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語言教育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使用者,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前,很多幼兒存在不樂于表達、不愿意交流的問題,這種問題的存在將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性格特點及健康成長,所以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情境創設的方式符合發展規律,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多種多樣“說”的情境
“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是幼兒階段語言學習的目標,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讓每一位幼兒在思考中表達,展現自身的實際想法。
“說”是培養幼兒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營造各式各樣的情境,組織幼兒積極表達,使幼兒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下積極表達、展示自我,進而真正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語言培養活動中,教師可以積極營造多種多樣“說”的情境。
1.問答法
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問答法,以教師問、幼兒答為主。而在問答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思維能力、認知特點進行分析。比如,在指導幼兒學習“蛤蟆吃西瓜”的故事時,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平時是怎么吃西瓜的呢?”等問題,幼兒積極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蛤蟆最后是怎么遲到西瓜的呢?”等問題,使幼兒能夠結合自己所理解的故事內容回答問題。問答的方式能夠使幼兒積極表達,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氛圍,有助于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
2.討論法
討論法是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一種良好方式,也是促進幼兒交流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引入生活中的話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促使幼兒積極表達。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幼兒播放一些火災的場景,引導幼兒分析火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對“公交車是否應用給他人讓座”等內容進行探討,幼兒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給予幼兒適當的思維引導,構建良好的互動性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聯想法
聯想法,即為結合實際進行聯想,將幼兒的實際生活與語言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幼兒能夠睹物思人,睹物生情。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構建“逛超市”的情境,組織幾位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位幼兒可以扮演超市的老板,其他幼兒可以扮演逛超市的人等。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自由發揮,展現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在日常生活中創設形式多樣“說”的活動
日常生活中形式多樣“說”的活動,能夠使幼兒感受語言表達的樂趣,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創建良好的條件。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開展形式多樣“說”的活動,如故事比賽、童話故事表演等。
1.故事比賽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故事比賽,每天早上由一位幼兒為大家講故事,喜歡這位學生講的故事,則可以在他的名字上畫一個“√”,每個月評選出來一個故事大王。故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增進幼兒的表達欲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表演童話故事
表演童話故事的方式能夠使幼兒勇于表現自我,在與同伴合作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習的童話故事進行表演,比如幾位幼兒可以模擬“小紅帽”的故事,一位幼兒扮演小紅帽,一位幼兒扮演奶奶,一位幼兒扮演大灰狼,通過他們之間的配合,為其他幼兒呈現生動的故事,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針對表現較為優異的幼兒,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參與其中,開展“童話故事表演匯報演出”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大的表現空間,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并通過適當的獎勵,增加游戲活動的趣味性。
3.職業模擬
每一位幼兒對未來都充滿著期待,有的幼兒想當教師,有的幼兒想做飛行員。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個人特點,組織幼兒模擬“小小電視臺”等活動,幼兒扮演新聞播報員,感受職業的樂趣,通過這些方式,增強幼兒的表達欲望。
新時期背景下,幼兒語言教育活動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不斷創新模式,發揮幼兒語言教育的價值。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多種多樣“說”的情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創設形式多樣“說”的活動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聽讀游戲識字幼兒語言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幼兒階段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階段的語言教育就顯得益發重要。教育部在剛剛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強調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說明通過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由于生活、游戲是幼兒一日的基本活動,因此,探索適宜幼兒語言的途徑,讓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學習語言尤為重要。
一、幼兒聽讀游戲識字的概況
