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

第1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醫學倫理學;教育;現狀;對策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的演變,醫療矛盾逐步由“技術型”向“服務型”轉化,許多新的醫學倫理問題應運而生,醫學倫理學越來越受到各國醫學教育界的關注。 

 

1 醫學倫理學教學現狀 

 

1.1 我們不能不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相比較,我們的醫學倫理教育從內容到形式,從理論到實踐都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目前,在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進行了多年系統穩定的醫學倫理學教學。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各年級醫學生中均開設醫學倫理學課程,并進行跨學科教學。教學基本上圍繞當前醫學領域的重點熱點倫理問題進行,如醫學實踐中知情同意、人體實驗、腦死亡、稀有資源分配等。哈佛大學醫學院對醫學倫理學采取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跨學科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對醫學倫理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學科進行研究和探討,并邀請不同學科的專家參加,例如邀請臨床醫學專家、基礎醫學專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等[1]。 

我國則多以開設醫學倫理學課堂教學為主,進行其他教學模式的學校還很少,教學模式還有待完善。僅在少數醫學院校的醫學倫理學教學中,采取了對重點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課題調研的形式。比如哈爾濱醫科大學,其在上世紀末已經開始采取這種課題調研討論的教學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2]。但是目前國內對這些模式還缺乏系統的研究,也沒有很好的推廣。 

 

1.2 對醫學倫理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醫學倫理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才導致目前我國醫學院校醫學倫理學課時嚴重偏少的現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部分醫學院校在第五學期開設醫學倫理學或在政治課中開設醫德課,總課時約為30學時,不及美國、日本等國家同類課程學時總數的1/5。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不大可能指望學生對醫德范疇、醫德規范等有較為系統的了解,更談不上為他們提供將理論付諸實踐的機會了。 

2002年2月,國際醫學教育學會公布了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醫學教育的7個基本方面: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科學基礎知識,臨床技能,溝通技能,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和研究。[3]這一標準闡述了醫學院校畢業生必須具備的一系列基礎核心能力,從中可以看到,醫學倫理學和醫德教育在醫學生綜合素質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授課形式單調是我國醫學倫理學教學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醫學倫理學教學中通行的是單純由教師講授的方法。限于學時,教師較少考慮,也無從考慮實際效果。這種“布道式”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的興趣,更不用說掌握指導他們終身職業生涯的倫理準則與規范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醫學院該門課程的教學形式顯得生動活潑。其中最常見的是各種形式的討論和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日本的醫學倫理學課程則主要由相關臨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講及讓學生參加病區實習的形式來予以實施,注重培養學生判斷醫療實踐中發生倫理問題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拿大的醫學倫理學課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1.4 如何讓醫學倫理學的教學內容更系統、更穩定、更具時代性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醫學倫理教育的教學內容也同樣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眾所周知,任何一種道德理論或倫理學說,都是有其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隨著經濟改革在我國城鄉相繼取得巨大成功,人們開始對醫療衛生保健行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務人員不僅應具備精湛的醫術,而且要求他們能自覺尊重生命價值,在努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的同時,還要深諳倫理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知識。所以原有的教學內容自然跟不上時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經更

新的教材內容,也會因為目前新的倫理學問題的層出不窮而同樣有了時代的局限性。傳統的醫學倫理學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場筆試(閉卷或開卷)以及論文撰寫常見。前者強調的是書本理論知識的檢測,特別是閉卷形式。開卷形式雖然有一定的開放,但總之都是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與傳統課堂授課形式相適合。這種考核方式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學生學習醫學倫理學課程后的思想觀念以及倫理決策能力上的變化,也不能真正鼓勵學生學習醫學倫理學的主動性。后者雖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相比較應該是一種進步。但是仍然還有不足之處:沒有貼近臨床和實踐,學生的任務僅僅是在完成論文,所以相關材料可以不必從實踐中獲得,減少了倫理學的實踐機會;論文撰寫相對簡單,教師的指導成分相對較少,實用性不足。因為以上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醫學倫理學考核方式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迫切感,那么進行醫學倫理學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勢在必行。 

 

2 醫學倫理學教學的對策 

 

2.1 加強國際合作,提高中國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水平。醫學倫理學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一種新的醫學科技的發展,必然引起相應的倫理學的方法論等多種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學校教學方法,使我們的教學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培養學生表達思想、交流觀點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4]。此外,對學生的成績考核,要考慮改變以理論考試為主的形式,積極嘗試多種考核方式,使考試內容注重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分析一些具體問題。

2.2 創新教學內容。 

自1982年以來,我國高等和中等醫學院校和醫療部門陸續開設了醫學倫理學課程,從事醫學倫理學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編寫了許多版本的醫學倫理學教材。這些教材的出現,對于醫學倫理學的教學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21世紀是生命與健康科學發展的世紀,因此醫學倫理學內容體系“應以義務論為主線,將價值論、公益論貫穿其中,既反映傳統醫德精華,又突出生命與健康主要內容,并包括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相關學科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論證。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能幫助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解決在學習和醫療實踐中的各種倫理問題。其具體內容應突出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實踐性的統一”。[5] 

第2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知情同意法醫學屬于醫學和法學的交叉性學科,它是一門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在現有的法醫學檢驗與司法鑒定過程中,涉及醫學倫理學問題最多的還是法醫病理學尸體檢驗與司法鑒定工作.也就是說,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工作也注定是與人文社會環境緊密聯系的社會學工作.本文結合具體的司法鑒定實際案例,就司法鑒定鑒定糾紛產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生的常見原因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糾紛問題作一闡述.

1典型案例

案例1:楊某,女,13歲,初中一年級學生.某日從學校放學回家,飯后不久出現腹部疼痛、言語困難等癥狀,繼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和意識喪失.楊某在當地衛生院搶救過程中死亡,醫院根據死前癥狀考慮死者系“急性農藥中毒死亡”.為明確死因、死亡性質及本例死亡與醫療行為之間的關系,家屬委托當地衛生部門以及某“司法鑒定中心”進行法醫學尸體檢驗和司法鑒定,其目的在于進一步完成醫療事故鑒定.尸體檢驗結果,法醫學尸體檢驗和司法鑒定結論是“心肌組織和肺組織局灶性出血(鏡下)”,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是“因資料不全,無法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家屬對司法鑒定過程提出疑義,希望司法鑒定人員能夠明確本例是否有“急性農藥中毒死亡”的情況存在.家屬從鑒定人員處得到的答案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是“因為死者胃內空虛無胃內容物,無法進行毒物檢驗與鑒定”.本案尸體檢驗和司法鑒定的最終結果是“死亡原因未能確定、死亡性質未能確定、死亡與醫療行為之間的關系未能確定”.至此為止,家屬方已經花費相關費用3萬余元,這對在農村以務農為生的農民家庭來說確實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由于未能明確本例死亡的相關問題,家屬在楊某死亡并土葬2月余后決定聘請其他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專家對其尸體進行進一步的法醫學檢驗.開棺驗尸工作在當地派出所和村委會的協助下完成,尸體檢驗之日天氣寒冷并陰雨綿綿.午夜12時許,司法鑒定人員在當地派出所和村委會的協助下開始開棺驗尸.死者墓地在離村莊近3Km的后山上,墓地前立有墓碑.棺木外泥土松軟潮濕,棺木完整,尸于棺內.棺內尸體由一條白底藍花棉被包裹,棉被及衣著有多量褐色腐敗血水浸染.尸體高度腐敗,全身組織明顯軟化或呈液化狀態,呈晦暗灰褐色.尸體檢驗結果,無法辨認個體容貌特征以及個體性別、發育狀況、營養狀況及其他身體特征;更無法辨別有無軟組織損傷情況、機械性窒息情況或生前自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然疾病的尸體特征.毒物檢驗結果,除尸體高度腐敗外,死者胃及胃內容物檢材中檢出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呋喃丹的有效成分,考慮楊某系“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呋喃丹急性中毒死亡”.

