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二歷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一方面,由于我校地處邊疆貧困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同學們還不能適應。
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絲綢之路》 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絲綢之路”,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
當講完課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了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關鍵詞:物理;問題;分析;策略
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很多學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經過教學思索,我認為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初中生物理學習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初二年學生學情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初二學生心理和生理上表現出: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響、情緒情感偏激等特點。
(2)初二是學生成長發展的轉折點,也是教育關鍵期。與初一的知識內容相比,初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學生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
2.上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不能和老師上課同步,思想開小差;逆反心理最強。
3.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審題不認真;公式理解不透;運算能力差;解題格式不規范。
二、采取的措施與策略
1.情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因素
在教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科情感呢?
(1)熱愛本職工作,提高自身修養
教師應敬業為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學工作中,不斷自我完善,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
(2)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教師要關心自己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因材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
2.充分發揮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調節作用
發揮小實驗在物理學科調節教學中的作用,符合調節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訓練為主線、調節為關鍵、能力為目標的原則,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學生在預習和自學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對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對某些物理規律將信將疑,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指導學生做個小實驗就是好辦法。例如,小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
3.習題課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基礎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要想上好習題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復習。其次,根據認識規律要讓學生能靈活應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踐問題,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一的要求,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
(2)了解和研究學生,從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選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理論聯系實際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例如,在講到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力的三要素有關時,可以從學生平時上體育課打排球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到力的作用效果是與力的三要素的關系。
三、重視差生轉化工作是學好物理知識的情感共振
在農村學校中,差生尤其是雙差生占很大的比例,因此轉差是我們很重要的教學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物理課。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取決于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教師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1、拋光法:對于表面平整、光潔的素面銀首傷,如無花手鐲和項圈等,采用這種方法較好。拋光時可用綢布或牙刷蘸少量牙膏在需要拋光的地方反復磨訊直至首飾面光潔如新為止,拋光后再用情水洗凈。但一般雕花或樓花銀首飾用這種方法效果不太好。
2、在銀首飾下邊放一些碎鋁片,然后放在蘇打溶液中一齊加熱,可除黑色。因為蘇打的堿性很強且又是在加熱的條件下,一般鑲嵌合珠寶的銀首飾不能采用這種方法。
3、用1%的熱肥宅溶液清洗后,再用硫代硫酸鈉溶液(即照相的定影液,也稱作海波)浸潤銀首飾,然后再用牙刷或纖維布擦試。
4、如果首飾上的黑色比較厚重,也可用濃鹽酸情洗,洗刷完后應立即用清水漂洗干凈,鑲有珍珠、孔雀石、緣松石等的首飾一定不能用鹽酸洗,否則珠寶首飾會被損壞。
(來源:文章屋網 )
八年級物理試題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10N/kg
ρ水=1.0×103kg/m3
ρ海水=1.02×103kg/m3
第I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每小題3分,共45分)
1.某校開展了迎軍運趣味運動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迎面接力時跑過終點還要向前沖一段距離是因為人有慣性
B.投實心球時涂抹防滑粉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C.拔河時人對繩的拉力和繩對人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運籃球時,籃球對地的彈力小于地面對籃球的彈力
2.下圖中的實驗或應用,利用了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的是
①紙片將試管中的水托住;②盆景中的水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③對B管吹氣,A管中水上升;④對漏斗口吹氣,乒乓球不掉下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為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每次實驗必須水平勻速直線拉動木塊
B.由甲、乙實驗可知: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C.取下甲圖中的砝碼進行實驗,并與乙圖實驗比較,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D.正確進行甲、乙兩次實驗時,木塊上的砝碼都只受到一對平衡力
