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通過藝術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實踐可以獲得有關檔案管理的反饋信息,能夠比較客觀地發現其他環節工作的優劣,以便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工作水平。2.開發藝術檔案提供利用工作能與廣大的利用者發生廣泛的聯系,擴大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工作的影響,這是對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工作最實際、最有效的宣傳,能引起群文戰線工作者對藝術檔案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因此,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提供利用工作是藝術檔案管理系統輸出藝術檔案信息和發揮藝術檔案作用的有力渠道,我們要通過提供利用這一渠道輸出藝術檔案信息,發揮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其各種價值。
二、豐富熟悉室藏等實際工作中的服務思想
在實際工作中,為藝術檔案建立良好的物質基礎,提供豐富的室藏保障,是藝術檔案工作和其他業務部門工作良性循環的基礎,更是工作實踐中服務思想的生動體現。這需要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工作人員和各業務部門之間本著對群眾文化事業認真負責的態度通力協作。經過多年工作在藝術檔案管理一線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做好豐富熟悉室藏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藝術檔案工作人員要有責任心,充分認識到檔案室的藏量在提供利用工作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并本著積極服務的思想,主動地與各業務部門保持密切聯系,盡量地把各項活動及相關的材料收集全面,并在收集過程中主動宣傳藝術檔案對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參謀作用,以取得相關人員的理解與支持。2.藝術檔案工作人員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建立健全檔案檢索系統,使其成為對各業本部門有參考價值的藝術檔案,以便順利地提供利用。3.各業務部門也應在各項業務活動中,盡可能及時、全面、完整地將本次活動中形成的資料移交給藝術檔案部門,提高對移交工作重要性的認識。4.工作人員要熟悉室藏,這是檔案工作人員的基本功,也是搞好藝術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重要條件。5.藝術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堅定的服務思想和良好的服務態度。
三、群眾文化藝術檔案資源開發中的服務思想
關鍵詞: 翻譯過程 源文化 文化解讀
一、引言
翻譯過程包含著對源文化的解讀、理解和表達,起始于對源文化的認真解讀。只有在充分解讀和正確理解源文化的基礎上,譯者才能實現翻譯目標,也就是用目的語的形式表達出來。
二、譯例分析
1.我們經常會看到“炒魷魚”這個詞語。如果在實現由中文向英文翻譯的過程中,在沒有理解該詞在中國文化中的真實含義的情況下,就將其譯為其原本字面的意思“cook the squid”,那么目的語的讀者將會作何理解呢?他們會將之理解成一個炒菜的過程,而該詞在中國文化中類似于“get fired”。這就是譯者沒有在認真解讀文化傳統的情況下,根據字面意思進行翻譯的一個很可笑的例子。
2.《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是我國反映物候的一個節氣,按其字面的意思,這時氣候溫和,草木現青,桃紅柳綠,春光明媚,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同時“清明”帶有濃厚的民族風俗特點,是中國人祭奠祖先和緬懷過世親人的日子。
作者在該詩的第一句向我們敘述了當天的天氣:細雨紛紛,營造出一個讓人很抑郁的氣氛。第二句作者提到了“欲斷魂”,更是抒發了他此時的心情:凄迷紛亂,直至欲斷魂。到這里為止,我們可以看出該詩所指的清明應該是中國傳統的緬懷親人的時節,而不是指節氣。那么,譯者的翻譯過程,就必須首先解讀到這個信息,然后才能實現對該詩更為正確的翻譯。大家可以看看在不同的報刊和網站的兩個翻譯實例。
Version I:
It drizzles and drizzles on pure and bright day,
I feel heavy at heart, a wayfarer on my journey.
Version II:
It drizzles and drizzles on All Souls Festival Day.
I feel heavy at heart, a wayfarer on my journey.
