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水資源管理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資源管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資源管理方法

第1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第二條水電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權屬為國家所有。凡在本縣境內從事水電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中所稱“出讓”是指政府將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渡投資者開發的行為。

第三條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本縣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的出讓工作。

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出讓必須符合規劃,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充分發揮水資源多種功能的原則進行。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出讓前應根據水電建設項目報批管理權限,報經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從規劃、取水許可及用地等方面進行核準。

第四條全面推行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有償出讓。有償出讓采用公開招標、掛牌拍賣或協議出讓的方式。

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出讓項目,應當充分考慮防洪等公益性要求,對防洪等公益性部分,可由政府給予政策性補貼。

同時,要進一步推進和完善經濟補償和生態補償等三大補償機制,通過農村水電資源開發促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流域水電開發規劃,對開發時機成熟的水電資源,編制出讓公告向社會,實行公開出讓。

第六條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年限為50年,從獲得開發使用權之日起計算。使用年限期滿后,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對使用權進行重新確認,具體政策另行制定。

第七條獲得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應按下列要求執行:

(一)在獲得開發使用權后,按國家和省有關建設程序,進行項目報批。嚴格執行建設管理和安全生產的規定。

(二)在建設項目批準后,須在二年內開工建設,五年內建成投產。無正當理由逾期不開發的,由出讓者無償收回開發使用權。

(三)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取水許可申請和換證手續,并按規定繳納水資源費。

第八條依法獲得的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受法律保護。如因政策或規劃調整,需提前收回開發使用權的,應給予受讓人合理的補償。

第九條依法獲得的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在有效期限內進行轉讓,經批準轉讓的水電資源開發權使用年限仍從初次出讓的時間算起。

第十條項目建成后,涉及防洪安全、抗旱需要時,必須服從縣防汛防旱指揮部統一調度和監管。

第十一條對未經批準擅自動工興建水電工程,或雖經批準,但擅自改變工程設計、違反建設程序的單位和個人,按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二條水電資源開發使用權有償出讓金是國家資源所有權的體現,其中10%作為項目出讓的相關用返還給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其余應作為專項資金,用于水資源保護、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設等。專款專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三條根據本辦法,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水電資源使用權出讓管理實施細則,報縣人民政府批準。

第2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規劃 宏觀經濟 多目標群決策

水資源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它們相互制約相互矛盾;通過合理的規劃,又可以做到共生共榮、互相促進,達到水資源利用與經濟、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的[1]。

大連市是全國發展最快和最嚴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人均的四分之一,嚴重缺水的緊張局面多次出現;干旱和對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造成了大面積下降漏斗區、海水倒灌等嚴重的環境問題。水資源已經而且還將成為大連市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本文以國家科委全國地方科技攻關項目“大連市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研究”為背景,以滿足大連市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環境質量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總目的,將大連市的水資

源系統、社會經濟和環境3個子系統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的大系統,建立了大連市宏觀經濟水資源發展規劃多目標決策模型,并提出了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方法,以生成和選擇水資源供需調控策略,為大連市政府在制定該市發展規劃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決策時提供科學依據。

1 大連市宏觀經濟水資源發展規劃多目標決策模型

根據大連市宏觀經濟水資源發展規劃的總目的,其所要求的結果可用多種目標來描述。由于區域宏觀經濟水資源系統是一多目標、多效益、多矛盾的復雜系統,與其相關的部門和團體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和目標,而這些要求和目標通常都是相互沖突、不可公度的。考慮到不使決策模型規模過份寵大,在充分調查研究與參考其它地區研究的基礎上[2-4],我們選擇了國民生產總值(GNP)、生物化學需氧量(BOD)、糧食總產量(FOOD)3個目標。

1.1 經濟目標與約束條件? 選擇各規劃水平年各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之和(GNP)最大為主要經濟目標,即:

式中:j=1,2,…,10為地區序號,分別為中山、西崗、沙河口、甘井子、旅順、金州、瓦房店、普蘭店、莊河、長海;s=1,2分別代表規劃水平年2010和2020年;α(j,s)是各水平年各地區的附加值率。GNP(j,s)是地區j在水平年s的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經濟結構約束為

(I-A)X(j,s,k)=BHO(j,s,k)XHO(j,s)+BSO(j,s,k)XSO(j,s)+

BFI(j,s,k)XFI(j,s)+BST(j,s,k)XST(j,s)+XEP(j,s,k)-XIM(j,s,k)

式中:I是單位矩陣;A是投入產出系數矩陣;k=1,2,…,7分別代表農、輕工、重工、建筑、運輸郵電、商業和非物質部門;XHO(·)、XSO(·)、XFI(·)、XST(·)分別表示居民消費、社會消費、固定資產積累、流動資金積累;BHO(·)、BSO(·)、BFI(·)、BST(·)分別為相應變量的分配系數;XEP(·)、XIM(·)為各水平年各地區各部門的進出口變量;X(·)為各水平年各地區各部門的產值變量,它們與國民生產總值的關系為:

式中:IOC(·)是各水平年各地區各部門的附加值率。各地區固定資產積累與投資關系為:

KT(j,s)+IW(j,s)=K1(s)KT(j,s-1)+K2(s)GNP(j,s)+K3(s)GNP(j,s-1)

式中:KT(·)是各水平年各地區總資產存量;K1(·)是前一時段總資產存量在本時段的剩余系數;K2(·)是本時段國民生產總值對固定資產存量的貢獻;K3(·)是前一時段國民生產總值對本時段固定資產存量的貢獻;IW(·)是各規劃水平年各地區分擔的水投資。

1.2 社會目標與約束條件 根據大連市農業的實際,選擇各規劃水平年各地區糧食產量與其目標期望偏差之和最小:

式中:TFOOD(·)、FOOD(·)分別是各地區各規劃水平年的糧食消耗量期望目標和實際糧食生產總量。糧食生產目標方程由下式確定

TFOOD(j,s)=KFO(j,s)PLO(j,s)

其中,KFO(·)、PLO(·)是各規劃水平年各地區的人均糧食消耗量和人口總數。糧食產量方程為

其中YD1(·)、AR1(·)分別是各地區規劃年旱地作物單產和播種面積;YD2(·)、AR2(·)分別是灌溉作物單產和播種面積;l=1,2,3是作物種類,代表水稻、小麥和玉米。農業產值方程為:

式中:PR1(·)、PR2(·)分別是各地區各規劃年旱地單位面積產值和灌溉地單位面積產值;LM F(·)為各地區的林、牧、副、漁總產值,a=1,2,3,4;l=4,5,分別代表蔬菜和經濟作物。

1.3 環境目標與約束條件? 考慮到城市化帶來的人口增加等環境壓力,選擇各規劃水平年各地區城鎮生物需氧量(BOD)負荷排放量最小作為環境目標,即

式中,BOD(·)是各規劃水平年各地區的BOD負荷排放總量,可由下列方程確定:

式中:B(·)是各地區單位產值的BOD排放量;UP(·)是城鎮人均生活BOD排放量;PU(·)是城鎮人口總數;KSE(·)是各地區污水處理百分率;BSE(·)是城鎮污水處理后BOD的剩余量。污水排放量關系式為:

?

