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

第1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1產品形象設計與企業形象設計的關系

對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業形象統一識別系統(CorporateIdentitySystem簡稱CIS),所謂企業形象,就是企業通過傳達系統如各種標志、標識、標準字體、標準色彩,運用視覺設計和行為展現,將企業的理念及特性視覺化、規范化和系統化,來塑造具體的公眾認可、接受的評價形象,從而創造最佳的生產、經營、銷售環境,促進企業的生存發展。

企業通過經營理念、行為方式,以及統一的視覺識別而建立起對企業的總體印象,它是一種復合的指標體系,可以把它區分為內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內部形象是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自身的評價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會公眾對企業的印象和評價;內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礎,外部形象是內部形象的目標。

產品的形象設計是為實現企業的總體形象目標的細化。它是以產品設計為核心而展開的系統形象設計,對產品的設計、開發、研究的觀念、原理、功能、結構、構造、技術、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藝、生產設備、包裝、裝璜、運輸、展示、營銷手段、廣告策略等等進行一系列統一的策劃、統一設計,形成統一的感官形象和統一的社會形象,能夠起到提升、塑造和傳播企業形象的作用,使企業在經營信譽、品牌意識、經營謀略、銷售服務、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顯示企業的個性,強化企業的整體素質,造就品牌效應,贏利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產品形象設計的統

產品整體形象(ProductsIdentity簡稱PI)是產品在設計、開發、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統一的形象特質,是產品內在的品質形象與產品外在的視覺形象形成統一性的結果。

2.1產品的品質形象的統一性

就產品的品質而言,是通過產品的內在質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業形象上,如德國的“奔馳”車、西門子的電子產品等,給人更多的是對德國產品的制造技術、產品性能,以及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聯想,在感官上形成“車—奔馳—技術—品質—德國”?!哔|量”與“德國”是同義的,“奔馳”車的形象就是“德國”的形象,“可口可樂”一直是美國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裝代表著華貴和浪漫的法國人的形象。

產品的品質形象涉及到產品的設計管理與設計水平,無論是在產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選用、加工工藝、制作方法、設備條件以及人員素質等方面都要有嚴格的管理。在產品形象設計中,首先要在設計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確的產品設計目標計劃,組織有效的產品設計開發隊伍進行關鍵的技術攻關,提供完善的設計技術配置服務,包括“軟”的(高素質的設計人員)、“硬”的(符合設計開發要求的設施、設備)配置,滿足產品設計開發的物質條件。并且要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實施程序過程的管理(如階段評估、信息反饋、多方案選擇等)。為滿足設計開發水平,提高設計的質量,就要提高設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實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產品設計水平的高低,除了取決于設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學的設計方法程序進行。充分進行產品設計的市場調研,收集資科、信息,提出開發設計本產品的充分依據,如:對產品設計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態分析,以及采用何種原理、技術、生產方式等,滿足何種人群或個體差異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對產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時間、地點、使用環境進行研究,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后果(如安全、環保、法律)等,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研究、歸納,對產品的整體形象設計進行定位,通過方案的選擇、優化,形成產品形象設計的系統性,逐步實現把產品的形象設計統一到企業整體形象上來。

2.2產品的視覺形鼠統一性

產品的視覺形象的統一性(PI)是企業形象在產品系統的具體表現,在企業形象的視覺統一識別(VI)基礎上,以企業的標志、圖形、標準字體、標準色彩、組合規范、使用規范為基礎要素,應用到產品設計應用要素的各個環節上。產品的特性及企業的精神理念透過產品的整體視覺傳達系統,形成強有力的沖擊力,將具體可視的產品外部形象與其內在的特質融匯成一體,以傳達企業的信息。產品的視覺形象的統一性是以視覺化的設計要素為中心,塑造獨特的形象個性,以供社會大眾識別認同。

產品PI由基本要素與應用要素兩大部分組成。

2.2.l基本要素設計

產品視覺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基本要素,產品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設計的基礎上,因此它是產品形象設計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設計包括:企業標志、企業標淮字體、企業名稱、企業標準色、企業象征圖案、企業吉祥物和企業精神宣傳標語等內容。

基本要素的設計是建立在企業經營理念的基礎上,并充分體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方向、精神?;疽卦O計必須風格統一并能有效地組合、配合應用,明確基本要素設計的組合、使用規范,規范制圖的標準及方式,在實際使用中要嚴格按照標準規范,正確使用。

2.2.2應用要責設計

應用要素設計是以基本要素設計為基礎,根據產品設計中實際的視覺表達事項,規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產品的視覺化設計中,具體應用到以下各項內

(1)產品的外觀造型系統(特定的外觀造型、材標準色彩、表面裝飾工藝等);

(2)產品的包裝系統(包裝造型、包裝的文字、圖符號、排列、包裝材料、包裝紙、包裝箱、集裝箱

(3)產品的立面裝飾系統(立面造型、企業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輔助色彩、銘牌、標識等);

(4)產品的服務系統(產品貨單、使用說明書、技術資科書、質量跟蹤卡、保修卡、隨貨禮品等);

(5)產品的促銷媒介系統(商品冊頁廣告,報紙、雜志廣告,電視廣播媒體廣告,互聯網廣告,POP廣告,戶外廣告,活動廣告、室內廣告等);

(6)產品的展示系統(商場貨架、專賣店、商品展覽會、招商訂貨會、洽談室、櫥窗等展示環境)。

2.2.3PI手冊

在確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體的選擇方式,制定各種使用、操作的規范,使產品的設計、研發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保證產品的形象設計統一性。根據產品形象設計的基本要素、應用要素編輯成冊,形成設計指南。

PI手冊是產品形象設計的最后階段,綜合了PI的全部開發項目,整理成冊,予以視覺化、系統化、規范化,可適合在任何時間、環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閱。

PI手冊是產品形象設計實施的技術保障。通過PI手冊,重復再現設計目標,在管理上成為行之有效的理論和實踐依據,為眾多設計項目開發中,提供規范化和參照物,指導產品的設計開發,并按系列化進展,最終統一到企業形象的識別上。

3產品形象設計的評價系統

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務于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發展為前提的,產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據人類自身的發展需求而產生,是為了解決自身的某一問題或事物而設定,一切都圍繞著“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發展的價值完全取決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為的評價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產品形象的評價一直是個難題,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去評價,很難得到滿意的結果,特別是涉及到人類的多種情感,諸如喜、怒、哀、樂,以及五官的視、聽、觸、嗅等感官因素,就會出現許多不確定評價因素,還要涉及到人自身的個體差異、心理與生理的差異、所處環境、地域、時間及備類社會因素等等,對產品的形象評價必定會出現模糊不清,難以確定,因此必須以定性和定量結合的評價方式建立起評價系統,在涉及到人類情感、美感和時代時尚等因素時,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評價;而對功能、性能、技術手段等則可量化評價;有的則要由兩者綜合去評價。

