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兒科急救醫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科急救醫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科急救醫學

第1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藝術學;美學;分類;標準

二級學科藝術學在國家學科目錄上已經存在多年了,目前具有二級學科藝術學碩士、博士授予權的高校也有不少,從數量上看,其增長速度相當快,這也許是“學術成果大發展”的業績證明。在增長數量的背后自然是大量的研究生,有一個真實的情況是愈是接近年底論文“開題”的時段,部分準碩士、準博士們愈是對二級學科藝術學研究什么內容,如何研究很是心焦。今年底筆者收到他們的一封電子郵件,說他們曾為此“商量”,討論,并且在檢索查看了以往歷屆“藝術學”博士學位論文,發現絕大多數都是二級學科的非“藝術學”的內容,最后得出結論是:大家都覺得,藝術學論文很難脫離某一個具體的藝術門類來寫,如果脫離具體門類來寫,純粹形而上的東西那就變成美學、哲學了。

這讓筆者想起2007年《中山大學學報》第2期上就有論者在《藝術學的學科性質與發展前景》論文中提出:“藝術學與美學并無實質性區別,必將消失于美學之中或重新成為美學的一個部門”。再看作者相關的論辨,知道他的意思并非“藝術學科消亡”,而是目前的“性質”“定位”不當:現在的二級學科“藝術學”定位在一級學科“藝術學”之下,成為“文學”門下,而作者認為應當或將來“必將”要歸屬于“哲學”門下。wwW.lw881.com筆者認為,哲學、美學自然有納“藝術學”于其門下的容量,但是這不妨礙“文學”仍保留“藝術學”的空間。理由是從“文學”門下一級學科“藝術學”的角度觀察的“藝術”和哲學、美學角度的觀察是不一樣的,結論也有不同。本文以俄羅斯美學家卡岡對“造型藝術”的分類為例,試釋不同之處。

一、藝術學的分類問題

出現上述研究生疑問的原因中,至少有一個是“藝術學”迄今未有成熟的“分類”?!胺诸悺辈幻鳎斎谎芯繉ο箅y免交雜不清,研究方向、目標和方法模糊就是必然的了。學術研究,不進則退。我在《藝術學,莫后退》一文中就“分類”問題略作探討,就是希望證明二級學科“藝術學”還是能“生存”在“文學”門下而已。分類中大概只有“應用藝術學”概念被部分學者采信,其余的都未能引起學人興趣,沒有真正的學術回應?,F在則恐怕連“應用藝術學”也不再引起興趣,因為大概“藝術”一經“應用”,就會被看成不是“理論”的低層次了吧。

我想要探討問題,先要站穩在“藝術”的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不僅在于對“全部”藝術實踐的理論須有所認知,更需要的是對某些門類的藝術實踐有所“實踐”。正如陸放翁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藝術學”不同于其他純理論學科的地方就在于“須躬行”,而不是永遠的“隔岸觀火”。“隔岸觀火”可以觀其大勢,“須躬行”可以避免“隔靴搔癢”的結論。有“切膚之感”,又明其大勢,“藝術學”研究才有實質的“莫后退”。

對藝術的分類,不論是對藝術總體內容、還是對某一門類“品種”的分類方面,美學和藝術學的立場不同,標準也不同,結論當然不同。下引俄羅斯美學家卡岡在《藝術形態學》中的“造型藝術”分類為例,提出疑惑之處:從這些疑惑之處引入到“藝術學”角度的分類的思考。

在上表中,卡岡把“造型藝術樣式”分為5大類:“藝術攝影”和“書畫刻印藝術”、“繪畫”分為一大類;其他4大類是:“雕刻”、“全景藝術”、“玩具藝術”和“化妝藝術”。他提出:藝術攝影與書畫刻印藝術和繪畫的接近在于,它在平面上、通過對世界的假定的黑白色再現或者彩色再現而描繪世界。因此,攝影藝術仿佛重復書畫刻印藝術和繪畫的可能性,不過,它與書畫刻印藝術和繪畫的區別不僅在于技術手段,而且在于這些手段所產生的對被再現現實的反映和改造之間不同的——直接對立的——相互關系:藝術攝影總是紀實藝術的,而在書刊刻印藝術和繪畫中甚至對模特兒的直接再現,也包含著無法排除的使模特兒發生變化的因素,這種變化按照藝術家對模特兒的看法、感覺和理解而產生。從這段引文中可以看到卡網關于“造型藝術”的某些概念和我們已經有了如下歧義。

先看他分出“造型藝術樣式”之一的“書畫刻印藝術”,在此樣式下含三項“品種”:“書刊的書畫刻印藝術”、“版畫”和“插圖”。他也知道這不是20世紀之前的分類,他說:在20世紀以前理論不把書畫刻印藝術劃分為與繪畫和雕刻并列的第三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在“三種最著名的藝術”中,與繪畫和雕刻并列的是建筑,而素描僅僅被評價為一切“構造”藝術的基礎或者繪畫的一個品種。他這里說的“素描”,其實和繪畫所說的素描還不是一回事,他說:

素描開始被看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價值,而使它與版畫相接近的特點,歸根到底許可承認在平面上、在素描的所有技術品種(鉛筆、炭筆、鋼筆、色粉的素描,以及木版畫、金屬版畫、漆布畫等)中的黑白造型和單色造型是造型藝術的特殊樣式,稱之為書畫刻印藝術。他說的素描,就是單色畫(黑白依然是單色)??梢姡瑢ν粋€詞匯,美學家和藝術家的理解距離有多遙遠,雙方如有爭論、探討、研究,也許都在“各說各話”,連基本概念都沒有統一的對象——除了一個詞匯之外。

按照卡岡的“素描”說,如果只要是“黑白造型”和“單色造型”就是“素描”,就是“書畫刻印藝術”,那么,對

如果筆者的記述不錯的話,這種“全景藝術”,似乎類似“藝術學”角度所說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把b置藝術”的“空間”可以在街頭巷尾,可以在市民廣場,可以在廳堂、門廊……總之,有足夠的“空間”就行?!靶袨樗囆g”則除了一定的造型外,也可以有“進行中的情節”,而這個“情節”的參與者可能是行人,也可能是來驅散他們的警察??傊嗪狭艘稽c“時間藝術”的條件??▽鶑娬{:全景藝術與雕刻和繪畫的另一個本質區別在于,如果繪畫預定于從一個視點出發的完整知覺,而全雕刻作品預定于視線圍繞靜止的雕刻的運動,那么,圍繞觀眾的全景造型則定向于從內向外的環形知覺?!皬囊粋€視點出發”,包含觀者只可能有的“一個視點”和繪畫本身的“焦點透視”及非焦點透視的構圖,“全雕刻作品”顯然即“圓雕”。至于“全景藝術”又有“環形知覺”,令人想到一種“全息電影”和“環形電影”。但他又提出:全景藝術的邊緣形式是透景畫,透景畫在它的視知覺的結構和性質上接近于自己的形態學鄰居——透視浮雕??▽谐觥巴妇爱嫛逼贩N,不能詳明何所指。聯系他的相關論述,也許指的是博物館陳列中普遍采用的虛擬“場景”藝術設計。這是借用電腦技術,利用光學原理合成的有真實“三維空間”的藝術設計,用來表現某種歷史上曾發生過的諸如族群遷徙過程或某種手工藝工藝操作流程,如“玉作”、“陶瓷作”、“泥人作”等連貫的過程。在特殊的“櫥窗空間”里,完全“紀實”的人物、器物都被按比例縮小,儼然如“小人國”般的“表演”,所以也含有相應的“時間藝術”因素。但是這些在“藝術學”角度看來,統統屬于“展示設計”的范疇,上述所有具體內容的呈現手段,都只是“展示設計”指 定的某種“技術”的運用,和“雕刻藝術”沒有關系。

