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中西方文化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西方文化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西方文化總結

第1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1.1在思維方式上差異:中國文化之“用心”與西方文化之“動腦”人類的思維方式是在經過了不同生活實踐活動后而逐漸產生的,通過對不同事物進行經驗及認識的總結,形成了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用心去觀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與分析、思考的方式存在差異,他強調的是直觀的觀察效果,而不是經過現實的推導而得到的經驗事實,而是通過在有限事實的基礎上對食物進行客觀的觀察,通過洞察、識別、裂解、判斷、思維,最后總結其規律性,他是一種基于儒道文化思想下的對客觀事物的認同方式,是一種基于“用心”得出的智慧。西方文化主要強調“動腦”,對事物的觀點需要辯證去看,他們認為只有經過理性辯證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完整的。所以,西方的思維方式主要以抽象的思維方式為主,他們將分析學與邏輯學視為科學驗證的重要工具。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邏輯思維與實證分析的思維方式得到了西方文化更為有效的鞏固與人們的認同。

1.2在本體論上差異:中國文化之“家族本位”與西方文化之“個人本位”家族本位思想是中國論文精神的根基,“家”對于中國人來說具有巨大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他是中國文化的壁壘,是生活的避風港。曾子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家也放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家也是一種孝文化的體現,使整個家族呈現呈一個集體,將家與國直接的聯系在一起,將家、國、體徹底的聯系在了一起。家族文化對中國所在的東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基于家族本位思想的延續,使中國文化成為了一個團結的集體,使社會意識得到了增強,產生了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思想,只有保證集體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夠確保個人利益得到保證。家文化對中華民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提供了凝聚的基礎。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本位思想,強調的是以自我為核心,對個人的尊嚴、認個比較重視,強調平等、自由、競爭,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對于家的意識相對淡薄,認為個人才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人就沒有社會。并且,西方認同基督教,這也為個人本位思想的萌發提供了空間。他們認可只有在不受到家庭制約、群體約束的生活下,才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價值。

1.3在宇宙觀上差異:中國文化之“天人合一”與西方文化之“征服自然”中國文化是東方文明的代表,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應該與自然融為一體,即我們所說的天人合一。中國文化是人們精神領域的巨大支柱,強調精神與靈魂的寄托,認為人活在天下,應該與外界諸天線連接,構建一個有利于整體利益的社會,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這種倫理觀念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根深蒂固,徹底的與人們的生活與文化相融合,在醫學、農業等各個方面均有表現,他們重天、尊天、順天,強調天人合一,在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已經將這種觀念深深的烙進了靈魂之中。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則存在了很大的矛盾,他們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認為人類有權利為自己的生存營造一個適合的環境。但是面對人類的無休止掠奪與自然環境的急劇惡化,讓他們逐漸的看見了征服自然所帶來的負面問題,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讓他們吃到了惡果,最終不得不重新看待問題,逐漸的放棄使用征服異族的方式去征服自然,因為自然不會被馴服,所以“征服自然”在西方逐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所產生的惡果,卻讓他們付出了嚴厲的代價。

二、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和融合

第2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關鍵詞:禮貌原則;語用學;對比分析

一、Leech禮貌原則概述

語言學家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基本框架,細分為如下幾類:

1.策略原則, 即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加對他人的益處。

2.慷慨原則,即盡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盡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價。當發出提供動作時,直接比不直接更為合適和顯得禮貌。當發出請求時,不直接比直接禮貌。

3.稱贊原則,即對于聽者,盡量少批評,盡量多贊揚。該原則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否定式稱贊,即,不直接的批評別人。二是夸大式稱贊,這一般適用于正式場合。

4.謙虛原則,即對自己的贊揚要盡量減小,對自己的貶低要盡量增大。謙虛原則也分為否定式和夸大式兩類。如: ---You look gorgeous today !--Yes, do I ? 或well, I think I look not bad(不直接說漂亮)。

5.同意原則,即對聽者的不贊同要盡量減小,而對聽者的贊同要盡量增加。

6.同情原則,即積極的感情要盡量多地傳遞,消極的感情要盡量少地傳遞。這一原則主要適用于祝賀,哀悔等場合。

7.考慮原則,即盡量減少聽者的不快樂,盡量增加聽者的快樂。該原則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委婉語的應用。其次,為了給聽者更多的愉悅,談及快樂的話題時要盡量具體。再次,為了減少聽者的痛苦,談及消極不悅的話題時,要盡量模糊。

8.諷刺與戲謔原則,有時本意要表示諷刺和不滿,但因為顧及到雙方的面子和尊嚴,只有以禮貌的話語來表達不滿的情感。如:Well, nice work(孩子把牛奶撒了一地,媽媽很無奈)。對朋友的戲謔和諷刺,一般來說都是沒有惡意的,這種情況下,表面上看言語是粗魯的,然而實際上是禮貌的。

二、顧曰國的禮貌原則和中西方禮貌原則的差異

在吸收和借鑒Leech的禮貌準則,并追溯了現代禮貌概念的歷史淵源的基礎上,顧曰國總結了與漢語言文化有關的五條禮貌準則:

