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考作文范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這是高三開學不久的一個星期天,應該是金秋送爽的日子。但一場考試過后,我的心情糟透了!
家中我的房間,打開窗,立在窗口,覺得自己很無助,任其秋風吹打我的臉龐。想起我日夜的努力,媽媽每天的陪伴,爸爸的辛苦輾轉,而我就考了這么一點分數,心里是又慚愧又難受。突然覺得,心上擱個秋,不就是愁嗎?
一枚落葉如蝶,從窗口飛進,棲落在書桌上一本攤開的《老人與?!窌?。我有點憐惜地打量它:枯黃,葉面早已消盡顏色,葉邊也萎縮破損得不成樣子。也許受不了我打量的眼神,它瘦弱的身子繼續向桌下飄墜。我心中一悸,將它摁住,想將它收藏起來,但又覺得這本爸爸寄回來的書,收不下這冰冷可憐的枯葉。
葉如枯蝶。我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但我心里就是不好受。
漫漫地翻開這本書,目光觸到夾在書中的一張楓葉書簽,見到那粗獷熟悉的字跡,腦中出現父親那張堅毅的臉龐:“你愛楓葉嗎?它從不屈服于秋風,疾風掃落葉的時候,它將自己燒得火紅,給枯敗的秋點綴上紅于二月花的色彩。”讀著這火熱的文字,我心里頓時熾熱起來。媽媽下崗后,爸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毅然選擇了南下打工,他一個人漂泊在外,諸多的艱難他都能承受,我這點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捧著這彤紅的楓葉書簽,和桌上這枯萎的敗葉對比著看,突然覺得這枯葉變得可憎,心中莫名自己為什么會有將這東西收藏起來的欲想。我的臉變得火辣起來!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备赣H常對我說,第一流的人是不言敗有信念的人,“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人要敢于擔當。我將桌上這片枯葉堅定地扔出窗外,也將我的怯懦和氣餒扔出了窗外,任它們隨秋風飄去,而將這枚火紅的楓葉書簽重新放進書中,也放進了心里。
我心底銘記住海明威老人的這些文字:“Butmanisnotmadefordefeat。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人不是因失敗而生。你可以被摧毀,就是不能被打敗。)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The computer is a wonderful machine. They are already widely used in industries and in universities. They are used in many ways.
計算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機器。它們已經廣泛應用于工業和大學。它們有多種用途。
Computers can do many kinds of work. For example, computers can helps us do maths problems quickly. Some problems are too hard for us to work them out, but computers can. A scientist can ask computers some questions, and the computers can answer on the screen.
計算機可以做很多種工作。例如,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解決數學問題。有些問題對我們來說太難了,無法搞定,但計算機可以??茖W家可以通過計算機找到自己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的答案。
In a car-factory computer tells the robots how to do with the cars.
在汽車工廠里,計算機指揮機器人制造汽車。
Computers are very useful. So many parents buy computers for their children. They hope computers can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studies in school, but some children don’t do as what parents want them to do. Because they used the computers for surfing on the Internet and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nstead of learning. It does not good for their eyesight. So their parents complain about computers not help children to study but also make them fall behind.
正因為計算機非常有用,所以許多父母給孩子買電腦。他們希望電腦能幫助他們在學校提高學習成績,但有些孩子并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因為他們用電腦上網,花太多時間玩電腦游戲而不是學習。這對他們的視力非常不好,所以有些父母抱怨電腦并不是讓孩子學習方面進步,反而使他們退步。
In many companies computers instead of workers to work. So many people lose their jobs. So many workers think computers bring them a lot of trouble.
