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選擇題
1.我國陸地總面積約()
A.900平方千米B.960平方千米C.960萬平方千米D.1000萬平方千米
2.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東半球,跨南北半球B.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緯度較低
C.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D.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3.下列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分界線的是()
A.天山B.雪峰山C.大興安嶺D.祁連山
4.下面關于我國各民族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B.各民族大聚居,小雜居
C.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D.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國省級行政區中,與河南省相鄰的是()
A.湖南B.江西C.山西D.甘肅
6.我國秦嶺—淮河一線是()
A.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B.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
C.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D.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
7.2010年臺風鲇魚給我國部分地區造成巨大損失,下列關于臺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發生于秋末、春初季節
B.除、云貴高原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受臺風影響
C.臺風是災害性天氣,帶來大風降溫和霜凍
D.臺風帶來大量降水,可緩解伏旱
8.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位置B.季風影響C.地形因素D.緯度位置
9.治理黃河的根本是()
A.上游修建大型水庫B.中游加強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黃河大堤D.下游開挖入海水道
10.下列鐵路線中不屬于南北走向的是()
A.京滬線B.焦柳線C.蘭新線D.寶成線
11.在河南省境內通過的鐵路線有()
A.京廣線、隴海線、焦柳線B.京九線、京滬線、京廣線
C.浙贛線、哈大線、京廣線D.隴海線、寶成線、京九線
12.目前,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是()
A.林業生產B.漁業生產C.畜牧業生產D.糧食生產
13.我國東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兩熟B.兩年三熟C.一年三熟D.一年一熟
14.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重要的條件是()
A.自然資源豐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勞動力充足D.位置優越
15.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主要辦法是()
A.跨流域調水B.人工降水C.修建水庫D.節約用水
二、填空題:
16.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這些自然界中的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____________。
1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設用地等。我國為了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18.從空間分布來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是_______地區和_______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19.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_______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這些縱橫交錯的運輸線,構成了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
20.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_______,_______是國民經濟的主導,而且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21.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實驗區是______________。
三、綜合題:
22.讀中國地形圖(5分)
盆地:
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脈:
⑸________________
23.讀我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圖,完成下列問題。
⑴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這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_______、牧、副、_______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⑵但是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_________與__________矛盾尤為突出。所以,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國政府在人口控制方面,把“實行______________”,在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
24.分析下表“我國各類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值的相對狀況”數據資料,回答:(9分)
資源種類土地耕地礦產河川徑流量森林
總量在世界的排名3436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1/31/33/51/41/5
⑴分析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
⑵指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不足。
⑶談談你對資源利用的看法。
25.請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直線連接起來
A.從烏魯木齊到北京開會,時間緊迫①火車
B.從大同運送大批煤炭到秦皇島,運費最低②汽車
C.從重慶到武漢旅游,沿途觀察三峽風光③輪船
D.從拉薩到西寧,沿途參觀考察④飛機
答案:1.C2.D3.D4.A5.C6.C7.D8.D9.B10.C11.A12.D13.D14.B15.C
16.自然資源,非可再生資源17.林地,草地,每一寸土地18.華北,西北19.鐵路20.農業,工業21.北京的中關村
22.⑴柴達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內蒙古高原,⑸天山
23.⑴林業,漁業,⑵耕地,林地,人,耕地,計劃生育,每一寸土地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2分)1、關于教室內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實際的是( )A.教室內的溫度約為50℃ B.教室門的高度約為2mC.一張物理試卷的質量約為300g D.老師眨眼一次所用的時間為10s2、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鳴喇叭的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 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3、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發聲體每秒振動次數越多,音調就越高,響度越大 B.聲源離人耳越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C.音色與發聲體的結構,材料有關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響度越大4、某天李軍上學時,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學時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5 m/sB.1.44 m/s C.1.68 m/s D.1.36m/s5、一只刻度均勻的溫度計,插在冰水混合物中,顯示溫度是2℃;插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顯示溫度是96℃,那么當它插入水中顯示溫度為25℃時,水的實際溫度是( )A.25℃ B.27℃ C.24.5℃ D.無法判斷 6、有關眼睛病變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A、“近視”是由于眼球晶狀體變扁,使焦距變長,近處景物成像于視網膜前造成的B、“遠視”是由于眼球晶狀體變凸,使焦距變短,近處景物成像于視網膜后造成的C、“近視”可以通過配帶合適的凹透鏡矯正,“遠視”可通過配帶合適的凸透鏡矯正D、“近視”可以通過配帶合適的凸透鏡矯正,“遠視”可通過配帶合適的凹透鏡矯正7、如圖是三種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的圖線,則由圖線可知()A、ρ1ρ3 C、ρ1=ρ2=ρ3 D.無法判斷8、一定質量的封閉氣體被壓縮后,它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變化是( )A.質量不變,體積縮小,密度增大 B.質量減小,體積減小,密度不變 C.質量增大,體積減小,密度增大 D.質量不變,體積減小,密度不變 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測某液體的體積,得到數據繪成如圖所示圖像,量筒質量和液體密度是( )A 、20g 1g/cm3 B、60g 0.8g/cm3 C 、60g 1g/cm3 D、20g 0.8g/cm310、用銅和鋁兩種材料制成的導線.如果它們的質量和橫截面積都相同則,這兩條導線長度之比等于( ) A.27:89 B.89:27 C.1:3 D.3:1(多選)11、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當燭焰離透鏡12cm時成的是放大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7cm時成的是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5cm B.10cm C.11cm D.14cm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12、如圖中物體A的長度是 _________ cm,圖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_________ ℃.
