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年年有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是個海洋大國,中國人向來對魚情有獨鐘,過年的吉祥語中,說的最多,聽的最多的當數“年年有余”。魚與中國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著魚水般的不解之緣。在北京舉行的第29屆奧運會5個吉祥物就有“魚”(貝貝)的一席之地。
在我國,用魚作為吉祥物歷史悠久,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彩陶器上就出現魚,有的彩繪數條魚兒,以幾何圖形表現了在水中齊頭并行快速游進的神態。有的彩繪先民頭戴尖帽,面頰及口角兩邊配有“魚形紋”,這興許是在表現先民們對漁獲豐收的祈求。
魚在玉雕藝術品中的出現要晚于陶器。商周時期的先人們將極薄的玉制刀片琢磨成魚的形態,這既是一件切割東西的工具,又是一件魚紋玉雕工藝品。春秋戰國直至唐代,有將玉魚制作成薄片形可用于佩掛的飾物。宋元時期還出現了立體雕琢的整條玉魚,明清時期常見的裝飾性吉祥物就是“玉魚”。魚是寓意豐收喜慶的文化題材,逢年過節,農民漁民喜歡魚串蓮花、魚散錢籽、魚穗合體等造型的裝飾藝術品。2002年,中國銀行發行最后一套《春節》金銀紀念幣,背面圖案特意選用中國人喜愛的“雙魚吉慶”裝飾圖。
絕大多數中國人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魚,故民間有“無魚不成席”之說。即使是20世紀困難年代的春節,買魚除了鈔票,還得魚票,除夕的餐桌上,再窮的人家也要爭取弄到一盤鯰魚,寓意年年有余,人們借魚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我國菜系中,哪個菜系都少不了魚菜名饌。川菜中有“豆瓣魚”、魯菜中有“糖醋鯉魚”、粵菜中有“清蒸鱸魚”、蘇菜中有“香脆銀魚”、浙菜中有“西湖醋魚”、湘菜中有“芙蓉鯽魚”、徽菜中有“葡萄魚”、閩菜中有“注油鯉魚”……,魚菜甚多,不一而足。美食家感言,魚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魚百味無味。老祖宗造字,就將“鮮”字歸于“魚”部,儼然將魚當作“鮮”的極品。美味爽口的真鯛魚別稱“加吉魚”,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賜,至今“加吉魚”常常出現在南方沿海地區的喜慶宴席上。
游覽寺廟道觀,魚鼓、木魚觸目可見。常見的八卦陰陽圖,就是用抽象的魚形為圖案。神話傳說鯉魚跳龍門,魚就能變成龍。因而,鯉魚被當作蘊涵事業有成和實現夢想的對象。于是,藝術家們借“鯉”與“利”諧音,想像創作出“漁翁得利”、“家家得利”等吉祥圖。民間的節慶活動中,時可見到魚的蹤影。魚燈舞,以燈彩皆用形形的魚類夸張造型扎制而聞名。閩臺民間的“海底反”就是一種場景熱烈,惟妙惟肖的魚燈舞,經常出現在節慶的文藝踩街行列中。
形象生動可愛的魚因備受人們喜歡而躍現傳統年畫中,鰱魚與橘子同圖,寓意“連(鰱)大吉(橘)”;魚瓶插戟、福娃舉魚擊磬嬉戲圖,隱喻“吉(戟)慶(磬)有余(魚)”;金魚和海棠則喻為“金玉滿堂”。年畫和剪紙中常有《福娃騎魚圖》、《福娃抱魚圖》、《雙魚爆竹圖》、《魚串蓮花圖》等吉祥圖案。清末天津楊柳青的木刻年畫中,有一幅《錢龍引進》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福娃抱著大鯉魚坐在微波浮泛的江水上,象征孩子健康成長和家庭財源廣進。臺灣民間傳統的吉祥年畫中,有一圖《年年大吉》,畫面上有好大的柑橘和兩條鯰魚,乃取“橘”與“吉”諧音,喻吉利。“鯰”與“年”同音,兩條鯰魚喻“年年”,寓意年年都是吉利充盈?!棒~”與“余”同音,隱喻生活富裕,家境殷實,它表達了人們追求生活美滿幸福的良好愿望。
“中國是世界漁業大國,但還不是漁業強國?!?/p>
當前,中國漁業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全面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
用市場的力量激勵漁業改革,包括整個供應鏈的利益,使漁業達到必要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漁業可持續發展驅動力有三個重要來源,分別為政策的引導、市場的驅動、外部的壓力。
“在家吃全球”已經成為現實,但“在家吃四季”仍需繼續努力。
生鮮電商對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的保鮮具有很高的要求,在供應鏈的搭建和新產品設計上成本控制尤為關鍵。
水產市場曾經低價格、低認知的初級競爭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目前品牌產品、精致產業成為主流趨勢。
隨著春節的臨近,很多家庭的年貨籌備戰已經打響。而春節餐桌上魚類海鮮的出鏡率相當高,因取“年年有余”之意,家家戶戶多少都會沾些喜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多年前還是“奢侈品”的海鮮也成了尋常家庭餐桌上的???。素有“海底牛奶”美譽的牡蠣,肉質鮮嫩的石斑魚,四大海味之首的鮑魚都是冬季水產市場的寵兒。
人們喜愛水產品并不是沒有原因的,豐富的營養、高含量的蛋白質以及低量的膽固醇都是消費者選擇的參考條件。有數據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直接和間接食用的動物蛋白質中,水產品動物蛋白質約占25%左右。世界上已有32個國家的食用水產品占食品中動物蛋白質的34%以上,水平高的日本占50%左右。另外,水產品還可以為食品工業、醫藥工業和其他化學工業提供重要原料,如魚糜制品、魚肝制品、珍珠制品、甘露醇、藻膠等。人們對水產品本身的了解或許很深,但對其行業發展可能知之甚少。我國水產品行業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希望可以通過本文為大家揭開漁業的面紗。
漁業大國≠漁業強國
作為農業基礎行業,我國水產行業的發展歷史可謂悠久。在社會生產發展過程中,水產行業發生過幾次變化。人類早先的漁業,僅限于天然捕撈,后來人們學會了人工飼養魚類技術,漁業就增加了水產養殖的內容。
