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技術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醫療保健需求日益增長,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中新技術和新設備引進和應用活躍。這些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提高了醫療服務技術水平,為群眾提供了較好的醫療保健,促進了群眾的身體健康。為規范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衛生部于2009年3月頒布了《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辦法》頒布后上海市也出臺了《關于貫徹實施衛生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若干意見》,公布了上海市首批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對醫療技術實施準入管理。本文主要對閔行區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應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和討論。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閔行區開展第一、二、三類醫療技術的醫療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衛生監督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第一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醫療機構通過常規管理在臨床應用中能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術;第二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者風險較高,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以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第三類醫療技術是指涉及重大倫理問題或高風險,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加以嚴格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
1.2 調查方法 制定統一的調查表,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進行現況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醫療機構基本情況、醫療技術許可和應用、醫療技術負責人和醫師情況等。擬定訪談提綱,對醫療機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衛生監督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小組訪談。
1.3 數據統計分析 調查表統一編號,采用Epidata 3.1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1.5建立數據庫進行分析,對定性資料通過閱讀現場記錄、聽錄音轉變成文本進行處理。
設計者可以通過材質的粗糙與細膩、柔軟與生硬、輕柔與厚重等觸覺和視覺肌理感受進行搭配,從而使材料在服裝設計中呈現出新的藝術美感。如,著名品牌古馳的男裝注重貼合腰身,領片或口袋蓋處常常輔以天鵝絨做拼接,同時搭配絲質圍巾和領帶,使整體材料在設計中呈現出優雅大氣的美感;又如,著名品牌克里斯汀•迪奧也常常將幾種材質進行搭配,從而使其服裝設計呈現出一種獨特性。此外,材料的裝飾表現對于提高服裝的藝術表現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裝飾主要是指將各種技法應用到材料上,這些技法有手印、蠟染、手繪、鏤空噴繪等,從而使得同樣的材料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效果。如,法國服裝品牌因為使用的材料大都是棉麻面料,但通過對材料的二次設計,大量運用鏤空、印染、抽絲、鑲鉆、刺繡以及編織、褶皺、疊加、折疊等手法,使材料呈現出新的獨特面貌和風格,既保持了棉麻穿著舒適的特點,又使得材料看上去沒有皺皺巴巴的感覺,相反顯得非常輕盈時尚。
二、材料在服裝設計中藝術表現需要注意的問題
1.高度重視工藝表現
工藝表現是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一個重點,直接關系到材料整體風格的形成。工藝表現是指在對材料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技巧和技能。其形式十分多樣,抽絲、爛花、鏤空、洗磨、拼接等都是基本的工藝表現。由于材料種類多樣,質地表現各異,因此工藝手法也多種多樣。此外,由于地域的原因,即使是相同的工藝表現,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有各自的地域色彩滲透其中,從而使得相同材料體現出不一樣的藝術特色。如,我國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都有蠟染的工藝,但實際操作的不同導致最終展現的藝術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
2.及時更新設計觀念
設計觀念同表現手法一樣,都是服裝設計的關鍵。服裝設計是一門藝術,追求創新、不走尋常路才是其生命力不斷彰顯的標準。為此,設計者一定要加強對材料的設計構思,通過及時更新設計觀念,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如,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在設計時及時捕捉材質的肌理特點,充分運用面料特點設計褶皺肌理,從而將材質的特點徹底釋放出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3.對傳統材料重新設計再造
傳統材料由于使用時間久、使用范圍廣,大多已經在人們的印象中形成了固定的藝術感受,要想使傳統材料的服裝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美感,就需要對傳統材料進行新的藝術設計。如,將現代藝術中的變形、夸張和抽象等藝術概念運用到服裝設計中,通過改變傳統面料的底紋顏色、圖案等方式,打破人們固有的認識局限,從而使其產生新的藝術表現力。
三、結語
我是來自山東省新泰市的患者,今年25歲。最近1年多來,我經常出現全身無力、出虛汗、頭暈等癥狀,有時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我在我們當地醫院查了半年多,看了很多醫生,都查不出我得的是什么病。其中有一位醫生甚至懷疑我得的是癔病,認為我的各種癥狀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真是讓我哭笑不得。父母以為我得了什么不治之癥,十分的著急。今年年初,父母帶我來到上海瑞金醫院,當時接待我們的是該醫院內分泌科的主任醫師王曙。王醫生在了解了我的病情之后,微笑著對我說:“別害怕,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很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然后,他讓我做了血清TT3、TT4等檢查,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母親在得知我得的不是絕癥之后,高興得哭了。王醫生給我開了一些藥,并詳細地指導我如何服用。回家后,我按照王醫生的囑咐堅持服藥,現在病情控制得很好,各種不適的癥狀再也沒有出現。我在那么多家醫院都沒有得到確診的疾病,在王醫生那里很快就得到確診并被治愈了,這讓我對王醫生的醫術佩服得五體投地。有像王醫生這樣醫術高超的大夫,真是我們患者之福啊!