由于其他相關問題無法明確,為此家屬對原“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工作產生了鑒定糾紛,最終到了面對公堂的地步.案例2:趙某,男,23歲,高校一年級學生.某日凌晨5時許,趙某在家起床小便后自感胸悶和呼吸困難,其父母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120”急救中心醫生來到后給予患者“吸氧及心電圖檢查”,同時給予其他相關的搶救治療,但終因搶救無效于半小時后死亡.由于死亡迅速,家屬對其死亡原因的鑒定以及120搶救過程提出了質疑.經進一步了解,本例否認外傷史,否認殺鼠劑、安眠鎮靜劑及農藥急性中毒情況.為明確死因,家屬委托鑒定機構進行法醫學尸體解剖檢驗與鑒定.

本例尸體解剖結果,趙某存在嚴重的肺胸疾患,表現為自發性氣胸并雙肺重度萎陷;肺大泡破裂;雙肺多發性肺大泡形成并灶性肺出血;支氣管擴張癥;間質性肺炎伴急性肺淤血、肺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并慢性支氣管周圍炎;陳舊性胸膜炎伴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雙肺上葉胸膜纖維性粘連.此外,本例還檢見腦、心、肝、腎、脾等臟器的急性缺氧性改變、腎上腺的急性應激改變和慢性闌尾炎改變.本例死因分析,死者氣胸所致的雙肺萎陷程度嚴重,足以導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礙死亡.本例未發現體表及內臟組織器官的中毒性改變以及暴力性因素致死改變和其他自然性疾病改變,因此本例的死亡原因應鑒定為“系在肺部疾患的基礎上因肺大泡破裂導致自發性氣胸以及由之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礙而死亡”.

結果死者家屬對鑒定結論有疑義,多次上書書面材料.由于家屬對鑒定結論不服,本例最終也到了面對公堂的程度.案例3:張某,男,78歲,退休職工,死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由于家屬與死者生前感情深厚,于是死者的尸體被存放于-8℃的冰柜中3月有余.又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死者家屬委托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人員進行尸體檢驗,以明確尸體表面是否“存在有損傷”的情況.

第1次尸體檢驗后家屬出現鑒定糾紛,原因在于家屬認為“尸體檢驗時尸體衣服未能脫下,影響了鑒定結果”.第2次尸體檢驗后家屬再次出現鑒定糾紛,原因在于家屬認為“尸體檢驗時鑒定人員因違反鑒定程序導致死者肢體骨折”.

第3次尸體檢驗結果證實“肢體骨折情況存在”,家屬要求高額賠償.最終的鑒定糾紛結果,家屬得到了一定額度的經濟賠償.盡管如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此,死者家屬仍然不滿足于目前的賠償額度,本案例的鑒定糾紛仍在持續.

2分析討論

2.1鑒定糾紛產生的常見原因近年來由于社會因素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與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相關的鑒定糾紛案件時有發生,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糾紛的產生,就成為了一個擺在每一位司法鑒定人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法醫病理司法鑒定糾紛產生的常見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因司法鑒定人自身的原因而引發鑒定糾紛;

第二,尸體解剖造成尸體毀損或由于固有的尸體現象的發生而引發糾紛;

第三,因法醫病理學學科的局限性而引發鑒定糾紛;第四,因司法鑒定體制不完善或因鑒定專家學術觀點不同而產生鑒定糾紛;

第五,在司法鑒定過程中因當事人利益受損而引發鑒定糾紛.筆者認為除上述原因之外,司法鑒定人員技術操作不規范和鑒定工作不細致,也是引發鑒定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在尸體解剖和司法鑒定之前沒有與家屬進行較為深入細致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溝通和交流,也就是缺乏與家屬之間完成“知情同意”工作,是引發鑒定糾紛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結合具體的案例,對引發鑒定糾紛的常見原因分析如下.案例1的原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失誤,最終導致鑒定糾紛的產生.

第一,尸體檢驗不規范,尸體檢驗過程中未提取相關的毒物檢材進行毒化檢驗;本例所述“未提取毒物化驗檢材的原因是胃內空虛無物”,說明本例司法鑒定人員對法醫學尸體檢驗與司法鑒定的手段和方法認識不足.

第二,對于這樣一個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質都不明確的案件來說,司法鑒定人員并沒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延誤了公安機關立案偵察以明確死亡性質的最佳時機.本例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質未能明確,而有關人員在完成尸體檢驗之后也沒有考慮向公安機關報告,因而進一部延誤了立案偵察和明確死亡性質的時機.第三,本例尸體檢驗的原始資料收集都不夠全面.本例在醫療事故的鑒定過程中,因司法鑒定人員的法醫學尸體檢驗和鑒定工作不夠細致和熟練,他們在原始資料的收集過程中缺乏相關法醫學專業的鑒定技能,導致本案死亡原因及死亡性質無法明確,最終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結果使死亡與醫療行為之間的關系也無法明確.第四,司法鑒定人員未能與死者家屬進行必要的溝通,沒有完成法醫病理學尸體檢驗與司法鑒定工作中的“知情同意”,也未與公安機關進行可疑情況的匯報.上述原因種種,最終導致了司法鑒定糾紛的產生.案例2鑒定糾紛的主要原因在于,尸體解剖與司法鑒定之前沒有與家屬進行較為深入細致的溝通和交流,也就是缺乏“知情同意”工作,導致家屬誤認為“只要尸體解剖就必然會得到解決一切問題的鑒定結論”.可以理解的是,在法醫學實踐中涉及鑒定的各方通常都期望通過法醫病理司法鑒定來完全明確死亡原因、死亡時間、死亡性質、致傷原因、死亡與醫療行為之間的關系等相關的鑒定問題,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僅僅就死亡原因而言,即使是再高明的法醫病理學家,通過尸體檢驗也只能明確大約70%案件的死亡原因.至于死亡時間推斷、案件性質判定、致傷原因確定、死亡與醫療行為之間關系的確定等問題,即使是綜合了案情調查、現場勘查、尸體檢驗、實驗室檢驗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后,有時也難以得出明確的結論.因此,因法醫病理學學科的局限性造成鑒定結果達不到委托人預期目標時就會引發鑒定糾紛.案例3的鑒定糾紛主要原因在于,雖然本例有尸體冰凍時間過長和死者年邁骨質松脆等情況存在,但本例的確存在著鑒定工作不夠規范的情況.超級秘書網

第一,司法鑒定人員在進行尸體檢驗之前,沒有充分考慮到長期冰凍尸體的檢驗難度,沒有進行充分的尸體化凍就進行尸體檢驗,結果導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致對死者脫衣困難,所以尸體檢驗時未能為死者脫去衣衫,因而引起家屬的疑問.第二,尸體檢驗時沒有充分思考尸體檢驗的程序和規范,結果尸體檢驗用力過大,導致肢體折斷.第三,本例自始至終沒有很好地與家屬進行尸體檢驗與司法鑒定的相關溝通和交流,是導致家屬產生鑒定糾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2.2鑒定糾紛的防范意識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通過對尸體進行檢驗,結合案情調查、現場勘驗、毒物檢驗、物證檢驗以及其他相關的檢驗結果,最終完成確定死亡原因、明確死亡性質、推斷死亡時間、推斷致傷物、明確死亡與醫療行為之間的關系等工作任務.由于目前存在的種種原因,當今司法鑒定糾紛的案例日趨增多,這就要求我們司法鑒定人員不僅需要總結經驗和教訓,還要不斷地進行生命科學倫理學方面的專業學習,盡量減少和避免鑒定糾紛的產生.法醫病理學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司法鑒定人員與死者家屬、辦案人員、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員進行緊密的工作聯系.司法鑒定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上述各方面的充分注意,而法醫學鑒定結論性答案的出具也十分引人注目.

