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精神病健康指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神病健康指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精神病健康指導

第1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一、目標

(一)基本建成覆蓋全鎮、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統。至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90%。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識,提高對重性精神疾病系統治療的認識。

二、工作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二)、領導小組分工

趙同志:全面負責全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檔案建立及管理工作。

曾同志:負責全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的領導、檢查、協調。

楊同志等:具體負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三、范圍和內容

(一)范圍:全鎮范圍內實施。

(二)實施內容

1、培訓:按照實施方案和技術規范要求,做好人員培訓。制定培訓工作計劃,分期分批、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精神病防治專業人員、患者家屬等相關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強患者家屬護理、居委會人員相關知識與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對轄區人口進行調查,收集在醫療機構進行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雙向障礙、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礙等。發病時,患者喪失對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對行為的控制力,并可能導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長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會功能嚴重損害),并做初步篩查工作。收集沒有明確重性精神病診斷,但有危險性傾向的人員信息,再建議其立即到專業機構診斷治療的同時,上報上級精神病防治專業機構(三臺縣民康醫院)和縣疾控中心。

3、收集確診病例資料。衛生院每季度統計在檔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匯總后上報縣級精神病專業機構。

4、病情評估: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納入管理的時候,由縣級及以上專業醫療機構進行一次全面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癥狀和軀體疾病,為符合診斷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登記的內容包括患者及監護人姓名和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發病時間、既往診斷和治療情況、既往主要癥狀、生活和勞動能力、目前癥狀、服藥依從性、自知力、社會功能情況、康復措施、總體評價及后續治療康復意見等。

5、定期隨訪:對于納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每次隨訪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征兆,給予相應處置或轉診,并進行危機干預。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在現用藥基礎上按規定劑量范圍進行調整,必要時與原主管醫生聯系或轉診至上級醫院;對伴有軀體癥狀惡化或藥物不良反應,應將患者轉至上級醫院。

6、患者報告:發現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和形象行為者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時,應立即撥打“110”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務的人員送往就近或者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明確診斷。

第2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關鍵詞:精神病 妊娠 心理護理 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1(c)-0241-01

孕婦在孕育新的生命時,不僅牽動的是整個家庭,還與祖國未來也有著緊密的關系。精神病穩定期患者懷孕不僅給患者帶來困擾,也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里壓力,并且還要擔心著分娩期的安全,減藥或者停藥對病情是否存在加重或者反復,還有就是藥物對胎兒有無影響,生產的時候孕婦的緊張和恐懼是否導致病情嚴重不能配合分娩,還有就是產后的哺乳問題等等。由于家屬陪同下患者的及早入院以及母愛的特殊性使得她們仍然能夠接受護理心理綜合干預,而有效的護理心理綜合干預是穩定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情緒的重要舉措對妊娠良好結局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近年來我們對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實施了護理心理綜合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17例,所有的精神病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制定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一診斷標準》。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4.5歲,文化程度為初中至本科學歷不等;住院時間最短11 d,最長61 d,平均26.7 d。

1.2 方法

評定工具為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1],分別于患者入院后2 d內和患者出院前2 d對所有患者進行焦慮情況的評估。修改的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調查表內容包括:擔心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擔心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安全,擔心停藥或減藥導致病情反復或加重,入眠困難,緊張恐懼,希望得到幫助。每項癥狀的嚴重程度從“1”(沒有癥狀)到“5”(極嚴重)分為5級,2級以上均為陽性[1]。判斷標準:以SAS總分≥50為存在焦慮癥狀。

2 護理心理綜合干預

2.1 營造家庭式的住院環境

患者入院時,訪談護士應熱情接待,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住院環境、住院制度、主管醫師和護士,幫助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積極創建舒適、寧靜、清潔、溫馨的住院環境;加強護患溝通,以朋友式的方式進行交談,特別注重微笑服務;充分利用檢查治療、心理疏導等機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活動,并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壓力;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注意措辭避免損傷患者的自尊心從而引起患者情緒的波動。隨著傳統精神科護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護理模式的轉變,開放管理應運而生,即對無明顯沖動行為的患者可在家庭式病房居住并進行治療及護理。為了患者的安全,要求家屬陪伴,并在家屬的陪伴下,與綜合醫院一樣,可以向醫生請假適當出入病房、醫院,增加其自主性[2]。消除患者對住院的種種顧慮,以達到安慰患者的心理的目的。同時,鼓勵患者的家屬多關心患者,特別是患者的丈夫更要從生活情感上呵護和安慰患者,使其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減輕心理壓力,面對妊娠身心放松。

2.2 做好疾病及妊娠的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護士應利用各種健康教育的方法向患者和家屬做好疾病及妊娠的健康宣教。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文化背景與心理狀態給予不同的啟發與健康指導,對學歷低的患者主要采用通俗語言,而對學歷較高的患者可適當使用專業術語。患者擔心服用抗精神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及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安全是產生心理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護士要給與耐心的指導和講解妊娠、分娩知識;對于懷孕期服藥的患者,要婉轉的向患者交代清楚,使其有思想準備:(1)病情尚未完全穩定,服用較大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對胎兒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應推遲妊娠;(2)妊娠頭3個月最好避免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藥,妊娠后期也應為精神科急診時才考慮用藥;(3)對孕期服藥者,藥物劑量應減少到控制病情的最低限量,且盡量選用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如維思通和舒思治療;(4)停藥妊娠,應于病情穩定,鞏固長時間后未見波動才能進行[3]。妊娠期隨時監測胎兒情況,征求專家意見,最后決定是否終止妊娠,要盡到告知職責,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必要時護士向家屬講解,取得理解與配合,力爭使患者在治療、妊娠、分娩及產后康復過程中達到最佳狀態。

2.3 加強飲食起居護理

指導均衡膳食,力爭種類齊全、廣譜多樣、谷物為主、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水果蔬菜并用,在保證主食的前提下攝取各種營養素,如:糖能為人體和胎兒提供能量,每日攝入量不應低于150~200 g;蛋白質是孕婦及胎兒細胞更是腦組織發育的主要原料,每日攝入約80~90 g;孕中期最易得缺鐵性貧血而雞蛋內有豐富的鐵質;補充充足水分,增加體液,防止便秘和皮膚干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減少食鹽的攝取,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生活起居上,要建立合理健康的生活周期,早睡早起,一定量的運動和合理的休息;不穿高跟鞋,衣著以柔軟、舒適、保暖為主;忌飲濃茶、咖啡,禁煙酒;并教會患者一些有效的放松應對技巧舒緩焦慮情緒,如:音樂療法、深呼吸運動、散步等。

