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保稅實施條例范文

環保稅實施條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保稅實施條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環保稅實施條例范文

[關鍵詞] 電算化;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一、會計電算化推廣中存在的

當前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普及面窄,應用推廣收效甚微,其原因和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方面:

1 企業會計電算化與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關系密切,這種體制使會計電算化的作用難以發揮。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會計領域也不斷發生變革,逐步與世界慣例相銜接、相統一,這就造成了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在普及推選中相關方面變動頻繁與銜接性較差的問題和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持久應用,不利于推行。

2 企業規模與技術力量有限,難以開發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雖然20世紀90年代,我國涌現出大批軟件專業開展公司,為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也為會計電算化更廣泛地應用和推行做了必要的準備。但一些規模不大技術力量有限的中小型軟件開發公司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復勞動,而且不利于集中人才進行高水平、高質量的軟件開發。3 缺乏必要的規章制度約束,企業會計電算化難以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得以健康發展。我國雖然對企業會計電算化從宏觀方面頒布了一系列實施條例,但企業在推行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許多方面還得不到領導的重視,無法引起財會人員的關注,從而也著會計電算化在企業間的推行。

4 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相當缺乏。主要是會計電算化形成與推行的時間短,企業在職的會計人員對電算化很陌生,往往造成了企業會計電算化推行與發展受阻。

二、推行企業會計電算化應注意的問題

1 立足于我國企業財會工作的實際情況,借鑒西方國家實施會計電算化的經驗,盡量縮短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從到實踐的時間跨度。會計電算化在我國還是一項新興的事業,其普及推廣缺乏良好的基礎環境,這項工作需要政府部門從宏觀方面加強引導、管理;也需要計算機、會計理論界人士辛勤的耕耘;更需要企業的基層領導和一線財會人員在應用實踐中不斷的創新,大力推廣。

2 加強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市場的管理,規范軟件開發商的銷售行為,實現有效競爭,避免重復勞動。努力使商業化軟件開發和企業專業化會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大力開辟軟件開發的渠道。

3 環境會計同西方會計進一步接軌。環境會計已成為各國會計界學者的重點課題之一,在許多西方國家已經建立了相關的會計準則我國1993年會計核算制度改革后,盡管在許多方面已經和國際會計慣例接軌,但有關環境會計的探討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因此,盡快建立和推行環境會計管理是當務之急。

三、建立適合我國特點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1 確定環境會計核算對象及計量的基礎與。環境會計不只隸屬于會計系統,在很大程度上還隸屬于環境管理系統,這就決定了環境會計主體應當包括獨立核算的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行業部門乃至國家。由于我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由專門的環境部門進行,為了有利于該部門的管理,且有助于計算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破壞成本,應在環保局主管下,各企事業單位作為內部核算單位,按時向環保局提供必要的環保核算資料。

環境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環境活動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雖然暫時并不直接涉及到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應將其列入對外信息披露范圍之內的企業單純的環境活動;另一類是直接涉及到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環境活動,其以貨幣表現或者形成財務問題,具體表現為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等會計要素項目。筆者認為,我國環境會計應以環境活動的類別為核算對象,在各個類別下,環保局以企事業單位作為具體核算對象,企事業單位以具體項目為核算對象。著重考慮環境資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點,依據邊際價值理論和環境會計要素的特點,計量基礎可以采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替代成本,具體的計量方法可采用效用效益法,分析資源項目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凈效益的大小;采用數學模型法,利用數學模型分解計量有關的要素價值,同時反映出影響環境會計要素的各個因素以及因素之間的關系。

2 環境的核算。一是資產。包括資源價值、人力資源價值和資源價值三個方面。自然資源既是資源又是資產,應該計價核算。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不計損耗,不征收使用費,不但成本補償失真,而且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因而應該把自然資源列為國有資產,實行有償耗用制。人力資源可采用成本、重置成本、機會成本、補償法、折現法等方式確定價值,在會計核算中可列為“人力資產”。旅游資源不僅有使用價值,而且還具有價值,充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不僅能減少污染,還有利于加強各地、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交流。二是負債。只要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企業就要為此承擔責任。企業可以通過設置“應付環保費”、“應付環保稅”等科目反映和監督那些已經實際發生的環保支出。現實中的一些企業,雖然其生產行為對環境已經構成影響,但其環保支出并未真正發生,這些潛在支出應列為或有負債,并在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三是成本費用。環境成本由環境污染補償、環境損失、環境治理、環境保護維持、環境保護等成本構成。對于這些費用,應設置相應的科目進行核算,比如“環境預防費用”、“環境補償費用”“環境發展費用”等,并且在經營成果時,除以生態環境成本抵減收入外,還應以此為成本基數乘以環保稅率繳納環保稅。四是收入。由于企業采取措施,落實環保政策而可能取得收入,包括獲得的環境損害補償收入,環境污染罰款收入,政府對企業治污支出給予的財政補貼,環保措施給帶來的機會收益,企業增加的潛在產品銷售收入,以及利用“三廢”生產產品得到的稅費減免收入。對于這些環境收益,也可設置相應的科目進行核算。五是利潤。環境利潤是環境收益扣除環境成本和環境稅金后的凈額,它反映會計主體的環境績效。可設置“環境利潤”科目單獨進行核算。

