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水產養殖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產養殖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產養殖制度

第1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關鍵詞:魚類;病毒病;病原種類;防控

危害養殖魚類的病原性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疾病等。其中病毒病由于其病原體微小,在宿主細胞內復制,所以難以采用藥物進行控制,一旦爆發病毒病將損失慘重,農業部新的《魚類產地檢疫規程》也將病毒性疾病作為重點檢疫對象;同時北京市水產養殖主要是在靜水池塘條件下養殖鯉、鯽、草魚、鱘、觀賞魚以及在流水條件下養殖鮭鱒等魚類為主,因此作者重點探討北京市靜水池塘和流水養殖條件下魚類病毒病的防控技術措施。

1 魚類病毒病的主要特點

1.1 魚類病毒病發病與品種和水溫有關 魚類病毒病發病與養殖品種和水溫密切相關。例如鯉春病毒血癥主要在鯉中發生,發病溫度為11~17℃,超過22℃不發病[1];錦鯉皰疹病毒病在鯉和錦鯉中發生,發病溫度為23~28℃,低于18℃或高于30℃不發病[2];草魚出血病在草魚、青魚中發生,在水溫20~30℃特別是25~28℃時為流行高峰[3]。

1.2 魚類病毒病難以用藥物控制 病毒性疾病不同于細菌性疾病,由于病毒不能自身增殖,必須依靠宿主細胞內的能量和物質增殖,是專性的細胞內寄生生物。因此可以治療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等藥物對病毒性疾病基本沒有作用。魚類一旦感染病毒性疾病,大多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措施,主要是以預防為主。

1.3 隔離和控制難度大 魚類生活在水中,病毒以水體為媒介傳播,一條魚發病后整個池塘的魚很快都會感染,因此魚類病毒病發病后很難控制。也只能隔離整個養殖池塘,而不能隔離單條發病魚。

2 魚類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種類 魚類病毒病潛伏期長短不一、臨床癥狀復雜多變、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嚴重危害水產養殖業,能夠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迄今已報道可引起魚類病毒病的病原有上百種,常見的也有20余種,大多數屬于彈狀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和皰疹病毒科,少數屬于呼腸孤病毒科、雙節段RNA病毒科、腺病毒科、反轉錄病毒科、野田病毒科和正黏病毒科等。彈狀病毒科主要包括鯉春病毒血癥病毒、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病毒、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病毒、鱖魚彈狀病毒、胭脂魚彈狀病毒和白斑狗魚幼魚彈狀病毒等;虹彩病毒科主要包括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癥病毒、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淋巴囊腫病毒、日本鰻鱺虹彩病毒、鱸魚虹彩病毒、真鯛虹彩病毒和白鱘虹彩病毒等;皰疹病毒科主要包括錦鯉皰疹病毒、鯉魚痘瘡病毒、斑點叉尾鮰病毒、鮭魚皰疹病毒和馬蘇大馬哈魚病毒等;呼腸孤病毒科常見的有草魚呼腸孤病毒;雙節段RNA病毒科常見的有傳染性胰腺壞死癥病毒;腺病毒科常見的有鱈魚腺病毒;反轉錄病毒科常見的有鮭魚鰾肉瘤病毒;野田病毒科常見的有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正黏病毒科常見的有傳染性鮭魚貧血癥病毒[4]。

3 北京市需要重點防范的魚類病毒病種類

3.1 主要魚類病毒病的宿主范圍 2008年農業部對《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進行修訂,涉及到水生動物疫病的有36種,其中魚類病毒病有9種。鯉春病毒血癥定為一類動物疫病,草魚出血病、傳染性脾腎壞死病、錦鯉皰疹病毒病、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斑點叉尾鮰病毒病、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和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定為二類動物疫病。這些病毒病是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中防范的重點疫病對象。

鯉春病毒血癥病毒(SVCV)的宿主范圍很廣,能感染各種鯉科魚類,包括鯉、錦鯉、鳙、草魚、鰱、鯽、丁鱥和歐鯰等,其中鯉和錦鯉是最敏感的宿主[1]。草魚出血病是由草魚呼腸孤病毒(GCRV)引起的,該病毒可感染草魚、青魚、麥穗魚、鰱、鳙、鯽和鯉等常見的淡水養殖品種,但主要是體長2.5~15.0 cm的草魚和1足齡青魚易發病[3]。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ISKNV)感染鱖魚。錦鯉皰疹病毒(KHV)僅感染錦鯉、鯉和剃刀魚,其魚苗、幼魚、成魚均可感染[2]。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VNNV)感染至少11科22種魚,常發生在尖吻鱸、赤點石斑魚、棕點石斑魚、巨石斑魚、紅鰭多紀、條斑星鰈、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魚。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EHNV)可通過水體接觸傳染赤鱸、虹鱒、澳大利亞河鱸、食蚊魚、金尾貝氏石首魚和南乳魚等種類,其中赤鱸對EHNV極為敏感,幼魚和成魚都可受EHNV感染,幼魚對該病毒更易感。斑點叉尾鮰病毒(CCV)主要感染宿主為斑點叉尾鮰稚魚和幼魚,帶有病毒的成魚是傳染源,病魚有高度的接觸傳染性。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病毒(IHNV)感染虹鱒、硬頭鱒、鱘、幾種大馬哈魚屬包括大鱗大馬哈魚、紅大馬哈魚、大馬哈魚、馬蘇大馬哈魚、玫瑰大馬哈魚,以及銀鱒和大西洋鮭[5]。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病毒(VHSV)可感染虹鱒、褐鱒、茴魚、白鮭、白斑狗魚和大菱鲆等。

3.2 北京市需要重點防范的魚類病毒病種類 北京市的東部和南部是平原地帶,也是北京市水產養殖重點區域,主要以靜水池塘養殖為主,多數分散經營,養殖用水主要來自地下水,養殖品種主要集中在鯉、鯽、魴、草魚等食用魚以及金魚、錦鯉等觀賞魚。在北部和西部山區有流水養殖資源,重點養殖鮭鱒魚和鱘魚。

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苗種在國內外以及市內外的大量引進和流通,一些病毒病病原進入北京市的風險較高。結合北京市主要水產養殖品種特點以及魚類病毒病感染對象進行綜合分析,未來北京市靜水池塘養殖主要應防控鯉春病毒血癥、錦鯉皰疹病毒病和草魚出血病;流水養殖區域主要防控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和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重點是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

4 應采取的主要防控技術措施

基于北京市水產養殖的基本特點,對養殖魚類病毒病防控提出以下幾點防控措施以作探討。

4.1 建立一批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 無規定疫病場是參考陸生動物建立無規定疫病區的想法而提出。是指在規定期限內,沒有發生過某種或幾種疾病,同時在該養殖場及其連接水域內,對水產動物和水產動物產品、動物源性飼料、遺傳材料、水產動物病料、獸

藥(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實施有效控制的特定水產養殖場。由于北京市魚類養殖場(商品魚養殖場)大多規模較小且分散,不利于全面監管,因此重點是建立一批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控制住水產苗種,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控制住了病毒的傳染源頭,能夠遏制病毒病的大規模爆發。

具體做法是選取一部分養殖規模較大的苗種場,通過在發病季節和產卵季節對其連續兩年的監測,確保無規定疫病,從而建立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例如建立無鯉春病毒血癥和錦鯉皰疹病毒病的鯉魚、錦鯉苗種場,建立無草魚出血病的草魚苗種場,建立無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的鮭鱒魚苗種場。

除此之外這些場還要滿足以下條件:第一,保證水源無特定病原,北京市的靜水池塘養殖用水大部分來自地下水,基本認為是無特定病原的;如果水源不是來自地下水,應該經過有效消毒處理后方可作為養殖用水,在流水養殖區域無規定疫病場只能建立在最上游,確保在其上游沒有其他養殖場造成的病原污染。第二,保證飼料的安全可靠,不使用帶病魚加工飼料,應選用質量好、信譽高的生產廠家生產的飼料。第三,在苗種的轉移方面做好記錄,嚴格控制外來苗種。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引入易感動物及其產品只能來自于相應的其他無規定疫病場。對進入無規定疫病場的苗種,應先在監測區實施隔離監控,在病毒適宜增殖的溫度下隔離養殖一定時間,經檢測確定無規定疫病后方可進入養殖區域。第四,建立防鳥的有效設施,防止鳥類間接傳播病原。

4.2 重視漁場消毒工作 由于某些病毒可在水或泥中存活數年,因此對于那些已經發過病的漁場,要采取嚴格措施進行消毒。消毒的重點是養殖池和養殖工具,可以將水排干后進行養殖池消毒。在流水養殖區域進行消毒時,應從上游消毒開始,逐步消毒到下游。雖然工作量大,但該項工作必不可少,否則盡管有無規定疫病的苗種也難避免不發生魚類病毒病。

4.3 加強宣傳疫病防控知識 第一,引導養殖戶建立自我保護意識,主動索取魚類健康證明,確保所購買苗種不帶有特定病原。第二,引導農戶正確處理死亡的魚,不要隨便丟棄,一定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或深埋,防止病死魚再次成為疫病傳播的源頭。第三,定期對養殖用水和漁用器具進行消毒處理,尤其是發病池的水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如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都是很好的消毒劑。第四,不同池塘之間的漁具不要混用,以免造成疫病在池塘之間傳播。第五,防止通過生物媒介造成傳播,如某些食魚的鳥類通過食用病魚造成疫病在不同池塘或不同漁場之間傳播。

