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

第1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一、內容全面更新,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

冀教版初一起點版,初一內容是對小學五六年級知識的簡單重復,對優等生來說可提升空間少,而初二內容難度跨度又有點大。新版教科書體系完整,選材上更貼近學生生活和中國國情。

比如,七年級下冊Unit 1 The Silk Road向學生系統介紹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西安的一些著名的建筑物:Big Wild Goose Pagoda大雁塔、Terra Cotta Warrior 兵馬俑、Drum Tower 鼓樓、Bell Tower鐘樓,接著以人物活動游歷主要站點,Mogao Caves敦煌莫高窟、黃河第一橋蘭州中山大橋、黃河母親像等以及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激發了學生的表達需求和愛國情操。

初二的課本新添且改編了部分課文,比如,lesson 14,Happy Memories講家庭聚會的幸福時光,教育孩子從內心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lesson 32和lesson 33講到了火車的發展史和蒸汽機促進車輪的使用等方面內容,對拓展學生眼見,豐富英語課程分支提供了更廣泛的內容。Lesson 45 Be Yourself!對解決當前學生心理困惑,培養自信心有著實實在在的指導作用。比如,“Nobody is perfect in this world.Look in the mirror and smile at yourself every day !Don’t be too hard on yourself for making mistakes.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這些句子都是勵志書里最常見的句子。

課文以多種文體呈現,有對話、網絡在線聊天、課題報告、微博等形式,語言趣味性強、涉及話題廣泛、內容鮮活、符合時代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展現了中西方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口語與書面表達并重,語境真實,語言靈活,特別有利于語感的培養。

二、詳細、全面的語音教學參考

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本著為學生未來學習發展服務的理念,我認為在初一基礎階段一定要強化語音教學,進行系統規范的語音教學。近年來,中考淡化了語音考點,舊版教材中也沒有統一詳細的語音教學材料。

但新教材其后的附錄比舊版多了重音和語調,這樣連同七年級上冊的國際音標、元音字母和常見元音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七年級下冊的輔音字母和常見輔音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八年級上冊的單詞及句子重音和語調,八年級下冊新添的不完全爆破、弱讀和同化等發音技巧,一起構成了完整的語音教學參考。語音的教學要求也第一次完整呈現在課本上。有了這個附錄,教與學都有了參考。另外,這對提高我們農村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課后練習設置“萬變不離其宗”

語言學習,一定要遵循先聽后說、先讀后寫、先積累后運用的自然順序。那么,初一作為基礎階段,應以積累語感為主,教學適當傾向于以課本為中心的輸入性教學。學生要跟我們一樣熟悉教材的內容和結構。

新教材的一大亮點是大大豐富了舊版“let’s do it”部分的內容,作為課堂形成性測評工具,靈活多樣且可操作性強。深入使用發現這部分內容絕對體現了編者的用心,比如,課文里出現的短語或單詞在課后練習里出現時一定是同義詞,絕不重復。這也是英文的語言習慣之一,不喜歡重復用詞。另外每課的重要生詞,在課后題里往往都有著引申用法。比如,Lesson 48中feel confident到課后的have much confidence in;in front of the class 和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這點體現了教材獨立性與連貫性并重以及編者的意愿,根據實際教學調整,滿足不同條件學生的學習。

四、為學生長遠發展服務,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學習遵循詞―短語―句子―篇章的結構,組織時離不開語法指點。因此,在教學單詞和獨特少見的語法教學方面,第一原則是詞不離句,知識點跟例句不分家。比如,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an album of family photos――雙重否定和Jenny and I joined the club.So did most of our classmates――倒裝結構。

在單詞教學中,舉例“invent-invention-inventor,discover-cover,hand-made”講解構詞法,對樹立科學的學習方法,認識基礎詞匯記憶的重要性,克服以后記憶單詞的畏難情緒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詞性的講解,為未來的學習句法做好準備。這是我歷年教學的先進和獨特之處,這學期的新教材在第一、二單元將word-building作為單元語法重點。

通過“interest-interesting-interested,excite-exciting-excited”知識的對比,歸類學習,增加了知識的復現率,使學生在他們不經意的時候溫故知新,也就給潛意識滲入了聯想,這是觸類旁通的學習策略。