(一)貶己尊人準則

貶己尊人準則即涉及到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事物時要“貶”, 要”謙”;而涉及到聽者或與聽者相關的事物要“抬”,要“尊”。漢民族以謙虛為榮,對于夸獎往往會自貶一番,加以謝絕,以表謙虛。“貶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西方文化也認為謙虛是禮貌的,但是西方人“尊人”但不“貶已”,對于表揚和贊賞往往會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謝。例如,有人對孩子的父母說:“你的女兒好可愛呀! ” 中國父母往往會謙虛地說:“哪里,哪里,一般吧”,而西方的父母則自豪地回答:“是的,她是我們的驕傲!”。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雙方不了解謙虛原則方面的差異,就會產生誤解。中國人認為西方人抬自以為是、不懂謙虛,而西方人則認為中國人心口不一,虛偽。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滲透,我們的禮貌觀念也在不斷改變著。更多的中國人在“尊人”的同時也強調“自我表現”,而不是一味地“貶已”。

(二)稱呼準則

稱呼準則指由于禮貌,人們在稱呼時仍沿用“上下、貴賤、長幼”有別的傳統。中國傳統的家庭是家長式的模式,強調輩份、貴賤、尊卑的等級差別,反映在稱呼上即要嚴格遵守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傳統,由此可見,中國人習慣于非對等式的稱呼類型,這表現出了一種權勢傾向,是垂直式社會關系的標志。例如:孩子不能直呼長輩、父母、老師的名字,下屬不能直接稱呼領導的名字,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問題。而在西方則不盡然,由于西方文化中強調天賦人權,人人平等,他們在稱呼上比較隨意,基本沒有長幼尊卑之分。

(三)文雅準則

文雅準則即要出言高雅,做到有教養,有禮貌。文雅準則的重要內容為“多用雅言,禁用穢語;多用委婉語,少用直言”。英漢語中都有不雅之詞,要盡量避免不雅之詞,運用委婉語。例如,在英美社會里,對于某些地位不高的工作和藍領的工作,往往用委婉語美化這些職業,以提高其社會地位,以維護其面子。如稱babysitter 為mother ’ s helper ;hairdresser 為beautifician。在中國我們稱按摩腳的稱為足療師;打掃衛生的為保潔員等。

(四)求同準則

求同準則即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要保持相稱,說話雙方力求和諧一致。例如,在中國,發出邀請通常要反復幾次以示真誠,而受邀者會婉言謝絕幾次才接受。這與西方的習俗截然不同。

(五)德、言、行準則

德、言、行準則即在行為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別人給自己的好處要盡量夸大,自己付出的代價要盡量縮小。

中西方文化有著不同的禮貌評判標準和實現方略。漢文化重視謙遜準則,而西方文化則突出得體準則。漢文化中的“禮貌”植根于儒家“禮”的傳統,提倡謙虛,強調“貶己尊人”,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和人生而平等的思想的影響,提倡實事求是、自信、隱私和獨立,強調個體和個人價值。

三、結語

對中西方禮貌原則的對比分析,有利于我們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增進中西方文化交融。在跨文化交際當中,我們必須注意中西方禮貌原則的異同,掌握禮貌用語,避免語用失誤, 從而達到得體、成功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 跨文化翻譯能力 培養

一、翻譯與文化的關系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是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體現。在英語教學大綱中,翻譯是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依賴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活動規范、合理、有效的開展。作為一種語言活動,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準確完整的表達出來的過程,由于語言是文化的代表,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不同,則其在發展^程中基于文化所創造出來的語言也不盡相同,這也是各個國家語言文化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作為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預言師文化的基礎,所以,在語言翻譯過程中,要以國家文化為基礎,確保翻譯內容真實、準確的表達原來的內涵。總之,文化是翻譯的基礎,在語言翻譯過程中,只有以文化為基礎,才能達到準確、合理、完整翻譯語言的的目的。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翻譯能力培養的意義

1.有助于深化原文理解。從英語翻譯教學實踐來看,翻譯活動的完成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理解原文、表達譯文、校驗譯文,由此可見,理解是表達的前提與基礎。與一般意義上的閱讀理解相比較,翻譯中的理解重點強調對于語言表層的理解,通過對于詞匯、句法、語篇結構的整體把握來完成更深層次上的理解,相較于表層理解而言,翻譯中的深層理解是關鍵。在跨文化意識的指導下,對于原文的理解會更加的準確,譯文也不會脫離原文。例如,就中西方對于親屬的稱謂來說,受傳統宗族觀念的影響,中國人對于親屬的稱呼區分的極其細致,通過具體的稱謂,人們可準確判斷雙方的關系。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會使用到“大爺”、“叔叔”、“大姐”、“哥哥”等稱呼,但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若不考慮具體的語境,就將其單純的翻譯為“sister”、“uncle”等,則會產生一定的歧義。所以,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跨文化翻譯有助于深化對原文的理解。

2.有助于優化譯文表達。在英語教學的翻譯過程中,若單純的從語言層面對英語原文進行翻譯,則會因為翻譯內容過于形式化而導致原文的內容與含義無法準確地體現出來。例如,在“It had been a fine day,golden autumn,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 time fall.”的翻譯過程中,若以漢語的語言習慣進行翻譯,則無法體現句子的美感,會出現譯文與原文含義相背離的現象,而跨文化翻譯有助于譯文的優化表達。