3 結語

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特殊,且易反復,加上患者合并妊娠期,更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進行護理心理綜合干預。一項研究表明[4],患有精神分裂癥婦女在妊娠期接受產前保健較正常孕婦少,同樣是精神病孕婦,未得到足夠產前保健者的不良妊娠結局明顯增高。發病期孕婦的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穩定期孕婦,由此表明,穩定的精神病病情對妊娠良好結局起著重要作用,而有效的護理心理綜合干預則是穩定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情緒的重要舉措。作為護士應耐心做好解釋,盡到告知責任,講述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無論治療的結果如何,均應給予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暗示,使患者身心放松,更好地配合治療及護理,醫護人員應盡職盡責,讓精神病穩定期合并妊娠的準媽媽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使寶寶健康順利的來到人間,母子平安。

參考文獻

[1] 韋秀芳.護理干預對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屬心理狀態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3):2890-2892.

[2] 李美銀,羅玉玲,陳錦成.護理干預對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屬焦慮情緒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8):8-10.

第3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身障礙科三病區,浙江紹興 312000

[摘要] 目的 對應用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模式對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在該院就診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3例。采用醫院家庭一體化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采用常規精神病護理服務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精神狀態恢復正常時間和精神病護理干預服務計劃實施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精神疾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模式對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

關鍵詞 ] 醫院家庭一體化;重性精神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a)-0079-03

[作者簡介] 韓琴(1984-),女,浙江紹興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學。

醫院家庭一體化的護理模式目前在國外臨床醫學界已經有多年的實際應用歷史,且正在不斷的趨于成熟,具有其特有的一套科學管理套路和模式,而在我國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模式,還仍然處于一種剛剛起步的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這一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重視[1-3]。為對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應用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模式實施干預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間在該院就診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就診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精神病病史1~18年,平均病史(4.6±1.2)年;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9.9±1.3)歲;觀察組患者精神病病史1~16年,平均病史(4.5±1.1)年;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21~77歲,平均年齡(49.8±1.4)歲。

1.2方法

采用常規精神病護理服務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常規巡視病房,防止發生不良事件;②統一模式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屬了解疾病;③統一配備飲食;④根據醫囑常規用藥。采用醫院家庭一體化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具體步驟包括:①首先對防治護理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統一的系統的培訓:對該院的醫生、護士、防保人員、患者家屬進行統一的系統的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對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的病情診斷與治療,以及防治護理方式進行規范化的掌握對;患者個案管理制度培訓;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的防范與管理培訓;指導患者對相關康復方法進行全面掌握;并向其說明提高生活質量的方法;幫助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管理檔案,實施管理登記與管理病案制度。②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模式的具體實施:建立由精神疾病專科醫生、護士、藥劑師等三部分組成的專業性防治護理小組,小組能夠深入到患者所在的各個社區,對患者及其家庭做詳細的精神病防治方面的指導,同時還應該爭取各社區衛生服務單位的積極配合,對轄區內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一一做好相關的登記處理,建立完整的檔案,利用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模式所應用的表卡對精神病患者家庭進行隨訪與記錄,對患者病情發展狀況有更加深入和系統的了解,徹底掌握治療情況,控制藥物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評估患者的勞動能力和可能肇事的能力,詳細記錄后做以總結,總結之后將結果錄入相關社區防治檔案之中,在醫院建立監管數據庫。每月選擇2d時間,下到患者所在的各個社區,對檔案進行篩查,如果出現肇事傾向程度嚴重的患者,則應該實施積極隨訪與上門康復指導干預,同時在整個篩選過程中,發現一些存在經濟困難的家庭,則可由監護人申請,在監護小組的批準情況下,盡量爭取減免治療費用,同時小組需要進一步篩選出需要做應急處理的患者,將需要住院接受治療,但家庭經濟條件卻無法承受的患者,應該在家屬或監護人申請后,經小組批準后,為其爭取一定的住院補助,費用的籌資具有多種形式,可以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資金中,拿取一部分,個人或者集體負擔部分,慈善機構贊助一部分,保證每個患者每個月有充足的治療費用,如果發現有急性肇事患者,則必須要求其住院接受治療,并對其實施常規性的護理,在出院回家之后,再跟蹤實施必要的家庭護理,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模式。③家庭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的家庭進行接觸,對所管轄區域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對其病情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主動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保證二者能夠相互配合,對患者實施開放性護理與管理,具體措施為:聯合患者的家屬,實施指導性用藥,并進行家庭式康復干預護理,做好各項健康宣教工作,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訓練并養成娛樂及相關技能,對可能出現肇事行為的患者應該做好提前的防范工作,并告知其家屬進行積極的配合,如果病情出現相應的變化,應及時進行真實的反饋,護理人員再反饋到技術指導中心或醫院,爭取護理小組的幫助[4-6]。

1.3觀察指標

選擇精神狀態恢復正常時間、精神病護理干預服務計劃實施總時間、發生不良事件的人數、精神疾病治療效果、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作為觀察指標。

1.4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精神疾病干預方案實施結束后,通過該院自行設計的問卷展開問卷調查,對抽樣患者家屬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進行了解,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操作水平、健康宣教情況、生活飲食護理情況、儀表儀態等,問卷采用不記名打分的形式,滿分設定為100分,且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3個等級。得分沒有達到60分為不滿意,得分超過60分沒有達到80分為基本滿意,得分超過80分為滿意[7]。

1.5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無效:患者治療后精神狀態仍然沒有好準,社會交際和生活能力仍然存在明顯異常,需要專人看護;有效:患者治療后精神狀態有所好轉,社會交際和生活能力雖然沒有恢復正常,但已有極大改善;顯效:患者治療后精神狀態基本恢復正常,社會交際和生活能力基本恢復正常[8]。

1.6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實施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并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形式表示,并實施χ2檢驗。

2結果

2.1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家屬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97.6%,對照組患者家屬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81.4%,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精神疾病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精神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88.3%,對照組患者精神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67.4%,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精神狀態恢復正常時間和精神病護理干預服務計劃實施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經干預后(28.95±4.53)d精神狀態恢復正常水平,該組精神病護理干預服務計劃共計實施(44.28±5.40)d;觀察組患者經干預后(22.36±3.18)d精神狀態恢復正常水平,該組精神病護理干預服務計劃共計實施(37.82±3.17)d。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精神狀態復常時間)=14.7588,t2(護理服務總時間)=15.1273,P<0.05]。

