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

第1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品質;培養;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8000103

2014年3月,教育部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師大舉行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成果會,研究認為,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英語學科作為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學科,應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

一、什么是思維品質

通過大量閱讀前沿專家關于英語核心素養的討論和解讀,了解到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水平和特點。它既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思維能力,又不同于語言能力核心素養中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是與英語學習緊密相關的一些思維品質。例如,理解英語概念性詞語的內涵和外延,把英語概念性詞語與生活聯系起來,根據所給信息提煉事物的共同特征,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對世界的認識。學生要根據所學概念性的英語詞語和表達句式,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識別、理解、推斷等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英語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語本族語者)獨有或擅長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

二、為什么要發展思維品質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維的工具?!倍磐瞗過:“學習就是要學會思維,學校為學生所能做的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知規律和神經系統發展來說:第一,人類認知有天然的缺陷,如果僅僅依靠天生的認知能力是無法形成準確認知的,且難以快速找到需要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人類需要準確認知現象,也需要快速解決問題。第二,每個人的神經系統發展過程不同,思維能力的發展程度也不同,導致每個個體對現象的認知準確度、速度存在差異,即有人看問題看得比別人更準確,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也更快。思維品質決定每個個體思維的成果質量,有助于我們更為準確地認知現象,更快速地形成問題解決的方案。所以,人類需要發展思維品質。

三、英語學科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存在的困難

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流暢、與學生的互動是否配合到位以及課堂氛圍是否活躍,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基于此,英語學科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存在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缺乏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意識

傳統的應試教育讓有的教師習慣將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上,沒有考慮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還有的教師簡單地認為,英語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低年級的英語教學。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注意力在整節課中都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但對每個教學活動是否能夠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給予重視。

2.思維品質的教學活動難以落實

部分教師雖有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但在課堂上卻不知如何有效落實,也不太清楚學生在小學階段到底應發展哪些方面的思維能力,或者簡單地認為open-ended questions越多越好,而close-ended questions越少越好,這樣就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導致教師對思維品質的培養難以落實。

3.設計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活動要求較高

語言運用是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計出既符合學生語言水平,又能發展他們思維品質的活動。這對于大部分一線教師而言要求較高。

針對教師無意識或有意識但卻不知如何落實思維品質培養的問題,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育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的英語核心素養,確立大教育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科層面上理解當今的教育教學;其次,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不斷反思與總結,以興趣為引導,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并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課堂是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我不斷嘗試、不斷探尋,以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并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方式和途徑,努力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思維品質。 現結合自己執教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 Part A 《Let’s talk》中的部分教學實錄,圍繞《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1.課堂追問,發展思維的深刻性

追問是緊接著前一次提問展開的后續提問,有隨機性、臨時性的特征,它指向學生思維的過程,能引起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的文本呈現環節,我首先將Let’s talk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猜一猜的活動,在實際情景中運用已有的語言儲備,以圖片為載體,最大限度地進行語言輸出。

實錄a:

(呈現第一幅圖片)

T: What do you see?

S1: I can see Mike and Chen Jie.

T: What are they doing? (追問一,深入話題,繼續思考)

S1: They are talking.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an you guess?(追問二,發散思維,激活已有的語言儲備)

S1: Good morning.

S2: How are you?

S3: Nice to meet you.

S4: Hello.

...

實錄b:

(呈現第二幅圖片)

T: What do you see?

S1: I see two birds.

T: What color are they? (追問一,圍繞主題追問)

S1: They are orange and blue.

T: Do you like orange or blue? (追問二,結合主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S1: Orange.

T: Me too. Do you like orange bird? (追問三,結合生活體驗進行討論)

S1: Yes, I do.

T: What is the orange bird doing? (追問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S1: Talking.

T: What is she talking about? (追問五,引導學生思考,發散學生思維)

S1: Good morning.

S2: How are you?

S3: Hello.

...

由于以上兩個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活動形式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急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個人觀點。這樣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2.自主學習,發展思維的主動性

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總是按照自己的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學生跟著教師被動地學習和思考。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思維的惰性。在本課呈現新單詞 “school”后,我首先讓學生根據“phonics”的拼讀規則自由試讀,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語音碰撞”的活動,看學生的發音是否和他人一致,最后請學生進行展示。

實錄c:

T: Now,Who can try to pronounce the word?

(學生紛紛舉手)

T: Wonderful. School is a new word. How do you learn it?

S: s sounds/s/,ch/k/,oo/u:/,l /l/,school/sku:l/.

T: You are right. You can learn the new word by yourself.

...

(再通過拼讀單詞food,too,zoo,cool鞏固“oo”的發音)...

在學生展示拼讀單詞school時,也是其他學生學習和自主思考的過程。因此,我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真誠地給予學生肯定,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熟悉了流程和方法后,我讓學生兩人合作,根據圖片情境自主學習文本內容,并出示了以下自學提示。

(1)自主閱讀所要學習的內容;

(2)畫出關鍵詞句,相互問答;

(3)相互合作,交流探討,共同分享。

有了前面的規則和示范,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秩序井然,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自學與互學。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自主思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而且學生自主習得語言的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編創文本,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過:“人之可貴在于能創造性地發展思維?!币虼?,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學生掌握了文本內容和一定的語言支架后,我接著呈現“爸爸去哪兒”中五個孩子的生活圖片,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編一段新的對話。

實錄d:

(課堂上學生自編對話片段)

S1: Good morning.

S2: Good morning.

S1: I’m Lucy,What’s your name?

S2: My name is Lily.

S1: Nice to meet you ,Lily.

S2: Nice to meet you ,too.

S1: How are you?

S2: I’m fine , thank you .How are you ?

S1: I’m fine too,thanks.

S2: Let’s go to school!

S1: OK!

...

這是其中一組學生呈現的自編對話內容。編創對話活動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學生的思維結果呈現多樣化,不僅在篇幅上長于文本,甚至在內容上更復雜、更豐富于文本。通過編創的形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悟,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思考,基于自己的新知掌握情況來創造性地組織語言,表_自己的想法,這樣課堂上才會不斷迸發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燦爛火花。

本課的鞏固延伸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邀請身邊的好朋友一起上學的活動。

實錄e:

(部分學生邀請時使用的語言)

S1: Good morning.

S2: Good morning.

S1: How are you?

S2: I’m fine, thank you.

S1: Let’s go to school.

S2: OK!

(學生相互擊掌,兩人再分別去邀請他們更多的朋友)

...

