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閑話中國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城鎮化;人的現代化;問題研究
一、城鎮化
在傳統的觀念中,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其實不然,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理解,鄉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僅僅只是城鎮化的一個顯著特征而已,不能僅僅是簡單的用城鎮化率來說明城鎮化的效果。城鎮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他不僅僅包含了人口的變動,即城鎮人口的增長和鄉村人口的銳減,還包括其他多方面的問題。城鎮化不僅僅是社會發展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要的歷程。它涵括了城鎮的繁榮與興盛以及鄉村的變化,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化、地區產業結構發生變動、城市文化的擴散和城鄉統籌發展等方面就是其具體的相關內容。
總之,新型城鎮化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建設生態文明城鎮集群,在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前提下,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二、城鎮化過程中人的現代化建設必要性
和傳統城鎮化相比較,新型的城鎮化可不僅僅只是農民進城,更加不是城市的規模盲目擴大。新型城鎮化是人口因素和相關社會經濟因素集聚的過程;是生態空間的格局和社會經濟優化的過程;同時也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的升級過程;更是人類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過程。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這些過程呢?社會現代化的主體是人,人是社會現代化建設的承擔者,是財富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這里的財富不僅指物質財富,同樣包括精神財富。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實現整體社會的現代化,必然繞不開人的現代化問題。
三、我國人的現代化情況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碰撞。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是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那么在我國人的現代化過程中,其發展的民族性特征十分的鮮明。中國人的現代化程度要低于西方發達國家,面對外來的沖擊和影響,既要完成現代化的時代性轉換,同時還需要考慮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精髓的傳承問題。這樣一種矛盾的現象就成為了中國人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難題。
(二)現有的思想優劣性影響。中國人現存的思想有優點也有缺點,而這種優缺點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發展。但是,時代在變,思想也在隨之轉變,而當社會發展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同文化的碰撞過程中,國人的現代化內容必然會因為融入了新的元素,有一個全面的升華。
(三)傳統價值觀的遺落。社會大發展過程中,由于中國處于一個轉型的特殊時期,因而國人的現代化也就具有著過渡性的特征。社會多元化、多樣化的進程中,人的價值選擇空間變得龐大,傳統的價值觀得到懷疑甚至是拋棄,人們在價值取向上陷入隨波逐流的境地,優良的傳統價值觀被很多人認為是不適用現在的社會生活而被扔掉。
(四)教育水平落后的制約。由于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人才”。從當前的教育進展來看,教育改革的深化及素質教育的推動,其速度都是十分緩慢的,全面人才的培養成為空中樓閣,人的現代化進程在無形中遭到阻礙。
四、如何實現城鎮化過程中人的現代化建設
(一)創造堅實的經濟基礎。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體力勞動在整個勞動體制中占有較重的比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不爭的事實,重視科技的發展,將科技轉換成生產力的形式,這樣就能實現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帶來的結果是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這樣使得個人可以支配的時間隨之增多。自由的人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及發展,個人社交和關系得到不斷的擴大,人的現代化建設得到發展。
(二)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人是群居動物,外部風氣對個人的影響巨大。我國處于轉型的特殊時期,各種風氣交相影響。社會風氣是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和道德等情況的綜合反應,是人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社會風氣憑借其強大輿論和社會習慣勢力的形式,掌控人們的言行舉止,故而良好社會風氣的創造能夠為人的現代化提供了優良的外部環境,對人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完善社會制度。大力發展和完善社會經濟體制和社會政治制度,為人的現代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經濟發展的一種折射,不同經濟狀態下的人也是不一樣的。只有生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獨立人格的現代人。市場經濟對于人的現代化進程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其將傳統的人身依附的社會關系轉化成為通過交換對物質的依賴關系,并且使人擁有獨立的人格,故越完善的經濟體制制度越有利于人的現代化發展。
