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腸梗阻的中醫護理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武漢市中醫醫院 骨四科 湖北省武漢市 4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對高齡FLV 患者實施NRM 的有效性。方法:將我科于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間收治的100例FLV 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組后分別給予NRM 和RTM 護理,對風險管理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結果:NRM 組患者不良情緒15(28.84%)例、導管脫落2(3.84%)例、血栓0(0.00%)例、腸梗阻1(1.92%)例、褥瘡2(3.84%)例,與RTM 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于高齡FLV 患者實施NRM 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預防降低患者的心理風險、手術風險和傷病風險,值得推廣借鑒。
關鍵詞 FLV;NRM;護理有效性
高齡腰椎骨折(Fracture of LumbarVertebra,FLV)患者由于高齡因素,在醫院救治護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危害因素,容易直接或間接導致病人死亡、損害和傷殘。護理風險管理(Nursing RiskManagement,NRM) 即通過建立和維護FLV 患者醫療安全保障機制,以期達到降低嚴重事故發生幾率和減少損失的目的[1]。本文研究了上述問題,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研究對象
將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間我科收治的100 例FLV 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男女比例77:23,平均年齡(69.12 土7.9)歲。損傷皆有直接暴力引發,其中車禍傷33 例,運動傷54 例,跌打傷11 例。按照單盲法將兩組患者均分為NRM 組,52 例;常規管理(Routine Management,RTM)組,48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風險分析
高齡FLV 患者的主要護理風險有[2]:1. 心理風險,腰椎骨折一般發生較為突然,患者一時難以接受長期臥床甚至的殘疾和癱瘓的結果;2. 手術風險,術后患者容易出現骨折端刺傷和氣胸等并發癥;3. 傷病風險,高齡FLV 患者預后差,恢復慢,容易出現感染等并發癥,此外長期臥床還易增加褥瘡、腸梗阻和泌尿系統感染風險。
1.2.2 風險管理
單純性壓縮性骨折患者視壓縮情況分別給予保守治療、兩座法過仰復位;爆裂型骨折患者給予雙踝懸吊法復位;屈曲-牽拉型損傷及腰柱移動性骨折- 脫位者,經前后路復位內裝固定器。FLV 組患者從心理干預、手術護理和術后預防等方面進行風險管理,NRM 組患者給予常規管理。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到的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觀察前后之間的比較應用 spss 11. 0 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表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統計組間風險發生情況,由表1 見,NRM 組與同期RTM 組比較, 不良情緒(X2=8.96,P=0.02)、導管脫落(X2=8.74,P=0.02)、血栓(X2=9.34,P=0.01)、腸梗阻(X2=9.14,P=0.01)和褥瘡(X2=8.87,P=0.02)的發生率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NRM 作為現代護理學的重要原則,旨在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預防來達到控制和轉移風險的目的,以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事件對患者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3]。本研究將FLV 患者的風險來源歸結為心理風險、手術風險和傷病風險三大類,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有:
3.1 風險預防
首先對參與觀察的醫護人員實施NRM教育,評估醫護人員的知識盲區及支持需求。以問題為導向,介紹FLV 治療中常見風險的原理和治療要點,以患者為主體制定應急醫護康復計劃,根據教育理論和醫護人員的學習特點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況制定應急風險干預方案。
3.2 心理干預
高齡FLV 患者在確診后都容易產生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本次觀察對52 例NRM 組患者積極實施心理干預,鼓勵家屬給予情感支持,尤其是子女的照顧和關懷。還提前告知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并發癥、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期減少患者心里應激,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預防不良情緒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廖翠東. 風險管理在高齡腰椎骨折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2):52-53.
[2] 林建玲,黃秋葵,鄧潔娜,談均乾,劉瑋. 風險管理在胸腰椎骨折伴多發性肋骨骨折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125-12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92-02
目前,手術為普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由于手術的創傷性給患者帶來身心上的折磨,因此健康教育在術前準備、術后護理中應用是至關重要的。
本研究選擇我院在2010年12月起普外科住院患者139例。通過系統、全面的觀察,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實施護理干預,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0年12月起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139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51例,年齡40-80歲。學歷包括大專以上62例,高中58例,小學13例,文盲6例。胃癌6例,直腸癌5例,結腸癌8例,闌尾炎27例,乳腺癌12例,甲狀腺瘤4例,胰腺炎15例,腹股溝斜疝19例,腹痛待查3例,大隱靜脈曲張9例,腸梗阻18例,肝癌13例。
1.2 結果 139例普外擇期手術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滿意121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3例,很不滿意0例,滿意度為96.1%。
2 健康教育
2.1 制定標準健康教育表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發現外科手術患者最普遍存在的需求就是渴望了解有關手術的健康知識。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有關知識,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加其自我照顧的能力,就成為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我們編制了適合本科患者特點的系列標準教育計劃如:頸部手術、乳腺手術、胃手術、膽道手術、腸道手術患者的標準教育計劃等。同時,根據現代護理觀以病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我們編制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有膽囊手術患者的教育計劃,胃手術患者的教育計劃,乳腺癌手術患者的教育計劃以及患者出院后應了解和掌握恢復期的自我護理方法等。
2.2 制定措施