學生一個個都興奮不已,主動地舉著自己的手并坐得非常端正地等待其他同學向他們發出邀請,不一會兒,課堂就熱鬧了起來。此項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為學生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有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總之,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只有思維品質,還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作為一名已從教多年的一線英語教師,我認為要更好地把英語學科的四大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和落實,還需要認真思考基于核心素養的整體單元設計,否則四大素養的落實就失去了全局性和銜接性。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自身實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提高,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落實英語核心素養的目標,我們仍行走在路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

[2]顧明遠.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J].人民教育,2015(13).

[3]杭燕楠.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J].知識文庫,第8期.

[4]徐亞萍.培養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6(12).

第2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聽力課;反思

當代社會發展迅猛,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擁有較強思維能力、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態度等綜合素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核心素養。2014年3月,教育部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在這之后,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討論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核心素養這個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就我們英語學科而言,主要的核心素養有以下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聽、說、讀、寫是四項基本語言技能,其中聽是理解的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聽力課型又是英語技能教學基本課型之一?!缎掠⒄Z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技能教學中應當做到: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具體的技能教學目標、設計和實施有效的課堂活動、優化教學資源、發揮恰當的教學指導作用。因此如何上好一堂初中英語聽力課很重要。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主要途徑,基于核心素養對一堂初中英語聽力課進行反思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本人基于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對自己的一堂初中英語聽力課的反思。

一、理解英語核心素養,調整教學目標

通過對英語核心素養的學習和理解,筆者發現原來設定的本課目標僅涉及到技巧,知識,語言交流方面和情感態度的內容,并沒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原有的目標后面可增加兩個目標:1.通過設置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學生能夠進行深入思考,課后能夠自主學習,自我探索。2.通過了解西方國家學生的出行交通方式,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學生能夠吸收跨文化中精華的部分。這樣能夠把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生活的東西、品格的東西,行為的東西全都融合到了語言教學的課堂中,這才是真正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痹诔B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側重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訓練,常忽視或弱化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提升,必然伴隨思維的發展。在反思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遠遠不夠,就這節聽力課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整改。

1.巧用導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由于7上Unit3的主題是Welcome to our school。在聽力課的開頭,引入自己的學校的圖片,讓學生猜測這是哪所學校,能夠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經過對英語核心素養的學習,筆者認為此時必須趁熱打鐵,要為學生進一步提供創新的舞臺,使他們真正熱起來,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與討論、與他人溝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務。反思后我認為在原有的活動中,應該多增加一項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討論自己理想中的學校應該有哪些設施,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激活了他們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自由討論、大膽思考、想象創新、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平臺。為后面的聽力做好圓滿的鋪墊,從而展示了學生的個性,也調動起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興趣,使導入變得更加具有創新性,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

2.巧設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本節課以任務型教學為中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缺乏對學生邏輯性和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谒季S能力發展的已有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發展這些思維品質的最為便捷的方式,乃是通過教師對提問的設計而實現,這不僅包括教師自己提出問},也包括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因此在這堂課上除了提出與所聽內容相關的問題外,也應該提出一些值得學生思考的問題,例如:在聽完Speak up關于圖書館的內容后,提問中可以設計以下兩個問題,先提出1.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brary?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多樣化的答案,如:1.可以在圖書館看各種各樣的書籍;2.可以向圖書管借閱自己喜歡看的書籍;3.可以在圖書館安靜的做作業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問學生:Can we cha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library?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思考這個問題,從而主動提出第二個問題What shouldn’t you do in the library?通過這樣兩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不僅問題本身有助于學生從表層學習進入了深層學習,使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批評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思維品質得到提升,而且最后一問可以發展學生自己的提問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自主發展。

三、善用課堂教學機智,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核心素養不僅僅指讓學生了解一些文化現象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是形成他們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度、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鑒別能力。青少年時期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小學的各個學科都對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重要的影響,英語學科也不例外,了解西方文化禮儀,對提升文化品格有著積極的作用。經過本人對英語核心素養的深入研究,覺得這節聽力課中,在單純的知識技能的教學之余,要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品格。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是談論交通方式,在談論到坐公交車上學時,應該向學生介紹在英語國家,乘坐公交車的禮儀。乘客上車可以說:“Good morning, sir/madama”,下車的時候,要對公共汽車司機說:“Thank you”,并且告訴學生這是西方文化禮儀中基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跨文化交往中有很多的品格值得我們向其他國家學習,也許不久的將來,學生上公交車時都會這么做,這樣公交司機也會每天擁有好心情,進而形成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通過這樣的培養方式,我們的學生慢慢學會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品格。

四、合理利用現代網絡,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21世紀的公民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發展英語學習能力尤其重要,它為自主學習和可持續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核心素養的學習能力,并不局限于學習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對英語和英語學習的一些認識和態度?,F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很好地引導學生使用好網絡,那將會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產生巨大的效果,因此,在本節課末尾的作業布置上,筆者認為應當增加一項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在網上搜索更多關于如何幫助貧困地區孩子改變現狀,改善上學交通方式的方法,嘗試用英語把措施羅列在自備本上,便于下節課交流,交流后也能讓學生根據這些內容制作poster,展現自己的思維內涵,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英語不僅是交流工具,更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英語教育專家龔亞夫也認為:事實上,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英語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心智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符合教育部“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經過反思,我更堅定了我們英語老師的職責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使其具備完善、健全的人格。希望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好。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英語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

第3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 高中教學 英Z教學 核心素養

引言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興邦之根。加強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畢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教學工作不僅應該讓學生學到具體知識,更需要讓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這也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具體要求。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倡導下,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如何將口號落實于行動,需要我們進一步從實際出發,從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出發,找到具體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一、核心素養內涵概述

素養,顧名思義,不僅包含了一個人的基本知識、社會技能,同時包含了一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只有具備良好的素養,才能夠成為一個利國利民并且能夠為國家建設及自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優秀人才。對于學生而言,核心素養應該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具備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基本素養。之所以被稱為核心,就在于它不僅體現了一個學生最基本的道德水平與技能水平,同時能夠由此發展更多優秀品質。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是要重視能力與品德兩方面的工作,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與根本任務。如何將這些抽象化的概念滲透于日常教學工作,就是我們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與研究力度。

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幾個關鍵

“核心素養”這四個字,可以分為智商、情商、品德三個部分。具體來說,首先,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獲取信息,如何實現對各種信息的及時篩選、加工、利用,是我們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素養”,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有用信息,實現積極利用,是提升學生智商水平的一大關鍵。其次,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不僅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重視其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加強這兩方面的思維能力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創新,實現主動學習、有方法的學習,從而成為具有突破性思維、嚴密性思維的高智商人才。在情商培養方面,應試教育體制下,這一直都是一個重點和難點,課堂上教授給學生的多為具體知識,很少能夠實現感性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得到更多人文素養方面的學習與鍛煉,從而讓課堂失去了感性及人文的色彩,大大抑制了學生的情商發展。再次,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里的人,不僅是具有高超技術及生產能力的人才,更是具有大愛精神與高尚品德的賢才。品德培養正是核心素養的最核心部分。但從目前的教學環境來看,除了思想品德課程以外,學生很難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與素養境界。所以,這也是我們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與研究力度的重要方面,讓各學科的教學能夠為促進學生道德水平提升做出自己的積極貢獻。

