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統計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了進一步規范我市基層衛生和婦幼信息上報工作,提高信息報表的質量和水平,解決目前信息上報相對滯后、信息渠道不夠暢通的實際問題,便于及時匯總、整理、分析全市基層衛生與婦幼信息,現就信息上報工作的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上報內容及時間
(一)農村衛生工作
1.《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月報表》:每月20日為統計截止日期(本月20日后產生的數據計入下個月報表),于每月25日12時前報市衛生局基婦科。填報數據為本年度累計數。
2.《農村居民健康檔案月報表》:每月25日為統計截止日期,于每月30日12時前報市衛生局基婦科。填報數據為本年度累計數。
(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1.《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季報表》:由各城市區衛生局上報,于每季度首月10日12時前,將上一季度報表報市衛生局基婦科(4月10日前上報第一季度,7月10日前上報第二季度,10月10日前上報第三季度,次年1月10日前上報第四季度)。填報數據為本季度累計數。
2.《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年報表》。該報表填報項目及時間每年會有部分調整,上報內容、報送時間及要求以具體通知為準。
(三)婦幼保健工作
1.《農村婦女住院分娩項目月報表》:每月30日為統計截止日期,于下月10日12時前報市衛生局基婦科。填報數據為當月發生數及本年度累計數。
2.《農村婦女住院分娩項目季報表》、《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項目季報表》、《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季報表》:于每季度首月10日12時前,將上一季度報表報市衛生局基婦科(4月10日前上報第一季度,7月10日前上報第二季度,10月10日前上報第三季度,次年1月10日前上報第四季度),同時上報季度工作總結。
3.《農村婦女住院分娩項目年報表》、《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項目年報表》、《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年報表》:于次年1月10日12時前上報市衛生局基婦科,同時上報全年工作總結。
以上所有報表,可登陸市衛生局基婦科公用電子郵箱l下載。
二、相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信息報表是各級領導了解、掌握基婦工作情況、主要成就、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各級機關制定決策、指導工作的基礎和依據。各單位要高度重視信息報表報送工作,切實落實信息報表統計管理制度,指定領導分管,專人負責轄區內基婦信息報表的匯總、整理和上報,建立工作臺賬。
2.明確信息人員,暢通信息渠道。各縣(市、區)衛生局要確定一到兩名責任心強、具有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同志作為信息報表工作信息員,同時,這些負責同志要加強對Word文檔及Excel電子表格的學習和應用。各縣(市、區)衛生局要于3月20日前將信息員及主管領導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報至市衛生局基婦科。
3.認真審核,確保數據的嚴肅性及準確性。各單位負責同志要對所上報的信息報表嚴格把關,報表上報前,要認真對照填表說明,核實各項數據的邏輯關系。報表數據要全面、真實、準確,避免漏報、錯報。
三、上報方式
所有報表均應由各縣(市、區)衛生局填報,均應經主管領導簽字審核,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上報。嚴禁委托下屬醫療機構直接上報。
一、目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電算化崗位設置不完備不明確,分工模糊
按照職責分離原則,系統主管不應接觸或操作正式使用的會計系統,憑證的輸入與復核要由系統操作人員執行。但現在存在一些單位常由一人用不同的密碼來完成憑證輸入與復核兩項不兼容的工作,或者單位會計系統都設置同一密碼,部分人員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輕易地進入其賬務、報表等系統,對所有的財務資料一覽無遺,使越權操作成為可能,應有的密碼保護失去了實際的意義。同時單位未對原有的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造成責任劃分不清,這種情況下內控制度也完全失效。因此如何防止數據被非法修改及利用計算機進行犯罪也是目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要解決的問題。
(二)單位缺乏專業的系統維護人員和對數據的安全性措施薄弱
目前,鐵路基層單位許多會計人員只能進行一般的信息化操作,對會計系統的日常維護能力差。同時專門用于會計核算業務的計算機及配套設備等硬件設備缺乏專門的系統維護人員,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對軟件系統硬件、軟件等進行維護保養,在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中出現的故障也不能及時排除、分析。數據大部分存儲在磁盤等介質中,一旦遭到水、火、被盜等事件發生,將很難修復,這使得會計信息丟失或毀壞的風險加大。
(三)會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還不夠高
不少單位的會計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手工記賬的并不精通電腦的會計、出納人員構成的,他們沒有經過考核便開始上崗,操作水平只停留在簡單的步驟。而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會計信息是集中處理為主,任何一個崗位的差錯,將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操作人員多,構成也復雜,哪個環節引起電腦硬件或財務軟件出現問題時就束手無策,嚴重時會使系統數據丟失。此時再談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內控制度更是紙上談兵。
(四)會計信息系統的內審監督不夠強力
由于內部審計制度本身還不夠完善,在新的會計環境下出現新的會計信息系統特點和風險,使得審計難度加大,而內審制度也未能及時與時俱進。同時上級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缺乏必要的監督與指導,這就造成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工作薄弱。
二、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加強與改善
嚴格的內控制度永遠是所需信息真實可靠的有力保證。內控制度存在問題必將影響企業的發展,尤其在計算機引入會計信息系統后呈現的特殊性對于加強內控制度建設顯得更為迫切,我們必須通過實踐探索出真正有效的方法,建立起多層次的安全控制體系來保證內控制度成為強有力的監督與保證。
(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一套適合本單位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信息系統內控制度,并監督執行,從而起到預防錯誤發生的功能