2.2.1 護理人員的準備 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導,這就要求護士要掌握現代護理理論,健康教育知識,交流溝通技巧等等,為此我科利用各種機會對護理人員進行分期、分批、分層次的培訓,為全科開展從健康教育入手的溫馨護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2 實施方法 護理的角色不僅僅是照顧患者,同時還是健康教育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間,我們力求讓患者獲得更多的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并建立自我護理能力。為此,我們從患者入院、術前、術后、出院實施一整套標準健康教育計劃,主要分四個階段進行。
2.2.2.1 患者入院時的健康教育 護士從患者入院的第一天開始,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宣傳內容包括介紹病室環境及規章制度、協助新老患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能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從整體的角度關心支持患者及家屬。
2.2.2.2 手術前的健康教育
2.2.2.2.1 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是創傷性治療,患者易出現煩惱、焦慮、恐懼及不安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發現患者心理狀態變化,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說明手術重要性、安全性及治療成功的例子。使患者能以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2.2.2.2.2 術前準備的教育 ①根據手術方式解釋術前準備工作的內容,如備皮、下胃管、尿管、灌腸、術前禁食等,說明目的、意義及要求;②訓練患者不同手術的。③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④術前禁止患者吸煙、飲酒,說明吸煙飲酒對手術的危害。⑤指導患者飲食上增加營養,有良好的作息時間,術前保證充足的睡眠。
2.2.2.3 手術后健康教育 手術后健康教育的目的幫助患者平穩地度過危險期,減少并發癥,向患者解釋保持正確的意義及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如胃管、尿管、引流管、沖洗管等,注意各種管道引出的量、顏色及性質等變化,同時在護理過程中盡量讓患者參與到治療和護理中來,幫助患者建立穩定的情緒,盡快康復。
2.2.2.4 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前健康教育目的是患者掌握恢復期的自我護理方法,護士在患者出院前充分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的準備,內容主要包括:根據各種手術患者的不同,出院指導有所不同,如乳腺癌患者要求術后患側肢的功能鍛煉,疝氣術后預防感冒,禁止咳嗽引起復發等,提供應付疾病的策略,提供必要的營養知識,指導患者正確進食、功能鍛煉、訓練自護能力等,叮囑患者要按時服藥,定期回院復診。
3 討 論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改變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衛生觀念,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并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使患者達到強化健康意識,保持和維護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有效地促進手術患者康復。可見,采取正確的健康教育方法對普外科住院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及出院指導尤為重要。
加強健康教育后護理人員更主動與醫生交流溝通,討論患者的病況,為患者制定最佳的康復措施,提高了醫護人員的主動性和責任心;是護理人員不斷完善自己,提高了自身業務素質,增強了自信心和責任心,使之加強學習的自覺性,患者得到正確、及時的護理和治療,促進健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增強對醫護人員的責任感,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本研究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滿意度達96.1%。總之,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健康教育的實施不但能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還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琴.健康教育在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航空航天醫藥,2010,21(3):415.
關鍵詞:卵巢癌;分期手術;護理;綜合干預
中圖分類號:R713.6
卵巢癌是女生殖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尤其是卵巢惡性上皮性腫瘤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1]。卵巢癌再分期手術,指的是首次手術,不僅沒有對分期有所確定,而且沒有用藥達到全面探查以及對分期沒有準確劃分[2]。由于患者均需行二次手術,顧慮較多,生理和心理上均受到不同程度打擊,表現為焦慮不安、拒絕手術等。通過綜合干預措施,及時給予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能明顯改善患者焦慮狀態,使其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并使術后常見并發癥明顯減少,術后恢復良好,現將綜合干預措施及應用分析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卵巢癌再分期手術患者60例,其中有外院手術后病理證實卵巢惡性腫瘤轉來我院行二次手術35例,25例患者在我院手術后病理證實為卵巢癌。60例中48例行腹腔鏡下手術,另外12例行開腹手術。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37歲。患者診斷依據FIGO(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國際婦產科聯盟分期系統[3](2010年,第7版)。
1.2再分期手術資料 患者手術時均先做腹水常規、術中取腹腔沖洗液送檢做細胞學檢查,沖洗范圍包括盆腔、雙側結腸旁溝及橫膈下。腹腔鏡下或開腹全面探查盆腹腔,之后依次行全子宮切除、初次手術時保留的附件切除、大網膜和闌尾切除術、盆腔和腸系膜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或取樣術,同時行盆腹腔腹膜多點活組織檢查術。根據術后病理檢查結果決定患者的下一步治療。本資料中患者行再分期手術之前均未采取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實施再分期手術時間與初次手術時間平均間隔9.3d(7~30d)。
1.3干預措施
1.3.1對照組護理干預措施
1.3.1.1術前干預措施 完善各項常規檢查,術前囑患者洗澡,肥皂清潔手術區域皮膚,腹腔鏡手術應用石蠟油或松節油溶解臍垢后再清水清潔臍孔,后用0.1%新潔爾滅溶液消毒,勿用力清潔以免損傷臍部皮膚。保持外清潔,術前3d開始用0.5%碘伏溶液陰道沖洗1次/d,預防陰道殘端逆行感染。為避免手術中損傷膀胱,術前常規置導尿管。腸道準備是婦科惡性腫瘤尤其是卵巢癌再分期手術前重要護理內容,護士向患者和家屬講解術前胃腸道準備的重要性,使患者理解腸道準備的質量與手術操作之間的關系,使得患者主動配合。術前3d進少渣流食,每日午飯后口服瀉藥如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6袋,連服3d,術前1d禁食水并給與補液避免水、電解質失衡。術日晨清潔灌腸。術前2h留置胃管并連接胃腸減壓器,持續胃腸減壓減少腸管脹氣以易于術中腸管及大網膜操作。術前3d每天口服甲硝唑0.4mg,3次/d,口服慶大霉素8萬單位,2次/d。
1.3.1.2注意營養支持 由于患者近期內連續接受2次手術創傷,再次手術前要認真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制訂個性化的營養支持方案,資料顯示良好的營養支持能夠使得患者更好地應對手術[5],因此再分期手術時,首先要給患者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尤其在腸道準備期間保證流食多樣化和充足的液量,避免低鉀血癥發生。術后除常規給予靜脈營養支持,視腸功能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并攝入富含維生素及高蛋白等食物。
