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力電子技術總結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工業革命日新月異的技術與產業革新,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順應時代的需要,構建了以創新、創造、創業“三創”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踐取得較好的成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創新熱情。
關鍵詞:
新工業革命;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微制造、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如智能化生產、新能源技術、3D打印技術、生物電子、納米技術等創新技術的進步及融合發展,將帶來新一輪的工業革命,要想在這一場革命中取得先機,將倚重于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大學生是人才的主力軍。因此,大學生創新、創造、創業“三創”能力的培養,對我國的發展建設至關重要。而在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中,課堂注重講授理論知識,設置的實踐環節較少,學生缺少理論聯系實踐的鍛煉,學了知識不知怎么用,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意識,更談不上去嘗試創業了。本文以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談談通過實踐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三創”能力的探索。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在原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專業調整目錄,按一級學科名稱更名而形成的強、弱電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寬口徑專業。實踐教學一直在本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以專業認證為契機,結合我校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培養素質、能力的創新、創造、創業“三創”精神為宗旨,以實際的工程能力、研發能力訓練為核心與主線,以我院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中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創新創業實訓中心、校外實習基地等實踐場所為依托,對實驗、設計、實習等多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改革、構建多維平臺,形成了有利于提高學生“三創”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1.1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南華大學電氣學院有全院共享的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中心,實驗室面積2400平方米,實驗設備1786臺(套),儀器設備總值1058.4076萬元,包含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自動控制原理實驗室、單片機原理實驗室、PLC實驗室、檢測技術與傳感器實驗室、電力電子實驗室、嵌入式與DSP實驗室、電機網絡實驗室、現場總線網絡實驗室、電路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室、CAD機房,共12個實驗室。另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專業實驗室還有變壓器模型室、30MW汽輪發電機、火力發電廠模型室、電機系統綜合實驗室、工廠供電綜合自動化實驗室、電力系統自動化實驗室、高電壓實驗室、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實驗室、多功能微機保護實驗室、多功能微機保護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318萬元實驗室面積達1425平方米,實驗設備109套。在新增設備的計劃中,加重了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和體現電氣工程技術最新發展的實驗設備的配置,引入了智能化變電站仿真培訓系統、風光互補發電測控實訓系統、電機與變壓器維修實訓系統、電力系統教學仿真系統等設備。同時,為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新世紀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改革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專業基礎課實驗進行重組、整合和更新設計,減少單純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設計性實驗,并且使部分實際操作實驗與計算機仿真實驗之間的內容交叉融合;還增開了專門的綜合實驗課,如電機與控制實驗、電子技術綜合實驗、電氣工程綜合實驗等。通過開放實驗室、綜合性實踐、參加有關的全國性競賽等多種教學方式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2設計體系構建
設計包括穿插在各個學期的課程設計和大四最后一學期的畢業設計,我校電氣專業開設了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基礎、電氣應用與PLC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課程設計,并可打破課程界限,精心安排設計內容來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以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設計為例,通過改革創新研究,將電力系統分析、信號與系統、電氣工程基礎、單片機原理、計算機仿真等多個課程的知識應用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對這些專業基礎或專業課在專業中的作用及課程間的聯系有個系統的認識。否則,在學生腦海里這些課程都像散落的珠子一樣,好像互不關聯,通過設計,就把它們串成了串。同時,為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做實物的盡量要求學生做出實物。畢業設計是實踐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畢業設計開展得好,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和擴展所學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使學生初步具備實踐動手、產品研發、團隊協作和職業責任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而畢業設計的進行首先要選好題,選題來源可以是教師的橫向和縱向課題,或者是實驗室建設或設備改進的課題;也可以是電力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問題或相關開發項目。為了讓畢業設計更好地與學生的工作實際相聯系,我專業加大了設計選題中工程應用型題目的比例。一方面,聘請電力有關方面的專家做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或根據電力相關企事業的工程實際提取現場數據、技術精心安排設計內容,使與工程實際接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加強用科研服務社會,并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到畢業設計選題中,使學生接觸電力行業的前沿技術。同時如果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想去校外電力相關企事業單位結合實際工程項目進行設計,只要在該單位有相應指導資質的高工等,我們都會允許,并會在校內再配一位校內導師,在設計的內容、工作量、設計說明書及圖紙的規范和質量進一步按學校的要求進行把關,以保證畢業設計的客觀性和規范性。經過這些措施,提高了學生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參加工作后能更快地進入角色,也更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1.3實習教學體系的構建