4.下列物體,保持平衡狀態時,主要不是依靠浮力的是
5.重為1N的水,能產生的最大浮力是
A.等于1N
B.小于1N
C.一定是0.5N
D.可以大于1N
6.如圖甲、乙是同一潛水艇在海面下懸浮和上浮的情景,若甲、乙兩圖中潛水艇水艙中的水量不再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圖是潛水艇懸浮時的情景,乙圖是潛水艇上浮的情景
B.甲、乙兩圖中潛水艇受到的浮力相等
C.甲、乙兩圖中的潛水艇最終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相等
D.潛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小于潛水艇的凈重
第6題圖
甲
乙
7.用一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圓柱體的底面剛好與水面接觸(未浸入水)如圖甲,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圖乙是彈簧測力計示數隨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的深度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圓柱體的質量為0.2kg
B.圓柱體浸沒時,所受浮力為1.5N
C.圓柱體的密度為ρ=4×103kg/m3
D.圓柱體剛浸沒時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強為1200Pa
8.如圖所示實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一組是
A.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
9.如圖所示,老人和小孩一起爬相同的樓梯到相同的高度,如果兩人在爬樓過程中的功率相等,老人的質量較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人用時相等
B.老人用時較短
C.老人做功較快
D.老人做功較多
第9題圖
第10題圖
10.智慧農業普惠于民。如圖所示是無人機在同一高度勻速飛行噴灑農藥的過程,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無人機重力勢能不變
B.無人機動能減小
C.無人機重力勢能增大
D.無人機機械能不變
11.如圖所示,先用繩子把一個鐵鎖懸掛起來,然后把鐵鎖靠近自己的鼻子,穩定后松手,頭不動,鐵鎖向前擺去又擺回,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鐵鎖擺回后一定不能碰到鼻子
B.鐵鎖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鐵鎖來回擺動直到最后停下,機械能先變小后不變
D.鐵鎖第一次擺動到最低點時,速度最大
第11題圖
12.下圖所示的四種簡單機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13.如圖所示,在杠桿上懸掛一個重物,在最右端施加一個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由水平位置A緩慢提到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
A.一直變小
B.始終不變
C.一直變大
D.先變小后變大
第13題圖
14.如圖是搬運工人用滑輪組將倉庫中的貨物沿水平軌道拉出的示意圖。已知貨物的質量為600kg,所受軌道的摩擦力為其重力的0.1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若人以0.6m/s的速度勻速前行,經100s將貨物拉出倉庫。人拉貨物的過程中,分析正確的是
A.貨物移動距離為20m
B.工人的拉力為400N
C.工人做的有用功為3.6×104J
D.工人拉力的功率為360W
第14題圖
15.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s—t圖象如圖,該路段汽車所受阻力與物重之比為1:5,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車牽引力的功率大于乙車牽引力的功率
B.若甲、乙兩車質量相同,則甲、乙兩車牽引力的功率之比為9:4
C.若甲、乙兩車牽引力做相同的功,則甲、乙兩車的牽引力之比為4:9
D.若甲、乙兩車牽引力的功率相同,則甲、乙兩車質量之比為5:1
第15題圖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共55分)
16.(3分)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制成簡易密度計,將其分別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兩個燒杯中,燒杯中液面相平,觀察到的現象如圖所示。若甲圖中液體的密度為ρ1,密度計所受浮力為F1,液體對燒杯底的壓強為P1;乙圖中液體的密度為ρ2,密度計所受浮力為F2,液體對燒杯底的壓強為P2。則ρ1________ρ2,F1________
F2,P1________P2。(三空均選填“>”、“=”或“<”)。
17.(3分)如圖,用叉車搬運貨物時,叉車先把1t的貨物用10s的時間勻速提升2m的高度,然后沿水平地面以1m/s的速度前進10m。勻速提升貨物的過程中,貨物的機械能__________(選填“增加”、“不變”或“減小”),叉車對貨物做功__________J。沿水平地面前進時,叉車對貨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W。
18.(5分)在斜面上將一個重4.5N的物體勻速拉到高處,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1.8N,斜面長1.2m、高0.3m。則物體上升0.2m高度的過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_________,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________N。若增大斜面的傾角,沿斜面勻速拉動同一物體時,所需的拉力__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斜面的機械效率____________(選填“變高”、“不變”或“變低”)。
第18題圖
19.(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重力有關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第19題圖
(1)如圖甲所示,用手把飲料罐按入水中,飲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會感到越吃力。這個事實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填序號)
(2)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用體積相同的A、B兩個圓柱體,測得重力分別為4
N、
4.5
N,進行如圖乙所示的實驗。
①分析實驗數據可知:B圓柱體的密度為
g/cm3,
濃鹽水的密度為
kg/m3。
②比較序號a、b、c三次實驗,可知猜想
正確。
(3)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分別捏成圓錐體和圓柱體進行如圖丙所示的實驗,小明得出的結論是: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同組小紅認為這一結論不可靠,原因是
。
第19題丙圖
20.(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第20題圖
(1)如圖所示的四個操作中,最合理的順序是____________。
(2)乙圖中,物體漂浮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小桶中水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__N。
(3)通過分析發現,所測浮力的大小跟所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不相等,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圖中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__________乙圖中溢水杯不再有水溢出時對水平桌面的壓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5分)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鋼球從高為h的斜面上滾下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s。下圖是三次實驗的情景,已知A、B、C鋼球的質量的關系是mA=mB<mC,圖中hA>hB=hC,SA=SC>SB。
第21題圖
(1)實驗中通過比較
