848:54.
[2]barbara j. meyer and connie s. schmaljohn. persistent hantavirus infec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j]. trends in microbiology,2000, 8(2):61~66.
[3]clement,jp.hantavirus[j]. am:ivima1 resarch,2003, 57:121~127.
[4]gema e.fernandez,md,hantavirus[j].prim care update ob/gyns,2001,8(2):5358.
[5]陳化新,羅成旺.全國綜合征出血熱監測研究報告[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專刊三),1996,1~26.
[6]沈建中,吳光華. 近年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病學研究現狀、問題與展望[j]. 醫學動物防制,2002,18(9):504~508.
[7]enria da, levis sc. emerging viral zoonoses : hantavirus in-fections[j]. rev sci tech,2004,23(2):595~611.
[8]song gan.epidemiological progresse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j]. cmj,1999,112∶472~477.
[9]宋干.流行性出血熱的疫情演變及發展趨勢[j].疾病監測,1993,8:16~20.
[10]王世文,杭長壽,王華,等.我國hv基因型和基因亞型的分布研究[j].病毒學報,2002,9:211~216.
[11]wang h,yoshimatsu k,ebihara h,et al. genetic diversity of hantaviruses isolated in china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hantavirusesisolated from niviventer confucianus and rattus rattus[j].virology, 2000,278:332~345.
[12]leitner t.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human viruses[j]. berlin:springer,2002,15.
[13]劉剛,李川,扈光偉,等.在中國發現普馬拉型漢坦病毒[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3,17:55~57.
[14]張永振,肖東樓,王玉,等.中國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趨勢及其防治對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466~469.
[15]羅成旺,陳化新.1996年全國腎綜合征出血熱監測點對人間疫情和宿主動物監測[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1997,8:1~8.
[16]陳化新,丘福禧,趙秀芹,等.腎綜合征出血熱不同年代不同地區流行季節分布特點[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1994,8∶197~203.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全國腎綜合征出血熱監測方案(試行)[s]. 2005.
[18]李定智, 何兮, 廖桂萍, 等. 1960~2003年南充市高坪區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特征與防制對策分析[j].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05, 21(1):96~98.
[1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全國流行性出血熱防治規劃(2002~2005年)[s].2002.
一、健全機構,加強組織領導。除四害工作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重要內容,做好這項工作加強領導是關鍵。中心決定重新調整領導小組,以中心任組長,責成辦公室組織實施具體措施。同時,要制定嚴格的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強化督查措施,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除四害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加強宣傳培訓,普及除害防病知識,人人參與,開創除四害工作的新局面。除四害工作技術性強,因此,必須要強化對除四害專兼職人員的崗前技術培訓,根據季節變化,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滅鼠、滅蠅控蚊有關技術和注意事項,確保用藥安全和消殺效果。另外,我們還要利用宣傳欄、明白紙等形式廣泛向群眾宣傳病媒生物防控知識,廣泛發動群眾,全民皆兵,開創防病滅害新局面。
三、合理安排。全面布局,完成各項除害防病工作任務。在滅鼠工作方面,堅持春冬兩次集中滅鼠活動,首先要組織干部職工清除單位內外積存的垃圾污物,鏟除孳生地,杜絕老鼠的食源、水源。封堵房前、屋后、垃圾道周圍以及水井周圍的鼠洞。同時,要實施大范圍的投藥滅鼠活動,特別對倉庫等重點場所的外環境要加大投藥和預防力度,專人、定時、定量進行藥物投放,并加強防護措施,防止污染環境及藥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鼠類;密度;監測;防制
【中圖分類號】R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599-01