因此在進行上述司法鑒定的過程中,司法鑒定人員無論是鑒定程序有誤,或是鑒定業務不熟或對于某些事物的處理不當甚至只是言語使用的不當,都有可能引發鑒定糾紛.為此,法醫司法鑒定人員不但要有過硬的法醫病理學專業知識,還必須懂得與法醫學司法鑒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定相關的醫學倫理學專業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司法鑒定人所應該具備的鑒定保護意識.目前文獻資料結果顯示[1-4],雖然國外已經有一些關于醫學倫理學的文獻報導,但在國內尚缺乏法醫病理學相關的醫學倫理問題研究報道.筆者認為,司法鑒定人員應該對司法鑒定糾紛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積極將醫學倫理學的理念引入到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的具體實踐中來,更廣泛深入地探討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中的醫學倫理學問題,如知情同意問題.司法鑒定糾紛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對于保證法醫病理學司法鑒定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于保障鑒定人與委托人雙方的合法權益以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它對于今后司法鑒定糾紛的防范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楨,姜潤生,AmnonCarmi.知情同意[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23-35

[2]王學文.法醫工作與倫理[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1,(1):38-50

第3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喉癌;生存率;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4(c)-210-01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目前手術仍為治療喉癌的首選方法,我科于2000年1月~2004年6月間共手術治療喉癌患者89例,現將臨床資料及預后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2000年1月~2004年6月間收治的89例喉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81例,女8例,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年齡32~79歲,平均59.2歲;患者病程3個月~2年;所有患者術前均經細胞活檢證實為鱗狀細胞癌,其中,聲門上型患者35例,聲門型54例;TNM 分期(均為M0)見表1。

表1 89例喉癌患者TNM分期(例)

1.2 手術方法

89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行全喉切除術患者48例,行近全喉切除術患者5例,水平部分喉切除術患者8例,垂直部分喉切除術患者28例;患者中行單側頸淋巴清掃術者32例,行雙側頸淋巴清掃術者25例;術后進行放療患者29例。余未行放療。

2結果

2.1 并發癥

患者術后出現局部并發癥11例,其中咽瘺患者5例、切口感染3例、進食嗆咳患者2例、頸部皮瓣尖端壞死患者1例。

2.2 隨訪

術后隨訪83例患者5年,死亡26例,5年生存率為68.68%,死亡原因見表2。

表2 83例喉癌患者術后各種死亡原因

3 討論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及人們對生存質量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要求進行保留喉功能的手術治療[1]。有研究顯示,喉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年齡、喉癌TNM分期、轉移淋巴結數量、術后有無進行放射治療等[2]。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喉癌患者的TNM分期[3]。

本組41例患者進行了部分喉切除,其臨床療效雖與全喉切除術相比無顯著差異[4],但是使患者保留了部分喉功能,提高了術后的生存質量。

喉癌患者特別是中晚期患者易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有研究證明,喉癌預后與淋巴結轉移的數量相關[5]。本組患者中由于轉移淋巴結的潰爛導致死亡的也占有一定比例。

手術切除腫瘤徹底是治療喉癌的最關鍵的手段,對切除不夠徹底或已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需進行放射輔助治療[6]。術后放療可以提高腫瘤細胞的清除率,從而提高患者術后療效。

綜上所述,年齡、喉癌TNM分期、轉移淋巴結數量、術后有無進行放射治療等均可影喉癌患者術后的生存狀態,所以喉癌的治療原則既要盡量保留患者的喉功能,又需要根據患者病理分期、體質、年齡、經濟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尤其是對心肺功能較差的高齡患者,應選擇全喉切除術,以保證手術切除腫瘤更加徹底。

[參考文獻]

[1]陳杰,黃文孝,李贊,等.182例喉癌手術療效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07,15(12):1753-1755.

[2]孫星梅,陳學明.高齡喉癌患者60例手術療效分析[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7,7(4):14.

[3]任曉勇,陳文弦,崔鵬程.喉癌功能保全性手術治療的醫學倫理學問題[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5,18(3):18.

[4]李翔宇, 孫海燕, 梁振, 等.喉切除術后發生咽瘺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預防[J].中國熱帶醫學, 2009,9(10):2010,2061.

[5]王少波.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術預后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9, 7(19):123-124.

第4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主題詞] 教育,針灸;課程;日本

BriefIntroductionofCurriculumsandCours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HigherAcup

unc-tureandMoxibustionEducationinJapan

JinChunlan,ZhuJiang(Colleg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presentpaperintroducescurriculumsandcontentsofacupunctureandmoxibu

stioncoursesinhigher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educationinJapan,

andsumsupcharacteristicsofcurriculumsandcours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Keywords] Education,AcupMox;Curriculum;Japan

目前,日本的針灸教育主要有兩個層次,其中一個層次是由大約30所針灸專門學校構成的中等職業教育;另一個層次則是以明治針灸大學為代表的高等學歷教育。現將日本高等針灸教育課程設置情況及針灸課程的內容介紹如下,供國內同行參考。

1 課程設置

全部課程約有7大類50余門,7大類課程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外國語言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教養、學生可根據規定,必修、任選或自由選修。

人文科學類包括東洋醫學史、心理學、倫理學3門課程,心理學與倫理學課程可任選1門;社會科學類包括人類進化學、學習原理、法學、社會學4門課程,法學與社會學課程可任選1門;自然科學類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統計學4門,其中統計學可以自由選修;外國語言學類有英語、漢語、德語3門,漢語與德語可任選1門;基礎醫學分為現代醫學和針灸醫學,現代醫學包括醫學概論。醫學英語、生物化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公共衛生學、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藥理學10門,其中藥理學可自由選修,針灸醫學包括東洋醫學概論、針灸診斷學、經絡經穴學、針灸技術學、基礎針灸學、漢方藥學概論、生藥學概論7門,其中漢方藥學概論和生藥學概論可自由選修;臨床醫學類亦分為現代醫學和針灸醫學,現代醫學包括內科診斷學。內科學。整形外科學。外科學(含口腔科學)、腦神經外科學、麻醉科學、泌尿科學、皮膚科學、婦產科學、耳鼻喉科學、眼科學、物理療法學、康復醫學、護理學14門;針灸醫學只有臨床針灸學1門;醫學教養類包括醫療法規學、生命科學論、外文閱讀、運動科學、臨床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師法規、醫療環境構造論、醫學統計學、醫用電子學10門,其中臨床心理學與醫學倫理學可任選1門,醫師法規與醫療環境構選論可任選1門,醫學統計學和醫用電子學可自由選修。

課程形式有講授、討論、實驗、見實習等,至少要修滿138學分及3855學時方可畢業。

2 針灸專業課程

這里主要介紹經絡經穴學。針灸技術學(其中包括針法技術學和灸法技術學)、基礎針灸學、臨床針灸學,以及見實習的內容、要求、學時、教材、考核等。

2.1 經絡經穴學

經絡經穴學課程共計12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1學年的第1學期和第2學年的第1、第2學期。通過課堂講授、取穴示范、取穴練習和局部解剖,要求學生了解針灸經穴學在針灸學中的基礎地位,及其與另外幾門專業課程的密切關系,正確理解和應用經絡。經穴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臨床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尤其是主要穴位的取法。

此門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是日本東洋療法學校協會編寫。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經絡經穴概論》。提供給學生的參考書有李世珍編著。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出版的《臨床經穴學》,竹之內診佐夫和浜添弘編著。日本南山堂出版的《針灸醫學》。