卡岡把“玩具”列入造型藝術的一個類,下列“靜態玩具”、“活動玩具”兩個品種,不知道他的“靜態”、“活動”是不是指不能“動”的(如泥偶等)和能“動”(如附發條機械或電控的汽車、飛機之類)的兩種玩具的意思?這是出乎“藝術學”研究者的意料之外的。倘若凡有“造型”——不論何種手法、形式——皆可為“造型藝術”,那么“繪畫”、“雕刻”、“建筑”都是“造型藝術”;“戲劇”、“電影”里也有“造型”,理應也是“造型藝術”,但若在藝術學分類中以呈現主要藝術效果的“手段”為標準的話,其主要藝術效果并非單由“造型”解決,更多的是音樂、表演、語言、燈光、色彩及鏡頭特技所起的作用,所以只好說它是“時間藝術”類的“綜合性藝術”品種。

玩具則不然,首先是“玩具”的涵蓋量巨大,既有平面的,也有立面的。既有芭比娃娃、變形金剛一類的“造型”,也有正方幾何體拼圖游戲一類的“造型”。即如卡岡列出的“靜態玩具”而言,它們也不是藝術家個人完成的終端產品,一樣要經過工藝制作過程,并且最重要的是只有“玩”的過程中,“玩具”的藝術功能才彰現出來。從這一點看,分類的標準和前述的“繪畫”就不一致了:設定同一種標準應該是“分類”的“游戲規則”,標準不一必然帶來邏輯混亂,離分類的要求太遠了。

卡岡認為“玩具不僅是獨立的藝術現象,而且是兒童的綜合創作——藝術游戲——的一種成分?!币虼怂痔岢觥霸煨退囆g樣式”中還有一項是“化妝藝術”。他說:化妝通過演員的面孔再現完全不同的人——戲劇或者電影的角色——的面孔,從而自己的特殊手段創造類似于造型創作的其他機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因此,對于演員,化妝藝術和木偶藝術原來是二者必擇其一的;實質上,木偶本身仿佛是演員的一種“化妝”,是演員用來遮蓋自己面孔的假面具。從上文可知卡岡的“化妝藝術”僅指戲劇、電影演員的“化妝”而已,但如果就“化妝”,特別是就“化妝”的“假面具”而言,兒童玩具中就有此類“化妝”物。就其形態說,在未使用前是“靜態玩具”,一旦使用又是“動態玩具”,雖然它本身并不動,或只有局部動。此外,戲劇演員會有“假面具”,

“繪畫”本身的“描繪”技巧可以獨立,因而能夠成為非“繪畫”的一種表現技能,因此對“繪畫”還須加以“定義”。我們可以給藝術學的所謂“繪畫”設定三個條件:第一是有主題、有情節;第二是有構圖范圍;第三是在平面上的靜態展示。所以不是有“描繪”的技術形式皆可稱“繪畫”,如先古時代某些“壁畫”、器物上的“畫”皆不可當作“繪畫”討論,因為前者缺乏第一、二項條件;后者不符第三項條件:所以它們都是“描繪”技法的運用。此外,現代出現的電視畫面、電影畫面雖在“平面”上展示,但非“靜態”形式,故也不符合“繪畫”討論要求。這樣就區分開了“青銅器”、“彩陶”以及附屬于器物上的一切“圖畫”,也就是說,那些附麗于器物的“圖畫”是在器物裝飾藝術中運用了“描繪”的技法而已,本身并不足以成為“繪畫”。

第2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第二課堂;高職學生;藝術修養;提升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2-0047-03

大學生藝術修養主要指在文學藝術欣賞、審美能力和藝術才能等方面的素質。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能通過情感與心理的訓練和培養,達到塑造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由于高職院校多注重專業教育和技能訓練,藝術教育在師資、設備、課時安排上較弱,導致高職學生的藝術修養及素質整體不高,普遍存在著藝術知識貧乏、藝術素質低下的現象,因此,必須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切實加強高職學生的藝術修養。“第二課堂”具有活動主體自主性、參與實踐性、形式多樣性、內容廣泛性等特點,可以成為提升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載體。

高職學生藝術修養的現狀

高職院校對藝術教育的意義認識不夠 首先,從高職院校管理層面上看,學院領導對加強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藝術在教育中體現的社會功能和作用認識不夠。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壓力下,多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對專業建設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設備,修建實訓大樓,引進師資,而對藝術教育則投入非常少。筆者調查了湖南省的10所高職院校,其中,有5所在3年內未引進1名藝術類教師,有4所至今沒有1臺鋼琴,有8所沒有真正意義的學生藝術場地,學生藝術修養成為高職院校教育的盲點。其次,從學生層面上看,優秀的高職學生學習目的性很強,認為藝術教育與專業教育根本不相關,對藝術的興趣較低,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而較差的高職學生則熱衷于進網吧、談戀愛,沒有時間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有些學生想學習藝術,想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但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沒有去實踐。

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基礎知識普遍較少 首先,我國的基礎教育盡管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大多中小學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側重主課教育,對藝術教育重視不夠,特別在初、高中階段基本上不安排藝術類課程。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對藝術的興趣不濃,導致學生的藝術基礎知識偏少。其次,高職學生審美認知能力較低,導致藝術修養水平不高,有些學生雖有一定的藝術基礎,但運用藝術的能力較差,對藝術的認知能力也較差,如看到優美的舞蹈時不能產生審美聯想,欣賞優秀的影片時不能體會影片中表現的內涵,朗讀動人的美文時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甚至有些學生在參與藝術活動時表現出麻木的情感、遲鈍的思想、低下的審美能力。

藝術教育體系不健全 首先,高職教育比較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課程設計上強調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人文素質知識培養較少,學生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即使有些高職院校開設了藝術類課程,也是以選修課形式開設,從任課教師到選修的學生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教師只是完成工作量,學生只是為了修足學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其次,高職院校和學生都沒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藝術教育和藝術修養,有些院校將課余時間用來上選修課,學生課外活動也沒有教師進行指導,以娛樂為主,加強藝術修養的針對性不強,導致高職院校學生藝術素質發展受限。

高職加強學生藝術修養的意義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有強烈的追求真善美的愿望,也有一定的審美認知和藝術基礎,但局限于最低層次的美的理解,主要是感官性美的享受,或悅耳,或悅目。真正的美是多層次的、豐富多彩的、無止境的,通過藝術修養可以拓展美的內涵,得到愉悅的感受和理性的啟迪,審美心理結構不僅停留在賞心悅目,還會不斷地豐富、完善和提高。加強藝術修養能培養審美的敏感能力,審美的敏感能力是通過具體、直觀、可感的美的形象得到的,可使學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的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發揮創造力,提高敏銳的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它的形成既具有先天的生理因素,又與后天的藝術培養有關。如愛好舞蹈的學生在生活中,對人的舉止、姿態、行為具有獨特的感受能力,能夠從工作、勞動和生活中發現美的形象并加以表現。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 學生的人格魅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廣泛體現在言談行為舉止之中,通過提高藝術修養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加強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人格魅力中的智力素質;加強學生藝術修養有利于調動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便于他們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通過美術寫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美文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觀看優秀影視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引導學生辨別事物的真假、善惡、美丑,增強對新生事物的熱情和敏感,激發探索真理的激情,提高駕馭客觀事物變化的能力。另外,藝術修養的過程也是消除學生在學習中過度的緊張與疲勞的過程,也是美的享受過程,更是為充分拓展思考力、想象力提供條件的過程。加強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人格魅力中的品德素質,美育與德育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美育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且效果往往比單純的德育要好。藝術修養主要是靠美的視覺、美的聽覺、美的感覺打動人,將高尚的情操和思想感情寓于美育之中,以美辨真、以美引善,激勵大學生追求真善美,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身體是學生未來從事事業的基礎,有好的身體,工作、學習起來會具有良好的耐力和速度,各院校都非常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而心理素質在一定意義上比身體素質更重要。藝術修養能使身心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對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心靈的成熟。

基于第二課堂的學生藝術修養體系構建

(一)創新組織設置模式,擴大藝術素質培養的輻射面

很多院校利用第二課堂,通過學生社團組織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但效果都不太好,主要表現在:學生社團組織混亂,在開學之際社團廣泛宣傳,招募會員,收繳會費后,開展活動比較少,學生參與面窄;社團組織活動時,多以娛樂為主,層次較低,起不到提高藝術修養的作用;社團組織活動時,藝術教師參與較少。

