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地下水污染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下水污染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下水污染特征

第1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地下水污染防護區;地下水源保護區;益陽市區

近年來,益陽市由于其毗鄰長沙北經濟圈等優越的交通地理條件,市域經濟、人口穩步增長,工農業生產布局、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勢必對地下水環境承載力造成進一步的威脅。為了及時制定地下水保護資源區劃和污染防治規劃,避免產生“先污染、后治理”被動局面,非常有必要對市區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域。

1 研究區地下水環境及問題概況

地下水的形成與地質構造、巖性、地形地貌、氣象、水文等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研究區不同區域地下水空間分布、補徑排特征、運移、動態特征以及水化學性質差異較大。東北部洞庭湖區地帶地勢低平,匯聚湖南境內的“四水”和長江“三口”的來水,地下水徑流條件差,地下水化學環境為還原條件,地下水水質類型以HCO3 CaMg和HCO3 -Na?Ca為主,下伏基巖中含鐵、錳結核、團塊及薄膜,導致地下水原生Fe、Mn背景值高,鄉鎮居民生活取用地下水普遍不達標。資江南岸赫山城區桃花侖至南郊金井坡一帶發育元古代中期拉斑玄武巖火山巖,是益陽優質偏硅酸礦泉水的含水母體,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現已通過國家級礦泉水評審鑒定,礦泉水開發利用一度無序開采,均衡遭受破壞,目前政府規劃限制其開采程度;西南半部丘崗山地基巖區主要利用淺部風化裂隙水,徑流短,動態變化嚴格受降水季節性控制,地下水類型以HCO3- Ca為主,水質較好,但水量較貧乏。

人類不恰當的生產、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地下水環境問題主要有地下水污染及地面塌陷。湖積平原農業主產區農藥、化肥使用,殘留有害物質滲入淺部地下水,研究區中線及主城區工礦企業成帶分類分布,一些企業廢水、廢液未經處理地恣意排放,對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極大。據檢測2010-2012年水質分析結果,超標項主要有PH、Fe3+、Mn2+、F-、、NH4+ 、二氯苯、苯并(a)芘、p,p'-DDE、總滴滴涕等。益陽市赫山區岳家橋、衡龍橋一帶,第四系松散層下伏二疊系裂隙巖溶含水層,溶洞暗河發育,近年來地面塌陷頻繁。截至2012年3月,岳家橋鎮先后出現地面塌陷累計693處,重點地面塌陷變形區面積約7.5km2。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

2.1 區劃指標

針對地下水污染狀況、經濟發展趨勢和地下水保護區域,設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指標為地下水保護區、地下水污染防護區兩種種類型,各指標含義如下:

(1)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正在開發的和已勘探開采的集中開采水源地及保護范圍。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中地下水水源地區劃要求,確定地下水的水源保護區分為地下水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

(2)地下水污染防護區:綜合分析研究區域地下水防污性能(Ap)、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負荷(P)和地下水價值系統水平(V),細分為重點防護區、中等防護區、一般防護區、自然防護區四個子區。

2.2 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

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中地下水水源地區劃要求,益陽赫山城區礦泉水水源地的保護按三級建立衛生保護區,各級保護區的劃分如下:

Ⅰ級保護區:為各礦泉水開采井抽水影響范圍,一般為抽水井孔周圍的100m左右,2012年統計有礦泉水開采井10口;

Ⅱ級保護區:為礦泉水含水層的分布范圍,分布面積為18.53km2;

準保護區:為礦泉含水層分布范圍外的局部地下水分水嶺,或與礦泉水有補給關系的相鄰含水層分布范圍,且離礦泉水含水層邊界(Ⅱ級保護區)不小于1000m,分布面積為34.10km2。

2.3 地下水污染防護區

(1)地下水防護區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地下水污染防護區影響因子權值,再結合各因子要素的實際狀況合理劃分出指標等級,并給予相應評分值,運用加權疊加的方法計算出各評價要素的綜合分值,得出下面防護區因子打分表。

(2)編制防護區因子單要素評價圖

根據上述地下水防護區因子項作相應單要素評價圖,對各單要素圖各類型區按上表1因子評分指標值賦予相應分值。

(3)評價指標計算

a. 工作區網格剖分:利用MapGIS軟件將工作區剖分成0.5km×0.5km基礎網格。為了在下一步工作中唯一精確地提取各單要素圖的評分屬性值,我們采用剖分網格的中心點作為屬性要素提取的橋梁。

b. 空間疊加提取屬性值:按照MapGIS空間分析功能,網格剖分點與每個單因素區文件圖進行點對面相交運算,提取到各單因素圖的區屬性評分值,然后將網格點文件屬性導出成數據庫文件。

c. 綜合指數計算:采用積分值的方法,對導出的網格點數據計算每個單元格的評分指數

計算公式 R = AprApw+PrPw+VrVw

具有較高綜合指數的網格,其地下水系統防污性能較差或差,地下水系統功能強,污染源多或較多;反之則反。

d. 評價分級:對所有單元點綜合評分值按照20%、50%、80%分位進行四個防護區等級量化分級,對剖分網格相應等級賦予不同顏色,在核查的基礎上形成益陽市區地下水污染防護區圖。

2.4 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結果

研究區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分礦泉水水源地保護區和地下水污染防護區兩部分,見下表2、圖1。

3 結論

地下水開發利用與保護不當造成的地下水環境問題將很難逆轉。根據益陽市區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不同地段地下水功能及系統防護性能差異,應該加強地下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合理布置開采井及開采強度,合理布置工農經濟產業、城鎮人口發展格局,避開污染防污性能較差地區。采取針對性的防護措施,避開防污性能較差等級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參考文獻

[1] 王俊杰,何江濤等. 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體系構建研究.環境科學,2012.

[2] 林學鈺,廖資生.地下水資源的本質屬性、功能及開展水文地質學研究的意義.天津大學學報,2004.

