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開發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調研報告
***旅游景點生態旅游開發調研報告為了更好地發掘、培育和推出我縣有特色和亮點并具發展潛力的項目,根據州文化體制改革領導組《關于開展文化產業特色項目專項調研、規劃及報告的通知》要求,我縣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調研組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河西鎮、旅游局、石門關景區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調研,形成了《石門關生態旅游開發研究報告》,以供參考。
一、石門關生態旅游開發的優勢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指出:西部旅游業的發展目標就是生態旅游,我們可以從九寨溝、香格里拉、張家界等景區對旅客產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態旅游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旅游業的主題,石門關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石門關生態狀況決定了必需發展生態旅游的主題,**全縣195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懸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叢、草坡等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2.2%,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7.2%,而石門關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較茂密,處于橫斷山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區,植物區系復雜多樣,為眾多特有植物的分布與分化(變異)中心。生態旅游最原始的含義是森林旅游,可見,石門關得天獨厚的生態狀況為石門關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奠定了優越基礎。第二,石門關處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西坡之中,山勢雄偉,觀光效果較好,是天然的生態植物園,擁有各種植物200多科,2000多屬,近萬種。由于歷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煙稀少,使石門關縱深處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許多地方至今人跡未至,實乃生態旅游的理想環境。第三,石門關人文景觀豐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蒼山崖畫,始建于明代的福國寺、玉皇閣等。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白族學者李元陽也曾到過這里,并在《徐霞客游記》和《游石門山記》中均有記載。第四,石門關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要沖,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如今,隨著320國道及大漾二級公路相繼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門關距州府大理市僅21公里,僅需30分鐘即可到達。第五**作為“中國核桃之鄉”,據統計境內核桃樹共有24.86萬畝,248.6萬株,在石門關景區就有0.72萬畝,5.1萬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眾多的核桃資源為石門關開展生態旅游奠定了基礎。二、石門關生態旅游開發現狀
旅游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承載物,是旅游活動得以開發的重要依托。縣委、縣人民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來在石門關共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景區公路、游路、棧道、旅游公廁等基礎設施。并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共投資420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旅游度假村、石門竹園、光明核桃生態園(農家樂)等一批項目,使石門關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隨著旅游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石門關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石門關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從1995年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今天的7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300萬元(截止2002年),占全縣GDP的比重達1.05%以上。三、石門關生態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石門關景區的硬件設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加,石門關景區的一些矛盾漸漸顯現出來,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資金投入明顯不足;二是規劃不健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專業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與發展不相適應;四是宣傳力度不夠,旅游區位優勢未能得到發揮,一時難以形成大氣候。四、石門關生態旅游開發對策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籌措資金投入。在加快實現計劃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發揮政府投資先導作用的同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籌措:一是以政策換資金;二是以項目換資金;三是以利益換資金。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和優惠政策,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旅游開發資金進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允許集體、個人在石門關景區詳細規劃的總體指導下,獨資投入對某些旅游景區、景點資源進行開發建設。
