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氣環境的變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措施;提升
1.前言
通過對大氣環境監測結果及質量分析,可以對我國氣候以及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形成更為深入的了解,在監測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主要是需要對相關監測數據形成較為深入的分析認識,并將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和改善性措施明確的找尋出來。雖然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資源開發利用率也較高,可以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但是隨之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質量問題,致使某些地區大氣環境遭受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因此也就難以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宏偉目標,同時也對我國構建生態保護型社會造成了一定阻礙。
2.大氣環境監測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大氣環境監測管理機制不完善。縱觀當前我國大氣環境監測實際情況,有些部門并沒有將環境監測管理機制放置在較為重要的位置,相關技術人員也未對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形成深入的認識,也就使得大氣環境監測管理機制呈現出一種不完善的態勢,因此在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中難以有效的將各項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有序高效完成,以致在某些情況下對大氣環境監測結果的精準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有待于提升。大氣環境的監測質量會對大氣環境監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在以往一段時間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中監測質量處在一種邊緣化的位置上,也沒有在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重視,采樣工作不符合監測要求,監測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結果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證。大氣環境監測經費投入得不到有效持續保障。大氣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如果想要得到有效地保證,那么就需要長期持續的得到一定的資金投入。由于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沒有充分的資金投入,因此大氣環境監測系統中各種儀器設備的滯后性比較強,也沒有辦法引進較為先進的監測設備和購買備用設備,同時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也致使監測工作進行緩慢或難以開展,在此基礎上自然會對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影響,最終也就會對大氣環境監測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政府行為干預。由于有著嚴格的環境空氣考核制度以及國家對大氣工作的重視,加之地方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大氣環境本身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部分地區在注重考核的基礎上對大氣環境監測設備“戴口罩”,以致使監測結果嚴重失真。
3.提升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措施
逐步提升大氣環境監測人員的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及培養力度。大氣環境監測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監測的質量,在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日趨繁重的情況下,就需要用到眾多的大氣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在大氣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如果想要將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當中的各項工作妥善有序進行,那么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及監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力度就應當得到提升。如果有著充足的理論和實踐水平較高的大氣環境監測人員,那么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實施就能得到有序進行;如果大氣環境監測人員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那么在各項監測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就少走彎路,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就能得到有效地保障。逐步提升大氣環境監測資金投入力度。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每年編制大氣環境污染監測預算決算,將大氣環境監測人才培養放置在較為重要的地位,同時投入資金購買更為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并研發較為完善的大氣環境監測網絡系統及監測設備,爭取可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做到實時公布大氣環境監測結果。除此之外,在監測人員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當定期對大氣環境監測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分析其隨天氣狀況、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的變化趨勢,以此為依據編制適應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并使其落實到實際的監測工作中。加大對落后產能的資金扶持力度,開發利用清潔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各個區域當中的落后產能,針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逐步讓產業優化升級這一個目標得以實現,以使我國人民的生活環境得到切實改善。建立健全大氣環境監測機制。在大氣環境監測機制構建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原則是由點到面、循序漸進這一個原則,以便可以構建出完善的環境監測網絡,從而在后續的環境樣品采集以及數據信息分析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做出保證。除此之外也應當將質量保障體系的引導性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嚴格的依據大氣監測標準讓監測行為規范起來,從而使大氣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充分重視大氣環境采樣工作質量。采樣工作和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大氣環境監測采樣質量直接影響著大氣環境監測結果,進而也對相應的環境治理措施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大氣環境采樣工作在大氣環境監測中應當得到充分的重視。將科學性和真實性作為首要原則,以保證監測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以便在后續的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及措施選擇的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促進性作用。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問題,為了可以讓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應當著力逐步提升大氣環境監測人員的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及培養力度、加大對大氣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大氣環境監測機制、充分重視大氣環境采樣工作的質量以及建立專門的大氣環境管理機構。通過對大氣環境監測結果的深入分析,來對我國大氣環境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找尋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終讓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活垃圾焚燒 大氣環境 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U44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6-0227-01
將城市的生活垃圾進行焚燒再利用是當達國家采用的有效處理垃圾的方式,將垃圾實現能源化的轉換。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科學合理地處理生活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也建立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用有效處理垃圾的方式解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一、 大氣中污染元素的評價等級范圍的確定及其分析
(一) 焚燒垃圾廠中的污染源
目前,我國垃圾焚燒廠中的污染源主要分為無組織污染源與有組織污染源,而大氣污染源主要存在于有組織污染源中。在進行無組織污染源的分析評價時,應該將垃圾收集的方式、運輸的路線、儲存站的位置、形狀及其周圍環境、垃圾的運輸方式、收集范圍、運輸量、收集設施、臭氣的處理方式、收集方式、排放速度等。而有組織污染源,在分析的時候要將有組織污染源的焚燒鍋爐及其煙氣排放設備進行仔細了解,比如排煙出氣筒的高度及其口內徑,煙氣從排出口出去的速度;氣體中各種污染元素的正常排放量,煙氣出口處的煙氣溫度,毒性較大的物質非正常排放量,年排放的小時數,排放的工況。
(二)評價等級及其范圍的確定
基于國家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的準則及大氣環境的規定,根據焚燒垃圾廠的污染源參數及其地理形態的參數,估算出垃圾焚燒廠的主要大氣污染元素在不同風向下的濃度,將計算出的濃度最大占標率,依據最大占標率來確定大氣環境污染的評價等級。垃圾焚燒廠排除的煙氣中有毒性較大的物質,垃圾焚燒廠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應高于二級。
根據國家HJ2.2-2008的要求,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應當以垃圾焚燒廠的煙筒底座中心為圓的中心點,以D10%為半徑或者以煙筒底部的中心為矩形的中心點,以D10%×2為邊長,若是圓或矩形不存在D10%則環境評價范圍確定應該控制在5km之內。
二、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要點分析
(一)監測因子
焚燒垃圾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大氣環境監測因子中除了常規性的污染物PM10、TSP、CO、NO2、SO2外,還有Cd、Pb、Hg、H2S、HF、HCI、NH3等特殊性的污染物。
(二)監測頻率及監測布點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監測頻率及監測布點要嚴格遵循HJ2.2-2008中的規定及要求。
(三)監測結果的統計
