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

第1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災難降臨,比“異鬼”更可怕的冬天

深夜12點,科粉小鎮氣象臺還是燈火通明,這場史無前例的暴風雪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此時卻仍然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而外面的積雪厚度已接近歷史最高。氣象臺的值班員已經堅守了24小時,但仍然不敢懈怠,因為他們必須要時刻關注著電腦上的氣象雷達回波以便最新的天氣信息。

一臺號稱“千里眼”的氣象雷達,屹立在距離氣象臺10公里外海拔800米的科粉山之巔,12米直徑的天線外罩著白色圓球狀的天線罩,遠遠望去像一顆明珠,它早已成為科粉鎮的標志性建筑了。這臺雷達是科粉小鎮的科學愛好者們最新引進的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它對于正在經受暴風雪襲擊的科粉小鎮來說尤為重要。但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長時間的暴雪,通往雷達山上的供電線路在下午的時候已經損壞,此刻雷達只靠著柴油發電機發電在苦苦支撐,但發電機內的柴油量也僅僅能夠讓天氣雷達維持6個小時的正常運轉,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在天亮之前將柴油補給送達雷達站。

通往雷達站的道路是一條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路面上有厚厚的積雪,道路兩旁的樹已經被積雪壓斷,橫倒在公路上,峭壁上的巖石也可能會隨時滑落。但是為了保障科粉小鎮所有居民的安全,值班人員來不及多想就帶著柴油補給出門了。此刻外面溫度只有零下十幾攝氏度,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值班人員給越野車裝好了防滑鏈便出發了。這場災害性的暴風雪天氣給小鎮帶來的危害實在太大了,每隔幾公里,值班人員都要下車把橫倒在路上的樹枝挪開才能繼續前行,一路上還不時能看到凍死的莊稼和家禽。

看到此情此景,值班人員更是感到任務的艱巨和緊迫,趕緊踩足油門朝雷達站開去。由于上山的道路因積雪打滑,越野車在半山腰的一個急轉彎處方向盤失控,狠狠地撞向了防護欄。防護欄外側就是萬丈深淵,幸虧有防護欄的保護,人沒有什么事,不然的話后果不堪設想。不過現在越野車受到猛烈撞擊怎么也打不燃火了。而此刻距離雷達站的柴油耗盡僅剩2個小時,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已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值班人員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背負著幾十公斤的柴油徒步上山!天越來越亮,離山頂也越來越近,經過許久的跋涉,值班人員終于在柴油即將耗盡之際抵達了雷達站。補充完柴油,值班人員已經筋疲力竭,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要知道他已經接近30個小時沒合眼了。

這次突如其來的暴雪不光苦了氣象人員,科粉鎮的居民們也不好受。暴雪導致糧食短缺,蔬菜瓜果肉類無法正常供應,超市的食物早就被一搶而空。零下十幾度的低溫致使水管被凍,不能正常供水。學校停課,工廠停產,單位停班,商店歇業,所有居民都只能待在家中等候氣象臺最新的天氣消息,科粉鎮居民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暴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在這次暴雪過程中,氣象雷達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了氣象雷達的監測預警預報,科粉鎮雖說道路等基礎設施受到了嚴重的損壞,但好在沒有任何人員傷亡。暴風雪過后,居民們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場百年不遇的暴風雪天氣呢?

鎖定真兇――“拉尼娜

經過小鎮氣象臺研究人員和科學愛好者們的不懈努力,終于證實了造成這次小鎮暴雪災難的真兇――“拉尼娜”,他們連夜交出了一份關于“拉尼娜”的研究報告。

“拉尼娜”是誰?

說到“拉尼娜”,我們不得不先提到他的哥哥“厄爾尼諾”。(關于“厄爾尼諾”現象,我們9月號的防洪知識有講到哦!)而且從歷史角度來看,“厄爾尼諾”現象之后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幾率在40%左右。

那么,造成這次科粉小鎮暴雪災難的真兇“拉尼娜”到底是誰呢?“拉尼娜”(LaNina)一詞源自西班牙語,意為“圣女”,即“小女孩”的意思,與意為“圣嬰”的“厄爾尼諾”相反。自1985年起,人們便把秘魯沿海和中東太平洋地區海水異常變冷的現象稱為“拉尼娜”現象。如果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月平均海溫負距平值大于0.5℃且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則判定為一次“拉尼娜”事件?!袄崮取币话闳廖迥瓿霈F一次,少數情況下也有隔十年出現一次的。在歷史的“拉尼娜”年中,冷空氣活動頻繁,多數年份里冬季氣溫較常年偏冷,甚至會出現暴雪等災害性天氣。而在中國,“拉尼娜”事件對氣候的影響之一就是冬季氣溫可能偏低,易出現冷冬。根據統計顯示,自1954年以來,在“拉尼娜”事件影響的年份里,中國冬季偏冷的比例超過80%。

“妹妹”的誕生

“拉尼娜”現象是低緯度地區大范圍海-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其形成機理目前在學術界還沒有具體定論,但一般認為赤道信風的變化是這一現象產生的基本條件。

正常情況下,低緯度太平洋表面常吹東風,表層溫暖的海水自東向西運動,造成秘魯沿岸冷水上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西去洋流的一部分被分成南北兩支,作為補充寒冷的海水就從下面涌出來,稱為赤道涌升。在以上兩種因素作用下,東西太平洋水溫和水位具有明顯的差異,通常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高出3~9℃,赤道東太平洋水位比西太平洋水位高出約40cm。如果東風持續增強,這種西高東低的海平面坡度和溫度就會加大,這就形成了“拉尼娜”現象。

信風的變化

赤道信風的增強是產生“拉尼娜”的基本條件,而影響赤道信風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南方濤動。南方濤動作為氣象學上“三大濤動”之一,首先由英國數學家和氣象學家沃克在1928年提出,它是指東南太平洋(塔希提島以東,簡稱東側)和印度洋(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以西,簡稱西側)氣壓之間的一種蹺蹺板式的關系,即一地氣壓偏高,另一地氣壓就降低的現象,如果東側低西側高稱為“高指數”,反之稱為“低指數”。由于這種氣壓的差異,便在兩地之間產生了一個東西向的環流圈。沃克還把出現在太平洋上空的東西向的環流圈稱為“沃克環流”,其中在地面由東向西吹的那一支便是赤道信風。當南方濤動呈現高指數時,其環流方向與沃克環流方向一致,赤道信風得以加強,促使“拉尼娜”現象的形成。

地理位置的影響

從地理位置來看,“沃克環流”的高度升高后將超過安第斯山,已具備跨越安第斯山繼續東進的條件,但在南美大陸上升氣流的阻擋下,又難以東進。全球大氣每年冬春季節西風帶強盛,在強盛的西風帶的推動下,使得已具備跨越安第斯山的沃克環流得以東進。即便如此,此時的沃克環流已是強弩之末,它很快在南美大陸上空下降,下降后再返回它的發源地時,立即又受到安第斯山的阻擋,這時的沃克環流全部降落在南美大陸。因沃克環流帶有大量的水汽,使得南美大陸這一地區經常出現暴雨,形成狂風大作的反常天氣。