3 環境會計的報告及披露。現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生產經營的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為了反映企業應承擔的環境責任,筆者認為,我國應考慮要求企業編制獨立的環境報告,并把其作為某些行業的必要補充報表,編制有關環境會計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環境收支明細表等。具體操作時可設置相關的資產、負債、成本費用、損益類科目,而對那些不能以貨幣計量的環境信息,如對環境污染的預測及采取的措施等,可在財務狀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我國的環境報表可以采取兼有描述和統計特征的綜合式,主要披露的內容是對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發生的涉及到資產、負債和損益,現金流入、流出的有關環境支出的綜合報告。總之,環境報告應盡量做到內容完整,表述清晰,信息真實,并以獨立報告的形式作為企業年度報告的附錄。

四、建立我國環境會計的幾點建議

1 企業的財會人員在環境項目決策中是重要的參與人員,因此,加強有關環境核算的會計和,提高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規范環境支出的核算,有助于促進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提高環境管理效率。

2 由于環境會計實務沒有相應的指導,實務操作中存在許多障礙,在這方面政府或者相關部門如果能恰當地引導會計理論在環境會計方面做些研究,將會提高我國的環境會計理論水平,促進環境會計理論早日與會計實務相結合。

3 完善環境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充分發揮環境法規的效力。除了加強的強制作用外,還應調動社會各界做好環境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危機感,推動和促進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注重環境保護。

4 參照國際標準,建立適應我國企業的環境審計標準,強化對環境會計的再監督。制定我國企業統一的環境管理標準和環境審計標準,鼓勵企業組織訂立考慮環境的政策和目標,指導企業進行有效的環境管理,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第2篇:環保稅實施條例范文

關鍵詞: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稅法;缺位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

“公司社會責任”一詞起源于美國,是20世紀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學界特別是法學界和經濟學界討論較多、爭議較大的問題。早在1924年,謝爾頓就把公司的社會責任與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需要的責任聯系起來,認為公司社會責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內。如今,對于公司社會責任的研究,各種學說眾說紛紜,尚未達成共識。美國通常將公司社會責任定義為: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董事作為公司各類利害關系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積極實施利他主義的行為,以履行公司在社會中的應有角色。在我國,學界對公司社會責任內涵的研究也尚未形成定論。有學者認為“所謂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或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也有學者認為:“公司的社會責任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除為股東追求利潤外也應考慮相關利益人,即影響和受影響于公司行為的各方利益”。同時,還有學者認為“公司社會責任指公司經營的某一事項符合社會多數人之希望,為滿足與實現該期望而放棄經營該事項的營利之意圖。”

從上述學者們關于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界定來看,目前要對公司社會責任形成定論尚有難度,需要學界對此做進一步研究。回顧公司社會責任理論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是在不斷充實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也不盡相同。因此,對公司社會責任內涵的界定是一項相當困難而且是永無止境的研究。就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而言,筆者認為,繼續廣泛研究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固然很有必要,但是也必須看到公司社會責任內涵的不確定性以及學界對其界定的巨大分歧,且在短時期很難達成共識的現實。因此,與其在內涵上爭論不休,不如換一種研究視角,避開爭議,轉向學界目前對公司社會責任已經達成共識的研究領域。如果能夠促使公司逐一履行這些社會責任,那么本身也是對社會責任理論的一種貢獻。縱觀理論與實務界,就筆者看來,目前學界認為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除包括股東、債權人以及消費者的責任外,還在以下內容上達成了共識:(1)對雇員的責任。所謂對雇員的責任,是指既包括在勞動法意義上保證雇員實現其就業和擇業權、勞動報酬索取權、休息權、勞動安全衛生保障權、社會保障取得權等法律義務,也包括公司按照高于法律規定的標準對雇員承擔的道德責任。(2)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所謂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是指公司在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之外所應承擔的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責任。(3)對資源開發利用的社會責任。所謂對資源開發利用的社會責任,是指公司在生產經營之外所應承擔的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4)對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所謂對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是指公司在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等問題上,所應當承擔的對社會公益活動的責任。

