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

第1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一、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工作

(一)、完成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

根據《關于印發〈國家林業局財政部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通知》(林策發[20__]94號)和《省林業局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省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通知》(蘇林政[20__]10號、蘇財農[20__]54號等文件要求,組織市縣二級農林林政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對20__年和20__年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進行了重新調整,完成了上級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的目標任務。我市共區劃界定國家、省、市、縣四級生態公益林49.29735萬畝。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5.89365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43.07475萬畝,市級生態公益林0.3195萬畝,縣級生態公益林0.00945萬畝。為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全面實行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嘗基金打好了基礎,也為今后市、縣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嘗金制度奠定了基礎。

(二)、依法治林,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保護綠化成果。

一是大力宣傳貫徹《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森林在自然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會建設林業,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二是加大林政管理隊伍學習培訓力度,全市舉辦學習培訓班12期200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林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執法水平和辦事效率。三是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全市共立案查處林業行政案件34起,結案33起,查處率97%。沒收違法木材53.875立方米;野生動物206只。罰款4.9506萬元;補種樹木4862株,行政處罰22人。加大了對林業行政案件的監督、查處力度,有效地維護了林業生產秩序,保護了有限的森林資源。

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

(一)、大力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全民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制意識。

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向全社會普及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知識,是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20__年我市通過多種形式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約請電臺、電視臺、無錫本市報社等相關欄目宣傳野生動植物知識,報道查獲的野生動物案件,報道野生動物管理中的執法檢查活動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保護野生動物的具體事例,我們還結合日常管理向廣大種植、養殖戶、經營單位上門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有關規定,通過這些宣傳,使廣大群眾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自覺性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群眾參與野保的聯系和舉報電話比去年明顯增多,很多群眾無意中捕捉到來歷不明的野生鳥類都能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或主動放歸自然,形成了保護好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自然生態平衡,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已的這樣一個共識。

(二)、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的種植、養殖和經營利用管理。

20__年度我市的野生動植物的種、養和經營利用規模與往年相比有所減少,但對管理我們并沒有因此放松,而是更進一步地加強了規范,按照法規及有關條例規定凡養殖、經營國家二級以上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我們都將原有的證照重新報省林業局審核批準并核發新證。對超證養殖、經營的單位暫不予上報換證,并督促其改正后再上報,對不再進行養殖、經營的單位,我們及時收回已發放的有關證件并進行備案。今年以來江陰及本市南禪寺市場有兩家申報利用野生動物進行觀展演出,因野生動物來源的有關手續不完備,我們對此進行宣傳教育,及時制止了兩起利用野生動物進行非法演出活動。在經營流通領域,我們重點抓了審核查驗工作,江陰巧集園藝科技公司每年都有大批量蘭花瓶苗進出口,我們在規范企業經營發展的同時,也做好服務,把好進出口查驗關,協助做好各份上報材料的審核,確保了該企業依法經營利用瀕危蘭花品種,豐富了國內外市場。同時按照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局的統一布置,對我市生產企業利用天然麝香、熊膽作為原料制售中藥活動進行了清理登記,并協助企業做好規范經營和有關事項的申報工作,使生產企業的經營利用納入規范化。

(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查處違法經營活動。

隨著人們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各種養殖經營活動逐步規范,但少數違法經營利用、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人員少、執法力量薄弱的實際情況下,采取日常巡查與公安110聯線,綜合執法檢查等多種形式,查處各種違法、違規經營利用野生動植物活動,今年共進行各類檢查10余次。特別是非法運輸、銷售青蛙行為,今年以來我們共截獲查處非法運輸、銷售青蛙5起,清理整頓市場一個,沒收野生青蛙約4000斤,3萬余只,蛇類25條,鷺鳥4只,并全部及時進行放生,成活率達90以上,通過查處有效地打擊了我市非法 利用野生動物的經營活動。

(四)、積極做好禽流感的預防工作。

今年秋季以來,禽流感疫情在我國多個地方發生,蘇南無錫又是候鳥南來北往遷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根據國家、省林業局的要求,我們對有關通知精神,迅速進行了轉發并提出具體要求,建立了候鳥疫情監測點,加強值班制度,定時上報制度,制定疫情處置方案。我們在全市設立了10個候鳥疫情監測點,分布在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區、濱湖區各區縣,投入資金8.5萬元,購置觀測望遠鏡配發到各監測點,從而保證監測效果及時、準確。到目前為止我市還未發現因候鳥疫病源而引起禽流感的事件,我們將繼續抓好各監測點疫情疫源的監測,踏踏實實做好禽流感預防工作。

三、20__年工作打算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點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兩個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改進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堅持依法治林和“嚴管林”不動搖,堅持積極推進森林資源管理的各項政策不動搖,堅持進一步加大林地林權管理、資源利用管理和資源監督等各項工作力度不動搖。為推進林業垮越式發展,實現兩個“率先”目標要求建設生態無錫保駕護航。

(二)工作打算

1.繼續大力宣傳《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

2.開展森林資源管理、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大檢查。

3、組織開展對林政管理人員和社會相關人員法律法規業務知識培訓。

第2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一、自然保護區的地位和發展現狀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前國際社會倍受關注的問題。動物克隆技術的突破和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已經預示珍稀瀕危物種的存在將具有無法預測的經濟價值。在不久的將來,基因資源將成為國際社會爭奪的主要資源之一。實踐證明,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護典型的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和遺傳種質資源。全世界130年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實踐證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佳手段,還是建設生態環境、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有效措施。1872年美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然保護區黃石公園(YellowstoneNationalPark),至2003年,全球自然保護區的數量達102102個,總面積1876萬km2,相當于陸地面積的12.65%。自1956——2000年,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經歷了創建階段、停滯破壞階段、恢復增長階段、全面規劃與迅速增長階段等4個歷史發展階段。1956年我國建立第1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到1978年自然保護區數量為34個,2000年發展到1276個(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面積達到123萬km2,占國土面積12.8%。隨著2001年“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全面啟動,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進入了第5個發展階段,即科學規劃建設和集約化經營管理階段。據不完全統計,至2003年底,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了1999個(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總面積約占144萬km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226處。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一類特殊的土地利用類型,擔負著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維護國土生安全的重要任務。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工程”規劃,到2010年使全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1.55億km2,約占國土面積的16.14%;至2050年,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500個(林業系統2000個),總面積1.728億km2,占國土面積的18%(林業系統保護區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6%)。同時,自然保護小區總數達到10萬個,總面積達380萬km2。

二、宏觀決策控制中的科學問題

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面臨迫切解決的宏觀決策控制和技術問題主要有:(1)我國自然保護區體系規劃和合理布局方案;(2)我國自然保護區分類系統與經營管理制度建立;(3)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典型原始林區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4)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網站建設。

1、自然保護區體系構建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地域分異復雜,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特有物種繁多,社會經濟地區間差異較大。如何確定自然保護區的合理布局、構建完善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實施全面保護與重點建設,是當前亟待研究的課題之一。

2、自然保護區分類經營管理體系建立隨著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規模的逐漸擴大,自然保護區科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自然保護區分類分級依據和辦法需要更加科學化和更具有可操作性,適合我國國情的自然保護區分類經營管理體系亟待制定和出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把自然保護區劃為6類,即嚴格的自然保護區(StrictNatureReserve,包括未受破壞的區域或稱荒野區wildernessArea)、國家公園(NationalPark)、自然遺跡(NaturalMonument)、棲息地/物種管理區(Habitat/SpeciesManagementArea)、景觀保護區(ProtectedLandscape/Seascape)和資源管理保護區(ManagedResourcesProtectedArea)?!渡锒鄻有怨s》明確要求各締約國建立自己國家的保護區分類系統,以適應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需要。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自然保護區分類系統,所有的保護區完全按照嚴格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自然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廣泛存在。自然保護區如何進行分類一直是我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極為關心的科學問題和管理問題。應該對眾多的自然保護區進行價值評定和功能定位,開展分類分級,確定關鍵保護區域,提出重點建設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田保護區、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生物圈保護區的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它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如何對它們進行統一規劃,重點建設,做到有效管理,真正發揮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作用,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它們彼此相鄰,甚至處在同一地域時,如何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和發揮各自的作用等,都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妥善的解決。因此,應該盡快對現有自然保護區進行分類和分級、價值評定、功能定位,確定自然保護區的合理布局。

3、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典型原始林區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我國絕大多數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不清,大部分自然保護區只有野生動植物資源名錄,沒有種群數量。因此,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一批自然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查清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情況,不僅是對我國的貢獻,也是對全世界的貢獻。長遠的任務應該是查清所有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盡管我國絕大部分區域都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但是仍然殘存著少量的原始森林。對這些原始森林內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調查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它們代表著自然本底情況。

4、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網站建設盡管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在逐步提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了有效保護,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自然保護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各種威脅。廣泛存在旅游活動對土壤環境和水環境的污染、旅游設施對棲息地和自然景觀的破壞、周邊社區的工農業生產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不明等問題。如何對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監測,是當前亟待研究的課題之一??梢栽谥攸c自然保護區建立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監測站,重點監測地帶性植被動態、稀有殘遺植物群落演替、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動態、生物多樣性動態、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三、學術領域的科學問題

1、自然保護區學的研究領域自然保護區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自然保護生物學原理、自然保護區體系構建理論、自然保護區工程設計和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理論與技術。主要涉及以下領域:

1)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自然保護區體系管理和單體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對于濕地和海洋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還應該研究其范圍和適宜面積確定問題、功能區劃理論與方法等特殊問題。生態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問題也屬于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2)自然資本評估與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生態系統自然資本評估與管理、野生生物資源自然資本評估與管理、自然資本運作理論與方法。