3.1產品形象評價系統基本框架

產品形象的評價系統框架是以產品的內、外評價因素為基礎,以人的需求目標為評價結果,評價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該產品是否能生存發展或慘遭淘汰,并指導產品設計、開發今后的發展方向(見圖3)。

3.2產品形象評價系統內容

對產品形象的評價,不能拘泥于僅僅是對產品的外觀造型設計的評價,因為它只是產品整體形象的極小部分,是最直觀和表層的東西,更深層次的是通過產品的形象展示一個企業形象與文化直至一個國家的形象。因此,對產品形象的評價必須從縱橫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據產品形象的評價系統框架,由產品形象內部因素與產品形象外部因素兩大部分組成的測評平臺,涉及到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生產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場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評價范圍,以及由此產生的許多定性與量化的測試和測評點,能較詳細具體地、有針對性的評價(見圖4)。

產品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使用,是由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的演化過程,它涉及到人—機—產品—社會—環境的各個層面與各種關系。因此產品的形象設計必須解決好這種層面與關系,才能達到設計的目標與要求,才能稱之為“好”的產品形象。

結束語

第2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健康網訊:

科研課題確定以后,能否取得滿意的科研成果及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設計。科研設計就是制定課題研究的技術方案和計劃實施方案,它是整個研究工作的藍圖,集中體現了課題課題研究人員的設想,構思。要想使科研設計達到直觀,明晰,可供操作,便于實施,必須明確科研設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

一 科研設計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項研究總要包括受試對象,處理因素,觀察指標或效應指標三個基本要素。下面對受試對象,處理因素,效應指標的要領及要求作一簡要介紹。

1 受試對象

受試對象是指接受實驗的動物或人,亦稱實驗對象,研究對象或觀察對象。受試對象的選擇非常重要,它對實驗結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受試對象的選擇合適與否,對實驗成敗是很關鍵的。如果進行動物實驗,對實驗動物的基本要求是對擬施加的處理因素反應敏感,反應穩定,盡可能近似與人,并且經濟可行,容易獲得。特殊要求是健康合格,種屬一致,品系相同,年齡,窩別,體重差別不大,性別要求雌雄各半。

2 處理因素

就是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加給研究對象以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各種條件被稱為處理因素。在科學研究中,任何實驗效應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我們要抓住主要的,帶有關鍵性的幾個因素。

3 實驗效應指標

處理因素作用于受試對象所顯示出的結果被稱為效應。為了具體的,準確的反映出實驗效應,就必然需要使用效應指標,指標不僅可以用來揭示實驗觀察對象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用來判斷某些特定現象或事實的依據與標準。在醫學研究中,不論那種類型的研究,要探索的因素必須通過具體的指標反映出來。

二 研究設計的基本原則

1 對照的原則

就是確定實驗中相互比較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各組給予不同的處理,然后觀察其效應。

對照的意義在于通過它消除和減少實驗誤差。在醫學研究中,除了正常解剖生理數據的調查以外,都要有對照。對照基本要求是除了實驗因素作有計劃的變化外,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其他條件應盡量保持一致。

2 重復的原則

重復是保證科研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復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實驗過程是多次重復進行的,要做到這一點與實驗的樣本大小有關,樣本大重復的機會多,樣本小重復的機會少。二是設計中提出的方法,別人也能重復進行。

3 隨機化的原則

就是被研究的對象樣本是從總體中任意抽取的,抽取時每個觀察單位都有相等機會被抽取。常用的隨機化法有抽簽法,抓鬮法,扔硬幣法,隨機數字表等。具體使用那種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第3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色彩設計就是顏色的搭配。自然界的色彩現象絢麗多變,而色彩設計的配色方案同樣千變萬化。當人們用眼睛觀察自身所處的環境,色彩就首先闖入人們的視線,產生各種各樣的視覺效果,帶給人不同的視覺體會,直接影響著人的美感認知、情緒波動乃至生活狀態、工作效率。

色彩由光引起,而光又有其物理屬性。三原色紅、黃、藍是色彩構成的基本要素,將三原色以適當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色彩。色相、明度、純度稱為色彩三要素。色彩三要素是色彩最基本的屬性,是研究色彩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它們是研究色彩的基礎。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視覺傳達平面設計,是當前存在的平面設計形式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同時也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小到平時翻閱的書籍、便利店貨架上擺滿的商品包裝,大到街頭的每一幅廣告、商店門口的每一張宣傳展板,都是平面設計的體現形式。因此,平面設計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視覺傳達平面設計最初與平面設計無異,后來針對視覺傳達平面設計概念,又豐富了其內容,將其定義為“給人看的設計,告知的設計”。因此,在當前社會,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都成為視覺傳達的載體。中國畫的概念就相對簡單,一般而言對中國畫最基礎的定義就是國畫,它承載了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也是體現中華民族獨特審美情趣以及優秀民族精神的代表。中國畫主要是創作者在宣紙上、絹上以及帛上進行繪畫,然后進行裝裱的卷軸畫。而其線條墨色的變化也是中國畫獨有的特點,其虛實結合,留白等表現手段更是成為中國畫獨有的表現手法。

二、視覺傳達平面設計與中國畫的基本要素分析

視覺傳達平面設計與中國畫在基本要素上有許多相同點,首先從空間角度來分析,二者皆屬于二維空間,且是在同一平面之內,完成的藝術創作。而其基本要素,也主要體現在色彩、文字、形象、主題、構圖等幾個基礎方面。通過對二者皆有的這些要素進行比較與分析,可以得出中國畫對于視覺傳達平面設計本身的指導作用和創作推動意義,實現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內涵的豐富,推動我國中國畫精神與思想的傳承與發揚。