創新組織模式就是由學生組織社團的形式改為學院組織俱樂部的形式,根據藝術修養范疇,可分為文學、書法、繪畫、舞蹈、語言、音樂、歌曲、戲劇、影視作品、造型藝術、攝影等多個俱樂部,使每個俱樂部歸屬于各處室、系部,將相應的藝術教師也安排到各部門工作,由部門負責人擔任俱樂部主席,副職擔任執行主席,學生每學期開學通過網上系統報名參加各俱樂部,各俱樂部利用第二課堂進行教學,組織活動,這樣可使全院各部門都參與到學生藝術素質培養中,從組織上得到保障。

(二)優化教育內容,提高學生藝術教育的針對性

首先,要加強藝術教師隊伍的建設。非藝術類學院若每年都引進藝術教師,學院崗位設置存在問題,可以將引進輔導員與引進藝術教師結合起來,從高校畢業生中選拔藝術類優秀人才擔任輔導員,平時可以從事輔導員工作,在學生課余時擔任藝術指導教師,這樣“一才兩用”。還可以結合相應的外聘制度,聘請當地優秀藝術人才來校擔任客座教師。要充分發揮藝術指導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和示范作用。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彼囆g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不斷改革舊的教學方法,探索教學的藝術性,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表率作用使學生耳濡目染地得到藝術熏陶。

其次,要優化藝術教育內容,藝術修養課程除了要學習藝術知識和技巧之外,還要使學生通過藝術歷史背景、藝術文化來把握藝術所表達的本質和藝術的精神。如學生通過在書法藝術俱樂部學習,不僅可提高自身的書法水平,還能學到書法家的胸懷、感情、心境、氣度,欣賞書法家的書法,領悟書法家的思想境界;學生在音樂藝術俱樂部學習,可以通過音樂形式洞察豐富的人生哲理,感受人的內心世界的美和客觀世界的美,體會人生的存在目的與價值。

(三)豐富教育載體,提高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實效性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教育主陣地,提高藝術教育效果 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每天的第7~8節課可作為全院藝術類教學時間,不得安排其他課程,學生在俱樂部上、下課實行打卡制度,并作為考核內容之一,每學期缺課三分之一,則取消該課程學分,從而在時間上保證藝術教育的效果。在這段時間,各部門日常事務不多,工作人員可下到各俱樂部教學、活動現場,既能起到督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作用,也能加深師生情感,達到“全院育人、全員育人”的效果。

借助學院文化藝術節平臺,促進學生藝術素質的提高 學院文化藝術節是一次藝術教學的全面檢驗,是學院藝術教育成果的展示,是學生藝術的運動會,應以“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四向”精神引導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展。各俱樂部要精心準備、細致策劃,開展讀書節、辯論賽、校園十大歌手大賽、舞林大賽、美文朗讀、大學生電影節、書法攝影展等活動,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將藝術素質教育有形的內容和形式與無形的感染和熏陶緊密結合起來,在有聲有形與無聲無形之中使學生受到藝術精神的教育、啟迪、感染和熏陶。

通過文化藝術交流平臺,促進學生藝術素質的養成 藝術交流平臺是指校內交流和校內外互動。藝術交流可以采取舉辦各種藝術類的專題講座增強學生的文藝知識,不斷對學生進行藝術滲透,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升華、校園學術品位和文化氛圍得到提升。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文學俱樂部根據學院的百年辦學歷史,舉辦了“百年講壇”,聘請省內著名大師開設講座,聽眾場場爆滿,效果很好;將高雅藝術和地方特色藝術引進校園,成立了學生交響管樂團,每學期舉辦多場高雅音樂會;引入當地社會文化團體在校內開展戲曲、話劇、朗誦、演唱、音樂等藝術形式的大型演出活動,強化了學生的藝術素質;將地方特色藝術引進校園,如常德絲弦具有音樂結構完整、演唱方法獨特、表演形式靈活自由、伴奏手法豐富多彩的特點,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從2009年開展了“常德絲弦”進校園活動,學生學常德絲弦、唱常德絲弦,愛上了常德絲弦,從而愛上了常德,更愛上了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升華學生藝術修養的品位 校園文化體現在學校內部形成獨特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共同的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既包括顯性的物質文化的建設,又包括隱性的精神文化的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又被稱為“學校精神”,具有對學生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可催人奮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能起到進一步升華藝術修養品位的作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本著科學性、藝術性、教育性、獨創性的建設理念,形成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校園學術文化品位,讓一棟棟建筑物變成人們觀瞻和欣賞的對象,達到藝術的形式與美的享受的統一。要規劃校園的綠化,樓道的布置,展板櫥窗的設計,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具有人文性、藝術性,使一草一木、小橋流水都成為立體的畫面,優美的詩篇,都能與校園環境的整體風格相呼應,相映成景,陶冶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充分享受到藝術的美和生活的美。

總之,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對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人成才具有關鍵作用,是時展的客觀要求。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是當代高職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愈顯重要。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方法很多,關鍵要看學校的辦學定位和重視程度,只要學校重視、教師用心、學生專心,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何秀國.濱州學院理工科學生藝術修養現狀研究[J].大舞臺,2011(11):249-250.

[2]石征.關于高校開展藝術素質教育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30):82-83.

[3]張育廣,鄧俊,秦衛民,等.基于第二課堂的黨員培養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1(3):93-94.

[4]張存庫,田小平,陳梅,等.基于第二課堂建設的大學生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7(10):90-91.

[5]羅順英.淺論大學生的藝術修養[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8(2):140-142.

[6]王銳琴,蘇建國.淺談理工科大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J].科教文匯,2010(35):151-152.

第3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 兒科院內急救; 疾病病譜

[中圖分類號] R72;R4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133-02

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均是急診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對560例院內兒科急救疾病的病譜進行了研究與探討,旨在總結院內急救疾病病譜規律及特點?,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院內急救患兒560例,年齡范圍在0~14歲。其中男334例,女226例。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院內急救記錄,依據醫生填寫的搶救記錄和《兒科學》第7版進行診斷分類,多種疾病患者以接診第一診斷為準。

2 結果

2.1 院內急救患兒年齡分布

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院內急救560例患兒中嬰兒所占比例最大,占46.2%(259/560);其次是新生兒患者85例,占15.1%(85/560);然后是幼兒,1歲~占13.2%(74/560),2歲~占11.9%(67/560)。

2.2 兒科系統疾病病種排序

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近兩年兒科急診救治560例患兒中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疾病占首位,其次是新生兒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次之系多種中毒。

3 討論

本研究回顧分析與探討了2008年1月~2010年1月全部兒科院內急救患者情況,院內急救病譜中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為呼吸系統疾病占第1位,26.4%;神經系統疾病占第2位,23.0%;新生兒疾病占第3位,15.1%;消化系統疾病占第4位,14.2%;中毒占第5位,12.5%。呼吸系統疾病中以肺炎最多,尤其是小嬰兒肺炎占所有呼吸系統病變的62.8%,其中包括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異物、急性喉炎、支氣管哮喘等;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高熱驚厥,其次是癲癇、顱內感染;新生兒疾病中以早產兒、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肺炎居多;消化系統疾病以腹瀉脫水為主;中毒病例主要是各種農藥以及常用藥物中毒、食物中毒及煤氣中毒。分析表明中毒是小兒不可忽視的致死原因,藥物或其它化學用量、用法或保管不當,小兒無知、好奇、不能辨別有毒或無毒以及嬰兒常喜歡用口咀嚼物體,小兒易誤服或接觸中毒,家長擅自小兒濫用藥物,醫源性誤用藥物或藥物過量以及家庭常用滅蚊、滅鼠等藥品使用不當均可造小兒中毒,進食未經去毒處理的各種含毒動植物或把毒物錯誤地當普通食物食用,某些食物由于處理不當而產生毒性,進食過量則引起中毒(如腸原性紫紺)。家屬應監管好各種藥物,進食要新鮮、干靜衛生,不吃霉變食品以及未經去毒處理或可能含毒物的食品。前5位疾病占所有急救疾病中64%以上,表明常見病、多發病仍然是當前重要的疾病;從年齡結構分析,1個月~1歲發病居多,其次為新生兒與幼兒,與此階段生長發育極其迅速但各系統器官不夠成熟完善有關。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短、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軟骨缺乏彈力組織支撐,粘液腺分泌不足,纖毛運動較差,肺泡數量較少,彈力纖維發育較差;血管豐富、間質發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氣少[1],同時嬰兒體內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減少,自身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較弱,故易發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嬰幼兒水代謝旺盛,對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發生體液紊亂。新生兒及嬰幼兒皮層下中樞的興奮性較高,又因皮層發育尚未成熟,對皮層下中樞不能給予控制,興奮或抑制過程很易擴散,遇強烈的刺激時容易發生驚厥。