人生活的環境自然也包括政治環境,民主和法制建設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保證。不斷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增強人的民主法制意識,從而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這樣民主管理和監督等政治參與的能力素質得以提高,真正意義上在行為方式、思想和態度上實現現代化的轉變。
(四)發展現代教育。科教興國是我國的既定戰略,堅持把教育作為根本,把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頭,依靠教育來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以及向生產力轉化的能力,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及文化素質,加快實現國家的繁榮與富強。教育作為人力資本因素中最最基本的因素,其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教育不足會對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致命的影響。廣大人民享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機會,我國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終生、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帶動人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吳靖.中國城市化制度障礙與創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李代遠的學術修為和藝術實踐及其文化貢獻,算得上晨曦中的升騰之星。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努力把所倡導的中國青城畫派和中國現代文人畫與具有千年歷史主流的傳統文人畫進行時代對接,構成一個重要的歷史接點,傳達了他文化自省、文化自覺、文化創新的菩提智慧,提升了他在藝道上“超前探索,更新思維,穿越時空,揭示未來”的無量內涵,完善了他“服務人類社會,傳承今古文明”的宏大愿景。
代遠的這個對接頗為不易,即一手要拽住歷史與時代,一手要拽住青城畫派與中國現代文人畫的理論與實踐創新,使之通導融一。這一“拽”,竟讓志存高遠的代遠蓽路藍縷40年,而且還將義無反顧一路走下去!曹雪芹感嘆其《紅樓夢》“十年辛苦不尋常,讀來字字都是血”;而代遠40年的上下求索,那真的是天降大任,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中國青城畫派是一個地域特色鮮明且融入多元文化的畫派,為學者、畫家、書家、詩人、哲人、文化理論家李代遠于1973年所開宗創立。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藝術鑒定家、學人單國強先生盛贊其“堪稱當今中國畫壇實力派的代表之一”,預示其“近年在中國畫壇異軍突起,與其他流派匯合,正醞釀著21世紀中國繪畫發展的創新”,并特為撰文《中國畫壇青城畫派異軍突起》發表于香港《紫荊》等雜志。單公宏文有如崔顥題詩在前,故我毋需贅言青城畫派的一路艱辛與影響,卻可順勢開宗明義述及代遠所創青城畫派的學術體系與對它的價值判斷。
代遠有緣大風堂門下52年。大風堂由張善子、張大千昆仲于20世紀20年代開宗立派,翹楚藝壇,異峰突起,巍峨了一個世紀。在這個百年老字號的孵化下,大風堂門人和再傳弟子在中國畫壇撐起一片藝術藍天,但具有開派之能、開派之智、開派之功者卻寥寥。屈指門人開派者,僅有何海霞(黃獨峰只算得上嶺南畫派的中堅),即他與石魯、趙望云于20世紀50年代開宗長安畫派。再傳弟子開派者或清晰畫派者,可圈點的有黃格勝和周韶華,即分別開宗漓江畫派(或為漓江畫派之集大成者)和清晰江漢畫派。且不論石魯、何海霞、趙望云“三套馬車”駕起長安畫派馳騁畫壇的風姿綽約,亦不說漓江畫派開宗者和江漢畫派清晰者黃格勝、周韶華一路走來的風采神韻,較之而言,青城畫派的開創更具有大風堂藝術的傳承性與中國文化的開拓性(張大千客居青城先后三四年,作品逾千張,代遠深受其影響),其理論體系和藝術實踐風格鮮明獨特,或曰唯一,在學術圈得到較為普遍的認同,并在藝術界不斷傳播。代遠還善于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并轉益多師,再承于黃賓虹、徐悲鴻、齊白石諸大師門下,董壽平先生更親命直從其學。
代遠倡導的現代文人畫,呈現出一個嶄新的藝術體系和文化格局。其形成不乏思維之艱辛與學術之漸進過程。1977年,代遠在提出青城畫派四年后便呼之而出“中國現代文人畫”,并具體闡釋為:“以情為使,以意為像,以似為真,理參釋老,法貫中西;以篆隸行草筆法入畫,追求以一畫攝萬畫,融宇宙于一心的哲學意境和狂怪亂黑的審美理趣”。這比所謂主流藝術對傳統文人畫的理論認知與肯定前置了整整26年(2003年)。在今天,也許人們認為中國現代文人畫的理念只是一個普通的藝術概念,可代遠對此的提出卻是在36年前(即“”結束一年后)的1977年,那真是需要莫大的知識積累與拓荒膽量啊!然而,代遠并未因此打住,卻是一路拓展開來,借助多元文化元素,獨善其中國青城畫派與中國現代文人畫詩書畫文史哲的完美理念,并進行學術延伸:一是,1984年提出中國現代格律詩和1989年提出了中國昆侖詩派;二是,1986年提出心物辯證論哲學體系;三是,1988年提出中西結合的現代東方美學;四是,1999年提出中華大文化論系統理論總結。在具體的藝術踐行中,代遠不斷探索筆墨技法并走向深邃,展示出突破傳統而領先國內變革創新的面貌:如生宣生絹潑墨潑彩法、皴拓破漬法、沖虛引靈法、原始叢林法、青城十幽法等系列技法創新,為現當代中國畫注入了新的審美內涵,為民族藝術的傳承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所創山水有青城百景、九寨十景、黃山二十四景、天下名山勝水百圖及黃河壺口等五大系列,所畫梅蘭竹菊、壽桃、枇杷自成風貌,所寫牡丹時稱離園別派,所書楷隸篆行草不乏深厚功力。迄今為止,他創作有7000首詩歌,撰寫有200萬字的理論著作。代遠無愧是 “中西古今藝術的自覺融入者”!