三、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基本要素與中國畫基本要素的比較

1、色彩方面在色彩表現方面,視覺傳達平面設計更加注重所承載信息的表達,其色彩主要是進行服務的傳達,突出表現的是產品本身的特點。此外,由于平面設計經常出現在商品當中,其色彩的表現和傳達,更重要的是體現客戶以及商品消費者的理念。當然還有一些設計存在于公共標志當中,其對顏色的要求就會有所差別。比如一些公共標志,在色彩的選擇上往往比較單一,大多數是選擇兩三種顏色,以便達到警醒的目的。如禁煙的標志選擇的是紅、白、黑三色,目的是為了醒目的突出標志本身想表達的意義。但中國畫與此不同,中國畫中色彩的體現主要是傳達和表現整體的形象,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由于其不會具有商業目的,所以其色彩的專業性以及藝術性要求都相對更高。此外,中國畫分為不同的創作手法,而手工屬性的不同也就決定了中國畫顏色的特點,如敦煌壁畫,看起來永遠都是色彩斑斕,鮮艷無比,主要是因為其創作材料為礦物原料,可以歷經千年錘煉而不變色。因此,中國畫本身的色彩研究,與其創作手法與材料選擇有很大關系。2、形象方面在平面設計中,形象主要體現為圖形,平面設計應該包括標記、圖案、符號以及具體的商標和插圖。這些在平面設計當中,是最為直觀和簡潔的表達形式。在平面設計當中圖形的運用絕非偶然,而是與人們潛在認識很容易達成共識,最終被人們盡可能的認可。例如肯德基的形象是一位老爺爺,這一形象并不是隨意打造的,而是企業經過認真思考和概括之后選定的圖案。其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主要代表企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且始終如老爺爺一般和藹慈祥的對待每一位顧客。其忠實善良的企業形象和文化成為肯德基獨有的品牌象征意義,凝結為肯德基的平面圖標,傳遞給每一位消費者。而中國畫在形象打造上,畫面是整幅畫的主體,也是中國畫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創作者會依據不同的創作風格,選擇不同的側重點,繪畫在宣紙之上。如人文畫中人物必定是畫面的主體,因此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細節的把握以及形態方面的控制、神態的描繪都會成為中國畫塑造形象的重點。與現代平面設計相比中國畫更加注重外在“形”的表現,而平面設計則更加注重內涵與思想的體現,與中國畫相比,更為直觀的體現出其想要表達的內容。3、文字運用方面在文字運用方面,平面設計與中國畫之間存在較大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平面設計中涉及的文字類型相對較多,對不同語言不同字體的文字,都比較頻繁的應用,所以文字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應用到標志設計當中,文字本身可能就成為圖形的附屬品,是輔助圖形進行闡述的一種方式。而在書籍的設計當中,文字則成為主要的表達元素。但在廣告設計當中,無論是廣告標題、廣告語以及廣告正文內容,都可以成為文字要素的一種體現。因此,在文字運用上,平面設計的文字類型就相對較多且復雜。其二,中國畫中的文字,可以通過毛筆字進行呈現,在中國的美術繪畫發展史上,也稱為書法。所以楷書、草書、行書、隸書、篆書都是比較常見的毛筆字體,也是中國畫中文字的展現形式。在中國畫當中,文字部分也可以成為題款部分,而題款部分也有“題”和“款”二者的差別。在“題”部分,主要是針對畫卷題寫詩文,所以在古代,許多畫者在進行繪畫創作時,若感到畫面無以描述和表達,往往會借助“題”這一部分,進行情感的抒發。因此總結二者之間的差別,平面設計中文字都是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而中國畫中的文字,往往都是創作者情感的一種抒發與體現。

四、結語

第5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1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類型

數據是GIS系統的“血液”。同時,GIS系統的數據主要是包含大量的圖形的空間數據,它包括柵格圖形數據、矢量數據以及關聯的屬性數據。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更是涉及到多種空間數據庫的管理和互操作問題,顧及空間數據本身海量數據和復雜結構的特點,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中數據組織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系統的效率。我們把城市不同部門數字化建設都要用到的基礎數據稱為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分類有很多方法,例如按數據結構來分,有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矢量柵格一體化數據;按產品形式分,有數字高程模型數據(DEM)、數字正射影像數據(DOM)、數字柵格地圖數據(DRG),數字線劃地圖數據(DLG)。狹義上,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核心任務是4D數據庫的建立,這里簡單地介紹一下4D產品的概念。

1.1 數字高程模型

DEM是區域地形的數字表示,它由規則水平間隔處地面點的抽樣高程矩陣組成。DEM的水平間隔應隨地貌類型不同而改變。為控制地表形態,可配套提供離散高程點數據。由于格網的規則性,其X,Y或B,L的交點坐標被省略,通過對應的2值在矩陣中的行列號隱含表示。DEM數據通過一定的算法,能轉換為等高線圖、透視圖、坡度圖、斷面圖、暈渲圖,以及與其他數字產品復合形成各種專題圖產品;還可計算體積、空間距離、表面積等工程數據。

1.2 數字正射影像(DOM)

DOM是由航空攝影或其他遙感數據經糾正和消除地形影響后形成的數字圖像,是地表信息的真實反映,信息量極其豐富。數字正射影像圖疊加專題信息之后,擺脫了傳統專業線劃圖過于抽象,非專業人員不易理解的局限,使城市信息更加直觀、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便于政府對城市的管理。數字正射影像數據庫可以作為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的背景,可供規劃、設計和廣大用戶直接查詢、量算使用。

1.3 數字柵格地圖(DRG)

DRG是現有模擬地形圖的數字形式。它是由模擬地圖經掃描、幾何糾正及色彩歸化后,形成在內容、幾何精度和色彩等方面與地形圖基本保持一致的柵格數據文件??梢暂^為方便的進行放大、漫游、查詢等。本產品可作為背景,用于數據參照或修測其他與地理相關的信息,適用于DLG的數據采集、評價和更新;也可與DOM,DEM等數據集成使用,派生新的可視信息,從而提取、更新地圖要素;還可以繪制紙質地圖,改變地圖存儲和印制的傳統方式。

1.4 數字線劃地圖(DLG)

DLG是地形圖或專題圖經過掃描后,對一種或多種地圖要素進行跟蹤矢量化,再進行矢量糾正形成的一種矢量數據文件。其數據量小、便于分層,能快速生成專題地圖。這種數據滿足GIS進行各種空間分析要求,被視為帶有智能的數據,可隨機地進行數據選取和顯示,與其它幾種產品疊加,便于分析、決策。各種以矢量為基礎的地圖均可視為DLG。

2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邏輯設計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必須面對不同的用戶或應用群體,系統的主要需求表現在各類數據的快速檢索查詢、數據的更新與維護以及數據的安全等等多個方面,所以我們必須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分類來滿足上述需求。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主要是根據數據的不同應用對數據進行分類組織。下面以矢量地形圖為例闡述數據庫的邏輯設計。