創設適合嬰幼兒自然習得完整語言的環境,以語言(圖畫、符號、標志、和音效等所有信息)為載體,以文學作品和漢字教育為切入點,以完整語言能力的培養為教育主線,通過聽視、生活、聽讀和游戲四個途徑,伴隨其活動、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發展,引導嬰幼兒在和字寶寶交朋友,在無窮多樣“玩漢字”等語言游戲過程中,沒有任何壓力、負擔和煩惱,輕松愉快地自然習得完整語言,并帶動其各種能力協調發展。
嬰幼兒學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經過接受信息和表達信息兩個信息,這兩個過程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規律,嬰幼兒學說話(表達信息),是先能說單音節,爾后,雙音節、多音節、單句、復句……一步一步發展。但是,學聽話(接受信息)卻與這個規律不同。孩子出生之后,絕不是先聽單詞,然后聽雙音節、多音節、單句、復句……事實告訴我們:孩子是單音詞、雙音詞、多音詞、單句、復句同時都聽,他們是在以自特有的認知能力與環境交互作用,大量汲取外界的有效刺激,進行認知結構的自我構建。也正因為如此,嬰幼兒才不需要大人教他們詞義是什么,語法是什么,而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習得了口語表達了。同樣,幼兒學寫字(表達信息)必須從筆畫少的字開始,一筆一畫地學些,但是識字(接受信息)卻不能一筆一畫地學,而是整字識認,并且單字的識認還要同時進行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時,嬰幼兒的識字和寫字能力也在不同的時期:識字能力在3歲時已達到高峰,寫字能力在5歲時才開始。因此嬰幼兒識字(只認不寫)比學說話還容易。
二、聽讀游戲識字對幼兒語言發展的作用
游戲是有效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捷徑。幼兒在共同游戲和密切的相互聯系接觸中,有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從中可以學習理解他人語言和用語言表達自己。語言能力的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幼兒智力活動水平提高。
1、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在游戲時間內,有意識地進行教育,但不能喧賓奪主,讓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從而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活動區是幼兒園為孩子們“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顒訁^充分利用邊角空間為幼兒提供操作和表現的機會,有利于適應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保證他們得到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動;有助于教師對幼兒進行個別觀察和指導,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
2、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未來的社會是國際化社會,交往能力成為未來人材必須具備的能力,培養幼兒誠實、自信、友好相處、助人為樂、講禮貌、守紀律、克服困難的能力,從小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發展幼兒動手動腦操作能力,使幼兒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奠定基礎。在幼兒掌握了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掌握了一定數量漢字基礎上,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復習鞏固,在實踐中提高正確運用整體語言的能力,以滿足幼兒渴望參加成人社會交往的欲望。
3、能幫助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說什么樣的話,對什么樣的交往者做出什么樣的語言反應,這是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一個方面,如在閱讀延續活動中,《螞蟻和大象》《淘氣的金絲猴》等動畫片,均有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節,幼兒在熟悉故事角色間對話的基礎上,會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續編故事或創編故事。
三、聽讀游戲對幼兒識字教學的途徑
1、利用主題性角色游戲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由于教師在游戲中以角色的扮演出現在幼兒面前,利用角色與幼兒交往,并在游戲中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幼兒既不會感到緊張感與生疏感、距離感,又能在游戲中自然而然的學習語言,提高語言的能力。例如:中班開展的《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中,教師是從我—我的家----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小區-----我們的北京等系列小主題活動入手,通過查閱資料、搞調查、參觀等方式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后,陸續建立了幼兒喜歡的系列角色游戲區域:《小蝸牛表演團》、《勁松建筑隊》、《勁松汽車修理》、《勁松醫院》、《勁松商店》、《麥當勞》、《郵電局》、《我們的大家》、《面食小鋪》等,豐富了幼兒交往的空間,為他們語言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特別是他們的《主人介紹》這個角色游戲區,體現了教師在實踐中的新觀念,幼兒在這個區既可以以區域主角-----主人出現,又可以游客身份出現,使幼兒在以《我的爸媽》、《有趣的事》、《我所了解的勁松小區》、《家中的逗事》、《我的家》、《假如我有七色花…..》等有關幼兒平日根據主題的所繪畫的畫集,很好的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由于區域的游戲,幼兒是在相互自愿的基礎上(愿講愿聽)進行的,使幼兒的語言表達、交往及概述等能力得到主動的發展。
2、利用游戲講評開展“有主題的談話”增加發展幼兒語言的機會
幼兒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因此,除日常生活外的語言培養外,游戲也是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的極好時機。通過幼兒間的游戲交流,促進幼兒間合作、交往、表達的能力。幼兒通過每日游戲后評價互談活動,幼兒的概括能力、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其實,游戲中所提供的語言材料玩具等,都能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打好基礎。如:餐廳投放的寫有西紅柿、蔥、油、鹽、糖等卡片,餐廳廚師可以根據文字,為顧客準備一盤特殊的文字菜上給顧客品嘗,做游戲中,幼兒及學會了《糖炒西紅柿》的制作調料,同時,又有興趣的學會了一些文字,為幼兒的閱讀打下了基礎。另外,餐廳中的菜譜,各種價碼投放,都會提高幼兒對文字敏感性。