與此同時,在安第斯山西側的東太平洋海域的冷水區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區的東南信風也消失,堆積在西太平洋赤道的熱水向東部回流,這就是“厄爾尼諾”的出現。經過4個月左右的時間,這股熱水流到東太平洋,導致整個太平洋赤道地區都熱了起來,“厄爾尼諾”達到高峰期,這時的季節必然是夏季,此時,東西太平洋的海平面也趨于一致。當“厄爾尼諾”達到高峰時,堆積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區的多余的熱水也所剩無幾,沃克環流的源動力大為減弱,進入南美大陸上空的沃克環流開始西退,“厄爾尼諾”開始減弱。如果沃克環流退回的路程與原東進的路程相等,那么在東太平洋赤道海域又將恢復到原來同一海域的冷水區,但由于沃克環流源頭的熱量比起原來減少很多,所以沃克環流退回的路程往往比原東進的路程還遠,這樣,冷水區將向西擴大,產生了“拉尼娜”現象。一次“厄爾尼諾”消失后必然出現“拉尼娜”,可以說,“拉尼娜”是“厄爾尼諾”的“副產物”。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兩“兄妹”形成的條件中,安第斯山起著一種獨特的作用。

大氣環流的作用

從大氣環流形勢來看,似乎每個“拉尼娜年”的大氣環流形勢都有很大不同,海洋上“拉尼娜”的形態和中心位置也各有不一。就拿2008年這一“拉尼娜”年來說,當年1月我國南方爆發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凍災害,給春運、電力、能源、供水、農林業、漁業和群眾生活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波及21個省份,因災死亡107人。具體分析當時的大氣環流形勢就會發現:一、中高緯度歐亞地區的大氣環流呈現西高東低分布,且持續時間長達19天,幫助冷空氣自西北方向沿著河西走廊連續不斷侵入中國;二、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強大副高的位置穩定維持在我國東南側的海洋上空,并且多次向西伸展,冷暖空氣交匯的主要地區是位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鄰近地區;三、青藏高原南緣的南支低壓槽活躍,促使西南方向暖濕空氣沿云貴高原向中國輸送;四、由于在冷暖空氣交匯區里,暖濕空氣在上,在對流層的低層中形成了穩定的逆溫層,這是大范圍凍雨出現的主要原因。

同時,有氣象專家認為“拉尼娜”現象的發生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認為它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而且變得越來越不規律。但是氣候預測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拉尼娜”僅僅是代表了海洋的信號,預測氣候還需了解更多復雜因素,如南北極的冰雪、陸面狀況的變化,甚至還要考慮地球以外的因子,如太陽活動等。

“拉尼娜”帶來的“見面禮”

“拉尼娜”使全球的氣候發生異常,造成了氣候災害。研究表明,“拉尼娜”除了會出現冷冬以外還與其他一些災害天氣有著密切聯系。

Fight!2016安全過冬指南

這次暴風雪災害使得科粉鎮的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受到了極大的損壞,也給科粉鎮敲響了警鐘??品坌℃偵系乃锌茖W愛好者們都聚集起來商討應對策略,決心與“拉尼娜”抗爭到底,最終,他們制作出了一份科學的2016過冬指南。

Step1 防寒機制

由于暴雪、大風等災害性天氣范圍廣、強度大、持續久、危害重,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會非常大,易造成飛機停飛、道路封閉、電線桿倒塌、水管爆裂、糧食短缺、菜價上漲等嚴重情況。因此,科粉小鎮準備建立起完善的防寒機制,對大型建設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認證。所謂氣候可行性認證,就是對建設項目進行氣候影響的評估,比如在建設輸變電線路時,評估極端天氣氣候因素的影響,使建設項目能達到承受極端天氣的標準,這樣在災害性天氣再次來臨時就不會對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太大影響。

Step2 防寒意識

前些年的暖冬使人們產生錯覺,防寒意識消減,在寒冬到來之時,就有些措手不及了。應對寒冬,人們應該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4個方面入手――

保暖衣物不在多

我們有時會納悶,明明已經裹成粽子了,為什么還是會覺得冷?那是因為重點部位并沒裹嚴實,冬天也不是穿得越嚴實就越保暖,而是要講究科學的保暖方法,只要重點部位暖了,全身就會跟著暖。

首先,手腳四肢要暖。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外出時不妨戴手套穿厚襪子御寒,回到家時還可以多泡泡腳,幫助改善血液循環。其次,背部要特別注意保暖。據醫學專家表示,背部是人體防寒的屏障,背部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從而產生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甚至肺炎等。所以,遇到冷冬時背部的保暖尤其關鍵,建議要加穿棉背心。當然,最好是盡量多出去曬太陽,避免背部迎風受寒以及多做些背部活動。給大家推薦一個極佳的背部保暖方法:書包里多裝幾本參考書(“表”打我),既能抵御背部風寒,又能增加背部活動。最后,在衣服材質的選擇方面,冬天可以選擇羊毛內衣或背心保暖,因為羊毛具有吸濕發熱的功效,再加上纖維卷曲、孔隙多,保暖效果最佳。

吃也有講究

千萬不要老想著減肥,秋冬季節多吃一點沒關系。因為一到冬天,人體對能量的需求本來就比較多,本能會驅使我們去吃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來幫助身體產生熱量(養秋膘的日子里請放心大膽地吃)。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是御寒首選,除了這些,B族維生素以及鎂、鋅、鐵等礦物質也都是人體產生熱量所不可或缺的,可以多吃些瘦豬肉、深綠色蔬菜、谷類食物、海鮮等。另外,冬天還需要多吃些海帶和紫菜補充碘,因為碘能夠促進甲狀腺分泌,而甲狀腺可以維持正常的身體代謝,讓體內不會儲存過多的熱量。在外出前也可喝些姜湯刺激身體發熱。

在吃的方式上也有講究。冬天容易肚子餓,一次不宜吃太多,要少食多餐,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咽。鍛煉后要吃些有營養的食物,例如瘦肉、雞蛋、牛肉、豬肝等含鐵高的食物,有利于血紅蛋白的合成,維持血紅蛋白水平,保證血液的輸氧能力。

住所要舒適

冬天里人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室內,因此良好的居住環境是安全過冬的關鍵。首先就是保持通風,許多人看到這里會摸不著頭腦,大冷天的還通風一定是拿腦袋去砸核桃。其實這里的通風是在一定條件下的,例如現在許多家庭的暖氣比較充足,如果室內不通風,很容易引起胸悶、頭暈等不適癥狀。而且在白天天氣晴朗的時候打開門窗,讓陽光照入室內,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能將室內的各種病毒和細菌趕跑,避免患上各種呼吸道疾病。

其次要慎用保暖電器。比如南方地區冬天是沒有暖氣的,許多人晚上喜歡睡電熱毯,卻不知電熱毯存在在漏電、會引發火災等隱患。

生命在于運動

這個冬天比以往的冬天還要冷,格外冷!寒冷凍住的不僅僅是水,還有懶人的運動細胞,更是凍住了人們的運動熱情。一到冬天,大家都想窩在家里不動。也正是如此,人們也越來越怕冷了。但多活動就能改善血液循環,身體就不會怕冷。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的運動,特別推薦一種冬季比較適宜的運動――羽毛球(當然是在室內啦)。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天韌帶的彈性與關節的靈活度都會降低,容易受傷,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熱身。運動后則要盡快把汗水擦干、穿上外套,以免寒氣順著張大的毛孔入侵體內。

