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行路難白居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送李九貶南陽》
錢起
玉柱金罍醉不歡,云山驛道向東看,鴻聲斷續暮天遠,
柳影蕭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驚翰苑失鴛鸞。
秋來回首君門阻,馬上應歌行路難。
2、《相和歌辭·從軍行三首》
李約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須算日,書遠每題年。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
柵高三面斗,箭盡舉烽頻。營柳和煙暮,關榆帶雪春。
邊城多老將,磧路少歸人。點盡三河卒,年年添塞塵。
候火起雕城,塵砂擁戰聲。游軍藏漢幟,降騎說蕃情。
霜降滮池淺,秋深太白明。姚方虎視,不覺請添兵。
3、《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劉長卿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里,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4、《送李翥游江外》
岑參
相識應十載,見君只一官。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
惆悵秋草死,蕭條芳歲闌。且尋滄洲路,遙指吳云端。
匹馬關塞遠,孤舟江海寬。夜眠楚煙濕,曉飯湖山寒。
砧凈紅鲙落,袖香朱橘團。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灘。
便獲賞心趣,豈歌行路難。青門須醉別,少為解征鞍。
5、《觀村人牧山田》
錢起
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
庶追周任言,敢負謝生諾。
6、《歲晚》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7、《泊舟盱眙》
韋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鄉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8、《秋懷奉寄朱補闕》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騷人起恨初。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閑居。
暮色秋煙重,寒聲牖葉虛。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歸田賦,猶陳諫獵書。不知青瑣客,投分竟何如。
9、《賦得九月盡(秋字)》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10、《謫居》
白居易
面瘦頭斑四十四,遠謫江州為郡吏。逢時棄置從不才,
譯文: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3、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忽然聽說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圍繞的仙山。一座被白云圍繞的仙山。
4、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 ·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譯文: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 王之渙《登鸛鵲樓》
2、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簡⒊短窖笥鲇辍?/p>
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p>
4、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顗絷枴短┥健?/p>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畎住秾⑦M酒》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古》
7、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古》
9、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九齡《春江花月夜》
10、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畎住缎新冯y》
11、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愖訛憽抖鞑蛟姟?/p>
1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長歌行》
13、蕭條起關塞,搖飏下蓬瀛。拂林花亂彩,響谷鳥分聲。披云羅影散,泛水織文生。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钍烂瘛对侊L》
14、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白居易《題海圖屏風》
15、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6、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畎住秾⑦M酒》
1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18、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愖訛憽抖鞑蛟姟?/p>
19、城闕天中近,蓬瀛海上遙。——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樸謁灊山仙祠》
20、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沃畣枴鹅`隱寺》
2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懿佟队^滄?!?/p>
24、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瘏ⅰ蹲唏R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5、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瘏ⅰ蹲唏R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6、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潘閬《酒泉子》
27、以往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28、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K軾《臨江仙》
29、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30、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n愈《精衛填?!?/p>
3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端投派俑问裰荨?/p>
32、耽樂豈予尚,懿茲時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李適《中和節賜群臣宴賦七韻》
3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4、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征?!馈吨蠛8琛?/p>
35、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X起《送僧歸日本》
36、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37、以往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峨x思》
38、以往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峨x思》
39、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40、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端投派俑问裰荨?/p>