為進一步了解壽光市鼠類種群、密度分布及季節消長規律,為預防控制以鼠類為媒介的傳染病提供依據。2007年-2009年,按照《全國病媒生物監測方案(試行)》,在壽光市城區和郊區鼠類密度進行了連續動態監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監測用品 中型鋼板夾,誘餌用較新鮮的花生米。
1.2 監測地點 根據《國家監測方案》,結合壽光本地情況隨機選設城鎮居民區、特殊行業(餐飲、食品制售)和農村自然村3個類型的監測點各1個,每個監測點每月室內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夾夜。為避免連續監測對鼠密度造成影響,相鄰月份在監測點內的不同區域布放鼠夾,三個月內不得在同一區域布夾監測,不同月份選取的監測區域之間距離應大于0.25km。
1.3 監測時間與方法 采用夾夜法。統一選用中型鋼板夾,以生花生米為誘餌,晚放晨收。室內按每15m2布夾1只,沿墻根均勻布放。室外每5m布夾1只。居民區以外環境為主,特殊行業以室內環境為主,各種房間(廚房、庫房)都兼顧,農村自然村室內外均勻布放。
1.4. 種類鑒定、數據統計和記錄 捕獲鼠類后,進行鼠種鑒定,并同時記錄捕鼠地點、性別、體重(精確到0.1g)和頭體長。
%
有效夾數=布夾總數-無效夾數
捕鼠總數是指鼠夾捕獲鼠類的數量總和,鼠夾上夾有鼠頭或大片鼠皮則定為捕到鼠,記入捕鼠總數。若已擊發的鼠夾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該夾計入布夾總數,定為未捕到鼠。無效夾是指丟失或不明原因擊發的鼠夾。
2 監測結果
2.1基本情況 2007-2009年共在城鎮居民區、特殊行業(餐飲、食品制售單位)和農村自然村放置鼠夾200*12*3*3=21600個,有效夾數21321個,捕獲鼠類236只,鼠類平均密度1.11%。
2.2結果 壽光1-12月都有鼠的活動,密度呈兩個高峰趨勢,5月份為相對高峰期,1月為次高峰期,3月份最低,2007、2008、2009年壽光市鼠類平均密度分別為和0.90%、1.83%,0.57%(見表1)。
連續三年的鼠類密度呈不穩定趨勢,其中2008年的鼠類密度最高。在集中監測中農村自然村鼠類密度最高,和其他環境存在顯著差異(χ2=55.95,P
壽光市區發現的優勢鼠種為大家鼠,小家鼠,黑線姬鼠,其構成比為:大家鼠68.90%,小家鼠26.41%,黑線姬鼠3.59%,其他鼠種1.10%。
2.3 壽光市鼠類2007-2009年的生物季節分布曲線圖
2.4壽光市鼠類2007-2009年的種類構成
通過監測資料顯示,壽光市區發現的優勢鼠種為大家鼠,小家鼠,黑線姬鼠,其構成比為:大家鼠68.90%,小家鼠26.41%,黑線姬鼠3.59%其他鼠種1.10%。
3 討論
通過對壽光市鼠類種群、密度分布及季節消長規律等連續三年的監測資料數據匯總分析, 并對鼠類的控制措施進行了進一步探討,結果表明2007、2008、2009年壽光市鼠類平均密度分別為和0.90%、1.83%,0.57%。其中2008年鼠類密度最高,與2008年壽光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鼠類食物來源豐富有關,壽光的鼠類種群構成相對簡單,優勢鼠種為大家鼠,小家鼠,黑線姬鼠,其構成比為:大家鼠68.90%,小家鼠26.41%,黑線姬鼠3.59%,其他鼠種1.10%;7月和11月為一年中的鼠類密度高峰期,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導致農村自然村鼠類密度相對較高。筆者認為壽光市鼠類防制中存在下述問題:(1)農村的衛生管理是鼠類防治工作的關鍵。隨著壽光經濟的發展,農村暫住人口數量日益增大,農村垃圾的清運和下水管道的問題造成了很多衛生死角,大量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給鼠類提供了孳生環境,給鼠類防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建議今后應重點加強農村鼠類的防制工作,統一組織管理,建立健全鼠類防制機制,不能單純依靠一個部門來做工作,應該城管衛生,鄉鎮街道辦事處多部門聯動,互相協調,加強合作,定期組織大型的群眾性滅鼠活動,有計劃有秩序地防止鼠類的孳生蔓延。(2)農村自然村以外的其他區域也應該加強防鼠滅鼠意識,宣傳部門和衛生部門應加強合作,加大鼠害的宣傳力度,宣傳部門應采用靈活多變的宣傳形式加強宣傳,進社區,進單位,發明白紙,使廣大市民認識到鼠害仍然嚴重,提高滅鼠的主動性。(3)城鎮居民區的鼠類密度雖然相對較低,但是也不應該麻痹大意,應該防患于未然,在積極治理農村鼠害的同時,也應該加強這方面的鼠類防制工作。作為一個國家級衛生城市,壽光的四害防治工作一直是比較扎實的,但現在壽光的鼠類防制工作形勢依然嚴峻,建議政府各部門加強協作,多管齊下,積極防制,以壽光人民的身體健康為本,預防與殺滅相結合,最大可能降低鼠類密度,防止以鼠類為媒介的疾病傳播,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唐秀梅,高儒等 白城市四害密度監測分析與控制措施探討 [R]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 ,2004(10):927-928
[2] 雷鵬遠,羅坤元,等 遵義市四害密度監測分析與控制措施探討 [R]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02(4):303-305
[3] 陳祖華, 唐剛等 攀枝花市四害密度監測分析與控制措施探討 [R]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07(1):64-66
一.指導思想
根據《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示范縣實施方案》要求,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滿足農民的科技需求為出發點,以服務農民的成效為檢驗標準,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運行機制,培養農業科技示范戶,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開展對農技人員培訓等措施,健全推廣機構.提高我農技人員素質,全面提升農技人員公共服務能力,為確保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效,提供有效服務和技術保障.