3)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包括珍稀物種瀕危機制及小種群恢復途徑、瀕危物種擴繁與遷地保護技術、自然保護區資源生物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技術、自然保護區景觀多樣性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技術等。

4)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理論與方法研究,包括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評價、野生動物種群監測、植物多樣性動態監測、植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等。

2、當前需要著重研究的課題

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技術問題,如瀕危小種群恢復技術、瀕危物種遷地保護技術、自然保護區“生態島嶼”野生動物種群控制和棲息地維護技術、生物廊道設計和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技術、自然資本評估理論和方法,以及自然資本運作技術。

1)關于“生態島嶼”小種群恢復與調控。由于自然保護區大多處于孤島狀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被隔離為多個小種群。應如何恢復瀕危物種的種群,以維護其長久的安全性。同時,在生存空間相對狹窄的自然保護區內,尤其是對自然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干擾的保護區來說,必須科學地控制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比如,如果野生動物種群過大,不僅會對生態系統的結構造成破壞,而且對周邊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構成威脅。應如何對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種群進行科學控制和棲息地的合理干預,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這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科研工作,也是未來長期的研究課題。

2)關于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中適宜面積確定問題。生產實踐中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規模需要多大才能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回答這一問題的基礎研究工作是科學確定不同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適宜面積,特別是單體自然保護區的最小面積。自然保護區面積確定問題是我國乃至世界尚未解決的科學難題。確定自然保護區的最小面積是長期有效保護野生動植物和自然生態系統的關鍵問題,是實現自然保護區科學規劃建設和有效管理的前提。自然保護區面積大小不僅決定了保護對象的長期安全性,而且關系到自然保護區建設規模和社會經濟承受力的問題。一個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究竟應該多大才能維持保護對象的長久安全,這個問題不僅是我國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等待回答的問題,還是自然保護區學科首先應該研究的課題。由于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一直處于粗放經營和傳統的管護階段,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確定都比較隨意。科學地確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是近年來未能深入研究的課題,自然保護區建設缺乏理論依據。比如,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應該多大,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應該多大,熱帶、亞熱帶、溫帶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面積應該多大,不同類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和功能區如何確定,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保護區范圍如何確定,上述這些問題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如果是為了保護一個區域的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組成的物種,合理的面積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只有足夠的面積才能達到保護這個整體性的目的,才能保持各種各樣生態系統的存在,以保證所有物種能夠長期生存繁衍下去。自然保護區大多是孤立地存在于人為活動的干擾區域中,處于人類構筑物包圍之中,就好像海洋中的島嶼,所以自然保護區有“生態島嶼”、“生境島”之稱。如果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小,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狹小,半島效應明顯,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自然生態系統受人類干擾和外來物種干擾的強度增大,系統的結構難以保持長久的穩定性,從而失去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時,我國人口眾多,又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同樣面臨著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如果自然保護區面積總量過大,短期內會給國家和地方政府帶來經濟負擔。如果單體自然保護區的面積過大,尤其是在東部發達地區,那么將引起自然保護與資源開發的矛盾;在西北的牧區,如果核心區的面積過大,也會引起保護與放牧的矛盾??傊?科學地確定保護區的適宜面積,尤其是最小面積的確定,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3)生物廊道的設計技術。很多自然保護區為人類構筑物分割、干擾,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植物的生境呈破碎化狀態。對于小種群的野生動植物來說,破碎化的生境導致種群的進一步的隔離,滅絕速度加快。如果在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上建設了公路、鐵路等人類構筑物,將阻斷野生動物的生活繁衍途徑。研究生物廊道的區劃技術成為熱點問題,尤其是對于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分為若干片的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廊道設計問題。

4)關于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中的功能區劃問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分區存在混亂,分區數從1個到7個不等,如核心區、緩沖區(或區、實驗區)、實驗區、經營區(或利用區或開發區或游憩區)。目前我國還沒有實施自然保護區分類管理,所有的自然保護區管理基本按國際上的嚴格的自然保護區管理。近幾年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但是,由于自然保護區類型多樣,功能不同,管理的嚴格程度、方式應該有所不同。我國人口眾多,社會經濟又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如果占陸地面積14%以上的自然保護區全部按嚴格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那么必將導致自然保護區與當地群眾的利益沖突。在現行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實踐中,一般把保護區劃為保護區域和經營區域。保護區域包括核心區和緩沖區,經營區域包括實驗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功能區中還應該劃出科學實驗小區、生產經營小區、生態旅游小區、生活辦公小區等。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自然保護工作與管理者和周邊居民生計性開發利用的矛盾。

5)關于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本與經濟管理。自然保護區一般處于邊遠地區,自然保護區內保存著最好的天然植被和自然景觀,蘊藏著豐富多彩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強大,自然價值極高;周邊社區保持著傳統的民族風情,文化價值較高。如何進行自然資本運作、開發自然保護區的間接價值和無形資產,發展“自然保護區經濟”,避免由“資源消耗型”,向“環境破壞型”和“景觀浪費型”轉變。

第3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關鍵詞:森林公園;資源特點;森林經營

中圖分類號:F59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9-0004-02

1 引言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以“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聞名于世,1992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北部,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公園管理處所在地距張家界市區32.0km。公園西起朝天觀與永定區教子埡鎮接壤,南抵永定區沙堤鄉,東鄰湖南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北靠湖南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土地總面積4 779.0hm2,其中公園經營總面積3 086.6hm2,張家界、袁家界兩個代管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 692.4hm2。公園境內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屬泥盆紀地層,土壤以輕砂質中厚層黃壤為主的土壤類型,并呈垂直地帶性區域分布[2]。

2 張家界森林資源特點

2.1 土地利用結構合理,林地利用率高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國土總面積為4 779.0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為4 524.4hm2,占總面積的94.7%,非林業用地254.6hm2,占總面積的53%,林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較大。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積之和達到4 486.5hm2,占林業用地總面積比例達到99.3%,林業用地利用率較高, 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93.9%。莽莽林海,為森林生態旅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2 生態公益林面積大,符合森林公園保護利用的方向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前身是張家界國有林場,同時也是湖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屬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園境內的林地已全部區劃為生態公益林地,林種全部為自然保護區林,符合森林公園“立足生態旅游,強化生態保護”的經營利用方向,有利于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2.3 杉木純林面積較大,且生態安全隱患嚴重

在森林公園的喬木林總面積中,杉木人工純林面積達到1 411.7hm2,占喬木林總面積的35.9%,占人工林面積。而在杉木林面積中,成過熟林面積達到1 006.0hm2,占杉木林總面積的比例達到712%,林木嚴重老化,特別是經過2008年冰凍災害后,杉木成過熟林普遍出現斷梢、枯立,枯倒木隨處可見,發生大面積病蟲害災害的潛在風險較大。同時,由于多年禁伐,林分密度較大,林下灌草植被稀少,林內枯立木、病腐木較多,不僅林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而且不利于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2.4 退耕還林初顯成效,景觀質量得到改善

張家界森林公園從2000年起,開始實行全面禁伐,并結合生態旅游環境的改造提質,對公園境內的部分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到2008年底,累計完成退耕地造林235.1hm2,占公園總面積的4.9%。完成國家退耕還林工程造林65.5hm2,公園自助實施退耕地造林169.6hm2。目前大部分耕地造林都已郁閉成林,境內破碎的森林景觀得到一定的修復,景觀質量得到逐步改善。

3 森林資源的經營思路

森林生態系統作為景區的重要自然景觀要素之一,在維護景觀結構穩定和提升旅游環境質量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維持森林生態系統持續健康發展演替是實現旅游業和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2]。根據森林公園“立足生態旅游,強化生態保護”的經營利用方向,提出了景區內森林經營的主要思路:

3.1 加強保護宣傳,建立宣教中心

森林公園成立后,亂捕濫獵、非法獵捕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及其生境的行為雖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違法行為仍偶有發生,當地少部分群眾的保護意識有待加強。建議深入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及野生動物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和科研、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豐富人民群眾的野生動物知識,把熱愛野生動物逐漸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同時建立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開展野生動植物執法檢查活動。

3.2 積極開展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生物學研究

對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資源進行專項調查,弄清分布、數量、受危程度、生境質量好壞、受危原因等,由此確定不同的保護方案。做好種群及其生境的定期監測工作,盡量保護好海拔800m以上的次生常綠闊葉林(公益林),確定一些林地作為珍稀動植物繁育的天然場所,確定重點保護區域并搞好保護。建立信息資源中心,收集信息,確保有效管理。在森林公園管理處安排作為信息資源中心,配齊辦公設備的處所。收集一定的資料、信息,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系統分類。

3.3 加強宣傳和保護特色群落

張家界的特殊立地條件形成了5類具本地特色的群落,包括楠木林(宜昌潤楠、利川潤楠);楠木、苗山柿林(宜昌潤楠、利川楠、薄葉潤楠、木姜潤楠、苗山柿);楓香、光皮樺、硬毛山香圓林;山羊角、擬赤楊、楠木林;武陵松林,為保持張家界森林公園的特色景觀,需要對這5類森林群落重點加以宣傳和保護。

3.4 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監測站建設,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

在黃石寨、琵琶界、朝天觀、卸甲峪、麻田埡、鷂子寨、金鞭溪、砂刀溝、袁家界、楊家界建立10個野生動植物保護監測站,對張家界森林公園內的野生種植物種類、種群數量、分布、動態變化以及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遷移和活動區域等進行持續、定點監測,為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提供詳實、可靠的基礎數據和資料。