制定會計信息系統內控制度時,原則上要遵守《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會計基礎規范、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有關行政法規及規章制度。同時一定要根據本單位自身性質、人員配備、硬軟件情況以及管理要求進行認真分析,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需求能夠具體執行的制度,然后根據執行過程出現的問題再進行逐步完善。另外對內控制度的執行做出相應的考核措施,落實相關責任,來防止制度流于形式。
(二)制定會計人員的知識更新培養和繼續教育制度
企業在實行會計電算化后,對財務工作來說也是一個新開端,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質水平,一方面掌握扎實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必須掌握會計電算化知識,掌握熟練操作和應用計算機財務軟件的能力,將會計與計算機聯系在一起,逐漸由單純的核算型轉為智能型復合會計人才。企業制定會計人員的知識更新措施和培養制度按期對相關財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使之了解有關政策新動態和掌握新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計算機涉及的經營風險。
(三)加強財務系統的操作權限控制,嚴格職責崗位分工,樹立人員內部控制觀念
授權、批準乃是一種常見的內部控制手段,然而在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中權限控制主要依靠口令完成。這樣的財務操作權限控制就是指每個崗位的財務人員只能按照系統所授予的權限對其進行作業,不得超越權限接觸系統。企業應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在原有的人員崗位責任制進行補充和完善,來適應會計電算化的情況,明確崗位責任,嚴格控制各類操作員的授權操作范圍,從而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相關人員樹立起內控觀念。
(四)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管理
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的數據一旦遭到病毒破壞,將給單位造成極大的損失。雖然現在單位計算機系統都安裝了各種不同的防毒殺毒軟件,但計算機病毒更新變異很快,常常讓人防不勝防,因此不僅要安排專業操作人員及時更新防毒殺毒軟件、安裝防火墻,定期檢測、清除病毒,同時安裝財務系統的計算機不可并入互聯網,這也是防范電腦病毒侵害企業財務數據的一種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加強會計操作人員對計算機病毒的安全防范教育,提高計算機使用的安全意識,也是保證會計電算化安全運行的有力措施。做好日常會計數據備份,并且雙備份,確保萬無一失。各級操作人員發生變動時,除了按照規定做好會計人員交接工作外,還應對用戶登錄名稱和密碼數據文件進行備份并更改,防止用戶名和密碼被盜用。
(五)加強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內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會計電算化的內審是上級管理部門面對的新課題,應該針對它的特殊性制定出相應的審計內容,運用復雜的審核技術來審計電腦中賬務與會計資料是否相符,并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從而能夠切實做到對計算機與會計資料的監督,防范日常風險。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ergy bus and the problems of public transpor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data sharing, battery monitoring and charging schedul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s the focus, it is setting up the function system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t use of new energy bus.
P鍵詞: 公交智能調度系統;新能源;公共交通;調度
Key w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ce dispatching system;new energy;public transport;dispatching
中圖分類號:U4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128-03
1 新能源公交車應用背景
作為國家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以及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支撐。從“十五”期間開始,我國針對新能源汽車開始進行大規模研發,通過“十五”奠定基礎、“十一五”進行布局、“十二五”重點立項,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示范考核階段發展到產業化啟動階段。
2015年11月10日,工信部與財政部、交通部聯手制定了《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考核辦法(試行)》,加快了新能源汽車在公交行業的使用步伐。各地方政府隨之加大了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力度,如2016年4月18日,廣東省正式公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珠三角地區要成為全國純電動公交車推廣應用的示范區域。深圳市計劃在2017年公交全部使用純電動大巴。因此,城市公交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
2 新能源公交運營信息化中存在問題
2.1 新能源公交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試用已有較長時間,但量產化和規模推廣卻始終舉步維艱,推廣新能源汽車面臨動力電池容量不足而價格高、充電樁配套不足、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等著多方面難題亟需破解,在運營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①車輛技術的不穩定性制約公交運營。
純電動公交車輛處于技術的起步階段,以動力電池為主的關鍵零部件技術還難以達到安全、可靠運營要求,在運營過程中需持續監控其技術狀況,積累技術數據。
②電池的續航能力制約公交的運營效率。
新能源車輛續航能力有限,充滿電一次的運營里程約為150-180km,達不到公交車日運營里程220km以上要求,需在運營過程中安排充電。而充電設施不足與布局不合理,導致對動力電池的監控與充電調度必不可少。
③運營的復雜性。
新能源公交運營模式有別于傳統公交,除需考慮線路本身的情況外,還要綜合考慮車輛的續航里程、充電站布局、充電樁的使用情況等。因此,要保證新能源公交車的高效使用,必須建立高度信息化的調度系統。