三、高中英語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

英語是一門重要學科,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學好英語、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習、工作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高層次人才的必然要求。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英語學習都備受重視。然而,英語的工具化趨勢加強,也在某種程度上將英語學習演變為一種功利化的行為。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內容只集中于具體知識的傳授、具體技能的掌握,而極少涉及與考試無關的其他內容,老師們也幾乎全憑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這雖然能夠集中力量強化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但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此階段正是學生塑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如此功利化的學習模式,不僅不利于正確三觀的培養,還容易讓學生形成唯能力與競爭至上的偏激思想。所以,我們必須打破這種教育模式,讓核心素養培養真正走進高中英語課堂。

四、加強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思考

前文我們就核心素養的含義、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意義,以及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其中的問題是突出的,問題的解決是迫切的。筆者認為,要實現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1.樹立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首先,作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就必須樹立起核心素養培養的積極教學理念。理念的樹立,不僅要體現在具體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學習上,更需要從自己的教學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入手,制訂更為科學合理且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計劃。學校方面也應該加大教師隊伍的培訓與考核,確保每一位教師教學意識的正確與先進。

2.加強跨學科聯合。

高中英語雖然教學任務繁重,內容復雜,但如果一味專注于技能培養,其結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甚至會造成前文所說的一些不良后果。跨學科聯合是當前教學活動中的熱議話題,跨學科不僅能夠豐富本學科的授課內容,拓展授課形式,同時能夠讓學生學到更為豐富的知識,在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跨學科聯合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與研究。針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及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要求,筆者認為,跨學科聯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在學習具體英語知識的同時,通過拓展內容的補充,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歷史背景,讓學生不僅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語說法是“The Second World War”,同時引入歷史學科的內容,通過補充二戰時期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在知識補充的過程中也可以相應補充一些英語名詞及俗語,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其次,在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下,我們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國家藝術家的藝術作品鑒賞內容,除了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之外,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打破沉悶的教學氣氛,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性了解與思考能力。

3.改革教學形式,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樹立,長期以來都是教學工作的重點,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是比較困難的。其中包括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即便老師給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自由討論,他們也往往無法打開思路張開嘴。其次,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往往占據著支配者的地位,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老師說了算,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僅有老師缺乏學生主體意識的因素,同時因為教學任務繁重,讓許多老師無暇顧及學生的具體問題。核心素養的培養,正是要求我們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民主意識、是非意識,不唯老師的意見至上。想要真正做到這一點,老師必須養成“管住自己的嘴”的好習慣,不要看學生稍微有點疑惑就立刻幫忙答疑解惑,稍微有點困難就馬上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學生就得不到自己鍛煉的機會,也無法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鉆研獲得成果的喜悅心情,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于向老師求教,到最后,就算老師給機會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思考,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樹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能弱化老師在課堂上的權威形象,這里的弱化不是貶義,而是讓學生能夠更加重視其他同學的意見與看法,不唯老師的意見至上,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知識查閱和學習,樹立網絡時代的正確意識,正確對待各種信息資源,有效分揀有用信息。如此一來,課堂學習不僅學生會更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也會增強,課堂的民主氛圍會更加濃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同時獲得到教和學兩方面的體會,真正實現民主教學、積極學習。

4.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

高中課堂一般學生人數眾多,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著尖子生和差等生被老師重視,普通學生泯然眾人矣的問題。普通學生所占比例較大,忽視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將給課堂教學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作為老師,其不僅應該關注尖子生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還應該重視比例較大的普通學生的學習持續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大綱的指引下,進一步實現教學計劃制訂的針對性與目的性。針對性與目的性不僅體現在分數等級的劃分上,更應該體現在考試內容的確定上。為了實現每個學生的均衡發展,可以在考試內容上區分出優等、中等、待加強等幾個層次的內容,同時可以從語法、閱讀、聽力、作文等多方面進行不同側重的編寫,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查漏補缺,將整個班級的學習保持在一個較為平均的水平。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老師花費更多精力去研究學生和與學生積極溝通,這也是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老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結語

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研究是當前學校教育的熱議話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點加強的地方,要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技能、知識、品德等多方面素養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需要我們大力落實在具體的教學教育活動中與實踐中,而且在實踐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許多問題,但只要我們立足教育,立足學生主體地位的樹立,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必然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取得經驗和成績,不斷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燕.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之我見[J].都市家教,2016.1.

第4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核心素養;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將教育教學目標定位在核心素養上,需要我們的關注發生轉向,即從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到素養的養成,從關注“教什么”轉向到關注學生“學會什么”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讓知識成為素養,教師該如何開展基于素養的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質量更高教學效果更好?思維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結構中的重要方面,沒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思維方式,就不會有良好的素質,更談不上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思維是學習的過程,掌握英語知識是學習的結果。過程和結果是互相聯系、協同發展的。誰學會思維,誰就掌握一個思想的武器,掌握了一種以少勝多,以有限駕馭無限的科學方法,這就體現了發展思維在以及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項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下面就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談談筆者的一些體會。

1充分利用圖片資源,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是以具體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是反映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思維形式

小學生長于形象思維,在教學中應充分讓學生再現表象,發揮想象。

1.1運用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觀察是人腦通過人的各種感官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過程,它是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發現問題的窗口。認真仔細的觀察可以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觀察不但有助于發展思維,發展語言,儲存豐富的表象,為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可以促使學生通過觀察逐步學會形象思維。小學英語教材上有豐富的圖片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判斷、選擇等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獲得信息。例如四下第三單元Readandwrite的閱讀材料是一張明信片,教師可在不出示文本內容的情況下進行提問:WhereisJohn’sdad?引導學生觀察到袋鼠,思考它是來自哪里的。進行回答He’sinAustralia.在通過判斷性問題提問“IsitrainyinAustralia?”促使學生對圖片進行判斷。No,itisn’t.It’ssunny.

