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健康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二、責任單位和職責
(一)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婦幼保健院,各接產醫院。
(二)工作職責
1、市婦幼保健院協助市衛生局加強兒童系統保健管理,對衛生院進行業務指導和質量控制。
2、衛生院與市婦幼保健院和接產醫院建立工作聯系,及時溝通兒童信息,開展0~36個月兒童健康體檢等基本保健項目,開展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做好工作數量登記,加強兒童保健信息管理。
三、項目工作內容
(一)嚴格執行衛生部制定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0~36個月兒童保健服務規范》,結合我市實際,統一規范服務對象、內容、方式、流程等(詳見附件)。
(二)開展婦幼保健技術培訓。加強衛生院婦幼保健技術人員的培訓,3年內衛生院婦幼保健技術人員應輪訓一遍,2012年應完成1/3任務。
(三)免費提供兒童保健服務。2012年1月1日起,按照衛生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規范》的規定,免費為常住人口中0~36個月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包括:建立《兒童保健手冊》,新生兒訪視,嬰幼兒1歲以內4次基本保健服務,1~3歲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務,體弱兒專案管理等。
(四)加強兒童保健信息管理。完善全市婦幼保健信息網絡,添置、更新必要設備,組織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培訓,全市統一使用軟件,提高兒童保健信息管理水平。
四、項目組織與管理
1、市衛生局負責項目實施的領導和管理,負責制定實施方案與計劃、經費管理、監督檢查、工作考核等。
2、市婦幼保健院負責項目的實施,包括人員培訓、技術指導、信息管理、績效考核等。
3、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兒童保健服務納入常規婦幼保健業務管理,建立兒童保健手冊由市婦幼保健院和衛生院完成,做好兒童保健信息收集、上報、管理工作。
五、項目執行時間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六、項目實施督導與考核
(一)市衛生局組織市婦幼保健院,每季度對基層醫療醫療機構項目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每半年進行考核評估,每年11底前完成全市績效考核,并將檢查情況上報市衛生局,考核結果與評優和經費安排掛鉤。
(二)衛生院每月向市衛生局和市婦幼保健院報告項目工作進展情況;7月和11月底市衛生局向市衛生局報告項目工作進展和總結。
(三)考核指標及解釋
1、新生兒訪視率=年度全市內接受1次及以上訪視的新生兒人數/年度全市內登記的活產數×100%。
2、3歲以下兒童健康體檢率=年度全市內進行1次及以上健康體檢的0~36個月兒童數/年度全市內登記的全部0~36個月兒童數×100%。
3、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年度全市中按相應要求的頻次管理的0~36個月兒童數/年度全市內登記的全部0~36個月兒童數×100%。
附:市0~36個月兒童基本保健服務內容
一、新生兒訪視(2次)
(一)初訪
1、時間和地點:出院后1周內,產婦休養地。
2、服務內容:
(1)測體溫、稱體重(2)口腔檢查(3)觀察皮膚、黃疸情況(4)檢查臍帶(5)聽力篩查(限于出院時未檢查者)(6)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指導(7)將以上觀察、檢查與指導結果記錄在《孕產婦保健手冊》的新生兒訪視記錄上。
(二)滿月訪
1、時間和地點:出生后28~30天,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1)測體溫、稱體重(2)口腔檢查(3)觀察皮膚、黃疸情況(4)檢查臍帶(5)聽力篩查(限于出院時或初訪時未檢查者)(6)母乳喂養、預防接種指導(7)將以上觀察、檢查與指導結果記錄在《孕產婦新生兒保健手冊》的新生兒訪視記錄上。
二、0~3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
(一)1歲以內檢查4次
1、3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①時間:出生后3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頭圍、胸圍、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⑤皮膚、淋巴結、生殖器檢查⑥佝僂病檢查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母乳喂養、預防佝僂病、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2、6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出生后6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頭圍、胸圍、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⑤皮膚、淋巴結檢查⑥佝僂病檢查⑦智能檢查⑧血常規檢查⑨聽力檢測(限于聽力篩查未通過者,自費項目)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母乳喂養、預防佝僂病、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3、9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時間:出生后9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頭圍、胸圍、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扁桃體、牙數檢查⑤皮膚、淋巴結檢查⑥佝僂病檢查⑦智能檢查(上次檢查可疑者)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母乳喂養、輔食添加、預防佝僂病、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檢測、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4、12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時間:出生后12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頭圍、胸圍、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扁桃體、牙數、齲齒數檢查⑤皮膚、淋巴結檢查⑥佝僂病檢查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母乳喂養、輔食添加、預防佝僂病、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二)1~3歲每年檢查2次