山東新泰 王昊
(二)
【摘要】
目的:評估翼狀胬肉切除術后90Sr β射線敷貼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翼狀胬肉復發的相關因素。方法:200605/200809翼狀胬肉患者79名93眼行切除術后90Sr β射線敷貼治療。計算翼狀胬肉復發率,同時比較男性與女性,年齡<40歲與≥40歲,原發性及復發性翼狀胬肉在治療后的復發率。結果:翼狀胬肉復發7眼。<40歲及既往手術或其他治療后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復發率較高。翼狀胬肉術后90Sr β射線敷貼治療后并發癥少見,包括輕微的結膜炎、術后疼痛、畏光、流淚等,但未發現嚴重的長期并發癥,特別是無鞏膜壞死及放射性白內障的發生。結論:翼狀胬肉術后90Sr β射線敷貼治療安全、有效,能降低翼狀胬肉的復發率,且無嚴重并發癥出現。年齡及復發性翼狀胬肉可能影響治療結果。
【關鍵詞】 90Sr β射線敷貼治療;翼狀胬肉;復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terygium and analyze the recurrencerelated factors.METHODS: Between May 2006 and September 2008, seventynine patients with 93 pterygium eyes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After doing bare sclera technique of pterygium excision,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was carried out. A total dose of 2400 cGy dose was used in three fractions (800 cGy, each time, one week apart). At the cut off time (three month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young (
RESULTS: Recurrence of the pterygium treated with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was observed in 7 of 93 (7.5%) cases. Recurrence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younger age (
KEYWORDS: 90Sr βirradiation; pterygium; recurrence
INTRODUCTION
A pterygium is a fleshy, wingshaped conjunctival encroachment onto the cornea, usually on the nasal side,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It is thought to be an irritative phenomenon due to ultraviolet light, drying and windy environments, since it is common in persons who spend much of their time "out of doors" in sunny, dusty or sandy, windblown surroundings. If the pterygium is encroaching on the pupillary area, it should be removed surgically along with a small portion of superficial clear cornea beyond the area of encroachment. But this lesion can relapse after surgery. At present, there are various surgical methods for its removal[1], but very few clinical guidelines are available on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primary or recurrent pterygium. Studies had reported tha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re former surgery on the pterygium, especially in younger age, unprotected exposure to sunlight, and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2]. As bare sclera excision technique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a range from 32% to 88%[3,4],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juvant postsurgical treatment measures like radiotherapy [5] or mitomycin C[6] is highly effective to reduce recurrence rates. In our study, bare sclera excision technique and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was used in treatment of pterygium. This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pterygium removal. Another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recurrencerelated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and previous surgical treat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May 2006 to September 2008, seventynine patients (41 male and 38 female) with 93 pterygium were recruited. The mean age was 47.9 years (ranged from 25 to 79 year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15 months (ranged from 3 to 28 months). The analysis was restricted to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3 fractions of 800 cGy βirradiation with a total dose of 2400 cGy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a period of at least 3 months. Patients who hadnt finished all fractions or had received other adjuvant therapy were excluded from the analysis. The ope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local anesthesia. After instilla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 benoxil(oxybuprocaine hydrochloride), a 1∶1 mixture of 20g/L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with 7.5g/L 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 was injected subconjunctivally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conjunctiva from the underlying fibrovascular tissue. Then the pterygium was separated from the corneal limbus by blunt dissection with use of an iris spatula. The head and neck of the pterygium invading the cornea were removed with a surgical blade, while the body and base of the pterygium were dissected with conjunctival scissors. The wound bed was scraped to clean cornea and sclera, then bleeding vessels were cauterised. The conjunctiva edge was rolled inward and sutured with 100 monofilament nylon to the sclera leaving a bare area.
Methods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was performed after surgery. A single dose of 800 cGy was used each time, one week apart, up to a total dose of 2400 cGy.The procedure was as follows: after the patient got a local anesthesia with benoxil, the lids were separated with speculum. In order to prevent an eye movement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 was asked to fix a point on the wall using the unoperated eye. The affected area, including the fleshy conjunctival part, was covered with the 90Sr applicator. During the treatment, we should pay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limbus thickness. The treatment process should be precisely timed. Postoperatively, we administered topical steroid and antibiotic drops 3 times a day from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up to 7 days. Sutures were removed around 7 days later. The definition of pterygium recurrence varies among studies. Most ophthalmologists define pterygium recurrence as corneal recurrence, which includes regrowth of fibrovascular pterygiumlike tissue crossing the limbus onto the cornea, fibrovascular recurrence attaining the same degree of corneal encroachment as the original lesion, or regrowth exceeding 1mm onto the cornea[1]. We use the criterion that regrowth exceeding 1mm onto the cornea to determine the recurrence of pterygium.
Statistical Analysis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SPSS 17.0. Comparisons of recurrance rate between groups were made useing Chisquare test.P
RESULTS
Out of 93 pterygium operated, a total of 7 (7.5%) recurrences were observed.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recurrence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gender, age and therapy history. 41 patients (48 pterygium) were men and 38 patients(45 pterygium) were women. The patients mean age was 47.9±14.7 years, 45 patients (53 pterygium) were more than 40 years old and the rest 34 patients (40 pterygium) were less than 40 years old. In 64 patients (74 eyes) the pterygium was primary; in the remaining 15 patients (19 eyes) there was history of surgical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0.485); the gender did not affect recurrence rate.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younger age group (6/40 vs 1/53,P=0.048) and in the recurrence lesions group (4/19 vs 3/74,P=0.044) that had previously been treated by surgery.
Sid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were modest during the period of followup. A few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local pain, conjunctivitis, photophobia or an increase in tear flow. None of the patients showed severe side effects related to 90Sr βirradiation viz scleral necrosis and radiation cataract.
DISCUSSION
The treatment of pterygium is still quite controversial, with various treatments being advocated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e various treatments for pterygium aim at reducing recurrence of the lesion. Bare sclera technique excision of a pterygium without adjuvant treatment has an unacceptably 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therefore should not be used. Bunching of conjunctiva and formation of parallel loops of vessels at the limbus usually denotes a conjunctival recurrence. Recent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pterygium was not just a degenerative lesion, but could be a result of uncontrolled cell proliferation [7,8]. Radiation prevents th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and further angiogenesis, thus reducing its recurrence[9]. In the early of 1970s, it is reported that radi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corneal wound healing, with prominent effect on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human tenons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up to a plateau at exposures of 1000cGy [10]. In the treatment of pterygium, initially a high dose of βirradiation was applied without surgical excision, the aim being to induce regression of the lesion. Administration of βirradiation after surgery, particularly for recurrent pterygium, was widely adopted, with subsequent reports indicating a low recurrence r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postoperative βirradiation of 3 weekly 800cGy fractions reduces the likelihood for pterygium recurrence. When the βirradiation is fractionated, satisfactory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ith low morbidity. Smith et al [5] reported a very satisfactory result with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βirradiation of 2500cGy in 5 fractions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Isohashi
et al[11] showed recurrence of the pterygium after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to be 7.7% (97 of 1253 cases). Mourits et al[12] compared longterm effect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terygium treated with bare sclera excision technique followed by 90Sr βirradiation or by sham irradiation. They reported the usage of 2500cGy singledose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lasting results that reduces the risk of primary pterygium recurrence and very few complications. Doses administered varied considerably in different studies. Typical doses have been of the order of 20006000cGy [13], frequently given in fractions. Kal et al[14] demonstrated for pterygium recurrence after bare sclera surgery and 90Sr βirradiation, 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of about 3000cGy seems to be sufficient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to less than 10%. We chosen 2400cGy in 3 fractions in order to get expected result and minimize the side effects.