2.4不良事件

對照組在干預期間有9例精神病患者發生不良事件,占該組的20.9%;觀察組在干預期間有1例精神病患者發生不良事件,占該組的2.3%。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2,P<0.05)。

3討論

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干預,對于使患者病情改善率和服藥依從率提高,都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模式實施之后,患者與護理干預前相比,其監護率、病情改善率、社會活動參與率等都能夠有顯著的改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對于臨床上的一些重性精神病患者而言,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堅持長期服藥,病情處于急性期或病情程度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接受進一步的系統治療,這使得患者及其家庭不得不承受較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由于高昂的治療費用而導致患者家庭貧困或最終放棄治療的案例,在臨床上非常多見。正由于該疾病給患者及其家庭在各方面帶來的負擔都相對較重,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無法保證持續接受有效治療,藥物使用存在明顯的間斷性和不完整性,使系統治療的規律和體系遭到嚴重的破壞,病情會反復發作,且表現無常,病情程度嚴重的患者神志會出現傷人、殺人等惡性的肇事后果,不僅僅使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加,更給其家屬帶來更大痛苦。通過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與實施,及時建立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出現突發性事件的有效管理機制,通過系統全面的篩查,將一些可能出現不良事件的患者記錄到數據庫中,并定期進行隨訪,實施必要的科學指導,提供有效的康復治療方案,對于病情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還可在最大程度上為其爭取到免費的藥物治療和住院治療機會,將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9]。

該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接受醫院家庭一體化模式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其精神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88.3%,該組家屬對精神病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7.6%,明顯高于僅接受常規精神病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67.4%和81.4%,上述兩項數據組間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臨床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0]。這能夠充分說明,精神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接受醫院家庭一體化模式護理的必要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努力改善臨床護理服務模式,與更新治療技術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綜上所述,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模式的實施,具有顯著的實際應用效果,可以充分保證廣大精神病患者用藥和治療的連續性,使多數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增加患者及其家庭對疾病的了解,認識疾病情況,利于其進一步配合治療,使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加強,對病情的穩定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使疾病進一步發展的概率和復發率降低,該項疾病護理服務模式值得在臨床上重點推廣與應用。

[

參考文獻]

[1]張雪靜,駱煥榮.“解鎖工程”精神病病人的社區防治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4(15):102-103.

[2]張雪靜,李偉麗,劉惠卿,等.訪問護理對社區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作用[J].現代臨床護理,2009,18(11):114-115.

[3]郭紅利,崔奎友,陶玉芬,等.社區綜合性精神康復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9,35(17):431-432.

[4]陳素卿,蟻麗芬.定期心理治療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應:2年隨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4(15):523-524.

[5]劉向明,劉翠美,王棟.個案管理模式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自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l,19(10):1155-1156.

[6]杜召云,張麗,陳景清,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干預前后家庭支持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0(11):138-139.

[7]房茂勝,李樂華,趙靖平,等.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1年隨訪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4(19):854-855.

[8]陶敏,李嬌,董鳳云,等.認知行為一社交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作用[J].護理研究,2011,25(18):2194-2195.

[9]沈麗珍,丁皎,孔麗華,等.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482-1483.

第4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8(b)-014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psychotic relatives and provide optimiz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nursing service for psychotic relativ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152 relatives of psychopath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our hospital” for short)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ho were given the normal nursing; while 160 relatives of psychopath from Octo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group, who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normal nursing. The self-evaluating table of SCL-90 was us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SCL-90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SCL-90 score of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horror, paranoid and other psychosis in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relatives, but also return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nd provide better home nursing service for the psychopath, it is helpfull for patients' recover.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ntal disease; Effect

精神疾病是一類常見的慢性疾病,病程多反復遷延,患者家庭作為精神病社會關懷的主力軍之一,長期背負著巨大的精神與經濟壓力,并且由于社會的歧視與偏見,患者家屬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漠的對待,一些家屬因長期郁積的壓抑無法得到及時疏導,逐漸演變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1]。據調查顯示,家庭支持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康復、就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因此,關注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極具有現實意義。筆者查閱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后發現,心理健康教育用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屬心理干預的案例較少[3]。故筆者設計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對精神病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廣東省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精神科精神病患者家屬152例進行問卷調查,設為對照組,其中男48例,女104例;年齡40~71歲,平均(63.2±2.6)歲;大學學歷16例,中學學歷72例,小學學歷64例;選取我院精神科2013年10月~2014年9月符合調查對象條件的精神病患者家屬160例進行問卷調查,設為研究組,其中男60例,女100例;年齡44~72歲,平均(64.5±3.1)歲;大學學歷24例,中學學歷64例,小學學歷72例。所有患者入院當天均由兩名具有主治醫師職稱以上的醫生聯合診斷,確診為精神疾病,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本次研究每位患者均只測試一位家屬。納入標準:排除濫用精神藥物者;無任何精神疾病;無重大腦器質性疾病。兩組患者家屬在年齡、文化層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且自愿參與。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服務方案。主要涉及相關精神性疾病的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的發生機制、預后轉歸、治療注意事宜及照護措施,另外,采取心理疏導的方式引導家屬進行情緒放松。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為期15周的干預,每周至少2次,每次30 min。

1.2.1 認知干預 護理人員向研究組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有關精神病的病因、注意事項、常見類型等基礎知識,幫助其構建有關精神病的知識體系;引導患者關注自身精神狀況,了解精神藥物的不良作用及針對不同類型的精神病應采取的措施。通過講解成功案例使其了解社會支持對病情的作用,培養其的社交能力。

1.2.2 心理教育 患者的病態行為、對患者前途的擔憂、社會的漠視、巨大的經濟壓力等原因均使研究組處于長期的應激狀態,極易因此出現一系列的精神癥狀,如恐慌、心悸、抑郁等。護理人員應充分體諒患者家屬的心境,進行“換位思考”,對其進行心理干預,鼓勵他們傾訴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若發現患者心理狀況不樂觀,應聯系我院心理醫生對其進行治療。