1.2活用圖片促使學生運用聯想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或現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現象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這是一切事物或現象所共有的本性

聯想就是事物普遍聯系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一種反映,一種思維方法。聯想是形象思維的最基本形式,聯想為學生打開一扇形象思維的門。

2善于利用故事資源,培養學生抽象能力

抽象思維即人們運用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方法來形成概念并確定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故事本身具有情節性和完整性。故事情節的虛構性,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學生不僅愛聽愛看,還喜歡講,喜歡編。在教學中運用故事能有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2.1通過對故事的預測活動,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在故事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故事的內容進行預測是很好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根據與故事內容密切相關的信息進行大膽預測,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閱讀故事之前,老師可以就故事內容鼓勵學生進行問題性的猜測,這樣的猜測激發學生想要迫切讀故事的欲望。學生在預測的過程中學會了分析事件的開頭和結尾,有了條理性的思考和認知,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2通過故事結局改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可以稱之為擴散性思維,或是說求異思維,是重要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故事結局的改編能有效得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經驗進行故事結局改編。

2.3通過圖片或圖表幫助,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圖表幫助學生總結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梢园堰@項活動化為講故事,講故事可激活學生儲存于長期記憶中的知識模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PEP六上Recy-cle2的故事閱讀中,教師可利用教材的圖表為學生提供了4個中國傳統故事的提綱,并給這提綱配了圖片,降低了講故事的難度。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表演中體驗了語言的魅力。通過學習這些故事,逐步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維,通過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分析事情的開始、經過與結局來幫助閱讀,更好地理解文章、獲取信息,并在寫作中得到運用。教學應從“知識教學和技能教學”轉向“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努力嘗試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融合貫穿在英語教學中,在設計英語教學和安排教學活動時,通過開展生動有趣的具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方式進行英語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語言能力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目的。總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建設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生態,讓學生主動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教師應巧設問題,善設疑點,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的田地,提供積極參與的思維空間。在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維訓練,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成為新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外語教材的研發與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基于我國主要外語教材的分析與探討[J].隋曉冰,周天豪.外語電化教學.2012(06).

[2]淺談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情境運用[J].劉婷婷.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03).

[3]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杜新秀.教育學術月刊.2010(05).

[4]把握生成,讓課堂充滿活力[J].黃玉珍.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4).

第5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 知識基礎研究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正式印發,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研究制訂中小學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新任務,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關鍵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這為以后基于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當下,核心素養引發了新一股研究熱潮,不過,有關核心素養的定義和內涵、培養途徑、評價體系等,學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認識。

“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來實現。各學科的課程都要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來服務,都要結合學科內容幫助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①而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對學生學習成長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所以,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進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國內外核心素養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大背景下,著重探討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基礎研究,以期為以后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一些可參考依據。

二.關于核心素養理論的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比較豐富,理論框架也比較成熟,我國有不少研究者都介紹了國外有關核心素養的重要項目,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對我國核心素養模擬建構的啟示。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先前所提出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學會改變五大核心素養,后又把核心素養劃分為身體健康、社會和情感、文化和藝術、語言和交流、學習方法和認知、算和數學、科學和技術七個指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啟動的《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DeSeCo)項目,認為:“核心素養是指覆蓋多個生活領域的,促進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會的重要素養”。它所提出的核心素養總體參照框很具有代表性,是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參考依據。在這項目中,她們提出了能互動地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群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一級素養,以及互動地使用語言、符號和文本、互動地使用知識和信息等九個二級素養。歐盟則進一步提出母語交往、外語交往、數學素養和基本的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學會學習、主動創新意識、文化意識和表達等終身學素養體系。其后,有許多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參照以上三項核心素養體系,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適合的屬于自己的核心素養框架。這些都為我們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借鑒經驗。比如,美國于2002年制訂,2007年更新的《“21世紀素養”框架》,確立了三項技能領域,分別是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體與技術技能;生活與職業技能。每項技能領域下包含若干要素要求。

國內一些學者結合我國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對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提出了自己見解。比如:成尚榮教授認為核心素養就是基礎性素養,“核心”即基礎,是起著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決定著核心素養的內涵。并且他還強調了核心素養是發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還可以表述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褚宏啟則具體描繪了21世紀核心素養所應包含的三大類素養,分別是學習與創新素養、數字化素養、職業和生活技能。辛濤、姜宇、劉霞則提出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我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在核心素養的遴選時遵守素養可教可學、對個體和社會都有積極意義、面向未來且注重本國文化這三個原則”②。我國的核心素養研究處于剛起步階段,關于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多借鑒國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教育背景,提出自己觀點,雖然表述不同,但可以達成共識的是“核心素養主要是個體適應社會需要、獲得全面發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備素養,是滿足終身學習的基本能條件,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保障?!雹?/p>

三.語文核心素養研究現狀

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都告訴我們,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進行各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很重要,尤其在我國,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不過,具體到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研究相較于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研究來說,是比較少的,在我國,學科核心素養研究則更為單一,偏重理科。自《意見》以來,我國語文教育界的也有不多學者對語文核心素養展開了論述,主要有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側重于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和定義的探討;二是結合教學,分析如何在教學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1.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的研究

姜樹華從語文能力的角度出發認為語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思維力、閱讀力、表達力,三者之間,思維力又是核心。顧之川從宏觀角度把語文核心素養分為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三大領域,具體來說,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包括語言文字、文學審美、人文素養等知識,二是具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與表達能力,三是語文學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四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豐富的想象力。孫雙金認為核心素養一定是最基礎、最主要、最本質的素養,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提煉為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其中人文修養的內涵包含情感態度價值觀、審美情趣、文化底蘊三個維度;語言能力包含說寫表達的維度和聽讀吸收的維度,孫雙金老師的分類主要依據傳統的語文能力分類方法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目標的規定。也有不少學者從2011版課程標準所頒布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認為語文核心素養應該是出于基礎和主體地位的知識與能力。

2.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研究;另一種是基于某種教學形式的語文核心素養研究。關于第一個方面有林嶸春、劉仁增認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著重分析了應該構建怎樣的語文教學能力素養。秦艷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出了語文助學課堂的教學主張,并分析通過三種學習方式與四種教學策略來構建語文助學課堂。還有張偉從現代小說觀和語文核心素養分析了小說教學的核心價值與內容選擇。王超群、韋冬余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分析了初中寫作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這些研究多是依據學科特點從而提出語文核心養的內涵,基于此分析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教學提供理論指導意義,但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較少結合實踐深入展開。另一方面,丁文靜、韋冬余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認為語文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接受語文教育,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的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有機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核心素養,逐步形成能促進個人終身發展,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知識、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并通過梳理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創設問題情境,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肖蕓從綜合性學習的角度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些研究從教學實踐出發,為我們如何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經驗,但是只從單一的教學形式出發,難以全面把握語文核心素養。

結合語文核心素養開展語文教學順應了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潮流,為教育改革確立新方向;同時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重要途徑。本文只淺略探討了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知識基礎,以期為以后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一些可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裴新寧,劉新陽.為21世紀重建教育:歐盟“核心素養”框架的確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3.張娜.DeSeCo項目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

4.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9).

