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職業計劃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護理;人力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6—0114—01
人力資源是以人的生命機體為載體的社會資源,是指在一定領域內人口所擁有的勞動能力[1]。人力資源配置就是指在某一具體的組織或團隊中,為了組織或團隊目標的高效優質實現,而對內部人力資源的統籌和優化。護理人員在衛生服務系統中是一支工作面廣、數量多、影響面大的隊伍,護理人員配置與護理編制有著本質區別,護理編制是指護理人員數量,而配置指的是如何合理用人,把最合適的人用到最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個人效益的提升達到組織和團隊目標的實現。國內外研究表明,如何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作用,直接關系到護理質量和醫院效率[2,3]。結合我院現狀,對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充分發揮護士潛能
能否做到護理人員的科學合理配置,直接影響醫院能否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危芳梅等[4]通過護理工時統計建議,實行按職稱上崗,分層使用護士,合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建議我院各護理單元護士長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執行《包醫一附院護理人員班次及層級管理實施方案》,把足量均衡滲透到每個病區、每個崗位、每個班次,讓每位護士各展所長、各盡所能。
2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打造一流護理團隊
護理管理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首先要尊重員工,以平等理念及民主方式和員工進行交流溝通,主動了解員工的心理、情感需要,多了解員工的生活條件、家庭狀況等個人信息,適時安慰和鼓勵員工,為員工提供援助和關懷。使員工感覺到自己是醫院的一部分,而不是游離于醫院之外的僅僅是和醫院發生經濟關系的個人,增強護理人員對醫院的歸宿感,對護理職業的自豪感[4]。作為護士長,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用發展的眼光、系統的思想和包容的心態,理清護理專業的前景方向,夯實護理服務的職責定位,規劃護理隊伍的業務建設,培育服務至上的價值觀念,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打造理念先進、技術精湛、團結友愛、護患和諧的護理團隊。
3 注重人才培訓,提升護理質量
作為護理管理者應制定人才保障和發展戰略,加強對各層次各專業護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注重“三基三嚴”訓練,實施規范化、合理化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同時,院內各科室之間的護士應相互輪轉和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思想,積極選送護理骨干外出參加專科護理等各類學習班的學習,緊跟國內外護理專業發展的步伐,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護理人才,使其專業知識更前沿、更廣泛、更全面,充分發揮他們優質服務臨床的能力和帶動激勵護理團隊的示范效應[5]。統籌“新、老”護理人員的各自優勢,既注重“老”對“新”的傳、幫、帶,又關注“新”對“老”的推、促、轉,用老護士的豐富經驗提升團隊的專業素養,以新護士的青春熱情帶動團隊的專業活力,新老結合,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4 減負增效,減少護理風險
我院的服務理念是“患者第一,真誠關愛”, 服務宗旨是“一切為了患者”。為護士創造輕松、安全的工作環境是護理管理者的職責所在。護士長一定要權責明確、合理調配,把護士從瑣碎、繁雜、反復、無效的“跑腿式”工作中解放出來,真正發揮護理服務內涵和功能,專心做患者需要的事,把護士真正還給患者。減輕護士額外負擔、減少護理風險、確保醫療安全、增加醫院效益。
5 激勵管理,制定職業發展規劃
作為護理管理者應為護士提供良好的開展護理工作的環境,調動起護士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護理工作觀念,為從事護理職業做好發展規劃。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感情、需求、尊重、機會、安全、成就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護理人員個人價值的實現提供平臺和機會,增強護理人員的從業積極性。如:①開展經常性技能競賽,對優勝者授予榮譽或其他嘉獎;②對護理管理崗位實行競聘上崗,為優秀護士脫穎而出提供干事創業的機會。③鼓勵開展護理科研工作和開辟新的護理項目,挖掘護理人員潛能,提高護理服務的技術人文價值[6]。
作為護理管理者,應緊跟時展步伐,積極推動護理模式的轉變,強化護理管理,持續質量改進,進一步規范基礎護理,簡化護理文件書寫,減輕護士負擔,加強醫院護患溝通,減輕護士執業風險,認真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的各項目標和措施,用循證理念進行護理管理并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為建設一流的護理隊伍和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和諧醫院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梁裕楷,袁兆億,陳天祥.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34.
[2] 高玲玲,張英華,張俊娥. 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提高護理質量[J]. 中國護理管理,2009,9(2):46—48.
[3] Janet M,Coffman,Jean A S,et al. Minimum nurse—to—patient ratios in acute hospitals in California[J]. Health Affairs,2002,21(5):53—64.
[4] 危芳梅,劉冰玉. 病房護理工作量調查與護理人力配置[J]. 當代護士,2005,1:23—24,35.
[5] 梁誼,陳菊,陳慧琴. 影響和制約護理服務文化實施的因素及對策[J]. 現代醫院,2005,5(9):118—119.