1、18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時間:出生后18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頭圍、胸圍、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扁桃體、牙數、齲齒數檢查⑤皮膚、淋巴結檢查⑥佝僂病檢查⑦血常規檢測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輔食添加、預防齲齒、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檢測、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2、24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時間:出生后24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扁桃體、牙數、齲齒數檢查⑤皮膚、淋巴結檢查⑥佝僂病檢查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預防齲齒、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檢測、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3、30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時間:出生后30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扁桃體、牙數、齲齒數檢查⑤皮膚、淋巴結檢查⑥血常規檢測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4)保健指導:預防齲齒、防止意外傷害、預防接種指導
(5)將檢查、檢測、評價、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上。
4、36個月~體檢
(1)時間和地點
①時間:出生后36個月~②地點:衛生院、市婦幼保健院。
(2)服務內容:
①計算實足年齡②稱體重、測身長、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視力、五官檢查④口腔:粘膜、扁桃體、牙數、齲齒數檢查⑤皮膚、淋巴結檢查
(3)按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進行生長發育評價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12月至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首次就診的3~5歲兒童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無任何身體殘疾和智力異常,無口腔急癥。其中3歲組、4歲組、5歲組,各80例,每組內隨機選取40例為實驗組,其余40例為對照組。口腔治療包括:齲齒充填、局麻、牙髓治療、拔牙等。僅做口腔檢查而不需口腔治療操作者除外。
1.2方法
實驗組:初診時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模型演示、常規口腔檢查,不進行治療操作。擇日復診,采用解釋-展示-操做(tell-show-do,TSD)、語音語調控制、正強化(正面的引導教育,操作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和夸贊)等行為管理方法,逐步進行口腔治療。對照組:初診時就進行口腔治療操作,同時應用TSD、語音語調控制、正強化等行為管理方法。
1.3評價標準
Ⅰ級:采取行為管理后非常愿意接受治療并能主動、很好地配合治療。Ⅱ級:不愿意接受治療、缺乏合作能力,但經行為管理后能基本配合治療(包括哭而不鬧、仍肯張口者)。Ⅲ級:不愿意接受治療,不合作,經行為管理后仍不見效,采用開口器和強制固定法可完成治療。將Ⅰ級、Ⅱ級定為有效,Ⅲ級定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分析不同年齡組兒童使用不同行為管理方法是否存在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Wright早在1975年將兒童口腔的行為管理定義為:醫務人員為了使治療能夠高質高效地完成,并同時培養孩子良好口腔衛生態度所采用的各種方法的總稱。美國兒童牙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Dentistry,AAPD)在其制定的臨床指南中將行為管理定義為醫務人員與孩子、家長之間持續不斷的重點在于交流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目的是減輕孩子的焦慮和恐懼,提高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并知道如何保持口腔健康。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專業委員會尚未對我國兒童口腔診療中的行為管理進行特殊的定義。行為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讓患兒能有效的配合完成口腔治療,更應當使其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行為管理方式包括有傳統行為管理、束縛療法及鎮靜治療。傳統行為管理包括:TSD、模型演示、分散注意力、語音語調控制、正強化、父母在場/缺席策略;束縛療法是采用強制約束的方式來輔助治療,鎮靜治療包括有鎮靜和全身麻醉。如何依據不同兒童的特點來選擇恰當有效的行為管理方法是兒童口腔醫師應當具備的專業技能。低齡兒童對外界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洪彩霞等認為年齡越小的患者對口腔科陌生環境和對未知的事物的恐懼感越強。本研究中實驗組在初次就診時采用不同的方式讓患兒盡可能多的了解口腔治療的方法和目的,但并未真正實施侵入性的治療,這是為了讓患兒有一個心理接受的過程。初診后患兒沒有留下心理負擔,為后續的復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復診時醫護人員進一步采用TSD、語音語調控制、正強化等策略,不斷降低患兒的恐懼感,增強其主動配合治療的信心。結果顯示:3歲組兒童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患兒年齡較小,語言交流及對外界新事物接受能力還很有限有關,4歲及5歲組兒童實驗組與對照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二次就診結合適當的行為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低齡兒童口腔治療的合作能力,明顯降低兒童的恐懼感,提高療效,消除了兒童及家長后續治療的顧慮,是一種有效的行為管理方式。該方法的缺點在于增加就診次數,增加椅旁就診的時間,需要醫護人員的理解,更需要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國外兒童口腔醫生建議兒童初次就診不做任何治療,先讓兒童熟悉環境,做好治療前的心理準備,而國內由于患者多、治療時間有限,大多數醫師無法采用該方法。除此之外,低齡兒童能否有效的配合口腔治療操作,還與以下的因素相關:
1)、良好的語言交流。低齡兒童其語言及認知能力都是有限的,醫護人員應當采用患兒易懂的語言與其進行交流,采用形象生動的比喻讓患兒了解操作的方式,盡量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使患兒能在短時間內對醫護產生信任。
2)、舒適的就診環境。盡可能創造寬敞明亮、溫馨舒適、帶有兒童特色的就診環境,用環境的因素來分散兒童的注意力,讓患兒在就診時盡可能的緩解緊張情緒。舒適的環境不僅能讓患者放松,也能讓醫護人員心情舒暢,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
3)、家長的積極配合。完成對孩子的治療要求醫生不僅要與孩子還要與家長建立良好關系,醫生與家長之間應該是相互信賴相互支持的關系。治療中家長能否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對患兒實施行為管理也是能否進行有效治療的關鍵。家長對各種行為管理方法的接受態度是醫生必須要考慮的方面,醫生在保證自己臨床治療的同時,也要尊重家長的意見。多次就診雖然有利于患兒逐步接受并配合治療,但增加了就診次數,需要家長的理解及配合。夏斌等調查發現61.8%的兒童口腔醫生堅決或傾向于治療中進行母子分離,這種傾向在大學附屬醫院更明顯,母子分離與否的最終目的在于塑造孩子的合作行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醫生除考慮自身的習慣外還應重視家長的意愿及孩子的情況。兒童年齡越小與父母的關系越緊密。本研究中所有患兒均由一位家長陪同治療,實驗組家長在初診時與醫師充分的溝通更利于他們在治療中積極的配合。
關鍵詞: 兒童乳牙齲病口腔保健