7000年前:一個叫“河姆渡”的小地方,人口稀少的年代生孩子是第一需要,而這項技術被女人們獨門掌握。而且,女人擅長摘果子,沒有耐心的男人們摘的果子還不夠自己吃。所以,不管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女人都取得了絕對的統治。但是后來,女人覺得肉比果子好吃,獸皮裙子也比用樹葉做的好看,于是男人利用打獵這個力氣活,把統治權從女人手里奪了回來。
商朝時期:妲己是那個時期最走紅的女人,被視為“紅顏禍水”之源頭。“男人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就是這時候開始流傳的。
春秋期間:最悲哀的女孩莫過于和絕代佳人做鄰居。東施姑娘就是這樣的倒霉孩子。村西頭住著著名大美人西施,把她比得頭不是頭,尾不是尾。處處向西施姑娘靠攏,還有一幫無聊人嘲笑她,一顆愛美的心就被這樣扼殺在搖籃里。
戰國時期:有一個漂亮姑娘,提親的人很多。母親大人問:“你看中了誰呀?”姑娘說:“村東頭的張公子家殷實,我想白天到他家吃飯。村西頭的李公子人長得帥,我想晚上到他家睡覺。”此話驚人,引起輿論的共同譴責,并上升到“朝秦暮楚”的理論高度。但,有錢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漂亮女人為何就不可三夫四寵?姑娘樸實地提出男女平等的理想,是女性主義的又一次萌芽。
西漢早期:呂雉和虞姬都很有名,一個殺別人出名,一個以自殺出名。同樣嫁給名男人,卻“同途殊歸”,她們的事例給進化中的女人提出了一個課題:怎么挑選男人。呂雉在劉邦最落寞時嫁給他,那時他不過是個小村長,但呂雉覺得他是績優股;虞姬嫁給項羽時,正是他最風光時,結果被套牢,再后來就被停盤了。
唐“貞觀”時期:一天,李世民這個皇帝老兒閑得無聊,想和下屬們逗樂,送了幾個小老婆給房玄齡。打工一族房玄齡怕被李世民炒了魷魚,只好把她們帶回家。唐朝沒有電視直播,李世民親自跑到房家看熱鬧。果然房玄齡的太太當著領導的面大吼三聲,對萬惡的一夫多妻制發出了第一次聲討!
武周時期:大致做一個這樣的排列組合:嫁得好也干得好;嫁得好干得不好;嫁得不好干得好;嫁得不好干得也不好。武則天就屬于第一種,嫁了皇帝,自己也有本事,給積極上進的女性們樹立了好榜樣。
同樣武周時期:上官婉兒,中國第一個女秘書,勤勤懇懇,前程似錦,但她竟然愛上了武則天的男寵,于是武則天把她修理得生不如死。所以打上官婉兒起,女秘書業內的最高宗旨就是:想當一名成功的女秘書,就要區分私人感情和工作。
唐開元年間:楊貴妃是咱們中國第一個有影響力的時尚先鋒,引領種種化妝潮流。她搞出各種新花樣讓“粉絲”(那時叫愛慕者)有樣學樣,光眉毛就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等等。聽說唐明皇每年賞給楊貴妃姐妹的脂粉費竟高達百萬兩!看來楊貴妃也是“女人經濟”的第一個實踐者。
第一條 憲法第十一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第二條 憲法第十條第四款:“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修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項)
英文本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法制局編譯, 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法規匯編》(1991年7月版).
當發生歧意時, 應以法律法規頒布單位的中文原文為準.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規全文)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at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April 12, 1988 and promulgated for implementation by the Proclamation No. 8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April 12, 1988)
Article 1
Article 11 of the Constitution shall include a new paragraph which reads: "The state permits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to exist and develop within the limits prescribed by law.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is a complement to the socialist public economy. The state protects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and exercises guidanc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每年春運,幾乎所有的中國青壯年者都加入到全球最為壯觀的季節性人口遷徙洪流中去,目的地幾乎都指向老年人的居所地。而這些老人大多遍布于廣袤的中國鄉村,在那里,老人與孫輩“留守”下來,相依為命。長假期間,最令城里人擔心的是,那些離城的“鄉下人”能否夠及時返回,如此店鋪和工廠才能維系開業和復工,家中的老者和幼兒才得妥善照顧,城鎮的服務和運轉才有保障。長假過后,城鎮便即刻恢復了年輕、自信,充滿活力與色彩;鄉村則留下將終老故土的老一輩人和一些撂荒的土地,當孩子們近于成年便會急匆匆地投入城鎮的懷抱。城鎮幾乎永遠是年輕的,而鄉村則迅速地衰老。為什么總是城鎮的“假”老齡化如此喧囂,而鄉村的“真”老齡化卻這般肅殺呢?