There are some safety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when using postoperative 90Sr βirradiation. First of all, the eyeball should be fixed during the radiotherapy. Eye fix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cleral necrosis. The second safety issue is that the cornea should be protected, when the affected area is covered with the 90Sr applicator. Third, the dosage of 90Sr βirradi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should be precise.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patient should be examined everyday carefully for 10 days in order to avoid occurrence of serious side effects. If the patient has feeling of pain or chemosis, we should be extremely cautious to carry out the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we also analyze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local recurrence of the pterygium, after surgery and 90Sr βirradiation. The reason for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pterygium in younger patients (
參考文獻
1 Ang LP, Chua JL, Tan DT. Current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 pterygium treatment.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7;18(4):308313
2 Anduze AL, Merritt JC. Pterygium: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Virgin Islands. Ann Ophthalmol 1985;17(1):9295
3 Chen PP, Ariyasu RG, Kaza V.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mitomycin C and conjunctival autograft after excision of primary pterygium. Am J Ophthalmol 1995;120(2):151160
4 Panda A, Das GK, Tuli SW, Kumar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raoperative mitomycin C in surgery for pterygium. Am J Ophthalmol 1998;125(1):5963
5 Smith RA, Dzugan SA, Kosko P. Postoperative beta irradiation for control of pterygium. J Miss State Med Assoc 2001;42(6):167169
6 Raiskup F, Solomon A, Landau D, Ilsar M, FruchtPery J. Mitomycin C for pterygium: long term evaluation. Br J Ophthalmol 2004; 88(11):14251428
7 Reisman D, McFadden JW, Lu G.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nd p53 expression in pterygium. Cancer Lett 2004;206(1):7783
8 Tan DT, Tang WY, Liu YP, Goh HS, Smith DR. Apoptosis and apoptosis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normal conjunctiva and pterygium.
Br J Ophthalmol 2000;84(2):212216
9 Pajic B, Greiner RH. Long term results of nonsurgical, exclusive strontium/yttrium90 betairradiation of pterygia. Radiother Oncol 2005;74(1):2529
10 Constable PH, Crowston JG, Occleston NL, Cordeiro MF, Khaw PT. Long term growth arrest of human Tenons fibroblasts following single applications of beta radiation. Br J Ophthalmol 1998;82(4):448452
11 Isohashi F, Inoue T, Xing S, Eren CB,Ozeki S, Inoue T. 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for pterygium: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53 patients from the Osaka university hospital. Strahlenther Onkol 2006;182(8):437442
12 Mourits MP, Wyrdeman HK, JurgenliemkSchulz IM, Bidlot E. Favorable longterm results of primary pterygium removal by bare sclera extirpation followed by a single 90Strontium application. Eur J Ophthalmol 2008;18(3):327331
13 Kirwan JF, Constable PH, Murdoch1 IE, Khaw PT. Beta irradiation: new uses for an old treatment: a review. Eye 2003;17(2):207215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從我院圖書館閱覽室的目前狀況、存在問題、解決措施等幾方面闡述了獨立學院圖書館閱覽室的發展情況及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 獨立學院;圖書館閱覽室;現狀與措施
作者簡介:張文高(1974—),男,山東冠縣人,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管理員。
高校圖書館是重要的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閱覽室是學生學習、查閱文獻信息的主要場所之一。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高校成立了其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校因學生人數激增而帶來的校區壓力,同時其快速發展也給自身帶了各種問題,如:“圖書館的建設規模遠遠跟不上學生增加人數”等問題,下面結合我院圖書館閱覽室的實際情況作以簡要闡述。
1目前狀況
我院成立于2002年,屬于年輕的學校,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學院各項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但唯獨未能建設圖書館大樓,開始學院條件不具備,等條件成熟后,城建又不批示了,所以,到目前為止圖書館樓遲遲未能動工。學院領導為了解決學生閱覽問題,從辦公樓騰空了一間會議室作為學生閱覽室臨時使用,我院閱覽室分為紙質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和過刊室三大部分,現有期刊387種,報紙37種,閱覽座位120個,屬于典型的袖珍型的閱覽室,以閱覽室目前現狀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這必然會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2存在問題
2002年我院籌建成立,當時在校生200余人,2005年學生激增到3000余人,經過幾年的發展,學院發展走上了快車道,招生人數每年遞增,現在在校生達到7000余人。在這幾年發展中,學生人數激增,學校基建規模亦日益擴大,但是圖書館的面積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上仍舊停留在當初2005年的水平上,閱覽環境與激增的學生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2.1閱覽室面積小,閱覽座位偏低
目前,我院閱覽室有閱覽座位120個,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征求意見稿》中,閱覽室座位與學生數之比為1:4,按此比例我院閱覽室座位應該達到1750余個,座位與之對應的是290余張閱覽桌,290余張閱覽桌所應占用閱覽面積大大超出了現有閱覽建筑面積,因此,在當前條件下,硬件條件的建設遠遠跟不上學生人數日益增長的需求。
2.2閱覽室學生“占位”現象嚴重
由于我院閱覽座位偏低,不能滿足來圖書館閱覽室學習的同學們的需求,尤其是考試臨近,閱覽室更是座無虛席,學生常常為座位發愁,有的學生為了保留一個來之不易的座位,經常在閱覽室的椅子或座位上放一些書籍,有的甚至拿鋼鞭鎖鎖住座位以達到長期占用的目的,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但是它反映了讀者強烈要求一個普普通通的座位的需求,隨著這種需求日益激增,各方面的矛盾亦日益顯露出來。
2.3自習室與閱覽室不分家
眾所周知,圖書館閱覽室的自習室與閱覽室是分開使用的,而我院因條件限制自習室未能與閱覽室分開,閱覽室既是自習室又是紙質期刊閱覽室,紙質期刊閱覽室的要求是學生不得帶任何書籍進入的,我院閱覽室學生是可以帶自己的書籍及學習用具到閱覽室學習及瀏覽期刊,我院閱覽室實行開架閱讀模式,方便學生自由閱讀瀏覽期刊,但由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難免出現個別期刊出現破損或丟失現象,以上這些現象均給管理與服務帶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2.4未安裝完備的門禁管理系統