關鍵詞:項目教學;職業精神;職業能力
作者簡介:劉素蘭(1965-),女,湖南人,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藥劑學教育;熊益秀(1956-),女,江西宜豐人,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天然藥物學教育;黃桂平(1977-),男,江西南昌人,南昌桑海集團濟生制藥廠執業藥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藥品生產技術與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衛生廳普通科技計劃“農村和社區藥物服務人才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的研究”(編號:20093156;主持人:劉素蘭)和2009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資助重點課題“高等職業教育藥學專業工學結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JXJG-09-66-1;主持人:劉素蘭)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76-02
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開展深化校企合作、行業指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和專業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我院在藥學專業中開展以項目教學為主的教學改革模式,構建新的教學體系。項目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以項目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引導下從職業崗位的角度而非學科理論角度完成教學,即打破專業學科知識體系,科學設計教學項目,圍繞項目展開教學,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完全參與項目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主動完成專業學習,有效提高了藥學專業教學質量,將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持續貫穿、層層遞進在項目教學體系中,提升了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
一、重構專業學科課程知識體系,科學設計教學項目
在確定教學項目和選擇項目內容上,我們通過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研討、專業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實踐培訓、召開畢業生專場招聘洽談會、走訪行業企業進行調查用人需求情況等多種方式,充分了解行業企業對藥學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需求,緊貼我省醫藥經濟特色和醫藥行業職業崗位群需要,與醫藥行業專家合作,根據行業企業正在運行或經常實施生產、服務的項目作為依據,重構專業學科課程知識體系,分析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新要求,合理綜合各門課程的內容和相關信息,并將其有效融入教學項目,開發出具有鮮明校本特色的專業教材;該教材囊括了我們與省內著名的制藥企業工程師、醫藥銷售企業職業經理人、省級和地方醫療機構綜合性醫院藥學部藥師合作編寫的教學項目二十余個,實現專業知識融入教學項目,教學項目與行業需要接軌的設計要求。
例如,針對醫藥生產領域的“板藍根顆粒劑的生產與質量控制”、“復方鮮竹瀝液的生產與質量控制”、“鹽酸美托洛爾緩釋片的生產與質量控制”等項目,即分別融合了《天然藥物學》和《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中藥材分類與鑒定、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鑒定的知識與技術,《藥劑學》和《藥物分析》課程的藥物成分分析化驗、藥物制劑與質量控制的知識與技術,《藥物化學》和《藥理學》課程的藥物化學性質、儲存保管與藥理性質、臨床作用特點等知識與技術,《藥事管理學》課程的GMP、GAP等藥學專業規范管理知識與技術等。這些教學項目既涵蓋了我省藥學行業不同職業領域的典型崗位工作,又包含了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
二、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交替,實施項目教學
為達到項目教學的目的,我們分別安排專任教師和不同行業領域的兼職教師,采用課堂、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三個階段交替完成項目教學。
第一階段,布置項目,完成“必須、夠用”的專業知識準備。教師首先在課堂上將項目布置給學生,以“布置項目—分解任務—準備知識”為模式,介紹項目相關的專業知識構成;鼓勵、引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分析討論各個任務,設法獲取與完成任務直接聯系的信息,發現問題,通過查閱文獻、尋找學習資料,嘗試主動解決問題。這種教學形式,符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為項目教學完成建立基礎;學生將學習成果和遇到的問題帶回課堂后,教師再進行針對性解釋、補充、答疑,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突破重點、難點知識。這個階段主要目標是在兼顧國家職業資格證考試所需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完成項目所需的本專業跨學科知識。
第二階段,校內實訓完成項目,培養崗位技能。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項目特點,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工作任務,學生建立項目組和任務合作小組,制定項目工作計劃、完成任務計劃和解決問題方案后,進入模擬生產、服務環境的校內實訓室,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工協作,有的放矢地實施工作計劃、演練問題解決方案,通過合作學習得到有形成果,逐個完成項目中的工作任務并作好記錄,訓練職業崗位所需崗位技能。
第三階段,校外實訓基地親歷工作過程,提升職業能力。根據項目涉及的行業領域選擇校外實訓基地,在兼職教師指導下完成實訓基地的藥品生產、醫院處方調劑和藥學服務等的參觀、見習、實習,讓學生及時把在校內實訓室已經完成的工作任務,再在真實職業環境校外實訓基地下完成,使學生親歷藥學行業產品生產、質量管理、銷售和醫院藥學服務全過程,強化崗位工作任務中的職業技能訓練,進行對比學習。學生通過耳濡目染,體驗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職業道德、法律規范、工作態度對職業崗位的重要性,體驗職業特點與職業自豪感,并逐漸培養包括工作態度、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意識在內的職業精神,提高以良好的溝通合作、規范的崗位技能為主的職業能力。
通過三階段交替實施項目教學,擯棄了原來以教師為主體、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將課堂、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相互融合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專業知識學習與生產、服務實踐結合在一起,將學生主動學習和真實職業環境的規范訓練結合在一起,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通過小組討論與課堂總結,完成項目教學