4.4 盡快啟動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 產地檢疫是指水產動物在離開飼養、生產地之前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派員所進行的到現場或指定地點實施的檢疫。該項工作是控制水產動物疫病傳播的重要措施。2011年農業部已經下發了《魚類產地檢疫規程》,但目前該項工作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切實深入的開展。目前應盡快依照《魚類產地檢疫規程》的要求,明確各相關部門責任,開展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尤其是那些未列入無規定疫病場的漁場更要嚴格執行產地檢疫制度,出場前必須經過水生動物檢疫,并且要在特定的發病季節監測,例如鯉春病毒血癥應該在每年4-5月和10月-11月(水溫8~15℃)監測,錦鯉皰疹病毒病應在每年6-9月(水溫20~30℃)監測。

5 小結

目前,水生動物病毒病的治療還存在很大難度,盡管國內外已經研發和生產了少數魚類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但仍存在免疫效果差、血清型差異等問題,難以在生產實踐中應用。因此魚類病毒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并從源頭管理抓起,如保證水源和飼料不帶病原、禁止引進染疫苗種和卵;其次要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如重視漁場日常消毒工作和病魚無害化處理;再次應增強漁民的疫病防控意識;最后盡快開展產地檢疫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愛平,江育林,錢東,等. 鯉春病毒血癥. 中國水產,2010(9):63-64.

[2] 陳愛平,江育林,錢東,等. 錦鯉皰疹病毒病. 中國水產,2010(11):58.

[3] 陳愛平,江育林,錢東,等. 草魚出血病. 中國水產, 2010(11):56.

第2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一、水產養殖對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1. 不同水產養殖模式產生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現階段我國在進行水產養殖的過程中,主要有三種模式:淡水池塘養殖模式、工廠化養殖模式和網箱養殖模式。①淡水池塘養殖模式,其內部水體的總體穩定性及水體的自身凈化能力不強,同時該種養殖模式也是一種高產高密度的養殖方式,其內部經常伴有過多的水生動物糞便及殘餌,這些有機質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會引發水體富營養化及水體缺氧,一旦產生上述問題則易導致水產動物成群死亡,誘發水體內部浮游植物短時間內瘋狂生長,從而導致水產養殖的失敗。②工廠化養殖模式,是通過外部進行飼料和魚藥的投放,其內部水體會得到及時更新,但水產養殖產生的廢水往往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域,廢水中所含的大量磷、氮等相關物質會給附近水域造成較大的污染,引發附近水域的富營養化,也有可能引發赤潮。③網箱養殖模式,該模式主要是為實現對于一些大水面的利用,通過設置一定的網箱來實現對于水產動物活動的限制,該模式養殖的環境與外部水體環境相連接,網箱養殖投入的魚餌、魚藥等相關物質除了給網箱內部水體造成影響外,還會給其之外的水體造成一定影響,增強了整個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容易引發整個大水面的赤潮,造成嚴重的水體環境污染。

2. 水產養殖造成環境污染的宏觀原因分析

首先,國內的水產養殖行業內部不論采用何種養殖模式,其內部往往伴有高密度產業分布局勢,在具體的養殖過程中,為實現同期利潤的最大化,將不斷擴張自身的養殖規模,大量投入養殖資源,整個生產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在養殖過程中放養的密度遠遠大于該水體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養殖人員為了水體的清潔,不得不頻繁更換水體,造成大量的污染水體外排,從而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其次,現階段水產養殖人員環境保護意識較差,部分水產養殖人員雖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未采取有效措施去預防環境污染。例如:國家雖然提倡使用配合飼料,但是價格低廉、環境污染較大的魚飼料仍被大量使用。同時,雖然國家在整個水產養殖用藥方面有較為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盲目用藥和用違禁藥的現象還大量存在,這些都對養殖環境帶來了危害。 最后,相關部門對水產養殖管理力度不夠,很多地區在水產養殖選址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留下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隱患。同時很多水產養殖人員對于水產養殖技術及必要的水產養殖環境保護措施了解的非常少,僅僅通過觀察周圍人如何進行水產養殖后自己就進行水產養殖,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國家水產養殖管理部門管理力度不夠的表現。并且在水產養殖產生的污水等相關物質的排放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也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隨意排放情況非常普遍,從而引發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降低水產養殖對環境污染的對策分析

1. 構建完善的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加強水產養殖管理

構建完善的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是從源頭上控制水產養殖范圍、規模和從業人員。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首先水產養殖管理部門對特定區域進行全面的水產養殖審核,確定其所能承受的水產養殖數量、水產養殖規模及最適應的水產養殖模式。然后,健全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的考核制度,對申請水產養殖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進行全面的水產養殖技術、裝備的審核,在整個審核過程中要對其水產養殖環境保護措施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評估合格后才能頒發相關許可證件。此外,水產養殖管理部門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轄區內的水產養殖單位或個人進行突擊檢查,包括生產規模是否符合先前核定的標準,其采取的環境保護策略是否在運行、運行情況是否達到相關標準。在檢測過程中如果出現超標情況,一是令其立即整改,二是對于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采取有效策略進行處理,三是對于性質較為惡劣的立即注銷其生產許可證。

2. 增強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的環境保護培訓工作,提升水產養殖人員的整體素質

現階段國內很多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技術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這給整個水產養殖過程中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帶來較大難度。因此,全面提升水產養殖技術人員的整體養殖技術水平非常重要。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水產養殖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養殖規模、不同的養殖區域進行強制性的水產養殖技術培訓工作,從源頭上提升水產養殖整體的環境保護水平,同時建立完善的水產養殖合格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水產養殖人員不能繼續從事水產養殖工作,給予考核通過的水產養殖技術人員頒發合格證書,該證書作為水產養殖質量檢查的組成部分之一。整個培訓過程中應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在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不同水產養殖模式應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全面培訓,此外,對于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投喂養殖飼料等關鍵性的技術進行全面的培訓考核,保證整個水產養殖飼喂的合理性,降低過多的飼喂或其他不合理的飼喂方式給整個環境帶來的影響。引導水產養殖進行合理布局,幫助其在自身的養殖范圍內建立完善的環境預警評價制度。同時,引導水產養殖人員盡量少用或不用相關的化學試劑,減輕給環境帶來的污染。

三、結語

第3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一、開展水產養殖業保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水產養殖業是我國漁業生產的支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國情出發,確立并實行“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使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2009年我國水產養殖面積接近1.1億畝,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水產養殖產量3622萬噸,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71%,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7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改變了我國傳統漁業依賴天然漁業資源的經濟結構,提供了穩定、充足、優質的水產品供應,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并帶動了休閑觀賞漁業、水產品加工、儲運、銷售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水產養殖業也是農業中的“三高”產業,即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據統計,2009年全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水產品損失116萬噸,受災養殖面積1296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52億元。2010年5月~8月,我國大部分地區遭受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襲擊,水產養殖生產損失極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15個省(區、市)漁業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00.2億元(其中水產養殖業經濟損失96億元);養殖池塘受災393.3萬畝,湖泊、稻田等其他養殖水面受災164萬畝,毀壞網箱98.3萬個,損失水產品83.7萬噸。進入十月,海南省遭遇連續強降雨襲擊,損毀養殖池塘18.7萬畝、網箱近1.6萬口,水產品損失7.3萬噸,養殖經濟損失達16.6億元。雖然水產養殖業風險巨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與美國、加拿大、挪威、日韓等水產養殖保障體系完善的國家相比,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配套保險服務體系非常滯后,養殖戶基本上沒有保險保障。養殖漁民“三年奔小康,一年賠精光”,因災返貧、因災致貧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發生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悲劇。在今年暴雨災害中,湖北省孝感市閔集三合宮漁民專業合作社損失十分嚴重,其11戶社員2300畝精養池塘因堤壩潰口全部被淹,養殖產品大多逃逸或死亡,導致魚種、飼料等物資累計投入資金160多萬元血本無歸。無論是基層干部的呼吁,還是調研中廣大水產養殖戶的直接反映,水產養殖小區、養殖戶普遍要求開展養殖保險。為保障廣大水產養殖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高其抵御災害風險的能力,促進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以及漁區和諧穩定,應盡快開展水產養殖業保險,建立全國性水產養殖業風險防范體系。