人多好,還是少好?年輕人少好,還是多好?城里人多好,還是鄉下人多好?這些個問題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社會經濟情形下,總是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部門之間往往有不同的意見或立場。曾幾何時,人們猛烈批判甚或無情羞辱“養兒防老”等陳腐觀念,而現如今,又在大談特談“家庭養老”與恪守“孝道”。這里抱怨養老的支出壓力大,那里又講擴大內需缺乏途徑。一方面講要提高居民收入,保障民生,另一面又要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以保持國際競爭優勢。不遺余力地擴張城市經濟的同時,又不愿財政覆蓋“外來人口”的教育、醫療與養老。這里面便凸顯了一個針鋒相對的立場問題,亦即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工具,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立足點。如果把人當成了工具或手段,便自覺不自覺地墮入了有關人口經濟命題的一系列巨大陷阱中去,進而在邏輯上有大反復,在政策上出現大差誤。只考慮城市中的老齡化,忽視鄉村中的老齡化;只考慮老齡化帶來的財政支出壓力,乃至收緊而不是努力擴大財政養老的覆蓋范圍與提高其水平;只提高與確保少數族群的養老醫療,為之提供充沛的渠道與資源,而將更大范圍的養老義務推向家庭與社會;只將更多的經濟資源用于推動經濟發展,而將全社會的養老問題視為經濟負擔,甚或挪用擠占養老支出。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都是在立場上出現了大墮落。
人的問題需要家庭、政府、企業、社會等諸部門來協調推進、共同解決。計劃生育乃是在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人口結構等諸方面進行政府干預的政策體系。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開始嘗試控制人口,80年代將“計劃生育”上升為“國策”,鎖定了“一胎化”政策,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全面實現了“生育權的國有化”。由此,家庭、企業、社會諸方面只是在全力地配合與支持政府部門的計生政策體系,維護“生育權國有化”。
當前,“一胎化”政策效果有比較大的衰變:一則基于社會經濟發展,婚齡育齡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高,生育意愿也在下降,出生率也下降;二則“超生”面臨事實上的松動,既包括政策允許范圍的擴大,也包括計生部門干預介入時點的不斷延后,這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黑戶”,通過支付罰款,獲得“超生合法化”。換言之,這部分的計生轉變為“超生人頭稅”。鑒于計生工作指標考核的特殊性,罰款標準的不確定性,故并非支付罰款就一定可以通過計生管制,由此強制引產墮胎等人權侵害惡例依然時有發生。人口老齡化的沖擊浪潮有可能全面松動“一胎化”的計生國策,家庭部門通過繳付“超生人頭稅”性質的罰款來全面贖回已國有化了的生育權,或為普遍的現實之選,但未來這并非一條坦途,甚或依然會激化社會矛盾,帶來棘手的社會政治沖突。
回到經濟層面上來看,中國的城市每年以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張,并吸納1000萬人就業。城鄉二元經濟撕裂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完整”圖景——城鎮化和工業化成為調節與平衡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最有力推手。一胎化政策的實效也處于一個持續松動與變化的過程中。由此判斷,老齡化帶來的現實而又直接的經濟沖擊有二:城鎮財政壓力和鄉村養老壓力。由于政府財政更多地依靠土地,但是在土地收益中并沒有為城鄉養老做出足夠的預留,國有企業的利潤劃轉補充也非常有限,加之社保資金的管理效能和通貨膨脹等諸因素,中國養老資金的缺口正持續放大。如果不增添新的、專項的大規模資金來源,政府養老獨木難支,將引發長久的財政危機,帶來巨大的社會政治壓力。鄉村養老部分事實上更直接地由家庭部門來負擔,不僅支出壓力大,而且鄉村醫療養老等資源短缺,亟待完善相關設施。一個最為現實的途徑就是土地制度要作相應的調整,使農村社會和農村居民能夠在土地收益中得到長久地保障。
中國的人口現實是,讓一些家庭少生已經很難做到了,讓更多的家庭多生則更困難。“生育權國有化”的實效不斷下挫,生育權最終要回歸家庭,這意味著罰沒收入的大幅下降,但不意味著人口順勢大幅攀升,也不意味著人口結構將長期趨于年輕化。簡言之,老齡化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老齡化直接沖擊的是政府財政體系,政府部門是丟不掉、減不輕這個責任的,反而,這個責任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重。這就要求政府全面轉型為公共財政,擴大財政收入的來源(拿出家底并增加負債),變“推動經濟增長”為“維系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與可持續”。
闊別歌壇7年的“天后”王菲重新復出。