第2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淺層地下水;地下水資源;地下水敏感性

1 引言

地下水是存儲在地質形成的飽和帶里的粘土、沙土、砂礫和巖石空隙、裂隙中的水。儲存地下水的空間稱為地下水含水層或是地下水水庫。地下水通過降水、湖泊、河流等水源補給而與大氣陸地水循環相連。淺層地下水的補給參與水文循環,進而使其成為可再生資源。

人類的干擾因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會對地下水系統造成影響,所以對地下水污染敏感程度的量化,是目前有待解決的嚴重問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是指污染物對最上含水層影響的傾向性和可能性。

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會嚴重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對當地的經濟可持續也會造成影響。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域淺層地下水周邊的環境被污染,所以有必要加強對地下水污染抵御的能力并及時改善地下水質量。

2 淺層地下水資源的嚴重形勢

隨著城市的發展,地下水在城市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地下水環境越來越呈現惡化的狀況。在干旱尤為嚴重的北方地區,地下水量衰竭,由于城市的發展帶來的水資源污染和短缺,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都使得地下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此外有地下水過度采取浪費,不潔地表水的污染,種種原因已經對地下水造成嚴重的影響。

3 地下水敏感性的定義

淺層地下水是潛藏于地下第一層不透水層上的地下水,地下水是我國百分七十人口常用水的主要優質水源,土壤的吸附和過濾使得地下水水質較好,細菌少。此外地下水還具有廣泛分布、開采較為便利等優點。

地下水系統由于其本身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對人類干擾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不同區段地下水敏感度的區分是環境保護中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有研究者認為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系統的本質特征,而大多數學者認為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可本定義作污染物經由水層上部某位置的介入,而滲透到地下水系統。污染物的天然衰減決定了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土壤中物理以及化學反應的過程能夠導致污染物本身性質的改變,這樣便減輕了地下水污染的程度。

地質、水文地質、污染物的排放條件以及污染物的化學物理性質等多種因素決定了地下水的敏感性。污染物由地表滲透地下水系統整個過程非常的緩慢,而一經污染,水質的恢復會極其困難。地下水水質狀況被予以高度重視,而水污染敏感性的研究也被關注起來。

4 地下水敏感性研究

污染敏感性評價體系有經驗技術以及模型模擬。國外的評價敏感性方法體系有水文地質背景值法、系統參數法和相關分析以及數值模型法三種。從敏感性的對象來劃分,污染敏感性的評價又可以分為含水層內在的污染敏感性評價,而因此簡稱為內在污染敏感性評價。

4.1 指標疊加法

指標疊加法主要有GOD法、DRASTIC法。GOD法是一個評價過程簡單的經驗體系,評價結果有實際性的指導意義。G是指地下水的狀況為,O是上覆巖層特性,D是地下水埋深。GOD指數則是指三位評分值的乘積。而在非承壓含水層情況下,才會考慮覆巖層指數評分。系統參數法中的DRASTIC模型考慮的參數是:地下水埋深、含水層的凈補給、含水層中的巖性、土壤類型、地形和包氣帶的影響和含水層水力傳導系數,此模型較多用。DRASTIC提供了兩組權重系列,用于一般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的評價,以及用于強烈的農業活動區,也稱為DRASTIC指數,專門用于特定污染物敏感性的評價。DRASTIC指數越大,地下水敏感性越高。據最后得到的指數大小,將污染敏感性分為四等級:低敏感性、中等敏感性、高敏感性以及極度敏感性。此指數法是目前國際上用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評價最為普遍的一種方法指標體系。

4.2 模擬模型法

人們隨著對野外檢測手段、實驗研究方法和地下水運移理論的逐漸研究認知,控制地下水中污染物運移的環境化學過程也越來越精確。用于預測污染物運移的各種模型如:簡而化之的屏蔽模型和以過程作為向導的復雜模型。屏蔽模型廣泛應用于空間不同尺度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評價,其中包括:衰減影子模型AF、遷移能力指數模型LPI和分類指數模型RI。

衰減因子模型是為了根據農藥對地下水污染敏感性進行分類,此方法主要考慮農藥的關鍵性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以及土壤性質對農藥污染的影響。

對某區域進行污染敏感性分區可采用遷移能力指數模型,它是通過簡化溶質在均質各向性孔隙介質中的對流遷移彌散反應一維方程得到的。采用分類指標模型審定和注冊一些化合物,在佛羅里達州地下水中已經檢測到,該模型是在簡化佛羅里達農業與消費者服務有關農藥審定和注冊程序中而研制的。

5 研究技術平臺

顯然,在我國地下水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有毒化合物、農藥、硝酸鹽的使用使得我國地下水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威脅。我國已明確強調加強地下水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要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以及水資源污染等問題。水利生態的提出,是對研究水資源污染防治、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指導,地下水污染問題是其內容之一,我國剛起步的關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研究的專題試圖探索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與制圖的有效方法。

關于當前國際水文地質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進行研究分析,前者屬于當前國際地質領域較為尖端的課題,在當前國內水污染的防控與治理工作中具有指導意義,同時也是對自然環境問題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方向適應性進行探究的重要條件。關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和制圖領域的研究,歐美發達國家起步較早。

法國地質礦產調查局編制出版第一幅法國地下水敏感性圖,共編制出版了76幅適用于不同途徑的各種比例尺寸。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其實現了對空間數據和信息的輸入、存儲、管理、檢索處理以及分析等功能。國外的研究重點已經轉到了GIS技術和地下水運移模型的結合,依此來評價地下水的敏感性。在屬性數據庫和空間分析功能基礎上,GIS技術能夠管理大量的歷史數據和資料,以評價因子的不同相互區分,得到二維圖形的區域性敏感性評價分析圖。在此領域歐美發達國家起步較早,具有綜合分析和進行空間建木能力的GIS技術已經日漸趨于成熟,能刻隨時地修改和更新數據庫,使評價過程變得極為簡單和容易。運用DRATMIC和GIS模型軟件對具體區域進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區,而且敏感性指標并不能夠反應該區域地下水是否已經被污染,因為量化數值有相對意義,但是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在建設管理和規劃布局中對某些區段作充分的考慮,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李文文.淺層地下水敏感性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9.

[2]李文文,王開章,李曉.淺層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評價—以泰安市為例[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9(04).