第2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創設;英語教學氛圍;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91-01

從人與環境的關系中我們得知,學習語言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尤其是中小學生,就其心理特點來說是處于最易受環境影響的時期。因此,創造濃厚的語言氛圍對他們學好外語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作為中學外語教師應當用比較多的精力致力于外語教學中的語言氛圍的創設。

一、課堂內的氛圍創造應堅持的原則

1、堅持“三不原則”。即課堂內基本上不說母語,黑板上基本上不寫漢字,教學過程基本上不用母語翻譯。教師一踏進教室,就要把學生帶到英語的世界里去,讓他們所見所聞和所說所寫的都是英語。堅持“三不原則”,目的是要教學生會用英語思維。只有割斷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對于漢語的依賴,使之自覺地運用英語進行思維活動,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英語語感。在我教七年級第一課時,我說說了一句英語:“Hello! How do you do? My name is Miss Lai.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連說了三遍,不作任何解釋,從學生的面部表情看,大部分學生都已能猜出大意。第二堂課我以“Hello! How are you?”開頭,課后便有學生問:為什么老師第一堂課說“How do you do?”而這堂課卻說“How are you?”呢?于是我便把這兩個句子的不同用法作了解釋,使學生在無意中學到這兩個句子的用法。

教師用英語解釋句子和課文,要注意盡量運用已掌握或學生可以猜測其意義的語句,句子要盡量簡單,也可借助直觀教具或其他方法作補充。從我的實踐證明經過半個學期后學生便能掌握和使用約30句日常用語和課堂用語;至初一下學期便能聽懂教師用英語解釋課文。

2、堅持形象化和直觀的原則。利用形象化的方法和直觀教具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助于加強英語詞語和實景實物的聯系,創設課堂英語氛圍。我在教七年級下冊第18課:Tian`anmen Square時,請人精心制作了幾只風箏,并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只風箏,上課時一出示這些實物,便激起了學生興趣。我便因勢利導,用英語對風箏的構成和做法做了簡單的介紹。然后要求每兩人一組到操場上去放飛,但要求放飛時同學間一定要用英語進行對話。放飛結束回到課堂后,我讓學生逐個把剛才的對話表述一遍,然后在翻開課本熟練Ling Ming、Jenny和Dnny的對話,對比差距。這樣訓練數遍后,再教學課文,使得現場感非常強,形成輕松自然的學習氣氛,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課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開展角色表演活動也是創設課堂氛圍的一個好途徑。我在教七年級下冊第34課:Jenny`s family時,根據課文是介紹職業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帶的道具,6人一組分別扮演不同職業的人物。要求既要用陳述句,也要用疑問句、否定句等句式。“小演員們”為扮演好角色,事先都認真學習了課文,還豐富了一些內容,在表演時能脫口而出,有的甚至說了很長的一段話。在這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并且從中掌握了課文內容。

3、堅持學生參與的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氛圍創設必須堅持全體學生參與,教師主導。要求人人開口,把個體表現、群體活動貫穿始終。我在教九年級下冊第45課:When are you free?時,首先我讓學生合上課本,默讀課文,誘發學生提出自讀中遇到的難點,啟發他們共同解答后,全班齊讀對話一 遍;再叫兩個學生上臺來示范表演對話,其余的學生注意聽和看,表演結束后,由學生評價誰說得比較好;最后,我要求學生每兩人一組分角色通讀課文。此時,我在課堂中巡視傾聽,需要時給予幫助。課后,我要求學生再補全對話,進行筆頭練習。這樣使全班學生都參與了活動,提高了說的能力和膽量。

4、堅持立體化的原則。這主要體現在教學環境和氣氛的布置上,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仿佛置身于英語的世界中。黑板上寫的是英語,老師說的是英語,黑板報上經常刊出一些英語專刊,左右墻壁上掛幾幅英語格言等,創設出一種比較濃烈的英語文化氛圍。

二、課堂外的英語創設應注意的“四性”

1、經常性。要經常地使學生感受到英語文化的氛圍,培養學生敢于開口的勇氣。如每周一次開展“英語日”活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用英語問候、交流,內容不拘,既可圍繞教學內容,又可涉及課外讀物,形式可用互問互答,專題發言等。經常組織各種英語會話活動,創辦校內“英語角”,每周星期五下午開展一次活動,時間長短不定,或是獨立進行,或是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在英語角里同學間無拘無束地表演自編的課本劇,就所學課文互相問答、進行會話、演講等。