1.2.3 團隊支持 組織患者家屬開展一些團隊活動,如羽毛球友誼賽、書法練習、廣場舞學習等。由于患者家屬們經歷同樣的痛楚,存在共同語言與談話基礎,護理人員在組織活動時,可鼓勵患者家屬間多進行交流,幫助其建立信任的關系,做到彼此接納并認同,可以相互吐露心聲、宣泄不良情緒。

1.2.4 冥想訓練 護理人員應選擇安靜的地方指導患者家屬進行冥想訓練。告知家屬盤腿而坐,挺直脊背,用鼻子深呼吸,直至感覺肺部充滿空氣,腹部及胸腔均擴張,再用嘴緩緩吐氣,在將要呼盡空氣時收緊腹肌,排空腹部內的所有空氣。指導家屬默記呼氣與吸氣的次數,使其能專注于呼吸,從而在吸氣與吐氣之間進入冥想狀態,心境得以處于平靜狀態。

1.3 觀察項目

兩組家屬于干預前及干預后第15天末均接受癥狀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是世界上廣為認可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該量表共90個條目,9個項目,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SCL-90的每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1分:自覺無該項癥狀;2分:自覺該項癥狀有問題,但無影響或影響極小;3分:該項癥狀對被測者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4分:該項癥狀對被測試有很大影響;5分:該項癥狀對被測者影響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干預后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SCL-90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干預前各項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心理健康指心理活動及心理狀態均正常,據調查顯示,精神病患者家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是由于患者家屬長期身負監護精神病患者的重任,需要隨時應對精神病患者的病態行為,投入大量的財力與物力[4-5]。而患者家屬自身對該病的認識存在偏頗之處,加之極易受到社會不良評價的影響,使他們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中,缺乏不良情緒的表達通道與周圍人的關愛,所以難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6-7]。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改進,精神病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心理健康教育主張為患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緒的支持性環境,鼓勵患者吐露心聲,借此改善患者心理狀況[8]。精神病患者需要注意精神上的護理常識,很多精神病患者在經過醫院的正規治療后,由于沒有得到很好的護理加上一些社會因素,反而出現復發甚至加重的現象[9-10]。精神病的護理,需要從心理與行為等方面做起[11-12],和患者交流一定要注意方式,避免患者受到過大的刺激[13]。精神病復發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在恢復期,這個時期患者和正常人的行為表現相似,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覺以護理好患者。

精神病患者存在嚴重的孤獨感和恐懼感,他們既要承受自身疾病痛苦,還要飽受社會壓力和精神創傷,因此需要家屬及親朋好友給予恰當的心理支持和關懷,態度誠懇,耐心傾聽患者心理感受并給與正確解答[14-15]。幫助患者分析其長處和優點,使其勇敢面對困難,建立起積極的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斗志。精神病患者心理狀態較為復雜,難以琢磨,家屬應心平氣和地對患者進行循循善誘的護理[16-18]。①對發病期間行為異常難以釋懷,心理上有羞恥感者,應態度溫和、語言誠懇地幫助患者分析病情,使他們正確認識病態行為并給予安慰,以解除思想顧慮及羞恥心理。②因個人生活受挫而憂心忡忡、消極悲觀者,則應誘導其正確對待和處理生活中的事情,學會處理個人與家庭、社會關系的能力。③心理狀態較穩定、無心理顧慮者,可引導他們總結發病規律,宣教精神疾病方面保健知識,自己制訂預防小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第5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一、工作目標

建立完善與慢性病防治形勢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優化政策支持環境,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服務和精細化防治管理,有效降低慢性病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一)全區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高血壓、Ⅱ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率分別在8%、1.5%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發現率在3.5‰以上。對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實行區政府指定的藥品免費配送治療。

(二)社區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量血壓率≥95%;高血壓、Ⅱ型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60%,服藥率≥60%;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30%,Ⅱ型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30%。

(三)建立完善的區、鄉、村三級綜合防治組織機構,對每位“三病”患者實行精細化管理,提供個性化干預治療方案,實現檔案動態信息化。建立完善“三病”綜合防治長效運轉機制。

二、實施步驟

(一)調研訪談,摸清基數(5月1日至5月31日)

1、組織調研組走鎮下村,深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通過召開座談會、民主懇談、群眾走訪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城鄉居民對健康的需求,明確項目的工作目標和重點。

2、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數量及分布。

3、召開“三病”防治專家技術論證會,確定治療方案。

(二)完善組織,制定方案(6月1日至6月30日)

1、區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防治項目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單位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

2、衛生部門建立專家指導組、質量控制組、宣傳報道組、檢查督導組等小組。

3、組建4支診療團隊。每支診療團隊由區級心腦血管臨床專家、內分泌臨床專家各1名,各鄉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應臨床醫生各1-2名組成,疾控人員、責任醫生、聯絡員全程參與。同時,組建1-2支精神病臨床專家組,負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診治。.

4、召開全區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各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目標,建立上下一心、步調一致的運轉機制。采取各種有效宣傳形式,廣泛動員群眾參與。

(四)落實措施,精細管理(7月1日至12月)

1、建立區“三病”信息管理平臺,各鄉鎮、街道以行政村為單位,擴大發現“三病”患者人群,對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診療團隊進行復診核查,開具個性化健康處方。

2、社區責任醫生對現場復診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對象根據新的分級管理規定,規范開展定期隨訪工作,并及時將每次隨訪信息錄入管理系統。

3、專家指導組開展巡回指導、隨訪質量控制、患者藥物治療、非藥物干預指導等。

三、保障機制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三病”綜合防治項目是惠及我區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減少慢性病的發生有利于提高全區人民的健康水平,從基本上緩解“看病難”。各單位務必提高認識,按照本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項目正常有序開展。

(二)明確職責,形成合力

區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公益性、群眾性精神衛生和慢性病預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宣傳,引導群眾養成體質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公安分局:重點掌握轄區內可能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況,把加強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中,落實日常監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嚴重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強制收治工作,參與并協同實施應急醫療處置措施;會同民政局等部門做好流散在社會上的精神病人的處置工作。

區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將符合條件的慢性病、精神病困難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并享受醫療救助政策。

區財政局:負責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財政投入機制,及時落實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衛生部門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著重研究逐步提高城鎮參保人員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努力為康復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創造或提供就業機會。

區衛生局:負責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計劃;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員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開展項目培訓、指導;負責項目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完善信息公示及獎懲等制度。

區殘聯:維護精神殘疾者的合法權益,宣傳普及精神衛生知識,采取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和社會服務等綜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參與社會生活的開放式管理,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療康復服務,提高康復質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