1.3.1.3術后護理措施 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防止引流管受壓和扭曲。合理安置,術后次日晨即取半臥位,良好的護理能夠加速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有效預防腸梗阻、腸道粘連發生。具體干預措施:鼓勵患者術后6h改半臥位,24h后下地扶床活動。疼痛護理也是手術后護理的重要環節,由于不同患者個體耐受力差異及其對鎮痛藥的敏感度不同,加之多數鎮痛藥注入后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護士應綜合評估,運用疼痛評分耐心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減輕患者術后的不適感和疼痛感。
1.3.1.4心理干預 要做好卵巢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是重中之重。通常患者需在確診為卵巢惡性腫瘤術后1w或1個月內行再分期手術,面臨惡性腫瘤信息的打擊和將要進行的二次手術創傷,患者均表現出煩躁、易怒、自卑、羞愧甚至抑郁等復雜心理變化。再加上再次手術導致的生活不便,自尊心受損,工作受限,家庭冷落,長期住院與社會隔絕等,這些都會使患者的心理受到嚴重創傷,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態,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多給予關注,了解其感受,并最大能力提供幫助。
1.3.2試驗組除上述常規措施外,運用在心理干預措施中增加患者情緒狀況調查,康復指導和延續護理等綜合措施。
1.3.2.1心理干預 要做好卵巢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是重中之重。通常患者需在確診為卵巢惡性腫瘤術后1w或1個月內行再分期手術,面臨惡性腫瘤信息的打擊和將要進行的二次手術創傷,患者均表現出煩躁、易怒、自卑、羞愧甚至抑郁等復雜心理變化。再加上再次手術導致的生活不便,自尊心受損,工作受限,家庭冷落,長期住院與社會隔絕等,這些都會使患者的心理受到嚴重創傷,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態,需根據不同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多與其交談,在患者安靜時或治療空閑發放心理調查問卷,布置作業,與責任護士互動完成心理測試問卷,既能掌握患者心理狀況又能調整患者情緒,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另外也要多關注患者的生活護理,多數患者剛結束首次手術處于術后恢復期,除責護外其他護理人員也要多給予關注,了解其感受,并最大能力提供生活幫助,可不斷傳送一些社會文化和新聞信息,讓其加入討論,對她的觀點予以肯定,使其能感受到自己不與社會隔絕。對于治療決策和護理措施執行讓患者了解并參與,使其充滿信心迎接治療和護理措施,穩定患者情緒[4]。
1.3.2.2康復指導 讓患者和家屬均參與康復計劃制定,調動患者恢復健康的自信心,并取得家屬理解和積極配合。對術后恢復情況的擔憂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正確對待,并對患者進行心理上安慰,出院時及復查時正確評估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術后合理性生活,鼓勵患者與其配偶多進行溝通交流,使其配偶能夠理解并給予患者更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情感支持環境有助于患者康復,還可以為患者的康復和出院后生活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
1.3.2.3延續護理 我院有婦科隨訪室,患者出院后6個月~5年時間均有專人負責電話隨訪和健康指導,隨訪人員是具有高級職稱的專科護理人員,能及時提供咨詢指導,并及時與主管醫師聯系溝通。對患者出院后的恢復情況及生存質量及時反饋、討論,借助社區保健機構,針對不同個體給予個性指導。通過完善的延續服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4觀察指標 與結果保持一致
1.4.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包括低血鉀、術后出血、淋巴囊腫、便秘、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
1.4.2患者出院時由護理質控人員統一發放《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所有再分期手術患者進行不記名調查,選項為: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比較滿意3分,不滿意2分,非常不滿意1分,滿意度=(非常滿意票數*5+滿意票數*4+比較滿意票數*3+不太滿意票數*2+不滿意票數*1)/總票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 表示, 采用t 檢驗。計量資料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術后并發癥術后出血、便秘、墜積性肺炎、低血鉀、淋巴囊腫、壓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距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總體滿意度為98%,對照組為63%,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見惡性腫瘤,死亡率居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之首,治療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常見手術方式為卵巢腫瘤減滅術和卵巢癌全面分期手術。若首次手術,不僅沒有對分期有所確定,而且沒有用藥達到全面探查以及對分期沒有準確劃分,需行卵巢癌再分期手術。卵巢癌患者面臨惡性腫瘤信息的打擊和將要進行的二次手術創傷,患者均表現出煩躁、易怒、自卑、羞愧甚至抑郁等復雜心理變化。再加上再次手術導致的生活不便,自尊心受損,工作受限,家庭冷落,長期住院與社會隔絕等,這些都會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受到嚴重創傷,完善有效的綜合干預措施不僅可以解除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能明顯減輕心理壓力和改善生活質量。沈亞芳等認為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7]。
延續護理是將責任制整體護理與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護理相結合,將專業水平的醫護服務延伸到家庭或社區。出院患者延續護理是利用信息化工具,通過電話、信函、電子郵件、返院復查、登門造訪等方式進行的一種開放式、延伸式護理形式,它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生活質量,在護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員間建立有目的的互動,從而促進和維護患者健康[8]。延續護理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涵,縮短了醫患及護患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對醫療知識的普及、康復指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以及在節省社會和家庭人力資源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9]。本資料中所有病例術后均有專人負責隨訪,規范隨訪是護理延續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患者出院后的恢復情況及生存質量及時反饋、討論,借助社區保健機構,針對不同個體給予個性指導。通過完善的延續服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綜合干預措施中護理干預是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干預是基于一定科學理論,在護理診斷的指導下,按事先預定的干預方法從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是護士為促進患者康復而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本研究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術前腸道準備、心理護理、營養支持、術后臥位與疼痛干預及康復計劃指導等,使護理人員從患者人院到出院每天根據護理診斷制定護理措施向患者提供主動的、連續的有效護理。嚴格的腸道準備和手術前2h留置胃管是預防手術中腸脹氣導致的術視野暴露困難的關鍵,腹腔鏡手術中應遵循嚴格的無瘤原則是防止切口部位轉移的關鍵,術前補液、術后臥位、生命體征觀察及引流管護理是預防淋巴囊腫、低血鉀和出血的必要措施,手術后及早進行床上活動和早下地活動是防止腸粘連、腸梗阻和下肢靜脈血栓的關鍵,也是術后護理的要點。有計劃的康復指導有助于患者康復和出院后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40.