譯例1中,譯者根據字面的意思將清明譯為“pure and bright day”,那么外國的讀者就會有疑問,在這樣一個晴朗的萬里無云的天氣下,怎么就細雨紛紛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就是一個失敗的翻譯。譯者沒有真正理解該詩首句的真實含義,只簡單地根據字面的意思,進行字句的簡單轉換,造成笑話。
譯例2中,譯者將“清明”譯為“All Souls Festival Day”。這就在目的語中較好地轉換了源語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比較準確地重現了“清明”二字的意義。譯者將清明的思念先人、緬懷親人的意思譯了出來,使目的語的讀者能夠基本明白該詩的意境和作者當時的真實心情。
3.在《鳳凰周刊》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一邊務農,一邊研讀中國古代哲學,元曲及明清小說,并為報刊撰稿賺取生活費。編輯們對我的英文風格感到驚訝和新鮮,報社來信贊美我如“天使般的行文”。我深知那是因為“起承轉合”的中文寫作玄機啟發了我的思維,璀璨的中國文化給了我享用不盡的靈感。
Version I:
While farming,I studie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Yuanqu,and novels and stori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 also wrote articles for th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to make some extra money. The editors thought highly of my angel-like writing.I know that I had benefited from the techniques of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writing,and the brilliant Chinese culture had enlightened me with inexhaustible inspirations.
Version II:
While farming,I studie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Yuanqu,and novels and stori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 also wrote articles for newspapers and journals,to make some extra money.The editors thought highly of the style, saying that the style of the discourse was like an angel flying. I know that I had benefited from the techniques of Chinese classical writing,i.e. the four steps: introduction, elucidation,transition and conclusion,and the brilliant Chinese culture had enlightened me with inexhaustible inspirations.
原文是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談論漢語和中國文化所給予他的文化上的滋潤和對其寫作的幫助,那么譯者就應該從原文作者的身份出發進行解讀,挖掘其背后真實的涵義,否則就會導致譯文的膚淺和空洞。在以上兩個版本的譯文比較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第二種翻譯能真正地從原文作者的角度理解“天使般的行文”和“起承轉合”的確切含義。
4.我們可以再看一下這首詩,并比較一下不同的譯者對該詩某些詞句的不同解讀。
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Version I:
――Drive the orioles away,
――All their music from the trees...
――When she dreamed that she went to Liao-hsi
――To join him there, they wakened her. (Bynner)
Version II:
――Drive orioles off the tree
――For their songs awake me
――From dreaming of my dear
――Far off on the frontier. (XYC)
我們可以先簡單分析一下該詩的真實涵義。該詩描述的是一位對戍邊的丈夫的思念。在睡夢中,這名可以夢到遼西,即丈夫的駐地,去陪伴她的夫君。因此,黃鶯的叫聲會打擾到她的睡眠,并使她無法到夢中去陪伴她的丈夫。
我們比較一下該文的兩個翻譯版本,注意到一個細節,對于遼西一詞的翻譯是兩個版本的顯著區別:在第一個版本中,譯者將其翻譯成Liao-hsi。也就是說Bynner將原詩中的“遼西”一詞用字面的意思,在目的語中表達了出來。而在第二個版本中,譯者將“遼西”一詞譯作了the frontier。從表面上看,第一個譯者比較忠實原作的字面:遼西是我國的一個地理名詞,所以作者將之也譯作了一個地理名詞。而第二個譯者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將遼西的真正涵義表達了出來。
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們翻譯的譯本,真正的讀者是目的語的持有者。如果將該詞僅僅當成一個地理名詞譯出來,他們就能明白和了解嗎?也許Bynner在譯這個古詩時,沒有真正進行文化的解讀,沒有真正體會遼西在這首詩,在這位望夫早歸的心中真正的涵義。那是一個戰場,是一個隨時會喪命的地方,因此這位在盼望之余,更多了幾分牽掛和對丈夫的安全的擔心。而第二個譯者,在對這首詩歌的文化背景充分了解和解讀的基礎上,對該詞的翻譯做出了在我們看來,更為合適的解釋。“the frontier”更加深刻地標明了擔心的理由。
5.我們還可以看看以英文為原語向目的語為中文的翻譯過程。電影“The First Blood ”被譯為“第一滴血”。在英語向漢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根據其字面意思將這個詞組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轉換。可是在以中文為目的語的中國人中,除了能夠感覺到這個中文譯名有一點酷以外,并沒有了解到該詞背后所蘊含的真實的文化涵義。我們在充分了解美國文化和這部影片的真實內容之后,就會明白該詞真正合適和妥當的譯法。這個具有文化背景的習語,表示the first success in a contest,據此確切的翻譯應為“初戰告捷”。該翻譯過程中的對文化解讀的缺失,使得我們沒有真正地從這個電影的名字中得到更多的關于這個影片的真正內容。
6.短語a bridal shower表面好像是“新娘沐浴”,但了解西方背景文化的人都知道它是指a party given by a bride’s friends at which they give her suitable gifts,意即新娘舉行的送禮派對。我們如果能夠在翻譯過程中,認真地解讀它的文化背景,了解其真實的涵義,就不會這樣錯誤地翻譯。
7.英語love with my heart(用我的心愛你),和中文差不多,可它有不同的說法:love with my liver,love with my stomach,如果只按字面分別譯成“用我的肝臟愛你”,“用我的胃愛你”,就會讓目的語的持有者不知所云,這種字面的譯法也會成為笑話。
三、結語
翻譯過程不僅是一個文字轉換的過程,更是一個文化解讀的過程。一個真正的翻譯者的翻譯過程是建立在對源文化的充分理解之上的,沒有對文化的深刻解讀,就不能正確地翻譯。
參考文獻:
[1]鄭海凌.譯語的異化與優化[J].中國翻譯,2001,(3).