第3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地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循環;

中圖分類號:P6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導言: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地下水的開采也呈每年呈現遞增的趨勢。但對于某些地區而言,地下水水量較為匱乏,因此,如何有效地對其進行開發,也是目前區域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就當前來看,地下水污染問題的存在,不僅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生,甚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為此,本文就針對地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及地下水循環展開研究。

1地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的分析方法

1.1 開采實驗法

在當前地下水需求量持續增加,地下水污染狀況,愈發嚴峻的產業時代背景下,如何高效地進行地下水資源的開采成為現階段起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水文地質分析可幫助工作人員明確地判斷出地下水的狀況,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為預期開采效果的取得打下堅實基礎。而其中開采實驗法是現階段相關企業進行水文地質分析常用的方峰之一,即按照實際抽水量進行抽水試驗,根據試驗數據對其相關信息進行判斷。開采實驗法通常應用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且一時難以查清又急需做出資源評價的地區。

1.2 水文分析法

對于地下水系統而言,水量在進行循環作業的過程中,無論補給多么復雜,其最終都需要轉換成地表水。而在進行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分析時,水文分析潔也是現階段相關企業和主管部門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之一,其主雯包括清水流量法、泉水流量法以及暗盒測流法。與開采實驗法相比,這種方式的應用不僅能保證地下水數據信息獲取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合理性,而且操作簡單,適用面也相對廣泛。主要應用于全排型流域。

2 地區域地下水循環的演化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蹤技術

對于較為復雜的或需要精細刻畫的水文地質單元,環境同位素通常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其應用的實例也比較多。通過對研究區域特定水文地質單元內環境同位素的研究,能夠獲取地下水徑流排泄、補徑排的水資源量,對特定的環境同位素濃度梯度的研究,能夠進一步分析出地下水不同的水循環模式,對于基巖裂隙水的水循環演化研究亦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對于隱伏巖溶水系統的環境同位素研究,能夠確定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轉化關系,并對定量評價巖溶地區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提供有效的數據。

研究中采用的同位素多為氫氧同位素,氦同位素等。其中氫氧同位素直接來源于大氣降水,因而研究氫氧同位素的濃度,對降水補給具有廣泛的意義,并對地下水演化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氦同位素來源于空氣、含水巖石釋放和地慢,在飽和空氣的水中溶解的大氣3He/4He是一個常數,地下水中氦的濃度主要受大氣降水的溫度、匯水流域的平均空氣壓力、含水巖石中鈾和社的濃度、含水巖石的孔隙度和密度、脫氣率和構造因素有關,而氦同位素受溫度和鹽度影響較小,因此氦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有關地下水的來源、水一巖反應,運移速率和混合作用等重要信息。

2.2 水文地球化學演化及水化學動力學

水文地球化學資料同樣能揭示地下水循環演化規律,作為劃分地下水系統的依據。在研究的過程中,介質場、水動力場和水文地球化學場之間能夠相互驗證,獲取較為準確的地下水循環演化特征。經過前人的研究,地下水化學場可以用來研究水動力的特征,在大尺度水文地質單元上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以此形成了地下水化學動力學的概念,地下水化學組分的變化不但反映出巖石礦物學上的變化,也反映出了水文地質條件的定量變化,耦合達西定律的表達式,進而根據水化學資料確定水文地質參數,計算地下水年齡,由此對含水層的富水性進行預測。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文地球化學規律的研究,還能顯示出水質的循環變化。

總之,采用環境同位素作為研究手段研究水循環演化規律的水文地質單元時,水文地球化學可以的進一步揭示其變化規律,并起到驗證和深入研究的目的。同時,地下水循環演化的研究,結合多種手段,可以達到更為深入的結果,如氣候變遷、自然環境演化等。較為詳盡的信息能夠更好地研究出地下水循環演化的機理,并從多元的角度對其進行驗證。

3 地區域水文地質條件下地下水源的保護措施

3.1 對地下水污染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產業時代背景下,企業的高速發展在推動國民經濟進-步發展的同時,也嚴重地破壞了周遭的生態環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對于地下水而言,近年來,地下水污染問題也伴隨其開采量的逐漸增加變得愈發嚴重,故為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方針,提高對地下水治污作業的高度重視刻不容緩,為此相關基層產業機構和主管部門,首先需要進行系統的地下水污染情況調查工作,即通過建立地下水污染區域的評價指標體系,劃分地下水質量區域,明確了解和分析水質的總體狀況和污染來源,從而在分析和判定中將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整合,以此為后期治污作業的順利開展提供科學依據。

3.2 建立科學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預警系統

地下水河染問題的產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們的不重視。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在進行實際作業過程中,人們的關注度始終集中于提高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卻忽視了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工業生產作業過程中,隨著工業廢物排放量的不斷增加,地下污染問題也愈發嚴峻。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建立科學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預警系統是提高治污質量和治污效率的重要戰略手段。污染預警系統建立后,企業和相關單位可對地下水的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從而對地下水污染情況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防止問題的惡化悶。

3.3 做好地下水的評估作業

地下水污染評估作業是否落到實處,對于企業和國家的整體發展而言具有重要影響。地下水的評估作業流程主要為:搜集巧染物的數據資料,進行抽樣調查分析,對污染物成分盡心分析,判斷其是否存在危害。店去行數據資料搜集過程中,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工作人員可借助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展數據搜集作業,以此在降低人力、物力、財力消耗的同時,確保數據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地下水開采量的持續增加,地下水總量在不斷減小的同時,污染問題也逐漸加重,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為貫徹落實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針,提高對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視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相關產業機構和主管部門除了需基于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對地下水污染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建立科學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預警系統以及做好地下水的評估作業外,開展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規劃也是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

參考文獻

[1]張光輝,陳宗宇,費字紅.華北平原地下水形成與區域水文循環演化的關系[J].2017.

第4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污染 變化趨勢 預測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1(b)-0156-01

1 自然概況

盤錦市位于地處東經121°34′~122°29′,北緯40°41′~41°27′。全境東西橫距77 km,南北縱距85 km,總土地面積4071 km2,屬下遼河沖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4 m之間。全境的地理特征是:地勢低洼平坦,土質鹽堿,地貌單一,素有“九河下梢”之稱。

盤錦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春季少雨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形成雨熱同步,干冷同期,溫度適宜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攝氏8.3 ℃,年平均降雨量675.3 mm。

2 地下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隨著區域內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也不斷的增加。盤錦市第四系地下水開采區主要集中在石山、東郭、羊圈子、甜水、胡家、高升、大荒、喜彬及棠樹林子等地,其中石山水源、高升水源為市政水源,東郭、歡采、甜水為場、鄉自來水,其余開采地下水均為農業用水,第四系地下水開發現狀見表1。