13、人坐在橡皮筏上隨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對河岸是________的,相對________是靜止的。14、汽車上的電子防盜報警裝置,在汽車被撬開時能發出報警聲,提醒人們車輛被盜,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的特點.除夕之夜,燃放煙花爆竹時,不少汽車由于受到振動使它的報警聲響起,此時汽車的報警聲和鞭炮聲對于已經入睡的人來說是________。15、華鎣市舉辦了幾屆頗具影響的梨花節。其中有一次,臺灣歌手周杰倫也來到了梨花節晚會的舞臺上,現場觀眾能聽到他的聲音是通過____ _____傳播的,能從不同的位置看見他,這是一種光的 現象;當時他身穿紫色T恤,藍色牛仔褲,如果舞臺只用紅色燈光照向他時,觀眾看到他的褲子的顏色是 色。16、如圖甲所示是現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生交通事故時的現場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______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如圖乙和丙是一輛汽車經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17、“祥云”火炬燃料為丙烷氣體,為了便于儲存或攜帶,常溫下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_________。18、市場上出售一種“金龍魚”牌食用調和油,瓶上標有“5L”字樣,已知該瓶內調和油的密度為0.92×103kg/m3,則該瓶油的質量為____________kg。19、有A、B、C三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金屬球,它們的質量分別為128g、400g、60g,體積分別為16cm3、50 cm3、12 cm3。在A、B、C三個金屬球中,若只有一個是空心的,那么 _______球是空心的,這種材料的密度為___________。三、作圖題(每題2分,共4分)20、在揚州古城挖掘過程中,工作人員巧妙地引用太陽光水平照入挖掘隧道,解決了挖掘時的采光問題,如圖所示,請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補全光路;21、根據射入和射出的光線,在右圖的方框中畫出適當的光學器件。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18分)22、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
(1)試管內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_(選填“A”、“B”或“C”),示數為________℃,某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在該物質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該物質將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3)根據描繪的圖線,該物質在第5min時處于________態,該物質的熔點為________℃,仔細觀察圖像發現,該物質熔化前(AB段)升溫比熔化后(CD段)升溫________(選填“快”或“慢”).(4)圖像中DE段是________過程.23、如圖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ON垂直于鏡面。(1)能折疊的紙板的作用是: 。(2)一束光帖有紙板沿EO射到O 點,光將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紙板ON的右半邊向折,反射光線將 (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紅色激光沿原FO方向射O點,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實驗次數 入射角 反射角1 150 7502 300 6003 450 450(3)課后,某同學利用一套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30°、45°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如表所示,經經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律卻與反射定律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24、張華和同學到鋼鐵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張華拾到一個小金屬零件,他很想知道這個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帶回學校利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這個零件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 __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在分度盤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調節。(2)天平平衡時, 砝碼的質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零件的質量為_________g,用量筒測得零件的體積如圖丙所示,則零件的體積為___ ___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屬零件的密度為_________ g/cm3。(3)若該零件磨損后,它的密度將_________(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五、計算題(5分+6分+8分)25、某人站在鐵路旁,看見遠處的鐵路檢修工人用小鐵錘向鐵軌敲了一下,他貼近鐵軌,過了一會兒聽見了兩次敲擊聲。若兩次聲音間隔為0.5s,該人離敲擊處183.6m,求聲音在鐵軌中傳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26、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在10min內前進6km,停車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20min,求(1)汽車停車前的平均速度;(2)汽車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7、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 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容器的總質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求:(1)石頭的體積;(2)石頭的密度;(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1-5:BAABC;6-10:CBAAA;11:BC二、填空題12、3.10、52;13、運動、橡皮筏;14、信息、噪聲;15、空氣、漫反射、黑;16、凸、照相機、遠離;17、壓縮體積、液化;18、4.6;19、C、8g/cm3三、作圖題20、 21、凸透鏡四、實驗探究題 22、(1)B、39、晶體;(2)吸收;(3)固液混合、50、慢;(4)沸騰;23、(1)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存在、OE;(3)將反射光線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當做反射角;24、(1)水平桌面、右;(2)62、20、3.1;(3)不變;五、計算題25、4590m/s26、10m/s、12.5m/s27、(1)2×10-4m3、(2) 2.8×103m3、(3)偏大。石頭吸水后,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體積。