然而,理論界對這些內涵形成的共識并不代表著在實踐中公司就會主動履行這些社會責任。因此,在學界對這些社會責任的內涵達成共識后,如何促進公司履行這些社會責任便成為眾多法律人乃至整個社會所面臨的又一重要課題。

二、公司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法律發揮作用

一般認為,公司社會責任包含法律意義上的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意義上的社會責任(道德責任),法律責任是法定化的且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履行的責任,它是對公司的“硬約束”;道德責任是未法定化的、由公司自愿履行并且以國家強制力以外的其他手段作為其履行保障的一種責任,它是對公司的“軟約束”。落實法律意義上的公司社會責任主要靠法律責任追究機制,落實道德意義上的公司社會責任主要靠獎勵、良心、輿論與市場。因而對于這兩種性質不同的社會責任,公司履行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公司出于對法律懲罰的畏懼,會選擇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即使是沒有主動履行的,也會由國家強制保障其落實;而對于道德意義上的公司社會責任,很多公司都會怠于履行。因為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就意味著要加重公司的負擔,而“資本的最本質的屬性就是增值,以資本信用原則為靈魂的‘資本企業’——公司制企業”必然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這種社會責任往往落不到實處。所以,對公司的社會責任應當區分對待。

在這些學界已經達成共識的公司的社會責任中,我國《公司法》、《消費者權

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關于公司對股東、債權人以及消費者的責任已有明確規定,只要保證這些法律的順利實施,便能夠使企業履行這些社會責任;而公司對環境保護、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員工以及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法律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或者即使有零星的規定,也尚不完備亦或缺乏可操作性。對于這類公司的社會責任,法律未作規定或不宜采用強制性規范加以規定的,應當發揮法律的指導作用,激勵公司履行社會責任。而在眾多部門法中,對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效果最為明顯的首推稅法。因為稅法不僅具有法律的基本屬性,能夠以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且具有與公司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的屬性,能夠通過經濟方面的誘導,使公司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遺憾的是稅法的這種激勵作用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我國現行稅法在激勵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處于一種無效或者低效的狀態,在立法制度的安排上存在嚴重缺位,很難起到激勵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作用。

三、我國公司社會責任的稅法缺位

(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缺位

近年來,我國正在尋求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為此筆者認為,公司履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責任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國稅法對于激勵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履行社會責任的規定存在著嚴重缺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缺乏單獨的環境稅稅種,排污征稅無法可依。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并沒有開設單獨的環境稅稅種,對企業排污收取的是排污費。與環境稅相比,排污收費制度存在以下缺點:

一方面,排污收費制度實際上沒有起到導向作用。環境收費制度設立的初衷是希望實現“末端控制”,通過利益機制引導排污者加強對自身排污行為的約束,盡可能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減少污染物排放。然而,排污收費制度實施的環節是在污染產生之后,是一種典型的事后監督,缺乏對原材料的選擇使用、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管,企業關注的僅僅是污染物排放了多少,要交多少錢,而對這些污染物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對如何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則關心甚少甚至漠不關心。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因為排污而需要交納的費用與其獲取的利潤相比十分懸殊,因此,在治理污染與繳納排污費的兩難選擇中,企業往往選 擇后者。有的企業甚至抱著“繳費排污”的錯誤思想,認為自己既然已經繳費,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排污,而忽略了保護環境是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由此可見,排污收費制度的實效背離了設計初衷,并沒有起到實際的導向性作用。

另一方面,排污費的征收制度在設計上缺少必要的剛性,行政部門的主觀隨意性較大。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是建立在政府行政主導的基礎之上的,執行的依據僅僅是國務院的行政法規而非法律規定。由于我國在行政權力的監管上還存在較大問題,使得排污費在征收上缺乏必要的剛性。此外,由于排污費的征收和管理權限往往是按照行政區域被劃分到基層環保部門,排污費的使用又存在嚴重的監管漏洞。地方環保部門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將排污費用來維持經常性開支,甚至用于本單位職工福利,成為可供部門支配的“自留地”。這就使得排污收費制度成為滋生政府部門“尋租”的溫床。