來判斷物體動能的大小,所探究的物體動能是指__________(選填“鋼球”或“木塊”)的動能。
(2)比較甲、乙兩圖,質量相同的鋼球從斜面高處滾下,高度越高,木塊被撞得越遠,可得出結論:在物體質量相同時,__________越大,動能越大。
(3)由乙、丙兩圖,可以探究
的關系。該實驗的結論可解釋
。
①同樣路段,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②同一輛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要進行限制
③高空拋物危險
22.(8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第22題圖
(1)掛鉤碼前,杠桿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__________(選填“達到”或“沒有達到”)平衡狀態。為了方便測量__________,應將杠桿調至水平位置平衡。接下來應向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
(2)如圖乙所示,在杠桿A點掛上3個鉤碼,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圖中B點掛________個相同的鉤碼。
(3)多次改變并記錄鉤碼的位置和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通過對記錄的數據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為了驗證該結論不正確,可將圖中其中一處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來拉,實驗時改變拉力的__________,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較拉力的__________即可。
(4)將杠桿的支點移到如圖丙所示的位置,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在杠桿上畫出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
23.(7分)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鉤碼重/N
鉤碼上升的
高度/m
繩端的
拉力/N
繩端移動的
距離/m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根據表中數據在乙圖中畫出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線方式。
(2)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豎直向上__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
(3)第1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結果保留到1%),第4次實驗對應的實驗裝置是圖________(選填“甲”、“乙”或“丙”)。
(4)分析實驗數據發現,同一滑輪組提升鉤碼的重力變大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_(選填“變高”、“不變”或“變低”)。
(5)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有同學認為應靜止時讀數。這種想法不正確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到____________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
24.(5分)“開八方門,迎五洲客,武漢每天不一樣”。為成功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船集團再展大國制造風采。如圖為武船為暢游長江打造排水量為5100t
的郵輪下水試航。
(1)該郵輪滿載時,由河水駛向海水水域時,船身會
。
(2)郵輪滿載時所受海水的浮力是多少N?該郵輪滿載時,由河水駛向海水中郵輪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了多少m3?
第24題圖
25.(9分)目前武漢市擁有立體停車庫70多個,能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如圖甲是一種塔式立體停車庫,是目前空間利用率較高的機械式停車設備。其運行原理如圖乙所示,電動機通過鋼繩拉動提升裝置將車輛和載車板升降到指定層,然后用橫移裝置(圖中未畫出)將車輛和載車板送入或送出車位,從而達到立體存取車的目的。已知載車板的質量為100kg,電動機對鋼繩做功的功率是20kW,在某次停車時,提升裝置以1m/s的速度將質量為1.5t的車輛勻速升高10m,再由橫移裝置將車輛送入車位。則
第25題圖
(1)已知車輪與載車板的總接觸面積是750cm2,則車輛對載車板的壓強是多少?
(2)載車板對車輛做了多少功?
(江蘇省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學,226100)
《示兒》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作者陸游。教學這一首詩時,我依托詩中的意象及詩人的情感,悉心設計、巧妙構思,上出了亮點。
一、 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場,可將學生由非學習狀態轉入學習狀態。好的課堂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課堂的和結局。教學《示兒》一課時,我這樣導入:
PPT出示陸游飽經風霜形象的畫面:即將燃盡的蠟燭、破舊的病榻、枯瘦的雙手、期盼的眼神……一個彌留之際的老翁形象,展現在學生眼前,強烈的視覺沖擊吸引著學生的眼球。
幾經斟酌,我把這樣一幅看似靜止卻內涵豐富的畫面引入課堂,意在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是適切的,學生處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漸漸讀懂了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深深的牽掛和擔憂。可以說,一幅畫牽動了學生的心,使課堂瞬間穿越到了南宋的那個不眠之夜。
二、 教學構思
教學構思是教學活動的藍圖。精妙的教學構思,離不開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對學情的準確分析,對教學資源的恰當運用。《示兒》一課教學,正體現了這樣的教學構思。教學片段如下:
師此時此刻詩人懷著怎樣的情感寫下這首詩?請你從文中找出概括這種情感的一個字。
生悲。
師那么詩人為何而悲呢?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王朝。
(出示簡介當時社會現狀的文字、畫面。)
生詩人為大好河山不能收復而悲。
生詩人為南宋朝廷不思保國而愁。
生詩人為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悲。
生怪不得詩人曾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說:“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可以看出,詩人期待了一年又一年。
……
師(小結)陸游一直渴盼南宋軍隊能統一祖國,可這等、這盼,整整60年。如今,他已到了垂暮之年,北方依然不曾傳來好消息,他的心情是何等傷感,何等悲憤!
這一片段教學,體現了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的完美結合。古詩《示兒》的詩句淺顯易懂,所以,課堂上理解詩意的環節主要以檢查預習的方式完成,節約了時間。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于介紹詩人的生平和這首詩的時代背景,詳細的背景資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品讀背景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 教學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 精妙的教學語言,可啟發智慧、激感、引領課堂。《示兒》一課教學中可圈可點的教學語言如下:
導入語:(學生品悟陸游臨終遺囑畫面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畫面中這位700多年前的老人,走進他的絕筆詩。
過渡語:此時的他已達85歲高齡,即將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唯有一件事讓他死不瞑目、憂憤至極,這件事就是——
質疑語:就這樣,一位懷著滿腔愛國熱情的老人,帶著悲痛,帶著期待,永遠地離開了人世。我們不禁要問:他的遺愿后來實現了嗎?南宋收復北方失地,祖國統一了嗎?