2.2 公交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①信息孤島嚴重。
在公交企業信息建設過程中,以業務版塊為導向進行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準,無統一的數字化基礎數據及承載平臺,線路、車輛、人員等數字化基礎信息各自采集,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已經成為公交企業業務流程信息化的瓶頸。
②核心生產業務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公交屬傳統勞動密集性行業,在公交運營各環節基本上沿襲了傳統的手工操作,信息化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如采用人工錄入表格來傳遞作業計劃,投入的車載設備及其配套的調度軟件系統由于沒有與作業流程進行融合,在生產組織中并未發揮期望的作用。
③日常運營監管和應急指揮手段單一。
公交日常運營監管和應急指揮主要由總公司和各運營分公司相關人員按照工作流程和經驗,通過電話、現場指揮等傳統人工方式進行,缺乏有效的應急聯動手段與工具。
④對于日常管理和決策輔助不足。
公交企業的數據和信息的集成范圍廣、內容多,但分散的信息平臺難以支撐運營組織與信息的一體化趨勢,大量的運營基礎數據僅作為存檔和統計用,缺乏數據挖掘、決策輔助功能。
3 新能源公交運營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目標
3.1 新能源公交的運營調度模式
實現公交高效運營的核心是對運動中的公交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和調度,借鑒公交信息化經驗,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統建設應以智能調度為核心,建立包括新能源車輛狀態監控在內的遠程集中調度模式,如圖1所示。
3.2 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統建設目標
針對新能源公交運營需求,新能源公交智能調度系統的建設目標為:“五個平臺(數據綜合共享平臺、集中調度平臺、綜合監控平臺、應急指揮平臺和信息平臺)、一個系統”(輔助決策系統)。
①數據綜合共享平臺。
數據綜合共享平臺是公交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推廣的重要基礎平臺,要統一數據標準,整合人力資源系統、運營統計系統、車輛檔案等現有系統,實時共享數據,消除信息孤島,建成整個企業資源的基礎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日常作業數據的實時更新、匯集、處理和分析。
②集中調度平臺。
實現智能調度的重要標志是遠程集中調度,通過調度平臺進行行車監控和實時調度,同時監控車輛動力電池的電量、充電設施的使用情況,支持調度平臺與車載終端進行信息交互,實現不同線路調度員在統一的調度平臺上對車輛進行遠程集中調度以及車輛充電調度。
③綜合監控平臺。
綜合監控平臺包括行車監控、地圖監控、車廂視頻監控和場站視頻監控等,利用統計圖表、視頻圖像、實時數據分析等方式,分層級監管線路運營情況,如基礎資源、運營狀況、服務質量、實時路況、視頻圖像等。
④應急指揮平臺。
應急指揮是公共交通運營調度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時掌握車輛運行信息、路況信息以及相應的視頻信息等應急所需信息,下達應急指令,監控應急車輛、人員的工作過程和應急事件的完成情況。
⑤信息平臺。
在監控指揮平臺和數據共享平臺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對外信息平臺,面向上級主管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大交通應用和信息聯動、公眾(包括企業內、社會公眾和乘客)等三個層面運營信息,服務于公交出行。
⑥輔助決策系統。
在收集運營監控和應急響應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建立針對公交運營的輔助決策數據模型,包括行車作業計劃編制模型、運營狀況評估模型和線網評價模型等,持續改進公交運營效率。
總體上來看,數據共享是基礎,日常監控、集中調度和應急指揮是目的,信息和輔助決策是提升。針對新能源公交車輛,重點要對新能源公交車輛的技術、動力電池、充電設施設備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采集,并與運營調度、應急指揮等子系統實時共享。
3.3 智能調度系統構架
根據智能調度的建設目標,公交信息化系統應以智能公交調度系統為核心子系統,集成公交企業現有或正在建設的單獨業務信息系統,實現子系統間數據有效對接和共享,提升整體信息化程度,系統功能體系如圖2所示。
4 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統建設的關鍵點
借鑒公交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成功的經驗與教訓,在新能源車輛的公交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把握以下關鍵點:
4.1 數據共享中心建設
數據共享中心是集成、處理和分發公交企業基礎數據和業務信息的樞紐,有別于常規動力公交車輛,新能源公交信息化系統要突出車輛技術、動力電池以及充電設備的監控。
信息采集層主要由車輛信息系統(含電池電量)、停車場信息系統(充電設施使用情況)、站點信息系統(包括終點站、樞紐站、中途站等)、客流集散點或重要地點地段信息采集系統組成;信息處理主要由數據中心來完成,包括數據服務、通信服務、業務數據處理服務等;信息主要是對內信息的利用(服務于日常運營和生產作業等日常管理)和對外作為行業、社會公眾信息平臺的信息來源。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統一集成的數據由綜合業務處理模塊結合基礎數據,形成內部業務數據流后,直接發送到實時信息服務和統計分析服務進行分析和處理,再結合GIS服務、數據同步服務,形成數據中心對上層應用和各個外部應用的綜合數據服務平臺。
4.2 電池狀態監控與充電調度
在新能源車輛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中,須導入動力電池監控系統,更好地為新能源車輛公交運營提供支持與服務。動力電池監控系統與智能運調系統相結合,實時采集新能源公交車輛運行數據(包括動力電池衰減趨勢、充電時間、百公里電耗、續航里程、故障頻率和種類等),服務于日常的運營組織,同時積累的運營數據為制定行業標準、扶持政策等提供數據支撐。
系統至少具有三大功能:①監測整車充電與行駛中動力電池實時性能;②監控聯網充電機運行狀況及使用情況;③根據電池電量、充電設施使用情況以及線路運營計劃,合理安排車輛充電等。
動力電池監控系統與充電調度系統將車輛、動力電池、充電設備系統地聯接起來,在保證電池電能滿足運營需求、提高充電設施使用效率的同時,建立電池系統安全體系,一旦出現設備故障或電池性能超出設定閥值,系統將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及時啟動相應保護措施。
5 結語
建立一體化、數字化的公交信息系統對于提升車輛運營效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在新能源公交信息化過程中,不能是技術的簡單堆砌,系統規劃以及企業管理制度與信息化系統的匹配需要建設過程中不斷思考完善。
參考文獻:
[1]滕靖,楊曉光.城市公交監管信息系統需求分析與功能設計[J].城市交通,2010,5.
[2]王可平.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統的構成與實踐[J].城市公共交通,2000,5.
[3]陳茜,陳學武,王煒.城市智能公交中的信息采集與整合[J].城市公共交通,2003,5.