用列表的方式將監測到的不同階段的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范圍呈現出來,依據列表中給出的數據,計算出各時間階段內污染物濃度最大值在標準濃度下的百分比及超標率,依據計算出的結果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的達標情況。探討大氣污染物質的濃度與地面上的風速、風向等氣象之間的關系,研究大氣污染物質的濃度日變化規律、周變化規律及月變化規律,找出其中污染比較嚴重的時間點及其分布情況和影響要素。
三、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
(一)施工階段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素分析
垃圾焚燒廠在處于施工階段時,其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是堆方的揚塵、沙子石灰等的裝卸、堆積清運、土方挖掘;施工機器的尾氣及廢氣等。對焚燒廠的施工環境影響評價與相類似的施工項目監測影響評價進行對比分析,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
(二)運營階段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素分析
在運營階段進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前,相關部門要先收集適合HJ2.2-2008規定的地形數據與氣象資料,簡單的地形不需要太多考慮地形因素,復雜的地形環境則需要認真檢查符合的數據;氣象資料的獲取主要基于預測數據的統計歸納及整理分析。其次,相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預測情景,將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及正常排放進行嚴格分析,確定煙氣污染中的常規性污染物及特殊性的污染物。
1、 在運營階段進行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的內容
預測內容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預測內容比二級預測內容多,一級預測內容有5點,二級預測內容有4點。具體來說,一級預測內容有:
(1)在逐次小時或全年逐時的氣象條件下,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小時濃度、網格點面的濃度和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
(2)在全年逐日的氣象背景下,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日平均濃度和網格點面的濃度。
(3)在長期的氣象背景下,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年平均濃度、網格點面的濃度和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
(4)在非正常的排放及逐次小時或全年逐時的情況下,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小時濃度、網格點面的濃度和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
(5)施工期逾期的項目中排放了較多的污染物,因此要對施工階段的大氣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
二級評價項目的預測內容只有一級預測內容中的前四點。
2、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分析
分析垃圾焚燒項目建成后的環境影響,就是將現狀的環境監測值+新增的污染物預測值-削減的污染物計算值-已被取代的污染物計算值=項目建成后的最終環境影響。用小時濃度及超標位置、超標程度或區域小時平均濃度的最大值等,將項目對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的最大值及敏感區計算出。分析不同時段的煙氣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結合當前環境中存在的煙氣污染控制手段設計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有效方案進行評價和預測。
四、大氣環境的治理措施分析
(一)煙氣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在垃圾焚燒廠中安裝具有高標準的煙氣處理系統,除了采用常規性的技術工藝外,還有運用活性炭式的噴射裝置。此外還要控制焚燒工藝裝置,完善鍋爐內的氣體流動結構,減少有毒性物質的生成。
(二)無組織污染的治理措施
在進行無組織污染的治理時,首先要學會從無組織污染的各個階段、環節中進行治理。例如在垃圾收集運輸過程加強垃圾的保護,防治垃圾外漏或散發出惡臭,全程采用封閉式的運輸方式,盡量避開高峰期,避開市區環境敏感點。
結語
焚燒廠要做好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首先要確定污染源及污染因子,運用正確的監測方式,提出正確的治理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學可靠的環境管理監測體系,完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陳德喜.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建設模式的探討[C].2003年思菲科技論壇論文集.2013
[關鍵詞]:冶金行業 大氣環境影響 預測計算
一、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簡介
在介紹大氣環境影響預測之前,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環境影響,所謂的環境影響具體是指人類在進行各種經濟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對環境的作用以及導致的環境變化和由此引起的對人類社會與經濟的效應。通過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能夠對這些作用、變化和效應進行評估,進而制定出降低和杜絕此類不良影響的對策及措施的過程。簡單來講,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就是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而進行的預測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
在整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中,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是其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任務是從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目的出發,并借助一些調查和預測計算等方法,來分析、判斷某一些建設項目的建設過程中以及投入運行后所排放的污染物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及范圍,為此類項目的選址和大氣污染預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從而使項目對大氣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可以說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是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過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預測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評價提供詳實、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信息,在整個預測計算的過程中,能夠使我們充分了解到工程項目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的程度與范圍,并比較各種建設方案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差別,最后確定出影響最輕微的方案進行建設,并針對可能給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由此可見,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對于確保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性。
二、冶金行業對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計算分析
(一)預測計算模式的選擇
冶金行業是我國的經濟支柱型產業之一,通過全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該行業也是對大氣環境影響較為嚴重的一類行業,這是因為在冶金生產具有污染源多、污染物性質復雜且排放量大等特點造成的。為了盡可能降低冶金行業生產過程中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由此找出最為有效的解決措施,使冶金生產對大氣環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在這一過程中,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計算時關鍵性環節之一,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與否直接關系到解決措施的制定。在環境影響預測計算過程中,由于各種條件均不相同,加之很多參數都需要借助相應的計算和選擇才能夠獲得,若是采用傳統的手工計算模式,不僅工作量大,而且精確度也很難保證。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使手工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借助計算機強大的功能,可以準確得出所需的計算結果。
(二)關鍵性參數的選擇與計算
在進行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計算之前,相關參數的選擇及確定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其中有一部分資料可以從當地有關部門內查找獲得,如從氣象臺能夠獲得風速、氣壓、氣溫等氣象資料,還有部分參數可通過模式驗證獲得,有些參數則可在設計文件中獲得。但必須注意的是,參數的選擇及最終的確定都不能脫離開冶金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例如,污染物排放量必須按照冶金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工況進行確定,由于電爐煉鋼氧化期、還原期以及穩定期這三個階段的粉塵排放量均不相同,所以計算過程中不允許進行簡單處理,而是要準確確定出每一個階段的參數,這樣才能確保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時,還有部分參數必須利用計算獲得。例如,排氣筒出口位置的煙氣抬升高度對預測濃度有著較大的影響,這個參數的計算是以熱力學和動力學作為依據的,在FORTRAN程序當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條件判別煙氣熱釋放率等參數,然后由計算機自動選擇計算公式,這樣既減輕了工作量,又提高了準確性。
(三)計算過程中關鍵性問題的處理方法
1.通常情況下,在冶金生產過程中,氣象穩定度對污染物的擴散情況影響較大。為此,在計算程序的編制時,應當將各類穩定度時的水平方向擴散參數以及垂直方向擴散參數的計算系數全部置于系統程序當中,這樣一來當系統程序啟動之后,便會自行提級判別選取最為適當的計算系數,有助于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2.在對不同距離的縱、橫向污染物擴散時,以及進行多源疊加的計算中,應當采用循環嵌套的方法,這樣能夠計算層次更加分明,有利于提高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3.在對靜風條件下污染物擴散的計算中,由孤立排氣筒中釋放出來的煙團會向16個風向位均勻擴散,此時各個計算點的污染物濃度比有風時要小很多,而當多個污染源同時向大氣中排煙時,必須采用網格法進行計算,這樣能夠真實反映出各個污染源對每個計算網格點都有所貢獻,其疊加值與客觀情況更為接近。
4.由于冶金生產時會排放出較多的污染物,從而使得大氣環境影響預測過程中,需要輸入較多的數據,為了防止在輸入數據時出現錯誤的情況,應當在系統程序中添加相應的計算機數據校驗功能,這樣即便數據量再大程序在運行中,也能及時發現錯誤,并立即糾正,進而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胡晨燕.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點源預測模型軟件系統的開發[J].污染防治技術.2009(10).