由于條件限制,學院一直未配備完整的門禁管理系統,僅僅安裝了進門時學生刷卡與帶書外出時的報警裝置。為了識別學生的身份,學生進入閱覽室需要刷卡才能進入,由于未安裝門禁管理系統,有的學生不刷卡或裝作視而不見,甚至個別學生干脆直接往里闖,有的學生明理,一講就通,個別的學生需要耐心細致的做思想工作。同樣,個別學生不留意帶書外出,報警系統僅僅是警示但沒有阻攔系統,仍需要工作人員前去做工作,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2.5專業期刊不足
由于我院建院時間短,每年新增專業較多,又因圖書館閱覽室面積有限,學院有增加閱覽室專業期刊的計劃往往也因閱覽室的面積不足而擱淺,部分專業期刊的不足導致部分師生學習科研受到影響。
3解決措施
3.1修建大型閱覽室
為了解決圖書館閱覽室面積的不足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我院計劃把正在修建的教學樓的頂層作為學生的閱覽室和自習室,新建閱覽室計劃容納學生一千余人,自習室容納二千余人,將配置先進的門禁管理系統,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因學生占座所帶來的管理上的困難和壓力,給教職工做好其他服務性的工作留出更多的時間,同時也將增加職工的工作效率,為做好閱覽室管理與服務工作打好堅實的物質基礎。
3.2增加電子閱覽室
為了方便教職工查閱電子資源,我院改建了一小型倉庫,把它修建成電子閱覽室,學院又聯系校本部,從校本部購進了遠程電子資源作為資源共享,電子閱覽室的建成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生查閱電子資源的困難。
3.3增加專業性期刊
我院閱覽室現有期刊387種,報紙37種。因閱覽室面積限制,導致很多專業性期刊不能增加擴容,新建閱覽室計劃把期刊增加到700余種,同時為了讓新進期刊更具專業性,第一,我們將在購進書籍時,增加更多的學科老師作指導,力爭全面解決師生反映的專業期刊不足的問題。第二,師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專業期刊,可以通過公布于眾的采編室主任的電話及郵箱進行反映,我館將在盡快時間內解決師生的正當合理的需求。
3.4加強閱覽室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閱覽室是對外的服務性的窗口,其管理的好壞,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部門的服務水平和形象。為了加強閱覽室的管理,我們加大力度對現有職工進行培訓,邀請專家教授作報告,修訂各種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紀律約束人,建立各種學生反饋機制,實行教職工圖像上墻等等,這一系列的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教職工的日常工作行為,為做好閱覽室的管理與服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獨立學院圖書館閱覽室的發展,雖然在接受社會先進科技文化等方面有著便利的條件,但其發展仍然受到校園環境及其資金制約,這些制約條件限制著其發展速度和規模,以至于在館舍面積、藏書資源、圖書館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與其他名校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獨立學院在重視各項校園資源建設的同時,對圖書館的建設應給予更多更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譚丹丹.大學圖書館閱覽座位利用及管理優化研究[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2(4).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經濟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與醫療健康事業的融合越來月緊密,移動醫療得到了蓬勃發展并體現出深遠的發展前景。本文從移動醫療的發展現狀入手,介紹了移動醫療在國內的幾種應用形式,并在此基礎上,對移動醫療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探究,旨在促進移動醫療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移動醫療 移動互聯網 發展前景
隨著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在醫療事業中的應用不斷擴大,移動醫療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移動醫療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移動醫療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發展迅速,隨著移動醫療用戶的醫療健康服務業務的快速擴展,移動醫療的業務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從起初的簡單的信息展示逐漸向復雜的成熟型業務轉型,升級。“‘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全面實施,更是進一步促進了現代醫療事業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跨界融合,移動醫療的發展前景更是深遠。
一、移動醫療發展現狀分析
移動醫療的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其發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當前,移動醫療的應用模式主要有醫院醫生(B2B)和面向用戶與患者(B2C)兩種。B2B模式是一種醫務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應用模式,它除了包括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還能為醫務人員提供的醫學知識庫及醫學工具等。而B2C模式主要在求醫問診、遠程會診等方面應用較多,也可應用于病情的咨詢和病后隨訪等。近年來,移動醫療在國外的發展非常興旺,且發展也日趨成熟,滲透的領域不斷拓展,在急性中風、皮膚病治療方面表現出很強的優勢。隨著移動醫療應用的不斷深入,移動商業在其帶動下也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包括求醫問診、預約掛號、健康指導等方面。總的來說,移動醫療在國內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各種應用也在越來越多群體的關注中不斷拓展及深入。
二、移動醫療在國內的主要應用形式
(一)綜合服務類
綜合服務應用形式主要是指基于各種交流平臺發展起來的便捷式就醫平臺及就醫服務。其主要是通過手機應用終端,實現醫院及病患之間就醫指導與健康咨詢平臺的搭建,為客戶提供預約掛號、預約支付、就診提醒等在線智能醫療服務項目,便捷及“一站式”服務是其主要特點。綜合服務類型應用一般是由醫院機構合作開發,由于能夠為客氣提供“一站式”的移動綜合醫療服務,因此在移動醫院、醫事通方面的應用比較突出。
(二)醫患交互類
該應用是相應醫療數據庫以及醫生資源的整合應用,主要為客戶提供遠程的醫療咨詢,在家庭醫生方面的應用也比較廣,可是實現實時的醫療咨詢與隨訪服務,春雷醫生、“好大夫”等都是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應用例子。春雷醫生基于互聯網技術,通過邀請三甲醫院的主任醫生進行網上實名坐診,實現數據庫和優秀醫療資源的整合,為客戶提供移動醫療服務并收取一定的費用。而“好大夫在線平臺”,經過7年的運行和發展,患者和醫生數量都在不在增加,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一個為患者提供在線咨詢、轉診、預約加號等服務的醫患溝通平臺。
(三)信息化服務類
信息化服務類應用主要是指各種為醫務人員提供用藥查詢、醫學文獻查詢等幫助的信息數據庫及網站。比如丁香園用藥助手,就非常便于人員進行藥品說明書、用藥指南等查詢;而杏樹林網站推出的“醫學文獻”“醫口袋”“病歷夾”等APP也主要是為醫務人員服務,倡導通過手機應用,進行查房方式的變革,實現移動查房方式的轉型。
三、移動醫療發展前景探究
(一)移動醫療用領域的拓寬
隨著移動醫療在醫療事業中優勢的不斷凸顯,移動醫療的應用也在不斷的擴展和深入,其應用不僅包括常見的病情監控、醫學咨詢、遠程問診等,還涉及電子病例查詢、用藥指導、醫護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等領域,并且應用的領域還在迅速的擴展中。而隨著社會經濟及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移動醫療的服務重心也在不斷變化,逐漸從之前的患者疾病治療向大眾健康保健知識的普及與預防轉變,因此,根據不同類型的用戶定制醫療服務,將是移動醫療發展的一個潮流。
(二)運營技術的突破與創新
由于移動醫療是基于互聯網、信息等技術進行的一場醫療模式的變革,因此,運營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對移動醫療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說隨著移動醫療應用的不斷深入,其應用技術及模式也逐漸成熟,但是畢竟是一門新興的產業,在技術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對醫療傳感器、采集儀等設備的改進等,以及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技術的提高,對移動醫療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因此,應該不斷加強移動醫療相關支撐技術的突破與創新,促進移動醫療向更深入發展。
總而言之,移動醫療在醫療事業中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其優勢也在不斷的得到凸顯,發展情景非常廣闊。因此,應該對移動醫療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推廣應用,讓其在醫療事業中優勢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促進醫療服務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斌冠,龍玲.“互聯網+”背景下的移動醫療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廣西醫學,2015(9).