[關鍵詞]智能電網;通信運行調度;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M73;TM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4-0181-01
1、引言
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建設,我國的通信網絡無論是在總體規模、智能化水平還是承載能力方面都具有了較大的發展。對于數據的通信來說,其不僅是傳統電網企業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是智能電網實現信息化、互動化以及自動化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通過通信運行調度信息系統的設計為智能電網的良好應用作出保障。
2、系統功能
2.1 通信實時監視
在該項內容中,需要在設備網管的基礎上通過對通信網絡監視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對通信設備的管理信息以及實時信息進行整合,以此為管理以及通信人員提供更為完整、全面的實時監視視圖,以此在統一界面下對多廠商設備進行集中監視,實現面向業務的故障處理與告警分析,可以說是信息通信調度信息功能實現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同時,通過設備故障預警、數據自動關聯以及網絡狀態分析技術的應用來提升系統網絡故障定位的預警能力以及準確性。
2.2 通信資源管理
在該環節中,需要對通信資源管理應用進行完善與建設,對于該管理應用而言,其能夠對通信網絡中所存在的不同類型資源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以此形成規范、全面、統一的通信資源數據庫,最終實現具有面向業務特征的資源管理,主要具有資源調度預警、資源維護以及資源查詢等功能。
2.3 通信運行管理
在該環節中,需要對通信運行管理應用進行完善與建設,通過該方式的應用實現對于通信業務的全面管理,并最終實現流程的自動化以及電子化。而在具體內容方面,則具有運行流程管理、智能分析評價以及值班培訓管理等功能。
2.4 通信專業管理
該環節主要是實現通信專業管理的建設,通過該種管理方式的應用實現電網數據的電子化處理、工作的流程化處理以及內容的標準化處理,并以此對通信專業的管理水平以及精細度進行提升。在該專業管理方面,主要具有資料管理、通信應急預案管理、現場標準化作業管理、網絡規劃管理以及通信工程管理等。
2.5 終端通信接入網管理
在該該項功能中,主要是終端通信接入網的建設。對于該接入網系統來說,其是一種位于不同通信設備網管之上的一種具有集中、統一特征的網絡管理平臺,能夠實現接入網絡通信資源管理、通信運行管理以及實時監視等功能。同時,該接入網管理系統一般在地區電力公司部署,并向上接入其所屬省級的電網通信管理系統。管理范圍方面,其則主要具有用電信息采集、終端接入網絡、通信輔助系統以及配電自動化等。
2.6 數據采集控制
在該功能中,主要是實現電力數據的采集以及控制系統的建設。對于該功能來說,其可以稱之為智能電網系統對動態數據源進行獲取的手段,以此實現對象層數據的自動收集、集中處理以及模型適配等功能。采集對象方面,其主要具有接入網系統、交換網系統、傳輸系統以及數據網系統等,而這部分采集數據的類型則主要有性能信息、配置信息以及告警信息等。
3、系統架構
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電網通信功能以及設計要求,在該智能電網中,其通信系統構建于操作系統、中間件、硬件平臺以及數據庫之上。其中,硬件平臺支持刀片機、PC服務器以及小型機等;操作系統支持Unix、Linux以及Windows等;數據庫支出SQLServer以及Oracle等;而中間件對于WebSphere以及WebLogic等主流產品都提供支持。
架構方面,該通信管理系統使用了基于SOA的服務架構,在服務器端使用了分布式技術融合通信管理以及Java技術等,而客戶端則使用了B/S展現技術。從技術分層角度看來,該通信運行調度信息系統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數據采集控制層。提供標準的擴展框架以及數據采集接口,能夠在此基礎上以更為靈活的方式對不同協議、采集方式以及設備的采集接口進行擴充。同時,其還有效的提供對于配置的下發通道支持,以此較好的實現了對于設備的控制。
數據傳輸層。該層通過不同類型數據的傳輸將系統產生的實時數據以高效、可靠的方式發送到數據處理層,以此在對數據總線進行集成的基礎上實現數據跨區的安全傳輸。
數據處理層:主要對采集的配置、告警、性能、狀態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將這些原始數據加工處理成可供上層應用或客戶端直接使用的數據。
業務服務層。為業務展現層提供業務功能服務,如實時數據的管理、維護、分析等以及圖形、報表、拓撲等高級應用服務,為通信運行管理應用提供流程服務。
業務展現層。該層是是平臺的Web組件層,為業務應用開發提供豐富、靈活的展現組件和運行框架,簡化二次開發的Web,Flex編程難度,并能提供統一的編程風格和外觀。
4、結束語
在現今智能電網建設中,數據信息的運行調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通過該通信運行調度信息系統的設計,能夠在較好實現該功能的基礎上推動電網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紅偉,馬志偉,宋亞奇.基于云計算的智能電網狀態監測數據的處理[J].華東電力.2011(09):55-56.
關鍵詞 LTE系統 資源調度算法 5G AMC
1 無線資源調度基本概念
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無線資源是有限的,這些無線資源包括頻率,時間,空間,功率,碼字等資源,那么,如何能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無線資源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無線業務需求,這就是無線資源調度分配機制需要完成的任務。資源調度分配機制的定義有多種,但是廣泛認同的定義如下:基站上的調度器要能實時動態的控制時頻資源的分配,將時頻資源在一定時間內分配給某個用戶。調度算法要求在用戶的Qos和系統容量的最大化之間取得平衡。資源調度算法的三個重要的指標分別是頻譜利用率,用戶公平性以及用戶Qos需求,從網絡角度來說,頻譜利用率是重要的,但是從用戶角度來說,用戶公平性和Qos是重要的,好的調度算法就是達到三者的折衷。
無線資源調度主要需要化解用戶對于資源的競爭,廣義的調度要進行時間,功率,頻率等資源的分配和共享,實現資源的優化使用,這里的資源調度其實也就是資源分配。調度的目標一是要實現無線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和網絡容量的提高,二是要保證用戶的各種服務需求的質量。無線調度技術就是在多個用戶等待接受服務的時候有合理的規則對資源進行分配,這種對無線資源分配利用的規則就是無線調度技術,他的幾個判決原則包括最大化系統吞吐量,保證用戶的公平性,保證不同業務流的服務質量。典型的無線調度包括盲調度和智能調度。盲調度是不需要用戶的信道質量反饋信息,根據用戶的性能參數或完全不考慮用戶任何因素進行調度,智能調度需要根據用戶的信道質量反饋信息進行調度。