矢量地形圖數據作為數字線劃圖的主要組成部分,用以表示城市的基本面貌并作為各種專題數據統一的空間定位載體,包括測量控制點和城市地形、交通、水系、境界、居民地、植被等核心地理要素。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邏輯設計中,可以設計如下。

(1)矢量地形圖數據子庫。

矢量地形圖數據子庫的劃分可以依據城市在建立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時使用的矢量地形圖數據的比例尺來進行,如有的城市有1∶500、1∶2000和1∶10000的矢量地形數據,就可劃分為3個子庫,分別為1∶500地形圖子庫、1∶2000地形圖子庫、1∶10000地形圖子庫;而有的城市可能只有1∶500和1∶10000的矢量地形數據,那其地形圖子庫就有1∶500地形圖子庫和1∶10000地形圖子庫兩種了。

(2)矢量地形圖數據大類。

根據通常應用的需要,將基礎數據庫中的矢量地形數據按地形實體的大類進行邏輯分組,每一個邏輯組就是一個矢量地形圖數據大類。矢量地形數據按照國標可以分為控制點、居民地、交通、水系等幾個大類。一個大類中的空間實體數據在邏輯上被看作屬于同一范圍,其代碼的第一位都相同,往往被同時應用。

(3)矢量地形數據圖層。

一個矢量地形圖數據大類通常包含多個空間實體類型,可以再根據實體的類型(點、線、面)和實體在數據中的意義(輔助信息、主要信息)劃分出具體的邏輯層,一個邏輯層還可以含有一個注記層。

(4)矢量地形數據實體。

矢量地形數據實體作為單個圖層中的獨立單元,包含圖形數據(幾何屬性)和非圖形數據(非幾何屬性)。圖形數據一般指實體的地理位置和形狀,非圖形數據包括標量屬性(如高程、面積、長度的數據及實體的編碼數據等)和名稱屬性(如道路名稱、河流名稱等)。地理實體按幾何形狀分為點、線、面三種基本類型,這種分類法對于地理實體的特征描述和編碼表示很合適。例如點類有控制點、獨立地物點等,線類有道路、地類分界線、管線等,而面類有行政區域、建筑物、綠化帶等。

3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詳細設計

3.1 控制成果數據庫

3.1.1 控制成果庫系統設計

建立控制成果庫主要是對測區基礎控制點、像片控制點、空三加密成果、控制概況資料、空三加密概況資料等進行有效組織與管理??刂瞥晒麕煜到y由控制點成果錄入、查詢兩個主要模塊組成。

(1)控制點成果錄入。

控制點成果數據錄入模塊是對測區的概況資料、基礎控制點成果、像片控制點成果、空三加密成果組織入庫。

(2)控制點成果檢索查詢。

對于基礎控制成果、像片控制成果,通過點號進行查詢;根據攝區代號對像片控制概況資料、加密成果等資料進行查詢。

3.1.2 控制成果數據內容

控制成果庫由基礎控制成果(內容為城市基礎控制點成果)、像片控制概況(內容為像片控制測量的基本情況)、像片控制成果(內容為像片控制點成果)、空三加密概況(內容為航測內業空三加密的基本情況)、空三加密成果組成。

3.2 正射影像庫

3.2.1 正射影像庫系統設計

正射影像數據庫系統由數據入庫、數據查詢兩個主要模塊組成。

(1)數據入庫模塊。

正射影像數據入庫模塊是要把TIFF格式的正射影像導入數據庫;二是要把正射影像對應的元數據錄入數據庫。

(2)正射影像數據檢索查詢。

正射影像數據檢索查詢模塊主要是根據圖幅號對正射影像元數據進行檢索查詢。

3.2.2 正射影像庫數據內容

正射影像庫包括正射影像庫成果(內容為正射影像成果)和正射影像元數據。

3.3 數字高程模型庫

3.3.1 數字高程模型庫系統設計

DEM數據庫系統由數據入庫、數據查詢兩個模塊組成。

(1)DEM數據入庫:數字高程模型的入庫包括BLI格式的數據入庫及元數據入庫兩部分。

(2)數據查詢:數據查詢模塊指對DEM元數據信息進行查詢。

3.3.2 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內容

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為拼成一體的城市DEM數據。

3.4 基本要素數據庫

3.4.1 基本要素數據庫系統設計

基本要素數據庫包括境界、道路、水系、地名及土地利用等五大類基礎的空間數據。系統由數據入庫、數據查詢兩個模塊組成。

(1)基本要素數據入庫模塊。

由數據庫軟件提供的矢量數據入庫工具把Arc/Info的E00數據導入到數據庫中,并用開發的元數據錄入模塊完成元數據錄入。

(2)基本要素數據的檢索查詢。

建立以圖號為索引的數據查詢機制,根據圖號對元數據進行查詢。

3.4.2 基本要素數據內容

基本要素數據庫主要包括境界、道路、水系、地名及土地利用五大類基礎數據及元數據信息。根據具體的入庫需求,在境界、道路、水系、地名及土地利用五類數據中,按照不同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共分為12層數據,表1。

4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存儲管理

目前,在空間數據存儲和管理方面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支持空間數據存儲的數據庫技術和能夠實現在關系數據庫中存儲和管理空間數據的中間件技術。能夠支持空間幾何對象存儲和操作的對象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主要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Informix,IBMDBZ等,其中oracle是國際上許多地理信息系統用來管理海量空間對象數據的首選數據庫管理系統。在大型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中,通常是通過ESRI公司(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ESRI)的空間數據引擎ArcSDE結合大型關系數據庫(例如oracle,SQL Server)或者Oracle公司針對oracle數據庫開發的Oracle Spatial來存放和處理空間數據。

參考文獻

[1] 鮑英華.GIS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獲取方法及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資訊,1998(2).