關鍵詞:老齡化 醫療旅游市場 發展現狀及問題
中圖分類號:D66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66-02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單純的觀光、休閑、娛樂等旅游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旅游項目逐漸向多樣化、復雜化發展。伴隨著當今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醫療水平及醫療質量,從而引發大量有醫療需求的人加入醫療旅游大軍,引發醫療旅游熱潮。同時,老齡化人群增多,人們對健康、養生、療養的關注度逐漸提升,以健康為旅游動機的旅游產品也將成為旅游行業轉型的新寵。因此,本文在老齡化這個當今熱點問題下,研究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開發現狀及問題具有深遠意義。
一、醫療旅游概念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醫療旅游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是以康健為動機,由醫療保健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最早期從歐美等醫療條件好的發達國家興起,在我國老齡化日益嚴重,旅游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醫療旅游在我國也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帶動區域旅游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二、山東省開發醫療旅游的條件
(一)區位優勢
山東省地處東部沿海,臨近天津、北京,連接江蘇、上海,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要地。從旅游業的眼光來看,山東省三面環海,地處環渤海旅游圈,與韓國、日本等國聯系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二)旅游資源豐富
山東省旅游資源豐富,以“一山一水一圣人”和“黃金海岸”兩條主題旅游線路貫穿了眾多旅游景區(點),有“三孔”“東岳泰山”等世界級知名的旅游資源,有國家級資源百余處,吸引了省內外甚至是國內外大批旅游者。山東省的濟南、泰安、曲阜、青島等城市都是國家旅游城市,除了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還有較為先進的旅游服務設施,能夠符合醫療服務需要。同時,符合療養和有醫療作用的山岳、溫泉、海濱等旅游資源在山東省覆蓋面較大,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旅游基礎設施,可以開展醫療旅游活動。
(三)醫療技術有保障
山東省是中藥材資源的主產地,境內有許多珍貴的中草藥植物,豐富的藥材奠定了開展醫療旅游的物質基礎;山東共有醫院1490家,其中三甲及以上醫院83所,中醫院11所。醫療技術發達,擁有高端技術人才和醫療設備,有國內知名專科專家。山東省立醫院、齊魯醫院、山東省中醫院在中醫醫療方面各有所長,在國內傳統中醫治療中對慢性疾病、保健滋養等方面,山東省的中醫技術也略有成果,能夠滿足醫療旅游者就醫的技術水平。
山東省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道家學說在此地也大有發展,儒家道家有很多典籍學說記載了修身養性的方法和內容,能夠為游客提供療養修身項目,提供療養基地。
(四)交通和接待條件滿足需求
山東省交通便利,水陸空連接的網絡交通線給醫療旅游創造了可行條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285多公里,居全國首位;公路、鐵路、水運旅客運載量達到20億人次。國內外航空運輸線路245條,方便出行。同時,山東省旅游接待能力也是發展醫療旅游的優勢條件,省內旅行社居國內首位,星級酒店904家居全國第三位,強大而又良好的接待能力,能夠滿足接待醫療旅游游客的需求。
(五)老齡化的客源市場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老年人人數最多的國家。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就達到1.67億,此后我國老齡化趨勢嚴重,每年以100萬老年人人口速度增長。2010年老齡化增長數量達到800萬,預計5年內,老年人人口將突破2億。中國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但老年人人口數量的增多也為開發醫療旅游提供了廣闊的客源市場。
三、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開發的現狀
2014年12月,山東省政府下發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發【2014】31號文件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發揮山東省醫療保健資源優勢,開發特色醫療、保健、療養、美容等旅游與醫療項目,建設融合儒家道家文化的保健旅游場所,培養中醫藥健康療養基地,開展儒家修學、保健養生等內容的旅游活動。
近年來,山東各地都在推進旅游行業升級和改革,積極開展醫療旅游市場,原黃金海岸旅游路線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了以青島為中心的多個海濱城市組合的旅游模式,為海濱療養保健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泰山、臨沂、聊城開展溫泉養生旅游有聲有色,曲阜及濰坊等地開展民俗文化修生養性的旅游活動。
雖然山東各地醫療旅游活動有所開展,但是山東醫療旅游起步較晚,相對于我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醫療技術和醫療旅游的條件還不是很完善,發展醫療旅游也僅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規模較小,旅游市場沒有形成,僅是局限性的保健而已,具有地方醫療特色的旅游資源尚未開發或者未充分開發,不能滿足醫療旅游者個性化需求。
四、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山東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門多次強調促進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發展醫療旅游,但并沒有具體行而有效的方針政策。醫療旅游這種新型產業是以兩者融合的角度出現的,涉及部門、領域就比較復雜,兩者融合起來,缺少管理部門來監督,缺少醫療旅游行業規范及準入標準,也沒有完全搭建好醫療業和旅游業協調合作的平臺,缺少對醫療旅游行業發展的資金支持。
(二)“醫”與“游”的結合不夠
醫療旅游是“醫”與“游”結合的新型旅游模式,是為了旅游行業改革而進行的產品升級,醫療旅游要達到“醫”與“游”一加一大于或者至少等于二的效果。但目前,我省開發的醫療旅游,“醫”和“游”層面不統一,產業鏈短,輻射面較窄且平行分離,兩者沒有很好的融合,看到“醫”沒有明顯的“游”或者“游”中“醫”的層面僅局限于養生休閑,開發路徑過于狹窄。
(三)醫療標準和技術相對較低
山東省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有規模、有影響的醫
療機構不足,能開展高端醫療服務的機構更是有限,缺乏有特色和競爭力的診療項目。省內開展的醫療旅游多以中醫療養、修身養性為主,缺少高端醫療服務及技術。JCI是世界公認的醫療最高標準,我國有15家醫療機構通過了認證。目前,山東省醫院沒有一家進行國際JCI認證,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低,技術和水平有局限。
(四)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的缺乏
醫療旅游除了需要一定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支撐以外,還需要具有醫療和旅游兩種技能的人員進行導游服務。目前,山東省沒有一家醫療旅游機構來專門從事醫療旅游接待服務,大多數旅游機構還主要從事老的旅游方式進行宣傳,缺乏醫療旅游信息平臺及推廣橋梁。
(五)醫療旅游隊伍薄弱