3.5 加強水、大氣、土壤、地質監測

在公園4條溪流設置水質、水量監測點,監測公園氣候、植被變化對水質、水量的影響;在袁家界、黃石寨、朝天觀、馬公亭設置4個氣象觀測站,對公園的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分海拔建立土壤成份監測點,定期進行測土配方研究工作。對公園地質狀況進行研究,為改良土壤和透地適樹種植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地質災害發生,保證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

3.6 完善可持續旅游定位研究站建設

結合保護監測站網絡,完善可持續旅游定位研究站建設,在樣地布設、人員培訓和儀器配備等各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增強森林公園可持續旅游研究的能力,為實現張家界森林公園的可持續、良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7 發掘現有資源,完善生態文化體系建設

保護好現有古樹名木,充分利用張家界森林公園豐富的林木、林下資源,以及生態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張家界森林公園作為湖南省的生態旅游示范窗口的宣傳作用,通過建設珍稀樹木園、藥用植物園、名人植樹園、專類專題文化園(楠木園、梅文化園、木蘭園)、生態文化長廊(竹文化長廊、龍蝦花觀賞長廊)、生態觀光果園等,完善張家界森林公園的生態文化體系,并通過生態旅游對四方游客集中開展生態文化教育,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3.8 改造杉木成過熟林,優化森林景觀

作為湖南省旅游的窗口示范景區,張家界承擔著向外界宣傳湖南、宣傳中國的重要責任。保障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森林生態系統的安全對景區的旅游和周邊地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公園內森林資源的經營要在監測、保護的基礎上,在維護森林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對遭受2008年特大冰凍災害、普遍斷梢的杉木成過熟林進行景觀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改造要按照景觀生態學、森林美學原理,營造杜英、珙桐、玉蘭、銀杏、鵝掌楸、樟等鄉土樹種,逐步改造公園內現有林相破敗、生長衰退的杉木成過熟林,著力構建成地帶性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組成的林分斑塊,逐步利用季相變化明顯的秋色葉樹種以及開花喬灌木、觀干或觀果樹種代替原有杉木純林等,將林相色彩山單一的深綠色變為紅、黃、綠等色彩相結合的優美林相,增加季相景觀效果,同時保證森林群落穩定和生態系統安全。

參考文獻:

第4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基本情況

祁門縣平里鎮勝豐村距縣城22公里,該村東與塔坊鄉相接,南與祁紅鄉毗鄰,西與我鎮雙程村交界,北與平里村相連,平里至勝豐油路竣工,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林地面積16558畝,森林覆蓋率85.7%,茶園2251畝,擁有農業人口683人,其中勞動力393人,水田178.3畝,旱地59.8畝,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72.9元。

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全面推進“331”行動計劃,精心打造“全省生態經濟強縣”總體目標,樹立生態興村意識,以全新理念,強力抓好生態村建設工作,在全面、穩妥地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的同時,著力加快林業產業化發展為重點,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進一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協調健康發展,實現生態興村的目標。

創建規劃

要在原有豐富森林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引導林農建設科技示范基地,分別為勝豐村千畝油茶示范基地、千畝毛竹示范基地、千畝有機茶示范基地。

實施內容

(一)科學編制建設規劃,建設好“三個基地”

勝豐村獨特地理優勢,秀麗的山水風光,豐厚的文化底蘊給勝豐人民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05年,新一屆村委會班子提出了三年任期發展規劃,圍繞全縣“331”、全鎮“221”行動計劃和打造全省生態經濟強縣的總體目標,將組織實施“134”建設工程,利用平里塘塢油路的開通,對塘塢至張家的公路進行拓寬;建設好“三個基地”,一是千畝油茶基地,通過對老油茶林進行墾復、換冠等措施改造,提高質量和產量。二是有機茶基地,提升全村茶葉產品的質量檔次。三是依托原有的毛竹資源發展千畝毛竹。為民辦四件實事,一是整修村中心小學;二是鼓勵和發展傳統的中藥材種植;三是整修二條水渠,使基本農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四是發展和鞏固好村林場和綠茶廠,并努力招商,發展村級企業,壯大集體經濟。

(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以建設“千畝油茶、有機茶基地和千畝毛竹”的有利機遇,加快林業產業化進程,村兩委帶領全村人民繼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以提高全村綠化率,做到綠化區內林木整齊,大力發展毛竹、油茶等特色經果林,使林種結構漸漸趨于合理,有較好的綜合經濟效益。村將設立護林哨卡,聘請二名護林員,負責日常山林管理,杜絕亂砍濫伐現象發生。

(三)加強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認真宣傳國家有關政策、路線、方針,提高廣大村民的利用和保護土地的意識,堅決制止奸污占有耕地和林地的現象發生,提高生態環境意識,制定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同時制定村規民約,保護森林資源和野生珍惜動植物,成立護林防火小分隊,配備必要的防火器材,豎立防火警示牌,有效地抑制火災的發生。

(四)珍惜水資源,做好水土保持。

勝豐村水資源十分充沛,一條小河貫穿整個村,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方便。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對水土保持工作,對小河兩側進行封山育林,制定封山護林,憑證采伐,建立綠化村莊規劃和規章,配合林業部門,嚴厲打擊亂砍亂伐、私收亂購行為,保護森林資源,同時加大對“勝豐村林場”的投入和經營,確保這一綠色銀行發揮更大效益。

(五)改善飲水質量,保障人民健康。

實施農業用水和飲用水分離,大力推廣有機肥使用。要求村民飲用水從山泉水引用,管線到戶,改善村民引水安全,并以籌工、籌勞方式,實行零星用水戶并網,確保村民正常用水。

(六)加強動植物保護,維護生態平衡。

積極配合雙平林業派出所工作,一方面嚴厲打擊捕殺破壞野生動植物等犯罪不法行為;另一方面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生存和生活環境入手,改善和保護、棲息、繁衍環境。村兩委要從自身做起,制定相應野生動植物保護措施,嚴禁加工、銷售、捕捉、食用珍惜動植物?;貧w大自然生態平衡。

(七)推廣節能項目,方便一方百姓。

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在該村開展沼氣轉化為燃氣的節能項目,培養沼氣示范戶、通過示范帶動作用,發展更多的沼氣使用戶,從而有效遏制因長期利用燒柴炊食而造成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局面。積極開展新能源項目,在條件成熟村民組建立太陽能供應站,進一步改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

(八)制定村規民約,樹立新農村風貌

村兩委根據不同時期、不同要求對村規民約進行修改,增加現代社會內容,為美化生活環境,抵制不良風氣,貫徹國家方針政策,鄰里和睦,社會交通、社會風尚道德良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農村風貌。

措施保障

1、村兩委班子成員高度重視生態村創建工作,提高認識,團結一致,思想統一,將創建工作落到實處,深刻領會創建工作給全村改善生態環境,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帶領全村奔小康,構建小康和諧勝豐的重要性,

第5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2011年度第一季度,我縣林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幫助下,全體廣大林業干部職工團結一心、轉變作風、共謀大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綠色崛起”這一主題,以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為主抓手,強化造林綠化,狠抓森林資源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林業各項工作有序穩步推進,林業工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現將我局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狠抓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

為進一步深入推動我縣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我縣圍繞建設“一大產業、兩個森林公園、三條精品通道走廊、五十個森林單元”這一重點,在設計中注重三個結合(即注重“樹有厚度、林有高度、喬灌結合”,注重“一大產業”的建設與森林村莊建設的結合,注重新農村建設與森林鄉鎮、森林村莊建設的相結合),同時緊緊圍繞省廳在新余、市局在玉山召開的現場會精神,抓住三個機遇(植樹黃金季節、四級班子換屆、新余現場參觀學習三個機遇)、咬定提升目標不放松,切實開展工作,確保高標準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省市領導的多次表揚,在省市的督查通報中一直名列前矛。 根據省廳在新余、市局在玉山召開的現場會精神,3月4日的縣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要圍繞“樹有高度、林有厚度,喬灌結合、四季有景”的理念,咬定打造出精品的目標不放松。根據建設精品工程的要求,對重點打造的工程進行了設計調整,確保高標準地添綠、添彩,打造出亮點、打造出精品。進一步明確了我縣今年打造的重點:上廣公路、滬昆高速及掛線、320國道的精品走廊提升,廣管公路的林苗一體化建設、銅鈸山大道的城市綠化。

二是多方籌集資金確保工程建設投入 三是目前取得主要成效。 二、其它綠化工作穩步推進。

⑴為迎接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年度核查,我縣組織對全縣退耕還林工程進行了全面的補植補造工作,共完成補植補造9600畝。同時切實

加強了撫育管理和檔案建設,適時開展了縣級退耕還林自查;

⑵組織完成了度防護林3000畝新造林和6000畝封山育林工作;

⑶繼續抓好了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工作;

⑷督促落實完成了森林撫育試點工作;

⑸落實了全縣春季苗木培育工作,共落實大田育苗450畝。

⑹認真組織全縣公民義務植樹活動,抓好縣領導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及各鄉鎮義務植樹基地建設。

⑺全面完成開展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數據庫,并通過省林業廳審核。

(8)爭取了森工企業貸款指標6000萬元。

三、依法管護,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

(一)、嚴格執行限額采伐,控制資源消耗

1、及時下達經省廳批準的備案木材生產計劃,并在廣豐縣政府政務網上進行公示。 (二)、切實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

