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亞健康的防治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崔龍宇
1)保持熱量均衡分配,饑飽不宜過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改變晚餐豐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習慣。
2)主食應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粗糧中可適量增加玉米、蕎麥、莜面、燕麥等成分,保持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55%以上。
3)增加豆類食物,提高蛋白質利用率,以干豆計算,平均每日應攝入30克以上,或豆腐干45克或豆腐75—150克。
4)在動物性食物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禽、瘦肉等,減少陸生動物脂肪,最終使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量占每日蛋白總攝入量的20%,每日總脂肪供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
5)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每日用量以25—30克為宜。
6)多選用降血脂食物: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個)、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九種方法吃掉亞健康
文/張坤
失眠、煩躁、健忘吃什么
失眠、煩躁、健忘的人適宜多吃富含磷、鈣的食物。含磷多的食物有大豆、牛奶、鮮橙、牡蠣等;含鈣多的食物有菠菜、栗子、葡萄、土豆、雞、蛋類等。
體瘦虛弱吃什么
體瘦虛弱的人適宜吃燉魚。在吃前最好小睡一會兒。一般人都習慣飯后睡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習慣,飯后睡會讓人越來越不舒服,應改為飯前睡覺,這對于體瘦的人尤其應該注意。
神經敏感吃什么
神經敏感的人適合吃蒸魚,同時加點綠葉蔬菜,因為蔬菜有安定神經的作用。還可以喝少許葡萄酒,幫助胃腸蠕動。
筋疲力盡吃什么
精疲力竭時在口中嚼些花生、腰果、杏仁、胡桃等干果,對于恢復體力有神奇的功效,因為這類干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鈣和鐵,不含膽固醇。此外,青椒肉絲、涼拌蔬菜、蛤蜊湯、芝麻、草莓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適度的熱量,能保護并強化肝臟,可以適當多吃。
大腦疲勞吃什么
花生、核桃、瓜子、榛子、松子等堅果對健腦、增強記憶力有很好的效果。因為堅果內含有十分豐富的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量,而且無膽固醇,因此人們常常把堅果類食品稱為健腦食品。
眼睛疲勞吃什么
經常用電腦、看電視的人群,往往容易眼睛疲勞,可以吃鰻魚、豬肝等。
壓力過大吃什么
維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壓力的作用。當承受強大的心理壓力時,身體會消耗比平時多8倍的維生素C,因此要盡可能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工作壓力大的人還可以適當服用維生素C片。
脾氣不好吃什么
鈣具有安定情緒的作用,牛奶、酸乳、奶酪等乳制品及小魚干等食物都富含鈣質,有助于消除火氣。
丟三落四吃什么
做事丟三落四、粗心大意、虎頭蛇尾,應該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A,增加飲食中的果蔬數量,少吃肉類的酸性食物。
三種食物護關節
文/李然
目前,全世界的關節炎患者總數估計在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那么,除了常規治療外,在飲食上關節炎患者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下面推薦三種日常食物,患有關節炎的朋友不妨吃這些食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甜椒 一個中等大小綠色甜椒所含的維生素C約是人體每日所需量的兩倍,而紅色和黃色甜椒所含的維生素C更多。此外,甜椒也是維生素B6和葉酸的極好來源, 這些維生素可以有效緩解關節炎帶來的疼痛。
【關鍵詞】 綜合調理; 亞健康; 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81.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2-0147-02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in the Sub-health for Weather Forecasters/GONG Shu,LIAN W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2):147-14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in the sub-health for weather forecasters.Method:Fifty weather forecasters with sub-health were screened as research objects from people who underwent a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China Meteorological Bureau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they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such as aerobic respiration,music or visual relax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oxygen therapy,combined inspection indexes,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ditioning were analyzed.Result:Aft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the scores of stability and balance i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compressive capacity,pressure index,fatigue index,average heart rate and cardiac stability of the weather forecaster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Sub-health; Rehabilit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ugou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Beijing 100165,China
隨著社會生活的加快,各種壓力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據報道顯示,約70%的人處于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亞健康人群處于風險、壓力的環境中,表現出的亞健康狀況各不相同[1-2]。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研究目的,有多數學者在亞健康預防上已經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例如,楊鳳武等[3]學者提出了健康療養保健方法預防部隊在職人員的亞健康,并在療養院實施過程中效果明顯;王濟[4]運用減壓法預防白領人群的亞健康;佟子林等[5]主要對中醫藥防治亞健康的機制與方法進行研究;何穎[6]嘗試了音樂對亞健康人群的輔助治療。現有的文獻及論文的研究均集中在單一治療方法分析特定人群的亞健康效果,對綜合多種治療方法研究甚少。本文中筆者針對氣象預報人員的亞健康狀況及工作的特殊性,提出了綜合調理的方法,通過多功能健康調理室設備,旨在幫助國家氣象中心預報員在短時間內緩解身心壓力,解除疲勞,恢復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中國氣象局醫院健康體檢的人群中篩選出50名有亞健康特征的氣象預報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中醫藥學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2007年)中亞健康的診斷標準[7],臨床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其中,男26名,女24名;年齡29~45歲,平均(35.5±1.1)歲;軀體亞健康40例,心理亞健康10例。
1.2 方法
建立了由多種亞健康理療器械組成,集聲、光、電、氣、磁等現代化理療技術于一身的新型健康調理室,面積45 m2,設備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調理方法具體如下,(1)有氧呼吸及氧氣理療:醫用鼻式吸氧一般采用0.1~0.2 Mpa,30~40 min/次,當給氧10~30 min后,心率及呼吸逐漸平穩,意識障礙好轉及疲憊感逐漸減輕,PaO2升高或PaCO2下降,則為有效。(2)音樂及視覺放松:營造安靜舒適的房間,光線柔和,可讓患者采用舒適的,并配以耳機集中其對音樂刺激的注意力,也可起到防干擾作用。聆聽喜洋洋、春天來了、錦上添花和假日的海灘等輕音樂。(3)視覺放松:三維動畫效果,感受自然山川風景片、3D秀麗風光片。觀景/音樂放松40 min/次,隔日一次。(4)中醫按摩:足底按摩,在甲狀腺和排泄系統的反射區進行30~40 min/次,頸部、背部、腿部按摩40 min/次。每次4個項目同時進行,連續6次為一療程,于調理前后均進行自主神經功能檢測。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分級