在許多企業,計算機可以代替人工工作。這樣會導致很多人失業,所以這些人會認為,計算機給他們帶來很多麻煩。
做任何工作都應該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我們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合理的時間計劃。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供您借鑒。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一
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基本素養。其次要注意聯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
一、指導思想
對于教學活動的安排,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應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以教師本人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學校的現實條件為基礎。在“知識與技能”維度,要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系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在“過程與方法”維度,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運用實驗方法、模型方法和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間題、驗證物理規律,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間題,讓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他人論、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要注意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他們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清,鼓勵他們主動與他人合作,并通過合作學習來培養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團隊精神。
二、做好做足的幾項工作
1、能努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靈魂。教師不但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志趣和專長,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選修模塊,而且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和認知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分層教學和分類推進。既要利用新課程選擇性的特點為優秀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又要關注學習不理想的學生的困難及其成因,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
2、讓學生充分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價值,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能計劃并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3、讓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嘗試經過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決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5、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堅持正確的觀點,敢于修正錯誤,具有團隊精神。
要著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主動、獨立的學習能力,在合作學習中養成協作、分享的團隊精神,在探究學習中加深對科學研究過程與方法的認識,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要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之間的關系,小組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之間的關系,以及探究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的關系,使不同的學習方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學習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極端化傾向。
6、改變教學行為,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物理新課程蘊含著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對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應該是教師教學行為不斷優化的過程,是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發展的過程。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應該從傳統的只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提倡盡可能的采用科學探究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努力改變教師的角色。教師應該從傳統的只重視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中走出來,使自己不但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而且也成為一個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和探究者。要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制造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構建并完善認知結構。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師生共創共生、合作交往和意義構建的外部學習環境,支持并幫助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促進新意義的生成,使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充滿著主動探究的學習氣氛。
7、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高一階段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鉆研教材,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8、力求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學生主動式互動教學”,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過程,而是學生主動獲得學習經歷的過程,教師以一個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以話題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出結論。甚至可以像說相聲一樣,與一名或多名學生在講臺前探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但是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的考慮從正確地思路出發,不然時間有限,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9、搞好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是工具,是平臺。在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是很重要的??梢蕴峁┳銐虻慕虒W資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信息獲得途徑。多媒體又是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通過視聽,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即時的反映出來,一些重要的板書、表格和圖片、例題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又可以把實驗演示的活靈活現,物理模型也可以通過課件分析的透徹有余,展示多媒體課件和媒體資料。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二
一、基本情況分析:
⒈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荚囶}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因為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⒉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系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要學”。
⒍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便于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組織,完成教學任務。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單元復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三
一、加強理論學習,學習先進教學理念
本學期中,我們高一備課組的全體教師,通過集中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學習新課改的教學理論,力求強大的理論為指導,把高效課堂的理念應用到教學工作中,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全體學習,集中討論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積極參加學校和教研組開展了的講座和教研活動,我們高一物理組的全體教師,要求能認真學習,利用教研活動和備課時間,進行討論。并且能夠根據學習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力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第二、以理論為導向,進行教學實踐
在這學期,我們備課組的全體教師,在一起討論了并解決了很多問題??偨Y收益大的有:教師怎么樣指導,立足于課堂教學,克服“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習慣方式?怎樣突破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動機和行為?怎樣合理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怎么樣合理設計課堂提問?怎樣處理導與學的關系?通過這學期的學習討論,很多教師都注意改變課堂,不做無效提問,精心設計每一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高效課堂的理念指導,進行有效教學。通過理論學習,使老師們進一步明確了高效課堂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我們每一位高一物理教師,還自已大量閱讀教育書籍,切實改變教育觀念,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力求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得更好。
二、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和互助互學,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前提。對于我們備課組來說,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發揮集體的力量,必須加強學習,互相交流,通過搞好集體備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新高考要求,正確了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們備課組堅持每周三第7節課在物理組辦公室開展集體備課。
第一、每名教師都養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實際上我們也是針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因此,每次周三的集體備課,主備課教師的備課內容包括兩部分:對上周教學內容的總結和下周的課程內容如何教學。通過集體討論,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
第二、積極開展集體備課集體聽課和集體評價
集體備課、集體聽課和集體評價是我們這學期高一年級物理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長處在于,教師有了互相切磋教學問題的伙伴,教師之間可以分享備課資料和課堂教學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學情況,共同磋商教學改進策略,以加強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關注和改進,同時也可以學習同伴的教學經驗。與此同時,通過組內互相聽課,包括同一年級,取長補短;跨年級,學習經驗;也組織聽其它學科的,取道于他們的新方法,新理念。然后通過教研活動或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討論。大家互相查缺補漏,信息交換,經驗共享。要求每周至少聽一節課。
第三、積極開展新老教師結對子活動
本學期,為了讓新教師快速成長,壯大物理組的力量,本組積極開展新老教師結對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通過“老帶青”、“結對子”,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指導新任教師或教學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師,使其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求。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通過老教師的公開課示范課,新教師的匯報課等方式,促使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帶動了整個高一物理教學的發展。
三、堅持聽評課
每周至少聽一節課,并認真評課。
四、堅持業務學習。
業務學習筆記至少1萬字左右。
五、加強校本研修
吐槽狂歡中,郭德綱過去一長文談規矩,被視為“命中高考作文”,此事成為熱點。奇怪,這怎么會成為熱點?很多高考作文我都“命中過”,比如我寫過“夜空安在”一文,說的就是遼寧卷高考作文題(評論科技和夜空的喪失)。至于江西卷的“探究學習”,幾乎是我《知識不是力量》中的重點內容。至于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我也寫過“入鄉不隨俗則落地不生根”。問題是我長期寫作,關注常識,就是命中大部分考題,大家也不奇怪。郭德綱瞎貓撞上死老鼠巧合上一題,就有人大呼小叫。要是給范冰冰猜到,那還不知道要把人激動成什么樣子。這就是對于不同人期望值差異造成的怪現狀,此事日后再說,暫且按下不表。
但是被押寶押中,似乎是高考出題的忌諱,估計因為這個原因,會出現一些被視為“奇葩”的考題 ―― 學生無法猜到啊。張頤武教授說:“我看高考作文,有兩個重點。一不容易被押到。高中老師押題正常,被人押準了就是出題不行?!蔽也荒苷J同這種觀點。當然我能理解,如果題目有一定的范圍或題庫,能拿到,不免會有老師、學生投機取巧,把精力放在對癥下藥的準備上,這種顧慮情有可原。但是我覺得作文題神神秘秘,今天是沙漠明天是提籃,壞處更大。純粹通過考題的難以猜測去區分人群,也容易產生一個很不好的效果,那就是會產生寫作無法訓練的錯覺。如果純粹是要淘汰,要把一批人考倒,我無話可說。安徽作文常犯這種錯誤,比如有2009的題目是“彎道超越”,家里沒車的孩子,對于彎道超越的感觸就沒有有車族家庭那么深刻。說梯子不用橫著放稍中立一些。但今年的編劇和改編的話題,又顯得不利于農村孩子了。
可是我們不妨跳出這些題目,去想想教育的初衷是什么?考試是要考人會的,還是要考人不會的?是要把人考得越來越好,還是把人考倒?