Abstract:Dental caries has been a constantly overcome one of the health issues, an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and permanent teeth, even 2~3sui of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 began to occur, therefore, children's oral health issues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ooth decay occurs,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rimary teeth and caries will bring on the children's injuries on the body and soul, acquisition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enable parents to keep children themselve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mastering knowledge on oral health,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ituation take the necessary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Keywords:ChildrenDeciduous teethDental cariesOral health care
中圖分類號: R78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人類最普遍的口腔疾病是齲病。近20年來,隨著生物化學、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的進展,新的技術和手段不斷引入齲病學的研究之中,在我國部分地區的齲病發病率有明顯下降趨勢。但是因為乳牙更易患齲,因此兒童的口腔問題更是不容忽視的!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副潔白整齊的牙齒、一張活潑自信的笑臉,可是牙齒為什么會發生齲壞呢?為什么孩子的牙齒更容易發生齲壞呢?小小的一顆乳牙發生了齲壞真的會影響孩子身體的健康嗎?到底應該如何保護您孩子的牙齒健康呢?本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讓我們一起探討保持兒童口腔健康的方法。
齲病(dental caries)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的脫礦和有機質的分解,隨著病程的發展而有一色澤變化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其特點是發病率高,分布廣。一般平均齲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癌腫和心血管疾病并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病因 經過長期研究,現已基本明了,齲病是由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致,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特別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緊緊貼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上,在這種由牙齒表面解剖結構和生化、生物物理特點形成的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蝕牙齒,使之脫礦,并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為什么乳牙容易患齲齒
乳牙特點
兒童從6個月到2歲半是乳牙萌出的階段,從6歲到12歲是恒牙萌出替代乳牙的階段,剛萌出的牙齒發育還不完善,鈣化程度程度低,耐酸能力差,因而更容易被腐蝕。而乳磨牙,也就是俗話說的大牙,還具有牙合面窩溝點隙多、相鄰牙齒間接觸面積大而容易導致食物滯留的特點,是乳牙患齲的有利條件。尤其是乳牙的硬組織厚度只有2mm,齲病發展很容易進入牙齒深層,因此,乳牙一旦發生齲壞,進展很快。
食物
兒童喜愛吃細軟的食物,比如面包、各類糕點、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這類食品粘性稠、含糖量高,粘到牙面上不易清潔,容易形成牙菌斑,因而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有的孩子喜歡喝果汁、可樂等飲料,他們含糖多而且酸度高,更利于齲齒的發生。同時兒童食入的纖維素類食物少,基本不能通過咀嚼食物時的摩擦作用對牙齒表面進行自動清潔。
兒童口腔衛生狀況
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會自己刷牙,有不少家長卻習慣在睡前給孩子喝瓶奶或吃些點心,而沒有想到此后應幫助幼兒清潔牙齒。再有,兒童的睡眠時間長,口腔處于靜止狀態,此時唾液分泌減少,不利于牙齒的清潔,有利于細菌增殖,增加患齲機會。
乳牙齲壞給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
影響咀嚼功能
乳牙因齲蝕導致的牙體缺損,尤其在涉及大部分乳磨牙時,兒童的咀嚼功能將明顯降低。
引起諸多牙齒疾病
乳牙的齲蝕、牙體的崩壞,使食物殘渣、軟垢等易停滯在口腔內,出現口腔異味;乳牙逐漸齲壞可引起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牙槽膿腫等癥狀,治療時間增長,費用也會加大;如齲壞繼續發展,除了可能會導致局部牙槽骨的破壞還可能會影響后繼恒牙的萌出順序和位置。
損傷口腔黏膜軟組織
兒童口腔內破損的牙冠可刺激局部舌、唇頰的黏膜。有時可造成局部接觸的黏膜軟組織形成慢性創傷性潰瘍。
影響正常進食
由于經常牙疼可造成幼兒中斷進食或不愿進食,隨著乳牙齲壞、疼痛、松動、缺失,必然導致咀嚼功能下降,影響兒童的營養攝入,不能將食物充分咀嚼而吞食,久而久之,直接影響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影響面容美觀
牙齒的齲蝕會影響美觀,尤其在前牙區嚴重齲蝕時,會給兒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抑;另外,由于乳牙齲壞而引起的口腔不良習慣,如偏側咀嚼等,還會導致兒童咬合紊亂的發生,嚴重者改變患者面容形態。不免同時給兒童的心理帶來一定的負擔。
導致其他病癥
如乳牙齲壞嚴重,當形成牙周組織化膿、根尖周炎等慢性病灶時,從病灶牙中排出的膿液含有大量的細菌毒素,還可能引起全身其他組織器官的病變,如腎炎、風濕病等。這些膿液毒素隨同食物直接食入還會進一步影響幼兒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還常使患兒出現睡眠不佳、原因不明的腹痛、腹瀉等癥狀。
影響發音和正常的心理
幼兒期正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時期,乳牙的崩壞和早失會影響孩子們的正確發音。
結束語
盡管您的孩子將失去正在萌出的20顆乳牙,但是保護好它們依然十分重要!兒童齲病的患病與其飲食、衛生等生活習慣有關,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與兒童齲病防治措施的落實也有密切的關系。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和兒童都應掌握一定的口腔保健知識,積極參加社區舉辦的相關課程是十分必要的。(1)兒童出生6個月左右,乳牙一旦萌出,在哺乳或食后,家長應把紗布套于食指,用清水擦洗牙面。(2)隨著乳牙的逐漸萌出,先由家長代為刷牙,并培養幼兒對刷牙的興趣。(3)為兒童選擇合適的牙刷。牙刷毛不宜太長,刷毛硬度適中。(4)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前牙豎著刷,避免拉鋸式刷牙,用力適當,盡量每顆牙齒的每個面都刷到。(5)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減少牙面有害物質的附著,睡前不吃糖果、餅干等零食。(6)吃飯不挑食,家長不應讓兒童過多地攝取蔗糖。多吃粗糙和含有纖維的食物,如蔬菜、甘蔗等,因為充分的咀嚼不僅對口腔的自潔作用好還對顏面部的骨骼、肌肉起著生理刺激作用,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7)糾正口呼吸、咬手指、偏側咀嚼等不良習慣。(8)定期檢查,也是兒童齲病防治的重要環節之一。對孩子的齲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可輕視小兒的牙病,如果乳牙保護不好,恒牙也難以保證健康。有的恒牙發生釉質發育不良,就是乳牙的根端病變所造成的。所以,保護牙齒應該從乳牙做起。