觀測指標包括3個方面:自主神經的穩定性和平衡性,壓力方面指標有抗壓指標、壓力指數和疲勞指數,心臟的平均心率和心臟穩定性。每種指標對應的記分:以極差、差、正常、好、優五級進行評價[8]。亞健康治療效果分級表見表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50名有亞健康體征的預報人員經過綜合治療后,其自主神經系統穩定性及平衡性、抗壓能力、壓力指數、疲勞指數、平均心率、心臟穩定性等觀察指標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根據氣象局醫院對氣象預報人員健康調查的統計,其中經常性不舒服者占35%,特別容易疲勞者占52%,只有13%的預報人員認為自己健康,氣象預報人員的亞健康高達87%。從其體檢結果來看,亞健康癥狀有焦慮、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經常性疲乏、失眠、女性月經不調等,在工作中表現為適應力減退、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低。由于氣象預報人員工作需要精神高度緊張,精神和心理的壓力過大,過度疲勞和不良因素造成氣象預報人員心理、體力、腦力等負荷增大,從而致使人體生理、心理失調導致亞健康的發生。
亞健康的醫學致病因素主要是軀體神經調節不暢,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功能,掌握著血壓、心臟搏動、呼吸、消化、新陳代謝等生理功能,人體一旦壓力大、極度疲憊,生活不規律,則會使神經中樞過分緊張,協調功能失常,機體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最終導致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亞健康的軀體癥狀是失眠和疲勞,精神壓力是引起失眠和疲勞的主要誘因,壓力容易導致身體性、精神性的疲勞,進而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9]。對此,筆者采取了綜合調理方法,(1)氧療能夠有效緩解壓力,清除自由基,緩解緊張、疲勞等不適感;(2)音樂及視覺放松可以起到身心放松、改善心理狀態、恢復心理平衡、緩解負面情緒、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顯著效果;(3)中醫按摩:掌握人體不同穴位的位置及治療效果,采用中醫按摩手法可緩解軀體上的頭痛、肌肉酸痛、胸部疼痛、腹痛等不適[10]。本文經綜合治療后,氣象預報人員自主神經系統穩定性及平衡性、抗壓能力、壓力指數、疲勞指數、平均心率、心臟穩定性等觀察指標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P
綜上所述,綜合調理法可及時有效地干預氣象預報人員亞健康向疾病轉化,并為減緩疾病發生奠定基礎,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在特殊行業的保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果,葉亞飛.亞健康狀況研究概況[J].新中醫,2013,45(10):124-126.
[2]許景燦,任小紅,李國安.我國職業人群心理亞健康狀態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4):1734-1736.
[3]楊鳳武,王麗佳.部隊在職人員亞健康狀態的診斷與防治[A]//第五屆全軍保健醫學學術研討會暨保健醫學進級學習班論文匯編[C],大連,2008.
[4]王濟.上班族減壓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9.
[5]佟子林,劉俊.中醫學防治亞健康的機制與方法研究[J].醫學與哲學,2008,29(1):13-15.
[6]何穎.音樂對亞健康人群的輔助治療[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3(6):157.
[7]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6.
[8]陳晶,于征淼,趙曉山,等.亞健康量表的研制思路[J].醫學與哲學,2009,30(1):29-31.
亞健康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中間階段的一種狀態,它既可以因為處理得當而恢復到健康狀態,也可因處置不當而發展成為各種疾病。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競爭壓力的增大,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日益增多。
《素問?調經論》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就亞健康的病因病機和臨床癥狀來看,應以“生于陰者”為主,表現出以人體氣血不足、臟腑功能低下為主的一系列癥候群,與中醫學“郁證”與“虛勞”的范疇基本上相一致[1]。因此,改善機體低下的功能狀態可以有效地防治亞健康。
1 振奮陽氣能有效地防治亞健康
1.1 陽氣是推動和調控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明確指出陽氣對于人體生命的重要作用。陽氣具有興奮、升發、溫煦、防御的作用,陽氣受阻或陽氣虛弱就會出現一系列以臟腑生理活動減弱、失調為主的癥候群,如精神困倦、體力不支、肌肉酸痛、頭昏、頭脹、失眠、思想難集中、健忘、食欲不振、性功能減退等,這也是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常常表現出的臨床癥狀。因此,振奮陽氣是針對亞健康狀態病因病機的治療方法。
1.2 振奮陽氣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陽氣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陽氣的盛衰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人體的陽氣旺盛,五臟和順,就能有效地抵抗外邪,這是“陽因而上,衛外者也”(《素問?生氣通天論》)的緣故。若陽氣固護功能減退,機體的正氣不足,邪氣即可乘虛而入,這也是產生亞健康狀態的內在原因之一。因此,振奮陽氣是“上工治未病”思想的具體體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振奮陽氣來鞏固機體的正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就能防微杜漸,預防亞健康的產生和促使亞健康狀態向健康的轉化。
1.3 振奮陽氣能有效地改善亞健康患者的抑郁狀態
亞健康狀態和抑郁癥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曾有學者對1980-2001年4月發表在medline中的相關文章作meta分析后表明,抑郁在亞健康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2]。振奮陽氣可以有效地改善亞健康患者的抑郁狀態,“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素問?生氣通天論》)。王冰也提出:“陽氣者,內化精微,養于神氣。”故陽氣充足,則精神慧爽。因此,通過振奮陽氣可有效地改善亞健康患者的精神狀態,促使亞健康的良性轉歸。
2 臨床應用
針對亞健康狀態功能低下的病機,針灸可以充分發揮其振奮陽氣的作用,達到“陰平陽秘”的效果。穴位選取以頭、背部和肝、脾經的腧穴為主。頭為諸陽之會,頭部穴有很強的補益陽氣的作用;背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也有很好的振奮陽氣的作用。如百會善升提陽氣,承光、通天能通陽;大椎、至陽、腰陽關、命門等穴具有宣達陽氣、助陽祛寒之功效;大多數背俞穴也具有很好的強壯陽氣、增強機體免疫力和保健強身作用。
從五臟功能來分析,亞健康與肝、脾功能的關系較大。肝氣主升,肝氣不調達時多抑郁不歡;肝藏血,為罷極之本,故肝受損時常易出現疲乏、精神萎靡的證候。脾為后天之本,有司中氣的作用,脾性升,主四肢,當脾的功能出現異常時,可出現諸如倦怠無力、懶言、眩暈、四肢困乏無力、食欲不振等證候。故臨床上常通過振奮肝和脾的功能來改善亞健康狀態,如取太沖、行間、肝俞、脾俞、足三里等。
操作上應重視灸法。灸法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振奮陽氣、強身保健的功能,能有效地預防疾病。著名醫家竇材十分推崇灸法的應用,認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主張“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王執中《針灸資生經?虛損》篇也提到“氣海者,元氣之海也……宜頻灸此穴,以壯元陽。”可見,艾灸對振奮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現代實驗研究也表明,艾灸可提高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促進機體的防御抗病能力[3]。因此,用灸法來振奮機體的陽氣不失為改善亞健康狀態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結語
亞健康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用中醫手段干預亞健康狀態,有助于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還可以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當然,在亞健康的調控過程中,干預措施的應用是一方面,合理的養生保健方法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合理的生活方式、恬淡的精神狀態、平衡的膳食結構和適度的體育鍛煉等,都是中醫調控亞健康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孔曉明.略述中醫調控亞健康方法[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5,
11(6):462-463.
