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評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內科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以PowerPoint軟件制作教學課件,這一軟件基本能滿足內科學的教學要求,但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提高教學效果,本文認為仍有一些問題在課件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
1.1文字宜簡不宜繁
多媒體幻燈片不是教材文字內容的羅列,而是經過提煉、加工,根據課堂內容需要用多媒體形式來加以表現的。過多的文字,毫無重點可言,學生也無從下筆記錄。只有適當簡潔的界面,才會使關鍵信息突出。本人推薦采用中英文混排大標題形式,重點內容加腳注、批示。
1.2插圖選用宜精不宜多
插圖的運用在課件制作中尤為重要,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但不宜過多,以免喧賓奪主。可利用臨床典型教學圖片、視頻、圖譜,或從Internet尋找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圖片。
1.3幻燈切換方式宜平穩,速度不宜過快
切換方式過于新奇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相反的效果。同時,從心理學角度講,過多的視覺刺激必然引起心理疲勞。本人認為采用幻燈拉幕式慢速切換效果較好。
2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
2.1縮短教學時數
雙語教學是高等教育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2-3]。在相對較難的內科學課程中實施雙語教學,必然要求學時數增多,如何在學時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在原有漢語內容基礎上加入英文內容,成為雙語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卻使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傳送大量的教學信息,使教學內容展示的時間縮短,并集聲、光、色、電為一體,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用圖形、動畫等多種生動、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將宏觀的、微觀的以及文字難以表達的實物和難以展示的教學內容演示出來,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以其感知的高效率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縮短學生理解知識所需要的時間,符合心理學“興趣主導、情景交融、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4-5]。因此,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縮短原有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教學時數,學生可拿出更多的時間去涉獵更廣泛的新知識。
2.2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采用計算機動態圖像多層次的不斷變化和清晰文字的配合,將整個內科疾病過程演繹得淋漓盡致,通過簡明扼要的圖文概括了知識要點,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同時在多媒體課件中可采用中英文對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另外還可把這些教學資源放在校園網上,使學生業余時間自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與雙語教學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教師寫板書的一部分時間,對重點和難點可反復重放,加強學生記憶;另外還可增加大量本專業的前沿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利于學生各種潛能的發揮。
2.3彌補了教師英語口語的不足
開展高質量雙語教學的關鍵是要有師資保證,教師是雙語教學最直接的實施者,教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成功與否[1,3-4]。但目前大多數教師沒有受過正規的雙語教學培訓,因此存在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弱、發音不夠標準等問題,勢必會影響學生英語的學習和應用[5]。而多媒體課件可以配備聲音文件故而能夠暫時解決這一難題,可以借助英文教學光盤、網上搜集相關內容的聲音文件等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雙語教學的水平。
3內科學多媒體———雙語教學的講授方式
3.1根據授課內容的難易決定英文教學所占的比例
采用多媒體課件以后,講課的節奏加快,內容增多,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決定英文教學所占的比例,切實保證教學質量。在近期本人對2001級、2002級、2003級七年制100例醫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65%的學生認為英文教學所占的比例應為50%左右,72%的學生認為在對病因及發病機制等抽象知識的講解時,應以中文講授為主;而在對臨床表現和治療講解時,可采用全英文授課[6]。針對這種情況,本人在對急性胰腺炎的實際授課時,在對其病因及發病機制的講授時,以中文授課為主,輔以英文專業詞匯和短語,結合動態解剖圖解,使學生的認識由抽象變得具體;而在對臨床表現和治療的講解時,則采用全英文授課。這樣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同時,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學到了專業詞匯,可謂一舉多得。