在萬眾期待中,北京五棵松體育館首場演唱會如火如荼。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曲目,“天后”的歌聲令數萬歌迷如癡如醉。演出近乎完美,但誰也沒有料到,在演出結束后幾小時,狀況發生了。
互聯網上,到處瘋傳一段視頻:演唱《紅豆》高音部分時王菲突然破音,略有尷尬地扮了個鬼臉,王菲很快又回到曲調上……于是,各路媒體紛紛報道,“天后走音”成了一個熱門新聞。
如此瑕不掩瑜的一個小失誤被無限放大,天后王菲還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面對這起意外“事故”,向來特立獨行的王菲第一時間在微博上回應:“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坐在臺下看看自己到底能緊張成什么德性。總之,各位所有的鼓勵批評在此一并謝過,下一場演出一定會更好哈。”
在第二場巡演中,王菲確實沒有食言,她用一場完美無缺的演出堵住了所有挑剔的嘴,也不漏痕跡地化解了此前的風波。
【素材點撥】素有天籟之音美稱的王菲盡管歌聲空靈悅耳,唱功可謂獨樹一幟,卻也難免出現失誤,但難能可貴的是她面對別人的挑刺,不帶抵觸情緒,不做過多辯解,而是把它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用更加完美的表現來化解,這是王者風范,也是“超脫”的美德的力量。
【適用主題】完美 成熟 清醒 角色 超脫的力量……
忠誠:我首先是個中國人
2011年2月27日,在并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未滿23歲的樸文在第15屆LG杯世界圍棋棋王戰決賽中,3次贏得世界冠軍得主孔杰,突破了中國圍棋“小豹輩”選手的奪冠瓶頸。
大部分成名棋手都有艱辛學棋的經歷,樸文在他們中間顯得更為艱苦。在他11歲的時候,東奔西走的父親在北京的一個地下通道行走時,被歹徒搶劫遇害,此后,樸文的媽媽以微薄的收入,一個人在北京帶著孩子艱難度日。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樸文終于在媽媽的期盼中,登上了圍棋巔峰。
拿到夢寐以求的冠軍,樸文依然行事低調,不乏一份冷靜、嚴肅。作為朝鮮族孩子,樸文知道在韓國有很多粉絲,但是,他強調:“我首先是個中國人,我是中國棋手。”談及十多年學棋生涯,樸文從內心感謝國家的培養,感謝培育自己的棋院領導和老師。
面對榮譽,樸文認為自己不過是運氣好一些,以后要走的路還很長,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6
作為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 急性胰腺炎的特點包括并發癥多、病性兇險、發病突然、病情變化快等, 發病時患者的尿、血淀粉酶升高, 臨床癥狀主要有發熱、惡心、嘔吐、腹脹、劇烈腹痛等, 部分患者甚至會發生休克現象, 有很高的病死率[1]。對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組后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人性化服務護理, 并比較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 均與診斷急性胰腺炎的有關標準相符合, 且經血生化標本檢測、CT影像學檢查、臨床超聲檢查確診。所有患者發病至就診的時間為2~14 h, 平均時間(8.24±2.57)h。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中男31例, 女19例;年齡31~81歲, 平均年齡(44.38±11.2)歲;缺血壞死型胰腺炎16例, 水腫型胰腺炎34例。觀察組中男33例, 女17例;年齡32~80歲, 平均年齡(44.53±12.0)歲;缺血壞死型胰腺炎18例, 水腫型胰腺炎3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就診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①住院環境。控制病房濕度50%~60%, 溫度22~24℃, 濕掃地面, 避免灰塵彌漫, 將舒適、和諧的住院環境提供給患者。②發熱護理。若患者體溫≥39℃, 需按照醫囑給予退熱藥或實施物理降溫, 經常出汗者應將被褥、衣服及時更換, 使床單整潔, 全身皮膚保持干燥、清潔。③輸液護理。若氣溫較低, 應先將患者雙手用熱水袋溫暖, 呈現充盈血管, 進行心理疏導, 使其消除緊張情緒, 靜脈穿刺時不要慌張, 用熟練的手法給予患者信心。將輸液中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 并將加溫器置于輸液管下段, 避免患者因液體過涼而感到不適。④心理護理。由于無法進食、嘔吐、腹脹、腹痛等原因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消極心理, 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溝通, 及時解答疑問, 鼓勵、關愛患者, 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有信心戰勝疾病。⑤疼痛護理。囑咐患者多臥床休息, 保持彎腰曲膝或半臥位, 使腹部肌肉放松, 將軟枕放于兩膝關節之間, 減輕疼痛, 若劇烈疼痛可按醫囑肌內注射阿托品、曲馬多等藥物止痛[2]。⑥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定時巡視病房, 對各引流管進行檢查, 避免出現堵塞、滑脫、受壓等, 將其位置妥善安置, 確保通暢;對引流液的量、質、色準確記錄, 引流袋定時更換;了解患者切口愈合情況、滲血與否、排便與排氣情況等。
