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寫作教學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基礎英語教學;議論文寫作;測試題型;評價標準;寫作方法;支撐要件
英語議論文寫作能夠全面檢測活動主體的綜合語言素養和邏輯思維水平,在英語教學、測試、研究和應用等各個領域都深受歡迎,并且呈現出“兩個下移”的趨勢,即從高等教育向基礎教育的下移和從高級英語向基礎英語的下移。這一趨勢在2014年的英語高考寫作命題中達到了量的攀升和質的飛躍,廣東、江蘇、山東、福建、湖北、重慶等省市直接以議論文的形式命題,上海、浙江、江西等省份以提綱和半開放式的方式命題,考查學生的理由論述能力。此后的2015-2016年,這一趨勢得以鞏固和強化。綜觀近五年全國英語高考書面表達真題,英語議論文寫作題型的總體命題趨勢是:區域不斷拓展、比重逐步增加、形式趨于多樣。主要表現為:話題貼近生活,體現時代特征;重視交際功能,兼顧情商考查;材料類別增加,回歸語言本質;加大開放程度,鼓勵創新思維。對此,筆者將基礎英語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核心方案歸結為“二四四二”四個層面,即兩類測試題型、四項評價標準、四種寫作方法和兩大支撐要件。“兩類題型”是它區別于書信應用作文和圖表描述作文時,所獨有的外部結構特征;“四項標準”在衡量和評價文章質量方面,是其內在的語義標簽和外在句法標記;“四種寫法”將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實踐過程定量化和定性化,從而保證行文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兩大要件”是支撐和拓展四種寫作方法的兩個共性構件,即四種方法分別對應的經典框架和模板句型。“二四四二”四位一體聯動教學法是突破基礎英語議論文寫作難關、夯實英語必備基礎、拓展英語思維水平,進而有效提升英語語言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整體方案。
一、兩類題型
“兩類題型”是英語議論文寫作區別于書信應用作文和圖表描述作文的獨有外部結構特征。透過近年英語高考書面表達的種種形式外衣,我們可以將基礎英語議論文寫作題型分為兩大類別:一是辯論型題目,二是解釋型題目。
1.辯論型題目
該題型主要包括三種形式:(1)單一觀點論述型,即給出一種觀點,請你談及個人的理解并闡釋原因。如:Small things make a big difference. The small things we do can make us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the society.(2014湖北卷);Success is the ability to go from one failure to another with no loss of enthusiasm.(2014福建卷)。Questioning is a bridge to learning. When you begin to doubt something and search for an answer, you will learn.(2015湖北卷)。(2)α⒐鄣閭致坌停即給出兩種對立的觀點,請你討論這兩種觀點并標明自己的立場及理由。如:Should Chinese dictionary include English words?(2014江蘇卷);又如活動方式選擇:面向全球的圖書分享網站有兩種參與方式可供選擇,一是自由分享(wild release),二是定向分享(controlled release)。請用英文寫信申請參加,主要內容是選擇一種分享方式并簡述作出該選擇的理由(2015重慶卷)。(3)優缺利弊透視型,即給出某種現象或事物,請你探討其自身的優缺利弊。如:2014年重慶卷以“My friend falls, I laugh; my phone falls, I cry.”這一組詼諧語為引子,要求學生圍繞“朋友與手機誰輕誰重”展開討論,實則讓學生反思和探討手機在當代社會的利與弊。
2.解釋型題目
該題型主要表現為一種形式,即熱點分析與建議:文中給出一個熱點現象或熱門話題,請你談談原因及解決方案。如:(1)網絡發帖現象。最近美國留學生Sharon在網上發貼希望有人能幫助她提高普通話(Mandarin)水平,她可以教英語作為回報。請根據提示用英語給她寫一封電子郵件,主要內容是說明你能勝任輔導的理由并給出講好普通話的兩點建議(2015四川卷);(2)家庭教育調查。假定你最近參與一個名為“關于父母是否對孩子感到驕傲”的研究性學習調查,請依據圖表信息簡要描述數據并分析其原因(2016上海卷)。
二、四項標準
綜合歷年評分標準,英語議論文寫作質量評價指標可基于宏觀的篇幅結構和微觀的語法詞匯視角概括為“四度”。這四項標準是衡量和評價文章質量的內在語義標簽和外在句法標記。
1.任務執行程度
測試過程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執行任務的過程及情況,即是否跑題、偏題或漏題是質量評價的首要落點。英語寫作任務執行程度主要指標包括三個方面:觀點是否鮮明透徹,內容是否緊貼主題,結構是否邏輯嚴密。
2.句段連貫程度
句子之間要邏輯銜接,段落之間要氣韻連貫。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需要借助以下主要的關系連詞及其組成的經典句型來完成:(1)引出觀點的連詞有in my opinion, from my perspective, as for me, as far as I’m concerned等;(2)舉例說明的連詞有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to say, namely等;(3)表示時間的連詞有while, whenever, once, since, not…until, as soon as,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等;(4)表原因的連詞有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等;(5)表結果的連詞:so/such…that等;(6)引出目的的連詞有in order that, so as…to等;(7)表條件的連詞有unless, in condition that, as long as, if only等;(8)表讓步的連詞有even if/though, no matter what/how/who等;(9)表比較的連詞有as…as, compared with等。段落之間的“起、承、轉、合”連貫度可通過表順序的連接詞來實現,如(1)表開始的有first of all, to begin with, in the beginning, for one thing等;(2)表承接的有besides, in addition, apart from, moreover, what’s more, meanwhile等;(3)表轉折的有however, whereas, while,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4)表結論的有to sum up, all in all, in conclusion, in brief等。
3.詞匯豐富程度
詞匯的豐富性不僅指文章用詞的數量,而且強調用詞的精度與難度,以及靈活性與多樣性。如:(1)名詞表述influence=impact, pollution=contamination, things=stuff, young people=youngsters, duty=responsibility, ability=capacity等;(2)動詞表述improve=enhance=promote, develop=cultivate=nurture, set up=build up=establish, meet=encounter, reduce=decrease=lessen, encourage=motivate=
stimulate, think=hold=argue=claim, complete=fulfill=
achieve=accomplish等;(3)形容詞表述clear=obvious=apparent=evident, important=decisive=crucial=significant, rich=wealth=well-off, great=wonderful=marvelous=amazing=terrific=fascinating等;(4)副詞表述in fact=actually=essentially, very much=enormously=tremendously, so= so=hence=consequently, now=at present=currently等。
4.語法準確程度
語法的準確性體現在英語詞法和句法的方方面面,重點是詞法中的動詞和構詞法,以及句式結構中的復合句和語法修辭中的強調與倒裝、省略與替代。限于篇幅,筆者已另文論述。
三、四種寫法
“四種方法”將英語議論文寫作兩類題型的實踐過程定量化和定性化,從而保證行文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對于辯論型題目主要有三種寫法,即一氣呵成法、一波三折法和正反博弈法。對解釋型題目主要是一種寫法,即問題解析法。
1.一氣呵成法