3.2教師是主導,媒體是工具整個教學課程如果全部使用播放模式,一味地強調多媒體的作用,會造成教學手段單一,成了典型的電腦“滿堂灌”。另外,一味套用多媒體中的“板書”則顯得機械、呆板,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及學習積極性。所以本人認為,多媒體不應是惟一的教學手段,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學生課堂上的反應等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講授,使二者緊密結合,真正起到主導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4多媒體———雙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從2001年秋季開學時起,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同國外有可比性的專業中,至少要有5%~10%的專業課采用雙語教學。雖然國家教育部鼓勵這樣的教學方式,但在中國醫學院校教學中采用雙語教學仍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本院從2003年開始對七年制醫學生進行雙語教學,在3年的教學過程中,本人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4.1明確教學目的
雙語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熟悉一些常用的專業詞匯及表達,為學生提高聽力水平和專業外語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這是使中國的醫學盡快與國際接軌所需要的[2-3]。教師應該用科學、簡潔、準確的語言來教學,而不是技巧的賣弄和專業詞匯的堆積。
4.2樹立自信心,努力做到教學相長
采用英語授課首先要克服畏難情緒,既要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又需要有寬松的教學氛圍,需要領導、同事的支持和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當教師能夠用英文進行專業思考時,就可以表達得比較自然和流暢了。教和學是一個雙方相長的過程,雙語教學更是如此,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態度和及時反饋會令老師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樣作為教師應花大量的時間刻苦鉆研,備好課,以確實保證雙語教學的水平。
1.由于頻繁的使用多媒體課件講課,老師很難再在時間上滿足,沒有過多的課余時間去準備課件,所以基本上都利用網絡中的共享資源,共享資源再好,也要考慮各自學校的生源情況以及各班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樣就造成了一種現象:用大家都認為好的課件上不出好的課堂效果來,有些學生雖感興趣,很多也只是眼睛感興趣,腦袋記不住。
2.再者,多媒體與課堂相結合的優點被教師甚至領導們過度放大,學校在開展講課比賽等一些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活動時,就給予了干涉,評比的標準中就加入了一條,必須使用多媒體講授,否則扣分,使得老師沒有必要使用課件的課也用,這時多媒體就顯得多此一舉了,但是不用就要扣分,老師們也很無奈。
3.使用多媒體授課時,由于老師不用再在黑板上寫知識點和一些內容,在一堂課里呈現的內容量就會大,而且速度也快,使得教學效果降低;若多媒體技術使用過多,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情感交流減少,,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多媒體技術產生依賴,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減弱,主動思考變成被動接受;若課件的交互性太差,則課堂教學就不夠靈活;
4.長期使用多媒體,由于時間關系,教師們經常從網絡中下載現成的課件使用,研究課本的時間減少,備課也沒有那么精心,造成有些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退化等等。
關鍵詞 多媒體;課外資源;英語閱讀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7-0071-02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推進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運用網絡輔助英語教學已成為順應時展的潮流。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早已以它的科學性、先進性、生動性等特點被英語教師所青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多媒體條件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核心是研究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優化,彌補課堂不足。
1 改革英語閱讀教學思路
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未來人才的需要,遠遠不能與國際人才培養接軌。要改變固有的傳統的教學理念,必須找出一條新的途徑。面對影響高中生閱讀水平的問題,英語教師要不斷地改進、反思自己課堂內外的教學,除了要盡可能地解決出現的問題外,還要去發現更加讓學生感興趣、更加有效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一些網絡軟件對英語閱讀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絡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資助學習的條件,并且可以改變課堂教學中的“四種方式”,即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