2、多樣性。氛圍的創設要全方位地體現英語教學目的,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可以是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說;可以以口語為主;也可以以聽、讀、寫為主。

第3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一、“真”度——將作業還原于生活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本質就是為方便人類生活而創造出來的。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我們可以從教材的每篇課文的每個詞中找到生活,既然英語的課堂教學都是圍繞生活展開的,那課外作業不更應該圍繞生活嗎?并且,也只有將英語課外作業還原到生活,才能真正使教學聯系實際,從而體現出英語課外作業的“真”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一課的課外作業設計中,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動詞like的肯定句、否定句用法以及它的一般疑問句的用法和在肯定與否定的回答,教材中也給學生展示了重點句型,如:Do you/they like salad?Yes,I/they do。/No,I/they don’t。Does he/she like salad?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He/She likes ice cream。He/ She doesn’t like bananas。在對句型把握的基礎上,我是這樣來做作業設計的:

1.將班上的同學按每六人一組分組;

2.各小組的每位同學各自制作一份采訪表,采訪表以“調查本組各成員喜歡的食物”為主要內容;

3.按采訪所得信息編出本組成員的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附上理由;

4.成員間交流討論最終結果。

在這份作業設計中,我將作業設計具體到對生活中食物的喜好,并要求同學們在自主設計的基礎上,相互幫助和配合來完成作業,不僅鞏固了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同時激發了學生對完成作業的興趣,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學習。

二、“活”度——實現作業的靈活多變

英語學習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是在前面的學習基礎上來理解后面的知識的。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也經常會發現課文與課文之間不管是單詞、短語還是句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甚至有時候課文內容也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在英語課外作業的設計中,也應該遵循英語語言學習的整體性,將教學中相關聯的內容整合到一起設計作業,有效提高英語課外作業設計的“活”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和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兩課中,我們很容易就看出兩篇課文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這兩課的教學內容都涉及一般過去時基本用法和動詞過去時的變化規則,因此,在做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課的課外作業設計時,我將Unit 9的內容和本課內容進行了穿插和整合,具體設計如下:

1.回顧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的內容,聯系本課思考過去式是一個什么樣的時態,具體用到什么地方,舉例說明。

2.聯系所學內容寫出下列詞匯的過去時態:is、am、are、go、walk、do、come、make等。

3.就Unit 9和Unit 10的課文內容為原形,利用所學到的詞匯、短語和句型,寫一個自己上個假期的小短篇。

這個家庭作業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系性和語言學習的整體性,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兩課的內容整合吸收,加強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整體性把握,同時也實現了作業的靈活多變。

三、“廣”度——拓展作業的知識面

第4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 問題階梯 初中英語教學 教學方法

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多內容的選用都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懂難理解。因此,怎樣運用好牛津版初中英語的教材有效的開展英語教學意義重大。以下,通過分析問題階梯教學方法在課前教學中、分組教學中及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論述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興趣,達到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一、“問題階梯法”在課前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階梯教學法,主要通過課堂問題進行教學,層層深入,加深同學們對于問題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探尋問題的答案。問題階梯法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教學主線,通過不同程度的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明確自己英語學習的程度,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帶著設置的問題去學習。教師在預習中提出的有關教材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英語課前的預習。在學生預習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于問題的掌握及回答的情況的,改變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對學生掌握薄弱的地方,多加講解。

本文以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Going Shopping為例,在課前的準備及預習中,向學生們提出以下問題,讓他們思考與回答:

1. Which road are the students going?

2. How is a bus going a tunnel?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Sunday?

根據這些要求,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就能更好的掌握課文的重點,做好預習工作。同時,對于問題中的不認識的新詞、生詞可以事先進行查找詞典。對于不能回答出來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向教師及同學提出,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運用問題階梯教學法可以使學生的自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問題階梯法”在分組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中進行分組教學時,也可以采用問題階梯教學法來指導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進行問題的提問。

通過小組同學齊心合力找尋課本中的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們交流不同的想法。這樣,每個小組積極討論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自己小組提出一個思考問題。這樣,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學習并研究小組活動中的問題及最佳的問題答案,不斷的在學習中發現新知識、新認識及學習的樂趣。

我們以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為例,在分組教學中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1.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2. Why don’t you visit our local theatre?