二、水產養殖業的風險特點及開展保險的難點

通過近些年水產養殖災害統計以及各地的反映,水產養殖風險主要來自自然災害。淡水養殖面臨的主要風險為洪澇災害、冰凍災害、干旱、病害、污染及人為破壞等;海水養殖面臨的主要風險為臺風、風暴潮、熱帶風暴等風災,以及赤潮、病害等。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09》的統計,2009年全國水產養殖因臺風、洪澇損失61.6億元,因病害損失34.5億元,因干旱損失17.7億元,合計占全部直接經濟損失(152億元)的75%。農業保險是保險業務中的老大難問題,而養殖保險則是農業保險中的老大難問題,水產養殖業尤甚。一是水產養殖保險標的的多樣性和養殖方式的多樣性;二是水產養殖風險高、損失大,賠付率居高不下;三是水產養殖保險標的生活在水中,看不見、摸不著,在發生部分死亡或流失的情況下,很難直觀準確地核定損失程度,定損比較困難;四是部分投保人的思想素質不高和保險人的技術防范手段不足,道德風險高。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在1982年到1995年間,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水產養殖保險的保費收入是112萬美元,同期賠付220萬美元,損失率高達197%。同時,困擾水產養殖業保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漁民群眾的保費支付能力低。調研中了解到,漁民群眾普遍參考政策性水稻保險,能承受的費率水平為1%左右。與之相矛盾的是,保證水產養殖保險正常運行的費率則高出很多。參考韓國《養殖水產品災害保險法實施令》,對風險最低的工廠化養殖牙鲆,在承保臺風、海嘯和因此發生的次生疾病等指定風險時,根據不同的風險區劃,費率在3%~5%之間。從國內來看,開展水產養殖保險規模最大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上海安信保險公司淡水養魚保險,僅承保臺風、暴雨、雷電等自然災害所致泛塘、潰塘和漫塘損失,費率為2%,附加惡劣氣候泛塘、水質污染中毒、他人投毒損失責任的費率為10%。

三、水產養殖業保險具有可保性

正因為對開展水產養殖業保險的一些顧慮,如保險標的不好確定、勘查定損比較困難以及賠付率高等,導致商業性保險公司很少介入水產養殖保險業務。但是通過調查分析發現,這些所謂的“難題”不全是水產養殖獨有的,在種植業、畜牧業保險中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只要確立合理的原則和路徑,水產養殖業具有可保性。一方面,養殖場地的租金投入、海域使用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苗種成本、餌料投入、人工費、水電費等成本投入客觀存在。在調研中了解到,一個9m2的海水養殖網箱成本為2700元,加上固定網箱的錨要3000元左右;灘涂養殖修建圍堰、水閘,內陸養殖池塘修建護坡、道路、進排水設施,每畝要投資5000多元。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養殖池塘流轉租金1600元/畝,苗種投入為2000元/畝~3000元/畝。湖北省石首市池塘養殖早期清塘、投苗、飼料投入在3000元/畝左右。兩省石斑魚、龜鱉等特種養殖苗種投入都在10000元/畝左右。這些都是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投入,是要靠生產掙回來的,可以作為水產養殖保險的對象。另一方面,目前各類水產養殖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專業化組織發展迅速,在組織開展標準化生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組織養殖戶建立了生產臺賬、養殖日志,一旦發生災害事故,在定損時有據可查,為發展水產養殖業保險提供了基礎資料。而比較規范的專業合作社、養殖企業和規模養殖戶養殖規模大,投入多風險大,投保意愿也比較強,可先組織他們參加養殖保險,以此帶動其他分散養殖戶參加保險。

四、發展水產養殖業保險的初步設想

(一)水產養殖保險以保成本為主水產養殖保險以保成本為主(包括標準化精養海水灘涂、淡水池塘設施投入、育苗投入等)。一是以成本為保險標的額,在發生損失后,通過保險理賠可以為養殖戶提供基本的災害補償,讓受災戶及時恢復再生產。二是可規避道德風險,并且簡單易于操作,能夠為拓展水產養殖保險長期發展空間積累基礎。如果以養殖業產值為標的額,養殖戶需要交納較高的保險費,多數養殖戶不愿承擔;且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容易引發部分投保人惡意造成損失后向承保人索賠,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

(二)政府要為水產養殖戶參加保險提供保費補貼從水產養殖業風險特點和漁民保費承受能力看,開展水產養殖保險必須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費補貼。國內外實踐經驗也表明,凡是涉及到農業保險的,除極少數完全商業化經營外,其他的都有政府的介入,只不過介入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以保費補貼,有的以頒布行政指令和行業規則,有的靠政府的權威處于中間協調等。我國從2007年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對參加種植業、畜牧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保費補貼。目前,政策性保險的險種不斷增加,農業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國家對保費補貼的比例不斷提高。2007年~2009年中央財政支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141.7億元。2010年財政部為實施農作物保險、能繁母豬保險、奶牛保險等保費補貼,安排預算資金103.2億元。水產業是農業的重要產業,水產養殖業風險也大于種植業和畜牧業,但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不包含水產養殖業,制約了水產養殖保險的開展,地方干部認為養殖戶沒有享受到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對養殖戶是不公平的。水產養殖業保險不僅應該享受財政保費補貼,而且補貼水平應高于種植業、畜牧業。

第4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1水產養殖面臨的主要難題

1.1漁業水域污染

現在世界各地的經濟都在飛速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工業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水質污染,比如河流、海水、湖泊等水系,尤其漁業水域的污染所產生的危害后果更加嚴重。由于受到工業污水排放以及化肥、農藥等化學產品不同程度的污染,漁業水域水體的質量逐漸下降,如果不加以治理,不但會影響漁業養殖的成活率,而且有毒物質會殘留在水產魚類體內,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1.2生產環節不注意投入品使用

在進行水產養殖時,養殖戶為了保障水產品的收益需要在養殖的水環境內投入飼料、藥產品或者水質改良劑等,但是如果不注意投入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就會使水產品受到嚴重的污染。如使用違禁物嚴重超標的飼料進行飼養;違規用藥,使用不合格藥物預防魚類疾病;不遵守用藥方法及用藥時間,休藥期仍然用藥等。

1.3可追溯信息集成困難

由于水體污染、濫用飼料、養殖環境不規范等一系列因素都會產生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很多國家都建立起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但是由于漁業的水域面積比較大,污染源頭、養殖環境、投放飼料、使用漁藥等情況復雜,給水產品信息集成帶來較大的困難;另外,世界各地的管理標準與管理水平不一,使水體信息提供的來源不能及時、準確,不能全面系統地記錄可追溯信息。現在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已經是一個信息化的管理過程,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需要建立健全的水產養殖信息追溯系統,優化可追溯信息集成[1]。

2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分析

2.1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與國際接軌

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各地的環境污染都在大幅度加重,其中漁業全球化所產生的污染也引起了聯合國的高度重視,為了使全球漁業能有全面遵守并適用的標準,制定了國際行為準則,各成員國都先后給予一定的支持,并且積極參與國際上有關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的溝通,為各國在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此基礎上,各國政府制定了相應的漁業發展規劃,并且對一些具體的養殖行為進行了系統的規范,從水產品的養殖到生產加工、運輸等不同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來進行規范管理;另外,在環境保護、生物保護、食品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控制性與規范性的要求,重視水產養殖質量安全影響社會和環境穩定的相互作用關系,制定出與國際接軌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對水產養殖質量安全執行標準、監督管理、執法管理、相關培訓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任何養殖漁戶都要提交認證申請的資料,之后由相關監管部門進行評估,符合要求后才可以簽發證書,如果沒有達到認證標準,需要整改合格后才通過認證,并且通過認證后還要持續維持與改進,否則在經營期間發現不合格會取消認證資格,需要再經過專業培訓后才可以重新提交認證申請。

2.2不斷完善質量安全管理

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漁業行業的經營行為,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社會經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逐漸會衍生出新的矛盾或問題,這就需要對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地更新與完善。在體系建立的初期,由于監管部門的工作同時涉及到企業申請的檢查與認證,導致漁戶們認為權力過于集中,因此出現了一批民間機構的認證,這些民間機構認證的公平性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與普及,而且吸引更多的從事漁業的商戶參與進來。官方認證與民間認證在實踐中不斷地重新修訂認證指南,保證其具有實用性、有效性與規范性,逐漸構建成完善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2]。

2.3政府與民眾全力推行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政府認證與民間機構認證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上有著一定的互補關系與作用,促進了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的有效執行。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提升水產養殖技術。政府采取投資扶持養殖技術,提供研究實驗室與研究基地等,進行專項的研究,針對不同的水產品以節省資源為基礎,不污染環境為前提,保障養殖的水產品達到認證的標準,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增加水產養殖效率,獲取更大收益,這樣使認證能夠順利地推行。其次民間組織對調整水產養殖結構所產生的系列問題都能夠積極配合解決。由于養殖技術水平提高,使水產品的市場產生更激烈的競爭,一些小型的水產養殖戶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倒閉失業。為了緩解這方面的矛盾,政府與民間組織成立合作性質的機構,繼續雇傭失業的漁戶從事養殖,解決了失業問題,同時也緩解了調整水產養殖結構而產生的失業問題。民間合作機構是傳授先進科學養殖技術的重要組織,能從漁戶的切身利益出發有效地實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對養殖品種的更新、技術方面的改進與管理方面的提高都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空間,積極帶動了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推行[3]。

3部分國家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的經驗啟示

3.1行政管理體系完善

國外對水產養殖業的行政管理主要分為水產品認證部門、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食品安全部門。水產品認證部門主要負責水產品相關的認證和認證產品的管理,另外對水產養殖的飼料、漁藥等進行監督管理,同時還要負責收集消費者所反饋的質量問題信息,與消費者之間協調溝通。水產品認證部門在水產養殖、加工處理、運輸交通、資源保護上都進行比較全面的系統管理,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對水產品的質量及價格進行調控,以保障水產養殖質量安全。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是水產品的加工與運輸環節,它與認證部門之間通常需要合作。比如對漁藥的殘留量進行檢測時就需要合作進行。而食品安全部門則是對水產品的風險進行相應的評估,并且監督與指導有關部門的風險管理,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能夠進行科學檢測和分析,根據檢測出的結果指導有關部門采取一定的解決措施。