面對市場上各種繁雜的英語閱讀資源,教師該如何精準地找到合適的閱讀資源,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很多專家和大師成長中都強調自己讀書雜,興趣廣泛,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選擇不同的閱讀資料。
從階段來講,幼兒階段、小學階段,特別提倡繪本閱讀,就是一定是要colorful、full of pictures。要有文字、有圖片,還要有聲音,甚至還有動態的3D、2D等。因為課程標準提出以后的英語技能不單是聽說讀寫,還要加上一個看,就是要viewing,要看圖,要看動態的圖,也要從網絡各方面多看一些事物。學生如果在閱讀過程中不單讀文字,讀圖文匹配,也可以做到文字和圖片兩者之間的轉換。看到圖之后,引起學生的聯想,能夠把圖轉換成文,或者把文轉換成圖,這是一個巨大的潛能。當認知世界,在世界上走的時候,山野、森林、河流上沒有寫著字,但是看到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條什么河,這是一座什么山,能夠轉換,這是人類一個重要的能力。那么,閱讀從一開始要培養這個基礎能力,不要著急讓學生去讀什么其他的東西。
初中階段、高中階段,要進行針對性的、文本性、級別性的閱讀,這是很重要的。目前在市面上資源非常繁雜,如果歸類的話,其實有很多是需要淘汰的所謂閱讀資源。這類閱讀資源大家應該要進行選擇,也許它在某個時間段上是有作用的,比如備考階段,但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做這個事情,生活就太乏味了,因此要有一種辯證的思考。初高中六年的時間,要用來真正有效地閱讀,儲備語感,儲備整體的各種話題的基礎知識,以后做什么樣的閱讀題都不會害怕。
因此,希望現在的閱讀,階段性閱讀,第一不是要針對測試的真正的閱讀;第二要選擇語言鮮活、精準,故事講得有意思的,和學生的認知階段要相匹配;第三要跟世界勾連,跟外部世界溝通。類似于這樣的閱讀資源,目前看到的不是很豐富,還在開發中。特別希望今后有這樣的系列閱讀,符合中國孩子閱讀、認知世界的需求。這樣的閱讀資源出來,更符合大家的期待。這類的閱讀,尤其是英語多媒體閱讀資源,在當今信息社會中更會受到學生的青睞。
在國家和北京市公布的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中,未來的英語考試增加了閱讀理解、聽力和口語的比重,考查內容也由應試能力考查,轉向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查。這一課改新趨勢,直接影響到現在的英語教學。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變革趨勢,筆者認為當前要做的工作應該是幫助教師打破以往教學模式的束縛。常規課本學習資源,內容跨度比較大,知識面比較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通過幾篇課文就幫助學生開闊知識面。所以,教學模式由單一的傳統課堂授課,延展至引導學生課外通過多媒體補充閱讀是非常必要的。
2 改革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式和步驟
最近,筆者和其他英語教師通過各種渠道考察了很多課堂外資源,旨在能夠找到可以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又能讓學生從心底里感興趣、不抵觸的學習資源。在探尋過程中看中一個叫做“讀伴兒圖書館”的網站,基于這個網站開始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嘗試第一步:將多媒體課外資源引入課堂 傳統課件內容有些單一,在每次授課時,大部分英語教師會自行尋找一些資源,進行補充教學。自從運用讀伴兒以來,開始利用這個網站資源進行備課。如有一次給學生講授有關動植物的話題,在上課之前,教師在讀伴兒圖書館中搜集了很多跟動植物相關的圖書,將里邊的內容融合到課堂授課中,幫助學生去拓展知識面,結果學生特別感興趣。
嘗試第二步:布置多媒體課外閱讀作業 上課結束后,一般來說,教師會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希望通過大量閱讀,讓他們學會用英語獲取新知識。但在嘗試應用讀伴兒以后,驚喜地發現,學生其實還是很喜歡讀類似讀伴兒這種可以發聲又有圖有文的圖書。他們可以自己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比如會試探教師認識不認識自己學到的新單詞,還充分發揮模仿的天性,將讀伴兒中專業配音演員的語音語調模仿得惟妙惟肖。筆者認為,這種交互過程非常好,當學生帶著學習到的新知識來考問教師的時候,說明他們已經開始在收獲和思考,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是很好的補充。
嘗試第三步:利用寒暑假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隨著英語學習的逐步深化,課堂多媒體的應用已經非常成型。但是英語教師往往忽視了一年兩次的假期,大約三個多月的時間,占據了學生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時間。這是應該重點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假期的多媒體英語閱讀對學生更加有益,可以幫助他們開拓更加寬廣的視野;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可以讓他們的學習時間更加靈活;可以讓網站的檢測和監測系統監督學生,便于學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家長可以非常方便地監督孩子,督促孩子。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及時把學生閱讀的篇數及總結的單詞反饋給家長。那么,如何利用校外多媒體網站來充實學生的假期呢?