此法一般將全文分槿個部分,即開頭段、主體段和結尾段。全文緊扣觀點、一氣貫通,可在開頭段轉述題目觀點,表明立場;主體段全面陳述理由和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結尾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做出結論。
2.一波三折法
此法與上文的一氣呵成法有諸多相似之處,主要差別是在主體論證部分以讓步的方式增加了反證法,即在直接論證后另起一段,并站在對立觀點的角度,首先承認該觀點的合理性,繼而剖析該觀點自身存在的問題,曲線回歸自己所堅持的觀點,讓主體論證部分經歷一波三折的正確性回歸原點后完璧歸趙,更有力地證實自己觀點與立場。
3.正反博弈法
此法兩面論述、照應周全,正反論據、理由充裕,特別適合對立觀點討論型和優缺利弊透視型題目。該法與上文一波三折法相比的主要差別有二:其一,主體部分集中討論某一觀點或事物優缺利弊的兩個層面,而且正反兩部分平分秋色,涇渭分明;其二,結尾段可以用中庸態度重申兩種觀點各自的意義,也可以基于主體論證偏向某一觀點。
4.問題解析法
此法主要針對解釋型題目,只是圍繞文中給出的熱門現象或事物,探討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其主體部分不同于上述三種方法的論證,而重在分析原因和解決問題,結尾部分也只需再次總結上文提出的解決方法。
四、兩大要件
“兩大要件”是支撐和拓展四種寫作方法的兩個共性構件,即四種方法分別對應的經典框架和模板句型。
1.經典框架
上述四種寫法各自對應的經典框架如下,其中前三種方法的寫作框架同中求異,第四種寫法框架差異較大。
2.模板句型
上述四種寫法的開頭段、主體段和結尾段均有各自相應的模板句型,主要類別有:(1)開頭段介紹背景,或轉述話題的句型;(2)開頭段表明觀點的句型,或開頭段引起下文的句型;(3)主體段第一、第二、第三等各條理由的主題句型;(4)主體段讓步,或轉折的常用句型;(5)主體段分析問題原因的句型;,或主體段提出解決辦法的句型;(6)結尾段的總結句型。限于篇幅,各類句型實例不能逐一列舉,讀者可參閱相關教輔材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聞鐘.2016高考英語滿分作文[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4][美]威廉?斯特倫克.風格的要素(中英對照)[M].陳瑋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一、作文指導教案
《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及《會考綱要》對于中學生作文能力培養有明確要求:主要考查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具體來說,準確認識事物,抒寫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體驗,有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能描寫事物本真的本質特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采用各種表達方式,富有創意地表達,做到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形式優美,有藝術感染力。
要達到此寫作目的,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寫作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首先必須認真研讀《課標》要求,系統理解課本體系,結合文本教學滲透作文訓練。以文本教學為引導,以作文指導為重點,加強對學生作文“入格”訓練。這就是說,學生要會作文、愛作文、善作文。必先進行“入格”訓練,之后才能實現“出格”、“升格”的突破與飛躍。學生作文要“入格”,首先應有相應的作文理論為指導。因此,教師必須在研讀《課標》和《會考綱要》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分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精心編制作文指導教學教案。
對于作文指導教案的備寫,教師必須對整個作文教學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教師的年齡、學歷、學識、經歷、閱歷、興趣、教學經驗等都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加強語文備課組統一學習,統一認識,統一研究和統一備課的意識,大家對作文系統訓練達成一個系列化訓練共識,使學生作文訓練在一個大環境、大系統中逐步提高,逐年提升。所以,學科組可針對《課標》的要求,分解作文訓練的目標任務與要求。分解各個寫作知識點到各年級各學期及各教學環節中分步落實,被分解的小知識點落實了,達成了,寫作水平就會提高。
所以,語文教師要在學科組統一規范的大環境、大系統作文訓練體系中,針對所任教年級的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教學、目標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組織材料,編制符合自己教學實際的作文指導教案。
二、批閱記載教案
為了達到作文訓練的目的,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寫作就是一件樂事了,何愁作文水平不會提高呢?但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必須擁有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方法。
對于學生來講,每次作文都是自己用“心”所寫,都期望教師對其文章給予評價與指導,想聽一聽他在文中的精心設計與構思之筆會得到老師的什么評價。學生有此奢望,有此需求,教師為何不能給予?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放大鏡”的眼光欣賞學生的作文。故而,教師在批閱作文時,應詳細記錄學生的作文情況,本著訓練的目的,重點記錄,重點講析,尤其是對學生作文中的一詞一句一段的“亮點”應一一指出,并予以肯定。不會題意的文章或“失格”作文,師生共同商討、評點,并指導其改正。教師指導和評點學生作文,還可以把學生作文情況向前后延伸,由課堂向課外延伸。
三、作文講評教案
教師往往重視學生作文的精批細改,而作文講評教案一般只流于形式,或以批閱記載為講評教案,或簡單的通報誰優誰劣,或以表格填充相關內容(批閱情況)以備領導查閱,或干脆沒有作文講評教案……
當前,作文研究與改革的各種資料都明確了作文講評的重要性,卻極少設計如何講評,如何設計作文講評教案。目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文不得法,教師專業化水平又不高,信息溝通與交流又不快捷,所以很有必要加強對語文教師作文講評教案的規范與要求。
關于作文講評教案,一方面是“講”,另一方面是“評”。
“講”,是教師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予以講解,對共性的問題更應精心設計,舉例分析。如對初三學生進行一次以“那一次我____”為題的作文訓練,要求抒寫真情,語言優美。學生作文前,教師已經對作文寫作進行了指導,如果學生依舊不能使語言出彩、使語言優美,只能說明老師先前的作文技巧指導課設計不精。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宜重新思考和設計作文指導。如重新備寫“如何使語言出彩”、“如何使用修辭”、“如何恰當選用句式”等作文專題,輔之以當堂練習――糾正寫作中的不足,重新片段練習,重新作文。“講”的重心就是學生為文的難點,也即學生作文中的共性問題,可從句、段、篇的練習中培養學生興趣、思維和能力。
此外,“講”還要講析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平常性錯誤,如“錯別字如何消滅”,“病句如何產生”,“怎樣修改病句”,“標點如何恰當使用”等,這些不但要講解分析,還要明確規范。
“評”則是按照預先的作文訓練要求,對學生作文的評點和賞析。評點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先從作文的整體狀況分析作文效果、“亮點”與“失誤”,再從個體作文的情況歸納點評,如點評標題、構思、立意、結構、開頭、結尾、過渡、照應、連貫……點評時,針對每次作文的“亮點”,教師要大力渲染、鼓勵、誘導。如針對用詞“準確傳神”進行集體點評,教師找出學生作文中使用準當的詞句,借助板書或PPT課件向學生展示,有理有據,
賞析就是把有代表性的文章作為范文讓大家學習、交流,容許同學們各抒己見,重點是要對文章的“亮點”進行鑒賞與分析。同時,拿出失格作文,大家集體幫助修改,一方面讓寫作者本人認識不足,明確改正方法,另一方面還可提高學生相互間共同交流,提高修改作文水平的能力。