3. How many forks,plates and cups do we need?

4. What time shall we leave in the morning?

在分組教學中通過學生們的小組討論解答。

三、“問題階梯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問題階梯教學法,把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拆分,然后通過拆分后容易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最后進行綜合。學生們普遍喜歡回答比較容易的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一系列的提問,前一問題是后一問題的基礎,通過層層深入遞進,得出相應的答案。這樣,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問題就不攻自破,逐個解決了。

再如,我們以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為例,通過以下問題讓學生逐步掌握課文內容,并總結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點。

1. All of them are on the playground.How many are them in the classrom?

2. May I order a Beijing Duck?

3. How many local theater are there in Beijing?

4. How do you like the Beijing Opera?

5. How much meat do you want?

6.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o to you school from your home?

7. Who is going to show us around the Beijing Opera?

四、“問題階梯法”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聽力一向是中學生比較頭疼的題型,心理素質比較差的學生往往在聽力題上失分較多,要提高中學生的聽力水平,除了平時多聽多練,我們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也可以使用問題階梯教育法,根據聽力材料,設計不同的聽力問題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掌握聽力內容的要點,進而提高聽力的水平。

我們以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Intergrated skill Helping wild animals為例,通過以下的問題讓學生逐步掌握聽力內容,并完成課后的聽力訓練題。

1. What does a tiger look like?

2. What can a tiger do?

3.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a tiger?

4. What does a tiger like eating?

5. What’s the danger tigers may face?

通過這樣階梯式的提問,使學生們積極思考,從聽力材料中尋找線索,輕松掌握本單元的聽力課程。

五、結束語

綜上,通過不同的問題設置,在我們初中英語的教學中,采用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創造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建華.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金色年華(下),2011(02).

第5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一節;英語課

我雖然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多年了,教過高中、初中和小學的英語課,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教育這個碩大無朋的百花園里,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如何上好一節英語課?是我不斷探索的課題。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點滴體會,謹供同仁參考。

1.以學生為中心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家盧梭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因此,在組織課堂內容時必須考慮到所講授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感受有血有肉的鮮活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核心是做到心中有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應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節。如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班級中學生的結構等。對學生的這些情況,在備課時必須掌握,調整教學進度,安排教學的內容。上好一節英語要能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能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整個課堂要聚焦于學生的需要而設置。

2.以遵循語言的交際性為原則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最本質功能。學習語言的最好方法就是運用語言。因此,我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使用英語,這些機會可以是一些設計巧妙的問題,幾個模擬的情景,一個討論、一次演講或辯論等。如在日常的上課前可以對年、月、日、天氣進行談論提問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 Monday… What date is today? Today is May 10th , How’s the weather in Wrumuqi? 或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sunny.等等,這樣學生對提問、回答星期和月份及天氣的句子單詞已不陌生。在學習英語課本七年級上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和在七年級下冊Unit6 How’s the weaher? It’s raining時,學生們已可以將這些內容熟練地活化為實際,增強了課堂英語交際用語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以新舊知識相互聯系, 溫故而知新

《論語》中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對教師所傳授的新知識感到困惑。這時,一些教師會袍怨學生的基礎太差、素質太低,而沒有注意到自己在傳授新知識的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 而在實施這一原則時,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對學生來說,已經學過的并掌握了的知識就是最容易的知識。因此,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幫助他們擴充知識庫。如在學習《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8時,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學生初次接觸過去時態,如在講解與過去時態有關的話題時,“Did you go to the zoo last Sunday? No, I went to the aquarium.",如果教師一開始就提出這個問題,那么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動詞要用過去式來回答。但是,如果教師先問學生“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unday/Saturday? I play tennis.、I do my homework.”對這一類話題,學生們會很容易回答。然后,教師可以啟發式的提問:"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教師有意的把did和last weekend重讀或下劃線,以引起學生們的重視,老師幫助學生回答I played tennis。I did my homework.這樣類似的問題重復多次,重點強調過去的時間和動詞的過去式。這時,我們會發現,學生們似乎有說不完的動詞短語去表達自己在過去所做的事。也就是說:復習已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識以求融會貫通。