……
無論是教師預設的語言,還是教學生成的語言,都以啟發思維、加深對文本理解感悟為目的,不拖沓、不冗長、不空泛,避免了學生的茫然與厭倦。
四、 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察。適切的預習作業,能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適切的課后作業,能檢測課堂教學的成果。
《示兒》一課的預習作業如下:
1.熟讀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詩意。
2.借助身邊的課外書查閱與古詩相關的資料,包括陸游的經歷及成就,還有詩歌創作背景。
這一預習作業的設置,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新課改理念,為課堂上的扎實學習提供了保證。
《示兒》一課的課后作業如下:
1.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讀背古詩,并能默寫,完成《補充習題》。
2.搜集陸游的其余愛國詩,形成組詩,小組合作讀背,再次了解陸游的愛國情操。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護理
影響人群的語言能力的唯一因素就是聽力障礙發生的時間,而不是聽力損害的程度。聽力障礙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出生缺陷,根據有關數據表明,正常新生兒雙側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為0.1%~0.3%,而早期的診斷能夠有效的對新生兒聽力障礙進行干預[1]。在《母嬰保健法》中,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主要的篩查項目之一。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的初篩手段是應用耳聲發射,而為了能夠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時間進行選擇,文章將選取本院在2012年3月~12月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娩出的活產的200例新生兒,并根據新生兒出生的時間,將其分為出生7d的A組與出生30d的B組。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2年3月~12月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娩出的活產的200例新生兒,并根據新生兒出生的時間,將其分為出生7d的A組與出生30d的B組。A組中男有71例,女有29例,胎齡在36~41w,平均胎齡為(38±2)w,出生體重為2.8kg~4.2kg,平均出生體重為(3.5±0.5)kg,自然娩出的新生兒有60例,剖宮產新生兒有40例;B組中男有65例,女有35例,胎齡在36~42w,平均胎齡為(38±2.2)w,出生體重為2.9kg~4.3kg,平均出生體重為(3.5±0.6)kg,自然娩出的新生兒有57例,剖宮產新生兒有43例。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兩組新生兒采用德國AUDX/580-AX2191型自動耳聲發射篩查儀對聽力進行篩查。
1.2.1儀器選擇 給予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的儀器選擇德國AUDX/580-AX2191型自動耳聲發射聽力篩篩查儀。
1.2.2檢測方法 ①為了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因此在對新生兒的聽力進行測試時,在測試不同新生兒,探頭的頭部需要用75%的酒精進行消毒擦拭;②在對嬰兒進行測試時,測試環境應當是新生兒處于安靜或是新生兒處于睡眠的狀態;③在測試前需要常規使用小棉簽對新生兒的耳道進行清潔;④根據新生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耳塞或是校驗儀器,并將新生兒采取仰臥狀態,將需要測試的耳朵朝上;⑤輕輕的將新生兒的耳垂往下拉,在不弄痛和影響新生兒的基礎上將耳道拉直;⑥選擇小號或是合適的耳塞將探頭放入新生兒的外耳道;⑦這時如篩查儀器自動顯示PASS則為通過,出現了REFER則為未通過,當出現了REFIT則顯示為出現了干擾情況,需要再次重復測試2~3次。在測試另外一只耳的聽力時,其檢測方法同上[2]。
1.2.3護理方法 ①在對嬰兒進行測試時,護理人員需要喂飽嬰兒,并更換好尿布,在安靜狀態下對嬰兒進行測試;②清理嬰兒耳道中的分泌物,并檢查嬰兒外耳道中是否通暢或有無病變;③護理人員的手必須是要干凈,在聽力測試前需要吸收,并使用一次性耳塞。
1.3觀察指標 兩組新生兒經過篩查后,其篩查結果通過的新生兒為陰性,未通過為陽性[3]。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n/%)進行表示,并采用t進行檢驗,當P
2結果
2.1兩組篩查結果對比 經過篩查與護理后,A組初篩通過率為70%,明顯低于B組的94%初篩通過率,兩組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統計學無意義,見表1。
2.2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兒聽力初篩 不同分娩方式對于新生兒廳里篩查的通過率并無顯著的影響,P>0.05,統計學無意義,見表2。
3結論
3.1測試時間的選擇與意義 通過表1可以了解到,A組新生兒在初篩時出現假陽性率的幾率明顯大于B組,這就表示了,新生兒日齡的增加,聽力初篩的通過率也會逐漸的增加。30d的通過率為94%,明顯高于7d的70%,這就表明了30d是新生兒聽力初篩的合適測試時間。這主要是因為在新生兒出生7d內,外耳道和中耳腔中還是存在一些羊水、胎脂或是分泌物,這就會導致傳入刺激聲與反映信號衰減或是消失,從而導致假陽性結果[4]。
通過選擇合適的時間對新生兒進行聽力初篩,有以下幾項意義:①能夠有效的減少反復測試給醫護人員帶來的不必要的工作量;②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產婦由于新生兒不通過聽力檢測所帶來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5]。
3.2造成聽力初篩假陽性的原因 ①由于新生兒胎脂、羊水等滯留在外耳道中,影響刺激聲的反映信號;②新生兒躁動、鼻塞、流涕等原因引起假陽性[6]。
綜上所述,選擇合適的時間對新生兒進行聽力初篩,能夠有效的提高初篩的準確率,降低初篩的假陽性率,從而準確的對有聽力障礙的患兒進行診斷與治療。
參考文獻:
[1]鄒義蓉.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時間與篩查效率關系研究[J].吉林醫學,2011,32(31):6575-6576.