3.2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為了規范水產養殖經營活動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日本和歐盟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先后制定了水產品質量安全法與執行標準體系。在日本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說明了從生產到運輸、從運輸到銷售,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可追溯信息制度上,明確了每個環節的質量標準與注意事項,以保證水產品在養殖、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中發生的質量安全問題可以追溯到根源。歐盟在水產品食品安全中詳細說明了水產品經營活動中所涉及到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主體任務與責任,在可追溯信息上也進行了規范,所有水產品的標簽都做了細致的要求,以及經手人的相關信息等都要在標簽上進行詳細說明,以保證每個環節的問題都能及時落實責任。由此可以看出,國外關于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比較健全,主要的法律有《食品安全法》《水產品質量標識認證法》《食品衛生法與藥品法》等,鮮活類食品需要有產地標識、水產品藥物殘留標準、食品生產設備等都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并且有相關的部門監督與指導。健全的管理體系其主要出發點就是保障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對水產養殖實行全面的質量監督與控制,并且引領政府與消費者共同參與監督工作,發現違規與違法行為及時舉報或處罰,避免影響身體健康的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從法律上為人們的身體健康與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據[4]。在我國,涉及水產品養殖業管理的有9個部門之多,包括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衛生部、商務部、農業部、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這些職能管理部門中,農業部是最主要負責管理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部門。涉及水產品管理的部門多,容易產生職責分工不清,缺乏監管力度,出現問題還容易相互推諉、“踢皮球”。

3.3不斷推出水產養殖新品種

隨著科技的發展,應用在漁業方面的技術也越來越發達,水產養殖很注重品種方面的培育,這是為了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種適應措施。漁業部門在調整漁業結構的同時,還應該根據養殖水域的環境和水產養殖的特點,培育出適應環境生長的品種并且重點養殖。在這方面一些水產品養殖大國具有豐富的經驗,例如挪威比較出名的大西洋鮭,根據本國的地理環境與魚的生長環境,有針對性地開發與研究,對其自身的疾病預防等都有相應的解決措施。在飼料方面合理地科學搭配,形成有本國特點的養殖優勢品種;在魚苗培養上、成魚養殖上、飼料品種研發與使用上,都有全面的規劃,擴大養殖范圍與銷售范圍,取得很大的成效與收益。

3.4推廣生態系統養殖模式

國外水產養殖發達的國家已經率先認識到高密度養殖所存在的種種弊端,高密度養殖不但會使養殖水域產生水體污染,還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平衡,從而影響水產養殖對象的生長與繁殖,非常不利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國外水產養殖發達的國家已經開始大力推廣生態系統的養殖模式,這是水產養殖模式的發展趨勢。生態系統養殖模式就是利用在生物鏈中不同層次的生物所需要的供給,而形成的一種良性循環的養殖模式,在這種養殖模式中所存在的各種生物物質都在被有效、節能地充分反復利用,屬于綜合技術性較強的養殖模式。它的優點是減少對漁業水域的污染,同時還能養殖不同生物層次的養殖產品,提高了單位水體的養殖產量,使養殖效益最大化。

4總結與建議

現在世界上水產養殖業比較發達的大國和進口國家,均制定了有關水產養殖的法律規章制度與管理措施,并且根據水產品市場的變化而不斷更新與完善,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保障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我國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也在不斷地建立與健全,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與不足。只有建立健全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才能保證水產品從根源上避免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要加大水產品養殖和加工領域技術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圍繞“安全”二字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和水產品技術的基礎研究,加強水產品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在健全養殖水產品法律法規體系的基礎上,還應該明確各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合作,嚴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監管關。

參考文獻:

[1]劉新山,張紅,吳海波.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5,33(5):98-106.

[2]鮑旭騰,徐皓,張建華,等.水產養殖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實踐[J].南方水產科學,2012,8(3):79-86.

[3]于輝輝,李道亮,李瑾,等.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關鍵控制點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239-241.

第5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1、抓好冬春開發,增強漁業發展后勁。冬春季節是漁業開發的關鍵時期,高效設施漁業的魚池改造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也主要在這一時期。各地要抓住省委、省政府重視農業,扶持高效設施農業發展的機遇,用好用足高效設施農業項目資金,并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推進漁業開發。繼續開發荒灘、荒水和低洼低產低效農田,擴大水產養殖面積1萬畝以上。同時抓好現有池塘、大中型水面和提水養殖水面的改造,搞好漁業主產區水系、輸電線路和路橋等基礎設施的配套,推廣微孔增氧設施、活水機、增氧機和投餌機等水產養殖機械,積極建設發展保溫、增溫、控溫與流水、活水相結合的工廠化養殖設施,發展鱘魚、虹鱒魚和觀賞魚等中高檔名特優水產品的集約化養殖,提高漁業現代化水平,增強我市漁業綜合發展后勁。

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高效漁業。提高農業效益,發展現代漁業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和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業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職責。根據我市農業的資源狀況和區域位置,漁業作為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必須貫徹“調優常規魚類,積極發展特水”的方針,繼續適度壓縮常規魚產量在水產品總產中的比重和低質水產品在水產品中的比重,擴大優質名牌大閘蟹、中華鱉、青蝦、龍蝦等特種水產品及“六小品種”等地方特色優質水產品的比重。在沿江和城郊地區,引導企業和個人適度擴大休閑漁業規模,不斷提高漁業經濟效益,加快推進現代高效漁業建設,年新增高效漁業面積8萬畝。同時,根據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發展趨勢,適應國際農產品市場發展需求和國內農產品市場銷售專營化和超市化的需要,圍繞我市蝦、蟹兩大主導產業,加快水產品加工業發展步伐,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改善加工水產品包裝,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附加值。

3、推廣生態健康養殖,發展優質安全水產品。質量安全是水產業的生命,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是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證。苗種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和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基礎。要嚴格按照農業部《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和《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的要求,抓好水產苗種繁育體系建設,嚴格執行水產繁育親本定期更新制度,提高水產良種覆蓋率。加強水產苗種檢驗檢疫,強化水產苗種管理,尤其是水產苗種繁育期的用藥管理,實行水產苗種藥殘定期抽測制度。同時,要按照生態健康養殖的要求,搞好養殖水面的清淤改造,改善養殖水域的水質、底質和生物組成,優化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和規格檔次,改進餌肥結構和投餌施肥方法,在積極推廣全價配合飼料的同時,嚴格禁止禁用藥物的使用,嚴格規范漁用藥物的使用,鼓勵部分地區和部分單位使用天然飼料,發展有機水產品或綠色水產品生產。加強水產投入品的管理,提高漁業投入品檢查的執法頻率和處罰力度。全面建立水產養殖池塘檔案制度,漁藥處方制度和投入品管理制度,實施全程質量管理,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改革經營體制,發展品牌漁業。發展品牌漁業是增強水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輻射面,提高漁業效益的重要措施。首先,抓好現代漁業載體建設。堅持漁民自愿和“民辦、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指導水產專業合作社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引導合作社搞好工商登記,實行規范化經營管理,引漁民投資,為漁民服務;扶持有條件的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水產品加工和流通業,延長漁業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其次,抓好水產品批發市場改造與建設。主產區應把產地水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與改造納入“十二五”規劃,并引導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水產品經紀人參與水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改善市場基礎設施條件和交通通訊條件,提高市場交易規模,拓展市場服務功能,擴大市場輻射范圍。第三,培育扶持龍頭企業。要按照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經營、品牌化拉動的思路,培育壯大一批有生產規模、有市場信譽、有市場帶動能力的水產品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蝦蟹產品加工業,加快適銷對路的小包裝、速凍加工水產品開發,提高水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進一步開拓消費市場。最后,加大品牌營銷力度。以重點規模企業為龍頭,組建一批組織化程度高、服務功能全、帶動能力強的水產專業協會,引導水產品加工企業和行業協會整合品牌,共用一個商標,同創一個品牌。要樹立現代市場營銷意識,改進水產品包裝,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借助各種現代傳媒和展銷會、博覽會等,大力宣傳推介我市名特優水產品,提高我市水產業知名度,做大做響我市水產品牌。