當然,作文訓練僅到此為止,尚不完美,教師應鼓勵學生寫“文后反思”、“寫作反思”、“改后反思”或“點評反思”等作文反思訓練,組織學生寫反思錄,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再認識自己作文的優劣,并思考和制定今后作文訓練采取的措施、方法、方向。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策略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通過閱讀來豐富閱歷,但只有有效的閱讀才能帶來知識面的增長,因此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它還與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整體能力相聯系,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所在。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學生的閱讀多表現出被動低效的狀態。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依舊停留在“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水平,這就導致教師對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學習主體對象認識不夠,顛倒了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講解詳細,這不但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也會嚴重影響學生對課文的探索感悟過程;有的教師則只注重標準答案,閱讀模式死板,為解題而閱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亦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這些教學模式都是因為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主體,盲目根據教師自身喜好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必然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低的現狀。
2.教學教案未發揮實際作用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案和實際教學過程無法達成一致。教案的撰寫設計通常完美詳細、考慮周到,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是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視學生思想的靈活性和課堂與教案間的差異性,把整個課堂變成對教案的完全復制,學生根本沒有進行自由思考發揮的時間;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實施,或者說只進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現整個課堂節奏失控的嚴重后果,最終導致實際教學目標偏離教案教學目的。兩種閱讀教學模式都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較低,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培養。
3.閱讀教學手段不切實際
隨著科技進步和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形式日趨多樣化,教學方法自動化趨勢明顯。誠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教學參與度等方面有極大促進作用,但卻容易本末倒置,造成過于依賴多媒體、忽視教師引導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想象能力的過程,制作精美的多媒體雖然能在感官上帶來直接印象,但卻把學生的想象范圍禁錮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對閱讀教學的順利高效實施帶來阻礙。
二、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1.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深刻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更好發揮自身的學習創造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全面了解初中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進而制定相應教學策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樂于表現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激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人公意識,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是順利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前提保證。初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加強對各種課內外書籍材料的閱讀。對于課內閱讀,教師可以在原有標準上適當增加應熟練掌握的詞匯句式數量;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養成摘抄、批注的習慣,并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只有不斷對各種語文知識進行積累,積極思考,“讀”“思”結合,才能積少成多,達到厚積薄發的目的。
3.創設閱讀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對于情節性較強的課文,可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現,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魯迅的《祝福》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學生在對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對于作品要表達的情感理解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當面對偏情感表達的課文,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當時的心境等進行形象表達詮釋,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創作這篇課文時的心境,對課文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體會。總之,應利用各種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來,從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質量。
4.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教案
一個良好的閱讀教學教案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過于細節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閱讀教學課堂上營造一種死板的氣氛。而太過概括的教案設計,也會導致整個課堂節奏失控,一個良好的初中語文閱讀教案應該具有結構明朗、層次分明的特征。從認讀課文到全文鑒賞,再到評價創新,各個部分的教案設計應在表現其獨有特點的同時相互聯系,與整個課堂教學流程相對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教案設計的層次化有助于初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進度的整體把握,幫助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在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活躍度。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學生應在初中語文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進行課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初中語文閱讀的課堂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教案的第一部分為學情分析,在這一部分,主要有教材分析和學生情況分析、其中教材分析主要是分析這篇課文的課時安排和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而學情分析,則主要是分析學生的情況,比如學生年齡,水平、家庭、特點等,主要是從這些點著手。