4.信息量適中

教育學理論的可接受性原則規定:“科學的內容、方法、份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這就需要老師,明確教學目標,了解教學內容,并備好課堂的各個環節。有些教師因為在課前準備不足,尤其是在備學生方面做得不夠,導致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出錯;有些教師過高估計學生的接受能力,于是,課堂容量過大,整節課中師生都像是在打游擊,放一槍換一個地方,結果,重點沒有突出,難點也沒有突破,一節課就這么完了。乍一看,似乎教了不少東西,但真正的教學效果卻不好;有些教師則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準備的內容不充足,使整節課的教學松松散散,學生也因為覺得內容沒有挑戰性而提不起精神。因此,一節課的容量定要根據教材、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來決定。教師要確保在每節課中都為學生搭建知識的平臺,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學習知識,在每節課中能積累、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既不會在課堂上“消化不良”,也不會“營養不良。

總的來說,一節能讓師生樂在其中并收到理想教學效果的課才能算是好的英語課。“教無定法”,教師應根據自身與學生的實際去實踐新課程,把每一節課上好,讓學生愛學英語、樂學英語。

參考文獻

[1] 高級英語自學系列教程.

第6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一個目標;兩個主角;三個環節;四項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全體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要善于利用好每一個教學課堂,將教學目標清楚明確的貫徹給學生,使學生輕松明了的習得知識。

相比其他學科,英語學科有它的特殊性,它和數學等理科學科不同,與同屬語言教育的語文學科,也有著較大的差異。英語課堂教學截然不同的課堂氛圍和思維,表達模式,使得在英語課堂中不僅要完成語言知識的學習,也要承載文化差異的傳遞及對外交流的使命。

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在日常英語課堂中,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問題必須清楚明了,才能將每一堂課的效果最大化,這便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二、三、四。

一、一個目標(一課一得)

教學目標既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每個單一的課堂教學都應有本堂課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緊貼該教學目標。45分鐘的時間,達到一個目標即可,這就是一課一得。有些老師在單元授課時,總擔心學生掌握片面,于是習慣于將一個單元的知識點不停的在每一堂課中進行呈現,認為可以讓學生達到全面理解單元知識點。這樣下來,45分鐘的課堂信息量是大了,但教師講解辛苦,學生理解困難,最后卻總是處理不完教材。其實教師應該明白,只要重點的活動被學生掌握就可以了。知識的學習貴在積少成多。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可以使學生增加學習的信心,有梯度的教學目標設置,也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只要在完成每一個新知識點的授課學習后,進行適當小結。一個單元結束時將知識點串聯歸納,就一定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Why do you like pandas? 為例,section A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就可以設定為有關動物的新單詞呈現,通過課本中的圖畫和自制的卡片,或者設計游戲,讓孩子們扮演動物,其他孩子猜測,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復習已經學過的動物單詞和呈現新單詞,口語練習詢問學生動物方面的喜好。

二、兩個主角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壟斷課堂,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累。最后越學越沒勁。學習興趣消失,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這種模式是落后的,而且是違背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英語課堂教學要靠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但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此,我認為,控制一堂課的應該有兩位主要演員,一位老師,剩下的都應該是學生們。無論新課程改革如何進行,也無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怎樣地創新,課堂教學中主角都 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雙方。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始終是主導整個課堂教學質量最關鍵的因素。

眾所周知, 山東省聊城市杜朗口鎮初中開始了一場主題為“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改革,并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當中就是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到了和老師平等,甚至超越老師的位置。學習是辛苦的,但教學過程一定要將這種辛苦與學生的幸福感和愉悅感結合起來,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主人,是控制課堂的主角,這樣才會對學習充滿期待。

三、三個環節――導入 ,呈現,小結拓展

一堂新課是否能成功,課前導入起著決定作用。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準備,明確教學內容一種教學行為。它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始,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效果。由于常年累月的學習,在經過了一定的新鮮期以后,老師走進教室,學生很難再上課開始階段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導入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的教學內容,導入方法也不徑相同。例如常用的直觀導入法,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It’s raining.談論天氣,通過使用不同天氣狀況的圖片導入,學生能很快進入到學習有關天氣的詞匯及討論。