參考文獻:
路芝映.兒童牙科口腔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健康教育,2002年3月
阮梅生.兒童口腔保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6月
孫保中.提高我國兒童口腔保健水平的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1988年3月
劉進,陳晶.兒童口腔保健工程初探[J].中華醫學管理雜志,2003年11月
陽宏林,張紹偉,張劍.兒童口腔衛生習慣與乳牙齲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8,43(3)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兒童口腔科馬文利大夫對此深有體會:我經常見到1、2歲的小寶寶多個牙齒大范圍齲壞,還有4、5歲的孩子滿口幾乎沒有一顆完整的牙齒。如果說兒童有個別幾顆牙齒齲壞,可能是年輕父母照顧孩子經驗不足、方法不科學;如果孩子滿口幾乎沒有一顆好牙,那只能說明家長不夠重視了。
齲齒帶來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孩子不能嚼硬東西,怎么吃飯?而吃飯受到影響,營養吸收就成了問題。稍大一點,不美觀的齲齒還可能成為同伴的笑柄,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前牙缺損還會影響到一些發音。
關于乳牙許多家長會有誤區――乳牙早晚得掉,壞了不要緊。其實,乳牙齲齒對恒牙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與齲壞的乳牙相鄰的恒牙有可能會被“傳染”。其次,乳牙根尖周炎可能會影響到恒牙的牙胚。假設牙齒是一株植物,那么牙胚就是植物的種子。種子有問題,長出來的植株還會好嗎?再次,如果乳牙壞得太嚴重,就需要拔掉,那相鄰的牙齒很可能占用這顆乳牙的空間,從而導致恒牙萌出時間隙不足。
還有全身影響。咀嚼還能刺激骨骼的發育,如果咀嚼不利,會使頜面部的骨骼和肌肉發育受到影響。有些孩子一側臉大一側臉小,兩側面部不對稱就是因為齲齒造成牙痛,長期只能用相對健康的單側牙齒咀嚼而造成的。此外,齲齒導致的牙齒根尖周炎病灶可能引起其他系統的疾病,比如腎炎、關節炎等。
大部分家長保護孩子牙齒的策略之一就是少吃糖,糖為什么導致牙齒齲壞呢?齲病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我們食物中的糖分對于牙面上牢牢附著的細菌而言也是良好的食物,細菌“吃糖”之后代謝產生了酸,牙面長時間被酸腐蝕就出現了齲壞。也就是說:酸才是腐蝕牙齒的“罪魁禍首”。
當下的兒童飲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其中絕大多數是藏在奶、飲料、糕點、水果和其他小零食當中的“隱形”糖。在口腔清潔方面,許多兒童根本沒有形成規律的刷牙習慣;而每天刷牙的兒童其刷牙效果多數也不甚理想。小孩子吃東西零散、多糖,又不能通過刷牙等措施有效地清除掉牙齒表面的菌斑。這就導致了小朋友“源源不斷”地給致齲細菌提供“養料”,而細菌卻“恩將仇報”地恣意破壞小主人牙齒的尷尬局面。
齲齒的發生絕對不是孩子忘記一兩次刷牙所造成的。齲齒是一個酸蝕效應長期累積,由淺入深的破壞過程。
首先是淺齲,破壞的是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牙釉質被破壞的時候還沒有感覺。然后是中齲、深齲,破壞到了牙本質,這個時候就對冷熱酸甜的刺激有感覺了,當受到刺激時牙齒會感到酸痛不適。然后,再進一步是牙髓炎,此時牙齒就會出現自發性疼痛了。嚴重持續的疼痛甚至會影響到睡眠。
早期齲壞是不容易觀察到的,有時候到了醫院大夫需要把牙面認真清潔后才能看到齲損,所以我們強調要接受專業醫師的定期檢查,及早發現齲齒。
治療乳牙齲齒難在哪兒?最大的難點應該就是孩子難于合作。在兒童口腔科,患者的行為管理分為非藥物性管理和藥物性管理兩大類方法。對于兒童,我們更傾向采取藥物管理措施,包括鎮靜及全身麻醉兩種方法,這是現代歐美醫學發達國家低齡兒童口腔治療的主流方法。近些年,國內的專科醫院也紛紛開展此類業務。一次成功的全麻或鎮靜可以幫助患兒順利地完成牙科治療。特別是全身麻醉下治療,可顯著減少就診次數,提高治療質量和效率,使兒童的口腔狀態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穩定。全身麻醉非常適合極度不合作,患牙數目又多的低齡兒童,以及有身心障礙或腦癱等特殊疾病的兒童。然而,鎮靜和全麻方法的使用也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某小學1 906名小學生為研究樣本。所有受試者均有齲齒預防需求。依照單雙號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953人以及觀察組953人。對照組男性534人,女性419人;年齡7~11歲,平均年齡(8.7±1.5)歲。觀察組內,男性533人,女性420人;年齡7~11歲,平均(8.8±1.3)歲。2組受試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學生接受常規化齲齒預防,詳細流程為:定期對該組受試者開展口腔檢查工作、叮囑青少年兒童平日生活內少吃甜點、每日早晚都要刷牙。當發生齲齒之后及時到口腔科門診就診。在此同時工作人員也要和家長以及青少年兒童做好溝通,讓雙方明白齲齒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升其對于疾病的認知度。觀察組受試者則接受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干預,具體方案如下。
1.2.1 健康宣教:
醫護人員應當告知青少年兒童和家長平時生活務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糾正既往不正確觀念;告知青少年兒童家長定期帶領兒童前往口腔門診接受口腔檢查的必要性;組織學生家長參加口腔知識培訓會議,發放與口腔保健相關的宣教資料;告訴家長和青少年兒童應用正確方式刷牙。
1.2.2 調整飲食以及刷牙教育:
醫護人員應當為青少年兒童以及家長闡述正確飲食的方法,不要過多進食甜食以及刺激性食物,多攝取高纖維素食品,平日內不要進食零食。建議青少年兒童多進食粗糧、水果、牛奶、蔬菜等。進食后馬上漱口,每天刷牙次數必須在2次以上。小兒每次刷牙使用的牙膏量應當在豌豆粒大小,牙膏使用量不要太多也不要過少。禁止橫向刷牙,每次刷牙務必徹底。
1.2.3 開展窩溝封閉:
針對于符合窩溝封閉條件的青少年兒童,應當開展此項工作。于窩溝間隙位置涂抹封閉材料。具置為牙冠咬合面及頰舌面的窩溝點隙,窩溝封閉預防窩溝齲的原理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齒的窩溝填平,使牙面變得光滑易清潔。
1.2.4 定期查看青少年兒童牙齒生長情況:
醫護人員應定期檢查青少年兒童牙齒生長詳情,查看牙齒是否存在松動齲壞的不良情況。評價受試者的牙齒松動現象是否因換牙所導致。結合實際情況,評判青少年兒童是否需要拔牙。另外也要觀察其牙齦組織詳情,告知青少年兒童不要過度吸吮缺損牙齦,以免引發牙齦大量出血,延遲恒牙發育。
1.3 觀察指標
干預后3個月分別觀察以下指標:干預后齲齒發生情況、干預依從性以及2組受試者以及家長針對于口腔保健知識掌握水平對比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內計量資料開展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則開展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受試者齲齒發生率、干預依從性對比:
干預后,相較于對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齲齒發生率更低(P<0.05)。干預依從性方面來看,觀察組在正確刷牙人數、每日2次刷牙人數以及飯后立即漱口人數明顯更多(χ2=15.264,18.526,19.241,P<0.05)。見表1.