41、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拙右住额}海圖屏風》
42、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李世民《春日望?!?/p>
43、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長歌行》
44、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白居易《題海圖屏風》
45、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愖訛憽抖鞑蛟姟?/p>
46、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47、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48、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畎住抖汕G門送別》
4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長歌行》
開始•言語
中華民族的封建史長達兩千多年,,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西夏、元(蒙古)、明、清(前)。約十二個時期,十四個政權。最令中華民族驕傲的朝代當數唐代。
唐是一個特殊的朝代,在中華歷史的長河上,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經“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和“開元盛世”這三代治世,唐王朝在開元年間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重回西安,還有唐宮殿的遺址。幾百年間,英雄層出不窮。觀看長安遺址,“八水繞長安”的景色,山間云霧攔腰,山路崎嶇險阻,大河上下波濤不斷,表現了唐朝以它英雄的氣魄,屹立在亞洲的原野之上。我們站在高山上,居高臨下,望江河上下滾滾東流,驚濤澎湃,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把中國歷史分為上下兩段。
現在,站在中華之顛,縱觀歷史的長河,只有一個時代,外交頻繁、文化精深、生活相對安定,胸襟開闊,被世界認定為國際強國,首都成為國際性大都市,那就是唐朝。
一、外交
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畏艱險,第一次來到天竺求取大乘佛法。他一路上撥山涉水,走過茫茫沙漠,穿越千里戈壁,躲避圍追堵截,冒著死神的威脅,頂著晝夜極大的溫差,忍饑挨餓,最終取得了真經。
貞觀時期,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率騎兵南侵,唐太宗李世民率眾抵抗。最后,經多年征戰,活捉頡利。唐太宗不記前嫌,任命頡利為突厥首領,重操舊部。歷經多年,唐太宗李世民被其他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天可汗”意思為天下人共同的可汗)。
開元年間,僧人鑒真應日本朋友邀請,前往日本。曾六次東渡日本,五次慘遭失敗,在第六次時,終于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唐朝的先進技術,宣揚大唐國威。成為日本二次大變革的首次?,F在,日本境內仍然雕刻著鑒真的塑像。
二、文化
唐文化博大精深,在唐代涌現出一大批的詩人。
盛唐的李白、張九齡,由盛轉衰的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中后期的杜牧、李商隱,唐末時期的判軍首領黃巢等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詩篇。
豪放的李白,以《蜀道》、《行路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著名。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新顏”振動了整個唐朝,驚動了唐玄宗。他一生漫游四海,放浪不羈。
沉重凄涼的杜甫,以“三吏”、“三別”、《春望》、《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著稱。一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表現了他一生憂國憂民,漂泊四海的傷感與悲觀。
放蕩的白居易,詩歌通俗易懂,以《長恨歌》、《琵琶行》和《錢塘湖春行》等著名。一句“后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再一身?!?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表現了他詩歌的美,放蕩的性格。從被貶為荊州司馬后,悶悶不樂,用佛家的色、空思想來看待一切事物。
唐文化十分昌盛,永耀千古的詩壇,至今也令我們驕傲。
結束•言語
唐朝的外交活動、文化背景、經濟生活都十分昌盛,這不僅是唐朝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重游唐朝,依然能發現縱橫萬里的行跡,能發現遺留下來的詩篇。如果有機會,我將站在中華之顛,穿破層層濃霧,找回唐代的繁榮歷史,摘下這顆閃亮的明星。歷史的長河奔向東南匯入大海,流逝的時間,永恒的唐文化是不會流逝的。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K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5、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钌屉[《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畎住缎葜x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7、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8、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畎住栋丫茊栐隆す嗜速Z淳令予問之》
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惠能《菩提偈》
10、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11、人間有味是清歡?!K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1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懹巍抖棺x書示子聿》
13、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跑鼹Q《小松》
14、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K軾《和董傳留別》
15、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K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16、世事短如,人情薄似秋云?!於厝濉段鹘隆な朗露倘纭?/p>
17、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1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獎⑾R摹洞最^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1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獎⒂礤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21、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獜堉^《題長安壁主人》
2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2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24、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_隱《蜂》
25、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鸥Α肚俺鋈攀住て淞?/p>
26、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钌屉[《樂游原 / 登樂游原》