[2]陳剛.二次解讀:不可或缺的翻譯過程[J].浙江大學學報(人社版),2003,(4).
[3]居祖純.高級漢英語篇翻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4]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 rev.ed. London:Routledge.1991.
[5]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6]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Routledge,2001.
[7]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8]Steiner,Geoge. After Babel. (third edition) 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5).1998.
[9]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0]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1995.
[11]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12]金堤.等效翻譯探索(增訂版).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關鍵詞]:語言文化 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存在的標志符號,沒有語言,便沒有文化。正因為語言和文化有著這樣一種特殊緊密的關系,我國語言學家羅常培說過:“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結晶。這個民族的過去的文化靠著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仗著它來推進。”因而人們就把語言稱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
一、語言文化的差異性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所處時代的發展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構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不同的文化形態必然導致不同的思維模式,而不同的思維模式反過來又必然會影響各自的語言。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維模式的差異,同一概念和物體在人們頭腦中所反映出的意思有同有異,各種語言的原型表達方式也就千差萬別,這一點在英語教學中同樣要引起重視。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我們中國人對英語詞中有關狗的詞語會感到大惑不解:如“gay dog”(快樂的人)、“lucky dog”(幸運兒)、“old dog”(老手)、“top dog”(勝利者),這些都是褒義用法。而在漢語中則出現一連串貶義的詞組:“走狗”、“落水狗”、“哈巴狗”、“狼心狗肺”、“狐群狗黨”、“狗仗人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語言反映文化,漢民族的文化與英美文化在這方面有多大的差距。又如,愛斯基摩人長年生活在冰天雪地中,對雪有強烈的感知,所以他們對雪的稱呼有一百多種,形成其獨特的雪文化。阿拉伯人稱呼駱駝的詞據說也有一二百種。這一切都說明了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二、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
這里的文化教學指交際文化,或稱文化背景知識教學。眾所周知,學習外語的目的是:更好地與國際交流及溝通。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定為: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初步能力。但長期以來,我們的外語教學以傳授知識為重點,對聽、說能力注意不夠,面對詞、句在具體語境中如何實際運用更未引起重視。
如我們中學生從一年級就學會“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這類句子。不過這些句子用在什么時間、場合,卻也大有講究。有例可證:有一位從美國來重慶教英語的女教師,聽到附近大學有一個英語角,便興沖沖去觀光一番,回來有人問她觀感如何,她面帶不悅之色回答說:我好像去了一次海關或警察局,因為他們老是問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幾歲?”“你有幾個孩子?”“你丈夫是干什么的?”“你在中國掙多少錢?”這些問話在語法上無疑是正確的,問題在于提問的內容涉及英美人所不愿為他人所知道的私事,這觸及他們的禁忌,違反了他們的交際規則。
這些也說明這一問題:只懂語言(或語法)不能解決所有的交際問題。了解目的語(Target language)的文化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不然有時交際就難以進行。一般說來,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錯誤比之于文化錯誤,后者性質應該更為嚴重。
三、文化意識在教學中的培養
1.培養文化意識,加強文化對比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英語復習中始終必須關注的問題,我們應重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比較英語國家與本民族文化的異同,主要可以從稱呼、招呼語、做客、告別、道謝、贊揚、謙虛、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比較。如“道謝”,漢語里親朋好友之間是不大習慣用“謝謝”一詞的,如果用了,反而覺得更別扭、更生分、有距離。但在英語里,不管對誰,也不論年齡大小,幾乎在任何情況下,人們都習慣用“Thank you”,不用則顯得這個人沒有禮貌和教養。
2.語言與文化緊密結合
現行教材涉及到英語國家文化的各個方面,在英語語言知識復習的同時,我們應把文化背景知識作為語言知識的一部分融入語言教學過程中。如在遇見“Christmas”這一詞時,教師還應向學生更進一步地介紹與它相關的文化知識。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兒子Jesus Christ的誕辰日作為新紀元的開始,圣誕節就是為了慶賀他的誕生而設立的,如“the Bible”(圣經)、“go to church”(做禮拜)、“Christmas Eve”(圣誕前夜)、“Christmas tree”(圣誕樹)、“Christmas card”(圣誕卡)、“Santa Claus”(圣誕老人)、“Christmas Carol”(圣誕頌歌)及“Easter”(復活節)等,還可把《Silent Night》(平安夜)這首歌放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一下西方盛大宗教節日的氣氛。這種將西方文化自然導入教學內容中的方法,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異國文化氛圍