1、繼續做好生態公益林地理作息系統的完善工作。

2、經省廳批準調整的公益林小班資料完善及調整后的生態公益林實施方案重新編制上報。

3、繼續抓好生態公益林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

1、開展了鄱陽湖候鳥保護專項行動,配合森林公安對集貿市場、餐館、濕地源頭進行巡查,有效威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2、對野生動植物經營利用單位進行上報年審工作,有利于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有序的開展。

(四)、加強木材經營加工企業監管和服務

1、加強木材經營加工單位管理,進一步督促各木材經營加工單位做好原材料收購臺帳、木材運輸證登記臺帳、產品銷售臺帳。

2、及時對木材經營加工單位省外運輸證申報。

(五)、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1、積極做好春季植樹造林的苗木產地及運輸的檢疫工作;

2、做好馬家柚基地林木采伐調運檢疫工作;

3、全面開展2011年的森林病蟲害測報工作。

(六)依法加強林地管理工作,做好征占用林地服務工作 2、加強林地林權管理。認真做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建立林地檔案管理數據庫建設工作。審批為林業生產服務項目3起,長期占用林地1起,臨時占用林地項目1起,交納植被恢復費6余元,流轉登記2起涉及面積達3236余畝。 四、堅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今年第一季度,我縣森林防火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積極撲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全面落實防火責任制和各項預防措施,為我縣林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第一季度我縣無重大森林火險發生。

五、第一季度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第一季度我縣面上造林工作有待提高,“一大四小”工程建設、防護林的建設等項目建設有條不紊的開展,但是面上造林仍存在種植質量不夠高,管護力度不夠大的情況。下一步我們將督促造林主體加強管護,確保成果,加大面上造林力度。

2、林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緩慢,要進一步加大木竹產業、油茶產業、速產豐產林建設力度。

3、林業宣傳力度不足。林業宣傳是各項林業工作中比較薄弱的環節,為進一步加強林業普法宣傳力度,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多種形式途徑大力宣傳林業法律法規、林業政策、森林防火條例。

4、森林防火工作基礎薄弱。目前各鄉鎮在森林防火經費投入上嚴重不足,極大地影響森林防火基層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隊伍建設不力,雖然每個鄉鎮均建立了森林防火半專業隊伍,但是隊伍建設滯后,缺乏訓練,防火設備不足,管理不力,造成各半專業隊伍形同虛設。建議督促各鄉鎮建立森林防火建立專項經費,同時加強半專業隊伍的建設。

第6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許多曾經的常見野生動物,現在也被列入了重點保護名錄,足見野生動物所受危脅之嚴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措施我國有專門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稇椃ā贰ⅰ缎谭ā?、《森林法》、《漁業法》等法律中也有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條款。我國建立了權屬制度、規劃制度、分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制度、保護區制度、檔案制度、登記制度、許可證制度等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制度,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較早的締約國之一,中國一直積極參與有關公約的國際事務,就國際履約中的重大問題發表意見。

中國還是世界上少數率先完成公約行動計劃的國家之一。2001年6月,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的《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提出了自然保護區建設目標。目前,全國共建立野生動物拯救繁殖基地250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處,為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上千種野生植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種群。同時,開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建立了67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規定,建設項目對國家或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保護部門在審批時,應當征求同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鐵路建設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影響《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于2004年經國務院審議通過,其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復線率和電化率均達50%,運輸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2020年以前,以西部地區為重點,新建一批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全面提高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是線性工程,具有跨區域、跨地貌等特征。

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圖與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圖對照,可以看出自然保護區與鐵路存在交叉區域。這意味著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將對野生動物造成影響。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境大規模的鐵路工程建設,需對鐵路線經過區域的地貌進行改造,例如植被的減少、自然生態系統因子的改變以及生態系統的割裂等,會逐步侵占、改變野生動物的自然生存環境。尤其一些鐵路逐漸延伸到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的山區和無人區,隨之而來的是路旁大規模的植被破壞等,嚴重威脅野生動物的生存。影響野生動物的活動、遷徙由于習性或覓食需要,動物通常有一定的活動范圍,甚至有特定的活動路線。所謂“遷徙”就是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然后再返回來的活動,動物的遷徙往往有固定的線路。鐵路建設中,由于工程的連續性和施工周期長等特點,可能阻斷或者影響野生動物的活動、遷徙路徑,妨礙其繁育和覓食等活動,導致某些野生動物活動線路的改變,這些都會改變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使其面臨風險。改變野生動物生存的物理條件由于鐵路建設,尤其是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的建設,大型施工設備的廣泛使用,會造成鐵路沿線聲環境、光環境以及電磁輻射環境的變化。迄今,在環境保護領域,聲環境、光環境以及電磁輻射環境對人的影響有所規范,但是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這些物理條件是通過能量對生命體造成影響的,而野生動物作為生命體受到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其不能很快適應外部物理條件的變化,就會受到驚嚇、遷移或發生病變。

青藏鐵路建設中保護野生動物的實踐青藏鐵路建設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野生動物,發揮了很好的效果,為其他鐵路建設中的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了經驗。線路設計盡量躲避自然保護區青藏鐵路選線盡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段工程就繞避了林周彭波黑頸鶴保護區。設置通道,方便動物活動和遷徙青藏鐵路沿線共設置33處野生動物通道,沿線路方向累計寬度近60公里。根據不同動物的遷徙習性,通道被設計為橋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三種形式。對于藏羚羊等中小型動物通道,橋下通道部位凈高大于3米。藏野驢、野牦牛等大型動物的通道,橋下通道部位凈高大于4米。沿線還設有大量的橋梁、低路堤及家畜通道,也可供野生動物通行。并對野生動物通道效果進行跟蹤監測。建立部門間的合作為掌握和檢驗通道設置的有效性,以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建設單位委托國內權威動物專家和單位展開了野生動物通道監測、野生動物通道有效性評價,并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多次召開野生動物通道專家研討會。注重施工管理,減少人為干擾施工的噪聲和揚塵會使動物生存的環境質量下降,而野生動物對環境的污染比人更加敏感。青藏鐵路對施工期和運營期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都事先做了預測并設計了相應的措施。例如在動物繁殖和大遷移期間完全停工,盡可能加快工程的速度等,把對動物生活的影響減到最低程度。完善法律措施的建議盡管青藏鐵路在動物保護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采取的措施需要進一步規范才具有普適性,才對我國鐵路建設有指導意義。

完善鐵路建設與相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鐵路建設是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把鐵路建設與野生動物保護結合起來,需要建立和完善部門間協調機制。部門間協調機制是指部門之間的各要素相互協調、相互合作以提高整體效率的運作過程。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從全局出發,重點規劃設計政府部門協同工作的內容和流程,建立與完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平臺,科學界定部門分工和權限,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切實解決不同部門職能中缺位、錯位、越位的問題,促進各部門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建立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的宏觀調控機制或綜合監督協調機制。

具體而言,建立鐵路建設部門與沿途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協調機制。其一,加強在野生動物的分布、數量、活動規律、主要食物種類及分布、活動規律、繁殖地、避難所、棲息活動區、遷徙或洄游路線、飲用水源等檢測、調查方面的信息交流機制;其二,建立鐵路建設生態影響評價合作機制;其三,建立協商機制解決部門間的爭議和利益平衡。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實施和完善其一,健全環境影響評價責任制。應進一步明確和細化鐵路建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審批單位以及有關人員的相關法律責任,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和個人要為其出具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真實性和相應的責任。保障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應將分散的利益表達組織化,并通過組成臨時性的參與組織和規范性的非政府環保組織來實現。對主動公開的信息應進一步增加內容和深度,其中包括,審批后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確定的項目選址和建設方式、審批意見全文、審批時間等。其二,建立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野生動物保護環評體系。我國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立法目的是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從立法保護角度出發,主要是保護野生動物對人的功能,具體可以分為直接的經濟功能和間接的生態功能,僅僅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不能維護和加強野生動物對生態的功能,需要通過現狀調查和資料收集,確定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分布、數量、活動規律、主要食物種類及分布、活動規律、繁殖地、避難所、棲息活動區、遷徙或洄游路線、水源等,從生態系統穩定的角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而不是僅僅對特定物種的環境影響評價。其三,完善跟蹤評價制度。需要進一步明確監測標準,使之規范化。環境影響評價作為鐵路建設保護野生動物的一項主要措施,由于其作出在鐵路建設之前,不可能對建設過程涉及的所有情況都考慮在內,并制定相應的措施。需要在建設過程中建立和完善跟蹤評價制度,及時矯正措施以防止對野生動物的危害,保護其食源、水源、繁殖地、避難所、棲息地、保障其遷徙路線的暢通。

第7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一、20*年林業工作簡要回顧

20*年,我縣林業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現代林業和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按照“十一五”林業工作的總體思路周密部署,克難攻堅,圓滿完成了林業各項生態建設任務。20*年我縣先后被、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委、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退耕還林先進單位”和“全國綠色小康縣”;林業局被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森林防火工作實現連續5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其他各項林業工作也得到全面推進。