27、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佚名《黍離》
2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K軾《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曉景》
29、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獜堷Q善《普天樂·詠世》
3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钌屉[《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白是詩歌史上少有的天才詩人,他帶來了盛唐詩壇上的駘蕩長風,帶來了青春豪氣、新鮮明亮的詩風,讓人感到天地也為之煥然一新。杜甫稱贊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李白詩的一字一句背后,鼓蕩著驚人的才情氣量、奔騰跳躍著豪邁的自信與進取精神,因而,難以具說。這是學白詩歌過程中,應該著意強調和體味的。人教版語文課本里,收錄的李白《將進酒》《蜀道難》《行路難》三首詩都是樂府舊題詩,在體裁和風格上很能代表其詩風。我們試以《將進酒》為例,賞析其中的體裁、風格和李白特質。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代公認的樂府大家及古樂府詩歌創作的集大成者?!独钐兹分校袠犯?49首,大多是樂府舊題詩。舊題樂府發展到李白達到高峰,其特點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妒竦离y》《行路難》《將進酒》是其中的名篇。唐人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對李白詩總評說:“白性嗜酒,志不拘檢,常林棲十數載,故其為文章,率皆縱逸。至于《蜀道難》等篇,可謂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庇捎诶畎讟犯f題詩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后來的詩人再寫樂府詩只好另辟蹊徑,像杜甫、白居易就開始寫樂府新題詩,白居易的《賣炭翁》-類,都是自創題目的新樂府。
樂府舊題本身是有固定的內容與主題的?!秾⑦M酒》又作“惜空酒樽”,漢代的鼓吹鐃歌十八曲中就有“將進酒曲”,其詞云“將進酒,乘大白”?!皩ⅰ弊x為“羌”,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是宴會上用的曲子。這些具有民間詩歌基因的樂府詩,有著樂曲性、民歌性和敘事性等特質,這些因素被李白予以神奇地融合與再造,煥發出新的魔力,竟成為一首傳唱千古、代表李白不朽詩人形象的名篇。其特點和成就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詩歌用生動的形象和夸張的語言,營造了先聲奪人的氣勢
形象化和語言的夸張本是具有民歌色彩的樂府詩的強項,李白更提升了它們的震撼性。在詩的開頭,他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劈面引入一幅闊大震蕩的景觀,這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正合了時間如長河般席卷一切奔騰而去的意象,可謂狀難言之物如在眼前。下面“朝如青絲暮成雪”則是夸張,形容時間消失之迅疾無待,高堂中錦衣玉食的人物也逃脫不了轉瞬之間青春不再的命運。道理平常,意象卻是無比的闊大與觸目驚心。孔子在黃河邊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還只是慨嘆眼前景,李白一個“黃河之水天上來”,則把大河上下的整體長度與落差做了歲月時光風馳電掣的形象描摹,那氣勢是何等地驚心動魄,何等地令人嗟嘆。
李白喜歡飲酒,他就用“莫使金樽空對月”來表現對生命和時光的珍惜之情。杜甫《贈李白>的詩中說他們兩人曾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前人說杜甫的這兩句詩乃李白“一生小像”,也就是說他寫出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神髓。李白怎樣形容飲酒帶給他的愉悅呢?他在《月下獨酌》中這樣說:“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大道”是人生的至理,“自然”是指自然法則、天道。幾杯酒就讓他領悟了人生至理乃至自然天道,如此生動地概括飲酒之道,又是哪個酒徒可以做得到的呢?再如《將進酒》中的愁煩感傷,李白將之歸入曠遠的時空之中,一句“同銷萬古愁”,把“愁”寫得多么延綿不絕、與詩人形影相隨。
詩歌是形象思維,能用形象傳達出別人難以表述和摹寫的情緒與感受,才是上乘之作。在這首詩中,奔騰的黃河水和青絲成雪本是兩個不相關的意象,是詩人豪邁的激情與生命的感受使它們連接在一起的。他在這宏大壯闊的自然景物與親切平常的生命體驗當中,感受到了人生復雜的情感,有絕望與憂愁,還有豪飲中的慷慨與悲壯。我們在《將進酒》的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存在,他寫景、他抒情、他勸酒,都有著滿腹的愁怨和萬丈的豪情。正是這種強烈的主觀情感和意象邏輯,才使詩人能夠自由突破時空界限,思接千里,神與物游,而詩歌卻形散神凝,有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李白詩中之所有有那么多熠熠生輝、傳誦千古的名句,就是因為他把人們心中所有卻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感意態,準確鮮明地提煉并形象地表達出來,至今也無可替代。
二、浪漫豪氣的襯托與營造
我們總說李白是浪漫詩人的頂峰,那他是如何營造和襯托他的豪情胸臆,讓千古之下的人們依然感受得到呢?我們還以《將進酒》的飲酒主題為例。飲酒是古代詩人擅長的題材,著名者如陶淵明的《飲酒》詩二十首。陶淵明寫的是個人的嗜酒之趣和對平凡生活的熱愛,故酒的描寫是寫實的:“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保ā蹲x山海經十三首之一》)“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己酉歲九月九日》)唐代詩人則提升了日常生活的審美意味,李白喜歡在描寫豪奢生活時用“金”“玉”等美好的事物進行虛寫,例如“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三首》之一)、“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梁園吟》);豪華宴會用一句“象床綺席黃金盤”(《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之一)傳達出富麗輝煌的氣勢。如果食物粗糲,則用自然景觀助陣,一樣也能寫出審美的意味:“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保ā端尬逅缮较萝鲖嫾摇罚暗窈垺本褪寝r家粗糙的菰米飯,借了晶瑩皎潔的月光與樸素潔白的餐盤這樣一襯托,粗糲的飲食也同月光一起構成了極其美麗的意象。
在《將進酒》中,他不過是和兩位朋友小酌,卻要用上“烹羊宰?!?、一飲三百杯的陣仗,這是多么熱鬧豐富、豪奢暢快的盛宴啊。我們要知道這兩句并非寫實,而是用順手拈來的典故造就稱心快意的場面。曹植《箜篌引·野田黃雀行》中有“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薄!叭俦庇玫氖顷P于大學者鄭玄酒量的典故。據說袁紹想要把鄭玄灌醉,就命三百余名賓客每人都向鄭玄敬酒。鄭玄從早到晚喝了三百余杯酒,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袁紹也無可奈何。李白和兩位朋友喝酒,自然沒有曹植、袁紹兩位貴公予置酒高殿、大宴親從那樣的盛大場面,但他的心胸和豪氣,卻要借了這些豪奢物象的襯托才能完全地發露出來。杜甫也寫過盛大的宴會,他偶然參加官府的宴會時,也對席上食物之豐盛發出驚嘆:“肥肉大酒徒相要”(《嚴氏溪放歌行》)、“酒肉如山又一時”(《醉為馬墜群公攜酒相看》)。其簡單的寫法和李白的手法恰成對比,這就是寫實與浪漫詩歌手段之間的差距。
李白擅長寫大,用大的物象襯托自己的人格與胸襟。他把自己比作大鵬鳥,《上李邕》中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薄侗憋L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秋浦歌》“白發三干丈,緣愁似個長”……寫豪氣干云,就要用到大而貴重之物的陪襯?!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的一頓酒,喝出了“快馬輕裘與朋友共”的豪氣,沒有五花馬、千金裘這些闊氣之物的陪襯,怎能顯出詩人的沖天豪情?