關鍵詞:新形勢;大氣環境;保護;治理;策略
在社會生態發展過程中,大氣環境是一個重要基礎,直接關系著區域自然環境質量,并且與社會群體健康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在當前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并呈現出連續性、廣泛性特征,給人類健康以及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都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1],此種情況下,加大力度探討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具體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
1.1城市現代化建設速度過快
隨著當前城市現代化建設速度的明顯加快,大氣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給人類生存環境以及社會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行都產生了極為鮮明的影響,國家高度重視經濟建設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大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導致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加劇,一旦治理不到位,勢必會給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甚至給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也形成制約[2]。當前我國城市工業化建設速度較快,部分工業企業單純重視生產效率而忽視大氣環境保護,廢氣廢水排放隨意,導致大氣環境污染惡性循環。
1.2機動車尾氣排放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私家車數量明顯上升,交通運輸壓力明顯增大的同事,機動車尾氣排放量也冥想加大,給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1.3生活垃圾排放
社會生產生活中往往會產生多種類型的生活垃圾,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固體廢棄物以及農業秸稈焚燒等,都會給大氣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和破壞,此種方式下所獲取的經濟增長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是以大氣環境換來的,這些不可控行為會給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制約,所造成的后果最終還要由行為的主體人來承擔。
2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具體策略
2.1大氣環境的保護
2.1.1 科學劃分工業產區新形勢下大氣環境的保護,應當充分做好區域規劃工作,科學劃分工業產區,尤其是在廠區修建的過程中,應當結合風向頻率等要素科學選取廠區位置,實現工廠密集處于城鎮生活處的明確劃分,減少工業廢氣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北方地區大型供熱站的修建,需要選取適宜測位置并計算控制好排氣煙囪的高度,一般講供熱站修建于郊外,在保證供熱效果的同時,促進排放廢氣的擴散和稀釋,從而降低對大氣環境所造成的污染[3]。2.1.2 減少并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新形勢下大氣環境的保護,不僅需要對工業產區進行科學劃分,還應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汽車尾氣排放量的減少與控制工作,通過汽車單雙號限行等方式解路面壓力,將其汽車尾氣排放量給大氣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切實加強大氣環境保護。與此同時,應當加大汽車尾氣凈化的研究力度,對汽車尾氣排放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改善大氣環境。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管理,確保持有相應標志的機動車可以上路行駛,通過定期檢測和動態檢驗等方式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量。除此之外,可以從機動車燃料的管理上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5],加強汽車燃油質量管理與控制,全面且動態的監督汽油運輸及加油站油氣污染狀況,切實降低有機物污染發生幾率,對大氣環境進行有效保護。2.1.3 加強綠化環境建設為有效開展大氣環境保護工作,應當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綠化環境建設,緩解當前綠化不足的問題,減少大氣環境污染。具體來講,在綠化環境建設過程中,可以擴大城市綠化規模,制定科學化的綠化環境建設方案,對城市規劃建設加以合理優化,調整綠化面積,加大力度種植綠化植物,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調節氣候,吸附大氣環境中的有害氣體,從而在新形勢下對大氣環境進行有效保護。
2.2大氣環境的治理
2.2.1 深入研發新技術,減輕環境污染為更好的治理大氣環境,為社會群體營造一個健康的大氣環境,應當深入研發新技術,包括有毒工業廢氣凈化技術、機動車尾氣排放凈化及控制技術等,基于原有技術實現升級更新,進一步提高脫硫、吸附、凈化的技術有效性,改善大氣環境治理效果,從而降低大氣環境污染,實現新形勢下大氣環境的科學化治理。2.2.2 加大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當前社會發展條件下,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工業生產中的生產燃料大多以煤炭為主,此種情況下使得工業生產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包括二氧化硫及大顆粒有害氣體等,給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一旦工業廢水隨意排放,更加劇了大氣環境污染。因此在新形勢下對大氣環境加以治理時,應當加大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對工業生產進行科學化監督和管理,工業生產過程中應當積極完善廢氣排放設施及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對污水進行規范凈化處理,保證工業廢氣及廢水排放的規范性和安全性,保證工業污染源處理的有效性,切實改善大氣環境。2.2.3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顆粒污染物大氣環境的治理應當充分做好顆粒污染物的治理工作,由于固體燃料在燃燒后會排放出一定量的煙塵,給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并形成煙塵、粉塵和霧霾等污染物,嚴重影響大氣生態和人類健康。因此在大氣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干法、濕法、過濾法和靜電法等對大氣顆粒污染物進行有效治理。干法主要是基于顆粒污染物自身重力作用和離心力作用出發,通過慣性作用、離心作用和重力作用來實現除塵。濕法主要是利用水或其他液體將大氣顆粒污染物進行濕潤處理并收集去除,從而實現顆粒污染物的有效治理,一般情況下所應用的濕法除塵設備主要有噴霧塔、填料塔和泡沫除塵器等設備[6]。過濾法是指基于顆粒層過濾器和填充層過濾器等設備進行布袋過濾或帶式過濾,有效去除顆粒污染物,對大氣環境進行有效治理。而靜電法是指在高壓電場力作用下,充分考慮顆粒污染物的大小、數量、操作費用等多項因素,選取適宜的方式去除大氣中的顆粒污染物,從而實現大氣環境的有效治理。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氣環境作為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基礎,其保護與治理效果直接關系著人類健康及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大氣環境保護及治理兩個方面入手,減少大氣環境污染,真正推進社會環境、生態與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青.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探討[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12):00145.
[2]朱嘉寧.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探討[J].科研,2015,(40):6-6.
[3]袁寶成.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35):189-190.
[4]劉利斌.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8):6-6.
[5]趙玲.新形勢下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方法探討[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8):00251.