(一)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20*年,全縣完成造林總面積15653畝(國營4611畝),其中:疏林、灌叢地改造造林5863畝,跡地更新造林6275畝,低改造林3*畝,林冠下造林2037畝。此外,完成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補植143749畝;完成鄉村水泥路綠化502公里,其中綠化補植487公里;完成江河綠化159公里。完成義務植樹160萬株??h城區綠化共投入資金645萬元,完成植樹7.8萬株,新增綠地4000平方米,為我縣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林權制度項改革穩步推進。根據縣政府關于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加大了對改制工作的組織宣傳力度,嚴格規范了操作程序。按照“還山、還林、還利于民”的原則,繼續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造林、護林積極性,全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進展順利,總投資240萬元、建筑面積1260平方米的林業要素市場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計劃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三)森林資源保護切實加強。實現了連續5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確保了森林資源安全。全面落實了森林防火領導區域責任制,完善了縣鄉兩級森防工作預案。森林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強化了林地、林權和采伐限額管理,健全了森林資源監督體系,綜合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確定了森林資源綜合整治重點鄉鎮,制定了整治方案,落實了責任和整治任務。建立健全了幼林地、“四旁”樹木、公益林區及封山育林區管護機制。加大了對林糧間作和毀林開荒行為的查處力度,非法毀苗、毀林現象得到有效控制。通過簽發《林木采伐許可證》和簽訂《林木采伐合同》、《更新造林合同》,采伐跡地更新造林標準有了明顯提高。加大了對各類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打擊力度,通過開展“綠盾2號”、“百日會戰”及“治理四亂”等專項整治行動,共清理各類非法侵占林地49公頃;查處各類涉林案件116起,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29人;共收繳木材143立方米,挽回經濟損失80余萬元。扎實開展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點加大對日本松干蚧、落葉松落葉病等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有效遏制了病蟲害蔓延勢頭。召開了全縣濕地管護暨普查工作會議,明確了各鄉鎮及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制定了濕地保護規劃和管理制度,對全縣范圍內的濕地資源進行了清查確認,建立了資源檔案,落實了管護責任。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保護管理效果明顯提高。

一年來,我縣林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林業社會總產值實現4.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取得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縣林業建設和發展任務還相當艱巨,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造林綠化后期管護不到位。主要是林地管護、林糧間作管理及幼林撫育等工作不到位,導致造林不成林、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質量差的問題。尤其是部分林糧間作地塊,出現毀苗耕地和因噴灑除草劑導致幼樹死亡的問題。二是采伐跡地更新不及時。主要表現為個別鄉鎮皆伐跡地更新和擇伐補植造林不及時,造成林地退化。三是資源管護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個別地方盜伐林木、濫占林地現象仍時有發生,林地放牧、私開參地、毀林種地、侵占濕地、亂捕濫獵等問題還程度不同地存在。四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改制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存在工作不到位、進展緩慢、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影響了全縣林改工作整體進度。上述問題的存在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二、20*年林業工作主要任務

20*年是繼續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年。20*年全縣林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現代林業的總體要求,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的理念,突出改革創新,致力加快發展,以努力構建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鞏固全國綠化模范縣成果為目標,深入抓好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力度,推進現代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20*年全縣林業工作的主要目標是:

完成人工造林15000畝;封山育林續封111萬畝(其中退耕還林工程封山育林10萬畝);道路綠化補植713.65公里,其中鄉村水泥路綠化補植493.6公里;河流綠化補植125.5公里;村屯綠化補植312個;縣城綠化新增綠地4000平方米;全民義務植樹160萬株。更新造林面積合格率達到100%,當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分別達到90%、85%以上。及時完成森林、林木確權發證工作,搞好“三總量”控制,切實加強林地、林木和林權管理。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實現全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目標。遏制濫砍盜伐案件的發生,毀林案件比上年下降5%,結案率達到95%以上。集體林權制度主體及配套改革年內全部結束,國有林業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要全力抓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

要以鞏固“全國綠化模范縣”成果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全面落實今年的造林綠化任務。

一是全面鞏固重點生態工程造林成果。在確保完成今年更新造林任務的基礎上,全面完成“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補植任務。對“十·五”以來各項重點生態工程造林13.78萬畝、采伐跡地更新5.8萬畝、紅松闊葉林13.9萬畝進行全面普查,對不合格地塊全面抓好補植,確保成活率。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的是,目前全縣還有4639.5畝退耕地還林和19175.3畝的宜林地配套造林沒有達到質量標準,今年春必須保證達標,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和省的檢查驗收。對此,各鄉鎮及林業部門一定要在鞏固成果、保證成活率上下功夫,決不能因造林質量和成活率問題影響全縣大局。

二是進一步加強采伐跡地更新造林管理力度。要按照省林業廳的統一安排,積極組織開展采伐跡地更新管理專項治理行動??h政府辦公室已經印發了《*縣采伐跡地更新等造林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采伐跡地更新等造林管理規定的通知》,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全面抓好落實。要重點加強對《林木采伐合同》、《更新造林合同》的考核和管理,要逐地塊進行檢查驗收,對采伐作業質量、更新造林質量不合格的地塊,要進行嚴肅查處。所涉及到的林木采伐者和林地使用者,取消其在全縣范圍內的采伐資格,直至整改合格為止。

三是切實抓好宜林地造滿造嚴工程。對已經實施的宜林地造滿造嚴工程,要盡快加大補植力度。為調動造林積極性,決定今年造滿造嚴地塊經過驗收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并能適時搞好幼林撫育的,每畝獎勵2元。

四是繼續抓好紅松干果林工程。今年全縣所有跡地更新和林參間作地塊要全部營造紅松干果林,計劃營造面積為6500畝。在此基礎上,各鄉鎮、各國有林場(圃)要充分利用現有適宜發展紅松干果林的采伐跡地、低質低產林改造跡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殘次林地、參業用地營造紅松干果林。同時,要繼續加快現有紅松林或紅松混交林的撫育采伐速度,促進掛果結實。

五是繼續抓好“四旁”綠化美化工程。一是及時啟動喇蛄河流域生物治理工程。此項工程主要為保護喇蛄河流域生產、生活用水,由水電局牽頭組織實施。流域各鄉鎮負責壩后造林綠化,可采取誰造誰有等多種形式,重點把管護責任落到實處;水電局、林業局負責壩前栽柳,樹苗由當地鄉鎮政府提供,管護責任由水電局負責。二是繼續抓好村屯綠化美化工程。今年,林業局將拿出700萬元用于解決鄉鎮所在地村和重點村屯綠化苗木。各鄉鎮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組織綠化,要保證苗木質量、綠化數量和成活率,并建立健全相應的管護機制。年底經林業部門驗收合格后,再全額下拔苗木款。今年享受苗木補貼的村,2009年將不再給予扶持。這里我還要強調的是,今年要實施圍墻一體化改造的村屯,有關鄉鎮必須要求各村屯按規劃預留出綠化帶,提高綠化美化標準。

六是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結合全縣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綠化致富文明村”創建活動,重點在道路綠化美化、街道亮化方面下功夫,切實改善農村環境面貌。要積極宣傳和推介我縣五個“全國綠色小康戶”的先進事跡,發動廣大群眾主動參與林業產業經營上來。要進一步發動全民造林熱潮,提高公民履行義務的覆蓋面,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要達到90%以上。

為全面完成以上各項工作任務,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合作,分工負責。林業局要搞好監督、指導、檢查,充分發揮好造林綠化部門職能作用;交通局負責抓好縣級公路綠化;水電局要全力抓好江河流域綠化,特別是對前5年栽植的江河兩岸綠色通道搞好綠化補植;建設局要搞好縣城區、周山綠化。各鄉鎮要認清今年造林苗木緊缺的嚴峻形勢,立即著手籌集苗木資金,為全面完成今年的造林綠化任務打好基礎;同時要認真做好道路、河流、村屯綠化和更新造林及補植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要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年初縣委、縣政府已經組織召開全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對于如何按省、市要求,進一步深化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已經做了明確的安排部署,我就不多講了。在這里我就如何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再強調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盡快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收尾工作。目前,距離完成改革時限還有3個月時間,全縣尚有個別鎮村沒有完成改制任務,縣、鄉兩級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要集中力量做好宣傳發動、方案審批及合同把關等基礎工作,有關鄉鎮要盡快將各項改制措施落實到位,確保在7月初全面完成主體改革。二是認真做好改革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填報工作。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抓好改革各項檔案的管理,確保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如期完成。三是及時完成集體林權改制的配套改革。要搶前抓早,加快林業要素市場的建設,使其盡快投入運營,促進全縣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林產品交易向多元化邁進。

(三)要認真抓好全年森林防火工作

20*年是確保全省實現連續28年和全縣連續59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重要一年,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把森防工作作為工作重點來抓。今春以來,我縣境內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減少,平均風速較常年同期增高,森防工作將面臨嚴峻形勢。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已下發通知要求各森防單位提前進入防火狀態。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克服厭戰情緒和麻痹思想,嚴格把握“誰管轄、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權責劃分原則,認真抓好風險防范和應急撲救兩方面工作,狠抓責任和措施落實。要嚴格控制野外用火和報復縱火行為,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進一步加強防火巡護、督查力度,落實防范措施,切實消除火險隱患。要全面落實森林防火領導區域責任制和林權改制后享有林權者的防火責任制,緊緊抓住“清明”、“五一”、“十一”重點時期和重點防火區域,分兵把口,死看死守,確保萬無一失,確保全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

(四)要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要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思想,把資源保護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必要的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進一步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力度。

一是繼續貫徹嚴打嚴防方針。林業部門要繼續與公檢法部門密切協作,深入開展各類專項嚴打行動,加大對各類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要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集中各方面力量,形成高壓態勢,堅決遏制濫砍盜伐的高發態勢,重點打擊團伙作案、串案、大要案以及林業執法人員參與作案的案件。