步驟一:教師為學生選擇一個適合他們水平的網站。
步驟二:與網站負責項目的人員進行溝通。
步驟三:向學生宣傳該網站,告知學生該網站的好處和對他們的幫助。
步驟四:找網站人員到班級進行步驟的講解。
步驟五:把此事告知家長,幫助監督孩子假期的閱讀情況。
步驟六:教師根據所教班級的學生的情況,給學生布置假期作業。
如該網站的最高閱讀級別是O級,一開始有24篇文章,要求學生整個寒假閱讀24本書,每個學生負責一本書的詞匯句型和短語。由于班級人數比24多,教師根據情況給24人以外的學生布置N級的文章,往往這些學生在班里英語水平相對差一些。學生在閱讀后總結歸納教師布置的文章的詞匯和句型,然后傳到教師的郵箱。以下是筆者在2016年寒假針對所教的高二的一個班級的寒假英語課外閱讀的作業布置。
寒假《讀伴兒》讀書書單
O級
1.How Do Microscope Work 李佳怡
2.Fossil Fuels 郎佳鑫
3.The Science of Dam 吉俊成
4.Lamborghinis 姚欣燁
5.What makes Clocks Tick? 張焱斌
6.What lives in Your Backyard? 王敬波
7.A Trip Through the Human Body 張千昱
8.Ferraris 王伯元
9.Nuclear Energy 梁昊達
10.Maseratis 宋欣燃
11.Different Kinds of Maps 薛宇軒
12.Dodge Vipers 周一鳴
13.Life of a Honey Badger 李碧琪
14.Tara’s Telescope 王梓叢
15.Aircraft 張宇建
16.Nikola Tesla Lights the World 王嘉智
17.Understanding Civilization 劉煊
18.Alcatraz 李夢
19.Earth’s Lowest Places 牛奕荷
20.Earth’s Highest Places 王云鵬
21.Porsches 韓嵩
22.The Tower of London 張夢雨
23.Submarines 劉明祖
24.Spanish Explorers of North America 王兆盟
N級
25.Exploring the Great Basin 劉文碩
26.Early Clocks 王睿琦
27.How Dolphins Use Sonar 王嘉禾
28.Early Cars 李前辰
29.Gorillas 李一丁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縣城比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高,因為縣城教師素質高:突出表現在英語、科學、音樂等學科上。但現在農村學校學生數減少后,教師富余,完全可以配齊開足各類課程并能達到專人負責。當然,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但“勤能補拙”,并不是教育差別的根源。因此,充分抓住課堂教學效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有效的主陣地,從校本研修入手,才是最終拉近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
為什么提出以“校本研修”來促進農村學校的發展呢?因為農村學校學生數少,教師少,更要發揮群起優勢,“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也能充分發揮群體優勢,從集體備課入手,向課堂教學要效益,以家訪為完善,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發展。
如何面對小班額課堂教學?我認為,應從課堂教學的五個基本環節入手,即:備課、上課、聽課、說課、評課,通過集體智慧來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備課:應首先選擇集體備課。農村中小學校學科教師少,更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廣納民智,才能體現集中優勢。文科教師在一起共同商討共同研究。以農村小學為例:高、中、低段學科教師在一起,共同研討教材、課程、教學設計,既能體現出教材之間的上下聯系,又能實現老中青的“傳幫帶”;既能保證學科知識體系連貫系統性,又能保障學生學段的順利連接。在備課中既備教材(教材的梳理和取舍,重難點的區別和突破,教學方法的運用與把握,課堂教學的生成預設等),又備學生(學生的實際學情、學生的認知狀況、家庭氛圍等),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室根據自身所教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生,給教師造成良好和諧互助團結積極向上的成長氛圍。
上課:應根據農村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課堂上應盡量多講精煉。因為農村中小學生課外資源極少,基本沒有網絡或其他有效資源,學生接觸世界認知世界的知識面比較窄,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和開拓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給學生展現一個不一樣的美好眼界。只能基于學生,才能發展學生,只有從學生身邊實際、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的教學才能真正打動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應適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雖然農村中小學基本沒有普及多媒體教學到班,但每個學校幾乎都有多媒體教室和遠教設備。作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多媒體教學必將走進每個學生的課堂,所以我們農村中小學教師應多實踐、多應用,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所展現的新穎、課堂容量大、知識結構新等有效手段和優勢。