目前,我國漁業正處于尋求突破的關鍵階段,“中國是世界漁業大國,但還不是漁業強國?!鞭r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30多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中國漁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同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漁業有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動物蛋白的需要。就水產品產量來看,從1990年開始到現在,中國一直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目前,中國水產品產量占到全球水產品總產量的1/3。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水產品產量主要是通過發展水產養殖而得到的,養殖產量占到了水產品總產量的3/4。之所以說中國還不是漁業強國,主要是指遠洋漁業方面。我們的遠洋漁船普遍小且舊,設施裝備還比較落后。在中國6600多萬噸水產品中,遠洋漁業產量只占1.8%,比例很小。
隨著產業發展,我國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單純追求產量增長,變為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自2002年起,為減緩新的海洋制度實施對我國海洋漁業造成的影響,國家實施了海洋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程,連續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資對漁民報廢漁船實施補貼,引導漁民壓減漁船,退出海洋捕撈業。2002年對于我國漁業來講是重要的年份,水產品的產量、養殖面積、出口量等方面均有所變化。據相關數據顯示,2002年,水產品總產量達4565萬噸,較上年增長4%,其中海洋捕撈產量1433萬噸,比上年下降22%;水產養殖面積達6815千公頃,養殖產量達2907萬噸,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64%,其中名特優水產品的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明顯增加。2002年我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總量4576萬噸,貿易額6億美元,其中出口208.5萬噸,出口額46.9億美元,當時,水產品是各地農產品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特別是在養殖水產品出口方面,鰻鱺、對蝦、貝類、羅非魚、大黃魚、河蟹六大類名優水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另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5603.21萬噸,比上年增長4.28%。其中,養殖產量4023.26萬噸,同比增長5.08%;捕撈產量1579.95萬噸,同比增長2.32%。養殖產品和捕撈產品的比重為72:28。中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41.59kg,比上年增加1.52kg、增長3.79%??偖a量中海水產品產量2908.05萬噸,占總產量的51.90%,同比增長3.95%。其中,海洋捕撈產量為1241.94萬噸,同比增長3.19%;遠洋漁業產量114.7萬噸,同比增長2.81%;淡水產品產量2695.16萬噸,占總產量的48.10%,同比增長4.65%。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水產行業發展并不樂觀,可能由以下幾個原因導致,2014年人民幣持續升值、全球資源不斷減少、各種貿易壁壘不斷出現。這些問題使水產行業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其發展進入瓶頸時期。
雖然水產行業發展面臨困境,但2016年我國水產品對外貿易企穩回升,我國水產品對主要市場出口量和出口額結束了去年同比均降的疲軟狀態。根據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1-10月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678.68萬噸,進出口總額243.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3.16%和3.32%。其中,出口量337.36萬噸,出口額166.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4.47%和2.58%;進口量341.32萬噸,進口額77.2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64%和4.96%。貿易順差89.01億美元,同比增加0.53億美元。
于康震表示,中國漁業今后發展的重點將放在提高漁業的質量和效益上,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不再過于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擴張。當前,中國漁業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全面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接下來中國漁業將從四方面發力:一是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大水生生物資源的養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二是安全發展。進一步提高中國的漁業安全生產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三是規范有序發展。加快中國漁業發展的法制化進程,依法治漁、從嚴管理,特別在遠洋漁業方面,我們要樹立負責任漁業大國的形象;四是開放發展。中國的水產品市場會進一步開放,中國漁業發展國際合作會進一步拓展。
供過于求 捕撈過度 漁業如何可持續發展?