大氣環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重視對其質量的監測非常有必要。首先,對特定區域一定周期范圍內大氣環境中的污染物組成的監測,而后通過分析獲得的監測數據,是編寫大氣環境質量報告的重要參考素材;其次,根據獲得來的大氣污染物數據,可實現對大氣環境污染的準確預警,從而通過對大氣污染物變化情況的深層次分析,使相關工作人員掌握大氣環境變化的規律,并對大氣環境的發展趨勢加以預測;最后,由監測獲得的數據可為環保部門制定的相關策略提供參考,使其制定的法律法規具有更強的方向性與針對性,為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作用奠定基礎。為獲得較好的大氣環境監測效果,在進行實際監測時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1)設置的采樣點應分布在不同污染物濃度的區域中,即,在污染物濃度高、中、低區域均有所設置。
(2)能夠準確判斷主導風向且具有較多污染源時,應在污染源下風向區域布置大量采樣點進行重點監測。同時,為加以對照應在上風向布置適量采樣點。
(3)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設置采樣點。如污染物濃度低且人口密度小的趨于可減少采樣點的設置,反正應增加采樣點的設置數量。
(4)采樣點附近不應有其他物體,并保證采樣口水平線與附近建筑高度所成的夾角應小于30°。同時,采樣點附近不能存在局部污染源,而且附近不能存在具有較強吸附能力的建筑物、樹木等。另外,交通密集區域設置的采樣點,與人行道邊緣之間應保持至少1.5m的距離遠。
(5)為確保獲得的檢測數據可比性更強,設置采樣點時應采用統一標準且保證條件的一致性。
(6)確定合理采樣高度。如掌握大氣污染給人體造成的危害時,應將測定儀器設置在人的呼吸帶高度,即,應將其設置在高于地面1.5~2m高度范圍內;如了解大氣污染給器物或植物造成的影響時,采樣高度應和其高度相當。進行連續采樣時應將采樣口高度設置在3~15m范圍內。另外,如在屋頂進行采樣時,應確保采樣口有超過1.5m的相對高度,以有效避免揚塵給監測結果造成干擾。
2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的基本步驟
2.1準備工作準備
工作是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的基礎,準備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響后期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否。在準備環節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內容:首先,對監測現場進行認真的實地考察,掌握待測區域的工業、人口以及地形地貌狀況,尤其應充分了解一些固定污染源的詳細情況;其次,認真研究與分析,相關企業的廢氣排放流程、廢氣處理方式及規模等,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監測目標,采用針對性監測方法,尤其應突出監測的重點,了解所用儀器的性能,并對其進行準確調試,確保其穩定運行;最后,還應做好監測技術的準備工作。根據實地考察情況制定合理的監測方案,并采用一定的質保手段,并對記錄格式加以明確。同時,還要求做好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為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采樣點的布點不同的污染物類型與監測目標
采用的采樣點布設方法也不盡相同,甚至有些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目前來看,以下采樣布置方法在實際大氣環境監測中具有較高應用率。
(1)功能區布點法:大氣環境監測時可根據功能將待測區域或城市劃分成對照區、交通密集區、居民區、工業區等部分。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布點。例如,可在交通密集區與居民區等增加布點的數量,而在對照區設置1~2個采樣點作為對照。
(2)幾何圖形布點法:幾何圖形布點法又被細分為多個布點方法,包括網格布點法、同心圓布點法以及扇形布點法。接下類對不同布點方法應注意的內容進行探討。首先,所謂網格布點法指,根據待測目標將待測區域的地面劃分成合適數量的均勻的網狀方格,在方格中心或直線交匯點設置采樣點。在確定方格面積時需要綜合分析監測目的、人口分布、污染源強度等內容,通常情況下在1~9km2范圍布設一個點。當較容易判斷出主導風向時應在下風向適當增加采樣點數量,這一數量一般占總采樣數的60%。此種布點方法適合應用在污染源分布均勻區域的情況;其次,同心圓布點法指將污染源當做中心,畫出半徑大小合適的同心圓,而后從圓心出發畫出若干45°夾角的射線,射線與同心圓交匯點即布置采樣點,此種采樣點布置方法適合應用在污染源比較集中的區域;最后,扇形布點法指將點源當做頂點,以主導風向為軸,在下風向地面畫出扇形區域,在該區域內進行布點。通常情況下,應將扇形區域的角度控制在45°~90°范圍。采樣點具體設置在與點源距離不同的弧線上,相鄰兩點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一般在10°~20°。該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應用在高架點源或具有明顯主導風向的區域。
2.3采樣監測采樣點
布設完畢后就進入到實際的采樣環節。該環節是監測大氣污染物的關鍵一環,尤其該環節中采集樣本的質量優劣會給最終的監測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為保證采樣質量應在遵守代表性、可靠性的原則上進行采樣。
2.4樣品分析和數據統計樣品分析
在參考實際參數的基礎上建立專門的檔案,并測定樣品中不同污染物的所占比例及污染物的組成成分,認真分析大氣污染程度及給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而后對數據加以整合處理,完成樣品檢測數據庫的構建,用于評估總體監測情況。
3結語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 大氣預測; 大氣導則; EIAA; AERMOD模型
Abstract: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indispensable constituent, its main task is to use the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model simula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ollutants in the ground distribution situation, thus prior estimate produced by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change of space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scope changes in different time stage the possibility. However, in the eia report compiled in the process of atmospheric forecasting part will meet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in the eia forecas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tmospher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forecast; Atmospheric guideline; EIAA; AERMOD model
中圖分類號:P185.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09年4月1日起施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該標準是針對《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1993)的第一次修訂,主要修訂內容有:評價工作分級和評價范圍確定方法,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內容與要求,氣象觀測資料調查內容與要求,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及要求,環境影響預測推薦模式等。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貫穿我國環評發展的始終。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則為環評提供了技術支持。1993年《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1993)開始使用,適用于建設項目的新建或改、擴建工程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城市和區域性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亦可參照使用。2009年4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正式實施,適用于建設項目的新建或改、擴建工程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區域和規劃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亦可參照使用。第二代大氣質量控制模式Screen 3、AERMOD、ADMS、CALPUFF取代93導則推薦模式,順應了我國環評發展的要求。