5、強化執法管理,打造法制安全漁業。認真落實《省漁業管理條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的意見》和市政府《市實施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的意見》和《市水域灘涂養殖功能規劃》,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生產、漁藥生產經營、漁業捕撈許可證制度和水產養殖證制度,加強漁業行業管理和漁政執法,做好全市水域灘涂養殖規劃的細化工作,以《規劃》引導水產養殖業科學發展,依法檢查管理水產養殖生產、漁業投入品生產經營、漁業捕撈活動和漁業標準化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全面做好水域灘涂養殖證登記上報工作,將水產生產納入法制化軌道。嚴厲打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非法使用違禁藥物與飼料添加劑和電、毒、炸、偷等漁業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漁業生產秩序,維護漁業生產者合法權益,維護水產品消費安全。同時,努力抓好水產增殖放流工作。年上半年在萬福閘以南、廖家溝夾江水域的四大家魚種質資源保護區舉辦一次大型放流活動,積極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增殖放流活動,把握苗種質量和放流時間,提高放流效果。另外,尤其是要抓好漁業安全生產工作。加強漁船和船用產品檢驗,加大低質漁船專項治理、漁船報廢和“三無”漁船清整力度,嚴格漁船強制報廢制度,嚴查“三證不齊”的漁船,有效預防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并建立漁業安全生產緊急防范預案,以提高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第6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該計劃始于2001年,通過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確定蝦病的關鍵危險因素,同時對BMPs進行開發和推廣,把養殖場蝦病的暴發風險減至最小,保證對蝦養殖可持續發展。該項目是分階段實施,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關鍵階段:2000年著手研究影響對蝦養殖的主要疾病。2000—2001年在印度東海岸的安得拉邦對365個池塘進行了流行病學研究,確定了白斑病是造成斑節對蝦養殖池塘產量減少的主要危害因素。2002年將BMPs應用于水產養殖場來預防已識別的風險發生,然后在選定的水產養殖場進行先導試驗,最后在此基礎上形成可以在水產養殖戶和村級推廣的簡單實用的對蝦健康管理手冊。2003—2004年對水產養殖集群化可有效地促使集群中水產養殖者實施BMPs的觀念進行研究與測試,并將BMPs推廣到大量的水產養殖集群中,將BMPs應用于蝦類孵化場。2005年對BMPs進行審核與改進,制作水產養殖不同階段BMPs的推廣宣傳單。2005—2006年在印度的5個邦進行BMPs項目推廣。2006年形成概念化的制度框架以維護BMP和蝦健康推廣計劃。2007年成立國家可持續水產養殖中心(NaCSA),繼續推進MPEDA/NACA項目的具體實施。2008—2010年持續鞏固該項目在安得拉邦及其周邊邦的推廣,支持先導試驗集群通過認證計劃進入市場,研制集群認證指南。截至2010年3月,國家可持續水產養殖中心(NaCSA)已形成531個協會(集群),覆蓋12091個水產養殖者和12889hm2的養殖水域。目前該中心有54名工作人員,他們中的大多數和水產養殖戶一起工作。印度尼西亞2005—2009年亞太水產養殖中心(NACA)與FAO、OISCA、WFC、ACIAR和其他合作伙伴密切協作,總結了印度推廣BMPs的經驗、教訓將BMPs應用在受海嘯影響的印度尼西亞亞齊省的蝦類養殖恢復上。該項目主要包括:成立水產養殖組織。建立了1個亞齊水產交流中心(AACC)和4個亞齊水產養殖民生服務中心(ALSCs)。

在亞齊水產養殖民生服務中心周邊的水產養殖集群中形成農民組織。BMPs的經驗和集群管理方法得到很好的推廣。越南2008—2010年亞太水產養殖中心(NACA)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第一產業部、越南水產養殖二所和芹苴大學合作將BMPs應用在由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和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資助的農業和農村發展項目(CARD)中的“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水產養殖鯰魚良好管理辦法”(001/07/VIE)中。在獲得技術支持和經濟資助后通過以下活動形成了BMPs草案。(1)根據通用BMPs框架對鯰魚水產養殖進行風險評估,識別風險因素、列出主要風險和確定可能的干預措施。(2)召集利益相關者研討會討論和完善BMPs,并對在冊水產養殖者提供培訓。(3)在選定的集群中通過建立示范養殖池塘和對其定期監測進行BMPs的先導試驗。(4)促進農民團體組建和加強集群管理理念的認知。(5)派鯰魚養殖戶訪問印度的蝦農和集群,考察他們的水產養殖實踐和BMPs的應用。泰國和印度2007—2009年亞太水產養殖中心(NACA)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在泰國和印度進行蝦養殖的BMPs推廣。形成對標準、認證指標和標準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標準的認知。世界自然基金會蝦類養殖對話論壇為小規模養殖戶提供反饋。在印度和泰國選定的養殖團體中進行BMPs的先導試驗。對小規模水產養殖戶在執行世界自然基金會標準的金融和技術方面進行評估。世界自然基金會標準的財政和技術方面均符合評價。此外,2006—2009年亞太水產養殖中心(NACA)與ACIAR合作,與促進實施BMP項目的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和澳大利亞通過網絡共享經驗。另外,亞太水產養殖中心(NACA)還在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ACIAR)贊助下在斯里蘭卡,越南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推廣了以養殖為基礎的漁業BMPs。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等亞太國家和地區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和水產養殖特點,成功將水產養殖準則應用于水產養殖BMPs中,并通過利益相關者確保BMPs的實施。BMPs的有效實施成功,提高了水產品產量、保證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突破了市場準入限制、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為水產養殖業提供了一個學習范例。BMPs成功實施的案例證明小規模水產養殖戶通過產業集群(養殖戶團體或協會)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讓度利益相關者的權利達到多贏的效果。亞太國家和地域BMPs實踐證明,要完善BMPs就需要進行持續研發和驗證BMPs的關鍵點,還要對農業生產和經濟的影響進行定量評估,而BMPs的推廣實施還有賴于一個有效的實施機制使BMPs在小規模水產養殖戶中大規模推廣,而該機制也應盡可能融入相關國家現有水產養殖體系,并顧及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

當前中國水產養殖的生產實踐多是依靠經驗行事,落后的生態養殖方法和調控技術嚴重制約了中國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水產養殖中出現的環境污染、高耗水、低效益、水產品安全等問題就是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支撐造成的。因此,中國可以借鑒亞太國家和地區BMPs經驗提高中國水產養殖水平。1.在水產養殖中大力推廣BMPs方法這主要包括:①通過建立水產養殖示范基地來向水產養殖者證明采用BMPs可以有效地減輕水產養殖病害威脅,進而提高養殖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和增強市場競爭力。②通過在水產養殖者中散發BMPs手冊、加大對水產養殖者BMPs培訓、加強對水產養殖BMPs實施過程的監控和評估,同時建立不同層次的BMPs的交流機制以及建立一個與水產養殖BMPs利益相關者的聯合協調機構,在整個水產養殖業中推廣BMPs。2.形成水產養殖集群或協會水產養殖集群或協會可以有效地推進BMPs的實施。所謂水產養殖集群是水產養殖者與利益相關者組成的集聚體,集群內企業和相關機構由于空間的聚集性,相互之間的影響和聯系更加緊密,不同利益主體通過適當的權利讓度,做到激勵相容,達到多贏的效果[4]。從亞太國家和地區推廣BMPs的經驗來看水產養殖群集或協會由于具有地理位置臨近、共享資源或基礎設施(如水資源或污水排放系統等)、具有同樣的生產體系和養殖品種等共同特征,因而在成員中實施BMPs相對容易。而BMPs的實施又使得集群通過整體認證增強市場競爭力,為集群中所有成員帶來福祉,而這樣的認證是小規模的水產養殖戶無法企及的。水產養殖集群應設立在政府機構注冊的常設機構,并在集群中選出主席、秘書、財政專員和一定數量的委員,來負責BMPs的實施與改進。3.加大政府在推進BMPs中的作用水產養殖BMPs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可將潛在的負面影響最小化的有效手段,可增加社會和消費者的利益,增強他們對水產養殖生產和營銷過程的信心。而水產養殖是一個高度多樣化的生產部門,是在各種各樣的政治、社會、經濟和環境條件下運營,包括許多不同的體系、地點、設備、方法、加工流程和產品,這就要求政府加以協調與支持。這主要包括:一是加大水產養殖基礎設施投入,如加快水產原、良種場建設,加強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加快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和加快養殖池塘改造等。二是加快水產養殖信息化建設,如利用短信、彩信、語音、手機上網以及互聯網等多種方式,為水產養殖者提供水產養殖科技、新聞快訊、市場供求和價格行情及氣象等信息,滿足水產養殖者對信息的需求;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采用物聯網技術對BMPs中所確定含氧量、pH、水溫、光照、亞硝酸鹽含量等的水產養殖危害關鍵點進行遠程采集和監控,及時了解影響水產養殖的水環境的變化,同時聯合水產技術推廣站,通過短信或在線服務對養殖戶進行指導。三是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持,如延長水產養殖承包期、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對采用BMPs的養殖戶給予獎勵等以推進BMPs的應用;對水產養殖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

作者:邵征翌 張紅智 劉興國

第7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全面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和《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把握形勢、掌握主動、突出重點、集中整治,堅持一手強化質量監管,一手強化宣傳培訓工作,監督與指導并重。增強全程監管能力,切實推動長效機制建設,全面提升我縣初級水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水平。

二、行動目的和責任分工

以本縣內水產養殖、種苗生產、海捕蝦保鮮等為重點環節,以水產養殖業規范用藥、海捕蝦保鮮劑規范使用為主要內容,采取宣傳、培訓、整改、查處相結合的手段,通過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暨“執法年”活動,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全面提高我縣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本次專項整治暨執法年活動由縣水產站和漁政管理站具體負責,縣水產站負責水產養殖環節整治和組織水產品質量抽檢;縣漁政管理站負責執法檢查和行政處罰。