式中:M(·)、DB分別是各地區標準污水處理廠個數和每個廠的污水處理能力;WX(·)是單位產值的污水排放量;WPU(·)是城鎮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

1.4 水供需平衡關系方程 上述3個目標除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外,還同時都受水資源系統的控制與制約。城鎮水供需平衡方程為:

式中:WP(·)是城鎮人均年供水量;WEA(·)是每畝蔬菜灌溉定額;WG(·)為各地區可利用水量;WE(j,s)各地區水平年環境用水量。

農村水供需平衡方程為:

式中:WPV(·)是農村人均年供水量;PV(·)是地區農村總人口;WL(·)(a=1,2,3,4)分別是林、牧、副、漁業單位產值耗水量;WAG(·)是地區農村可利用水資源量。

2 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方法

根據大連的實際,可將決策者分為市政府與地區二層次。前者的地位與決策權顯然高于地區類決策者,其作出的決策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地區類決策者為大連所轄的10個區縣市。因此,上節建立的模型是半結構化、風險型、多層次和多目標的群決策問題。

2.1 模糊多目標切比雪夫模型 交互式切比雪夫決策方法由美國Steuer教授首先提出[5],是一種通過與決策者交互逐步縮小決策空間,最終達到滿意解的決策方法,也是求解單決策者多目標決策問題較理想的方法。

為敘述方便,將上節的宏觀經濟水資源發展規劃多目標決策模型簡述為:

(1)

其中,f1(X)=TGNP,f2(X)=TFOOD,f3(X)=M-TBOD,X是所有變量組成的向量,M是一個適當大的正數,S是上節中所有約束條件所組成的集合。

分別求解單目標規劃(i=1,2,3):

maxfi(X)

(2)

可得最優解與最大值。再分別求解單目標規劃:

minfi(X)

maxfi(X)

(3)

可得最小值fi*。這樣,可構造出目標函數fi(X)的相對隸屬度[6]為

(4)

顯然,μ*=(1,1,1)是相對隸屬度的理想點值。為在應用切比雪夫方法時不易丟失滿意解,在相對隸屬度空間中將移動一個很小的距離εi≥0,可得到一個“更好的理想點”。由于,從而已不再有相對隸屬度的意義。我們把稱為超理想點。εi一般取0.01~0.1之間的任意值。

結合傳統切比雪夫方法,并按使所有達到最小值進行求解滿意方案,其中λ=(λ1,λ2,λ3)是切比雪夫權重向量,也即目標權重向量,滿足。但為使所得的解總是有效解,避免模型可行域的局部病態給求解帶來的不良影響,在模型中增加光滑項。于是,可建立如下的決策優化模型:

?

其中ρ為一綜合比例系數,一般取較小的值。根據實際經驗,通常取0.001~0.01之間的某個值為宜[2]。為了求解方便,令,于是可將上述決策優化模型轉化成下列決策模型

?

2.2 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方法 多目標切比雪夫決策方法是一種交互式算法,能充分體現決策者的偏好和判斷。首先,根據隨機產生的權重空間和權重向量,計算并抽取若干個模型解,并將其提供給決策者挑選出“滿意解”;然后以該解為核心進行離散和抽樣[7],計算縮小了的權重空間,并隨機產生相應的權重向量和模型解,供決策者選擇。交互過程是在不斷縮小的滿意解搜索空間中反復進行的,直至求出決策者的滿意解或不可能產生的新解。但我們的決策問題是多層次多決策者的群決策,各決策者對切比雪夫過程提供的備選方案的選擇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各決策者在選取各自滿意決策方案時必須進行協商,以形成群的最滿意方案,才能繼續下一輪切比雪夫過程。為此,通過引入“不滿意度”概念,將兩層決策轉化為單層決策問題。最后利用廣義加權切比雪夫模型式(5)將多目標問題式(1)轉化為單目標問題求解。我們稱這種決策方法為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方法。現結合決策模型式(5),將該決策方法的具體過程和步驟簡述如下:

第1步:確定迭代次數n0,每次迭代后抽取的決策方案個數n,權重空間縮小因子r。令W為由權重區間[li,ui]組成的權重空間域,即W=[l1,u1]×[l2,u2]×[l3,u3]。當t=0時,一般取。

第2步:由式(2)~(4)將式(1)轉化為廣義加權切比雪夫模型式(5)。

第3步:令t=t+1,形成權重向量空間,即。

第4步:利用隨機抽樣理論,產生50×3組權重向量,并從中篩選出2×11組差異最大、最不相同的權重向量。

第5步:將選出的2×11組權重向量逐一輸入決策模型式(5)求解,可求得2×11組決策方案;

從中選出11個差別最大的方案,并將它們提供給決策者組成的決策群體。

第6步:群中各決策者經過協商,從11個方案中選擇出具有最小群不滿意度的方案作為群的最滿意方案,記作μt,如何計算群不滿意度將在下一小節里介紹;

第7步:若決策者想提前結束迭代,則轉入第11步;否則,計算與μt相應的權重向量(記作λt)的分量:

第8步:由λt構造新的權重向量λt+1的權重空間,即



其中,

第9步:如果t

第10步:若決策群對所選方案不滿意想繼續迭代,則退回第3步;否則,轉入下一步;

第11步:與μt相應的方案(解)Xt即為群的最滿意解。

2.3 群最滿意方案的產生方法 在多目標決策問題式(1)中,上層決策者為市政府,相應的決策稱為上層決策,他作出決策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作為普通決策者從切比雪夫備選方案中挑選最滿意方案;二是直接給出理想值,稱之為政策理想點。此時每個備選方案相對于最滿意方案或政策理想點都有一個不滿意度。相對于上層決策的不滿意度稱

為政策偏離度或上層不滿意度。地區類決策者的決策稱為下層決策,備選方案相對于其所選的最優方案的不滿意度稱為下層不滿意度。

設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過程第5步產生的11個方案的相對隸屬度矩陣為

下層決策者j可在上述備選方案中直接挑選自己的最滿意方案;如果事先知道其關于經濟、社會和環境三目標的偏好信息,則可用相對隸屬度原理確定其關于目標的權重,并利用陳守煜提出的模糊優選模型[8]確定其最滿意方案:

于是,相對于最滿意方案μtlj,決策者j關于其它備選方案各指標的不滿意度為

(6)

這里i=1,2,3;l=1,2,…,11;j=1,2,…,10。于是,決策者j對方案l的不滿意度定義為:

(7)

這里p為距離參數,并記。綜合所有下層決策者對備選方案的不滿意度,可得到每個方案l的下層群不滿意度,即

(8)

其中Dωj是地區決策者j的權重,顯然影響大的地區權重應更大一些。

對于政策理想點,可用式(4)求得其各目標的“虛擬”相對隸屬度向量,并得第l個備選方案對于政策理想點的偏離度pul,并記pu=(pu1,pu2,…,pu11)。

??? 綜合上下兩層的不滿意度可得決策群體的綜合不滿意度。記第l個方案的綜合不滿意度為

(9)

其中ωU和ωL分別是上、下層決策者的權重,ωU+ωL=1。顯然,最小的就是群最滿意方案,即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過程中第6步的方案μt。

由于用相對隸屬度函數統一了切比雪夫決策方法中不同量綱的目標函數,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模型(5)物理概念更加清晰,表述也更加清楚;同時,本方法對于解決多層次多決策者的群決策問題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

3 應用

在第t輪迭代中,模糊切比雪夫過程產生了11個備選方案,其相對隸屬度矩陣如下:

各下層決策者關于目標的權重向量分別為:(08,0,02),(07,01,02),(07,0,03),(06,0,04),(06,02,02),(06,03,01),(05,03,02),(05,04,01),(05,04,01),(08,01,01)。用模糊優選模型可計算得10個下層決策者的滿意方案分別為:8、1、8、8、3、1、3、3、3和1。由式(6)和式(7)可求得他們各自對各方案的不滿意度向量分別為:

Lu1=(0.043,0.013,0,0,0,0,0,0,0,0,0)

Lu2=(0,0.111,0.034,0.056,0.013,0.027,0.061,0.049,0.009,0.014,0.02)

Lu3=(0.038,0.01,0.008,0,0,0,0,0,0,0,0)

Lu4=(0.032,0.012,0.007,0,0,0,0,0,0,0,0,)

Lu5=(0.026,0.009,0,0.032,0.02,0.031,0.04,0.022,0.005,0.035,0.035)

Lu6=(0,0.076,0.102,0.051,0.04,0.06,0.062,0.24,0.019,0.043,0.064)

Lu7=(0.022,0.015,0,0.038,0.03,0.047,0.049,0.022,0.007,0.053,0.052)

Lu8=(0.022,0.019,0,0.033,0.004,0.062,0.047,0.011,0.01,0.07,0.07)

Lu9=(0.022,0.019,0,0.033,0.004,0.062,0.047,0.011,0.01,0.07,0.07)

Lu10=(0,0.093,0.049,0.033,0.013,0.023,0.037,0.024,0.007,0.014,0.020)

設市政府的政策理想點為,其關于目標的權重為:(0.4,0.3,0.3)。則政策偏離度為:pu=(0.385,0.371,0.36,0.364,0.432,0.429,0.373,0.404,0.416,0.46,0.472)。其中參數p取為1。

設下層決策者權重為:Dω=(0.12,0.12,0.12,0.12,0.12,0.08,0.08,0.08,0.08,0.08)。則下層群不滿意度為:GLu=(0.022,0.036,0.018,0.022,0.011,0.027,0.031,0.033,0.006,0.026,0.029)。

設上下層權重為(ωu,ωL)=(0.4,0.6),則可得綜合不滿意度向量為:

GTu=(0.167,0.17,0.155,0.159,0.179,0.188,0.168,0.181,0.17,0.2,0.206)。可見第3個方案具有最小不滿意度,故群的最滿意方案即為方案3,而方案11是群最不滿意方案。

4 結束語

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合理調整大連市的產業結構,積極進行開源節流,才能有效地縮小水資源需求的缺口,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耗水型的重工業應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工業電子、信息等高新產業和港口、金融和旅游等第三產業,增加服裝、面料、醫藥、飲料和食品行業的比重。新規劃方案所需的水量比原規劃水量要少,但國民生產總值得到了增加,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通過對決策模型的運行結果分析,本文提出的宏觀經濟水資源發展規劃多目標決策模型能較好地反映大連市的實際情況,所提出的模糊切比雪夫多目標群決策方法有效地解決了該決策問題多目標多層次多決策者的復雜性,從而為大連市水資源開發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提供了一種多目標群決策分析方法,由此開發出來的水資源綜合利用決策支持系統將為大連市政府作決策時提供科學依據。

參 考 文 獻:

[1] 陳守煜,等.大連市水資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 水 科學進展,2001,19(3):52-54.

[2] 翁文斌,等.宏觀經濟水資源規劃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研究及應用[J]. 水 利學報,1995,(2):1-10

[3] 陳家琦,王浩.水資源學概論[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4] 李登峰.復雜模糊系統多層次多目標多人決策理論模型方法與應用研究[D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1995.

[5] R E Steuer,E Choo.An interaetive weighted Tchebycheff procedure? for multiple objective programming[J].Mathematical programming,1983,26:326-344 .

[6] R E Steuer.Multiple Criteria Optimization:Theory Computation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86.

第3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摘 要: 如今世界環境惡劣,全球氣候變暖,水文水資源管理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要使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加強水文水資源管理,使環境得以保護,優化人們的生存環境。本文就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的應用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的創新應用情況。

關鍵詞: 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應用;創新

當前社會各方面快速發展,水資源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要加強水文水資源的管理。F階段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技術創新性不強,因此必須要結合我國水文水資源的情況,找到其中的不足,積極開發新的技術與手段,并將其應用到水文水資源管理中,提高管理效果,滿足民生需要,優化換進質量,科學合理的開發水文水資源,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進步。

一、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應用的現狀

當前社會各方面快速發展,水資源治理工作的思路以及方法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相關管理部門開始采取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努力實現綠色技術的進步。將水文水資源工程建設以及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使用科學的技術手段開展水利工作,保證水文水資源能夠實現持續、有序的進步,保證今后水文水資源檢測的順利推進,強化水文水資源預警系統的建設[1],科學的調度水資源,實現環境的保護,保證生態平衡,將科學的管理技術應用到水資源工作中。

二、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的問題

我國的水資源短缺比較嚴重,并且水資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比較少,這是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中面臨著重要問題。如今我國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人類的生產、生活等也會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水資源也會受到影響。人口數量的增多以及企業的發展使得水資源保護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難度,水資源的使用量增多,河流利用過度,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都是水資源管理中面臨的難題。

1、水資源管理知識不足

目前,我國只是研究國內的水文水資源情況,并沒有涉及到世界范圍內。對于一些比較干旱的地區,如沙漠、北部寒區等研究不足[2]。我國水文水資源研究的時間不長,對于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內容還存在著經驗不足的情況。因此必須要強化水資源以及監測方面的研究與實驗,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技術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技術設備不足

水文水資源技術設備不足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應積極開發研究、引進,同時開展講座研討會等,提高可預見性,并使后期治理更具可信度,能夠對洪水以及旱災情況有效的控制,使用科學技術預防水災出現。拓寬水文監測預報的范圍,及時掌握不同地區的水文信息,使水資源能夠被科學、高效的開發。

3、水質監測技術存在滯后性

對水文水資源進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實現其持續進步,有效控制水資源的總量。監測水資源的水質,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的開發,實現循環利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積極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減少水資源的使用,避免出現水污染的情況。盡管我國的水質監測技術手段相對滯后,但是發展空間是極大的。對于一些經濟以及技術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在水資源檢測時效果并不理想,水資源的利用也會受到限制,因此必須要積極研究水資源檢測的相關技術,完善管理制度的設定,采用高科技的水資源檢測技術,完善技術體系建設,為水資源的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的創新應用

1、積極推廣信息監測,實現監測精確度

做好水資源的信息監測工作能夠及時發現水情、旱情情況,使用高科技監測設備以及預警技術,滿足水資源的發展需要,依據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積極推廣水資源技術,開發信息采集以及監控系統,實現遠程的監督控制,提高水資源檢測的精確度。此外科學的使用水資源數據的分析技術,利用水文信息監測技術、自動監測以及遙感衛星技術等[3],對大范圍內的水文水資源進行遠程監控,及時了解水文水資源的具體情況,為水文水資源的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2、利用水文預警技術,科學調度水資源

使用現金的水文預警技術,對水文水資源進行預警,使預測效果更加科學可靠,并且防洪抗災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所以必須要加強水文水資源的預警,使水文以及天氣預報的數據更加科學有效,明確水資源的變化情況。使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全面開展水利工作,實現水文水資源的科學發展,保障今后的水文水資源檢測效果,科學的調度水資源,實現環境以及生態的保護。

3、開發新型水資源,實現資源再利用

在水文水資源管理中,積極開發新型水資源技術,有助于水資源的持續發展,并實現循環、高效的利用,結合現有條件完善管理方案,對水資源,如雨水、海水等進行科學規劃與利用,不同水資源環境下使用針對性的技術,對區域中的水資源加強監測,積極推廣雨水再利用,污染熱內化利用等。

4、應用GIS系統,順利實現信息傳輸

GIS系統中,空間技術分析以及處理復雜數據是其核心內容,能夠對地理環境進行多個方面的分析,使用圖形模式查詢,對區域內的水資源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GIS系統能夠交互分析相關圖形,并將圖形模擬繪制出來,能夠使水資源的相關信息數據清晰明確[4],對于水資源的管理以及利用是極為有利的。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GIS系統能夠對水文信息進行收集,將水資源信息到網絡上,為用戶瀏覽提供便利,有助于水文水資源信息的傳輸。

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不斷發展進步,水資源利用也逐漸受到關注重視,我國也在積極研究開發水文水資源技術,但是其研究效果以及技術的利用率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還存在差距。因此就必須要繼續開發改進水資源管理技術,有效處理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保證水文水資源管理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積極作用,做好水文水資源的管理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水資源利用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姚雪娟. 水文水資源管理技術的應用與創新[J]. 北京農業,2015,30:102-103.