[2]曹澤毅.婦科常見腫瘤診治指南[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67.
[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105,2010:103-104.
[4]馬俊英,馮寶潔,吳麗娜,等.15例腹腔鏡下卵巢癌全面分期手術的配合和護理[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35(1):33-34.
[5]黃英,楊冬.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7):3805.
[6]馬俊英,郝巧,馬明娜.加強腫瘤患者家屬心理疏導對患者預后影響的觀察[J].河北中醫,2009.
[7]沈亞芳,借建良,徐彩飛.卵巢癌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對生存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8):2210-2211.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神經傳導速度
[中圖分類號] R78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a)-0162-04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是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患者的最常見并發癥,患者出現周圍神經功能障礙,嚴重者發生糖尿病足及截癱[1]。護理干預是影響DNP預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傳統護理干預“以病為本”,主要關注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在提升患者主觀能動性及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方面的干預較少,這也直接導致患者出院后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外周神經病變加劇[2-3]。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干預路徑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管理方式,在西醫護理路徑的基礎上加入特征性中醫干預方式,包括穴位按摩、情志護理、飲食調節等,在規范各個護理步驟準確執行的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整體護理過程的有效性,最終優化DNP治療結局[4-5]。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12月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及家屬在了解研究過程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具體護理干預方式不同,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入組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9~72歲,平均(62.38±7.19)歲,糖尿病病程12~28年,平均(18.39±7.11)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50~73歲,平均(63.71±7.85)歲,糖尿病病程13~27年,平均(19.52±7.73)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入院24 h:完成護理評估及入院宣教,告知住院注意事項。根據中醫分型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中醫病機,做好情志護理并指導四季養生,介紹病友并鼓勵其交流。護士對臨床路徑表中的執行內容進行打勾并簽名,責任組長確認患者入院24 h內表格中各個項目均已完成后,打勾并簽名。②入院2~3 d:根據患者癥狀、足部情況、情志、睡眠、二便等基本情況確認辨證分型,并在路徑表單中打勾。遵醫囑執行護理措施,根據患者的癥狀給予艾灸、中藥熏洗、穴位按摩等,執行后在表單中打勾。為患者制訂個體化飲食計劃,告知患者相關飲食禁忌,在路徑表單中打勾[6]。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講解,告知低血糖的緊急處理辦法,完成后在路徑表中打勾,護士長根據路徑表單核實確定所有項目均已完成,在了解患者掌握情況的前提下打勾并簽名。③入院第4天至出院前1 d:再次進行護理評估及辨證分型確定,在原來基礎上根據患者個人體質進行體質養生并制訂運動方案,教會患者簡單的足部保健操,執行后在路徑表單打勾。針對患者用藥情況給予服藥指導,教會患者使用血糖儀、自行注射胰島素,執行后在路徑表單上打勾,責任組長核實護理工作完成情況后在表單打勾并簽名。④出院日:再次對患者進行系統評估,完成各項治療及護理措施。進行出院指導,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指導出院帶藥的服用方法、低血糖的鑒別及處理措施,告知患者一周后門診復診[9]。指導患者預防足部病變,選擇適宜松緊度的鞋子及襪子,洗腳水溫度控制在40℃以下。告知患者科室值班電話及護士臺電話,責任護士在1個月后進行電話隨訪。責任組長在核實表單內容得到確切執行后,打勾并簽名。
對照組患者接受臨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常規護理,具體如下:遵醫囑嚴格執行降糖治療,按照時間點準確給予既定藥量,做好血糖監測及記錄工作。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包括餐后散步、太極拳等。根據患者的年齡及文化程度對其進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知識講解,告知理想血糖范圍、控制血糖的重要意義等。
1.3 評估手段
1.3.1 神經傳導速度 采用肌電圖對患者正中神經、尺神經、脛神經等3處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M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進行檢測。
1.3.2 病情嚴重程度 采用多倫多臨床評分系統(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7]測定DNP嚴重程度,包括神經癥狀(6分)、神經反射(8分)及感覺功能(19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
1.3.3 生活質量 修復后12個月時,采用SF-36健康問卷[8]從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健康變化角度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神經傳導速度
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后,正中神經、尺神經、脛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大于對照組患者(P < 0.05)。見表1。
2.2 DNP嚴重程度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TCSS評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TCSS評分值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后,TCSS評分中的神經癥狀、神經反射及感覺功能評分值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生活質量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值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健康變化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NP)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現于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及體征,臨床多呈對稱性疼痛及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還可出現便秘、腹脹等,嚴重者甚至出現腸梗阻[10]。DNP多發生在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中,10%~20%的患者可出現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可伴有電擊樣、針刺、火烤、撕裂樣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多數發生DNP的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對疾病相關知識所知甚少、自我管理能力低下,這很大程度上也是臨床護理中健康宣教及自我管理教學不足的表現[11]。護理人員是與糖尿病患者接觸時間最長、聯系最為緊密的人群,選擇合適的護理干預方式與DNP的治療預后關系密切。