三、主要內容

(一)以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標準化示范養殖基地、工廠化養殖場、規模化水產養殖企業、水產育苗單位和獲得“浙江省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信得過”稱號的中小養殖生產者為重點對象,組織開展規范用藥專項整治和水產苗種生產專項整治。

(二)開展中華鱉、南美白對蝦、淡水魚等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摸查,制定防范措施,增強應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能力。

(三)嚴肅查處使用禁用獸藥、原料藥、人用藥和濫用保鮮劑等違規行為,引導、督促初級水產品生產者規范操作。

(四)檢查水產種苗生產許可管理,規范水產種苗生產經營活動。

四、整治任務

(一)排查隱患、完善機制。以本地主導養殖品種、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的養殖模式和對象及已獲證無公害水產品為重點,對其在養殖、育苗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或苗頭性問題進行摸查,對風險可能暴發的程度,危害情況以及對產業、市場、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預警和處置意見。根據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水產養殖中水質管理、飼料使用、防病用藥等指導和服務責任機制,使用違禁投入品或藥殘超標案件的立案查處機制,問題水產品的追回、產品封存、銷毀工作機制。推行水產品生產檔案制度、例行檢測制度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二)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加強對基層協會和漁民合作組織水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培訓,講授健康養殖模式、主要投入品的鑒別與選購、水質管理與病害防治技術等,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科學用藥知識,加大宣傳水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和標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的自律作用,規范廣大養殖戶的用藥行為。

(三)組織開展水產苗種場普查清理。根據水產苗種生產情況,對本縣的水產苗種場開展全面普查,并按上級部門要求及時準確地填報情況。對具備苗種生產條件、符合許可證載明規定的,逐一進行登記;對不具備苗種生產條件或與許可證載明規定不符的,按《浙江省水產種苗管理辦法》規定進行查處、清理。嚴格許可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生產、違規生產行為。

(四)加強現場檢查。深入推進水產養殖、海洋捕撈生產環節和種苗生產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綜合督查行動,通過監督檢查、指導整改、執法查處,進一步強化生產過程的監管;對溫室龜鱉養殖和近年來出現問題較多的重點區域、重點對象開展拉網式檢查。檢查內容:重點檢查養殖和種苗生產企業內部監管機制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以“三項記錄”為主的養殖日志執行情況;漁藥、漁飼料倉庫及飼料加工場所貯存、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己烯雌酚、頭孢拉定粉劑、土霉素粉劑和五氯酚鈉等禁用獸藥、原料藥、人用藥等違禁藥物、違禁添加劑情況;捕蝦船是否按規定規范使用保鮮劑,是否貯存、使用禁止使用的非實用化學物質;苗種生產企業是否按苗種生產許可證批準范圍從事水產苗種生產;要檢查漁藥使用規則等宣傳資料是否發放到位,養殖戶是否了解。對記錄不完整、不規范者要限期整改并跟蹤落實。同時要檢查養殖日志印況,各鄉鎮漁技員要結對指導散、小養殖戶執行“三項記錄”制度。

(五)加強藥殘抽檢。結合本縣所養品種、用藥狀況,加大抽檢力度,擴大抽檢范圍,特別是在用藥高峰期,對本縣境內的水產養殖場(戶)、水產育苗場開展藥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監督抽查,逐步實施根據養殖單位(戶)名錄隨機抽樣制度,對重點監控區域、養殖方式和出口養殖基地要增加抽樣,科學合理布點,確保抽檢工作的客觀合理;嚴格執行四方五人到場簽名制度,確保抽檢程序規范。

(六)建立責任追究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生產者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制度。對在現場檢查和藥殘抽檢中查出的違規者,根據違法性質、危害程度,采取停止銷售產品、責令整改、產品無害化處理或監督銷毀、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措施,對于各種案件的處理,切實做到禁用藥物來源和渠道未查清的不放過,超標產品未處理的不放過,對有關責任人員未處理的不放過,該移送司法機關沒有移送的不放過。同時,建立“黑名單”制度,并實行重點監控,限期整改,對有關責任人進行集中培訓。二是建立健全針對監管部門的責任追究制度。對個別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監管不到位、措施不落實、,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并帶來嚴重后果的,以及專項整治實施不力、存在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五、時間安排

(一)部署準備階段(2009年3月10日~3月底)。

1、成立“*縣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工作協調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協調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縣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執法年活動的有關工作,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

2、根據省局總體安排,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制定本地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詳細工作方案,做出工作部署。

3、組織開展對行政管理、漁業執法等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監管能力。

4、充分開展多種形式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等宣傳,努力使廣大漁業生產者樹立起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5、對本縣的水產苗種場進行普查。

(二)整治督查階段(2009年3月底~10月底)。

1、圍繞重點對象、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水產苗種場進行登記清理,對養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或苗頭性問題進行分析評估,對問題產品實施限期整治和依法查處。

2、組織對各鎮(區)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各地在本次專項整治中的組織落實情況、工作進展情況、工作質量與規范情況等。

第8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關鍵詞:綠色核算;水產養殖;模型;亞熱帶海灣;羅源灣

亞熱帶海灣是一種寶貴的稀缺性天然海洋資源,但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僅對生產成本和生產產出進行核算,忽略了對資源環境價值的核算,對其開發利用十分不利。我國海洋資源資產化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人們的無償索取觀念、貪利行為和掠奪性開發導致了對亞熱帶海灣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浪費、海洋環境污染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等現象十分嚴重。為達到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開發利用凈效益最大化,本文在邊際機會成本和國民經濟評價理論基礎上,構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綠色核算模型。

羅源灣屬典型口小腹大的亞熱帶海灣,擁有豐富的魚類資源,水產養殖是其最為普遍和重要的開發利用方式,是福建省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近幾年來羅源灣水產養殖業發展迅猛,但養殖業的過度發展,也給羅源灣海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致使其外部不經濟明顯。同時由于海洋資源具有多樣性和多宜性的特點,海灣兼有養殖、捕撈、港口、圍墾、濱海旅游、鹽業等多種開發功能,故而機會成本顯著。因此本研究選擇羅源灣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綠色核算借鑒的兩種核心思維

傳統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核算方法單純從經濟角度出發,不考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以及資源和環境成本,存在著偏頗和不足。針對于此,筆者選擇邊際機會成本理論和國民經濟評價理論作為此次綠色核算的主要理論基礎。

(一)邊際機會成本理論

理論上合理的資源價格應該是能真實地反映其社會總成本、資源稀缺性、資源價值的價格。邊際機會成本即是根據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觀點,從經濟學角度對資源開采使用后果或從社會學角度對經濟活動后果的一種抽象與度量,它反映了由社會負擔的自然資源耗竭代價。從理論上資源使用者所付的資源價格也應等于邊際機會成本,低于邊際機會成本的價格會刺激過度開發利用資源,而高于邊際機會成本的價格則會抑制人們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當前該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資源的綠色定價體系。

(二)國民經濟評價理論

國民經濟評價最初是作為國外評價公共事業部門投資的一種方法而發展起來的。該方法試圖以社會效益來代替一般的財務收益,以社會成本來代替財務成本。其主要特點是將擬建項目對社會的全部影響進行分析,包括那些間接的、無形的和難以計量的影響。在各方案全部費用和效益加以比較的基礎上,從中選擇出凈效益最大的方案。

二、水產養殖綠色核算模型的構建

(一)模型建立的技術路線

亞熱帶海灣水產養殖綠色核算模型建立的技術路線是建立在邊際機會成本理論和國民經濟評價理論的基本框架之上的。其主要思想是將水產養殖的邊際機會成本(MOC)視為總成本(C),同時分解成邊際生產成本(MPC)、邊際使用者成本(MUC)和邊際外部成本(MEC)三個部分,并分別對其進行貨幣化計算,再將三者相加所得即為C;與之相對應的是,把水產養殖國民經濟總效益分成直接效益(DI)和間接效益(IDI),對其所涉及的各方面都盡可能進行定量或定性的計算和描述,二者相加得出國民經濟評價的總效益(I)。最后將所得總效益值(I)扣除總成本(C),所得年純收益(NI)即為亞熱帶海灣水產養殖綠色核算的結果(如圖1)。

(二)綠色核算模型公式

根據上述技術路線,我們可知亞熱帶海灣水產養殖開發的綠色核算模型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NI=I-C①

I=DI+IDI②

C=MPC+MEC+MUC③

MPC=∑(PC1,PC2,……,PCn)④

MEC=海域生態損害值*海域使用面積⑤

MUC=Max(NI’1, NI’2……NI’n)⑥

DI=∑(各水產品影子價格*各水產品年產量)⑦

IDI=f(X1,X2,……Xn,t)⑧

式中:NI――水產養殖年純收益;

I――水產養殖總效益;

C――水產養殖總成本;

DI――水產養殖直接效益;

IDI――水產養殖間接效益;

MPC――水產養殖邊際生產成本;

MEC――水產養殖邊際外部成本;

MUC――水產養殖邊際使用者成本;

PCi――水產養殖各項生產成本;

NI’i――亞熱帶海灣用于其他功能可能產生的最大純收益;

Xi――水產養殖間接效益函數變量;

t――時間。

從前面分析可知,若NI≥0,表明社會所得大于所失,在該區域布局水產養殖項目或方案在總體效益上是可取的;若NI<0,說明該區域不宜布置水產養殖項目,改變開發利用方式或者暫時不進行開發利用保存原有的生態環境更為妥當。