要之,李白之擅長使用遼闊宏大的時空與物象,是其浪漫主義詩風的主要體現之一?!耙伙嬋俦薄岸肪剖А薄拔寤R、千金裘”,配上充塞古今的“萬古愁”,就把個人的情懷擴展到天地宇宙之間,突出了一個大寫的“人”字。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這是何等氣魄。“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這樣的自信與進取的浪漫精神,是非要用萬里黃河、茫茫大江,以及宇宙大塊來映襯和表現不可的。明代有一位大詩人高啟,他說詩要作得好,需要“星虹助光氣,煙露滋華英”,就是要將大自然最壯闊美麗的景物攬入詩的世界,成為詩人心胸情懷的一部分。
三、跳蕩的節奏與奔放的詩情
《將進酒> 176字,斷為二十八句,全詩以七言為主,用十言、五言和三言“破”之,因而全詩的節奏就有了疾徐的變化,形式上產生了跳蕩之感。像“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边@樣口語化語句,既變化了節奏,又拉近了詩中人物與讀者的距離:而它們又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長句錯落開來,句式之跌宕多姿,有如散文般不受拘束。樂府詩是占代詩歌一種最為自由的詩體,更適宜于李白表現豪放的情感和壯闊的內容。樂府詩在形式上具有跳躍性,這首詩由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的詩句構成,其間不斷變化。長短句交錯縱橫,仿佛千軍萬馬奔來,有移山倒海之勢。不但在詩歌內在的音節上形成有致的錯落,產生嘈嘈切切的悅耳效果,更在章法承接上變化無端,段落意脈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整體上的迷離莫測形成了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跳躍性。古人說李白作詩,筆力變化,騰踔飛揚,極于歌行,指的就是這種樂府詩的形式。李白的詩心忽而上天、忽而墜地,忽而發思古之幽情,忽而激情地展望未來,這等飽滿與熱烈情感怎受得了嚴苛古板詩律的束縛?
關鍵詞:狐;唐詩;意象;象征意蘊
自然界的萬物向來是文人傳情達意的載體,其中富于靈性的狐便是歷代文學家青睞的對象,頻繁出現在中國文化典籍中。在文化典籍中,狐超越了動物本身的內涵,不再是流連山林間的小動物,而是被文人賦予了更多審美內涵的象征意蘊?!跋笳饕话闶侵苯映尸F于感性觀照的一種現成的外在事物,對這種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種較廣泛較普遍的意義來看。因此,我們在象征里應該分出兩個因素,第一是意義,其次是這意義的表現?!雹俚浼泻庀蠹础斑@意義的表現”,其“意義”指狐豐富的象征意蘊?!度圃姟分袑懞脑姼栌?50余首,詩人達90余人。從狐意象所體現的內涵來看,唐詩中狐象征意蘊有數端:
(一)祥瑞的象征
遠古時代,狐作為部族圖騰,具有神圣性。狐作為一種靈異神獸,被視為祥瑞象征的傳說和記載,見于諸文化典籍。《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惫弊⒃疲骸疤絼t出而為瑞也。”可見九尾狐出是太平祥瑞的象征。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認為狐的毛色、體形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中華民族中庸、尊卑、仁義的美德,于是古人便對九尾狐肅然起敬并加以崇拜,視其為太平盛世的象征,繼而狐祥瑞之說在民間盛傳開來。漢緯書《通帝驗》云:“白狐,祥瑞獸也。”白狐、九尾狐的出現在封建帝王社會具有非凡的政治意義,古人認為社會太平,政治清明,國家一統,便會有白狐、九尾狐出來獻瑞。
唐代,人們以狐為祥瑞的寓意依然存在。唐詩人在對狐意象的生發中,傳達出中國民族意識中的祥瑞觀。李朝威的傳奇《柳毅傳》中有洞庭龍君作《宴柳毅詩》:“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墻?!痹娋渲?,“狐神”指狐仙,這里狐脫離了原本的獸性,演化為高居神壇的神靈之狐。陳陶的《古鏡篇》:“海戶山窗幾梳綰,菱花開落何人見。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寫晚唐時期沿海一帶居民的凄慘生活,村野老人本應該安享晚年,但不得不星夜忙碌,連傳說中的“瑞獸”神狐(猶靈狐)也哭號哀鳴。詩人深感在唐王朝大廈將傾之際,縱有神狐出來獻瑞亦不能挽救國家頹敗的運勢。
(二)高貴、權威的象征
《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敝祆洹都瘋鳌罚骸板\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瘪T夢龍《東周列國志》:“狐裘,貴者之服?!睆纳鲜龅浼梢砸姵?,昂貴的狐裘,絕非是件普通的衣物,在古代社會中,它是貴族身份和高貴地位的象征。身穿狐皮襖的貴族階層內部因等級不同,所穿的狐裘亦有差異,并作為禮法條文固定下來。《白虎通·衣裳》:
古者緇衣羔裘,黃衣狐裘。禽獸眾多,獨以狐羔,取其輕暖。而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取其跪乳,遜順也。故天子狐白,諸侯狐黃,大夫狐蒼,士羔裘,亦因別尊卑也。