5.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6(6).

6.辛濤,姜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構建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J].人民教育,2015(7).

7.辛濤,姜宇,王燁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8.劉義民.國外核心素養研究及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4).

9.施久銘.核心素養: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0.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養研究的構圖[J].中國教育報,2015(4).

11.張賢志.核心素養研究綜述[J]. 教育視界,2015(9).

12.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

1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14.姜樹華.對語文核心素養認識有三[J].七彩語文,2016(4).

15.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 中學語文教學,2016(3).

16.孫雙金.試談語文核心素養及其培養[J].七彩語文,2016(5).

17.王超群,韋冬余.初中寫作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理論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

18.林嶸春,劉增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能力素養建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2).

19.秦艷.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語文“助學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2015(11).

20.肖蕓.基于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四川教育,2016(2).

21.丁文靜,韋冬余.試論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特征及培養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J].教學研究,2016(6).

22.張偉.小說教學的核心價值與內容選擇――從現代小說觀和語文核心素養看小說教什么[J].語文建設,2016(1).

注 釋

①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②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第6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上,很多教師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將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卻忽略了對學生長期發展的考慮。久而久之,這樣的學生逐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終將會被這個日益發展的社會所淘汰。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便成為關鍵。本文將著重探討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及相關策略。根據本文的研究,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重視語言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體來看,針對核心素養的不同方面,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策略

大體上來看,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語言能力,其語言學習的過程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毫無興趣可言,不利于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具體來看,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包括對于語言的感知能力、掌握能力、識別賞析能力以及學科意識等。這就要求在日常的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給學生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也應該注意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比如,在講解教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二模塊第三單元中Where’s my car?的重點句型時,為了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出類似的兩組句子,第一組是Where is my car?Where is my tool?等等,而第二組是Where are my books?Where are my balls?等等。接著,教師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Boys and girls, now, please look at these two groups of sentences carefully. You should find 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可以開動腦筋,通過觀察每組句子的相同點,得出詢問物品的位置這一重點句型的結構。另外,再通過比較第一組句子和第二組句子的差別,特別是比較第一組句子和第二組句子中名詞的單復數方面的差別,學生基本上可以得出兩組句子中be動詞差異的原因所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的作用,而學生通過比較等活動,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隨著當今世界的快速發展,跨文化交流活動已然越來越頻繁。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而言,如何在初始階段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品格,如何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流意識,便成為重中之重。比如,在講解教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三模塊第五單元Happy birthday!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導入階段采用問題導入的方法:“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how the Americans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這時候,學生的思維便可以馬上活躍起來。同時,他們也會就自己所了解的西方國家過生日的文化知識來進行回答,如have a party,have a birthday cake, make a wish等等。當然,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西方國家過生日的視頻資料等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之間展開discussion, 討論中國人過生日的文化習俗和西方人過生日的文化習俗的異同。

三、培養小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思維品質是決定小學生語言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具體來看,思維品質包括批判性的思維品質,對所學的語言現象進行辨析的能力,運用邏輯思維解釋相關的語言現象的能力以及對于語篇中作者思想觀點的認識和批評等。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擺脫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比如,在講解教科版小學英語的相關語篇時,在閱讀環節,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理清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writer,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Do you agree with the idea of the author? Why or why not?

四、培養小學生學習能力的策略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對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整等。如果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他們其實就掌握了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反之,學生的英語學習只能成為被動、機械地接納,無法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具體來看,在講解教科版小學英語的過程中,針對單詞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一次discussion,并討論“the best ways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 words,and the worst ways you think to learn English”,在全班進行分享。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一定的反思,并通過接納別的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不斷提高單詞學習的效率。當然,教師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方法。

總之,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始終把育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化為日常點滴的教學行為,從而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相反,這一過程用時長、任務艱,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教學耐心和教學智慧。

參考文獻:

[1]鐘小芳.核心素養要求下職中英語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

第7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一、創設靈動課堂,提高語言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每一次教育,都應該是讓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生動活潑的成長。課堂是承載新教育理念的載體,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陣地,更應該成為學生生命發展的共同樂園。教師需創設靈動活潑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習得語言,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W習習慣,發展語言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寫等方式來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靈動課堂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會如何傳遞意義,并對語言進行整合分析理解,與人更好交流。

打造靈動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靈動起來,讓教育富有生命的活力必須是課標的改革所在。靈動的課堂應該是和諧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是有自然生成的課堂,是富有生命關懷的課堂,是超越知識的課堂,是活力四射的課堂。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我們必須賦予靈性,賦予活力,讓語言更生動,讓學習更精彩。筆者通過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或游戲,或歌曲,或表演,用新穎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學習興趣;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打造活動式英語課堂教學,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地發展語言能力。在教一個話題中的不同類的單詞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游戲”學習單詞和句型there be表達。如教“room”時,有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dining room,study,可以把教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代表一種room,讓學生走到自己最喜歡的room里面,大家聚在一起用there be句型談論自己的room里面有些什么,為什么會喜歡,或通過問別人了解更多的信息。在這個活動中,可以體現學生的主觀選擇,交流中同學之間有一定的信息溝通,可以相互獲取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很多的學生主體合作活動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如在整體感知階段,可以讓學生聽閱讀材料給相關圖片排序;在細讀理解階段可以讓學生進行圖片與句子的搭配與排序,制作海報或mini book;部分閱讀材料可進行jigsaw reading;在拓展環節,可以讓學生制作海報,續寫或改寫故事,書寫邀請函或建議書等,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內容,精心備課,創設符合主題的教育情境,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能潛移默化地去體驗語言,形成語感,促進交流,愛學樂學,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

二、啟發創新能力,培養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與特點創新教法,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培養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F代的學生思維活躍,對事物的理解不再單一,他們的學習不再被動,而力求成為主動的探索者、發現者和選擇者。在課前準備中,要確定發散思維的訓練點,設計好教學步驟,善于重構文本,合理安排教材的知識結構,設計新穎的教學活動,關注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思維,預設學生思維的發散方向、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多維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引發學生由表層的思考到深層次的思考,以點帶面,從抽象到具體,在時間、空間中不斷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教師不僅要指導怎么去提問,還要教會學生怎么提問,確定思考方向,對教師提供的信息和問題,啟發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能做出正面和反面的分析,能構建新的概念,實現多元思維。