充分利用一切直觀教學手段,創造出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外國文化的環境氛圍。教師可根據所教課文的內容,準備一些涉及相關文化的影片、錄像、圖片等,讓學生通過觀看這些生活中的真實片段,如購物、問候、旅游等,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增進了對英語國家各方面文化習俗的了解。這樣通過聲音、畫面等對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產生強烈的刺激,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容易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4.重視課外培養
學習和掌握外語文化僅僅靠有限時間的課堂教學遠遠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充實自己。正確引導學生在課外去閱讀一些英文報刊雜志和各個歷史時期英美文學的代表作,并促進他們在閱讀時留心去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理解高考中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鼓勵學生在課外多看一些英美原版電影和錄像片,這不僅是因為大部分電影或錄像片的內容本身就一種文化的某個側面的縮影,而且還在于通過觀看片中演員的表演,學生可以了解和學到許多非言語交際的方法和手段。進行一些有關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專題講座。如可邀請一些中外專家和學者或曾經留學、訪問過英語國家的人士作這方面的專題報告,使學生從中更多地了解英語文化,培養對其的敏感性。鼓勵學生多與英美人士交流。
總之,忽視了交際文化,就會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所以,從基礎階段開始就應重視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課堂教學中給交際文化教學以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付麗芳.高中生跨文化意識的調查報告[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4).
[2]曾利娟.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5).
以水的重要性為話題的英語范文【一】
he world is not only hungry,but also is short of thewater.This may sound strange for 70% of the surfaceof the use is covered by water.But 97% of this is seawater or soft water.Man can only use the other 3%fresh water that country rivers,lakes and from otherground and we can't ever use all of that becausesome of them are the iceberges and glaciers. What'sworse, some of the fresh water has been polluted.Ourneed of water is increasing rapidly day by day. So we should take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problem.
以水的重要性為話題的英語范文【二】
As we all know, plants and animals need water. So do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t,ife couldn't go on without wat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more and more water is needed. Therefore, water is becoming scarce in many places. What's more, a lot of rivers and lakes are beginning polluted by the waste watcr from factories. Fish can't live in them any longer. At the same time, thc waste water does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In order to make rivers and lakes clean and prevent water from being polluted,we must do something to stop all sorts of pollution.
以水的重要性為話題的英語范文【三】
【關鍵詞】大眾文化生活;舞蹈藝術;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77-02
舞蹈藝術是通過肢體之間的不同組合,來表達其中所蘊含的內容與情感的,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在人數和年齡方面也沒有限制,這也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1]
一、大眾文化生活與舞蹈藝術的關系
舞蹈藝術最初來源于大眾生活,大多數舞蹈作品都是舞者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將現實生活中的動作與細節應用到作品之中,借此創作出觀眾喜愛的作品。例如,我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老師的孔雀舞,就是通過對孔雀的觀察,對其動作進行模仿,配合與之相符的音樂和舞臺效果,使得人們沉醉其中。再如舞蹈作品《敦煌彩塑》,就是通過敦煌壁畫《飛天》得到創作靈感,這些作品都反映了我國舞蹈具有悠久歷史和舞者的高深造詣。[2]
二、大眾文化中舞蹈藝術的類型
在大眾文化生活中的舞蹈主要分為三類,即自娛型舞蹈、教育類舞蹈、社交舞蹈。
自娛舞蹈就是人們在平時自娛自樂中創造出的舞蹈,借用其發泄內心情感,“霹靂舞”就是極具代表性的自娛舞蹈,在搖滾樂中盡情展現身姿,動作豪放又不失細膩,它打破了對于舞蹈的定義,使得其可以盡情感情,所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教育舞蹈主要是指學校等舞蹈培訓場所教授的舞蹈,用舞蹈藝術使人們具有更高的藝術品味。社交舞蹈是人們增進感情的重要方式,主要指宴會中的交誼舞。[3]對于我國來說,也可指少數民族節日中族人一起進行的舞蹈,在少數民族中,社交舞蹈也是年輕人選擇另一半的重要方式,例如,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等。
三、舞蹈藝術的作用
舞蹈對于不同年齡的人來說有著不同的作用,主要分為教育作用、促進智力發展的作用,以及健身作用。在教育中,言傳身教必不可少,舞蹈就是身教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還能起到培養審美的作用。中作為文化禮儀之邦,在古代就極為重視舞蹈藝術,因為舞蹈藝術看似簡單,但可以鍛煉人們吃苦耐勞的品質。舞蹈藝術由于是由肢體語言構成的,所以能較好地促進左右腦的均衡發展,鍛煉人的感知力等。而且通過對于審美的培養,使人具有良好的思維方式。通過對各種能力的鍛煉還能有效提高人的情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自身健康情況更加重視,舞蹈作為現代人喜愛的運動方式之一,能夠達到良好的協調能力,提高身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有氧運動。而且舞蹈音樂可以提升人體有益物質的分泌,減輕壓力,通過舞蹈動作還能起到改善形體的作用。