3、創設“口述日記”等分享活動來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口述日記”是幼兒在經過一天中的各種活動后對所發生的某件事或某個感興趣的活動,有種主動向他人講述的愿望,通過講述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與想法。這種口述日記實際是幼兒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對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口述日記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特別是大班幼兒,這種語言運用能力,以一個學習和獲得的發展過程。在實驗中,大班的很多父母支持幼兒開展說日記活動,每天讓他們喜歡的活動或身邊所發生過的事情講給家長聽,再由家長筆錄或打印成冊后,定期交到班里,在每天的“講述我的故事”活動中,由老師念給幼兒聽。幼兒非常喜歡這種活動,爭著讓老師念自己的口述日記。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得到鍛煉,能口述2、3百字的作文能力。
總結
在采用游戲識字能夠提高幼兒語言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才幼兒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幼兒園應讓幼兒知道除母語外還有第二語言存在,利用游戲與日常為幼兒學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學習外語的興趣,不僅不會對幼兒的母語學習產生負面影響,相反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和思維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孫展. 淺談幼兒識字教學[J]. 安徽教育. 2004(07)
關鍵詞:聾校;語文教學;多媒體;信息技術
諸多的特殊教育改革者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特殊教育的現代化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高新技術的應用給聾校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深遠而又切實的變化和影響。如何在聾校語文教學中運用好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每一個從事聾校語文教育的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和積極實踐的課題。筆者認為,在聾校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突出聾生的主體性,創設教學情景,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給語文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梢哉f,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聾校語文教學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需要,更是特殊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為聾校學生成才開創新天地。
一、信息技術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整合
對聾幼兒進行語言訓練,是聾校1~3年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教學任務。聾校的教育對象全都是聽力殘疾的兒童。他們不會說話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聽覺器官從小就對外界的語言沒有感知的反應,不知道話是怎樣說的,也就無法學說話。但是,從他們的生理特點來看,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聾啞,他們的發音器官都是完整無缺的,能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為此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他們的視覺、運動覺和殘余聽力,讓他們慢慢地模仿老師的發音方法,持久地刻苦練習可以達到增強他們的口語能力,發展他們的語言,以語言的發展帶動身心的全面發展的目的。
過去,囿于硬件設備的限制,教師在對聾童進行發聲訓練時,用得最多的是一些土辦法,學生學得枯燥無味,不愿意練習。而經過訓練的聾童多數也就只能完成正確的口型,發出的聲音還是不能清晰地與人進行交流。而現在語訓課發聲訓練時采用信息技術,運用相應的訓練軟件,可以使得聾兒語訓工作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其效果與以往的土方法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給聾兒的語訓工作以極大的幫助。
兒童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以具體的形象為基礎,帶有明顯的直觀動作思維痕跡,聾兒對事物的理解更是如此。由于聾兒的語言障礙,他們通過語言認識形象的能力大大低于正常兒童,從而造成他們理解能力與正常兒童的差距。在聾兒康復訓練教材中有些內容對聾兒來說比較抽象。這時,必須借助形象演示或實物操作形成表象,才能幫助聾兒正確理解。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直觀性優勢,可以化解教學中棘手問題,起到變難為易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寓言教學整合,讓寓言故事“動”起來
寓言是一種隱含著諷喻意義的簡短的故事,其諷喻的意義,便是寓言給人的教訓。聾校的語文教材中也選編了一些寓言故事。我在我們學校上過一節公開課《亡羊補牢》,就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在上課之前我先問學生:“你們聽過《亡羊補牢》的故事嗎?”同學們都搖頭。“那我們先來看《亡羊補牢》的動畫片,你們喜歡嗎?”學生一聽到要看動畫片都很興奮,眼睛齊刷刷地盯著電視。我播放了事先從網上下載的動畫片給學生看。學生完全被吸引了??赐炅耍艺埓蠹艺f說:“你們能講一講是什么故事?”學生都積極踴躍地發言,為下面的學習開了個好頭。在寓言教學時,都可以用多媒體動畫導入,播放和寓言相關的動畫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在概括理解寓意的教學環節,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也會化難為易?!锻鲅蜓a牢》的寓意聾生通過學習都能懂得,但不能很好地概括出來。我就又播放了一段視頻給學生看,是我課前拍攝的本班學生的例子:有一位學生很多天都不寫作業,學習退步很大,后來老師找這位同學談心,勸他改正。這位同學接受了老師的意見,及時改正錯誤,認真寫作業。學生看到是自己身邊熟悉的同學都很興奮,很認真地看。看完后我問大家:“這個同學怎么了?”同學手舞足蹈地用手語把這個學生的情況概述出來。我看了很高興,學生說得很好,及時轉到寓意上來,正是我要講的寓意。多媒體可以把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搬到電視上,這樣使教學變得更加直觀、準確。
三、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整合,改善學生寫作難的現狀
現在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計算機的應用為改善聾校作文教學提供了物質條件。計算機有色彩鮮艷的動態畫面,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激活思維,豐富作文材料。寫作文的首要問題是題材,題材來源于生活。聾生因為聽力缺陷,和外界打交道困難,生活范圍小,寫作題材受到限制,常常覺得沒東西可寫。這時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圖、文、聲并茂的寫作素材直觀地展現在聾生面前,給他們提供具體可感的形象,充分調動他們的視覺參與活動,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想起更多的作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