一節主題為Jungle life的故事閱讀課,講的是主人翁Jack與好朋友Bonnie Bear和Tony Monkey友好相處、與老虎等危險動物斗智斗勇的叢林生活,在pre-reading環節,我先給出故事的題目和封面,讓學生猜猜故事的情節,同時為啟發思考,我同時也給出了一些疑問詞,以問導讀,以問導思;在while-reading環節,我截取故事情節的零碎信息卡片,讓學生小組合作猜測故事情節,并提出問題,告訴老師和同學自己想知道什么,再在scanning 和skimming中慢慢領悟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的post-reading環節,我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續寫故事。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的提示編寫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結尾,如與一些危險動物鱷魚、獵豹等斗爭的場面,幫助小象小兔等好朋友的情景,不同的結局來表現Jack的勇敢機智與善良。在不斷的設疑和解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思維馬不停蹄,一步步地進行分析、推斷,并做出正確的判斷,概括故事大意,理解中心思想,學生的思維品質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課堂自然生成,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發展。

三、關注人文素養,滲透文化意識

廣州市小學英語教科版教材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征,與新課標的“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相吻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也離不開文化教育。在我們的英語教材中,處處是啟發,處處是教育,處處是文化。我們必須合理處理教材,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尊重學生的價值取向與信念,拓展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或背景知識,同時也可以在相關的主題里滲透有關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禮儀和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如禮貌用語“Can I help you?”“Don’t ….”“Be ….”“Please ….”“Thank you.”“Sorry.”等,通過創設情境,肢體語言,活動演練,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然感受,并內化升華為自身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不同主題不同場景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待人接物,如對他人的關懷幫助,明辨是非。“If someone fell down,what will you do?”在學習“manner”為主題的內容時,讓學生舉例討論“good manners & bad manners”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If someone throw things on the ground,what’s your advice?”/ “Open the door and hold the door for others.”

四、提升學習能力,培育“悅”學品質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對學生的愿學、善學、樂學做了很好的闡述。學習是能動的、自主的、創造性的活動。學生需具備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主動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掌握英語學習的主要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調適學習策略,確立目標,端正態度,自主學習,自我評價,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形成“悅”學品質。時代的發展、國際的融合讓英語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樹立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觀念才能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人才。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沒那么強,教師可以利用一些主觀因素鼓勵學生進行學習,開發利用有效資源,除了教材的學習外,可推薦課外讀本如繪本故事、國外短篇趣聞、英文報等,或介紹一些英語學習資源網,供學生有目的地上網搜索相關資料學習或制作手工,或指導學生在圖書館閱讀推薦書籍,或組織學生觀看經典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在受文化熏陶的同時,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主動開展學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的規劃,訂好學習目標,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指導學生在進行一個階段的新知識學習中如何進行計劃、自我管理、確定和解決問題和自我診斷;在復習階段的學習中如何進行知識的分類、查詢、整合、遷移、推斷、重構等;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動機,調控自己的學習情緒,自信、堅持,富有激情投入學習;在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交流,探討新知,互動評價。只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面的指導監控,讓學生愿學、會學、善學、樂學,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悅”學品質。

第8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本科英語教學 核心競爭力 創意模式 踐行功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03-02

The Study of Creative Modes and Practical Efficacy on How to Enhance Core Competence of Undergraduates’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rivate Colleges

Yu Zhenbang,Chen Yafei

(Qingdao Huanghai College,Qingdao Shandong,China 266427)

Abstract:The reality that undergraduates’ English core competence is poor in private colleges, makes it necessary to scientificly analyze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its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study the influencing elements of core competence to be enhanced as well as available creative modes and practical efficacy.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on creatively practicing Undergraduates’ English teaching thinking for private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reality,with open thinking,by introducing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Core Competence;Creative Modes;Practical Efficacy

民辦院校的種種“硬傷”,致使本科英語教學核心競爭力幾乎為零。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知識積蓄“積貧積弱”,使得不少本科生想學好英語,卻苦于無好的方法和出路,只能沉浮于舊有的教學模式,心智久不得伸展……

基于此,我們將商界核心競爭力概念納入技能型英語人才培養體系。主要立足于解析山東各民辦本科院校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案例(山東英才學院、煙臺南山學院和青島濱海學院等)和借鑒國內部分民辦本、??圃盒S⒄Z學科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思路,并追蹤青島黃海學院本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創意模式和施行動態,對新型的民辦本科英語教育模式和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策略與踐行功效作了科學化、創意化和全景化的探討。

1 教學現狀和模式探索

1.1 生源“多元化”能力“薄弱化”

民辦本科層次生源的相對多元化,致使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薄弱,實際應用能力低下。教師知性內涵欠缺,課堂授課模式趨于常規化,致使課堂無鮮活內容可授,于心郁累;“純語言能力”培養模式過分輕視人文教育,致使英語教學各環節出現“惡性循環”現象。

1.2 諸多創意模式層出不窮

1.2.1 高校探索

“新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蹦壳?,很多民辦高校均在摸索中前行。如,西安西京學院把英語能力提升融入到“學以至真、工以致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由企業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個性化培養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北京吉利大學施行“311模式”(該校董事長關于中國經濟戰略轉型與教育改革協調發展思想的踐行部分),以校企合作為依托,讓學生具有“用得著、帶得走和接得上”的綜合素養;山東英才學院采取名家治校、名師(如全國民辦高校唯一“國家教學名師”的該校董事長楊文)“優勢教學”模式,形成“專業知識+現代技能+職業素養”的英語人才培養思路;煙臺南山學院堅持“實用、開放、靈活”的宏觀培育原則,用個性差異、特色發展的活性思維,施行“四名”(名師、名生、名課、名書)工程和“四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節約校園、陽光校園)建設模式;青島濱海學院則采取開放式“重人文內涵發展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1.2.2 社會模式

曾有號稱“中國人最快、最經濟和最高效學習模式”的“快步英語”(超飛速)模式;也有新華網報道的能給學習者帶來思維革新的“解碼英語”模式,從根源上有別于傳統的英語教育。此外,還有倍受國內多領域關注的熱點模式―― “應激、干預模式”等等。

2 創意模式

在主要借鑒民辦本、專科院校教育、教學實踐理念和模式的前提下,需要我們嚴力結合自身實際,理性篩選并創研出更為適用的踐行思路與考量模式。

2.1 研究理據

教育部2007年7月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生活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通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就為各類高校組織本科生英語教學提供了依據,并指明了英語“修能”是為了“致用”的根本目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是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指出“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全景發展理念的精髓。

2.2 內涵解析

那么,究竟如何更好地增強民辦本科層次英語教學上的核心競爭力?