3 地下水污染變化趨勢預測

地下水的污染來源繁多,從其形成原因不外乎兩大類:人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人為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地表雨水徑流、城市固體廢物、農業生產及采礦活動。天然污染源是天然存在的。地下水開采活動可能導致天然污染源進入開采層,天然污染源主要是含鹽量高和水質差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存儲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處,上部有一定厚度的包氣帶土層作為天然屏障,地面污染物在進入地下水含水層之前,首先要經過包氣帶土層,并且地下水直接儲存于多孔介質之中,并進行緩慢的運移。因此,這里只對地下水水質的年際變化情況進行預測,并采用Danile的趨勢檢驗。

(1)方法原理。

將秩相關系數的絕對值r同Spearman秩相關系數中的臨界值Wp進行比較。如果r>Wp,則表明變化趨勢有顯著意義。

(2)地下水水質變化趨勢預測結果。

在評價的九項水質參數只有硫酸鹽呈下降趨勢,其余8項水質參數均呈上升趨勢,其中呈顯著上升趨勢的是鈉離子、鈣離子、氯化物、重碳酸根、總硬度。硫酸鹽呈顯著下降趨勢。預測結果見表2。

第5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排滲墻;污水收集截獲系統;地下水污染

1工程概況

某大型渣堆位于云南省者海鎮,堆存約3900kt廢渣。廢渣主要包括冶煉水淬渣、工業爐窯渣及少量建筑垃圾。根據毒性浸出試驗,該廢渣屬于第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渣堆長期無屏障堆放,其有害物質受大氣降水淋濾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堆放場地附近的土壤環境。一些污染物在下滲的過程中,由于過濾、吸附和沉淀而被截留在土壤及深部土層里,難降解的重金屬在土層中積累起來,造成土壤及深部土層的污染。

2地下水污染特點

場區內地下水類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玄武巖類孔洞裂隙水、以碳酸鹽巖為主的巖溶水3大類。渣堆區淺層地下水賦存在上部的第四系沖洪積層的含礫粘土孔隙中,主要接受豎向的降水入滲補給。含礫粘土層滲透系數在2.7×10-6cm/s左右。該渣堆主要的特征污染物是Zn和Cd。總體而言,垂直方向上主要受污染土層為素填土及洪積層含礫粘土層,地下水位以上重金屬含量較地下水水位以下重金屬含量高。隨著深度的加深,污染程度有遞減趨勢。而地下水位以下1~3m后,重金屬污染影響急劇減弱,影響深度主要集中在7m以上。

3方案選擇

污水收集截獲系統的設計重點在于截獲。常見的地下水截獲方式有排滲井、輻射排滲管、水平排滲管。但是,排滲井、排滲管更適用于透水性較好的廢渣或者尾礦(其滲透性系數為10-4~10-3cm/s量級)[4-5],而本項目地下水賦存于透水性極差的含礫粘土層中,若采用排滲井或排滲管式,其集水效果將大大降低。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6],潛水含水層的影響半徑可按下式計算:R=2sw姨kH(1)式中:R為影響半徑,m;sw為井水位降深,m(當sw10m時,取sw=10m);k為含水層的滲透系數,m/d;H為潛水含水層厚度,m。該項目場地含水層為含礫粘土層,其滲透系數平均值為2.7×10-6cm/s,厚度約6m,則其影響半徑計算值約為2.4m。考慮到場地特點,筆者提出采用砂礫石排滲墻的型式對污染地下水進行截獲。水力截獲墻要求埋深超過含污水地層下約1~2m,且總深度大于7m。水力截獲墻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當地下水經過該位置時,自然將其截獲并導至低點截獲井中。相比排滲管集水斷面而言,水力截獲墻的集水斷面相當于其百倍以上的斷面,截獲效果更佳,且施工簡單,作業安全。

4排滲墻方案

在渣堆西南側及東南側較低位置、垂直防滲體內側(渣堆內)約8m位置設置以截獲墻為主體的新型污水截獲系統。截獲井內徑3.0m,采用人工挖孔成井。井壁開孔,孔內預埋DN90HDPE管,HDPE管外側采用土工布包粗砂反濾。井內設置自動液位計自啟動泵,將地下水污水及時排至滲濾液處理站進行處理。截獲井東西兩側分別設置截獲墻,墻體埋深為9m,墻體坡向截獲井。截獲墻采用長臂挖掘機進行開槽,開槽寬度60cm。開槽后立即回填,底部5m回填砂礫石置換,其余再回填砂礫石。根據工勘資料,場地土層自穩高度可達5~7m,因此實際開槽深度定為6m,其余高度采用明挖型式處理。

第6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1防滲工程體系

石油化工企業防滲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源頭控制—防止滲漏—污染監測—事故應急處理等四個系統組成整體防滲體系,即由主動防滲系統(源頭控制)、被動防滲系統(防止滲漏)、滲漏污染監測系統(污染監測)和應急系統(事故應急處理)組成。①源頭控制是指從源頭上盡可能減少污染源的泄、滲漏,從而降低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②防止滲漏是指采取防滲措施,在污染物一旦發生泄、滲漏后,阻止其污染地下水;③污染監測指在污染防治區內,根據石油化工企業各生產功能區的特點,采用不同的監測方法,監測污染源是否發生泄、滲漏以及是否對地下水造成污染;④事故應急處理指當發生污染物泄、滲漏至地下水使其受到污染時,采取應急措施,防止污染物進一步擴散。防滲工程做到了源頭有控制,泄滲、漏后有措施,事故后有處置方案的整體防治體系,確保地下水不受污染。

2石油化工企業防滲工程設計

2.1主動防滲設計

主動防滲設計主要在廠址和生產工藝的選擇、平面布置、管道及設備設計等方面盡量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在項目建設前期廠址選擇階段,應了解項目廠址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和地下水環境敏感保護目標等方面資料,選擇包氣帶防污性能強、項目場地地下水不易污染、地下水環境不敏感的場地,并盡量遠離地下水和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在平面布置中應盡量將處理和儲存含有毒、有害、危險介質的設備按其物料的物性分類集中布置;在工藝路線的選擇上應選用國內外先進的環保生產工藝技術,減少污染源的產生;在管道及設備的設計中,通過對管道及設備的連接方式、密封方式、材質比選,提高管道壓力等級和腐蝕余度,加強對管道、設備防腐處理等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泄、滲漏,降低產生污染的風險。

2.2被動防滲設計

被動防滲設計包括污染防治區的劃分、防滲材料和防滲結構型式的選擇及確定等內容。在進行被動防滲設計前,應了解生產、儲存、運輸介質的理化性質、生產加工工藝、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管理部門對該項目環評報告批復等方面內容。