[2]陳騰飛,黃順冰,董芳. 水文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1:94.

第4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針對昌黎縣內目前水資源短缺、水污染日益嚴重、沿海地區海水倒灌以及水資源監測技術、監測方法和設備落后的現狀,文中對昌黎縣水資源監控管理系統進行綜合研究,該系統能夠實現對水量、水位以及水質等進行實時監控,為昌黎縣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

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建設

當前,我國面臨著嚴重的淡水資源問題,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我國淡水資源儲量比較少,二是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水污染。這不僅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同時也對我國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威脅。而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水平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各省市縣區水資源監控系統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地下水文勘察發現,昌黎縣擁有的地下的水資源總量約為2.01億立方米,占到全區水資源總量的3/4。全縣的人均水資源總量僅僅只有490立方米,這一數據遠遠低于我國的平均水平,也是全球極度缺水的地區。近年來,隨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惡化以及用水計量設備和監測方法落后、節水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昌黎縣水資源短缺問題愈發突出,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飲水安全等問題比較突出,沿海地區出現了海水倒灌現象,淺層地下水受到海水侵蝕,直接影響到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從我縣水資源管理水平來看,無論是基礎工作、管理手段、計量設施、監測方法等都明顯落后,例如水位數據的采集,一般采用人工測繩監測的方法,計量設施也僅限于普通機械水表,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難以保證。監測數據傳輸的現代化水平比較低,由于受傳輸途徑的限制,導致許多企業的用水數據的實效性很差,對企業的用戶情況難以及時進行掌握,這對水資源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導致水資源管理工作落后。信息處理方面,對原始數據信息沒有進行深度處理,一些數據大部分保存在紙張上,很難做到資源共享和信息的有效利用。指揮決策方面,缺乏可用的預測方案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緊急情況下只能是憑經驗進行指揮調度,很難做出最優化的決策。

2011年中央的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實現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并制定了針對水資源開發的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用水功能卻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要抓緊開展水資源監測、取用水信息獲取等關鍵技術或工藝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資源監控管理平臺,全面提高水資源監控、預警和管理能力,推動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水資源在線監控管理系統的建設,實時掌握昌黎縣工業企業用水情況和地下水位、水質的動態變化情況,逐步實現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項目建成后,將會充分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通過價格杠桿作用,促使企業節約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為節約、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2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應用研究的內容

系統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以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為基礎,該系統能夠順利實現水資源信息的數據采集、數據傳輸以及分析功能,能夠為決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據,使決策者對區域水資源進行實時管理、合理調度,而且通過這一系統能夠實現對水資源的遠程控制以及科學管理等工作,實現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與水資源利用之間的協調發展,推動水資源管理方法向現代化轉變。

2.1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該系統的主要功能可以具體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水資源實時監測、評價、預報和決策、實時管理以及實時決策(如圖1)。該系統解決了傳統水表和人工測繩等計量監測方法落后的問題,采用數據遠傳處理器、超聲波水量傳感器、數據采集傳輸設備、數字液位傳感器、GPRS數據傳輸設備等實現水量和水位的自動監測、實時傳輸,建立相應的資料庫,對監測數據信息分析處理,具有高準確性和實用性。系統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水資源實時監測系統基礎設施建設;②水資源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③水資源綜合數據庫的建立;④水資源決策支持系統的建立;⑤水資源網絡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建立。系統本身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拓展性,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適應發展的需要,系統建成后將在全縣范圍內運行。

2.2系統建設的原則為保障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充分發揮實效,在系統應用研究建設應用中遵循先進性與實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同時遵循“全面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逐步擴展”的原則,根據昌黎縣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具體現狀,能夠加強昌黎縣水資源管理工作,提高水資源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3系統建設的技術路線

2.3.1方案設計:首先需要將昌黎縣境內的地下水、水量、水質等監測點的設置進行合理規劃并進行科學布設,通過以太網進行在線管控平臺建設,依托現代傳感技術自動采集瞬時流量、累積流量、埋深、水位、水溫以及相關水質監測數據等,將獲得的各種監測數據傳輸到水資源監控中心,同時可以隨時通過軟件遠程召測水資源測控器各種測量數據、開關量的狀態和歷史記錄,為水資源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2.3.2監測站網布設:根據重點取用水戶和區域水資源的分布特點,進行監控站點的選擇和布設,本著布局合理、投資最小、效益最高的原則選擇各個監控點。水量監控優先選取用水量較大的用水戶,地下水位監測點重點選取地下水集中開采區、超采區和沿海海水倒灌區,在監測站點布設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地下水類型和水文地質單元的分區情況,選擇適合監測層位的取水井作為觀測井點,以保證監測資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逐步健全完善昌黎縣水資源監控體系。

2.3.3水資源的實時監測。在進行系統設計的過程中,利用數字液位傳感器、自動監測儀、數據遠傳處理器等現代高科技設備,能夠通過遙測和網絡技術對監測信息進行采集監測。

2.3.4對各類水資源信息進行存儲。在系統內部建立水資源綜合信息數據庫,通過數字、圖片等豐富的形式對昌黎縣區域內所有的水資源監測系統獲得的數據進行存儲、管理,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可靠和一致性。

2.3.5實時評價。根據系統獲取的各種監測資源,及時對昌黎縣水資源進行實時評價,對不同行業的用水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對企業的用戶量以及節水工作進行實時監控,對地下水位變化、水資源的開發程度和利用情況等工作任務進行實時評價。

2.3.6實施決策和管理。根據該系統提供的水資源實時評價以及預報結果,制定出具體的水資源管理方案,為有關部門行使水資源管理功能提供科學的依據,為水資源開發和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3水資源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的效益分析

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的應用,將有效地規范企業用水行為,提高用水計量的準確性、科學性,充分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促進水資源費的足額征收,預計水資源費征收數額將提高3到4倍;通過價格杠桿作用,促使企業節約用水,水的重復利用率由40%提高到70%;地下水位實時監測系統的建設,全面、及時地掌握昌黎縣地下水動態變化情況,為保護地下水環境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的建設還可與防洪、水情、旱情、墑情等信息平臺共享,建立更加完善的現代化水務管理系統。

4結語

文中分析了當前昌黎縣水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滿足昌黎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昌黎縣水資源的特點,具體設計了昌黎縣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該系統利用現代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水資源數據的自動采集、信息數據傳輸網絡、信息處理數字化等目標,能夠為水資源管理工作決策提供支持。該系統能夠促進昌黎縣水資源管理工作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提高了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朱翔,江霞,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的作用,中國水運,2015(3):67-68.