目前環評中大氣預測存在的主要問題
影響大氣預測結果的因素很多,除污染源之外,項目所在區域地形條件、地表特征、氣象參數的不同,以及預測范圍、預測方式、預測方案的選擇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預測結論。此外,93版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導則中僅對預測模式的基本公式進行了規定,但未提供統一的計算程序,不同環評人員在大氣預測中的編程理念及方法處理的差異,以及不同預測方法或模式的不同,都可能導致預測結果千差萬別。
1、大氣預測所需基礎數據不全面
大氣預測所需基礎數據包括污染源排放參數、氣象數據和地形數據三大類。任何一類的基礎數據缺失,都將導致結果的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環評報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包括工程分析不當導致污染數據不準確;氣象數據和地形數據不充分或無法反映評價區域氣象特征及地形特點。
2、預測方法或預測方案不能達到評價要求
預測方法主要包括選擇的預測模型、針對項目特點所選用的預測參數以及對輸出濃度的處理要求等方面。環評中出現的該類問題主要包括:預測模式不符合導則要求;未根據項目特點合理選擇預測參數;小時濃度、日均濃度計算方法不能反映當地最不利影響;遺漏特征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未疊加考慮背景濃度的影響等。
3、預測范圍及預測受體選擇不當
預測范圍應至少包括整個評價范圍,并覆蓋所有關心的敏感點,同時還應考慮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評價范圍的主導風、地形和周圍環境敏感區的位置等。環評中出現的該類問題主要包括:預測范圍過小,未能覆蓋建設項目可能影響到的最遠距離;未考慮臨近評價范圍的重大污染源或敏感點;在預測方案中遺漏重要關心點等方面。
大氣環評技術導則推薦模型和AERMOD模型原理比較一覽表。
大氣導則推薦模型計算混合層高度時主要受混合層系數和10m處風速影響;AERMOD模型計算混合層高度時,在對流條件下生成對流和機械混合層高度,取兩者較大值作為混合層高度,對流混合層高度使用早上的探空數據來建立,通過位溫和顯熱通量的累積實現,在穩定條件下,只計算機械混合層高度將其作為混合層高度,機械混合層高度主要受地面摩擦速度影響,為減少地面摩擦速度較大的小時波動對機械混合層高度的影響,采用時間尺度的方法平滑其值,保持機械混合層高度在對流和穩定條件下的連續性。
大氣導則推薦模型通過風速廓線來求風速冪指數,進而求煙氣出口處風速;AERMOD模型通過邊界層參數和On-site數據來建立風速、風向、位溫、位溫梯度和湍流的廓線,將廓線用于計算污染物濃度。
兩模型主要在大氣穩定度和擴散參數的確定,復雜地形處理、煙羽抬升到混合層頂部的處理、不穩定條件下的垂直擴散及建筑物下洗方面存在顯著差別。
關于環評中大氣預測的一些注意點
利用大氣擴散模型進行污染物濃度計算,其計算結果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我們對濃度計算結果進行初步檢驗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有的環評報告書中往往忽視了這種初步檢驗,出現了一些不應有的結果。例如:用高斯模型進行一個高架源地面污染物濃度計算時,在下風向只能出現一個極大值,但有的報告書中卻出現了幾個最大值。在計算一個地區的日均最大濃度時,主導風向下風向的濃度值應該與其他風向的濃度值具有相同的數量級,但有的報告書中主導風向下風向的濃度值卻比其他風向小幾個數量級。另外,按一般規律,年均值要小于日均值,但有的環評報告書中卻出現了年均值大于日均值的不合理現象。
摘要:工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是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一部分。從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大氣評價方法中可以看出,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法在工業區環境影響評價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結合某工業園區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工業園區;大氣污染;環境評價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park the environment impact appraisal is part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rom region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e can be seen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 air pollutant emission control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industrial zone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articl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ndustrial park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nalyzed.
Keywords: industrial park; Air pollution; Environment evaluation
區域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是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通過識別和預測區域開發活動對區域大氣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按照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事先制定出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在我國,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對區域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污染指數法和概率統計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及灰色聚類法。而應用在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綜合評價中的方法有:標識法、環流形勢分型法、物元分析法、統計方法、層次分析法、模糊性相似優先比法等;其評價模式及理念也有所發展,也有以工業園區作為實例進行研究的。在評價方法中,結合污染綜合指數分級標準、評價區域環境污染程度看,其缺點是分級標準概念不準確,無法評價區域質量的級別,缺乏區域質量的綜合評價;在空氣中污染物濃度較低或過于分散時,計算過程中遺失的信息較多,難以準確反映質量狀況。而相對區域大氣環境評價的研究也較少,缺乏成熟的系統的理論與方法,也沒有較多的實例可供借鑒。因此,本文以某工業園大氣環境監測數據為基礎,將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實例研究中,將評價與預測結合,在計算環境容量基礎上,提出污染控制措施。
1 評價因子的確定
1.1 評價等級的劃分
根據工業園區的定位和規劃,工業園區主要分為飲料、食品加工等。各項目進園將分別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區內主要燃料以天然氣和電為主,少數企業使用煤。項目排放的廢氣污染物主要為煙塵、粉塵、SO2。經初步估算,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煙粉塵:0.417t/h、SO2:0.12t/h。