傳統護理干預重點關注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將主要的護理時間放在監測血糖及囑咐患者定時定量服藥上,在調動患者的治療積極性、提升治療有效性方面的作用不足[12]。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具有高品質、高效、低費用等特性,適用于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臨床護理,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的同時,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本次研究中將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重點觀察這一全新護理方式對糖尿病治療及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等方面的作用。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50%以上會累及周圍神經,早期主要表現為四肢疼痛麻木,可逐步進展至運動及感覺功能喪失。正中神經、尺神經及脛神經均是DPN最常累及的神經,經檢測神經傳導速度可以早期判斷病情進展程度[13-1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后,正中神經、尺神經、脛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M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均較高,提示患者的神經傳導功能損傷減小。中西臨床護理路徑在西醫護理路徑中融入中醫情志護理、飲食調理、穴位按摩、中醫熏洗等多種傳統特色療法,同時對患者進行辨證護理,規范了臨床護理工作,也提升了臨床治療的效率,這也是DNP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5]。
多倫多臨床評分系統(TCSS)是基于DNP特點而制訂的綜合評分系統,具有簡單、全面的優勢,是臨床公認的判斷DNP病情嚴重程度的可靠及準確方式[16-17]。TCSS評分系統包括神經癥狀、神經反射及感覺功能三方面,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的以上三方面評分值均較低,提示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緩解DNP患者病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徑以“中西合璧”為原則,規范護理流程并凸顯中醫特色,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組織管理、培訓宣傳、評價改進、監控督導等手段,使中醫特色在護理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18-20]。DNP持續存在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健康變化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這就說明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改善DNP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21]。
綜上所述,中西結合臨床護理路可以優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掌握度,值得在日后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向宇.中西藥聯合治療DPN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12):1660-1662.
[2] Jiang DQ,Li MX, Wang Y,et al. Effects of prostaglandin E1 plus methylcobalami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lipoic acid o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meta-analysis [J]. Neurosci Lett,2015,594:23-29.
[3] 劉春斌,李凱,黃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1):213-215.
[4] Hussain G,Rizvi SA,Singhal S,et 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ur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in?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Diabetes Metab Syndr,2014,8(1):48-52.
[5] 秦秀寶,丁淑貞,崔麗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21):2176-2179.
[6] 張春玲,陳露,楊傳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觀察及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 26(7):596-598.
[7] 劉春斌,李凱,黃松,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1):213-215.
[8] 宋鳳平,曾小平.光子治療儀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激光雜志,2016, 37(2):155-158.
[9] 戴麗琴.規范化護理及健康宣教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中的作用[J].江蘇醫藥,2011,37(24):3017-3019.
[10] Li QS,Cheng P,Favis R,et al. SCN9A Variants May be Implicated in Neuropathic Pain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Pain Severity [J]. Clin J Pain,2015,31(11):976-982.
[11] 梁咸章.R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遼寧醫學雜志,2014,28(5):288-290.
[12] Jia ZR,Wang TT,Wang HX.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J Clin Neurophysiol,2014,31(5):437-440.
[13] 韋麗,張建軍.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 13(5):157-160.
[14] 田探芝,李悅維.依達拉奉對糖尿病神經傳導功能及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10):1412-1414+1417.
[15] 呂曉俠,劉紅旗,王靖東,等.丹參多酚酸鹽聯合甲鈷胺對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肌電圖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36):615-618.
[16] Narayanaswamy H,Facer P,Misra VP,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nsory biomarkers of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using skin biopsies [J]. J Clin Neurosci,2012,19(11):1490-1496.