區慈善總會: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實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重性精神殘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三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為“三病”患者的篩選和管理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管理網絡,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健全并規范公共衛生專干和村(社區)公共衛生聯絡員制度;加強對村、社區的督導,強化組織、宣傳和指導,定期召開例會,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完善機制,確保實效

1、區衛生局要定期組織對各鄉鎮項目實施進度和工作質量進行督導控制,每月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保證工作質量。

第6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關鍵詞] 精神病;家庭管理;家屬負擔;適應

[作者簡介] 王 芳(1983—),女,南昌市精神病院醫師,研究方向為精神衛生政策;唐維英(1962—),女,南昌市精神病院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精神衛生政策。(江西南昌 330036)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壓力增大,我國精神病患病率逐漸升高,目前我國精神病患者已達1600 萬。現存精神病專科醫院及專業人員數量遠不能滿足病人得到及時救助的需求,同時精神病院的治療環境不同于正常的社區家庭環境,如果康復期病人長期住在精神病院治療,既不利于減少精神殘疾的發生,也不利于病人回歸社會。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且復發率高,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其家它不僅有利于病人回歸社會,在精神科醫生和社區康復指導者的指導下,重視家屬對精神病患者給予照顧和治療即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不失為解決上述矛盾的一個方法,且可大量節約衛生資源。另一方面家庭承擔主要照顧責任的同時,他們也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經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壓力。

二、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的內容

鑒于具有開放性特征的精神病治療社區支持模式創新思想,在重視專業精神衛生康復部門作用的基礎上,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的內容概括如下。

(一)生活照料與督促患者服藥依從性

生活照料是家庭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其任務是監督、協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滿足各項生活需求,包括衛生、飲食、睡眠等。有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比較容易復發,而且每復發一次,病情都會加重。為了預防復發,病人家屬應當了解一些精神疾病復發的征兆,以便對病人給予及時治療。且精神疾病康復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維持服藥,有的甚至需要終生服藥,家庭成員應當根據醫生的指導,按時按量督促病人服藥,保證患者每次都將藥物全部服下,同時還需注意服藥后的副作用,有明顯異常時應同醫生聯系。

(二)心理疏導和支持

當精神病患者一些癥狀消失,自制力恢復時,他們對其發病期間種種表現產生內疚、自卑、自責,對自己的升學、就業、婚姻等問題亦有各種想法,內心矛盾沖突頻繁發生,再加上家庭及同事之間的沖突,使病人長期處于慢性應激狀態,也難免引起舊病復發。

作為家庭成員,首先要引導病人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明白患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種恥辱,只要做到遵從醫囑,堅持服藥,保證情緒穩定,也能和其他疾病一樣得到控制。其次,對病人要多給予愛護和理解,滿足其心理需求,盡力消除悲觀情緒,多解釋、疏導,幫助其從內心沖突中解脫出來,家庭和社會應給予充分的支持。

(三)鼓勵病人積極參加社會技能訓練

精神疾患可導致患者社會角色功能發生障礙,如果患者長期難于完成其社會角色或完成社會角色功能受損,該患者必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殘疾。殘疾康復的重點在于醫療、教育、心理干預、社會技能訓練及改善環境等各項措施并舉,從而減輕患者殘疾的程度、恢復或部分恢復其社會角色功能,重返社會并最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目前,社會技能訓練正在日益受到各國精神衛生工作者普遍關注。作為家屬要鼓勵、支持病人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參與社會活動,參加社區醫療站、日托培訓中心等功能恢復訓練,參加各種形式的社交活動、合理的體育運動和家務,在有機會的情況下,選擇力所能及的工作,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三、精神病患者家屬照料負擔分析

精神病患者家屬出于家庭責任關心、呵護患者的同時,由于精神疾病的社會影響,自身也承受著心理、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諸多壓力。

(一)患者家屬心理壓力大

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屬缺乏對精神病的認識和受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害怕患者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甚至否認精神病,且急于了解疾病的性質、有無迅速而有效的治療措施,對疾病治療抱有較高的期望值,同時又擔心藥物能否損害患者的健康,害怕藥物成癮等,因此急需了解藥物不良反應及防治。其次,由于部分精神病患者出院時存有殘留癥狀或鞏固治療階段病情復發而再次出現精神癥狀,如攻擊、言語興奮幻覺、妄想、情感淡漠、行為退縮等,使家庭成員在與其朝夕相處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各種心理障礙。多數研究結果發現精神病患者家屬有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并伴有軀體不適、人際關系敏感等心身不健康狀態,不僅影響家屬自身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護理治療。

(二)患者家屬社會支持差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家庭、親屬、朋友、同事、伙伴、黨團、工會等組織所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具有減輕應激的作用,是應激作用過程中個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Angermeyer等研究發現,由于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識和歧視,人們不愿與精神病患者及家庭有過多的聯系,又因照顧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照顧患者以及連帶病恥感,主動參加各種活動下降,與人流減少,得到的社會支持也隨之減少。

(三)患者家屬經濟負擔重

多數精神病患者工作(勞動)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工作能力,無法獲得收入,加之他們需長期服藥治療或疾病復發再治療,以及病人的破壞對家庭用具和設施的損壞,均需經濟投入,致使家庭成員難以承受其經濟負擔。

四、精神病患者家屬負擔消減的干預策略討論

第7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關鍵詞] 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重性精神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b)-0154-03

目前,精神衛生問題在中國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并且逐漸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社會問題,他們加重了家庭的負擔,成為社會安全的隱患和發展的阻力,所以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迫在眉睫,刻不容緩[1]。探討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對重性精神病治療的效果,用于指導臨床治療。現對該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2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主要的內容包括:對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來加強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監護及家庭護理,現將具體的療效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科收治的2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98例,女性患者58例,年齡17~70歲,平均年齡43.5歲,他們的文化程度是:文盲40例、小學44例、初中36例、高中56例、中專47例、大學33例。其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54例、精神分裂癥63例、情感雙相障礙66例、偏執性精神障礙23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24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26例。精神病患者病程1到28年,被關鎖時間在6個月~25年。所有患者的診斷都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

1.2 方法

在該院精神病科對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256例采取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主要的具體內容包括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來加強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監護及家庭護理,最后比較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前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具體方法如下所述。