三、大學音樂教學中跨文化翻譯能力養成策略

1.注重學生文化平等意識的培養。鑒于翻譯的最終目的不在于語際間的轉化,而在于兩種文化間的相互影響與滲透,所以,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文化平等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客觀的評價中西方文化差異,鼓勵學生積極了解西方文化,尊重西方文化的價值。在翻譯教學或者翻譯實踐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文章翻譯及翻譯技巧的講解上要注重相關文化的滲透與普及,幫助學生在翻譯中應用西方文化來規范自己的解釋。

2.提高學生文化移情能力。文化移情能力是連接主客體之間語言、文化、情感的紐帶與橋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強調跨文化翻譯必須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由于中西方文化間較大的差異性存在,所以,二者的文化、習俗及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為了使學生準確把握英語翻譯的技巧及準確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說明中西方文化間的具體差異,幫助學生培養準確的翻譯能力。由于文化差異,中西方在表達友好、贊譽方式等方方面面存在具體的差異,所以,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避免翻譯出錯。

3.革新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強調單元教學,即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語調、語音及語法的準確性,側重詞匯的搭配與具體使用,可見,應試教育對于英語教學的影響深厚。基于目前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嚴重阻礙了優秀翻譯人才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翻譯教學過程中,因中西方文化間較大的差異存在,所以,必須革新當前的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中注重文化知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4.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的意識。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使得人們在接觸其他文化時往往先入為主,一本國文化的意義來解釋異域文化,但這種情況下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在“Her beauty is beyond description.”的翻譯過程中,往往會有學生將其翻譯為“貌若天仙”,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下審美的不同,容易造成偏差,使翻譯缺少準確性。在英語翻譯過程中,準確的理解文化內涵,對于學生把握語言結構及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在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翻譯的準確性將有效提升。

四、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中西方文化間的巨大差異,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移情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正視中西方文化間的具體差異,可幫助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準確把握語言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

參考文獻:

第4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通常被看作是世界上兩大主要的文化體系,在方方面面的差異中,最為主要的還是在中西方思維方式上的體現。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做過這樣的概括“:東方人與西方人在表達習慣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東方人喜好含蓄且委婉的表達,講求意境和深層含義;西方人,喜好全面且直接的表達方式,講求事實和分析。曹世潮對此也有詳細的描述:“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追求思維的延伸、擴展,注重內向的、精神的、意境的,它的特點在于情感的舒展和收縮,在于對內在心靈的把握,關乎心胸……而西方的思維方式與中國文化截然不同相,它更理性,更注重依靠事實、論據來闡明對事物的認知和推理……”因為文化差異的關系,產生了不同民族對相同的客觀現象和社會存在產生不同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很多時候是通過言語交際表現出來的。僅從詞匯方面就可以體現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例如,在中文當中,關于父輩女性長者的稱呼有“姑姑,姨媽,嬸嬸,舅媽”,而同樣的稱謂表達,在英文中都可以用“aunt”一詞概括。相對比之下,中國文化在表達時更加注重長幼有別和親疏遠近,而西方文化則寬松許多。當然,這些血緣關系并非“我有人無”,其實英語國家也存在,只是英語對此不加以詳細區分罷了。中西方文化在稱謂表達上的這些差異是有其原因的:宗法等級社會在中國歷史上延續的時間較長,宗親、等級、尊卑觀念在漢語文化中比在英語文化中牢固得多。

中西方文化的種種差異簡單并直接地通過漢英兩種語言就體現了其對應關系。從語法學方面來看,漢語是隱性(convert)語法的語言,而英語是顯性(overt)語法的語言。詳細而言,漢語更講究語感,重意境和引申意義,即一句話表達的內在含義,句式多為主動句,強調內容和情感;而英語注重邏輯思維,更重形,講究說話“有憑有據”,“有一說一”,強調所說內容的規范嚴謹,句式多用被動,語調相對平直。此外,文化差異也受客觀因素的制約,如:地理位置、國體政體、歷史、宗教等。如英國多面環海,英語中很多詞和海洋有關。說“揮金如土”,英國人說spendmoneylikewater。而英文當中drinklikeafish,翻譯成中文就可以是“牛飲”,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重視農耕和畜牧業的文化傳統。

二、文化語境影響交際過程

文化語境的不同使得同一語言在表達時形成不同的交際意義。由于文化語境與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價值觀以及歷史背景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提升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并在跨文化交際中有意識的作用到表達當中,對于跨文化交際順利、有效地進行將起到良性的促進作用,了解雙方文化語境,并將其滲透到交際行為當中。其具體作用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要想更好的熟悉不同語言的語用規則就必須了解不同的文化語境。例如“沒關系”在英語中就有多種表達:“You’rewel⁃come.”“,Don’tmentionit.”“,That’sallright.”,“Notatall.”以及“Mypleasure.”等。如果了解了這些表達相互之間存在的細微區別,就不會再把“Notatall”與“Nevermind”混淆起來,而避免再用“Nevermind”去回答類似“Thankyouverymuch.That’sverykindofyou.”的句子。因為“Nevermind”(沒關系)一語是用來回答“道歉”的。另外,中文和英文分別處于不同的語言模式當中,中國人習慣將所要表達的核心論點或總括性陳述放于所表達內容的最后,以示總結或結束,并且在闡釋自我觀點時常用“也許”“、往往”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字眼。而英文表達尤其是較為正式的場合基本不出現此類現象,總括性陳述一般位于表達內容的開始,同時修飾限定類詞語很少見。以此認識為前提,才可以為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第5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