[17] 曹盈,胡婷,付小愛.系統護理聯合經絡氧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6,22(6):115-118.
[18] 史緒博,劉春燕,馬建,等.關節六經圍刺法配合指(趾)端放血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實驗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4):477-479.
[19] Sicras A,Rejas J,Navarro R,et al. Adding pregabalin or gabapent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treated patients with painful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comparative cost analysis [J]. Clin Drug Investig,2013, 33(11):825-835.
[20] 張亞偉,李清芳.智能手機干預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0):133-135.
[關鍵詞] 胃癌伴肝轉移;化療;TACE;護理干預;毒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9-013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id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CE in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 Methods Fifty two 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 cases, who accepted not only chemotherapy but TACE were included from January 2012 to October 2014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2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26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former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later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nursing measures to reduce the toxicities were evaluat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 Chemotherapy; TACE; Nursing intervention; Adverse reaction
早期胃癌診斷率低,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往往已屬晚期,在我國,首診病例為Ⅳ期胃癌者仍占相當大的比例(20%),其中胃癌伴肝轉移發生率為6%~11%[1]。我院胃腸外科應用SOX方案[愛斯萬(S-1)+奧沙利鉑聯合化療]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artef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療胃癌伴肝轉移患者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我們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0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收治的胃癌伴肝轉移患者52例給予化療聯合TACE治療,護理人員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并與常規護理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收治的胃癌伴肝轉移的患者52例。納入標準:①經組織學或影像學確診為胃癌伴有肝轉移;②臨床分期為進展期或終末期;有可測量病灶;③Karnofsky評分在60分以上;④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2];⑤智力正常,可清晰表達意愿;⑥無精神病史。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不方便隨訪的患者;③化療過程中改變化療方案。納入研究的對象均行SOX化療[愛斯萬(S-1)+奧沙利鉑聯合化療]及TACE治療。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齡42~73歲,中位年齡64.5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及隨機數余數分組法分成觀察組26例和對照組26例,觀察組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僅行常規護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1)。
1.2 治療方法
肝臟TACE術:采用Seldinger法進行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動脈或其動脈分支后行肝動脈造影。明確靶血管后,將微導管超選擇插入腫瘤供血動脈,分別注射吡柔比星20 mg/m2、氟脲苷500 mg/m2、絲裂霉素5 mg/m2,用40%的超液化碘化油對比劑(10~20 mL)行栓塞治療,繼而給予明膠海綿栓塞。若患者無明顯毒副反應,1周后行化療,方案如下:愛斯萬(S-1)80 mg/(m2?d),第1~14 天;奧沙利鉑注射液130 mg/m2,第1天給藥。21 d為1個周期。每例均化療4~6個周期。化療前告知患者化療各種毒副反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評價指標
毒副反應評價標準參照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制訂的腫瘤藥物毒副反應術語標準3.0版本(CTCAE v3.0)[3],觀察評價毒副反應。神經系統毒性按LEVIF專用標準評價[4](0級~Ⅳ級),觀察神經毒性反應。心理干預效果使用W.K.Zung所制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5-7],采用SDS進行抑郁情況評價,共20個條目,得分越高則抑郁程度越重;采用SAS進行焦慮評估,得分越高則焦慮程度越高。每個化療周期,由兩位對患者的護理方法未知的護士進行測評,采用雙盲法,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進行SDS與 SAS評價,并對其進行毒副反應評估,比較記錄毒副反應的情況。
1.4 護理