接著,便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環節 ------呈現,呈現的過程也可以認為是教師講授的過程和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緊緊抓住課堂上學生是主體的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活躍的英語學習氛圍;積極模擬生活場景,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在課末小結拓展中,必須明確小結的目的是鞏固新知識,使全體學生都能明確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教學活動,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體驗學習、感受成功。教會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四、四項基本能力――聽、說、讀、寫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

可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具體體現。但不能否認的是,由于應試教育的錯誤引導,使得許多老師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思想,這種前提下開展的教學活動,往往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不如人意,書面表達能力也僵硬機械,教學中也會出現一些高分的“啞巴”英語,不能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中學英語教學應在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綜合訓練其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初中英語課程要在全面提高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以及在提高這四種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的前提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只有這樣,才完成了一名英語教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版

第7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初中英語 教學分析 仁愛版

網絡的迅速發展,目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憑著信息資源豐富、聲像并茂等強大優勢,已經快速地普及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個階段的教學課堂了,對優化教學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仁愛版的初中英語為實際例子,探討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快速地搜索資料,而且融聲音、文字、圖畫、視像于一體,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教學手段,因此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通過分析,多媒體技術運用在的初中英語教學作用有:

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在傳統的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最多輔以相關的錄音帶作為聽力材料。這種教學,枯燥無味,而且氣氛沉悶,再加上英語是外語,是學生陌生的語言,教師單純地講授,容易讓學生昏昏欲睡,達不到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教學則克服了傳統教學的這些缺點,以多元化方式呈現教材,學生在可以在看彩色圖畫和視頻對話的過程中,調動自己的多種感覺器官,其中以視覺系統和聽覺系統為主,還可以隨時實現人的不同感覺之間的交流和互換。這很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活化教材,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英語是一種外語,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氛圍,不了解語言文化,是很難學好的。許多人在中國學習了十多年英語也學不好,但在外國待一個月就可以與當地人進行自由交談了。可見,環境對學習語言是非常重要。當然每個學生都到外國去學習是不實際的,多媒體技術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多媒體通過創設一個聲音、圖畫、文字于一體的生動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把生硬的教學內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的教學情境。其次,多媒體的巨大信息容量和快速的搜索技術也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仁愛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Where are you from·》教師可以搜集課文中提到的Canada、England、the U.S.A等國家的簡單資料,讓學生對這些國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教師也可以創設相應的對話情景,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

最后,促進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情誼。多媒體使枯燥、死板的教學內容生動、多姿起來,學生也因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向老師發問,或者樂意回答老師的問題,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另外,多媒體技術融入,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不站在隔離師生之間關系的嚴肅的講臺上教學,而是站在學生中間,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從而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的應用方法

多媒體教學具有眾多的優點,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許多弊端,如過分注重內容的多樣性和華麗性而忽略了教學重點,本末倒置,導致了學生沒有真正學到知識點;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而忽視了教師自己的能動作用等等。因此,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適量適度,以教學目標為中心。

(1)圍繞教學重點,合理尋找素材。教師在備課,尋找教學素材的時候,首先要吃透教學大綱,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然后才圍繞教學重點,尋找適當的教學素材,不可貪多。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3課《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目前世界上的動物有很多,教師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課文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這個句式,以及復習之前學過的動物單詞。因此教師在搜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注意,主要是找課文出現的動物和以前學習過的動物單詞的相關資料,然后讓學生學習新知識,同時也復習舊知識。

(2)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初中英語還是以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為主的,因此很多課文內容都是來源于日常生活情境的對話,這就給教師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Nice to meet you!》,七年級第一學期剛開學,學生剛進入新學校、新環境,這一課很好地切合了學生當時的心境,遇到新朋友,外面應該如何打招呼呢·教師可以先用中文提問學生,讓學生表演自己剛開始遇到新朋友的情景。然后教師在以此為切入點,教學生把相應的中文轉化為課本提到的英文句子,最后再讓學生用英文表演這個情景。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愉快地學習英語,加深了印象,還可以將中國和西方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進行對比,間接接觸到了西方文化,也為學習英語打好了基礎。