第2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拉尼娜,厄爾尼諾,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太陽黑子,暴雪凍害,流感大流行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近日撰文指出,1月10日以來中國發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災害。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他在《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歷史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一文中說,近20天大氣環流異常是造成這次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根本原因。文章強調,拉尼娜事件對這次災害的發生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自2007年8月起,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后迅速發展,至今年1月,已連續6個月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分析表明,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個月累計強度最強的一次[1]。

從1月10日到本刊截稿時(29日下午),中央氣象臺一共發出11次暴雪警報,其中9次橙色警報,2次紅色警報?!皬默F在看來,出現這種極端天氣的原因是,歐亞大陸及周圍上空的大氣環流演變,長時間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敝醒霘庀笈_首席預報員孫軍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如果追究更深遠和間接的原因,持續暴雪、暴雨的形成,則可能與入冬以來出現的“拉尼娜”現象有關?!袄崮取笔且环N氣候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海水溫度比常年平均值偏低,從而影響大氣溫度和運動?!斑@種影響是一種長期效應,現象發生之后,一些地方降水可能增多,同時另一些地方降水則減少,我們可以根據長時間的氣候統計,總結出一種規律?!睂O軍說,“然而也只是一種氣候的統計規律,‘拉尼娜’與降水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穩定和必然?!币簿褪钦f,“拉尼娜”與這次暴雪之間的關系僅僅是一種“可能”,不存在必然的關系。今年“拉尼娜”出現了,長江中下游發生了強烈的暴雪天氣;明年如果“拉尼娜”再次出現,是否還會產生同樣的情形呢?未必[2]。

首席預報員孫軍的判斷是正確的,并不是所有的拉尼娜事件都會激發中國南方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統計表明,近50年來,拉尼娜事件有10次,發生南方大面積低溫凍害的只有2次,東北嚴重低溫凍害1次;厄爾尼諾事件17次,發生南方大面積低溫凍害的2次,發生東北嚴重低溫凍害的4次。發生頻率是非常小的。

近50年的拉尼娜事件有:1954年4月-1956年2月(強度系數為121,1954-1955年湖南和東北凍害發生)、1964年5月-1965年1月(強度系數為44,1964年2月湖南凍害發生)、1967年7月-1968年6月發生強拉尼娜事件;1970年6月-1971年12月(強度系數為77)、1974年4月-1976年2月(強度系數為51)、1984年10月-1985年6月(強度系數為62)、1988年6月-1989年3月(強度系數為80)、1995年9月-1996年4月、1998年6月-2000年8月,2007年8月-2008年(2008年1月南方低溫凍害)[3-6]。

近50年的厄爾尼諾事件有:1951年6月-1952年2月(強度為57),1953年4月-11月(強度為50),1957年4月-1958年7月(強度為97,1957年北方低溫凍害),1963年7月-1964年1月(強度為30,1964年2月湖南凍害發生),1965年5月-1966年3月(強度為72),1968年11月1970年1月(強度為77,1969年北方低溫凍害),1972年4月-1973年2月(強度為94,北方低溫凍害),1976年6月-1977年3月(強度為57,1976年北方低溫凍害,1977年南方低溫凍害),1979年9月-1980年6月(強度為38),1982年5月-1983年10月(強度為168),1986年9月-1988年2月(強度為120),1991年5月-1992年8月,1993年4月-1994年1月,1994年10月-1995年5月,1997年4月-1998年6月,2002年5月-2003年2月,2006年8月-2007年2月[3-6]。

1月30日,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盤點”建國來湖南省發生的低溫雨雪過程,稱今年這個過程的強度已排行第二。除了今年,湖南省還有三次嚴重的低溫雨雪過程,分別出現在1954年、1964年、1977年[7]。

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4日,湖南雨雪天氣持續時間長達21天,其中雨凇持續15天以上,漢口日平均氣溫低于0℃的時間長達23天,最低氣溫為-14.6℃,累積降水量75.4毫米,積雪深度32厘米。持續的嚴寒造成全省農作物凍害嚴重,油菜凍死近半。全省凍死耕牛11萬余頭,約占災前耕??倲档?/4。陽新、廣濟、鄖縣、松滋等地柑橘大部分凍死。嚴寒天氣使得漢水出現了罕見的結冰現象,天門境內漢江上可行板車,可見冰之厚。政府在漢江漢口至樊城的540多公里航線上,使用破冰船,結合爆破和人工作業,日夜不停地進行破冰,漢川縣城隍港冰厚的地區,則使用炸藥破冰。經過24天的努力,漢江全線終于在1月21日解除冰凍,恢復了航運。

1964年出現嚴重雨凇。這次過程于1964年2月8日開始,雨雪過程持續達13天,災害主要由雨凇造成。2月8日至12日,江漢平原出現了一次嚴重的雨凇天氣,16日至20日又出現了輕度的雨凇。雨凇對郵電通訊造成很大危害,壓倒電線桿1046根。8日至12日的雨凇,造成地面結冰,使得武漢市部分汽車、電車停開。2月5日至26日,應山縣凍死耕牛2848頭,夏糧減產16.3%。

1977年出現歷史極端最低溫。這次過程開始于1977年1月21日,雨雪日數持續10天。強寒潮冷空氣入侵我省,其來勢兇猛,不僅帶來大雪,還使得降溫劇烈,各地最低溫異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漢的-18.1℃為歷史最低,紀錄一直保持至今。異常低溫農業產生毀滅性的凍害。這次低溫嚴重,使蔬菜、柑橘和油菜等越冬作物受到非常嚴重的凍害,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僅武漢市就凍壞了幾千萬公斤蔬菜,造成市場供應緊張[7]。

通過統計鑒別,我們發現湖南凍害有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1954-1955、1964、1977年為湖南嚴重凍害年[7],都處于1947-1976年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及其邊界。拉馬德雷現象決定了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兩種形式:冷位相型和暖位相型。

第二大特征:1954年和1964年發生了拉尼娜事件,1963年、1976-1977年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第三大特征:1954年為太陽黑子谷值年(m),太陽黑子數為4.4;1964年為太陽黑子谷值年(m),太陽黑子數為10.2;1976年為太陽黑子谷值年(m),太陽黑子數為12.6,1977年為太陽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太陽黑子數為27.5。湖南凍害都處在太陽黑子低值年。

第四大特征:1954、1964、1977年都是北京強沙塵暴年[3-6,8]。

第五大特征:其后1-4年內爆發世界流感大流行,即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7年世界流感大流行。

2000年進入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2007年發生拉尼娜事件,2007年為太陽黑子谷值年(m),2008年初發生了湖南嚴重雪災凍害,2008年為太陽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若2008-2009年發生強厄爾尼諾事件,類似1954-1958年、1964-1969年、1975-1977年的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的災害鏈就有可能發生。

1954-1958年災害鏈:1954年4月-1956年2月發生了強度為121的強拉尼娜事件,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發生嚴重低溫冷害,1954年東北發生嚴重低溫冷害;1954-1956年北京發生強沙塵暴;1957年4月-1958年7月發生強度為97的強厄爾尼諾事件,1957年東北發生嚴重低溫凍害;1957年2月-1958年爆發亞洲流感。