第6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關鍵詞]研究學生 初中化學 基本要素

長期以來,教師更關注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如何學;更專注于研究教材,而很少研究學生?;A教育是尋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因此要堅持把視線投向學生,把研究學生視作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研究學生可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提升學習成效。同時,有助于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并形成新的教學觀念,進一步改進教學,使教育教學功能最大化。

一、“研究學生”一定要從尊重學生做起

作為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有可能去了解學生,去觀察學生的世界,更多地思考學生的求知需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有這種“學生”意識,學生才會更加尊敬教師、信任教師,師生關系才會變得更加和諧、融洽。學生特別希望受到老師的尊重、關注、欣賞和鼓勵,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幫助很大,而且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例如,有一次學校開展家訪活動。班上一位學生找到我,希望家訪時老師別到家里去,提出可否讓家長到學校來與老師溝通。當時我說需要考慮一下。然而在之后的幾節化學課上,我發現該生上課明顯精神不集中,化學作業錯誤率極高。于是我才想起他跟我說過家訪的事情。正好學校有一位老師也是他們小區的,我特地向這位老師詢問了他家的情況,了解到這位學生暫時租住在小區的傳達室,他家的房子還在裝修中。雖然只是暫時的,但這位學生就是不希望老師看見他現在住在狹窄的傳達室里的情景。知道這個事情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于是同意了學生的要求。之后這位學生在上化學課時,又恢復了以往上課的認真狀態。所以,老師如果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生,真心喜歡他們、關心他們,學生自然也會尊重老師、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老師所上的課。只要研究學生,讀懂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實現教與學的和諧。

二、“研究學生”目的是讓學生快樂地學

在課堂上,盡管我們努力地想做到因材施教,但由于立場的不同,使得我們現實中離學生仍然很遠。因此,我們要學會研究學生、走近學生,并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驗課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找到實現快樂學習的途徑與方法。為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懂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主動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敝挥挟攲W生真正擁有快樂,才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班上有一男生,上化學課總是無精打采的,學習不積極主動,成績也不理想,找他談話也不見成效。于是我有意從其他同學那去更多地了解他,發現他很喜歡聽某歌星的歌曲。于是我特意在某一節化學課上安排了一個“聽歌猜歌名”的小插曲,正如我所料,這位學生猜對了,于是我趁熱打鐵:“你在音樂上的表現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相信你在化學學習上也可以同樣精彩?!痹诤髞淼幕瘜W學習中,這位學生認真、積極、主動,學習成績明顯上升。研究學生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快樂、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三、“研究學生”即圍繞學生備課

“只有從了解學生的現有狀態出發,我們才能提出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從而進行教學內容的統籌安排?!睕Q定課堂進程的是學生的學習進程。只有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到位,才能較準確地把握絕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A設的問題才能較吻合學生的需求和能力范圍,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才會有明顯的提高。

備課就是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環境,家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知識基礎和學習狀態,對化學實驗的重視度,課前是否做好預習,課后有沒有復習,能否很好地控制情緒,是否有恒心與毅力,學習是否積極,自身是否努力,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懂得有效的讀書方式,能否妥善安排讀書時間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去研究。

總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要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第7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一、財務的基本要素——資本

一般而言要素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財務要素作為財務對象的具體化,必須體現財務活動的基本內涵,反映財務活動的基本規律。眾所周知,財務理論的基本研究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從財務產生與發展的歷史考察,財務自始就與資本的產生和發展相聯系。財務屬于資本的投入、配置、收益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關系。財務的內涵是資本的投入收益活動(即財務活動)以及在資本投入收益活動中所發生的特有關系(即財務關系)。鑒于此,我們得出,財務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是資本,由資本的投入、運用、配置、收益活動可得到資產、收益、成本幾個具體要素。此外隨著現代企業財務中產權觀念的日益成熟,產權觀念已滲透到財務實踐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在企業財務中,產權更多地表現為財權,而財權是一個與財務關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的財務要素,所以在此,筆者認為財務要素的構成如下: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是資本,圍繞資本運作衍生出資產、收益、成本、財權等幾個具體要素。由資本要素著手開展研究,有利于從小到大,層層展開,從而構建完整的財務理論體系。

1.資本的概念。資本是現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要求,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所謂資本,是指能夠在運動中不斷增值的價值,包括物質形態的財務資本和非物質形態的知識資本。狹義的資本概念主要指物質形態的財務資本,即表現為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墊支的貨幣。企業通過貨幣購買各種生產經營要素,通過生產實現價值的轉移和增值,通過銷售完成價值的實現,從而使資本在再生產過程中不斷地循環和周轉。可見資本投入、產出與增值的過程,是為了不斷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是資本的運動軌跡,資本運動的規律及其體現的經濟關系已滲透到與財務相關的各個領域和一切主要方面。

2.財務管理:對資本的運作。企業資本運動是通過一系列資本活動來實現的。初始狀態下的貨幣資本需要通過資本籌集活動來取得,企業資本的運用需要通過投資活動來實現,而企業取得的收益則需要通過資本收益分配活動來完成。這種籌資、投資和資本收益分配等資本活動就是企業的財務活動。財務管理就是對財務活動所進行的管理,也就是對資本所進行的運作。具體包括資本取得、資本運用、資本收益分配三個方面。在資本運作過程中,財務管理發揮著配置和資本利用的功能。

首先,從資本取得來看,資本取得或稱資本籌集是指企業為了滿足投資和用資的需要,籌措和集中資本的過程。取得資本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資本運作活動的起點,也是資本運用的前提。其次,從資本運作來看,企業資本運用是企業資本運動的中心環節,包括資本投資和資本運營兩個方面,前者針對長期資本而言,后者針對短期資本而言。最后從資本收益分配來看,它是對資本運用成果的分配。隨著分配的進行,資本或退出企業,或留存企業,這必然影響企業的資本運動,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資本運動的規模上,而且還表現在資本運動的結構上,如籌資結構。如何合理確定分配規模和分配方式是財務管理分配領域的重要內容。以上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構成了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

3.財務管理內容的創新。新的經濟形勢下財務管理中資本的內涵與外延得到新的發展,財務基本要素由財務資本向知識資本擴展成為必然。由此帶來財務管理內容的創新:籌集知識資本與籌集財務資本并重,并且應向知識資本傾斜;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成為投資管理的新領域;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共享投資收益。

二、由財務基本要素擴展的具體要素

資本作為財務的基本要素,作為現代財務體系的核心概念,對企業的資源配置具有強烈的調控作用。圍繞資本運作,可以得到財務活動的四個具體要素,即資產、收益、成本、財權。現分述如下:

1.資產是企業對其取得的資本加以運用,形成了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各項資源。從財務活動的基本規律來看,資產是資本的對應物,是資本的轉化形態或占用形態,資本具有強烈的增值性,而這種增值性是通過其轉化為資產來實現的。如果沒有資產的有效運轉和資產的周轉運動,增值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充分表明資產必須為未來創造效益。資產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在于它是一種經濟資源,經濟資源總是具有經濟價值、能夠產生未來現金流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