四、舞蹈藝術對于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舞蹈藝術可以說是大眾文化生活的先導,而舞蹈又來源于生活,可以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舞蹈已經成為打造人們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風靡全國的廣場舞文化,早已掀起了中國又一文化。不僅如此,舞蹈還具有傳承作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國,因為地理和文化的差異,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舞蹈,這就是舞蹈藝術對于文化傳承起到的重要作用。
現代社會,人們已經將舞蹈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例如小朋友從小就學習芭蕾舞;青少年喜歡動感十足的街舞;中老年人則更加偏向于廣場舞。人們都在進舞蹈活動中讓身體得到了鍛煉。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大眾文化生活中,舞蹈藝術不僅使人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使普通人更加接近藝術。在舞蹈藝術的不斷普及過程中,使得人們在強身健體的同時,讓人與人的關系更加緊密。舞蹈藝術與其他藝術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僅與音樂結合在一起,而且還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參與度遠遠大于其他種類的藝術形式。在此過程中可以使人們改變對于生活的態度還有性格品質,滿足了人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舞蹈還能增進民族之間、地區之間的交流,使得社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孫曉燕.群眾文化中舞蹈藝術的重要性分析[J].大眾文藝,2014,15(02):26.
關鍵詞:文化藝術;檔案管理;重要性;對策
0前言
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是新時期檔案管理事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要創新檔案管理模式,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時,文化藝術檔案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持作用。合理地整合文化藝術檔案資源,提高其利用效率,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規范化是檔案管理的重要要求,對檔案的保管、檔案的完整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檔案的管理、收藏、檢索都要按照標準進行規范管理,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1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我國的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也應符合數字化的要求。數字化的檔案管理不同于過去傳統的管理方式,是將信息以數字化的方式儲存,通過網絡媒介實現資源的共享,使文化藝術檔案管理更加現代化、更高效。我們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對信息資料進行數字化的管理,使資源的共享成為可能,加強信息化檔案管理建設,促進現代化發展。文化藝術檔案資料一般需要長時間的存儲,傳統的管理方式會使檔案紙張發黃、折損等,造成檔案記錄的毀壞,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就算是目錄級檔案管理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使用數字化技術管理文化藝術檔案,可以使檔案資料從紙張的存儲狀態轉變為數字化信息,做到永久的保存,并且可以進行離線備份、存儲,不存在紙張的丟失或損壞等問題,使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有利于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1]
2加強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的對策
2.1明確藝術檔案的價值
加強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明確其價值是第一要義。在文化藝術活動中,老照片和文字資料詳細地記錄了文化藝術的歷史成果,是時展的見證,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因此,應深入研究文化藝術檔案,明晰他們自身的價值,比如真實地反映了藝術活動中發生的事件與影像,同時幫助文化藝術單位制定方針政策,影響決策的實施。
2.2發揮文化藝術檔案的社會功能
藝術檔案作為第一手資料,為大小事件的編寫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依據,很多編寫小組在檔案編寫時,都會查閱各歷史時期的文化活動資料,確保編寫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文化藝術檔案還為創作提供了參考,很多文化活動的創作者都會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需求以及對象的不同,參考不同的資料進行確定,而藝術檔案的存在,為真實性提供了保障,它存儲豐富的文化活動和創作信息,詳細記錄了文化活動的歷史資料以及藝術家的創作經歷,為很多年輕人的夢想提供了經驗與建議;藝術檔案的收集、整理、存儲,為社會和政府部門提供了文化信息方面的咨詢與反饋,他不僅能使政府樹立威嚴,做出有根據的決定,還能夠為宣傳部門提供文藝獲獎情況,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奠定基礎;文化藝術檔案管理還與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它與每年的職稱評審相聯系,關系到個人的切身利益,良好的藝術檔案整理能夠作為職務的晉升助力,我國自有藝術檔案管理后,每年都會為廣大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晉升職務需要的材料。[2]
2.3把握文化藝術檔案的發展方向