關鍵詞:亞健康;肥胖;關系
一、前言
亞健康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指機體雖無明確疾病,卻呈現活力降低、適應力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作了全新的定義:“健康是人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狀態”。受學習、就業壓力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亞健康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越來越多發。肥胖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影響大學生群體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肥胖早期屬于亞健康,可見,在亞健康的調查中,應同時注重早期肥胖因素。有文獻表明亞健康易可引發肥胖。因此,亞健康與肥胖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通過對在校大學生亞健康與體成分的檢測,尋找亞健康與肥胖的關系,為改善青年人群身體與心理健康提供幫助。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263名,其中男生121名,女生142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過查閱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論文庫等,過輸入“亞健康”“肥胖”等關鍵詞了解本研究已有的成果,學習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了解國內外目前對亞健康與肥胖的研究現狀,制定自己的研究路線和方法,為本研究的結論和建議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向263名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發放第二代亞健康自評量表,評測是否存在亞健康,以及亞健康的程度。
3.實驗測量法
通過體成分測量儀對完成量表的學生進行體成分的測量。
4.數理統計法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數據之間的變化趨勢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亞健康情況見(表一)
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人數263名,按第二代亞健康量表評測發現亞健康人數為102人,占總人數的38.8%,其中男生40名,女生62名;輕度亞健康30人,中度亞健康58人,重度亞健康14人。
(二)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肥胖情況見(表二)
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263名中偏胖人數占31.6%,肥胖人數占8.4%,總共達到了40%。
(三)亞健康大學生肥胖情況見(表三)
由表三可見,廣西師范大學263名在校大學生中亞健康人群的肥胖率高達59.8%,明顯高于總體的肥胖率40%。
四、討論
由于亞健康的發病率極高,世界各國對亞健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國外有研究稱亞健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肥胖也是全球關注的熱點,我國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青年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從這一時期開始,肥胖與亞健康的發病率陡然上升。因此,青年階段是控制亞健康與肥胖發病率的重要階段。
根據數據可看出,亞健康與肥胖在青年群體中已具有較高得比例,是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亞健康群體的肥胖發病率比健康群體高出很多,且輕度、中度、重度亞健康人群的肥胖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表明亞健康與肥胖具有很大的相關性,肥胖可能是亞健康的成因之一。在青年群體中,偏胖的比例很高,表明在這一階段,大學生由于生活就業壓力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了肥胖的逐步發生,同樣致使亞健康的產生。因此青年群體尤其要注意控制肥胖率,避免亞健康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王隴德.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對我國人民健康的影響及其防治原則[J].中華醫學雜志,2003,83(12):1033-1034.
[2]劉營.高職院校肥胖生的長效性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0.
[3]任重宇,楊光,白翠瑾,李財福.亞健康主因素誘發大學生肥胖的生物學機制[J].浙江體育科學,2015,(06):97-101.