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夠,旅游景區(點)建設滯后,旅游產品弱、散、小,吸引力低,成為制約揭陽旅游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好這個主要矛盾,近幾年來,我市旅游業緊緊圍繞發展旅游經濟這個中心,著力開展招商引資,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加快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工作。幾年來,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很大突破。到20**年底,全市旅游招商引資簽訂合同的項目有9個,計劃總投資14.91億元,有力地解決了旅游項目開發建設資金困難的問題。
(二)重點開發建設項目進展情況
到20**年底,全市旅游重點開發建設項目共有6個,計劃總投資11.81億元,到20**年底,累計投入資金5.5535億元。其中,揭**瀑布旅游區,計劃投資6600萬元,去年投入資金1470萬元,累計投入總資金5550萬元(2002年以來省旅游扶貧資金250萬元),完成了通往旅游區18公里水泥路、7公里路基、2座山門、2公里景區步道、2500平方米停車場、觀景臺、調節蓄水壩清基和征(租)用山地等工作,現景區上游調節池大壩、停車場、旅游接待中心正在抓緊建設中,預計八月底竣工,九月份開業;**內河漂流旅游區項目,計劃投資4500萬元,去年投入75萬元,累計投入資金335萬元,首期工程已峻工,投入使用,正在計劃開發建設石內河冰川石臼科研旅游和石內河上游旅游自然生態觀光度假項目;**旅游度假區,計劃總投資3.9億元,20**年投入4275萬元,累計投入資金2.595億元,其主體建筑項目度假村現已開業,娛樂中心、總統別墅、小動物園、人工湖、商貿中心大樓、茶文化研究中心及其它配套建設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從**溫泉水到旅游度假區開發休閑溫泉功能區已動工興建;**湖旅游度假區,計劃總投資1.2億元,現累計投入資金2300萬元,完成了旅游詳細規劃、7公里路基、蓄水壩和15萬株綠化林;市區神港公園,計劃總投資1.3億元,20**年投入250萬元,累計投入資金2700萬元,首期工程已峻工,投入使用;市區榕江大酒店商業中心,計劃總投資4.3億元,已投入1.87億元,目前主體建筑已完成,進入全面裝修階段,計劃20**年8月份以后試業。這些項目的建設投入使用,將使我市旅游業有一個大的改觀,也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如**旅游度假區自20**年1月1日開業以來,人流絡繹不絕,20**年共接待過夜游客15835人次,旅游營業收入906萬元,今年五一黃金周接待游客51837人次。該項目共解決就業近500人,有效地推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提高當地居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揭**瀑布旅游區建成后,將與周邊景區形成旅游圈,據調查論證,年接待游客可達30萬人以上,解決當地農民就業200人以上,并帶動周邊四個鄉鎮15萬人脫貧奔康。
二、主要做法
(一)抓規劃促發展。一是對全市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確定招商引資項目;二是加強規劃工作,確保資源有序開發建設。各重點項目都十分注重景區的具體規劃。如**明月湖旅游度假區在未開發建設之前,先請省規劃專家進行詳細規劃,然后再根據規劃進行建設,確保有序開發。
(二)加大力度抓招商引資工作。一是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積極策劃,提供優質服務,主動招商引資。如針對揭西五經富溫泉度假區因土地問題無法開發建設,但其溫泉資源又相當豐富的實際,市旅游局和**度假村經過科學論證分析,決定從**溫泉水到**度假村開辟溫泉功能區,既利用了資源又豐富了**度假村的旅游項目,一舉兩得,現該項目已在設計中。二是通過新聞媒體、印制旅游招商資料大力宣傳,組織力量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廣泛進行招商引資,特別是針對我市是新建市,地方財政困難,對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沒法投入資金的實際。通過招商引資,重點吸引外資、民資投入。目前6個重點開發建設項目累計投入的5.5535億元資金,除省撥給旅游扶貧資金250萬元之外,其余資金都是外資、民資。
(三)抓旅游扶貧有效帶動資源開發建設。財政性資金的投入,在加快產品開發建設、拉動社會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財政資金“四兩拔千金”的引導效應非常明顯。自2002年以來,省政府決定每年撥出3000萬元的旅游扶貧資金,扶持貧困地區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我市的揭**瀑布旅游區、惠來客鳥尾石筍奇觀旅游區被批準為旅游扶貧項目,二個項目的開發建設證明,省政府旅游扶貧的決定,對推動貧困山區旅游經濟的發展,促進山區群眾就業,帶動招商引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縣域經濟,改善環境,推進貧困地區脫貧奔康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揭**瀑布旅游區利用省250萬元扶貧資金修建景區道路及配套設施,從而引進**投資商5500萬元的投入,有效促進景區的開發建設。
(四)加強對已開工建設的景區(點)工程的跟蹤管理,確保工程的順利進展。市旅游局經常組織專門力量對現正在建設的**明月湖度假區、揭**瀑布旅游區和市區榕江商貿中心等項目進行指導、服務、檢查、督促,保證這些項目都能按規劃中的項目進行建設。
三、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構建良好的旅游發展大環境。各地應培育適應旅游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明確旅游產業定位,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大旅游、大市場、大發展戰略,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設立高層次的旅游協調機構,形成上下呼應,左右聯動,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區域經濟統籌發展格局,為統籌旅游業發展打下良好的組織基礎。制定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關鍵詞:南方高山草場;旅游開發;保護
1 南方高山草場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1 承載能力的有限性
高山草場承載力的有限性首先表現在對游客數量承載的有限性,同時還有對草場畜牧數量承載的有限性。高山草場在區域生態安全以及旅游可持續發展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同時,南方高山草場也是有明顯季節限制的景區,旅游多集中在有限的季節內,因而造成短期內游客驟然增加,給景區生態景觀和自然遺跡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