本文研究認為,院內急救的前5位疾病是臨床的常見病與多發病,所以疾病預防至關重要,無論院前醫生或院內醫生均應向社會及公眾進行醫學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各地應參考本地區的疾病譜,加強對急診科醫護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培訓,制定各種危重癥尤其是常見危重癥的搶救、診治和護理預案,達到急診診療標準化[2],同時加強院內急救的診斷、搶救和監護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3]。

[參考文獻]

[1] 朱福棠. 實用兒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43-1144.

[2] 韋克金、甘毅、盧浩單,等. 我院3438例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學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8,1(28):39-40.

第4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高熱驚厥;急救;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154-02

高熱驚厥是指小兒發育的某一期,單純由發熱而誘發的驚厥,一般發生在6個月~4歲,是小兒驚厥最常見的原因,也是兒科的一種常見急癥之一。及時搶救、積極對癥治療和護理配合,對減輕患兒腦缺氧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現將我院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的治療和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兒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高熱驚厥患兒64例。其中,男性34例,占53%;女性30例,占47%。6個月~1歲16例,占25%;1~3歲32例,占50%;4~6歲6例,占9.4%;6歲以后10例,占15.6%。單純型54例,復雜型10例。以上病例的診斷符合高熱驚厥的診斷標準[1-2]。

2 急救與護理

2.1 立即控制驚厥 一旦患兒出現驚厥,應就地搶救,使患兒在最短時問內停止或減輕抽搐。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缺氧性腦損害。抽搐發作時,用拇指按壓或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況緊急時可用手掐人中至驚厥停止,同時遵醫囑給于止驚藥物。藥物止驚首選安定,每次0.1~O.3 mg/kg緩慢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靜脈推注速度1mg/min,同時觀察面色、呼吸,并注意觀察抽搐是否停止;必要時30min后可重復使用,也可直腸給藥,療效接近靜脈給藥,優于肌內注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的發生低于靜脈給藥[3]。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驚厥發作時,使患兒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松解衣領及褲帶,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嘔吐物,以防止嘔吐物誤入氣管內,引起嗆咳。

2.3 吸氧 高熱驚厥時需氧量增加,及時給氧對改善腦細胞的缺氧狀況十分重要。發紺明顯的患兒可采用面罩給氧,不明顯者可采取鼻導管給氧,氧濃度

2.4 降溫 高熱時及時采取正確合理的降溫措施是控制驚厥的重要環節。方法:①藥物降溫,靜脈推注或肌內注射賴氨匹林;②藥物降溫的同時,輔以物理降溫,可用降溫貼敷于額頭、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也可進行溫水浴,邊注意保暖,以防著涼,擦拭15~20min。對于患兒降溫后出汗較多者,應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及被褥,寒冷的季節應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誘發肺炎[4]。

2.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生命體征的監護 本組有2例患兒發生驚厥持續狀態,應重點進行腦水腫體征的觀察[5]:①血壓的觀察:每30min測量血壓一吹,觀察血壓是否升高、脈壓差是否增加,有變化時應立即通知醫生;②瞳孔觀察:每15~30min觀察瞳孔一次,看瞳孔是否等大、等圓,邊緣是否規整;③呼吸的觀察:嚴密觀察呼吸節律是否規整、呼吸頻率是否減少,注意有無雙吸氣、嘆息樣呼吸和呼吸暫停等異常呼吸。呼吸節律規整而呼吸頻率呈進行減少亦是腦水腫危重的危險信號。此外,還應注意觀察病兒神志,有無劇烈頭痛及與飲食無關的噴射性嘔吐等。如有異常表現應及時報告醫生緊急處理,防止發生意外。

2.6 做好皮膚護理 由于患兒發熱時新陳代謝快,出汗較多,常有大小便失禁等。因此,應及時更換汗濕衣被,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根據出汗多少,及時補給相應液體(可口服或輸液),注意鉀離子的補充。

2.7 注意口腔護理 臨床上常用無菌棉簽蘸生理鹽水輕拭口腔,對于口唇干燥者,涂石蠟油或紅霉素軟膏保護。有5例患兒出現口唇干裂,采用紅霉素軟膏涂口唇患處,癥狀得到控制。

2.8 預防 ①盡量避免發熱因素: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使孩子逐漸適應外界環境的冷熱變化。但也應注意氣溫改變,及時增減衣物,防止感冒;②注意合理的飲食配置,增強孩子身體素質;③一旦發熱要盡快將體溫控制在38℃以下。首先要服用降體溫藥,并立即給予物理降溫,用25%~50%的乙醇擦浴,乙醇擦浴時要注意,禁止擦頸后、前胸、腳、頸旁、腋下、腹股溝等有大血管處。

3 結果

64例患兒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無1例死亡。驚厥發生兩次以上的患兒10例。其中4例并發癲癇,2例發生驚厥持續狀態,經過有效的治療及對病情的密切觀察,無腦水腫現象發生。其余患兒無任何并發癥發生。

4 討論

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急癥,發病率3%~5%,復發率30%~50%[6]。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嬰幼兒時期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大腦皮層的分析鑒別及抑制功能較差,興奮性沖動易于泛化,使神經細胞處于過度興奮狀態,神經元群發生過度的反復異常放電所致。該病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時救治,將會影響智力發育。因此在急救時,醫護人員必須分秒必爭、迅速敏捷、有條不紊地進行搶救,加強護理工作,醫護密切配合,是成功治療高熱驚厥的重要環節,也是降低病死率、減少腦損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清江,鄭之卿.臨床小兒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67.

[2]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 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39,

[3] 韓麗.護理程序在小兒高熱驚厥急救中的應用.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2):306

[4] 沈衛芬.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451―452.

第5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再評估 兒科急診 預檢分診

急診預檢分診是指在患者急診過程中快速予以分類的過程。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兒科急診患者逐年增加,兒科急診擁擠現象越來越嚴重,而實際上這些患者中只有20%為真正的急診患者,80%為非急診患者[1]。急診候診患兒(即80%非急診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不一且兒科疾病發病隱匿、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故候診患兒極易轉變為急、危、重患兒[2]。因此為了保障真正的急診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規范再評估在兒科急診預檢分診中的應用尤為重要。本研究綜述再評估的概念及應用,以為兒科急診預檢分診中的再評估提供參考。

1 再評估的概念及發展

現代分診強調再次評估(re-triage)[3]的概念?;颊叩呐R床狀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旦有變化,會影響病情的分級,或者在獲得更多信息后提示患者病情具有緊急性,此時就必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再評估。

國外的主流急診分診標準,如澳大利亞分診標準(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ATS)、加拿大預檢分診標準(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CTAS)、英國曼徹斯特分診標準(Manchester triage scale,MTS)、美國急診嚴重度指數(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都強調再評估及再評估的時間。ATS[4]規定在患者候診過程中,分診護士要定時對患者病情重新評估,避免患者在候診期間病情惡化。CTAS規定[5]在分診后要定時觀察患者病情,以防患者候診期間出現意外情況,再次評估、分級,確保了患者在候診期間的安全。