在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目前全球漁業面臨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問題,全球化尋求漁業可持續發展。中國水產品產量、消費量、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同樣居世界首位。中國漁業目前面臨生產力剩余問題,迫切需要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劉新中在2016國際水產品可持續發展大會上表示。
全球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產量持續增加,全球養殖產量增長造成供過于求的現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漁業和水產養殖部副司長賈建三表示,全球捕撈中有65%是遠洋捕撈,而過去十年,世界內陸水域漁業資源和捕撈捕撈量增長37%。目前全球評估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捕撈數據缺乏,由于不準確或者不存在,造成產量被嚴重低估,內陸水域漁業及其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需要合適預估。
除了供需不平衡外,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同樣面臨危機。世界自然基金會日本海洋和水產主任山內愛子表示,全球海洋生命力指數在1970年至2010年間可利用魚類下降40%。漁業產品人均消費持續增長為19.2克,30%的漁業面臨捕撈過度情況,產能過剩問題嚴重,30%的水草退化。80%的旅游業是在海洋基礎上進行發展,海洋發展對人類重要性不言而喻。水產品現狀為野生魚類種群減少,全球魚類消費持續增加,全球人口和食物的需求持續增加。2050年將達到90億人口,約30%的魚種群過度捕撈。全球海洋資源下滑嚴重,野生魚類的種類下降,消費量增加。
對于如何解決目前所面臨的捕撈過度、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專家們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山內愛子表示,進行可持續漁業和海洋保護工作,要基于科學來管理種群,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消費者都應該參與其中。而漁業和養殖業改進包括增強執行過程中的有效性,可分為三步,第一步確定范圍,第二步工作計劃制定,第三步執行。用市場的力量激勵漁業改革,包括整個供應鏈的利益,使漁業達到必要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驅動力:政策引導、市場驅動、外部壓力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表示,中國漁業可持續發展驅動力有三個重要來源,分別為政策的引導、市場的驅動、外部的壓力。
一是政策的引導,市場的驅動方面包括全球經濟放緩,全球水產品貿易擴張乏力;內需進入理性、常態發展;生態結構、產品結構要調整符合市場需求;從追求量變到更注重質變。
其次是市場的驅動。因為針對資源保護與捕撈能力壓縮問題,中國政府在不斷完善伏季休漁制度的同時,正在考慮延長休漁期限,縮短捕撈期,資源保護的力度超過歷史任何時期。漁業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和探討區域漁業一些品種的配額管理制度。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主要是環保和資源的壓力。各領域對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與探索逐漸增多,高產已經不是追求目標,水產養殖轉向生態、高質量、可持續。工廠化養殖,深水大網箱發展迅速。生態、高效的混養深受生產者追捧,投喂性的魚類正在退出大江大湖等天然水域。加工領域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包括通過兼并、重組、市場化運作變大變強,更加負責任。加工企業因原料短缺、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環保等壓力制約加工業發展的因素疊加,必須探索發展新途徑。
對可持續水產品生產,國際上沒有統一的模式,但理念是一致的,每個國家應根據資源的稟賦、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去探索并完善。生物多樣性、消費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一直存在。建立漁業生產和生態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是我們共同的出發點。各國之間的漁業合作與交流、管理經驗的分享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加拿大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長達244000公里,占全世界海岸線總長的25%。而世界最大的14個湖泊中,加拿大就有4個,這使加拿大擁有75500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面積,占世界淡水總面積的16%。同時加拿大漁業是世界最有價值的商業漁業之一,每年的漁業價值約為50億加元,并為加拿大提供了120000多個就業機會。加拿大的捕魚業主要聚集在3個廣闊的地區――大西洋、太平洋和淡水區域。