(3)多種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用多媒體,可以產生多種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制作Powerpoint (ppt)教學、教材光盤教學、播放電影教學、學生表演教學等等。教師應該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效的編排和組織,盡量讓學生多參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Out School Life》,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ppt ,介紹自己的學校生活,如學校的環境、自己的課室、在學校一天的生活、自己的同桌等,讓學生自己選題,自學相關的介紹學校生活的單詞和句子。在制作ppt過程中,學生要考慮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內容吸引同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課程內容,增進師生情誼。英語教師應該正確使用多媒體,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讓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宋薇薇.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優勢與不足[J]

第8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5-0109-02

隨著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可以改變原來的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大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積極順應時代潮流,應用大數據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

一、下載網絡資源,消除聽力差異

聽力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它不僅僅只包括“聽”的部分,同時學生還要在聽完之后進行內容的理解。現階段的聽力教學模式一般為教師拿著錄音機與磁帶來播放聽力,學生在下面聽,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的聽力練習。對此,筆者主要利用信息技術,從網絡上下載聽力資源,消除聽力干擾。例如,筆者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 Having Fun的時候,就通過下載相關的網絡資源來訓練學生的聽力。筆者在講“What time is it now?”這部分內容時,就從網絡上下載語音教學的資源,幫助學生學習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要求學生掌握重點詞匯的讀法以及默寫單詞的寫法,例如meat、bamboo、rabbit、on one’s way home,還要掌握重點句型,例如表示感謝的句子Thank you for your help.除此之外,還應該讓學生靈活討論自己喜歡的動物,這些內容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內容,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因此,對于課本上的重點句子,筆者都會利用網絡在下載好標準的讀音,課堂上給學生播放,這樣,學生在標準讀音的引導下,就會掌握標準的讀法,消除聽力差異。

可見,通過網絡資源來幫助學生消除聽力差異,學生可以擺脫原來枯燥的聽力。網絡資源發音標準,利用此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就做到準確發音,消除了聽力的差異,為以后順利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人機對話,助力自主表達

對于一門語言來說,聽是基礎,更重要的是用語言來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口語是英語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想要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離不開必要的交際環境。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教師不能為學生創造完全真實的交際環境,但是可以借助于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利用計算機和網絡來進行人機對話,引導學生在更加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口語訓練,幫助他們自主表達。例如,筆者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8“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的時候,就積極引導學生通過人機對話來訓練學生的口語。“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討論季節、天氣和氣溫,這是外國人在開始交流的時候主要討論的內容,因此,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為了讓學生的口語更加流利,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話,筆者主要向學生推薦人機對話這種模式來讓學生鍛煉口語。LUCY'S WORLD系列產品是一款很受歡迎的人機對話軟件,在這個軟件上,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是一種全新的鍛煉口語的模式,它的英語對話環境十分逼真,學生可以和Lucy進行對話,這是一個虛擬的人物,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和Lucy討論本節課所學。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有一種交流的欲望,他們的口語也就會不斷提高。

可見,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口語練習中。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就不斷提高了,也更樂意自主表達了。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的時候,不能忽視信息技術的存在,可以借助其力量來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開展文化比較,提高思維能力

英語和漢語雖然都作為一種語言,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之?g的差異,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用英語進行思考,學生只有具有快的反應速度與良好的記憶效果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有效思維。為了鍛煉學生的這種思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強大的功能,進行文化比較,借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筆者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7“Food Festival”的時候,就引導學生開展文化對比,說出文化差異。“We’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關于就餐的話題,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西方的飲食文化,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還要掌握關鍵的詞匯,例如lady、gentleman、menu等,之后還要掌握英語就餐的重點句型。但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完主要內容之后,就利用網絡資源下載了有關英語飲食的聽力,在放聽力之前,筆者向學生提出要求,讓他們比較中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學生必須在聽英語聽力的同時了解西方文化的特點,之后,還要根據西方文化的特點來說出中國文化的特點,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幾次訓練之后,學生的思維都有進步,都能夠說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完成對比文化的任務。

可見,通過文化比較,學生不僅會了解到文化的差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因此,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對文化進行對比,豐富學生的文化認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瀏覽海量資源,拓展認知視野

