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工業分析測試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分析測試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業分析測試報告

第1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嵌入式;自動測試系統;系統軟件設計;實現探索

中圖分類號:TM4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236(2015)23-0116-03

作者簡介:季玉香(1981—),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系統硬件和軟件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和提升,嵌入式系統的硬件規模和性能得到極大的提升,嵌入式系統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規模性,正是由于其運行環境的特殊性,對其系統的應用和開發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只有穩定、可靠的系統,才能保證在嵌入時,不會影響原始系統運行。開發和研究嵌入式自動測試系統,成為當前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軟件質量對整個產品的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繼續我們進一步提升嵌入式領域的自動測試技術水平,以保證產品檢測質量,并提升軟件的可靠性,縮短整個系統的開發周期。

1傳統軟件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該單位采用傳統的單片機系統進行自動測試和控制操作,其運算能力低下,主要采用傳統的現場數據處理技術。隨著現代作業的不斷變化,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其主要存在問題包括:

1.1開發平臺不同數據類型結構不統一

網絡程序具有多樣性,開發的平臺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Windows、Linux等,兩者的平臺不同就會導致處理器存在很大的差異,數據庫的選擇上也會有所不同,這種平臺的差異,數據庫安裝的差異都會導致類型和結構的不統一,比如說Windows可以直接對一個網絡程序進行訪問,但是Linux需要安裝所訪問程序的相關軟件;其次處理器的不同使字的長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不同的處理器所支持的體系結構不同,從而導致子長不同,形成結構的差異性。這種差異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控制臺和測試臺在開發的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開發環境,使用了不通的編程語言,環境和語言的差異最終導致了數據類型結構的不同。

1.2數據庫備份及恢復不及時

首先要解決數據源的配制問題,數據源是數據庫信息的主要來源,而自動測試系統的備份和恢復是通過控制臺進行,所以控制臺要合理的配制這些數據源,通過特定的網絡程序實現數據源的有效配置但,但是很多的控制系統都沒有及時的對這些數據源進行配制,實踐的延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的備份,有些控制系統在進行數據源配制時沒要根據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導致數據源配制不合理;由于數據庫的儲存量較大,儲存的信息較多,一直到測試結束再對數據庫進行配制很有可能丟失部分數據,尤其是在測試項目較多的時候,沒有在每一個項目測試結束后進行配置很有可能導致項目數據的遺漏,從而影響數據庫的備份和數據庫的恢復。以上問題都是數據庫備不及時,沒有定期定時備份所導致的。

1.3測試報告的設計和生成

測試報告是對測試過程的概述,測試結果的說明和分析,為了真實的反映測試的情況,我們在對測試報告進行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這些問題,包括測試的方法,測試的問題,測試的結果以及最后的分析都要在測試報告中體現。但是目前很多自動測試系統的測試報告都不夠全面,往往只關注了測試的結果,沒有反映測試的問題,也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其次測試報告的種類較多,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文字報告大多基于一定的網絡平臺,比如說WORD、EXCEL等,這些網絡模板的應用雖然有利于測試報告的生成,但是帶來的問題也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測試的項目和模塊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在生成報告的時候并沒有考慮這些差異,更多的采用同一種方法進行報告設計和生成。這些報告設計和生成問題都嚴重的影響了測試效果的反映狀況,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產生了很大障礙。

2系統升級與優化設計

該單位為了實現對對象的靜態幾何參數的測試,采用監測系統,使用現代便攜式軌道檢測儀器,極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其系統設計的優化方案如下:在SoC的設計理念上融合ARM系列的微處理技術,應該嵌入式系統更好的升級系統。ARM核以高性能、低能耗的特點,在系統中配制IC制造廠生產的大量片上外設,進一步提升ARM系列處理器擁有良好的嵌入式功能。系統設計采用ARM7TDMI核處理器S3C44BO,完成自動測試。其主要的核心構成系統包括通信核數據兩個模塊,具體分析如下:

2.1軟件網絡通信設計

通信是網絡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嵌入式模塊自動測試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種通信功能主要是通過一種網絡編程的接口和網絡中不同的應用程序進行通信,然而這中網絡編程的接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依靠TCP/IP的數據進行套接字的連接,所謂的套接字也就是兩個程序進行通訊連接的一個端點,要想保證網絡通信的正常,我們就需要確保套接字的功能。這種軟件網絡通信的設計使各網絡程序很好的交流,形成一個良好的資源共享平臺,不僅有利于對這些網絡程序進行統一的控制,形成一個良好的控制系統,還對嵌入式模塊測試系統有著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使其更好的發揮測試作用[1-2]。由于網絡通信具有及時性和全面型的特點,自動測試系統需要通過這樣的軟件網絡通信來更好的接收和傳輸信息,自動測試系統軟件網絡通信的設計和開發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由于自動測試系統不能直接的進行通信,需要依靠數據包來達到通訊的需求,這也就給網絡通信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進行實際的設計和開發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空間的緩沖區,為通訊的全面性和穩定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其次在設計的時候要遵循通信的原則和協議,比如說TCP/IP的協議就是我們在開發時必須遵守的,要堅持這些原則的條件下進行設計和開發,使各網絡程序的功能和性能能夠有效發揮,推動嵌入式模塊自動測試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2.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是自動測試系統實現控制和管理職能的主要場所和依據,通過網絡通信,自動測試系統對各網絡程序形成了一個整體控制,整體控制的來源就是這些數據庫的信息,通過數據庫反應的網絡信息可以清楚的了解網絡程序出現問題的環節和地方,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4]。其次數據的管理和儲存也是要依靠數據庫來進行的,要想保證數據庫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面性,自動測試控制系統需要對數據庫直接的操作,比如說我們經常用到的ADO、DAO等,這些就是直接操作數據庫的方式,由于開發的平臺存在很大的差異,那么我們在進行操縱的時候就要根據不同的平臺選擇不同的方法。自動測試所設計的項目包含方方面面的內容,如果所有的項目測試的數據都集中在一張數據表上,不僅會給數據分析和查找帶了麻煩,還會影響整個自動測試系統的功能,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對數據庫進行設計時要重點考慮這一問題,盡可能的把每一個項目的數據用獨立的數據表來記錄,是表格反映的信息清楚明了;由于嵌入模式不是單一不變的,針對不同的自動測試系統有不同的類型選擇,如果每一種類型的嵌入模式都記錄在同一張表格上,不能很好的將各類型的模式進行分類,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影響了自動測試的效果,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在對數據庫進行設計時要給不同類型的嵌入模式用不同的表格記錄,更全面的反映信息;同時還要對測試的時間、測試的項目、測試的模式以及測試的人員進行總體記錄,在出現問題是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且快速的采取解決措施。

3系統嵌入式自動測試優化體會與效果

通過本次實驗研究,筆者總結提出,要保證嵌入式系統自動測試的質量核效率,應該在結構設計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1改善結構的統一性

造成結構不統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控制臺和測試臺不同環境和編程語言的選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更好的發揮網絡通信功能,雙方在制定通信協議時要根據數據包的數據形式和儲存方式進行有效的溝通,減小數據庫之間的差異,改善結構的統一性。

3.2及時的備份和恢復數據庫

數據庫的備份是為了更好的儲存信息,一旦數據受到損壞,就可以利用備份將損壞的數據恢復,但是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都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為了更好的保證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功能,我們應該對備份和恢復的策略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說在測試大型項目或者多個項目時,要在每一個環節結束后都進行備份,不能再全部結束后備份,從而保證數據庫信息的全面性,在數據庫受到損害時也能夠全面的恢復[10-11]。

3.3嚴格控制測試報告的設計和生成

上述中提高設計報告存在不全面問題,這也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測試報告時包含的內容要全面,包括測試時間、地點、人員,測試方法、步驟、問題以及結果分析,不能只有結果的顯示而沒有過程的探討;其次要根據測試模塊的不同和項目的不同生成不同的測試報告,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合理的選擇報告的平臺和生成方式,更好的反映測試效果。通過本次系統的優化設計,該系統能順利完成控制和運算操作,具有12位高性能AD轉換器的MAX197設備,能順利完成傳感器信號的轉換,并成功將數據保存到數據庫中。系統整體運行效率由原來的65%,提升到現在的89%,取得非常理想的實踐效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嵌入式系統軟件開發實踐的不斷深入,嵌入式在實踐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隨著產業生產實踐活動的逐漸復雜和多樣化,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測試系統軟件的開發和應用,能在軟件開發的單元階段、集成階段以及系統階段等對嵌入式系統軟件進行實時的在線跟蹤式測試與分析,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系統運行的可靠性。這樣才能保證質量和效率。本文主要針對一種嵌入式自動測試系統軟件的構成、模塊框架以及實踐應用等多方面問題進行分析,證明嵌入式模塊自動化測試系統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意義,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于文龍,應朝龍,王巖,等.嵌入式自動測試系統模塊優化配置方法研究[J].宇航計測技術,2008,28(3):48-51.