關鍵詞 亞健康 反射區 足部 按摩
亞健康狀態是指非病但亦非健康的狀態,是界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中間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離(移)狀態”及“灰色狀態”等稱謂。亞健康狀態常常是很多疾病如肝炎、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的前期癥兆,因此積極有效地防治亞健康狀態具重要的醫學意義。作者于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間采用按摩足部反射區的方法調治亞健康狀態人群60例,取得了理想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20例亞健康狀態人群來源于前來廣西元之源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亞健康調理中心接受保健推拿者,均符合中華中醫藥學會2006年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中的亞健康的判斷標準:①持續三個月以上反復出現的不適狀態或適應能力顯著減退,但能維持正常工作,不適持續時間達1個月以上且經休息不能緩解者;②實驗室檢查指標正常,或略有改變,無論從癥狀,還是從實驗室指標角度,均不能構成現有“疾病”的診斷標準;③無重大器質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④盡管有非重大器質性疾病診斷,但無需用藥維持,且與目前不適狀態或適應能力的減退無因果聯系。將本組120例亞健康人群按查隨機數字表的方法隨機分為按摩足部反射區組與常規中醫保健推拿療法組,每組60例。兩組人群的性別、年齡、職業構成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調治方法
1.2.1 觀察組:采用按摩足部反射區的方法,方法大致如下:先用中藥煎出液(藥液)趁熱浴足10~20分鐘后拭干后取半坐位,施術者操作時先行左腳,后行右腳。操作前涂擦按摩膏劑,開始操作及結束手法均采用屈食指點法、屈食指按法和屈食指刮法,刺激足部的腎、輸尿管和膀胱反射區各5分鐘,然后按位于足趾足底足內側面足外側面足背的順序依次按摩全足其它各反射區10分鐘。在按摩的過程中如碰到陽性反射區(如受術者覺得痛覺敏感或施術者覺手下有結節、條索或氣泡樣感的反射區稱之為陽性反射區)則需要重點加強手法的操作次數。術后囑受術者盡可能多喝溫開水。
1.2.2 對照組:采用常規中醫保健推拿療法,方法大致如下:接受調治者分別于俯臥位、仰臥位接受中醫保健推拿法調治。①俯臥位操作:先用放松手法(如掌根揉、推法等)放松肩、背、腰、臀及雙下肢后側面,然后按頭頸肩背及上肢背及腰骶下肢的順序,施以滾法、穴位點按法、揉法、推法等推拿手法;②仰臥位操作:按頭面上肢下肢順序施以滾法、穴位點按法、揉法等推拿手法。
1.2.3 時間與療程:兩組每次按摩的時間均為45分鐘左右,均為每周2~3次,4周為1個療程,調治1~
2 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采用自擬療效標準:痊愈:身心上不適應的感覺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癥狀如疲勞、虛弱、情緒改變等臨床癥狀消失;顯效:上述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有效:上述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上述臨床癥狀無改善。
2 結果
調治1~2個療程進行療效統計。結果見表1,兩組比較,數據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果提示按摩足部反射區療法與中醫保健推拿療法對亞健康狀態均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3 討論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sub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85 college students from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SPSS20.0 software. The incidence of sub-health was 25.39%. The male was 36.09% and the female was 19.68% (P=0.000). The awareness rate of sub-health was 45.81%.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sub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are sex, interest in learning, eating less, hate party. The incidence of sub-health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ively low,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nd sub health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college; medical students; sub-health status
??健康狀態是指人的機體雖然無明顯的疾病,但呈現出活力降低,適應力呈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是由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低下所導致,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降低的狀態,亦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當今社會,由于社會競爭的激烈和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這種亞健康狀態在現代人中廣泛出現,普遍存在于各職業、各年齡人群中,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多研究表明,大學生是亞健康的高發人群,相當一部分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為了解醫學院校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現狀,探索相關影響因素,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亞健康干預提供參考,本研究在河北醫科大學學生中進行了亞健康狀態調查,現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河北醫科大學在校大學生。
(2)研究方法。參照相關文獻中關于亞健康狀態的各種表現,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自行設計的亞健康狀態評價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一般情況(如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等)和相關癥狀兩個部分。采用現況研究方法,由被調查對象獨立自填問卷方式填寫問卷,當場完成并收回。
(3)統計分析。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統計方法采用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 研究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共有385名學生接受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82份,有效應答率99.22%。其中男生133人(34.82%),女生249人(65.18%);來自農村、鄉鎮、城市的學生分別是189人(49.48%)、83人(21.73%)、110人(28.80%);獨生子女110人(28.80%),非獨生子女272人(71.20%)。
2.2 醫學生總體亞健康狀況
調查382人中,亞健康者97人,占總人數的25.39%。
2.3 不同群體醫學生亞健康比較
(1)不同性別間比較。男生亞健康發生率為36.09%(48人),女生亞健康發生率為19.68%(49人),男生亞健康發生率明顯高于女生,不同性別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325,P=0.000)。
(2)不同生源地比較。結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醫學生亞健康發生率分別是農村25.93%(49人),鄉鎮25.30%(21人),城市24.55%(27人)。來自農村的醫學生亞健康發生率稍高于來自鄉鎮和城市的學生,但不同生源地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070,P=0.965)。
(3)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比較。醫學生中獨生子女亞健康發生率更高,占27.27%(67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288,P=0.591)。
2.4 醫學生對亞健康的認識情況
結果顯示,知道亞健康的醫學生比例為45.81%(175人)、知道不多者占52.62%(201人)、不知道的占1.57%(6人)。
2.5 亞健康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醫學生的一般情況及相關癥狀等因素作為自變量,因變量健康賦值0,亞健康賦值1,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向后逐步法,a入=0.05,a出=0.10,逐步篩選出較優方程,結果進入方程的有4項(見表1),卡方檢驗,x2=24.727,P=0.000,故Logistic回歸方程有統計學意義。Logistic回歸方程為:
3 討論
亞健康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雖然不會使人馬上致病,但具有發展成多種疾病的潛在危險性。因此,無論從臨床醫學角度還是從預防醫學角度認識亞健康狀態都具有積極意義,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河北醫科大學學生亞健康發生率為25.39%,?c姚霖等的研究結果27.87%相近,但低于楊曉林的研究顯示醫學生的亞健康的發生率將近38%,并且也大大低于周旭等的75.1%。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與研究對象不同,判斷標準不統一有關,此外地域差異也可能是導致結果差異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顯示不同性別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男生亞健康發生率明顯高于女生,結果與姚霖等的不同;不同生源地間及是否獨生子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發現,醫學生亞健康概念知曉率為45.81%,了解程度相對較高,這也和醫學專業學習有關,但是醫學生實行的是五年學制,課程多,學習壓力大,因此對于亞健康的保護作用可能有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最終進入方程的4個危險因素分別是性別(X1)、學習興趣(X6)、進餐少(X14)及討厭聚會(X16),其中X16的回歸系數為正值,OR值大于1,并且有統計學意義,說明X16會增加亞健康發病的機會;而X1、X6、X14為保護因素。
醫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況比預期要好很多,這與學校的重視密不可分,比如學校設置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定期開放針對學生的心理咨詢診室早期解決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另外,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的開展也增加了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機會等等。但是醫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將來所要面臨的工作環境與壓力以及所擔負的重責,都要求他們要有健康的身心,故而防治亞健康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4 建議
(1)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建立一支醫學生參與的亞健康宣傳、監督隊伍。學校應加強健康教育,這是對大學生進行一切亞健康干預的首要任務。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校園網等多種形式宣傳亞健康的危害性,提高對亞健康的認識。由于醫學生的專業背景以及對于亞健康的認識較好,建議建立一支醫學生參與的亞健康宣傳、監督隊伍。大學生之間年齡相近,更了解同齡人,利于校內及校際間交流學習,也能更好地尋找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改善大學生整體亞健康狀況。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正確面對壓力。學校應定期舉行心理健康相關的講座,定時開放心理健康咨詢診室,及時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確面對壓力。
【摘 要】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亞健康調查表,對保健人群786 人進行亞健康調查,分析其相關因素。結果 亞健康發生率為59.7%,亞健康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工作壓力,生活不滿意,工作環境差,睡眠質量差,人際關系不融洽等。結論 保健人群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單位、家庭以及全社會應針對亞健康危險因素,采取積極的預防干預措施,建立亞健康預警機制提高健康水平。
【關鍵詞】 亞健康;危險因素;干預措施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9 年5 月至2010 年12 月對在我院保健體檢中心體檢786 人,其中男性426 例,女性360 例,年齡35~70 歲,進行亞健康狀態的臨床流行病學調研。
1.2 調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學整群抽樣及現場調查的方式,對在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保健人群進行現場發放亞健康狀態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表在調查員的指導和監督下由調查對象自己填寫并當場收回。
1.3 調查內容
自行設計了亞健康狀態調查問卷,共分3 部分:①一般狀況及健康認知;②亞健康癥狀(23 條);③亞健康影響因素(27 條)。每個條目下都設有“完全沒有”、“很少有”、“有”、“多數有”和“總是有”五個等級的選項,得分0、1、2、3、4、5,分值越高亞健康狀態越明顯。
1.4 亞健康狀態的判斷標準
一到三個月之內反復出現下列16 項癥狀之一診斷為亞健康。
1.4.1 生理因素
①持續的疲乏感;②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③頭痛、頭昏;④耳鳴;⑤肌肉酸痛;⑥容易感冒;
⑦性能力下降。
1.4.2 心理方面
①煩躁不安;②孤獨感;③注意力不集中;④失眠或多夢;⑤記憶力減退。
1.4.3 社會方面
①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②工作效率低;③人際關系緊張;④ 對生活失去信心,悶悶不樂。
1.5 體檢內容
包括一般情況(血壓、身高、體重)、血尿常規、生化、胸部x 線檢查,心電圖,腹部B 超等。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 軟件處理數據,采用頻數統計,卡方檢驗及Longistic 回歸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
2 結果
2.1 亞健康狀態發生率
本次調查問卷收回786 份,合格752 份,有效回收率為95.6%,年齡35~70 歲,469 例出現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發生率為59.7%,其中女性亞健康狀態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P
2.2 亞健康狀態的臨床癥狀頻數分析
本次調查顯示該保健人群亞健康狀態臨床癥狀多種多樣,涉及軀體及心理等多種癥狀。其中出現頻率為10%以上的癥狀有:疲憊乏力,失眠,腰肌酸軟,脫發,情緒低落,出現10%以下的有:頭暈腦脹,眼花干澀,胸悶氣短,焦慮及注意力不集中。亞健康人群的體征表現:“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高、高體重、負荷高,“一低”免疫功能偏低。“一多”疲勞的感覺多。
2.3 亞健康狀態的相關因素分析
2.3.1 單因素Longistie 回歸分析
以10 項相關因素為自變量,并按專業知識根據其是否可能對亞健康產生影響進行賦值,單因素Lon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與亞健康相關因素有:居住條件,周圍環境,人際關系,體育鍛煉,加班,工作緊張,作息無規律,熬夜及飲食(P
2.3.2 多因素Longistic 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結果得出的9 項相關因素(卡方檢驗結果顯示性別因素也與亞健康有關故納入多因素分析),再次進行多因素Lon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只有4 項進入回歸模型,表明女性,人際關系,工作壓力,及飲食搭配不合理為亞健康發生最危險因素(P
3 亞健康干預措施
3.1 提高對亞健康的認識,調適心理,自我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培養樂觀向上,豁達平和的人生態度。
3.2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少熬夜,保充足的睡眠。控制總熱量,減少動物脂肪和甜食的攝入,增加豆制品,多進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減少鈉的攝影入量。
3.3 體育鍛煉:貴在堅持,重在適度。制定個性化的鍛煉計劃,通過鍛煉來轉移心理疲勞,中老年人的運動還應遵循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動靜結合、安全監護等。
3.4 健康管理,建立預警系統:收集保健對象的個人健康檔案,進行健康評價,亞健康評估,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通過健康體檢中心這個平臺,利用綜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傳、電話咨詢、心理疏導、運動指導、中醫調理、互聯網、健康管理門診治療、建立亞健康監測預警機制,對亞健康人群進行跟蹤隨訪,定期查體,給予生活方式指導等,對保健亞健康人群進行個體化的健康管理,從而使亞健康狀態向健康方面發展,避免慢性病的發生。對個人、群體、社會均有經濟效益,獲益最大的是獲得了健康的保健人群。
參考文獻
[l] 于智敏.走出亞健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0-23.
[2] 林順治.國民亞健康狀況之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3:109-111.
[3] 汪曄君.淺析高等學校教師健康狀況及對策[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4,6(2):206-207.