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響。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孔子整理修訂了六部先秦古籍,后稱“六經”,成為中國的文化基礎,這種文化以“孝”“仁”作為社會的核心,主張天人合一,強調自身的修養,從人本出發,追求人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反對武力,注重與他人和諧相處,最終實現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十三世紀末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倡導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成為西方文化的思想基礎,后來又受到基督教影響,形成了以“愛”為核心的社會文化,表現在:看重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注重實踐探索、從物質層面考量生命的本源。中西文化的不同,導致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出現明顯的差異。中國人比較看重人情方面的情誼,思考問題會從多方面去考慮,喜歡整體、長遠地考慮問題,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而西方人思考問題比較簡單,一是一,二是二,處理問題比較爽快,不拐彎抹角,所以比較有效率。

二、中西方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區別

1967年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格萊斯(H.P. Grice)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出了會話中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簡稱CP)。他認為人們在語言交流中總是有意無意遵循著一些原則,以保證談話、溝通的順利進行。(何自然、冉永平,2009)其中把合作原則分為四個準則:第一,量準則,即談話信息充分而不冗余;第二,質準則,即說話的內容要真實;第三,關系準則,即談話信息要與話題一致;第四,方式準則,說話要清清楚楚,讓人能聽明白(。Leech,1983)1983年,英國學者利奇(Geoffrey N. Leech)補充、完善了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禮貌原則。利奇認為會話有六種準則:第一,得體準則,即給別人利益,降低別人的損失;第二,慷慨準則,即多贊揚別人,少批評別人;第三,贊譽準則,擴大別人的優點,隱藏別人的缺點;第四,謙虛準則,不張揚,要低調,減少自我表揚機會;第五,一致準則,考慮別人的觀點,;第六,同情準則,多同情別人,不要厭惡別人。(Leech,1983)禮貌原則的提出,解決了合作原則無法解決的問題,是合作原則的有力補充,形成了完整的交流、溝通原則,保證對話的順利進行。中國文化中的“禮貌”概念出現比較早,“周公編寫禮樂并傳于后世”即古代的“禮制”,是中國文化“禮貌”的雛形。它要求人們根據自己的身份做事情,同時要遵循上尊下卑、君臣父子、長幼有序的禮制。1992年,當代著名語言研究者顧曰國先生在《禮貌、語用與文化》一文中,歸納了五條現在中國正在使用的禮貌原則:第一,貶己尊人準則,即說話時謙虛,貶低自己,抬高別人;第二,稱呼準則,即說話時仍按“上下、貴賤、長幼”來稱呼別人;第三,文雅準則,即說話者“有教養”;第四,求同準則,即交際雙方的談話達到和諧一致;第五,德、言、行準則,說話時給別人好處,少給別人帶來不利。

在理論上,中國和西方的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在絕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會話中,雙方都是本著友好和尊重對方的態度進行,在交流中會使用禮貌語言。其實在比較中西方理論原則中,不難看出,中西方在語言交流中都遵循著相同的原則,就是尊重別人、贊揚對方同時表現出謙虛的態度。幾乎所有的言語都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就出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進行交流時,對同一問題會產生不同理解的現象,這就必然導致不同的語言交際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尤其是說話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或民族,可能會在交際中出現失敗,甚至可能會鬧出笑話或出現誤解。2015年4月23日晚,一名蘭州男子和兩位西安朋友吃夜市,旁邊有6名外國人及1名中國女子圍坐一起喝酒吃夜市。他們打賭,想過去敬酒討好老外后合影回去炫耀,沒想被到他們打了。敬酒行為在中國是很常見的,但是正是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了誤會的產生。中國人推崇“酒品看人品”,甚至將男子酒量與胸懷聯系在一起,敬酒是一種禮貌行為。但是對西方人而言,酒是飲食的陪襯,偶爾舉杯示意也不過是致意。頻繁敬酒在他們看來是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識的行為。所以那名男子才會被打。

三、東西方文化差異下的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

(1)面對邀請與談論隱私的差異西方文化中,人們往往會很直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減少對方對自己話語的誤解。中國人的溝通則顯得更加委婉一些,目的是為了保全對方或自己的面子。在中國,人們如果受到邀請,不會立刻作出答復,而通常會委婉客套地拒絕,等對方再一次發出很誠摯的邀請時才接受,認為這是出于客氣。但是西方人在受邀時,一般直接表明接受或者拒絕。這些差異充分說明了中西方人們的思維方式的區別,中國人說話喜歡拐彎抹角,為了顧及自己或別人的面子。西方人說話交流喜歡直來直去,開門見山。另外,中國人對待一些涉及私人的問題又直接的多,例如,中國人在閑聊時喜歡詢問對方的婚姻、家庭、工資等,這些話題在西方人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他們會認為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中國人講究鄰里之間的“人文關懷”,覺得這樣可以顯示出自己對他人的關心,由此可以看出,受不同文化背景影響下的人們,對待同一個活動或事情時會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待。(2)對待夸贊、表揚的回應文化背景不同,人們處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他們會根據自己所在文化的標準作出反應,所以中西方的人們在交流中,面對對方的夸獎、贊揚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回應。面對夸贊,中國人往往自謙地貶低自己,往往會說“不,我做得還不夠好”“您太抬舉我了我”等等。同樣是面對夸贊,西方人會用接受并感謝對方的稱贊,他們一般會說“Thankyou”。這就是文化不同導致的差異。西方文化中,他們會很愉快地接受別人的稱贊,并對對方表示感謝,認為這是對對方的回應也是對對方的尊重,這既體現了合作原則,又體現了禮貌原則。在中國,面對他人的稱贊,往往采取一種自我貶損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謙遜是一種美德。所以在中西方的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中并沒有誰對誰錯。只是中國人在交際中優先考慮的是禮貌原則,即“人情大于一切”,而西方人則會從合作原則出發,遵從質準則,然后遵從禮貌原則。