2.2 2組學生以及家長對于口腔保健知識掌握度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學生家長以及青少年兒童口腔健康知識掌握度明顯更好(t=15.267,13.264,P<0.05)。見表2.
3 討論
齲齒為一類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和口腔衛生不佳以及定植于口腔內部細菌過度生長有關。由于受到細菌的侵襲,導致齲齒患者牙體受損。近年來,此類疾病的發生概率有所上升[1],青少年兒童為罹患該疾病的好發群體。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1)相較于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兒童身體發育尚未完全,加上很多家長沒有在第一時間遵囑其當成清潔口腔的習慣,飲食不合理,導致青少年兒童口腔中的細菌過度生長。(2)由于青少年兒童處于重要的身體發展階段,因此機體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元素。比如說維生素、磷、鐵、鈣等,而因為上述微量元素沒有辦法滿足受試者身體生長需要,導致青少年兒童牙齒鈣化程度偏低,引發有害細菌入侵到牙體組織中,造成齲齒。由此能夠看出,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強化青少年兒童口腔綜合保健意義重大。
表1 2組受試者齲齒發生率干預依從性對比
表2 2組學生及家長對口腔保健知識掌握度對比
針對于青少年兒童群體而言,如果發生齲齒,不僅會影響乳牙生長,另外也極有可能就此引致牙齒缺失。就此干擾了其自身頜骨正常發育以及咀嚼功能發揮。如果情況嚴重齲齒疾病,還會對青少年兒童的恒牙發育造成不利影響,致使恒牙發育異常。現如今,世界衛生組織(WHO)組織已然將齲齒和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預防性疾病的管理水平之中。面對這一現狀,醫護人員有必要利用有效方式對青少年兒童群體開展口腔綜合保健,以降低齲齒發生概率,確保其口腔健康[2].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中我們能夠看出,針對于存在齲齒預防需求的人群而言,開展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干預能夠明顯減少齲齒發生概率,有效提高青少年兒童口腔清潔度水平,降低口腔內細菌滋生度,進而發揮出預防齲齒的成效。此外,通過告知家長齲齒疾病病因的方式,也能夠令其指導青少年兒童保持口腔衛生,養成隨時清潔口腔的良好習慣。由此不難看出,實施口腔綜合保健干預,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兒童齲齒發生概率。
青少年兒童群體于牙科疾病治療過程中配合度偏差,單純依靠醫生治療口腔疾病無法在根本上降低總體齲齒患病概率。可見,通過有效方式改善青少年兒童口腔衛生,預防齲齒意義重大。在早期,有效評價青少年兒童發生齲齒的風險,開展與之相關的預防工作為當前醫護人員的主要任務。利用評價青少年兒童齲齒患病風險評估的方式可以及時知曉受試者患病風險,進而在青少年兒童群體中篩選出高危人群,為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口腔保健計劃[3].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將口腔綜合保健應用于預防青少年兒童齲齒方面,能夠幫助其養成科學的清潔牙齒習慣,同時也可提升青少年兒童口腔保健知識掌握水平,有效預防齲齒。
總而言之,針對青少年兒童群體而言,為其開展口腔綜合保健干預有助于降低齲齒患病率,可確保青少年兒童口腔清潔度,減少口腔內有害細菌定植率,有助預防齲齒。因此該法值得進一步在臨床內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葛日芳。綜合口腔護理干預預防兒童齲齒的臨床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20(15):2655 2657.