1.4.1 對照組 給予外科腫瘤患者及TACE治療的常規護理,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預防感冒,減少探視人數,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定時紫外線消毒,保持病房清潔衛生。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1.4.2.1 治療前的心理干預 TACE雖然是一種微創性治療方法,但由于術中要注入造影劑和化療藥物而導致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藥物的毒副反應,加上后續化療藥物的使用,加劇了患者對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的恐懼以及對治療效果的擔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煩躁、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這些不良的情緒會影響化療的效果。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尤為重要。具體方法:①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有針對性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聯合治療方法的重要性及療效,幫助患者對治療方法有全方位的了解。②重視護患間的溝通,加強觀察,尋找患者的各種情緒、行為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幫助患者分析原因,疏導問題,使其能正確認識及應對疾病。③有選擇性地幫助患者與同病種病友建立聯系,相互鼓勵,探討病情相關情況。④每周固定一下午對住院化療的病人進行集中式座談,講解知識,促進對疾病的認識及病友間交流。⑤每周日下午責任護士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重點解答患者的疑問、詢問記錄毒副反應,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1.4.2.2 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的觀察和護理干預 (1)胃腸道反應:①惡心、嘔吐 化療藥物直接刺激胃腸道并激活腸腔中5-HT受體,刺激延髓中樞引起惡心嘔吐,而TACE中使用的栓塞劑反流入胃十二指腸供血動脈也可惡心嘔吐。具體方法:a.TACE治療前及化療前予護胃或鹽酸帕洛諾司瓊預防使用,以減輕化療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及防止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b.采用分散注意力、聊天、調節環境,鼓勵深呼吸等方式,控制患者情緒,從而降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及嚴重程級。c.化療過程需要限制含5-HT 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核桃、茄子等,減少體內游離5-HT的含量,以免加重惡心嘔吐反應。d.觀察嘔吐情況及止吐效果,及時清理嘔吐物。如有嚴重嘔吐的要及時抽血查電解質,給予靜脈補液及黏膜保護治療。e.另外需留意因精神因紊引起的嘔吐,治療前做好解釋,對病情及治療,醫護言行應一致,以減少患者不安。②腹瀉 化療藥物引起或加重胃腸道反應,嚴重的腹瀉可能引起脫水、麻痹性腸梗阻、小腸阻塞、低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和腎臟功能的損害。護理干預:a.掌握治療前、后排便情況,注意排便次數、量及性質。b.注意清潔,便后用濕巾擦拭及溫水清洗,避免皮膚受損。c.腹瀉期間飲用足夠的淡鹽水,避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輕者口服蒙脫石散或思密達沖劑,必要時靜脈補充液體。腹瀉嚴重時多臥床休息。d.根據癥狀給予易消化、少刺激的飲食。(2)骨髓抑制 化療藥物殺傷腫瘤的劑量與損害骨髓的劑量差異很小,應密切觀察骨髓抑制征象。護理干預:①指導患者注意休息飲食上以營養豐富、新鮮的食物為主,指導適當食用增強免疫力的食物。②化療前后各查血常規1次,化療期間每周查1次,明顯減少時隔日查1次。③當血細胞下降時,注意有無感染及出血等征象,遵醫囑分別給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升血小板藥物,促紅細胞生成素,必要時輸注血小板,紅細胞等對癥處理。④指導患者減少活動,避免碰撞;保持室內適宜的溫級及濕級。保持口腔清潔;加強肛周皮膚護理,以防肛周感染;注意保暖;限制探訪,防止交叉感染。(3)周圍神經毒性 奧沙利鉑的主要毒副反應為神經系統毒性,一般為可蓄積的、可逆的周圍神經毒性,停藥后癥狀逐漸緩解。護理干預:①化療前行相關知識宣教,使患者了解神經反應的癥狀,及時報告,以得到有效的處理。②使用奧沙利鉑7 d內囑患者注意保暖,穿襪子、戴手套,避免飲冷開水或飲料,以免冷刺激激發毒性反應。對肢端麻木較重者局部給予按摩、熱敷。③化療期間應注意特別關注患者有無憋氣、呼吸急促、窒息感等喉頭水腫的表現,一旦發生馬上遵醫囑予以吸氧、地塞米松等積極處理[8]。④治療中適當延長輸注時間,可以減少癥狀的發生率。⑤用藥前應備好氣管切開包置于患者床頭,以便發生喉痙攣時備用。⑥研究表明對患者可輔助中醫穴位貼敷方法以溫經通絡減輕外周神經毒性[9]。(4)口腔黏膜病變 許多化療藥物可引起口腔局部的炎癥反應及血管擴張,造成口腔黏膜炎。此外,化療藥物本身也會抑制表皮細胞的增生和更新,因而導致黏膜萎縮,如不及時治療,便形成潰瘍,引起口腔疼痛以致無法順利進食,嚴重時甚至造成細菌感染,引起敗血癥。具體方法:①指導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態。②保持口腔清潔,攝取無刺激性飲食,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多次適量飲水,防止口腔干燥。③口腔炎、潰瘍者予口泰漱口,錫類散、西瓜霜局部治療。因口腔疼痛而進食困難者給予2%利多卡因含漱,止痛后再進食。④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者予以抗感染處理。(5)皮膚毒性 較常見的皮膚毒性有皮膚色素沉著、皮疹及皮膚增厚、角化等。護理干預:①化療前應告知患者皮膚色素沉著多數可自然消失,不留后遺癥,使患者有所心理準備,消除顧慮。②指導患者保持皮膚清潔,皮膚干燥者可涂油性護膚品。③保持衛生,避免接觸洗衣粉、肥皂等化學洗滌劑;防寒防凍,穿合適的鞋襪。(6)肝腎毒性反應 多數抗癌藥在肝代謝、經腎排出體外,所以肝腎功能容易受損。①化療前后進行肝功能檢查;②遵醫囑使用保肝藥物;③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患者水化和堿化尿液,以減輕藥物對腎功能的損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比較兩組患者SDS 評分及SAS評分,可見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癥狀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焦慮和抑郁癥狀評分明顯減低,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干預對患者毒副反應的影響
經過護理干預,可見觀察組的胃腸道反應、口腔黏膜病變、骨髓抑制反應(白細胞減少)、周圍神經毒性反應及皮膚毒性反應Ⅱ~Ⅳ級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的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瀉)、口腔黏膜病變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胃癌伴肝轉移手術切除率低,其中僅有0.3%~2.4%的患者適合行肝切除術,預后極差[10,11]。隨著目前治療措施的進步,有資料顯示,系統性化療和以往單純的支持治療相比可以明顯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甚至讓失去手術時機的患者重新獲得根治性切除的機會。TACE作為無手術指征原發性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其原理是經肝動脈灌注化療藥物,肝臟癌灶局部的藥物濃度遠高于靜脈化療,注入栓塞劑則可進一步起到栓塞腫瘤血管、緩慢釋放化療藥物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局部療效。利用這一原理,我們將TACE用于胃癌伴肝轉移患者的肝轉移灶中,使得瘤體壞死、縮小甚至消失,使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在黃和等[12]研究中,TACE聯合全身化療相對于單純的全身化療的療效提高明顯。