第5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資助項目

CREST資助了7個水資源研究項目,將持續到2014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膜技術、氣候變化、城市和農業。其中包括:(1)為可持續性城市水代謝研發水及廢水新型處理系統;(2)水資源重復利用技術的研發;(3)針對氣候變化研發水資源均衡利用系統;(4)世界淡水可持續利用的長期規劃;(5)通過重新造林來增加流域徑流量,進而改善江河環境的新技術研發;(6)智能化衛星系統的集成應用;(7)農業中分散水資源的回收及循環。與歐洲相比,亞洲大都市數量正在急速增加。日本科學家力求尋找能夠滿足經濟活動日益增多、生態功能逐漸弱化的亞洲城市用水需求的方法。有日本學者認為,城市管理者需要學會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有效管理。也就是說,必須理性用水,以維護既有的自然環境,保持人和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因此,需要對水資源實施綜合管理。針對這一主題,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北海道大學分別負責3個主要研究項目。具體包括:(1)既定區域內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及再生水(例如日本荒川流域和越南紅河)等各種水資源實際可用量和水質狀況。(2)在氣候變化情況下,管理這些資源的最佳方法。(3)利用“無處不在”的水資源來解決城市用水問題,確保為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方法。(4)在降低用水負荷、且大都市水資源環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城市用水系統應按從“單一型用水”到“梯級循環用水”的過渡方法設計。(5)為應對能源需求、復雜運行過程以及跟蹤危害水質及健康狀況的污染,應研發膜過濾、臭氧化及先進的氧化過程等新型技術。(6)對自然有機物(NOM)實施標準化測量,并作為判斷其性能常規參數的依據。(7)針對再生水中低濃度病菌和有毒化合物會對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研制評價和量化的準則。時代要求“低碳足跡”。有日本學者指出,這項計劃不提倡為了技術而發展技術,未來可行的水資源技術要求是低碳的,此外還需要降低原料消耗、經濟且能夠提供可靠安全的水資源。眾所周知,氣候變化的影響大多通過水在干旱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下得以體現,如果制定適應性措施,就需要了解與水相關的影響將會發生的地點。因此,在東京工業大學的另一個CREST水資源團隊研發出了更精細的數字模擬模型,來預測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世界水資源(可用性和需求)的變化及社會經濟變化情況。內容涉及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糧食生產;哪些城市需要在嚴重干旱條件下管理水資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預測的強降雨事件有可能在何地發生等。最后來自高知大學、工學院大學和筑波大學的團隊獲得該項目資助。相關研究問題如下:(1)為避免非點源性污染擴散,提升耕地的利用價值,在環境、社會和經濟可行的條件下,研究農業廢水和營養物質被重新利用的可行性。(2)在化學信息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結合整合多膜技術,尋求將水分子結構的低污染膜融入到新型水處理系統的方法。(3)通過增加土壤入滲來提高地下水的補給量,從而降低地表徑流量和水土流失率。這種最佳的森林管理實踐,是否可使流域內樹木遭受濫砍亂伐或森林覆蓋過盛的現象得以優化、恢復。

未來合作與研究趨勢

CREST研究計劃的另一創新點在于注重合作,使不同學術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進行研究,且允許有私營機構參與。有專家指出,項目需要原創性和影響力,專題研究可確保新技術研發能夠及時地回饋社會,研究人員有助于新技術創造出新的行業,并能發揮較大的經濟增長潛力,這也體現了CREST計劃的目的,即將基本研究轉化為全球應用的商業機會。考慮到全球市場每年與水相關的收入為4000~5000億美元,且對日本公司尋求市場份額而言,亞洲幾個增長較快的市場誘惑巨大。在第二輪資助項目上,CREST在水資源可持續性利用計劃中尋求拓展研究范圍,呼吁對下列問題展開研究:(1)大城市及人口稠密地區的水資源管理;(2)地下水新用途及管理方法;(3)通過水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系統,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4)廢水中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的有效利用;(5)與公眾健康和人類安全相關的水質評估;(6)農業有效用水;(7)緩解人類和自然生態系統用水的沖突;(8)水資源重復利用和非液體排放等行業的有效用水。盡管在水文、社會和歷史方面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已完全有能力建立起亞洲首屈一指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值得關注的是,如何將研發投資真正運用于科學創新,以便水利行業在這個極具挑戰的時代健康發展。

第6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為推動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搶抓重大機遇,深化水利改革,實現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障水利工程建設高效安全廉潔,我局高度重視,把學習貫徹水利政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狠抓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強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

為切實把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和政策落到實處,加快水利發展步伐,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首先,我們注重抓了學習宣傳工作。

我局制定了實施方案,把中央水利會議精神,列入我局學習的主要內容,真正學深、學透。通過學習,使我局領導干部進一步認清了水利工作面臨的形勢,理清了發展思路,明確了任務,增強了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做好水利工作,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精心謀劃、出臺措施,力促水利事業加快發展

為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真正把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和政策落到實處,我局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了我縣發展水利的指導思想、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和要求。各股室從大局出發,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在項目實施、工程實施、資金籌措與管理等方面,我局能夠轉變作風,主動為基層搞服務、辦實事,特別是項目立項、水資源論證等項工作中,與其它部門協調聯動,搞好協調配合,為加快全縣水利發展貢獻力量。

三、精心施工、加快重點水利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我縣持續開展了河道治理工程、水保生態治理等“興水戰略”工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四制”管理體系,落實工程安全責任制,確保每一項工程有一整套科學、完整的管理系統和管理方法,使每項工程建設規范、有序的進行。

四、明確政策、建立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

今年以來,在每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認真執行水利工程基本建設管理的各項規定,加強每項工程的安全、質量和建設管理:一是加強施工單位的管理,堅決杜絕無資質承攬工程現象,嚴禁轉包和分包工程行為;二是加強質量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和完善工程管理體系;三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提高安全事故應急管理能力。由于我們堅持抓了以上工作,在工程建設和資金運用中,沒有擠占、挪用現象發生,保證了每項工程的順利開展。

五、強化責任,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第7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問題水行業戰略

一、中國的水問題

中國的供水總量巨大,地區間水量差異也很大,并且全國人均水擁有量偏低。資源短缺、供水基礎設施不足、水污染以及水資源天然分布不平衡等因素導致中國各城市用水嚴重緊張。1995年前后,中國的年度可再生水資源約為28000億m3,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亞之后,位列全球第五。然而,就人均水資源擁有量而言,中國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到2200m3,僅為全球平均量的四分之一。到21世紀中葉,當中國的總人口增加到16億時,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將降至1700m3。據報道,目前中國每天的缺水量為2880萬m3。這一狀況意味著中國不得不用僅占全世界可再生淡水資源總量的6%的水資源來養活超過全球22%的人口。

中國農業經濟規模巨大并擁有廣袤的灌溉土地,農民們面臨著來自城市、工業、交通以及水電等行業不斷增長的用水競爭。下述因素致使水資源管理面臨巨大挑戰,包括降水分布不均、人口眾多、在約占國土面積一半的干旱地區分布著眾多城鎮,有關水的配置和利用的法律制度極為復雜等。而且,地區不平衡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局面。華北地區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華南地區的五分之一,然而兩地區的用水需求卻大致相當。灌溉農業效率低下致使耗水量大為增加,然而水生產力(每耗水單位的產量)卻相對低下,同時,因灌溉徑流攜帶農藥和其他化學品而引發污染。中國是否能養活自己的問題將部分取決于其如何解決其水問題。