成績評定以定期測試評價、報告書、出勤率為依據。首先,要達到一定出勤率,方可參加成績評定,測試評價包括筆試和操作考試,平均分在60分以上者為及格,但筆試和操作考試的成績要分別達到60分,其中一項未達到即視為不及格。

2.2 針灸技術學

針灸技術學課程共計21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1學年的第2學期和第2學年的第1學期。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關針灸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術,以達到安全有效地進行針灸治療的目的,并且順利實現從課堂到臨床的過渡。在針法技術方面,以學習管針操作為主;在灸法技術方面,以學習直接灸為主。

其中有與我國不同之處。例如,在針法方面,學習日本現行針法如捻針術、震顫術、間歇術、屋漏術、呼吸刺法、散針術、接觸針術、針刺轉向法、單劍術、置針術、壓痛硬結等反應點的觸知與針刺等,要求學生了解針刺身體各個部位的注意事項,掌握不同長短粗細針的刺法以及所致針感的不同。灸法方面,有專門介紹艾絨和線香種類與成分的內容,要求學生必須親身體會灸法,通過灸溫測試儀控制燃燒溫度,探索如何在低熱狀態下提高治療效果,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施灸操作。先在施灸板上練習艾炷的制作與點火,然后在人體上練習施灸;先練習米粒大艾炷的制作,再練習半米粒大艾炷的制作;先學習運用灸溫測試儀測定艾炷燃燒的溫度,然后練習在灸溫測試儀的監控下制作100±5℃范圍內的艾炷,并進行一定大小艾炷制作的練習。

在針灸施術異常情況處理法(包括過失與副作用的預防)中,有針對感染。內出血(血管損傷)、末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韌帶損傷以及腦缺血、發熱、倦怠感、化膿、燒傷的處理方法。

此門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是尾崎昭弘編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圖解針灸臨床手法》,參考書選用的是日本針灸安全性指導委員會編寫。小林寬伊主編。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預防針灸治療感染指南》。

成績評定首先要求達到出勤標準,操作考試和筆試二者均須達到60分。

2.3 基礎針灸學

基礎針灸學課程共計90學時,安排在第2學年的第2學期。要求學生通過對針刺中所見的各種生物學現象及作用機制的學習,以及實驗和實習的體驗,培養有關針灸的科學觀點與科學思維。要認識到在針灸學中,基礎針灸學即針灸作用機制以及結構的研究發展較快,電腦分析技術的提高。新儀器的導入。新的統計方法的運用從多個領域促進了本學科的發展。同時要求學生學好基礎領域相關課程,如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學等課程,懂得了解形態。機能。免疫方面的進展對學習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加深對針灸刺激末梢水平時感受器。傳導結構。中樞水平中各種反射調節機制與神經傳導物質間的關系,針刺與生物防御機制的關系等知識的理解。

此門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是丹澤章八和尾崎昭弘主編。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針灸最前線》,廖登埝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電針。片狀電極療法。激光針療法的實踐》,日本教科書指導委員會編寫。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針灸理論》。參考書選用的是P.E.沃爾特里主編。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扳機點針療法》,物修編。醫學觀點社出版的《圖說半導體激光與疼痛治療》,D.奧斯特森等著。大井淑雄譯的《疼痛治療---片狀電極的臨床治療指南》,尾崎昭弘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圖解針灸臨床手法》,宮康明和戶部一雄著。醫學科學社出版的《針灸治療學基礎與臨床Ⅰ-Ⅳ》。

成績評定分為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前者根據定期考試。研究報告。出勤率進行評定,允許補考;后者注重出勤率,根據出勤。筆試及口試(針對研究報告的口試)情況進行評定,不允許補考。

2.4 臨床針灸學

臨床針灸學課程共計75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3學年的第1。2學期。要求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了解東洋醫學和現代醫學各自的特點,學習從現代醫學與針灸醫學兩個方面綜合。客觀地把握病人的身心狀態,具備能夠做出準確診斷的能力;理解進行針灸治療的意義,重點掌握適合采用針灸治療的常見病癥的治法,以培養學生的臨床知識與技能為主要目標。授課形式采取課堂講授與臨床實習相結合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本門課程與內科學。針灸診斷學等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本科目的成績評定首先要求達到校方規定的出勤率,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筆試和操作考核,平均分60分以及筆試和操作考核均及格者為合格。

"臨床針灸學Ⅰ"的內容主要有:臨床針灸學學習方法,如何進行實習,針灸臨床中的醫學倫理與針灸倫理,如何與患者特別是初診患者進行交流,關于針灸治療論等;介紹的病癥為內科病癥,如疲勞。惡寒。頭暈等全身癥狀,感冒、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癥狀,胸痛、心悸、氣促等循環系統癥狀,腹痛、腹瀉、便秘、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癥、腦血管障礙(腦卒中后遺癥)、腦變性疾患(如帕金森氏征、癡呆)、肥胖、糖尿病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參考書有:天津中醫學院編。森和譯。日本國書刊行會出版的《針灸理論臨床與實際》,中醫研究院與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編、日本燎原書店出版的《從癥狀入手的中醫診斷與治療》,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編、日本燎原書店出版的《中醫學入門》。

"臨床針灸學Ⅱ"以運動系統疾病為主,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由局部至全身的診察和針灸治療能力,加深對針灸臨床必要事項的了解。介紹的病癥有:以軀干。脊柱疾患為主的頸痛。上肢疼痛麻木。腰痛。腰腿痛。下肢麻木,以上肢關節為主的肩關節痛。肘關節痛。腕關節痛。膝關節痛以及運動損傷等。教科書有松本編。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現代針灸臨床實際》,福林與宮本俊和編。日本南江堂出版的《運動針治療指南》。參考書有和志主編。醫學書院出版的《標準整形外科學》,荻島秀男譯。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軟組織疼痛與功能障礙》,田崎義明和齋藤佳雄著。日本南山堂出版的《臨床神經診法》。

"臨床針灸學Ⅲ"要求學生復習與病癥相關部位的功能。與解剖部位相關的病理生理以及有關疾病的臨床特點和病情把握,學習針灸診治療法和經常與針灸并用的物理療法及治療效果的評定法。介紹的病癥有:帶狀皰疹所致的神經痛(PHN),反射感神經萎縮癥(RHN)等難治性疼痛;牙科癥,如藥物療法無效的下頜關節癥等;外科癥,如腹部外科手術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礙等;腦外科癥,如頭痛。面痛。三叉神經痛等;小兒科癥,如小兒神經癥。夜尿癥等。參考書有兵頭正義和北出利勝編著。日本SSP療法研究會出版的《SSP療法》,北出利勝編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低頻置針療法》。

"臨床針灸學Ⅳ"介紹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婦產科。泌尿科病癥的發病機制及鑒別診斷,要求學生掌握代表性疾病的針灸治療基本方法與技能等。如眼科的視疲勞。屈光不正。白內障及淚腺。眼瞼。結膜疾患;耳鼻喉科的眩暈。耳聾。耳鳴。鼻炎。咽痛等;皮膚科的過敏性鼻炎等;婦產科的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妊娠惡阻。胎位不正等;泌尿科的腎疾患。排尿障礙(排尿困難。尿失禁)。陽萎等。參考書有:天津中醫學院編。森譯。日本國書刊行會出版的《針灸臨床理論與實際》,中醫研究院與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編。日本燎原書店出版的《從癥狀入手的中醫診斷與治療》,木下晴都編。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最新針灸治療學》,渡邊泱編。日本醫藥期刊社出版的《排尿障礙》。