教案的第二部分為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其中教學目標主要依據新課標對語文課的要求,和單元目標以及文本目標來確定、在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時候可以根據文章后面的課后思考題來確定。
教案的第三部分為確定本課的教法和學法。在確定教法和學法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的理論來確定,同時也要注意新課改的要求,在這一部分,我建議新教師在寫作的時候盡量寫作詳案。
教案的第四部分為板書設計和課后反思總結、板書設計要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環境的選擇而確定,同時要有一定的科學性,最后的課后反思一般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教案備寫 板書設計 設計問題
教案就課堂教學的方案,如果備寫好了,教師上課時就會得心應手、有章可循,從而可以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成功地上好一節語文課,那么就要在課前必須備寫好一份使自己能夠在課堂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方法行之有效的教案。那么怎樣在課前備寫教案呢?我認為備寫時,要重點考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如何突破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設計教法和學法這幾個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教案的根本作用就是教師上課時的一個思路和行動指南,而不是自己所有的心里想法,更不是編輯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所以教案的備寫不必過于詳細,像時代背景,生字新詞、作者簡介等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書上查找或利用教輔資料即可,我們只要圍繞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設計好幾個有探討性的問題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即可。那么怎樣設計問題,設計什么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又如何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使學生輕松愉悅地、由淺入深的獲得知識,則是教師備寫教案時很關鍵的一點了。根據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于這一點,我是從板書設計入手來備寫的。
板書設計,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上最基本的最直觀的教學手段,是教師用準確凝練的文字、直觀形象的符號、或者系統的圖表等形式,將課文內容、結構特點、寫作技巧以及語法修辭等內容,清晰準確地展現在黑板上的一種文字格式。好的板書可以使學生易于獲取知識,易于理解課文和易于鞏固記憶。說得通俗一點,板書就是一堂課教學內容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就是備課所設計問題的答案。這些“關鍵詞”寫什么?什么時候寫?就是備課時所要考慮的問題了。備課總體上來說把握好四步:第一步要充分熟悉教材,第二步要權衡學生(考慮學生知識水平、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三步心設計板書;第四步就是根據板書備寫教案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兩點:一是科學,就是難易程度適宜,太難,學生望而生畏;太易,學生不思而解。二是嚴密,上課時就能夠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嚴謹有序、逐步深入。)
這里我就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說說如何根據設計好的板書來設計問題來備寫教案。
根據課文內容和文章的主題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我在備寫教案時設計了以下問題。(序號為板書的書寫次序,在板書時不出現)
(解析課題)問:從題目可以看出本文寫了幾方面的內容?(口頭提出,學生回答并板書)⑴百草園⑵三味書屋同時教師提示學生本文的結構就劃分為這兩部分,使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
百草園在作者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學生思考發言,教師板書⑶樂園。)
從哪些方面給我們詳細介紹百草園的?(指名學生朗讀,同桌之間討論,并找出相關的語句,教師指點,引導并適時板書(4)景色優美、(5)故事神秘、(6)生活有趣。)
百草園優美的景色具體 從哪些角度寫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7)色、音、狀、味。)
百草園在孩子眼里顯得那么的神秘,具體表現在哪里?學生思考發言,教師板書(8)拔河首烏、美女蛇的故事)。
在百草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做什么?教師板書(9)雪地捕鳥并要求學生圈出捕鳥時的一系列動詞,同時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講述捕鳥的過程。
百草園童年的作者心目中的確――板書(10)趣味無窮。
這樣趣味無窮的百草園生活久了,自然想不想去三味書屋?為什么?因為在那里的生活是(11)枯燥的,具體體現在那些地方呢?要求學生四人一組閱讀、圈畫、討論、教師引導分析概括并板書(12)先生嚴厲(13)學習死板(14)有戒尺、罰跪(15)內容難懂、方法死板。
通過分析,我們明白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怎樣的?[學生口頭回答,教師板書(16)枯燥乏味]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很自然的明白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了。[聯系時代背景,講述本文的主題思想,自然是水到渠成。]
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系統設計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在國家示范高職建設院校教學改革工作座談會中提出了當前高職教育“兩個系統”的課程體系設計與實施思想,“兩個系統”是指系統的動手能力培養和系統的基礎知識培養。高職語文課程教學要按照“兩個系統”進行科學規劃與設計,推動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促進語文教學持續健康發展。
課程教學目標的系統設計
從導向上設計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目標要服從高職教育的總目標,要符合高職學院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與相應專業培養目標相一致。
從結構上設計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系統目標應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部分。(1)知識目標: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領會口語交際規則、策略、技巧及其他相關知識,掌握常用應用文寫作知識。(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技能、寫作技能、口頭表達技能,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思維判斷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
從功能上設計 高職語文課程應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形成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設計