聽課:聽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校,因教師少,交流范圍小,更應該多聽課,多交流,多研討,多提升。人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和感知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點滴變化,而聽課教師卻往往能敏銳地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細微變化,課堂動態感知比較清晰,便于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思想滲透、課堂宏觀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現等,更是教師之間思維的碰撞,理念的交流。看授課教師的教學閃光點,哪些能引聽課教師心靈觸動的地方,達到揚長避短、去粗取精,促進教師相互成長。
說課:說課是教師就課堂教學交流的有效途徑。說課是授課教師就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教學方向、提綱、預設、課堂生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突出而引起的生成等等與聽課教師進行心靈的對話。與聽課教師理論的探究,尤其是說一說課堂教學的反思,從交流中提升,從交流中感悟,從交流中學習成長;既鍛煉了說課教師的理論推理邏輯養成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升了聽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充分體現出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
評課:評課是說課和聽課所要達到的最終形式,是課堂教學最后完善的必要途徑。那么評課評什么?我想,我們評課不能只說優點不說缺點,也不能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更不能吹毛求疵,找一些無關緊要的枝節來作為評課的核心。如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講應是一個點而不是一個圓,在數學課堂上大書特書老師將懷“疑”字誤寫成“穎”字等等。評課應從授課教師教學設計的理念、對課程的理解、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教學效果的達成、課堂教學環節的完善、課堂上學生的隨機生成、對課堂教學的駕馭等等能引起我們心靈觸動和專業思考的東西上。如在思想品德課“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寬廣”一節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活動:讓男女五個同學站在一張大紙上,學生很輕松的站上去了;然后去掉大紙,只剩下一張八開小紙,讓這五個同學又站上去,結果同學們大抱小互相擁抱拉扯才好不容易站在上面。全體同學在這五個同學站好的過程中發出了善意的笑聲,這是多么難得的善意會心的笑聲。什么能讓人銘記在心,往往是撥動心靈的那一瞬間。
為貫徹落實《**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__-2020年)》和《**省高等教育內涵提升計劃(20__-2015年)》(魯教高字[20__]1號)文件精神,推動學院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融合,搭建教師教學經驗交流平臺,展示優秀教師教學風采,學院擬于2013年3月至5月間舉辦微課教學比賽。本著全面發動、廣泛參與的原則,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方案如下:
一、參賽對象
全體教師。
二、比賽內容及要求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參賽教師自選一門課程,精心備課,充分合理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及設備,設計課程,錄制成時長在10-20分鐘的微課視頻,并配套提供教學設計文本、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輔助材料。
(一)教學視頻要求
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能較全面真實反映教學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師良好教學風貌。視頻片頭應顯示標題、作者和單位,主要教學環節有字幕提示。可以選用以下5種視頻格式中的任意一種:mp4、rmvb、mpg、avi、wmv。
(二)多媒體教學課件要求
要求圍繞教學目標,反映主要教學內容,與教學視頻合理搭配,單獨提交。多媒體教學課件限定為PPT格式。
其他與教學內容相關輔助材料如練習測試、教學評價、多媒體素材等材料也可單獨提交,格式符合網站上傳要求。
(三)教學設計要求
教學設計應反映教師教學思想、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特色,包括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總結等方面內容,并在開頭注明講課內容所屬大類、專業、課程及適用對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三、比賽程序
(一)各系初賽
各系(基礎教研室)以專業為單位按照“比賽內容及要求”自行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初賽。各系(基礎教研室)4月15日前完成初賽,并推薦優秀課程參加院級比賽。將推薦課程的視頻、多媒體教學課件和相關輔助材料及教學方案設計等材料上傳至數字化教學平臺。各系(基礎教研室)推薦人數見附件1,評選標準見附件2。
(二)院級比賽
學院通過數字教學平臺公布所有參評課程,在4月16日—4月19日組織全院范圍內投票,對課程進行評比。
本次院級微課教學比賽分設團體優秀組織獎項和個人獎項。其中優秀組織獎2個,個人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7個、優秀獎若干。