介于醫療旅游的特殊性,其對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既需要有良好的導游能力,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醫療基礎知識。目前,我省大多旅游從業人員學歷及專業水平相對較低,更沒有專門的人員機構來培養隊伍的醫療知識,欠缺業務知識和素養的從業人員隊伍基本上沒法與旅游者在療養或者醫療方面進行溝通和交流,醫療旅游隊伍的薄弱是山東省發展醫療旅游的瓶頸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浩,魏衛.醫療旅游的興起與發展[J].旅游縱覽,2011,07.
浙江省醫療器械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 醫療器械是基本醫療機構的必備硬件設備,直接象征此醫療機構的醫療和技術水平,不僅關系到所在地方群眾的身體診療狀況和社會效益,而且直接影響醫療機構的經濟效益。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仍占有范圍較廣闊的市場,并且從長期方向看存在良好市場前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逐漸擴大和拓展,其水平逐漸趨向先進化,并且與國際水平接軌。但是市場模式發展和形成過程中,必然出現相關不足和問題,本文主要以浙江醫療器械市場為代表,分析我國整體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情況以及其市場狀況。
[
關鍵詞 ] 醫療器械;市場;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b)-0192-02
醫療器械是所有醫療機構的診療必備方法,并且隨著診療要求的日益增高,而不斷更新和發展,我國醫療器械的生產水平也逐漸從單純模仿發展至主動創新,增加醫療器械的先進程度。我國醫療器械的生產以及銷售模式向發達國家跟蹤借鑒,并且根據我國基本情況而演變成為適合中國市場的發展模式,產品品種豐富多樣,形成多個聚集區,其中浙江市場為聚集之一[1]。為進一步推進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拓寬市場前景,應不斷分析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現狀,了解其市場狀況,不應忽視醫療器械產業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本文以浙江醫療器械市場為代表,分析我國整體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情況以及其市場狀況,報道如下。
1 醫療器械產業介紹和重要意義
醫療器械所涉及范圍和理解各國之間存有一定差異,普遍認為其是一種工業產品群,由各型產品聚合成醫療器械產業。醫療器械具有多種特點,多設立在衛生機構用于醫療保健活動,其產品類型復雜,所涉及技術范圍較廣,對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響,通過自身作用對人體達到一定預期效果或者輔助效果。我國醫療器械的生產以醫用電子工業、機電工業、精密儀器工業、材料工業等幾個部分組成。
醫療器械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支柱,致使醫療器械產業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體現在其對衛生產業的經濟效益上,最重要的是體現在對人類貢獻的社會效益方面。醫療器械重要性存在于多種方面,如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能夠從分子生物學方向、生化物理或者化學角度微觀分析病因,從根本機理角度診斷和治療疾病。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器械輔助作用下,提升工作效率和準確率,增加一定工作時間內的診療病人數量,增加衛生機構的經濟效益。醫務工作者對醫療器械產生依賴性是必然趨勢。為突出醫療器械在醫療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浙江衛生部門綜合醫院平均每病床占用專用設備金額進行評估和整合,2010年平均34589元,比2009年增加25.3%[2]。同時,對浙江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行調查,近10年死亡率明顯降低,市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均與醫療器械有一定關系。
2 浙江市場醫療器械產業現狀
2.1 現狀分析
浙江市場醫療器械產業從歷年發展形勢看,主要經歷三個階段,從無到有,再從小型發展擴大,最終發展成為產業,培育多家骨干企業。浙江市場也逐漸發展為重點生產區域。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逐漸擴大,其構成包括原系統的公有制企業、鄉鎮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本省的科研等從業人員逐漸擴大,每年開發新產品數量遞增。目前,已有上萬個規格的醫療器械產品,并且已經開始更新換代,生產一大批高科技品種,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逐年增加。
根據作者調查,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92家,其中有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5家,無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51家,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19家,職工總人數26000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00多人。第二類企業602家,第三類企業224家,共826家,職工總數為49000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500多人,其中杭州和寧波合計510家,占全省企業數的61.7%。
目前,全省第二、三類企業涉及的產品品種主要集中在口腔科材料、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醫用高分子材料制品、醫用光學內窺鏡設備、手術室和急救室設備、病房護理設備、臨床檢驗分析儀器及體外診斷試劑等七大類產品。其中有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401家,無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433家,體外診斷試劑企業85家。
經調查和分析,浙江市場醫療器械市場存有一定特點,浙江市場醫療器械產業存在多層次化,主要受醫療機構層次化影響,從省市區醫院到地方療養院,各層次衛生機構醫療水平不同,造成其所需醫療器械水平不同,形成多種層次和檔次。醫療器械市場中以醫院,尤其省市級醫院對醫療器械的需求最全面,多需求高檔診斷治療器械,不過此類醫院所占比例較小。因此,不同檔次的醫療器械所涉及的醫療機構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決定醫療器械市場的層次化。再者,經現狀分析,由于醫療器械工業基礎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整體水平較薄弱,因此常規醫療器械,尤其中低檔次醫療器械占醫療器械大部分比例,可達90%以上[3]。但是其整體結構存在一定合理性,因為現有手術器械較齊全,基本能夠滿足和符合手術操作需求,即使精密器械的生產水平較低,但是臨床所需要的診治器械以及保健器械基本均有生產,并且逐漸依據臨床患者需求得到更新換代。但是為滿足醫療器械市場動態平衡變化,應不斷擴大和調整整體結構,使其更符合醫院裝備標準和需求。
對浙江市場醫療器械市場進行分析,還存在的一種現狀,表現在生產集中化較弱,程度較低。首先對于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勉強滿足相關需求。其次,如MRI等醫療器械生產家較少,多需從國外進口,市場份額較少。為將省內醫療器械工業發展擴大,浙江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以及政府對其在醫療器械開發方面抓緊培育,不斷促進醫療器械設備銷售收入,推進全國醫療器械整體水平。因此,應充分發揮醫療器械設備發展潛力,將其推進高速發展階段。
2.2 存在問題