課程教學內容系統的設計思路是:以專業培養目標為起點,以職業崗位需求為目標,根據語文課程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中所占的權重進行系統設計,構建一個開放式的高職語文課程教學平臺。針對的專業不同,課程內容系統設計側重點不同。例如旅游類專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風土人情的了解,因此開設的必修課為《文學鑒賞》、《演講與口才》、《中外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名人》等,選修課為《大學語文》、《公共關系》等。市場營銷類專業著重“一副好口才”的訓練,同時又不能忽視應用文寫作和聆聽歸納能力的培養。因此開設的必修課為《社交口才》、《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商務禮儀》等,選修課為《大學語文》、《普通話訓練》、《社交禮儀》等。文秘專業類應重點掌握一般公用文體、日常文體、事務文體的寫作技巧,同時要求字跡一定要漂亮。因此開設的必修課為《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商務文書寫作》、《書法訓練》等,選修課為《大學語文》、《文學鑒賞》、《商務禮儀》等。
課程教學模式的系統設計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上編制課程所采取的計劃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職教育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模式要體現“教學做合一”、理實合一、手腦并用等特點。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的系統設計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課堂教學目標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目標、語文課程目標相適應,突出職教特色、專業特色和語文課程特色。
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應貫徹于整個課堂教與學互動過程,包括課文的導入、新知識的講授、練習鞏固、作業布置、課外輔導等各個環節,重點研究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根據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選擇,與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系統相對應,主要有三種教學模式,即互動式教學模式,延伸式教學模式,項目式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即挑選一些比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節,先讓學生自學,上課時安排學生主講,然后大家共同討論,最后教師做總結評論。這樣既學到了知識,也進行綜合實訓,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學模式即在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依據不同專業屬性與學習需求,找準與專業知識學習的關系以及與職業能力培養溝通的教學突破點,從語文出發,激發其專業技能的提升,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最大限度的交融。項目式教學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項目驅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教學。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應用能力訓練時,可設定這樣的項目:模擬求職招聘現場,可將學生分成幾組,分別扮演求職者、考官等角色,完成個人簡歷、求職演講、現場答辯等環節,通過實際的項目演練,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才,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引導學生提前適應社會、超越自我。
教學評價設計 高職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系統設計應改革傳統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職語文課程考核評價方法,按照高職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技能培養為重點、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價值標準,建立以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基礎,以綜合應用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個人參與意識、團隊合作精神為參照的綜合考評體系。以“過程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學生與教師考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考核相結合”為原則,根據不同專業開設的課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標,采用不同的考核評價方法。例如《大學語文》應該從考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平時測驗、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考勤占學期總成績的10%,課堂表現10%,課后作業10%,平時測驗10%,期中考試20%,期末考試40%。《演講與口才》應該從考勤、課堂實訓、課外社團活動、課后作業、期末測評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考勤占學期總成績的10%,課堂實訓20%,課外社團活動參與(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表現20%,課后作業10%,期末考試40%。下面以國際貿易專業開設的《大學語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課為例,說明課程教學模式設計的方法。
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和把握好本詩的實質精神,掌握一些欣賞詩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賞水平;(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并能運用這些能力解決國貿專業的有關問題;(3)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珍惜一切美好東西的態度。
2.內容定位。本課是《大學語文》第四章面對自然的第二篇課文,前面已學習了人類棲居的家園,本堂課承上啟下,為后面的人與自然的對話做好鋪墊。
3.教學方法。問題驅動教學法,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出發,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來組織教學。
4.教學過程。課前項目任務問題導入基礎知識實際應用綜合實訓(項目作業)多元評價。(1)課前項目任務:請學生搜索整理古代詩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為意象的詩句,尋找本堂課的切入點。(2)問題導入:播放三則有關中秋佳節、人們購買月餅來走親訪友的廣告,提問三則廣告能引起人們購買欲望的落腳點在哪來導入新課。(3)基礎知識:通過看、聽、讀、品、說幾個環節來分析主題、介紹作者、把握層次,然后討論歸納本詩的藝術特點。(4)實際應用:中秋將至,請學生結合本詩所體現出來的情境作廣告文案。(5)綜合實訓:課后項目作業,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訓練。(6)多元評價:課前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占20%(學生相互打分),課堂隨機測試占20%(教師當堂打分),課后項目作業占60%(教師批閱作業后打分)。