2.5 見實習

針灸臨床見實習共分2個階段,第1個階段共計21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3~4學年里。此階段是以基礎醫學。現代醫學。經絡經穴學。針灸技術學。基礎針灸學。臨床針灸學為基礎,培養學生在實際診療中掌握確切有效的操作技能,以及從問診到病例記錄的方法,理解診察過程,了解病歷綜合法以及病例報告與討論的方法。通過模擬病例和實際臨床體會,綜合客觀地把握患者的身心狀態,進行鑒別診斷和治療。加深對醫學倫理的理解,體會患者的心情,培養學生作為醫務人員的基本態度和禮儀。該階段的成績評定依據筆試。操作。小測驗的結果,對各項均合格者予以學分。

第4學年作為見實習的第2個階段,是以進一步提高針灸臨床技能為目的的。此階段要求學生做好以臨床醫生的身份進入社會的各方面的準備,掌握能夠順利完成由診斷到治療全過程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作為醫生對患者應有的同情心。此階段的成績評定根據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和實習態度,對服裝不整潔者。不能進行安全可靠治療者。破壞集體生活者。行為惡劣者,不給予學分。

參考書有田歧義昭和齋藤住雄編。日本南山堂出版的《臨床神經診法》,川上義和編。日本文光堂出版的《臨床所見的采集法》,以及課堂上使用過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總之,日本的高等針灸教育課程設置順應了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轉變,充分考慮到市場的需求,重視學生就業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分類明確,涉及面廣,選擇余地較大等特點。既重視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本身的學習以及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也重視他們對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道德品質的養成。

第5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基礎教育領域中最常見到的心理問題就是小兒智力、認知發展和學業適應問題。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評估時我們依據的標準就是學生發育的標準。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進行心理問題評估時需要采用不同年齡的評價標準(尺度)。有些認知障礙或者發育障礙的個體,雖然在年齡段上有明顯的異常,但問題的根源卻需要用病理的標準來判斷。在我國幼兒教育和基礎教育中,常會發現一些類似多動、注意力缺陷、學習能力低下等行為障礙方面的兒童。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學生的問題很少有人察覺到是學生自身的“疾病”。一方面從監護者來看或者從學校教師方面來看,除了嚴重的行為異常如多動癥的孩子,那些沒有明顯精神和行為異常的學生,不會被當作有問題的學生來對待。這種困境,僅僅靠教學部門或者家長是解決不了的。鑒于我國師范類院校的實際,在學校開設有關小兒發育等醫學知識的課程存在一定困難。在人才的培養體制和知識的傳播途徑上出現了空白,所以在這方面亟須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醫學心理學科可以很好地彌補這個空白。首先,醫學心理學工作者通過對幼兒教育、中小學教師進行醫學和發育等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校教師們了解到這些學生的問題根源在哪里。學校教師一旦明確學生精神行為問題的根源所在,就會自然而然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而不把他們的問題當作是“品行”問題。從而減少對于問題學生的訓斥、體罰乃至惡性傷害事件的發生。其次,醫學心理學工作者通過對那些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心理發展評估,并給予適當的干預治療措施,使學生盡可能感受學校生活的樂趣。再次,醫學心理學工作者可以通過對學生家長進行有關孩子認知發育等醫學以及心理學知識的宣講,讓他們正確看待自己孩子的問題,理解并接納孩子的問題,并通過與學校教師及心理工作者的密切配合,給孩子的成長提供最有效的幫助,而不是簡單訓斥和體罰,給他們的身心發展造成人為的二次傷害。所以,醫學心理學工作者的工作不僅僅是大學課堂的講臺和心理咨詢室,還應在基礎教育的校園里。

2當前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人文學科教育對醫學心理學科的需求

醫學倫理學和醫學心理學是醫學教育體系當中具有人文內涵的學科。醫學倫理學是引導醫學發展的方向,規范醫療實踐活動中醫患雙方行為以及相互關系的學科,而醫學心理學是研究解決心理社會因素與疾病、健康關系的學科。同時,醫學心理學也是關系個體人格發展成熟與否的學科,關系到他們對于自身和社會的認知評價與應對方式。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臨床醫師在醫學人文認知方面存在著差異。從醫時間越長對于醫學人文本質的認知越深刻。一些從醫時間較短的年輕醫師往往對于醫學人文本質的認知不到位,所以醫學院校應該加強對未來醫療事業主力軍的年輕醫師和高學歷醫師臨床醫療實踐醫學人文認識的培養。2012年溫嶺殺醫案中的當事者連某,在接受治療后自我感覺并沒有好轉,有些癥狀反而加重了。據報道:連某手術后對醫院包括對主治醫師在內進行了多次上訪投訴,均未得到讓其滿意的答復。而院方給連某的解釋答復是根據各種化驗和檢查的數據影像等資料,得出連某的病已經治愈,沒有再治療的必要,但連某斷然拒絕這樣的解釋。其本人訴說他的呼吸、睡眠等感覺不但沒有好轉,而且比以前更嚴重。在這個事件中,單純從患者的角度看,醫院方面沒有充分考慮連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多次投訴上訪,終究沒有得到足以讓他消除心中疑惑的答復,一次次的投訴未果轉化成一次次的憤怒,終于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發泄出來,使雙方都付出了沉重代價。心理學告訴我們積壓在內心的各種不滿必須以適當的方式途徑、在適當的時候發泄出來。一個人承受的壓力和不滿,如果超出他能承受的極限時就會以極端的形式爆發出來。如果醫院方面在接受連某投訴過程中能考慮到他的感受和心理需求的話,結局可能不是這樣。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媒體、醫院方面還是社會公眾單純譴責連某的行為,而不反思醫院以及醫師方面的不足,既不公正也不客觀,更不能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另外,醫療中的“生”和“死”是最常見而又最重要的現象。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對醫護人員自身,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由于醫學生或者年輕醫護人員的人生閱歷不夠,在面對患者死亡時,少有人會體驗到即將死亡患者的恐懼焦慮以及其家屬的悲痛,一些醫務人員可能表現得較為冷漠和無動于衷。醫學心理學科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謀求醫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與成熟,培養他們樹立科學的生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用恰當的方式為死亡患者和家屬提供恰當的幫助。所以,從以上種種現象看,具有豐高收入者文精神內涵的醫學心理學科對培養醫學生以及年輕醫療衛生人員人文情懷有著重要作用,在我國醫學教育體系當中開展多方位的人文教育工作顯得緊迫而又重要。

3我國國民健康面臨的主要威脅對醫學心理學科的社會需求

第6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 某三甲醫院2009―2012年度出院病人疾病構成分析 某三甲綜合醫院2010年業務收入變動影響因素分析 某三甲中醫院2012~2014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上海某三甲醫院門診患者就診傾向影響因素分析 某三甲醫院醫患溝通調查結果分析 新疆某三甲醫院新生兒醫院感染多因素分析 2013年某三甲醫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 某三甲醫院護士離職相關因素調查分析及對策 某三甲綜合醫院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某三甲醫院2008年530例藥物不良反應分析 成都某三甲醫院擇期手術術前住院日狀況分析 某三甲醫院門診患者就診環境情況的調查分析 某三甲專科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福州某三甲醫院內科住院患者住院需求調查分析 某三甲中醫院臨床多重耐藥菌分析及管理對策 某三甲綜合公立醫院全面運營分析評價 某三甲醫院兒科門診抗菌藥物應用分析 大同市某三甲醫院門診滿意度分析 天津市某三甲醫院消化科病區退藥情況分析 某三甲醫院手術科室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6] 李宗海,劉燕,倪小蘭.論我國醫療糾紛訴訟解決機制的完善[J].重慶科技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43-45.

[7] 晏德昌,申帥.對當代醫院內醫患糾紛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1):108-112.