1963-1969年災害鏈:1963年7月-1964年1月發生強度為30的弱厄爾尼諾事件,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發生低溫凍害;1964年5月-1965年1月發生強度為44的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發生強沙塵暴;1965年5月-1966年3月發生強度為72的強厄爾尼諾事件;1967年7月-1968年6月發生強拉尼娜事件;1968年11月-1970年1月發生強度為75的槍厄爾尼諾事件;1969年發生東北嚴重低溫冷害;1968年7月-1970年爆發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災害鏈:1975年5月-1976年2月發生強度為51的強拉尼娜事件;1976年6月-1977年3月發生強度為57的強厄爾尼諾事件;1976年發生東北嚴重低溫冷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數持續10天。強寒潮冷空氣入侵,其來勢兇猛,不僅帶來大雪,還使得降溫劇烈,各地最低溫異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漢的-18.1℃為歷史最低,紀錄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5月爆發俄羅斯流感。

1954、1957、1969、1972、1976年是東北嚴重低溫冷害年[9],1954、1964、1977年為湖南嚴重雪災凍害年,都處于1947-1976年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及其邊界。發生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的太陽黑子谷年(m)或m+1年,是湖南暴雪凍害的共同特征。

綜合1890-2004年的數據,我們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氣候特征:處于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及其邊界;前一年或前兩年為中等強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紀50-70年代同時為中國強沙塵暴年;前后一年或當年為中國東北地區冷夏年(20世紀50-70年代同時為嚴重低溫冷害年);當年為中等強度以上的厄爾尼諾年;當年為太陽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51-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發都滿足這6大條件,同時,在1890年以來,滿足這6大條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發[3,5]。第7大特征是當年為冬季或夏季強潮汐南北震蕩持續天數異常年[3],第8大特征是湖南凍害發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發都滿足這兩個特征。湖南凍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

按照前期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災害鏈規律,若流感爆發在2008年(m+1),其強度較弱(類似1977年);若流感爆發在2011年(M),其強度較強(類似1957和1968年)。2008年和2011年都是可能的厄爾尼諾年,2006年厄爾尼諾事件和2007年拉尼娜事件的準確預測提供了可靠的預測方法[3-5,10]。

根據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災害鏈規律[11-14],我在2007年9月指出,拉尼娜將帶來秋汛、凍害、流感[14]。我在2008年1月11日和12日相繼指出,1月的強冷空氣活動和強震集中在強潮汐A、B、C、D組合,A組合激發的自然災害已經得到證實,強潮汐B-D組合激發的自然災害應加強防范,特別是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強震。10-13日中國的冷空氣活動逐漸增強,并在19-22日的潮汐C組合達到。要做好預防大風、暴雪、地震和低溫冰凍等自然災害的準備[15,16]。中國南方遭遇50年來最雪凍害證實了這一預測[1]。

根據五大特征,在2000-2035年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中,可能的太陽黑子低值年2018年和2029年湖南將發生低溫凍害,2016-2017年預測為拉尼娜年,2018年預測為厄爾尼諾年[3-5,10],2018年發生湖南低溫凍害和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較大。

參考文獻

1.江國成。氣象局長:大氣環流異常和拉尼娜事件致冰雪災[EB/OL]。2008年02月03日21:53新華網。

2.方玄昌,陳曉。暴雪成因.金融界.。2008年02月09日18:52《中國新聞周刊》。

3.楊冬紅,楊學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氣候特征。沙漠與綠洲氣象。2007,1(3):1-8。

4.楊學祥.厄爾尼諾事件產生的原因與驗證[J].自然雜志.2004,26(3):151-155

5.楊冬紅,楊學祥,劉財。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嘯與全球低溫[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21(3):1023-1027

6.魏松林.厄爾尼諾事件對黑龍江省低溫洪澇災害的影響及其預報[J].自然災害學報.2001,10(3):79-86.

7.于麗娟,周月華.1954年、1964年、1977年——當年我們多次戰勝雪災凍害[EB/OL].日期:2008-01-31.來源:楚天金報。

8.康杜娟.王會軍.中國北方沙塵暴氣候形勢的年代際變化[J]。51-中國科學D輯,2005,35(11):1096-1102

9.周立宏,劉新安,周育慧。東北地區低溫冷害年的環流特征及預測[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1,32(1):22-25

10.林振山,趙佩章,趙文桐.日食-厄爾尼諾系數及其應用[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6):732-738

11.楊學祥.嚴密監測2008年的拉尼娜結束和厄爾尼諾爆發非常重要.2008-1-20上海環境熱線.綠色論壇。

12.楊學祥.厄爾尼諾、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進入拉馬德雷冷位相災害鏈程序[EB/OL].2007-2-18上海環境熱線.綠色論壇。

13.楊學祥.不斷增大的風險:強震、海嘯、低溫、沙塵暴和禽流感[EB/OL].2007-09-16光明觀察.隨筆•雜談。

14.楊學祥.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秋汛、凍害、流感[EB/OL].2007-9-1光明網交流中心.

第3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溫室效應和萊姆病

表面上,氣候變化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實際上,一些潛在的變化可能通過迂回的途徑最終體現在我們的身體上。例如,溫室效應導致萊姆病患者數量增加。萊姆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通常都是由黑腿壁虱叮咬引起的,患者會出現麻疹、發燒等癥狀。

除了萊姆病,邊蟲病、焦蟲病、艾立克體病也是由壁虱攜帶的病菌引發的,因此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這些疾病的增加已經引起了北美等國家長的注意,他們不再放心讓孩子在夏日的草叢中快樂打滾、嬉戲,擔心草叢中的壁虱會讓孩子生病。這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了許多與大自然接觸的樂趣。

干結的寵物糞便和寄生蟲

通常,寵物的主人都認為干結的寵物糞便比新鮮的寵物糞便要干凈,而且沒有異味,因此會等到糞便干結后再收拾。如果糞便是在草叢中,有的寵物主人干脆就置之不理。其實,干結的寵物糞便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更大,因為許多寄生蟲卵會隨著糞便排出后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有感染力。例如,貓糞便中的弓形蟲卵一般在糞便排出24小時后才會讓人類感染。而狗糞便中的蛔蟲卵在3周后才開始變得有感染力,在濕潤的土地中,其感染力可能會持續好幾年。

除了弓形蟲、蛔蟲,寵物的糞便中還含有大腸桿菌,因此最好每天清理寵物的糞便。即使寵物是在草叢中排泄,也應該立即用報紙或者塑料袋把糞便清理掉。要經常清洗寵物的爪子,與寵物接觸后應及時洗手。

拉尼娜和流感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其引起的復雜氣候變化讓天氣變得越來越反常,例如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或者南方出現冰災。除了自然災害,拉尼娜還有可能帶來傳染病的大爆發。例如,豬流感的大爆發有可能是因為全球氣候失去規律的變化而引起的。

上一次的大規模拉尼娜現象發生在2009年,而那一年正好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豬流感。2009年的豬病毒融合了人類病毒、鳥類病毒以及豬流感病毒的基因變異,而這種融合的媒介正是季節交替的變化。在下一次拉尼娜發生之前,除了避免自然災害之外,也許我們還應該注意流行疾病的預防。

寵物走私和新型疾病

第4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在瑪雅人的“長歷法”中,2012年12月21日是一個周期結束的臨界點。很快,全世界科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全跳出來證偽:大多數瑪雅文明研究者所引用的都僅僅是一塊出土于墨西哥南部塔巴斯克州的石碑。但是究竟這塊石碑上鐫刻的文字寫的是什么內容卻依舊是一個謎團,因為石碑上的文字有部分損壞了。

瑪雅人沒有預料到自己被摧毀的命運,沒有預見到西班牙侵略者的到來。而人類同樣很難預料2012年底《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后,所有關于環境和全球氣候的努力是否依然徒勞無功。

聊“天”還是吵鬧盛宴?