同是身穿狐裘,依其顏色不同,可別尊卑。表面上,把狐裘作為權力和地位的標志,似是狐皮稀缺、珍貴的緣故。實質上,把狐裘作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是把狐視為人君之象的進一步發展。袁朗的《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詩:“狐白登廊廟,牛衣出草萊。”張九齡的《和姚令公從幸溫湯喜雪》:“萬乘飛黃馬,千金狐白裘。”兩首詩中“狐白(裘)”均指用狐腋的白毛皮制作的衣服,借指高貴者。白狐皮是裘皮中的珍品,因狐皮毛顏色的稀有度,故“狐白(裘)”成為服飾中之精神象征與區別地位高下尊卑的標識。
(三)邪惡者的象征
光環之下亦有陰影。與先秦時期文化典籍中的狐意象相比,唐詩中的狐意象的光環繼漢魏六朝后進一步暗淡,墮落為邪惡的象征物。東漢許慎的《說文》釋狐:“狐,妖獸也,鬼所乘之?!薄兑琢帧份d:“老狼白驢,長尾大狐。前顛卻躓,進退遇祟。”從《說文》和《易林》兩部典籍中可以見出,狐已被人們視作邪惡之物,認為其會給人們招來災禍。有唐詩為證:
駱賓王《軍中行路難》詩:“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馮深負固結妖氛。”詩中“封狐”借指惡人。崔顥的《古游俠呈軍中諸將》詩:“地迴鷹犬急,草深狐兔肥?!痹娭小昂谩庇鲏娜?、小人。柳宗元的《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詩:“須臾力盡道渴死,狐鼠蜂蟻爭噬吞。”詩中“狐鼠”即城狐社鼠,喻小人,壞人。杜牧的《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詩:“狐威假白額,梟嘯得黃昏?!痹娭小昂庇髯ρ赖摹T谠娭?,詩人們把邪惡者“狐”卑鄙、丑惡的行徑生動刻畫了出來,表達詩人對假惡丑的憎恨和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狐意象邪惡的象征寓意使人忘狐為異類,見出了狐身上的靈性之光,為狐形象走向“人性化”進一步打下了基礎。
(四)蠱惑者的象征
狐外形瘦長,面目嫵媚,眼線較長,具有誘人的面部特征。因此,漢以來狐蠱惑為患之說日漸盛行就不足為怪了。兼之狐晝伏夜出,行為詭秘,生性狡猾,其為妖為怪,自然是合乎邏輯的事情。久而久之,狐被打上了妖化的標記,以獸妖的面目出現在文化典籍中。早在魏晉六朝的志怪小說中,便記載有狐與人或友好相處或作祟害人的故事。如東晉干寶著的志怪小說《搜神記》,便載有神仙道術、異事奇聞、妖魅物怪的故事。
唐代狐蠱惑之說盛行,狐意象被進一步妖化了。如:自居易的《和答詩十首·和古社》詩:“廢村多年樹,生在古社隈。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妖狐變美女,社樹成樓臺。黃昏行人過,見者心裴回。饑雕竟不捉,老犬反為媒。歲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該詩極寫狐之媚態,詩中狐妖幻化為美女,勾引年輕美少男,實謂“嫣然一笑百媚現,見者十之八九迷。”元稹的《古社》詩:“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惟有空心樹,妖狐藏魅人。狐惑意顛倒,臊腥不復聞。丘墳變城郭,花草仍荊榛。”詩中“妖狐”指邪惡而迷惑人;“魅人”指被精怪迷住的人。同類象征意蘊的狐意象“魅狐”見于元稹《有鳥》詩之十七:“俊鶻無由拳狡兔,金雕不得擒魅狐。”“魅狐”即以陰柔惑人。意象“狐媚”見于白居易的《古冢狐—戒艷色也》詩:“狐假女妖害猶淺,一朝一夕迷人眼。女為狐媚害即深,日長月增溺人心?!薄昂摹敝概右悦膽B惑人。上述四首詩中,狐均是以蠱惑者的面目出現的,失去了昔日光環的狐,籠罩在其頭上的是揮之不去、不招亦來的濃厚陰影。
(五)多疑、猶豫的象征
狐性情多疑,其多疑的性情與人類處事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情形頗為相像,故文人將其進行意義關聯,生發為獨特的這一個被固定了下來。《漢書·文帝紀》載“朕心狐疑”。唐代顏師古注:“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可見,在唐之前,狐多疑、猶豫的象征意蘊早已有之。唐詩中,詩人的貢獻是將狐多疑的象征意蘊進一步強化。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卑拙右滓蛟鈾噘F所忌,被貶謫為江州司馬,赴任途中與好朋友元稹唱和,作此詩告誡朋友“決狐疑”之法。周曇的《三代門·又吟》:“匡政必能除茍媚,去邪當斷勿狐疑?!痹娙酥赋鲈趪y當頭之際,輔佐國政勿要馬虎、逢迎,鏟除邪佞要當機立斷,勿要猶豫不決。在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多疑的典故,如“疑人竊斧”和“杯弓蛇影”。多疑是滋生偏執性人格障礙的溫床,小人物多疑,尚掀不起多大風浪;若大人物多疑,后果就可怕了,輕則致使他人或自身遭殺身之禍,重則給別人或自身帶來滿門抄斬的厄運,甚至給國家民族造成深重災難。
綜上述,唐詩中的狐意象既有祥瑞與高貴的耀眼光環,又有邪惡、蠱惑與多疑的暗淡陰影,甚至陰影逐漸蓋過了光環,體現了唐詩人對狐意象的多角度開掘、深層次把握。唐詩人取狐之象賦詩,寄意抒情,飽含著唐詩人對狐審美意蘊的獨特藝術關照。唐詩中的狐意象是繼先秦時期、魏晉六朝時期狐意象的引申與發展,詩人對狐審美內蘊的開掘,豐富了狐意象的象征意蘊。較之先秦、魏晉六朝時期,唐詩中的狐意象已脫去神秘外衣,悄然走到人們中間,漸趨人性化、世俗化。
參考文獻:
[1]王啟興主編.校編全唐詩[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劉穎慧.中國文言小說中的狐意象[D].陜西師范大學,2002,(5).