無線資源管理算法的基本模式是在基站實現,主要用資源估計器resource estimator完成算法實現,對于分組業務,資源估計器resource estimator通過接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裁決決定是否介入用戶請求,為用戶請求選擇基站和信道,用戶業務信號隨后進入業務優先級排隊,并提供相應信息給資源估計器resource estimator,資源估計器resource estimator然后經過時間或碼資源調度,再進行速率和功率控制,通過以上的流程完成無線資源管理和分配。
2 傳統的調度算法
傳統的調度算法主要有輪詢RR算法,最大C/I算法,比例公平PF算法等。
輪詢RR算法主要的方法如下:系統遍歷其中所有的用戶,循環的進行調度,提供信道。RR算法主要的特點是循環調度每個用戶,使得每個用戶在任何時刻都有相同的調度機會,保證用戶的公平性,而且復雜度低,容易實現;但是在RR算法中,完全沒有考慮用戶的信道質量,將不同用戶的優先級設定為相同的,系統吞吐量很難提高,而且被調度的信道質量較差的用戶不能很好的利用資源,從而降低了整個系統的頻譜效率。
最大C/I算法的主要方法是為信道條件最好的用戶服務,信道條件最好即為最大C/I,所以在此算法中優先級可以用在某個時刻用戶信道的載干比值來表示,載干比較高即優先級較高。最大C/I算法的特點是,信道條件好的用戶可以一直占用信道資源,而信道條件差的用戶調度機會較小,所以此算法中,用戶公平性差,但是系統吞吐量可以達到最大,頻譜效率較高,而且算法復雜度也不高。
比例公平PF算法是對上述兩種算法的一種中和,使用較為普遍,比例公平算法同時考慮用戶信道質量和前面一段時間內此用戶在調度中獲得的吞吐量,用戶的優先級可以用用戶某時刻信道質量和用戶在此時刻前的一段時間窗口內的平均吞吐量的比值,這樣信道質量好的用戶在一段時間的持續調度后,優先級就會減小,因為增大了。這樣在用戶的公平性和系統效率間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該算法為每個用戶都分配了一個優先級,每一個調度時刻,優先級高的用戶會優先進行調度,該算法優先級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為用戶的優先級,為的瞬時數據速率,即當前信道質量,為用戶在時間段的平均吞吐量。的更新規則為:
比率公平算法的時間窗口的選擇是比較復雜的,實現相對復雜。改變不同的參數,該算法就可以帶來不同的公平性程度。
3 4G LTE系統的無線資源調度
無線通信系統的目前的發展方向是多載波,多天線,目前LTE系統已經引入了OFDM技術,而OFDM信道的空時l變化非常復雜,有很高的隨機性,故而在目前的無線資源管理需要考慮面對多維資源的合理分配。LTE系統中下行使用OFDMA, 上行使用SC-FDMA。下行資源包括頻率資源、時間資源和空間資源,上行使用頻分多址復用FDMA。LTE的最小資源單位是時頻資源塊RB。OFDMA是OFDM-FDMA的簡稱,它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一個OFDM符號的一組子載波來實現多用戶接入,用戶用子載波頻率來劃分。基于OFDM的優點,不同用戶間是不需要保護頻段的。
LTE系統中,資源分配和調度的研究是重要一點,資源分配主要考慮對時間,帶寬和功率的動態分配,實現系統性能的優化,資源調度指如何安排不同用戶接入OFDMA子信道,來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 OFDMA系統的資源調度可以考慮為非線性的帶約束條件的優化,包括子載波,功率,碼字,以及用戶的質量需求和公平性需求,信道越多,用戶越多,算法復雜程度越高。
LTE在無線資源調度的過程中,要求基站調度器實時動態的控制時頻資源,并將時頻資源合理分配給不同用戶。對LTE系統而言,調度最終體現在不同用戶占用的虛擬資源塊的數量和位置,這通常和用戶的質量需求,信道狀態以及和系統的整體需求有關。
在調度中,對于下行鏈路,采用智能調度的模式,需要利用上行鏈路反饋的信道信息,進行資源分配,用戶設備通過下行控制信令得知下一個傳輸周期內的具體的下行資源塊和格式。在LTE系統中,功率分配一般和子載波的分配一起進行來保證用戶Qos和系統容量。其中簡單有效的下行功率分配一般有如下兩種:第一是平均分配方法,將功率平均分配到每個子載波上,用戶的發射功率則取決于占用了幾個子載波;第二是路徑損耗補償方法,基本上為系統采用方法,取系統功率的一部分補償部分用戶的較大的信號衰落,其余的功率用于功率注水。LTE系統下行資源分配中,分配子載波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子帶方法和間隔擴展方法,基于子帶的分配是將用戶分配到一組相鄰的子載波上,基于間隔的分配中每個用戶的子載波是不連續的,將擴展到整個帶寬。
LTE系統上行資源分配在LTE的調度中,下行鏈路用來通知用戶所獲得的具體的資源塊和傳輸格式,上行如果是基于調度的接入,那么用戶根據獲得的時頻資源,選擇相應的時隙和頻率資源進行信號的發送。
4 5G移動通信系統的資源調度方案探討
5G移動通信系統希望實現現有的無線通信技術融合,峰值速率希望達到10Gbps,希望引入更先進技術,通過更加高的頻譜效率,更多的頻譜資源和增加更多的小區來滿足移動業務增長的需求,實現高速率,高容量,低時延,高可靠性。5G移動通信系統資源調度方案應該具有以下特征。
4.1 異構網絡技術
異構網絡要求在網絡多樣性和終端差異性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移動用戶在任何條件下都擁有無縫業務,異構的無線資源不僅包括無線頻譜,也包括其他資源,例如接入權限,連接方式等,所以未來的異構網絡資源管理在多個方面進行擴展,首先在資源的內涵,資源的取值范圍和資源之間的關系都有所擴展,其次,由于資源內涵的擴展,一維變量已經不能表達出資源分配的狀態,需要多維變量動態表征,所以5G移動通信系統的資源分配需要為異構網絡中的不同接入網動態分配資源,進行頻譜管理。
4.2 鏈路自適應技術
鏈路自適應技術基本的方法就是要以當前無線信道的變化狀態為基礎,快速確定要選擇的鏈路速率和調制方式以及其他資源,這被稱為自適應調制和編碼(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鏈路自適應技術對資源的選擇是不斷動態變化的,目標增加系統容量。若使用AMC,在空中無線環境的不斷變化的狀態中,系統不再改變終端的發射功率了,而是改變調制和編碼方式,這就是調制編碼方案 MCS。
AMC改變的是調制和編碼方式,取代了改發射功率,以此方式在不同的信道狀態下獲得最大的吞吐量,所以需要建立一個MCS調制編碼傳輸格式集合,每個集合包括調制方式和編碼速率,當信道發生變化的時候,系統會選擇相應的傳輸格式。
5 總結
未來用戶多媒體信息,視頻,音頻等數據業務的需求將不斷發展,需要未來的移動通信系統采用更合理的無線資源管理與資源調度算法來解決有限的無線資源和不斷發展的無線數據業務之間的矛盾。目前,5G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礎研究已經在不斷開展中,隨著5G制式、 網絡結構、關鍵技術的不斷標準化,對于5G移動通信系統的無線資源管理也將不斷深入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5G White Paper. 5G Radio Access: Requirements, Concept and Technologies[Z]. 2014.