時代在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文化市場的占比也逐漸加大,文化藝術檔案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的內容應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協調,文化活動的開展更應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從社會、市場和經濟效益層面切入,將文化工作的內容擴展到大文化,保留傳統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同時也注重大眾的、綜合性的文化活動的收集與管理;檔案的編寫還應該與市場經濟活動同步,為了向社會提供更多的有益內容,應不斷積累,同時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的重點還應該放在為社會主義市場建設服務上,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為大方向,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檔案內容編寫出切合實際、符合經濟發展的材料。[3]
從前有一家銷售不易破碎杯碟的公司,其中的一位推銷員銷售成績五年來都是冠軍,每到年底都會向其他的推銷伙伴們講述他的成功之道,但是對于自己實際推銷的技巧,總是避而不談。終于,經過五年來公司方面的誠意打動,第六年,他透露了他的推銷秘訣。在他介紹完公司的產品之后,他總是會拿出十多件不易破碎的杯碟,用力擲在地上。當客戶眼見杯碟絲毫未損自然對產品質量信心大增因而簽下訂單。不料之后全公司的推銷員都用此技巧推銷,公司的業績節節上升。但是五年推銷冠軍的他依舊是于領先位置。年末的時候,同事又向他請教,他笑著說:“我現在已經不再自己擲杯碟了,而是請客戶自己擲。”
拋開故事的真實性不說,當銷售冠軍公開自己的推銷訣竅的時候,感覺有些像是歐?亨利的小說: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么,是什么讓這個銷售員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長期保持推銷量第一?我認為,是他的創意推銷。
所謂創意,是反叛的思想與傳統思維的碰撞,是打破常規給人驚喜的哲學,是抽象的但卻能夠創造具象的事物。創意有時候只是那么一瞬的靈感閃現,有時候也需要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創意在21世紀的今天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經濟領域的眾多分支中,創意對于文化產業而言尤其重要。
創意是文化產業的核心,真正的創意是能夠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成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產業形態,創造巨大財富的。創意就像是文化產業的靈魂。在世界范圍內而言,文化產業已經離不開創意。英國是全球最早提出“創意產業”的國家,在1997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要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是英國振興經濟的聚焦點。英國培養了大量的文化創意人才來服務于他們的文化產業。而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是“版權產業”,分為核心版權產業、交叉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以及邊緣支撐產業。而其中如影視業、軟件業等發展尤其突出,創意與科技的強強聯手使得美國的文化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而在韓國,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其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游戲軟件、電影出口等分支為韓國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收入。此外,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家也是將創意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典范國家。各國的文化產業中,有三大核心要素來支撐產業的創意:文化理念、科技支撐和商業模式。美國迪士尼給全世界帶來的一種全新的經營理念是“創意+科技+資本”,即用非凡的創意為基點,通過科技手段將創意理念轉化為產品,再依靠高度產業化的運營模式去拓展市場。創意,是靈魂式的第一步。
在文化產業中,優秀的創意能夠突破干擾,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有人們都在關注這個事物的時候,這個事物才有可能被人們所認識、接受、喜歡、追捧,之后文化才有可能轉化為經濟利益。
著名廣告人伯恩巴赫曾為大眾汽車做廣告。在大幅的大眾汽車的照片下,廣告文案吸引著讀者讀下去。一個廣告畫著蒸汽從無形的散熱器中散發出來,下面寫著“不可能”;一個扁了的輪胎下標有“人無完人”;在標題“丑陋只是淺層的東西”下羅列著轎車的各項優點。通過敢于承認產品可能存在的不足,廣告成功地將這一事實轉化為其優勢所在,迅速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伯恩巴赫的創意成功在為大眾汽車賺取了眼球,而接下來的便是可觀的收益了。
同時,創意能夠包裝訊息和產品,獲得更高的收看率、閱讀率、購買率等等。還記得那個老婆婆賣蘋果的故事。在競爭激烈的學校門口,學生的創意為老婆婆的蘋果貼上了愛情的標簽。“情侶蘋果”成雙成對,這對于校園情侶而言具有很大的誘惑。最后老婆婆順利地賣完了所有的蘋果。只是一個小小創意的改變,同樣是這些蘋果,與愛情掛鉤之后的重新包裝使得販賣前所未有地順利。
關鍵詞:一體化;文件生命周期;規范化
一、文檔一體化與文件中心的理論依據及其必要性
所謂文檔一體化就是將目前檔案工作現實中各單位相對分散獨立的文件管理和檔案管理統一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產生形成機關和檔案館之間的一種過渡性文件保管機構。
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告訴我們文件從其產生形成到最終銷毀或作為檔案永久保存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若干階段,由于各階段有其不同的價值、作用和特點,各階段文件存在著與之相對應的保管地點和存放方式。筆者認為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和比較合理的是四階段劃分法:將文件的生命運動過程劃分為制作階段、現實使用階段、暫時保存階段和永久保存階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強調,文件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完整的、動態的、連續的生命運動過程。而我國檔案工作通過歸檔口的設置,將文件的第一、二階段作為文件,將第三、四階段作為檔案,并采取非統一的標準和方法進行管理,使文件運動的不同階段相對獨立,因此造成文檔分離的不正常現象。要解決這一實際工作的難題必須實現文檔一體化,將文件和檔案即將原來分離的二、三階段揉合起來,這種揉合是符合文件運動特點的。這兩個階段的文件都處于現行和半現行階段,都具有不穩定性、中間性和過渡性的特點,都主要是為產生文件的機關單位發揮原始價值服務的。從本質上四個階段都是文件,只是其價值、特點、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檔一體化在現實中主要是對二、三階段文件的一體化管理。
依據文件生命周期理論,文件運動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場所,其中暫時保存階段文件尤為特殊,這一階段的文件要經受時間的考驗,有的可能沒有價值可以銷毀,有的一段時間內有價值,然后再銷毀,有的具有永久保存價值,將來還需要進館保存,因此需要一個過渡性的中間機構來專門對其進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這一機構便應運而生了。