[3]汪玢玲.鬼狐風情:《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4]梁一儒,宮承波.民族審美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5]張智峰,蘇秀燕,王莉媛.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狐意象[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3).
[6]李姍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狐意象文化的嬗變[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關鍵詞]詩歌鑒賞備考策略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40031
詩歌鑒賞是近幾年高考語文試卷中必考的考點。但從學生平時模擬測試及高考的得分情況來看,都不怎么理想??碱}賦分6~8分,學生得到的分數大多在4分左右。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根據幾年來帶畢業班備考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備考復習建議,希望能給高三備考教師做一點參考。
一、 吃透《考綱》,弄清詩歌鑒賞題規定考查的內容及選材特點
《考綱》規定:(一)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選材方面:1.篇幅短?。?.語言內容淺易。
弄清了這一點,就可以從浩如煙海的詩歌中縮小復習的范圍。詩歌方面,篇幅太長可以排除,只選擇唐詩中的律詩和絕句即可;內容深奧晦澀的宋詩也基本可以排除(文化較發達且自主命題的省市除外);宋詞元曲也是內容淺易、篇幅短小的。題材方面主要有詠史詠物、山水田園、邊塞生活;抒發的思想感情無非是建功報國、思鄉懷人、憂國傷時等。
二、掌握詩歌鑒賞必備的一些術語
在答題過程中,是否運用鑒賞術語,也就是是否“說行話”,往往可以衡量出一個人鑒賞水平的高低,也是高考詩歌鑒賞題得分高低之所在。詩歌鑒賞中的形象(文學形象)包括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自然圖畫。語言(文學語言)包括基本義和深層義,語言風格的術語主要有: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練、明快、朦朧、沉郁、飄逸等。表達技巧包括:結構、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結構方面的術語有:線索、順序、過渡、照應。表達方式方面的術語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比、排比等。表現手法有:抑揚、點面、虛實、動靜結合、借古諷今、對比映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烘托、用典等。詩歌中常見的塑造形象的方法主要有:細節刻畫、烘托、對比襯托、比興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有: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
要概括思想內容,必先分析形象,要分析形象,必先分析語言及表達技巧,所以將這些術語爛熟于心是非常必要的。
三、搜集整理掌握意象語言及寓意
柳、楊柳、折柳――離別惜遠;芳草――離恨;芭蕉、梧桐――孤獨憂愁、離情別緒;梅花、、蟬――高潔品格;竹、松、柏――堅韌、孤直;杜鵑――哀怨、悲苦、鄉愁;猿啼――哀傷;烏鴉――衰敗荒涼;蟋蟀――懷念征人;大雁、青鳥――傳書信使、離人思緒;喜鵲――喜訊;白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潔美好、思鄉念親;南浦、長亭、灞陵――送別之地;羌笛、胡笳――凄切;哀鴻――哀傷悲痛、流離失所的人;吳勾――寶劍、利劍;紅豆――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柳營――軍營;采薇――隱居生活;紅葉――傳情之物;琴瑟――夫婦感情和諧、兄弟朋友情誼;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如果詩中出現了這些意象語言,一一對應,不難理解詩歌的形象及思想內容。
四、教會學生把握詩歌形象和概括思想內容的方法
詩歌的形象及思想內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跟作者的人生經歷、時代背景有直接的關系。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杜甫的“三吏”“三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無不與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有直接的聯系。所以,分析形象,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應分三步走:一看題目,二看作者,三看背景(包括注釋)。