1.2.1 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對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人員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該研究當中分別對患者的護士、醫生、社區民警、防保人員進行重要的培訓,他們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規范化;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各人的備案管理制度的培訓;防范和綜合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對病人的照顧者(家人)宣講康復的主要方法,同時要提高照料者本身的生活質量的指導培訓;對精神病患者的個人檔案要妥善保管,還有具體的病案管理。

1.2.2 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 家庭當中家人是精神病患者的直接接觸者和照料人,所以家庭化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止護理十分重要,醫院家庭一體化它的組成是由精神病醫院專科的醫生、精神病患者的護士、藥劑科人員和家庭的成員組成的,院方人員將會到街道居委會還有各鄉鎮大眾中進行精神病防止和護理工作的宣講,普及知識,并協助鄉鎮的衛生院、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對精神病患者的家屬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與護理,以及對正常的健康人做宣講工作[3],主要要告知對重性的精神病患者要進行登記處理,對他們要建立個人的檔案,并且運用電子技術表卡對患者進行平時的隨訪登記[4]。院方與精神病患者的家屬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再加上先進的醫療設備有益于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藥物的反應、患者的勞動能力、藥物的治療效果、患者的肇事肇禍情況,對此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得到的結果錄入到患者的個人病情康復記錄的檔案中,在家屬的幫助下建立精神病患者的監管性數據庫[5]。醫生護理人員在每月1~2 d內到社區的康復站在登記的患者當中篩選有肇事肇禍傾向的患者,對他們進行定期的隨訪和康復性指導[6]。在隨訪過程中篩選出家庭生活困難的患者,再由家庭成員申請,通過院方批準后,患者可以免費接受院方的治療和護理。對于需要應急處理的病人,如果家庭情況困苦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也可以向院方申請,情況屬實得到批準后,院方可以對精神病患者提供一定的補助費用,盡力解決患者的一些問題。對于肇事肇禍的病人按照院里的精神病患者進行醫治及護理,等到出院后再按醫生囑咐的家庭護理進行。

1.2.3 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家庭護理方面我們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要做好患者的服藥護理;二是要幫助精神病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7]。在服藥護理方面,一定要經常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病情狀態還有患者出現的的不良反應,這樣就可以及時與患者的治療醫生聯系;精神病患者要按照一生的治療方法按量按時地給患者服用藥物,并且不能讓患者自取服用,家屬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治療性藥物;家人需要看管患者要在飯后35 min左右服用藥物,而安眠性藥物的正確服用時間為患者臨睡前,在給藥時家庭人員要注意患者是否真的服下藥物,如果要必要可以對患者進行檢查,查看患者的腮下和舌下是不是還有治療藥物;如果在服藥的時間患者在熟睡,這時把服藥的時間向后推遲1 h左右,叫醒病人后不可以叫病人立即服用藥物;一旦病人出現拒絕服用藥物的情況時,家人要耐心地勸導說服他們,和他們進行合作,必要的情況下和患者的醫生進行聯系獲得幫助;在患者的服藥期間家屬要定期帶患者去醫院做心電圖、肝功能、血常規等等的檢查,以防出現其他問題[8]。

在患者的心理護理方面,家人的講話要平和、緩慢,內容最好簡潔,家人如果向患者提問題或者叫他去做幾件事情,切記每次只說一件事,多了他便不知所措;對待患者說話要親近專注,即使他的表現松散,也不能夠忽視他;家人對他的關心和摯愛一定要用行動和語言表現出來,可以聊聊對以前的回憶,或者制造一個歡快娛樂的氣氛;對患者在生活中的進步,要給予鼓勵,這樣可以重新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一定不能對他們責備和抱怨;患者會表現出來脫離現實的想法,家人不可說服他,更不要諷刺和嘲笑他,因為這樣會帶來更大的麻煩,最終于事無補;對患者的興趣愛好進行培養,還要適當的提供機會來表現,讓他們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與患者一同制定生活日程表,精神性疾病的特點是長期、慢性,所以患者的家屬一定要適應過程中的角色,給患者一個良好的心理輔導。

1.3 評價指標[9]

通過開展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后,比較評價護理前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其中包括肇事肇禍率、病情好轉率、家庭參與率、監護率、服藥依從性。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數據通過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系統分析,進行χ2檢驗來比較計數資料。

2 結果

對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前后防治效果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禍率較防治護理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院家庭一體化的護理模式的實施和開展,大大地減輕了老年精神病病人住院給兒女和家庭帶來的精神上與身體上的負擔[10],能夠有效緩解了護理難、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經過護理人員的努力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也成為一個相互支持與信賴的伙伴關系[11],護理工作讓病人的滿意,得到了病人的支持,明顯的改善護患關系,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也使醫務人員在社會上樹立了擔當社會責任的仁愛形象。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為醫院培育和建立了一個穩賈蕊固、健康、和諧的就醫群體,同時讓醫院在社會上形象明顯得到了提升。而且讓廣大的醫護人員在病人順利康復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就感,體會到自身職業的責任和職業價值所在。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的對精神病病人的影響是深入的。研究認為,對精神病病人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2]。

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了對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后患者的肇事肇禍率較防治護理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劉惠卿.醫院社區一體化防治護理對社區解鎖精神病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6):74.

[2] 舒大林.重性精神病患者實施社區綜合干預效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8):1016.

[3] 韓舒,溫肇霞,陸連芳.應用Delphi法構建腸造口醫院-社區-家庭護理模式[J].護理學雜志,2013,28(23):115-116.

[4] 吳茜,毛雅芬,施雁.對構建醫院-社區-家庭慢性病延續性護理模式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3,12(8):102-103.

[5] 李卡,黃明君,郭晶.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護理中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2(1):98-100.

[6] 張彥青.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對重性精神病治療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 216-217.

[7] 王可.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探視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224-225.

[8] 袁福紅,劉書蓮,張少軍.對貧困精神疾病患者實行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效果調查[J].中國保健營養,2014, 24(2中旬刊):169-170.

[9] 趙慧麗,張延赤.“醫院-社區”一體化模式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1上旬刊):158-159.

[10] 林振東,胡季明,任春生.“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對4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7):161-162.

[11] 魯國芬.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4):182-183.