[2]宋秦,翟正軍.嵌入式模塊自動測試系統軟件設計若干問題的研究[J].測控技術,2010,29(4):67-69.

[3]晏良俊,周茂華.基于PMAC嵌入式多軸控制卡的旋轉變壓器測試系統[J].機床與液壓,2010,38(3):78-80.

[4]陳翔,夏應龍.一種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自動測試系統[J].福建電腦,2004,(2):53-54,50.

[5]吳福盛.基于虛擬儀器的直放站自動測試系統的設計[D].鎮江:江蘇大學,2007.

[6]余攀峰,周天文.基于嵌入式系統的自動售貨機測試系統[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1,24(1):43-44,46.

[7]張會影.一種嵌入式核心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0,23(11):37-39.

第2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項目驅動法;軟件測試;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趙曉君(1979-),女,河南南陽人,鄭州輕工業學院軟件學院,講師;黃艷(1976-),女,河南信陽人,鄭州輕工業學院軟件學院,副教授。(河南 鄭州 450002)

基金項目:本文系鄭州輕工業學院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101-02

隨著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軟件系統的規模越來越大,功能實現也越來越復雜,導致軟件中存在的缺陷數量大大增加,這些缺陷將會帶來各種損失,甚至出現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如何保證軟件質量已成為所有使用軟件和開發軟件的人們關注的焦點。軟件測試作為軟件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用來驗證軟件是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功能的唯一有效方法,是保證和提高軟件質量的重要環節。為適應軟件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滿足軟件測試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已經有許多大學在軟件工程專業添加軟件測試課程或者添加軟件測試專業方向。

軟件測試專業包含多門專業課程,有“軟件測試理論”、“軟件測試技術”和“軟件缺陷管理”等,其中,“軟件測試理論”課程重點為初學測試的同學講解測試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軟件測試基本理論、軟件測試方法和技術等,在多門專業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軟件測試理論”教學現狀

“軟件測試理論”課程重點介紹軟件測試的基本理論,因此整個課程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初學軟件測試的學生,首先要向其講授相關測試理論,使其建立系統的測試理念。

但是學測試的學生大都是理科生,喜歡操作性強的課程,“軟件測試理論”課程的理論性太強,需要背誦很多概念性的知識,這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困難,不能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

2.測試方法和技術案例實際應用價值不足,學生很迷茫

測試方法和技術是“軟件測試理論”課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這部分內容僅靠老師的講解和書本上的案例很難讓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測試技術的內涵,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會產生迷茫: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處,在具體的項目測試中,應該怎樣應用這些知識?沒有實際的項目案例做支撐,學生會失去繼續學習下去的興趣。

針對上面的問題,本文提出將項目驅動法應用于“軟件測試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在進行項目實踐的同時,根據需要學習軟件測試相關理論知識,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于理論知識的牢固掌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改善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項目驅動法

項目驅動法是目前中國教育領域中一種比較新的教育教學方法。

所謂項目驅動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既是一種課程模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1]這里的項目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不同所包含的涵義也不同。在“軟件測試理論”課程教學中,項目即指一個已經開發完成的軟件測試工作。通常,項目教學都是實踐導向的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

在項目驅動模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項目經驗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以項目實施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把課程相關的知識點的講解融入項目操作的每個步驟中。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要做組織和指導工作,學生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處于探索知識的情景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有效地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深入化的目的。

這種模式從根本上將傳統課堂中老師滿堂灌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同時,學生通過一個具體項目的實踐,感受到了真實項目管理的思想和團隊協作的必要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項目實踐能力。擁有真實項目的實踐經驗使得學生在擇業時擁有很大競爭優勢。

將項目驅動法應用于“軟件測試理論”課程教學中,在課程理論教學中加入一個完整的項目測試實踐環節,通過項目實踐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先做,遇到問題,再學,解決問題,再做,獲得經驗”的學習過程,最終完成一個完整的軟件測試實踐,同時也學到了“軟件測試理論”課程應該掌握的理論知識。這樣,既解決了軟件測試理論課程理論性太強的問題,又解決了測試方法和技術案例實際應用價值不足的問題;而且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了軟件測試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軟件測試理論”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1.教學目標

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理解軟件測試理論與原則;掌握主流測試技術和方法,熟悉測試用例的編制、熟悉軟件測試的基本流程,熟悉軟件測試過程中各類技術文檔的編制規范,并能靈活運用測試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對于一個具體項目軟件,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如下手工測試流程: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撰寫測試計劃,設計測試用例、進行測試環境配置和測試數據準備工作、執行各種測試,撰寫缺陷報告、跟蹤并修復缺陷、進行測試評測,最后提交測試總結報告,達到軟件企業對測試專業人才的要求。

2.教學內容

“軟件測試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軟件測試基本理論、軟件測試基本技術、軟件測試過程和軟件測試工具。[2]

軟件測試基本理論包括軟件測試、軟件缺陷和測試用例的基本概念,測試的目的、測試模型、測試分類和測試流程。

軟件測試基本技術包括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其中白盒測試包括靜態測試和動態測試,動態測試又包括程序插樁、邏輯覆蓋、基本路徑測試等;黑盒測試包括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因果圖法、判定表法、場景法等。這些基本技術都是在進行測試用例設計時使用的。

軟件測試過程是指執行測試的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

軟件測試工具有多種:功能測試工具、性能測試工具和測試管理工具等。

四、項目驅動法的應用方案

1.項目的設計

實施項目驅動法,首先需要設計項目。項目的設計與選取直接影響到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軟件測試理論”課程項目的選取與其他課程又有所不同,學生要進行的操作是對現有的或者已經開發完成的軟件的測試工作,因此在設計項目時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第一,項目是現有的軟件或已經開發完成的軟件,軟件中有部分明顯錯誤,有部分隱藏錯誤;明顯錯誤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測試積極性,隱藏錯誤有助于啟發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測試。

第二,項目具有典型性,代表大部分軟件的共性。通過該項目的測試,學生可以掌握大多數軟件的測試流程和測試方法。

第三,項目中有多種情景元素,符合使用多種測試技術和方法,有助于學生在進行項目測試的同時,學習使用多種測試技術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第四,項目大小和難易適中。每個項目組的人數控制在3~5個人,設計的項目能使學生通過努力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根據以上原則,本課程目前選擇的項目是《企業薪酬管理系統》。

2.項目驅動法的實施

本課程通過讓學生進行企業薪酬管理系統完整的測試流程實踐的同時,講解測試需求編寫、測試計劃編寫、測試用例設計、測試環境配置、測試執行、缺陷跟蹤和管理、測試報告撰寫等內容。課程授課方式主要是分階段講解測試過程和測試要求,每一個階段開始,老師先講原理,選擇部分內容做例子進行講解,然后學生比照例子跟著做;階段內容完成時,學生提交完成的文檔,老師選擇典型的問題進行講評,然后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內容,如此類推直至測試結束。

企業薪酬管理系統測試流程設計如圖1所示。

本課程課時為60學時,根據圖1系統測試流程圖安排,基于項目驅動法的“軟件測試理論”課程安排如表1所示。

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項目的測試流程進行,測試流程為:先獲取項目測試需求,撰寫測試計劃,設計測試用例,執行測試,提交缺陷報告并跟蹤修復缺陷,最后提交測試總結報告。課程結束,要求學生提交項目測試報告,測試報告包括多個文檔,整個流程中每個階段的工作必須有撰寫規范的文檔提交,如: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執行報告、缺陷報告和測試總結報告等等。

測試報告既體現了教師項目教學的結果,也體現了學生對測試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通過評價學生作品,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改進項目驅動教學的教學安排,使其能夠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本文針對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培養對象和教學特點,把真實項目引入“軟件測試理論”課程課堂教學中,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從項目的需求評審、測試計劃、測試用例設計、測試執行、缺陷報告、測試評測到測試總結一個完整的測試流程,交給學生組建測試團隊,按照流程進行任務分配和管理,最終完成整個項目的測試工作。通過一個完整項目測試流程的完成,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使學生在掌握軟件測試的各種測試技術和基本流程的同時,積累了一定的項目測試經驗,為他們今后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第3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軟件測試;說課;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4)001015703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劉熱(1976-),女,碩士,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軟件測試、軟件質量管理。

0 引言

軟件測試員是軟件行業主要的工作崗位。《軟件測試》課程是軟件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隨著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深入,該課程幾經變革,名稱也從《軟件工程(2)》、《軟件測試工具與實踐》、《軟件測試》不斷演變。筆者2011年初榮幸地得到華師大職研所付雪凌博士的親自指導,將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改引入該課程,經課程團隊努力建設,于2010年被評為學院精品課程。下面圍繞課程定位、課程特色、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環境與條件、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等方面介紹該課程的建設情況。

1 課程定位

(1)高職類軟件專業就業定位。根據市場調研,結合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高職軟件專業的就業首崗定位為程序員、測試員、軟件運維人員。