二.遴選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
村委會擇優錄取的原則,由農戶自愿報名。鎮政府同意評議后張榜公示,由每名技術指導員負責10名科技示范戶,這些科技示范戶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種田水平高.對新技術.新農業知識感興趣,又樂于助人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能夠真正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的農戶.
三.實施內容適度安排
加強科技示范戶的培養,一通過此項目實施。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民的科技需求.確保科技真正入戶,技術真正到田.作為科技示范戶,能夠真正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的農戶.為提供我鄉玉米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技術服務和科技支撐.
二推介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1.種子包衣和等離子處理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增施有機肥。
3.機械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
4.合理使用低毒低殘留短殘效化學藥劑除草技術
5.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
6.農田統一滅鼠技術
7.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早熟技術
四.實施物化補貼
新技術,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機具和新成果.
不斷開拓科技示范戶的內涵,通過提供部分補貼以技術“物化”方式配送給示范戶。調動農民學科學,用科學,依靠科學致富的積極性,按照政府給補助,專家開藥方,農民出收據,財政一支筆的方法,把一切主推品種,新型農藥,肥料,農機具等優惠優先提供給示范戶.
進展安排
完成技術指導員與科技示范戶的對接.解和掌握示范戶的生產情況,年10月―11月末。技術需求等情況.完成科技示范戶掛牌工作,技術指導元和科技示范戶共同制定培訓指導計劃.
圍繞主推技術進行集中和分戶培訓年12月初―2010年1月末。.
針對示范戶如何選購玉米品種,2010年2月初―3月末。化肥等農用物資進行指導.
針對整地播種,2010年4月初―4月末。配方施肥,玉米絲黑穗病,化學除草劑等進行指導.
針對玉米播種拿全苗,2010年5月初―5月末。農田滅鼠,廟后化學除草技術,進行培訓和指導.
針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2010年6月初―6月末。玉米黑粉病等技術進行培訓.
針對玉米化控,2010年7月初―7月末。大小斑病進行指導.
針對促早熟,2010年8月初―9月末。玉米收獲與儲藏技術進行培訓和指導,并了解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應用效果等情況.
提出解決的方法四.針對我鄉玉米生產現狀及存在問題。.
播種面積占總面積的80%以上鄉玉米播種品種以先玉335為主。.
存在問題
風險大,1種單一。農戶跟風現像嚴重
出苗時好時差,2近幾年春旱。出苗率沒有保障
該品種植株高,3種植密度過大。易倒伏.
n,4施肥不合理。p,k搭配不均,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保肥保水能力差,導致土壤肥力逐漸下降.
5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或不防治.
6除草劑使用不當.
7玉米收獲水分高.
解決方法:
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1推廣種子等離子處理技術。適時播種保全苗為豐產打基礎.
豐產狀好,2推廣適區。品質優的玉米品種搭配種植,保證穩產的基礎上奪高產.
推廣玉米化控技術防倒伏3根據種植品種確定適宜密度。.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4推廣增施有機肥。提高地力,提高土壤保墑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
農田統一滅鼠及其它病蟲害防治技術,5大力推廣生物防螟。提高農戶認識,積極防治,減少產量損失.