四、總結

第6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一種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很長一段時間,傳統節日是農業色彩濃,體現了農業文明的特點,主要是更具的季節使轉換的基礎上。在生產力和農業技術不發達的農業社會,農業的發展取決于天氣的護理,農作物生長以及人們的生活對天氣氣候依賴非常大。我們的先民在與自然地長期交往中,理解和掌握的自然順序的規則復雜,不斷總結了四個,24節氣,形成主要是油門,圍繞農業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都是重要的農事節日。

二、中西方節日慶賀方式的差異

在小農經濟為主導的傳統社會中所形成發展起來的傳統節日,在很多地方都留有封建社會的痕跡,如等級制、家族式,節日大都以家庭、家族為中心,多以內部活動為主。西方傳統節日則不同,多以自我為中心,崇尚個性張揚,體現的是人們的互動性、群體性和狂歡性。與中國節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反映出人們互相間渴望交流、群體參與的愿望,體現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現自我等特點。以春節與新年為例,中西方在慶祝時有著很大差異。在中國,春節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源于秦朝,定于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人們就以各種慶祝方式,一直出正月。在12月31日晚,當地人民走上街頭,在盛大的狂歡節,在半夜接近于零,人聚集虔誠地禱告,新年倒計時。十二點整的時候,美麗的音樂,舞蹈,人們會慶祝坐起來。可見,春節充滿了豐富的傳統風味和獨特魅力,反映了呼吸和時代的潮流在新的一年里,更貼近現代生活。

三、在節日中中西方在服裝的區別差異

第7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職旅游英語;職業能力;旅游英語教學

為了加快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使我國的旅游業面向世界,我國需要培養更多的旅游英語人才,使外國游客更好地欣賞和了解我國的名勝古跡。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旅游職業能力。本文將論述旅游人才幾種比較重要的職業能力,探討如何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一、高職生應具有的職業能力

1.語言交際能力。首先,旅游人才要具備一定的英語口語能力,能夠簡單地和外國游客交流,并能夠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旅游人才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聽力能力,只有在聽懂外國游客語言的基礎上,才能夠明白外國游客的需求,才能夠有效地和外國游客進行溝通。因此,在旅游英語中,旅游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語口語能力、英語聽力能力和交際能力,才能夠與外國游客進行有效的交際,為他們服務。

2.旅游專業知識能力。旅游人才除了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旅游專業知識能力,熟悉旅游的流程,知道如何接待游客,如何帶領游客去風景名勝區進行觀光。并且旅游人才必須對所參觀的風景名勝區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其歷史和文化,能夠說出名勝的由來,對外國游客詳細地解釋和述說風景名勝,在參觀風景名勝之后,知道如何組織游客進行休息等等。

3.具有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識能力。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不一樣,導致我國人民和外國人民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旅游人才必須掌握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對中西方文化知識一些差異之處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避免在與外國游客交流的時候,冒犯外國游客,或者不能夠正確地理解外國游客。

二、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措施

1.注重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進行多樣化的英語教學。英語老師要通過各種方式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使學生能夠聽懂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英語對話。此外,英語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讓學生熟練運用旅游英語中一些常見的口語。

2.滲透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識教育。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要向學生灌輸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識,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清楚中西方文化差異,自覺地避免在與外國游客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文化冒犯的行為。

3.激發學生的旅游英語學習興趣。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旅游英語中涉及到的一些英語單詞和句型跟學生以往所學的知識都有一定的不同,英語老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會實現英語學習的突破,要多舉一些接待外國游客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身臨其境的設想,對未來職業充滿憧憬,自覺地努力學習英語知識。學生在不斷努力的過程中,英語的基礎會越來越好,對英語的理解也會不斷加深,存在的疑惑和難題也會相對減少,學起英語來也不會向以前那么費勁,所以學生會更愿意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

4.改變教學方式,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對于高職學生,英語的學習更加注重實用性,而不是學術研究,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老師的側重點應該放在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上,而不能在整整一節課上光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英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運用多媒體,將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搬上課堂,使旅游英語的教學顯得更加活潑多樣,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用處有更深的理解。

5.開辟第二課堂和校外實踐。英語老師要組織學生多參加英語課外活動以及英語沙龍活動,為學生練習英語口語提供一定的語言環境。英語老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或者課外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詞匯比賽、英語角等等,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英語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建立導游模擬翻譯活動現場,帶領學生在模擬現場進行逼真的口譯訓練,讓學生在學校感受未來的工作場景,督促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多樣的校外實踐,組織學生在假期到旅行社和飯店實習,從事導游或服務的工作等等,增加他們的經驗,使他們能夠更快地適應以后的工作,也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一定的評價,通過工作發現學校學習中的不足,然后再加以改正。

三、總結

近幾年,我國的旅游業發展迅速,正不斷地走向國際化,市場上需要越來越多的英語旅游人才。在高職的旅游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如英語交際能力、旅游專業知識能力、文化知識能力等等,通過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滲透中西方文化知識教育、改革教學方式、進行多樣化教學、開辟第二課堂和多組織校外實踐等等,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將學生培育成優秀的旅游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靜.旅游英語教學與旅游文化知識[J].時代文學,2009(5).