(2)測試員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熟悉測試階段、測試流程、規劃測試(分配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安排測試時間);熟練運用各種黑盒、白盒測試方法并設計測試用例;熟練使用測試用例管理工具;熟練使用缺陷管理、跟蹤工具;熟悉配置管理工具;熟練使用黑盒、白盒自動化測試工具原理;熟悉主流操作系統(或手機操作系統);熟悉主流數據庫;熟悉甚至熟練掌握一到兩門高級編程語言(C++、C#、Java等);熟悉一到兩門腳本語言(VBScript、JavaScript、Perl、Python等);熟悉網絡知識;精通所測軟件產品的業務邏輯;良好的中外文溝通能力。

(3)基于職業分析的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軟件測試的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使教學對象具備軟件測試的必備專業知識、技能和素養,從而為成為軟件測試工程師奠定必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基礎。

(4)與其它課程的關系。軟件測試的前期課程主要有:軟件工程、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面向過程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庫設計及應用、Web 項目開發等軟件程序員必修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

其后續課程是《軟件測試實訓》,引入CMMI3行業標準并通過一周的項目化實踐將前期所學的知識貫通,強化測試工具的使用。

2 課程特色

(1)學科建設。本課程設計是在華師大課程專家的指導下,運用基于軟件測試的典型工作過程理論,突出項目化課程建設,專業教師與軟件企業工程師共同開發課程的模式。

(2)課程設計以軟件測試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本課程立足于實際能力培養,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標準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了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建立起以軟件開發典型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現在的軟件測試方法、工具種類繁多,層出不窮,但其軟件測試過程基本相似,都要經過測試需求分析、編制測試計劃、設計測試用例和編寫測試數據、搭建測試環境、執行測試、BUG管理、編寫測試報告幾個環節。根據CMMI3的過程定義,我們以測試計劃編制、設計測試用例、搭建測試環境、執行測試和BUG管理、編寫測試報告作為本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

(3)以學生情境學習和做中學為中心。按照情境學習理論的觀點,只有在實際情境中學生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職業能力,并獲得理論認知水平的發展,因此本課程要求打破純粹講述的教學方式,實施項目教學以改變學與教的行為。這是教學模式的一個重大轉變,要有力地推動這一轉變,需要以項目為載體來組織課程內容。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并發展職業能力。軟件測試是軟件質量保證的最主要途徑,也是改進軟件開發過程的重要途徑。經過與軟件企業專家深入、細致、系統的討論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情境,根據CMMI3的過程改進思想,本課程最終確定了軟件測試的6個典型環節,即測試計劃編制、設計測試用例、搭建測試環境、執行測試和BUG管理、編寫測試報告。同時選取兩個企業的真實項目作為教學載體,一個用于教學,一個用于學生課后練習。課程內容以高職學生比較熟悉的企業網站測試為例,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進行,同時充分考慮了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軟件評測師)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

在項目課程設計中,項目載體設計是一個關鍵環節。本課程確定了以典型軟件測試作為載體的項目設計思路。根據軟件外包產業的實際情況,我們選擇兩個學生比較了解的軟件產品,以保證軟件測試知識、技能的完整性。通過對典型軟件測試過程的提煉,學生可獲得比較完整的軟件測試能力。

3 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用企業實際成本核算資料作為教學素材;引進企業真實項目。

(2)教學手段。和企業共同開發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課程網站。

4 教學環境與條件

(1)師資隊伍結構。本課程教師中,有3名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專兼職教師比例為5:3。整體“雙師”結構優良,雙師比例達到87.5%;本課程教師分別來自全國不同的著名高校,有良好的學歷結構,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6人,占75%。兼職教師能力強,對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強大支撐,詳情見表1。

(2)校內外實訓條件。軟件測試綜合實訓室;睿泰、軟通動力測試冠名班;3個校外實訓基地。

5 課程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課程重點。 軟件測試課程重點:軟件測試基礎理論、軟件測試策略、測試用例設計、自動化測試工具、較完整的測試項目實踐,以及軟件測試過程管理和環境配置。

(2)課程難點。包括單元測試技術、測試用例設計,特定環境下使用測試工具對應用系統進行測試等。

(3)解決方案。 ①理論講解和實踐體驗“雙管齊下”。理論教學模式以精講和透徹分析、問題導入、自主學習和集體討論的形式進行;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貫徹兩個層次的實踐活動、項目綜合測試等培育綜合測試技能; ②通過產學合作方式,培養綜合實踐能力。引入真實測試項目,以“商業化”的方式模擬簽訂測試項目合同,并以教學的形式執行合同。

6 結語

該課程通過兩輪的課程實施,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先設定的課程改革目的,其項目化改革經驗,值得向本專業其它課程推廣。

參考文獻:

[1] 賀平.軟件測試技術[J].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美]RON PATTON. Software Testing Second Edition[M].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 陳少英 .Web 性能測試實戰[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

[4] 朱少民.軟件測試方法和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5] [美] MARK FEWSTER,DOROTHY GRAHAM .軟件測試自動化技術與實例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0.

[6] 飛思科技產品研發中心.實用軟件測試方法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

[7] GLENFORD J MYERS,TOM BADGETT,TODD M THOMAS,et al.軟件測試的藝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8] DANIEL J MOSLEY,BRUCE A POSEY.軟件測試自動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9] [美] ELFRIEDE DUSTIN.有效軟件測試[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10] 趙瑞蓮.軟件測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郭荷清.現代軟件工程—原理、方法和管理[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12] 羅運模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13] JOHN D,MCGREGOR DAVID A,SYKES.面向對象的軟件測試[M].楊文宏,李心輝, 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

[14] 軟件測試網[EB/OL].http:///

[15] TEST8848軟件測試技術門戶網[EB/OL].http:///

第4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 地層熱阻 熱響應測試地埋管換熱器

中圖分類號:TK172 文獻標識碼: A

Thermal resistance calculation on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Li Jinghui1Wang Jiankui2 Lu Lin2 Fang Xugen1

1 Zhejiang Construction Division Build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2 Zhejiang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 Design.ltd

Abstract: Using the data of g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andaccordingto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umericalcalculationofthe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resistance calculation formula,andalso analyzeshow heat exchanger resistance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inguiding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Key word: ground heat resistance,heat responsetest,ground heat exchanger

0 引言

地層熱阻是決定土壤源熱泵合理設計和科學應用的核心因素,是影響地下埋管換熱器傳熱性能及土壤源熱泵系統節能與經濟性的重要原因。換熱器的熱阻工程實際計算及熱阻的影響對于設計人員設計及方案的優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1 地埋管換熱器的熱阻計算

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地埋管換熱器的設計計算主要有采用單位井深換熱量、專業軟件和依據《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1](以下簡稱《規范》)作為目前指導地源熱泵工程設計和施工最重要的規范,在其中第4.3.5條明確指出“豎直地埋管換熱器的設計也可按本規范附錄B的方法進行計算。

但是《規范》附錄B中對地層熱阻及短期連續脈沖負荷引起的附加熱阻的計算公式的表述存在一定的歧義,也不完整,在實際應用中會產生較大的誤差甚至錯誤[2]。本文以供熱工況下的換熱器的熱阻為例各熱阻值對進行計算分析。

1.1巖土熱響應測試數據

表1 巖土熱響應測試基礎數據表

項目 測試孔 項目 測試孔

鉆孔深度(m) 100 鉆孔直徑(mm) 135

埋管形式 單U型 埋管材質 PE管

埋管內徑(mm) 26 埋管外徑(mm) 32

鉆孔回填材料 原漿 細沙 主要地質結構 粉質粘土

巖土熱響應測試測試報告結果:埋管區域的平均綜合導熱系數為1.667 W/ m·℃,平均容積比熱為2.034×106 J/m3·℃。巖土體初始溫度20.1℃。

1.2值計算

公式1

式中:

——傳熱介質與U形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熱阻,(m·℃/W);

——U形管的內徑(m);

——傳熱介質與U形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系數[W/ m2·℃]。

換熱器溫差<20℃,根據熱物性測試報告定性溫度按6℃,查表得=56.3×10-2W/ m·℃,ν=1.553×10-6m2/s ,=11.60 =1547×10-6N·s /m2

d:管內徑=26mm管內媒質流速按0.9 m/s計算;=0.9×0.026/1.553×10-6=15067>104;=0.023×15067×11.6=4020;K==4020×0.563÷0.026=87045 W/ m2·℃;=1÷(3.14×0.026×87045)=1.41×10-4 m·℃/W

1.3 值計算

公式2

公式3

式中:

——U形管的管壁熱阻,(m·℃/W);

——U形管導熱系數[w/(m·℃)];

——U形管的外徑(m);

——U形管的當量直徑(m);對單u形管,n=2;對雙U形管,n=4。

=0.42~0.45 w/(m·℃);=0.032 m; ——0.0452m

=0.0539 m·℃/W

1.4計算

公式4

式中:

——鉆孔灌漿回填材料的熱阻(m·℃/w);

——灌漿材料導熱系數[w/(m·℃)];

——鉆孔的直徑(m)。

=1.47w/(m·℃), =0.135m,= 0.0809m·℃/w

1.5計算

對應于單個鉆孔:

公式5

公式6

式中:

——地層熱阻(m·℃/w);

——指數積分公式;

——巖土體的平均導熱系數[w/(m·℃)];

——巖土體的熱擴散率m2/s;

——鉆孔的半徑(m);

——運行時間(S);

根據文獻[2-4]對進行修正簡化為下式:

公式7

= 公式8

公式9

=1.667w/(m·℃),=/cρ,cρ=2.034×106J/m3℃,則=0.8196×10-6m2/s,鉆孔的半徑=0.0675(m),運行時間=68×24×3600=5.8752×106(S);z=0.0006

==0.3712 m·℃/w

1.6計算

公式10

式中:

——短期連續脈沖負荷引起的附加熱阻(m·℃/W);

——短期脈沖負荷連續運行的時間(s)。

根據文獻[2-4]修正簡化為下式:

公式11

=10×3600s

=0.1297 m·℃/w

2 熱阻影響分析

根據《規范》中公式B.0.2-4中供熱運行份額Fn取0.2。根據以上計算得各熱阻值及比例見下表,豎直埋管換熱器分項熱阻計算分析。

表2 豎直埋管換熱器分項熱阻計算分析表

項目 ×Fn ×(1-Fn)

熱阻值

(m·℃/w) 0.001 0.0539 0.0742 0.1038 0.1184

份額(%) 0.04 15.39 21.18 29.60 33.79

根據以上數據可知,單孔U型管回填材料的熱阻、地層熱阻和短期連續脈沖負荷引起的附加熱阻為構成換熱器熱阻的主要部分,U型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熱阻很小,對換熱器熱阻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3 結論

3.1對豎直地埋管換熱器各熱阻值進行了詳細的計算,結合相關文獻對地層熱阻及短期連續脈沖負荷引起的附加熱阻進行了簡化計算。

3.2 計算結果表明,單孔U型管回填材料的熱阻、地層熱阻和短期連續脈沖負荷引起的附加熱阻為構成換熱器熱阻的主要部分,對于優化換熱器設計方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 50366-2005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版

[2] 雷建平,於仲義. 關于《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地層熱阻計算式的商榷及應用分析[J], 暖通空調,2009,39(6):27-30

[3] 余延順. 土壤耦合熱泵系統地下埋管換熱器傳熱模型的研究[J].暖通空調,2005,35(1):26-31

第5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嵌入式軟件;GJB2725A;軟件測試;過程模型

0 引言

隨著信息化軍事技術的不斷深入,嵌入式軟件已在航空武器裝備軟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應的,對其進行軟件測試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要。目前,大部分軟件測試項目主要由事件驅動完成,存在流程不清晰、被動性高、效率低下等問題,影響了測試質量,其嚴重后果就是沒有及時發現軟件產品缺陷,導致產品失效。

總裝備部于2001年了GJB2725A《測試實驗室和校準實驗室通用要求》[1],其目的就是為了指導軟件測試活動,提高軟件測試過程管控能力。因此提出了一種嵌入式軟件測試過程模型,該模型能夠依據軍標,以流程驅動的方式對軟件測試進行全過程管控,具有很好的工程應用價值,提高了研制效率。

1 嵌入式軟件測試過程模型

在型號軟件研制中,測試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作,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技術、方法、資源以及管理等諸多方面[2],現有流行軟件測試模型,如V模型、W模型和H模型[3],并不能完全適用于實際測試工作,而應由研制單位牽頭,建立本地化的軟件測試過程模型。

根據工程經驗,將嵌入式軟件測試過程劃分為5個階段,即測試需求分析、測試策劃、測試設計與實現、測試執行和測試總結,每個階段實現不同的測試活動,前一個階段是后一個階段的輸入,后一個階段是前一個階段的驗證,以流程為驅動力,逐步實現所有活動,通過不斷地對流程再優化,實現模型的持續改進[4],逐步趨近實際工程應用。

1.1 測試需求分析

該階段的輸入為軟件測評合同或軟件研制任務書,以明確被測項目的范圍、目標、約束及要求。

同時,確定需要完成的測試類型,如功能測試、性能測試、邊界測試、接口測試、可靠性測試等,并明確每一個測試類型的具體要求,例如:

1)功能測試:每一個軟件測試項輸入的每一個正常等價類和異常等價類都至少被一個用例覆蓋;

2)性能測試:對軟件的精度、時間和適應性進行測試,以確認是否符合規定的性能要求;

3)接口測試:測試所有外部接口,每一個外部輸入/輸出接口應進行正常和異常情況測試。

確定測試類型后,可制定測試策略,包括白盒和黑盒測試,并對具有特殊要求的被測項進行具體描述。同時,確定測試充分性和終止要求,避免項目無法結束。

測試需求分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依據軟件設計文檔,確定測試的顯性需求和隱形需求,并分解為測試項,為后續測試用例提供設計依據,本階段的輸出為《軟件測試需求規格說明》。

1.2 測試策劃

本階段在測試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完成如下工作:

1)確定測試技術,如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和猜錯法等;

2)明確定性評價準則,包括文檔、設計和實現等方面;

3)數據采集要求,主要指被測軟件、用例、缺陷和管理數據等;

4)制定軟件測試環境,包括軟/硬件環境,確保測試順利開展;

5)明確測試人員的角色與職責,合理分工,確保進度;

6)根據要求進行風險分析,如技術、人員和資源風險,并制定措施。

本階段的輸出為《軟件測試計劃》。

1.3 測試設計與實現

本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依據測試需求,設計測試用例,單元、部件測試采用“先功能后邏輯”的測試策略,即先滿足基于功能的測試(功能測試覆蓋100%),再滿足基于邏輯的測試(語句、分支、調用覆蓋率100%),配置項、系統測試采用基于功能的測試策略,測試用例主要包括名稱、標識、初始化、前提和約束、輸入、預期輸出、通過準則、追蹤關系、終止條件、用例類型和設計人員等信息,本階段的輸出為《軟件測試說明》。

1.4 測試執行

本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實際測試環境下執行測試用例,記錄測試結果,將期望結果與實測結果進行比對,如不一致,則進行深入分析,確認為軟件缺陷,則填寫軟件問題報告單,本階段的輸出為《軟件測試記錄》和《軟件問題報告單》。

1.5 測試總結

本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依據測試結果,統計與分析測試數據,包括用例執行率、用例通過率、代碼缺陷率、功能覆蓋率等指標,進而對被測軟件產品做出客觀、公正、獨立的評價,為改進軟件產品質量提供支撐,本階段的輸出為《軟件測試報告》。

2 模型應用

被測軟件為某型嵌入式軟件,要求完成軟件測試,出具測試報告。

2.1 測試需求分析

根據測試要求,定義被測項目的范圍、目標、約束及要求。

范圍:單元、部件和配置項測試。

目標:單元測試完成語句、分支100%覆蓋,部件測試完成調用100%覆蓋,配置測試完成需求100%覆蓋。

策略:單元、部件測試采用白盒測試,配置項測試采用黑盒測試。

測試需求:經分析,單元測試共有272個測試需求,部件測試共有36個測試需求,配置項測試共有16個測試需求,27個測試項。

2.2 測試策劃

軟件測試主要采用等價類劃分法和邊界值分析法進行測試。

2.3 測試設計與實現

依據軟件設計文件設計測試用例,單元測試共設計1869個測試用例,部件測試共設計266個測試用例,配置項測試共設計168個測試用例。

2.4 測試執行

經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確認,共計發現56個軟件問題,提交設計進行優化改進。

2.5 測試總結

測試結果總結如表4所示。

測試用例均能100%覆蓋測試需求,配置項測試的用例執行率為95%,其原因是有些硬件環境不能滿足測試要求,如破壞性測試,單元和配置項測試的用例通過率均不到100%,說明這兩種測試是發現軟件缺陷的重要手段,通過對56個問題的歸零處理,軟件問題得到解決,提高了軟件產品的質量。

3 總結

采用流程驅動式的嵌入式軟件測試過程模型能夠很好的解決測試工程化問題,通過實際運用,提高了測試管控能力,確保了測試充分性,發現了軟件問題,提高了軟件的質量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閆宇華,李誼,黃寧等.GJB 2725A-2001,測試實驗室和校準實驗室通用要求[S].北京:中國人民總裝備部,2001.