二是全面取締各種形式的林糧間作。根據省林業廳關于禁止在參后還林和跡地更新造林地塊進行林糧間作的有關規定,鑒于我縣以往林糧間作中存在的毀苗耕地、噴灑農藥等突出問題,從今年春開始,在全縣范圍內將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林糧間作。各鄉鎮、林業部門要立即組織精干人員,對林糧間作、林參間作以及參后不還林、私自亂墾等侵占林地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清理,對屢教不改的,要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三是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力度。要繼續貫徹執行《吉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做好野生動物人身財產損害補償工作。同時嚴禁亂捕濫殺和非法經營野生動物,不斷加大專項打擊力度,確保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達到預期成效。

四是要認真開展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森林病蟲害是無煙的森林火災,其危害程度已經對森林資源安全構成區域性威脅,必須引起各鄉鎮與林業部門、單位的警覺和重視。今年是栗山天牛暴發年,也是最佳防治期。對此,林業部門要積極協調爭取國家和省專項救災資金,組織指導人工撲殺或生化誘殺,開展大規模的治理行動。同時,要加強行政執法檢查,對不按照應急程序落實防治任務,防治不力的鄉鎮要進行通報,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處理。

第8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關鍵詞:旅游資源;濕地;閩江口;生態保護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4-0070-02

濕地是自然界最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與休閑多種資源,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濕地又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尤其是鳥類的最重要的棲息地。由于濕地物種多樣性明顯,景觀獨特,具有良好的休閑旅游功能,因而濕地又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閩江河口位于福建閩江下游福州轄區內,是閩江的入???,地理位置特殊,涉及福州市區、長樂、馬尾(瑯岐)、連江及閩侯等4區3縣(市),由若干個島嶼(洲灘)、灘涂(含泥質、沙質等)、水域、紅樹林等組成,濕地的范圍西起閩侯竹岐一帶的沙洲,東至閩江入海口6米的水域,濕地面積為50593.92公頃。

1 濕地生態旅游資源概況

1.1 濕地環境背景

閩江河口濕地地處亞熱帶和南亞熱帶交接處,又處于閩江流域下游河口區,臨江瀕海,地域寬廣,生態環境復雜多樣, 閩江口濕地泥生植物生長茂盛,分布于沙、泥灘和泥灘草洲上的雙殼類、甲殼類及水域中的魚類、蝦類等十分豐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路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稀有性;濕地支持著易危、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或者受威脅的生態群落;定期棲息有2萬只以上的水禽,還是魚類的一個重要食物基地、洄游魚類依賴的產卵場、育幼場和洄游路線.

1.2 濕地珍稀物種類型

閩江河口濕地分布的鳥類有42科224種,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36種,屬于省級重點保護鳥類33種,屬于《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的有167種;列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保護名錄的有8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有22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有35種此外,該區還分布有烏龜、草游蛇、漁游蛇等10多種爬行動物,黑眶蟾蜍、澤蛙、飾紋姬蛙、中國雨蛙、斑腿樹蛙等10多種兩棲動物,100多種魚類,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4門30科50屬61種,浮游動物6門62屬79種。

閩江河口濕地區域植物種類較多。據調查統計,共發現有維管束植物109科340屬488種(含亞、變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17屬23種,被子植物共93科323屬465種。單型和寡型科屬較多。擁有紅樹林植被、沼澤植被、沙生植被和淺水植被等4個植被型,有秋茄群落等18個群系和22個群叢。

1.3 濕地旅游資源空間分布

閩江口濕地主要包括閩江下游感潮河口區的水域、沿江灘洲、沿海灘涂和淺海區等天然濕地,以及城區的湖泊、內河和近郊的坑塘、水田等人工濕地。閩江河口目前最大的6塊濕地是鱔魚灘、蝙蝠洲、浦下洲、道慶洲、塔礁洲、長岸洲.

閩江河口從竹岐以下至閩江口,2大類濕地為:淡水濕地,類型包括沙質岸灘、淤泥水草淺灘、江心洲濕地、河岸濕地、淡水河流濕地;咸水濕地,類型包括蘆葦潮灘濕地、高鹽堿潮灘濕地、泥沙質灘涂濕地、河口離島濕地、河口沙洲濕地、咸水河流濕地。

2 濕地保護管理現狀

目前,在濕地保護方面,政府已出臺《閩江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對策》及《閩江口濕地概念性保護規劃》根據閩江河口濕地獨特的空間分布格局、生態特點以及緊鄰城區、保護和開發矛盾十分尖銳的現狀,專家們提出閩江河口濕地分區保護和管理思路,按重點保護區、保護性開發區、可適度開發區開展濕地分區保護和管理,既保護閩江河口濕地資源,又解決保護和開發的矛盾。

重點保護區:鱔魚灘及其周邊濕地是閩江河口地區面積最大、生態功能最為齊全、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也是候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區。對該濕地重點保護,對維護整個閩江口濕地基本特征、發揮其生態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重點保護區包括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保護范圍為閩江口梅花水道鱔魚灘一帶,長樂、瑯岐經濟區境內。

保護性開發區:對于面積較大、受人為活動相對較小、生態系統比較完整、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道慶洲(包括草洲、浮岐洲、馬杭洲)、蝙蝠洲、浦下洲、塔礁洲、長岸洲等濕地,通過生態恢復等工程措施進行保護性改造,使它們與重點保護區―――鱔魚灘濕地構成整個閩江河口地區完整的濕地生態鏈和鳥類遷徙的通道和中轉站,以保護閩江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可適度開發區:可適度開發區是面積相對較小、濕地功能已遭到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和數量較少,以沙洲型為主的濕地,如橘園洲、江中洲、義序洲等,可以適當進行生態型項目建設。

目前在烏龍江畔,三環路外側已建成烏龍江濕地公園一期――蘆葦蕩生態游覽區. 擬建的閩江河口省級自然保護區,坐落于福州長樂市和馬尾區境內,位于長樂市東北部和馬尾區東南部的交接處閩江入??趨^域,由鱔魚灘和周邊潮間帶、河口水域組成,保護區總面積達到3129公頃,其中核心區877.2公頃。將在保護區西南面建立面積達281公頃的福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作為自然保護區重要的保護地帶。

3 存在主要問題

3.1 盲目開發,造成濕地面積減少

盲目的圍墾和城市開發、建設碼頭、公路和工業園區等,致使濕地面積銳減、功能下降是導致天然濕地面積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沿海灘涂河口地區進行不合理的大面積圍墾造田,開辟水產養殖區及工業開發區,導致灘涂面積日益縮小,水禽的棲息地日益萎縮。如烏龍江原來有著大片的濕地,但政府在這里修建的防洪大堤,把江邊的濕地都圈進去了,其中大部分的濕地都填平開發成工業園區和住宅區,只留下一塊建成濕地公園。鱔魚灘濕地附近的長樂文嶺鎮埠山村,隨著碼頭的擴建,規模較大的冷凍廠修建,不斷增多的大功率漁船在鳥類棲息地附近穿梭、停靠卸貨,嚴重影響了候鳥過冬休息。 而福州瑯岐島東面的沙灘修建度假村,灘涂被圍墾養殖,也使水生動物和濕地鳥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沿江數千公頃的馬杭洲和毗鄰的洲相繼被開發,使道慶洲濕地生物種類減少到不及開發前的一半。

3.2 濕地資源過度利用,造成濕地生物多樣性衰退

福建沿海水產養殖主要占用淺海和灘涂,由于大量灘涂被網具覆蓋,防止鳥類捕食水產品,用于水產養殖。灘涂食物的減少導致這些地方鳥類數量急劇減少。屢禁不止的非法采砂活動也對濕地破壞嚴重。閩江下游河道近來由于過量采沙導致沙量減少,改變水流量和方向,還造成河床變低,從而使入??诘暮KM一步倒灌。海水的入侵使原來的淡水生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沿江濕地生態,一些淡水生物在海水侵蝕下紛紛死亡。

3.3 環境污染加劇,對生物多樣性破壞

閩江下游水質的嚴重污染,嚴重威脅了植物和鳥類的生存。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閩江口附近水質污染導致近岸海域近年來赤潮發生頻繁,鱔魚灘和道慶洲兩處濕地面積大幅萎縮。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排放、船舶運輸引起的漏油事故以及海水入侵等濕地環境污染已經成為閩江河口濕地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

3.4 濫捕亂獵,鳥類種群數量減少

濕地附近居民濕地保護意識淡薄。在鱔魚灘,附近居民不僅用網大量捕殺鳥類,還有人往水草上撒用酒精浸過的小麥毒餌,鳥兒們吃后紛紛中毒身亡。每年都有大量的鳥類遭到獵殺,越冬的候鳥數量減少,而在上世紀80年代,每年都有幾十萬只候鳥在閩江河口濕地越冬。

4 開發及保護對策

4.1 積極宣傳濕地功能,提高全民保護濕地意識

濕地保護是一項新興事業,目前全社會還普遍缺乏濕地保護意識,對濕地的生態環境價值和可持續利用重要性缺乏認識。長期以來對“濕地”不正確的認識和對“濕地利用”的片面理解,以及由此產生的錯誤的政策導向和經濟利益驅動的短視行為,是導致今天我國濕地得不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得以持續發揮的主要社會原因。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必須轉變不利于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傳統的資源環境觀,必須在全社會逐步樹立新的資源環境觀,認識到濕地保護對于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4.2 加強領導,統一規劃管理

目前,我國濕地保護與管理涉及林業、農業、水利、海洋、漁業、國土資源和環保等許多職能部門。因此,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對濕地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同時政府應加強對濕地保護的投入,對濕地開發利用方案采取嚴格審批制度,任何部門或單位在進行濕地開發利用之前,要對濕地資源進行詳細調查,評估環境影響,制定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案,并經專家科學論證后上報審批。要堅持保護與利用兼顧,保護為先的原則,協調好發展經濟和保護濕地二者之間的關系,切實保護好濕地資源。

