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場頂崗實習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就業導向 畢業實習 能力要求 保障機制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是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是指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目標,培養市場和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建立與社會就業價值導向相適應的教學體系。
一、高職院校畢業實習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學生實踐的主要模式,可分為校內實踐 (包括課程實驗、課程實習、參觀考察)、校外實踐(包括社會調查、實踐大賽、寒暑假實踐等)、畢業實習實踐三個方面。校內實踐主要是學科知識內化,將課堂內的一般化為學科知識的簡單應用,目的是及時鞏固所習得的學科知識;校外實踐主要則是學科技能內化,通過模仿性學習加上現場參與、動手操作,目的是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畢業實習實踐主要是進行與專業緊密相關的知識技能化,通過實地進入外部環境,針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對專業知識進行操作,進行創造性學習,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表現在更高層次、更復雜程度上,目的是培養與專業知識廣泛相關的復合能力。
在高職院校學生實踐的三種主要模式中,畢業實習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化以及入職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的重要保證。在離校前參加實習實踐工作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全面的綜合訓練,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豐富工作經驗,增強市場就業競爭力。通過畢業實習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獲得實際生產技能和管理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提前與用人企業對接,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頂崗實習實現“曲線就業”。
二、高職院校畢業實習的整體規劃
(一)明確畢業實習的目的
畢業實習應當落實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實現畢業實習對專業技能的鍛煉,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增強學生的入職能力。畢業實習應當緊密結合專業特點,研究行業和企業發展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能力要求,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
畢業實習時,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來訓練自己,能盡快地完成從校園人向職業人的過渡。高職院校的許多同學可以通過畢業實習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大學最后的半年里,能有針對性地、更加積極主動地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集體和團隊。
(二)畢業實習的能力要求
1、入職能力要求
許多企業反映,應屆畢業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團隊精神,專業知識和經驗不是阻礙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難題,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職業素質才是大學生最缺乏的。畢業生參加畢業實習時,應注重職業能力培養,增強崗位適應性,從思想和行動上融入實習崗位,培養就業競爭能力。
2、專業知識操作能力要求
學生的就業優勢在于掌握了全面的、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對所學專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局限于學校實踐條件的限制,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尚不能滿足企業業務運作的需要。因此,在參加畢業實習時,學生通過實地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和操作,增強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創新,實現專業知識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3、心理承受能力要求
學生在參加畢業實習時,許多學生感覺到對工作和社會的不適應,缺乏經驗,耽誤工作進度;缺少對企業的了解,自己與辦公室的氛圍格格不入;新人入行被人欺負等諸多問題。由于對工作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學生在面對挫折時,表現出困惑、想要放棄。在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是難以避免的,學生應培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在學習和鍛煉中激發自己工作的潛力。
(三)考核機制
學校和企業采用的是兩個不同的評價標準,在工作中,態度和能力比分數更為重要。畢業實習是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因此,在畢業實習考核中,應注重學校、企業和學生本人的多重評價機制。
實習期間,指導老師必須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全過程的跟蹤記錄,并對學生實習成績進行客觀地評價。實踐考核中引入企業反饋,由企業評價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實習態度、行動能力、學習能力等實踐表現。實習結束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所撰寫的實習報告也是畢業實習考核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參加實習對自己的表現有了清楚的認識,客觀的評價自己在實習期間的成長、收獲是學生自我成熟的一種表現。
三、畢業實習保障機制
(一)實習崗位保障機制
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實習中進行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或崗位進行畢業實習,保證實習的實踐效果,高職院校應慎重選擇實踐崗位,從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兩個方面進行畢業實習安排。首先,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逐步建成實訓與生產相結合的真實工作環境,為學生實訓提供場所;其次,選擇具有良好社會聲譽、與學校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使崗位與專業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就業崗位一致,使學生在實習中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解決專業不對口和實踐效果不佳的問題。
(二)實習效果保障機制
實習期間應由校內教師和用人單位中操作技能熟練的業務人員共同擔任實踐環節的指導、組織工作,實習中必要的檢查指導是提高實習效果和專業實踐質量的保證。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力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指導性作用,同時針對實習期間學生實習地點分散、不在學校的視線范圍之內等問題,應建立有效的溝通體系,加強實習學生約束。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教師在職工作期間,通過選派專業課任課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縮短教師實踐能力與企業崗位需要之間的距離,增強指導學生的針對性;同時,選用企業中有技能、有管理經驗的優秀員工參與畢業實習指導,擔任實習指導教師,以保證學生實踐實習的效果。
其次,對參加畢業實習學生,其實習管理的重點應當是幫助學生自律、自學,在實習開始前由指導老師為學生指明學習的目標和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所必須的資料和信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
再次,結合實習企業管理制度,采取教師與學生不定期聯系、不定期現場檢查、學生互相監督、建立班級聯系網等辦法,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及時對學生的實習過程進行監督指導。
(三)實習權益保障機制
在學生頂崗實踐前,由校方或學生本人與企業通過簽訂協議或合同的方式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如學生的安全問題、報酬問題、生活問題等。協議中明確規定學校、學生、企業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如學生應該如何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企業應如何指導、管理學生、企業和學校對實習效果突出的學生如何進行獎勵、學校通過實習如何支持企業發展等。通過簽訂協議不但可以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畢業實踐,學習實踐知識。
(四)實習效果分享機制
在實習結束后,每位學生應當根據自己的實習情況,做出實結,由學校、指導老師和企業共同做出實習效果評價。為促進廣大學生切實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應采取召開優秀實習學生表彰大會、專業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對取得較好實習效果,得到學校和企業認可的實習行為進行經驗分享,用身邊同學的親歷體驗去感染、激勵同學們調整心態,端正態度,為學生畢業參與社會工作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吳建新.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學業管理問題探討[J].職業圈,2007,(20)
【2】孟英偉.高職院校頂崗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3】曾令奇.論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