課外課外活動的系統設計包括以培養興趣為導向的系統設計和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系統設計兩方面。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構建全方位的課外語文活動系統 其主要形式有:知識墻報、演講比賽、寫作比賽、辯論會、文學知識大賽、詩歌朗誦、書法比賽、專題講座、社會調查、校園征文、本土文化采風、語文小組等。各類活動由語文教研室負責組織實施,以學年為單位統籌安排。利用墻報介紹趣味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競賽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通過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語文的發展動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社會調查活動、校園征文、本土文化采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語文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職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圍繞這一目標開展課外語文活動,開展各種社團活動,例如組織文學社團、讀書會、詩會、演講會、辯論會、書畫社等。這些社團活動能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
課程教學資源的系統設計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高職語文課程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標準、教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紙質教案、電子教案、教學錄像、多媒體課件等。課外教學資源包括課外實訓大綱、課外實訓指導、學習指南、學習手冊、項目習題、網絡課程、教學視頻、測試題庫等。高職語文課程應構建多功能立體化教學資源體系,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
教育部目前還沒有制定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標準。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教學實際,編寫高職語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編寫時,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諸要素,充分考慮專業教學的需要,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例如《應用文寫作》、《口語訓練》、《社交關系》等都要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以教材為基礎,編制教學錄像、實訓指導、學習指南、項目習題,供學生使用,并編寫比較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紙質教案、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供教師使用。可利用校園網絡資源,構建課程網絡教學應用平臺,教師把課程基本內容模塊及結構模式等上傳到網絡平臺上供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專門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學生溝通,為學生在課上、課下遇到的有關問題能及時答疑解難。網絡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職語文學會這一平臺,開發功能強大的高職語文網絡課程學習系統,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庫,不斷充實教學錄像、教學視頻、測試題庫、教學課件等資料,為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提供幫助。
筆者從構建高職語文課程系統的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模式、課外活動、課程教學資源等五個方面對當前高職語文課程教學進行了系統設計。當然,高職語文課程的系統化建設還不完善,許多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深化。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j].教育研究,2005,(8).
[2]曾慶柏.高職數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1).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式學習;運用
學生擁有研究性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建構的自、探究目標和意圖的自主決定權。作為教師應該自己設計或者研究情境脈絡,不應該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應該為學生留又一定的自主空間和情景構建,從而使教學中單向的交往實踐轉變成雙向的、對話式的交往實踐模式。以下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探究學習的意識進行具體地闡述。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一)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學習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起到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目的,但是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創造性并不意味著可以自由的進行解讀,可以不理會文章的核心價值觀,完全隨心所欲的進行解讀。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時候需要強調價值觀,學生要通過閱讀學習他人的優秀內涵,需要在現實意義下進行內容的解讀。
(二)提升學生的閱讀智慧,成就學生的成功喜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學了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之外,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理解、自我體驗的審美方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智慧,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的融入到作品描繪的場景中來,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閱讀的內容。因此小學閱讀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的探討語言文字的美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隱含的情感,重視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行思考,使學生與作品直接能夠產生一種情感的聯系,或體會、或感悟,真正理解作者的愛憎,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內涵,這才是閱讀最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小學生個性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教師比較偏重于對教案的預設,一般喜歡把教學目標分解成一塊一塊的,然后在教案中以幾個問題解決某幾個目標,幾個板塊解決某個目標,詳盡而縝密,而對課堂中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對學生探究過程中會提出預設外的問題不作太多的思考,即使在課堂中發生了也視而不見,避實就虛,依然堅決地“將預案進行到底”。這無疑與新課程倡導的學生主體學習精神相違背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學習的策略
(一)積極主動地閱讀
對探究目標的自主建構強調以一定的社會協商為背景。在面臨探究情境時,常常需要把學生引入共同體,引入共同體的社會協商中,引入共同體建構起的問題中。學生可以只探索自己個人生活中自然出現的問題,學習的主題可以由自己來。