1. 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 手術病人切口愈合, 無并發癥或并發癥消失;顯效:癥狀、體征消失, 手術病人切口未完全愈合, 無并發癥或并發癥消失;有效:癥狀、體征減輕, 或手術并發癥穩定, 需延期作進一步治療;無效:癥狀、體征加重或未治療者。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對護理服務的評分[(80.12±3.38)分]明顯低于觀察組[(98.45±1.3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為:痊愈9例, 顯效14例, 有效14例, 無效13例, 痊愈率為18.0%, 總有效率為74.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為:痊愈19例, 顯效16例, 有效13例, 無效2例, 痊愈率為38.0%, 總有效率為96.0%, 兩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樸實是一種品格,更是纖檢工作的力量
“在抗洪救災的危急關頭,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不耽誤一秒。”甘肅省纖檢局局長宋光輝是個沉穩和話語不多的人,一再表示“只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
2010年8月7日,甘肅舟曲發生了特大洪澇泥石流災害,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災情發生后,甘肅省纖檢局迅速投身到搶險救災中,及時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成立抗洪救災棉衣被質量監督檢驗領導小組,24小時值班,保證責任落實;二是對全省抗洪救災物資中的棉衣被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做好風險預測;三是主動與省民政、慈善機構、紅十字會等部門取得聯系,隨時掌握救災物資情況,組織執法檢查人員到捐贈物資集中現場、加工場所等進行監督檢查,對救災衣被進行及時、快速、24小時免費檢驗;四是加強執法,嚴厲打擊趁救災之機,生產、銷售劣質衣被的違法行為。
8月13日下午,已經緊張工作數天的監督科科長李海燕不顧疲勞,一接到新任務便立即奔赴一家絮棉加工企業,查看和取樣一批要進入災區的棉被。而此時,放暑假的12歲女兒已在家中自己照顧自己好幾天了。
“有時會覺得虧欠女兒很多。有一次我從酒泉肅州實驗室工作回來,到學校門口接女兒,可女兒走到跟前時,我居然沒認出來。聽到一聲‘媽媽’,才看出站在眼前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周圍的同學都覺得很好笑。”李海燕感慨纖檢工作的艱辛,更自豪能為纖檢事業盡自己的最大力量。
2004年是中國棉花產業值得紀念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拉開了中國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序幕。改革后的公證檢驗由纖檢機構進行包包檢驗,使用進口的HVI儀器。甘肅的棉花種植主要集中在酒泉等地,為此根據規劃要在肅州建立一個擁有檢測能力12萬噸的實驗室。
在全國纖檢機構中,肅州實驗室的名氣很大。“到2007年,我們肅州實驗室已完成了全部改造,擁有6臺HVI儀器,檢驗能力基本可以滿足我省12萬噸棉花的檢驗需要。”說到實驗室,甘肅省纖檢局副局長張成頗為得意。
今天的“賞心悅目”是源于前幾年的艱苦奮斗。2006年實驗室建設初期,條件很艱苦。南面的宿舍只能安排女同志和老同志,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只能住北面的宿舍,睡覺時戴著皮帽,蓋上兩床被子,還會被凍醒。
每年當棉農開始采摘棉花時,纖檢人員就要從蘭州趕赴肅州,一直到棉花企業加工完成后才能回家,而這最少需要半年時間,在這半年里基本是回不了家的。
王志成,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專業畢業。2005年畢業后就進入了纖檢局。“感覺是進這個單位挺好,但沒想到報到的第二個月就去了肅州實驗室。雖然說艱苦,天天吃方便面、喝礦泉水,早上去工地,很晚才回來,但還是很快適應了。心里就是想著要好好干工作,不能辜負領導的信任。”
從畢業進入纖檢局,王志成每年都要離開蘭州到肅州工作半年左右。2007年9月,一場推遲再推遲的婚禮終于在蘭州舉行了,忙碌婚禮的“娘家人”不依不饒地“欺負”這個憨厚的新郎官王志成。“為什么婚禮要從5月推到8月,又從8月推到了9月,而且婚禮前一天才趕回來,這是娶媳婦嗎?”面對新娘單位人的責難,王志成只能端起酒杯“謝罪”。
現在,實驗室的條件已經很好了,但甘肅纖檢人依然保持著樸實的工作作風,可以相信,面對任何緊急或艱苦的任務,他們都會不計個人得失地去工作。
執著是一種精神,更是纖檢工作的能力