關鍵詞:中學生物;教學反思;教師成長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1.教學反思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反思,中學生物教師可以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由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轉變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2.教學反思能不斷生成教師的教育智慧
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實現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的融合,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從而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
3.教學反思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杠桿。
三、中學生物教師如何在教學反思中成長
1.課前反思:以人為本、查缺補漏
課前反思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預測和設想,需要有較強的預見性,反思得越到位,越能做到未雨綢繆。課前反思包括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對教材的分析,對教學流程的分析。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例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第二單元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時,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走進新課程,理論聯系實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前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病毒的資料,并制作病毒模型,為學生創建直觀認識。病毒讓人看不見摸不著,可又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它的存在,尤其是病毒的危害性人人皆知,學生對病毒的種類、病毒的危害以及病毒的預防更有興趣。該如何引導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去認識病毒、了解病毒呢?如果介紹病毒的危害和預防要介紹到何種程度?該選擇哪些有代表性的病毒疾病來介紹才會讓學生有興趣又有話好說?所以,“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的三維目標具體內容比較難定位。備課過程中,對“病毒的生物特征”和“病毒與人類關系”教學內容的增減處理、呈現順序安排,每個教學環節的銜接等總覺得不夠流暢,怎樣有機組合才能提升這些資料的利用價值?在課程中注重生活實際與學科的整合,以歷史上天花肆虐的故事為切入點導入病毒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以天花病毒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
2.課中反思:隨機應變、殊途同歸
事實上,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教學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有時還會有意外的可能,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例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學》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一節第一課時“眼和視覺”,本章內容屬于教學過程中比較難的一個環節,不易理解。教學過程中首先創設情境:體驗眼與視覺的重要性,使學生體驗和感悟到眼與視覺的重要性。其次傳授知識:眼球的結構與視覺形成。對于這部分知識,教材選用了人眼球與照相機的結構示意圖進行觀察與思考,可是學生對傳統裝膠卷的照相機并不熟悉,課堂出現冷場,事倍功半。初一的學生沒有學過物理,對于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并不理解。講課時教師介紹凸透鏡成像、焦距之類的問題,學生一時接受不了,對視覺的形成會不理解。而后教師想到了一個學生很熟悉的物體――放大鏡。學生大多都玩過用放大鏡聚光的游戲,借此來說明凸透鏡可以把分散的平行光通過折射聚集起來,這樣既粗略地解釋了眼睛成像的原理,學生能形成大致的印象。教師又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眼球的模型及圖,闡述其各部分功能(補充脈絡膜的功能),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教學。一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對比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從教師這里直接獲得知識,避免在學習過程中走彎路。要使抽象的理化知識具體化,盡可能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如:掛圖、投影、實物、演示實驗等等,這樣不僅能有效快速解決理化知識給生物學知識的傳授構成的障礙,而且能大大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增強。
3.課后反思: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新課標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學》第七單元第二章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時,本節課的生物學科思想體現在幾個方面:人的性狀與遺傳物質的聯系、人的個體與人類整體的矛盾和統
一、生物個體與群體的一致性和矛盾性等等。教師在多處較好地體現了教學創意(特色):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這節課剛開始時,教師導入“超生游擊隊”這個小品,引起了學生很大的興趣。接下來,以拋硬幣的小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討男女性別的差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模式,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揭開性別遺傳的奧秘;變式練習:一對夫婦已經生了一個女孩子,經政策允許,他們可以生第二胎,那么,他們生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教完每節課后教師應進行回顧總結,考慮創設的情境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及時修正教案。
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這三類反思之間不是呈直線發生的,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發生過程,反思的各個因素交互作用。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反思,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整改。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正因為不斷地反思,才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教師的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階梯,也是強化教研意識的催化劑。實踐證明,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使自己在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教學反思的鏡子效應,讓教學反思成為激勵教師自身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參考文獻:
[1]馬立.今天我們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