[8] 孫楠,黎愛軍,連斌.醫療風險影響因素調查分析和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4):5-7.

[9] 呂兆豐,王曉燕,張建.醫患關系現狀分析研究[J].中國醫院,2008,12(12):25-31.

[10] 胡海山.醫患關系中非理性因素的分析與優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8(4):108-110.

[11] 嚴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維護醫院穩定發展[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2):4704-4707.

[12] Supriyanto EKO,Mulyadi I,Hardian,et al. Medical ontology based tropical diseas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 The 15th WSEAS CSCC Multiconference,2011.

[13] 唐旭麗,鄧旭,林嫣.住院老年病人安全的潛在危險因素及護理防范措施[J].海南醫學,2011,22(16):146-149.

[14] 沈慧,賴秀江.醫療糾紛處理現狀的若干思考[J].現代醫院,2009,9(11):1-3.

[15] 李騰輝,石應康.醫患關系危機灰色預警評價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10):724-727.

[16] 王琦,陳自強,程緒平.醫療糾紛處置對策與方法[J].華西醫學,2013,28(1):149-151.

[17] 樸金花,孫福川.醫患雙方視角下的醫患信任關系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6):772-774.

[18] 陳燦平,肖秋平.新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否調整醫患關系之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3):144-149.

[19] 趙華翔,呂強,張瑞.早期臨床接觸活動對改善醫學生醫患關系認知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36(9):952-957.

[20] 周國光.新形勢下醫德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干預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1,10(20):135-136.

第7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護理干預; 消化性潰瘍伴; 上消化道出血;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7-0073-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40

在內科,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為一種常見急癥,主要是因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胰管和膽管黏膜炎癥或糜爛等產生的,嘔血和黑便為其主要臨床表現,給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帶來威脅。H2受體阻滯劑藥物對其具有顯著改善作用,但因該疾病病理特點,患者極易出現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筆者為進一步了解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此展開對比分析,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66例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治療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齡19~60歲,平均(39.68±10.24)歲;對照組33例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年齡20~61歲,平均(40.05±9.6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2)經過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同意的患者;(3)沒有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4)沒有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5)年齡在19~61歲之間的患者;(6)沒有藥物禁忌證的患者。排除標準:(1)患者及其家屬不愿參加研究的患者;(2)沒有通過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同意的患者;(3)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4)伴有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5)年齡不在19~61歲之間的患者;(6)具有藥物禁忌證的患者;(7)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實施止血、糾正休克、輸血和輸液等常規內科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并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心理疏導和留置管護理等。

1.3.2 治療組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3.2.1 出血期護理 保障患者臥床休息,對于心情煩躁的患者為其注射鎮靜劑。耐心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為其詳細解釋疾病,緩解患者恐懼和緊張心理等。對衣物污染的患者應及時更換,避免細菌對其皮膚的刺激。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補充缺失血容量,對于大量出血的患者,應準備足夠的血液,保證患者有良好的組織血液灌注,有效循環血量。

1.3.2.2 心理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極易出現緊張、恐懼和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輕聲安慰患者,穩定其不良情緒。在康復期間,指引患者養成良好飲食和作息習慣。根據自身狀況做適量運動,促使其早日康復。

1.3.2.3 口腔護理 出血期應禁止患者進食,因患者抵抗力較差,極易出現口腔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應每日對患者口腔進行兩次護理,保障口腔干凈沒有異味,避免出現口腔感染等。

1.3.2.4 便血護理 對于便血患者,基于其大便次數頻繁,因此,在其便后應指引其用溫水擦洗肛周,并適量涂抹滑石粉,用棉墊或氣圈將其墊起。確保患者臀部周圍清潔干燥,避免出現濕疹或褥瘡等,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總滿意度,根據筆者所在醫院自行擬定的護理質量滿意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共100分,其中,非常滿意:護理質量滿意調查表評分大于80分;滿意:護理質量滿意調查表評分為60~80分;不滿意:護理質量滿意調查表評分低于60分[2]。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經護理后,治療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96.9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7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6316,P=0.0314),見表1。

3 討論

在消化系統中,上消化道出血為一種常見急癥,嘔血黑便為其主要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病死率,約為10%,給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嚴重地威脅著患者生命。在對患者治療臨床中,精心的護理和健康教育措施可穩定患者情緒,改善患者預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護理措施,滿足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降低患者醫療護理費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常規護理措施根據多數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統一護理,沒有針對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護理,因此,不利于提高患者護理效果。

護理干預措施為一種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和心理特點制定富含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其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口腔護理和便血護理等,在第一時間內對出現異常現象的患者進行處理,避免加重病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緩解患者精神緊張,提高患者治療效果[3-4]。因此,在對消化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中護理干預措施具有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96.9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7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6316,P=0.0314)。在譚琳[5]學者的研究中,通過臨床護理路徑措施護理患者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為97.3%,通過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患者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為89.3%,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消化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高瑛.心理護理在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4):215-216.

[2]韓海濤.消化性潰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660-661.

[3]郭惠玲,胡楠楠,丁璐.消化性潰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J].吉林醫學,2008,29(4):327-328.

第8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去骨瓣減壓術,改良;顱腦損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651.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2(a)-170-02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bone disc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U Xiaoxiang

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ffiliated One Hundred Fifty-Seventh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mproved bone disc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provide data for clinical promotion suppor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2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1, who were treated with improved bone disc decompression, and 82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andard bone disc decompression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GOS scor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GO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9±0.87) points, i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62±0.91) poi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2.490, P

[Key words] Bone disc decompression; Improv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pplication value

顱腦損傷是因各種劇烈暴力沖擊導致顱腦損傷而引發的臨床綜合征,臨床較為常見,致殘致死率高,臨床多采用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治療。與傳統治療方法比較,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有效地降低了臨床死亡率,但是并發癥發生率依然很高,患者生存質量較差[1-2]。改善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是腦外科工作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2009年6月~2011年5月我院采用改良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顱腦損傷患者82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82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齡15~76歲,平均(43.5±4.6)歲;傷后至入院時間0.5~7.0 h,平均(0.7±0.3)h;致傷原因:交通傷48例,墜落傷16例,打擊傷12例,其他傷6例;著力點:枕部著力54例,顳頂著力28例。對照組82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齡15~77歲,平均(43.8±4.7)歲;傷后至入院時間0.5~6.8 h,平均(0.7±0.4)h;致傷原因:交通傷45例,墜落傷17例,打擊傷15例,其他傷5例;著力點:枕部著力50例,顳頂著力3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一般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常規給予脫水、利尿、抗感染以及腦保護治療。對照組82例患者均采用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治療。觀察組8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改良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方法:切口自中線旁3 cm發際處呈弧形向后直頂結節前轉向顳部,頂部骨瓣旁開正中線4~5 cm,向下止于顴弓中點。形成以下界平顴弓、前至顳窩及髂骨隆突后部、后達乳突的骨窗,將顴突后方髂骨和部分蝶骨咬除,以充分暴露前顱底。根據手術需要可進一步充分暴露中顱底和后顱底,形成骨窗面積(9~10)cm×(10~12)cm。余后處理與標準去骨瓣減壓術相同。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格拉斯哥預后評分標準(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對患者進行評定,分為恢復良好、中殘(GOS 4~5分),重殘、長期昏迷(GOS 2~3分)和死亡(GOS 1分)。總有效=恢復良好+中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處理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GOS評分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GO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GOS評分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u=2.490,#P

2.2 兩組患者主要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病,多為直接或間接暴力沖擊所致,患者病情進展迅速,致殘致死率極高。迅速降低顱內壓,緩解顱內壓急劇增高對腦部損害是急性腦損傷患者治療的關鍵[3]。目前臨床多采用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治療,但是該術式也存在以下缺點:①前顱窩和中顱窩的底部減壓不夠充分;②手術時間長、創傷大;③過分減壓又會引起腦深部結構的移位、牽拉,導致腦室腦脊液向減壓窗方向流動,可引起一些嚴重并發癥,如腦穿通畸形、間質性腦水腫等;④術后遺留的顱骨缺損面積太大(12 cm×15 cm),加大了Ⅱ期顱骨修補的難度[4-5]。其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原因,為了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筆者采用改良去骨瓣減壓治療。通過術式改良保證了前顱窩和中顱窩的底部的充分減壓,而且骨窗面積縮小至(9~10)cm×(10~12)cm,為后期骨窗修補創造了有利條件。周志彬[6]研究認為控制后期并發癥在急性腦損傷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數據表明采用改良去骨瓣減壓術治療,觀察組患者GOS評分顯著提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改良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急性顱腦損傷可有效彌補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治療中存在的不足,保證前、中顱凹底減壓更充分,術后顱骨缺損面積更小,有效改善了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永.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10):40-41.