低殘留,6推廣低毒。短殘效化學藥劑除草技術,提高除草效果,減輕藥害的發生.
適時晚收,7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早熟技術。收后用離地適風窄架儲存,降低水分,減少霉變的發生,利用提高銷售價格.
保障措施:五。
一加強組織領導
集鎮建成區內的社區(鎮郊村)、住宅小區、公共地帶和所有機關事業單位。
三、職責分工
(一)鎮愛衛辦
負責全鎮除四害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督辦。
(二)鎮集鎮建成區內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居委會、鎮郊村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鎮集鎮建成區內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居委會、鎮郊村負責本轄區的除四害工作。包括:轄區四害孳生場所調查;除四害活動的組織實施和檢查督辦;除四害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各機關事業單位、居委會、鎮郊村要在集鎮建成區設置滅鼠毒餌站。集鎮建成區范圍內的每個村(社區)設置滅鼠毒餌站暫定300-400個(視面積大小),具體數量由各村(社區)、單位按附件1、附件2的要求調查摸底,最后以勘測設計和實際安裝的數量為準;公共地帶滅鼠毒餌站設置數量由鎮村鎮辦調查摸底,最后以勘測設計和實際安裝的數量為準。各單位毒餌站安裝分布圖留檔并上報鎮愛衛辦,鎮愛衛辦匯總后上報市愛衛辦。
(三)鎮直主要職能部門
按照行業管理原則,承擔相關職能。鎮村鎮辦負責鎮區建筑工地、公園、廣場和主次干道雨水管網、綠化帶、鎮區垃圾箱(場、中轉站)、公共廁所等場所的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上述場地四害密度達標,三防設施落實;負責督促物業管理型居民小區做好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鎮中心學校負責鎮區所有學校、幼兒園的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校園四害密度達標,三防設施落實。鎮工商所負責集貿市場及市場經營戶的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市場及經營戶四害密度達標,三防設施落實。鎮動物檢驗檢疫站負責督促食品公司做好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四害必須達標,三防設施落實。鎮食藥監管所負責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企業(經營戶)的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其四害密度達標,三防設施落實。鎮衛生院防疫站負責對鎮區醫療衛生計生單位做好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其四害密度達標。負責除四害活動的技術指導、培訓、殺滅前后的密度監測、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負責督導鎮區經營性公共場所和供水(含二次供水)單位做好環境整治和除四害工作,確保上述場所和單位四害密度達標,三防設施落實。
(一)整治環境衛生
1.搞好環境衛生。清理室內外雜物,清除院內外雜草,堵塞鼠洞,用水泥封堵抹平建筑物孔洞和縫隙,減少老鼠蟑螂隱蔽場所。
2.清除垃圾、改造旱廁。垃圾、糞便是蠅類孳生的理想場所。環衛部門要及時清運垃圾,定期沖洗垃圾箱內壁(角),做好垃圾箱、廁所周圍的地面硬化。對公共旱廁和居民戶旱廁進行改造。
3.消除各類積水。積水是蚊蟲孳生的必要條件,外環境要做好翻缸倒灌、平洼填坑、清除廢棄器皿等相關工作;在建筑工地、地下室等處要及時排除各類無用積水;及時疏通下水道、溝渠、河道,保持水流暢通。
(二)完善防害設施
1.防鼠設施。(1)外環境設置毒餌站。(2)室內重點部位(通風口、下水道口)設防鼠網,網眼小于6×6mm;糧庫、副食超市貨物進出口、飯店、食品加工企業原材料倉庫等應設高度不低于60厘米的擋鼠板;食品加工經營、餐飲業操作間、原材料倉庫、單位食堂,醫院、衛生室(所)的中藥房以及幼兒園、農貿市場等重點單位、場所設鼠夾、粘鼠板等。
2.防蚊、蠅設施。配齊重點單位、重點場所的紗門、紗窗、風簾及滅蚊蠅燈等防蚊蠅設施,出售熟食品攤點設防蠅罩。