如果開設環境稅,上述這些弊端就可以得到克服。一方面,公司在排污時會權衡其利益得失,會在排污與引進排污凈化設備之間做一個明智選擇。因為稅務機關在對公司征收環境稅時會要求查閱公司的相關憑證,因此公司必須準確記錄自己的排污情況,否則便會遭致稅務機關的重罰。這樣不但會有效地控制偷排現象的發生,還有利于公司引進排污處理設備,從而在客觀上激勵公司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環境稅的稅收收入全部通過稅務機關及時人繳國庫,避免了地方“自留地”情況的發生,而且還可以通過國家運用這些收入補貼公司更新污染處理設備的方式,鼓勵公司積極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

2、企業所得稅對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作用有限。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所稱的稅額抵免,是指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這一規定可以說是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一個進步,但是該規定對于激勵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作用也有值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這種稅收優惠的手段過于單一,激勵作用不明顯。在我國,稅收優惠有三種形式,即稅基優惠、稅率優惠和稅額優惠。如果這三種稅收優惠的手段運用得當,稅收優惠政策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目前在企業所得稅中,對于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稅收優惠屬于稅基的優惠,手段比較單一;而且這種優惠是直接稅收優惠,發揮的作用有限。其次,從優惠的對象上看,針對性不明確,激勵作用不大。這種所得稅稅收優惠的對象主要是針對整個企業而非針對具體的環保研究開發項目的優惠。因為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是將該項單獨列出來進行稅額的抵扣,而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抵扣,這種抵扣針對的就是整個企業,而不是單獨的項目,因而這種稅收優惠的激勵作用也相應地被弱化了。綜上,實行這種稅收政策對公司的激勵作用不大,因此公司便不會過于關注這方面的投資,客觀上也就不會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

(二)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缺位

我國現行的資源稅實際上是一種資源占用稅,主要是為了調節各個企業間由于資源本身的優劣條件和地理位置差異而形成的級差收入,而不是以引導企業自覺承擔保護資源的責任和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為目的的。目前我國稅制的“綠化”程度還不夠,尚未形成貫穿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綠色”稅收體系,難以起到系統地保護資源和環境的作用。具體來說至少存在以下缺失:

1、征稅范圍過窄。我國目前的資源稅是以各種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資源的級差收入并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一種稅。我國現行的資源稅只對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和鹽征收,而未對其他我國目前仍舊很缺乏的資源,如水資源、森林資源等征收資源稅。這樣就使得我國一些本來就很匱乏的資源根本得不到保護,甚至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征稅范圍的設計不利于公司承擔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社會責任。

2、計稅依據不合理。現行礦產資源稅計稅依據的設計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客觀上不利于公司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我國現行資源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自用量或者銷售量,在這種稅收制度下,開采資源的公司關注的是其自用量或者銷售量,而不是開采量。因此,當遇到貧礦與富礦的選擇時,只開采富礦;當遇到伴生礦時,開采礦藏的公司只關心主礦藏,而忽視伴生礦藏的開采和保護。因此,計稅依據設計的不合理,不利于公司承擔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社會責任。

3、稅率明顯偏低。資源稅的稅率不利于體現稅負公平。我國現行資源稅的稅率是定額稅率,這種稅率的設計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這種稅率的設計違背了稅負的公平原則。按稅負公平的原則,收入多的主體應該承擔更多的納稅義務。而資源稅實行的是定額稅,忽視了各社會主體在納稅能力上的差異。雖然這種定額稅是浮動的定額稅,但是仍無法彌補稅負不公平的現實。另一方面,采用定額稅率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資源稅采用定額稅率,其反應市場信息的能力會受到很大制約。目前很多資源的市場價格都比當初制定資源稅法時漲了多倍,而稅率一直沒有變,這明顯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在這種稅率設計下,有一些主體并未承擔其應當承擔的稅負,這樣就客觀上縱容了它們使用廉價的資源,進而會滋生浪費資源的思想。因此,在這種稅率下,不利于公司承擔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社會責任。

(三)在社會公益方面的缺位

按照目前學界的觀點,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投資于社會公益事業,國家應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這是國家資助社會公益事業的表現。世界各國大多對公司投資于社會公益事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我國現行稅法也有相應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9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3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但筆者認為,我國現行稅法在鼓勵企業投資公益事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仍存在不足。

1、流轉稅中公司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不能得到稅收優惠。我國現行的流轉稅中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關稅四大稅種。按照現行流轉稅法的規定,公司如果以實物進行公益性捐贈,則一律視同銷售產品或者勞務,在計算流轉稅稅額時不能夠進行稅收抵免,這就增加了公司的負擔。公司捐贈這些實物以后,已經失去了對這部分財產的控制,仍然對其進行征稅是有悖稅收公平原則的。而如果公司把這部分財產作價變賣,以這部分價款進行捐贈,則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稅收優惠。這種對實物與現金的不同處理方式,嚴重阻礙了公司進行公益性捐贈,影響了公司承擔社會公益方面的社會責任。