文檔一體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論依據,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在實踐中是否切實可行,是否確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檔分離帶來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價值的賬外文件,檔案部門由此館藏質量降低,進而導致不能很好的發揮參考服務作用,導致檔案部門信息服務功能降低,也導致了檔案部門地位的降低。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文件檔案的計算機管理提上了議事日程。文件檔案的計算機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環節、工作程序的重復雷同,將文件和檔案作為統一的系統工程,加強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證了檔案的質量,從而充分發揮了檔案的作用。檔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從信息源頭做起的思想主要來源于為解決文檔分離,使電子時代檔案工作從根本上動搖而提出的,也是解決現實文檔分離的根本辦法。
最早產生于美國,并在國外許多國家廣泛流行。我國檔案工作在集中統一管理原則指導下,在全國范圍建立了各級各類檔案室、檔案館和檔案事業管理機構,構成一個嚴密完整的組織體系,文件也經歷著從現行文件階段到機關檔案室階段,再到檔案館檔案階段的生命運動過程,也存在著類似文件中心的半現行文件的機關檔案室。然而筆者認為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國建立推廣,從目前試點的模式來看,文件中心在我國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變中小機關檔案工作薄弱的現狀。
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是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重要中間環節,在搞好硬件建設的同時,做好文書處理工作則是實現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重要基礎工作。日益豐富的工作實踐表明,雖然文書處理工作與檔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由于文書是檔案的來源,檔案是文書的歸宿,所以,兩者又是文檔工作流程中緊密相關的工作環節。因此,我們要強化系統思維意識,樹立文書處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與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同行的工作指導思想,在實際工作中,把住文書處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入口關,做好實現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工作。
二、公文制發是推進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性前提
公文是檔案的前身,檔案由公文轉化而來。可以說公文制發的怎樣,不僅僅決定公文本身的質量,同時,也影響日后檔案的質量,決定了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質量的問題。因此,我們在公文制發中必須要注意解決好規范化、標準化問題,以提高檔案實體質量,為檔案工作實施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礎。首先公文用紙質量要好,幅面尺寸規格要統一、規范、標準,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排版形式為橫寫橫排,左側裝訂。二要注意檢查制發公文是否履行了簽發手續,是否符合審批權限,公文標題是否準確,主送單位和抄送單位準不準,落款是否與公文一致,有無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跡要牢固清晰。不論是草擬公文,繕印公文,還是做出的各種記錄、報表、簽字、批注等,都不應使用容易褪色的筆種、墨水和紙張,以保證字跡鮮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長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種要合理,擬制格式要規范,行文不要濫用簡稱和使用不規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標準化、現代化檢索手段的實施應用。
論文摘要:中學英語教學需要了解與其相關的文化、歷史和人文等知識,實現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因素,使學生形成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識,提高學生交際和對語言的應用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深人。中學英語教學已經不能只停留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階段了。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還需要了解與其相關的文化、歷史和人文等知識,實現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了解文化既是更好地學習語言的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形成主動的意識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使我們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部分。本文將要談論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因素,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文化交流、社會實踐等方式使學生形成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識,提高學生交際和對語言的應用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與多年來應用的《英語教學大綱》相比較,對學生的文化意識目標專門提出了新的內容和要求。例如:文化意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為了有助于有效實現《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規定課程目標,培養學生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運用能力,筆者認為我們需要研究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準確了解彼此的文化特點,得體地運用英語。另外,在歷次高考中,“文化要素”的內容也經常出現,這些都體現了在提高語言應用的同時,也要提高對文化理解的要求。如果我們教師采取的仍只是教語言,而不授文化的做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就難以適應人類進步的要求。21世紀的學生如果再沒有強烈的跨文化意識,怎能適應國家、社會、生存的需要呢?