現在社會城鄉差異比較大,城里的學生遠離農村,對村里的生活了解甚少,而農村的學生遠離城市,對于城市生活又十分陌生,這種地域的差異阻礙了學生的視野,不利于學生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各種各樣的資源讓學生進行瀏覽,讓他們突破空間的界限,拓展認知視野。例如,筆者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2“Saving the Earth”的時候,就從網絡上搜集資源,在課堂上適時向學生進行補充,讓學生的視野更加廣闊。“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主要講的是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產生了許多污染,進而帶來了許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浪費水,即waste water,這種現象在農村和城市都有發生,但是發生的現象一般存在差異,因此,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從網絡上找出農村和城市浪費水的不同照片,這樣學生就可以對浪費水的現象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對于溫室效應,筆者還從網絡上找出有關溫室效應的英語文章加以修改供學生來閱讀,讓他們對本單元的內容了解得更清楚、更透徹。

第9篇: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學生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6-0148-01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力,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自己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要轉變教學方式就是要做到自主、合作、創新。所謂自主就是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獨立性,更多地給予學生自主支配的機會,給學生自主判斷、自主選擇和自主承擔的機會;合作就是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平等交流;創新就意味著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而總是帶著開拓進取、勇于冒險的精神,試著去探究、去改變。因此,初中英語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系統中重要的動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而要靠教師在師生的交往中去激發、去培養。比如在我們英語八年級下冊“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一課中,我們可以問學生:你知道新加坡嗎?新加坡的情況怎樣?它的風土習俗、生活習慣、天氣或人口怎樣?通過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那么學生就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了解新加坡,課堂上知道了解得越多的學生就受到表揚。實踐證明,“目標激勵法”、“表揚促進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好方法。

二是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主動求知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擺脫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選擇、探求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提問學生又要讓學生提問,讓教學在彼此質疑、共同思考之中展開,讓學生的學習在彼此交流、相互促進之中深入。這個階段一般可以采用“問題討論法”、“主題研究法”、“師生交談法”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在英語九年級對人的性格的描述這一單元中,因為七年級已經學過對外貌的描述“What do you look like?”,因此通過舊知識引導學生如何詢問一個人的性格,學生通過預習知道了“What are you like?”是對性格的提問,同時引導他們回憶并查找可以用哪些形容詞來描述性格,從而進行一次Brainstorm(頭腦風暴).

三是變“鞏固知識”為“自我表現”。在英語七年級上冊四單元Where’s my backpack?一課中,我就設置了一項學生感興趣的任務:聽錄音,根據錄音,在紙上畫出各個物品的位置,學生畫完后再看著自己的畫自我展示,描述各個物品的位置關系。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在訓練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理解和加強性的記憶,而且也提高了聽的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在這一階段,要在“動”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動、心動、人人動。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采用或模擬表演,或對抗辯論,或演講朗誦,或趣味游戲等形式鼓勵學生動。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自動中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在他動中發現不足,彌補不足。

四是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新”。一堂課的學習活動是否成功,關鍵要看這一階段的質量。因為只有搞好這一階段的活動,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才能達到教學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目的。同樣舉英語七年級上冊四單元Where’s my backpack?一課為例,我就把作業設置為:設計你自己的理想的臥室,并在課堂上描述你的臥室。通過前面對單詞、句型以及表達能力、繪畫能力的訓練,學生在這一步完成得非常的漂亮,甚至一些學生在課本中沒學到的物品的單詞,通過在家的資料的查找,第二天課堂上非常流利的表達了出來,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自主的去探尋學習,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量,讓學生不知不覺打破了書本的局限,突破經驗教訓的禁錮,培養了自己求異、求新的創新思維和敢疑、敢闖的創新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三级网站 | 美国毛片毛片全部免费 | 欧美一级色 | 欧美jlzz18性欧美 |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播放器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久久 | 黄页网站18以下禁止观看 | 欧美性极品hd高清视频 | 91久久青青草原免费 | 在线观看国产亚洲 | 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人成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亚洲在线精品 |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洲一级大片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亚洲国产系列久久精品99人人 | 找个毛片看看 | 欧美三级日韩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大全 |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 有码在线 |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 久草综合视频 | 黄色网址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网站 | 免费观看一级特黄欧美大片 | 你懂的国产精品 | 波多野结衣被强在线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 |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 一级黄色录相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