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明確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理論創新是經濟社會變革、實現新發展的先導。去年6月,在視察貴州期間,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新思想新理論新要求,強調要“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破解瓶頸,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這些新思想新理論新要求,已成為貴州貫徹落實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的指導綱領、基本遵循。
制度創新更多體現為改革,這是貴州探尋發展新路的重要保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強調,貴州省改革勢頭是好的、局面也是好的。
貴州改革發展局面至少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重大改革事項跟得緊。比如國有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貴州出臺相關改革舉措領先于大多數省市;貴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出臺最早的省份之一;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都及時跟進了中央改革部署,為經濟社會發展解除了諸多體制障礙,拓展了新空間。二是基層改革探索積極有效、影響深遠。六盤水市積極探索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發展新模式,為全國“三農”改革發展提供經驗;黔西南州“干部召回制度”劍指“慵懶散”,有效推動了作風建設;金沙縣環保局因“怠于處罰逾期不繳納排污費的企業”被金沙縣檢察院告上法庭,成為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此“破題”之舉引發廣泛關注……基層改革注重“打破”常規做法,激活了干事創業的一池春水。
科技創新是貴州經濟社會持續進步的基礎所在、“關鍵一招”。貴州舉全省之力發展五大新興產業,創新驅動十分重要,特別是大數據、新型建筑建材、現代農業,需要廣泛投入科技資源、科技力量。貴州正在通過鼓勵“兩院”自主創新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入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等多種形式,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增強趕超后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搶抓大數據發展先機,建平臺、引企業、聚人才,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即將在貴陽召開并升格為國家層面的“數博會”,蘊含了創新的本質和無限生機。大數據戰略行動生動詮釋著貴州改革創新的決心與信心,注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在大數據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首創之舉,率先建設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率先制定大數據發展應用地方法規等,敢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