2.2.1污染防治區的劃分

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儲運的物料及產品種類繁多、物性復雜,不同泄漏物料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差異較大,根據石化企業各功能分區的不同和污染物的理化特征,將石化企業廠區劃分為一般污染防治區、重點污染防治區和特殊污染防治區。

(1)據污染物污染特性,劇毒、有毒、致癌性物質、致突變性物質、生殖毒性物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環境危害程度較高,因此對于生產、加工、儲存該種污染物的區域應劃為重點污染防治區并進行防滲設計。

(2)污水池、地下污水管道及環墻基礎儲罐罐底板底部等區域,由于埋置于地下,泄、滲漏后難以觀察,且長期儲存有污染介質,一旦泄漏后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因此,將其定義為特殊污染防治區并進行防滲設計。

(3)其他可能產生污染物泄、滲漏的區域定義為一般污染防治區。

2.2.2防滲材料的選擇

目前國內使用的防水材料有很多種,主要應用于地下防水工程,參考國內地下工程防水做法、生活垃圾填埋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危險廢物貯存、填埋場的防滲做法,并參考國外石油化工企業儲罐區防滲做法,同時結合石油化工企業自身特點,考慮到工程的可實施性和經濟適用性,石油化工企業宜選擇天然防滲材料,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滲材料和人工合成有機防滲材料作為主要的防滲系統材料。在石油化工企業具體的防滲設計中,其防滲材料的選擇尚應根據防滲要求、并結合生產功能分區、泄、滲漏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環境條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合理確定。防滲材料應具備無毒性、堅固性、持久性、抗化學反應性、一定程度的抗穿透和抗斷裂性等特點。

2.2.3防滲結構型式

石油化工企業根據其選用的防滲材料及型式的不同,主要有天然防滲結構、剛性防滲結構、柔性防滲結構和復合防滲結構等型式。

(1)天然防滲結構主要指由粘土構成的防滲結構;還包括在沒有合適的粘土資源或粘土性能無法達到防滲要求的情況下,將粉質粘土、粉砂等進行人工改性,使其達到防滲性能要求的防滲材料。天然防滲結構其粘土的滲透系統不應大于1.0×10-7cm/s,且應具有一定的厚度。

(2)剛性防滲結構指添加防水添加劑(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及其它防水添加劑)處理的混凝土結構、經表面涂層處理的混凝土結構或特殊配比的混凝土結構,剛性防滲典型結構見圖1。其抗滲性能根據防水添加劑的種類,采用不同的配比,使其滲透系數達到1.0×10-8cm/s至1.0×10-12cm/s。

(3)柔性防滲結構由土工膜及上下保護層結構組成,土工膜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合成橡膠等,上、下保護層采用的材料根據項目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典型防滲結構見圖2。其滲透系數很容易達到1.0×10-12cm/s以上。

(4)復合防滲結構由天然防滲結構、剛性防滲結構和柔性防滲結構任其兩者或三者組合而成的防滲結構,典型防滲結構見圖3。

防滲結構型式的選擇應根據石油化工企業各功能分區的不同和工程實際情況合理確定。

3污染監測系統

石油化工企業污染監測系統包括滲漏液收集井、液體滲漏傳感電纜檢測設施以及地下水污染監控井等監測設施。監測設施的設置應根據各功能分區的不同,結合防滲結構型式合理確定。

(1)滲漏液收集井可應用于面層硬化,采用復合防滲結構(不含抗滲混凝土+防滲涂層復合防滲結構)的區域。上層防滲層滲漏下來的滲漏液經土工膜上的滲漏液收集層流入滲漏液收集井內,然后再集中處理。滲漏液收集井可同時作為該區域上層防滲層(包括儲罐罐底)滲漏檢測報警設施。根據滲漏液收集井的位置和服務區域,查找滲漏點,開展對上層防滲層的維修,典型結構圖見圖4。

(2)液體滲漏傳感電纜檢測設施可應用于大型儲罐的罐體底板下部結構層內,檢測罐體底板是否存在滲漏物料。液體滲漏傳感電纜檢測主要利用電阻值的變化幅度,判斷出泄漏點的位置。石油化工企業應根據當地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擴散形式,在廠區及其周邊區域布設一定數量的地下水污染監控井,建立地下水污染監控、預警體系。

總之,泄、滲漏污染監測系統應根據防滲結構型式和石油化工企業功能分區的不同而合理確定。

4應急措施

當通過監測發現污染物料有泄、滲漏,已造成周圍地下水污染時,應立即控制地下水流場,采取隔離、停止抽水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擴散,以免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

第7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污染場地;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場地修復;健康風險

中圖分類號:X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2013302

1引言

場地指某一地塊范圍內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大氣和生物的總和[1]。場地污染是過去或現在的各種人類活動對場地造成的污染。化工行業是我國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柱行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2]。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速度的加快,場地利用性質的變更也越來越頻繁。許多工業企業陸續搬出城區或者永久退役,而其原有的工業用地也被逐步開發為居住用地或公建用地,其用地性質也隨之發生改變。而工業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土壤環境、地下水環境等管理問題,特別是工業企業遺留的環境問題可能對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為保障人體健康和維護正常的生產建設活動,防止因場地性質變化帶來新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部于2014年5月14日印發了《關于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發[2014]66號文),要求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開發再利用過程中應加強污染防治工作。本次風險評價主要結合項目區場地的污染特征和修復現狀等,對未來可能存在的污染風險進行識別,并對未來入住人群的健康環境風險影響進行評估,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和項目營運期場地跟蹤監測計劃,以期將風險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障場地再開發利用的環境安全。

2場地污染調查及修復質量

該項目場地的主要污染物苯系物和農藥類污染物。項目區土壤重污染區為原污水處理站區,地下水重污染區為合成車間。大部分區域為輕污染區。修復工作結束后,經現場采樣檢測,修復后的區域的土壤環境質量達到了《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08》(修訂案)中居住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二級標準,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的Ⅲ類標準

3修復后再利用環境風險評價

關于污染場地的風險評價,目前較多的為利用模型進行定量評價,如王蘭化等根據健康風險評價模型定量評價了某廢棄化工場地對人體的健康風險[3],張燕等利用健康風險評價,對被有機物污染過的場地經土壤修復前后的風險做了定量分析[4],本次場地污染環境風險評估同樣從人體健康角度考慮場地污染給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做定性的評估分析。