醫療器械設備發展同時,仍然存有多種不足,影響醫療器械市場發展和正常運轉,主要因素體現在:①醫療器械設備技術水平較差和產業結構不合理 醫療器械設備,尤其是精密儀器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綜合多種技術含量,復雜和綜合化。不僅浙江產業,甚至全國水平均較低,器械生產水平較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有將近20年差距。產業結構中,以低水平基礎器械為主,占據主要市場,并且存有明顯重復化,缺乏創新等設計,使市場整體水平發生滯留[4]。過度依賴進口產品也是器械市場結構中的顯著現狀和問題,據2007年調查研究中心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專項調查顯示,約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CT市場、80%的中高檔檢測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所占據。國外醫療器械市場過度瓜分沿海浙江等城市器械市場。國產率較低,難于發展,而醫療機構采用進口機器,也加重了患者看病負擔,增加看病難、看病貴的發生可能性,對多方面造成不良影響。②人才不足 醫療器械產業和生產機構中缺乏創新性人才,致使企業處于仿制和改進水平,不能進一步滿足和符合市場需求。由上可知,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392家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其中351家無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5家有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9家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職工總人數可達26000人多,而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僅有3500多人。第二類企業602家,第三類企業224家,共826家,職工總數為可達49000多人,而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僅占8500多人,由此,國內對于醫療器械設計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尚不能完全滿足,主要受教育體系以及人才培育體系的整體影響,因此缺乏相關專業性人才,并且造成人才流失。③資金短缺 醫療器械的研發,尤其是精密度較高器械的研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由于醫療器械市場上大多數被國外品牌所占據,而一臺進口CT的價格從200萬元至數千萬元不等,價格昂貴,由此資金不足可明顯增加器械開發難度,使生產水平出現滯留狀況。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12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為1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4.56%。其中31個品種進口額達到億美元規模,但是由于市場結構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企業本身資金投入能力有限,資金需求的長期持續性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但是銀行等地方獲取資金存在一定困難,增加了投資風險,加重醫療器械研制開發的困難性。另外,缺乏力度較強的監督的法律也是影響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3 市場狀況以及發展前景
經2010年對中國浙江醫療器械市場容量進行調查,容量水平達1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但是其與藥品比例仍然較小,因此,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空間和前景具有廣闊的范疇。醫療器械的需求水平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而不斷擴大,人工關節、血管支架、牙種植體年需求量逐漸增大,現存的醫療器械生產水平尚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國家政府加大關注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力度,實施相關政策, 2006年和2007年分別出臺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生物產業發展 “十一五” 規劃》[5],將重點領域設在群眾健康方面,將攻克大型醫療器械, 推進自主創新水平,加快和促進新型企業發展。到近三年的《“十二五” 科技發展規劃》中,已經將多種高端醫療設備研究化為醫療設備領域重點開發對象,為中高端產品的研制打下一定后備力量,培育多家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骨干企業,扶持相關企業的開展。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醫療器械產業逐漸受到國家重視,并且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領域。
為支持醫藥衛生事業,政府在資金方面加大投入,降低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難度。但從浙江省內相關資金投入分析,2011年省內醫療衛生支出較2006年增加23%,已經達到100多億。并且為相應國內新醫改實施,醫療體系在省內廣泛增加,衛生體系得到全面覆蓋,增加地方醫療機構中醫療器械的需求量[6]。以上政策均使醫療器械產業存在良好的發展前景,從而增加吸引力度,吸引投資企業的加入和聯盟,促進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至2011年,單純浙江醫療器械市場中,醫療器械行業融資案例數新增4例,投資機構加大對醫療器械投資的興趣,一定程度上解決醫療器械產業資金問題,加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步伐[7-8]。
政府提倡的醫療改革增大了政府對醫藥衛生事業的支持,很大程度上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提供一定機遇。使衛生事業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要求愈加嚴格。為規范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技術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裝備水平 ,應大力引進優秀創新型人才,擴大醫療器械企業規模,形成良性循環,以自主創新為原則,打造新型化醫療器械產業,提升整體研發水平,避免低水平器械的大量重復化,增加中高端器械的研發力量,降低高端器械的進口數量,從整體增加我國醫療器械的國際競爭水平和力度。
[
參考文獻]
[1] 楊涵,王曉煒,劉洪偉,等. 從深圳市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情況看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監管[J].中國藥業, 2012,21(2):7-8.
[2] 李軍.提高陜西省醫療器械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J].中國藥業, 2010,19(4):9-10.
[3] 曾蓓.關于生物醫學工程與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分析[J].醫學信息, 2013,(11):542-544.
[4] 歐陽昭連,池慧,楊國忠 . 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力專利因素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0,16(2):34-35.
[5] 吳酈媛.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現狀探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1):45-46.
[6] 李玉衡.醫療器械產業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原國家醫療器械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吳祈耀教授談醫療器械產業現狀與未來[J]. 首都醫藥, 2010,(17):365-366.
[7] 余元駿 .國產醫療器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3,(10):145-146.