“從今天開始拯救明天”,這是2011年11月德班大會的口號。

但是,德班遠不如作為旅游勝地向世人展示的那樣光鮮亮麗。坐落在海邊的五星級賓館和豪華公寓,波光粼粼的印度洋海景,所有的世界級服務都無法掩蓋,這里的確是非洲最貧窮的大陸,也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低的地區之一。

每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都會變成一場吵鬧盛宴。各國本來打算去聊“天”,最后也只能算是聊天。

德班大會開始之前,媒體一直稱之為“人類為拯救地球達成共識的最后一次機會”,大家都認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將是大會的主旋律,否則議定書將名存實亡,失去效力。

德班氣候談判大會比規定時間延長了將近36小時后結束,其代價是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討論從2020年開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一起進行減排的全球新氣候變化協約。但是,會議并未達成減排目標共識,與2007年聯合國氣候大會決議“巴厘路線圖”沒有本質區別,4年來人類在全球變暖面前沒有任何長進。

《京都議定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其對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進行了限制,發展中國家并沒有被規定排放限制。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應在2008年至2012年的這段承諾期內,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的水平至少減少5%。在人類歷史上,這是第一次以國際法形式就溫室氣體排放量作出定量限制。

從《京都議定書》到“巴厘路線圖”,再到哥本哈根和今年的德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直存在嚴重分歧。2001年美國退出,2011年12月加拿大退出,加上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越來越大,發達國家對議定書的態度也逐漸曖昧不明。

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生效,第一承諾期于2012年底結束。參加德班氣候談判的各協約方同意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啟動綠色氣候基金,但是卻只有一個空架子,實質性內容非常少。俄、日、加拿大三國都沒有承認京都第二期,意味著在這份草案上簽字的只有歐盟國家,涵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額只占全球排放總額的12%左右?!毒┒甲h定書》徹底成為一個只具有象征意義的法律文本。

2012會如何?

世界氣象組織(WMO)認為,2011年的全球氣候受到強拉尼娜現象的嚴重影響。拉尼娜是一種發生在太平洋熱帶地區的氣象事件,和厄爾尼諾正相反。通常情況下,每逢拉尼娜年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

根據聯合國消息,拉尼娜現象將持續到2012年第二季度,但在今后4個月中強度會逐漸減弱。如果4月之后不再出現拉尼娜,氣溫可能會反彈,也許將會是一個炎熱的2012。

對于哥倫比亞咖啡種植者來說,事實遠遠比氣溫升高復雜。

哥倫比亞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幾乎已經成了精品咖啡的代名詞,早已在美國、法國、意大利等眾多傳統咖啡消費大國家喻戶曉。阿拉比卡種的咖啡約占65%~80%,它絕佳的風味與香氣,使其成為這些原生種中唯一能夠直接、單獨飲用的咖啡。

原來在咖啡樹開花結果的干旱期雨水鮮有造訪,但是全球變暖使得當地雨水增多,過量的雨水卻使得咖啡樹結果越來越難。此外,一種隨高溫而至的咖啡銹菌,讓咖啡樹成片死亡。即使咖啡樹能順利結果,高溫卻又使得咖啡豆提前成熟,難以達到標準。一度以咖啡豆被稱為“綠色金子”而自豪的哥倫比亞人,只能眼看著咖啡豆逐漸減產。

對于法國的葡萄酒也是一樣的。黑皮諾(葡萄品種)的最佳生長溫度在14~16攝氏度,如果葡萄生長期的溫度長時間高于16攝氏度,長出來的葡萄酒失去了黑皮諾特有的風味,釀出來的酒也就賣不好價錢了。

相比全球變暖在學界仍有爭議,海洋酸化也成了共識。你能夠想象大海會變成冒著氣泡的可樂嗎?它可沒有可樂那么好喝。

人類正促使海洋的化學物質發生2000萬年以來最巨大的變化,大氣中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形成碳酸。這對浮游植物球石藻、浮游動物孔蟲、珊瑚以及其他分泌碳酸鈣的生物而言,都是一場災難。酸化既會影響它們制造碳酸鈣的能力,也會腐蝕海洋生物的外殼。如果你需要實驗證明,可以把一小段粉筆(成分是碳酸鈣)丟進醋(弱酸)里,粉筆會開始溶解。

第5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7.20特大暴雨之后,根據鄭州氣象臺的天氣預報,8月21號晚上到8月22號,鄭州還將迎來一輪強降雨,局部地區甚至會達到特大暴雨級別,而且還會伴隨雷暴和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預報一出,很多鄭州居民甚至都把車停到了高架橋上,畢竟上次特大暴雨災害帶來的后果實在太可怕了。

從整個中國天氣來看,現在中國北方普遍都在經歷,或者即將經歷一輪降雨過程,在三伏天結束不久的夏末秋初的此時此刻,這輪降雨將帶來秋天的涼意,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入秋以及秋雨,似乎來得更早也更急了一些。

之前地處中部的河南鄭州,之所以會迎來特大暴雨,除了當時太平洋上的兩個臺風一直在輸送水汽外,還有南方暖濕氣流的影響,而此次即將發生的鄭州暴雨或特大暴雨,本質上也是由暖濕氣流引起的。

但比河南暴雨更奇怪的,是今年幾乎提前了一個月的入秋時間。

2019年北方入秋的時間段是9月中旬,去年是9月初,而現在才8月下旬不到8月底,北方多地就已經迎來了所謂的“秋雨綿綿”,按照以往的經驗,如果入秋過早的話,本年度的冬天大概率會變得十分寒冷。

不久前的8月初,日本氣象局和美國氣象局重新了拉尼娜現象的警告,說得就是今年秋冬季有可能重現拉尼娜現象,造成西太平洋和東太平洋溫度不均,進而導致位于西太平洋的我國大陸和臺灣省冬季驟冷。

拉尼娜現象作為能顯著影響全球各地氣候的存在,本質上也屬于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背后的推手,而隨著全球變暖的繼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極端天氣和氣象條件發生的頻率只會越來越高。

但在地質學家看來,我們人類現在所處的全新世,不過是漫長嚴酷的第四紀大冰期中的一個小小間冰期,只是明朝末年小冰期和下一次冰期之間的時間空隙而已,只是近一萬年間“比較溫暖”的一段日子而已,在那之前地球還是冰川的世界,小學課本里李四光小時候看到的那塊“飛來石”,就是被第四紀冰川從千里之外裹挾而來的,后來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巨石也就留在了那里。

在當年那段全球大部分封凍,海平面下降明顯的日子里,從大陸架延伸出的大陸坡基本上聯通了各個大陸,那時候人們甚至能直接走到今天的臺灣島和日本,或者直接走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再走到南美。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達爾文環球航行途中,能在相隔萬里的兩個大陸上找到同一批物種,以及同一批物種后代的原因。