3.1影響途徑識別

3.1.1場地平整、動土等施工工序中

施工開挖回填工作可能造成一定程度水土流失,水流中含泥沙,也可攜帶污染物質;如果施工期間生活用水就地取地下水,則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質可能直接進入人體;含有有毒物質的施工揚塵也可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施工人員體內。

3.1.2場地開發為商業、居住用地在居民入住后

的受污染土壤通過意外食用或在場地內產生揚塵通過呼吸系統等途徑直接進入人體內;如場地人群生活用水就地取地下水,則地下水可能含有毒物質,會直接進入人體。

3.2場地風險評估

3.2.1本項目場地風險特征分析

本項目場地修復前土壤、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為苯系物,均為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自然降解水平差、半衰期長,但沸點較低,屬于揮發性有機物。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對于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室內揮發是主要的土壤污染途徑,而飲用地下水是主要的地下水污染途徑,其次考慮室內揮發,如果地下水同時也用于洗澡,則在洗澡過程中存在皮膚接觸和蒸汽吸入帶來的風險,特別是呼吸吸入遠遠大于皮膚接觸帶來的健康風險[5,6]。使用地下水進行綠化澆灌時,地下水直接揮發會帶來風險。

對于表土污染,由于存在直接的暴露途徑,污染物可能通過呼吸吸入、食入、皮膚接觸等途徑直接進入人體。但調查結果表明這些途徑帶來的風險均較小[5]。如果污染場地地下水埋深較淺,當直接利用淺層地下水時,淺層土壤淋溶風險較大。對于揮發性較小的有機化合物或者不揮發物質,呼吸吸入、食入、皮膚接觸等直接暴露途徑和作物食用、飲水等帶來的健康風險更大一些。對于土壤污染風險,表層土壤污染時的風險大于淺層土壤污染。綜上,該項目場地風險主要為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通過土壤直接暴露被人體吸入、食入、直接接觸產生的風險及地下水污染帶來的風險,分析發現表層土壤揮發及地下水直接被利用帶來的風險較大。

3.2.2本項目風險防范措施

根據項目場地風險特征,需針對表層土壤揮發及地下水直接被利用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在表層土壤污染的情況下,對污染區域土壤實施覆蓋可有效的降低風險,即將其轉化為淺層土壤污染。且覆土后室內及室外揮發風險均降低。即便是對于揮發性較大的污染物,用足夠厚度的土壤覆蓋表土污染區域,可有效阻斷許多污染途徑,減小其余暴露途徑的風險,從而使總風險大為降低。對于揮發性較小或不揮發的污染物,此種方法效果更好。對于地下水,主要考慮切斷地下水直接被利用,且阻斷地下水揮發污染。故項目主要風險防范措施如下。

(1)施工期風險防范措施。①施工期分區處理場內土方:重污染區域土壤已挖出場外無害化處置,對于非重污染區土壤盡量將開挖土壤在廠區范圍內回填,根據以后場地使用功能,盡量將土壤回填至建筑及硬化場地之下,避免直接。②做好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開在雨季施工,并注意天氣預報,遇暴雨可采用塑料薄膜或防雨布對開挖土石方覆蓋防護;在主要施工區域周邊布設臨時排水溝,在排水溝出水口設置臨時沉沙池,防止場地內地表徑流漫流。③表層土采用新土:場地表層土采用場外新土,減少場地內原土壤與人體的接觸幾率。④做好施工期健康工作:做好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期的健康工作。施工時采用濕式作業,控制施工揚塵,向施工人員配發口罩,減少施工揚塵對施工人員健康危害。做好工地衛生工作,防止場內土壤進入施工管理人員的飲食。

(2)居民入住期風險防范措施。①加強場地內管理:禁止取用地下水進行飲用或作為綠化、景觀、洗浴用水等,直接切斷地下水直接利用所帶來的風險。不得在場地內開發種菜等,避免污染土壤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而危害人體健康。②地下車庫防滲:項目地下建筑的地面和側面墻壁須按照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中一級防水標準的要求做好區內地下建筑防水阻滲工作,做到地下工程的地面和墻壁不滲水、維護結構無濕漬,降低因場地地下水蒸發和回浸等對項目區居住人群的健康風險。③繼續改善場地內土壤及地下水質量:加強場地內綠化,特別是重污染區域應作為綠地使用,繼續修復,可種植淺根系植物,同時為土壤提供良好的覆蓋效果,防止了土壤在風力和水力的作用下進入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地表水污染。④關注敏感人群:場地內老人與小孩娛樂休閑用地應避免采用原重污染區域,且做好地面硬化,不種植可被采摘、食用的植物種類。

3.3其它風險管控措施

(1)再開發利用需跟蹤觀察。在后續的再開發利用的建設過程中,如發現場地的土壤有異樣,應停止施工,并經進一步監測、治理修復后達到相關要求后,方可繼續施工建設。

(2)跟蹤監測。為了及時跟蹤了解和掌握本項目尤其是居民入住期后場地內的環境質量狀況變化趨勢,需制定運營期跟蹤監測計劃,對場地地下水、土壤環境質量進行跟蹤監測,并制定風險事故應急預案,防范環境風險的發生。

3.4環境風險評價結論

修復后場地內土壤及地下水各指標均達標,修復效果較好。場地開發過程中場地污染土壤均被取走,換成了干凈的土壤,既清除了表層土壤及其對地下水的污染風險,也阻斷了淺層土壤暴露接觸人體的其它途徑。場地內不取用地下水飲用或者作為綠化、景觀、洗浴用水等,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居民不會直接接觸地下水。通過對場地加強管理及風險防范措施,使場地人群的健康風險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姜林,王巖.場地環境評價指南[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4.

[2]諶宏偉,陳鴻漢,劉菲,等.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價的實例研究[J].地學前緣,2006,13(1):230~235.

[3]王蘭化,李明明,張鶯,等.某廢棄化工場地地下水有機污染健康風險評價[J].地質調查研究,2012,35(4):293~298.

[4]張燕,張洪,石曉妹.有機化工污染場地修復后的再利用風險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10,30(6):203~207.