(三)省級推薦
根據院級比賽成績,將按大類選取、推薦優秀課程,進一步整改材料后參加全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
四、其他事宜
一、使用多媒體湊熱鬧,趕時髦。
正是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好處,因此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也成了一種時尚。一時間語數外、史地生、音體美等無不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室成了最受關注的地方。一個學校如果誰還沒去多媒體教室上過課自己都好像覺得有點自慚形穢。甚至個別農村學校的教研活動還專門把是否使用多媒體作為評選優質課、示范課的條件。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許多農村學校甚至于不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而興起了一股使用多媒體的熱潮。一些教師為了緊跟步伐使自己不落伍,不考慮實際情況,趕時髦勉強使用多媒體而影響到教學效果。
當然這種嘗試、接受、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但教師一定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選擇電教媒體,切忌湊熱鬧、搞形式主義。尤其在農村地區很多資源都很有限,一般只是在鄉鎮一級的中心校才有那么一間多媒體教室。在選擇是否使用多媒體時,必須從教學過程的整體出發,全面考慮多媒體與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諸要素之間的關系,不走形式主義。真正發揮多媒體圖文并茂、形象直觀、有聲有色的特點。讓優質課成為真正的的示范課。
二、課件制作勞心費神、華而不實、事倍功半。
從現在的評課標準來看,大多數的優質課大都要求要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對中青年教師的要求更高。在很多的教學評比活動中,都明確提出課件的分量,有些地方還專門開展了使用多媒體教學示范課競賽。因此,許多的教師為了上好公開課、示范課做了許多精美的課件。很多獲獎的多媒體課件幾乎都是運用大量的圖片、動畫、背景音樂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即使沒獲獎的課件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和時間才完成的,大多數的老師都沒有經過專門的課件制作培訓,為了制作一個比較精美的課件,他們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既要考慮如何上課,還要考慮課件制作的美觀、大方,顏色的搭配要醒目、合理,怎樣使用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質量。如果教師把過多的精力用于課件制作上,而忽略了其他的主要教學環節,教學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我認為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在使用課件時應盡量簡單,要考慮這個地方運用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而不是這個地方可以使用課件。個別專家、領導更不應該去神話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效果。
三、教學過程死板,阻礙師生情感交流。
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設計的課件涵蓋了整個教學環節,甚至把答案都一一羅列出來。還有多數的老師(特別是一些中老年教師)由于各種原因使用的教學課件都不是自己親自動手制作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操縱鼠標、演示課件,"一個人臺上點擊,一群人臺下附和,老師兩只眼盯著電腦,學生兩只眼望著屏幕"。整堂課學生表現得興致高昂但都只是被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吸引,老師與學生缺少了必要的交流,師生雙方缺乏教學本質上的互動。整個教學過程好像只是在欣賞課件:教師放映學生觀看。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質量;課件;思考
中圖分類號:TP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15-0000-01
Several Ideas about the Current Multimedia Teaching Situation
Feng Xiulong
(Beijing Renwen University,Beijing102101,China)
Abstract: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ake one new teaching media, obtained more and more utilization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cess.But also has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 erroneous zone and the wrong understanding,the article analyzes utilized some questions which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ppear,and analyzed had these problems reason,proposed treated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the correct manner and the method.