肅州實驗室2008年度完成了9.95萬噸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檢驗量比2007年度提高2.7倍,比2003―2007年檢驗總和還多5.62萬噸; 2009年度完成了6萬噸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檢驗量由上年度的第八位躍居全國地五位。同時,他們還轉戰甘肅、陜西、寧夏三省區,作為負責單位,與重慶、寧夏兩地纖檢機構一同高質量地完成了8.3萬噸國儲棉出入庫公檢任務。2008年,由于甘肅纖檢局棉花公檢工作在全國檢查中名列前茅,中纖局給予了18萬元的獎勵。
在棉花檢驗體制改革以前,甘肅省有棉花加工企業200多家,這些企業大小不等,設備有好有壞,加工質量也參差不齊。而要改造這些企業,讓企業接受棉花檢驗體制的改革,就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對于改造后的企業,需要包包參加公檢也會有許多不理解。
“改革初期,棉花加工企業對改革和公檢工作有抵觸,為什么要開展,對我們有什么好處?這些都是企業不大理解的,所以要求企業送檢時,企業往往不配合,工作起來很難。”酒泉纖檢所所長韓利民很有感慨。
“我開始就不理解,認為是找麻煩。所以,纖檢部門的人來,我就找借口躲起來,不見面。”敦煌雙贏棉業有限公司經理王玉杰說。
企業不來送檢,纖檢人員就親自去廠家取樣,去動員,幫助企業做好各項工作,即便這樣,有的企業還是想盡各種辦法逃避檢驗。
周震,現任棉花檢驗科科長。1989年畢業后,先到蘭州的一家企業工作,后到纖檢局。這位隴西人實實在在的品格,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可以透出來。在一次去一家企業查看送檢情況時,發現這家企業沒有按規定送檢,一個很正當的理由是條碼紙沒有了,所以沒辦法打卡送檢。當時周科長信以為真,就多方想辦法幫助他們找條碼紙,一會兒聯系中棉公司,一會兒找其他企業。可后來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們就是不想送檢。
怎么才能讓棉花加工企業提高送檢的積極性呢?這就要求檢驗機構要做到行為公正、方法科學和數據準確。而公正、科學和準確正是檢驗機構的座右銘。
黃宏是甘肅纖檢局的老纖檢了,他介紹說:“抓實驗室管理,建立質量保障體系是保證檢驗科學的關鍵。除了通常的做法外,我們局還有個創新,就是‘期間核查’。在HVI儀器運行期間,在正常的校準期間內,我們的每個班次還要做檢查數據。這樣就更有利于看出趨勢的變化,保證HVI儀器的良好運行。”
在全國纖檢范圍內小有名氣的王志成,平時就愛動腦筋,幾年來深入鉆研業務,使他成為一個年輕的專家。不但解決了很多儀器設備運行中出現的技術難題,還能夠擔任全系統HVI培訓班的助教。
在棉花公檢這件事上,即便檢驗機構完全做到了科學,企業還有是否認識和接受的問題。因此,扎實的作風不僅要體現在質保能力的提升上,還要體現在為企業服務上。
加強服務,讓企業相信儀器化的科學檢驗。“我們經常要下企業,免費為企業服務,讓企業了解自己的棉花到底處在什么質量上,如何能提高質量。另外,我們也把企業請到實驗室里來,拿出我們的標準樣品,讓他們觀摩,讓他們自己進行檢驗,給他們講解,打消企業的顧慮。”張成副局長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服務企業是棉花公檢工作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檢驗人員要經常去企業實地檢查,看看在收購皮棉時是否按質量的好壞分開放置加工,看看條碼機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要真正做到從源頭到加工的公證檢驗。
“以前自己去找客戶。現在從網上就可以查到你家檢了多少棉花,都是什么質量的。人家電話就打過來,價格已敲定,生意就做成了,十分方便。”敦煌聯友棉業公司的梁總是老棉花人了,以前經常出外找買家談生意的他,現在坐在辦公室里就可以完成一筆筆交易。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實踐,棉花儀器化檢驗不但為企業所理解和接受,而且成為企業走向市場最好的幫手。
縝密是一種素質,更是纖檢工作的要求
與棉花公檢比起來,加大質量監管力度是件更難的事。一是甘肅的區域廣;二是經費少,成本高;三是常常費很大力可成效甚微。
從蘭州到棉花產區有1000公里左右,周邊轉下就差不多在2000公里了。2008年12月甘肅纖檢局里買了一臺新車,到2009年5月就跑了3萬多公里。據黃宏同志介紹,一個企業,監督執法人員在一周內跑兩趟。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檢數量是跑出來的,棉花質量的準確也是跑出來的。
重視棉花加工企業的前置審查是做好公證檢驗工作的經驗之一,而監管與檢驗相結合更是他們的深刻體會。
“前期我們也走過彎路,監管與檢驗脫節了。后來我們改變了這一做法,注意發揮監管合一機制的作用。在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馬上通知實驗室進行核查棉樣;反之,實驗室發現的問題也馬上通知監管部門,防止了企業弄虛作假。”黃宏同志介紹說。
2008年的一天,實驗室發現一家企業的樣品中有夾層,顏色有黃有白,于是馬上報告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負責人就立刻通知監管人員,監管人員馬上去企業現場突擊檢查。結果發現這個企業把2007年的棉花摻到了2008年的棉花中,試圖蒙混過關。“你們是怎么知道我們在棉花里摻東西了?”在接受處罰后,這家企業的負責人道出了他們的迷惑不解。
執法監督的工作難度大,還因為有時要與一些存在質量問題的不法企業斗心眼。