資產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有有形和無形的,有貨幣性的和非貨幣性的,有固定的和流動的,但它們在本質上都體現了企業的一種權利——企業法人財產權。財務學中的“資產”可定義為:資產是企業直接占有、支配和處理的并能為其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這一定義明確了資產的實質是創造未來收益,強調企業的財權就是占有、支配和處理財產的權利,從而與會計要素加以區分;突出了創新資產的內涵,即不僅僅局限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是將各種創新的財務事項,如衍生金融工具等均包容于這一要素之中?!百Y產”概念的確定,有助于反映財務活動的基本特征,體現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

2.收益是企業通過資本運用取得的,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資本的保值和增值。收益活動是理財過程中與財務收益取得及其分配有關的一系列活動,收益活動是資本運動的動態體現,它在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收益要素的認識上,主要有兩種觀點,即經營收益觀和全面收益觀。經營收益是企業在業務經營中所產生的現金流入量或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增加,包括經營收入(總量)和經營利潤(增量)。經營收益觀強調收益產生的原因在于經營,而且是企業主要的、正常的活動,經營收益觀的目的在于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評價和對經營者業績的考核,特別是對經營者主觀努力業績的評價。經營收益基于利潤的可分配性,不包括因資產價格變動和非流動資產處理形成的利得。全面收益包括企業在業務經營和非業務經營中所產生的現金流入量或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增加。除了經營收益之外,還包括利得。利得的產生與企業正常經營無直接關系。因而,利得的產生并不經常,屬于一種非常收益。

全面收益觀的形成是建立在利得或損失事項增多的基礎之上的,該觀念立足于企業實體確認收益。這樣,既能反映企業經營者主觀努力獲得的經營收益,又能反映客觀原因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還能總括反映企業的收益,全面提供不同種類收益的信息,有利于正確處理各種財務關系。財務學的收益概念不同于會計學的收益概念,會計學收益概念的界定主要立足于收益的確認與計量,而財務學收益概念的界定更側重于經濟學的收益性質,即堅持全面收益的觀點。財務學收益是指為了實現實物資本保全的期末凈資產大于期初凈資產的增量。

3.成本。資本作為財務的基本要素,資本成本自然是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是指企業為取得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在財務管理中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資本成本不僅是資本預算決策的依據,還是進行重要財務決策、制定有關資本管理政策、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此外,從資本運動過程來看,除了要反映資本成本外,還要反映產品從研究、設計開發到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離開資金耗費環節,收益就無從確定,更談不上收益分配,惟有如此,才能正確反映財務活動的效益。資本成本和產品成本都屬于產品耗費,二者的不同在于產品成本的補償是對耗費自身的補償,并且這種補償還會回到企業再生產過程中;而資本成本的補償是對資本所有者讓出資本使用權的補償,一旦從企業收益中扣除以后,就退出了企業生產過程,體現了一種利益分配關系。因此財務要素中的成本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為獲取收益而付出的各項資金耗費。

4.財權。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現代企業財務中的產權概念已經滲透到財務實踐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中,在企業財務中,產權更多地表現為財權,側重于對企業財力資源的配置。所謂的財權,是一種財力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權利的結合。這里的財力表現的一種價值,是企業的財務資金——即資本,而相應的權利便是支配這種財力所具有的權能。具體來說,財權表現為某一主體對財力所擁有的支配權,包括收益權、投資權、籌資權、財務預測決策權等。理想的財權是獨立的、明晰的,否則便成了與產權關系模糊相伴隨的財權關系,或稱作模糊的財務關系。財務管理之所以要強調財權這一要素在于:

首先,財權的獨立性是財務主體成立的首要條件和關鍵因素,按照理財主體假設與自主理財的假設,理財主體必須有獨立的經營權和財權。凡是成為理財主體的單位,都有財務管理上的自主權,即可以自主地從事財務活動。當然,自主理財并不是說財權完全集中在財務人員手中,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財權在所有者、經營者和財務管理人員之間進行分割。兩權分離的推行,使財權回歸企業,經營者有權獨立地進行財務活動,包括籌資、投資和分配等重要決策。“經理革命”的出現,進一步為企業成為理財主體奠定了基礎。

第8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關鍵詞: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風險分析

一、前言

電力系統越來越依賴電力信息網絡來保障其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該數據信息網絡出現的任何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都可能波及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因此電力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工作刻不容緩[1,2]。風險評估具體的評估方法從早期簡單的純技術操作,逐漸過渡到目前普遍采用BS7799、OCTAVE、ISO13335、NIST SP800-30等相關標準的方法,充分體現以資產為出發點,以威脅為觸發,以技術、管理、運行等方面存在的脆弱性為誘因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綜合方法及操作模型[3]。

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在我國,風險評估工作已經完成了調查研究階段、標準草案編制階段和全國試點工作階段,國信辦制定的標準草案《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指南》[4](簡稱《指南》)得到了較好地實踐。本文設計的工具是基于《指南》的,涉及內容包括:

(一)風險要素關系。圍繞著資產、威脅、脆弱性和安全措施這些基本要素展開,在對基本要素的評估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業務戰略、資產價值、安全需求、安全事件、殘余風險等與基本要素相關的各類屬性。

(二)風險分析原理。資產的屬性是資產價值;威脅的屬性可以是威脅主體、影響對象、出現頻率、動機等;脆弱性的屬性是資產弱點的嚴重程度。

(三)風險評估流程。包括風險評估準備、資產識別、威脅識別、脆弱性識別、已有安全措施確認、風險分析、風險消減[5]。

三、電力信息網風險評估輔助系統設計與實現

本文設計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輔助系統是基于《指南》的標準,設計階段參考了Nipc-RiskAssessTool-V2.0,Microsoft Security Risk Self-Assessment Tool等風險評估工具。系統采用C/S結構,是一個多專家共同評估的風險評估工具。分為知識庫管理端、信息庫管理端、系統評估端、評估管理端。其中前兩個工具用于更新知識庫和信息庫。后兩個工具是風險評估的主體。下面對系統各部分的功能模塊進行詳細介紹:

(一)評估管理端。評估管理端控制風險評估的進度,綜合管理系統評估端的評估結果。具體表現在:開啟評估任務;分配風險評估專家;對準備階段、資產識別階段、威脅識別階段、脆弱性識別階段、已有控制措施識別階段、風險分析階段、選擇控制措施階段這七個階段多個專家的評估進行確認,對多個專家的評估數據進行綜合,得到綜合評估結果。

(二)系統評估端。系統評估端由多個專家操作,同時開展評估。系統評估端要經歷如下階段:a.準備階段:評估系統中CIA的相對重要性;b.資產識別階段;c.威脅識別階段;d.脆弱性識別階段;e.已有控制措施識別階段;f.風險分析階段;g.控制措施選擇階段。在完成了風險評估的所有階段之后,和評估管理端一樣,可以瀏覽、導出、打印評估的結果—風險評估報表系列。