倦怠,新世紀的職業病
某廣告公司公關部王小姐是人人羨慕的高薪族,最近常嚷著要休長假,甚至考慮放棄優越的工作,因為她突然覺得生活沒什么重心,沒什么意義。李女士已拿定主意停薪留職一陣子,她最近工作不帶勁,越來越沒有耐性開會,連敲打電腦鍵盤都不如往常清脆響亮。她力圖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卻始終未能如愿,只好選擇暫時休息,明明身體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里,但睡一覺起來整顆心卻突然灰暗抑郁,不想工作,工作出現了倦怠現象。“對工作的未來不確定或無力感”,是上班族普遍的心聲之一。
腦力勞動者,由于長時期進行復雜的腦力勞動,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壓迫頸椎,也是造成腦部供血不足的原因之一。腦部缺少血氧供應表現為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失眠多夢等。疲勞綜合征同一般意義上的疾病不同,它在開始時并不表現為體內器官組織的病變,而只是一種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有點類似“亞健康”狀態,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沒有進行及時治療的話,會從急性疲勞轉化為慢性疲勞直至過度疲勞。過度疲勞不僅會導致肌體組織發生應激性的改變,如腺、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腎上腺皮質增生及功能衰竭,還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各種身心疾患接踵而來,也就成了人們常說的“積勞成疾”。
防治方法:
1、主動休息。休息是消除疲勞恢復精力的一種有效補償方式,但何時施行很有講究。人們大多在工作或學習累了才休息,這不利于健康。道理很簡單,已有勞累感時,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乳酸、二氧化碳、水分等已積累很多,短時間休息不可能完全消除這些廢物,故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在尚未產生勞累感時即休息,體內積蓄的代謝廢物較少,很快即可消除疲勞。
2、科學補充營養。人的精力和體力的能量來源于食物,故科學進餐能從根本上防治疲勞癥。要想上午精力充沛,須吃糖分低而蛋白質不高的早餐。女性由于生理性原因鐵丟失量較多,鐵是造血的原料之一,缺鐵導致貧血,貧血則能引起乏力,渾身倦怠。因此,應多吃一些如動物肝、血以及蛋類、紫菜等高鐵食物。另外當你出現疲勞感時,宜增加蔬菜、水果、奶類等堿性食物,不宜多吃肉、糖等酸性食品,以免增加酸性代謝產物而加重疲勞感。對于腦力勞動者,還可在三餐之外吃點巧克力,及時提高血糖濃度,防止腦細胞活力因血糖下降而導致腦疲勞。
亞健康:吞噬生命的“隱形殺手”
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某進出口公司銷售經理許女士已經30多歲,生性好強,每天都早來晚走,經常加班到深夜。由于長期生活沒有規律,她剛開始覺得腹痛,雙下肢行走無力,嚴重時雙腳冒汗、軟弱無力。就在一瞬間,消無聲息地,她突然莫名其妙地感到煩躁、焦慮、不安,思維經常處于游離狀態;頭痛、胸悶、失眠、全身無力,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接著她開始失眠,白天睡不著,晚上睡不著。到鄭州河醫大多次檢查卻沒有查出什么問題。醫生介紹她去心身科就診,醫生經過耐心咨詢,診斷出她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指身體沒有疾病但有可能向疾病方向轉化的一種功能性低下的狀態。亞健康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緊張不安、憂郁、焦慮、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總之,覺得渾身都不對勁兒。如果你對此種亞健康狀態置之不理,它很有可能導致癌癥、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因此,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里,30多歲甚至18歲的年輕人都可能成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亞健康狀態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遺傳基因的影響、環境的污染、緊張的生活節奏、心理承受壓力過大、不良的生活習慣、工作生活的過度疲勞等都可以使健康的人逐漸轉變為亞健康狀態。
防治方法:
1、穩定情緒:年輕的辦公室女性應在繁忙的學習工作中保持坦然平靜的心態,不要人為地把工作壓力一古腦兒地塞進身體里,令神經系統不得安寧,因此要保持樂觀心情,心胸豁達,學會寬容和理解,讓心理處于平衡狀態下。
2、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一般認為,亞健康首先是心理因素所致。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復雜,這些都易導致心理狀態失衡。但同時亞健康也與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有重要關系,不良生活習慣會使我們健康的身體逐漸轉變成為亞健康狀態,最后可能導致各種疾病發生。所以要少吸煙、少量飲酒、不要過量飲食、多增加維生素、加強鍛煉、參加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保證睡眠充足、要吃早飯等。
隱性更年期困擾白領女性:
在某外資企業工作幾載的高女士,剛剛拿到副高職稱。又被提升為部門主任,事業可謂蒸蒸日上。可近日總感到頭痛,頸部、腰部發緊、無力、胸悶、出慮汗。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好覺。身體同時也出現了明顯的反應。皮膚干燥起皺,下垂、體型趨胖,月經不知不覺也停了。有時還會莫名其妙地病一場。
隱性更年期的臨床癥狀以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為主。植物神經布滿人體全身,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受意志支配,如心跳的快慢、血壓的波動、體溫的高低等,這些均為不受意志力控制的自主調節。這種調節會因為人體外環境的影響而發生失調:內環境的變化主要是指卵巢功能下降,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或突然消失:外環境變化則涉及工作、生活、學習、家庭等系列問題。
防治方法:
1、補充雌激素可助你平穩度過更年期。一般來說,女性患上更年期綜合征癥狀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平穩地度過更年期。其實以一位女性而言,40歲是女性在生理和心理最成熟的階段,也是全盛時期。另外隨著社會的經濟生活以及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和豐富,女性的經期有明顯的延長,有些婦女到50歲經期依然有規律。
2、精神狀態最關鍵。更年期綜合癥狀的最佳良藥是擁有一個健康的精神狀態,精神狀態的健康與否對癥狀的輕重起著非同小可的效果。針對更年期而言,健康的心態應該是:比較注意衣著的整齊,保持愉快的心情,來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3、飲食調理是基礎。飲食和健康是脫離不了關系的,飲食合理病魔也少找上門。基于更年期將會使鈣質大量流失,因此,在飲食上要著重攝取鈣質,鈣質不僅對骨骼、牙齒成長有所幫助,它也可以調節心臟的節律。鈣質可以從牛奶類和豆類食物里攝取。與此同時,也不可忽略攝取均衡的營養。萬勿偏食。一天理想的食物品種最好是30樣,而且應該低鹽,以避免高血壓、冠心病的并發。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維生素食品和新鮮的蔬果必須出現在健康菜單里,同時高纖維素對消化系統大有幫助,因為它促進腸的蠕動,幫助消耗,減少了有害食物逗留在腸內的時間,防止腸癌發生,高纖維素可以在谷類、海帶、蘑菇中獲得。
腦貧血步步緊逼白領女性:
在一家證券公司工作的何小姐習慣了早出晚歸的生活,隔三差五還忙個通宵,這一年多來自己會莫名其妙地頭暈、惡心、脾氣也變得暴躁了許多。她起先也沒有在意,只認為是由于疲勞造成的,注意補充營養就會好,直到有一天,她在單位澡堂洗澡時突然暈倒在地上,被同事們送去了醫院,當醫生確診她患的是腦梗塞時,何小姐才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一般誘發腦貧血的原因很多,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是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原因。此外由于的改變,如突然人蹲位或坐位起立,以及不科學的睡姿,也會引起暫時性大腦供血不足,造成一陣暈眩。過去,人們認為心腦血管類疾病總與中老年人有關,但實際上年輕人尤其是工作較為緊張的都市白領女性很容易患此類疾病,其中主要原因有:過度用腦,情緒激動,寒冷,勞累,血液中脂肪含量高,有心臟病,頭頸部受過創傷。此外,長期服用避孕藥,也會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造成血流緩慢不暢,引發腦貧血,進而發生腦梗塞。
防治方法:
【關鍵詞】 療養因子;亞健康;綜合調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make the most use of regulation action of convalescent factors on sub-health.MethodsSub-health state was regulated comprehensively by the analysis and utilization of convalescent factors. Results Sub-health could be regulated by various convalescent factors.Conclusion Sub-health could be regulated effectively by various convalescent factors in sanatorium.