1.看題目(詩題),往往可以看出詩歌的寫作內容。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過”就是拜訪的意思,“故人”就是老朋友。詩歌的內容就一目了然:到老朋友家做客。詩歌寫的肯定是介紹老朋友家及周圍的環境,老朋友的熱情款待,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千萬記住,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人。
2.看作者,可以聯想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作者最喜歡表現的主題。詩人所寫的詩歌中,就風格來說大體是一致的。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始終貫穿在詩人絕大多數的詩篇之中。詩人最喜歡表達的主題也往往固定的。比如李白就喜歡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自己抱負,以及仕途的失意;而杜甫則是深刻地反映現實,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命運的擔憂。
3.看背景,除了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詩人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對詩人的影響。如唐朝經濟的全面繁榮,接連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局面,國內堪稱清平富庶,對外更是軍威大振。因而唐朝尤其是盛唐的一般人士對自己的民族和時代充滿了自豪感,由衷地贊嘆“生死大唐好”以表忠心。唐代詩人的主干是一些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世俗士子,他們向往和追求的是意氣和功業。回蕩在唐詩中的主旋律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的愛國熱忱(楊炯《從軍行》),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男坌膲阎荆ɡ畹摹缎新冯y》),是“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介入態度(白居易《與元九書》),是“欲回天地”的濟世情懷,還有獻身精神、歷史責任感,等等。唐詩中所表現的頹唐、失望和痛苦,大多是詩人壯志難酬時的消極反映,較少書寫對現實的逃避和超脫,很少表現對聲色的貪婪占有與享受。所以,唐詩中“濟蒼生”“安社稷”是它們最突出的主題。所有這些,無不對詩人產生影響,其作品自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流露。如果在對唐代詩歌的思想內容概括中出現了“逃避”或“超脫”等字眼,很可能是離題了。
另外,所處的朝代不同,或者在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對詩人的影響也不一樣。如李清照的少女時期,婚后的短暫幸福日子,南逃后的孤寂生活都直接對詩人的詩歌(詞)產生影響。看注釋,看寫作時間,都有助于理解詩歌。
在分析形象、概括思想內容時,還要特別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等。反映心情的詞語,如直接表露的“悲”“孤”,間接表露的“不堪”“強”等;描寫人物所處的環境(時、地、天氣及周圍景物);詩中出現具體景物含義;對物象描寫方面、描寫用語及評價用語的感彩;進一步由物象聯想到有關人的品質或理想;特定稱謂語言如“秋水――眼睛”“盜泉――不義之財”;用典,即引用典故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五、掌握古代詩歌鑒賞常用的表達技巧
(一)從語法角度關注以下一些詞
1.名詞。意象名詞:表情達意;意象名詞連用:營造一定意境,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尋味。
2.動詞。點燃整個詩句。如“舞”“馳”“隨”“抱”多重含義的動詞。
3.形容詞。描繪形、聲、光、色等形象特點,其中顏色最能表達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畫面感,渲染氣氛。
4.副詞。如“忽”。
5.量詞。如“一片”“萬點”等。
6.疊詞。增強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意象名詞羅列通常用來特寫,或營造意境。
(二)語言的表達效果和內容有關
1.為形象服務,使形象生動逼真,形神兼備。
2.為主題服務,表達思想感情。
第1題單選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是一首( )
A.律詩
B.新樂府
C.樂府舊題
D.絕句
參考答案:C
第2題單選 下列畫橫線的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雪恨的心愿。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冀君實或見恕:希望或許得到你的原諒。
C.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革具。食以草具:拿粗糙的飯菜給他吃。
D.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豈嘗有所恨乎:難道曾經有什么怨恨的事嗎?