根據等標排放量計算公式,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占標率:
(1)
式中:Pi—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占標率,%;Ci—采用估算模式計算出的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mg/m3;C0i—大氣環境第i個污染物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mg/m3。
C0i采用《GB3095-1996》中的1小時平均取樣時間的Ⅱ級標準的濃度限值,其中:TSP日平均值為0.3mg/m3;SO2小時平均值為0.5mg/m3。
根據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標準計算得各污染物等標排放量為:
PTSP=1.39×108m3/h、PSO2=0.024×107m3/h;PTSP和PSO2均<2.5×108m3/h;
項目區周圍地形特征為丘陵。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2008)規定,確定本項目區域的大氣環境評價等級為Ⅲ級。
2.2 評價因子的確定
按照《環評法》規定,評價因子為:現狀評價因子:SO2、NO2、TSP;影響預測因子:SO2、TSP;總量控制因子:SO2、煙(粉)塵。
3 評價方法及模型
3.1 評價區概況
某工業園用地形狀呈狹長的梯形,總規劃用地面積134.01hm2。工業園區用地性質為I、II類工業區,以食品、飲料等產業為主,設立高新科技園,并規劃建設相應的配套工程。
3.2 現狀評價方法
1)監測方案
①監測點位布置。總共設置4個大氣監測點。
②監測頻率。SO2、NO2:每天監測4次,每次監測時間為1小時,各小時采樣頻率為:7:00~8:00、13:00~14:00、17:00~18:00、21:00~22:00。
TSP:連續5天作日平均值監測,每日兩次,頻率為7:00~14:00、14:00~22:00。
③監測分析方法。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規定的監測分析方法執行。
2)評價方法
采用單項指數法進行評價,這種方法算法簡單,精度較高,效果更好。其數學模式為:
(2)
式中:Ii—i種污染物的單項指數;Ci—i種污染物的實測濃度(mg/m3);Si—i種污染物評價標準(mg/m3)
3.3 預測模型簡介
1)氣象因子
根據氣象站多年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風速1.9m/s,實測最大風速19.8m/s,盛行風多年平均頻率:靜風24%,西北偏北風16.1%,北風11%,西北風10%。
2)預測模型
由于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及種類復雜,每個排放點的源強也難以確定。為此,本評價采用箱式大氣質量模型。
這種模型考慮多源對整個區域影響,箱式模型主要用于宏觀預測區域開發活動對大氣的環境影響。這里的“多源”包括污染濃度與時間的變化因素及污染物的衰減等;也對區域不同高程的大氣狀況進行預測,其結果與實際污染情況更相近,相比其他預測模型,更能客觀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3)
當式中t很大時,箱內的污染物濃度c隨時間的變化趨于穩定狀態,這時的污染物濃度稱為平衡濃度cp,由上式可得:
(4)
式中:l—箱體的邊長(m);h—箱的高度(混合層高度m);c0—初始條件mg/m3;K—污染物的衰減速度常數;Q—污染物的源強(mg/s);u—平均風速(m/s);c—箱內的污染物濃度mg/m3;t—時間坐標。如果不考慮污染物的衰減,即K=0,當污染物穩定排放時,由上式可得:
(5)
4 預測結果與分析
工業園內主要使用天然氣作燃料,少數企業有可能使用燃煤,根據污染源分析結果,區域SO2排放量為169.9t/a,TSP排放量為59.93t/a。
根據箱式模式,工業園區箱體的長度l取1.15km(1150m);箱的高度h取中性平均風速混合層高度高782m;平均風速u取2.0m/s;污染物的源強Q;初始條件,選取項目所在區域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值作為計算依據,SO2:0.0453mg/m3,TSP:0.130μm。
預測的工業園區污染物濃度見表1:
表1工業園區大氣污染物日均濃度預測
從表1中的預測結果看,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燃燒過程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很小。
4.3 環境容量的確定
對大氣污染物而言,區域排放總量限值可依據《制定地方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的技術原則和方法》(GB/T13201-91)推薦的A值法確定。
(6)
式中:Qak—總量控制區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萬t);Si—第i功能區面積(km2);n—總量控制區中功能區總數;Cki—GB3095等國家和地方有關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所規定的與第i功能區類別相應的年日平均濃度限值(mg/m3);C0—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年日平均濃度;A—地理區域性總量控制系數(104km2/a)。
在按(GB/T13209-91)推薦A值(2.8)及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93)規定C0取值后,由此計算工業園區規劃范圍內SO2和TSP允許排放量,見表2。
表2 SO2和TSP 允許排放量
由于工業園區排放源以低矮源為主,排放源低于15m,故SO2環境容量按低矮排放源計算結果設定:SO2按其計算值95%計,為284t/a。綜上,按照本模式計算得到的工業園區SO2的大氣環境容量為:284t/a,TSP為:950.2t/a。
5 污染物控制措施及建議
為避免區域開發對大氣環境的破壞,園區開發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污染物控制措施,即“源頭把關+末端治理+跟蹤監測”的污染綜合防治對策。
(1)嚴格執行政策總量控制,嚴把企業“入園”關口。嚴格進行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總量控制,合理分配區域環境容量,嚴把入區項目環境門檻關,入區企業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在總量控制的原則下,促使區域內現有大氣污染企業整改污染治理措施,達標排放;對于新入園的企業,不能超過園區限定的總量,符合區域大氣環境容量要求的方可入園。
(2)優化能源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對于工業區內現有以煤為燃料的企業,鼓勵其進行“煤改氣”工程;對于新入園企業,應嚴格控制新上燃煤鍋爐以及以煤為能源的項目。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在宏觀管理應考慮企業的環境效益,對采用先進清潔工藝,重視環境保護的企業應有鼓勵的辦法和措施,對破壞環境的企業應重罰直至關停。
(3)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科學發展觀。在追求經濟總量時,要重視生活質量,講究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健全企業的環保管理和監督,有計劃進行監測和不定期檢查且在工業園區及相關部門一定范圍內通報檢查結果。
(4)加強評價后跟蹤監測,督促環保措施落實到位。加強大氣污染物監管和治理,現有除塵等環保設備必須正常運行,除塵效率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強化生產廢氣的治理,達標排放。加強施工期和運營期的環境管理,并督促環保措施的落實,跟蹤監測環境質量,隨時提出補充及環境治理對策。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氣污染;霧霾;防治
中圖分類號:R12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由于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逐步增加,給大氣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使得復合型環境問題逐漸表露出來,導致環境的空氣質量不能得到保證。近些年來,霧霾天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并持續較長時間,其危害關鍵在于霾。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使得人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有著重要影響,同時還會造成人心理上的壓力與沉悶。由于霧霾天氣降低能見度,空氣質量變差,也會嚴重影響正常的交通安全,進而對經濟發展有著較為嚴重的限制,導致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受到抑制。