1.2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態系統在其演化過程中,其結構、能流與物質循環等功能過程的惡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賴以生存環境的惡化。此外,傳統畜牧業也為南方高山草場景區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由于權屬問題的不明確和管理的不嚴格,造成目前南方許多高山草場景區大片的草場被開發成耕地,使得整個南方高山草場景區的草場面積大幅度下降。同時,又由于不合理的放牧,造成草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使得南方高山草場退化,區域生態安全面臨威脅。
1.3 旅游活動對景區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騎馬是草原旅游的主要活動方式,由于馬匹在旅游點的集中使用,草場被反復踐踏,植被受損,土壤板結,發生退化。地表土壤裸露面積增大,引起土地沙化。南方高山草場景區跑馬場規模不等,跑馬場占用的草場被馬匹踐踏的十分嚴重,同時跑馬場的業主由于受利益的驅使,對草場資源掠奪性的開發,不予與保護,使得草場資源破壞嚴重,加劇了其生態脆弱性。同時旅游活動影響了土壤、水的分布、植物種群成分,導致地表徑流與侵蝕加強,重塑了地表輪廓,不同程度地改變了景觀面貌,進而影響了景觀價值。
1.4 旅游者對景區植被、土壤的影響
旅游者對景區植被、土壤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產生的游覽痕跡。如徒步旅行、騎馬和野營等活動對植被的踐踏,導致植被不同程度的破壞,輕則會降低植被生長量、覆蓋面積;重則會導致植物群落減少、品種改變。
山區成土速度慢,土層薄,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比較難沉積,同時踐踏也會破壞土壤的腐殖質層,甚至破壞土體中的礦物質,使土壤容易受風、雨水的侵蝕,降低土壤厚度和滲透力,很容易產生水土流失。
1.5 旅游者對景區野生動物的影響
觀察野生動物是各生態旅游區必備的旅游項目之一,以其趣味性和生動性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但是游客對野生動物的觀賞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活,土地踐踏或車輛的經過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基本生活。旅游者的喧鬧驚擾了動物,或改變動物習性或迫使動物遷移流轉,甚至有些動物被無情獵殺。為了滿足游客的需要以及當地居民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致使珍貴的動物被搬上了餐桌或變成了特色旅游商品,直接影響動物的數量,破壞了生態平衡。
2 南方高山草場保護對策
2.1 草場分區利用
如果草場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影響而失去生態平衡,就必然會影響草地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最終影響對草場的可持續利用。因此,在對草場資源進行利用的過程,必須要考慮到草場生態系統敏感性。在對草場進行利用的過程中,應該依據不同草場不同區域生態敏感程度來衡量草地的生態承載力大小,劃分出不同的功能區,以便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
2.2 保護草場資源
2.2.1 退耕還草
目前,南方高山草場有大量的草地被開墾成菜地,這將造成整個高山草場區域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并最終使得部分草場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大大減弱。因此,保護草場資源的首要措施就是退耕還草。
2.2.2 控制草場載畜量
草場載畜量是指一定草地面積上和一定放牧季節內,在正常放牧條件下所能承載的牲畜頭數。單位草地面積上牲畜的數量越多,草地生態系統的壓力越大。草場過度放牧是造成南方高山草場退化的重要原因,為了保護草場資源,必須對不同區域內的草場進行草場載畜量的測算,嚴格按照規劃的載畜量來進行放牧。
2.2.3 建立輪牧制度
建立輪牧制度是保護草場資源的一種重要手段。建立輪牧制度,首先要合理劃分宜牧區與不適宜放牧區。對于部分坡度較大的地區,放牧對于草場的破壞較為嚴重,因此針對這部分坡度較大的地區,要實行禁止放牧的政策。其次,要采取輪牧方式放牧。由于家畜的擇食性,使適口性較好的牧草被反復采食,得不到休閑,而使雜草在草地中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因此采用連續放牧方式會使牧草質量越來越低,若能劃區輪牧,適當控制畜牧規模,對于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非常有益。
2.2.4 保護草場質量
草場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草場的資源承載力,因此必須保護好南方高山草場質量。在保護草場質量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草地的建設。其次,草場養護措施要得力,要進行病蟲害的防范和管理,適時科學地施肥,去除雜草。再次,對于景點內的草地,在游客高峰期前后,要采取密集養護措施,維護草場的密度和厚度、松軟和整潔。最后,要搞好草場生態環境監測,定期對草場的生態環境、水土流失和病蟲鼠害等情況,進行檢查記錄,并逐步形成制度,同時還要及時排除各種危害因素。
2.3 保護生態環境
2.3.1 控制草場旅游容量
旅游開發作為南方高山草場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對于實現草場的可持續利用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在進行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尺度,為此必須嚴格控制草場的旅游容量。旅游容量包括空間容量、設施容量、生態環境容量以及社會心理容量。旅游環境容量取決空間容量與設施容量之和、于生態環境容量以及社會心理容量三者之間的最小值。
2.3.2 加強環境治理
加強景區環境治理,提高景區生態環境的綜合質量首先,應采取各種措施減少草地污染和傷害,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改變區內燃料結構,改燒高硫煤為低硫煤,甚至不燒煤,只燒電、燒氣,或大力推廣節煤灶、沼氣,降低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建設生態能源區,同時種植對氟化物抗性強的樹種,增強植物本身抗污染和抗傷害的能力。其次,草場旅游區內要設置專門衛生管理機構和人員,清掃景區并及時將生活垃圾運出景區,保持旅游區內無垃圾、無污物。再次,建立大型污水處理廠,對景區污水進行凈化處理,保證景區水清明亮。
2.3.3 實行環境動態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