高考能否告訴未來的考生,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標不明確,怎么出題都行,反正把大批考生考得迷失方向就行。要達到的目的,如果是這個,那就考他們不會的,考他們猜不到的。而今的高考是獨木橋,千軍萬馬要過,所以淘汰是必然??墒乾F在高校也從精英教育變成平民教育。日后淘汰的需要會慢慢下降,而通過測評讓人各自發揮各自特長的需要會加強。這就需要考題在內容上多一些常識,少一些玄秘。如果多為平常的話題,甚至讓學生可以去準備,那么老師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如何改進寫作方法、思維方法和表達習慣。
我看到“美國高考”SAT的考題,就全是一些看起來很平常的話題。例如今年5月的SAT 作文考題選項包括:“應該根據人的潛力,抑或是經驗和成就去評價一個人?”“我們是否應該表達和權威人士不同的看法,哪怕有負面效果?”“人們是否應該追求眼下的享受,還是根據計劃,實現未來的成功?”“領導者應該追隨自己的信念,還是公眾的意見?”這些題目要求學生“表達對于此問題的觀點,并使用自己閱讀、學習、經驗或觀察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蔽腋杏X這些題目都很平常,每個學生,無論背景如何,都可以表達的觀點,且有個人發揮的空間。由于題目不偏,也容易增加考試的信度,亦即學生不會因為話題過于陌生,而發揮失常,因為這些題目基本上也是平時大家茶余飯后都會談到的話題。
SAT還有相關評分標準,從中能看出要做作文到底要考什么,比如滿分作文應該具有如下特征:“對于所提出問題,能形成一個有效的,深刻的觀點,能體現出優秀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使用恰當的范例、論證和其他論據,證明這一觀點”;“布局合理,重點突出,有一致性和觀點的發展”;“體現出語言的熟練使用,能使用多樣、準確且合適的詞匯”;“句式結構有合理的多元性”;“沒有語法、使用和標點拼寫等細節上的錯誤?!?/p>
這樣的考題和標準,就能指導平日的教學。我從孩子的作文課作業上,看到老師正是依據這樣的標準去訓練的。比如論點和論據,他們使用比較模式化的“五段法”作文。這種類似于古代八股的高度程式化,和話題的熟悉,反倒能夠辨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有無得到合理訓練。
扣題能力其實就是審題能力,審題能力強弱直接體現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題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個既“普通”又重要的特點,語言表達達到一定水平,加之扣題行文,往往能得到一個比較高的分數。如果你不扣題,你天馬行空,你“一行白鷺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數會讓你欲哭無淚。今年某校一高三學生參加高考,她的英語成績為140多分,而語文卻只有70幾分,她無論如何不相信這個語文成績,去省招辦查閱,一查便暈倒:作文只得20分。非常明顯,該考生作文一定是離題了。該省閱卷大組規定:離題作文20分以下!當年獲全球美文大獎賽一等獎的南京某中學高三學生費瀅,她的高考作文只得25分,也是因為偏離題意而大跌其分。
扣題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層扣和深層扣。所謂“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體現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就要有“人文素養與發展”的字眼,而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顯現”,多次“反射”,強化閱卷者“該考生是扣題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議論文和夾敘夾議文體。所謂“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現“材料中表達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現出來,它往往在記敘文和文學味濃的文章中應用,往往在結尾處顯現。“表層扣”是指有“表現立意”的文字,是淺層次的,而“深層扣”則是精神的,深層次的,渾然一體的。高分作文要“深層扣題”。
下面這篇文章,是浙江省滿分作文的開頭。此文就是抓住扣題行文得高分的:
“我認為,社會發展,一是面包:二是書。面包顧名思義,指得是基本的物質條件。這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在那艱苦的歲月里,經過多少人奮斗的汗水中實現的。目前,我們解決了溫飽,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的道路上,決不能忽視書的作用。
書代表了科學,代表了品格,代表了人的人文素養與價值觀??茖W的重要不言而喻,沒有科學,就沒有我國的強大,沒有經濟的發展,而人文素養卻往往被人忽略。人們沒有意識到有種價值觀、人文精神對發展起著極為重要作用,某省公眾人文社會科學素養達標僅為7.5%的事例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他用“面包”和“書”形象地闡述了“人文素養和發展的關系”,并且緊扣材料中“立意”的文字材料,又“開門見山”,這樣的扣題應是一個范例。