香港醫院管理局急診分診指南時規劃了不同級別對應的就診區域及安全候診時間等多方面內容,明確規定[6]分診護士在分診過程中,可以采取適宜的干預措施,如:吸氧、測血糖、查驗尿常規和尿妊娠、口服退燒藥、傷口止血包扎、骨折初步固定、心電圖、心肺復蘇術等。臺灣制定了5級檢傷及急迫度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TTAS),該量表包含了具體分診級別的定義、常見表現及再評估時間。

國內2000年的報道中,就有關于“二次分診”的描述,當時護理人員意識到檢驗初次分診正確的重要性,但關注點局限于傳染患者及危重患者的漏放[7]。2007年孫紅等[8]的報道關注點由“分科診治”到“病情分診”,提到了分診護士需要嚴密觀察候診人群,保證等候期間患者出現高危情況得到及時救治,其具備了“再評估”的雛形。2012年9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了《醫院急診科規范化流程》,規定了三區四級的急診預檢分診流程,但未對再評估量化指標。2018年急診預檢分診專家共識[9]中首次對各級患者再評估進行了量化。

2 再評估的應用

李潔明[10]的研究認為急危重患者可能在繁瑣的就醫環節中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肯定了再評估在急診預檢分診中的重要性;Kleber等[11]、顧玲等[12]、徐超等[13]的研究表明通過預檢分診再評估能提高潛在生命威脅的發現率,降低漏診率,提高搶救成功率;劉芯如等[14]研究發現,再評估的實行,不僅改善了就診流程,還普遍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有效地減少了護患糾紛;王新剛等[15]的研究也肯定了對傷員病情進一步再評估的急救流程;位蘭玲等[16]的報道中通過雙重檢傷這一再評估流程降低了群發傷患者漏診率,提高了患者滿意度;馮曉昉[17]和陳暉等[18]在初步分診后結合ECG檢查再評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優化流程、利于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治,減少了非典型心梗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了患者的預后;胡佳辰[19]將再評估運用于危險性消化道出血病情不穩定的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韓惠芳等[20]則認為門診分診再評估可以檢查初次分診是否正確,是否將急重患者漏診,并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鄭若菲等[21]系統地對標準化二次分診模式進行了研究,其研究中選取2015年7月—9月于某三級甲等醫院急診科就診的急診候診患者(年齡>15歲)4 543例為觀察組,從設置分診再評估崗、應用風險預警評估量化工具及再造二次分診流程3個方面,通過二次分診再評估早期識別了急診候診患者潛在的危險信號。但再評估在兒科急診分診中應用的研究報道較少見。

3 小結

患者初次分診完成后,在一定時間內或患者及家屬自覺出現癥狀改變后要重新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分級,以減少在候診等候過程中因病情變化或誤分診而引起的致殘或死亡[22]。再評估設定的意義在于及時發現急診候診患者的病情變化[23]。對急診候診患者再評估能避免分診不足(指為患者分診的級別低于患者實際的病情危重程度,可能存在患者病情惡化未識別的風險,影響患者安全)和分診過度(指為患者分診的級別高于患者實際的病情危重程度,會造成急診醫療資源的浪費),準確反映患者病情變化或傷勢的急危程度,即發現急診患者中具有緊急性(urgency)的患者,實現急診患者危重程度的準確識別與合理分流。

現有的研究中,通過心電圖及影像技術等手段對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癥患者進行再評估均有了較為成熟的運行流程。急診預檢分診專家共識中首次明確了各級急診患者的響應時限與再評估機制,但是如何針對國情,在以非急診患者為主的急診中做到“充分評估、準確定級”仍需進一步探索。此外,再評估在兒科急診預檢分診中的應用報道比較少,較少有系統論述報道,且如何保證亞急診和非急診患者在候診時間超過響應時限時獲得及時準確的再評估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譚貴林.兒科急診預檢分診系統實施效果的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4):1980-1982.

[2] 李璧如,王瑩.規范兒科急診預檢與分診[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6,23(7):433-436.

[3] Gerdtz MF,Collins M,Chu M,et al.Optimizing triage consistency in Australian emergency departments:the Emergency Triage Education Kit[J].Emerg Med Australas,2008,20(3):250-259.

[4] Australasian College for Emergency Medicine.The Australasian Triage Seald[J].Emerg Med(Fremantle),2002,14(3):335-336.

[5] Yates MT,Ishikawa T,Schneeberg A,et al.Pediatric 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PaedsCTAS) as a measure of injury severit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6,13(7):659.

[6] 郭艷楓,鄧秋迎,李煥梅.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急診護理見聞[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93-94.

[7] 王秀文,梁秀蘭,高英華.提高兒科門診護理質量的設想與措施[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0,16(2):52.

[8] 孫紅,繩宇,周文華.急診分診標準探討[J].護理研究,2007,21(29):2709-2710.

[9] 急診預檢分診專家共識組.急診預檢分診專家共識[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6):599-604.

[10] 李潔明.建立規范有效的兒科門診分診制度[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132-134.

[11] Kleber C,Cwojdzinski D,Strehl M,et al.Results of in-hospital triage in 17 mass casualty trainings:underestimation of life-threatening injuries and need for re-triage[J].Am J Disaster Med,2013,8(1):5-11.

[12] 顧玲,趙蕓,胡筠.1例嬰兒痙攣癥并發低血糖危象患兒的急救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35):4463-4464.

[13] 徐超,彭定偉,涂悅,等.顱腦創傷合并嚴重多發傷一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2018,4(3):182-185.

[14] 劉芯如,左艷,潘薇,等.二次分診管理在婦產科門診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22(1):112-114.

[15] 王新剛,金榮華,柳豐萍,等.杭州燃爆事故現場救援及傷情分析[J].中華燒傷雜志,2017,33(10):629-633.

[16] 位蘭玲,王淑娟,肖雪瑩,等.雙重檢傷在群發傷患者病情評估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10):46-47.

[17] 馮曉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對急診胸痛患者預檢分診的價值[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44(8):983-986.

[18] 陳暉,張同,李倩.優化急診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療時間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5):177-180.

[19] 胡佳辰.危險性消化道出血的急診臨床診治與臨床思維 [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5):467-471.

[20] 韓惠芳,徐宇紅,岳靜燕.流程再造在門診管理中的應用[Z].北京:2013:339-340.

[21] 鄭若菲,金爽,鄭春娥,等.標準化二次分診模式在普通急診患者候診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8):1098-1101.

第6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 兒童; 驚厥; 院前急救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76

兒童驚厥(children convulsion)是兒科常見急癥,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多數患兒預后良好,少數患兒若不能及時處理,易致驚厥持續狀態而導致生命危險。驚厥發作突然,無前兆,家長往往束手無策。若離醫院近時,會迅速送到醫院搶救,但若離醫院較遠,缺乏交通工具,則多通過求助120進行搶救。選取本院自2006年1月-2012年4月通過呼叫120指揮中心指令本院出診的兒童驚厥病例132例,對其病例特點回顧性分析,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06年1月-2012年4月通過呼叫120指揮中心指令本院出診的兒童驚厥病例132例,男70例,女62例,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11歲,平均(2.8±1.2)歲。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符合小兒驚厥的診斷標準[1]:全身或身體某一局部肌肉運動性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地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驚厥持續狀態是指一次發作持續時間超過30 min或間斷發作,其間歇期意識不恢復,反復發作持續30 min以上者。

1.3 現場搶救及治療 所有病例接到120指揮中心指令后出診到達現場,對病情進行評估判斷。對驚厥已停止病例在密切監護下建立靜脈通道后轉回醫院進一步診治?,F場發現驚厥仍在發作的病例則予以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鈉、安定、咪唑安定等止驚,建立靜脈通道轉回醫院?;卦汉笮醒R?、血糖、電解質、血氣分析以及頭顱MRI、腦電圖、腰穿等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卦汉筮M一步診治。

2 結果

2.1 出診時間及到達現場所需時間 所有病例在接到出診指令后1~2 min內出診,到達現場時間最快1 min,最慢15 min,平均(6.1±1.5)min。出診半徑最近500 m,最遠8 km,平均出診半徑(3.2±0.9)km。