4.3 政府主導,加大對濕地保護和建設的投入

資金嚴重不足是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濕地調查、保護區及示范區建設、污水治理、濕地監測、濕地研究、人員培訓、執法手段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缺乏專門的資金支持。由于資金短缺,使許多濕地保護項目和行動難以實施,已建立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不能發揮其正常的保護功能,必要的濕地基礎研究難以進行。

濕地保護與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屬于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應在政策、資金、科學治理等方面大力支持,起到主導、示范作用.可以設立濕地保護專項基金,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全面推動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社會化進程,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投資、捐贈和國際資金的融入。

4.4 綜合治理,改善濕地功能

實施城市環境規劃,快對污染源的治理,對排放量大的工業污染源如化纖、化工、造紙和采掘業等行業加強污染源監測。嚴格控制工業企業“三廢”排放,減輕農業上農藥和化肥對濕地的污染,以及地質災害對濕地造成的危害,不斷提高濕地水環境質量。堅決制止隨意侵占和破壞濕地的行為,堅決克服“先建設,后保護”、“先侵占,后恢復”的不當做法,對現有濕地實行普遍保護,堅決制止隨意侵占和破壞濕地的行為。要加快濕地保護與建設的立法步伐,并爭取早日頒布實施,使濕地保護與建設工作有法可依。對隨意占用濕地、改變濕地用途或已完成截污工程后仍然向河涌排放污水的,要依法堅決查處。

參考文獻

[1]王瑞山.我國濕地現狀、問題及對策[J].資源科學,2000(1):9~13.

[2]陸健健.中國濕地研究與保護[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第9篇: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范文

關鍵詞 斑鱉;資源現狀;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S96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1-0224-03

Research Advance on Resource of Rafetus Swinhoei

CHEN Jing 1 CHEN Da-qing 2 * YAN Xia-hui 3 DI Min 2 TANG En-si 2 YANG Jun-long 3

(1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01; 2 Suzhou Zoo; 3 Changsha Zoo)

Abstract Combined with Rafetus Swinhoei Turtle breeding program of Suzhou zoo and Changsha zoo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ed the species resources,endangered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tection status,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pecies conservation program of Rafetus Swinhoei.

Key words Rafetus Swinhoei;resource status;research advance

斑鱉[1](Rafetus Swinhoei)又稱斯氏鱉[2]、癩頭黿,曾有學者建議改名為“黃斑巨鱉”[3],屬龜鱉目(Testudines)、鱉科(Trionychidae)、斑鱉屬,是一種獨特且特別瀕危的物種,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屬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E)物種。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2017年版查:斑鱉屬(Rafetus)有2個種,分別為斑鱉(R.swinhoei)和大食斑鱉(R.euphraticus)。大食斑鱉分布于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等幼發拉底河流域,屬于次一級的E級瀕危物種。

斑鱉從被發現的那一天起,就在爭議中走向瀕危。由于斑鱉個體數量稀少,每個個體又存在特異性,斑鱉物種的保護沒有歷史可以借鑒,確實存在很大困難,因而也備受國內外專家的關注。目前,斑鱉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大型鱉科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現已證明全世界僅在中國和越南有3只存活個體,其中1只雌性、2只雄性。關于斑鱉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物種,又為何特有、如何瀕危,查閱資料發現關于該物種的研究記錄和文獻都比較少。

1 發現及命名

斑鱉的正名花費了很長時間,甚至曾長期被錯誤鑒定為黿(Pelochelys cantori)[4]。

1.1 典故中發現斑鱉

長壽、吉祥之意的龜鱉類動物曾流傳于很多文章。比如《西游記》里馱著師徒渡過通天河的巨鱉;太湖景區的黿頭渚;太湖中有座山叫黿山;杭州一典故“藩司前看癩頭黿”;《紅樓夢》中賈寶玉的一段話“明兒我掉在池子里,教個癩頭黿吞了去……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等。一般的黿不會超過100 kg,而斑鱉體重可達100 kg以上,背甲長80~110 cm及以上,斑鱉有斑紋,有“豬鼻子”,腹部有2個胼胝體[5],趙肯堂認為“古籍和資料中所指的黿,今天看來應該都是斑鱉”[6]。

1.2 命名史

直至近代,John Gray根據駐上海一個英國領事Robert Swinhoe所獲得一個標本,1873年首次將其描述并命名為斯氏鱉(Osaria swinhoei)[7]。但此后100多年來,除了獲得一些博物館標本之外,這種鱉的最早描述卻被淡忘。1987年,學者Meylan等重新研究了斑鱉的模式標本,恢復了其有效種的地位,并將之改到Refetus屬中。斯氏鱉(Osaria swinhoei)更改為Rafetus swinhoei[8]。20世紀90年代,經過趙肯堂教授的仔細研究,斑鱉終于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出現在人類視野里[9]。2002年,斑鱉被確認為有效物種。2006年9月在斑鱉保護合作及交流研討會上才得以正名,命名“斑鱉(Refetus swinboeni)”,俗稱“癩頭黿”[10]。

2 地理分布及瀕危現狀

斑鱉曾廣泛分布于中國的長江下游流域的太湖地區、云南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9]。目前,斑鱉的瀕危等級是極危而非野外滅絕。據IUCN標準,一個動物在野外50年沒有被發現才能宣布為野外滅絕,而越南2008年在野外發現了1只雄性斑鱉。北京大學的聞丞博士曾組織隊伍到云南南部的元江流域調查,他們發現當地人1995年捕獲并隨后放生的1只大鱉完全符合斑鱉特征。海南師范大學史海濤教授的課題組經過1年多的野外調查,也在元江流域發現了野生斑鱉存在的證據。因此,可以說不論在人工條件下還是野外,拯救斑鱉都是有可能的[11]。

目前,全世界確切記錄的斑鱉個體有19個,14個為標本(除模式標本外,上海自然博物館6只,上海復旦大學1只,蘇州科技學院2只,蘇州動物園1只,北京動物園1只,上海動物園1只,蘇州西園寺2只);據新聞報道,蘇州西園寺雄性斑鱉于2007年8月19日死亡[5],越南1只雄性斑鱉于2016年1月19日死亡;還有3只活體,蘇州動物園1只雄性斑鱉,長沙動物園1只雌性斑鱉,越南北部同莫湖發現1只野生斑鱉。

3 瀕危原因及體態的鑒定

斑鱉個體如此少,追述其原因離不開以下幾點。一是斑鱉未被正確認識和鑒定。在歷史記載上,斑鱉常常與鱉科黿屬的一物種黿相混淆,斑鱉正式命名的時間短,長期得不到保護;另外,在體態上幼體斑鱉和中華鱉、山瑞鱉等非常相似,很難區分,次成體時和黿相似,被誤認后得不到保護。二是餐飲文化。鱉類在硬殼外覆蓋柔軟的革質皮膚和裙邊,富含膠原蛋白,是人類營養滋補和防治疾病的高級補品。如果斑鱉能長到成體,因個體巨大,被人類認為有靈性,或許不敢吃,但由于幼體斑鱉和中華鱉很像,無法得到保護。待長到次成體時,又和黿差不多,還是不能擺脫被食用的命運。三是棲息地的破壞。斑鱉是大型肉食動物,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棲,位于食物鏈的頂端。需要太湖、元江(紅河)這樣巨大的淡水水體作為狩獵場、繁殖場和躲避天敵場所[10]。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太湖被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已經不適合斑鱉生存。因此,近50年來太湖未發現斑鱉?,F在中國唯一可能存在野生斑鱉的河流是紅河,雖然紅河還保持原生態狀態,但由于馬堵山水壩的修建,阻斷了斑鱉的洄游路線,妨礙斑鱉去紅河上游河漫灘產卵,現存環境困難重重,野外探尋也很困難[10-12]。四是非法捕捉和買賣?,F實中龜鱉類動物常常被過度利用,比如用于觀賞、餐飲和醫藥,造成不法分子無休止的偷獵事件。另外,一些商家受利益驅使,一味渲染龜鱉的食用、強身和醫療價值,導致非法買賣[13]。

綜上所述,有效鑒定斑鱉,才能有效保護該物種。斑鱉是亞洲最大型的鱉類,體型呈橢圓形,背甲前緣平滑,具大而沉的軟殼,頭部結實而短粗,吻突短而厚,類似豬鼻,眼睛大,位于頭部側上方,亞成體背部呈深橄欖色到棕黑色,成年頭部、頸部和背甲都有許多深黃色的圓點和條紋,四肢和裙邊上也有些不起眼的小斑點。這種花紋隨著成長而消退。到了成體,頭和頸部只有很細的一些黃綠色斑點與花紋,甚至有時聚集成小塊的印記。腹部具有2個胼胝體,體長可達110 cm,體重可達180 kg。斑鱉幼體尚無標本,對其情況不甚了解。背和四肢則幾乎是一致的橄欖灰色。喉嚨和腹甲四肢的腹面主要呈現一致的深灰色,但腹甲上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的、大致對稱的黃色區域。其四肢末端近內側3趾有爪[5]。

4 棲息環境及食性

斑鱉曾廣泛棲息于黃河、長江、太湖、錢塘江、紅河、馬江流域和臺灣澎湖水道。臺灣澎湖水道僅記錄于1萬年前,黃河種群在20世紀中葉絕滅,太湖流域目前已野生滅絕[10],其余地區是否有分布尚且不知。