【Keywords】 Convalescent factors;Sub-health;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亞健康(sub-health),是指人們處于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生理功能低下的非健康狀態[1]。療養院以自然療養因子為主,以休閑體育、膳食調理、健康教育、音樂調理、物理調理、藥物調理、中醫調理等人工因子為輔,綜合調理亞健康有明顯效果。
1自然療養因子
1.1海濱療養地如青島、大連、北戴河、興城等療養院,處于濱海區域,由于受海洋的影響,氣溫變化小,濕度大,形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海洋氣候,海濱空氣清新,并含有大量空氣負離子,海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廣闊的細沙海灘,形成良好的天然浴場。
1.2山地療養地如廬山、黃山、泰山等地海拔在
1 000 m以上,峰巒疊翠,山澗起伏,綠樹成蔭,山泉淙淙,氣溫、氣壓低,風速較大,陽光輻射好,有大量的紫外線和空氣負離子。
1.3礦泉療養地如陜西臨潼華清池、興城、廬山星子溫泉等,礦泉的溫度、壓力、浮力對人體具有一定的生物激活作用,礦泉含有多種化學元素、氣體及放射性物質,對人體代謝及內分泌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景療養地如杭州、蘇州、桂林等地,景色秀麗,依山傍水,樹竹成蔭,繁花似錦,四季飄香,氣候宜人,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和“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壯麗的景色作為良性刺激,能使人消除疲勞,振奮精神,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
1.5濱湖療養地如武昌的東湖、江蘇的太湖、杭州的西湖等,其特點是風光綺麗,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相映生輝,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令人輕松愉快,心曠神怡。另外,尚有沙漠療養地。療養院擁有上述獨特的地理條件,充分發揮各種天然療養因子的作用,使療養員行、住、坐、臥都處在優美、幽靜、清新、寧靜的環境當中,身體和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充分的調整和放松,有利于軀體相關癥狀的改善[2]。
2人工療養因子
2.1休閑體育可分為室內體育運動和野外體育運動兩種。室內體育運動有:健美操、健美舞、游戲、武術、保齡球、乒乓球、桌球等。野外體育運動有:滑翔、跳傘、熱氣球、登山、郊游、滑雪、長距離跑、劃船、沖浪、游泳、帆船等。豐富的體育項目給人們的不同愛好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在運動中,人們獲得了樂趣,增進了健康,擴大了交際面,溝通了心靈。特別是野外體育運動,既可以欣賞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又能體味體育運動的無窮樂趣。休閑體育使身心和諧統一。通過休閑體育運動產生愉悅的心情,而愉悅的心情又反過來鞏固身體的健康[3]。
2.2膳食調理營養學家特別強調合理配膳,講究烹飪,食飲相宜,調養脾胃,還必須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博食、配食、熟食、熱食、節食、時食、醫食,即“食療”[4]。要記住健康飲食7注意:不要忽視早餐,每日不少于三餐;食物不要過于精細;每天挑選多種顏色的蔬菜;少吃甜食;更多地選擇新鮮水果而不是果汁;控制動物脂肪,也要減少植物油的使用;堅果有益健康,但需適量食用[5]。
2.3健康教育以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健康10條為標準開展健康教育。
了解合理膳食、適量鍛煉、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是預防亞健康的五大基石。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順應生物鐘、保養生物鐘、維修生物鐘,才能提高自己的“康壽”。生物鐘是受太陽、地球、月亮等宇宙節律影響的生物節律,是“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運用心理干預手段,對亞健康特勤人員進行認知或行為的調整,從而緩解和消除心理問題及應激癥狀。通過學習的遷移作用,使參訓飛行人員將學會的心理調節方法應用在日常部隊訓練中,以預防應激損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7]。健康教育后的特勤人員,能夠培養良好生活方式,制定合理膳食計劃,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預防亞健康狀態,以保障和提高部隊戰斗力。
2.4音樂調理通過人的聽覺直接作用于大腦皮層,增加皮質的抑制,使興奮與抑制趨于平衡,對失眠、焦慮、抑郁、乏力、緊張等癥狀有明顯效果。失眠患者睡覺前應選擇夜曲或小夜曲、搖籃曲以及其他柔美恬靜的樂曲。心情抑郁、納差、消化功能不良者選擇旋律優美、歡快活潑、有較多的起伏變化、節奏明快清晰的樂曲。痛苦激動者選擇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悲傖交響曲》或民樂《江河水》等一類的樂曲。頭暈、乏力、疲倦、體力下降者選擇《梁祝》、《彩云追月》、《海頓組曲》、《水上音樂》等樂曲。易激動者選擇《江南絲曲》、《寒鴨戲水》、《天鵝湖組曲》等樂曲。煩亂、心悸、胸悶者選擇《月夜》、《梅花三弄》、《春之歌》等樂曲。情緒低落選《春天來了》、《步步高》、《金蛇狂舞》等樂曲[8]。