如今,中國水資源開發正處于十字路口。這方面涉及到選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及在不同的發展遠景和發展方案中做出戰略性選擇。中國對影響未來水資源開發和管理戰略方案選擇的某些內容已經進行了探討。這些內容包括:(1)洪災和干旱的影響日益嚴重,極大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生活;(2)在許多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日漸稀少;(3)包括環境用水在內的各類用水對有限的水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4)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了農業土地的流失;(5)水土流失;(6)對包括土地、水和大氣質量在內的環境日益惡化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7)水利項目的長期生存能力及可持續性:(8)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重點,如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移民和環境影響的關注。當然,在上述基礎上,還需要滿足13億人口的需求,并與經濟的迅猛發展引發的社會變化的步伐保持一致。需要達到可持續供水與人類和環境目標之間的公正、平衡。

總體而言,迄今為止,中國應對缺水的措施包括規劃和實施大型工程項目,如總投資預計超過600億美元的“南水北調”工程。該工程通過一系列水道將水從長江引入黃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其中東線和中線工程預計在2010年底前竣工。長期以來,盡管中國傾向于此類巨型工程,但如今也需要向下列方面轉移:(1)實施機構改革計劃;(2)加強水資源管理,并使該管理一體化;(3)節水計劃,(4)通過提高家庭、工廠和農業用水的價格加強需求管理。

中國已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水行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公共部門,有時也配以多邊金融機構和雙邊機構的資金、商業貸款以及民營資本。盡管水安全與發展和扶貧之間存在著聯系,水資源開發,特別是水資源管理的總投資仍顯不足。實施重大水資源基礎設施項目(比如為水電開發、灌溉、防洪和抗旱而建的大壩以及跨流域調水工程等)建設,尤其是在高風險環境下為此類項目籌集資金,仍然是一大實實在在的挑戰。近些年來,盡管在將新型水資源管理方法引入水利項目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存在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水資源利用仍然被認為是生產和消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體化的開發和管理的一部分,而一體化開發和管理則包含了與其他各類用水的聯系以及對供水質量和污水處理的考慮。中國水行業的一些具體問題分述如下。

二、灌溉農業

缺水正嚴重地影響著中國的糧食生產能力,這種情況在華北尤為嚴重,中國大部分小麥、玉米和棉花產自那里,并且要取得高產,必須依靠灌溉。然而,由于工業和家庭生活用水需求迅速增長,同時由于現代灌溉技術在某些缺水地區的應用(如噴灌),灌溉用水實際上呈上升趨勢,使可用水進一步短缺。由于缺乏環境配水和水污染的不斷加重,許多流域的河流環境正迅速惡化。如不立即執行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政策,這種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要實現的目標應是通過“真正”的節水措施將灌溉農業耗水量降至可持續水平,然后繼續提高農業用水的生產力,也就是提高每耗水單位的產量及經濟價值。世行資助的塔里木河流域二期項目、節水項目以及海河流域水和環境綜合管理項目正致力于實現上述目標。隨著水和良田的進一步短缺,種植結構向經濟價值高而耗水低的農作物的轉變變得非常必要。隨著水價值的提高,小麥和玉米的種植最有可能呈現下降趨勢,因為小麥和玉米灌溉用水的收益相對較低。棉花以及各類高價值水果和蔬菜等作物的生產將會呈增長態勢。高價值水果和蔬菜的耗水量較大,但同時也適合于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和溫室生產。此外,通常情況下,這些作物用地較少。

三、運行與維護

運行與維護資金的缺乏降低了基礎設施的預期壽命,并使所提供的服務低效且不公平,以至有時用戶們拒絕支付服務費用。通過適當的運行與維護確保投資的可持續性常常被當作非重點問題。這種狀況表明中國應采取新方法進行運行與維護。發達國家常常在項目的規劃初期就考慮其運行與維護安排,并將它作為項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予以實施。在大多數情況下,組織機構和費用分攤等均已事先做出安排,從而能通過收取適當的水費確保工程運行與維護順利實施。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通常由政府部門負責運行與維護。然而,組織機構不健全以及缺乏費用分攤機制致使運行與維護的目標難以實現。現行水費并不能反映運行維護的實際費用,并且大大低于實際的收支平衡的價格。鑒于良好維護的高回報,一些發展中國家正打算設立運行與維護專用資金,以確保資金充足。當資源(水)有限時,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重要。

四、水費

中國水行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水費或水價問題。在中國,水依然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補貼的一種資源,各行業的消費者所支付的費用通常要低于制水和配水的實際費用。中國的官員們常常更關注人們對水費的承受能力及政治上的接受程度。但是,如果不提高水費,就難以制定符合實際的水資源和環境融資戰略。應采用按方計費的收費結構。按方收費是一種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它不但能促進節水,實現需求管理,而且也能很好地調節用水量及水價,并使它們達到合理的水平。目前,灌溉水費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水費本身,二是灌溉服務收費。需要提高水價,并將收取的資金用于灌溉系統,以保證長期的可持續性。為促進節水,水費/水價體系應建立在按方計量而不是按面積(畝)計量的基礎之上。實現按方收費需要在田間或其附近量水,而這正是用水戶協會的功能之一。有經驗表明,這種從以供水管理為中心的體制向以需水管理為中心的體制的轉變可大大降低田間的用水量,同時也可大大降低農民所承擔的灌溉服務費用。就飲用水而言,其當前的收費占家庭收入的比例還不到0.5%,大大低于普遍采用的4%的承受力參照基線。這一狀況將會威脅到項目的商業生存能力,對那些抱有商業目標及面臨各種限制的國外投資者而言,更是如此。通常情況下,水價必須經基層政府的審查和批準,價格審批部門可能會因批準外資企業的水價而遭到反對,因為其水價與適用于國內企業的價位并不相符。與得到補貼的水處理廠不同,在商業基礎上批準的私營企業批量處理的水的較高的邊際成本,需要由地方公共事業單位、用水戶或外商承擔。最好和最負責任的減少這些風險的途徑是尋求一種明確、客觀的以財務為導向的水價結構,并將合理的激勵措施納入其中,以降低成本和運行費用。為此,需要各方采取措施確保所有成本投入的風險和回報水平合理而負責,從而,確保較高的邊際水費確確實實地反映對消費者而言的市場價格,以及對投資者而言的市場回報。對任何項目而言,引入適當的水費或水價機制對該項目財務運作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至于對成本回收存在的顧慮,可通過溝通與宣傳以及引入商業管理原則加以逐步消除。

四、供水

中國的有些地區缺乏原水。原水水質也因水位的下降和工業污染而降低。因而有必要:第一,加大污水處理的投資力度以減少污染;第二,對原水資源進行公正和透明的管理,從而使水處理廠的投資者的利益不致被損害。近些年來,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以及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過度開采是由于缺水引起的,在華北尤為如此。影響供水的其他一些因素包括:(1)城市需求的增長和農村灌溉需求得不到滿足;(2)低效的灌溉、飲用水及污水系統;(3)低效的工業和農業用水;(4)較低的廢水利用率;(5)終端用戶缺乏量水設施及水價較低;(6)水污染。限制用水需求并改進供水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問題。