[2] 金先仲,任宏光,李建軍等.空空導彈研制系統工程管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第6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1.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佛山供電局,廣東 佛山 528000;2.廣東昂立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00)

摘要:基于長期繼電保護工作實踐,創新提出了一種繼保定檢標準化作業新方法。設計了新的保護定檢測試思路和流程,同時基于昂立繼電保護測試儀二次開發了線路保護、主變保護智能化試驗模板,將《繼電保護作業指導書》標準內容應用于該試驗軟件模板,作業指導書的全部流程在該試驗軟件模塊中順序貫穿,使作業指導書的流程變得可視化和標準化。根據定檢所需的標準化步驟,系統能自動提示需要輸入的定檢數據,自動執行相應測試模塊、自動記錄結果、自動生成測試報告,為實現繼電保護定檢規范化、標準化及流程化提供了較完善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繼電保護;定檢;標準化;作業指導書;模板

0引言根據《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檢驗條例》的要求,目前,我國繼電保護裝置的校驗主要分為三類:新安裝裝置的驗收檢修、運行中裝置的定期檢驗、運行中裝置的補充檢驗。繼電保護裝置在設備投產后一年進行一次全面校驗,以后每六年進行一次全面校驗,每一至兩年進行一次部分檢驗。繼電保護裝置定檢已經成為運行管理單位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

目前,常規的電磁型保護裝置已全面被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取代,微機保護的軟件編程可標準化、模塊化,靈敏性高,互換性好;具有可靠的通信接口,接入廠站的微機可使信息分析處理后集中顯示和打印。

常規定檢方法中每套保護各種試驗數值、標準量等參數需要根據操作界面重復性輸入;各保護模擬量采樣檢查需要逐步逐項進行,而且頻繁更換試驗接線;常規手動測試易產生人為測量誤差的缺陷,容易出現人為試驗漏項、誤判情況,與標準化作業存在差距。此外常規定檢完成后需要手動記錄定檢測試結果和相關參數,手動添加到作業表單文檔形成試驗報告,費時費力,占用繼保工作者大量時間和精力。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昂立繼電保護測試儀二次開發的保護定檢新方法。

1新方法

本文克服了常規繼電保護測試儀在定檢過程需要大量手動輸入各種參數的不足,創新提出了一種基于昂立試驗儀的繼保定檢標準化作業新方法。本文依托昂立繼保測試儀的聯機調試接口,二次開發了一套適用于作業表單本地化應用的定檢測試軟件。該軟件包括了測試模板的編輯平臺和測試平臺。用戶在編輯平臺可以事先依據作業表單或者作業指導書編輯標準作業流程,定檢過程中在測試平臺根據定制好的標準流程按照步驟執行檢驗步驟,同時通過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提示(如接線提示、告警提示等),幫助繼保工作者方便地完成定檢任務。借助昂立測試儀對繼電保護相關測試功能和測試儀控制接口的標準化處理,通過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定檢測試軟件,繼電保護裝置及測試儀之間可以實現相關電氣量邏輯的全自動測試;通過Word接口調用和標簽技術,能自動生成標準格式的試驗報告。

通過筆記本電腦控制昂立測試儀進行邏輯試驗的全自動測試,將定檢過程中需要手動輸入的定值和參數時間關口前移,將作業表單中的危險點提醒和注意事項固化到作業流程,定檢完成自動生成試驗報告。本文成果能應用于多個電壓等級的主變、線路繼電保護裝置定檢,可大大縮短保護定檢時間,節約綜合停電時間,減少主網非正常運行方式的失電風險。

2主要功能

2.1自動測試功能

本文基于昂立繼電保護測試儀平臺二次開發設計了一套適用于各個電壓等級的保護的標準化定檢軟件。標準化定檢軟件根據《繼保定檢作業表單》所列各種電氣量邏輯測試分別制作了子模塊,各子模塊可以方便地排列組合,構成特定設備定檢所需的全部邏輯。定檢測試子模塊編輯完成后,點擊軟件的測試按鈕,系統將自動激活相應測試模塊,避免了測試項目的遺漏,整個過程可自由搭配項目并自動執行。

通過測試模板編輯平臺能將作業表單的工作內容轉換成為順序排列的測試項目(包括測試儀裝置控制參數描述,保護信息采集裝置的控制命令描述,對動作信息進行處理的腳本代碼等),再通過測試模板運行平臺解析運行,從而實現自動定檢的目的。

測試模板的核心內容是與作業表單對應的測試項目,因而測試模板開發平臺的主要功能都圍繞測試項目的編輯而設計。測試模板中所有的測試項目包括:通用項目如分組、提示信息、安全措施、統計本文等;電氣量項目如保護的邏輯測試項目,該類項目的主要特征是控制測試儀輸出測試量給被測保護,并通過與被測保護的通訊獲取保護的相關動作事件;測試儀控制項目,該類項目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和測試儀通訊,下達相關配置信息;保護裝置控制——保護裝置的相關通訊命令項目,該類項目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和保護通訊,如讀寫定值、投切壓板。

2.2自動生成試驗報告功能

通過程序設定Word文檔加載界面,用于用戶建立“報告數據映射”,即確定測試模板中定義的數據與報告文件中填入位置的對應關系。測試模板的項目編輯完成后將生成一個與測試模板項目同名的報告模板項目。該項目可以下次打開直接使用,也可以導入后編輯修改。

3測試系統設計

3.1系統設計

本文通過對繼電保護測試功能和測試儀控制接口的標準化處理,形成相關的標準功能數據和控制接口技術;通過保護通訊模塊,繼電保護裝置及測試儀之間可以形成真正的閉環,實現相關電氣量項目的全自動測試。

整個保護定檢測試系統分為三層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1) 測試平臺層:提供測試模板的開發平臺和自動測試運行平臺(主控中心),用于測試模板的開發,控制整個智能閉環校驗的執行過程。

(2) 設備控制層:外圍設備控制模塊,包括測試儀控制模塊和保護通訊模塊等。測試儀控制模塊為真實的繼電保護測試儀裝置的驅動程序,用于接收試驗數據,并根據試驗要求驅動測試儀輸出對應的模擬量,完成真正的測試。保護通訊模塊為可選,如果閉環測試,則通過該模塊與被測保護裝置執行數據交互,獲取定值和動作事件信息等;對于開環測試,則測試儀通過保護的相關出口接點獲取動作結果,此時不需要保護通訊模塊也可以實現保護的自動測試。

(3) 硬件過程層:包括各種智能化的外圍硬件設備,如測試儀、被測設備。

3.2測試模板

用于根據作業表單或作業指導書編制對應的測試模板(圖2)。通過測試模板編輯平臺將作業指導書的檢測內容轉換成為一系列的測試項目(包括測試儀裝置控制參數描述、保護信息采集裝置的控制命令描述、對動作信息進行處理的腳本代碼等),再通過測試模板運行平臺解析運行,從而實現自動執行檢測的目的。

測試模板的執行過程如下:

(1) 設備數據配置:測試模板的編寫通常不針對被測設備的具體型號,測試前,用戶必須首先根據具體的保護型號完成測試模板的實例化,即設備數據的設置(圖3)。

(2) 信息提示:測試過程中,可能會涉及保護壓板和控制字的投切控制,測試模板編輯時以提示信息的方式予以配置,測試執行過程中,程序將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執行相關操作。確認后,點擊“下一步”繼續。

(3) 邏輯測試:保護的邏輯測試項目為自動執行過程,測試系統自動驅動測試儀輸出,并從測試儀獲取保護的出口動作信息作為測試結果。

(4) 結果評估:當前測試項目執行完成,系統自動執行結果處理腳本,根據需要執行相關處理后給出測試的結果評估,如“合格”或“不合格”等。

(5) 報告填寫:測試項目的結果數據經過處理后,根據報告數據的書簽映射,自動填寫到測試報告,生成用戶指定格式的測試報告文件。

4應用前景

佛山地區若干變電站線路及主變保護定檢的實踐驗證了該標準化定檢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實踐表明,定檢時可以自動順序執行所有測試項目,也可以針對某個邏輯單獨調試,大大簡化了保護定檢的操作步驟,又兼顧了特殊項目調試的靈活性。

本文提出的基于昂立試驗儀的繼保定檢標準化新方法,為繼保定檢工作的標準化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法和現場試驗實施方案,實現了繼電保護定檢自動化、標準化和流程化,具有很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志民,秦立軍,劉世民,等.繼電保護測試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現代電力,2002,19(1).

[2]何智平,周玲,張方軍,等.國內市場微機型繼電保護測試儀的現狀和發展[J].繼電器,2005,33(8).

[3]閆曉麗,林韓.基于組件的繼電保護測試軟件研究[J].繼電器,2005,33(13).