(三)信息庫管理端。信息庫管理端由資產管理,威脅管理,脆弱點管理,控制措施管理四部分組成。具體功能是:對資產大類、小類進行管理;對威脅列表進行管理;對脆弱點大類、列表進行管理;對控制措施列表進行管理。

(四)知識庫管理端。知識庫的管理分為系統CIA問卷管理,脆弱點問卷管理,威脅問卷管理,資產屬性問卷管理,控制措施問卷管理,控制措施損益問卷管理六部分。

四、總結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本文在介紹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研究意義的基礎之上,詳細闡述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輔助工具的結構設計和系統主要部分的功能描述。測試結果表明系統能對已有的控制措施進行識別,分析出已有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為風險處理計劃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Huisheng Gao,Yiqun Sun,Research on Indices System of Security Risk Evaluation for Electric Power.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IEEE,2007.

[2]Masami Hasegawa,Toshiki Ogawa,Security Measures for the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System,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7.

[3]左曉棟等.對信息安全風險評估中幾個重要問題的認識[J].計算機安全,2004,7:64-66

第9篇: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基于會計要素在財務會計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會計界對于會計要素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國際上,除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2001年初改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以外,美國有關機構對于會計要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不僅起步較早,而且比較系統,成果豐富。早在1953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會計名詞委員會”就試圖對會計基本要素進行規范性研究,根據研究成果,1953年8月至1957年1月,先后公布了4份《會計名詞公報》(ATB No1—4),提出了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成本、收益、利潤,并試圖對它們做出統一的定義。之后,盡管不少會計學者和會計學術團體對上述要素做了持續研究,但大多僅限于對這些名詞或概念的定義研究,缺乏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直到1970年,AICPA下設的“會計原則委員會”(APB)首次開始系統并專門研究會計基本要素。在其的第4號報告書中專門單列一章來論述財務會計基本要素的定義及其相互關系。提出了財務會計有六個基本要素。即資產、負債、業益、收入、費用和凈收益。由于APB的工作被1973年6月30日宣告成立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所取代,所以,之后的研究主要由FASB繼續進行。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FASB開展的財務會計與報告概念框架研究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會計要素研究,并于1980年2月正式發表了第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表的要素》(SFAC No.3),共提出了資產、負債、產權、業主投資、分派業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費用、利得、損失等十項基本要素并分別予以定義,盡管為了適應非盈利組織的需要而在1985年12月發表了第6號概念公告《財務報表的要素》(SFAC No.6),但企業會計要素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對于會計要素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比較系統地對會計要素進行了研究。1986年,我國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的《會計的基本概念——一個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中提出會計對象可分解成資產、負債、基金、收入、費用、利潤等要素。1989年,著名會計學家婁爾行、張衛國的《研究我國會計理論和會計準則,促進會計實踐》中,將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項,即資產、負債、凈權益、營業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1991年,陳毓圭在《會計要素論》中提出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梢哉f,上述研究成果為我國1992-1993年的會計制度改革中首次體現會計要素奠定了基礎。1992年11月30日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以及分行業的企業會計制度,并于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業實施。在的《企業會計準則》中,第一次出現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要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會計研究的不斷深入,2000年6月21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87號形式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與1992年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相比,盡管會計要素的項目沒有變化,仍然是六大會計要素,但對有關會計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為了完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加強會計準則的研究工作,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3年9月組織了42項會計準則重點科研課題,由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和部分會計準則咨詢專家承擔。其中的《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課題由葛家澍教授主持。以此次重點科研課題研究成果為基礎,財政部對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和內容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和完善,并于2006年2月重新頒布了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在內的新的會計準則體系。首次以專門的條款明確了企業確定會計要素的依據和會計要素包括的內容: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比較發現,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會計要素仍然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但也有了新的變化,一是有關會計要素的定義更加科學,二是出現了利得和損失的概念,盡管還沒有把利得和損失明確為會計要素項目。

綜合國內外有關會計要素研究與設置,目前不同國家或地區對會計要素的認識還不完全一致,會計要素的項目設置還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時,現有研究都側重于要素項目名稱及其應該定義,缺乏對會計要素層次關系的分析,而這似乎恰恰是造成會計要素難以理解和統一的主要原因。

二、會計要素內容及其層次結構分析

會計要素,無論理解為會計對象要素,還是構成財務會計報表的基本框架要素。實際上都是分類問題,既然是分類,就客觀存在分類的詳細程度和分類層次問題,無論是美國FASB將會計要素分為前述的十大要素,還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確定的六大要素項目,這些要素項目實際上并不都是平行關系,有些項目是上下級的包容關系,也就是說,會計要素是有層次結構的。會計要素的內容及層次關系如下:

(一)會計要素的第一層次—— 一級會計要素 一級會計要素,是基礎會計要素,就是對會計對象所做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綜合的分類。一級會計要素包括資產和權益兩大項目。

資產,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基礎條件,是最基本的會計要素之一,是指由企業過去的經濟交易或者會計事項形成、被企業擁有或者控制,預期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權益,在財務會計中是指資產所有權,表明企業資產的來源渠道。在《現代漢語詞典》里,對于權益的解釋是應該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權利。權益在會計上可以理解為資產所有權,表明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資產來源于哪里。因為任何資產都是有所有權的,所以,從數量關系上看,資產和權益二者存在著下列等量關系。

資產=權益

上述關系式是最基本的會計等式,是現代復式記賬法賴進行試算平衡的基礎平衡機制。,也是資產負債表設計的原始依據。實際上,在會計教學中,當分析經濟業務變化引起會計等式變化的類型分析中,就是以上述公式為基礎進行分析的。

(二)會計要素的第二層次——二級會計要素 二級會計要素,也可以稱之為派生會計要素,是對客觀存在著不同質項目有必要再進行分類的一級會計要素項目所做的分類,是一級會計要素項目的具體化。二級會計要素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個項目。