1.1環境空氣污染因素
兒童就診時往往需要家長陪同,增加了診室的人員流動量,增加了呼吸道疾病傳播的機會。在治療過程中,口腔內的唾液、切削碎屑、血液等都含有大量病原體,高速渦輪手機旋轉中產生的氣霧及飛沫極易飄散在空氣中,增加病原微生物擴散的機會,污染周圍環境的空氣和物品表面。
1.2生物性危害因素
口腔除了有大量細菌外,可能還會有大量病毒,這些病毒會通過血液傳播途徑形成醫院感染[1]。另外,兒童唾液分泌量通常比成人多,唾液往往難以含于口腔內以至于溢出于口腔外從而使病毒、細菌有傳播的機會。
1.3物理化學性危害因素
口腔科常用藥物通常有刺鼻的氣味,對兒童呼吸道、鼻、眼、皮膚有強烈刺激性,加上兒童由于發育不完善,長時間接觸可產生頭暈、惡心,甚至引起過敏性皮炎。
1.4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
有些醫務人員忽視診療患者之間的認真洗手或進行手消毒;有些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時不戴帽子、口罩及手套或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換;個別人對自身針刺傷或銳器刺傷重視不夠,存有僥幸心理,為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創造了易感因素。
1.5診療器械消毒滅菌不徹底
使用消毒劑對手機進行消毒時,只能消毒手機表面,而對手機內部回吸物毫無影響,當再次使用手機時,回吸物質就可隨轉動中噴出的水霧進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醫院感染。
2防護措施
2.1建立門診檔案
對就診的每例患兒建立門診病歷,有條件的情況可以建立一份身體健康檔案,以便發生職業暴露時追蹤訪查。
2.2護理配合
兒童口腔科就診患者年齡小、理解及配合能力差,在進行操作時,護士必須做到腳勤、眼勤、手勤、腦勤,熟悉患兒病情及醫師操作步驟。護士可使用強弱吸引器,協助吸唾,對減少治療中診室空氣的細菌含量有明顯作用。
2.3做好空氣及物體表面消毒
診療室每日紫外線燈照射或紫外線空氣循環消毒機消毒;地面采用濕拖并消毒,隨時保持清潔;物體表面每天用0.05%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沖洗;燈把手等醫師直接接觸的地方用防污膜包裹,每人一更換,漱口池表面擦拭清潔[2]。定期對口腔科的滅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劑、物體表面、醫務人員的手及空氣進行微生物學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有利于醫院感染的控制。
2.4做好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個人防護要嚴格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掌握消毒隔離措施及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流程。戴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或面罩。醫務人員直接與患者接觸,手極易被患者的唾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是醫院感染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3],所以診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須洗手。
2.5口腔科布局合理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要求,規范診療區域的分設,做到布局合理。設立污物間,集中處理重復診療器械及醫療廢物。對于重復使用的器械,使用后集中在含酶液的密閉箱中由專職護士收取運送到供應室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備用。污染的銳器必須按規定放入堅固的銳器盒內,防止發生針刺傷等意外傷害。
2.6藥品使用及管理
兒童口腔科的藥品種類繁多,應專人負責,定時清點、檢查、補充。兒童口腔科用藥大部分都有揮發性,應及時檢察瓶口是否完整、有無缺損,以防污染及影響藥物療效,并在有效期內使用。常用藥物如樟腦酚液、三氧化二砷糊劑、丁香油酚、氧化鋅丁香油糊劑、根管塑化液及自凝牙托水、粉等,每次用后蓋子要密閉,瓶身要用乙醇棉球擦拭干凈,防止氣味散發于空氣中造成對兒童不必要的傷害。
2.7準備充足的診療器械
兒童口腔科器械精細且種類繁多、用量大、周轉快,這就要求必須配備足夠的口腔器械。凡進入患者口腔內的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嚴格規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程序,從源頭上切斷感染途徑。
2.8加強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及培訓
提高預防兒童口腔科治療醫院感染重要性的認知程度,利用各種媒介和手段加大對預防兒童口腔科治療醫院感染知識的宣傳。加強對醫務人員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教育,提高醫務人員防范醫院感染的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增強恪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提倡系統化管理,把住各個環節,從源頭上切斷感染的途徑。
3結果
我院兒童口腔科近幾年通過對診療環境消毒、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嚴格器械的消毒滅菌及醫務人員做好職業防護等措施以來,未發生一例醫院感染,有效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得到患者的信任和支持,門診量不斷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隨之提升,與病急求醫相比,更多人愿意尋找私人醫生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系統管理和保障。
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私人醫生。以前,中國式的私人醫生分為兩種,一種是醫院里的熟人朋友式,顧問式;還有一種是疾病式,由中介機構聯系醫療專家治病并從中收取中介費。可恩口腔總結以上兩種形式,結合國外先進方式,取之精華,去其糟粕,率先引進“您專屬的私人牙醫”理念,致力于讓濟南市民享受到與歐美同步的齒科服務。
或許很多人對私人牙醫這個概念很模糊,首先每個家庭都有家庭疾病譜(口腔),經度上與遺傳相關,緯度上則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通常意義上的看病就診都是以個人為對象,而可恩私人牙醫卻可以為一個家庭服務,針對某種口腔疾病在家庭范圍內順藤摸瓜、剝繭抽絲,量身定制最適合患者的診療方案,事半功倍甚至在未發病前掃除隱患。
陳女士是可恩口腔醫院的一位老客戶,其私人牙醫萬主任不僅給予陳女士口腔護理指導,還可以指導如何給1歲的寶寶清潔牙齒和按摩牙齦,預防牙病的發生。
很多時候這種友善的小提醒是不在普通牙醫工作職責之內的,普通醫院的牙醫難有時間防患于未然。所以也不難看出私人牙醫的最大特色在于:未病先防,量身定制,服務家庭。幫助客戶免受口腔疾病威脅,或幫已呈現疾病端倪的人及時治療恢復口腔健康狀態;通過長時間的了解,在客戶出現問題時給予最準確、最適合的定制診療方案;不僅服務患者本身,更面向患者的家庭。
可恩私人牙醫對應聘者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還要對社會學、心理學、營養學有著一定的了解,可恩私人牙醫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給予客戶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