3.防蟑螂。堵三眼,即用水泥、油灰等堵塞水管、煤氣管道、暖氣管道等通過的孔眼。封六縫,即用水泥、油灰等封閉墻縫、地板縫、門框、窗臺、水池、爐臺的所有可容蟑螂孳生的縫隙。
(三)搞好物理防制
1.滅鼠。可用粘鼠板、鼠夾。
2.滅蚊蠅。滅蚊蠅可安裝使用滅蚊燈、滅蠅燈;還可用粘蠅紙、蠅條、蠅拍、捕蠅籠等方法滅蠅;入口處可設置紗門、紗窗、風簾、風幕。
3.滅蟑。將粘蟑紙板放在蟑螂經常活動的地方;還可用開水直接澆灌各處的縫洞和角落,燙殺隱藏在其中的蟑螂。
(四)實行化學殺滅
1.化學殺滅方法
(1)滅鼠。采用抗凝血劑湨敵隆毒餌,統一時間進行集中消滅。在專兼職滅鼠技術人員或投藥員的指導下,每個毒餌站放置20-30g左右的毒餌,日投夜查,按照吃多少補多少,吃光加倍的投藥方
法,每3天補投一次,確保毒餌站內毒餌足量。投放毒餌做到“四不漏”(即鎮不漏單位和社區、單位和社區不漏居民戶、居民戶不漏房間、室外不漏空地),毒餌覆蓋率、投藥到位率和毒餌飽和率達到100%,切實保證滅鼠效果。 (2)滅蚊、蠅。滅蚊:水體殺蚊幼劑選用1%雙硫磷殺蟲顆粒劑;戶外空間殺成蚊劑選用10%烯丙氯菊酯乳劑或毒死蜱乳油;家庭室內噴灑劑選用市售氣霧劑。
滅蠅:垃圾類孳生地可選用毒死蜱乳油按1:100稀釋后對墻面進行滯留噴灑,殺滅蠅蛆和成蠅。旱廁糞便類孳生地按每廁每次投滅蠅王20克的劑量,每隔20-30天投藥一次,殺滅糞便中的蠅蛆。餐飲、農貿市場 、食品加工、釀造發酵、屠宰等重點場所外環境化學殺滅選用毒死蜱按1:100稀釋,對以上重點場所周圍50米內的墻面、綠化帶每10天噴灑一次;室內可選用粘蠅紙或市售氣霧劑滅蠅。
(3)滅蟑。使用滅蟑氣霧劑或滅蟑膠餌等。
2.統一化學消殺時間
化學防制中要切實做到“四統一”(即統一時間,統一行動,統一藥物,統一方法)、“四不漏”(即鎮不漏單位和社區、單位和社區不漏居民戶、居民戶不漏房間、室外不漏空地)和“兩個確保”(即確保殺滅效果、確保人畜安全)。
(1)滅鼠。9月20日—25日鎮區外環境統一投藥,以后每3天補投1次,連續補投3次。毒餌站投餌率98%以上,殘餌保持到10月30日。
(2)滅蚊蠅。鎮區外環境集中噴藥3次,具體時間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之后視密度情況再行噴藥。
(3)滅蟑。9月25日—30日,鎮區各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重點場所集中開展室內滅蟑統一行動。
(一)經費負擔原則
按照有害生物防制“誰管理、誰負責”、“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和政府適當補助的原則執行。
物業小區除四害經費在收取的物業管理費中列支;公共地帶(公園、綠地、公共廁所、垃圾場站、河道、農貿市場)由鎮政府承擔或聘請專業消殺公司實行有償服務;機關企事業單位由各單位承擔或聘請專業消殺公司實行有償服務;個體經營戶除四害經費由經營戶負擔,政府以獎代補。
(二)有償服務收費標準
1.有償服務收費標準參照省物價局、省財政局文件(鄂價費規定[__]15號)執行。一般行業單位外環境滅鼠1.2元/m2/次(含藥物和人工,首遍投藥后,以后每3天補投一遍,殘餌保持15天以上);一般行業單位外環境滅蚊量0.8元/m2/次(含藥物和人工,噴藥3遍,每遍間隔期10-15天)。
2.各單位向專業消殺公司購買藥物的,原則按市場價執行,但不得超過進價的20%。
(三)專業消殺公司推薦
1.干河、工業園轄區:__市康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龍華山、沙嘴轄區:__市安潔有害生物防治服務部(地址:)。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秋季除四害活動的領導,要層層組建專班,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把秋季除四害工作落到實處。
2.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各部門、各單位及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除四害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及時報道活動進展情況,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秋季除四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