[4]周煦光.繼電保護自動化測試軟件的開發與實現[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5] 楊瑞平,郭齊勝,趙宏緒,等.系統建模與仿真[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第7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低位熱源 、地源熱泵 、地埋管 、熱響應試驗

一、工程概況

煙臺榮昌制藥廠新廠區位于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工業園內,總規劃用地為27.75公頃(合416畝),分為二期完成,總建筑面積為2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由九個單體建筑組成,主要建設目的為醫藥產品生產、相關的技術研發、孵化和中試等,項目由榮昌制藥、榮昌生物和同濟大學三方合作完成。

該工程的規劃目標是以用地內的良好生態條件為基礎,通過整合周邊市政和自然風景資源,借助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扶植,圍繞園區建設任務中最核心的功能,將企業建設成低碳生產、綠色辦公、示范帶動的高科技制藥企業。

二、空調冷、熱負荷的確定

九個建筑單體空調負荷由設計院提供(詳見下附表一),若將所有單體空調負荷疊加則設計空調總冷負荷為8988kW,空調總熱負荷為6103kW,考慮到每個建筑物功能的不同,使用的時間也不一樣, 對不同的建筑按不同的使用系數計入到總負荷中,如下表中的使用系數取值從100%-0%,計算的空調總冷負荷為7423kW,總熱負荷為5191kW。 一期工程共設置一個空調機房,由機房分三路進出水分別供二個車間及生活區(辦公樓、餐廳、招待所、職工宿舍),二個車間為分別為單獨回路,生活區為單獨回路,為了便于管理及核算運行費用,每個回路單獨設一套計量裝置。

二、初投資費用、運行費用及對環境景程的分析對比:

為了選擇最適合本項目的冷、熱源系統,以下對地源熱泵系統(方案一)與城市熱網+冷水機組系統(方案二)這兩種方案主要從經濟性、節能性以及環境影響方面對比分析。

1、兩方案的初投資費用分析:

1.1:地源熱泵系統初投資費用: 地源熱泵系統(不含室內末端系統)總投資費用為1830萬元,其中主機340萬元,機房內附屬設備及安裝費用、室外管網安裝費用320萬元,室外埋管費用1170萬元。

1.2:城市熱網加冷水機組系統的初投資費用:煙臺市城市熱網的收費標準為120元/平方米,7.8萬平方米的建筑總投資費用為936萬元;冷水系統中主機的的初投資費用為270萬元(主機低于地源熱泵主機),機房內附屬設備及安裝費用、室外管網安裝費用330萬元(較地源熱泵系統增加冷卻水系統的費用),總投資費用為1556萬元。

2、兩方案的運行費用分析

空調系統運行費用:根據美國ARI標準和中國行業標準JB/T4329-97,平均滿負荷率一般為60%。

運行費用=裝機容量×平均滿負荷率×運行天數×每天運行時間×電價

2.1:地源熱泵系統運行費用:

夏季運行費用:(305+45+45)×4×0.6×100×16×0.75=113.76萬元。

冬季運行費用:=(382+45+45)×3×0.6×135×16×0.75=137.62萬元。

冬、夏兩季運行總費用為251.39萬元,折合為32.23元/平方米。

2.2:城市熱網加冷水機組系統的運行費用:

冬季運行費用分析:煙臺市城市熱網收費標準為26元/O計算,冬季運行費用為202.80萬元。

夏季運行費用分析:相同的空調冷負荷,由于冷水機組的冷凝溫度高于地埋管系統的冷凝溫度,其耗功高約20%,水泵的功率相同,冷水機組系統的運行費用為(305×1.2+45+45)×4×0.6×100×16×0.75=131.33萬元。

冬、夏兩季運行總費用為334.13萬元,折合為42.84元/平方米。

備注:運行費用的計算條件如下:

①夏季空調運行100天,冬季空調運行135天;

②按空調每天平均運行16小時計算;

③平均滿負荷率一般為60%;

④電價按0.75元/度,空調總面積7.8萬平方米;

⑤冬季開3臺機組供暖. 夏季開4臺機組制冷。

3、兩方案對比分析結果如下:將兩種方案的初投資費用、運行費用、環境影響分析對比如下 :

通過對兩種方案的初投資費用、運行費用及環境影響的分析比較得出,方案一雖然初投資費用比方案二高274萬元,但每年可節約運行82.74萬元,靜態投資回收年限僅為3.31年,且每年可節約標煤45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45噸/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6噸/年。

三、空調熱源的配置方案

1、冷、熱源的配置方案

根據設計的冷、熱負荷,設計選用四臺LSBLGR-2280MD 型滿液式半封閉螺桿地源熱泵機組為整個廠區實現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其中一臺LSBLGR-2280MD機組使用冷卻塔散熱。地源熱泵機組在夏季冷水進出水溫度12℃/7℃,冷卻水(地埋管循環水)進出水溫度25℃/30℃,冬季空調熱水進出水溫度40℃/45℃,冷水(地埋管循環水)進出水溫度6℃/3℃的標準工況條件下,其性能參數如下:

由以上參數可知,夏季四臺機組總的制冷量為7027KW,冬季三臺地源熱泵機組總的制熱量為5073KW (另外一臺機組可以做為備用機組), 完全可以滿足設計要求。

2、機組的運行方案:本方案空調機組選擇了四臺雙壓縮機頭地溫中央空調機組,每臺壓縮機都可以互為備用,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建筑物的實際負荷更好的調節機組的使用率,進行不同檔位的加載,從而降低運行費用;并且每個壓縮機頭都可單獨運行,能夠相互作為備用,對系統的安全起到保護作用。

夏季機組處于制冷狀態,其中三臺機組向土壤釋放熱量,一臺機組向大氣釋放熱量,為室內末端提供空調冷水,滿足空調供冷要求。

冬季四臺機組互為備用,最大負荷時開三臺機組 ,為室內末端提供空調熱水,滿足空調供暖要求。

3、機房主要設備總配電負荷及機房面積

本方案機房機房內所選設備的最大用電負荷按夏季四臺機組全開,約1606KW(包含主機、循環水泵,不含備用泵),配電功率不小于1800kW ,電源采用380V,50HZ三相四線制.

設計機房占地總面積:12 m×26m=312平米 。

五、地源換熱器計算:

該工程在方案實施前已經對擬打孔部位進行了勘探,根據勘探單位提供的《地質勘探及巖土熱響應試驗測試報告》,該工程共鉆鑿換熱試驗孔4個,分布在打孔區域的四個不同位置,每孔的深度為102-105米,以1#為例,地質層標高由上及下分別為粘土層-7.0米(厚7米),砂層-8.5米(厚1.5米),強風化砂巖-17.0(厚8.5米),青白色巖石屬石灰巖-90(厚73米),灰紅色巖石屬石灰巖-105(15米)。

測試報告顯示:當地土壤平均溫度為14.9℃,4個測試孔的土壤綜合導熱系數分別為2.882W/(m.K),3.224/(m.K),2.953W/(m.K),3.295W/(m.K),在設計工況下夏季的換熱量如下表:

以上數據是根據在測試條件的特定工況下計算出的參考值,期換熱量是在單孔不受周邊孔群影響情況下的計算值,該項目本身打孔區域比較集中,且孔數較多,系統正常運行時單孔換熱量受周圍其它孔群影響較大,保守取值按70W/m。

綜合土壤熱物性報告,設計地源換熱器采用垂直埋管形式,井中敷設兩路(雙U型)管徑為φ32的PE管道,井深120米(受打孔位置的限制),井間距為4.5*4.5米。冬季工況每口井的換熱量為4.5×1.2=5.4kW,夏季工況每口井的換熱量為 7×1.2=8.4kW 。

夏季空調制冷需要打孔數N=1792×3(1+1/5.88)/8.4=748

冬季空調制熱需要打孔數N=5191(1-1/4.42)/5.4=744口

本方案按冬季數量增加8%,即按800口井考慮,夏季多余的熱量由冷卻塔釋放 。

六、結論

地源熱泵系統是隨著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出現而逐漸興起的一門熱泵技術, 雖然與對比方案相比,投資費用高15%,但每年可節約運行費用25%(靜態回收期僅為3.31年),且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及排放量,是理想的環保、節能空調系統。

參考文獻:

【1】GB 50366-2006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第8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計算機專業英語是一門交叉的學科,把英語這一工具運用到計算機專業這一領域,解決計算機的問題。目前多數高校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僅停留在課文閱讀與翻譯層次,對口語表達、文獻撰寫等能力普遍缺乏培養。根據課程的教學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張新紅等人提出的虛擬情景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和提高,為每個授課環節模擬一個實際工作環境,結合軟件工程的一般過程,提出一種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可行解決方案。

關鍵詞:

計算機專業英語;虛擬情境;語言應用能力;口語表達;軟件工程

1概述

軟件開發人員為跟上軟件開發技術的發展節奏,需要閱讀大量英語文獻和代碼;軟件外包服務企業,要求軟件工程師能夠用專業英語書寫諸如需求分析報告、設計說明書、測試報告等各類軟件項目中常見的文檔。外企的要求則更高,如索尼、微軟等公司要求招聘的員工能夠用英語進行技術交流討論。國內各高校雖普遍開設了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卻普遍停留在課文閱讀與翻譯層次。這就迫切需要一種兼顧文獻閱讀、文獻撰寫、口語交流等各個不同應用領域的專業英語實踐教學模式。本文模擬計算機專業新人進入職場后的各個階段并參考軟件工程一般過程設置情境,每個情境自然地引入文獻閱讀、文獻撰寫和口語交流等實際任務,不同情境各有側重點,真正做到面向實際應用的綜合性的專業英語能力培養。