由于野外未發現斑鱉種群,本文主要以國內2只斑鱉棲息環境為例:2只斑鱉現居住在蘇州動物園。自然生活在2 個連通的大小池塘,池塘總面積約1 400 m2,深2.0~2.5 m,池塘底部有淤泥,淤泥最深處約1 m。大池塘中央有人工小島,種有蘆葦,可供斑鱉曬背。大、小2個池塘均仿照自然環境,小池建造了人工沙灘,大池建造了人工泥土和沙灘各1/2,都呈斜坡型,高度為60~90 cm,供雌性斑鱉自由選擇產卵地。在大、小池塘的岸上種有植物,可起到凈化池塘水質作用[14]。斑鱉主要以新鮮魚肉、各種蝦類、鴿子、鵪鶉、雞肉、牛肉等為食,添加鈣片和多維元素片[14]。據各媒體報道,國內外專家曾聚集蘇州,就2只斑鱉棲息環境提出改善意見和具體整改措施。

5 行為學表現

據蘇州動物園觀察記錄和文獻報道,成年斑鱉的行為學表F主要有蘇醒、呼吸、曬背、吃食、排泄、、爬沙、產卵。

蘇醒:每年3月中旬,農歷驚蟄前后,氣溫達到18~19 ℃時,冬眠的斑鱉會從埋身的池底淤泥里蘇醒,在水面呼吸,太陽充足時會爬棲在池塘岸邊斜坡處曬背[14]。

呼吸:可用肺呼吸也可通過皮膚甚至咽喉吸收氧氣。肺呼吸時,若氣溫高,斑鱉會經常在水中抬頭把鼻尖露出水面呼吸,氣溫越高,呼吸次數越多,每隔數分鐘至幾十分鐘抬頭呼吸1次,呼氣時噴射出含在口中小股水柱,然后張嘴掀鼻進行吸氣,10~15 s后頭部又沉入水中;氣溫低時,可數小時不露出水面[14-15]。

曬背:有時會在岸邊曬背,有時會在水中浮游曬背,曬背時斑鱉可以長時間保持靜止不動,有時四肢外翻豎直。

吃食:每年5月初開始喂食,當年的10月中下旬停止飼喂。飼喂時間主要根據季節和氣溫而定,溫度在20~28 ℃時13:00飼喂;溫度在28 ℃以上一般9:00喂食。喂食采用劃動水面形成條件反射,斑鱉自行游到岸邊采食。每年的6月是斑鱉采食的高峰期。同時,每年夏季氣溫達到31~36 ℃時,斑鱉會鉆進池塘底部的淤泥進入“夏眠”。雄性斑鱉1年平均采食25~30 kg[14]。

爬沙:雌性斑鱉在產卵前有明顯的爬沙行為,可能是為了尋找合適的產卵地址,試探性地挖掘沙土并填埋。

:斑鱉是雌雄異體、體內受精的動物[15]。每年春季蘇醒后,雌性斑鱉和雄性斑鱉一般就會在水中發生行為,蘇州動物園也曾發現2只斑鱉在岸邊斜坡處似有1次行為。

產卵:斑鱉是卵生。雌性斑鱉一般在每年5月底至7月中旬產卵,雌斑鱉產卵期間在水面活動量增大,并在產卵前18 d左右翹起尾部,泄殖腔分泌一種稀薄白色或淡黃色液體。產卵多在雷陣雨后的黃昏或拂曉,水溫25~28 ℃,氣溫26~30 ℃。1年一般2~4窩不定,每窩產卵45~70枚,每次產卵間隔12~36 d。卵為白色鈣質殼、圓形。重量平均為(20.1±0.7)g,直徑平均為(32.6±0.7)mm。雌性斑鱉在產卵時非常警惕,也有護卵行為,主要表現為在產卵地低點附近的水域守護。在蘇州動物園聯合繁育項目區域曾發現過斑鱉受精卵的出現,但存活天數不長[15-16]。

6 斑鱉保護的進展

1992年,蘇州鐵道師范學院趙肯堂教授,即為斑鱉正名的第一人,為拯救斑鱉到處奔走呼吁,殫精竭慮[17]。

2004年,國際動物學大會上,國內外專家采納了趙肯堂教授的建議,決定付諸行動,拯救斑鱉[17]。

2006年9月,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中國動物園協會(CAZG)、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共同主辦,蘇州動物園、金鳥基金協辦的斑鱉保護合作交流研討會在蘇州舉行。國內外專家40多人分析、討論并起草了“保護斑鱉行動計劃”[17]。

2007年1月, CAZG、WCS、蘇州動物園和西園寺4家組織在蘇州召開斑鱉池塘改造研討會,國內外專家通過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斑鱉池塘改造設計方案,蘇州動物園被確定為主要的斑鱉飼養基地。并于同年9月,中國動物園協會協調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及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三方斑鱉聯合繁育項目;同時開展野外調查工作,主要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委托海南師大的史海濤教授。

2008年5月6日,長沙動物園的雌性斑鱉運至蘇州動物園,開始聯合繁殖項目。并在當月,2只斑鱉首次。

2008―2014年期間,中國的2只斑鱉一直生活在蘇州動物園斑鱉池基地,采用自然、自然產卵,自然和人工2 種方式孵化。每年WCS都會來蘇州動物園參與技術指導工作,同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一起就斑鱉的生存環境、飲食調整、人工孵化等做細致討論,協助斑鱉繁育項目的順利實施。

2015年、2016年,中國動物園協會、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及WCS經討論協商分別進行了春、秋季的人工采精和授精試驗,并采集了斑鱉血液、皮膚和口腔黏液樣品,用于基因測定和遺傳學分析。專家希望在日后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一步收集目前已知的所有存活斑鱉的活體樣品,按照國際規范標準將斑鱉的遺傳基因和生殖資源永久保存起來,為斑鱉的野外調查和保護提供科學支持。

7 結語

僅存的活體斑鱉,不再僅僅象征著健康和長壽,更多的是面臨著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岌岌可危的困境,多年來保護工作者雖然對于現存2只斑鱉的日常生理行為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但繁殖保護的道路還是困難重重。

到目前為止,參與繁殖研究工作的斑鱉僅僅只有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和長沙動物園的雌性斑鱉。雖然現在對于斑鱉物種宏觀的生物生態學領域有一定了解和積累,但相對于單一個體的研究結果很難排除動物個體特性的表現,很多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還沒有徹底探清;另一方面,由于長時間對斑鱉物種的誤解,存留的個體已經少之又少,現在看來,這2只斑鱉的繁育保護工作是斑鱉物種得以存活的重要希望。相信隨著科學研究領域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以及各方對斑鱉物種保護措施的不斷加強,斑鱉資源的保護還是有很大希望。

8 參考文獻

[1] 趙爾宓.我國兩棲爬行動物部分屬種中文名的建議[J].動物學研究,1994,15(增刊):193-195.

[2] 張孟聞,宗愉,馬積藩.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第1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71-72.

[3] 王劍,史海濤,韓聯憲.Rafetus swinhoei名稱的歷史考證與中文名更改為“黃斑巨鱉”的建議[J].生物學通報,2010,45(7):11-12.

[4] CHANG M L Y.Preliminary report on some reptiles from Chekiang[J].The China Journal,1934,21(5):251-253.

[5] 陳大慶.斑鱉的飼養與保護[C].華東地區動物園論文集,2007(28):188-191.

[6] 趙肯堂.瀕臨滅絕的斑鱉[J].大自然,2005(2):22-23.

[7] GRAY J E.Notes on Chinese mud-tortoises(Trionychidae),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epecies s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 by Mr,Swinhoe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male organ of this family[J].Ann Mag Na Hist,1873(12):156-161.

[8] MEYLAN P A,WEBB R G.Refetus swinhoei(Gray)1873,a valid species of living soft-shelled turtle(family Trionychidae)from China[J].Journal of Herpetology,1988,22:118-119.

[9] 王Γ史海濤.黃斑巨鱉分布的歷史變遷[J].動物分類學報,2011,36(4):919-924.

[10] 趙文閣.對世界龜鱉類保護大有裨益的著作:《中國貿易龜類檢索圖鑒》英文版簡介[J].野生動物學報,2014,35(1):119-120.

[11] 呂順青.斑鱉[J].森林與人類,2009(8):78-85.

[12] 顧輝清,馬小梅.黿在我國的歷史地理分布和現狀[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3):45-48.

[13]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中國藥用動物2部[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300-302.

[14] 陳大慶,狄敏,顧文華,等.人工飼養環境下斑鱉采食量與溫度關系的初步研究[J].野生動物,2011,32(4):214-216.

[15] 馬再玉,田見良,石科,等.雌斑鱉的飼養探討[J].野生動物雜志,2007,28(5):30-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精品免费 | 亚洲深夜福利视频 | 欧美不卡一区 |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榴莲视频 | 国产啪在线 |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 中国美女乱淫免费看视频 |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看 | 57pao强力打造手机版 | 三级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蜜月 | 久久免费激情视频 | 婷婷色综合久久五月亚洲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不卡一区 |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 国产激情一级毛片久久久 | 午夜性a一级毛片 |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 亚洲第一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 免费高清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 99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国产成人私人影院 | 亚洲成人免费视频在线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国产步兵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成人cao在线 | 美女把张开腿男生猛戳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日本 | 亚洲精品久久片久久 | 亚洲免费a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一级片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 | 欧做爰xxxⅹ性欧美大 |