現在很多人都有了一個感覺,那就是近幾年地球”越來越不正常了“,從山火到地震,再到許多國家經歷的極端高溫天氣,以及特大暴雨,整個地球氣候”頻頻抽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煩惱。

當然了,這也和互聯網的高度發達有關系,畢竟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太快,網絡甚至都讓地球村演變成了地球小區,未來甚至還會變成地球院。

第6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通脹可能是長期的

盡管對國內通脹形勢有頗多樂觀言論,但全球通脹前景堪憂。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最近表示,全球通脹周期正處于底部。言下之意,通脹周期僅僅是剛剛開啟而已。在全球流動性泛濫,尤其是日本為緩解債務問題而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后,通脹問題已然箭在弦上。繼新興市場國家陷入通脹后,發達國家可能也難以幸免。

當然,問題不僅于此,博時抗通脹主題基金經理章強認為,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與氣候的“拉尼娜”現象緊密相關,這是一個長期問題。

所謂“拉尼娜”,指的是受信風驅動且被太陽曬熱的太平洋赤道表層海水涌向該大洋西部,導致太平洋西部赤道水溫升高,氣壓下降,與此同時,太平洋東部赤道底層海水上涌,造成太平洋東部和中部赤道海水異常變冷。這些情況會導致全球性氣候異常。

氣候的變化給國際糧價造成的影響在短期內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大洋洲的洪災、北美洲的大旱都是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這次“拉尼娜”現象是1973年以來最嚴重的,目前還在持續。

農產品的減產,造成全球農產品庫存創出多年來新低。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部分糧食的價格已經破紀錄。去年玉米的價格暴漲了52%,小麥上漲了49%,黃豆上漲了28%。世界銀行稱,全球食品價格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29%,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間,全球食品價格更是上漲了15%。

另一方面,收入和人口的增長帶來食品需求的增加。世界銀行估計食品需求到2030年會翻一番,而供給方面卻受到很多限制,農業科技難有新的技術大幅提高產量,城鎮化令耕地越來越少,化肥的使用使土地越來越貧瘠,結果可能是農產品價格面臨長期上漲趨勢。

除了農產品,原油、貴金屬及資源等大宗商品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即使是通脹率較低的發達國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物價上漲的困擾。與2007年的資金推動型通脹不同,造成這一輪通脹的很多原因被認為是長期的。比如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比如異常氣候現象,等等,這讓通脹問題顯得更為嚴峻。

真實資產抵御通脹

由于大宗商品本身的稀缺性,這類資產被認為具有天然的抗通脹基因。在資金的追逐下,大宗商品等真實資產已普遍跑贏股票、債券等名義資產,滬深300指數在去年的收益率排行中排在了倒數幾位。

從數據來看,境外大宗商品和通脹的相關性非常高,國內CPI和能源、貴金屬、農產品的相關度則分別達到73%、19%和82%。如果細分的話,相關度較高的品種是原油、大豆、小麥、玉米,CPI與之相關度分別達到75%、84%和80%。而黃金的相關度只有21%,不如農產品、原油的抗通脹能力強。去年,在各類貴金屬中,表現最好的是鈀,上漲了95.6%;白銀也表現突出,上漲約83.5%;黃金和鉑也有超過20%的漲幅。

總體來說,大宗商品是抗通脹投資的主要方向,因為它們稀缺,是與真實資產掛鉤的商品,所以當其價格下跌時,不會像股票那樣沒有底線,這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但不容忽視的是,各個細分品種存在各自的周期,所以如果只是以某單一品種的大宗商品作為投資標的,便存在一定的風險。在不確定因素多的情況下,市場波動會較大,風險與機會并存,多資產分散風險會好于單一資產類別投資。

比如黃金,從過去的數據看,黃金在美國實際利率低于2%時表現比較好。目前美國5年期實際利率為-0.25%,美聯儲只有多次升息才能使實際利率高于2%。但黃金通常表現弱于其他類別的大宗商品,比如銀、鈀這樣的小品種。貴金屬和工業金屬,或者是農產品又有不同的背景和周期。只投資單一品種的局限性非常強,大宗商品投資的難度在于抓住不同細分品種的趨勢。

博時抗通脹基金經理章強認為,接下去較為看好能源及工業金屬的表現。他認為,美國經濟正緩慢地逐步回升,將帶動對原油的需求。從數據看,美國原油庫存近幾個月出現下滑的趨勢,表明原油消耗正在增長。而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對于原油的需求快速增長,也是重要推動力之一。

隨著世界經濟轉好,工業金屬的需求會逐步增加,在黃金市場的避險資金可能會逐步向工業金屬轉移。不過章強認為,中期仍然看好貴金屬,除了黃金,尤其看好白銀等品種。白銀和黃金的比價,目前處于歷史最低位,因而盡管白銀已有大幅上漲,但趨勢依然存在。

宜選投資寬泛品種

目前市場上以抗通脹為名的基金有不少,基本都是QDII產品,投資于海外市場。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市場這方面工具匱乏,另一方面,盡管國內市場也有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但證監會規定QDII基金不得直接投資于期貨。更重要的是,國內期貨的價格,比如工業金屬或者農產品,與國際市場價格通常有較大差距,尤其在上漲階段,往往漲幅大幅落后于國際市場價格。

去年最早推出的是銀華抗通脹主題基金(FOF),契約規定其資產中不低于60%投資于各類抗通脹主題基金,包括大宗商品ETF等,同時也可以投資于通脹掛鉤債券。去年12月成立至今,收益率達到6.3%左右。但由于一季報還未公布,不知其具體的投資組合。

接著問世的是諾安和易方達推出的黃金基金,都是基金中的基金(FOF),兩者都以黃金作為主要投資標的,但區別在于,諾安黃金只投資于國際市場上各類黃金ETF,而易方達黃金則不僅投資于黃金ETF,還可投資于國際市場上的黃金股,因而其組合中既包括大宗商品的真實資產投資,又包括了名義資產投資。

最近問世的博時抗通脹基金,有些新賣點。一是以真實資產為主要投資方向,主要投資于大宗商品的ETF,包括貴金屬、農產品、能源和工業金屬,以間接投資大宗商品的方式進行;二是可投資范圍廣泛,利于捕捉各類機會。除了大宗商品ETF外,該基金還可投資于通脹保護債券,以及能源、礦產、房地產、食品等與通脹有關的股票,還可投資新興市場和商品產出國的外匯。即使出現通縮情況,也可以通過投資債券類資產獲取絕對收益。

第7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相關人士認為形成這次雪災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拉尼娜現象造成的,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赤道西太平洋水溫偏高,水量蒸發加大,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加之入春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偏北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弱。于是,使得北方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我們知道,此時東亞地區正受到亞洲高壓的影響。所以加強了源于西伯利亞地區冷空氣迅速南下的勢力,冷空氣過境后,氣溫驟降,向南經過秦嶺以及大巴山等高大地形區的阻擋影響,長時間停留在這些地區。此外,西南從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不斷增加濕度,與冷空氣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持續的地形雨或雪。

那么由于這個原因發生的雪災又給南方人們帶去了什么呢?此次雪災是從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六日開始的。這是第三次大范圍持續雨雪天氣再次襲擊我國南方。此次雪災是五十年以來最重要的,冰凍災害給人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斷電塌房道路結冰......