[2] 閆麗生.5G系統技術標準與進展[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5.28(4):33-37.
[3] 王映民,孫韶輝. TD-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4] 趙訓威,林輝.3GPP長期演進(LTE)系統架構與技術規范[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鋼絲熱鍍鋅生產線包括:工字輪放線機組,超聲波清洗設備、退火(熱處理)爐、熱水清洗設備、熱鍍鋅爐、助鍍設備、熱鍍鋅鋁合金、收線機組等部分構成。1)工字輪放線機。采用無動力阻尼放線系統,與收線機協同進行張力控制。2)超聲波清洗設備。由PLC中控系統進行全程自動化控制,涉及功率調節及起停控制。3)熱水清洗設備。采用電阻絲作為加熱元件,利用接觸器對加熱電阻絲進行進行啟停式加熱控制,統一由中控系統進行全程自動化控制,帶溫度報警控制。4)退火(熱處理)爐。采用電阻絲作為加熱元件,利用接觸器進行溫度加熱粗調,再利用可控硅進行溫度細調。在控制溫度下,利用氫氣還原去除鋼絲表面的氧化層。5)助鍍設備。采用電阻絲作為加熱元件,利用接觸器進行加熱控制,統一由中控系統進行全程自動化控制,帶溫度報警控制。6)上加熱鍍鋅設備。采用電阻絲作為加熱元件,利用接觸器進行基礎加熱控制,外加采用可控制硅進行調功調壓控制調節加熱元件的功率,統一由中控系統進行全程自動化控制,帶溫度PID及報警控制。7)上加熱熱鍍鋅鋁設備。采用電阻絲作為加熱元件,利用接觸器進行基礎加熱控制,外加采用可控制硅進行調功調壓控制調節加熱元件的功率,統一由中控系統進行全程自動化控制,帶溫度PID及報警控制。8)倒立式梅花收線機。采用大功率高性能變頻器對收線電機組和盤車電機組進行速度控制,滿足工藝要求,此外,加入計米控制帶去廢線功能。現有生產線中,退火爐控制采用PID儀表和可控硅進行溫度控制與調節,收線機組采用變頻器對收線機組進行收線速度調節。經過改造采用PLC采集現場溫度信號和收線機組變頻器運行速度信號,利用觸摸屏的配方功能實現不同規格產品工藝參數的統一調整,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
2鋼絲熱鍍鋅生產控制方案
鋼絲熱鍍鋅控制系統主要由西門子S7-300系列PLCCPU215-2PN/DP、觸摸屏MP277和上位機WinCC監控系統等構成。利用PLC和觸摸屏完成對熱鍍鋅生產工藝的實現,包括:超聲波清洗控制,退火(熱處理)爐、熱水清洗設備、熱鍍鋅爐、助鍍設備、熱鍍鋅鋁合金設備等的啟停控制和溫度控制,收線機組的變頻調速控制及計米等控制[1-2]。利用上位機WinCC監控系統完成生產線的報表功能設計,包括班報表、日報表、月報表等查詢功能設計。
2.1溫度控制方案
在整個鋼絲熱鍍鋅生產工藝中,退火(熱處理)爐、鍍鋅爐和鍍鋅鋁合金爐的溫度控制至關重要,直接影響鍍鋅鋼絲的成品質量。在退火爐中上下均勻排布加熱電阻絲[3],使整個爐膛溫度加熱均勻,再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檢測退火爐爐膛溫度,利用接觸器對加熱電阻絲進行快速升溫/降溫控制,對爐膛溫度進行粗調控制,當溫度接近設定值時,利用PLC輸出4~20mA模擬量信號調節可控硅對加熱電阻絲進行溫度細調控制,完成退火爐等的精確溫度控制[4-5]。其溫度控制系統框圖如圖2所示,其中退火(熱處理)爐還包含氧含量檢測。
2.2收線機組控制方案
鋼絲熱鍍鋅工藝流程最后段為收線機組。采用倒立式梅花收線機,由1個變頻器配合接觸器對28臺收線電動機進行收線速度控制,其控制系統框圖,主要由人機界面,就地操作面板、變頻器電機組等構成,由接近開關檢測收線機軸旋轉信號,完成收線計米控制;接線盤可臨時存儲少量鋼絲,利用電磁閥控制接線盤開閘合閘,當達到計米長度時,手動合閘接線盤,完成收線工作后即可開閘接線盤繼續收線工作。
2.3觸摸屏控制方案
利用MP277觸摸屏主要完成對退火(熱處理)爐、鍍鋅爐和鍍鋅鋁合金爐的溫度監控,包括:溫度實時顯示、溫度值設置及溫度報警控制;對收線機組進行收線機組邏輯控制,包括:鋼絲計米設置、當前計米實時顯示、計米完成預報警及完成報警功能;根據鋼絲規格的不同對鋼絲熱鍍鋅的生產工藝進行配方化設計及管理,方便現場操作。
2.4上位機WinCC監控方案
利用WinCC采集PLC的計米信號實時存放在SQL數據庫中,再利用SQL數據庫的查詢等功能,實現WinCC產量報表的組態。
3結束語
【關鍵詞】 胺碘酮;美西律;心率失常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574-02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高,常以急性心力衰竭和突發心律失常為首發癥狀,尤其是一些惡性心律失常,嚴重危及患兒生命[1]。為了有效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本研究采用胺碘酮聯合美西律的方法進行治療,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68例病毒性心肌炎并發心律失常患兒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1-14歲,平均(8.5±4.2)歲;竇性心動過速(竇速)9例,竇性心動過速合并房性早搏(竇速+房早)8例,房性早搏合并陣發房性心動過速(房早+房速)7例,心房纖顫(房顫)2例,室性早搏合并房性早搏(室早+房早)5例,室性早搏(室早)14例,室性早搏合并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室早+室速)6例,竇性心動過緩(竇緩)5例,房室傳導阻滯12例。
1.2 診斷標準 符合201109昆明會議制定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14歲;③動態心電圖監測有心律失常者[2]。
1.4 排除標準 ①非病毒性心肌炎引發心律失常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③伴有其他臟器疾病及功能不全者。
1.5 治療方法 按病毒性心肌炎常規給予大劑量維生素C針劑[100-200mg/(kg?d),最大量400mg/(kg?d)]、能量合劑、維生素E、輔酶Q10注射液、黃芪注射液、人血丙種球蛋白注射液、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首選胺碘酮、普羅帕酮、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室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首選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體阻滯劑、普羅帕酮。緩慢性心律失常和房室傳導阻滯給予山莨菪堿、阿托品、地塞米松、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療。心率40次/min時安置臨時起搏器,心率達70次/min以上,撤除臨時起搏器。
1.6 觀察指標 各種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發生率及持續時間。
1.7 療效判定標準 將患兒相關癥狀按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0、1、2、3分。①重度:癥狀重,持續出現;②中度:癥狀輕重不一,間斷出現;③輕度:癥狀輕,偶爾出現;④無癥狀:無癥狀出現。療效判定:①有效:治療后積分下降≥1/3;②無效:治療后積分下降
2 結 果
2.1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藥物治療首選胺碘酮8例,普羅帕酮2例,洋地黃8例,β受體阻滯劑8例。胺碘酮治療竇速+房早1例無效,改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有效;普羅帕酮治療竇速+房早1例無效,改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有效;洋地黃治療房顫1例無效,改用胺碘酮治療仍無效,后用直流電復律成功;洋地黃治療1例竇速和1例竇速+房早無效,改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有效。