第8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1.地下水資源狀況 

1.1儲存量及分布特征 

深圳市境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雨入滲補給,多以泉的形式泄露匯入河溪,水務部門根據降雨入滲法計算得深圳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儲存量約3.38億立方米,基巖裂隙水儲存量約1.86億立方米,巖溶水儲存量約5.10億立方米,全市地下水總儲存量約10.34億立方米。各類型地下水儲存量及分布見表1至表3。 

1.2地下水允許開采量 

基巖斷層裂隙水允許開采量0.73億立方米,巖溶水允許開采量1.19億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允許開采總量為1.92億立方米。 

2.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深圳市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歷史悠遠,從上世紀50、60年代以來較大規模地開采地下水,到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進入高峰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自來水的普及,開采利用地下水逐漸減少。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特區、寶安區大量開采地下水,沿海部分地段發生了海水入侵現象,致使該地段的地下水資源喪失了供水功能。龍崗巖溶部分地區,由于地下水不合理開采以及基坑施工抽水,引起房屋塌陷和地面裂縫等環境地質問題,造成了人員和財產損失。90年代中期以來,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地下水被停止開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環境地質問題得到明顯控制。特別是在2005年11月16日,深圳市水務局了《深圳市水務局依法取締私自開采地下水和自建設施取水行為的通知》,并于2006年4月17日在特區報上再次了《深圳市取締私采地下水及填埋自備井的通知》,通知以來,各區積極采取行動,按照工作部署和安排,開展了大規模的摸底取證和取締非法開采地下水的行為,全市共查封、填埋非法開采地下水井3000多口,收到明顯的成效。 

此外,根據2013年的《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報(國家版)》[2],全市現存地下水取水井4143眼,其中灌溉井3126眼,供水井946眼,人力井1017眼,并有規劃地下水水源地1處,規模為中型水源地(1萬方<日取水量<5萬方),目前,根據《深圳市發展改革委關于大鵬新區葵涌地下水示范工程項目總概算的批復》(深發改〔2013〕950號),市水務局計劃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建設日供水量為2400立方米的地下水供水示范工程,該工程作為葵涌街道補充水源,主要向廟角嶺水廠供水。依照深圳市水務局《深圳市地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到2020年和2030年全市地下水開采量達到1.0億立方米。 

根據《2014年深圳市水資源公報》[3]有關資料,深圳市2014年全年供水量19萬億方,同比增加4748.05萬方,其中利用地下水量789.51萬方,占總供水量的0.41%。就地下水資源利用量而言,坪山新區最高,為235.33萬方,占41.1%,其次為寶安區,為148萬方,占32.5%,鹽田區最小,為0.12萬方,占27.4%。地下水利用量具體數據如表4。 

對于地下水用途,根據《2014年度深圳市水資源公報》記載:農業用水量463.88萬方,城市工業用水量52.88萬方,城市居民用水量272.74萬方,由此可見,深圳市地下水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城市工業用水以及城市居民用水。 

3.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3.1地貌 

深圳地區地貌類型眾多,規模大小不等,組成物質不同。區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其次為臺地和平原,可分為四個地貌帶,即平原臺地地貌帶、丘陵谷地地貌帶、海岸山脈地貌帶和半島海灣地貌帶。地面坡度較為和緩,全市最高的山峰梧桐山位于東南部。 

3.2地層構造 

廣東省屬于東南丘陵水文地質區,劃分為兩廣丘陵水文地質亞區和珠江平原水文地質亞區,深圳屬于珠江平原水文地質亞區。深圳市位于華南褶皺系中的紫金—惠陽凹褶斷束的西南部、五華—深圳大斷裂帶南西段,高要—惠來東西向構造帶中段的南緣地帶。區域內構造形跡比較復雜,以斷裂構造為主。北東向的五華—深圳斷裂帶斜貫全市,是市內主導構造。褶皺構造多與斷裂相伴產出,由于受到多次斷裂作用及巖漿侵入的破壞,多數不太完整。由于受多期復雜構造運動,形成了以北東向及北西向構造為主,兼有近東西向及近南北向構造。 

3.3地下水特征 

深圳市地下類型主要有三種類型: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巖溶水。深圳市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另一個為河流側向補給,當豐水季節,地表河流水位高于其兩側平原地帶的潛水位時,河水通過砂卵石層側向補給;此外,水庫,農田灌溉,坑塘積水都會對地下水進行補給。深圳市內地下水徑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山或丘陵區流向河谷盆地,最終由南面流入大海,或由背面入東莞、惠陽境內。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泉水溢出、向地表水泄流、蒸發及人工排泄等幾種。 

4.地下水保護對策與措施 

4.1防治地下水污染 

在全市范圍內,要嚴格控制區內污染物的排放和排污項目的建設,對地下水補給區的污染源企業進行梳理排查,防止其排放的污染物進人地下水層,防止地下水污染。要建立地下水保護區,嚴禁在保護區內堆放垃圾等廢棄物,排水管道必須采用硬底化措施,防止污水透過地表進人地下水。做好廢井、舊井管理工作, 防止污水通過井管下滲對于地下水污染。 

4.2構建地下水防治領導小組 

由市政府牽頭,成立以人居委、財政、發改、旅游、林業、住建、水利、國土、交通、農業等各廳局為協調單位的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人居委,負責日常工作。實施領導小組按時間節點進行地下水防治工程實施進展情況的調度,組織審定重要成果,并協調地下水保護或污染治理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督促項目組織實施計劃,并對相關地下水項目的推進情況進行不定期的督導、監察、檢查。 

4.3建立地下水水資源管理制度 

確立地下水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在市域范圍內嚴格執行紅線管理制度。同時針對水資源管理目標,執行責任和考核制度。 

4.4形成地下水保護目標責任制 

根據市域范圍內地下水可持續利用及保護相關項目,分解具體責任分工和責任目標將地下水保護指標納入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政績進行年度考核;任務逐項分解、層層落實到具體實施部門,簽訂工程目標責任書,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地下水保護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按時完成。 

4.5加強科技攻關與技術支撐 

強化對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修復、面源污染控制、污水排放標準、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發,增強科技支撐能力。開展地下水保護先進適用技術試點,通過試點示范選擇出工藝操作相對簡單,運行穩定可靠,投資節省以及低運行費的適合本市的先進技術,逐步進行推廣。組建地下水專家庫,以加強技術指導、試點示范和創新,為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金達表, 章少華, 李艷兵等. 深圳市地下水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對策研究[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1, 1: 29-32. 