海洋捕撈一直以來都是日本漁業的主導產業,以產量大小排序,漁獲主要品種為金槍魚、鰹魚、鮭鱒魚、沙丁魚、竹莢魚、鯖魚、秋刀魚、鱈魚、鲆鰈類、魷魚等。海水養殖主要品種為魚、真鯛、蝦夷扇貝、牡蠣、海帶、裙帶菜、紫菜,以及牙鲆、河、真竹莢魚、日本對蝦以及珍珠母貝等。
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進行了一系列專項經濟研究。帶紋旗魚是新南威爾士重要的比賽魚種,僅這一品種在休閑漁業中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于這種魚在延繩釣業中價值的27倍。
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漁業才會可持續發展。同樣,漁業也是世界各國交流與溝通的紐帶。
傳統漁業要“觸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逐漸深入人心,許多水產企業瞄準了電商領域。這與人均水產品消費量、膳食結構變化密不可分。
有數據顯示,1990-2011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淡水產品數量分別由3.48kg和0.91kg增至9.13kg和2.88kg,增幅分別為162.36%和216.48%,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7%和5.64%。
另一方面,在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當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水產品成了餐桌上的???,從而促進了水產品消費的增長和結構優化。
而這些元素在觸電之后,一切變得妙不可言。順豐優選、本來生活、京東、一號店、中糧我買網、沱沱工社等電商紛紛瞄準生鮮領域。將線下的菜市場搬到了線上,欣欣向榮的景象簡直“不要太美”。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水產生鮮電商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漸顯現。
“在家吃全球”已經成為現實,但“在家吃四季”仍需繼續努力。水產品受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便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傳統水產品的季節性和時間周期性導致消費者很難享受到“在家吃四季”的滿足感。
消費者關注的另一個方面則是水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標準化。水產品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集約化、組織化程度低等特點,環境、氣候等不可控因素也成為水產品規范的痛點。有業內人士表示,水產養殖產品以活體為主,相對于經過分級、宰殺、分割、包裝等工序的加工產品而言,產品的規格、品質等方面的標準化程度要低,不能更好地與消費者的需求相匹配。
另有業內人士對水產品電商“最后一公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生鮮電商對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的保鮮具有很高的要求,在供應鏈的搭建和新產品設計上成本控制尤為關鍵。再加上中國傳統消費習慣對水產品“鮮”的要求很高:追求在烹飪前的“生猛”狀態。“活”當然是“鮮”的最好證明,但“活體”運銷受制于?;罴夹g手段、運輸半徑運銷過程中傷殘死亡帶來的耗損費用成本。對于活體或生鮮銷售為主的水產電商,其解決配送問題所帶來的成本上漲,分攤到個體產品上,可能導致產品價格的飆升而失去市場競爭力,由此面對“最后一公里”難以逾越的管理和成本瓶頸。
機遇還是挑戰?不,是革命
一方面是行業的轉型,另一方面是消費的升級。這對行業本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更是一場革命。
2、魚肉處理好以后切小塊,蔥白切小段,胡蘿卜切小塊,把魚肉和蔥白胡蘿卜放入料理機中,加入配方中1/3的水,打至細膩的魚糜,也可以放入破壁機中處理。
3、打好的魚糜倒入廚師機桶中,加入鹽,白胡椒粉,料酒和姜蓉,還有淀粉和剩余的水。雞蛋蛋白和蛋清分開,蛋清倒入打面桶中,蛋黃備用。
4、廚師機先選擇2檔低速混合,然后轉6檔開始攪打。一開始是很稀的狀態,隨著廚師機高速攪打,會變得越來越粘稠。
5、攪打至粘稠有勁兒的狀態,用刮刀挑起魚肉不會輕易落下,刮刀可以插在魚肉中不倒的狀態就可以了。
6、選擇耐高溫的容器,四周先涂一層薄薄的油,或者鋪一層耐高溫的保鮮膜,把打好的魚肉裝入玻璃盒中,壓實壓平,蒸鍋裝入足夠多的水大火燒開,然后放入魚肉,開中火上汽以后蒸15分鐘。
7、時間到以后,把魚糕上的一層水倒出去,一定要小心防燙?。∪缓蟀褎偛诺牡包S打散用刷子均勻的涂在魚糕表面,多涂兩次。涂好以后再繼續蒸5分鐘即可。
那是一年夏天,同學們邀我去玩,可玩什么呢?有的說玩捉迷藏,有的說玩老鷹捉小雞,還有的說玩警察抓小偷,我們一致采納這個建議!