方略之二:高分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請先看一段高考優秀作文:
【關鍵詞】臨考生 作文素材 積累 方法
多年來,議論文在高考作文中占據著半壁江山,而好的議論文又往往需要豐富的、準確的論據來充實。《文心雕龍?事類》有言:“明理引乎成辭,徵義舉乎人事,乃圣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敝苷窀ο壬凇段男牡颀埥褡g》一書中對這句話的解釋是:“說明某一道理引用現成的話,證明某一意義引用有關事例,是圣賢的大文章,經書的通用規范?!庇纱丝梢?,議論文寫作重舉例論證現象是古已有之的。然而,要用好舉例論證這一寫作技法,就需要考生有豐富的素材積累,而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重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理科生,能用大量時間去收集作文素材的學生是不多見的。那么,學生如何在臨考前不長的時間里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的素材庫從而贏得作文考試勝利呢?可分三步來做。
第一步 分門別類整理素材
很多學生并不清楚自己掌握有多少素材,更不清楚自己掌握的素材覆蓋了哪些作文主題,如此茫茫然走進考場,寫作文時肯定多半是昏昏然。所以,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不妨抽點時間梳理一下自己已掌握的素材,檢查一下自己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素材,還有哪些方面積累的素材不足,以便在下階段的復習中補充。那么如何整理呢?
首先,學生可以整理出常見的作文主題,常見作文主題獲取途徑有三,一是找出近十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將題目涉及的主題一一列出,雖說都是已經考過的,但是有些主題是多次涉及的,只是換個材料而已,雖有變化,考生考試時作出相應變通即可;二是請教老師,請老師將常見的作文主題列出;三是直接相關的作文復習資料,比如論據手冊之類,將主題摘出羅列。
然后,審視自己的作文素材庫,看看是否每個主題都有五到九則素材的積累??梢詤⒖枷旅娴膱D表來做。
可以堅持每天做一個圖表,一旦發現自己的素材盲區,就立馬查找補上,直到將列出的所有作文主題都能附上素材為止。
這是一種整理素材的常規方法,如有可能,還可以利用熱點問題關聯法。例如,2011年年度熱詞是“限”字,跟“限”字關聯的事情有國內樓市限價、限購,汽車限號限行,電視限播限娛限廣;國外限制政府預算,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
第二步 多角度開發素材
學會多角度開發手頭現有素材是眾多考生突破素材積累瓶頸的良方。其實,一位高三學生即使不喜歡讀書看報,手頭至少也是有幾十則素材的,以大綱版為例,高中語文六冊教材,選文一百四十四篇,(課改區的教材則更加豐富)涉及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幾十位,這些重要作家往往命途多艱,他們用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體悟人生悲歡離合,用一雙清亮而智慧的眼看穿塵世紛擾風煙,然后用風情萬種的文字寫就永垂不朽的華章。每一位作家都是一段傳奇,每一位作家都是一部交響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就可看到不同的風景,給我們不同的心靈滋養,當然也幫我們去證明各種不同的論點。如此,多角度去開發素材,手頭的幾十則就能生發成數百則,屆時,考生心里或許會有浩然之感。
以蘇軾為例,教材選了他的《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多數老師在教授他的作品前,都會講講他的生平事跡,尤其是他在黃州、惠州、儋州三個時期的事跡,足可以讓考生受益匪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昔日的“宰輔之才”淪為形同軟禁的團練副使,這種巨大的打擊在蘇軾內心產生巨大的激蕩。這時的蘇軾需要一種更巨大的精神力量來恢復內心的寧靜,他終于如一位武林高手般將儒道佛三道真氣融會貫通,從而修成了文學史上少見的樂觀曠達的個性特征。這種個性使得蘇軾在后來的幾次沉浮中顯得異常淡定,蘇軾的成就,不在于他在朝中的官階,而在于他在人生態度上的高蹈與超脫以及表達自己人生感受的那些文字。正如蘇軾自己在《自題金山畫像》中概括的那樣,“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如果我們多角度的去看蘇軾的人生經歷,就能獲取多則作文素材。
角度一,化解遭遇挫折的痛苦。
范例: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輝煌的人物因烏臺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因此讓人頓悟。
于是他逍遙紅塵,最終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于歲月,無人見得了。
角度二,認識自我。