[2]李會琴,王林.旅游英語教學方法與問題[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06(2).

第8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論文摘要:“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本文選取了小學英語江蘇牛津6A第6單元的A部分為課例,以此反思新課程背景下“文化意識滲透”的多元化操作以及教師自身創新意識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使課堂達到最優化。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逐步滲透“ 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美國語言學家薩皮 爾在他的《語言》一書中指出:“語言不能 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 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 開文化教育,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 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學習語言,只有了解了有關的文化知識,才能達到正確理解和表情達意。

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意識到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但忽視社會文化因素的干擾。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課只注重學生的語言形式是否正確,讀得是否流暢,培養的只是純語言能力,較少注意結合語言使用的場合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對文化意識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所聽、所讀的材料,導致他們所說所寫的內容和方式也因此而不夠得體、恰當。甚至出現不顧交際場合、對象以及英語國家風俗,并由此引起以上提到過的誤解或落下笑柄的現象。本文選取了江蘇牛津6A第6單元的A部分為課例,以此反思新課程背景下“文化意識滲透”的多元化操作以及教師自身創新意識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使課堂達到最優化。

本單元的功能性、交際性、文化意識性都很強。本單元的主要話題以“Holidays"貫穿全文,重點羅列出了同學們頗感興趣的 "Spring Festival、New Year’ s Day,Mid-Autumn Festival, Halloween",描述了節日的時間、活動、習俗和中西文化的不同,并拓展了“Easter, May Day,Children’ s Day, National Day, DragonBoat Festival”等節假日詞匯。并以“過去時”的一般疑問句“Did you……?”及回答作為教學難點,突出了六年級語法綜合運用的目的。

今天我設計Part A的第一課時,帶領學生們進入exciting節日之旅。

Step l:生生互動,你說我猜,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隔夜我布置給學生的話題是《My favorite festival》,用一段話描述一個我最喜愛的節日,但不能在言語中提及這個節日,讓聽者來猜一猜入手,進行生生互動。這個Daily Report環節既鍛煉了學生的說,又培養了學生認真聽的習慣,而且是對本單元第一課時的引領,學生們自己猜、自己描述節日,自己進入課文,老師作相關拓展是相當有效的教學策略。而且這個活動具有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樂于參與的積極性。

實錄:

Monitot:Todayfavorite festival”OUF topiC iS“Myare you ready?

Student 1:Yes.I’m ready.

S 1:My fayorite feStiVa1 iS acolorful day.Children get togetherhappily.We play games,Sing songs andeat lotS of SWeets.It is the firstday of June.Do you kno~v my favoritefestival?

S 2:It’S Children’S Day.

T:Did you Sing songs with yOUFfriends at Chi1dren’S Day?

S 1:Yes,Idid.(加入適當的過去式的練習,在對話中自然滲透教學難點)

T:Were you very happy?

S 1:Yes,1 was.

T:We were happy at Children’SDay.So let’S Sing a song“Children’S Day”(用歌曲完美結束第一位同學的Topic表演)

Step 2:繼續猜,猜出節日,猜出活動猜出知識點。

設計意圖:從自己自主討論“holidays”并猜一猜入手,整堂課顯得輕松交流,自然而有趣。又能猜謎、又能唱歌、還能看精美的課件,使得難點、重點既經營活動得“重”了,也學的不“難”了。

實錄:

T:JL1St nOW we ta1ked ab0utholidays.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What’S the festival?

When’S…?

What do people USUa~ly do at…?

Did you….Last…?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的某個提示,激發同學們踴躍舉手猜節日、說節口的興趣。一個日期、一段話也許是一個圖片、一首歌,都是這個節日的代表。放手大膽地讓學生用Part c的句型來問與答,無所謂錯誤,重在參與,重在吸收,重在呈現。

Step 3:總結“Holidays”,開放又歸納,導入課文,遙相呼應。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預設,同學們對“ho1idayS”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通過課件上的方格框的歸納提示,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各自最喜歡的節日,并填寫表格,這也是自學策略的一一部分。

進行歸納討論后,再總結一一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講述哪些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宣傳一些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激發下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教學反思:

本案例圍繞學生喜愛的“節日”這一話 題展開教學,無論是生動的課件,還是大膽 的提問和自如的表演,都以“猜”節日為主 線,從始自終在課堂中滲透了濃濃的中西方文化氛圍,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的快樂。針對文化意識“潤物細無聲”的原則,老師做 到了以下幾點:

1.結合教材,認真滲透,事半功倍。

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是經過長期積淀而成的,"Holiday”就是中西方文化的最佳碰撞。本課例“holidays"就是小學六年來所有學過的節日的匯總,教師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在備課中認真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及時添加背景知識,比如學生喜愛的節日時必備的音樂、中外影視名人或者體育明星過某個節日時的圖片,為節日特制的西方文學藝術和幽默故事……在反映世界各國節日文化的同時,還注重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充滿了跨文化交際的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著以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為目的,在交換信息的同時,讓學生充分參與,大膽實踐,以體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2.創設氛圍,激活興趣,促進思維。