例如小學教師給《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預設的目標內容有三條:①了解內容,感受小興安嶺景色的美麗。②體會用詞的準確,積累優美詞句。③復述課文。我就著重抓住第一、二條緊密結合進行教學。在目標實施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寫春天的這一部分,讓學生不但理解內容,而且掌握學習方法,接著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夏、秋、冬三個部分。這樣的目標擬定較為科學,且具有操作性,更體現了三維目標的緊密結合。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興趣是讀書的前提也是激發學生閱讀的最佳方式,興趣是要學生有主動閱讀的想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就是要讓學生面對課文時有主動閱讀的想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需教授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激勵。但是,這個過程不應當話費太多時間,通常情況下文章中的一個細節都可能是吸引學生的關鍵,主要能夠恰當的選擇,并加以生動的描述就能實現激勵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在這一環節中有兩點技巧:一是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閱讀的方式,當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以探討的問題時提出來,之后再帶著提出的問題返回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結論,這是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方式;另外一個技巧是將課本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對重要問題深入的研讀課本,細細的品味作者的內涵,感受作者的情緒變化,體會作者的表達意圖。之后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個人的見解。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幫助學生學習自我閱讀的過程,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有效的掌握自我閱讀的方法,并積累了相關的閱讀經驗。
(三)教學預設,推敲中演繹個性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能“煥發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錮,教師教學的靈活創造精神難以形成”。在新課標角度下,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認真鉆研教材,進行課前預設。這個預設應當是心中有人,過去一種固定的預設方案改變為多種假設方案,且假設方案應當包括教案、學生、情景、生活以及自己,此外還需要對與課堂有關的一切主客觀因素加以準備,推敲中演繹個性,增加教案的寬度、深度以及廣度,多樣的預設演繹課堂才能使教學更加的精彩。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這篇文章目標內容有三條分別是:了解西沙群島的富饒,激發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熱氣、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認識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激發學生感受課文的文字美和領略迷人景色,從而提升語文素養和陶冶情操;充分感知總分結構的寫作方法,練習寫作。這三點內容中最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第三條,寫景作文是本冊課本的重點,讓學生掌握先總起后分述的寫作方法,可以較為有效地為寫景作文的教學打好基礎。而許多學生對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竅不通,寫出來的文章結構混亂、記流水賬,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透徹的講解。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標準》下的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整體發展著想,創造了和諧的師生研討氛圍,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促使他們在生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自主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較大程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使教與學呈現出高度協調、和諧的特點,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賈玲:《研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年第27期.
授后附記是教師在按照教案進行教學之后,及時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該教案和課堂教學狀況所作出的客觀評價與總結,并附于該教案之后。這是不斷完善教案,積累經驗的過程,是教師改進教學,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主要途徑,是教師教學研究心得,教學實踐活動的具體記錄。它為今后編寫教案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長期填寫授后附記,無疑將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與教學研究能力。可以說,授后附記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一個平臺。
授后附記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概括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學生反饋意見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高中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現代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聽說能力、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力以及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接受狀況,靈活機動地應用教案。課后要多與學生談心,隨時了解情況,掌握教學效果。要弄清楚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接觸過,不必多講;哪些知識學生還有疑問或未聽懂,需詳細講解;哪些知識學生還有欠缺,需要補充……并將學生的反饋信息綜合歸納后填入授后附記中,為后階段的語文練習與復習提供依據,供今后編寫語文教案與改進語文教學作參考。
例如,我在第一次講授魯迅的《祝福》時,學生怎么也不明白,祥林嫂的死與魯四老爺密切相關,說他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學生更是不解,可這正是魯迅先生的高明之處,是魯迅先生的深刻之處。魯迅用祥林嫂的悲苦命運為我們解讀了封建禮教的殘酷,以及其殺人不見血的本性。老師的解讀與學生的理解有巨大的距離,學生所處的時代與祥林嫂的時代之間有難以逾越的鴻溝,我的作用就是縮短文本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能真正地走入文本,從而走入那個時代,走入到作者的心里,于是我不得不再仔細分析:分析年終的祝福,分析與祥林嫂交往的小環境,四嬸、魯四老爺、衛老婆子、柳媽、婆婆,還是那魯鎮的大環境,男人們、女人們、老女人們、小孩子們。分析透徹了,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不光是四叔無意識地以禮教為武器,以四嬸為媒界摧殘的祥林嫂,還有更多的人,都以封建禮教為依據,毫無意識地把祥林嫂推入了死亡之地。正是這種“無意識地”更說明了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之深。如果不是在魯四老爺家祥林嫂也同樣走不出悲苦命運。
在授后附記中我寫道:解讀殺害祥林嫂的元兇,思路:祝福小環境(四嬸、魯四老爺、衛老婆子、柳媽、婆婆)大環境(男人們、女人們、老女人們、小孩子們)禮教。以后,我再講這課時,就注意了在講解過程中及時滲透,當講到最后一節課時,學生竟能說出是封建禮教殺害了祥林嫂。我覺得這就算是我寫后記的一種收獲吧!