范例: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歷艱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東坡知道,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坡。
于是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之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愿“滄海寄余生”。
認識自我的坡,從政治的窄門中從容地走出來,他雖與眾人所望有悖,卻讓我們看穿了一個豪放、淡泊、豁達、開朗的蘇大學士――一代文豪。認識自我就是東坡的明月,照耀他走進了東去的歷史長河。
角度三,快樂幸福源于思維方式。
范例:有很多人在困難面前抬不起頭來,更談不上有快樂可言。他們不會笑對人生,只有自暴自棄,快樂離他們很遠。讓我們看看蘇軾,仕途的坎坷,造就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當他和同伴被貶時,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蘇軾卻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心態笑對人生,這是何等的胸懷!有這種胸懷的人還擔心快樂會走嗎?有這種胸懷的人必定會有自己的幸福,會在人生的扉頁留下光輝的一筆。
考生在日常的作文備考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熟知的素材做多角度的分析與闡述,是可以做到素材積累事半功倍的。建議考生仿照下面的格式每日列一個圖表。范例:
然后每個星期在這些圖表中選擇一兩個角度作寫作片斷練習,當然,片斷練習可以嘗試多種形式的表述方式。
第三步 多種形式使用素材
素材使用的常見弊病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原封不動地照搬素材,書上怎么寫就怎么照抄過來,沒有概括,沒有取舍,甚至沒有議論分析;二是素材不能證明中心論點,或有敘無議,或重心偏移;三是素材籠統,沒有說服力,要么素材的人、事、地、義等核心要素交代不明,要么沒有足夠的素材陳述,以致議論提升時來得太過突兀。
素材的使用一般采用評述方式較為恰當,“述”是“評”的基礎,“評”是“述”的升華。敘述的要求是,一要精當,即所敘述的內容必須能為文章的中心服務,二要形象,敘述的內容雖然是概括,也要在精當部分施以修飾,甚至聯想想象,以情景化展示。評是指緊扣文章中心觀點對材料進行分析議論,分析要具體,要能剖析素材表象背后的實質,議論要明,能夠將素材蘊含的觀點明確揭示,要精,緊扣中心,一語道破,忌諱枝枝蔓蔓,不知所云。
下面以課文素材《燭之武退秦師》的使用為例,介紹三種常見的素材使用方式。
方式一 情境式
范例:夜縋而出。是夜,萬籟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燭之武憑借一條粗陋的繩索,艱難地順墻而下,蹣跚著邁向秦營。這艱難而偉大的一步啊,一步邁出,就邁向了有去無回的危險,邁向了前途的生死難料,邁向了虎視眈眈的虎狼之窩。
滿頭的白發飄揚在深秋的寒風中。在這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國將不存,何以家為?于是前行的蹣跚腳步更加鎮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著一個老人執著前行的身影,照耀著一顆慷慨赴難的愛國之心!
情境式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境”,二是“情”,因“情”而取“境”,據“境”而生“情”。“境”的營造需要考生充分利用聯想想象的方式,將素材寫得極有畫面感,“是夜,萬籟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燭之武憑借一條粗陋的繩索,艱難地順墻而下,蹣跚著邁向秦營。”這段描寫中的“萬籟俱寂”、“暗淡的月光”、“粗陋的繩索”、“艱難”“蹣跚”都是作者的想象,也因為這些內容的加入,燭之武出城這一節的描寫便有了影視鏡頭般的形象感,而“滿頭的白發飄揚在深秋的寒風中”則猶如一個特寫鏡頭,十分傳神。“情”是作者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而作的一種在場式的愛憎表達,在場式狀態使情境式的議論區別于那種冷峻的客觀評價,從而更具感染力。范例中“這艱難而偉大的一步??!”“照耀著一個老人執著前行的身影,照耀著一顆慷慨赴難的愛國之心!”等語句,除了能揭示這則素材的內涵,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洋溢其中的對燭之武的贊美之情。
方式二 轉述詳描式
范例:燭光依舊闌珊,而他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他的生命就像這燭光,雖然現在明亮,可能在不經意的哪一刻黯然熄滅。他的一生平淡如水,雖然平凡,但也算充實。可是自己總覺得應該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涂下生命的光彩一筆,來昭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
他還在躊躇,曾經自己那么恨他,怨他,他讓自己失去了年少的雄心壯志,失去了中年的忠心誠意。而現在,在自己垂暮之時,他卻說,鄭國需要你……
燭光搖曳不定,仿佛自己風雨飄搖中的祖國,又像自己搖擺不定的心事……
燭光又是一陣搖晃,燭之武挺身而起,猶豫的神色代之以滿臉的鎮定,他邁步而出,毅然走向秦營!