五、水污染

水污染是中國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在七大流域,超過40%的水質達不到國家水質要求。主要湖泊的藻類污染問題相當嚴重。中國需要通過加強法制建設、實施流域管理等手段處理其江湖污染問題。所面臨的挑戰則是如何保持工業水污染的控制勢頭以及處理城市污水排放和非點源污染等問題。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排污費低于污染治理的邊際費用,因此投資于污水處理的動力并不大。在重要流域內,尤其是在干旱地區,制定控制河道流量的法律將有助于降低污染。

六、洪水

人類文明發端以來,中國的河流沿岸和洪泛區一直是人類定居的重要地區。河流是天然的交通要道,洪泛區給人們提供了大片的肥沃土地。如今,洪泛區已成為中國大部分人口的家園,成就了其大部分工業,同時也提供了大片的農田。遺憾的是,這些高產出地區的絕大部分易受洪水侵襲。在中國,洪水常常是毀滅性的,其主要致因是持續時間長、范圍大及強度高的暴雨。除了天氣原因之外,洪水的其他致因包括:(1)在重大河系的上游流域大范圍的毀林和粗放式耕作,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河道的大量淤積;(2)用于消耗性用水的引水的增加(如黃河)使河床的形態日益惡化,同時大大降低了河道的輸沙和承載能力;(3)大片的湖區和低洼地區被開墾為居住區和耕作區,結果降低了它們的滯洪能力。數世紀以來,盡管修建了一系列防洪保護工程以將洪水控制在河岸內,但幾乎每年中國幾大江湖流域中的一個或多個仍然發生洪災。盡管以往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但各大江湖的防洪標準仍然偏低,比如,長江(沒有滯洪區)的防洪標準為10~20年一遇,黃河為50~60年一遇,淮河為40年一遇,遼河、松花江和珠江約為20年一遇。因此,如果不進一步修建防洪保護工程及改進洪水管理措施,各大江湖沿線和流域內不斷增長的經濟開發將使洪災頻繁發生和經濟損失的風險增大。

七、水行業戰略

中國要解決當前面臨的水行業問題,必須轉變觀念與做法:(1)提高用水戶有效用水的責任意識;(2)采用使各利益方協作的一體化管理方式,如一體化的土地和水管理及一體化的水污染防治;(3)向可持續用水轉變,從以供水為中心轉變為以需求管理為中心;(4)通過提高人們對水的珍貴性的認識,引入必要的水定價機制。為確保財務上的可持續性,有必要對各項供水服務進行合理的定價。但要滿足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基本需求,需要設計出適當的水價結構和收費體系。需要采取行動,特別是采取創新策略改進供水服務,擴大衛生服務和衛生教育范圍,直面來自城市的挑戰,確保水和糧食安全,保護水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以及對洪水和沿海地區進行管理。

世行新近出臺的水行業戰略建議各國制定雙向策略進行水資源管理。第一,各國應加強水資源總體規劃;第二,逐步下放供水服務的權力。至于如何進行這方面的操作,各國的做法各異,但均應反映各自的任務和目標。例如,一些國家可能打算將供水服務轉交給私營部門,而另外一些國家則可能將此類服務交給財務自立的公用事業單位負責。但關鍵是使那些服務提供者對水用戶負責。為改進供水服務,各國應建立水資源規劃和開發協調機制。大部分國家再也無法承擔各部門為其自身目的,如水電、灌溉或城市供水而進行水資源開發的代價極大的做法,而不顧及水的其他潛在用途。在整個流域范圍內,水資源必須被看成是一種經濟商品,從而在規劃初期就考慮用水過程中各方面的相互依存關系。

第8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河流;統籌管理;措施

水是循環的,從雨水、地表水到地下水,城市里的水是復雜而又完整的系統。在河流治理中,如果沒有各個環節的統籌規劃,城市里的水將是孤立的。只有從統籌治理、協調推進的角度出發,河流才會在健康與人水和諧中流動。城鎮水系作為人工和自然復合的生態系統,是由無數個相關的子系統有機構成的。如果只孤立地著眼于單個水問題的解決,有時只能使整體水環境陷入更為嚴重的惡性循環。因此,河流的治理應綜合考慮給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排澇和文化遺產、旅游等各種功能的有機結合,與城鎮的園林綠化緊密相聯,才能真正形成城鎮水系統的良性運轉[1-2]。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對于河流的治理正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功能的需求拓展,從過去只重視防洪排澇、治污,轉向綜合考慮防洪排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等多種功能,引入國際通行的多自然河道整治理念。然而,這種轉變是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即從初期的主要是滿足防洪排澇的需要,堤岸工程采用漿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直立式擋土墻逐步開始建設親水平臺,保持景觀水位;之后開始從引入生態堤的理念,采用簡單的護腳防沖措施,突出自然特色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綜合治理,人水和諧相處的生態水系目標。近年來我國在城市規劃、河道的保護、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涉水、臨水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生產項目規劃布局進行防洪評估、水資源論證和環保評估,減少對城市河流的人為干擾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1運用市場機制管理

運用市場機制對河流進行治理,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建設管理方法。我國一些城市運用了滾動開發籌集建設資金的模式,實現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其中關鍵的問題是“統籌規劃”,政府作為項目的組織者,積極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配置社會資源。除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外,還建立了專門機構和工作制度。在工程實施中引入市場運作機制,按照國際慣例,實行公平競爭招投標,發揮廣大民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保證工程的進展和質量[3]。水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水在被開發之后可以成為商品,水的自然屬性與城市河流綜合治理的需求決定了可以借助市場機制來優化河流治理的生產效率。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以及園林綠化、拆遷安置、土地開發等可以充分利用市場手段,但河流治理同樣不能失去政府的監管和統籌規劃。各級政府部門需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的手段,加強對河流治理的監管職權,強制性地保護城市水系生態和防污治污設施用地。

2協調管理

對于流域的上游、中游到下游,都有關于治污“代價”的議論。因此,一條河流的治理不能僅是流經城市的部分,還應該將上游和下游作為治理重點,只有全流域的環境改善了,才能使河流的水質保持健康。許多城市在整治河流之初大都將目標確定為“一灣清水,兩岸綠蔭”,結果在“兩岸綠蔭”之間卻是“一灣渾水”。原因主要在于上中游過度砍伐森林、開荒種地,加劇了水土流失,河水變得日益渾濁,洪澇災害頻發;隨意筑壩、建庫將河流分割成“連塘河”,改變了河水的時空分布,導致水生物的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降低了河流的自凈能力;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河流的污染由上而下逐漸加重。其原因主要是流域上、中、下游和相關利益方各行其是,缺乏統一有效的協調統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實行全流域綜合治理。

為徹底治理水污染,需要從江河源頭抓起,全面實施科學規劃、綜合治理。需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促進工業污染防治、提高經濟質量的治本之策,在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需要深化工業污染防治,政府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4]。流域內的區域協調共同治理河流是一項很現實又重要的工作。做好流域城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問題,這是共同探析流域治理的基礎和約束遵守條件,通過制定統一規劃,使用統一法規,共同消除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尷尬狀態。在全流域內開展城市群流域環境質量聯合監控工作,成立城市群環境監測聯合體,實施流域各河流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監測數據、環境監測科研成果的共享;加強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水資源利用,推進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建設,這是流域管理的重要技術管理手段。對于流域新建工程項目,逐步推行上下游聯審制度,如果下游不同意建設的污染項目,上游部門將不得隨意批準。流域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化工、制藥、造紙、電鍍等嚴重水污染項目,禁止新建含磷洗滌用品生產項目,已建的限期轉產或關閉;禁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滌用品等,這是流域管理的重要政策法規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魏萍,劉李剛.淺析瑪納斯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與保護措施[J].新疆水利,2005(2):19-21.