[2]崔欣華,盛紅,劉恒,等.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時間探討[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6):38-39.
[3]張建平.新生兒聽力篩查假陽性分析與干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9):2686-2687.
[4]何毅.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時間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1,(1):79.
關鍵詞:二里頭;玉禮器;紋飾特征
一、二里頭文化玉器的研究概況
二里頭文化,特別是二里頭遺址自發現和發掘以來,即不斷有玉器出土,而對它們的研究,也是隨著資料的逐漸豐富和史前及商周玉器研究的興起而不斷深入的。這些研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形制(器型分類)、具體器類(以玉璋的研究論文最多)、原材料、技術工藝、文化交流、玉器與社會性質及政治經濟的關系等。目前關于二里頭文化玉器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器物的分類、具體器類的名稱和功能考證以及與其他文化的關系等方面,而對二里頭文化玉器的材質及來源、琢玉工藝、微痕分析等研究不多,尤其對玉器的紋飾特征及演變鮮有涉及。
二、二里頭遺址玉器的分類
現在的玉器分類多是根據推測的器物功能來確定的。本文參考了郝炎峰和陳香雪在其文中的分類,將二里頭文化玉器分為禮器、工具和武器、裝飾品三大類,其中禮器類玉器主要包括璧戚、圭、璋、戈、鉞、刀、柄形器和鑲嵌綠松石銅牌飾等,工具和武器類主要包括鏟、鑿、鏃、紡輪等,裝飾品類主要包括圓箍形飾、環、鳥首玉飾、墜飾、尖狀飾、管等。本文的重點在于第一類玉器。
三、二里頭遺址發現的玉器
從歷年的考古發掘成果可以看出,二里頭遺址發現的玉器占了迄今發現的二里頭文化玉器的絕大多數。二里頭遺址至2005年出土的禮器、工具和武器、裝飾品三大類玉器主要有璧戚、圭、璋、戈、鉞、刀、柄形器、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鏟、鑿、鏃、紡輪、圓箍形飾、環、鳥首玉飾、墜飾、尖狀飾、管等。
四、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禮器紋飾使用情況
通過對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禮器的觀察與整理,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玉禮器所使用的紋飾中最為常見的為齒狀飾和刻紋,少數器物表面裝飾獸面紋和花瓣紋,多數器物無紋飾。
齒狀飾出現在五種器類共計十四件器物上,其中以玉璧戚、玉璋和玉鉞上裝飾的齒狀飾最具代表性。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禮器中有五種器類共計十三件器物裝飾了線刻紋,其中以玉圭、玉戈和玉刀上裝飾的線刻紋最具代表性。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禮器中裝飾獸面紋的器物并不多,僅有兩種器形計四件。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屬于三期的玉柄形器標本75YLVKM4:1,外形似四棱鞭,柄部亦有亞腰形凹進,最窄處位于中部靠下,每面中部刻有兩道縱刻線,組成八個長方形花瓣,下端有一周凸弦紋;器身共分五節,每節飾有相同的獸面紋和花瓣紋,組配勻稱,第一節每面有半個單線和雙線雕刻的獸面紋,刻線相連,組成兩個完整的獸面紋,下面各有一周細凸弦紋;第二節每面中部刻成兩個花瓣紋,上下各有一周細凸弦紋;第三節紋飾與第一節相同,唯獸面紋的方向相反;第四節紋飾與第二節同;第五節每面用淺刻和浮雕方法雕刻成一個完整的獸頭,兩面的獸頭形象生動,兩側的為變形獸頭形。每節中間束腰,中間有一周細凸弦紋,頂端及正背兩側各有一孔,三孔相通,末端側面有一對穿孔,技術精湛,制作相當精細。
五、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禮器的整體特征
二里頭文化玉器明顯具有多元的文化因素,它在吸收史前玉器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文化特色。二里頭文化時期由于禮制國家逐步健全,現實生活中器具種類逐漸增多,功能需求也逐漸明確,祭祀和戰爭發展為最為重要的國事。因此,與史前龍山文化的玉器相比,二里頭文化的璧已經明顯衰微,而戈則是二里頭文化新出現的器形,并且它們可能已經在二里頭文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里頭文化以儀仗、裝飾用玉為主,而其中的牙璋、鉞、多孔刀、柄形器及綠松石飾等尤其突出,這些器物多用于祭祀活動,而且在器型上多數又對應現實生活中的武器。與史前的良渚文化相比,二里頭文化玉器更側重于莊重和嚴肅的場合用來做祭祀和舉行儀式。具體到器物的特點,大概可以從
下列幾個方面來概括:
一是流行在器物上裝飾齒扉和刻紋。二里頭遺址的璧戚、牙璋、鉞、刀甚至戈上都有齒狀飾,而且一般越晚齒狀飾越大越繁復,每件器物上裝飾的齒狀飾的數量都是偶數。這幾種器物當中,齒狀飾最為矚目的當屬牙璋,齒狀飾給人以威嚴、莊重的感覺,直觀地反映出了夏王朝禮祀活動莊重、嚴肅的氣氛,同時也反映出夏王朝對禮祀活動的重視。二里頭文化的玉器表面光素的居多,少數器物如刀、戈、牙璋、柄形器等飾有直線刻紋和淺浮雕獸面紋等。
二是注重對稱。對稱當源自于人類樸素的審美觀念以及實用方面的考慮,作為這種觀念的表征,對稱在中外很多史前遺址和遺物中均得到了體現。而二里頭遺址許多玉器上也嚴格遵循了這個風格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璧戚、鉞、牙璋、刀和戈上的齒扉裝飾不僅上下對稱,而且左右也保持了對稱;三件保存完好的璧戚中間存在一條實際上的中軸線,七孔玉刀上的穿孔間距不等,但以中間一孔為中軸左右也基本絲毫不差。
三是同類器物所使用的紋飾具有很強的一致性。例如玉璧戚均有兩組齒扉,每組三個第三和第四個鋸齒飾間距較其他鋸齒間距小,且凹槽較深,其他間距基本等距且凹槽較淺,而且齒扉的規格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又如這種一致性反映出了這些玉禮器在施紋上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制度的,這也同時體現出了禮祀活動具有很強的制度要求,體現出了禮祀活動的莊嚴。
首先,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主力軍。我園“80后”青年教師有21位,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在幼兒園,青年教師是充滿朝氣活力的群體,他們思想新穎、敢于創新,遇到問題會采用創新方式處理,也承擔重要的教育教學任務,是教師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要發展,青年教師就要成為中流砥柱。
其次,青年教師處理問題存在缺陷。他們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業務能力較弱,但是單位都要求青年教師迅速勝任教師角色,處理問題的能力要趨向成熟。
最后,問題的處理關系到幼兒的成長。教師對問題的處理方式,無論是言還是行,都將對幼兒的心理和今后的成長有重要影響。
二、教育過程中幼兒青年教師問題處理方式的優勢
1.性格優勢。賞識是點心燈,寬容是架心橋。青年對工作充滿熱情,工作效率高,處理問題更加樂觀。在問題處理中,會以包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奇思妙想,消除他們對犯錯的恐懼心理。青年教師沒有職業倦怠感,可以增強對幼兒的親和力,使幼兒很快喜歡自己,接受自己。
2.思維優勢。青年教師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勤于實踐,勇于創新,將豐富的新知識、新思維帶入學校,采取創新的問題處理方式,并快速對癥下藥,避免思維定勢、問題固化。青年教師如此的教育教學狀態,能給幼兒的教育活動帶去“活”的源頭。
三、青年教師處理問題方式的缺陷
1.青年教師處理問題容易不冷靜。青年教師面對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容易情緒化,表現為沖動,這樣往往導致事態擴大,問題小而化大,有時會導致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常常表現為急躁冒進、急功近利,面對重重問題,難以保持冷靜態度,顯現出一種無所適從的焦慮心態。
案例描述:杭杭非常好動,一上床就動個不停,一會兒鉆到被子里,一會兒抓抓衣服,老師一注意到他,他就轉個方向繼續玩,每天中午都很晚入睡,有時玩得起勁,一個中午都不睡覺。
案例分析:杭杭入睡困難主要由好動引起的,他屬于活躍型幼兒,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家長反映,他在家也是如此。要讓他早點入睡,幫助他控制自己的行為,他的睡眠才可能會好轉。
處理方式對比:青年教師看見杭杭睡覺“不老實”,還影響周圍幼兒休息,非常生氣,指責杭杭并告訴他“不可以再動了”,可是杭杭依然我行我素。
老教師要求杭杭可以在床上先玩30分鐘,但是要求他不能發出聲音,不影響他人。時間一到,就幫他整理被子,把被子塞到他的身體下面,坐在邊上讓他安靜下來,閉上眼睛,不久他就睡著了。
青年教師應該注意這個問題,理性對待非常重要。先要處理正確,再考慮處理手段的藝術化。
2.青年教師處理問題少耐心,忽略問題的本質。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一般沒有什么大事,若處理不當,則可能會引發大事。青年教師有時缺少耐心,匆匆處理,實質上問題并未解決,這正是大問題的隱患所在。
案例描述:慧慧是一個剛滿三歲的孩子,個子小小的,她對媽媽特別依戀,午睡時常常哭醒,然后問老師:“老師你就喜歡我一個人好不好?”根據家長反映,在家她非常“自私”,一直追問類似的問題,覺得很煩很苦惱。
案例分析:慧慧不是自私,而是依戀感強。媽媽在外做生意,晚上很晚才回家,也很少有時間陪著慧慧,孩子覺得來自媽媽的愛太少了,會追問媽媽,到了學校會追問老師,其實是尋求一種安全感。
處理問題對比:青年教師起初會安慰慧慧,但是有一天慧慧追問的次數多了就采取了和慧慧媽媽一樣的態度,回避和厭煩慧慧,慧慧的情緒狀態一直不能好轉。