2.2 室性心律失常 藥物治療首選胺碘酮12例,利多卡因8例,β受體阻滯劑3例,普羅帕酮2例。胺碘酮治療室早+室速1例無效,改用利多卡因治療仍無效,患兒主動離院;利多卡因治療室早2例無效,室早+室速1例無效,改用胺碘酮治療均有效;普羅帕酮治療室早1例無效,改用利多卡因治療有效。
2.3 緩慢性心律失常 5例竇緩患兒治療后4例心率提升至60次/min以上,1例患兒心率仍40次/min左右,安置臨時起搏器,6d后為竇性心律,心率達70次/min以上。2例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和3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因心室率正常而未抗心律失常治療;4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和3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治療后6例有效,1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無效,心室率在40次/min左右,安置臨時起搏器,1周后轉為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心率達70次/min以上,4周后轉為Ⅰ度房室傳導阻滯。
3 討 論
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體內兒茶酚胺濃度增高,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電活動異常。
胺碘酮是以Ⅲ類藥作用為主的心臟離子多通道阻滯劑,兼具Ⅰ、Ⅱ、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主要表現在抑制竇房結和房室交界區的自律性,減慢心房、房室結和房室旁路傳導,延長心房肌、心室肌的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因此它有廣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胺碘酮非競爭性阻斷α和β受體,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其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擴張外周動脈,降低外周阻力,因此胺碘酮不加重心力衰竭,并且有可能使其改善;胺碘酮產生促心律失常作用較其他藥物小。目前胺碘酮已被廣泛應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對有器質性心臟病和心功能不全者更適宜。美國心臟病學會已將其推薦為兒科復蘇后室性心律失常首選用藥。胺碘酮可降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及猝死率,是二級預防的首選藥物。
陣發室速多伴有血流動力學改變,以往大多采用電擊和利多卡因治療,近年來由于對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新認識,特別是對胺碘酮的重新肯定,已將胺碘酮放在首位,利多卡因居后。
病毒性心肌炎房顫發生時間多在疾病早期,且易并發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常累及心臟起搏及傳導系統,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竇性靜止、房室傳導阻滯等多種嚴重甚至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致嚴重竇緩和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激素應用越早越好。激素可迅速抑制心肌炎性反應和自身免疫反應;同時具有抗休克作用;激素還可提高心肌糖原水平,促進心肌酶活力,改善心肌功能,恢復心臟正常起搏及傳導,維持心臟有效泵功能,保證重要臟器血供,阻止阿-斯發作。
參考文獻
[1] 劉雪芹.期前收縮的分類及治療策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1):46.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08年1月~2011年6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兒28例,男18例,女10例。按單純隨機法分為兩組,中藥組14例(年齡在6~12歲),西藥組14例,之后隨訪1年。對照組選擇體格檢查健康兒童14例,男8例,女6例。
治療方法:
⑴西藥組:選用肌苷注射液100~200mg,輔酶A 50~100U、三磷酸腺苷10~20mg,10%氯化鉀注射液3~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80ml靜滴,每日1次;維生素C注射液150~200mg/kg體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靜滴,每日1次,療程2周。若需控制感染可加用病毒唑、干擾素;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藥量著患兒體重增減。
⑵中藥組:選用西藥組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養心和絡,滋陰解毒的方法治療。處方:太子參5~10g,麥冬5~10g,五味子5~10g,黃芪10~15g,丹參10~15g,赤芍5~7.5g,半枝蓮10~15g,白花蛇草10~15g,板藍根10~15g,雙花10~15g,連翹10~15g,甘草5~7.5g,牡蠣10~20g。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療程10~15天,連服2個療程。胸悶不適可加瓜蔞皮10g,薤白10g,郁金10g;心慌不適可加磁石10g,烏梅10g;伴有早搏者可加苦參8g,桑寄生10g,虎杖8g;偏陽虛者加桂枝8g,附子8g;伴有心動過緩者可加桃仁6g,紅花6g。藥量著患兒體重增減。
觀察項目:參照陳寶義等提出的標準。患兒入院當天或第2天晨和治療后1個月分別空腹采取靜脈血,檢測以下項目:①心肌酶:包括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谷氨酸轉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a-羥丁酸脫氫酶(a-HBDH)。②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cTnI)。③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④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⑤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和CD4/CD8。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心電圖恢復正常;②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心電圖、心肌酶明顯好轉;③有效:臨床癥狀、心電圖、心肌酶有一定改善;④無效:臨床癥狀、心電圖、心肌酶等無改善。
結 果