2.2.1 “木桶理論、零創意”

對于基礎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舊有英語知識要重新洗牌,從零起步,廣鋪語言基礎,歷練詞匯運用、提升語法修為等,練好語言基本功,漸進提升英語應用能力。

2.2.2 課堂教學“微創意”

教師應力主在“細微之處”提升自身知性內涵,以學生為主體創設語境因材施教,在夯實英語語言基礎上增強其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2.2.3 剛性需求“超創意”

教師要超越自身局限,活變思維,“軟硬兼施”,采用“3Q并重”(IQ、EQ和AQ并重)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創造思維,在雕琢其完美個性的基礎上,也以硬性指標考量(比如證書等),進一步助其超越“原來的自我”,擴展學生認知社會實況、適應職場需求的思維張力。

2.2.4 教改踐行“米創意”

即在教學實踐中不走“九宮格”,要行“米字線”。不管思維模式如何靈活,不管方式方法如何多變,目的只有一個,回到原點,初衷不改―― 增強英語教學的核心競爭力,在社會實踐中優先制勝。

2.2.5 培養模式“維創意”

學校要拓寬視界,多維度透視社會需求,制定、實施培養方案,采取“德智齊行”和“素效升增”雙軌并進,全面提高學生源于英語學科素質要求并輻射其他的綜合能力。

3 踐行功效

通過社會反饋,獲知高校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根的、適應職場需求的英語教學模式,需要著力接續推行。學生直接感知英語的能力和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欠缺的狀況,雖然得到了些許改觀,但真正意義上的能力升增,任重而道遠。

3.1 職場鑒證核心競爭力

引介國內部分民辦名校英語、非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山東省青島“濱海模式”和“黃海模式”,通過對濟南英才學院、協和學院等學生的英語教育創新模式以及海爾、海信、上汽通用五菱等上下英語基本應用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實地調研,驗證了源于職場需要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學生安身立命的“第一競爭力”。

3.2 校企通力吸納正能量

現代創業教育模式下,我們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青島茂升祥物流咨詢有限公司時效運營和“物來物網”等創意品牌的打造,將物流、商貿和英語等跨學科實踐教學模式融入進來,教學功效良好。

3.3 思維教育融入培養體系

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性要素融入到大學本科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透析了影響學生英語“詞匯語法修為,聽說交際功力,翻譯作文思辨能力,閱讀的廣度深度及理解準確度,應試考證的公信力,以及對于西方文化的認知”這些實效素能提升的理論與踐行元素,更將增強英語語感和提升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的教學模式,納入到核心競爭能力增強的培養體系中來。

4 結語

民辦高校的英語教育面臨諸多瓶頸,本科英語教學核心競爭力增強的創意模式和踐行功效研究,有利于在思維上為其突破打開一個窗口,在實踐上也提出了一些嘗試性建議。該課題結合職場需求,以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并以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為直接目的,對整體上的教學思維、踐行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探索性、創造性和超越性接觸,對于精良品質學生集群的鍛造思路和多元化教育思維的觸發,做出了基礎性的理論鋪墊和實踐探討。

參考文獻

[1] 陳臘文.高校的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J].改革與戰略,2006(6):154-156.

[2] 曲秀錦,主編.創新生存2007[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8).

[3] 吳曉義,唐曉鳴.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定位[J].高校探索,2008(4):75-79.

[4] 唐根麗,王艷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6-79.

第9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范文

關鍵詞:情境;合理情境;核心素養

“詞在句中,句在境中”,利用情境學習詞匯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廣泛運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努力創設類似生活的真實情境,使語言自然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是學生正確感知和習得語言的一種有效手段。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雖有創設合理情境的意圖,但是教學效果總是不理想。本文將結合筆者執教的兩堂課例,反思在創設情境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產生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情況分享對策。

一、問題一:語篇情境缺失,教授痕跡過重

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激發孩子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夠樹立學習好英語的自信心,并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并逐漸入手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著名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為課堂內創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

【案例一】

筆者曾執教PEP三上unit5 A let’s learn,教材內容(見圖1-圖2)

該課時教學內容是:

1.能根聽、說、認讀單詞juice, egg, milk, bread并能把這些單詞運用到實際情景中。

2.能夠聽懂會說句子I’m hungry. Have some bread. 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進行運用。

3.能聽懂Let’s do中的指令要求,并作出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能根聽、說、認讀單詞juice, egg, milk, bread

聽懂會說句子I’m hungry. Have some bread.并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教學片斷1}

熱身完后,教師直接出示一張小狗面包,并出示句子I see______.(見圖3)

Ss:I see a dog

T:Good,you see a dog,

but I can say :“I see a dog ______.”

大部分學生略懵懂,但是top students 說:I see a dog bread.

T:wow,you’re so clever.now let me show you more bread.look,cat bread,duck bread,please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A:I’d like some____ bread.

B:Ok,have some ____ bread.

A:Yummmy,thank you.(見圖4)

【思考及分析】

以上教學方法,雖內容簡單易懂,但是在talk時學生僅僅停留在表面,因為沒有在情境中,課后去詢問學生什么時候要用這樣的對話,學生答:老師上課沒說什么時候用?。繎撌浅詵|西吧。大體沒錯,但是對于對話使用的正確場合沒有概念,因此反思:為什么要產生文本中have some _____的對話,經過筆者所在教研組的集體磨課推敲,確定應該在早餐時間最合適,在一個完整的吃早餐情境中,學生也更加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對策】

1.把英語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任何語言,都是交際的功能,交際手段。無論你是一個發音多么標準,語言多么真實的學生,如果不能夠與人交流,那么這種學習最后都是徒勞的,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中的情景教學。為了還原文本sarah和媽媽的對話真實性,我們拓展層面,把sarah和媽媽放到自助餐廳中去用餐。

{教學片斷2}

T:listen,it’s 7:oo in the morning,it’s time for breakfast(早餐),let’s go to a buffet restaurant.(生欣賞自助餐廳多種多樣的食品區,有fruits,food,drinks。學生邊齊說邊為新知鋪墊)。Look,Sarah and mom are in the restaurant,Let’s listen Sarah would like……

播放錄音Sarah:Mom,I’m hungry,I’d like some bread.

Ss:I’d like some bread.

T:Good,Sarah would like some bread,let me show you some cute bread.

Ss:I see cat /dog/bear bread.

Ss:I’d like some cat bread

T:Ok,here you are.