二、自我經驗總結
教師在依據教案完成教學之后,要及時對教學狀況和發揮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如教學目的是否恰當,教學方法是否適用,教具的選擇與使用是否妥帖,教學內容的深淺與多少是否適度等。對教學中臨時變動教案作具體分析,并說明變動教案后實際效果是否更符合教學的要求。
例如,我在講《鴻門宴》時,按照教學常規寫好教案,然后依據教案進行課堂教學,盡管我講得很細致全面。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其中的知識理解不深,記不住。考慮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性,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最后,我為此課又多安排了一節課。要求學生利用半周的課余時間,根據本課內容編排一臺課本劇。課下,學生很用心地研讀研究人物性格、說話的語氣、行為動作、場景布置等,我隨時進行技術指導,然后利用一節晚自習的時間進行演出。這次課本劇學生的熱情極高,非常投入,由學生自導自演的這臺課本劇上演非常成功。經過這節課,我發現學生更加愛上文言文課了,有的還捧起了《史記》,看起了《三國演義》。
由此可見,這種變動教案是必要的,這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教改嘗試,為此,我在該課授后附記中寫到:“單純由教師依靠課本內容進行講述,并不能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有透徹的理解,還會影響到對語文知識的記憶。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一個反復鉆研、推敲、咀嚼、探討的過程,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和教師講授的現成東西。因此,必須要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于此嘗試的成功,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嘗試,把教學感受、教育心得以及實施策略等,隨時記在附記處,這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參考。我現在還記得,在去年學習的《雷雨》時,我嘗試讓學生們自己編排課本劇。我教的兩個班都進行了嘗試,其中一個班是嚴格按照課文的劇本進行編排的,簡直可以和真話劇相媲美。另一個則很有創意,是現代版的《雷雨》,無論是人物的造型、語言、穿著等都富有現代氣息,很符合現代人的心理需求,受到普遍的歡迎。在承德雙橋區藝術節上,這臺現代版的話劇還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我認為這些都得益于我平時堅持寫授后附記。
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從教師方面看
(1)思想上。輕視寫作教學。大部分小學教師只注重閱讀教學,為上好一節閱讀課,不惜花費時間找材料,寫教案,詳分析,想盡一切辦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但一到上作文課,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相當一部分老師沒有作文教案。另外,視作文批改為一大包袱,認為費力多,見效慢,但又不能不做,精神負擔沉重。
(2)命題上。系統計劃性差,盲目性、隨意性大。而所出的題目“老化”現象嚴重。如《我的媽媽》、《我的同桌》、《一件難忘的事》等等。部分“文學化”的傾向,也使大部分學生可望而不可及。
(3)指導上。常規作文練習,多寫于課堂上,教師的指導意見就是作文批語。批語見“紅”,分數醒目。學生看重的就是分數的高低。作文評講課上學生可欣賞“優秀習作”,可鑒一些作文技巧,諸如文體、選材、結構、語言等。
(二)從學生方面看
(1)心理上。對于作文,小學學生普遍懷有程度不同的畏懼心理。怕寫作文,又不得不寫,背上不輕的思想包袱。
(2)內容上。大部分空調的多,實際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靈氣的少,隨大流的多,暢述個人觀點的少,動輒編故事,說假話。少數同學,能說真話,抒真情,但往往是苦悶,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宣泄,表現出一種青少年不應有的空虛消極的心態。
(3)語言上。大多數小學生的作文是青少年說成人的話,不自然,不活潑,缺少朝氣和活力。農村普通小學的學生中有許多語言不過關,錯別字多,病句多,詞匯貧乏,文氣不通。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教學對策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新課改的要求。改變應試教育,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是目前教學改革的方向。針對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現存的問題,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推進作文教改的進度,還需要加強理論修養,尊重客觀規律;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
(一)小學作文教學應重視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魯迅曾說過,寫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語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古今中外,凡優秀的文作品,其輝煌之處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價值觀等人文素質的偉大體現。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應樹立起大語文觀,使作文訓練與整體語文教學體系相協調——以人的發展為培養目的,注重對小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二)寫作題材要多樣化,讓作文面向生活實際
寫作,或者說作文課程,是一種比較寬泛的應用或工具課程。任何生活和學科都可以從作文中找到表現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可以從任何生活和學科中找到體現自己的豐富內容。在作文課上,不但可以寫“我的媽媽”“我的老師”“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等傳統題材,還可以寫有關科學實驗報告,寫科學研究的過程,寫某一種商品的宣傳廣告,寫英文學習中的艱難困苦,寫對中國問題的認識……寫作的題材一旦推廣到無邊無際的一切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就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使作文變得越來越貼近生活和實際,越來越成為小學生們手中運用自如的工具。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寫作訓練活動
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語文學習實踐的主體,教師必須重視調動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除課堂作文訓練外,我們更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式的、探究式的寫作訓練。
自主寫作,即學生主動實踐寫作練筆。經常鼓勵每位學生自主寫作,寫日記、讀書筆記、小小說等等,不拘形式,只要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個性,寫出特色就行。這類作文常常有學生真情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語言的飛揚,是自然的,真實的,充分個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