在歐美,醫生作為有著崇高社會地位的職業,他們絕大多數都兢兢業業行醫,才得以躋身于社會精英階層。他們從事著救死扶傷的工作,堅守道德和承受極大風險,工作卓有成效,為社會大眾的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贏得社會的尊敬實至名歸。這也不難理解可恩口腔特聘德國醫療總監弗蘭克?里鮑格(Frank Liebaug)為什么在口腔領域取得了如此多成就之后,還在為能擔任德國哥達市、卡塞爾市名譽法官引以為傲,這不僅是對他專業的嘉獎,更是對他醫德的肯定。所以,可恩口腔秉承“患者即家人、看病即享受”服務理念,以朋友之名,為您解除病痛,以患者為本,造就大眾認可的品牌醫院。
私人牙醫您家庭的御用牙醫
中國人自古注重齊家之道,除了親情倫理關系的建立和規范,跟吃、穿、住、行息息相關的物質和服務也是齊家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貼身護衛、管家、賬房先生、御醫等圍繞富貴之家需要的古老服務行業一度落寞消失,現代中國經濟水平提高,購買高端家庭服務也日趨流行。市場和需求的相互促生,使可恩口腔私人牙醫作為古代御醫的角色出現在現代家庭中。
而在物質愈加充盈的社會中,時間、健康和家庭生活無意成為上層社會、中產階級最迫切的需求。這也不難解釋可恩口腔針對上述情況所開展的“提前預約”“家庭十年保障計劃”“兒童無憂卡”等服務項目會如此受追捧。
可恩口腔倡導提前電話預約到院時間,將在公立醫院排隊掛號的時間全部節省下來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實現即來即診,無需等待。
因為大家對家人的關愛,對健康的重視,可恩口腔“家庭十年保障計劃”剛剛創業,一天就出售75份家庭保障,75個家庭在24小時之內接受了可恩“家庭十年保障計劃”,兩廂總結,其實都有一個共性,兩者都體現的濃濃親情讓人心存暖意,也點燃了人們心中回歸家庭的渴求。
【摘要】 目的 了解3~6歲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及與生長發育和其他疾病的關系。方法 隨機抽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間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查體與就診1532名3~6歲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分析齲齒與貧血、視力之間的關系。結果 在調查的1532名兒童中,患齲人數278名,齲患率1815%。貧血、視力低下的兒童齲患率高于正常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兒童;齲齒;生長發育;口腔
齲齒是含糖食物(特別是蔗糖)進入口腔后經過致齲菌的作用,發酵產酸(主要是乳酸),從表面結構薄弱處侵入,溶解破壞牙無機物后產生[1]。齲齒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且由于具有進行性發展的特點,是造成兒童牙齒疼痛、嚴重時喪失咀嚼功能的主要疾病。為了解學齡前兒童齲齒的患病情況及與其他疾病的關系,隨機抽3~6歲兒童進行調查,現將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間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查體與就診1532名3~6歲兒童,其中患齲人數278名作為調查對象,齲患率1815%。平均年齡(458±074)歲,其中男童141名,女童137名。兒童生長發育水平:生長遲緩31例,低體重42例,正常128例,超重45例,肥胖32例。1532例根據貧血標準,分為貧血組665例,非貧血組867例。根據視力情況分為視力低下組437例,視力正常組1095例。不同分組組間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齲齒檢查方法由經過統一培訓并具有一定資質的牙科醫生在自然光線下對兒童進行口腔視診和探診,按照國家判定齲齒的標準,凡牙表面或窩溝有色、形、質改變者即為齲齒(齲洞、齲失、齲補均計為齲齒)[2],記錄齲齒數及位置。對口腔醫生進行統一培訓,記錄各檢測數據。數據錄入完成后抽取10%進行復核,以確保數據錄入的質量。
貧血診斷以血紅蛋白為指標,參考WHO及我國營養性貧血診斷依據,兒童血紅蛋白﹤110 g/L即為貧血。視力的檢測方法使用圖形視力表對兒童進行視力檢測。3歲兒童視力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貧血與兒童患齲的關系
被調查的就診兒童中,貧血患兒共665名,其中患齲人數209名,齲患率3143%;非貧血患兒共867名,其中患齲人數69名,齲患率796%。兩組齲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甜食在兒童飲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同時,許多家長溺愛孩子,缺乏對兒童早期良好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的培養,導致齲齒在兒童中成為一種常見、多發的口腔疾病,嚴重危害兒童的健康[4]。
兒童齲病病因與成人齲病類似,但因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牙齒的結構隨年齡增長不斷發生變化,在3~12歲期間乳恒牙出現替換,因此,兒童齲病有其自身的特點。其病因:解剖形態:磨牙和年輕恒牙的牙合面窩溝點隙多、窩溝深度較成人深,乳牙之間存在間隙,易造成食物滯留,菌斑堆積。牙體組織結構:萌出的乳牙和年輕恒牙表面釉質未成熟,釉質、牙本質礦化程度低,抗酸蝕能力弱。兒童飲食特點:兒童喜歡含糖飲食,偏愛軟質食物,食物黏稠,而且進食次數多,多數幼兒還在睡前和夜間進食,不利于牙齒的清潔。兒童口腔的自潔和清潔作用差:兒童年齡小,沒有口腔保健意識,加之動作協調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清潔牙齒。另外,兒童睡眠時間長,睡眠時口腔唾液分泌減少,不利于口腔自潔。早期發現困難:乳牙牙髓神經系統結構不完善,對各種不良刺激反應不敏感,而且兒童自我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差,多數乳牙齲不能在早期被發現[5]。
兒童因存在以上各種易患齲的因素,乳牙和年輕恒牙往往在萌出不久即可患齲,還經常累及同一時期萌出的多個牙齒。齲損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牙齒和多個牙面,恒牙齲主要發生在牙合面和鄰面,乳牙齲除發生在牙合面、鄰面外,還經常發生在唇面、舌面等光滑面和牙頸部。有的兒童突發性出現多個牙齒的廣泛齲損,迅速形成齲洞,早期就可波及牙髓,且常累及不好發齲的牙齒和部位,例如下切牙及牙齒的切端和牙尖。乳牙和年輕恒牙的牙髓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兒童患齲后的自覺癥狀不如成人明顯,同時兒童自我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差,所以多數乳牙齲直到發展成牙髓炎甚至根尖周炎時,才被發現。牙髓受到齲損的刺激后能夠形成修復性牙本質,防止細菌進一步感染牙髓。年輕恒牙牙髓血運豐富,更容易形成修復性牙本質,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并治療齲齒,可以有效地避免牙髓感染。
兒童齲齒危害較大。齲齒會導致牙體缺損,當多個牙齒齲壞,特別是磨牙齲壞時,兒童的咀嚼效率會明顯降低。乳牙齲病引起的根尖周炎,會對其下方恒牙胚發育造成影響,引起恒牙釉質發育不全、早萌或遲萌。乳牙鄰面齲壞可導致牙弓長度減小,使恒牙萌出間隙不足或錯位擁擠,導致錯牙合畸形。齲損所致的殘冠、殘根會莉激局部舌、唇、頰的黏膜,有時可形成創傷性潰瘍。咀嚼運動的生理刺激直接影響著頜骨的發育,如果一側的咀嚼功能降低或廢用,會導致顏面發育不對稱,廢用側發育比健側差。