如果素材故事十分精彩,且對文章中心具有十足的論證力,考生寫作時實在不忍割愛,則建議使用轉述詳描式。轉述詳描式可以避免原材料照抄的諸多弊端,例如湊字數、審美疲勞、材料重心偏移等。使用轉述詳描式需要考生注意的是,轉述時要選好角度,范例則能很好的表現燭之武深明大義的特點,詳描時要展現作者的文學才能,如果寫得干癟,則弄巧成拙,還不如概括來得直接有力。
方式三 分析議論式
范例:當燭之武堅定的腳步踏在通往秦營的道路上,秦穆公已端坐在營帳之中,擺開了咄咄逼人的架勢。假如燭之武開口便是“鄭國怎么怎么重要”,“鄭人如何如何勇敢,不畏強敵”,那么遺留下的將是他殷紅的鮮血和鄭國在諸侯版圖上的消失。但是,燭之武換了一個角度,他大度地站到了秦國的立場之上,處處為秦國的利益著想,不僅使自己化險為夷,更是在黑云壓城的危急關頭力挽狂瀾,使鄭國在戰爭的風暴之中得以保全。燭之武用勇敢的行動向我們再一次表明:換一個角度思考,你將得到一片嶄新的天地。
這是使用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最能體現高考作文“明”要求的方式,它能使閱卷老師快速把握作者的觀點。用好分析議論式有幾點需注意,一是分析議論要有素材概括作基礎,否則顯得空洞;二是分析要有條理,條分縷析,思路清晰;三是分析議論要有深度,不可將文章的中心觀點像標簽一樣生硬的粘貼。范例的議論分析,條清理晰,深刻有力!
一、“契機”創新。一個人物,一句話,一點回憶,一個場景等,都可以觸動同學們的思緒,成為作文的“契機”。有了這個契機,頭腦中雜亂無章的生活積累突然會變得有序,一個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會閃耀著光彩,幾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會產生特殊的聯系。寫父親的文章可謂多矣,朱自清卻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背影》,這就是因為父親的一封信成了他寫作的契機。中學生作文也是如此。曾獲得“世界郵政日”征文一等獎的遼寧省學生曾暉在總結經驗時寫道:“苦思冥想幾天,也沒想出一個思路,收到朋友來信,我腦子里便來了靈感。”“找準契機就把握住了綱領,我寫得很輕松,很瀟灑,可以說是一氣呵成。”我國當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個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煙,就是燒不起來。”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撥弄”、引導,為學生作文提供契機。
二、“逆轉”創新。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徑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鋪直敘,要在自然中求變化,流暢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例如楊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歡”蜜蜂起筆,接著是吃蜂蜜而“動情”,聽蜜蜂事跡而“心顫”,最后愿“自己也變成一只蜜蜂”,欲揚先抑,波瀾起伏。魯迅是逆轉達手法的高手,《藥》中老栓為兒子治病而買人血饅頭,結果小栓在一片“好藥”的議論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來在人力車夫的實際行動教育下,終于進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覺得有些迂的車夫成了“我”須仰視才且“時時記起”的人物。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巧設文章“轉折點”。
三、“求異”創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蔽覀円龑W生多角度觀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來,擯棄陳規,發前人所未發,立意求異。文學史上有許多求異創新的成功范例。的《卜算子·詠梅》就是“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寫成的名篇。一樣的詠梅,兩者迥然不同。陸游筆下的梅花,處境偏僻,心情寂寞,飽受風吹雨打,極度消極孤苦,然而互相爭權奪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賞;而筆下的梅花,不怕狂風暴雨飛雪,敢于傲雪開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報春,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題就是“近墨者黑”與“近墨者未必黑”,前者為“常規”,后者就是“求異”。平時可以從一些成語或俗語入手進行訓練。如“班門弄斧”與“弄斧到班門”(前者諷刺在行家面前賣弄,后者提倡能手競爭),“毛遂自薦”與“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對終身制);再如“物極必反”與“物極未必反”,“欲速則不達”與“不速則不達”,“大器晚成”與“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與“各人自掃門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辯證求異正反說理的能力。