[2] 李偉.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60例臨床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0,35(6):583-584.

[3] 范紅康.標準大骨瓣開顱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2010,12(2):65-67.

[4] 徐勇,林愛明,劉佳騏.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治療重型顱腦損傷[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6):154-155.

[5] 王智勇.重型顱腦損傷后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8(9):146-147.

第9篇: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摘要】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被廣泛接受的以臨床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的自學討論式教學方法。案例質量的好壞是PBL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復習文獻見案例撰寫的討論甚少,作者基于頭頸外科最常見的上頜竇癌病例,對PBL案例的設計、撰寫原則及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好的PBL教學案例務必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圍繞案例提問并展開討論,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溝通技巧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PBL;頭頸外科;案例;臨床醫學教學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 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一種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它是采用以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的自學討論式教學模式,它將學習設置于復雜、有意義的問題環境中,讓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培養自己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1]。與傳統的以授課的方法相比,PBL 教學的優勢非常明顯,不僅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其他各方面的素質,如創新思維、團隊精神、表達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個性心理素質等,這些都是當今高素質醫學人才所必需的。PBL教學將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以系統和疾病為主線,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3],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強調獲取知識與獲取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標; 注意培養具備良好團隊協作精神、領導才能和知識面豐富的高素質醫學人才[4]。開展PBL教學應具備3個基本的條件,即設施完備、受過PBL培訓的師資隊伍和一定數量、定期更新的教學案例[5]。PBL教學過程包括七個步驟:核實相關術語;找出病例中有關的線索;根據線索推測做出假設;制定學習日程;所有成員自學獲取大量的資源;與其他成員分享學習成果;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其中,高水平的PBL教學案例是成功開展PBL教學的關鍵。有關PBL教學模式在頭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已見諸報道,但探討其案例撰寫的研究未見報道。本文參考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案例模板和教學要求,以頭頸外科中常見的上頜竇癌為例,探討本學科PBL教學案例的撰寫要求、內容、方法及技巧,為開展和規范本學科PBL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1 PBL 案例內容與格式

PBL案例可分2次或3次課程完成,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決定。其內容應包括:(1)封面〔案例名稱即主題,能生動體現主要目的,有趣而易記,常見或重要病征〕;(2)第1頁:注意事項;(3)第2頁:本案例撰寫者的姓名、單位、E-mail 和聯系電話,案例摘要,關鍵詞;(4)第3頁:學習目的,包括基礎醫學(列出具體學科名稱)、臨床醫學(列出具體學科名稱)和醫學人文(列出具體學科名稱)的具體要求;(5)案例正文:第一部分(2 學時)、第二部分(3 學時)、第三部分(3 學時),每部分均包括案例內容、教師注意事項(本案例的教學要求)、主要討論點和問題;(6)本案例小結(1學時,附機制圖);(7)主要小結;(8)參考資料。

2 案例撰寫原則與方法

撰寫案例前,首先確立PBL課程的教學目標,了解所涵蓋的知識層次,再搜尋合適的病例,撰寫成適用的教材。好的案例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從中學得很好的邏輯思維。給學生的PBL案例,能使學生通過自我學習,掌握應學的醫學專業知識。因此,選擇的病例應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的個案,而不一定是難以診斷的病例。案例應當配合整體教學目標,并盡量與系統教學進度同步。案例撰寫盡量以實際病例為模板,重新整理編排故事,以邏輯推理為主線,依序寫成4~6 幕場景,并以在4h內完成討論為原則。為了案例的完整性,可在其中加入一些如人文、社會、心理、倫理、法律等議題,供學生深思與討論,以達到整體教育之目的。第一幕要提供學生多方位思考空間,一般是整個案例的中心問題。臨床案例常以主訴開始第1幕,而后逐漸釋放信息,縮小范圍,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探討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案例的內容主要包括:①病人陳述,②進一步病史和檢查,③檢查結果,④治療,⑤預后及進展情況。案例分為教師版(tutor guide)和學生版(student guide),學生版只有劇情和場景,教師版則包括完整的標題、前言、劇幕及參考文獻。案例劇幕要有故事性,引發學生多向思考和討論。以下通過1個具體實例,闡述PBL案例撰寫的細節、要求及在研究生教育中應用。

2.1 第一部分(1學時)

病例描述:患者ххх,女,45歲,職員,以左側眶下方腫脹伴左側頸部腫塊、左上列牙痛前來就診。患者述左側眶下方漸進性腫脹5月余,曾于當地醫院就診,按面部感染處理,口服抗生素(名稱與劑量不詳),效欠佳。1月前患者發現左側頸部腫塊,逐漸增大,未予重視。15天前患者感覺左上后牙齒疼痛,于當地醫院就診,按牙痛給予鎮痛藥,效欠佳,為求進一步診治,轉來我院就診。教師注意事項:圍繞左側眶下方腫脹、左上后牙齒疼痛,引導學生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醫學人文等方面展開討論。

主要討論要點:①引起眶下方腫脹、左后上牙齒疼痛、頸部腫塊的病因及疾病種類;②從醫學社會學的觀點出發,討論造成未早期診治的原因。討論問題:①根據該病例信息,你認為可能的疾病是什么?(列出至少4種可能)②你認為哪種疾病的可能性最大,為什么? ③如果要明確診診,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或病史采集? ④從該患者到當地醫院就診的情況,如何看待當地的衛生工作水平?

2.2 第二部分(2學時)

本部分包括2 段。

2.2.1 第1 段:入院后體格檢查:T:36.0℃ ,P:70 次/min,R:18 次/min,BP:140/80mmHg(右上臂);神志清,自主,皮膚彈性好無黃染及蜘蛛痣,無明顯消瘦;脊柱生理性彎曲存在,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心、肺、肝、腎、脾無明顯陽性體征。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均正常。肝功能:總蛋白:65g/L,白蛋白:31g/L,其他肝功能指標均正常。乙肝兩對半、甲肝、戊肝抗體均為陰性。空腹血糖:5.1mol/L,梅毒(TRUST)檢測陰性,HIV 檢測陰性。

專科檢查示:雙側面部不對稱,左側眶下方腫脹明顯,表面皮膚無充血,可觸及一腫塊,約1.5cm×3.0cm 大小,質地硬,界限清楚,無活動,無觸壓痛。牙列完整,開口度2 橫指,開口型正常。左上后3顆牙齒活動,觸痛,唇側牙齦糜爛,局限性突出,觸之易出血,硬腭無明顯塌陷,腭部黏膜無異常。左頸上部觸及一腫大淋巴結,大小月3cm×3.5cm,邊界清,質中,無壓痛,活動度差。入院后初步診斷:左上頜骨腫物性質待查。教師注意事項: 根據對患者的專科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將病變局限于上頜骨腫塊。教師可引導學生考慮, 入院初步診斷左上頜骨腫塊,理由是什么?上頜骨腫塊有幾種類型,各有什么臨床特點? 為了明確診斷,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主要討論要點:①這些化驗檢查有何意義?②專科檢查的主要特點和意義討論問題:①根據上述檢查,應排除哪些可能的診斷? ②最可能的疾病是什么?診斷依據? 其解剖、病理或生理學證據是什么? ③為了明確診斷,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或需要什么信息?