二、分析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文化意識是人的頭腦對于文化現象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文化意識是高中英語課程目標之一。
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以及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跨文化交際能力指學生根據所處的文化環境及雙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雙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文化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借助豐富的語言,使學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不同內涵,在教學實踐中,只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方法是不全面的。而實際上,人們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也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屢屢出現歧義或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比如:用How much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殊不知這是一句冒昧的話,侵犯了別人的隱私(Pri_vacy),會導致對方的反感。美國社會學家G. R.Tucke:和W. E. Lambe:對于外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種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去學校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促進語言學習。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
隨著交往的不斷擴大,全球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地球村”。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關注中國。中外文化的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際成為我們時代的突出特征。英語教材作為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就需要解決這一問題,從而為成功運用英語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三、問題的解決
首先,我們所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簡稱NSEFC)注重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橫向聯系,以豐富的內容負載英語語言,話題廣泛,涉及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十幾個學科的知識,具體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醫藥、航天、環保、信息技術、文學、藝術、美術、音樂、體育和新聞傳媒等。課本把話題、結構、功能和任務等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內容豐富,相互依托,處處滲透著人文思想。看來如何充分利用這套核心資源是我們教學及文化滲透教育的主要任務。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指導學生注意主要的語用差異。如:(1)介紹(Introducing):學生介紹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之分。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主要人物時主持人說:" It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Xu,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在非正式場合介紹方式則隨便多了。帶朋友到家里可以這樣介紹“Mum, This is Joan, myclassmate.”" Joan ,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is my father...”等,在介紹兩人相識時,一般要注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遠等。另外,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自我否定。以示謙虛,外國人則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如在送禮時,中國人會說:"Here i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s notvery 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他們會很納悶,為什么別人要送自己一件not very good的禮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當聽到英美人士贊揚時,可以用Thank you來回答。
再次,題材多樣化是現行高中英語教材的特點,其中有不少的文化要素可以挖掘,在新課標教材五冊書中,直接涉及文化的就有諸如“Body language ,Good Manners, Friendship. Communication”等19個話題。學生可以從這些融人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對西方國家的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象有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了解,并對母語國家或其他國家存在的典型社會問題獲得初步的認識。把這些課文的導人、閱讀、語言學習、語言應用、小結和延伸六個方面的教學活動和任務,作為滲透文化的極好機會。例如Body language中的閱讀篇章所展現出的場面非常具有代表性,文中描述了在不同語言背景下的人們會面時的不同神態和身勢語,將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們的行為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通過對比,發現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差異,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