大家可能認為,警察平時威風凜凜,特別是那身制服,穿上酷極了,可我們大家都想當小偷,還打了起來,還有的小孩去和爸爸媽媽撒嬌,現在想起來,覺得太荒唐,太可笑了!
我們用"排除法"把所有人排除以后,就剩下我和鄰居家小孩當警察,我們不同意,便和她們吵起來.那是因為當"小偷"的同學說:"當警察有什么不好,還可以抓我們!”” 我大聲喊道:"既然警察那么好,你們怎么不去當?””她們被我們說的沒話說了,便上來抓我的手,我一急,也上去抓她們的手.我們邊吼邊打著說:"我是小偷,你不是,就不是!””她生氣了,就去向她的爸爸媽媽告狀,我一看,也急著向爸媽去告狀.可爸爸媽媽嫌我哭的煩了,就罵我:"當小偷有什么好,沒出息,她愛當讓她當去,你和她搶什么!””
我哭了,就賭氣地跑了出去,她見了,可能嚇怕了,就來勸我,最后我們牽著手高高興興的去玩了.
錢學森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著名力學家張維幼年時與錢學森是同園的小朋友,小學時是同學。錢學森回國后,他們又是從事力學研究的同行。錢學森與張維一直保持著友好交往。傅承義是錢學森中學讀書時結交的朋友,錢學森也與他一直保持著友好往來。每年春節,錢學森都要從當時的家中趕往海淀,探望兒時的同學張維。接著,他又去探望他青年時代的朋友傅承義。每年春節,錢學森都堅持著這樣做。即使在花甲之年,乃至耄耋之年,他從未間斷過。
說到“摯友得于少年時”,人們會想到趙本山和潘長江之間的友誼。趙本山與潘長江這兩大笑星,人稱“東北二虎”。他們青年時,同在鐵嶺縣劇團當演員。在這個劇團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正如潘長江說的:“當年在鐵嶺縣劇團我們倆就是好朋友,感情非常深厚?!壁w本山也說:“我和長江曾是一個壕溝里的戰友,是最早的搭檔,朋友關系是永遠的!”
趙本山與潘長江在青年時代結下的友誼對他們日后事業的發展大有裨益。趙本山表演的小品《相親》,在1990年央視春晚上一炮打響,一舉成名。在趙本山的事業開始有了顯著成就時。潘長江卻還未被全國觀眾所熟知。趙本山為此急在心里,不忘去拉兄弟一把。于是,他就給潘長江打去電話,說:“大哥知道你的實力,努力啊,明年春晚說不定會同臺演出!”潘長江聽了這話,心里熱乎乎的。接著,趙本山又主動地把鞏漢林推薦給潘長江,希望他們好好合作。潘長江與鞏漢林合作后,小品演得分外出色,他們很快名震東北。沒過多久,潘、鞏二人也在央視春晚上一舉揚名天下。
終其天年
鄭人爭年 有生之年
億萬斯年 以日為年
遺臭萬年
似水流年
壽滿天年
瑞雪兆豐年
沒世窮年
亂世兇年
累月經年
曠日經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風燭殘年
耳順之年
而立之年
度日如年
垂暮之年
慘綠少年
不惑之年
年富力強
三年五載
瑞雪兆豐年
長年累月
年逾古稀
年頭月尾
年高德劭
年輕力壯
年事已高
年富力強
年近古稀
年深日久
年復一年
年湮世遠
年華垂暮
年衰歲暮
年深歲久
知識是有層次結構的,有人把它分為經驗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思想價值水平。核心概念屬于思想價值水平,它對于多種學科具有廣泛意義或者說是一門單獨關鍵性的組織性概念,它為理解或調查更復雜的想法或者解決問題提供一種關鍵的工具。這些核心觀念及相應的問題既不同于若干自然和生命現象的羅列、標識而日積月累的常識,也不同于對這些現象的分類、排列、抽象所形成的概念性知識,而是更為上位的思考,是對物質與生命世界及發展機制的整體性描述與揭示,正是這些核心觀念內化為人的素質,影響人的一生。鑒于此,反思以前的學習和工作,感觸頗多。
大學時期學習《微生物學》,內容多,復習時間緊,考前老師輔導,給我們劃出200多處知識點。當時我就覺得這些知識點無根無襻,只能增加記憶負擔,很不舒服。當然,考題主要是圍繞這些知識點的選擇題和填空題,同學大都過關,但現在想想,這些知識點大都忘掉,基本無用處。教學和考試只停留在知識點的梳理上,不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不了知識結構的科學思想,是害人的。
以前我們學校有一位搞綠化的后勤領導,對校園內的花草樹木基本上都能叫上名字。一次,他對我們生物教師說,他也能教《生物學》。當時我不好反駁他,也未能反駁他,但總覺得他不行,可也一時找不到充足的反駁理由?,F在有了理論依據:他的知識只是經驗水平,用現代教學理念來衡量,他差得遠。