Keyword:Multimedia;Quality of teaching;Courseware;Ponders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教師所摒棄,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新的教學方式已經被更多地運用到了日常的教學中來。毋庸置疑,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聲音、圖片、動畫等信息一起展現在學生面前,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優點,因此,課堂氣氛常比較活潑,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還可以將課本中的重難點反復展示出來,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獲得較好的課堂效果。所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點。
一、把多媒體教學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手段
由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有助于課堂效果的提高,因此,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把多媒體教學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靈丹妙藥,導致他們對多媒體教學極端癡迷,盲目推崇,因此,在教學中,他們每節課必定使用多媒體,而不顧學科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因而有將這種教學手段濫使亂用的趨勢。
二、把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使用視作評判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當前,大多數地方的教育系統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把在各種各樣的優質課、示范課、觀摩課中授課教師是否使用多媒體教學作為評判該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似乎缺少了多媒體的使用,這節課就不是一節完整的優質課、示范課或者觀摩課。因此,導致我們一聽說評選這類課,腦海中立刻想到的就是怎樣去制圖、做動畫、配音樂等。甚至有的聽評課領導認為在課堂中,這些多媒體手段運用的越多,這節課就越成功。
三、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件的制作上,而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準備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學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制作課件。不少教師為了追求課件的精美或者花樣繁多,而在課件中插入了大量的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甚至在這些內容的出示方式上也極盡花樣,力求沒有重復,因此,制作這樣一個課件,往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導致這些教師完全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了課件的制作上,而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準備。
四、教師成了“放映員”,缺少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不少教師認為,只要事前做好課件,然后在講課的時候,按照順序把課件內容一一放映出來,學生就可以從課件展示的內容中獲得知識。所以,不少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完全把自己當成了“放映員”,而忽視了對這些內容的講解以及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不僅弱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而且也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了單純的放映廳。所以,教學過程中,只見教師手忙腳亂地出示課件,學生看的也是眼花繚亂,最終一節課下來,教師疲累不堪,學生也感到頭暈目眩,但真正的課堂知識的學習反倒缺失了。
縱觀上述種種狀況,不能不引起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對多媒體教學的再思考:多媒體教學究竟應該在教學中處于什么位置?它能否完全取代傳統教學?過去我們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是否存在誤區?今后到底應該如何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及教學?
筆者通過多年對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和對上述問題的多方面思考,認為:多媒體在提高教學效果上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應該完全迷戀它,把它看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就更加偏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更應該看作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決不能代替教學活動的全部。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只是為了使教師的“教”變得更加容易,教師仍不能忽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仍應該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和板書等內容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仍應該及時反饋授課信息,做到不斷提問學生,對學生的問題能夠及時答疑解惑,那種認為只要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學生就可以自行掌握知識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此外,多媒體技術畢竟無法代替學生的識記,課后的及時復習肯定是不可少的,學生只要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多次的練習和記憶,知識才能學的好,記得牢。最后,多媒體技術還無法代替學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日常的聽、說、讀、寫以及運算能力的訓練,都是需要學生不斷反復進行練習才能最終形成的。
總之,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各有優缺點,只有在實際教學中,將二者巧妙結合起來,才能夠使得他們相得益彰,共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2]張娟紗.教師如何做好多媒體教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4
(一)、一些農村中小學教師計算機知識欠缺,教學課件制作水平偏低,質量不高,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二)、為追求新奇特的教學形式,往往置教學內容于不顧,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內容花哨、本末倒置,造成教學質量下降;(三)、農村中小學受教育資源不足的影響,多媒體設備數量和質量總體上不足,而且管理維護不力,制約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多媒體教學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應對策略
(一)調動多方資源,增加投入,解決多媒體設備不足問題
資金短缺是農村中小學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根本問題。要徹底改變多媒體設備數量和質量不足的現狀,需要政府部門和學校多方努力。農村中小學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盤活資源。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雖然只有一個語音室和一套遠程教育系統,但是我們因地制宜,想出了“電腦+電視”的手法,即將電腦上制作的課件,通過電視輸出,教師制作的課件素材不僅可從遠程教育系統上獲取,還可同步直接觀看教育專家的講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課件制作素材不足和多媒體設備不夠的問題。同時,學校配備懂技術的專職教師負責多媒體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確保機器設備正確運作。
(二)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培訓
教師是多媒體技術的直接使用者,教師掌握多媒體技術的程度決定著農村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的水平。但是對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說,固守傳統教學方法,對多媒體設備使用多少有點畏懼心理。所以,加強教師這方面的培訓成了當務之急。可采取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參加多媒體教學應用領域研究、撰寫教學設計和參與聽評課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展開培訓,重點解決教師教學實踐中在教學資源的整理和搜集、課件的使用和制作等方面用不好多媒體的問題。當然,農村中小學領導班子也要轉變觀念,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利用已有的多媒體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共同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網絡資源輔助教學的應用,最終達到優秀教育資源的共享。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