一次,執法監督人員來到一家新體制棉花企業檢查,發現有落車棉堆到了籽棉大垛上,這是明顯的質量問題。當執法人員指出來時,沒想到企業老板竟然出言不遜,不接受處罰不說,還指責執法人員多管閑事,幾乎要動起手來。
還有一次,執法人員來到一家企業,在大門口受到老板的“歡迎”,可就是沒讓走進大門。拖延什么呢?機靈的檢查人員看明白了老板的意圖,其中一人“闖”進了大門,剛好看見對方有一個人正在往打包機那邊跑,跟過去一看,那人正在調整回潮率的數據。
執法監督的工作難度大,有時還體現在執法監督要與服務結合起來,體現執法監督工作的落腳點。
“拿高校絮用纖維制品來說,我們要從多方面做工作。如要協調好有關政府部門進行聯動;要對相關企業審查備案,每年要做核查;要在開學前清理檢查學校周圍的市場;還要在學校設立檢查點,對于自帶被褥的學生要登記,抽出時間到宿舍檢查。如果發現有問題,對于確實貧困的學生,我們會協調企業捐贈,保證貧困生也要用上質量合格的被褥。”細化監督執法工作中的具體環節,并縝密地考慮具體的解決辦法,是法律專業畢業的李海燕科長的工作特點。
一組數字:2009年,甘肅纖檢局分別在各州市纖檢所抽調10名執法人員組成兩個執法檢查小組,對全省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實施了不間斷的巡回監督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867人次、檢查企業468家次,立案查處各種質量違法案件38起,查封棉花6840噸,涉案金額9028萬元。
一、中國龍文化的鮮明特色:
1、悠久性
中國龍崇拜歷史在世界上最為久遠。據考古發掘資料,最早的龍形象是在1994年發掘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中發現的,這一遺址中有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洼文化石塊堆塑龍。在新石器遺址中,還發現了眾多的龍形象。至于玉龍和龍紋就更多。
2、延續性
從考古發現中可推測,中國龍的起源至少在8000年以上。龍文化在中國歷久不衰,歷朝歷代延續不斷,可以說是延續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文化現象之一。
3、多樣性
中國龍文化豐富多樣。龍的形象變化多樣,中國各朝代的龍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也各不相同,龍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祭龍儀式紛繁復雜。
4、普遍性
中國大多數民族都崇拜龍,有龍抬頭節習俗,帶有“龍”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國各地,龍也是中國的十二生肖之一。
5、整合性
自秦漢之后,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這使各地區、各民族本來不同的龍文化得到整合。中國龍文化經過整合,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二、龍文化的人文精神體現:
1、創新精神
龍文化歷久不衰,與古代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分不開。龍文化經歷了若干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主要是通過內部創新完成的。觀察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龍藝術形態,從無角到有角,從無翼到有翼,從無足到有足,可看出龍形象是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的。
2、綜合精神
龍的形象是古代中國人綜合了走獸、飛禽、水中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優長而形成的。龍文化的綜合性還表現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龍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藝術元素,從而使其形象更為完美。比如,唐宋時期龍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獅子的形象,頭圓而豐滿,腦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增加了龍的權威感。
3、包容精神
古代龍文化豐富多彩,與古代中國人的包容精神分不開。中國龍文化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曾受到來自印度的龍王信仰的沖擊,但中國人并沒有將其拒之門外,而是包容與改造,形成了中國化的龍王,豐富了中國龍文化的內涵。
4、進取精神
從古代中國人描述的龍形象來看,龍具有很強的進取精神。龍的活動空間十分廣闊,能上九天,能潛深淵。各種藝術中的龍形象,大多是飛龍、騰龍或奔龍,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威武不屈。神話傳說中的龍,大多是一往無前、勢不可擋、無所畏懼的。這些都是古代龍開拓進取精神的表現。
5、獨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