這個小故事使我對這位350年前的建筑師頓生敬仰之情,他是一個對人類對后人有著巨大愛心的人,一個對后人有著極度的人文關懷的人,他是以愛心和高瞻遠矚面對他的子孫后代的。他的姓名,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卻是那么的清晰和高大。掩卷深思,我想,我們做教師的或許還真該學一學他的精神風范。
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稚嫩生命,所肩負的使命就是呵護他們身心健康成長,關注他們的終身發展。而我們的教育體制,逼得我們去壓榨他們的學業成績,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考試分數,為了這個分數,我們便不顧學生身心健康,更談不上高瞻遠矚的關注他們的終身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是,人才培養的長期性和重要性,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是9年的時間,加上3年高中教育,學生所接受的基礎教育是漫長的12年,這12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這期間所接受的教育,關乎人的一生。傳統的做法,是讓學生在應試教育之下,度過漫長的時日,最終以分數決定自己的中考、高考乃至一生的命運。在這期間,教師們大多是以分數來衡量自己的學生,以追求高分作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極少呵護學子們身心的康健,然而,學生即使以高分進入名牌大學、熱門專業,心靈則往往是被扭曲的,身心則是不健全的。我們這十年樹人,培養的僅僅是做題高手,得分高手。學生除此別無所長,一句話,人們忽視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未能以素質教育的理念去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把他們培養成了空心樹、歪脖子樹。
牛津大學校園那片橡樹,得以成材并在350年后派上用場,我覺得不僅僅是那位偉大的建筑師一個人的功勞。試想,在這漫長的350年的歲月里,這片橡樹未遭刀斧之劫,最終成材,實屬萬幸,它是受到了數代人的呵護才得以成材的。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這不僅需要一個或幾個富有人文關懷思想的教師去呵護他們,而是需要所有與他們形成師生關系的教師去呵護,需要不同年級段、不同學校的,凡是教過他的教師都要具備這種素質和理念,用這種素質和理念對學生施以人文關懷。
多數孩子都崇尚獨立自主,渴望個性價值得實現,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他們的訴求,他們的天賦被蹂躪被遏制,現實中有不少孩子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除了考試還是考試,只有應付考試的技能而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懂起碼的人情世故,不要說獨自遠行,就是過條馬路也叫父母牽腸掛肚。
百年樹木,福澤后人,300多年前的建筑師做到了;十年樹人,功在當代,我們不該做得到么?
鼠年運氣好,財源滾滾到。拼打人生路,成功業績高。人財雙豐收,步入順利橋。美好前程在,和諧最重要。
朋友好,鼠年到,鼠頭鼠腦鼠世道,鼠眼睛盯股票彩票,鼠鼻子聞假酒假藥,鼠嘴巴吃薯條漢堡,鼠耳朵聽短信呼叫,鼠腿子上跑道,奧運場上蹦蹦跳。
鼠年立春提前到,喜鵲枝頭喳喳叫。松鼠問聲新年好,喜鵲點頭話更高。祝鼠別再愛大米,農民種稻不容易。
鼠年如此多嬌,引福娃新春競折腰,看貝貝京京,舞動花燈,歡歡迎迎,點燃鞭炮,還有尼尼,躲在屋里,正在幫您數鈔票。
鼠年喜氣樂,好事可真多。工資年年漲,心里樂洋洋。新房裝修好,入住品位高。開著自家車,開心敞口樂。平安健康路,事業成功順無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