2.2.2 第2 段 影像學檢查:鼻竇及頸部CT軸位和冠狀位、軟組織窗和骨組織窗(提供圖)顯示:左頜竇軟組織影,上頜竇前壁、內側壁、后外側壁及下壁骨質破壞,上頜竇腫物侵及翼腭窩。頸部左側頸動脈三角二區淋巴結腫大,約3cmх4cmх2.5cm,邊界清,輕度強化。口腔全景片示:左上頜骨部分骨質破壞,與上頜竇相通。教師注意事項: 引導學生從影像學表現上區分上頜竇癌與上頜竇囊腫或息肉等,并針對病變的范圍,討論合理的治療方案。主要討論要點: ①本患口腔全景片及CT 片的主要特點, ②影像學上需鑒別診斷的疾病及各自的特點。討論問題:①根據病史和檢查,本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②該病影像學檢查的特點是什么?③針對本患者的病情,下一步如何處理?

2.3 第三部分(3 學時)

患者入院后經口腔從左側上后3顆牙對應的牙齦腫物取活組織送病理檢查,病理報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病理確診后,由于病變范圍較大并頸淋巴結轉移,行放療70Gy,8周后在全麻下行左上頜骨次全切除術+鈦板和帶血管游離皮瓣修復左上頜骨,術中冰凍病理報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行左側頸淋巴結清掃術,術后恢復良好。

教師注意事項: 本部分給出患者的治療方法和術后組織病理學表現。鑒于治療方法與病理學表現,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討論:上頜竇癌如何治療?,上頜骨切除后如何進行修復?上頜竇癌的組織病理學特點是什么?有哪些病理類型?上頜竇癌的擴散方式有哪些?如何防治復發,如何向患者解釋復發的風險?主要討論要點:①手術治療原則及其理由,②組織病理學類型及表現, ③上頜竇癌的臨床生物學行為及預后。討論問題:①下頜骨成釉細胞瘤如何治療?②上頜竇癌的臨床生物學行為及預后如何, 如何回答患者所擔心的問題? ③該患者在外院診治過程中有什么教訓可吸取?

2.4 本病例小結(1 學時)

在本病例學習過程中列出了10多個問題,中心議題是:本病例可考慮哪些上頜竇疾病,通過逐步排除法,最終聚焦在上頜竇癌的病因、臨床病理學表現、影像學表現以及治療方法和預后,使學生對上頜骨腫塊尤其是上頜竇癌有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認識,并引導學生從醫學倫理學、衛生經濟學、衛生法學、衛生政策、醫患溝通等方面吸取經驗和教訓。主要小結: 每部分或每段的學習目的和重點,基礎、臨床與醫學人文知識的貫通和融合,根據前因后果,列出致病機制(提供示意圖或視頻)。

2.5 參考資料

可根據教學目標,附上相關的重要參考文獻,讓學生自學參考。

3 討論

在醫學教學領域,PBL是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在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具體病例的疾病診治等問題進行討論學習的過程,其實質為基于案例的學習。在PBL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引導者、CASE的評判者和建議者、學生自我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生學習行為的評估者[6]。該教學法采用以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的自學討論式教學模式 ,基本模式與流程:病例問題自學討論小結。PBL教學圍繞某一種疾病,通過逐步給出案例中的信息,讓小組學生進行討論,從中發現問題或設想,通過學生查詢文獻資料、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獲得解決問題的知識,從而提高其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案例在PBL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開展PBL教學,必須有足夠的高水平的案例作為教學保證,并每年更新其內容,保持其對學生的吸引力和神秘性。PBL案例主要圍繞4個醫學主題展開:(1)健康與疾病時的人體生物學問題;(2)專業技巧;(3)人口健康、醫療服務、經濟政策;(4)醫療道德及專業態度[7]。PBL的學習范疇包括醫患關系、醫療與社會關系、醫生與其他醫務人員關系等人文科學內容的學習, 使學生能處理好各種關系,并對疾病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8]。撰寫PBL案例需注意:(1)明確案例的教學目標及學習重點。案例源于某一具體臨床問題, 應由此激發學生思考相關的基礎醫學知識并與臨床醫學知識、臨床以及流行病學、社會醫學、倫理學等緊密結合,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9]。(2)案例編寫需遵循“漸近釋放信息”原則,一般以現病史、過去史、家族史、社會狀況和系統回顧開始,逐步給出體格檢查所見、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直至最終診斷和治療結果。每一部分均隱藏許多“問題”或“設想”,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逐步排除法,識別、探尋、討論和完成最初設立的學習目標。(3)教師版案例中,應詳細列出劇幕里隱藏的“問題”和討論的“學習重點”,輔導老師在學生討論時,如發現遺漏了某些項目,會及時發現并向學生提問, 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軌跡展開討論,達到教學目標要求[10]。(4)劇幕內容源于臨床真實病例,應根據需要重新編排。可加入虛擬情況以考查學生社會、人文及專業素養。(5)案例是臨床實際病例,每一個場景的設計都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劇情內容如講故事生動、真實、符合醫學知識。影像學、手術學、組織病理學表現等須提供圖像。不必刻意隱藏最后答案而忽略主要學習目標,也不要太早給出最后答案,而使學生忽略其他學習目標。(6)好的PBL案例需要一個仔細勘酌、反復修改完善,要求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教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案例的撰寫。案例初稿寫好后,教學主管部門開案例審查會議,邀請相關專業教師、案例審查者和撰寫者共同討論并修改案例內容。經過幾次修改、審查、確認案例內容無誤后,試用于PBL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反饋,再作修改,直至滿意。

[參考文獻]

[1] Mc Parland M ,Noble LM ,Livingston 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 ry [J] . Med Educ ,2004 ,38 (8) :859-867.

[2] Belland B,French B,Ertmer PA.Validity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research:A review of the instruments used to assess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J].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2009,3(1):59- 89.

[3] Belland B,French B,Ertmer PA.Validity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research:A review of the instruments used to assess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J].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2009,3(1):59- 89.

[4] McHarg J, Kay EJ. The anatomy of a new dental curriculum [J].Br Dent J, 2008, 204(11):635-638.

[5]馬慧娟,袁 芳,武宇明.PBL教學的開展條件和模式探索.教育戰線,2006,93-94.

[6]李麗萍.PBL教學中教師角色功能定位與思考.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J],2010,24(1):17-19.

[7] Winning T, Townsend 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dental education: what’s the evidence for and against...and is it worth the effort? [J]. Aust Dent J, 2007, 52(1):2-9.

[8] 歐陽玲莉,陳一強,羅佐杰. PBL與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之比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S1:28-29.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国产高清 | 男女午夜24式免费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影视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yxsp | 在线欧美 | 美女把张开腿男生猛戳免费视频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99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热 | 国产亚洲精品影达达兔 | 黄a 大片a v 永久免费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蜜月 | 高清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边打电话边做对白刺激 | 国产成人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 | 国产精选在线 | 91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mv 在线播放 | 干欧美女人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69日本xxxxxxxxx13|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看 |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性色黄大片一级毛片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 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 | 美国一级毛片片aa久久综合 | 久草中文网 | 久草免费新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免费自拍 | 久久爱com|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免费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