三階段項目教學完成后,學生回到課堂,以案例分析、問題討論、項目任務效果評價等方式,在師生、小組互動中進行總結、提升,完成設定的教學項目對專業知識、崗位技能、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如在“復方鮮竹瀝液的生產與質量控制”項目中,在生產和貯存期間藥液出現渾濁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是中藥口服液制劑中常見的問題,如何在該產品的生產和質量控制任務中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首先作多種方案設計,并在校內實訓室進行實踐,最后再根據工業生產中實際應用的工藝進行比較、分析、優化,找到最佳解決藥液出現渾濁的方案,并應用于生產一線。
四、綜合評價項目過程與成果,提高教學效果
(一)專業知識的“必須、夠用”,以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為考核指標。我們根據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新要求,將考試內容融入項目教學中,采用課堂討論、作業、文獻查閱、工作報告完成等形成性評價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等多元化評價體系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專門制作了包括藥劑士(師)考試、執業藥師考試的相關專業知識的校內模擬試題庫,并在畢業前,反復進行模擬考試,同時建立了相應網站,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近年來,我院高職畢業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均在80%以上。
(二)在校內模擬實訓階段,以項目成果作為項目考核指標。譬如前述的“板藍根顆粒劑的生產與質量控制”、“鹽酸美托洛爾緩釋片的生產與質量控制”等項目,項目成果是板藍根顆粒或鹽酸美托洛爾片劑,檢查其是否符合《中國藥典》質量標準,是項目教學考核重要的指標之一;針對醫院藥學服務的項目教學,檢查學生能否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法律法規對模擬處方進行調配和處方點評來進行評價。同時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表現的協作能力、操作或點評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等,也是項目教學中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校內實訓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明顯提高。
(三)在校外實訓基地,實訓效果以綜合職業能力為評價指標。主要由行業兼職教師和實訓導師具體實施評價。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工作態度與崗位適應能力的考核評價和項目任務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評價等為指標,通過校外實訓,提升了崗位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得到了兼職教師的肯定和表揚,許多學生與實訓基地簽訂了頂崗實習協議書。
五、思考和討論
首先,教學項目的選擇,是決定著項目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我們在選取教學項目時應做到符合職業能力發展的培養目標,既緊密地與行業領域實際接軌,按照行業生產、服務活動工作過程系統化確立課程結構,兼顧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生涯發展需要,將藥學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轉化融入教學項目各個工作任務的工作環節中,同時又考慮教學項目要有一定的發展性、前瞻性,對此編入了部分藥品制劑的新技術、質量檢驗的新方法、臨床藥學服務的新進展等內容。所以在設計、編寫教學項目時,對能保證學生經歷完整工作過程或強調過程的教學內容采用教學項目的形式呈現,項目的取舍都是由專任教師和行業專家反復研究交流、研討、修改完成;對于一些強調思維、感悟和反思過程的專業知識內容,在小組分析討論與課堂總結中進行補充教學,以彌補項目教學中可能兼顧不到的專業必備知識。
第二,項目教學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每一個教學項目均涉及到多門專業學科課程,教師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行業實踐能力、執教水平直接影響到項目教學的順利實施。目前,每個項目教學采用多位教師共同完成,每位教師負責自己擅長的工作領域,由教學經驗豐富并取得講師資格的教師擔任,平行班級由同一位教師完成,為項目教學提供師資保證,經過實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院專門制定了 “雙師教師”培養實施方案,在政策上制定了教師發展目標,支持和鼓勵專任教師在本行業跨領域兼職或定期參加實踐性培訓,在工作計劃安排和資金上給予傾斜,提高教師跨學科專業綜合教學能力與水平。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工作量明顯增加,在教學過程組織、問題預先設計、實訓指導等備課方面都要做較為周密的準備,對此學院在教科研管理政策上規定,教師運用項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即可以享受科研待遇和基金補貼,有效調動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項目教學的實施,對校外實訓基地的要求高。主要表現在教學項目要求實訓基地的行業職業領域多樣性、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的支持配合度、教學項目時間安排與行業生產服務工作是否合拍、實訓基地指導教師的教學能力等方面。我們通過建立由行業專家組成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聘任行業工程師(藥師)擔任項目教學兼職教師和實訓導師等機制,建立實行實訓基地優先選拔錄用優秀畢業生、幫助行業企業免費培訓員工等措施,解決了這些問題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另外,我們還將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通過合作攻關、政策信息共享、繼續教育與培訓等,努力做到為行業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更深的服務,學校與行業多方面緊密交流合作,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行業發展的“雙贏”,吸引行業積極地參與到人才培養和教學過程中來,實現實訓基地與學院的深度融合互動,共同完善項目教學方案。
三年來的實踐證明,項目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學習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積極的工作態度、團隊協作意識、溝通協調能力、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的自覺性、目標崗位群的職業技能,從而達到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韓妃.有效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