一、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國大氣環境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分為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后期,經濟發展方式、能源結構和相關的產業結構對環境的影響;主觀原因則反映出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控方面的不足,主要包括大氣環境法制以及相應機制等。主觀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我國長期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產生大量污染物,不僅使經濟發展質量難以提高,資源環境也不堪重負。能源結構缺乏合理性。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我國煤炭消費量從2005年的21.4億噸增長到2012年的36.5億噸,煤炭消費量約占世界消費總量的50%。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尾氣污染日趨嚴重。這不僅是造成城市灰霾、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有限的大氣環境承載條件。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內城市連接成片,人們生產生活高度集中,燃煤、交通、建筑等活動帶來大量污染物的集中排放。
二、大氣污染的治理辦法
1、提高廢煙廢氣的控制技術和效率
從大氣污染的形成的重要原因來說,城市建設中帶來的廢煙廢氣是一個重要原因。要治理大氣污染,就可以從提高廢煙廢氣的控制技術和效率的角度進行。首先,可以利用多種的除塵設備對大氣中的煙塵和工業粉塵進行處理。目前較為流行的顆粒狀大氣污染物處理技術主要有:離心力除塵技術、濕式除塵技術、電除塵法、慣性力除塵法等等。其本質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將大氣中的顆粒狀污染物進行收集或處理。其次,可以提高廢氣的二次利用率。目前,隨著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和理念的更新和發展,對廢氣進行二次利用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方向和趨勢。汽車或工業所排放的廢氣中不全是有害物質,還包含了一定量的有價值氣體,可以進行循環利用。針對于此,應該大力發展廢氣回收和再利用技術,真正變廢為寶,既達到治理大氣污染的目的,又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了經濟可持續發展。
2、合理利用大氣環境容量
大氣環境容量就是指在滿足大氣環境目標值(即能維持生態平衡并且不超過人體健康要求的閾值)的條件下,某區域大氣環境所能承納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許排放的污染物的總量。合理的利用大氣環境容量就可以在一定的限度中進行合理的排放,做好合理規劃,減小對大氣的污染。可以根據大氣的自凈率規律定時定量的向大氣排放廢煙廢氣。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大氣環境自身所帶的承受力和凈化功能,利用大自然的功能對大氣污染進行自動的治理。
三、大氣污染的防控措施
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大氣環境的質量,確保人民群眾的健康,并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大氣污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力宣傳《大氣十條》
《大氣十條》為大氣污染的防控提供了指導,制定了相關的方針與措施,而大氣污染的治理效果與其落實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我們要大力宣傳黨的指導方針,認真落實有關《大氣十條》的相關任務與措施,與各省簽訂大氣污染防控目標責任書,以確保地方政府切實落實與實施。同時,要制定系統的考核指標,以構建完善的大氣質量考核體系,確保大氣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改善。
2、制定相應的規范
制定相應的規范與法律,以明確相關的責任與義務,重點是排污許可、法律責任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并且要進一步加大相應的處罰力度,以減少對大氣污染的不法行為,進而提高大氣環境的質量。同時,加快有關機動車和排污的相關規范的制定速度,以較好控制機動車尾氣和排污對大氣的污染,有效降低大氣的污染程度。
3、進一步加強監測能力
進一步加強監測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加快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設,以完成全國統一布局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實現對全國大氣質量的實時監測;二是確保監測數據的質量,監測數據的質量高低直接反應了全國監測的情況真實程度,是監測工作最為重要的一環。
4、加快預警應急體系的建立
進一步加快預警應急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霧霾天氣的預警應急系統,以確保對重度污染環境的趨勢分析,并提前做好預警應急工作的準備。對于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城市應積極制定相應應急預案,以遏制大氣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并根據預警等級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5、落實機動車的防控工作
在機動車的防控工作落實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機動車的排放標準,并鼓勵部分地區進一步落實第五階段標準。同時機動車用油方面也有明確規定,嚴格控制油品升級的時間,并進一步加快燃油清潔化的改進過程的速度,以減少機動車排放量,進而減輕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環保標志的管理力度,完善環保型機動車的考核標準,進而全面提高機動車的排放水平,以減少機動車給大氣造成的壓力。
6、鼓勵開展全民行動
大氣污染的防控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大工程,需要全民行動與政府、企業形成大氣污染防控的社會格局。政府要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只有鼓勵并開展全民大氣污染防控行動,才能進一步促進大氣質量的改善,以達到人們所期望的生活環境水平。
7、加大宣傳力度
最后,通過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綠色植物可以使大氣中的氧氣不斷更新,以此調節空氣成分,凈化大氣。大批植樹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綠色植被對溫室效應的調節作用。擴大生物鏈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轉化為CO2進入大氣中;適應氣候變化,培育出適宜氣候變化的農作物新品種等,種種措施都能減緩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
結束語
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大氣污染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本文對城市的大氣污染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而后針對大氣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因此,要想改善城市的大氣質量,不僅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方針和措施,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落實情況,只有將相關的方針措施落實到位,才能提高城市大氣環境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曲聰,瞿嬌.淺談大氣污染的治理[J].科學之友,2012(09).