老教師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分析了慧慧鬧情緒的原因,并商量了一系列對策,讓慧慧媽媽多陪陪慧慧,通過眼神、語言、肢體等動作讓慧慧感覺到媽媽的愛。慧慧的情感滿足之后就不會擔心媽媽、老師的愛轉移到他人的身上,也不必擔心她成為自私的人。
3.青年教師處理問題容易無原則。青年教師把握缺少經驗,角色轉換還沒有完成,往往處理問題比較隨心所欲。面對幼兒出現的問題,青年教師有時隨心所欲,自己心情高興時則輕描淡寫,自己心情郁悶時則人為地放大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不公正、不合理。
四、提高青年教師問題處理水平的策略
1.虛心求教。有經驗的教師在處理問題時主要是起榜樣和示范作用——“言傳”“身教”。青年教師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一方面應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多共同探討,另一方面應積極關注有經驗教師的問題處理方式。恰當地將所見所聞的經驗和方法與自己的實際巧妙結合,分析、思考,內化為自己的經驗積累,如此,才能更快成長。
2.學與思并行。學而不思則罔,反思是為了在下次學生問題出現時能夠更好地處理。這是人自我覺悟的過程,是自我提升的過程。美國學者波斯納歸納出教師成長規律“成長=經驗+反思”。按照波斯納的觀點,教師反思的對象就是教育經驗,具體來說就是教育中的感受、做法、想法。只有對自己獲得的經驗不斷深入思考,對原始經驗審視、修正、強化,才能在專業上有提升、升華。青年教師要積累經驗,改變缺乏經驗的現狀。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十二指腸損傷的原因、處理方法及預防措施。方法 回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LC術21640例中損傷十二指腸8例(0.037%)的臨床資料。結果 十二指腸損傷8例病例中,術中發現6例(中轉開腹修補術3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3例),術后發現2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1例,引流營養支持保守治療1例)。除1例因十二指腸瘺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術后7d死亡外,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無嚴重并發癥。結論 LC術中十二指腸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膽囊周圍炎性粘連、暴露不充分,以及分離過程中造成胃腸撕裂和灼傷穿孔。及時有效恰當的處理是預防并發癥和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十二指腸損傷 并發癥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已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1],但損傷消化道并非少見,特別是十二指腸損傷,病情發展快,如處理不及時、不恰當,可致較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LC術21640例,發生十二指腸損傷8例(占0.037%),其中1例死亡。本文就其發生原因及處理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臨床資料
本組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齡24~72歲(平均52歲)。慢性結石性膽囊炎7例(其中急性發作5例),膽囊息肉樣變1例;病程最長31年,最短2d;合并消化道潰瘍病史3例,下腹部手術史2例。術前所有病例均行B超或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復查確診,并完成其他相關輔助檢查,手術指征明確。所有病例均采用靜脈復合麻醉下四孔法LC。8例損傷情況見表1。表1 8例LC術中十二指腸損傷的臨床資料
2 處理及結果
LC術中發現十二指腸損傷的6例,因膽囊周圍炎性粘連致十二指腸與膽囊及Calot氏三角粘連較重,分離時撕裂和灼傷腸道,見到腸壁破損,鈍頭器械可探入腸腔,消化液外溢,確認為損傷穿孔,即刻中轉開腹,開腹術中確認為十二指腸前壁損傷穿孔。其中3例因炎癥水腫較重,破損范圍>1cm,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腸Roux-en-Y吻合,小網膜孔放置腹腔引流管,胃腸減壓,術后3~5d通氣排便,5d進食拔引流管,術后7~12d治愈出院;另3例由于炎癥水腫較輕,破損范圍
3 討論