教育實踐證明,僅僅靠多媒體手段的介入并不能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所以,農村中小學教師要真正理解教學過程與教學技術之間的關系,決不能單純為技術而技術,要把教學技能的完善與多媒體技術水平的提高、教學觀念的轉變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首先,教師要適應在網絡化學習環境中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信息員的角色定位,盡快從單一傳授型教師向教學科研型教師轉變,要研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突破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讓網絡更好地服務學生。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最重要的是根據教學本身的特點和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展開設計,絕不能喧賓奪主,始終被課件牽著鼻子走,違反教學規律。最后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找準多媒體課件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切入點,并不是每次課、每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某些教學內容不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反而更顯得生動。例如,在小學數學中介紹立體形狀時,實物效果一定比多媒體圖片具體和直觀。
(四)農村中小學教師要提高課件的實用性,避免滿堂灌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語文;問題;解決策略
前言
初中語文是初中教學的重要一部分,對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寫作文采的提升一級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學中,語文教學一直是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其在教學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例如通過圖片、視頻等在課件上的應用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比如通過提前制作課件,減輕教師書寫板書的壓力和負擔等。但是在實際的語文多媒體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對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進步產生重大的阻礙。本文旨在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進行論述,首先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應用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產生的問題
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尤其是一些示范課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充分利用。使用多媒體本是無可厚非,適當的使用多媒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但是利用不當的話,則會使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產生的問題。
(一)教師任意拔高多媒體技術的地位,出現本末倒置現象
多媒體技術是教師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新式工具,不管樣式多么花樣繁多,都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是教師教學意識的體現。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更加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需要學生去細細進行文字的品味。這種抽象的教學內容常常讓教師覺得無從抓起。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為具象的圖片和視頻,便于學生的體會和理解。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地位十分推崇,將其拔高到整個課堂的頂端,將教師的角色淡化,從而產生錯誤的理念,認為教師應當跟著多媒體服務。課堂出現本末倒置現象。
(二)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拿來主義”盛行
對于教師來說,備課是其開展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備課時要求教師能夠根據所教班級的學情以及所教學科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也才能在狀況不斷的課堂上游刃有余。但是在當前,人們接觸了紛繁復雜的網絡資源,在網上可以查看一些課件,甚至還可以免費下載一些課件。這就給心生懶惰的教師提供了便利,他們樂于直接從網絡上下載課件,自己進行修改或者直接就拿來上課。可想而知,這樣的課件并不是教師真正研讀課本之后的結晶,對于本班級可能并不適合。雖然暫時便利了教師的教學,但是長此以往不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會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教師忽略課本知識的分解,過分重視求新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其教學課件進行的文字、插圖、視頻、聲音等設計只是為了迎合某些評課的要求,而并不曾考慮這些元素是否和本課內容有關。例如在講小說演變時給學生播放四大名著的音樂和視頻,忽略了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不但沒有起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反而干擾了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不能將全副心神放在知識的學習上,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并不是所有的初中語文課文都適合用多媒體進行講解,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講解有時間的約束,教師一些態勢語言不能及時地傳達給學生,都是不利于初中語文課堂的表現。
二、如何有效解決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所產生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授課造成惡劣影響。上文分析了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產生的問題,下面我們就解決方法進行簡單的論述:
其一,教師要擺正自己的姿態。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指引著學生在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成長。多媒體技術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輔助工具,我們要及時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方法來適應多媒體教學技術,正確的處理教學內容和多媒體技術的關系,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優勢。
其二,教師要不斷強化自己的職業素質和業務素養。新的教學模式下,對教材的研讀和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都是教師需要提升的業務素質,缺一不可。新世紀的教育是高新技術和學科知識的結合,教師要想在多媒體課堂上游刃有余,教師就必須要提升自己的高新技術技能,并且不斷充實自己的業務素質。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教師會不斷強化自己的職業素質和業務素養,有利于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開展。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教育行業的使用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使用多媒體技術要把握好“度”,切不可不分學情、不分場合使用多媒體技術,同樣也不可偷懶不使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運用得到會提升教師的授課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課堂不可多得的好幫手。此論文為《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中應用之我見》該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尊江.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5)
[2]劉忠志.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誤區分析及對策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4)
[3]陸洋.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