2.5物理調理各種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體各部位,改善局部的不適感及癥狀 ,如頸、肩、腰、腿痛,渾身無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有毒及致痛物質排出體外的作用。其次,各種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膚、肌肉和其他感覺器官( 如眼、耳、鼻)進行良性刺激,使大腦對其進行整合作用,通過機體進行神經或體液調節,從而恢復和維持人體平衡,使煩躁、失眠、頭痛、胸悶等癥狀得以改善和消除。如書法療法、生物反饋療法、色光治療、芳香治療、水療、中藥熏蒸、按摩、空氣離子療法等,相互影響,協同作用,使人體各項生理指標恢復正常,以達到改善亞健康的各種癥狀的目的[9]。
2.6高壓氧調理亞健康狀態的病理基礎之一是組織器官缺氧,由于環境壓力的增大,造成心身過于疲勞而導致機體心、腦、腎等重要臟器耗氧增加,出現精神萎靡、失眠多夢、煩躁焦慮、心悸胸悶、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四肢乏力等不適。高壓氧療法可以明顯改變機體對氧的攝取和利用方式,快速大幅度地提高組織氧含量和氧儲備,增加血氧彌散能力和范圍,縮短彌散距離,提高血氧分壓。同時高壓氧還可使組織中多種酶(LDH,ATP,CYta.a3)活性普遍提高,促進新陳代謝,調動機體應急能力,改善組織器官氧供,提高大腦的能量代謝,緩解心、身疲勞狀態[10]。
2.7藥物調理調理亞健康的藥物首選非處方藥物。非處方藥系不需要憑執業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及使用的藥品。國際上通用的非處方藥簡稱為“OTC”。腰酸背痛可選擇壯腰補腎蜜丸、肝腎滋糖漿、歸參補血片、鹿茸口服液、消痛貼膏、骨友靈貼膏、傷濕止痛膏、紅花油等藥。易感冒可選擇玉屏風顆粒、維生素C泡騰片、生力膠囊等藥物。失眠可選擇安神糖漿、安爾眠糖漿、人參五味子沖劑、烏靈膠囊、靈芝膠囊、腦樂靜口服液、刺五加腦靈液等藥物。多夢可選擇歸脾丸、柏子滋心丸、養血安神丸、夜寧沖劑、舒心沖劑、五加參顆粒、睡安膠囊、益腦膠囊、肝精補血素口服液等藥。記憶力減退可選擇益腎強身丸、當歸益血膏 、參茸三七酒、腦力靜糖漿、強身健腦片、人參首烏膠囊、仁安神膠囊、天王補心液等藥物。便秘可選擇通幽燥丸、黃連上清丸、大黃瀉火散、蓯蓉通便口服液、通便靈膠囊等藥物。口腔潰瘍可選擇維生素B2片、21金維他片、維生素E膠丸、甲硝唑粉、溶菌酶口含片、維生素B2片合用洗必泰口腔潰瘍膜等藥物。高血壓傾向可選擇夏枯草茶、荷葉茶、西瓜皮茶、生地煎劑、鮮山楂煎劑、茶、羅黃降壓片、全天麻膠囊、清血八味膠囊等藥物。高血脂傾向在改變高脂飲食的同時,可選擇大山楂丸、靈芝沖劑、山楂沖劑、煙酸片、絞股藍總苷片合用維生素C片、靈芝北芪片、山楂精降脂片、靈芝膠囊、全天麻膠囊、六味能消膠囊、靈芝口服液等藥物。高血糖傾向可選擇天花粉煎劑、元參煎劑、生黃芪煎劑、木糖醇口服液等藥物[11]。
2.8中醫調理中醫借助于純自然方藥或非藥物療法等豐富的調治經驗,體現出其在調整不良狀態、改善體質、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優勢。中醫學藥食同源的歷史悠久,利用食物或配合天然藥物,結合具體癥狀辨證施食,通過食療協調陰陽輔助治療亞健康亦是“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食療理論的運用。針灸的合理使用,如針灸按摩療法通過刺激經絡腧穴而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節臟腑氣血,對亞健康引起的疲勞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重視七情內傷對人體的影響,對亞健康狀態進行綜合調理治療,應用包括諸如精神調攝,移情易性,中藥內服外用,藥物治療與心理調節相結合等手段,以及中醫獨具特色的非藥物療法的使用,如針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療、洗浴、導引、吐納等,“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是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的理論寶庫,亦即防治對策的特色所在[12]。
參考文獻
1宮曙光,主編.亞健康與藥物調理.杭州:浙江科技出版
社,2005:3
2徐奎誥,陳永忻,姜明.療養在亞健康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療養醫學,2003,12(5):323-324
3羅文俊,鐘為民.休閑體育與亞健康[J].中國健康教育,
2004,20(6):545-546
4謝云.現代人如何科學飲食[J].東方食療與保健,2007,
8(1):1
5王璐.健康飲食7注意[J].保健醫苑,2007,8(1):49
6郭茂林,編著.習慣決定壽命.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7
7王煜蕙,王霞,張志林,等.1 017例就診飛行人員的心理干
預及療效分析[J].中國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02,13(1):
5-6
8姜力,韋莉萍.亞健康與音樂治療[J].中國療養醫學,
2005,14(3):197-199
9田徑.中老年亞健康狀態的防治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
2007,16(1):17-18
10李愛平.57例亞健康者治療效果分析[J].保健醫
學雜志,2003,5(2):107
11宮曙光,主編.亞健康與藥物調理.杭州:浙江科技出版
社,2005:89
12錢會南.從亞健康狀態的特征探析中醫藥防治對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