2.2 到達現場后病情評估及處理 所研究病例中,有52例(39.39%)病例到達現場后已未再驚厥,且神志轉清醒,通過詢問病史,驚厥時間最短30 s,最長5 min,平均驚厥持續時間(1.5±0.9) min,以上病例在密切監護下建立靜脈通道后轉回醫院進一步診治。有80例(60.61%)病例到達現場后仍在驚厥,驚厥大發作64例,小發作8例,持續狀態8例。到達現場時驚厥持續時間最短5 min,最長40 min,平均時間(12±3.2)min。現場即予以建立靜脈通道,予以止驚藥物如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鈉、安定等止驚,發熱的病例則予以退熱處理。用鎮靜藥物后驚厥停止最快1 min,最慢10 min,平均起效時間(4.1±2.3) min。止驚后再次抽搐34例,均再次用藥止驚后接回醫院進一步診治。

2.3 回院后處理 回院后行血常規、血糖、電解質、血氣分析以及頭顱MRI、腦電圖、腰穿等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診斷高熱驚厥72例(54.55%),癲癇18例(13.64%),電解質紊亂8例(6.10%),低血糖5例(3.79%),顱內感染11例(8.33%),顱內出血8例(6.10%),維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癥2例(1.52%),中毒8例(6.10%)。所有病例均進行病因治療。

3 討論

兒童驚厥臨床較為常見,是由于幼年機體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興奮容易擴散,導致驚厥發生[2]。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均導致發生。臨床表現為起病急,起病前無前兆,突然出現意識喪失,全身痙攣性抽搐,部分患兒可呈或局限性抽搐,重者有時呈驚厥持續狀態,發作時間過久,導致大腦缺氧,引起酸中毒、大腦代謝紊亂、腦水腫以及自由基產生過多,繼而引起腦細胞損傷、壞死,引起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害。多數患兒發病時尚未明確病因,甚至尚未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已發生驚厥。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救治急癥、穩定病情、迅速轉運,應遵循先搶救生命后診斷處理的救治原則[3]。因此做好院前急救的目的就是防止驚厥性腦損傷,減少并發癥[4]。本研究部分病例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后仍繼續發生驚厥以及再次驚厥,故在現場應盡快止驚,密切監護,減輕大腦損傷,避免繼續發生驚厥及出現驚厥持續狀態。有部分病例因位置較偏,未能及時找到患兒。因此在家屬呼叫120出診時應指出顯著地標,救護車出診后應在原地等待醫務人員前往急救,派人到路口前往接車,避免抱著患兒四處救助,盡量縮短到達現場時間,以便盡快用藥止驚。兒童驚厥原因較為復雜,高熱驚厥所占比例最高,與文獻報道相一致[5]。高熱驚厥與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有關,對于這些合并發熱的感染性疾病,盡早就醫,盡快控制高熱是防止驚厥出現的關鍵。其次是癲癇、顱內感染等,兒科醫生應注意對于驚厥持續時間較長或多次發作的病例,在控制驚厥后回院盡快完善相關檢查,查找病因。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850.

[2] 吳希如,林慶.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基礎與臨床[M].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 2009: 576-580.

[3] 張國英,涂國芳,鄭靜. 成都市兒童醫院1194例院前急救與轉運的危重患兒疾病譜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9,16(3): 276-277.

[4] 姚世平.小兒熱性驚厥的院前急救(附200例臨床分析)[J]. 海南醫學, 2004, 15(4): 92.

第7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兒科護理; 風險因素;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175-01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醫學模式的不斷變化,醫患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現今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兒童的健康,但是由于兒科的患者年齡較小,沒有自我控制能力,實施治療時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診治工作,這就會增加護理風險[1]。我院選擇2011年8月~2013年8月間診治的692例兒科患兒,對其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關的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我院選擇2011年8月~2013年8月間診治的692例兒科患兒,其中348例為男性,344例為女性;年齡在1個月~8歲之間,平均為5.4歲;將所選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兒實施常規的護理,觀察組的患兒在加強防范措施后實施護理,比較兩組患兒對護理的滿意度及護理效果,分析相關的危險因素。

1.3統計學處理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系統軟件,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P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共有78人投訴,投訴比例為21%,具體原因:其中6例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16例由于規章制度落實差,24例由于護理人員技術差,14例由于服務態度差,18例由于責任心不強;觀察組患者共有14人投訴,投訴比例為4%,具體原因:其中0例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2例由于規章制度落實差,6例由于護理人員技術差,2例由于服務態度差,4例由于責任心不強;兩組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 存在的風險因素

通過分析發現引起護理糾紛的主要原因是:(1)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保證醫療及護理活動安全有序進行的前提是護理規章制度。如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護理工作就不能很好的進行,服務質量就會受到影響。(2)護理人員技術差:兒科疾病多為急性病,病情相對復雜,患者的年齡較小,一般無法正確描述自己的病情,家長也不能很好的解釋,將所有希望寄托在護理人員身上,如果護理人員學歷低,知識含量不足,無法給予正確的解釋和操作,就會增加醫療糾紛的風險[2]。(3)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一些護理人員責任性不強,沒有按時巡視病房,家長呼叫不能立即到位,使得患兒家長出現不滿情緒。兒科病房的環境比較嘈雜,護理人員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容易出現煩躁的情緒,當家長對護理提出疑問時,護理人員沒有耐心的進行解釋,引起沖突出現。當然,引起危險因素的根本原因還是護理人員的教育水平低、年輕、護理經驗不足,沒有于患兒家長很好的溝通[3]?;純杭议L對一些方面不滿意時,沒有及時的給予解決,引起糾紛。

4 預防措施

4.1建立健全護理管理制度,保證各項制度落實到位 護理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要嚴格實行三查七對操作規范,以免用錯藥,打錯針。交接班時必須交代好相關患者的情況以及病情變化,接班人員查驗急救器材及物品,不足的立即進行補充。落實崗位職責,按照護理級別實施護理,嚴格按照醫囑執行,做好護理記錄。

4.2調節護士與患兒家長的關系,加強溝通技巧 發生護理糾紛多是由于護理與家屬之間沒有很好的溝通。因醫院的患者較多,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有時缺少耐心[4]。當家屬向護士咨詢問題時,沒有給予積極的回答,或者態度不好,讓患兒家屬對其有意見,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其溝通技巧,有效的降低護理糾紛的出現。

4.3加強技能培訓 由于我國教育模式的現狀,導致護理人員主要是大專畢業生、中專生,教育水平嚴重不足,業務能力有限。但是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對護理風險的預防中起重要的作用。培訓護理人員的頭皮針、靜脈穿刺以及胃管插管等各項基本操作技術,同時能夠獨自熟練的使用各種醫療儀器,了解相關的操作規范和注意事項。

4.4加強藥品管理 兒科的患兒常規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多低于成人用量。再加上小兒的體質和年齡因素,對一些藥物的反應更加敏感。因而注意對藥品的管理,在用藥前向患兒家長仔細詢問患兒的過敏史和用藥史,在家長的幫助下準確用藥[5]。以免出現不良反應,使得醫患關系緊張。此外,要妥善管理急救藥品,派專人管理,每個交接班差點一次,保證兒科急救功能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

綜上所述,在實施兒科護理中,應最大限度的降低醫療風險。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將風險出現的機率降到最低,提升護理質量,保證醫院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

第8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關鍵詞】急診兒科;護理糾紛;原因;管理對策

急診兒科疾病急,家長心情急,患兒年齡小、靜脈穿刺難度大,護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難性。急診兒科護理人員少又年資偏輕,大多數沒有做媽媽的經驗,護理人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急診兒科的護理風險尤其突出,因此急診兒科護士在工作中應建立起較強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預見問題的能力,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1]。現將本院對急診兒科護理投訴進行管理的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急診兒科共開設留觀床位16張,輸液卡座30張。本科于2011年1月至12月共收治患兒1460人次,發生護理投訴30起,占住院總人數的2.05%。其中無菌觀念不強造成的投訴4起,查對制度不嚴造成的投訴8起,護理業務水平差造成的護理投訴6起,服務態度不好溝通不到位造成的投訴8起,責任心與法律意識淡薄,缺乏預見差錯事故發生而造成的投訴4起。