2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設計

教學內容包括情境介紹、交流環節、教材講授、新文獻閱讀環節。教學中的情境設計以一個大學生從剛應聘到外企工作到他成為獨當一面的開發人員的成長歷程為線索。情境介紹主要是營造一個學生容易融入的背景,讓他們明白學習的內容可以運用到工作中的什么地方。交流環節包括與同事、客戶的對話以及需求分析報告、設計說明書、測試報告等專業文檔的寫作;教材講授部分即教師根據所選的教材,摘取其中典型的內容進行簡略的講解,重點引入專業英語中使用的大量專業術語,并與其他領域的釋義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新文獻閱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與情境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最新專業文獻。各情境的劃分與主要內容見表1。

3情境教學的具體實施

3.1新人第一天情境介紹:剛剛進入公司,新人充滿了緊張與期待,與同事合作的第一步,讓他們了解自己。交流環節:學生自我介紹的重點是講解自己學習過的專業課程和專業知識,掌握的專業技能。涉及到大量的計算機專業術語。學生交流中肯定會存在很多問題,正好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教材講授環節帶著目的去學習,提升學習效果。教材講授:重點講解計算機專業學科分類和各學科的主要研究內容,把整本教材各個章節聯系到一起,也給學生一個計算機專業的總體印象。

3.2新人培訓情境介紹:軟件公司對于軟件應用有著比學校更高的要求和針對性,通常都會對新人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交流環節:學生扮演部門經理,簡略講解C++語言的相關知識點。這一過程綜合考驗了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計算機語言相關術語的掌握情況和英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教材講授:以C++語言為例,講解計算機語言的發展簡史和各主要知識點,以及編程的一些策略和原則。既是講授專業英語知識,也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擴展。

3.3項目需求分析情境介紹:軟件永遠都是要服務用戶的,因此弄清楚用戶的需求至關重要,這也是需求分析的目的。交流環節:學生分別扮演用戶與開發人員,用戶從自身使用的角度用非專業的語言描述自身的需求。開發人員在聽取用戶需求之后盡可能引導用戶把功能描述放入軟件工程的框架,將用戶的功能需求轉換成能指導軟件開發的專業需求。教材講授:講解軟件工程的第一階段需求分析,要求學生結合學過的專業知識來聽課,既學習了新的術語也鞏固了專業知識,達到雙贏的目標。

3.4軟件設計情境介紹:將用戶的需求細化之后會形成一個整體的大系統,但大系統不利于開發,需要經由軟件設計將大系統拆分成一個個小系統,明確每個小系統的功能,才能進行后續的開發過程。交流環節:學生扮演項目經理,將軟件項目的拆分情況、每個模塊的詳細功能和各開發小組的分工布置下去。這樣的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軟件工程方面的專業技能,對于英語口語表達也有較高的要求。學生總結自身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自然會要求自己在兩方面都有所提高。教材講授:講解軟件設計過程,也即是總體任務細化為每個模塊的過程。對于每個模塊自身的功能和輸入輸出如何用專業的語言去描述。

3.5數據庫設計情境介紹:任何大型軟件系統都離不開數據庫系統,用于存儲每天產生的大量數據,方便日常的快速檢索和使用。交流環節:學生扮演項目組中的數據庫設計人員,向組員們講解自己設計的數據庫,包括E-R模型、關系表、關系設計等等內容。將自身所熟悉的數據庫知識用英語表達出來,提升自身的專業英語能力。教材講授:講解數據庫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們學會用英語來表達熟悉的數據庫知識。

3.6網絡設計情境介紹:大型軟件為使用方便,通常都需要應用于網絡環境(互聯網或公司局域網),網絡方面的優化尤其是網絡安全策略更是重中之重。交流環節:學生扮演項目組中的網絡安全設計人員,向組員們講解自己的設計,采用了哪些可行的安全策略和加密手段來保證所有用戶都在權限范圍內操作系統,避免非法用戶進入系統。用英語進行網絡安全策略描述難度較大,事先可以召集負責的學生與教師一起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材講授:講解互聯網相關的網絡層次結構、協議、安全策略等知識。

3.7軟件測試情境介紹:軟件各模塊功能是否正常,軟件總體是否達到用戶的需求,如何改進,這些問題都需要軟件測試來回答。交流環節:此環節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學生扮演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向開發人員描述軟件存在的錯誤和問題,開發人員則基于描述詢問一些問題的細節;第二部分學生扮演開發人員和用戶,開發人員向用戶描述目前軟件的所有功能,用戶通過詢問了解軟件設計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教材講授:講解軟件的單元測試和整體測試等知識點,向學生們強調軟件測試的重要性。

3.8軟件維護情境介紹:軟件維護通常是軟件生命周期中時間最長、成本最高的一個階段,其中的關鍵則是開發人員與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環節:學生扮演用戶和開發人員,用戶提出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對軟件進一步的功能需求,開發人員則通過詢問進一步明確問題和需求,并整理成專業需求,用以指導后續工作。接下來可以讓雙方各自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需求,明確有哪些理解上的偏差。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用戶與開發人員的相互理解難在哪里,今后學習和工作中針對性的去解決。教材講授:講解軟件測試相關策略和技術。擴大學生的眼界和知識儲備。

4結論

本文從提高學生專業英語聽說讀寫全方面能力這一目標出發,通過設置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有參與感、有面向實際工作的感覺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此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們學習起來有樂趣,也能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過程也更有目的性。通過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們能學習到真正的專業英語知識,為將來的工作尤其是到外包企業和外企工作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張新紅,白艷玲,陳利國.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改革[J].電子商務,2013(10):91-92.

[2]劉藝,王春生.計算機英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金志權,張幸兒,張景祥.計算機專業英語教程[M].6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4]楊濤.對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時代.2015(1):62-63.

[5]劉洋.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分析[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5(7):170-170.

[6]易叢琴,周汝雁.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8):97-98.

[7]崔玉寶.談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學與教[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3,13(4):60-62.

第9篇:工業分析測試報告范文

[關鍵詞]軟件測試 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靜(1969- ),女,陜西興平人,河北北方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操作系統與軟件測試;趙志升(1965- ),女,河北張北人,河北北方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軟件工程、數據挖掘。(河北 張家口 075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2-0135-02

軟件測試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與軟件開發齊頭并進的專業技術。軟件測試工程師承擔產品功能、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全方位測試,保證產品質量,滿足用戶需求,保證企業信譽,是當前IT業界需求量驟升的熱門人才。目前我國軟件產業在產品功能和性能測試領域仍然存在著嚴重不足,軟件測試的廣度和深度已成為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問題。培養大量的具備專業素養和高層次技能的測試人才,更好地推進我國測試行業和測試技術的長足發展,是高等院校必須擔負的職責。

一、國內軟件測試專業教育現狀

自2000年軟件測試技術在我國興起至今十余年,軟件測試人才隨著軟件行業的迅猛發展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專業的軟件測試機構、測試網站及測試技術培訓機構等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已經逐步設有本科階段軟件測試方向的專業。2011年11月,由教育部主辦的“2011年高等學校軟件測試課程教學論壇”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對國內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及測試領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1.社會培訓模式與現狀。當前國內業界一些知名網站主要承擔起測試人才的培養職責,如51testing、達內科技、北大青鳥等,為測試行業輸送了大批動手能力較強的測試人才。針對性很強的短期教育模式是社會培訓的特色。培訓機構通常按照助理級、初級、中級和高級測試人員安排培訓內容。諸如北大青鳥等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引進歐美的混合教學模式,采用“理論知識+分模塊項目實踐+全真項目實訓+職業素質訓練”的模式,形成一個科學并且實用的培訓體系。培訓機構通常設立自己專用的教學平臺,通過網絡遠程授課與集中化分期分班授課方式,在半年到一年的較短時期,培訓出上崗快、操作熟練、針對性強的應用人才,而且很多學員直接通過測試工程師面試,并在后期工作中累積了較深厚的測試經驗,成為測試領域的支撐力量。培訓課程主要內容涵蓋操作系統管理、網絡應用與Web編程、數據庫管理等專業課程,實訓環節應用主流的測試工具,如Winrunner,Loadrunner,Rational Robot等。著重于實用性的項目實踐和開發是培訓機構與高校教育的最大區別。參加這些培訓班已成為目前大學生崗前培訓的主要途徑。