此次雪災造成皖,湘,鄂,川,貴等十個省份3287萬受災,倒塌房屋3.1萬間,數千頭牲畜死亡,直接經濟損失62.3億元。造成部分縣城停水停電十天十夜。

湖南下雪了,貴州下雪了,安徽下雪了,廣東下雪了...安徽的災情最嚴重。安徽災情嚴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試生產設施損失嚴重,有33%的蔬菜大棚冰雪壓倒塌,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第二個因雪災造成交通運輸十分困難,產品運不出去,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另外未來的農業生產將遭受嚴重影響。安徽因災損失93.9億,發放救濟款7472萬。三成蔬菜大棚倒塌,十萬畝小麥減產10%。廣西受災人口1365萬,1951年以來時間最長災害天氣。貴州雪凝天氣持續20余天。韶關遭遇嚴重冰災,受災人口超50萬.風雨阻擋回家路程,不知多少人不能回家與家人相聚。

聽了以上這些消息,不知大家有何感受。既然有了教訓,我們該如何預防雨雪冰凍次生災害呢?

此生災害是由原生災害誘導出來的災害,具有隱蔽性,災發性的特點,如疫病等。衍生災害是指由于人們缺乏對原生災害的了解,或受某些社會因素和心理影響等,造成的盲目避災損失,以及人心浮動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引起的災害。重大氣象災害更多的是天災,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而無數次經驗教訓則表明.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此生衍生災害等所造成的損失,常常更甚于直接的原生災害。比如,冰雪融化以及降雨,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由此因而可能引發礦難,井難等事故災難;災民倒房會進一步增加,而且倒房的民眾多是困難戶,因此可能引發災民生災難;大量使用融雪劑,產生大面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還可能會產生食品安全污染,甚至會引發疾病;重大基礎設施受損,交通運輸被破壞,會對百姓的生活,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等。

第8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農業產量;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22日

一、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大范圍持續異常偏暖的氣候現象,會導致太平洋中東部以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發生頻頻洪澇災害,同時也會導致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發生嚴重干旱。對于中國來說,在厄爾尼諾發生時,由于全球氣壓場和經向環流的減弱,首先造成冬季北方極地大陸氣團南下的勢力變弱,經常影響中國的冬季風也就相應變弱,冷鋒過境減少,出現暖冬、少降水的天氣;其次是夏季,由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減弱,造成夏季風勢力變弱,北上的速度變緩,南方的江淮等地多雨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出現洪澇災害。1998年的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的。

二、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各地區天氣的影響

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2015年夏季中國南方共出現18次暴雨過程,總體來說,南方地區降水偏多,其中長江下游地區大約超過2成以上,局部地區超過5成。夏季,華北大部、西北東部、東北西南部、黃淮西部和東南部等地降水量明顯減少2~5成,造成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寧夏等地夏旱嚴重。

有專家預測稱當年冬季會出現“暖冬”,然而受西伯利亞寒潮影響,2016年1月份中國大部分地區受極冷空氣影響,氣溫降幅達到10~15攝氏度,南方出現大范圍雨雪,貴州、湖南等地出現凍雨,浙江局部地區出現大暴雪天氣,極寒天氣持續十多天。

2016年,雖然臺風登陸姍姍來遲,強度卻不容小覷。自2016年7月9日起“尼伯特”到10月21日登陸的“海馬”,陸續6次臺風來襲,對我國西南沿海城市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同時,7月19日受厄爾尼諾影響,導致河北省邢臺地區短時強降雨,至20日16時,邢臺市平均降水達到167.7毫米,臨城上圍寺最大降水量達到673.5毫米,沙河、內丘、臨城、邢臺市區、邢臺縣、隆堯、南和多地出現350毫米以上降水量。這次強降雨歷時長、強度大、面積廣,對邢臺地區的農業及城市建設造成重創。

三、厄爾尼諾現象對行業經濟的影響

(一)對旅游業的影響。呼倫貝爾完善冬季旅游景區建造,打造精品路線,富有民族風情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作為旅游熱點,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欣賞。2016年1月份的世紀寒流使內蒙古地區氣溫降至零下47℃,與往年相比,罕有前來欣賞呼倫貝爾冬季美景的游客,并且大部景區大都因罕有游客而暫停營業,當地開旅館、飯店的村民也因此只能關門歇業。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迎來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為上海起到激活作用,使上海經濟發展迸發出更大的活力。然而,暑期正值旺季的上海迪士尼游樂園也因2016年7月9日登陸的“尼伯特”而不得不暫停戶外景點。同樣,9月14日中午12時廈門市21家A級景區因莫蘭蒂臺風全部關閉,同時涉及258個旅行團的3,000多人行程取消或者改簽。臺風過境后,廈門多數景區可謂滿目瘡痍。以古龍醬文化園為例,古龍醬文化園的迷宮景觀被毀,古早醬缸大量破損,大量醬油半成品流失,總損失預計在1,500萬元左右。而同安影視城樹林綠化基本無存,大門、牌坊景觀被刮倒,直接損失預計在400萬元左右,間接損失約為100萬元。

由于極端天氣,不少景區考慮到游客游玩時的安全問題不得不暫停營業,例如暴風暴雨天氣,一些山區風景區就會選擇封山,禁止游客攀登游玩;游樂場的娛樂設施也不得不停止運行。并且,在這些極端天氣影響下,游客就會放棄出行計劃,景區游客數量驟減,如果繼續營業,所獲得的經濟收入遠遠達不到為了維持整個景區正常運營所需要的支出。同時,具有破壞性的極端天氣可能會對旅游景觀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壞,對旅游城市來說是毀滅性打擊,其經濟損失也是無法估量的。

可見,對于以旅游產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來說,極端天氣在不同季節對城市的經濟影響也是不同的,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時段,極端天氣的發生會導致游客數量銳減,從而造成該地區全年經濟數據的大幅度下滑。同時,一個地區的旅游產業同時會帶動當地的賓館住宿、飲食娛樂、公共交通等行業的收入增長,所以在極端天氣影響下,城市其他產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對工業的影響?!澳m蒂”造成了廈門電網毀滅性的破壞,除了有三座220千伏的大型鐵塔被吹倒之外,還有一座500千伏的高壓鐵塔攔腰斬斷,這也造成全市的大面積停電,廈門市供電公司當即從福建全省調集了大批人力修復電路。但由于樹木倒伏、交通受阻,完全修復消耗了很長一段時間。由于電網破壞,地區工廠被迫停止生產作業,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容小覷。

同時,受臺風天氣影響,不僅陸路運輸受到影響,海運、航運交通都被迫停運,或者由于冰雪天氣導致高速封路,工廠原材料、產品等運輸由此受到影響,被迫延遲生產或者改變生產計劃,這對工業制造產業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三)對農業的影響。新聞報道:大風暴雨導致部分地區農田受淹,中晚稻出現倒伏,葡萄、柚子等果樹出現落果甚至倒伏,綠化樹被連根拔起,設施大棚受損嚴重,農業經濟損失較為嚴重。2016年夏季以來,多起臺風以及邢臺7?19洪澇災害對當地農業生產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毀壞,對該地農業產量以及經濟收入造成嚴重損失。