實習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實踐觀念,為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和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適應社會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為了讓學生實習效果更好,要盡量盤活社會中可用的教育資源,增加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機會,把社會中的專家請進來,我們的教師也要走入社會中,為學生進入電力企事業單位學習和實踐牽線搭橋。尤其是衡陽地區的電力相關企事業單位,如衡陽電業局、特變電工、金杯電纜、大唐耒陽發電廠、耒中水電站、酃湖變電站等。創建多功能的校外實習、產學研和創業實訓基地(如電廠、變電站、電氣設備公司等電氣專業相關單位),通過到電力有關企事業單位選擇合適的崗位進行在崗實習,讓學生參與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項目設計、開發與管理,在實訓中感受創業文化。如我專業與臺達電子(東莞)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聯合辦學。我專業的實習教學包含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認識實習是在學習完公共基礎課和必備專業基礎課后,開始其他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學習之前進行的實踐教學,是專業課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接觸電氣工程實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擴大知識面、短時間獲得大量新信息的極好機會。通過參觀廠、礦、企事業等一線工作單位,了解本專業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對本專業在大學四年中將要學的內容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初步建立專業思想,熱愛電氣專業,增加對本專業學習內容的感性認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實踐基礎。我校電氣專業認識實習主要有衡陽廖家灣220KV智能變電站、耒中水電站等地進行。生產實習是在學習完公共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開始專業課學習期間進行的實踐教學,也是專業課教育的重要環節。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并熟悉電廠典型工藝的生產過程、原理、流程、設備及正常生產的操作方法,了解典型電氣設備的使用情況與工作方式;從生產角度和市場需求出發,進一步加深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認識,提高動手能力和理論水平。我校電氣專業生產實習曾在秦山核電站、廣州黃埔電廠、葛洲壩水電站、大唐洛陽熱電廠等地進行。現在主要是在我們專業的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大唐耒陽發電廠進行。
1.4構建多維平臺提高“三創”能力
為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三創”(創新、創造、創業)能力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鼓勵本系教師進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科研水平,并加強校企合作,努力用自己的知識服務社會,還選派了一位青年教師參加了創業導師專業培訓,以使教師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造、創業。近五年,進行省級實踐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3項,校內實踐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5項;主持參與縱橫向課題多項。教師中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2人,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1人;國家注冊電氣工程師2人,湖南省監理工程師8人。以第一發明人獲得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專業把學生“三創”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所有的專業課學習當中。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以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大學教育始終。一年級學生主要是學習基礎知識,還沒具體開始專業學習,開設了電氣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對學生進行專業啟蒙,讓學生對電氣專業前沿及基礎理論有感性而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對創新創業能力的初步認識;二年級以后學生就逐步進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其中二年級以實驗或專業課程拓展訓練等實踐課程為主;三、四年級可以進行專業實習、校內外實訓或申請學生創業園入駐項目,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實踐能力的人才;同時二年級以后就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電老鼠”比賽、節能減排大賽、飛思卡爾小車賽和學校組織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種科技活動、競賽、創新創業實踐。另外,也可以申報項目,如“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電氣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或參與教師科研、合作企業的實際項目研究。學生在參與學科競賽、科技活動、項目研究時,鼓勵學生跨學科、年級、專業組成創新科研團隊,一般是3~5人組成,由學生自行立項申請,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查閱文獻、選題、開題、調研、收集分析資料、創新設計、申請專利、、形成總結報告等任務,相互之間揚長避短、同心協力進行科研創新。通過以上措施,近五年,學生多人次獲得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智能汽車競賽等獎項,成績名列湖南省高校前茅。學生申請專利多項,獲得授權專利7項,其中第一發明人獲得2項,申請獲得“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5項。
2結束語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構建了更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素質、科學素質、工程素質、團隊素質和創新、創造、創業“三創”能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創新熱情.
參考文獻
[1]鞏佳偉.理工科院校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研究[J].北方經貿,2014(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