三、羅源灣水產養殖綠色核算實證研究

(一)羅源灣概況

羅源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是一個典型口小腹大的半封閉海灣,四面環山,僅一個狹長的可門水道與外海相通,灣內的水體交換主要靠潮流來完成。水域面積20620hm2,現已開發利用10628hm2,占總面積的49.80%。其中淺海面積8870hm2,已開發利用3816hm2,占淺海面積的43.02%;灘涂面積11750hm2,已開發利用6452hm2,占灘涂面積的54.91%。主要養殖的品種有:海帶、紫菜、大黃魚、真鯛、魚、美國紅魚、牡蠣、貽貝、花蛤、縊蟶、泥蚶、鮑魚、對蝦、鋸緣青蟹、梭子蟹、大彈涂魚等幾十個品種。據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統計2004年羅源灣各種水產品產量達230187噸,產值逾15億元。灣內海水養殖產量占全市海水養殖產量的25%,是福州市海水養殖業的重要基地。

(二)水產養殖綠色核算基礎數據選擇

根據福建省淺海、灘涂水產養殖容量課題組依據羅源灣營養鹽、初級生產力等有關資料對灣內水產養殖容量進行科學計算后得出的結果:灣內貝類產量應控制在85000噸,理論上年可產藻類560000噸。然而,據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羅源灣的貝類養殖產量已超過170000噸,藻類總產量卻只有35700噸,顯而易見羅源灣目前的養殖現狀已嚴重偏離可持續發展方向。若依此進行核算,核算出的結果將不再具有預見性和代表性。與之相對,羅源灣2001年海水養殖規劃為羅源灣目前最新的養殖規劃,它是以羅源灣總體功能區劃、水產養殖品種生產技術標準、淺海灘涂養殖容量調查項目的科研成果為依據制定的,其目標是通過對羅源灣海水養殖區域的規劃調整,初步解決灣內海水養殖布局不合理,養殖品種搭配不協調以及網箱養魚與貝類養殖生產中普遍存在單位體積養殖密度過大的不良狀況,使羅源灣各類海水養殖生物容量趨于合理。顯然,選擇羅源灣2001年海水養殖規劃方案作為羅源灣水產養殖合理性評價的核算基礎要比羅源灣水產養殖現狀更具科學性和代表性,因此筆者選擇該規劃方案中水產養殖的空間布局、養殖面積、類別和數量等基本數據為該研究的基礎。

(三)羅源灣水產養殖規劃方案概要

羅源灣2001年海水養殖規劃方案共分10個區(如圖2),各區具體養殖規劃如表1。

(四)水產養殖綠色核算成本效益分析

1、水產養殖總成本分析。依據邊際機會成本理論,一種資源產品的合理價格應包含資源開發的生產成本、資源開發產生的外部成本和資源使用者成本。(1)邊際生產成本。水產養殖年邊際生產成本指水產養殖每年必須投入的各項生產成本,具體可分為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經問卷調查及統計資料所得,當地年原材料成本網箱養殖約為3450元/箱、貝類養殖16000元/hm2、藻類養殖18975元/hm2、池塘綜合養殖26150元/hm2。將上述各養殖成本乘以規劃區各養殖類別面積,相加得到羅源灣水產養殖年原材料成本為65755.12萬元。據問卷調查,閑時一個成年勞動力平均可照看網箱25個、貝類養殖0.3hm2、藻類養殖0.4hm2、池塘綜合養殖1.7hm2,則共需勞動力17339人。以當地勞動力人均年收入7409元計,閑時年勞動力成本為12846.5萬元。另在分苗收成時節一般需雇工,以年雇工費用平均6500元/hm2計算,忙時需另投入年勞動力成本4466.99萬元。羅源灣水產養殖年邊際生產成本為年原材料成本加上年勞動力成本,總計83068.61萬元。(2)邊際外部成本。邊際外部成本是指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或者說是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損害。水產養殖邊際外部成本表現為水產養殖所造成的用海海域生態損害,可用海域生態損害補償值乘以海域使用面積來計算,而海域生態損害補償值可用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乘以損害系數來計算。不同的海域由于其區域性特點,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是不同的。根據彭本榮、Costanza等海洋與海岸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結果,2004年廈門市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6.49元/m2.a。參照廈門市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福建省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應用特爾斐法估算全省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平均價值折算系數,進而計算出全省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平均價值為2.11元/m2.a(如表2)。不同的用海類型會對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造成不同的損害,如填海用海,改變海域屬性,資源全部掩埋,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完全喪失;相對應的,旅游/浴場用海則對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害就小得多。各類用海損害的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值見表3。經計算得出羅源灣水產養殖年外部成本為2580.88萬元。(3)邊際使用者成本。邊際使用者成本主要指海洋資源用于水產養殖功能時所放棄的用于其他功能可能產生的最大純收益。羅源灣水產養殖規劃區域若不用于養殖,絕大部分可發展捕撈業,故可將捕撈業產值作為邊際使用者成本。計算方法為首先運用Tait模式估算出研究區的漁業資源年自然生產量(為可捕撈量),然后根據當前市場近海捕撈水產品價格計算其產值。Tait研究結果表明:沿岸海域初級生產力轉化為第三級生物(漁業資源)的效率為0.015。羅源灣初級生產力多年平均值為134.25mg/(m2.d),則年漁業資源產碳量為125.555噸。據廈門大學測試中心研究結果,1噸有機碳換算漁獲物鮮重為8.1037噸,估算出羅源灣水產年產量如下1017.46噸。據市場調查,以捕撈水產品平均價格40元/千克計算,水產品價值估算為4069.84萬元。因此羅源灣水產養殖年邊際使用者成本為4069.84萬元。

2、羅源灣水產養殖的總效益分析。按照國民經濟評價理論的思想,水產養殖項目產生的年總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部分。直接效益就是水產養殖獲得的各類水產品總產值,間接效益是指由水產養殖項目產生的外部效益和無形效果。(1)直接效益。據問卷和市場調查分析,羅源灣網箱養殖年均毛收益9200元/箱、貝類養殖31500元/hm2、藻類養殖63000元/hm2、池塘綜合養殖135000元/hm2。根據以上數值分別乘以各類別的養殖面積,共計195399.5萬元,此為羅源灣水產養殖的直接效益。Ⅰ區至Ⅹ區年直接效益依次分別如下:16310.25萬元,27086萬元,34758.35萬元,1283.4萬元,10297.55萬元,36679.05萬元,14404.5萬元,13329.9萬元,778.05萬元,43236.45萬元。(2)間接效益水產養殖的間接效益,其變量大致有以下幾項:IDI=f(Xw,Xs,Xe,Xht),t表示時間。就業保障方面(Xw):羅源灣有幾萬勞動力直接從事水產養殖行業,在保障勞動力就業的同時,也使許多以水產養殖為生的家庭能夠幼有所依、老有所養,很大程度上維護了當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社會經濟方面(Xs,Xe):除水產品養殖、出售對社會經濟作出的直接貢獻之外,另還有依靠水產品為原材料進行二次加工或多次加工的產業即水產養殖產業鏈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以及這些效益對當地社會經濟各方面所起到的促進推動作用。居民健康方面(Xh):水產品蛋白屬于優質蛋白,羅源灣出產大量優質廉價的水產品,這有利于提高當地居民的身體素質,對當地居民健康水平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限于所得的材料,以及時間、精力和水平,無法將羅源灣水產養殖項目所帶來的間接效益貨幣化,實為遺憾。

(五)羅源灣水產養殖綠色核算成果

1、羅源灣水產養殖總成本核算。根據邊際機會成本的計算公式,即C=MOC=MPC+MEC+MUC,計算得出羅源灣水產養殖Ⅰ區至Ⅹ區年總成本依次為:6102.04萬元、10914.84萬元、15570.27萬元、661.97萬元、4224.28萬元、15780.09萬元、5505.96萬元、10723.38萬元、623.75萬元、19612.75萬元,累加得出羅源灣水產養殖年總成本為89719.33萬元。

2、羅源灣水產養殖年純收益核算。年純收益就是將亞熱帶海灣水產養殖的總收益減去其總成本所得的值。當所得值為正時,說明水產養殖在該海域所產生的總效益大于其生產、資源損耗以及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害三者相加形成的總成本,在此布置水產養殖項目是合理可行的,對其應該進行提倡或保留;當值為負時,結論相反。由于無法將羅源灣水產養殖的間接效益貨幣化,因而此處的核算只能將直接效益作為總效益來扣除總成本,各區年純收益分別如下:10208.21萬元、16171.16萬元、19188.08萬元、621.43萬元、6073.27萬元、20898.96萬元、8898.54萬元、2606.52萬元、154.3萬元、23623.7萬元,累加得到羅源灣水產養殖年純收益為105680.17萬元。

3、羅源灣水產養殖效益費用比。利用國民經濟評價理論中的效益費用比來進行分析,將各區總效益除以各區總成本,所得為其效益費用比a=I/C。經計算,區至區的效益費用比分別如下:2.67、2.48、2.23、1.94、2.44、2.32、2.62、1.24、1.25、2.2;整體費效比為2.18。