但在臨床實踐中常發現,由于胃癌患者及家屬缺乏醫學知識,對TACE的治療效果不確信,對化療的作用缺少正確的認識,化療過程中出現的毒副反應引起患者的身心不適,導致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對化療有效性產生懷疑,甚至拒絕配合治療,延誤病情[13]。據統計,約90%以上的胃癌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會產生各種負面心理反應,包括煩躁、恐懼、焦慮、情緒低落等,部分甚至可出現抑郁[6]。王翠珍等[14]認為化療患者存在諸多心理問題,其中以焦慮、抑郁最為常見。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化療的效果,加重其毒副反應[15]。研究也顯示,化療的不良作用會影響到患者對化療的依從性,導致化療效果不佳[16-17]。臨床護士如何針對胃癌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樹立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生活質量是我們護理工作的重點。在本研究中,我們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通過采取加強知識宣教、護患溝通、病友溝通、集中式座談、電話交流等干預措施,使患者對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減輕對治療效果的擔憂,幫助患者改善不良心態,從而樹立治療信心。從表2中可見,兩組患者護理前SDS評分與SA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SDS評分與SAS 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SDS評分與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胃癌患者的負性情緒嚴重時可導致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胃酸大量分泌,損害胃黏膜,引起胃腸道不適[18];化療藥物可抑制胃腸道蠕動功能,刺激胃腸黏膜,影響中樞化學感受器,導致患者出現口腔炎、惡心嘔吐、腹瀉等反應,嚴重的惡心嘔吐不僅能在短期內導致患者營養缺乏、脫水和電解質失衡,而且還會降低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拒絕進一步治療[19-20]。我們通過對患者采用預防用藥,飲食干預,轉移注意力等心理干預措施,有效減少了患者胃腸道反應及口腔黏膜病變的發生率。從表4中可見,觀察組的胃腸道反應及口腔黏膜病變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
從表3中可見,觀察組的胃腸道反應、口腔黏膜病變、骨髓抑制反應、周圍神經毒性反應及皮膚毒性反應程度Ⅱ~Ⅳ級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樣本量不足、干預時間過短等因素相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中針對化療聯合TACE治療胃癌伴肝轉移的患者,實施早期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使患者對藥物的毒副反應有正確的認識和心理準備,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減少胃腸道毒副反應及口腔黏膜病變的發生率,減輕化療毒副反應的程度,提高患者對化療的依從性及治療的信心,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Marrelli D,Roviello F,De Stefano A,et al. Risk factors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ur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gastric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208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J]. J Am Coll Surg,2004,198(1):51-58.
[2] 周云,劉靜,謝健. 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廣東醫學,2011,32(10):1363-1364.
[3] 金晟嫻,于潔. 腫瘤化療藥物新的毒副反應評價系統[J]. 兒科藥學雜志,2011,17(3):53-55.
[4] Adelsberger H,Quasthoff S,Grosskreutz J,et al. The che-mothera-peutic oxaliplatin alters voltage-gated Na(+)channel kinetics on rat sensory neurons[J]. Eur J Pharmacol,2000,406(1):25-32.
[5] 陳衛紅. 整體護理對胃癌患者化療心理及依從性的改善效果[J]. 大家健康,2015,9(1):236-237.
[6] 趙精潔,蒙美好,曾凱瑾. 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81-84.
[7] 鄭雪君,翁鈺倩,陳力. 胃癌術后患者圍化療期的連續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5):91-94.
[8] 王琳,王俊. 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毒副反應護理[J]. 全科護理,2011,9(8):2106-2107.
[9] 吳燕,許蓓,陳俊英. 溫經通絡方穴位貼敷防治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神經毒性的臨床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2,27(8):745-747.
[10] Tiberio GA,Coniglio A,Marcher A,et al. Meta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rcinoma:A multicentric survey[J]. Eur Surg Oncol,2009,35(5):486-491.
[11] Schildberg CW,Croner R,Merkel S,et al. Outcome of operative therapy of hepatic metastatic stomach 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World J Surg,2012,36(4):872-878.
[12] 黃和,孫維建,盧明東,等. 靜脈化療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胃癌伴肝轉移[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 29(9):693-696.
[13] 錢艷芳,韓巧英. 癌癥病人的心理特點與護理[J]. 全科護理,2009,7(6):1653-1654.
[14] 王翠珍,馬立敏,郝麗霞,等. 口服替吉奧同期靜脈輸入替加氟致重度毒副反應胃癌患者1例的護理[J]. 廣東醫學,2014,(10):1524.
[15] 徐麗春. 對進行化療的胃癌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2014,12(8):71-72.
[16] 齊敏,董麗,丁鳳榮. 胃癌患者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的觀察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46.
[17] 曾湖,蔡茂德,鐘亮. 替吉奧聯合順鉑治療老年人進展期胃癌[J]. 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622-623.
[18] 龐艷玲,呂芳芳,賀永軍,等. 化療相關性腹瀉的治療與護理[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5):157-158,161.
[19] 湯小萍. 護理干預對化療病人胃腸道反應的影響[J]. 醫藥論壇雜志,2010.31(2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