2原因分析

2.1人員配備問題

2.1.1護理隊伍配備不足仍是目前護理的一大問題,而我院的急診兒科還兼產科及兒科的急救轉運,人力不足致使許多護理工作不到位,更不用說優質護理服務及細節服務,而到急診兒科就診的患兒多是起病急而又危重的患兒,家長的心情更急。這些使兒科護患關系異常脆弱和敏感[2],更別說是急診兒科關系更是緊張,家長動不動就投訴。

2.1.2兒科工作崗位有其特殊性,壓力是實實在在沉積在心上的[3]。而急診兒科有的護士出診回來還要幫著做治療,在做治療時又擔心有出診,到處有風險,到處是思想壓力,又都年輕情緒容易波動一說話口氣很沖容易與家長發生爭執,家長就會投訴。

2.2護患溝通問題

2.2.1缺乏優質護理服務的意識,醫療服務和行風建設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有些護士還沒有完全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服務態度欠佳、說話語氣生硬等,缺乏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4]。急診兒科的護士在忙碌的工作中會忽視家長的需求與權力,而家長們因為不了解治療的過程就會責怪護士從而引起投訴。

2.2.2急診兒科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差,基本技能不嫻熟,在進行頭皮靜脈穿刺和留置針穿刺時,一次不成功家長就會很不滿意很有敵意,兩次還不成功就容易引起投訴甚至糾紛;在無菌操作方面不注意某個細節的消毒,家長就會質疑而產生投訴;輸液點滴速度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體重、病種、病情而調節點滴速度,由于護士未交代好速度調節的原因及注意事項,家長不理解而引起投訴;輸液完畢后拔針時,針頭劃破了皮膚或沒有按住穿刺部位導致有出血,患兒哭鬧家長以為對小孩的損害有很大,稍微解釋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投訴;抽血時由于查對不嚴弄錯了凝血管導致患兒要重新抽血,家長不理解火氣很大稍微不注意就會有投訴甚至糾紛。

2.3患兒家長的問題由于家長對醫護人員期望值過高,缺乏醫學知識,對護士的技術操作效果難以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易造成投訴[5]。個別家長認為自己出了錢就可以享受高人一等的服務,對護士指手劃腳要求護士一切聽從他的指揮。對護士的操作期望值很高,要求護士必須一針見血,而護士由于年資低缺乏應對措施,心理素質差,患兒家長更加認為是新護士拿他兒子做試驗品,這很容易引起護理投訴。

3管理對策

3.1完善人員配備爭取領導的支持多加兩名護士,讓出診與治療護士成為相對兩個護理組。這樣護士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3.2加強服務意識,開展急診兒科服務新舉措,促進護患溝通

3.2.1兒童貼貼畫關愛――從心靈開始。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位家長都無比心疼自己的寶貝,不愿寶寶受一點點痛,對我們護士的工作也是百般挑剔,恨不能我們個個都是百發百中的“神針手”!愿望都是美好的,現實確不盡人意!輸液是一項有創操作,大多數患兒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懼。兒童因其生理特征,靜脈穿刺難度較成人也更高,如何讓寶寶消除恐懼,積極配合我們的穿刺,并得到家屬的理解呢?因此,科室的姐妹們聯想到幼兒機構老師們為激發兒童內心超強的“自我”,誘導相互對比,誰是勇敢寶寶、誰是聰明寶寶、誰是愛美寶寶、誰就有機會獲得小紅花、小五角星的獎勵等等創意,引申出我們也可利用兒童這種喜歡贊揚、表揚、愛表現的心理,開展了“我是勇敢寶寶,我為寶寶發貼畫”的感動服務。護士根據兒童的年齡,發放小朋友喜聞樂見的動漫貼畫,積極調動兒童天真童趣,讓家長積極參與我們護士的靜脈穿刺活動中,使寶寶開心,愉快地接受靜脈穿刺,消除內心的焦慮和身體的抗拒!通過這項服務的開展,更好地滿足患兒及家屬的身心需要。

3.2.2預約輸液服務為了讓患兒的輸液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縮短等候輸液的時間,提高服務質量,我科開展了“預約輸液服務”,預約輸液服務是指學齡兒童因白天上課但需要連續幾天輸液時,科室結合患兒病情和家庭具體情況,與患兒家長一起商定次日來院輸液的時間段。

3.2.3“高熱病人輸液綠色通道”的開通為了讓高熱的孩子能及時得到輸液治療,從而減輕孩子的痛苦。我科開通了“高熱病人輸液綠色通道”。病人一進院看病,值班護士在第一時間為患兒測量體溫,當確定患兒體溫在39℃以上時,即蓋“高熱”印章的單據,辦理就診相關手續,在取藥、輸液、治療等過程當中可立即優先處理,并確保非皮試病人整個輸液過程在10-15分鐘完成,讓高熱的患兒能及時得到輸液治療。

3.3不斷提升護士素質

3.3.1急診患者具有發病急、病種復雜、病情重而且變化快的特點,因此要求急診護士具備專業的急救知識、精湛的急救技能、較強的工作能力,方能適應快速多變的急救要求,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技術和最優質的服務[6]。組織護理人員分批到上級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如如何做好優質護理;如何做到有效溝通;如何提高護士小兒靜脈穿刺的準確率;如何增強護士法律意識,維護護患雙方的利益。

3.3.2科室組織穿刺能手培訓班,由護士長親自培訓,自制小兒靜脈模型,告訴每一位護士必須掌握小兒靜脈的解剖位置,如何選擇靜脈,如何固定,如何讓家長配合從而提高靜脈穿刺一針見血率和靜脈穩固不發生漏腫。

4小結

護理投訴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升華到護理糾紛,一旦形成糾紛,就會影響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影響護士的心情及工作積極性。所以必須完整配備好人員,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做好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優質護理細節服務。通過我們的整改,明顯拉近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好多患兒家長一旦小孩生病都不愿上其他科室,直接上急診兒科也直接找到我們的護士,要求其為他們的孩子進行靜脈穿刺。通過家長宣揚形成了口碑都說我們急診兒科的護士態度又好技術又好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家長滿意護士受點名表揚的機會就增多,科室的滿意度自然就高了。

參考文獻

[1]張紅兵.兒科護士慎獨教育與管理[J].護理管理雜志,2003,3(1):4.

[2]葛衛紅,李承.說說我們小兒科[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0,12:16-17.

[3]無塵.感謝輪科[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0,9:19.

[4]楊雪.兒科引起護理糾紛的原因及對策[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6:172-174.

第9篇:兒科急救醫學范文

小鼠哮喘模型的氣道高反應性檢測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 肖建軍李孟榮(323)

轉化生長因子-β/Smad信號通路與支氣管哮喘氣道重建張維溪李昌崇(326)

干細胞因子在哮喘發病中的作用楊玉霞賈天明欒斌(328)

調節性T細胞對過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免疫保護作用羅海燕俞善昌李云殊(331)

活性氧與肺上皮細胞損傷機制及防治措施符躍強許峰(334)

新生兒體外膜肺技術的應用進展李玖軍薛辛東(337)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防治進展王紅宋朝敏吳斌黃妙輝(340)

重組人活化蛋白C與兒科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陳琦晗徐侖(343)

Toll樣受體與感染性疾病的關系張金萍陳超(346)

基質金屬蛋白酶與顱內感染劉俊英郭卓平(348)

甘露糖結合凝集素與感染性疾病呂萍沈敘莊(351)

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腸道內外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周瑞陳蘭舉陳名武(354)

兒童應激性潰瘍的易患性及預防進展趙潔童笑梅(356)

2006年《中國醫學文摘·兒科學》征稿征訂啟事(359)

腎小管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轉化與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的關系郭維徐虹(360)

歡迎訂閱2006年本刊(362)