2.使用豐富合理的對話和教學活動豐滿詞匯。(見圖5-圖6)

學生入情入境,學習效果比預想的更好,使語言活動更自然、真實,學生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的意義和用法。

二、問題二:單元主題脫離,感情升華偏移

筆者執教過程中,意識到語篇輸出要有目的性,于是新授完后想出一個主題,Sarah意識到爸爸媽媽每天忙碌操勞,要為父母準備一份早餐。

{教學片斷3}

學生觀看爸爸媽媽陪伴自己做作業、辛苦上班等短片,

T: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parents(你有什么想對爸爸媽媽說的?)

S1: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S2: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T:wow,so we should say “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now,let’s be Sarah and prepare a breakfast for mom and dad,please.

【思考及分析】

環節進程順利,情感升華也到位,但是教研組的老師們針對整個單元標題let’s eat提出,情感在理但是和本單元不符,并且為媽媽太辛苦的情感引出花費太多時間。我們在上課過程中,總是會有情感升華的意識,但是習慣用“貼標簽”,“強拉硬拽”的方式體現情感,未免生硬和刻意,因此情感挖掘還應綜合整個單元考慮。

【對策】

1.充分利用情境。

經過教研組的磨課思考,決定保留sarah為媽媽準備早餐的語言輸出,但是情感升華需簡潔明了,為拓展表演預留更多時間。我們觀察到文本插圖中(見圖7)

sarah是想吃juice and egg,但是媽媽準備了milk and bread,那么設想請學生猜測sarah沒有吃到想吃的早餐會說什么呢? A:no,no,no.B:thank you. (見圖8)

{教學片斷4}

T:It’s7:00 in the morning again.媽媽準備了什么呢?let’s look at the cartoon and find “have some ____ and______.”

Ss:have some bread and milk

T:But (但是) Sarah would like (sarah想要的是什么呢?)let’s watch again and think “I’d like some _____ and ______.”

S:I’d like some juice and eggs.

T:let’s think what will Sarah say?Maybe no,no,no, maybe thank you mom.

Ss:no,no,no/thank you mom.

聽錄音:thank you mom.

T:I think Sarah is a nice girl,right?

Ss:Yes.

2.緊抓興趣設計情境。

緊跟上一環節設計sarah為媽媽準備早餐的拓展對話。

例如一組學生的對話如下:

Sarah:Good morning,mom.

Mum:Good morning,Sarah.

Sarah:Have some bread and orange juice.

Mum:Wow,thank you.

Sarah:Have some eggs,too.

Mum:Thanks.

本節課經過由無情境---有情境,脫離主題―回歸主題,使整堂課更連貫,

Z言活動更自然,學生學得更有意義。

三、問題三:文化意識滲透不足,思維品質降低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其中文化意識重點在于理解各國文化內涵,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尊重差異等方面。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

【案例二】

例如筆者執教PEP四下《unit4 at a farm》B let’s talk,教材內容如下(見圖9-圖10):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

1.學生能夠聽懂對話,理解對話大意;能夠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并表演對話。

2.能夠對what are these 和what are those?進行區別;能夠理解并在情景中恰當運用句型What are those? They’re…和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3.進一步了解農場并感受農場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句型What are those? Are they---?的語義與語用情景,并能運用句型進行有意義的交際。

難點:正確運用those,正確使用復數。

{教學片斷5}

Step1:sing a song《what animals do you see on the farm?》

Step2:使用遮擋、遠距離猜測、聽音方式呈現

--what are those?--They’re _____.

(猜測兩個動物hens and cows)

Step3:進入文本回答問題Q1:what are those?Q2:How many?

Step4:朗讀表演對話

Step5:The children are happy at the farm.So they play a game at the farm.四人一組表演let’s play.

Step6:to be a guider (當小導游介紹這個農場)

【思考及分析】

筆者在執教過程中,學生上課發言積極,愛表演,挖掘到文本內涵主要是孩子們參觀農場的欣喜,因為農場對于中國孩子來說是很陌生的,帶孩子們進入參觀農場的情境對學生來說是很特別的。但是教研組的老師們幫筆者在研討該課時提出,整個場景是農場的方向正確,但缺乏文化差異的對比滲透,因此該課亮點不夠。沖著文本內容簡單,學生表演壓力不大,但是趣味性應該在文化差異上突出來。在拓展部分,筆者設計了請學生來扮演導游,給參觀者們介紹農場,但輸出文本是短文形式,內容缺少思維性,猶如填空一般,本應該是課堂的部分卻“冷場”了。(見圖11)

【對策】

1.拓寬文化差異的認識

筆者在網上大量搜索關于農場的素材,制作成了小短片,請學生感受國外農場生活,學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仿佛身臨其境。(見圖12)

2.在情境中拓展思維,實現思維的靈動和多元化和真實性。

筆者將小短文改為對話片段,PPT中的照片制作成模糊狀。在現實中,一般的動物都認識,要問--what are those?―They’re ____,筆者和教研組的老師們思索,可能是拍攝的不清會詢問what are those?那么設定情境為Sarah拍了很多農場照片給Sam看,請學生扮演角色展開對話。(見圖13)

例如,一組學生的對話如下

A:Come on,Sam, look at my photos;

B:Wow ,they’re so cute. What are those?

A:Guess.

B:Are they sheep?

A:No,they aren’t.

B:Are they goats?

A:Yes,they are. you’re good.

(學生說是想表達你真厲害,雖表達口語化,但體現真實性.)

B:Wow,how many goats do they have?

A:A lot of goats.

B:Wow.

這樣的活動設計做到了面向全體同學,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感,同時發展了小組合作能力。學生也會根據自身的基礎編不同的對話,增強思維性,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激起學生W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語

教學時創設的情境應立足故事話題,直觀、整體、恰當而不失趣味性;創設的情境應注重整體連貫性,需體現恰當真實性,要生動有趣(沈峰,2015)核心素養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更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獲得更大的功效,促進課堂的有效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顧亞芬 2017年第1期 閱讀 繪畫 學習―繪本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作用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

[2]潘志琴 2013年第3期 一切為了運用語言――對小學英語情境創設問題的再思考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香港三韩国三级不卡 | 免费播放欧美毛片欧美a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 欧美一级毛片大片免费播放 | 免费在线成人网 | 成年人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精品一区视频 |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 另类zoofilia杂交videos |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依人综合影院 | 亚洲视频欧美视频 | 台湾50部三级 | 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国产 | 一级做a|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特及毛片| 免费岛国小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777国产线看是看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 美国人成毛片在线播放 | 日本黄色大片在线播放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性视频xxxxxxxx | 国产日本精品 |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色就色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a | 亚洲成人综合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 日本a级特黄三级三级三级 日本a一级片 | 免费看v片网站 | 免费中国一级啪啪片 | 免费欧美一级 | 国产高清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模特视频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