4、羅源灣水產養殖綠色核算成果分析。(1)從前面外部成本的計算過程可看出,羅源灣圍墾養殖的成本明顯要高于海水開放性養殖,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開放性海水養殖的總體效益要明顯高于圍墾養殖。(2)從養殖品種的平均效益來看,網箱養殖>池塘綜合養殖>藻類養殖>貝類養殖。值得注意的本次核算是建立在羅源灣海域合理生態容量基礎上的,因而外部成本十分低廉。但事實上位于圍墾區內封閉式池塘綜合養殖污染是非常嚴重的,餌料的大量投放使其底質嚴重惡化,底棲生物破壞殆盡,環境價值損失巨大;同時由于水體的嚴重污染而又交換周期長,致使其防治病害的成本非常高,本文所計算出池塘綜合養殖的平均效益只適合于養殖初期,對于長期從事池塘綜合養殖的墾區而言則有相當虛高的部分,因此從長遠來看,筆者還是認為不宜在羅源灣內提倡圍墾養殖。(3)規劃各區的產值在扣除其生產成本、環境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之后,各區純收益也均為正值,效益費用比超過1,說明規劃各區總效益大于總成本,該規劃方案設計比較合理,有利于羅源灣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4)從核算的最終結果來看,純收益>0,即在上述規劃方案被合理實施的情況下,羅源灣水產養殖整體效益為正值,說明羅源灣總體上適宜進行水產養殖項目的布局,社會整體所得大于所失,同時整體費效比較高,產出效益較好。但應該注意的是此次核算的總成本較低,原因有二:沒有將資金成本計入邊際生產成本;由于此次核算是建立在羅源灣合理海域生態容量基礎上的,其外部成本十分低廉,所以總體效益會較高。(5)從以上收益的絕對數額看,Ⅹ區最大,Ⅸ區最小。究其原因,Ⅹ區為此次規劃最大的淺海養殖區,規劃養殖絕對面積大、養殖數量多,且網箱養殖收益明顯高于其他養殖類別;Ⅸ區規劃養殖絕對面積小,養殖數量少,無網箱養殖。(6)從各區的效益費用比看,Ⅰ區最高,Ⅷ區最低。其中Ⅷ區為傳統的貝類、藻類養殖區,也是羅源灣最大的灘涂養殖區(墾區除外),其近年來貝類養殖數量過多,致使外部成本加大,經濟效益不佳,故其效益費用比值較低。

四、羅源灣水產養殖的對策與建議

基于羅源灣水產養殖綠色核算成果,同時針對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開放性海水養殖的總體效益要明顯高于圍墾養殖,羅源灣內不宜提倡圍墾養殖,不過可考慮在灣外風浪較大的海域進行適當圍墾。

第二,針對現狀,應遵循規劃對羅源灣內海水養殖實行總量的控制,不盲目追求養殖面積,在海域合理生態容量上提倡效益多元化,如藻類養殖,可在原有海帶養殖基礎上套種江蘺,每年僅多出江蘺苗種的成本,效益可翻一倍;另池塘綜合養殖視情況可套養少部分彈涂魚、青蟹或橈足類,若套養彈涂魚、青蟹,每年每公頃可多產出9000元,若套養橈足類,每年每公頃可多產出約4500-7500元。

第三,網箱養殖的效益最高,羅源灣淺海地區在保證海域合理生態容量的基礎上提倡網箱養殖,但應注意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養殖的平均效益要高于普通貝類養殖,建議在適宜海區退出部分貝類養殖,改為效益更高的藻類養殖,但藻類養殖特別是海帶養殖前期投入較大,政府應重點扶持。

第四,作為資源所有者的政府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科學合理征收海域使用金、完善審批制度。可將水產養殖的使用者成本和外部成本內化在灣內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即由政府根據資源總量、生產和市場情況向水產養殖者征收一定的資源使用稅(費)和環境稅(費)等,以此抑制資源使用的外部性,同時各類水產品價格應包括邊際生產成本、資源使用稅(費)和環境補償費(稅),才能確保資源的最優生產水平及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晶等.邊際機會成本與自然資源定價淺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5(3).

2、陳志敏.關于投資項目中的國民經濟評價[J].基建優化,1999(2).

3、羅源灣2001年海水養殖規劃方案[Z].福州市羅源灣海水養殖協調領導小組,2001.

4、彭本榮等.填海造地生態損害評估[J].自然資源學報,2005(5).

5、Costanza R.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J].Nature,1997(387).

6、福建省海域使用分類定級及海域使用金征收標準制定研究報告[R].福建省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2005.

7、沈國英,施秉章.海洋生態學[M].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

8、洪麗玉.幾種頭足類含碳率檢測報告[R].1996.

9、福建海區蝦類資源探捕調查及捕撈技術研究報告集[R].福建水產研究所等,1986.

*本文為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2005I008)――海洋資源價值綠色評估及其應用。

第9篇:水產養殖制度范文

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關注,生存危機意識的增強,要求改善水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傳統的高密度水產養殖方法會將大量的殘餌和糞便排入水體,導致養殖尾水污染日益嚴重。水產養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處理,會惡化養殖水域環境,導致養殖動物的暴發性疾病,甚至大面積死亡,使養殖產品質量和產量大幅下降。因此,引用推廣效益穩定、環境友好的水產養殖模式和養殖廢棄物處理方式,對我國水產養殖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就水產養殖從業者如何加強環境保護談幾點做法。

一、學習法律法規,增強環保意識

從事水產養殖者必須了解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獸藥管理條例》《江蘇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并在養殖生產過程中嚴格貫徹執行。如《漁業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家對水域利用進行統一規劃,單位和個人使用國家規劃確定用于養殖業的全民所有的水域、灘涂的,使用者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本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許可其使用該水域、灘涂從事養殖生產。”第二十條規定:“從事養殖生產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施肥、使用藥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環境污染。”

二、掌握相關標準,制定管理制度

水產養殖企業必須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并張貼重要的水產品質量管理文件、養殖規程等。定期對養殖工人進行標準化養殖技術和質量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并獲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NY5073-2006)、《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NY5070-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無公害農產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T5361-2016)、《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等。鼓勵養殖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

三、增加基礎投入,配套生產

設施不斷改善生產基礎條件,定期清理池塘淤泥,疏通進、排水河道,確保進排水暢通。養殖場(小區)必須分別建設獨立的進、排水口,防止排出的水進入進水口。場區內環境整潔,進、排水渠分設且無淤積,電力容量滿足生產需求,道路平整通暢,養殖生產設施能定期改造維護、現狀良好,符合健康養殖的要求。配備必要的水質檢測、病害診斷等儀器設備,投餌機、增氧機、在線監控等基礎養殖設備配置完備,維護良好,使用正常。

四、重視環境修復,實行健康養殖

養殖用水符合無公害水產養殖用水標準,水源無污染源,且定期進行監測。積極應用種草投螺、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微孔管增氧底層等健康養殖技術。堅持以預防為主的防病原則,以改善養殖水體環境、選用優質健康苗種、增強養殖動物抗病力為出發點,控制病害發生,減少藥物使用。使用優質合格飼料,合理投喂,提高飼料利用率。有條件的養殖者,在進水口設置凈化池,對養殖用水進行預處理;出水口設置生態濕地,通過水生植物脫氮、除磷和吸收重金屬離子,實現養殖廢水達標排放。

五、選購優質苗種,規范使用

投入品建立苗種、飼料、漁藥等生產投入品采購、保管和使用制度。選購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場(廠)生產的、經過檢疫合格的健康無病害苗種。購買苗種時必須索要《苗種生產許可證》《苗種檢疫合格證》等相關證件的復印件和購貨發票(或收據),確保苗種可追溯。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配合飼料,不在飼料中添加和使用違禁添加劑、原料藥和人用藥品。投喂的小雜魚、玉米、小麥等要保證新鮮、無霉變。按照《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等規定,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魚藥,不使用無許可證、無合格證、無生產批號的藥品,不使用違禁藥品。不隨意使用藥物,確需用藥時,須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藥物,并嚴格控制用量。

六、不亂排放廢水,正確處置廢棄物

使用生物制劑調節水質,盡可能做到節水減排。選用安全藥物清塘消毒,清塘廢水經過解毒處理確保無污染隱患后再排放。撈出的水草、雜物、病死水產養殖動物,不隨意丟棄或扔進河道,實行無害化深埋處理。養殖場(小區)設置垃圾收集設施,收集魚藥、飼料包裝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并定期妥善處理。

七、抓好銷售管理,做好各項記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国在线观看 | 大桥未久在线精品视频在线 | 美女国产福利视频 | 欧美一级片网 | 德国女人一级毛片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国模偷拍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欧洲美女a视频一级毛片 | 97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欧美 | 日本a级三级三级三级久久 日本a级特黄三级三级三级 | 99久热在线精品视频播放6 | 国产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 国产香蕉久久 | 香港黄页亚洲一级 | 久久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 |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 一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女视频| 韩国一级毛片大全女教师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午夜影院免费体验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2019天天操天天干天天透 | 91久久青青草原线免费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 欧美在线观看高清一二三区 | gogo999亚洲肉体艺术大胆 |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 | 亚洲在线观看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 91视频国产精品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片 | 综合网自拍 | 黄色大秀视频 | aaa一级毛片免费 |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