慢性腎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癥的研究進展楊凌周湘龐寧(363)

第八屆全國兒科學新進展、急重癥診治新技術學術會議征文通知(365)

熱性驚厥與驚厥性腦損傷的研究進展李娟黃志(366)

本刊下期要目預告(368)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體外凈化的研究進展楊璐劉卓剛(369)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無丙種球蛋白血癥王悅(372)

米力農治療心力衰竭和肺動脈高壓的研究進展蔡及明楊艷敏陳玲(375)

1型糖尿病的早期篩查與預防研究進展董青李堂(378)

Ghrelin與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關系朱建芳梁黎王秀敏(381)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的診治進展朱佳方建培(383)

消息

中華醫學會國外醫學系列雜志統一變更刊名為國際醫學系列(F0002)

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 《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2005年(第32卷)主題索引(I0001)

第七屆全國兒科學新進展、急重癥診治新技術學術會議成功舉行(I0003)

2006年《小兒急救醫學》雜志增刊征文通知(I0004)

核因子-κB與病毒性心肌炎常紅(綜述)韓波(綜述)韓秀珍(審校)(257)

染色體22q11.2微缺失綜合征與TBX1基因齊春華(綜述)黃國英(審校)(260)

骨髓基質細胞向心肌分化的研究及應用進展李芳(綜述)易豈建(審校)(263)

自主神經在兒童生長發育中的變化及其研究進展鄭慧芬(綜述)王成(審校)謝振武(審校)(265)

核素利尿性腎顯像在小兒尿路梗阻中的應用吳哈(綜述)趙瑞芳(審校)(268)

HLA與小兒腎病綜合征相關性的研究現狀與進展蘭濤(綜述)王桂琴(審校)(270)

選擇素與支氣管哮喘唐珩(綜述)楊莉(審校)(272)

樹突細胞在支氣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進展顧珺(綜述)沈朝斌(綜述)蔣瑾瑾(審校)王裕發(審校)(275)

脫氫表雄酮的生物學作用趙景俊(綜述)欒斌(審校)張艷麗(審校)(278)

腸道病毒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治療進展袁藝(綜述)宋國維(審校)(281)

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研究進展閆淑媛(綜述)陳平洋(審校)(284)

EB病毒感染及其相關性疾病王曉莉(綜述)于潔(審校)(287)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肺開放策略何時軍(綜述)(290)

沙丁氨醇在新生兒及小嬰兒中的應用進展姚文秀(綜述)薛辛東(審校)(293)

腸黏膜先天性免疫的研究進展李軍(綜述)孫梅(審校)(296)

嬰幼兒喂養與食物轉換陳紹紅(綜述)黎海芪(審校)(302)

四氫生物蝶呤反應性苯酮尿癥的研究進展楊凌(綜述)張知新(審校)(305)

吉蘭-巴雷綜合征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苑愛云(綜述)蔣莉(審校)(308)

出生體重與兒童胰島素抵抗的關系研究進展王秀敏(綜述)梁黎(審校)杜立中(審校)(311)

考夫曼兒童成套評估測驗在兒童臨床心理研究中的應用任捷(綜述)靜進(審校)(313)

新生兒白血病的診療現狀劉曼玲(綜述)荊亞茹(綜述)周小蘭(綜述)李占魁(審校(316)

最大長度序列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新生兒中的應用李志華(綜述)陳超(審校)(319)

消息

歡迎訂購《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控》系列教材(292)

雙歧桿菌對兒童的免疫調節作用及其機制楊美芬(綜述)黃永坤(審校)李海林(審校)(299)

歡迎訂閱《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301)

歡迎訂閱《小兒急救醫學》雜志(F0003)

新生動物神經干細胞腦內移植的研究進展屈素清欒佐高天明(113)

圍生期性激素與神經行為發育的研究進展季釵趙正言(115)

圍生期鐵代謝異常與腦損傷王來栓邵肖梅(118)HttP://

新生兒腦梗死的診斷與治療進展賀影忠陳超(120)

高壓氧防治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研究進展劉美娜莊思齊(123)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族在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發病中的作用梁云梅王華(126)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楊天嬌朱啟镕(128)

美樂托寧與新生兒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 陳安杜立中(130)

早產兒腦白質損傷的發病機制王欣煜毛健(132)

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研究進展張雪峰童笑梅葉鴻瑁(134)

早產兒視網膜病防治進展陶莉周偉陳克正(138)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高氧肺損傷劉博李娟(141)

一氧化氮吸入撤離后反跳性肺高壓研究進展夏紅萍黃國英(143)

機械通氣所致肺生物學損傷的研究進展謝利娟朱建幸沈曉明(146)

Landau-Kleffner綜合征研究進展蔡文仙舒志榮(149)

低出生體重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影響王玲蘇宜香(151)

RhoGTP酶與智力落后張擁軍顧學范(154)

Rett綜合征與MECP2基因張玉稚潘虹包新華吳希如(157)

小兒嗜酸細胞性胃腸炎的臨床研究進展李在玲(159)

小G蛋白Rho/Rock信號轉導通路與疾病孫驊陳榮華(162)

Caspase-8沉默——神經母細胞瘤耐藥的新機制李愛敏孫洪亮張錦華(165)

AP—1與腎臟甘衛華(1)

熱休克蛋白與腎臟疾病周生國(4)

糖尿病腎病早期檢測標志物研究新進展羅飛宏(7)

低出生體重與胰島素抵抗崔蘊璞(10)

維甲酸在高氧肺損傷中作用的研究新進展容志惠(13)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亞低溫治療方案研究進展姜敏(16)

丙戊酸治療癲癇過程中肉堿補充療法研究進展許桂花(18)

沉默突觸的研究進展池霞(21)

大田原綜合征的研究進展王紀文成延忠(24)

血友病A攜帶者檢測與產前診斷的研究進展李春義楊威等(27)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對兒童各系統發育的影響朱婭梅(30)

心肌肌聯蛋白的結構及其生物學意義張蕾(32)

小兒高膽固醇血癥的篩查和飲食治療侯佳(35)

兒童高血壓的臨床研究進展郁莉斐(38)

肺動脈高壓引起左心功能不全的研究進展崔華常麗(41)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應激后急性胃腸道損傷孫洪偉(44)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呼吸道感染關系的研究進展林娜(46)

結核病細胞免疫反應及免疫調節的研究進展沈懷云(49)

早期困難型氣質預測后期兒童行為問題吳宏巖(52)

衣原體IgM及IgG抗體在小兒呼吸道感染病因學診斷中的意義屈大坤(55)

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超聲心動圖診斷陳樹寶(281)

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學研究現狀楊永健胡厚祥(284)

先心病伴肺高壓的肺血管內皮功能與結構的改變李筠(288)

內皮素及其臨床意義范瑾(290)

離子轉運障礙與原發性高血壓譚暉(294)

β受體阻滯劑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易豈建(297)

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 兒童期血管炎何艷燕沈菁(301)

小兒腸道病毒心肌炎的病原學診斷進展王雪梅(304)

腎病綜合征患兒的鈣,維生素D及骨代謝變化趙季琳金玉(308)

細胞內鈣失衡在腎損傷中的作用及防治胡明昌(311)

小兒IgA腎病的研究現狀肖慧捷(313)

Alport綜合征研究新進展丁潔(317)

兒童心血管疾病的現狀與未來劉敬(3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 久久福利国产 |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 亚洲美女黄色片 | 狼人 成人 综合 亚洲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久久视精品 | 国产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 影院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手机免费在线看毛片 | 天海翼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gdcm01果冻传媒 |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高清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看性欧美毛片 | 91tv成人影院免费 | 经典三级在线视频 | 日产乱码精品一二三区 | 久久五| 免费看成人毛片 | 国内自拍第一页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 | 九九九九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视频国产热精品视频 |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 免费观看性欧美毛片 | 国产高清自拍 | 特黄a大片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 毛片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 性做久久久久久 | 手机在线观看黄色网址 | 成熟性xxxxx 成网站在线观看人免费 | 欧美精品人爱c欧美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