中國人學英語不可能具有學習母語那樣的環境,而情景是學習英語所不可缺少的條件,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營造一個濃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圍的環境。因此,教師在課前播放一些耳熟能詳的英文節日歌曲;英語角上可以粘貼學生在課前搜集到的關于各國 "Holidays”的介紹等。又如本課例中貫穿整堂課的“猜一猜”,既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還積極地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把興趣還給了學生,把成功還給了學生。總之教師應創設有利條件,讓學生在校內課外拓寬學習視野,多渠道獲取知識,擴大知識面,主動構建知識,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活動多樣,積極輸入,開放研究。

第9篇:中西方文化總結范文

關鍵詞 文學作品 叛逆女性 林黛玉 簡?愛 中西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1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Rebellious Women in Literary Works

――Taking "Lin Daiyu" and "Jane Eyre" as an example

CHENG Bingqian, ZHANG Jieqiong, WU Manting, ZHAO Yut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Lin Daiyu" and "Jane Eyre" is a famous female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they ar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ut have similar fate, showing the same strong rebellious spirit. Through comparing two rebellious female ima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expl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ough a rebellious reasons, process and outcome, through the rebellious appearance to trace i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s, for the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women)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make correct cultur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selection.

Key words literary works; rebellious women; Lin Daiyu; Jane Eyr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1 研究現狀

1.1 國內研究現狀

張中偉①指出,中西方不同的歷史環境、愛情觀及理想觀是導致兩位女性走向不同結局的重要原因。許綺②認為,“林黛玉”和“簡?愛”身上都具有獨立與叛逆的性格特點,但是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差異,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獨立與叛逆”。趙莉③主要分析了兩個人物在身世遭遇、人格魅力、反抗精神和愛情結局方面的不同點,叛逆體現較少,并未做出總結。

1.2 國外研究現狀

阿根廷著名漢學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④認為《紅樓夢》全書充斥絕望的。因為作者沒有告訴我們這是在做夢,而且直到夢醒,我們都認為那是現實。

澳大利亞語言學家康丹(Daniel Kane)在《論夏洛蒂?勃朗特的婦女觀――解讀〈簡?愛〉中的自我意識和自卑心理》⑤中認為,作者的女性經濟獨立意識、婦女自我覺醒意識可以解讀小說主人公的自我意識和自卑心理。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二者差異的研究多集中于二者的思想觀念及生活環境,而從中西方文化入手的研究比較少。因此,本文將從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對比研究簡?愛與林黛玉不同的性格及命運,以及影響這種差異的中西方文化因素。

2 文本分析

2.1 著作概述

《紅樓夢》,作為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成書于封建社會晚期,對其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簡?愛》(Jane Eyre)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說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的愛情經歷,成功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

2.2 人物簡介

林黛玉,《紅樓夢》女主角之一。自幼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親早亡,寄住賈府,后父親病故,從此寄人籬下。林黛玉容貌傾城,兼有曠世詩才,名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簡?愛,《簡?愛》女主角,一位性格剛柔并濟、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代表了當今新女性形象:自尊、自立、自強。兩位有著不同經歷的女性,卻有相似的叛逆情結,暗含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烙印。

3 差異分析

3.1 叛逆原因

(1)外部原因。“林黛玉”處在清朝末期,正是封建社會沒落和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封建傳統禮教依然束縛著中國人的思想。許多新興知識分子追求自由愛情與人格獨立,希望擺脫封建腐朽思想的摧殘。“簡?愛”處在19世紀初期,正值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壯大,自由平等的思想廣泛傳播,西方女權運動興起,女性開始“反叛”地追求自由生活和自主愛情,渴望人格獨立。“林黛玉”即使成為“孤女”,入賈府后,寄人籬下,因中國封建社會重倫理親情,仍倍受尊重,物質生活豐富。可這無法滿足“林黛玉”對自主愛情的精神追求,她用叛逆去追求理想。“簡?愛”被舅母收養后,因沒有價值而被蔑視嫌惡,可她沒有墮落,努力讓自己在經濟上獨立,進而追求人格和愛情上的獨立。她用叛逆去維護自己的尊嚴與人格。

(2)自身原因。“林黛玉”叛逆是為了愛情,但封建禮教也深深影響摧殘著她,她痛恨“金玉良緣”,卻不敢表達,只能用自己側面的叛逆去反抗著。“簡?愛”面對階級差異明顯和社會地位不同的“羅切斯特”,沒有自卑或放棄,而是勇敢表達自己的愛,她用正面的叛逆反抗著。對待理想,“林黛玉”的理想是成就與“寶玉”的“木石之緣”。因此在封建禮教束縛下,思想先進的“黛玉”必須反叛。“簡?愛”的理想更加豐富,她向往一種獨立自尊、受人敬重的生活和平等自由的愛情。因此在當時等級鮮明的西方社會,“簡?愛”用叛逆去追求理想。