第8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 重癥精神病 家屬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180-01

重癥精神病人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使其傷失了自理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包括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癥、各種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等。此類病人傷失自制力、自知力,其一切需要家屬或者監護人打理,使重癥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間得到良好有效的治療護理,促進盡快康復,我們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住院屬于重癥精神病類診斷治療154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在18歲至65歲,均不伴其它嚴重的軀體疾病。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將154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各77例,采用一般常規宣教的為對照組,在常規的宣教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的為實驗組。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指導

家屬的心理狀態一般都處在嚴重的焦慮中,對患者的目前的狀態難以接受,對精神病的恐懼,對治療期間醫藥費用的未知等等。在此期間護士要采用開放式的詢問,對家屬的心理和行為表示理解,應用共情、解釋、心理疏導等技術來處理家屬的情緒反應、疑問等[1]。消除家屬的恐懼及對患者住院的疑慮。引導家屬接受現實及理性的處理由此引發的問題。

2.2 精神疾病知識的宣教

在重癥精神病人的家屬中結合精神病的特點進行安全的宣教,因疾病的特點:嚴重性、失控性、沖動性、復發性等特點。安全的管理從日常的銳器的管理、精神科藥品的管理、自我防護、危險先兆的辨別等等進行,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處理。舉例宣教約束保護在重癥精神病房的應用的選擇性及必要性,消除家屬人認為每個人都是被五花大綁的綁在床上。讓家屬最大程度的了解重癥精神病、客觀的對待,對病人給予最大的支持及理解,對臨床診療提供幫助。

2.3 精神病科藥物知識的宣教

現階段精神科各種藥物因引進許多進口藥物,它們在副作用上較酚噻嗪等傳統藥物要小,作用較理想,但是靜脈點滴用藥一般還在采用酚噻嗪類藥物,它們副作用分布在神經系統、心血管、精神、消化系統等,以神經系統最嚴重,以心血管、精神、消化系統最常見。家屬對精神科用藥的認識一般都停留在會流涎、四肢震顫、意識模糊等,因而對精神藥物都很排斥和恐懼,覺得會把人吃傻,過于消極的心態來看待藥物副反應。護士應根據每個家屬對藥物的不同理解進行宣教,家屬對藥物的正確認識對于疾病治療的各個階段都很重要,特別是出院的患者,因為精神病的用藥少者三四年,多者一輩子,藥物關乎患者的疾病的治療與穩定,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藥物的知識宣教還包括藥物的管理,因為藥物的毒性作用強,過量的服用會導致中毒至死亡,一般情況下精神科藥物都有及家屬保存。

3 結果

2組病人在對其家屬執行和不執行健康教育后見表1。

表1 2組病人在對其家屬執行和不執行健康教育后比較

表1示:2組病人經x2檢驗,均P

4 討論

4.1 實施健康教育滿足了患者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

健康教育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從入院開始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對其家屬健康教育,促進護理工作的完整性。給患者家屬提供全面、連貫的健康教育,完善的進行及落實,促進了信息的交流、滿足了患者家屬的需求。使患者家屬理性的對待精神疾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增加了患者及家屬的信心,調動了患者家屬積極性,更使家屬學會了有關精神疾病發生、發展、治療、康復等知識[4]。

4.2 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的滿意度

在重癥精神病房中,許多的醫療投訴、糾紛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而引起的,因為面對病人的特殊性、和病人難以有效的溝通,和家屬一直停留在簡單的告知上,家屬常常是帶著滿腹的疑慮送患者住院、治療,對整個診療過程不了解,常常在患者病情出現波動后難以接受,常常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從而激化醫患矛盾、阻礙診療的進程。進行健康教育為醫護和家屬之間見了一座溝通的橋,密切了醫患關系,使患者家屬的滿意度大幅上升。

參考文獻

[1]鐘友彬著. 現代心理咨詢,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2]桑志榮,后風茹.現代電抽搐治療及護理.精神科護理學1994.9:95-96.

第9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

【關鍵詞】產褥期精神病;臨床分析;預后

產褥期精神病又名產后精神障礙[1],系指孕婦在產褥期因各種精神因素而產生各種精神障礙,一般在產后數日或數周內出現的精神癥狀。病程較短,預后良好。將我院1992~2006年收治住院的產褥期精神障礙56例,對其發病因素、臨床癥狀以及防治措施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產褥期精神障礙患者,初產婦20例,經產婦36例,年齡20~35歲,平均25.6歲,文化水平:大專文化以上者2例,高中及中專19例,初中33例,小學以下2例;職業:農民29例,工人20例,干部4例,其他3例;病前性格:內向型38例,外向型12例,中間型6例。接生地點:縣市級醫院38例,鄉鎮衛生院16例,農村衛生室及家庭2例。產次:初產20例,第二產24例,第三產12例。分娩情況:順產31例,剖腹產16例,使用產鉗4例,會陰切開3例,產后大出血2例。家族史:患者有陽性精神病家族史者12例。

1.2 發病因素

1.2.1 生物學因素 產后重要的內分泌變化是其發生的生物學基礎,產后雌激素及孕激素迅速下降,于產后1周達到非孕期水平。性腺內分泌改變:產后胎盤和腦垂體急劇退縮, 絨毛膜激素迅速減少引起孕酮等分泌障礙及其比例失調。如,產后皮質醇、雌激素和孕酮含量的迅速下降,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下降,甲狀腺機能減退等,在此基礎上容易產生各種精神疾病。

1.2.2 社會心理因素 婆媳不和12例,對嬰兒性別不滿意10例,經濟困難5例,嬰兒死亡2例。擔心小孩無人照料,嬰兒健康狀況差2例,丈夫不關心1例。有不良處世表現,情緒控制能力差,對分娩的心理準備不足及分娩知識掌握差。嬰兒異常,嬰兒性別非所愿等均造成心理壓力。分娩本身是一種典型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分娩會削弱產婦對負性生活事件的抵御能力。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來自丈夫和長輩的幫助,是產褥期精神病的危險因素。

1.2.3 傳統習慣 我國的傳統習慣“坐月子”,即分娩后在家中休養1個月,這1個月內不允許看書、看報、看電視,不允許出門,甚至不允許下床,這樣減少了產婦與人交流的機會。

2 臨床癥狀

產褥期精神病臨床表現形式多樣,癥狀復雜,不易區分疾病類型。本組患者按臨床表現分類如下:

2.1 抑郁狀態 共21例(37.5%)其特點是發病早,多在產后第4天至2周起病,發病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苦悶、傷感、焦慮,對嬰兒健康過分擔憂,擔心孩子長大后是否會成為傻子,睡眠障礙,不愿與外界接觸。病情加重時可出現抑郁、自卑、自責、自罪,怕傷害嬰兒,轉而殺害嬰