四、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相應建議

(一)將協整理論運用到評估氣象因子對行業的影響。根據協整回歸方程和誤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到氣溫對行業的長期以及短期影響,學習并運用該方法對今后項目的開展有重要意義。

(二)將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引入氣候(氣象)要素對社會經濟生產的影響的敏感性定量分析,可以衡量經濟社會發展受氣象條件制約的敏感性。將氣候因子作為一個生產要素,構建一個關于氣象-經濟敏感性的模型,可以據此做出相應的敏感性評估。

(三)通過分析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路徑,可以在未來預測氣象對于各產業會產生的各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防范、搶救措施,避免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氣象學在研究領域已經取得很大成就,現今我們則更需要將其研究成果與經濟領域結合起來,推測各種氣象狀況會對社會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規避風險,幫助促進中國經濟更好地發展。

五、農業應對措施

(一)優化我國農業種植制度。優化種植制度是適應氣候變化最重要的且能立竿見影的技術手段。利用我國長時間序列的氣象觀測數據,分析我國以及我國不同區域的氣候變化趨勢,分析未來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可能影響,分析當前氣候變化和未來氣候變化對光、熱、水資源重新分布和農業氣象災害分布格局的影響,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熱量資源增加、復種指數增加等優勢,規避高溫熱害、干熱風、干旱等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進而改進作物布局,科學的優化種植制度,減緩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保證糧食生長的高產穩產。

(二)優化作物種植結構。優化作物種植結構可以趨利避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而規避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合理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可以減少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由于我國氣候類型多樣,應該開展適應當地氣候變化的作物種植結構研究,優化種植結構,研究和探索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種植結構,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基本建設。開發高效灌溉和節水技術,擴大灌溉面積;強化綜合防治氣象災害的工程設施建設,科學地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從而增強農業的生產能力和抵御災害風險的能力。

(四)發展現代生物技術,選育抗逆品種發展生物技術是重要的應對策略。選育適應氣候變化的新品種。要加強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術、抗御逆境等生物控制技術開發,培育抗逆性強、高產優質的作物品種是最根本的適應性對策之一。然而,作物育種周期較長,需要長期持續的研究推進。

主要參考文獻:

[1]翟盤茂,余榮,郭艷君等.強厄爾尼諾過程及其對全球和中國氣候的主要影響[J].氣象學報,2016.74.3.

第9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范文

今年7月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并呈現高溫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今年7月以來,貴州至江南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明顯偏少,部分地區甚至偏少一倍;少雨的同時,高溫持續,7月1日以來,江南多地高溫日數超過20天,多地創下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氣溫和高溫日數最長紀錄。

“往年7、8月我國主雨帶會移到華北、東北一帶,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高溫時段?!瘪R學款說,“而今年雨帶提前北抬,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時間受暖高壓控制,加上今年低緯度地區的臺風勢力不強,路徑偏西偏南,沒法影響到高溫區域,這都為范圍廣、勢力強、時間長的高溫天氣提供了條件?!?/p>

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高拴柱解釋說,雖然截至目前,今年登陸我國的臺風數量比往年偏多,但由于多是南海臺風,對于旱區“鞭長莫及”。一般來說,南海臺風通常只能夠影響到華南,也就是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對于旱情嚴重的華東以及江南地區往往“愛莫能助”。而與此不同,西北太平洋臺風影響區域比南海臺風更加廣泛,行進的“足跡”能夠遍及華南、江南、江淮、黃淮甚至東北地區。

“西北太平洋今年如此‘低產’,主要原因是赤道輻合帶位置較常年偏西,其最東端最遠只到達菲律賓一帶,不利于西北太平洋生育臺風?!备咚┲忉屨f,赤道輻合帶是西南季風與副熱帶高壓南側東風交匯的區域,可以說是臺風生成的天然“溫床”。影響我國的臺風中,超過80%都來自于此。

冷空氣與副高“相逢”造成東北強降水

6月1日-8月11日,黑龍江省先后發生11次明顯降雨過程,平均降雨311毫米,比歷年同期(267.3毫米)偏多16%。其中7月全省平均降雨173.9毫米,比歷年同期(135.6毫米)偏多28%。大江、大河,特別是黑龍江、嫩江、松花江水位持續偏高,3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嫩江上游發生20年一遇洪水,黑龍江上游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

黑龍江省氣象臺預報室主任趙廣娜認為,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相逢”,是造成東北降水天氣的主要原因。趙廣娜進一步解釋道,之所以出現多次較強降水,一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偏北,東北地區處在副熱帶高壓的西北部,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另外副高的西南急流強盛,水汽非常充沛;二是貝加爾湖地區冷空氣活躍,始終有冷渦存在,冷渦底部不斷有冷空氣向南向西滲透,伴隨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水汽相結合,造成了東北地區強降水天氣的出現。

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今年我國總體平均降水量并不少,較常年還偏多,但分布嚴重不均,呈現南少北多的格局。”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表示,北澇南旱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年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強,位置偏北偏西。

他說,一方面今年西太平洋海溫偏高,為副高強度“造勢”;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熱力作用顯著,去年秋季以來北極海冰面積達到近10年來最低點,海洋吸取熱量多,到了夏季兩者成為強大熱源,也利于增強副高勢力。此外,全球變暖也是助推副高變強的重要因素。

“全球變暖影響下,整個北半球副高位置都逐漸向北擴張,副高北抬,雨帶也隨之變化。所以今年歐洲、北美一些國家出現高溫,而本該很熱的印度、巴基斯坦在遭受洪澇?!崩罹S京說,“我國則出現了北澇南旱的情況?!?/p>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云也認為,我國北澇南旱的天氣格局比較符合近年來全球變暖形勢?!安皇钦f今年氣溫熱,就意味著全球變暖了,它考察的是多年的變化趨勢。但是,今年情況與全球變暖氣候模式是比較相近的。”

隨著全球變暖,這樣的情況還將持續發生。李維京稱,我國北澇南旱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雨帶變化有明顯的年代特征,20世紀50到70年代,主要雨帶在北方,就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到20世紀80到90年代,在長江流域及以南;而2003年開始雨帶逐漸北移,近幾年這種移動趨勢更明顯。因此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p>

北澇南旱還有待時間驗證

我國的氣候真的正在從“北旱南澇”向“北澇南旱”轉變?很多學者對此也做了大量研究。

北京大學教授錢維宏研究發現,1910—194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1940—198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1980年到現在,又是南方多,北方少?!耙簿褪钦f從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狀況,這個周期是70年左右。”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成年m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久草在线观看资源 | 一本色综合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伦子伦视频免费 | 成人免费视频在 | 欧美一级aa天码毛片 |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 一级黄色欧美片 | 综合九九 | 成人国产网站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理论片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免费看香港一级毛片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国产主播福利片在线观看 | 污到下面流水的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看 | 免费五级在线观看日本片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99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黄色三级毛片 | 美女视频很黄很a免费国产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 三级黄色毛片视频 | 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高清无专砖区2021 | 日本高清一本二本三本如色坊 |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 韩国三级 mp4| 一级a美女毛片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精品动漫在线专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精品视频 | 亚洲成人91 |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 |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