[2]萬育生,張繼群,姜廣斌.我國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探析[J].中國水利,2005(7):16-20.

第9篇:水資源管理方法范文

水文水資源信息,主要包括了我國地表水、地下水、水質信息以及各區域湖泊、河流等相關屬性信息數據,這些信息數據不僅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水工程建設管理等一系列水利工作的基礎信息,同樣也是使水文行業能更好的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戰略資源。然而,目前我國在水文水資源信息的服務水平,與水文水資源的重要作用與地位仍不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基于可持續化發展的理念,加快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從而為水利工作提供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水文水資源信息綜合服務,以不斷提升其服務水平與能力。

1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現狀

中國地大物博,各區域自然地理條件與氣候特征多變,這都決定了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問題與水環境問題非常突出的國家。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以及洪澇干旱災害頻發等問題正日益嚴重。這都迫切需要我國加強對水資源問題與水環境問題的系統研究,并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保障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而水文水資源信息作為保障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信息,也是水利部門制定政策與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在2002年,我國科學技術部開始實施信息數據共享工程,并在2003年將水文水資源信息正式加入共享工程體系。水利部也公開發文提出,將承諾面向社會公開提供公益性的水文資料。在2002-2004年,我國水利部水利局曾先后投入了幾百萬元,開展以松遼流域水文資料為基礎的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的試點建設工作,通過試點研究,不僅解決了分布式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也為建立全國性的的信息數據共享平臺積累了豐富經驗。經過多年來的試點研究與信息數據資源整合工作的開展,目前國家水利部已初步建成了水文水資源的信息平臺,也完成了對部分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的整合與。

2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分析

2.1實現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推進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已成為我國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性戰略,也是水利行業實現治水方略歷史性轉變的基礎與前提條件。近年來,在我國水利部門頒布實施的《全國水利信息化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將水文水資源信息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資源,并以此建立信息化的綜合共享體系。由此可見,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的共享,不僅是當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與前提條件,同樣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2提高科技研究水平的需要

對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的及時掌握與科學的分析應用,成為了水利工程規劃、水文科學研究、水資源統一管理以及水事糾紛等政府宏觀決策的客觀要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由于無法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間的共享,各部門獲得基礎信息數據非常困難,只有對有限的數據和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科技研究與項目規劃設計,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的質量與規劃設計的水平。通過建立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不僅有利于對信息資源進行不斷補充與完善,而且能有效解決跨部門、跨地區及跨行業的信息共享問題,有利于提高我國水利基礎科學的研究與決策支持的水平。

2.3提高防洪抗旱和水資源管理決策水平的需要

水文水資源信息不僅是防洪抗旱決策指揮的基礎性信息,同樣也是正確判斷防洪抗旱形勢,科學制定調度方案的重要依據。通過建立基于可持續性發展的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能為災情的正確評估,為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優化配置,以及為洪澇干旱災害和水資源的長期預測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從而極大地提高防洪抗旱和水資源管理的決策水平。

3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實踐探索

3.1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標準化建設

從以往我國水利信息系統的實際情況而言,要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難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數據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對信息數據進行整合與開發利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則表現為信息的共享上存在著技術的困難,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機制中的相關技術標準,導致在信息的采集、傳輸、交換、存儲等各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困難,給信息共享帶來了嚴重的障礙。為此,必須加強對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標準化建設,并嚴格執行,以提高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應用水平。當前已頒布實施的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相關標準主要有:《基礎水文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標準》(SL324-2005)、《地下水監測規范》(SL183-2005)、《水質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規定》(SL325-2005)等等。雖然目前我國在水文數據庫、地下水、水質的標識和制表結構中都逐步實施了相應標準,然而由于信息共享在基礎技術標準體系上仍有很大的欠缺,這就需要我國水利部門通過不斷完善各類數據標準,制定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技術規范,以及制定各項保障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發展的政策規定,從而有效提升我國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的標準化水平。

3.2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的整理與匯總

3.2.1信息整理對水文水資源信息的整理,是實現信息數據共享的基礎性工作之一,要求所有匯總的數據都必須是已經整理后的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信息整理工作主要包含整理、資料審查以及復審等過程。在信息整理工作開始之前,還應積極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了對原始觀測資料的收集、對分析圖表和文字說明的收集、對水文調查成果和歷年整理信息成果的收集等等。3.2.2信息匯總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的匯總,主要包括了對原始水文資料、地表水整理資料、水質整理資料、水資源評價結果資料等多類信息資源進行匯總,以最終便于信息平臺的共享。根據我國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目標,在近期內平臺數據庫需要匯總我國約三分之一的原始數據、水質、地表和地下水數據,預計入庫基礎信息量可達到1330GB;在遠期則要求共享平臺數據庫的基礎信息量能達到4800GB以上,從而形成結構合理、類型齊全以及支持服務力強的綜合性國家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

3.3水文水資源共享信息平臺的框架建設

國家水文水資源共享平臺的網絡框架圖,見下圖1所示。整個共享平臺的網絡框架圖為網狀與星形的混合結構,包括了中央節點、7個流域節點、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節點以及眾多的地市級節點。其中,中央節點是國家水文水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的最頂層節點,設置在水利部水務局,其主要任務是為全國性水文與水資源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并負責平臺系統的網絡控制與安全管理;流域節點通常設置在各流域的水文局或者各省的直屬分支機構中,主要負責對本流域范圍內水文水資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匯總工作;省節點則是設置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文局以及駐扎在各地市的直屬分支機構,主要負責對該省范圍內水文水資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匯總工作。在這個信息平臺框架中,各級節點之間遵循以下的信息共享規則:3.3.1中央節點可以與任何省節點、流域節點之間實現信息共享。3.2.2流域節點與流域內省節點之間可直接信息共享;流域節點與其他流域的升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必須通過中央節點;流域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需通過中央節點。3.3.3省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同流域省節點間的共享,需要通過流域節點或者中央節點實現信息共享;另一種是不同流域省節點間的共享,則必須通過中央節點實現信息共享。3.3.4地市級節點間的信息共享必須通過所在省節點。

3.4水文水資源共享信息平臺的管理機制

要保證信息平臺在信息數據共享上的高效性和準確性,并實現平臺的可持續化發展,則必須加強共享信息平臺的管理機制,做好日常維護管理與信息數據的更新工作。3.4.1日常維護管理目前,我國水文水資源平臺根據水文資料的整理、匯總方式,主要實行的是分級管理制度。即中央節點、流域節點和省級節點分別由水利部水文局、流域水文機構以及省級水文結構負責管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要求各部門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與管理方法,使各節點的管理工作納入到部門的日常水文業務當中,以確保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收集、整理和匯總的高效化與標準化。3.4.2信息數據的更新水文水資源信息作為共享平臺的基本數據源,必須建立長效的信息更新機制,以確保水文水資源信息能及時、有效的更新。在具體的操作中,可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各節點的信息數據由各部門負責更新,并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更新規定來實施。

4總結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红怡院在线 | 国产精品美乳免费看 |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91久久国产口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流白浆网站 | 日韩免费一级毛片欧美一级日韩片 | 日本久久精品 | 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 | 成人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 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久草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看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黄色在线播放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wwwxx在线| 男人天堂亚洲 | 日本人在线看片 |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a毛片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热er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 好看毛片|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 | 国产人成久久久精品 | 一a一级片 |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 美女又黄又免费 |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 青青影院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 | 男人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