一、分析―翻轉型珍珠與沙子(2013年遼寧高考作文)
沙子做事盡心盡力卻得不到承認與尊重,但沙子一旦變成珍珠就不會被人忽視。老人的忠告,意在激勵年輕人提升自身的修養。這自然無可非議,但珍珠與沙子被承認和尊重與否,不是這樣簡單。
茫茫海灘,放眼望去,閃亮的珍珠跟平凡的沙子相比很容易被發現,這正如鶴立雞群、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茫茫人海,一個優秀的有相當修養的人會更容易被發現,就像腿長且柔韌性好的伊辛巴耶娃被發現后從事撐竿跳,并一路成為無法超越的撐竿跳女王一樣。提高自身修養,會給人以更優越的條件,更多的機會,但是,不是每一顆沙子都足夠幸運,能夠有機會進入蚌的身體中,被孕育成珍珠。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幸運生在珍珠之家。當外界條件不允許一個沙子變成珍珠,它就注定碌碌無為嗎?一顆沙子得到真正認可的途徑有二:一是在蚌中接受打磨、改造,在痛苦的自我提升中成為珍珠;二是與眾多沙子一起,塑造成宏偉精致的沙雕,做好自己的工作,受人敬仰。那些不思進取、不腳踏實地的躺在沙灘上的沙子,一生碌碌也就不可避免了。如果說,伊辛巴耶娃通過刻苦訓練,將自己變成珍珠,那么勤奮踏實、認真訓練的農家子弟何祥美就是精美沙雕的沙子。他盡心盡力做好一名軍人的日常訓練,成為全軍精武標兵。由此觀之,腳踏實地的沙子是值得尊重的。
自古以來,沙子都希望擁有珍珠的閃亮,又有多少沙子甘愿忍受痛苦的打磨呢?正是必須經歷這痛苦的提升過程才使珍珠變得如此光亮。如郎朗一樣,堅持練琴至手指抽筋、腫脹而不放棄的琴童實在是太少,鋼琴家才會令人敬佩。成為珍珠又自甘墮落,變為沙粒的人也并非沒有,杰克?倫敦的隕落讓我們看到了功成名就后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的慘重代價。
因此,珍珠因自身修養高而備受青睞,沙子因自甘平凡、不思進取而受忽視。然而,受尊敬的不一定是珍珠,忠于職守的沙子一樣令人欽佩;受唾棄的不一定是沙子,自甘墮落的珍珠也不過一粒塵土。其關鍵就在于進取心、責任心,一粒進取的沙子也比墮落的珍珠有前途,值得珍惜。
那么,你究竟是一粒什么樣的沙子?又想成為什么樣的珍珠呢?
解析:我們認為在“一分為二”基礎上,再二分為四,才是具有思辨性的分析。本文對沙子先是一分為二,然后分二為四,再進行內部對比,進而得出“腳踏實地的沙子”比“自甘墮落的珍珠”值得承認和尊重的結論。這一創新性的見解逆轉了“珍珠比沙子貴”的常識。這就是深入、具體的思辨結出的智慧碩果。
二、分析―合成型思考我的世界(2014年遼寧高考作文)
21世紀的我,身邊車水馬龍,萬家燈火,大街通明,霓虹閃耀。我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舒適與便捷,雖沒有群星相伴。
我遠古的祖先漫步于綠蔭花叢,與蝶兒共舞,與鳥兒嬉戲,與山川河流為伴。他在山洞邊點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漢燦爛,他享受著自然帶給他的一絲寧靜與神秘。
當我走進他的世界,我同樣沉醉怡人的風光,清新的空氣,但他單調的生活也難免讓我厭倦,我逃離了他的世界。
當他走進我的世界,多的是一絲恐懼,他討厭呼吸汽車尾氣,討厭被圈在井兒一般大的天地,討厭灰蒙蒙的天空和令他目眩的一切,他在我的世界沒有過多停留。
隨后,我陷入了思考,我的世界,應該駐足還是前進?
人口的劇增,導致高樓林立,擋住了一方視線,圈住了一寸土地。每個人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里過著比較舒心的日子,但生活總是黑白色調。
也許我的世界并不缺少大好河山,并非所有土地都閃耀在霓虹燈下,我或許能感受到有些滿意。然而,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也使一些綠色地區千瘡百孔……
看那片草原上,像是有隕石墜落過,到處瘡痍。不,因為地下有煤,它的身體已被掏空,每到雨季,伴隨著雷鳴聲,是隆隆的土地塌陷聲。
看那眼前讓你發嘔的死水,是油漆工把涂料倒進去了嗎?不,是各種廢水,垃圾。有人說,它是臭的。我想說,它以前是清澈的、甘甜的!
這無一不是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結果,是人類貪心泛濫的結果。生活水平提高了,環境惡化了,但這就能說“不要發展、不要前進”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要堅持那條“邊發展、邊治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要我們每個人都去反省一下,駐足,是要不得的!
泱泱大國,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洗禮,受了自然多少恩惠,現在我們崛起了。我們更多地想回饋它,并不是一味地糟蹋它。每一個有良知的公民都要擔當起一份責任,不讓悲劇重演!