由于兒童頜骨骨質疏松,血運豐富,齲病引起急性牙髓炎、根尖炎易擴散形成頜骨骨髓炎和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嚴重感染可導致急性敗血癥。齲病引起的慢性根尖周圍組織炎癥,可通過血運傳播細菌,引起機體其他組織發生感染,引起低熱、風濕性關節炎、蛛網膜炎、腎炎等。咀嚼功能的降低必然會影響兒童的營養攝入,長期慢性營養不良會使兒童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而且兒童機體的抵抗力也會降低。幼兒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乳牙(特別是乳前牙)的大面積崩解和早失會影響正確的發音。前牙齲齒影響美觀,會給兒童心理的發育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6]。
對兒童齲病的治療,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齲病發生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治療方案。在兒童口腔中多數牙有齲齒的情況下,治療必須有計劃性,要分清輕重緩急;并且要讓家長明白齲齒預防和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協助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控制甜食量和攝入頻率。
本次調查共1532名3~6歲兒童,其中患齲人數278名作為調查對象,齲患率181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齲齒與貧血、視力低下有關,是由于貧血、視力低下均與營養有關,齲齒患兒在沒有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會增加貧血及視力低下的發生的危險。營養良好的兒童齲患率低于營養不良的兒童,可能原因是營養不良兒童飲食含糖高,且喜歡吃甜食,因此口腔產酸較多,且兒童口腔清潔能力較差,齲齒發生率高[7]。主要表現為牙痛,嚴重者甚至喪失咀嚼能力,因此,許多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素不能很好的從食物中得到補充,最終導致兒童營養素攝入較少,影響生長發育,出現營養不良;同時,由于營養素缺乏,兒童牙齒生長所需要的礦物元素(如鈣磷等微量元素)亦缺乏,加重齲齒的發生[8]。
綜上所述,3~6歲兒童齲齒患病情況不容樂觀,兒童防齲應從小做起,首先,加強兒童營養,預防營養不良和貧血等疾病的發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甜食的攝入量,不挑食、偏食;其次,加強口腔衛生保健,養成從小正確刷牙的良好習慣,發現齲齒應及早治療,以保證兒童健康成長。
參 考 文 獻
[1] 劉穎1008名兒童的齲齒患病狀況調查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0):3288.
[2] 黃紅建,余才祿1742例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調查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19):248249.
[3] 代其銘,鄭美玲博山區39個托幼機構兒童齲齒調查及干預措施探索中國醫藥導報, 2011,8(23):138139.
[4] 于本鋒,滕飛,王玥,等佳木斯大學附小與兒童福利院學齡兒童齲齒調查與分析黑龍江醫藥科學,2005,28(4):2526.
[5] 溫月翠,陳志臻隴縣1120名兒童齲齒調查分析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06, 22(4):335336.
[6] 衛淑平2~6歲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10):813814.
[關鍵詞] 兒童;發育狀況;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 R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c)-090-02
為了解學齡前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我們對2005~2006年來我院就診過的吉林省輝南縣500名農村學齡前兒童進行了生長發育狀況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對2005~2006年間來我院就診的吉林省輝南縣500名農村學齡前兒童進行分析。本組男264例,女236例。以WHO標準作為評價的參照人群標準值[1],以年齡別體質量、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質量為評價指標,用離差法進行六級評價。身高別體質量與WHO參照人群比較,計算公式:(實測體質量-標準體質量)/標準體質量×100%。超過10%~19%為超重,超過20%~29%為輕度肥胖,30%~49%為中度肥胖,超過50%為重度肥胖;年齡別體質量和年齡別身高評價中為下等者分別是體質量低下和發育遲緩,體質量低于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個標準差為消瘦。
視力評價:4歲以下使用圖形視力表,4歲以上使用對數視力表。正常視力:2歲≥0.5;3歲≥0.6;4歲≥0.8;5歲以上≥1.0;達不到此標準視為異常。
2 結果
2.1兒童年齡分布
兒童年齡分布共計500例,分5個年齡組,見表1。
2.2 男童體質量和身高發育評價
結果見表2,3。
2.3女童體質量和身高發育評價
結果見表4,5。
2.4體檢兒童的營養不良、超重及肥胖情況
此次檢出超重兒童共28名(5.6%);肥胖兒童15名 (3.0%);營養不良檢出率53名(10.6%)。
2.5兒童齲齒、視力情況
患齲齒人數107,患病率為21.4%,3歲左右患齲率上升較快。視力異常人數33名(6.6%)。齲齒和視力情況均不包括1歲組。
3討論
本資料中兒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5.6%和3.0%,高于1996年全國北方的超重與肥胖的檢出率4.2%和2.0%[2]。兒童肥胖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主要問題,兒童肥胖癥可引起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應加強肥胖兒童的營養管理與指導,在保證生長發育的同時控制熱量攝入,定期體檢,并有效的進行健康宣教,使家長認識到肥胖的危害,掌握正確科學的育兒方法,預防兒童肥胖癥的發生。
本資料中營養不良患病率為10.6%,主要是因農村兒童的營養狀況較市區兒童差,體質量低下和發育相對遲緩。兒童長期營養不良,不但影響體格發育,也影響智力發育,降低機體免疫力。因此,應加強膳食水平,改善營養狀況,同時指導家長,共同促進營養不良兒童的生長發育。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兒童患齲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3歲左右患齲率上升較快[3]。應積極開展兒童口腔保健工作,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及飲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降低兒童齲齒患病率。
兒童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6%,對學齡前兒童應早期進行視力篩查,對兒童每年進行1次視力普查,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及時矯正和治療。同時,加強用眼衛生宣教。
[參考文獻]
[1]鄭惠連.兒童保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3-27.
[2]胡美亞,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52-556.
[3]胡惠珍,饒世萍,姜佩平,等.韶山市區1~6歲集體兒童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2):166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