[2] 深圳市水務局.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報(國家版)[R].2013 

第9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關鍵詞:白山市轄區;水質評價;地表水;地下水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07-0095-02

一、概述

評價基準年為2006年。評價項目分為:(1)河流、湖庫水質評價項目: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酚等16項;(2)水庫營養狀況評價項目: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等5項;(3)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評價項目:常規項目: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揮發酚、砷等20項。評價標準為地表水水質評價標準采用國標《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范圍為白山市八道江區、江源區。評價總河長68km。評價代表站:江源、三岔子、白山。評價方法采用“單指標評價法”,分全年、汛期(6~9月)、非汛期(1~5月,10~12月)三個時段進行。水庫營養狀態評價方法:查評價標準表將項目濃度值轉換為評分值,監測值處于表列值兩者中間者采用相鄰點進行內插;計算5個評價項目評分值的平均值;用求得的平均值再查表得到營養狀態等級。基本項目超過Ⅲ類標準限值,飲用水源地補充項目和特定項目超過標準限值即為超標,超標程度以超標倍數表示,計算公式為:

DO的

二、地表水水質評價

(一)地表水重點監測斷面主要監測項目變化趨勢分析

在地表水監測斷面中選取渾江江源站、三岔子站、白山站3個監測時間系列較長的斷面,對總硬度、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揮發酚、鎘、總磷、總氮和氯化物等10項指標進行2000~2006年間的變化趨勢分析,結果表明三岔子、白山五日生化需氧量呈上升趨勢,其它化學指標多數呈無規律波動狀態。

(二)評價結果

1.溶解氧:全年符合Ⅰ類標準的斷面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長為22km,占評價總河長的32.4%;全年符合Ⅱ類標準的斷面為白山,代表河長為46km,占評價總河長的67.6%。

2.高錳酸鹽指數:全年符合Ⅱ類標準的斷面為三岔子,代表河長為12km,占評價總河長的17.6%;全年符合Ⅲ類標準的斷面為江源,代表河長為10km,占評價總河長的14.7%;超V類標準的斷面為白山,代表河長為46km,占評價河長的67.6%。

3.化學需氧量:全年符合Ⅰ類標準的斷面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長為22km,占評價總河長的32.4%;超Ⅴ類標準的斷面為白山,代表河長為46km,占評價河長的67.6%。

4.氨氮:全年符合Ⅱ類標準的斷面為三岔子,代表河長為12km,占評價河長的17.6%;全年符合Ⅲ類標準的斷面為江源,代表河長為10km,占評價河長的14.7%;全年符合V類標準的斷面為白山,代表河長為46km,占評價河長的67.6%。

5.揮發酚:全年符合Ⅰ類標準的斷面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長為22km,占評價河長的32.4%;全年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為白山,代表河長為46km,占評價河長的67.6%。

5.砷:全年符合Ⅰ類標準的斷面為三岔子、江源、白山,代表河長為68km,占評價河長的100%。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渾江流域從上游向下游水質狀況由于污染而呈逐漸惡化趨勢:三岔子全年屬Ⅱ類水;江源全年屬Ⅲ類水;白山全年屬超Ⅴ類水。

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選為曲家營水庫。汛期、非汛期、全年水質標準均為合格。

曲家營水庫汛期、全年均呈中度營養狀態,非汛期為富營養狀態。

三、地下水水質評價

地下水水質評價根據全國第二次地下水資源評價《水質調查評價技術細則》要求,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的規定,以Ⅲ類水標準值的上限值確定為地下水水質控制標準,采用單指標評價法進行評價,并確定地下水水質類別。

(一)水質變化趨勢

本區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水質普遍較好,可滿足飲用水、鍋爐用水、灌溉用水要求。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潛水水質較差,城區地下水水質已遭到一定的污染。

本區地下水中陰離子成分以重碳酸為主,陽離子受地貌、巖性控制。碳酸鹽巖地區水化學類型為重硫酸鈣鎂或重碳酸鈣水;河谷松散巖地區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鎂或重碳酸鈣水。

本區第四系地下水污染特征具體表現為:

1.礦化度和硬度明顯增高。以1981年、1995年、1996年、2004年四年水質資料對比礦化度變化趨勢為:

65.75~133.03mg/L250.00~1106.00mg/L

51.00~1386.00mg/L352.9~1460.5mg/L。

硬度變化趨勢為:

1.63~45.68mg/L32.30~349.00mg/L

86.60~303.00mg/L165.00~602.00mg/L。

2.局部地段水化學類型發生改變,如由HCO3.Ca型變為HCO.SO4。

3.主要污染指標有: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硬度、硫酸鹽、硝酸鹽氮等。詳見表7.2.1。

(二)水質現狀

通過2008年水質監測成果及分析結果(見表7.2.2),評價區內地下水水質狀況較前期水質狀況沒有太大變化。

(三)污染機制

導致第四紀含水層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污染。在局部地段,因其所處的人文環境與地質環境的不同,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方式、程度、以及污染物各不相同。主要污染物途徑有:

1.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通過自然溝渠排放或通過滲井、滲坑直接排入地下水中。這是城區地下水水質普遍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工業垃圾的露天堆放、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特別在渾江兩岸河漫灘上任意堆放,以及利用垃圾填坑墊道,使其中的有害成份經雨水、雪水淋濾滲入地下水從而污染地下水。

3.農田區化肥、農藥下滲污染及用工業廢水進行農業灌溉造成污染。

4.近河開采井取水引起受污染的江水倒灌污染地下水。

根據本區第四系地下水流場分析,渾江兩岸,特別是南岸的河漫灘及一級階地地下水較容易受到污染。

四、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 国产午夜永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老头做爰xxxx视频 | 亚洲男女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的国产 | 老司机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 欧美精品一二区 | 女在床上被男的插爽叫视频 | 性欧美巨大 | 久久久久久综合成人精品 | 国产一区2区 | 三级黄色a |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美女被拍拍拍拍拍拍拍拍 | 欧美一级亚洲一级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 亚洲综合色dddd26 | 在线成人天天鲁夜啪视频 | 欧美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看 | 欧美观看一级毛片 | 亚洲一区浅井舞香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在线中文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精品午夜 | 日本www视频| 久草手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成年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b站一卡二卡乱码入口 日本s色大片在线观看 | 99爱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国产合集91合集久久日 | 中文在线日韩 |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 中国女人18xnxx视频 | 国产精品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