實驗室指標變化:①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TnI和心肌酶學變化:治療前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高,治療后中藥組心肌酶學指標接近對照組,為正常范圍,西藥組降低幅度相對中藥組小,個別患兒高于正常范圍。治療后中藥組cTnI降低幅度大,接近對照組為正常,西藥組治療后降低幅度相對中藥組小。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治療后中藥組IgG,IgA均高于治療前,接近對照組,達到正常,西藥組個別略低于對照組。②患兒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改變:治療前各項指標低于正常,治療后中藥組各項指標高于治療前,與對照組無差異,西藥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個別略低于對照組。③患兒治療前后抗氧化酶的變化:患兒治療前SOD和GSH-PX低于正常;治療后中藥組SOD和GSH-PX顯著升高、西藥組SOD亦升高,接近正常,西藥組升高幅度相對較小。
治療結果:28例治愈15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2例。其中中藥組治愈13例,顯效1例。
討 論
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的心肌本身的炎性病變隨即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早期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細胞引起細胞變性和壞死,后期則是變態反應造成心肌損害。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數量上升,發病年齡從新生兒、幼兒、一直到兒童和青少年,患者絕大多數是兒童和青少年。
西醫認為,病毒性心肌炎發病過程包括兩個階段即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和感染后引起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介導的心肌細胞損害。心肌炎的發生與心肌抗原環境改變和T淋巴細胞反應有關。中醫認為:病毒性心肌炎屬“溫病”、“心悸”、“怔忡”范疇,初期皆因外邪侵犯心肌所致,小兒臟腑稚嫩,形氣未充,表衛不固,不能抵御外邪,使機體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病。現代醫藥研究證實,中藥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激活干擾素系統、改善內皮細胞生長及正性肌力等作用,同時還能減輕感染對心肌細胞的損傷,改善心肌細胞的離子通道及生物電活動。方中太子參、黃芪、麥冬可補心氣滋心陰,扶正固本;甘草溫通心陽;五味子能聚耗散之心氣;赤芍、雙花可活血化瘀;板藍根、連翹可清熱解毒。
臨床療效表明中藥對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紊亂有良好的調節作用。病毒性心肌炎患兒SOD和GSH-PX降低,應用中藥治療后二者均明顯升高,說明中藥能增強心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保護心肌免受自由基的損傷。西醫治療以抗病毒控制炎癥、營養心肌改善心功能為主;中醫則以清熱解毒、扶正固表、活血通脈為主。加之辨證施治,合理加減,協同作用,臨床療效顯著。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起到養心活絡、滋陰解毒的作用,同時可以營養心肌、促進細胞代謝,改善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恢復心肌功能,能顯著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錫強,易著文,主編.第6版.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46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高職院校、傳統會計模式
前言: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重要的事業單位,面臨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與核算環境出現了重重矛盾,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在新會計制度的實施情況下,高職院校進行會計改革是大勢所趨,新會計制度是在原有的會計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改進,即保留了原有的正確的合理的會計準則和內容,同時有針對當前的經濟環境增加了新的內容,相隨與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更能真實、客觀的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且更能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高職院校應根據具體的核算環境和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對單位內部的會計核算方法、核算基礎以及會計報表的設計等方面進行改革和調整,這樣才能適應當前高職院校的發展環境和現行的會計核算環境。那么新會計制度到底對高職院校傳統的會計制度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筆者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1.《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已經2012年12月5日財政部部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主要的會計核算準則和制度上做出如下改變: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儉辦學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學校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在預算管理上規定:國家對高等學校實行核定收支、定額或者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轉和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辦法。
總之,新事業單位準則充分考慮了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同時將市場經濟中的因素納入到會計核算的考慮因素之中,相對于傳統的會計模式,新會計準則更能適應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同時也更能真實、客觀的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因此更能促進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對高職院校發展與國家的管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新會計制度所要求的會計核算準則和內容以及根據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改進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這樣才能提升高職院校披露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比性,有利于高校的自身發展,同時也便于國家多各高校統一的預算管理。
2.新會計制度下高職院校傳統會計模式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