但是并非一級會計要素都要分類出下級要素項目,形成上下級層次結構關系。資產項目就沒有必要再劃分二級要素項目,因為對資產再進行的分類項目無論詳細程度如何,都是同質的,只是資產的形態、名稱不同而已。所以,會計實務中盡管也對資產進行分類,那只能稱之為會計科目,而不是二級要素項目。對于權益這一一級要素項目就有所不同,如前所述,權益在會計上是指資產所有權,誰對企業資產擁有所有權,就稱之為誰的權益。因為任何企業在籌建之時,其資產不外乎有兩個來源渠道,一是投資人投入的資產,這部分資產的所有權歸投資人所有,稱之為所有者權益。二是向債權人借入的資產,這部分資產的所有權歸債權人所有,稱之為債權人權益,站在企業角度看就是企業的負債。因為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負債)是不同質的兩個資產來源渠道項目,所以,權益這一一級要素項目有必要再進行分類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個項目,否則,就不能詳細的記錄和報告權益的具體情況。從數量關系看,權益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存在著下列等量關系:

權益=負債+所有者權益

將權益要素項目具體化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個二級要素項目之后,上述最基本的會計等式資產=權益,就可以表現為如下基本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或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在上述三個要素項目中,負債沒有必要再進一步進行下一級要素項目分類,只需要和資產一樣,通過劃分具體會計科目就可以了,其原因如前所述。相對于資產和負債,所有者權益是一個抽象且復雜的概念,從上述會計基本等式的數量關系看,所有者權益等于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通常我們也稱之為凈資產。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任何資產或者負債的增減變動,都有可能引起所有者權益的變動,而這些變動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投資人投入了資產,還是企業賺取了收益或發生了損失,收益或損失是日常經營活動造成的還是偶發的非經營事項引起的,也就是說,企業籌建完成以后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凈資產)增減變動的情況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同質的。另一方面,企業籌建完成以后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凈資產)增減變動的情況又是會計信息各方使用者都倍加關心的問題,如果會計要素只停留在上述三個要素基礎上,不對所有者權益要素項目進行下一級分類,是無法記錄和報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有者權益變化過程和結果的。正因為如此,所有者權益要素項目還需要進一步分類,從而形成會計要素的第三個層次。

(三)會計要素的第三層次 ——三級會計要素 三級會計要素,是對二級會計要素項目——所有者權益做的分類,是所有者權益項目的具體化。怎樣對所有者權益要素項目進行分類設置,既是一個難點,也是目前各國會計要素設置方面的主要差異所在。筆者認為,三級會計要素至少應該包括接受投資、利得、損失和利潤四個項目。從數量關系看,存在著下列等量關系:

所有者權益=接受投資+利得-損失+利潤

接受投資,是企業投資人投入到企業的資產,如實收資本。是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一個獨立項目和重要內容。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與企業當期利潤無關、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利得直接增加所有者權益。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顒铀l生的、與企業當期利潤無關、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損失直接減少所有者權益。

利潤是企業一定時期收入抵減費用后的差額,是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財務成果,也是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期間引起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化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各方倍加關注,必須詳細記錄和報告,同時,利潤在我國財務會計核算中一直作為一個會計要素項目存在,是我國會計文化中早已經被人們普遍認可的一個重要會計信息概念,使用利潤概念更有利于會計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將利潤作為所有者權益下的一個要素項目是必要的。但是,利潤本身是一個結果,利潤的實現是一個過程,為了反映利潤的具體情況,還必須對利潤要素進一步劃分,從而產生了會計要素的又一層次——四級會計要素。

(四)會計要素的第四層次——四級會計要素 四級會計要素是對三級要素項目——利潤所做的分類,是利潤的具體化。四級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項目。

對于收入、費用要素可以以其與利潤的關系為標志予以定義,而不再看是否是企業日?;顒赢a生。因為,收入、費用項目是利潤要素的下一級項目,與利潤直接相關。只要跟利潤相關,即使不屬于企業日常活動產生,也是要計入當期利潤的。比如《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就規定,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可以直接計入當期利潤。因此,收入和費用可以作如下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摹е滤姓邫嘁嬖黾拥摹⑴c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以及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但應計入當期利潤的其他經濟利益的流入。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以及企業非日?;顒铀l生的但應減少當期利潤的其他經濟利益流出。依據上述定義就可以得出: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財務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從數量關系上體現出:利潤=收入-費用這一明朗的等量關系。

三、依據會計要素層次關系優化會計科目設置

財務會計提供會計信息是用其一套特有的會計語言提供的,會計要素是會計語言,但還不是最基本的語言單位,用會計要素反應的信息是概括性的,是粗線條的。作為經濟決策不可缺少的會計信息,人們對它既有總括性的需求,更有詳細具體的信息需求。比如,一個企業資產總額是20億元,那么這些資產都是什么資產呢?就需要對資產詳細記錄和報告說明。為了詳細提供會計信息,就需要對會計要素進行進一步的分類,會計上,對會計要素分類核算的項目即稱之為會計科目。

既然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再分類的項目,是會計要素的具體化,那么其經濟內容與會計要素是一致的。除了上一級要素項目分化出的下一級要素項目之外,根據會計科目的定義,只要是對會計要素的分類項目都屬于會計科目。這樣,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的關系本應該非常明朗和具體,它們之間實際上就是統馭與被統馭的關系,會計要素是總括信息,會計科目是詳細信息,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說明。有什么會計要素,就應該有相應的會計科目。但是現行會計科目的設置及其與會計要素的關系并非如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我國的會計科目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成本類、所有者權益類、損益類等,看不出會計科目依據會計要素相應設置的應有邏輯關系,邏輯混亂,于理不通,難以理解,有必要改革優化和完善。根據本文前述會計要素內容及其層次結構設想,我國現行會計科目的設置可以做如下優化和完善。

按照有什么會計要素就分設什么會計科目以及簡化設置的原則,相應的將會計科目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利潤類、收入類、費用類等。將現在的成本類科目歸并到資產類,取消損益類科目。資產類、負債類科目內容與現行規定基本一致,不再贅述。其他科目設置如下:(1)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包括實收資本、盈余公積、資本公積等科目;(2)利潤類科目:包括本年利潤、已分配利潤(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等科目;(3)收入類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4)費用類科目:包括主營業務費用、其他業務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等科目。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 波多野在线播放 | 欧美a大片| 伊人365影院| 亚洲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韩国porno xxxx|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播放 | 中文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成人免费一级在线播放 | 国产黄色片一级 | 亚洲一区三区 | 在线免费观看一级片 |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 国产成视频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小时婷婷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 男女男在线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一级片免费 | 经典香港一级a毛片免费看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 盈盈性影院 | 欧美a在线| 日韩 亚洲 制服 欧美 综合 |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 日本一级特黄aa毛片免费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网 | 免费五级在线观看日本片 |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自在线观看 | 成人黄色一级毛片 | 日本九六视频 |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九色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www | 国产欧美另类性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