關鍵詞:大數據;云計算;護理會診;護理診斷
1前言
傳統的醫療護理會診系統采用點對點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病人排隊看病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例子也常見,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護理手段和設備不斷進步,從而能夠將醫生和護士從繁重瑣碎的勞動中部分地解脫出來,能夠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用于關注病人、提高自身和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實現患者完全滿意。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大數據的護理會診信息系統,采用通信與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同醫療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網絡"、"無線技術"、"信息安全"、"云"和"大數據"[1]等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服務于疾病治療和遠程護理會診和診斷,為醫院、衛生管理部門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實現醫院可靠、安全、簡化的運營來減少醫療差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
2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發展現狀
2008年,衛生部啟動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2]。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科技、文化和國際合作等支撐體系必不可少。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部分大型醫院紛紛引進先進的醫療管理設備,建立遠程醫療系統和完善HIS等信息化系統,不斷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隨著醫學新業務的不斷開展,綜合性醫院分科越來越細,對護理質量、護理經驗、護理效果和先進儀器設備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科室間和科室內的護理技術協作,最大限度的發揮護理人員集體智慧等問題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國內護理會診信息系統更多的是以醫院自身為單位,很難做到醫院間的護理信息資源的共享[3-5]。
在國外,醫療機構更注重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2010年,美國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在《規劃數字化的未來》中建議,"聯邦政府的每一個機構和部門,都需要制定一個應對'大數據'的戰略"。2012年,奧巴馬政府頒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并改善醫療領域研究。截至2014年2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亞馬遜網絡服務中心已經積累了數以百萬億字節的人類遺傳變異數據,研究人員因此能獲得和分析巨量數據。并且美國諸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商用大數據時代的新型醫療系統,例如美國個人健康管理移動醫療公司WellDoc研發的基于手機APP和云端大數據收集的糖尿病管理平臺。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會產生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這些平臺可以成為寶貴的數據來源。
2011年,韓國總統國家ICT戰略委員會了"大數據倡議",發展大數據基礎設施和技術。并且,,韓國生物信息中心計劃開發國家DNA管理系統,該系統將集成大量的DNA和患者醫療信息,為個人提供個性定制化的診斷和治療。
2013年6月,日本安倍內閣第二次公布了新IT戰略[13],"創建最尖端IT國家宣言"。這篇"宣言"計劃在2018年財政年度之前,在全國普遍建立醫療信息聯網體制,以便使醫療和護理以及局面生活支援服務等機構共有醫療信息。同時,日本富山大學附屬醫院,通過解析醫療大數據,大大提了高日常工作效率。
3大數據護理會診信息系統架構和功能
"大數據"在醫藥和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雖然數據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但如何盤活這些數據資產,使其為國家治理、企業決策乃至個人生活服務,是大數據的核心議題。
本文構建的基于大數據的護理會診信息系統主要包含三個層面,平臺層、服務層和用戶層。其中最底層是平臺層,可以提供數據中心、網絡、通訊、終端,安全與運維的解決方案。中間的是服務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診斷和雙向轉診等服務,在電子健康檔案庫的基礎上,提供報表的服務。用戶層是具體操體和享受這些服務的人士和機構,可以分類為老百姓、醫療機構、衛生管理機構、醫療企業。此信息系統從終端到平臺、從功能到服務可以滿足政府和醫院完全不同的需求。
會診服務分為,在線會診與離線式會診兩種方式。其中,在線會診是實時的,專家、醫生、患者可以在線進行高清流暢的互動交流。對于遠程專家來說,直接面對面的給患者看病,達到了親臨患者所在醫院現場所取得的診療效果。
離線會診,醫生提交問題和醫療記錄。咨詢專家在空閑時間瀏覽醫療記錄,并提供報告,醫生查詢反饋的結果。
診斷服務,包括:遠程影像診斷和遠程病理診斷。①遠程影像診斷。通過影像資料的獲取,支持會診專家在任意位置通過互聯網安全認證后,進行遠程影像會診。②遠程病理診斷。支持采用病理切片數字化掃描技術,將病理切片轉換成由完整數字圖像組成的虛擬數字切片。③通過此系統的應用,醫療機構只需部署接入終端,通過統一租用的平臺軟件和存儲,降低自建HIS等信息系統硬件部署以及系統維護費用,從而大大降低了TCO。并且,采用大數據、云技術和網絡技術把醫療機構連接到醫院數據中心平臺上,區域內統一建設一套系統面向基礎醫療,統一醫療流程、人員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通訊、運維等,避免逐個建設,既提高建設效率,也實現區域信息資源的共享,方便開展醫療資源協作。④困難和挑戰:中國的醫療體系目前正處在關鍵的轉型期,如何順應技術發展潮流,把大數據帶來的好處落實到醫學護理領域,讓護理會診系統能夠適應不同地區醫療機構可能存在的差異性需求將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
轉變觀念,勇于嘗試:目前許多醫務人員對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操作形式的作用和意義感知不深,部分醫師/護士墨守成規,不愿接受新技術。因此,只有醫護人員不斷轉變觀念,大膽的體驗,才能使得醫療云技術不斷推廣,從而影響技術不斷創新,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
網絡帶寬要求高:遠程會診/診斷要求對異地患者的圖像和信息要求,不能有重要的信息丟失,圖像識別、圖像壓縮、處理和顯示的醫學圖像不能有明顯的失真,對網絡帶寬的要求較高。
信息安全問題:醫療信息有自己的安全標準和保密性需求。雖然對于IT管理者來說這些并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大數據分析往往需要多類數據相互參考,而在過去并不會有這種數據混合訪問的情況,大數據應用催生出一些新的、需要考慮的安全性問題。
4結論
采用大數據的護理信息會診系統可以將醫院下屬的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系統集中部署在大型醫院的數據中心,基層醫療機構以租用方式統一接入,實現低成本和無需系統維護的信息化。同時通過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平臺的云部署,實現存儲、桌面云化和統一管理,在不投資或少投資的情況下實現醫院效益最大化。因此,醫院如何從大數據中獲取商業價值,如何解決信息安全等問題,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謝娜.淺談云計算技術現狀[J].福建電腦,2009(7):42.
[2]李玲.健康中國2020簡介和解讀[J].醫藥衛生,2009(2):7.
[3]王麗,李繼平.我國護理會診的發展現狀與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10(2): 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