2、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力度不足。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

利潤總額的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但筆者認為這種扣除的力度仍然不夠。很多發達國家對企業公益捐贈的扣除力度都高于我國。如美國規定企業進行的公益性捐贈在所得稅10%以內的范圍允許稅前扣除;如果當年的捐贈額超過該限額的,超過

限額部分可以向后結轉5年。而我國沒有規定可以向后結轉的年限,扣除的力度不大。而且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必須通過稅法上列舉的公益性機構進行捐贈,否則不能夠進行稅前扣除,這也增加了企業進行公益性捐贈的操作難度,直接影響了企業進行公益性捐贈的積極性。

四、我國公司社會責任的稅法補缺

(一)促進公司履行環境方面社會責任的稅法補缺

1、開征環保稅。在督促公司履行環境方面的社會責任上,需要擺脫傳統路徑的依賴,進而由過去的行政處罰手段轉變為以經濟誘導為主、行政處罰為輔的宏觀調控模式。這就需要取消我國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進一步推進稅費改革,開征真正意義上的環境保護稅。通過開征環境保護稅,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限制高污染行業的發展;或者促使公司提升其排污處理能力,以此減少在環境保護稅方面的稅收負擔。

2、進一步完善企業所得稅。增加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科研與開發的稅收優惠。企業發生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科研與開發費用,無論當年公司是否盈利,都應當允許其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據實扣除;當年科研與開發投資較大的,可以允許其向后結轉。對于公司將其收購的廢舊物資進行回收利用的,可以適當降低或者免除其相應的企業所得稅。

(二)促進公司履行資源方面社會責任的稅法補缺

1、拓寬資源稅的征稅范圍。資源稅的征稅范圍應該擴展到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資源、戰略性資源,以及目前國家緊缺的資源,如水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等。只有資源稅的征稅范圍擴大了,資源稅法在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將這些資源或資源性產品明確規定列入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可以有效地引導公司在經濟活動中積極承擔起保護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社會責任。

2、改革資源稅的計稅依據。目前資源稅的計稅依據是資源的自用量或者銷售量,應當將資源稅的計稅依據改革為資源的開采量,這樣能夠有效地保護貧礦和伴生礦,使公司在開采礦產資源時不但要合理地保護礦產資源,也要想辦法提高礦產品的開采率。這樣,在客觀上公司就有效承擔起了在保護資源方面的社會責任。

3、改革資源稅的稅率。現行資源稅的稅率是定額稅率,實行從量計征的征收模式。就中國的國情而言,由于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明顯不足,實行定額稅不足以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應當改為比例稅率或者定額稅與比例稅率復合征收的形式。因為隨著國際物價的上漲,國內各種資源的價格也一路上漲,而定額稅的稅率卻不能夠根據物價的波動做出應有的反應,很難起到調節物價的作用。如果采用比例稅率則不但能夠抑制資源價格過快上漲,還能夠為國家貢獻更多的財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實行比例稅率能夠有效地均衡稅負,使得各公司之間的稅負平等。這樣就減少了一些公司“搭便車”的可能性,使各公司都能夠切實承擔在資源方面的社會責任。

(三)促進公司履行社會公益方面社會責任的稅法補缺

1、改革流轉稅稅制。我國的流轉稅制度之所以規定所有的贈與行為(包括公益性捐贈在內)都要視同銷售征收流轉稅,主要是因為我國在1994年稅制改革時國家財力不足,地方財政也面臨著困難,國家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緩解當時的財政危機,才做出這樣的制度安排。筆者認為,目前隨著我國的財政收入的穩步上升,完全有能力應對社會中出現的各種突況,因此,可以考慮將公司進行的實物捐贈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準予扣除,這樣,一來體現了國家對公益事業的支持,二來也可以激勵公司主動履行社會公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久久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播放 | 欧美一级美片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精品麻豆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尤蜜网站在线进入免费 | 中国老妇色xxxxx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成 人 动漫在线观看网站网站 | 成人三级网址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三区 | aaa国产一级毛片 | 九九久久国产 | 亚洲成a v人片在线看片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fc2ppv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a色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电话系列 | 欧美性色生活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 亚洲大片免费 |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 | 欧美成人xxxx |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 | 中文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 综合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vr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免费观看a级毛片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a级网站 |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 高清国产露脸捆绑01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