3.2 叛逆過程

(1)面對寄人籬下的生活。“林黛玉”用敏感多疑和高傲的側面叛逆來維持尊嚴。“簡?愛”不與環境和命運相妥協,她敢于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她的叛逆更加直接徹底。(2)面對不被認可的愛情。“林黛玉”從來不敢公開表示她對“寶玉”的感情,說明她未能擺脫封建性的精神負擔,她的反叛中有妥協性和懦弱性,也導致了她最后的悲劇。“簡?愛”雖然很愛“羅切斯特”,但她在追求自主愛情的同時也時刻不忘維護自己的平等自尊。(3)面對愛情的背叛。對“林黛玉”來說,愛情是她生命的支柱和反叛的原動力,當愛情失敗時,她也只能反叛地用死亡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愛情。對“簡?愛”而言,自由的愛情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在愛情遭到欺騙時,必須用反叛聲明自我價值。

3.3 叛逆結局

“林黛玉”最終不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郁郁而終。而無論時人今人,多認為這是“黛玉”自身的柔弱倔拗使然,對封建束縛卻很少提及。“簡?愛”最終得到了一份在社會地位及外表情感都徹底平等的愛情。“簡?愛”作為女性意識覺醒以及新獨立自由女性的典型代表,質樸率真、敢愛敢恨,代表了當時西方社會對女性的普遍期望,因而多數人尤其女性同情、支持甚至渴望成為“簡?愛”。

將兩位叛逆女性角色的不同結局進行對比,我們可以得知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中國長期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女性任何叛逆與追求都是被禁止的。而西方社會卻不同,他們更能接受女性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進而尊重她們的選擇并和她們分享社會財富。

由上述對“林黛玉”和“簡?愛”兩位文學作品中典型叛逆女性形象叛逆的原因、過程及結局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中西方文化在各方面的差異所在:

(1)就叛逆原因,可以看出“林黛玉”所處的中國傳統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對女性的壓迫是極其深重的,而“簡?愛”所處的西方社會則推崇自由平等,因此“林黛玉”默默反抗而“簡?愛”多次出走尋求自我。(2)就叛逆過程,以“林黛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思想觀念更傾向于一種委曲求全的自我表達。而“簡?愛”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想觀念則選用了更加痛快明了的表達方式。(3)就叛逆結局,“林黛玉”最終也沒能跳出“賈寶玉”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社會幻想,將希望寄托于外界,終被失望重傷致死。而“簡?愛”則勇敢地打破束縛自己的枷鎖,把命運改變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起而抗爭,最終獲得了真正的平等。

4 結論

4.1 研究結論

(1)在傳統觀念方面,中國深受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影響,思想相對封閉保守,文化依賴性強。而西方發端于海洋文明、商品經濟,思想開放,文化獨立。(2)在文化表達方面,中國人相對內斂含蓄,習慣用一種溫和妥協不傷人的方式來表達情感。而西方人則率直灑脫,喜歡以一種直接干脆有實效的方式和外界交流。(3)在價值觀念方面,中國注重規則與權威,將女性視為男性的附屬品和社會的附庸,將個人命運寄托于外界的不可控力。西方則重視創新與突破,認為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和能力,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據以上結論,我們在看待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時,不應該以一個旁觀者、評論者的態度先入為主,而應充分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在各方面的差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包容學習的態度來探究,“、兼收并蓄”;以開放進取的心態來發展,“熔鑄百家、推陳出新”。

具體到本文中即在觀念上要摒棄封閉保守,學會開放靈活;培養獨立自主精神的同時仍要重視集體力量。在表達情感方面,要大方坦誠、敢于說出自己的心聲,不能一味妥協讓步。在價值觀念方面,要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規則意識與創新意識、擔當精神與平等理念相結合。

4.2 研究意義和局限

(1)研究意義。從文化角度來看,此次研究,旨在通過兩個典型人物形象的對比分析,探尋掩藏在“叛逆”表象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差異,為我們日后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做出正確文化選擇提供幫助。(2)研究局限。現在中國正走向世界,世界也開始更加深入了解中國。所以本文僅反映了《紅樓夢》和《簡?愛》各自所處時代的狀況,并不能完全反映現狀,這是我們此次研究最大的局限。

4.3 研究展望

從文學作品人物形象來解讀文化差異,一直以來都是中外學者喜用善用的手法。文學作為一定歷史背景下社會生活的濃縮,其人物形象的特點往往具有當時社會大眾身上最鮮明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烙印,是研究特定社會文化的絕佳對象。相信日后會有更多的學者從這個角度來剖析不同社會文化,為我們奉獻更多精品研究成果。

注釋

① 張中偉.東西文化差異下的“叛逆”――關于“林黛玉”和“簡?愛”兩個孤女的對比[J].名作欣賞,2012(27).

② 許綺.獨立與叛逆――簡?愛與林黛玉之比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③ 趙莉.折翅鳥之歌――簡愛與林黛玉比較談[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a毛片 | 中文在线亚洲 | 中文字幕在线看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不卡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一级特一级特色生活片 | 另类专区国产在线视频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免费 | www.乱|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台湾香港澳门三级在线 | ccyycom草草影院成人91 | 欧美a毛片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欧美一级一一特黄 | 100000免费啪啪18免进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视频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 美国人成毛片在线播放 | 高清国产露脸捆绑01经典 | 国内精品九一在线播放 | 久青草网站|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黄色三级理沦片 | 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经典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 | 久草97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大全国产精品 | 九九热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xxxxx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91 | 国产区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天天狠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