3.1 LC術中十二指腸損傷的原因 文獻報道,LC術的十二指腸損傷率占0.06%[2],本組發生率為0.037%。LC術中損傷十二指腸的主要原因是膽囊周圍炎性粘連。由于膽囊急性炎癥長期反復發作,膽囊周圍炎性滲出,病變導致胃竇部、十二指腸、大網膜緊密粘連包裹,甚至鏡下難以見到膽囊,游離膽囊及膽囊管時,解剖結構不清或出血,導致手術視野模糊,看不清結構層次,手術困難,造成腸道撕裂,灼傷穿孔,本組8例十二指腸損傷大多由此原因所致。其他原因:(1)胃腸脹氣:胃或結腸脹氣占據腹腔一定部位,造成操作空間不足,特別是肥胖患者更是如此,造成膽囊三角顯露困難,強行電灼分離易損傷腸管;(2)手術操作不熟練:十二指腸損傷多為上段損傷,且多為撕裂電灼傷,胃腸損傷與手術操作不規范有關,初學者經驗不足,鏡下操作不熟練,思想上重視不夠,有僥幸心理,本組病例中早期有3例損傷為此原因造成;(3)合并十二指腸球部消化性潰瘍病史:潰瘍長期反復發作,十二指腸與膽囊及膽囊三角粘連更為致密,本組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3例患者均屬此情況。
3.2 LC術十二指腸損傷的處理 LC術中一旦發生胃腸道損傷,在鏡下應盡量確認損傷的部位,如果是胃前壁的損傷,周圍組織結構層次清楚,無明顯炎癥水腫,術者具備內鏡下熟練的縫合操作技能,可以行腹腔鏡下縫合修補;鏡下辨不清損傷部位者,應果斷中轉開腹探查;懷疑有腸道損傷,鏡下不能確認,術中發現有膽汁外滲,不要輕易用膽囊破裂膽汁污染來解釋,不可抱僥幸心理,應中轉開腹探查,一旦有腸道損傷被遺漏,將導致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十二指腸損傷的處理要慎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腸Roux-en-Y吻合,本組3例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腸Roux-en-Y吻合后,無并發癥發生,另外3例十二指腸損傷修補術后,出現2例十二指腸漏,并有1例因嚴重并發癥死亡。LC術后病情的觀察很重要,手術后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腹腔引流管情況、體溫變化、腹部體征,及時發現并發癥,果斷采取恰當的措施,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不管發生何種性質的損傷,都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發生醫療糾紛,應充分重視。
3.3 LC術中十二指腸損傷的預防 首先要嚴格掌握LC手術適應證。作為目前術前主要輔助檢查手段的B超、MRCP,對腹腔內粘連尚難以發現,對粘連的性質和程度更難以判定,故LC術中發現解剖較困難、層次不清、粘連致密、分離困難的患者時,應及時中轉開腹手術。LC的成功率和中轉率的高低與病例的選擇、病情復雜程度,以及手術者經驗和操作技術水平有很大關系,有一部分病例必須通過中轉開腹才能切除病變的膽囊[3],在發生嚴重并發癥之前及時決定中轉開腹以獲得最佳的遠近期療效[4]。LC是專業性很強的外科手術,具有許多優點,術者必須具有豐富的開腹膽囊切除經驗,同時具備內鏡熟練的操作技能[5]。分離粘連的膽囊周圍組織時,可用電凝、電切與鈍性分離相結合的方法,盡量采用鈍性分離方法,電凝、電切產生熱力,易損傷周圍組織,操作時盡量貼近膽囊,操作急躁、粗暴是造成損傷的重要原因[6]。在胃十二指腸與膽囊粘連致密,組織解剖關系不清楚時,其原則是寧肯切開膽囊壁而不傷及其他組織,以免發生嚴重的醫源性損傷[7]。粘連較重、分離較多、急性炎癥水腫滲出較多時,應置小網膜孔腹腔引流管,術后通過腹腔引流管的觀察,對消化道損傷作出判斷,及時恰當的處理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熟練掌握各種器械性能,操作前檢查器械,檢查電凝鉤的絕緣保護膜是否完整,插入腹腔內的尖銳器械盡量在直視下進行,避免粗暴插入盲區,手術在視野內操作,電凝鉤放在視野范圍內,用力方向應向空曠的位置,運動力度適中,不要用力過猛,避免反彈損傷腸管,于視野之外。術前胃腸減壓和藥物灌腸,以減輕胃腸脹氣,采用全麻,腹肌松弛良好可以擴展腔內空間,便于顯露視野,方便操作,減少損傷。
參考文獻
1 方馳華,朱明德.重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管損傷.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10):727~729.
2 陳訓如.我國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現狀與展望.腹腔鏡外科雜志,2003,4(8):193~194.
3 白永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的原因分析.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6):610~611.
4 王慶,秦明放,勾承月,等.萬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原因分析.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3,3(3):488~489.
5 王宇.微創外科的發展與未來.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5,5(1):7~8.
6 崔金鵬,邱秀春,姜紅春,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腸道并發癥的原因與處理.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7(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