參考答案:D
第3題單選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 )
A.政治家
B.詩文作家
C.思想家
D.教育家
參考答案:B
第4題單選 下列句子中“諸”字的含義是“之于”的是( )
A.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
B.渚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
C.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
D.公伐諸鄢。
參考答案:D
第5題單選 《背影》描寫人物肖像和行動時所采用的手法是( )
A.比興
B.白描
C.情景交融
D.直抒胸臆
參考答案:B
第6題單選 “狡兔三窟”成語出自( )
A.《段于鄢》
B.《秋水》(節選)
C.《李將軍列傳》
D.《馮諼客孟嘗君》
參考答案:D
第7題單選 由西漢劉向整理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是( )
A.《文選》
B.《樂府詩集》
C.《左傳》
D.《戰國策》
參考答案:D
第8題單選 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辭方法依次是( )
(1)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2)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3)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A.擬人排比比喻對偶
B.比喻擬人夸張對偶
C.比喻排比夸張對偶
D.擬人比喻對偶夸張
參考答案:C
第9題單選 下列作品中,屬于新樂府的是( )
A.白居易《杜陵叟》
B.李白《行路難》(其一)
C.陸游《關山月》
D.曹操《短歌行》(其一)
參考答案:A
第10題單選 貫穿《諫逐客書》一文始終的論證方法是( )
A.對比論證
B.歸納論證
C.演繹論證
D.比喻論證
參考答案:A
第11題單選 王昌齡最擅長的是( )
A.七言律詩
B.七言歌行
C.五言絕句
D.七言絕句
參考答案:D
第12題單選 奠定巴金在我國現代文學地位的長篇小說為( )
A.《滅亡》
B.《春》
C.《家》
D.《霧》
參考答案:C
第13題單選 下列帶點的字解釋正確的是( )
A.戰百萬滋之師。滋:滋養。
B.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到。
C.間道經其門。間:間或,
D.凌余陣兮躐余行。凌:超過。
參考答案:C
第14題單選 在我國現代文學,郁達夫是杰出的( )
A.詩人
B.劇作家
C.雜文家
D.作家
參考答案:D
第15題單選 《日出》的情節結構特點是( )
A.回顧式寫法
B.橫斷面描寫法
C.閉鎖結構
D.開放式結構
參考答案:B
第16題單選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為( )
A.巴金
B.魯迅
C.冰心
D.茅盾
參考答案:B
第17題單選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句話出自( )
A.《大同》
B.《諫逐客書》
C.《陳情表》
D.《五代史伶官傳序》
參考答案:C
第18題單選“麥琪的禮物”的含義是( )
A.指主人公的真摯情感及他們的美好心靈
B.指西方國家圣誕節所饋贈的禮物
B.指年輕夫婦德拉和杰姆所購買的表鏈和梳子
C.指生日禮物
參考答案:A
第19題單選 《行路難》(其一)中情感流動的方式是( )
A.起伏跌宕
B.逐層減退
C.逐層遞進
D.平緩舒展
參考答案:A
第20題單選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動用法的是( )
A.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B.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C.彼以艱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
D.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
參考答案:B
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9分。
閱讀《從軍行》(其四),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21題簡答 概述本詩的主題思想。(2分)
參考答案:《從軍行》(其四)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描寫唐代戍邊將士的艱苦生活,反映了他們身處邊塞荒漠、險峻的地理環境,表現了他們苦戰殺敵、長年戍邊、保家衛國的昂揚斗志和英雄氣概。
第22題簡答 本詩前兩旬是怎樣寫景的?(4分)
參考答案:該詩前兩句,主要是描繪邊塞風光及戍邊將士所處的艱苦的地理環境:。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边@幅西部邊陲的長長畫卷,蒼蒼茫茫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悲涼、孤寂之感??梢韵胂?,若無愛國精神的支撐,戍邊將士難以在這種環境中生活、戰斗:
第23題簡答 本詩后兩句是如何運用對照手法,把全詩推向的?(4分)
參考答案:該詩后兩句,運用了對照手法,把全詩推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碧拼鞅睉鹗骂l繁,條件艱苦,在黃沙戈壁中,出生入死,反復征戰,鎧甲都被磨穿了.但將士們的精神狀態依然很好,依然斗志高昂。一個“終”字,突出了戍邊將士的責任感和赤膽忠心。自然條件的艱苦、惡劣,與戍邊將士精神狀態的積極、奮發,成為鮮明對照。
閱讀《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渙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日:“野語有之日,‘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p>
第24題簡答 將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參考答案:(1)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在我這里。
(2)我將要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第25題簡答 本段描寫了哪兩種景象?二者的關系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一是秋水暴漲的景象,一是大海無邊的景象。二者是對比關系,用來說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第26題簡答 這段話中,包含并演化出的兩個成語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望洋興嘆”和“貽笑大方”。
閱讀蘇軾《前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第27題簡答 作者以水與月為喻,闡明了怎樣的哲理?(4分)
參考答案:萬物都具有變與不變的兩重性。
第28題簡答 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4分)
參考答案:曠達樂觀,超然物外(或“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