2.高校專業教育現狀。軟件測試技術要得到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不能僅依靠社會辦學,高校系統化的專業教學體系能夠為學生奠定一個更加扎實和科學的專業基礎,并對測試技術本身的學科化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來,軟件測試技術作為專業課程逐漸在多所高校開設。目前,多數高校將“軟件測試技術”作為一門獨立課程設置,交叉課程主要為“軟件工程”。當前一些高校開始申報軟件測試專業,但是軟件測試技術的學科化發展目前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是:(1)缺乏豐富的理論支撐。軟件測試目前仍是發展中的計算機技術,專業論著少,適合于高校的教學材料非常有限,并且普遍存在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不規范統一,論點少并缺乏依據,實驗指導教材匱乏等問題。另外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相輔是理論體系的必要部分,測試技術與計算機領域諸多技術關聯,相互結合教學是當前教改面臨的問題。(2)目前通用性測試平臺仍未完善發展與普及,在高校中缺乏結合教學實驗內容的通用的實踐平臺,實驗環境單薄。多數高校停留在泛泛講授幾個熱門的測試工具的階段,缺乏成熟、實用的測試環境來實踐完整的測試項目。(3)教學模式上存在嚴重缺陷,專業培養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規范性和隨意性。主要表現在:實踐課程比例小,測試項目實例缺乏;理論課程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理念和手段陳舊,脫離測試技術發展的實際與市場應用;不重視對學生從事軟件測試職業素養的培養。尖端技術的學科化發展是高等院校的職責,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專業教學體系是高等教育最為核心的問題。

3.當前推進測試技術應用的其他途徑。除了專業公司培訓和高校培養外,當前軟件測試行業的發展還依賴于多種良好途徑:校企合作、技術沙龍、測試專業微群、社會信息輻射等。新興技術發展需要社會傳播產生的廣泛影響力來推動。以MPD(亞太軟件研發團隊管理)峰會、51testing等領銜的線下技術沙龍活動和巡回演講,聚集了很多高端的測試人才,相互學習交流,積極推進軟件測試行業的發展。一些較有影響的網絡微群提供測試技術的交流和分享,如軟件測試、敏捷測試、落地微群等,大量的測試人員和測試工程師提供測試過程管理、測試工作總結等資料,有很強的借鑒性。

軟件測試行業的人才匱乏仍然是當今的重要問題。依照行業需求,軟件測試人員配備應是軟件開發人員的2倍,而目前我國軟測人員與開發人員比例卻僅在15至18之間。以高等院校專業教育為主,實現多種途徑的人才培養是當前軟件測試行業的當務之急。

二、高校軟件測試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需要設置好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關系,并合理安排與協調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建設科學完整的軟件測試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一個需要多方考證借鑒和不斷探索完善的工作。

1.課程設置。軟件測試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對專業素養要求很高。在測試模式、測試方法上與軟件開發的模式、開發平臺直接相關。學生必須對操作系統、軟件的邏輯結構以及物理存儲過程、操作實現方法達到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對于硬件的拓撲結構、物理結構要也需要盡可能多地熟知。在軟件測試行業,對優秀人才的要求是擁有高敏感能力、高發散能力、高分析能力,而這些都是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前提的。建設軟件測試專業課程體系,應契合技術發展、學科發展與從業需求。經過多方考證,下表所述課程囊括的專業知識對于高層次的自動化軟件測試技術的掌握必不可少。

由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關聯性很強,一些專業課程可以相互結合教學。比如語言類,Shell等可以結合到UNIX/Linux操作系統課程中,HTML/XML可結合到.NET以及網絡技術等課程中,PHP融入Web服務器配置等專業選修課程教學中等,避免專業內容交叉而造成的重復教學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軟件測試的思想廣泛地滲透到所有的專業課程中。如在各類程序設計語言基礎課程中引入單元測試的思想,在軟件工程課程中強調軟件測試的重要性,增強軟件質量管理意識。當前微軟、蘋果、惠普等軟件公司都推出完整的計算機應用與開發平臺,從硬件、操作系統、集成開發環境到用戶應用軟件,基本上提供一條龍服務。以微軟為首的測試框架開發也日趨成熟。高校需要從專業建設角度考慮,把握學科發展方向,汲取眾家之長,將尖端技術和主流應用平臺作為專業教學內容,在有限的學時之內統籌安排,讓學生形成一個專業學習的整體思想,做到知識累積層次清晰、得到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隨著測試技術的快速發展,課程設置需要不斷更新調整,既要考慮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又要考慮市場需求和研發需求。合理選擇、科學地納入新知識到專業課程中,是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革的無止境的工程。

2.教材選擇。教材選擇應當寬口徑,除了主要教材之外,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輔助教材和資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這方面要學習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分期、分階段大量閱讀與課程相關聯的專業資料,并匯總論點和典型實例展開討論,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邏輯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另外,教材選擇應把握專業技術的最新發展,與專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社會培訓資料等結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例如有經驗的測試工程師撰寫的技術開發、測試報告與測試總結等書籍資料,是完善和填充教材的重要知識源。

3.實驗教學規劃。(1)實驗教學內容,應包括兩部分:測試框架應用和測試項目實踐。前者是指基于實驗室配置的測試框架,選擇針對操作系統或者客戶端軟件、網站等的服務性能測試案例,編寫一些通用的測試腳本,在測試框架上實現完整的測試流程。后者是指選擇實際的軟件測試項目來組織實驗教學內容。在測試項目實踐中,需要提供給學生被測試的軟件系統代碼以及軟件開發綜述,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設計書、詳細設計書等文檔,便于學生真實地模擬實際工作中的測試流程。項目實踐中,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項目組,分別設置測試經理、測試負責人、測試人員等角色,依照測試用例設計、測試任務管理、測試計劃實施、測試過程監控、測試日志與測試報告管理環節,安排角色各司其職,協同完整測試項目,并對被測軟件系統做出質量評審,撰寫格式規范的質檢報告。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常用測試工具,如單元測試工具NUnit等應用,提升學生的項目管理經驗和軟件測試技能。(2)實驗教材選擇:實驗教材選擇應參考社會培訓機構的項目實訓資料,選擇基于主流測試平臺的項目實例教程,并結合測試技術的應用發展現狀和高校測試環境,廣泛篩選輔助資料,設置測試項目,豐富實驗教材的內容。(3)實驗環境配置:搭建面向高校教研的通用測試環境。當前各類測試平臺及測試工具不斷推出,種類繁多,但針對性較強,應用性能受到限制,缺乏可被廣泛普及的通用型測試平臺,導致測試過程缺乏通用性和穩定性、測試標準設定和測試價值評估無法明確等問題。建立一個通用測試環境對高校的實驗教學和專業研究十分必要。通用測試環境應囊括軟件測試管理平臺、回歸測試平臺和性能測試平臺功能。提供軟件的文檔審查、安裝測試、功能性測試、易用性測試等測試項目,并能提交形式內容規范的測試報告。通用測試環境搭建需要高校結合專業研究項目實施二次開發。

三、面向從業需求的教學改革

1.注重面向市場應用的課程體系改革。為了更好地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應以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為標準,不斷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知識+應用+研究”的混合型課程體系結構,為學生從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擔負起科技職能,并進一步從事測試技術開發與研究奠定基礎。軟件測試課程體系改革應基于不斷發展的測試技術以及社會測試崗位的能力需求,從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測試技能、項目分析能力、探索開發能力等全面素質的高度進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組,把學生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作為課程體系改革的依據,組建模塊化的課程結構。

2.注重面向從業需求的教學實踐改革。面向從業需求,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目前很多高校與自己的合作企業簽訂培訓合約,建立人才基地,共同開發軟件和培訓人才、交流人才,是教學結合實際應用的最佳模式。圍繞著以企業需求為目標進行實驗教學,使學生在真實的項目流程中對軟件測試的完整過程與實施細節、管理機制與管理措施進行全面的了解,提高測試能力和積累測試經驗,便于學生日后盡快適應實際工作,在專業技術崗位發揮人才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高等教育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術人才,不能忽視對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專業素養、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生實踐與實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相互協作能力,提高將來從事測試行業的職業素養。應結合社會對軟件工程師的崗位需求,設立面向畢業生的專項系列講座,為學生提供面試技巧培訓、競爭意識培訓、溝通與協作技巧培訓和就業指南等,是極具實效且必要的教育內容。依照國外標準,軟件測試工程師應與架構師處于同一等級。從事測試行業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綜合的個人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真正實現高端的自動化測試。

[參考文獻]

[1]朱少民.軟件測試方法和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錢麗.以就業為導向的軟件測試課程體系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1).

[3]頓煜卿.軟件測試教學過程中的思考和實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免费小视频 |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 久草在线青青草 | 久草欧美视频 | 天天碰夜夜操 | 日韩a毛片 | 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 91久久99久91天天拍拍 |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 | 99爱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9 | 黄色一级网址 | japonensis国产福利| 自拍小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 亚洲a人|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9 | 一本三道a无线码一区v小说 |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手机看福利片 | 宅女福利视频在线看免费网站 | 中国一级做a爱片免费 | 欧美在线高清视频 |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爱视频 | 久久夜色邦福利网 | 三级全黄的视频 | 中文字幕123区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 | 毛片特黄 |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韩国主播19福利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看成年女人免费午夜视频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