[2]楊秀平,張國慶,王兆亮.大氣污染原因分析及監管防治[J].安徽科技,2012(06).
關鍵詞:水力平衡閥流量變化趨勢負荷變化趨勢
在建筑物暖通空調工程中,水力平衡的調節是個重要的課題。本文通過對暖通空調水系統流量變化特性的分析,以及對空調系統末端設備負荷變化規律的分析,探討安裝水力平衡閥后水系統流量變化與負荷變化趨勢的協調一致性,以及采用水力平衡閥調節水系統流量變化與負荷變化趨勢的優勢和局限性。
一、暖通空調水系統流量變化趨勢分析:
對于靜態的暖通空調水管路系統(不含動態調節元件),包括串聯系統和并聯系統二大類。
1、串聯水系統流量特性分析:
串聯管道系統中各個部件的流量是一致的,即
Q1=Q2=Q3=Q4=-------------=Qn=Q0
(Q1-----------Qn:系統中第1----------n個支路的流量Q0:系統中各個支路的總流量)
2、并聯水系統流量特性分析:
并聯管道系統中各個部件的流量與相應的管道特性阻力數開根號的倒數成正比,即:
Q1:Q2:-------:Qn=1/(Sp1)0.5:1/(Sp2)0.5:-------1/(Spn)0.5
Q0=Q1+Q2+Q3+-------+Qn
(Q1-----------Qn:系統中第1----------n個支路的流量Q0:系統中各個支路的總流量Sp1-----------Spn:系統中第1----n個支路的管道特性阻力數)
3、串并聯組合水系統流量變化趨勢分析:
絕大多數的管道系統均為串并聯組合系統,對于任何串并聯復合系統,均可按電路模擬法將其簡化成并聯系統。
簡化水系統管道采用如下公式:
a.串聯水系統:
Sp=Sp1+Sp2+Sp3+---------+Spn
Sp:串聯系統總的管道特性阻力數
Sp1-----------Spn:系統第1----n個串聯部件的管道特性阻力數
b.并聯水系統:
1/(Sp)0.5=1/(Sp1)0.5+1/(Sp2)0.5-------+1/(Spn)0.5
將水系統簡化成簡單的并聯系統后,按管道特性阻力數對流量進行分配,然后逐級按同樣的方式對各支路計算分配流量。
綜上所述:
1、串并聯組合系統各分支路的管道特性阻力數Sp不變時,網路的總流量在各分支管段中的流量分配比例不變,管道總流量增加或減少多少倍,各分支管道上的流量也相應的增加或減少多少倍;
對于不含任何動態調節元件的空調水系統,均可視為串并聯組合系統,其各個環路的管道特性阻力數Sp為定值,因此在這些系統中,當管路的總流量發生變化時,系統各個分支環路的流量等比例的發生變化,并且流量分配比值保持不變,
2、在串并聯組合系統中,當某一個管段的管道特征阻力數發生變化時,網路的總管道特性阻力數也會隨之變化,總流量在各管段中的分配比例也隨之發生變化。
因此對于空調系統,應在管路系統初調試時將各個支路的管道特性阻力數比值調至一個合適的比例,并且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不變,以保證空調水系統流量的合理分配。
二、暖通空調系統末端設備負荷變化趨勢分析:
1.影響暖通空調系統末端設備負荷變化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⑴、大氣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
大氣環境溫度變化是影響空調系統末端設備負荷的主要因素。
由大氣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末端設備負荷由以下公式計算:
Q大=A*k*Δt
Q大:由大氣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末端設備負荷;
A:傳熱面積;k:傳熱系數;Δt:室內外溫差
由上式可見,大氣環境溫度引起的末端設備負荷與傳熱面積、傳熱系數、室內外溫差成正比。對于處于穩態過程的空調系統,由于在某一時刻的室內外溫差對所有的空調區域都是相同的,因此由大氣環境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各個末端設備負荷比值僅與各自的傳熱面積和傳熱系數有關,而與室內外溫差無關,即:
Q大1:Q大2。。。。。。。。。。。。。Q大n=A1k1:A2k2:A3k3………Ankn
也就是說,不管大氣環境溫度如何變化,各個末端設備的負荷比值保持不變。這是大氣環境溫度對末端設備負荷變化影響的重要特性,也是供暖制冷系統中通過調質法和調量法調節供熱制冷量以滿足空調區域舒適度要求的主要依據。
⑵、建筑物內冷熱源變化的影響:
空調區域人員的發熱量、電器設備的散熱量、食物的散熱量等都會對末端設備負荷產生影響,而且這些影響會隨著時間、區域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比如餐館在中午時這種影響就非常大,反之對于賓館客房這種影響就非常小。所以對于不同區域的末端設備,冷熱源在不同的時間對于負荷的影響差異很大。
⑶、人為因素的影響:
由于人開關門、窗戶等因素也會造成末端設備負荷的增加,從而造成能量的流失。人為因素對不同末端負荷變化影響的差異也很大,且是隨機的。
⑷、內墻傳熱的影響:
對于室內的有些內墻,如隔壁為過道和樓梯間的,還存在著內墻傳熱問題。這些傳熱損耗也會對末端設備的負荷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空調系統末端設備的負荷由以下部分組成:
Q總=Q大+Q內源+Q人+Q內墻
(Q總:末端設備總負荷;Q大:大氣環境溫度引起的末端負荷;
Q人:人為因素引起的末端負荷;Q內墻:內墻傳熱引起的負荷)
在不同的空調區域,以上四種因素在總的末端設備負荷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一般情況下,對于大部分的空調區域,由大氣環境溫度差異所引起的末端設備負荷在總負荷中占絕大部分比例。
因為由大氣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各個末端設備之間負荷的比值是恒定的,不隨室內外溫差的變化而變化,而大氣環境溫度引起的負荷在末端設備總負荷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大部分空調區域(飯店、桑那房和浴室除外),我們可以近似地認為各個末端設備之間所需負荷的比值是恒定的,也就是各個末端設備所需冷(熱)水量是近似等比例變化的。
三、水力平衡閥調節水系統流量變化與負荷變化趨勢的協調一致性:
如上所述,對于靜態的暖通空調水系統,各個分支環路的流量是隨著總流量變化而等比例的增加或減少的,也就是各個環路的流量比值是恒定的;而由于在大部分空調區域,各個末端設備負荷變化也是近似等比例的,也就是末端設備所需要的流量比值是近似恒定的。
一般情況下,這兩種比例關系是不相同的,這就導致靜態水力失調。
1、靜態水力失調和靜態水力平衡:
由于設計、施工、設備材料等原因導致的系統管道特性阻力數比與設計要求管道特性阻力數比值不一致,從而使各個末端設備的實際流量比值與設計要求流量比值不一致,引起水系統的水力失調,叫做靜態水力失調。
靜態水力失調是穩態的、根本性的,是系統本身所固有的,是當前我國暖通空調水系統中水力失調的主要因素。
通過在管路系統中安裝水力平衡閥,并在系統的初調試時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調節,使各個環路的流量分配比值與末端設備所需的流量比值相同,從而實現靜態水力平衡。
實現了靜態水力平衡的系統,由于管道系統的流量分配比例與各個末端設備負荷的比例基本一致,因此當外界環境溫度發生變化引起各個末端設備所需負荷近似等比例變化時,只需調節空調水系統總流量(調量法),就可使各個末端設備流量同時等比例變化,從而使各個末端設備同時滿足負荷變化要求。這種方法是代價低廉而效率很高的。
2、水力平衡閥調節水系統流量變化與負荷變化趨勢的優勢和局限性:
通過水力平衡閥調節水系統流量變化與負荷變化趨勢的協調一致性,可以使系統根據各個末端設備負荷的變化很方便地進行調節,極大地簡化了變流量系統調節的復雜性。
但是這種調節方式僅僅適用于對調節精度要求不高、大氣環境溫度引起的末端設備負荷在總負荷中占較大比例的空調系統。
對空調精度要求較高、或者大氣環境溫度引起的末端設備負荷在總負荷中比例較小的系統,可以采用二步調節法,即把靜態平衡閥作為系統初調節的一種方式,通過它的平衡作用消弱系統水力失調的程度,然后在相關的部位或者末端設備處安裝各種動態或電動調節裝置,從而實現對系統的精調。
四、水力平衡閥在水系統中的安裝:
下表為水力平衡閥在采暖空調系統中的安裝位置水力平衡產品典型應用區域備注
靜態水力平衡閥采暖、空調集水器回水主管
回水總管
空調主分支回水管
采暖垂直立管回水管
采暖水平支管回水管
空調水平支管回水管
各回水分支管道
地暖分集水器回水管
船用液壓管道系統
消防噴淋管道
太陽能管道系統等
四、結論:
暖通空調工程中水力平衡閥的使用,為調節各個分支管道系統的流量比值與末端設備所需流量比值的一致性、使系統實現靜態水力平衡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在實際的工程設計中,應根據工程投資和系統的精度要求合理地選用水力平衡設備,既要滿足工程設計和技術規范要求,同時又應采用合理的方案,為甲方節約資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