兒后自殺。

2.2 精神分裂癥狀態 共12例,21.43%。起病多在產后2~3周,臨床癥狀有自語、自笑,存在片斷的關系妄想、嫉妒妄想、大喊大叫、行為孤僻、傷人損物、情感平淡、意志活動減退等。

2.3 癔癥樣發作 共9例,16.07%。痙攣發作、情感爆發、朦朧狀態、軀體多處不適感。

2.4 躁狂狀態 共7例,12.5%。產后1~2周發病,表現睡眠減少、不感疲乏,興奮話多,易激惹,情感高漲,晝夜忙碌不停,精力充沛,注意力增強,自我評價過高。

2.5 感染性精神病 共5例,8.64%。臨床癥狀有高熱、意識清晰度下降、定向障礙、錯覺、焦慮、緊張、自言自語、行為紊亂、高熱時體溫可達39℃~40℃,化驗血常規:WBC:(1.5~2.0)×109/L。N:0.75~0.85。L:0.4~0.6。

2.6 腦器質性綜合征 2例,3.57%。表現混亂、注意渙散、注意缺陷、甚至譫妄狀態。猶豫不決,定向不良,心境多變,興奮不安,失眠。

3 治療及療效

3.1 藥物治療

3.1.1 抑郁狀態 阿米替林75~150 mg、氟西汀20 mg、帕羅西汀20 mg。

3.1.2 精神分裂癥狀態 氯丙嗪150-350 mg、氯氮平100~350 mg、喹硫平100~300 mg、氟哌啶醇10~20 mg。

3.1.3 躁狂狀態 氯丙嗪150~350 mg、氯氮平100~300 mg、碳酸鋰100~300 mg。

3.1.4 癔癥樣發作 地西泮5.0 mg、氯丙嗪100~300 mg、舒必利100~400 mg。

3.1.5 感染性精神病 抗生素、氯丙嗪150~350 mg。

3.1.6 腦器質性綜合征:氯丙嗪200~350 mg。

3.2 心理治療 本組患者全部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包括個別心理了解,婚姻治療和撫養孩子教育,出院后提供社區的社會服務可促進患者回家后的適應。根據患者以自我為中心,成熟度不夠、敏感、情緒不穩定、好強求全、固執、認真、保守、社交能力不良,與人相處不融洽和內傾性等個性特點,及家庭、社會狀況適時進行個案心理治療,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價值意識,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丈夫和長輩的幫助、支持,對患者非常重要。

3.3 療效 住院10~20 d 4例(7.14%),住院20~30 d 17例(30.36%),住院30~40 d 18例(32.1%),住院40~50 d 15例(26.7%),住院50~60 d 2例(3.57%),痊愈22例,顯著進步26例,進步8例。

4 討論

本病的發病因素尚不明確,其發生率0.1‰~1‰,約占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1.1%~1.2%。遺傳因素產后精神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者為20%~47%。本組患者有陽性精神病家族史者12例(21.4%)與報道資料相符[2]。

婦女從妊娠到分娩是經歷一次非常強烈的身體和情感體驗,也是一次強烈的生理、心理應激過程。加上女性脆弱敏感的個性特征,婦女妊娠尤其是分娩后角色的改變,易引起產婦產后出現產褥期精神病。產褥期精神病對產婦的身心健康、嬰兒生長發育與行為發展均可產生不良影響, 嚴重者影響婚姻關系、家庭與社會。本文通過分析資料證明,經過治療產褥期精神病一般預后良好。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產婦對嬰兒的健康及日后孩子的成長要求越來越高。加之高齡產婦逐年增多,剖腹產增多。且具有情緒不穩、內傾、對外界反應敏感的個體,在實際生活中“助長”人際應激源,使負性生活事件增多,同時這類人往往又不善于建立、利用和擴展社會支持,故實際體驗和承受負性生活事件造成的精神應激又較一般人為大,易引發精神疾患[3]。

產褥期精神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它不僅與遺傳、內分泌改變及感染等生物因素有關,還與生活事件等環境因素有關。多項研究表明:生活事件是促發產褥期精神病的重要誘因。在日本由于文化傳統的影響,孕婦分娩后回娘家養息3個月,受到良好的照顧,產后精神病的患病度明顯低于其它國家,說明生活事件對產褥期精神病發病的影響[4]。本病與心理因素、感染、文化水平、社會環境、病前性格、內分泌、遺傳因素均有關[5]。

目前,產褥期精神病已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關于產后所產生的精神障礙是否為一個獨立疾病單元,各專家學者有明顯的分歧。大多都認為“產后精神病”除起病在產后,分娩僅為誘因外,其臨床表現與其他相應的精神病無異,因此不支持把它另列為一個獨立的疾病單元。但也有認為不能完全排除存在少見具有特色的產后精神病[2]。由于本資料樣本少,未能肯定說明,待今后繼續觀察。

5 防治方法

產褥期精神病不僅影響產婦的健康、危害嬰兒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著婚姻家庭和社會,因此,對產褥期精神病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和干預,密切關注產婦產后的生理心理的變化,以降低產褥期精神病的發生。

5.1 加強孕期保健,及時處理異常情況,重視孕婦的心理衛生咨詢與指導,消除她們緊張、恐懼的消極情緒。

5.2 產時要保障分娩過程母嬰安全與健康,減少其并發癥及心理異常的發生。

5.3 重視產褥期保健。

5.4 精神異常的產婦,在孕期及產褥期最好由產科與精神科醫師協同處理。

參考文獻

1 楊德森.中國精神疾病論斷標準與案例.湖南大學出版社,1989:335-338.

2 沈漁.精神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65-476.

3 盛蘇娜.產后抑郁癥15例臨床分析.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6,6(6):3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chineseoldman色老头videos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 | 欧美视频在线网站 | 女人张开双腿让男人 |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片免费视频 | 午夜宅男宅女看在线观看 | 欧美理论在线 | 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xx | 欧美片网站免费 |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 | 草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高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视频 | 亚洲国产第一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播放器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毛片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 欧美成人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网站在线免费线观看 |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丝袜紧身裙国产在线播放 | 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 京东一热本色道久久爱 | fefe66免费毛片你懂的 | 亚洲一区 欧美 | 国内自拍第一页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www操操操|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 91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