現代科技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科技強國,它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便捷,去探測未知的東西。
感謝創造者們,同時也想再看一看繁星璀璨的天空,再沐浴溫暖陽光,再想滿眼綠色。
當科技撞上環境,孰是孰非,確實發人深省。也許,同步前進要比駐足好得多!聽窗外小雨淅淅瀝瀝,我還在思考我的世界……
解析:作者巧借穿越實現了對世界“二分為四”的深度分析,然后集中兩個世界的優點,合并兩個世界的缺點,再提出揚“雙優”避“雙短”的解決之道。
三、分析―辯證型回歸本真之美(2014年遼寧高考作文)
每每佇立于夜幕中的窗前,霓虹閃爍之中閃現著現代的繁華,萬家燈火之中流露著都市生活的自在,車水馬龍的路上更似訴說著生活忙碌的節奏。當現代科技讓生活充實到窒息;當鋼筋水泥的叢林囚禁了鳥語花香,我們不禁反思,回歸那自然本真之美,才是生活真諦。
改革開放的洪流襲來,城市化的腳步邁進,物我關系的不斷調整,讓多少人迷失于忙碌而無追求、無信仰的生活。那些難覓蹤跡的樹木花草、溪流與鳥鳴,那些傳統卻古樸的節日傳統與民俗,那些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淳樸和透明,才是自然的、本真的。纖塵不染的大美,讓我們回歸,讓我們深深眷戀。
回歸本真,是回歸那一抹云淡風輕。若說萬物之更迭、四季之變換、天地之嬗變便是自然永恒的規律,那么最后一片飄落的葉子被疾馳的汽車碾碎,澄澈的天空被高聳的煙囪熏染成烏黑,我們卻忘了自然原始而澄靜的美。經濟的發展讓河水不再澄澈,這巨大的代價不免過于沉重,可百年之后的泰晤士河如今依然清澈,溫哥華的森林公園處處是古典與現代的統一,它們正低語,發展與保護從不矛盾,經濟發展也可以讓天空保持本色,依舊云淡風輕。
回歸本真是回歸那淳樸古老的文化。不知何時,節日成了商業化的運作,成為鮮花與美食堆砌卻被掏空靈魂的日期。舒婷感嘆:“不知多少年,我們錯把月餅當中秋,而把月亮遺忘在遙遠的天邊了?!被貧w那厚重的歷史,該是“但愿千里共嬋娟”的祝福,該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懷念和那“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期待讓傳統文化更添真情,讓溫情永駐?,F代文明帶走的應是落后的習俗,而絕非本真的情誼。
回歸本真并非與現代背道而馳,而是讓科技發展服務于詩意的生活方式,讓心靈在物質的豐富中有所依傍。這是自我與時代的書寫者。當他回望香港那深沉的腳步一路走來,卻仍有不失本色的“喜帖街”寧謐而熱鬧,仍有百年佇立的教堂與哥特風情,仍有窗臺上精致溫情的盆栽。他讓香港的記憶歷經歲月打磨卻永不褪色,永遠有一抹新綠裝點一座不夜之城。當我們對自然與本真懷有一絲莊重的敬畏,自然之美與現代之美就會如水融般契合。
回歸本真讓我們在不忘物質豐富、時代進步中敬畏與尊重自然之美。詩意地棲居于高樓之中,卻不忘對路邊的行道樹深深鞠躬,不讓城市中僅有的綠意被無情砍伐,不讓單調乏味的群發短信偷走淡淡真情,以一路向上、向善的心崇敬自然,用心去體味傳統信息的流淌,也就回歸了本真之美、自然之美。
相信發展的是科技,豐富的是物質,而進步的是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增長的是人們對傳統的認知,蔓延的便是人間溫情的底色,保留的是那份純凈的本真。
一、“契機”創新
一個人物,一句話,一點回憶,一個場景等,都可以觸動同學們的思緒,成為作文的“契機”。有了這個契機,頭腦中雜亂無章的生活積累突然會變得有序,一個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會閃耀著光彩,幾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會產生特殊的聯系。寫父親的文章可謂多矣,朱自清卻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背影》,這就是因為父親的一封信成了他寫作的契機。中學生作文也是如此。我國當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個比方:“好像有一堆
柴在那里冒煙,就是燒不起來。”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撥弄”、引導,為學生作文提供契機。
二、“逆轉”創新
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徑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鋪直敘,要在自然中求變化,流暢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例如楊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歡”蜜蜂起筆,接著是吃蜂蜜而“動情”,聽蜜蜂事跡而“心顫”,最后愿“自己也變成一只蜜蜂”,欲揚先抑,波瀾起伏?!兑患∈隆分?,“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來在人力車夫的實際行動教育下,終于進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覺得有些迂的車夫成了“我”須仰視才且“時時記起”的人物。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巧設文章“轉折點”。
三、“求異”創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蔽覀円龑W生多角度觀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來,擯棄陳規,發前人所未發,立意求異。文學史上有許多求異創新的成功范例。的《卜算子?詠梅》就是“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寫成的名篇。一樣的詠梅,兩者迥然不同。陸游筆下的梅花,處境偏僻,心情寂寞,飽受風吹雨打,極度消極孤苦,然而互相爭權奪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賞;而筆下的梅花,不怕狂風暴雨飛雪,敢于傲雪開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報春,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平時可以從一些成語或俗語入手進行訓練。如“班門弄斧”與“弄斧到班門”(前者諷刺在行家面前賣弄,后者提倡能手競爭),“毛遂自薦”與“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對終身制);再如“物極必反”與“物極未必反”,“欲速則不達”與“不速則不達”,“大器晚成”與“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與“各人自掃門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辯證求異正反說理的能力。
四、“巧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